第一篇:《小学生习作评价多元化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习作评价多元化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主持人:徐州市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焦香云
一、研究的意义、目标
语文老师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批改学生作文是教学中最费时、费力、费神的事。效果如何呢?许多学生往往只看一下分数与评语,有时连评语也不看就抄写下一篇作文。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去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可见互批互改作文批改法应该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手段。
事实上作文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使用着自改的手段,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析,能使他们“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只有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互批互改,不仅可以从别人的进步与缺陷中,发现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
二、研究的对象:小学中高年级学生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学习“小学作文评价”的相关理论。结合教学实际,探索、把握小学生中高年级作文多元评价的方法指导。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多元化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更好的进行习作训练。
研究范批,对学生自我批改,独立批改,小组批改,教师批改、习作评价激励方式的方法研究。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写作水平,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研究方法
(1)、行动法。在课题研究中,根据研究的深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具体的情况对课题的开展及时调整。使教师和学生不断地参与实践,主动尝试和探索。
(2)、案例研究法。从感性出发,从实践中提炼教育教学观点。针对性地研究。
(3)、文献研究法。从学科角度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四、研究的过程
1、以典型性的范批,明确批改的方法
在学习批改之前,首先要教学生掌握批改的方法。一次作文后教师可以在全班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习作,通过投影,示范详细批改,教师必须正确运用规范性的批改符号,尤其是删、添、调、改等常用的符号。培养学生见符号明意图的思考习惯和领悟能力。学习从字、词,句、标点方面进行推敲一段话的内容,以及错别字的辨析要求。从详细、照应、过渡等方面考虑文章的结构,从整体上判断材料是否符合要求,根据每次作文训练的重点,检查落实情况。比如此次训练的重点是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那就要关注人物的心理描写如何?。其次注意批语的写法指导。写批语是批改中的一大难事,引导学生可以先从条文式的批语写起,逐步学会写综述式的批语。在批改、研习他人作文时,更提倡赏读,对作文中用的准的词,写得好的句子用特定的符号进行圈划。批语更多的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和启发性的语言。教师边评边说明,让学生真切的感受评改的全过程,最后,让学生把原文与修改后的文章对照,使学生加深印象,学会批改。
2、师生互批相结合(一)、自我批改
以往当一篇习作完成后,老师发下作文本誊写完毕就算任务完成了。自改就是要求学生在誊写习作以后认真读读自己的习作,可以是字、词到病句的修改,也可以是段与篇的修改,学生很容易做到,收效很大。文中的错别字、病句出现的几率减少许多,也为下面的批改打下了基础。
(二)、独立批改与小组讨论批改相结合(1)、独立批改
独立批改是指两位同学相互交换习作进行批改,互相学习各自的长处,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探讨不同的想法,这些内容多数以眉批的形式出现。最后再文末写上总批,既可以是赞美式的评价,也可以提出一些自己批改后的想法。独立互批,更有利于交流,沟通。
(2)、小组讨论批改
由于学生写作水平,认知能力,鉴赏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小组互相讨论批改更有利于全组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可以根据习作水平不同组成3~4人的小组,批改这一小组同学的习作。自己读习作,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提出各自的想法和意见,最后由一人执笔将小组的意见写到习作批改栏中。这样的批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一次能力的提高。自己的优秀习作被小组同学肯定,能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功感,激发习作的兴趣;自己的文章一经同学评改,也会令自己豁然开朗,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能迅速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借鉴别人的构思、写法的精妙之处,领悟写作的方法。
(三)、教师批改
学生批改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互批后教师更不能万事大吉。检查互批结果,对互批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补充、纠正,保证批改的质量,是教师批改的主要任务,当然教师的每一次批改也是对学生批改方法的有效指导。
3、读批改
学生拿到师生批阅过的作文,往往是誊写下一篇作文时,曾在学生中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关注作文等地的占100%,关注评语的占40%,关注错别字的占86%,究其原因,学生更多的关注的是分数。留心错别字是教师的要求。而评语也就是看看而已,多数学生根本不看,更不会考虑教师与同学为什么这样批阅,只等评讲完后,赶紧抄下一篇。同学与老师辛辛苦苦的点、画、圈、评对学生的影响不大,修改的意见很难被采纳,严重挫伤了学生互批的积极性。因此,读批改,也应纳入作文的后续要求。学生结合老师、同学的批语再读作文,例如文中一些启示性的眉批:“这段景色描写如果用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会更生动!”“这句话不通顺,可以改一改?”补充内容的眉批:“说话时他的表情如何?写进去
多好!”,“他在捕鱼时,动作是怎样的,手、头、背,可以写写”你就可以考虑同学、老师的建议,想一想,对作文进行再次修改,可以写在作文的后面,或者是这句眉批的下面,如果此时还不知道如何进行修改,或有疑议也可以去请教批阅的同学。“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认真读作文,读批改,在自己思考与他人的交流中更进一步明确习作的训练重点,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加以补充,欣赏自己习作中的优势。修改后的习作可以与批阅的同学商榷,也可以请老师批改,这样一篇作文训练才算完成。
学生的作文修改后,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做法,给予鼓励、肯定,或是给一个笑脸,或是一句鼓励的话语:“这样的修改太棒了!”,“真好!”,“用上比喻修辞手法,景色让你写神了,加油!”„„激发了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习惯。、阅读作文
小学生对同龄人有一种认同感,渴望相互交流,相互了解,很希望看看同学的作文是怎样写的,(即使互批,也仅仅局限几个同学之间)以往学生的作文交上来,都被老师拿到办公室进行批改学生很少有机会拿到别的同学的作文。我采取了把学生的作文放在教室的方法,每次只带一部分作文回办公室批改,批改后马上送回来,全班的作文都向每一个同学开放,人人都可以翻阅,当然也可以随时修改自己的作文,不通顺的句子,甚至是一个片段。每次评讲时请学生推荐好的作文,评选出最佳作品,而这些作文又会成为班中的“畅销书”。班级的图书角中同学的作文作为“阅读资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5、“星级小作家”评选
每个学期在班级中评选一次星级小作家。级别设为“五星级小作家,四星级小作家,三星、二星、一星小作家”。全班绝大多数学生会领取到作家星级卡。为了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取得“红星”,激励全班学生积极投入到习作中,我给学生公布了得星的规则。
1、完成习作成绩优异者。
2、经过努力与自己相比较有很大进步者。
3、克服前面出现的缺点,态度认真,质量较高的。
4、注重积累活学活用的同学。本着“只要你努力,我就会看到”的原则,几乎各个层次的同学我都考虑到了。每位学生都觉得有“星”可拿的机会,都会积极地行动起来!。
6、预支“习作进步”奖状。
颁发奖状,利用表扬机制更好的关注班中弱势群体而进行的一种评价方式,更多的关注了习作后进的学生的评价、激励。
四、研究的成果
1、学生习作态度的改变
通过一年的课题实验,学生对习作的态度变了。变得认真仔细了。原来自己的作文写完,也不过是写给老师看,几个同学看,而现在自己的作文要面向全班五十几眼睛,再也不敢马虎。同学、老师批改后会主动读作文,读批改,修改作文。
2、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通过多种习作评价方式的开展,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实践研究一年以来,通过习作互批,星级作家评比,预支习作进步的奖状等活动,使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投入到习作训练中。
3、学生初步养成习作交流的习惯
学生在批改、研习、阅读他人的作文过程中,自然的接触到同年龄段孩子的习作水平,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以及交流学习的愿望。在交流中习得更好的习作方法,主动的学习其他同学的好办法,比如做读书摘抄,积累好词好句,合理恰当的运用名言警句、如何更好的积累习作素材„„
习作评价主体多元化,有意识的引导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批改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批改、研习、阅读他人的作文过程中,提高了写作水平,为学生作文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可能!学生王子琪的习作在市级《徐州广播电视报》上发表,苗晓棠、王艺霖的习作在市级报刊《青少年文学》上发表。还有多位同学在校级刊物发表过多篇文章,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一年来,我坚持进行课题研究,多读书,写好读书笔记,结合课题研究及时记录自己的实践研究,课题反思以及个案。有困难及时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一年过去了,孩子们进步了,我自己也取得一些进步。《预支你一张奖状》在徐州教科研上发表。10月份在华东六省一市语文比赛课上获得一等奖,两篇论文获奖。当然在这一年的实验中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五、课题研究谈几点不足:
1、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习作评价的情感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注重实效,为学生的习作、日记提供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意愿。评价方式要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心的布置、实施,不可千人一面。
2、随着年龄的增加,评价可做些量化要求、分项诊断。
随着年龄、能力的增加,把习作评价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于习作互批的标准分解为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言文字、书写质量等几个方面,确定相应的分值,交给学生批改。让学生在评议过程中,通过减分,亲身感受到病句和错别字的危害,从而能引起他们的重视。养成更好的习作习惯。
3、加强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读书笔记:
1、读《小学语文评价与测试手册》有感
2、再读《给教师的建议》
3、心中有学生指导有方法习作有兴趣
——读《习作教学中的有效评论》有感
4、正确评价培养自信
——读《天下没有难教的孩子》有感
案例,课题反思:
1、习作互评——小组批改PK独立批改
2、闪闪红星“亮”习作
3、预支你一张“习作进步”的奖状
4、我做“小老师”
第二篇:新课程下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下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的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三明市实验小学《新课程下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的实验研究》课题组 卢永霞执笔 三明市实验小学创建于1959年8月,原名三明市列东小学,隶属于三明市教育局,是一所省级示范小学、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校。学校确立了“以课题促教研,以教研促课改”的理念,于2006年6月向市教科所申报《新课程下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的实验研究》课题立项,并于该年10月接到立项批复后,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证。两年来,本课题在三明市教科所的专业引领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实验教师的潜心钻研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向市教科所申请结题,并将本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习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目前,一般的习作教学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其中教师的评改往往耗费大量的心血,然而习作发下去后,学生只关注等级和批语,收效甚微,没有真正起到激励和指导的作用。有的评语不讲求技巧,不是平等沟通,学生往往心灰意冷,教师长达七八个小时的批阅就成了吃力不讨好的“无用功”;有的教师在批改中把自己个人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用自己所喜好的文章形式、语言特点来评判成绩不等、水平差异、阅历各异、爱好迥异的各位学生,难免把学生活跃的思维禁锢成“思维八股”,学生的个性、创造力逐步萎缩;有的教师在批改中按成人化的要求来拔高评改习作,结果满篇成了教师的改动文章,严重挫伤了学生的习作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了一种错误认识,认为习作批改是教师的活动,是教师的职责和权力。教师则苦不堪言,甚至因害怕评改而减少学生习作的次数。这种无视学生习作评改的主动作用,缺乏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的“少、慢、差、费”的评改模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基于此,我校中高年级语文教研组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科研”的原则,确立了“新课程下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的实验研究”为科研课题,旨在通过实践研究,探索一条课改理念下促进学生发展的习作多元化评价新路子,既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精批细改、耗时低效的做法,又能真正从宏观到微观地指导学生进行批改,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自能改文”的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就语文教学的实质来说,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准确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适应大信息量、高节奏、开放式、交际广泛的社会需求,作文课上应通过组织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师生共评等活动,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评价能力,增强其作文的投入感。
2.语文教学系统理论认为:批改应该是学生的事,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批改作示范,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作文评价能力,把批改的标准和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掌握了它,会大大促进构思与修改能力的提高。因为这些标准实际上也是写作的重点要求,学生明确了要求,学有方向,就会更好地实行自我调控,也就达到了以改促写的目的。
3.从教育心理学来看,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具有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看法的强烈愿望。如果创设互批互改、师生共评的氛围,就能以此激发学生评文改文的热情,使他们的习作认识不断深化。
4.从教学系统控制论来看,是运用反馈的原理,用系统活动的结果来调节系统活动的方法。根据学生写作的结果,在自我反馈(自我评定)的基础上自我强化,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度写作,还可以通过同学、教师的批改让学生掌握作文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培养其自评、互评及作品赏析能力。
5.《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同时,在第二、三学段的习作目标中分别提出了如下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1)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在谈到作文评价时,提出国外一些学者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育评价理论,将作文评价分作三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科恩和斯卡达马利亚己于1983年设计了一个训练学生改进修改策略的试验,发现直接传授修改策略,会对写作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3)恩格勒特等人1991年提出,通过与伙伴(同学)交流可以改进修改策略。
2、国内研究现状:
(1)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提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他并不停留在一般的理论阐述上,对于作文批改,他曾经给一位老师具体建议:“如以某一学生之文为材料,书于黑板,师生共改,而教师于此际起主导作用。全班学生如能人人用心,其受益必不鲜矣。”
(2)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马正平提出作文批改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作文教学与训练行为,成为整个作文教学环节之一。教师由批改者变成了批改的教练,作文批改的组织者和策划者。
(3)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伊道恩提出四种作文批改模式:点拨—自批模式;示范—互批模式; 2 复批-精研模式;上网-比照模式。
(4)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互助的关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应该互相帮助。他从1979年开始,引导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提出了互批作文的方法。
(5)湖北徐延春老师提出了合作型作文评改法。
(6)四川许光平老师提出“自读作文-朗读评议-学生自改-教师抽批”的四步批改作文法。
四、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意在“主体参与式”、“研究性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理论指导下,开展小学生习作评改方法研究,着重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及习作发展水平,探求习作评价体系的构建。突出强调习作梯级评改能力训练的序列性,提出多种习作评改模式,如“教师批改模式”、“以教师为主的同批同改模式”、“学生互评互改模式”、“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模式”、“以学生个体为主的自主评改模式”等,注重学生主体参与评改能力的培养,以小组合作探究式的互动评改模式为重点训练主线,最后达到以学生自主评改习作的最高目标。
鉴于目前国内外对在小学阶段采用自批、互批的习作批改模式,已有一定的研究,本课题将对这些批改模式进行分类、改进,形成序列。同时,现行的“自主参与式”习作批改模式并非完满无缺,如学生自批、互批的情况因他们自身习作水平的高低、批改的态度、批改的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而良莠不齐,学生的写作激情和写作水平仍然难有提高,本课题将健全其中的环节,建立更好的批改模式,真正激发学生批改的热情,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稳步提高。
五、课题研究步骤
按照实施方案,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分四个步骤进行:
2006年6月至2006年9月为准备阶段,在教师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建课题实验小组,制定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了解国内外关于习作批改模式的运用情况,形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假设,并对课题全面论证。
2006年10月至2007年7月为课题实践阶段,通过编制问卷调查表,对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师生对习作批改的态度以及学生习作质量基本情况,对中高年级学生习作批改情况及效果进行摸底调查。各课题小组结合本学段习作教学目标、学生年龄特点和习作发展水平拟定小课题开展实验研究。
2007年9月至2008年7月为探索提高阶段,通过实验,了解几种习作评价模式在小学习作评改中的实施情况,积累原始数据和调查资料,边调查、边实施、边修改,逐步完善课题实施方案。
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为结题评估阶段,汇总各阶段研究报告,收集各小专题研究的原 3 始材料,系统处理分析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得的材料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践检验,得出结论,形成课题研究成果报告,举办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最后申请结题,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运用实验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过程
(一)领导支持,机构健全,优惠政策与严格管理并行。
学校树立“以课题促教研,以教研促课改”的理念,成立了“新课程下小学生习作多元化评价的实验研究”课题实验小组,由教研室主任卢永霞老师和学科指导组组长王天佑老师任课题组组长,同时出台《三明市实验小学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办法》,从过程研究的角度进一步细化操作程序,扎实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学校对课题研究工作明确提出“五抓”:抓校本培训,促进教师观念转变,理念更新;抓评价改革,发挥评价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改进教学方法上的功能;抓校本课程建设,建立课题实验工作机制;抓课题实验支持系统,提供必要经费和物质保证;抓课题实验中形成的信息资料收集,加强班级间、学科间的沟通和交流,以实验班级带动其他班级,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目前,课题研究已形成一定梯度,并辐射到每个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明确研究方向。
教书育人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课题研究能否顺利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而教育科研又是更新教育观念、永葆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的有效载体,是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实施研究前,我们针对目前习作评价存在的问题组织课题组实验教师深入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张化万作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等书刊,重点学习关于小学生习作评价的有关理论,帮助老师们转变观点,树立信心,坚定不移地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工作。
(三)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问卷法、实验法和观察法开展实验研究工作。1.小学生习作评价现状调查分析
在这一阶段,主要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中高年级语文教师的访谈和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师生对习作批改的态度以及学生习作质量基本情况,对中高年级学生习作批改情况及效果进行摸底调查,从而确定我们开展研究的起点。
问卷调查的提纲如下:
1.你接触过的语文教师中最常用的评改方式是()A.评分式 B.等级式 C.评语式 D.混合式
E.学生自评自改 F.学生互评互改 G.不作任何形式评改 2.你认为最有效的评改方式是()4 A.教师精批细改 B.学生自评自改 C.学生互评互改 E.教师批阅后集体讲评 F.教师面批 3.你最希望看到的作文评语的是()A.以表扬为主 B.以指出缺点为主 C.成绩缺点兼而有之 4.写完草稿后你经常考虑或做的是()(可多选)A.明确和深化中心 B.推敲词句 C.修改标点和错别字 D.调整结构 E.斟酌标题 5.你常用的修改方式是()A.补充 B.改动 C.删除 D.调整
6.你有几篇作品在何处受到表扬、奖励或发表,请将篇数填写在相应选项的括号里。A.班内作为范文朗读()B.发表在校园网站内()C.发表在校刊(如《阳光少年报》《小风车》等)()D.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如《三明日报》《三明广播电视报》等)()E.其他报刊杂志发表()F.校级征文或竞赛获奖()G.区级以上征文或竞赛获奖()H.从来没有过()(若以上均无,则在此栏打勾)调查表明:
①教师最常用的评改方式依次是“等级式”“评语式”;最少用的是“学生自评自改”和“学生互评互改”。
②学生认为最有效的评改方式依次是“教师批阅后集体讲评”、“学生互评互改”、“教师精批细改”、“教师面批”和“学生自评自改”。
③学生最希望看到的作文评语依次是“成绩缺点兼而有之”、“以指出缺点为主”、“以表扬为主”。
④学生在成文后考虑或做得最多的依次是“推敲词句”、“修改标点和错别字”、“斟酌标题”、“明确和深化中心”、“调整结构”。
⑤学生最常用的修改方法依次是“补充”、“改动”、“调整”、“删除”。
⑥62.5%的学生有习作在校内外得到表扬、奖励或发表的经历,“从来没有过”的比率还是比较高的,占了37.5%。
从以上的调查情况来看,小学生习作评价现状不容乐观,课题研究对教师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这样的基础上来开展本次教育研究,进行教育实验,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其前景都是值得期待的。
2.实施研究方案,提出改进策略。
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对改进小学生习作评价的内容与方法提出初步的意见。我们认为,教学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单一地不分年段地使用某一种固定的评改方式都容易导致教学的僵化,因而提出并实施了七种习作多元化评价模式:“教师批改模式”、“以教师为主的同批同改模式”、“学生互评互改模式”、“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模式”、“以学生个体为主的自主评改模式”、“习作梯级评改模式”、“其他评价方式辅助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习作主体作用,而且还将自己、同伴、老师、家长及社会都纳入习作评价主体,赋予习作更丰富的现实意义。当然,我们也注意到,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评改训练,都必须首先解决好评改目标、评改要求、评改知识、评改方法、评改标准、评改符号、评语撰写等方面问题,只有“授之以渔”,才能“使之得鱼”。
七、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两年来,课题组成员通过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案例分析、课后反思等行动研究法,较好地落实了研究方案中的各项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研成果方面:以作文评改能力梯级发展为序,提出了有利于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1.教师评改模式
学生问卷调查表明,他们在习作心理上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批改,42%的学生认为“教师批阅后集体讲评”为有效的批改方式。而对于三年级刚刚学习写作的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师评改模式仍应占主导地位。那么我们研究的方向就是如何优化教师的批改。
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说:“一般说我不赞成对学生的习作精批细改,满篇涂鸦。这样做常常是吃力不讨好,而且也违背了学生接受批改的一般心理。谁都不愿意自己绞尽脑汁的习作,被老师的红笔涂抹得面目全非。面对这样的批改,他们常常解读为这是老师对自己的不满,是自己习作的失败,是对自尊的重大打击。”
因此我们认为,优化教师的批改,不是提倡精批细改,而是提高教师评改的效率,特别是通过撰写热情精当的评语起到示范、引领、指导、帮助、激励、沟通的作用。要写出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哲理性,既富有人情又具有文采的,能吸引学生阅读并被学生欣然接纳的优质评语,老师要做到: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所写评语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作用;培养良好的心理要素,即平等、尊重、理解、接纳等;练就扎实的语言表达技巧,即评语的写作要在语言表达上给学生做出榜样,身教重于言教。只有当老师写的评语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材料,学生才会对习作充满了兴趣和期待,甚至一交上作文,就盼望着早点拿回去并争相传阅教师的评语,以得到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惊喜,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乐。
评语可以写得坦率真诚而又含蓄生动,多一份鼓励,具有针对性。如:“你的作文又是一次大飞跃地进步,善于思考,勤于动笔,很好。可是千万不要因为一时波折或生活中的一点点不如意而否定一切,加上心锁。”“每次老师打开你的习作本,扑面而来的总是春花般的清新与芬芳,老师感谢你的努力!”此时的作文已经完全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真诚的对话。建立起了这样的情感桥梁,学生写作热情高涨,老师改作业不再是沉重的负担,师生共同体验读写的艰辛与快乐,写作与改作均成为师生丰富生活的一部分。
评语可以写得言简意赅而又有具体形象,带一点商榷,具有启发性。如:“构思好,立意新,老师理解你的心思。一切都会好的,天总会蓝的——以我们的共同努力、全力拼搏为前提,对吗?”“老师欣喜地告诉你,你已经写出了你想要的,实现了你小小的愿望,真好。其实生活中要追求这一切也不难啊,只要你肯付出努力!”
评语还可以写得严肃认真而又不乏机智风趣,带一点幽默,具有随机性。如:“读着你的习作,你的排排小字,就像你眯缝起的微笑的小眼睛,多可爱啊!‘做自己生命的主宰’,有这样的认识实在可贵,可见你开始长大,开始走向成熟,可喜可贺!”
此外,常常运用一些名言警句、谚语、俗语或诗词名句恰当地点评,可起到增强评语文采与美感的作用,同时能激起学生阅读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2.以教师为主的同批同改模式
基本流程为:初步浏览,确立目标——修改点评,方法导引——典型范例,当场诵读——运用方法,再次修改。
第一,初步浏览,确立目标:学生习作交上后,教师根据本次习作训练的目标,把全部习作浏览一遍,挑选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习作,确定为本次重点评改目标。另外还要把本次作文中所反映出来的较集中的问题加以归类,力求评改目标中能涉及到。
第二,修改点评,方法导引:教师把选定的学生习作从整体上加以修改,然后把原稿和修改稿同时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在比较中领悟修改的方法,让学生直接感知教师修改的全过程。并选择一些有类似错误的习作,让学生指出修改的办法,然后教师板书本次集中存在的问题,并做方法引导。
第三,典型范例,当场诵读:要求其他同学在认真听的基础上,根据习作要求发表评议意见和修改建议,也可让习作者介绍自己的构思过程、选材方法、立意方法,此时,“批改者”与“习作者”同堂而论,往往作者在虚心接受“批改者”批评的同时又据理力争,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第四,运用方法,再次修改:经过反复激烈的争议后,大家意见逐趋统一,教师点评总结后,进一步指明写作要求,让学生批改剩余的作文,因为有了两次批改经验,学生相对轻松、自主,批改的信度也大为提高。
以教师为主的同批同改模式是以教师整体把握为主,从“挑选样本”到点评示例,到集中指导、讨论评改,教师起到了主导的作用,但学生的评改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待于进一步培养。这一模式非常适合于中年级学生,是培养学生自主评改的初始阶段。
3.学生互评互改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关于选择教学策略的“实施建议”及“评价建议”中则要求老师“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鉴于此,我们从四年级开始引导学生互批互改,教给他们互批互改作文的方法,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写评语的能力,真正达到“会写会改还能评”的程度。
运用这一模式,教师的改前指导尤为重要,如:制定评改标准,提出评改要求,传授方法步骤等。
(1)制定评改标准。一是制定常规标准,即从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修辞手法、错别字、标点符号、卷面等常规方面制定出详细的评改标准,这一标准,可印发给学生,供其长期使用。二是制定特定标准,即根据写前指导提出的本次习作的具体写作要求,从文章的审题、立意、选材组段、谋篇布局等方面制定出本文的特定标准。这一标准,可板书在黑板上供学生使用。
(2)提出评改要求:明确意义,端正态度;积极参与,团结互助;严肃认真,高度负责;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3)传授方法步骤:①通读全文,标出错别字、病句及标点运用不当之处,划出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②按照标准,评改文章内容,找出主要优缺点。③依据标准,用铅笔逐项打分。④拟出评改意见(评语)。评语要求客观公正,用语要准确、中肯,既肯定优点,也指出不足,还有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
放手让学生互批作文,一来把老师从批改作文的苦海里解救出来,使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备课查资料,或者从事阅读写作。二来可以使学生明确作文努力的方向,更好地进行作文自改。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作文是一面再好不过的镜子,折射出自己作文中的缺点,互批作文后再来修改自己的作文就不会无从下手了。三来能让每个学生得到更多关注和鼓励,还能帮助他们开拓视野,积累材料。一个人对事物的观察、理解、分析的深度、层次都受到一定的局限。而交换阅读评改同题作文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对同一事物变换角度作观察和审视的过程,变换思维路线再分析、再理解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在交流中汲取,在汲取中创新。一位写作不成功的学生在改别人的作文后感叹道:“读你的文章,我感到悲哀。写得太好了,8 和你的文章一比,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文章是多么差劲。”这种感觉让学生有紧迫感,主动要求重写。为了缩短与班级作文高手的差距,水平差的学生也会自觉加强阅读和写作。一旦学生自己行动起来,老师就不用担心他的作文水平不提高了。
习作教学中学生互批作文的有效性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种方法用得多了,学生感觉麻木了,就不能真正达到整体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目的。因此,我们在提出学生互评互改模式的同时,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提高互批认识。让学生互批作文,主要不是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而是为了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评价作文的能力,进而迁移为自己修改作文。教师观念的更新、认识的提高是指导学生有效互批作文的前提。
其次,要搭好互批平台。在学生批改之前,老师要认真阅读学生全部作文,对学生本次作文的优点、缺点及各个方面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这些问题指出本次作文批改的导向,诸如,作文思路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具体、选材是否恰当;找出作文中存在的语言问题;作文的开头、结尾如何„„这样,学生在批改作文时就有了方向性,避免了盲目和无从下手。下一次作文,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作文的具体情况设计其他导向。这样反复多次,涉及到的问题就会“面面俱到”,学生也会全方位地点评和打造自己的作文。
第三,要传授互批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指导学生互批时应授之以法:先初读作文,找出作文中的错字、别字;然后细读作文,找出作文中的病句及语序不当之处;最后品味作文,对作文予以总体评价,写出眉批、总批。
具体修改步骤、内容、方法如下:
1、是否有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及时修改
2、格式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调移、眉批
3、语句是否通顺、连贯——修改、增删、润色
4、段落是否分明、条理是否清楚、过渡照应如何——调整、增删
5、中心是否明确、是否围绕题目而定——细读、思考、眉批
6、与中心有关的材料是否详写,与中心无关的是否略写——琢磨、总批 同时还要提供作文等级标准,以便学生做出等级判断:
一类文:选材精当,内容丰富,叙述具体,描写生动,语句通顺。二类文:内容较丰富,叙述较具体,语句较通顺。
三类文:有比较具体的内容,叙述基本清楚,有少数语病。四类文:有内容,叙述不够清楚,有明显语病,字数不足。五类文:叙述简单,错别字、病句较多,字数偏少。
第四,要评点互批批语。老师将学生批改后的作文收上来,进行“回炉”。不过,这一次重点要放在学生的评语上,针对作文本,看批改作文的同学评语下得是否准确、合理,然后,老师再加以评点。这样,学生不仅从同学作文中汲取了经验,也很快走近了老师的角色。一个能辩识别人作文水平高低的学生,他已经向写好作文迈出了一大步。
总之,在学生批改作文时,老师不能真正闲下来,而应该更用心地参与到学生的作文活动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达到学生互批作文的目的。
4.小组合作互动式评价模式
经过前几个习作评价模式指导训练后,学生对习作的鉴赏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这时,教师就可以把评改权更多地交给大部分学生了。“小组合作互动式评价模式”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全体学生一起参与评价作文,做到人人参与评价,个个分享成果。基本流程为:拟定小组,互改互评——依据标准,撰写评语——返还作者,观点交流——教师审阅,指导点评。
(1)拟定小组,互改互评
学生作文交上来后,教师稍作浏览。在作文评改课上,老师首先将学生分成几组,成员由写作能力上中下三种不同程度的学生组成,并相对固定,每个成员轮流担任组长;然后老师给每位学生随机发一本作文本和一张“习作评价表”。评改时,先由小组成员各自阅读分发到的作文本,加以评改;批完后交第二位评改人,依次类推,每篇作文由组内成员轮流批阅一遍,并按要求填写“习作评价表”(内容包括卷面、字数、条理、内容、语言、审题、标点、修辞、错别字、语病等分项得分栏,综合得分等。)(2)依据标准,撰写评语
评价人在基本上掌握了本文的写作要求及评改情况后,对如何写评语也有了感性认识。然后依据评价标准,给自己拿到的第一本作文本(即自己负责的作文)确定等级,写出评语。
(3)返还作者,观点交流
上述环节结束后,将自己批阅的作文本连同“习作评价表”返还给作者本人。作者认真阅读“习作评价表”及评语,写出后记,总结文章得失。也可针对评语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与评改者进行讨论、交流,如在交流过程中双方意见分歧较大,可向老师提出申诉,由老师对作文的优缺点进行点评,老师如果发现该问题是学生作文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时,可就该问题组织全班讨论解决。
(4)教师审阅,指导点评
反馈交流结束后,由科代表将作文及“习作评价表”收交老师。教师仔细审阅后,整理出这次写作及评改的情况,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以供下次写作及评改时借鉴。同时结合优秀评语,再次对评语写作进行指导。
在此教学模式中,老师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选材立意、结构安排、语言技巧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说出其褒贬,让学生明确作文中的某个问题,增强对作文的鉴别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5.学生自改作文模式
学生自我评改是作文评改的最高境界,也是学生离开校园后写作实践中采用的主要方式。该模式旨在上述评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自改作文,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好方法:第一步看遣词造句是否恰当,字和标点是否正确;第二步看段落意思是否明确,层次是否清楚;第三步看开头是否自然,结尾是否恰当;第四步看条理是否清楚,前后是否连贯;第五步看内容是否具体,详略是否得当;第六步看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这种“分步修改六看法”,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易掌握,好操作,能较快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改能力和作文水平。
除了教给学生修改方法,还必须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训练。训练的第一步是修改句子。如经常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专项训练,引导学生总结出病句的类型,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前后矛盾等,并以此列举出一些典型的病句让学生辨析,然后引导他们分析出毛病的原因,再指导他们动手修改,直到正确为止。接下来就是训练第二步。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读全段,明确意思,找出段落的中心句,或提炼段落的中心意思。然后考虑每句话是否符合本段的中心意思,合者留,不合者删。再看句与句位置是否紊乱,错者要调整好顺序。
剩下的几步修改难度较大,学生不易把握。习作评改课时可设计具体例文,并且是只有单项毛病的例文,一步步反复练习,直到学生快速看出毛病为止。然后,再设计同时具有不同毛病的例文,指导学生分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作文中常出现的毛病整理归纳,自己动手修改。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教师要把学生自改作文的情况列为教师作文批阅的重要指标。并且在平时的训练中,把自读当成一个首要的环节。引导学生改前读,在读中感悟出毛病;改中读,边读边悟,悟出病因,悟出改法;改后读,在读中感受改后的通顺、正确,感受心灵上的畅快淋漓和愉悦幸福。有了这样一种改前改后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慢慢地把自改作文作为一种心理需求,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形成良好习惯。
6、习作梯级评改模式
在作文评改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谓之“习作梯级评改能力训练法”。它是一种教师评定、同学评定、自我评定三种方式相结合的评改方法:第一阶段,教师评改全部或部分学生的作文,了解学生作文的大致情况,寻找例文或范文;第二阶段,教师结合例文或范文简要讲解作文的具体要求,明确评改的要点、标准以及注意事项;第三阶段,学生用教师评改的观点和标准,尝试作些评改,教师适时作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第四阶段,学生独立地进行自我评改或评改同学的作文,自荐或互荐优秀习作;第五阶段,学生朗读或传阅优秀作品后,11 教师点评总结评改活动情况;第六阶段,课后教师选择优秀作文进行面批,向校内外刊物推荐发表。
在习作梯级评改能力训练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评改方式:
(1)教师示范评改:把学生作文的片段或全文誊印出来,教师边评边改边讲述,使学生知道评改的符号,理解修改的原因,了解评改的方法。
(2)教师批学生改:教师用符号标明需要修改的地方,或用眉批提示修改方法和思路,由学生自己作具体的修改。
(3)师生共同评改:师生一起讨论、评议一篇例文或范文,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小结评改的具体要求并分条板示后,由学生自行修改。
(4)编辑小组评改: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别担任朗读者、编辑和校对等不同角色。朗读者读完文章后,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提出意见,讨论后提出修改建议,由作者本人进行修改,最后由编辑审稿修订。
(5)学生互评互改:学生自找互评互改的对象,根据作文的具体要求,仔细评改对方的文章,撰写评语;双方交换意见后,再互作补充评改。
(6)学生自评自改:学生根据作文的具体要求自行评改,一般要求评改前后各轻声朗读一遍。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几点:每次评改根据训练要求和文体要求,确定评改要点,不求多而求精,以便于学生操作;创设情境,加强监控,营造鼓励进取、互相帮助的班级课堂气氛,以更好地引起共鸣,产生反响;对学生提出朗读自己或他人作文的明确要求,借助语感提高评改的效率;保证作文评改课的课时数,两周一次,每次一课时,不得无故更动或挪作他用;指导学生填写“习作评价表”,一文一表,教师课后进行批阅检查;加强对学生作文修改稿的批阅检查,特别是对不合格或不达标作文的检查指导,要求重写并作面批。
同时,注重强化学生评改作文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评改积极性,具体做法如下:①榜样激励,可用作家修改诗文的典故,如贾岛、王安石、鲁迅等人的故事来帮助学生认识修改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修改兴趣;②样本示例,如杨朔的《雪浪花》(全文3000多字,修改200多处,没有改动的句子仅剩15处)可用作修改的教材,也可提供教师或同学修改的范例;③推荐发表,把学生多次评改的作文向校内外刊物推荐发表,等等。
7、其他评价方式辅助模式
作文的评价是一种连续性评价,不是总结性评价。因此,作文评价的目的不是评判学生的好坏,而是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
12(1)延时评价
学生(特别是对作文一向有畏惧心理的学生)对写作的喜爱主要来源于高分或表扬。因此,教师应该顺应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比如说:当学生第一回交的作文草稿很不乐观,教师可仔细研究,尽可能地找出一些闪光点予以放大,然后婉转地提出一些疑问或指出一些不足,引导学生有章可循地进行二度加工;也可以在保护其自尊的前提条件下,依靠全体同学的力量提出意见,帮助共同修改,最后由本人综合有价值的意见修改。同样的作者,同样的文章,只不过借助外界的力量得了个高分,但同时引发的今后学生习作的兴奋点也许就大不一样。
(2)趣味评价
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说:“要使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必须使作文评价有趣。”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朱自清先生在温州中学教书时,曾把作文评价这一教学环节与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紧密结合。受他的启发,我校某位老师在实验班中用坐标体系作了“五星级作文评价”方案的尝试。
她让学生把作文的第一页空下来,依次写上本学期作文名,注明星级。如下图: ★★★★★
★★★★
★★★ ★★ ★ 2 3 4 5 6 7 校 一--的 难--晨 的--记分方法如下:学生本次作文要求达到即为优,在序号上涂上红色,没达到要求的,良或及格,涂上黄色。作文五星级分数登记,则在相应坐标中找到坐标点点一个红点。如学生第3篇作文得四颗星,那么,在坐标点的位置是(3,★★★★)。一个学期以后,用蓝线把各点连接起来,便成了一个表示作文整体水平的升降示意图。上面的一排或红或绿的灯展示了本学期作文的情况。在这种坐标式评价体系中,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自己在某一时间段里作文水平的变化(或进步或不足),并带动相应的作文行为。
(3)模糊评价
作文评价过程本身存在着模糊性。过去作文的优劣判断,往往以教师的主观意愿为出发点。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的情景下所做出的评价判断是不尽相同的。我们一方面淡化百分制,采用模糊的等第记分法,一方面加强模糊式的诱导性语言评价,做到不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他们的创造欲望。同时以比较婉转的、中肯的语气指出他们作文中的不足。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之处。
模糊评价可以说是一种给学生留有余地的评价方法。它可以避免对学生作文的武断评判,让学生从分数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同时,也可以给学生的思维留下发展的空间,引导他们去思考,去研究,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在作文评价过程中,我们对一些写作水平较高、自信心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性的评价方式,创造机会让他们互相交流。对于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既不批低分,又实事求是指出不足。当他们作文有了进步时,给一个高分,予以表扬鼓励。对于那些写作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则采用只写评语不记分的评价方法,挖掘作文中点滴成绩,加以勉励,可以在征得本人同意的情况下通过老师的帮助重写一遍。尔后,根据结果给一个高分,激励他们努力写好每一次作文。事实证明,这样的评价,不仅在好学生身上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在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身上也起到了激励作用。
(4)网络评价
我们还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作文评改教学中的作用,倡导网络化作文评改。利用校园网络开辟出学生习作专栏,并建立起课题博客、教研博客、班级博客,将学生引至凤凰语文论坛,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评价的舞台。学生可以在网站、论坛和博客中了解其他同学的作文情况,拓展自己作文的视野,吸收同学作文的长处。也可以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作文提出自己的评改意见,这些意见可以是就全篇的,也可以是就某一段、某一句话的。当然,习作者也可以即时进行回应;教师(包括其他老师)也可以参与作文评改的讨论,并适时作出指导。同时,教师还可以把搜集到的与本次作文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作教学的参考,例如是同题名家作品、作家修改文章的例子等。另外,由于学生、教师在网上是平等互动的民主关系,共同探讨、交流的关系;在这种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的感觉是无拘无束的,因而更能畅所欲言,视角新颖、见解独特的评改意见会时时涌现,这必然会更加激发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兴趣、热情,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每班均有配备的实物投影仪辅助作文评改。每次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可以立即随机抽取学生的作文,然后利用实物投影仪把作文原样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全体学生浏览后,再各自发表意见,教师从旁对各种意见进行点评。
信息技术开创了作文评改的新方式,使作文评改的时效性得到增强,大大缩短了写与评的时间间隔,符合心理学的原理:“评的时间与写的时间越接近,则效果越佳。”此外,网络评价还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在网络中师生交流使用的不是口头表达,而是书面表达。而学生要想在网上发现别人作文的长处或者短处,提出自己的意见,借以展示自己的个性、风采,必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仔细斟酌自己的语言,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在无形中得到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必然会得到提高。
(5)社会评价
对于一些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习作,我们尝试着将习作的评价延伸到课外,将评价的主体自然转移到习作的客体,实现“写作是社会生活的需要”这一理念。如:写《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把习作交给爸爸妈妈,让父母来写评语,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一些优秀家长的写作指导资源,促进学生习作的提高,而且也促进了亲子间的情感交流,改变过去学生写作文不愿意给家长看的状况。写《给母校的建议》,把评价的权利交给校长,选择部分习作交给校长批改,当学生看到尊敬的校长在他的作文本上留下的文字,从中获得的成就感将远远超出习作本身;此外,《给远方亲人的一封信》,则让学生把信寄出,让收信人来评价书信的写作,使评价变得更真实自然,也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上街查访错别字,给市长伯伯写一份建议书;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的不足,给编辑部的叔叔阿姨写一封信„„只要我们把习作评价的视野打开了,习作教学就能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6)习作成长记录袋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习作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在作文评价上也应该体现这三方面的有机融合。所以,在习作成长记录袋中,只要是能反映学生在上述三方面发展情况的资料(比如:作文草稿与修改后的文章的对照;作文及相应的评价表;发表或获奖的作品;平时积累的类似于采蜜本之类的写作素材;课外采风寻找写作材料的照片;体现星级作文评价实施的过程、感受的作文、日记等)就可以适当地收集进来。习作成长记录袋的应运而生,在很大层面上鼓励了学生通过再现自己的成功来进行自我激励,主观能动地确保自己发展的方向,从而真正实现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课题组要求实验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课题研讨课,形成并上交《课题实验手册》,每学期均组织课题座谈会,围绕实验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交流,不断总结,完善方案。课题研究不仅解决了老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而且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 15 长,提升了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两年来,学校建立了教研博客和课题博客,9位实验教师建立了个人教学博客,6篇课题论文在校级以上汇编或获奖,共开设课题研讨课12节,其中获市级一等奖1节。
(三)学生发展方面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多元化评价方式既激发了其写作积极性,又调动了其评改积极性,作文评改课已成了他们最爱上的课之一。
习作困难生的写作兴趣得到激发,作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由于经过自我的初评和教师的点拨修改,习作困难生的作文中也不乏好词好句佳段,当他们的作文得到同学点评时,他们会特别注意听讲;当他们经常听到表扬,且表扬出自和自己一样大的同学之口,甚至是一向被大家视为好学生之口时,心情特别高兴和满足,对作文的修改积极性就更高了。另一方面,经过教师的点拨指导,他们对作文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也能参与同学的点评,不再是作文课上的旁观者了。
多元化习作评价突出了新课标的主体意识,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在这种多元化评价的作文教学模式中,作文相对写得好的学生可以指导相对写得差的;而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批改优秀作文时,则可从中学到对方的优点,从中汲取精华以为己用,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大家在批改中都能互相借鉴,相得益彰,这样不仅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学生的分析和纠错能力得到了共同提高,较大程度地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
两年来,课题组共结辑汇编了四本班级学生习作专辑,三本专题习作小辑和高年级学生人手一本的个人习作专辑,120多位同学在各级作文比赛中获奖或发表。
总之,通过多元化评价实验研究,效果比较突出的:学生的写作兴趣被调动起来,阅读作文的兴趣浓厚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教师的劳动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减轻了教师的作文批改重负。它不仅仅是转变作文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转变作文教学模式,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能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的发挥。惟其如此,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得到落实,才能培养新世纪创造性的人才,小学作文教学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突破和提高。
(四)总结课题研究经验方面:
1、找准研究课题的内容与方法,是课题研究的基础。我们在研究中明确提出了研究内容,改进习作评价,构建多元化习作评价体系。如:教师批改模式、学生互评互改模式、小组合作互动式评价模式、学生自评自改模式等。
2、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开展此次研究的保证。我们在研究中充分认识到: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是环境,因此,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为学生 16 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充满想像、充满乐趣的课堂氛围是开展多元化习作评价实验研究的保证。经过实践,我们总结出:①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铺石;②创立学习共同体,活跃课堂氛围;③运用语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活课堂气氛;④运用多媒体,活跃课堂氛围。
八、经费使用情况:学校对课题研究工作十分重视,想方设法为课题研究筹措资金,共预算25200元经费供学习培训、实验研究之用,每年划拨12600元的研究经费,为课题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如:学校先后邀请多位省内外教育专家为实验教师举办教育专题讲座,课题组成员也远赴德化、泉州、广州、厦门、福州、龙岩、南安等地学习取经,学校还对课题研究工作突出的先进个人给予表彰。
九、今后发展方向:下一阶段我们将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各种习作评价模式进行梳理、归类,寻找其中的规律性,形成序列。即着想于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构建新课程下小学生多元化习作评价体系。同时进一步思考: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在广度上拓宽、在深度上深入。
十、存在问题及对策:
课题实验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就遇到这样一些问题:
1、仍然有部分学生对习作有“畏难情绪”,对于习作评改更是缺乏信心和兴趣,怎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所有孩子都能在习作中尝到成功的快乐,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2、我校习作多元化评价实验已取得初步成果,但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另外,多元化评价使每次习作的反馈周期过长,如何缩短评价周期,及时反馈评价信息,也是今后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实验教师理论水平的不足和缺乏专家的引领。为此,我们通过加强业务学习,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教育专著,做学习笔记摘抄,写心得体会,逐步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充分利用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加强与同行的沟通和交流,向专家请教,向先行者学习,尽可能提高研究水平。
十一、参考与附录。
1、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②《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张庆著)③《语文课程标准》
④《张化万作文教学》(张化万著)⑤《走进新课程 》(朱慕菊)
2、附录:2006年9月至2007年11月初步形成的科研资料(1)讲座
【讲座1】《放飞心灵,展开想象,让作文充满生命活力》(卢永霞)送教下乡到将乐 【讲座2】《基层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卢永霞)(2)市级以上论文发表、获奖或汇编
【论文1】《“下水文”弊大于利》(杨玉贞)发表于《实践新课程》 【论文2】《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丁丽红)获省三等奖
【论文3】《因课而异 科学安排 扎实有效》(卢永霞)获省一等奖 【论文4】《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途径》(严秀莲)省级汇编 【论文5】《写好作文应善观察、勤动笔》(李秀娥)获市二等奖 【论文6】《想象让作文充满生命活力》(卢永霞)获全国二等奖 【论文7】《厚积薄发,求异创新》(卢永霞)获全国二等奖。
【论文8】《延伸教材 拓宽思路 在创新中作文》(王天佑)获全国二等奖 【论文9】《在“读说写演中”提高学生的能力》(王天佑)发表于《福州晚报》 【论文10】《拓展课外阅读信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王红宝)获全国一等奖 【论文11】《小学作文教学拧思》(王红宝)获市一等奖。【论文12】《想像作文教学之我见》(王红宝)获全国三等奖。
【论文13】《浅谈使学生习作有话可说的策略》(王天佑)福建教育学院汇编 【论文14】《作文批评的套数》(王天佑)发表于《三明日报》
【论文15】《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王天佑)发表于《福建日报》 【论文16】《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黄庆鸣)获市二等奖(3)教研博客
【博客1】三明市实验小学教研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20/128902/index.shtml
【博客2】习作多元化评价课题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7/86523/index.shtml 【博客3】聆听花开的声音——卢永霞教育生活散记。
http://blog.cersp.com//userlog/3581/index.shtml
【博客4】张莲蓉老师教学博客。http://blog.cersp.com/userlog13/121777/index.shtml
【博客5】陈芳老师教学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8/41126/index.shtml 【博客6】杨玉贞老师教学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7/38650/index.shtml
【博客7】王红宝老师教学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9/47215/index.shtml
【博客8】邓细婷老师教学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8/40189/index.shtml
【博客9】郑惠玲老师教学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21/141935/index.shtml
(4)校级以上研讨课:
【公开课1】2007年10月王天佑老师指导肖骥老师执教《习作5》获市一等奖。【公开课2】2006年10月陈祥备老师执教《习作评改课:接力赛》
【公开课3】2007年11月邓细婷老师指导青年教师陈梅芳老师执教《习作5》 【公开课4】2006年12月杨玉贞老师执教《习作5 写日记》 【公开课5】2007年4月杨玉贞老师执教《习作5 编童话故事》 【公开课6】2007年11月杨玉贞老师执教《习作4 象声词》 【公开课7】2006年10月邓细婷老师执教《习作3 看图写话》 【公开课8】2007年4月邓细婷老师执教《习作4 人物对话》 【公开课9】2006年10月陈芳老师执教《习作2》
【公开课10】2007年6月陈芳老师执教《习作6 有趣的语文活动》
【公开课11】王红宝、李新梅两位老师上同课异构习作课《根据象声词想象作文》(5)学生成果:
【成果1】2006年12月,林诗颖等70多位同学的作品入选《全国中小学生获奖作文大全》,其中9位同学在这次优秀习作评选中获奖:一等奖3人,二等奖6人。
【成果2】2007年10月,五年(4)班游玮同学习作发表在《三明广播电视报》校园版。【成果3】2007年10月,三年(3)班陈晓琪同学习作发表在《三明广播电视报》校园版。【成果4】2007年10月,六年(6)班林康炜、黄浩、陈晓琦等同学的一句话征文发表在《七彩语文》期刊。
【成果5】2007年11月,三年(3)班陈晓琪同学习作发表在《三明广播电视报》校园版。
【成果6】段玲瑶、肖雯涵等10位同学在全市“科学用电新主张”征文比赛中获奖。【成果7】陈卓筠、赖常翰两位同学在全市“国普杯”征文比赛中获奖。
【成果8】李彦谚、曹青青等8位同学在梅列区现场作文比赛分别获得二、三等奖。【成果9】曹青青、李杰等3位同学在全市现场作文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成果10】周兵杰、张延、苏晗、游宇轩四位同学的习作获“海峡冰心杯”征文铜奖 【成果11】苏畅同学习作获梅列区教育局主办的“碧海杯”征文二等奖,游宇轩、邓瑞琪等7位同学获优秀奖。
【成果12】刘凌紫同学的习作获得市电业局主办的节能征文特等奖,熊冠铭、张婧宇获得二等奖
【成果13】班级学生习作辑(三年6班,五年4班,六年6班共4本)【成果14】学生个人习作辑 【成果15】主题习作小辑
【成果16】学生班级博客交流平台http://blog.cersp.com/userlog16/33776/index.shtml 【成果17】学校网站学生优秀习作专栏
http://www.xiexiebang.com/dispbbs.asp?boardid=70&Id=126633
第三篇:小学数学多元化评价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多元化评价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课题研究的背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对小学数学教学以及小学生数学学习,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评什么、怎么评,事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效果,影响到学生的未来甚至终身发展。目前数学课程的评价经历了几次评价方法的改革,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比如,过分强调数学课程甄别与选拔,忽视改进与激励;过分关注对数学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过于注重学生成绩,忽视数学学习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等等。目前所采用的依然是教师评价,终结性评价等传统评价方法,评价工具也仅是纸笔考试。
课题研究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于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即发展性评价,这些都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最新发展的趋势与最先进的评价思想。我们试图通过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案例研究,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全面的发展性评价,构建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的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运作模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细化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以及测试评价目标;
2、制定数学学科测试框架;
3、学生综合学业评价的操作实践(知识技能、理解概念、运用规则、解决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将研究重点放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现状的研究;二是小学数学学习多元化评价案例研究。
(一)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现状的研究
目前,小学生学业评价中考试成绩仍被视为学生学业成绩的唯一指标,且考试成绩多用百分制的形式来表示。对于这种以量化的分数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唯一标准的表现形式,具体现状调查分析如下:
问题之一:量化倾向严重,评价功能单一。在长期的小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业成就只运用纸笔测试形式来考核,考核结果仅是单一的量化的分数,只重视考试结果量化的分数表达,不重视分析每个学生的试卷,更谈不上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和发展进步在质性方面的描述性评价。学生的学业评价的功能被简单地认为选拔适合进一步学习的儿童,忽视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问题之二: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定。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在不断的变化中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会呈现大量的信息和问题,只采用抽象概括化的考分来对学生的最后学习结果进行评定,不重视采用多种方法、手段对学生的发展进步、学习过程作实质性的描述评价,难以发挥评价的反馈作用,调整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问题之三:重视共性,忽视个性。在这一机制下,我们为了获得一个抽象概括化的表征分数,在学业评价中只会注意学习的共性的、统一的目标,并以此为基本标准来评价学生,而忽视对学生学习特点、发展进步以及潜能结构作个别化评价。采用单调的、抽象的学业考评,必然会丢失学习过程及考试过程中已显出来的大量信息,把相同考分的学生看成相同的发展,忽视学生心理发展和智能结构差异的多面性和客观性。
(二)小学生数学学业评价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学业评价案例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以及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它为教师的成长与学生数学的学习更为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开展小学数学学业评价研究,旨在体现“以案例展示理念,让理念指导评价”。我们拟通过学生学习数学成长记录的案例研究和教师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以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化评价案例研究,把小学数学学业评价案例研究引向深入,以期取得理想的效果。
1、学生学习数学“成长记录”的案例研究
建立“成长记录袋”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它能很好地贯彻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要关注过程,关注个体差异,关注自我评价,关注发展的要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自信是设置成长记录袋的宗旨。
学生数学学习“成长记录袋”材料内容应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对数学学习综合应用部分进行评价时,学生可以利用成长记录袋收集以下资料,以反映自己的探索过程与取得进步:(1)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2)收集有关资料。
(3)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4)数学小论文,数学日记。(5)解决问题的反思。
2、教师“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
实践反思学习应当是一个不断的循环,是相互融合的。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能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和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教师要善于把反思教学作为促进自身素质完善,业务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化评价的案例研究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学生参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氛围;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评价运作范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并 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答案开展讨论,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通过教者设置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对学的评价,对教师教的评价,对教与学的随机生成性评价,促使学生全面地持续地和谐地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方案和内容,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途径,搜集各种理论研究成果和文献材料,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提供借鉴,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数学学习发展评价的先进理论,提升理念,以前沿的理论指导实践。
2、案例研究法:开展学生数学学习“成长记录袋”的案例研究,教师“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两方面为主的案例研究。
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加强研究,进行反思,不断总结,撰写论文,根据课题研究进行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二)研究对象 年组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11月
1、搜集课题相关文献资料,理性思考相关问题,设计课题研究框架。
2、召开开题会,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9月
1、小组成员明确责任分工。
2、实验教师进行小学生学业能力水平测试研究的设计与实施工作。
3、实验教师通过教学实践逐步积累开发小学生学业能力水平测试研究的个案,积累过程资料。
4、实验教师开展阶段性交流、研讨活动,反思调整实验进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把研究成果上传博客。
(三)结题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1月
1、全面总结提升小学生学业能力水平测试研究的经验,进行课题总结并上报结题材料。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
在数学多元评价方面的我们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小学生综合学业水平评价,应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帮学生找回自尊与自信。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在评价中受到积极的鼓励与肯定,就会心情开朗,充满阳光;受到批评、惩罚就会意志消沉,甚至自暴自弃,使学习更加困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好”、“最差”只是相对的标志、暂时的现象,而不断地争取更好,才是学业评价的永恒追求。所以要科学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多一点,多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
1、使用数学档案袋
新课改强调应用灵活多样的、具有开放性的评价方法。因此,在日常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对学生数学方面的评价,除了卷面成绩外,还采用了档案袋评价的方法,借此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状态和进步历程。
在学期初,针对档案袋评价的意义和具体操作方法由教师向学生做以全面介绍,并且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使学生和家长明确进行档案袋评价的目的和意义,然后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带有分层的文件夹,以便把不同类型的材料装在不同的夹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自己的档案袋进行封面设计和包装,彰显个性。
在要求学生收集数学档案袋的内容时,明确如何收集材料来反映所学到的东西,怎样组织和归类整理已经收集到的材料,如何存放材料。在教师和家长的提示下,学生把自己认为能体现自己数学学习情况的材料收集并保存起来。
在学生收集好材料并保存起来以后,教师指导学生有目的地从中选择所需材料放入档案袋中。如:自己课堂上或课后完成的数学,各种训练内容的资料出现的问题进行对比并反思及各种表格等等;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调查记录或制作;在课外参加的与数学学习有关的活动记录;平时所写的数学日记;每次测验的试卷;期中、期末试卷等等。虽然有一定的要求,但不限制学生所选的内容,只要他们认为有价值的材料都可以装入档案袋。有的学生把自己独特的解题技巧、老师和家长的评语、自己阅读的数学读 物等等都装入档案袋,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总之,档案袋里的内容只要能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都可以选择,主动权在学生手中。
在学生选择好档案袋的材料之后,制定档案袋的评价标准。在制定评价标准时,首先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共同确定评价标准。
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因此档案袋评价只能每学期进行一次。评价方法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家长参评为辅。刚开始,学生抓不到头绪,教师的指导和家长的配合要多一些。学生首先自评,自评时汇报自己对所学知识点明确与否,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及其原因;然后在小组内互评;最后师生对数学档案袋的内容进行评价。
学期末,对学生的考核评价结束后,教师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整理,反馈给学生及家长。反馈结果指出学生的优点及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发展优势,弥补不足。同时提醒家长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帮助孩子进行反思总结,并监督学生随后的学习状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进行自我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及时总结,找出优点及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完善自己的教学。
档案袋评价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有所增强,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家长了解孩子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提供了更多的生生交流、师生沟通的机会。
2、设计分层作业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是有差异的,而小学生在智力、兴趣、爱好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但“差异”并不是等于“优 劣”。“差异”同样是一种教育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上,巧用这种差异,使教学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要,切实为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相应层次的作业,以达到帮助他们建构知识的目的。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三种不同难度的作业,即基本作业、选择作业、超额作业。凡完成本课时所必须完成的作业,视为基本作业,允许优生不做,中差生人人要完成;照顾学生好中差实际,将题目作些变化,视为选择作业,学生各取所需;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视为超额作业,不作硬性规定,让学生在更大的空间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以此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变“要我做作业”为“我要做作业”。
这样的作业设计,既针对了学生的实际,又体现了明显的发展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3、期末综合评价
在期末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上,我们采取日常表现和师评、生评、家长评相结合的方式。内容包括:学习兴趣与态度、学习行为与习惯、学习方法与能力、综合评价及改进意见等。
(1)对学生日常学习行为进行鼓励性评价。对课上遵守纪律、积极思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有所创新的学生发课堂卡,对乐于帮助别人,乐于与他人合作,在课堂上能关注别人的行为,并给予积极评价的学生发合作卡,十张卡换一张小奖状。对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独立认真完成并整洁的学生 发作业积分卡。作业中,如果预习笔记、自主数学得到10个“优+”,可直接得小红旗。10面小红旗,可以换一个小奖状,10个小奖状可以换一个大奖状,所得荣誉能和三好生相媲美。这种评价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以往的评价更完美,更有激励性。
(2)鼓励学生与学生互动评价。课堂小练习,通常进行生生互动式评价。首先由学生自己先评价自己,自己给自己打分,再由学生予以评价。(3)不可或缺的评语评价。教师评语可以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也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评价时,教师巧用评语,打动学生的心,激活他们的情,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优秀。
家长则对学生在家的表现如学习自觉性、学习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价,勉励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总之,多元评价方式的确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并用严谨的态度进行合理的猜想、验证和总结,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
七、课题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本课题存在问题
1、虽然数学档案袋有诸多优点,但实施起来也有一些弊端。如: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不全面;班级人数多,教师的工作量大,评价时难免会有疏漏等等。
2、在平时阶段性检测的时候,是否也能着眼学生发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分层设计和发展性评价,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状态下比较成功地完成自己的试题,从而树立不断向更高层次攀登的信心。
(二)今后的设想
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质量的测试是一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我们力求将新课程的理念反映在学生多元化评价研究的过程中,以中等生为测评对象制定练习或测试标准,使学生在应知应会的保底要求下,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积累自己学习数学的经验和思想方法;提升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教师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效率提供一个可以操作的互动平台,进而促进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最终让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让学生通过参加测试评价,在自信、成功的愉悦中健康成长!
赵明瑜
2014年 6月
第四篇:《小学习作评价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习作评价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小学作文评改方式的创新是新课改提出的新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这就是强调:作文评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既能让学生体验写作成功的愉悦,从深层次上激发写作的热情,又能使他们提高评价修改作文的能力,切实提高写作水平;评改作文不是作文教学中的最后一道工序,而是学生习作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写好作文的开始。要求教师应该把评改作文当作一次和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我评改作文的能力训练,要求让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合作和相互了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评改出现以下三种现象: 一是评改作文形式单一,只有教师评改学生作文;二是教师在平时作文中评改的多,不注重作文修改过程;三是学生对评改态度不端正,没有养成良好的评改习惯。教师这种以作文评判者自居,漠视学生这个评改主体的现象,导致学生不能充分了解自己的缺点短处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失去了作文评改应有的意义。而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因为老师的“麻木评改,单调评价”长期得不到提高,这种改得随意,改得辛苦,甚至是改得烦的现象大大成为约束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感觉只有贯彻落实新课标,改变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在评改的方法上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写出好作文。
二、研究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教师和学生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我们从小就会讲、不需教师规范教育也能有效表达得汉语,但到头来就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学并没有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表达的规范、流畅、生动、富有感染力。相反,许多情况下还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枯燥无味的,以至产生厌倦心理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成了应付差事,更不要说创造性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积极性了。究其原因,我们认为由
于语文教育对学生的个性主体地位认识有偏颇,从而无法很好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真情无法抒发。作文,是个很好抒发学生真情实感的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作业,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渠道。作为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进一步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才能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人才。
当前的语文习作教学现状是:
1.大多数学生习作受错别字、病句等问题的困扰,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2.多数同学想象力匮乏,思维不够活跃,文章语句平淡,文章可读性不高。3.文章口语化严重,不能够准确区分口语和书面语应用方式,无法很好的应用书面性语言。
4.文章整体构思不够精细,没有条理性,致使文章语无伦次语不达意。5.文章感情平淡,内心情感无法用语言表达,文章缺乏灵魂支柱。针对目前小学生习作评价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更为全面的评价方法,增强评价在促进学生习作水平提高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习作的时候,首先要教学生如何读文章,从哪些方面评价文章,如:题目的重要性,要避免出现错别字、病句,文章叙述的条理性,文章语言的优美,避免文章口语化,还有就是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文章主旨是否明确等
小学生习作评价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交流评价,首先就可以解决小学生文章中所出现的错别字,病句等基础知识的问题
2.通过评价研究还可以让学生自我去探索、发现自身与他人习作水平的差距,从而促进其积极动脑,找出与他人文章存在差距的原因
3.对于优秀的文章,在其评价中还可以同时进行交流,如修辞,名人名言,俗语谚语用的精彩的地方可进行点评,发现自身问题,促使其去想象,去看书,去积累
4.在评价的过程中,促使让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断提高,让其做到不是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而是为了抒发内心情感而写文章
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指导小学生作文评价,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文章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促使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建立激励小学生作文进步的综合性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发现和发展学生习作的潜能,关注习作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国外研究:
(1)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在谈到作文评价时,提出国外一些学者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育评价理论,将作文评价分作三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科恩和斯卡达马利亚己于1983年设计了一个训练学生改进修改策略的试验,发现直接传授修改策略,会对写作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3)恩格勒特等人1991年提出,通过与伙伴(同学)交流可以改进修改策略。
2、国内研究:
(1)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提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他并不停留在一般的理论阐述上,对于作文批改,他曾经给一位老师具体建议:“如以某一学生之文为材料,书于黑板,师生共改,而教师于此际起主导作用。全班学生如能人人用心,其受益必不鲜矣。”
(2)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马正平提出作文批改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作文教学与训练行为,成为整个作文教学环节之一。教师由批改者变成了批改的教练,作文批改的组织者和策划者。
(3)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伊道恩提出四种作文批改模式:点拨—自批模式;示范—互批模式;复批-精研模式;上网-比照模式。
(4)特级教师魏书生认为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互助的关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应该互相帮助。他从1979年开始,引导学生互相批改作文,提出了互批作文的方法。
(5)湖北徐延春老师提出了合作型作文评改法。
(6)四川许光平老师提出“自读作文-朗读评议-学生自改-教师抽批”的四步批改作文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突出强调习作梯级评改能力训练的序列性,提出多种习作评改方法,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引用,如“教师批改法”、“以教师为主的同批同改法”、“学生互评互改法”、“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法”、“以学生个体为主的自主评改法”等,注重学生主体参与评改能力的培养,以小组合作探究式的互动评改模式为重点训练主线,最后达到以学生自主评改习作快速提高习作水平的最高目标。
课题研究内容
1、习作评价对提高学生习作学习兴趣的研究
作为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把习作当成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许多小学生对习作学习缺乏兴趣,从而影响习作教学的整体效果,要从多方面探究提高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如习作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认真观察,细心感悟,丰富写作素材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活化生活积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习作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利用现有的条件,把握住有利的时机,认真琢磨科学的评价方法,给学生营造起适合其乐于表达的作文平台,让他们以正常的心态,愉悦的情感,足够的勇气与信心,步入人生书面作文表达的第一道门槛,为其今后健康成长,进一步学习各种知识,与社会各类人群、媒体进行广泛交流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
2、现今习作评价所存在问题的研究
许多老师对于语文教材中规定的作文,批改过于“细致”。许多错别字、病句等都由教师越俎代庖,按照自己的喜好,用成熟的改笔取代学生稚嫩的语言,硬加拔高。教师太多使用评判性的批语。如“中心不明确”、“记叙太笼统”、“态度不认真”“字迹太潦草”„„由于学生不明白具体问题的所在,根本就无法着手修改。又看不懂教师的批语,加上平时教师对订正后的作文本没有复查,有些学生修改就不认真对待,稍有点困难就不愿动脑筋修改。综合以上问题教师要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寻求切实有效的解决途径。如何避免上述问题重复出现,使教师客观对待学生的习作,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习作。
3、习作评价方法多样性探索的研究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强调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互动,关注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而不是结果本身。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评价的主人。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的习作评价中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探寻多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参评、教师总评等多样性的评价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习作的乐趣。
4、多样性的评价方法与习作教学有效结合策略的研究
多样性的习作评价方法与习作教学的有效结合,不仅是对教师的挑战,也是对学生的考验,习作评价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学中我们必须恰当地运用评价手段,调整评价策略,优化评价方法,以激励和鼓舞学生的信心和士气,让他们喜爱作文,乐于作文,善于作文,积极主动地投身习作实践,从而获得更大更快更好地发展。切实提高小学习作教学的效率。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课题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过程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课堂,课堂是研究活动的主阵地,教师是研究活动的主要实践者,研究工作与教学紧密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活动。二是课外,课外也是研究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同家庭密切配合,互通信息,从而使研究的信息更全面,效果更真实。实验期间按自然常态编班,不作调整; 课时按课程计划安排;不增加课业负担。
课题探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网络,查阅已有的习作评价教学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与方法上的支撑,避免重复劳动。
2、调查研究法。
(1)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个性,发现问题;
(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习作评价教学方面创造的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
(3)调查习作评价教学实施后的学生个性状况,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习作评价教学的实际操作。
3、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
法。
4、观察分析法:深入课堂,推门听课,提倡听常规课。听课时既要看老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既要看“过程和方法”,更要看“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5、案例研究法:抓好教学案例研究,从教学案例中总结习作评价教学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要把听课、说课和评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和诊断能力。提倡开展“同课研究”同科老师互相听课、评课,使每一课都成为不断探索的研究课。
6、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总结经验。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4月)学习掌握有关理论,转变思想和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评价理念;搜集、查阅、整理有关文献资料,研究讨论,写出开题报告;调查目前学生的作文状况,对相关项目进行前测;修正开题报告,对以上内容进行会议讨论,课题研究组员全员参加。
课题研讨会主持人:
参会成员: 会议记录员:
研会内容:主要确立研究方向、课题实施前的准备及分工工作,并制定计划,每月要进行课题研究总结交流会,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经验、所遇到的问题等进行总结交流,要做好记录。同时筹备开题会。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2年4月)
按上述研究设计开展实施,注意实验情况的积累和研究,认真记录实验情况,随时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每学期写出阶段性总结。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鼓励科研人员养成勤写勤记的好习惯。
2.勤开研讨会,勤听研讨课,鼓励大家多交流平时的学习心得、教学经验、成功的教学案例等,促进大家共同提高。
3.观摩优秀课堂实录;深入课堂第一线进行指导;请市、县级教科研人员进行课堂指导。
课题的研究对象以三、四、五年级为主体,课题实施分为两步骤: 第一步:(2010年5月——2011年4月)课题实施人:
主要针对三、四年级学生。
评价研究过程中主要以前面所阐述问题中的前三个问题为教学侧重 第二步:(2011年4月——2012年4月)课题实施人:
主要针对四、五年级学生,习作评价过程中要五个问题全部兼顾
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年终总结。个案分析、课堂随笔的积累。教学案例、课例的整理收集。每月高中低段出版三期有关生活化作文的校刊;每学期经验交流研讨。每学年进行案例、随笔、课例、论文、课件等的评比和交流并出版学生作品集和教师案例集。撰写年终课题研究报告或总结。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12年4月——2012年6月)
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对各项课题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汇编研究论文、教案、教学反思、教学录相片、课件、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并撰写课题研究的总报告等。
七、课题研究成果
(一)习作评价激发学生习作学习的兴趣
重视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好感”。为了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我们把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在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导入语,设计问题。抓住小学生好参与、好动手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学校的工作,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尽量创设情景,并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教会学生观察,使学生能有序,多角度地进行观察,特别是注意写好观察作文。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满怀感情去观察身边的事物。通过看、摸、尝、闻等手段,亲身去做,去体验。并且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收集写作素材,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无物可写了,对作文自然就有了兴趣,写出好的作文也就不是异想天开了。
注重习作评价对学生习作学习的影响。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有意识的地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表扬,特别是给予“发表”的机会,就能提高学生的作文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为了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有意识的用各种方式表扬鼓励学生。
从批改、展示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教师应尝试不同的批改方式,如:可组织一些学生互相修改。鼓励学生高声朗读自己的作文,在读中欣赏自己的优点,在读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在读中揣摩最佳的词语、句子。教师对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态度及作文的结果进行评价,利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的进步。也可以选择不同特点的几篇佳作或几个优美的片段让同学在班上有感情的品读,让大家欣赏。还可以进行佳作交流,把优秀的作文或有进步的作文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以努力给学生创设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同时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孩子,要求要适度,恰当、恰好。对显示的要求要符合实际,不要“望生成龙”心切。
(二)常规习作评价所存在的问题
学生习作是一种综合的能力,是衡量语文能力重要的客观尺度。习作也是小学语文中最难客观评价的内容之一。习作评价是对习作教学过程的实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激励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改进习作教学方法及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有部分老师却忽视了它的重要性。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对于常规习作的评价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新课标一直倡导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由传递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但是从长期以来的习作教学中不难发现,习作评价的主题体依然是教师本身,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有的教师认为,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授课后的作业检验部分当然是老师来全权负责,以此来了解学生的知
识学习及掌握情况,习作也不例外,理论上来说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伴随这一现象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却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批改过细
许多老师对于语文教材中规定的作文,批改过于“细致”。许多错别字、病句等都由教师越俎代庖,按照自己的喜好,用成熟的改笔取代学生稚嫩的语言,硬加拔高。过细的批改,弄得学生的作文“浑身挂彩”“体无完肤”,最后只能是教师批累了,学生作腻了,师生都心灰意冷了。
2、批判语太多
对学生写的周记、日记、小练笔等,教师太多使用评判性的批语。如“中心不明确”、“记叙太笼统”、“态度不认真”“字迹太潦草”„„由于学生不明白具体问题的所在,根本就无法着手修改。又看不懂教师的批语,加上平时教师对订正后的作文本没有复查,有些学生修改就不认真对待,稍有点困难就不愿动脑筋修改。学生只看被老师批改后的习作是“优”还是“良”。这样,使一些学生感到作文的修改与成绩的好坏无关,因此改与不改都无所谓。
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修改失去了应有的认识和兴趣。认为自己只管写,修改则是老师的事。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了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疏忽了对评价这一环节的研究。因此,对作文的评价没有提出严格的要求。
批改作文是对学生作文评价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批改不能仅仅局限于作文文本本身,更要关注文本背后的人──学生。应着眼如何给学生的作文下批语,才起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老师应该提倡作文评价多元化,应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不做硬性统一。只要学生有进步,教师就应分项加以肯定。
(三)习作评价方法的探索(1)学生自评
作文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学生自评是对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性评价,能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参与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教师根据个案点评中的侧重点有目的引导学生自己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在自读中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再围绕评价重点从语言、文字、内容、标点符号等方面进行修改。然后分层次地引导学生将自己修改后的习作面向全体同学朗读后,进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学生得到尊重后,提高了自我认识,就会更深入地找优点、寻差距。在自己为自己写评语的时候,还会进行有效地反思,从而发展了习作能力。(2)学生互评
同伴间的了解最多、最真实,因此,要让评价发挥积极的正面导向和推动作用,就要坚持评价的多元化,同伴间的互评是学生评价习作的另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是在学生自评方式进行一段时期后进行的一种形成性评价方式。学生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自我评价练习后,对于写的方式、写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当学生习作完成后,同学之间可以互换作文,进行互评。互换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如:我们常用的小组互换,同桌互换、自己找伙伴互换等等。当学生拿到别的同学的作文后,先认真读一读伙伴作文,发现作文中的评价点,利用修改符进行标注性批阅,然后再根据习作标准对该同学习作进行评价。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写的能力,而且在互评中大大地开阔了学生写作视野、取长补短,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3)家长参评
学生的文章涉及到家庭、社会以及内心表白内容的时候,把家长请进来,按照孩子预定的等级进行客观地评价,帮助孩子提高习作的信心和能力,指出努力的方向。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家长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推进作用,使其明确如何指导自己的孩子学习,而不是盲目的对孩子提高要求,拔苗助长。(4)教师总评
教师总评是在学生自评和互评后进行的。学生学会了自改自评和互改互评,教师要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实验教师的做法是:浏览学生的习作,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再阅读学生小组写来的评改意见,撰写 “鼓励性加针对性”评语。要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自己习作的优缺点,切实做的总结提高,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四)多样性习作评价与习作教学有效结合,效果显著 如何有效地使学生参与到习作评价中来?
首先,教师要放弃传统的习作评价方法,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看待习作。教师在教给学生习作方法的同时,还要从另一个方向去引导学生,如何让学生学会审视评价自己的习作成果,使自己的心里存在一个习作评价的标准,这一点不易做到,这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异于常人的耐心,还要探索出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习作评价的方法,并且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使每一个学生都建立一个自己的习作评价标准。想要达到上述目的,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去长期的去思考,去探索,去尝试新的方法,去发掘新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经历不同,各自内心的感受也千差万别,而这正是每个学生习作中最具个性的部分、最值得表达的地方。在习作指导前应该有计划地去引导孩子们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在选材、讨论、写作、评价等各阶段都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有了诗的滋味——再也不会感到学习(作文)是一种精神负担,而会觉得是一种乐趣,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获取知识,训练技能,提升素养。那种对习作的厌恶,对评价的冷漠,也就会烟消云散了。也许就会出现令人欣喜的师生融融,教学融融的美好情形了。
在习作教学过程中遵循:个案点评―学生互评—家长评改―教师总评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新颖的教学环节。从而切实提高习作教学的课堂效率。
多举行有益于习作的活动,丰富学生习作素材。如举行了“民族英雄故事会”“爱祖国、爱家乡演讲会”“古诗文吟诵会” “班干部竟聘演讲”朗诵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培养学生流利讲普通话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当众表达的能力。
用讲座的形式介绍一些有关的写作知识。举行了“语法讲座”、“标点趣话”、“阅读欣赏”、“怎样写话题作文” “佳作再现”等活动。内容通俗、浅显,注意了趣味性。
举行 “成语接龙、歇后语园地、作文病院、大话春节”等活动。通过游艺
活动为学生提供积累写作材料的机会;另一方面提供学生说话的机会,在有效的谈话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习作精品屋”展示评价,对高年级学生习作的评价实验教师不只停留在书面的评价上,老师们还积极探索新的习作评价途径,以实现评价方式的最优化。
五、六年级实验教师在班级后面的展板上,开辟了一块“习作精品屋”,作为精品作文的交流平台,以此激励学生,使其勤于表达和乐于表达。步骤有:合作出精品-——
填写“精品习作推荐表”
——定期召开“精品交流会”——优秀习作展示。
八、存在问题
1、课题组成员自身理论学习还不够,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的能力较差,提炼概括研究结果的能力还不高。
2、专业指导力量不足,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
3、评价指标不太齐全,测评表有一定的局限性,文体侧重于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4、评价实验中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多数同学课外阅读积极主动,习作兴趣浓,作文水平提高;个别习作困难户对评价改革缺乏兴趣,出现评价敷衍了事,有的甚至不改;实验中我们有点急于求成而匆匆绕过去,工作做得不太到位。缺乏客观性,不能做到给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亮点的机会。
5、家长参与习作评价存在差异:(1)家长参与习作评价认识上的差异:仍有一部分家长认识不到位,把孩子习作能力的培养狭义理解为语文课的教育,忽视父母、生活对孩子的作文能力影响作用(2)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文化水平上的差异将会影响评价的方法,(3)靠爷爷奶奶照顾的留守儿童,这些老年人有些连自己都照顾不过来,更不用说与学校进行共同教育了,留守儿童家长参与评价有一定的难度。这些因素使家长的配合难以尽心尽力.
6、农村教师人员不固定,造成有些实验半途而费。
九、今后工作设想
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案例反思法”加强教学反思,结合理论学习提炼概括研究结果,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2、继续深化课题实验结果,把校本教研与网络教研相结合,让实验教师把实验以来的资料、经验推广到网上,与他人交流,得到专家的指导,扩大教研的区域。
3、评价应更客观些,给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亮点的机会(尤其是习作困难户)。继续发扬团结合作精神,以优待劣,切实做好小组互评工作,合作伙伴不要固定,以利公平公正。给予自改自评和同伴互评足够的时间。
5、学校通过多种渠道搭建家校教育联系桥梁:及时调整学生行为,让学生朝着“阳光、健康”发展;开展“书香家庭”评选,将“书香校园”活动延伸到学生的家庭。
6、重视实验教师的选择。选择具有吃苦精神、奉献精神、有科研意识、善于学习、和创新精神的教师参与课题实验,使实验有始有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张庆主编的《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3)《语文课程标准》
(4)顾振彪主编的《<语文课堂标准>与习作个性化问题》
(5)《.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
(6)《走进新课程丛书》
(7)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8)张化万著《张化万作文教学》
(9)《语文课程标准》、《基础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纲要(试行)》(10)丁锦辉主编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1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写的《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师大出版社)
(13)黄慧兰主编的《新课程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
(14)[美]Thomas Armstrong 著,张咏梅、王振强等译的多元智能教与学系列之《课堂中的多元智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五篇:《教育教学多元化评价机制的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申报表
附件1:
编号 | 2016zh029 |
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 题 名 称 德江二中《教育教学多元化评价机制的研 究》课题 负责人 周 婧 负 责 单 位 贵州省德江县第二中学填 表 日 期 2020年4月1日铜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020年4月
德江县第二中学
《教育教学多元化评价机制的研究》课题
结 题 报 告
执笔:梁中华
教育教学多元化评价机制的课题研究有着特定的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价机制度也发生相应的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估只有一种形式,就是用各类题目组合成的一张张试卷来考查学生。传统教学评价的单一、静止、绝对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的桎梏,束缚了当今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创新性思维。《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针对学生的评价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强调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同时指出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对师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有困惑,也有探索。我们结合我校实际,尝试通过多元化评价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因此,通过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的研究,构建对教师、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力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让学生看到自己成长中的长处,增强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教师的价值取向,促进师生的发展,最终使评价成为促进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和发展性功能。
研究之初,我们拟定了清晰的思路,将教育教学多元化评价机制的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界定为教育教学和多元化评价两个关键词。考虑到我校实际,我们谨慎选择和我校校情密切相关的课堂教学、学生作业、学生个人素养三个方面的多元化评价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把评价形式及内容的改进、创新和建立科学、系统、高效的评价体系作为研究的重点,采用“分析问题→探索→形成理论预设→研究中及时调控→总结经验→形成评价机制”的研究思路,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借鉴法、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该课题进行了研究
I.课题的提出和研究目标
一、“学生个人素养多元化评价研究”课题的提出和研究目标
“学生个人素养评价研究”是“教育教学多元化评价机制的研究”总课题下的一个子课题。对于“学生个人素养”,我们首先界定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研究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主要是阅读素养、国学素养、爱国素养等方面。学科素养则主要从我们几个子课题组负责人所任教学科语文、英语、物理、化学入手,这些学科涵盖了工具学科和自然人文学科,虽不全面,但也能窥一斑而知全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然后我们将该子课题的研究成果纳入本课题其他子课题的研究成果中,形成对教育教学多元化评价机制的一个支撑点,进而形成一个系统的成果。
(一)人文素养评价
1.学生人文素养评价研究的背景:人文素养决定高中生发展的深度
本课题的提出是源于我们的认识。我们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认为人文素养决定高中生发展的深度。人文素养应该成为教育教学多元化评价机制的重要一环。
多年的应试教育的确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人才,但是很多的合格人才只是技能方面的合格人才,而不能称之为优秀的人才,因为许多人掌握了大量的技能知识,却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和交流。许多人会解决很多世界性的难题,却没办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这些人在技术层面的能力可能无人企及,但是生活的智商和情商却可能极其低下。所以说这些人充其量也只能说是一个合格的技术人才,却不能称之为优秀的人才。
简单地说,人文素养指的就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及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我们的社会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科技飞速发展,资讯空前丰富,个人意识逐渐增强,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生活却一天天空虚和迷茫,很多人在前进的河流中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失去了做人的原则和限度,尤其是作为明天栋梁的高中生,在高中这个阶段,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构筑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候缺乏了必要和合理的人文素养的教育和提高,必然会限制以后的成长和发展空间。培养、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养,扼要地说,就是要使其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将所学知识内化为一个优秀的人的基本心理品质。
2.学生人文素养评价研究的目标
围绕现阶段高中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的现状,即理科生普遍缺乏文史知识的认识和传承,“传统文盲”大量涌现等现状我们深入探究了现阶段高中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家庭层面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在当今独生子女的时代,使得部分父母并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人文素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层面应试教育,唯“考”独尊。从小学到高中一以贯之的应试教育,占据了青少年上大学之前的绝大部分时间,使他们从小就得不到人文教育的滋润。社会层面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的功利心理日益明显和突出,这种心理逐渐向学校向教师进而向学生渗透,使当前部分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觉得高中教育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评价,除了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加强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解。也就是要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培育学生人文素养,而对人文素养的评价也应有一套适合的体系,我们力图寻找到这样一个适合我们校情的系列人文素养评价体系。
(二)学科素养评价
1.学科素养评价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
强化教育改革,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养教育”转轨,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今后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的趋势,但目前中学各学科的学科教学的实际,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教师的教学目标,还处于传授知识、技能的低层次上。培养和发展能力,介绍、训练科学方法,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才刚刚起步。学生学科素养,社会责任感、及勤奋、坚毅、合作的学科素质教育,都未涉及,我们这个课题组对这个领域进行探索、实践,为学科教育做了一次有益尝试。从去年起,铜仁市教育局提出教学领域要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科素养。这就亟需对学科教育的理念、方法、途径进行创新、思考和实践。本课题的研究正是积极响应教育行政部门的号召而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而且我们知道,正如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的:“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毋庸讳言,虽然我们一再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事实上仍然停留在升学应试考试的教学层面上;教师的努力,学生的学习任务仍然是围绕着高考升学率,学生仍然是肩负着考试机器的重任,为考分奋斗;进入社会的那部分学生在接触社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所学知识往往不能实际应用,遇有问题难以用科学方法分析解决,即缺乏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维,缺乏科学素养。我们普通中学有很大比例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包括农民工子女,处于城市的边缘,社会的边缘。这些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较为有限,学科素养较低,而且他们占中学生中的比例却相当之大。假以时日,他们必将购成社会主体成员,他们的科学素养势必影响着我们民族的未来。如何使这些低分进入校门的学生高质量走出校门,极需要我们教师在中考、高考的重压下更多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奋斗打下良好基础。让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有个充满希望的未来,这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有的社会担当。因此本课题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十分具有紧迫性。
2.“学科素养评价”课题研究计划达成的目标
通过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中探索出一套有效促进学生学科素养最优发展的策略,探究教学模式对学科素养培养的作用,探究培养学生“爱学”态度、“乐学”情绪、“会学”技巧、“自学”能力,优化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并摸索也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学情的评价体系。
二、课堂教学评价问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目的(一)的发展与教学模式的发展密切相关。课堂教学评价中对教师的评价更注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教师的发展对工作带来的实际变化及对学生和学校的影响。
1.在高考改革的今天,2035年我国要全面实行教育一代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抓好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重要举措。
2.教师的课堂评价有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量表评价、学生评价等几种方式。
3.现场观察评价是评价者进入课堂,实时实地听取教师讲课并及时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表现为随堂听课、评课。这种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而且能够对各种临时发生的情况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较深的体会。缺点在于会受到评价者注意力分配和记录速度等的限制,而且由于评价者的出现往往会让被评价教师和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一定变化。
4.监视监听评价则是利用单向玻璃或摄像设备等进行的实时课堂评价。评价者不直接进入课堂,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给师生带来压力,使获取的信息更加真实。缺点在于可能会受到观察角度等的影响,无法全面了解整个课堂的情况。
5.量表评价则是采用事先编制好的评价量表,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他们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主观印象进行回答。这种评价方法的关键是评价量表的编制,它有时也被称为问卷评价法。问卷评价是目前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
本课题研究则采取学生的评教,学校领导,教师同行听课评价评价方式,对上课教师进行打分评比,以对教师的任课做出相应的调整,既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又激发了教师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师的素质。
(二)问题研究的目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相反,它更是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提高的过程。简要地说,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1.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对课堂教学中与教和学相关的各种因素的选择和侧重点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将促使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评价所侧重的各种相关因素,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展示和发挥的重点,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2.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评析教师课堂教学的状况和优缺点,只有让教师了解了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才能找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和方向。课堂教学评价正是教师了解自己教学情况的一条关键途径。同时,课堂教学评价还可以使教师在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在听课、评课的交流中激发内在的需要和动力。
3.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是教师立足的基点,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是教师教育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正好可以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一个科学了解自身教学状况的窗口,使其明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针对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教师的适应性问题而言,课堂教学评价特别是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正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
4.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决策和鉴定功能,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鉴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系统化,决策更科学化。
5.课堂教学评价是对一个教师的肯定,是对学生的责任所在课堂教学评价是对一名教师来说对她工作态度及成绩的肯定,所以,课堂教学评价一定要科学公平。
(三)问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寻求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研究,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从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看,对学生的评价重点将“从相对评价过渡到绝对评价;从分等级评价过渡到诊断激励;从注重知识的传授发展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学生作业多元化评价机制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目的在国家拟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背景下,聚焦教育瓶颈之一——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不能再停留在教育理论家的口头呼吁和行政部门的一般口号,而应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的具体探索和实践。尤其需要基层学校.一线教师切实改进教学,把新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遵循教学规律,科学设计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减负增效。这是新世纪培养合格人才的要求,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必然之举.当务之急。
德江二中属普通高中。近年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学校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要想改变这种被动落后的局面,我们就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方法,花大力气研究新课程,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教师,致力于教学改革,致力于课题研究,把过去的经验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用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多元化评价机制课题研究,目的是改变我校教育教学评价现状,拓宽教师观念,改变过分重视单一成绩评价的倾向,对不易量化测试的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为了进一步拓宽评价的渠道与途径,完善评价的方法.内容,形式,彰显评价的功能与实效,进一步发挥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等功能
II.课题研究情况
一、学生个人素养多元化评价情况
(一)研究的思路
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的评价体系研究应坚持以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为主要途径,将学生的成长融于具体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感悟、丰富体验、学到知识、形成能力、树立观念、传承精髓,整合学校各学科的教学、道德礼仪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并将评价体系融入学校特色发展之中。
(二)研究的策略
在方式上:分组开展,整体推进;
在内容上:课堂为主,评价适用;
在过程上:先造氛围,逐步内化;
在方法上:注重积累,学以致用;
在范围上:师生参与,共同提高。
(三)研究的措施
1.建立了课题组成员学习制度。
2.建立了课题组研究例会制度,每季度一次研究工作交流、反馈、小结。
3.成立四个行动研究小组。即国学教育教学组(负责人:梁中华班级:2016级(06)班)、英语教学组(负责人:石大庆班级:2016级(01)班)、物理教学组(负责人:梁尚昆班级:2016级(13)班)、化学教学组(负责人:陈军班级:2016级(12)班),分块面实施课题研究工作。
4.建立课题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内容包括:研究方案、工作计划、开题报告、学习资料、活动案例、会议记录资料、经验总结、阶段成果、研究报告等。
5.开展内外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各种课题研讨活动等,提高教师学生个人素养评价的认识和理解。
6.加强横向联系。通过向家庭、社会的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社会对国学生个人素养评价的认识,形成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教育合力。
(四)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即2016年9月——2018年8月,研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成立课题组,对本课题进行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1)阅读文献,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审视、分析研究的思路。(2)总结学校已有的经验,确定学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3)成立课题组,建立相关制度,培训主研教师,为课题实施提供各方面保障。
第二阶段:前期实施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5月):在课题组的组织领导下,分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1.认真审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编制调研问卷、访谈提纲、收集调研资料。
2.追踪开展情况,收集过程资料。
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各成员对各自调研材料作初步分析,收集相关案例。
4.课题组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召开专家讨论会和阶段性研究汇报会。
第三阶段:中期实施阶段(2017年6月—2018年4月):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检查,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工作,并进行验证性研究。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提交研究成果,撰写阶段总结或论文。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8年5月—2018年8月)。
1.召开课题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结题报告。
2.整理资料,全面展示研究成果,形成成果资料,出台《德江二中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手册》。
3.申请结题。
4.固化成功经验,推广研究成果,形成学校学生个人素养评价特色。
二、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研究对象与步骤
(一)研究对象
我校一线九大文字学科全体教师。
(二)研究步骤
根据课题组的总体规划,研究过程分四个阶段(2016年9月——2018年8月)。参与人员:刘强 张晓强 何正元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
成立课题组,课题组所有成员参与对本课题进行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1.认真做好宣传工作,采取大会动员、小组学习、座谈讨论和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成员认真学习有关理论材料,重点学习课题实施方案,提高对开展课题研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2.充分利用校园网及时报道研究动态,展示研究的内容。
第二阶段:前期实施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5月)
全面研究总课题组分解给我们的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完成调研报告,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
第三阶段:中期实施阶段(2017年6月—2018年4月)
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检查,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工作,并进行验证性研究。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提交研究成果,撰写阶段总结或论文。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8年5月—2018年8月)
在研究过程中,参与人员在刘强主任的统筹下有序进行,由于学校处室工作变动,于2018年5月17日在学校的教研工作推进会上公布,子课题《课堂教学评价》增加吴昌廉并负责该子课题和整个课题的相关工作。
(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教师既作为行动者又作为研究者。立足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找准多元化教育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推进中所面临的问题,寻找有效对策,不断改进学生评价与激励机制,通过教学过程性评价与激励机制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2.调查研究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本校课堂评价与激励机制的情况。
3.案例研究法。在实验中形成典型案例,并分析研究。
4.文献资料借鉴法。通过学习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介绍材料,借鉴其做法,在实践中尝试,不断改进。
(四)研究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
(1)成立课题组。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每个人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承担的责任,对本课题进行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认真审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编制调研问卷(张晓强)、访谈提纲(张晓强)、收集调研资料;
(3)追踪开展情况,收集过程资料;
(4)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各成员对各自调研材料作初步分析,收集相关案例;
(5)课题组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召开专家讨论会和阶段性研究汇报会。
2.课题实施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5月)
(1)全面研究总课题组分解给我们的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完成调研报告,根据行动研究的步骤,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
(2)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及完善激励机制;
3.中期实施阶段(2017年6月—2018年4月)
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检查,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工作,并进行验证性研究。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提交研究成果,撰写阶段总结或论文。
4.课题结题阶段(2018年5月—2018年8月)
(1)召开课题成果总结会议(刘强 张晓强 何正元),撰写结题报告(吴昌廉)。
(2)整理资料,全面展示研究成果,形成子课题成果资料。
(3)参与总课题组申请结题。
(4)总结成功经验,多种途径和形式交流推广。
三、学生作业多元化评价课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1.多员参与评价:
(1)互动评价。写字.口语交际.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采用互动评价的方式进行。具体做法是:先由学生自评,自己检查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自己评定,然后,组织学生相互评,最后进行师生共评,挑选有代表性的作业,设置相关标准,共同评价。评价后要有学生作业的第二次反馈,教师要进行批改记录,但可以不是精细的批改,当然也不是做做记号,而是进行形象性.等级性和对话性的评价。
(2)教师笔评。课堂作业.作文.单元检测由教师亲自动笔评改。
(3)家校联评。每周一张致家长书,向家长反馈一周中班级中发生的情况,让家长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并请家长书面反馈自己的评价。
2.分层评价
在评价学生作业时,我采用了“分层评价”的方法。根据学生作业的解答情况分两个层面评价。作业本上的作业评价:按照正确率高底分别评价A+、A、A-、B+、B等,按照书写认真程度分别得三颗☆,二颗☆或一颗☆和“!”。作文评价:按照作文内容好坏分别评价优、良、中、差四等,按照书写认真程度分别得三颗☆,二颗☆或一颗☆和“!”。
3.积分评价
档案袋中建立积分评价,让学生每一次作业以后,据作业上的得等级情况在积分本上统计相应的分数(A+为5分,A为4分,依次减1分;一颗星为1分)。一周统计一次分数,分别评出优秀奖5名、优良奖10名、勤奋奖15名与鼓励奖15名(另5名不得奖章者给予口头鼓励)。为了鼓励差生、培养尖子生,我们又规定作业有进步的也可得一颗☆,到学期结束时,评选出“最佳作业者”。这种作业评价方法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比以往的评价方式更全面,更完善。
4.评语评价
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在评价作业时,我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巧用评语。通过语言上的激励打动学生的心,激活学生的情,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优秀。我们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经常运用一些名言警句或口头化的语言作为评语。好的评语是号角,鼓舞学生前进的激情。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多种形式的有效作业,分析作业达成的目标和效果,根据积极效果,初步制定作业评价标准,对评价标准进行系统提炼,形成学生作业评价体系。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以此评价体系指导有效作业的开发,形成良性循环。图示如下:
开发设计有效作业类型→分析达成效果→制定评价标准→形成作业评价体系
III.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学生个人素养多元化评价研究”课题的研究的成果
通过一年的实践和研究,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形成了学生个人素养评价的一系列特色,并通过学生个人素养评价,促成了学生个人素养的提高。
(一)通过采用适合校情的学生个人素养评价体系,形成了一套培育和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1.从思想上加以重视
要想提高这个社会的人文素养,必须从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从学生抓起。依据之前的现实情况,落实方式之一就是将选修课做精做实。从某种意义上说,选修课的课堂和老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递。通过多开设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学生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多设置一些课外活动,多参与社会实践,从书本中走出来。从民族的发展高度,学校像重视英语、计算机等课程那样重视人文课程,加强投入、纳入制度化管理,实行统一考试或者考评。这样,先引起学生、家长、老师的重视,进而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
2.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包括其学识水平和人格魅力。教师人文素养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水平,教师的人格魅力则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的持久的影响,教师人格魅力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审美情感等,是学生人文素养建构的重要参照。“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还是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思想碰撞的过程。只有高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引导大学生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自觉鉴别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的关键。因而学校应该重视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无声地受到人文素养的滋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整个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条件。校园必须是莘莘学子增加学识、提升人文素养的理想场所。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建设这样一个场所而努力,努力营造出有品味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身处苏中,感悟、理解、思考,从而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把正确的处世之道渗透到灵魂中。然后通过相应的评价措施,来引导教师和学生有所侧重的有所计划的有所针对的下功夫,这样人文素养的提高就会水到渠成。
以下以语文学科教学为例,重点阐述语文学科教学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做法。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除了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逐渐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阅读对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最为显著。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综合性教学,围绕阅读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全面考察了学生的各项基础能力。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理解文章大意,感悟作者意图,体会文章揭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解。这便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过程。
(1)通过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突出“读”的重要性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要实行“松紧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有“懒惰意识”,不能事必躬亲,应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难题。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阅读课文,以自己的理解撰写读后感。教师应将学生的读书心得进行分享,注重激励和鞭策,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培育人文素养。
(2)通过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学生的差异性,不同层次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如果使用了不适当的教学方法,就会增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不利于班级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对课文理解错误的学生进行及时指导,为这些学生制定一个思考方向,然后鼓励其朝着这个方向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学生的探究过程即是深阅读的过程,深阅读才能形成较高的人文素养。
(3)通过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阅读教学的素材不仅仅局限于课内,还应延伸至课外。一方面课内教学内容十分有限,并且还受课时的限制,学生难以学到足够多的知识,无法满足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真正的课堂在课外,优秀且丰富的课外读物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读物,提高阅读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另外,课外阅读成果还将反作用于课内学习,学生可以利用课外学习的成果解决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前提是学生应保证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诚然,课外阅读对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了助推剂的作用。
(4)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藩篱,结合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教学手段创新,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多样化教学手段的核心便是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自主性,教师从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编排学习计划,做自己学习的“总设计师”。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和学生都应循序渐进、科学应对。
(二)通过采用适合校情的学生个人素养评价体系,摸索出了一套学科素养提升的方法
1.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提高
学生对提高学科素养的态度发生了转变。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生学科知识的积累,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研究的基本方法的初步形成,学生自觉学习文化知识的意识逐渐增强。
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方式和方法发生了转变。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改变了过去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了与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同时,教师教学中选取和处理的教学内容大为改变,内容呈现方式生动、活泼,使教材中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了,让人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有亲近感。同时,学习方式也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如此,我们还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学生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a.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经常可以发现,围绕一个问题或一个主题,学生会收集到相关的各种各样的资料。学习不再只局限于一本书了,而是拓展、延伸到生活世界、学习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学生也不再只是听、讲与做习题,他们学会了采访、调查,搜集各种资料,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
b.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现代教育观提倡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交流研讨活动中学习。无论课内课外,学生们经常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交流彼此的看法,交流思想情感体验。课堂上教师则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心里的话、自己的话。实验教师反映:“实验班学生‘说’的能力普遍提高了。”
c.学生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我们提倡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从而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思考、质疑、批判、发现、求证的过程,学生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得到了培养。用实验班任课教师的话来说:“现在课堂上经常被学生难住,学生真了不起。”
d.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我们不仅专门开设了让学生动手实践的课程——实践活动课,而且在课堂教学中,都积极创造条件,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得到了提高。
学生学会了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并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科学的语言表述有关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物理、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化学实际问题;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生经过多次探究,其问题意识已初步形成并得到发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已经成为学生自然的习惯,不仅有提出问题的意识,而且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借助生活常识提出假设,或通过查阅资料提出假设。由最初的对实验探究的好奇、看热闹变为细致的观察、记录、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
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起到以下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二是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总之,通过两年多的《加强科普教育,培养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研究》,我校科学素养实验班学生的崇尚学习,养成了自主学习、科学地学习的习惯;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自主探究的方法;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动手实验能力,质疑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并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教师在变化课题研究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树立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学生观以前,长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跟大多数老师一样总是认为一切教学活动围着分数转,学生的学围着老师的教转;上课大容量,课后大作业量;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一切为了分数,只要分数考得高就好方法。通过课题研究、实践与反思,课题组教师已经逐步树立起了学科教育观念,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就是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更有人(指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②面向群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③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学生观和教师观阻碍着学生的发展。“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育”,“学生不是碗,教师不是缸”。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的学生观。现代教育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主体的人。教育是通过主体,为了主体,在主体之间进行的精神的交流和生命的对话。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是平等对话、互教互学的过程,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是容器,二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学习共同体”。学生的思维是由教师去发现、开发、点燃的火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不断完善的富有师生个性的创造过程。通过学习多元智能理论,教师确立了四种观念:“每一个学生都是好的”学生观;“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智力的晴雨表”的智能观;“为了多元智能而教”的教育观;树立灵活多样的评价观。
形成了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课题研究中,教师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了深刻认识,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增加演示实验,丰富学生的体验;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鼓励学生探究学习,自主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开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的活动课,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学生有充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变重知识的接受性学习为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学习;变单一的认知性学习为多维的体验性学习,变机械的决定性学习为互动的交往性学习;变单项性活动学习为综合性的活动学习。学生能够人人参与、全情参与、全程参与,学生能够达到“我想······我要······我能······我来做······我还有······我认为······”的积极态度。
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教师角色课题研究,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改变了。a.教师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在学生进行自主的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我们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同时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b.教师成了教育的研究者。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堂就不仅是课程的实施场所,也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的实验室,教师就成了教学的研究者。C.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d.教师研究与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开展课题研究,在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建立了一个具有主体性、开放性的合作型教师集体。
优秀教师不断涌现在课题研究中,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业务水平整体有较大提高。
3.学校在发展
学校呈现爱学习、思学习的良好氛围:学校这几年通过开办学生专题讲座、选修课,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推行研究性学习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浓烈的学习氛围。
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学校成为全铜仁市范围内三类校的佼佼者。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学科素养实验班教育教学更是节节攀升。
4.社会的肯定课题研究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反映。学科素养实验班开办以来,学生家长对学科素养实验班的教育方式非常满意,认为德江二中的教学是开放式的,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学会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学校重视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家长对德江二中的培养方式深表感激。
二、课堂教学多元化评价研究成效
(一)认识成果
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在于:“评价价值取向由知识、技能考核的单一取向,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评价的方向发展。评价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评价范式由侧重量化评价转向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有机统一。”
从课堂教学评价发展趋势的把握来看,课堂教学评价要想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需要不断进行转变,以应对不断变化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二)操作技术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加强了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带动了教师们进行课题研究,提高了老师们的理论研究水平。
(三)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近三年我校高考上线率的大幅提升上。
三、学生作业多元化评价研究成果概述
(一)前期研究成果
前期,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初步掌握学生目前的作业现状,以及学生喜欢的作业类型,教师开发设计了具有各学科特色的作业。综合前期的研究工作,我们初步制定的学生作业评价体系应该是:
学生作业评价标准 | A | B | C |
1.能够复习和巩固已教技能 | |||
2.有趣且有挑战性 | |||
3.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内完成 | |||
4.让学生感到他们在进步 | |||
5.应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完成此作业所需要的资源,且有书面的要求 |
但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与困惑:
1.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作业情况差异较大。我们探究的作业评价体系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的需要。
2.如何处理评价体系与应试教育两者的关系。我们的评价体系旨在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体验和学科素养的养成,这和当今应试教育的融合度有多高,这影响着我们的研究展开的深度。
3.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怎样更全面的评价学生
4.完成作业的评价记录容易遗失,比较难完整收集。
所以本课题后期工作的着力点将围绕以上难题逐一解惑,完善学生作业评价体系。
(二)后期研究工作的具体展开及其成果
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课题成员的头脑。
2.分工合作,成立专项研究小组,突破课题研究困惑
困惑一 :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作业情况差异较大。我们先前的作业评价体系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的需要。——分层作业研究组
“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宋代大教育家朱熹很早就做出了对分层教育的思考和理解。作业评价时,如果想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分层作业的布置是有效途径。我校物理组成员在分层作业布置上率先做了尝试。每份作业,根据难易程度,把习题分为A类题,B类题和C类题三种,学生有自己的选择权,因为我们知道只有自己选择的,才有动力和信心去完成好,所以除了少量必做题,大部分习题都由学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强弱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同时秉承“能者多劳”的原则,鼓励有一定能力.基础较好的学生多完成一些内容较深.难度较大的习题,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和乐趣,让各层次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唤起他们的自信心,挖掘自己的潜力。
在评价时,对中等和相对落后的学生更关注学习过程,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书写工整.准确率有所提高的,提高评价等级。对于优秀的.能力较好的学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激励他们比思维的质量,比作业解题方法的多样和创新,以形成竞争的氛围,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虽然加大了教师的批改难度和工作量,但这种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评价机制确实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困惑二:如何处理评价体系与应试教育两者的关系——有效作业研究组
在目前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各个学校要追求升学率,往往把过重的作业负担推给学生,使学生做了很多无效作业。无效作业必然导致对学生的评价片面。所以,作业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有效。有效作业的设计和开发,不仅有利于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解脱出来,真正做到减负增效,也有利于我们对学生进行更科学和合理的评价。
以生物学科为例,我们课题组成员研究的“有效作业”可设计以下形式:
a.精活作业。具有典型性.针对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b.实验作业。新课程明确指出:“从生活走向生物,从生物走向社会。”这就是说,生物作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积极性。如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家庭制酒制醋等方面问题的社会调查活动,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长才干。
c.观察作业。观察是学习和研究生物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性作业,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布置观察性作业,并要求学生写出观察内容、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如学习了“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一节课后,让学生观察不同品牌洗衣粉所加的酶的种类.有关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等。
d.知识构建型作业。每章节学完后,要求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的问题模型,解题策略,我已经掌握的方法和能解决的问题,把我的困惑与疑问罗列出来交给老师(自我发现问题)。
e.自命题-探索作业。探索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正与新课程改革相吻合,如怎样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合浓度,根据已学过知识制造一个问题,要求写出命题意图和详解过程。
学生普遍对新型作业与批改感到新奇.轻松.兴趣和主动。作业量小了质量提高了,重复操练没了构建创新多了,精活代替了题海,抄袭现象没有了,与老师合作搞学问多了,师生关系好了。教学效果普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考试成绩普遍提高。
困惑三: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怎样更全面评价学生——学生课外发展研究组
“作业练习”主要有课堂练习同时也包括课后作业(校内.校外)。我们既要评价学生的课堂作业,也要关注学生的课外发展。尤其在现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学生每周两天休息,评价学生的课余生活,挖掘学生的课外能力成为将成为我们全面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课题组近年来在教学中对课外实践性作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考虑本校学生的实际,学生探究的时间.条件.能力等诸多问题,针对本校学生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实验类.体验类.社会调查类.语言表达类等课外活动。
a.家庭实验:主要取才于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学生用这种随手取材的方法进行实验会感到分外亲切。例如:“酒瓶发声”、“纸船烧水”、“手电筒成像”等实验,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验现象产生原因,以达到课程知识与应用的整合。
b.体验类:学生利用双休日做一些必要的家务,体验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父母,当回家中小主人;模拟法庭,让学生当回“小法官”。
c.社会调查类: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学校走向大自然和社会,以参观者的角度考察现场情况,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探究能力。
d.语言表达类:学生积极参加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共有3位学生获得荣誉表彰。
这一系列活动的展开,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在课堂之外的能量。有利于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可以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困惑四:完成作业的评价记录容易遗失,比较难完整收集——评价记录组
传统的作业方式是,学生把做好的作业交上来,集体批作业,批完后把作业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反思。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学生的作业能够得到及时修改与反馈,但也有一些不足,很难对学生批改进行二次反馈,还有不足就是对学生的评价记录,不太容易保存,效率太低,查询烦琐。我们思考了另一种作业评价体系,就是利用我们现有的广泛流行的网络工具,例如:博客、QQ群、网盘等等,形成一个互动的作业评价模式。
作业及评价流程图
这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保存并评价学生的作业,而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掌握运用网络的技能,培养学生适应当代社会的能力。在自己的博客、空间里自我管理,尽情发挥,广交朋友,遨游天下,又可以记录自己成熟与成长的轨迹,踏上社会,这也是人际交往和交流的一种方式。这份收获,会影响学生的终身。
3.构建学生作业评价体系
通过对以上作业类型的开发和研究,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收获,这使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更加多元。把这些评价标准进行系统化提炼,我们构建的学生评价体系如下:
评价体系 | 具体标准 | A | B | C |
结果性评价 | 1.巩固所学的知识 | |||
2.掌握一定的解题思维和方法 | ||||
3.保证一定的正确率 | ||||
4.提高一定的应试能力 | ||||
过程性评价 | 1.关注获得的过程和体验 | |||
2.重视学生内心的感受和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 ||||
3.促进学习态度的转变 | ||||
4.促进生生合作和交流 | ||||
5.促进操作技能.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发展性评价 | 1.尊重个体差异,展示聪明才智,张扬个性 | |||
2.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 ||||
3.由课内知识延伸至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 | ||||
4.取得一定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反响 |
对评价体系的说明
作业评价体系由三部分评价标准组成。结果性评价侧重对学生作业所达成的效果进行评价。主要以书面测试的手段检测。虽然书面测试成绩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成为很多人“口诛笔伐”的对象,但是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作为甄别和选拔人才,书面测试无疑仍是最客观最公正的手段。现在世界上不少国家,如瑞典.法国.日本.德国等为了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都十分重视书面测试效能。所以我们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时,不回避作业的结果和学生的应试能力。
《新课程标准》在评价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所以关注学生作业完成的过程是我们评价体系的第二组成部分。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构建本课题学生作业评价体系的根本立足点。所以通过适当的作业,能否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创新发展.终身发展,是我们作业评价体系的第三部分。
评价体系三部分之间的关系
结果性评价主要从学生的认知领域入手,过程性评价从实践领域入手,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和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发展性评价更强调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角色的生存.适应能力。
这种评价体系贯穿了教育教学和成长的全过程,正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知识向情感.能力延伸,从教师向学生.向社会延伸。这种评价体系的建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其他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加强学习,编制了一套学习专著
围绕此课题撰写了相关论文。如党信老师的《提高数学作业实效性的研究》.杨志老师的《浅谈英语作业的多元化设计与评价》
IV.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
一、存在问题
(一)我们教师文化底蕴不够,领悟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研究工作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二)尽管在学生教育教学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和途径上做了一些探索,获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但是在时代性上不够突出,校本特色上还需下功夫。
(三)本课题的研究绝非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而是需要通过课程实施的规范化、长效化、制度化才能见效。
二、未来展望
教育教学多元化评价的研究是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在深切感受课题给我们学校、教师、学生带来的变化的同时,也感受到,无论是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还是评价标准的具体量化,我们取得的成绩还很小。我们课题研究的评价体系涉及各层面各学科,关注的是普遍性评价。我们将在以后在实践中,把我们的课题进行推广,根据各科学科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使我们的评价更科学,课题研究更有价值。我们还真诚希望能继续得到领导们的关注和专家的指导,以使我们的课题研究能更好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每一位教师的心灵,成为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