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良好关系比教育更重要(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05:0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保持良好关系比教育更重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保持良好关系比教育更重要》。

第一篇:保持良好关系比教育更重要

保持良好关系比教育更重要

——李子勋访谈录

采写-本刊记者

孙骊君

李子勋,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家庭治疗专业培训师。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夜谈》等特约心理专家。《父母必读》等杂志的专栏作家。

父母课堂:中国有句古话:“亲其师,信其道。”若是把老师换成父母,这话也一样说得通。很多孩子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教导,正是因为他们与父母之间缺乏良好的关系。

李子勋:父母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忘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才容易收到效果。我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亲子关系。改善关系不是去讨好孩子、一味地认同他,而是要把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分开,比如学习和亲密关系是两回事,不要说“你不好好学习就不是我的儿子”。要知道,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表达的都是对父母的愤怒。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所以会逆反,比如父母要他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是一条隐蔽的信息链,虽然是潜在的,却是重要的。比如在公司和老板说话,表面上是在和老板汇报相应的工作,实际上你在内心里是在期待老板对你的态度、对你关注的方式。亲子教育也是如此,亲密关系远比你说的话要重要。父母课堂:父母应该都是希望和孩子亲密无间的,可惜现实并非如此。很多人想不通:“孩子怎么长着长着就不跟我亲了?”出现这种情况应该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

李子勋:你说得不错。很多父母强烈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某些文化标签下的“好孩子”,但事实上,一味盲从榜样的方法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很多生活细节上的观念没有绝对化的对错之分,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灌输给他这样的观念: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是对的,其他的都是错的,否则孩子长大之后会非常痛苦。他会给自己找麻烦,甚至在心理上跟社会过不去,因为他在大脑里面僵硬地认为只有一种东西是正确的。他不会尊重少数人以及处于弱势的文化,一旦自己成为少数人就会非常恐慌。

文化对人内心的构建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父母应该引导孩子不要非常强烈地在乎细节上的对和错,因为对错往往是相对的。对于孩子做的事情,父母也不要总用对错来分析。孩子的年龄和心智有其年龄段的特点,不要过分强调一致性,不要和别的孩子硬性地比较,而要鼓励自己的孩子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虽然和高考状元不同,但妈妈认为你同样是可爱的”,这是在打好孩子的心理基础。

父母课堂:但是众多父母偏偏喜欢用那些“最正确的道理”教育孩子,希望事事都能论出个是非曲直,“以理服人”。

李子勋:教育方式比内容更重要。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在于内容的对错,而在于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在于教育行为对孩子是否有效。有些父母教育起孩子可谓天衣无缝、头头是道,可孩子就是不买账;有些父母对孩子没有讲什么道理,甚至根本就不讲道理,可孩子相信他们。其关键就是做父母的是将“有效”放在第一位,还是将“正确”放在第一位;是将“情”放在第一位,还是将“理”放在第一位。家庭是应该讲“情”而不是讲“理”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逆反期孩子的教育。

我主张不要用非常正确的道理去教育孩子。这些抽象的东西往往是非常绝对化的,对于孩子的影响,心理学认为是一种强大的压力。成年人判断生活细节事件是对是错,远比孩子要宽松,因为我们会首先判断是有效还是无效。教育也要追求“有效性”,而不是片面追求“大道理”。所谓“大道理”,孩子往往达不到,因为在现实生活里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父母课堂:如果父母能跳出非黑即白的框子,对于孩子所犯的错误就会抱有更加宽容的态度。

李子勋:允许孩子犯每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这是我在临床中慢慢总结出来的,犯这种错误的结果往往是好的。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而不是障碍。只有父母认为是障碍,它才会成为障碍,因为你的沟通方式、言语会把它真正地演变为一个大障碍。家长担心、害怕孩子犯错误,其实是被自己的想象吓到了。

痛苦是重要的。孩子没有经历过痛苦,就肯定会被痛苦打倒,经历了才能学会管理和释放情绪。父母过度的保护倾向以及犯错之后代替承担的倾向,非但没有效果,反而会把问题搞得更复杂。孩子不可能一出生就是听话的孩子。如果他长大以后很多体验都没有尝试到,有一些该犯的错误没有犯过,也没有经历过挫败,这样的孩子实际上是没有能力的。孩子知道父母说得对,但无意识中还要做一些看起来有点儿不对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对他就像养分一样。比如说因为做了某件事情被老师罚站,孩子就会印象深刻,知道这事后面有一个秩序,要遵守游戏规则,不遵守就要受到惩罚,这样的经验很重要。父母课堂:允许孩子犯很“傻”的错误,还应该允许他持有不同意见并为此申辩吧?我觉得这样的亲子关系才是和谐的。

李子勋:是的。其实父母更多的是表达态度。这个态度如果很鲜明、简洁,比如“我认为你不应该这样做”,就会产生矛盾。父母一定不要强迫孩子。如果总是需要孩子说“是”,就有点儿过于依赖孩子,说明父母内心的安全感、稳定感、和谐很大一部分都希望从孩子的态度里获得,应该说这样的父母缺乏一些心理能力。实际上,家庭里面的争吵总是双方都不认输才会发生,只要有一个认输,争吵就不会继续。比如打架,两个人都要打才行。下棋,两个人下得越精彩越投入,双方厮杀就越激烈。如果一方不玩了,另一方怎么想厮杀都无法进行。家庭里也是这样,必须要有一方沉默才能结束矛盾冲突。孩子并不处于权威的位置。如果建议爸爸妈妈沉默,孩子的位置就显得太高了,所以建议孩子要沉默。沉默就是一个态度,比如“我不想玩这个游戏了,今天的争论到此结束”。父母也应该懂这个意义:孩子不想讨论事情了,只是愿意听、听完就完了,那就要学会把嘴闭上。如果爸爸妈妈认为孩子的沉默是对抗,就恼羞成怒,那是父母的问题。父母需要马上得到结果,代表了一种不太成熟的心理,比如他们自认为特别权威,不应该被冒犯。

父母课堂:我有一个感想:要想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父母需要努力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在采访结束前,您还有什么话想对父母们说吗?

李子勋:良好的关系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多的要靠引导,引导的关键在于给孩子选择的空间,但同时要让孩子明白:他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篇:教育没有结果比结果更重要

教育,没结果比结果更重要

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和体谅是很难得的,教师应鼓励每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困惑: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没有结果怎么办?其实,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使其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不就是结果吗?这种没结果的结果倒是最重要的。

在经历了一个教育过程之后,无论结果是否达到,实际上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结果,是无形而珍贵的结果。什么是素质?这个结果就叫素质。在很多情况下,教育的结果还没出现,但过程已经存在,在此过程中,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主动性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素质的变化,这理应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目标。

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敢于发表意见。

孩子做事有没有结果,这也不重要,他做事的过程已经很重要了。当前基础教育的一大误区就是没把孩子当孩子,老是把孩子当作“微型大人”。如果孩子那么小就把教育的结果显示出来了,那不是很奇怪吗,他还是不是孩子?

教科书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教师希望学生肯定的东西,学生却说不对,认为书中的提法是错误的。此时,学生的想法应该得到鼓励和指导,让学生知道,书上的东西不是不能怀疑,并不是不能纠正。

靖江课改搞了一个每天20分钟的“说听课”,就是让孩子自己去查去找,发现问题,然后去展示,不在乎他是否查找到教师事先布置的选题,关键是他去查找了,还找到了别人都没有找到的东西。这对发展孩子的素质非常有利,它能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精神,激发他们探究新奇东西的活力,改变当前许多孩子不敢言说和展现自我的习惯。虽然它目前还不可能代替所谓正课,但作为课改的一种尝试,“说听课”给人一种“功夫在诗外”的感觉。

在课堂上,师生要零距离接触,要有伙伴式交流,这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放飞学生思绪,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问题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小故事:有一次观摩现场课,讲课教师要求一位学生站起来念一段课文,这位学生可能因人多而怯场,第一句就念错了。这时,老师非常亲和地往前走了一步说:“没关系,请再念。”学生很清楚地念了一遍。老师

又进一步说:“很好,请再念一遍。”这时,那位学生的眼里好像闪着泪花,念完后非常幸福地坐下了。可以看出来,老师并不是刻意这样做的,可贵就可贵在这位老师不知不觉地做了,体验了师爱,居然自己不知道,不知道比知道更真实,不知道是自然的,知道了就是造假,反倒是虚伪的了。

现在的“择差教育”和“吃苦教育”中有值得肯定的东西,但观念有问题,为何要择差?孩子哪里差?他们都是优秀的,择差的概念不仅有违教育的新精神,而且也不符合事实,孩子的“差”是差异和差距,而不是坏。还有把吃苦当作惩罚,这很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完美人格。教师要改变这些错误观念,从心里自然流露师爱。

第三篇:教育比管理更重要-立论1

尊敬的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提高安全意识,教育培训比管理更重要

既然提到培训与管理,那就有必要说说培训及管理的含义:

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的行为。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的管理。

我们都知道煤矿生产是高危行业,事故高发,伤亡率较大。而要真正做到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取得进步,煤矿企业就必须坚持装备、管理、培训“三并重”原则,其中,装备是前提,管理是基础,而培训最重要。

从煤矿行业讲,我们培训的目的是通过培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从而使职工达到自主安全。教育培训说白了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是传递知识技能、引导思想最后形成安全文化的过程!

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是安全生产培训的主要目的之一,没有一个重视安全生产的信念,是不可能做到安全生产这四个字的。

保障安全生产,重在预防,就是要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而教育培训,可以大大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各个环节的了解和重视,就是在源头上消除隐患。最终实现零事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于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观点和论述。比如它提出了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它重新确立了教育的地位,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进一步凸显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过程中的作用。而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同样要受益于教育和培训,难道对方辩友还没意识到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建立现代化矿井、不断与时俱进呢?显然要靠教育和培训,只有企业员工不断的完善自身素质、掌握科学可靠的生产知识、技能和工艺,才可以在新的时代中获得发展,才能更好的满足个人、社会、国家乃至世界的需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安全意识也是在潜移默化的提高着的啊!

管理无法像教育培训一样从个人本身方面提高素质促进安全。很显然,只有抓好职工的教育培训,把培训职工作为重点,才能帮助职工提高业务技能和素养,从思想深处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自觉做到标准化作业,从而实现企业的和谐、稳定、安全、健康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所以,我方认为在提高安全意识上,教育培训比管理更重要!

第四篇:学习态度比学习方法更重要

学习态度比学习方法更重要

关于学习态度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自控能力的强和弱,会直接影响到人生的成败。态度是自己控制的,不是说端正就能端正的,所以我们要锻炼提高对诱惑的忍耐力。然而在学习中,如果不具备良好积极的心态,不认真努力,知难而退,因为一点小挫而气馁,是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 《十年前后》:十年前,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抬头苦笑说“没看见吗?砌墙!我正在搬运着那些重的要命的石块呢。这可真是累人呐!”第二个人苦笑着说:“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城市。我们现在所盖的这栋大楼未来将成为城市的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啊!想想能够参与这样一个工程,真是令人 兴奋。”十年后:第一个人依然在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熬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是前两个人的老板。对于同一件事情,抱有不同的态度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心态很重要!

心态是人生生长的奠基石。在学习中,不仅仅是制定学习目标和好方法就能学好,最重要的是心态,学习需要付出行动,需要努力,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以积极态度面对学习,有积极的态度才能愿意去学习、才能学习好。态度决定选择!态度决定思路!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的学习态度是成功的保障。希望同学们都抱着一个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

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一个会学习的人,不但能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自觉主动地学习,而且能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提出新的学习目标,再攀高峰。

(1)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专心听讲,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认真预习、复习,按时完成作业,做到字迹端正,考试不作弊等等。教师要做好督促检查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它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努力。我要求学生自定了一个努力的目标,号召学生之间互相督促,引导学生以好同学为学习榜样。

(2)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做作业的方法。有些学生为了能尽早出去玩,每次都快速完成作业,但错误却很多。这样,他们就难免要进行几次的作业订正。因此,我常让作业质量差的学生算一笔帐,使学生发现“完成任务式的作业”,往往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我现在依旧清晰地记得我上初中时,英语老师对我们说的一句话,那就是:“搞清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现在,我把这句话送给我的学生们,告诉他们要科学安排学习和休闲的时间,做作业时就要一心一意地做,休闲时就要痛痛快快地玩。

(3)让学生善于积累和巩固知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勤记笔记的好习惯,并建议学生有空时就去翻一翻、记一记。做到笔记的内容清楚、重点突出、语言简洁明确。建议学生记好笔记以后,及时进行巩固复习,使知识更扎实、牢固。

(4)让学生科学用脑。要让学生注意劳逸结合,注意保护自己的大脑。最近几周的周记上,常有学生向我反映这段时间学习辛苦,一根弦老是紧绷着,我告诉他们:要提高学习成绩,着重是要提高学习的效率,懂得学习的方法。感到疲劳时,可以通过听音乐、做放松操、散步等方式来缓解或消除疲劳,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上述几点方法,是我一点点心得,可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当然,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成为一名自觉自愿的“好学者”和“乐学者”,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关注的问题,我会继续在这条道路上摸索和实践。

第五篇: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报告

本学期,学校给我们推荐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值得读。

凌志军先生所谈的正是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30个“微软小子”的成长过程。他们并不拥有一个比我们更聪明的大脑,所经历的教育制度和我们也没什么不同。那么,他们凭什么变得和我们不一样?就凭着他们对教育的看法与众不同。

先来回顾凌志军先生在这本书中中介绍过的一个人物:他家境贫寒,但他也期望成功,可在高考时他栽了跟头,语文考了不及格,总分也很糟糕,连找份正式的工作都危险,可他不在乎人们对成功的定论,在成长中学习,一路摸滚打爬,成了令人羡慕的世界级科学家,他就是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洋。沈博士走上演讲台感慨万千,他也曾经做过碌碌终生的思想准备,但成绩仅仅是一组苍白的数字,他随着成长的步伐不断向新的高度挑战,相继获得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哲学硕士学位,及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机器人专业博士学位,他回顾成长的道路问心无愧,他说他没有达到事业的巅峰,但是他没有愧对成长,这就是成功。

书中讲的是那帮被称为“微软小子”的人的成长故事,其实离我们很遥远:他们的学习经历几乎都非比寻常。有的是少年班,有的是小时候就出国留学,还有就是清华、北大的。他们生活的时代离我们遥远,他们学习的地方离我们遥远,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离我们更遥远。但这本书通过他们的成长历程向世人阐述了一个关键的观点:一个人发展的最重要时期是6-12岁。这个时期要想健康成长,如果只靠学生,不可能;但如果有了家长和老师的协助,就有可能。

30个“微软小子”的成长故事证明一个道理:所有天才都是教育出来的。

“成长”——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词,一个严肃而亲切的词,却将伴随我们一生,人生在成长中度过,在成长中绽放光彩。成功固然令人骄傲,但没有成长,成功又从何谈起呢?我们的知识、经验哪一点不是在成长的浇灌下开花结果的?人可以没有成功但不可以没有成长,成功就像一张证书,仅仅见证你的成长。成功是相对的,不能一概而论,回首走过的风风雨雨,你满意,就证明你成功了。其实所谓“成功”,不是说你一定要得到“第一”、“第二”,而是你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你的潜力。

“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每个学生都渴望知道自己该如何走向成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材,每个老师期盼自己教出的学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绩。但是,成功并不等同于成长。成功是你的目标,成长是你到达目标的道路。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有的人没能坚持到终点,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选择了软弱和妥协,也有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和坚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那帮被称为“微软小子”的人的成长故事,其实离我们很遥远:他们的学习经历几乎都非比寻常。有的是少年班,有的是小时候就出国留学,还有就是清华、北大的。他们生活的时代离我们遥远,他们学习的地方离我们遥远,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离我们更遥远。但这本书通过他们的成长历程向世人阐述了一个关键的观点:一个人发展的最重要时期是6-12岁。这个时期要想健康成长,如果只靠学生,不可能;但如果有了家长和老师的协助,就有可能。

凌志军先生希望借《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改变对教育的看法”,这应该是中国教育体系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希望更多的人阅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认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理解《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学生在《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帮助和鼓励下,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本书中的许多故事的确令人深思,尤其是做家长和老师的,不能不反思自己的得失。但同时也让我领悟到对每一个孩子也绝对不能放松。30个天才“微软小子”的成长故事证明一个道理:所有天才都是可以教出来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教育学生“最重要的东西不是钱,不是家庭,也不是运气,而是‘不要小看自己’”。“只有做好了‘应该做的’,才能愉快的‘做喜欢做的’。”教育自己“改变我们对教育的看法,让自己像天才一样成长”。“我们既然无法改变教育,那就改变对教育的看法。

成才与成功的关系就如,在“人”这个庄重的字中,那一撇是成长,那一捺便是成功,如果没有成功,成长照样潇洒、昂扬,捺只是撇的一个分支,没有了成长,成功便摇摆不定。

下载保持良好关系比教育更重要(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保持良好关系比教育更重要(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文:李镇西(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现为成都市武侯区新教育实验区办公室主任,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常常听年轻老师给我诉说刚参加工作......

    工作经验比学历更重要

    一伙劫匪在抢劫银行时说了一句至理名言:“通通不许动,钱是国家的,命是自己的!”大家都一声不吭躺倒。劫匪望了一眼躺在桌上四肢朝天的出纳小姐,说:“请你躺文明些!我们是劫匪,又不是......

    责任心比能力更重要

    “ 责任心比能力更重要”之我见 所谓能力,简单讲就是做事的本事、才干,是实现理想、落实责任、做好工作的保障。由于个体、职务的不同,能力有高有低,但不论高低,只要不是身体的原......

    学习态度比学习方法更重要

    学习态度比学习方法更重要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贾莹莹,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学习态度比学习方法更重要》 真正的学习,是一种心态! 关于学习态度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学......

    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提炼·分享·传播·应用】:态度比能力更重要4/4/20131/1 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吴丽菊 2003.3.1) 运气不好,没有机遇,是人们为工作失败最容易找到的借口。偶尔一次运气,当然归功于......

    家教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家教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薛涌谈话 薛涌,耶鲁大学历史博士,现在萨福克大学历史系教书,悉心观察比较中西教育,著有《谁的大学》、《美国教育阶梯》、《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

    心态比能力更重要

    《心态比能力更重要》有感 读过《心态比能力更重要》这本书,使我感受颇深,书中所揭示的道理成为人们走向成功之路的指路明灯。人生确是如此,心态比能力更重要,能力可以培养,但心......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后感 凌志军先生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记录了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成长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教育、人才、社会的记录与总结。作者从微软亚洲研究所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