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唱起儿童诗教学策略之歌
唱起儿童诗教学策略之歌
——以人教版《我想》为例
姓名:唐美玲
单位:鹰潭市第九小学 联系电话:*** 儿童诗是为少年儿童创作的,符合他们的心理和审美特点。它具有情感高洁、想象丰富、童趣盎然、语言精美等特点。这就使得儿童诗和一般的阅读材料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儿童诗的重点往往不是叙事,而是抒情;其次,儿童诗的语言精美、凝练,较多的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最后,儿童诗里有着丰富的想象,是的诗歌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以讲读文章的方法来教授诗歌,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针对儿童诗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与梦想对话,唱起梦想之歌
儿童诗教学的导入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任何一种成功的导入方式都应该是简洁、准确、生动的,并且可以集中儿童集中力、激发儿童活动兴趣、帮助儿童明确活动目标的效果。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激情、激趣、激智之效,就必须认真考虑导入的设计、语言的使用及情感的传递等方面,是否具有趣味性、艺术性以及与所学的作品的感情基调是否一致等因素。引导孩子们对梦想的对话,能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更好的挖掘诗歌中梦想种子。
上课伊始,我先创设情境: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请用“我想”开头来说说。孩子们一听到这个话题,话夹子一下子打开了,开始徜徉在梦想的美好境界了。此时,引出儿童诗《我想》,这样做水到渠成,同样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们带着极大的兴趣开始大声地朗读诗歌,仿佛在唱起梦想之歌,遨游在梦想的境界里。接着我让孩子们交流作者在每一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并说说自己最神往的是哪一个,为什么。孩子们开心地说起的自己心中的心愿,并开始想象诗中美好的心愿。结合挂图,我提醒同学要注意“安在、带着、牵着、牵,接在……”等词语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想象画面、感情朗读、感悟诗情同时完成。
二、探索梦想中的秘密,解读诗歌形式
解读诗歌是个极富创造性的过程。孩子们基于好奇心的观察、探索、询问、交流、操作,如能得到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就会逐渐内化为他们的人格特征。
“这不仅仅是一首诗,这首诗中还藏着许多秘密。你能挑战一下,做个杰出的梦想探索者吗?我充满诱惑力与鼓动力的话语,引得孩子们群情激动,跃跃欲试。”
1、从整体感知到局部探微——解密词语
如果说朗读是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基调,那么,解读词语则是局部的探微览胜。“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一组又一组的词语,为满足学生探究的余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1)老师,我发现诗歌中每一小节都是以“我想”开头,好像一个人在许生日愿望一样。(2)老师,我发现每一小节中都用了很多动词,例如“安”、“带”、“牵”……等等,非常有活力(3)老师,我发现作者恨不得把自己身上的一切都变成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例如:“春的歌唱”、“绿色的帐篷”、“小草”、“小花”……好像大自然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究……
比发现一个秘密更有趣的是发现更多的秘密。这首小诗除了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趣味性还涉及到“复沓”“比拟”等一系列诗歌创作手法,解密的过程就是强化人士诗歌独特表现形式的过程。众多孩子的参与,使解密充满了趣味性和成就感。
2、从文辞解密到符号研讨——解密标点
标点符号是文章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小的标点演绎的是符号的简约之美。这首小诗,也不例外。“老师,我发现了,每一小节都有破折号,在动词的后面。“你可以当小老师了,发现了这么多。你”们猜猜看,破折号在这里什么用?大胆猜!“我用过破折号,这里表示”声音的延长,拉得很长,像唱歌。“诗人要慢慢介绍,想让大家猜猜他”会变出些什么?引起大家的兴趣。”……在孩子的猜测中,似乎又给这首诗增添了些美感。
破折号的作用类似国画的“留白”。用猜一猜的方法解密,没有对错的界限,只有准不准的区别。孩子们通过猜一猜盲从破折号中获取了潜在的语言信息,与文本要传递的意义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认同”效应,在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之间获得了更多厚度,也更有趣味的阅读体会。
3、从内容斟酌到写法探窥——解密修辞 受汉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汉语修辞中用“复沓”既多且广,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借助丰富的想象,把自己身上的一切肢体都安装在大自然的每个角落,然后滋生出各种美妙的事物,从而道出大自然中的各种奥妙。
“还有什么秘密被你发现了?”我的任务就是不断激发孩子们去主动探究,因为主动的学习是不会疲倦的。孩子们沉浸期间,乐此不彼。“诗中用了每一小节的结构都是一致的,都是以“我想……”作为开头来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组成的句子,”如:悠啊,悠——”“长啊,长——”等这样的语句,所以句式相同。“诗是儿童,儿童是诗。”在教学预设中,我预想到孩子们可能会发现诗中的这种“复沓”的写法,只是不会说出准确的定义。我在引导孩子们逐步接近语言的内核,去发掘诗歌深处秘密的同时,也发现了教孩子的秘密——基于学情,以学定教——这是教学永恒的主题。
三、学以致用,填写诗歌中的音符
学习儿童诗,不仅仅是体验儿童诗特有的美感,更是要学以致用,立足语言实践,用儿童诗的形式去表现儿童的生活。
课上到这里,开始小练笔,谢谢自己心中的梦想,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我想上到这里,同学们肯定等不及也要将的梦想写成一首了吧,让我们也来当当诗人,模仿诗歌的形式来写一写吧。”此时,同学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孩子们埋头创作,五分钟后都争着开始了练笔交流。你说完我来说,仿佛唱起童年的歌。整个梦想之旅,至此画上了完美的句号。童诗是滋润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最佳营养品,也是表现童年生活的最好方式。因此让童诗滋润孩子的童年,让童诗积淀到他们的生命深处,随着他们慢慢长大就会变成自己独特的素养。
第二篇:儿童诗教学策略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思考,儿童文学类作品的教学困境何在?儿童诗、童话、寓言、散文等儿童文学体裁作品在教学上有什么好的策略和方法。
诗歌是我们灿烂民族文化中一朵的奇葩,而且自孔子以下,在我们的文化母体中,形成了一种深厚的“诗教”传统。然而,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为了适应标准化考试的需要,我们的诗歌教学却越来越背离了我们的传统,使我们现在的诗歌教学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陷入了越来越多的困境之中。而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明显地存在:教风盛行,忽略学生的自读体验,忽视培养语感。我们似乎不再去追问诗歌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了,一提到诗歌,只是简单认为诗歌就是抒情的作品,是高雅的艺术之类。对诗的认识比较表面、陈腐、滞后,对诗的了解还停留在多少年前的老一套模式上。比如一谈起诗歌,很多人都会说‘诗歌是一种抒情的艺术’,诗歌在他们看来就是‘抒情加意象’。这几乎成为一个公式。”而事实上,这种对诗歌的认识,它只能适用于对部分作品的解读,与发展中的诗歌是不相适应的。
另一方面,对“诗歌教学”这一教学活动,也存在某种观念上的偏误,这就是有不少老师认为:“只要扫清字词障碍,会翻译诗句大意即算完成任务,因而将其教学目标归位于识记的层面上。”无疑,这种对诗歌教学功能认识的片面化,是仅仅只着眼于对诗歌语言和知识层面的一种狭窄认识。确实,诗歌的字词或是诗歌的内容,我们不可忽视,我们对名篇名作也需要诵读、识记,但是,在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更多的还应是关注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因素,应更注重诗歌的涵咏功能。
诗歌——它有着直率明朗的抒情性、流畅而优美的音乐性、参差不齐的形体美、天真活泼的趣味性等特性,而深得儿童的喜欢,对于他们丰富词汇、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开发智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同时它又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对现代的儿童进行诗化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还可以使儿童增加体验,培养语感。在教学中我们接触更多的还是儿童散文诗的教学,儿童散文诗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儿童文学样式,它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它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常常富有哲理,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压韵,散文诗还具有想象丰富,感情真挚,语言天真,意境优美,音调和谐,节奏感强等特点。儿童散文诗的“诗情画意”和“短小精悍”深受儿童喜爱。
在散文诗教学的组织与指导中,教师能否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高效优质地将散文诗所蕴涵的内在信息传递给儿童,将直接影响着儿童对散文诗的理解、体验和感受,以及散文诗教学的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因此,如何组织和指导好散文诗的教学,对我们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要。
一、简洁生动的导语
儿童散文诗教学的导入方式有多种多样,但任何一种成功的导入方式,都应该是简洁、生动、准确的,并且可以收到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活动兴趣、帮助儿童明确活动目的的效果。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激智、激情、激趣之效,就必须认真考虑导入方式的设计、语言的使用及情感的传递等方面,是否具有趣味性、艺术性以及与所要学习的作品的情感基调是否相一致等因素。例如:在教学散文诗《家》可以这样导入: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你爱你的家吗?你爱家中的人吗?当你累的时候你最想干什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去看一看小鸟、小鱼、白云的家……这是典型的与儿童作简短谈话的导入方式,整个环节简洁、、自然、切题。导入一开始,教师就要非常注意良好情绪、情感氛围的营造。在谈话的过程中,始终以一种轻松优美的语调、语气来进行,并且在轻松的谈话中很自然地施以恰当的教学策略。
二、“因材而异”的教学策略
所谓“因材而异”,是指对不同的儿童散文诗教材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可以利用自然情景、生活情景、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散文诗的教学。
三、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
“美文”需要用“美语”来传达,才能让听者感受它的美。作品能否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示范朗诵很重要。由于受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儿童对散文诗的欣赏与创造不能象成人那样直接通过阅读文字轻而易举地来把握,而是要依靠教师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语言传递来学习。散文诗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帮助和引导儿童去欣赏、创造散文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散文诗本身的理解把握情况,以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解说水平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效果。儿童散文诗一般以抒情为主,侧重于通过画面内容的描写和气氛的渲染来传递作者的情感,即散文诗的画面深层蕴涵和承载着作者的情怀。如果仅引导儿童单纯去理解散文诗中的语言及其所描绘的画面内容,那么就不能算完全了解了散文诗,或者说仅是一种对散文诗浅层次的解读。只有让儿童去感受、把握散文诗作品中跳荡着的思想感情脉络,才能真正懂得作者要表现的全部。例如,《秋天》:秋风在田野里打滚,秋风在小路上奔跑,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轻轻涂掉…….诗人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天的一些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作品生动活泼,充满盎然的儿童情趣。在散文诗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切准作品的情感基调,是明快开朗、活泼有趣,还是轻松诙谐、幽默风趣,为教学中情感的准确投入作好准备。在示范朗诵作品时所投入的感情还应是真实充分的,是教师本人在充分理解作品基础上的一种自然流露,而非矫揉造作或随意曲解。教师的情感在教学中真实充分的投入,是帮助儿童有效地接受散文诗的一种重要方法。散文诗所承载的很多情感信息,往往不是靠教师直接的“告诉”或理性的讲解,而更为主要的是以情激情、以情感人,让儿童在欣赏的过程中去感悟、体会。儿童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如果没有教师真实情感的充分投入,儿童就难以形象地理解和体会作品中抽象的语言。
四、美育价值要重点突出
儿童散文诗以优美抒情为主要特征,素有“美文”之称。作者常常采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用精美的词语、动态的描述,展现一幅幅富有色彩、音响和流动感的画面,使欣赏者感受到生命的运动魅力。所谓美育价值重点突出,一是要准确理解散文诗教学的美育价值所在,把握其精髓,并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去促使目标的实现;二是要明确儿童对儿童散文诗的学习是以欣赏为主,而非教师的讲解。即使是儿童对散文诗的创造(朗诵、仿编)活动,也应建立在儿童对散文诗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创造应是儿童情感积累结果的外溢,而不是依理性分析来进行推理。所以,教师应为儿童完整地欣赏散文诗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保证有充足的欣赏时间、有宽松的心理氛围、尽可能地让儿童身临其境,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等。惟有这样,才能真正组织好散文诗的教学活动,让儿童散文诗充分发挥其价值功能。
第三篇:儿童诗教学策略分析
儿童诗教学策略分析
小学阶段的孩子天真、质朴、富有幻想。儿童诗教学恰恰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一是儿童的天性是好奇,好幻想,儿童诗教学能投其所好,最大程度地激发儿童习作的兴趣。二是儿童想像力发展较早,儿童诗教学可以用其所长,把儿童潜在的想像力发展成创造思维能力。三是儿童诗语言的精炼、音韵优美的特点,对于规范孩子的语言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儿童诗是为少年儿童创作的,符合他们的心理和审美特点。它具有情感高洁、想象丰富、童趣盎然、语言精美等特点。这就使得儿童诗和一般的阅读材料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儿童诗的重点往往不是叙事,而是抒情;其次,儿童诗的语言精美、凝练,较多的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最后,儿童诗里有着丰富的想象,是的诗歌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以讲读文章的方法来教授诗歌,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针对儿童诗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听童诗的声音——读诗
1.推荐优秀的儿童诗作品 读诗首先要有优秀的作品。儿歌是儿童诗的“童年”。儿歌在词语运用上讲究顺口自然,注重语音外在表现形式上的音乐感,追求幽默、机警的谐趣,适宜于歌唱游戏,因此,最容易被刚入学的学生接受和喜爱。老师结合课文中的儿歌儿童诗教学,向刚入学的孩子推荐了《新编儿歌365首》。他短小,有趣,非常适合一、二年级的孩子阅读、背诵。金波、圣野等一大批著名儿童诗人专门为低龄儿童创作的儿歌贴近他们的生活和认知水平,符合他们的心理,大大地拓展学生阅读儿童诗渠道,同时也为识字提供了很大的实践空间。
2、提高学生对儿童诗的理解 金波、叶圣陶等著名的儿童诗人,他们都具有天生的与儿童的亲和能力。他们创作的许多儿歌都早已被学生所熟悉,如叶圣陶爷爷的《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学生早在幼儿园就能朗朗背诵了。读诗不等同于把诗读一下,要细细地咀嚼,慢慢地体会,才能尝到诗的滋味。因此在课堂中给予必要的指导,通过介绍这些儿童诗人的故事和他们的作品,拉近诗人和孩子们的距离,增进孩子对诗歌的理解。
(二)练诗的体操——说诗,填诗
设计“课中课”,读诗品诗多积累 如何对学生进行童诗教学呢?是单独拿出整节语文课对他们进行“填鸭式”灌输吗?这样学生会不会厌倦呢?还是将这些童诗作为每天的“甜品”,让他们尝一点就爱上这甜丝丝的味道?再三思量后,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开展“课中课”教学,即在每一次语文课上抽出5分钟的时间开展读诗、品诗活动。让学生感受诗歌、吟诵诗歌、热爱诗歌。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教学安排。
(1)寻因法的训练技巧
兔子 →受人欺侮„„ 哭红了脸„„ 星星→树枝把天空戳了许多窟窿„„ 石榴→开心笑得露暴牙 笑迎秋姐姐
太阳→怕和我比早起输得脸红„„ 涂脂抹粉„„ 喝醉了酒„„ 草莓的痘痘→化装时忘了„„ 长雀斑了„„ 小雨点→想出来透气„„乌云妈妈的孩子„„ 雪花→小姑娘梳的六个小辫子„„ 红苹果→太阳的颜色„„火„„暖和„„发高烧„„(2)跳跃思维的技巧
小太阳→老母鸡下蛋/咯咯嗒、咯咯嗒/一不小心/鸡蛋被石头磕破了__。萝卜→萝卜妹妹/你真粗心/捉迷藏时把___ 忘在外面。
螃蟹→螃蟹/你为什么老是横着走?是不是___,/还是___。圆规→圆规是个___,/他总是___。/可惜/他只会跳___。星空→老师是一个美丽的月亮,我们是___,那教室是___。树叶→嫩绿的叶子是大树的___/在微风中___。
刷牙的刷刷声→牙刷上有许多小兵___排排的走路声___。
(三)尝童诗的味道——写诗
(1)欣赏入手,在欣赏课中感悟积累。杜甫曾经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我们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些优秀的儿童诗作,多让孩子们接触、朗读、感悟。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有趣优秀的儿童诗作,每天抄一首在黑板边上,让学生能在早自修、语文课前读一读,学一学,学生也可以在休息时自由地欣赏。我们也可以在童诗课中开设专门的童诗欣赏课,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以及童诗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学校。在这样的欣赏课中,教师可以在一节课中收集同一题材的诗让孩子们听、读、理解、感悟和比较等。在这样的欣赏课上,孩子们就是接受诗的熏陶、诗的洗礼,让诗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播种、发芽、生长。
(2)模仿开始,在模仿课中尝试练习我们选了一些自己喜欢,又比较贴近孩子的诗,欣赏理解后,以替换词语的方式去模仿、练习。如:“汽车像个迷路的孩子,哭着叫爸爸”,有人就换成“山羊像个迷路的孩子,大声叫妈妈”。“吧吧”指来往的汽车的喇叭声,“咩咩”指羊羔可爱的呼叫声,所以用“爸爸”代替“吧吧”,“妈妈”代替“咩咩”也是很贴切的。在训练课中,我们可以准备不同类型和题材的诗,让学生多做练习和熏陶,由接触到熟悉,再由熟悉到熟练,然后就能逐渐尝试写出自己的体验。我们还经常进行续尾练习。续尾就是把别人写的诗的结尾去掉,自己反复欣赏、分析作品后,再写上结尾,最后可以和原来的诗作比较,体会一下诗人的心情和当时的背景,感受诗的精妙之处。很多诗的最精彩的地方往往是在结尾,因此多做续尾的练习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仿写入门,在练习中逐步提高
对于第一学段的孩子们来讲,仿写无疑是连接读与写最好的纽带,它降低了写诗的坡度,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使孩子们能在轻轻松松中读诗写诗。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我的教学实践,共总结出几种孩子们喜欢的训练形式,与大家共讨:
1.比一比仿写儿童诗 如学了《比尾巴》这首诗后,再引导学生仿写《比脖子》、《比本领》、《比大比小》等诗。在比一比中仿写儿童诗,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诗是比出来的”,也 很带劲!以下是从填诗到仿写的设计流程: 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 的尾巴弯。/ 的尾巴扁。/ 的尾巴最好看。/ 谁的尾巴粗?/谁的尾巴细?/谁的尾巴好像一把剪刀?/ 的尾巴粗。/ 的尾巴细。/ 的尾巴好像一把剪刀。/ 比尾巴多有趣呀!小朋友们,在美丽的动物王国里还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比赛呢,快来当当它们的裁判吧: 《比脖子》 长颈鹿、小兔和孔雀来比脖子。的脖子长。/ 的脖子短。/ 的脖子最好看。/ 《比本领》 今天天气好,/太阳当空照。/森林里张灯结彩真热闹,/一年一度的比本领大会开始了。/ 树上捉虫忙,/ 枝头把歌唱,/ 林间扛长木,/ 花间采蜜勤。“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西瓜一颗枣。/一边多,/一边少,/一串葡萄一个桃。/”小朋友们,除了比大比小、比多比少还可以比什么呢?你们也来比一比吧!
2.画一画仿写儿童诗 有些诗可以通过画表现出来。如教了《荷叶圆圆》这篇课文后,将课文内容改写成了一首小诗《荷叶是我的——》: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我躺在上面休息/ 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我展开翅膀飞翔/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我蹲在上面放声歌唱/ 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我躲在伞下自由嬉戏/ 在读了这首诗后,我问孩子们:荷叶还是小蜘蛛、小蚂蚁的什么?它用荷叶来干什么呢?请同学们回家后展开想象的翅膀来画一画,并给每幅画配上诗。在学习完《春天是怎样来的》后,我带学生到校园里寻找春天。面对着美丽的春天,孩子们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心感受,春天也在不经意间从孩子的笔尖流淌出来了:春天真美呀!/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那是春姑娘的衣裳/ 柳枝发芽了/那是春姑娘的头发/燕子飞回来了/那是春姑娘的孩子/河水叮叮咚咚地流着/那是春姑娘唱的歌/春天真美呀!这种仿写形式让孩子们觉得原来写诗可以和画画结合在一起,“诗是画出来的”,也非常有趣!
3.玩一玩仿写儿童诗 就是先带孩子们玩各种有趣的游戏,玩后再出示范例,让孩子们仿写儿童诗。如,玩了吹泡泡的游戏后,我出示:吹呀,吹呀,/吹泡泡。/吹出气球娃娃,/排着队伍上学校/„„“小朋友们,你们还吹出了什么?在干什么?”让孩子们去回忆想象,叶含笑是这样写的:吹呀,吹呀,/吹泡泡。/吹出小豆娃娃,/高高兴兴去旅游;/吹出白云妹妹,/手拉手儿回家门。/„„玩一玩仿写儿童诗让孩子们在感受欢乐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诗是玩出来的”,一听就很开心。
4.找一找仿写儿童诗 就是学了某一首诗后,让孩子们到生活中或大自然中寻找相似的情境来练仿写。如学了第二册《谁和谁好》后,让孩子们再到生活中或大自然中去找一找,还有谁和谁好?有个小朋友写出了这样的诗:“谁和谁好?脸盆和毛巾好。/它们在一起,小脸洗干净。/谁和谁好?黑板和粉笔好。/黑板亮又亮,粉笔来画画。/谁和谁好?车和车库好。/汽车回到家,车库笑哈哈„„”看到孩子们写得那么好,那么有童趣,老师趁机可以鼓励孩子们:“泡泡是鱼儿的眼睛,/轮胎是自行车的眼睛,/ 是 是大树的眼睛。/ 是夜空的眼睛,/ 是城市的眼睛。/那可爱的小兔呀,/是兔妈妈的眼睛。/”多么有趣的诗呀!小朋友们,你们也到生活中去找一找“眼睛”,再来写一写你的发现吧!找一找仿写儿童诗让孩子们觉得诗就藏在我们的身边,需要眼睛去发现,“诗是找来的”,多么简单而有趣呀!
5.猜一猜仿写儿童诗 就是针对事物的特点来假想原因,这种创作方法常以疑问的形式如为什么„„、是不是„„、是„„还是„„等来表达。比如学了一首诗后,如《太阳的故事》:有一天傍晚,/太阳爸爸喝醉了酒,/忘记了回家的路,/骨碌碌滚进了西山沟。/急得月亮妈妈,/带着小星星们,/到处寻找失踪的爸爸。/让孩子们继续猜一猜,还有什么原因使傍晚的太阳那么红呢?请看小朋友新版的《太阳的故事》:
有一天傍晚,/太阳姑娘去参加月亮姐姐的婚礼。/她穿着红红的裙子,/戴着红红的帽子,/涂上红红的胭脂。/小鸟妹妹飞过来说:/啊,多漂亮的晚礼服呀!/怎么样?写得多棒!还有的小朋友写到:“太阳弟弟,/你为什么脸儿通红?/是昨天晚上尿了床,觉得不好意思?/是上学迟到了,挨了老师的批评?/还是因为感冒发高烧了?/ 这些诗都是用寻因法创作的,都是给事物和现象寻找了一个原因,由于我们儿童的思维幼稚天真,而使得理由并不符合常理,但这样的创作往往富有童趣,深受少年儿童的喜欢。最主要的是“诗还可以是猜出来的”,这个感觉孩子们可喜欢了。
6.想一想仿写儿童诗 就是学了一首诗后继续展开想象,它还像什么?如,学了《假如》这首诗:假如我有一枝神笔,„„让孩子们想象,加入你是老师、妈妈、爸爸„„你会怎么做?我们的校本课程《诵读手册》中有一首《要是我也当了爸爸》,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于是我让大家仿写一首,这下可好了,孩子们把心里话一股脑儿地写出来了,有想当老师的,当妈妈的,当交通警察的„„想一想仿写儿童诗,让孩子们明白,“诗还是想出来的”,要积极张开想象的翅膀哦!另外,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不同范围的生活场景,有人与人之间的,人与动物之间的,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等等,拓宽学生的选材和思考的领域。逐渐地,学生学会留心观察身边的大事小事,随时把自己看到的记下来,由于诗歌短小的特点,写作时间短,即兴诗比较多。记得“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学生幼小的心被深深触动了,他们用稚嫩的手写出了对灾区小朋友的关心,对大地震的憎恨。何泓涛写了题为《地震是个大坏蛋》的小诗:地震/是个大坏蛋/大口大口地/吞掉房屋/咬断大桥/吃进无辜的人们/许许多多的小朋友 /有的被他吃掉了/有的被他咬伤了/有的吓得哇哇大哭 /警察叔叔快来呀/解放军叔叔快来呀/快点抓住地震这个/大—坏—蛋/骆辰昕同学的《贪吃鬼》写得同样精彩:大地饿极了/一大口一大口/吃进学校/吃进菜场/吃进工厂/歇一歇/咬碎了一座座高山/吐出来/阻塞了一条条道路/几天过去了/难道还没吃饱/简直是个贪吃鬼/虽然孩子们的诗很简单很粗糙,不是那么的精美,但是儿童的诗,追求的是一份天然的不可雕琢的真。有位诗人曾由衷地说过:“孩子们是我的老师。他们那份纯情,那份心无挂碍,能让我一生享用不尽”任何艺术似乎都讲究技巧,只有孩子们使用的是“无技巧的大手笔”。
第四篇:浅析儿童诗的价值和教学策略
浅析如何在教学策略中实现儿童诗的价值
刘克宁
摘要:儿童文学作品常出现在小学语文教材内,而儿童诗作为儿童文学中的一枝独秀,在小学语文教材(苏教版)1—10册内均有涉及,由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儿童诗理论和实际的关注。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以及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诗的研究,下文即将对小学语文教材内的儿童诗价值以及如何在教学策略中实现儿童诗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对以后的儿童诗教学中有着指导与借鉴作用。言谈中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关键字:儿童诗
价值
教学策略
从20世纪五四时期开始到现在,中国儿童诗的发展近百年。这百年里,儿童诗艰难跋涉中书写了自己的辉煌,但是儿童诗的发展也受到现代诗歌界的排斥,甚至受到儿童文学界的冷落,这一点是不容乐观的。但儿童诗的价值是实在存在的,其被选入小学教材对小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陶冶的实际价值是不容小觑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儿童诗教学时也应重视儿童诗实际价值以及对儿童诗教学策略的精心安排,争取儿童诗实际价值得到最大的实现。一.儿童诗的价值
1.初步了解儿童诗—儿童诗的含义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
儿童诗是诗歌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
儿童诗与诗歌一样,同样是最活泼、最具有亲和力的文学样式。它与各种文学艺术形式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形成了文艺史上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古希腊抒情诗人西蒙尼德说:“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我国的张浮休也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都指出了诗与画的密切关系。而诗歌和音乐的关系就更密切了,诗歌和音乐就像一对孪生的姐妹,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西方文艺理论认为诗歌和音乐都属于声音艺术。音乐是借助声音构成的,诗歌也要借助声音来吟诵或歌唱,而声音的延续即是时间的流动。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每一篇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墨子·公益篇》里“弦诗三百,歌诗三百”的话也可以为证。
2.进一步了解儿童诗—儿童诗的美学价值
儿童诗作为诗歌国度里的一朵奇葩,不仅具有想象美、形象美、语言美,从诗中还可以体会到想象美、形象美、语言美。这一切都与儿童所具有的丰富的想象力、思维的形象性的心理特点相吻合,因而儿童更容易亲近诗歌。儿童欣赏诗歌的方式是,首先从听觉上亲近它的声音美,之后随着理解的深入而接受它的艺术美,即音乐美、绘画美、想象美、形象美和语言美。下面着重解释儿童诗最重要的两个特性—绘画美和音乐美。2.1儿童诗的绘画美
画家用颜色、线条表现形体,诗人则用语言绘形绘色。诗中有悠远的时间,辽阔的空间;有静景的描绘,动画的勾勒;有色彩的点染,线条的流动。那诗中的画面和意象,就构成了意境。而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绘画美,就是通过意境传达出来的。何谓意境?“意境是诗歌的重要美学特征。„意‟,就是情意,就是诗人在他所创造的画面中要表达的主观思想感情。„境‟就是诗人所创造的、看得见感觉得到的具体生活画面。所谓„意境‟,可以说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物象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幅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有立体感的艺术画面。”
苏教版第九册孙友田的儿童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就表现出了动感十足的绘画美:“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让明亮的眼睛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用绚丽的色彩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鸣禽、野花要和你们联欢,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
祖国的山水要和你们相聚,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去吧,天空会撒开片片去锦,给你们送去明媚的早晨。
去吧,大地会吹来阵阵微风,给你们留下愉快的黄昏。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祖国、青山、天空人格化,祖国打开绿色大门了,青山呼喊了,天空会撒开片片云锦了。“敞开”“说”“撒开”等一系列动词用得生动贴切。诗中表现自然风光,描绘出一幅幅富有动感的画面,利用清晨与黄昏,用自己的眼耳口鼻去体会自然的神奇,去倾听自然的声音,去呼吸自然的芬芳。给人一种流动的美感。正是这种富有动感的画面,将诗歌的美感得以延伸。
苏教版《秋天》,展开了作者对无边秋色的描绘:“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
走在秋天,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
秋风在田野里打滚,秋风在小路上奔跑;
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 轻轻涂掉…… 稻穗儿熟,蝉声儿消,成熟的向日葵在低头弯腰;
野菊花香了田间羊肠小路,牛儿羊儿都长了肥膘。
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
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
玉米举着红缨乐了,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 高粱红着脸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
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
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里闪耀。
走在秋天,头顶有明丽的阳光照耀;
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
诗人把对于秋天风光向往的感情,投入到对秋风秋果秋阳的描写之中。因为诗人对秋光无限的眷恋,所以对秋天的描写美丽动人。在诗人看来,那令人赏心悦目的秋色,始终隐藏在无边的收获世界里。
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儿童诗是应该刻意创造意境的,并且应该以营造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目标的。人们常说“情景交融”,只有把儿童真实的感受通过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抽象地呼喊,这样的儿童诗才会感动儿童。2.2儿童诗的音乐美
诗和音乐这一对孪生姐妹,她们以特有的声情韵律感染着万千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原始诗歌是原始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为协调劳动节奏和激发劳动热情的歌唱。因此,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因此,凡是诗歌,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朗朗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产生乐感,让人感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当代诗人郭小川说:“诗是最有音乐性的艺术。”可见,音乐美是诗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就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通过韵脚的变化、句式的错落有致,既兼顾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同时又可以使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全诗回环整齐的美感。年龄越小的儿童,阅读儿童诗的韵脚则应越整齐。
苏教版的儿童诗《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是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地歌唱。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这首诗长短交错,ang韵,犹如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将整首乐曲贯穿起来,不就是一首充满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的歌吗!
这首甜美的小诗中描写的一切都是轻轻的:云朵、风、柳条、小船等景象都是轻轻的,划船是轻轻的,桨声是轻轻的,连同我唱的划船歌也是轻轻的。小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轻快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叠声词“轻轻”的反复运用,形成了小诗独具一格的音乐美,给人以轻柔如梦的美感,把孩子们引入了美妙绝伦的意境之中。
3.深入—儿童诗对儿童的实际意义
儿童诗与其他体裁儿童文学的作品一样,均是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而儿童诗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我国著名的儿童诗人金波写到:“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儿童诗是这个国度里的一朵奇葩。诗是天籁的声音,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美好的礼物之一。” 他还曾在一篇短文中形容儿童诗“像一条宁静的小溪,滋润着小读者的心灵”。是的,对于儿童来说,生理的成长固然是重要的,但同样重要的还有他们的心理和精神的健康成长。学会诗意地生活,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就会发现在我们赖以生活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美好的东西,心会变得柔和起来,变得敏于感受幸福与苦难,因而更有正义感,更富同情心——这就是丰富的心灵世界,诗歌就是可以引领我们走向这个世界的一门艺术形式。
二.儿童诗的教学困境
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中国的儿童诗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原因有三:第一,他是儿童 文学家里的失宠儿;第二,新诗家族里的流浪儿;第三,华语地区中大陆对儿童诗的关注程度最低。”源于此因,在教学中,儿童诗歌业余动了让我很难解决的“困境”。
小学儿童诗的教学,无非就是短小的儿歌,移动的诗歌,趣味性十足的简单文章,几乎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儿童诗,这就成为了我们在教学中儿童诗教学的困境之一,无法接触,意味着孩子对它的陌生,那又何谈理解呢。其次,就算是有儿童诗歌,在教材中大都也是作为《语文天地》中的阅读性文章,不作为重点讲解课文,所以也不会被学生们重视,故而,这也就成为了我们在教学中儿童诗教学的又一困境。
为了能够摆脱儿童诗的困境,我觉得应该从小学老师做起,关注儿童诗,为儿童诗的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使儿童诗的价值以及对儿童的积极作用得到最大发挥。三.儿童诗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内儿童诗的大部分内容多是涉及自然如:第一册的《北风和小鱼》和《大海睡着了》,第二册的《雨点》第三册的《水乡歌》第四册的《雨后》和《蚕姑娘》第七册《秋天》第八册《走,我们去植树》第九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十册的《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根据上述的总结我们以下提出的教学策略比较侧重自然儿童诗的教学。1.走进自然——开启生活的绿色通道
大自然本身就是一首永远读不完、读不厌的诗。孩子的天性就是热爱大自然、热爱花草树木、热爱鸟兽虫鱼。李白、王维等优秀的诗人又给大自然的景色赋予了纯真的生命,让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富有了灵动的色彩,让所有的小生物都成了孩子们亲密的小伙伴。于是孩子们读诗便是沐浴自然、沐浴阳光。再用他们手中的笔,谱写孩子们眼里、心里的大自然,这一份独特的体验是大自然馈赠予他们的最好的礼物!在写诗的过程中,孩子们以儿童特有的眼光去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用自己纯洁的心灵去发现、感悟自然界的美、生活中的美,通过他们的想象、他们的语言将这样的美表现出来。可以说这是一个互动互感的过程,他们在将生活之美传达给你的时候,他们自己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幼小的灵魂也在经历着升华。著名儿童小作家陈慧菁写的《春》:“春姑娘来了,/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了。/她叩响大地母亲的门,/小草含笑相迎;/她抱住树枝轻轻地摇啊摇,/花苞竟相开放。”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虽然春天早已被诗人吟咏了无数次,但它读来依然清新活泼、情趣盎然。小诗并没有追求怪诞奇异的意境,只是让一颗童心自由地舒展。在学生的笔下,大自然是那样的和谐、美好!假如没有对春天的那一份关注、那一份热切的盼望,又怎能有如此的观察和活跃的想象,写出如此形神兼备的诗句。
请不要怀疑孩子们的写诗能力,不要以成人的、老学究的眼光去看孩子们的诗,不要以为作文写不好的孩子一定不会写出好诗,请给孩子们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赞赏,要承认“初级阶段”的存在,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里尽情地抒发、张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其实好多事情都是我们人为地将之“神”化了,一旦变成“神”,就与我们拉远了距离,似乎高不可攀了。比如说电脑,曾经许多人一提到它就感到很神秘、高深莫测,就想到一大堆的命令、复杂的输入法等等,于是就望而却步了,其实非专业人士根本无须掌握那么多,照样可以享受电脑带来的快乐。写诗也是这样,并不是指望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诗人,咱们中国也不需要那么多的诗人,因此也没有必要让他们去学习那么深奥的诗歌理论,遵循什么章法、格律。诗,不应该放在圣殿中、供在神坛上,我们应该让诗和孩子们亲密地接触,让他们知道诗就在我们生活中,就在每个小朋友们的身边:大海是诗,小溪也是诗;蓝天是诗,星星也是诗;眼睛是诗,秀发也是诗;花朵是诗,绿叶也是诗„„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颗“诗心”,将自己融入到大自然和生活中去,学会去观察、思考、想象,同时也学会如何更好地表达。
2.敲开心灵——开启情感的绿色通道
曾经有人抱怨现在的孩子比较冷漠,不会关心他人,没有同情心,十三四岁已不像个孩子„„其实如果教给他们一个适合的宣泄方式——儿童诗,也许你的抱怨就会改变;如果任由他们孤独地沉溺在虚拟的电脑、游戏世界当中(我决不反对孩子学电脑),那样他们的情感空间当然会越来越狭窄。儿童诗拒绝空洞的说教,反对“直说式”的教育,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假、大、空”。读着学生们写的小诗,你会感到一股清风向你袭来。你看刘娴琦同学写的《云》:“云,变化无端:/有时像那奔腾的野马;/有时又像雪白的绵羊。/云,性情古怪:/温顺时乖乖地飘在空中;/顽皮时整天东躲西藏。/云,神通广大:/只要轻轻晃动身子,/那清莹的露水就会滋润万物。”
这首小诗为我们展现了“云”的千姿百态、古怪性格和神奇的本领,可见她对云是那么的喜爱,那么的神往。孩子那颗热爱自然的美丽心灵已跃然纸上。然而,诗所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信息仅仅是这些吗?再细细回味一下,你是否和我一样,已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云”已不是云,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天真可爱的孩子!这就是儿童诗带给我的魅力,他,让我在不经意间走进了孩子纯真的情感世界!再看小作家陈毓文的《考试》:“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学生的“命根”。/我喜爱考试,/它是测试你学习收获的“仪器”。/若是你考个顶呱呱,/啧啧称赞围着你。/我讨厌考试,/它是让你精神紧绷,头脑发胀的“仪器”。/若是你考个烂糟糟,/“雷
整首诗写出了考试给学生带来的欢喜和悲伤,对于考试他们既爱又怕。这是一种多么真实地坦露。如果家长读着孩子写的这首诗,还会让孩子承受“雷雨交加”之苦吗?看着学生用他们乐意的方式,轻松、有趣、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那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读着这样的儿童诗,你会被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所熏陶、净化、征服!3.锤炼语言——开启表达的绿色通道
我们常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真正要一首诗成为孩子们永远美好的礼物,我们除了要指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心灵之外,还要走进语言。儿童诗的语言平易浅显,又要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语言习惯。如这首《下棋》:“我坐飞船上太空,/来到月亮婆婆家。/月亮婆婆爱下棋,/要跟我来比一比。/辽阔天空当棋盘,/闪闪星星当棋子。/下完一盘接一盘,/一直下到梦醒时。”不仅形象鲜明,而且音韵铿锵,顺口,好记。再如陆必成的《雨》:“雨哗哗下着,/它给大地带来了绿,/那就是草木的新衣。/雨哗哗下着,/它给大地带来了红,那就是盛开的鲜花。/雨哗哗下着,/它给大地带来了生趣,/那就是田野里奔跑的你、我、他„„”和尹晴的《都不小》:“小草说:我很小,/草原说:你不小,/是你把我点绿了。/水滴说:我很小,/湖泊说;你不小,/是你把我灌个饱。/这时,大自然说:/你们都不小,/是你们把我装扮得鲜亮又美好。” 语言简洁,节奏分明,音韵流畅。令人感到明快而优美。写这两首诗同学以前很怕写作文,正是这样的写诗尝试训练着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逐步培养着他们的习作兴趣,使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甚至包括创作的欲望一点一点地被挖掘出来。也正是在童诗创作中一次一次的“成功”,使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我想也没有必要再列举了,如果有兴趣,你也不妨和孩子们一起在儿童诗的海洋里畅游,相信你会得到更多的喜悦!
一首优秀的儿童诗,不只在童年吸引过孩子,它一定会跟孩子以后的成长一道永存!让我们这些语文老师,引领着我们的孩子去接触更多的儿童诗吧,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好、永恒的礼物!在这里他们不会体验写作的痛苦,他们只会体验到自由“倾吐”的快乐。让儿童诗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开启一条绿色通道,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不断地求真,求善,求美,更加健康、快乐地体验学习之美、生活之美!让儿童诗的价值在教师的手中重新复活。参考文献:
[1]陈莉.读诗给儿童补充精神维生素———访著名儿童诗人金波[N ].中国教育报, 200520(6).[2]郑光中.幼儿文学教程[M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8: 137.[3]霍玉英.小学中文科教师“内容教学知识”研究[M ] / /周汉光.语文教育新动向.香港: 中文大学,2000: 14330.[5]丁曲.螃蟹[M ] / /刘育贤.中国儿歌作家优秀作品选.郑州: 海燕出版社, 1993.
第五篇:语用视野下的低年段儿童诗教学策略
语用视野下的低年段儿童诗教学策略
叶圣陶先生说过:“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教师应发挥低年级孩子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诗歌学习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将凝固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
一、立足文本,挖掘语用基点
1.特色言语
儿童诗歌语言高度凝练,富有节奏感,具有抒情性和意蕴美,承载着识字、学词、积累语言等多重任务,是培养儿童语用能力有效载体。儿童跟随优美的儿童诗感受语言、丰富语汇,能够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还能得到美的享受,儿童诗无疑是开启语言之门、培养文字感悟能力和丰富情感的最好媒介。一年级儿童诗《柳树醒了》富有特色的言语就是?W生语用的范本: “春雷给柳树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柳树呀,醒了/春雨给柳树洗澡了/洗着,洗着/小柳枝哟,软了/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梳着/小树梢啊,绿了/春燕给柳树捉迷藏了/藏着,藏着/小柳絮儿呀,飞了……”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用贴近低年段儿童的表达方式,描绘出一幅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真实画面,并且“说、洗、梳、藏、走”等一系列动词用得生动贴切,可以增强儿童对语词表达的确切性的认识与体会,语气助词“呀、哟、啊”,动词“醒了、软了、绿了、飞了”,可以带领儿童感知儿童诗独有的律动感与音韵美。立足这样的儿童诗,挖掘有效的语用知识点,久而久之便能从中学习并提高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落实语用的目标。
2.纵横想象
低年段学生处于人一生中想象力最为活跃的时期,他们在接触周围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因而立足儿童诗,更贴近他们的心思,找到有效的语用训练点,能激发他们丰富美妙的想象力。《明天要远足》中睡不着的小朋友发挥无限的想象,想象着明天远足的美好情景,“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除了“多种颜色”的大海和“洁白柔软”的云,他一定还会想很多很多,那具体还有哪些情景呢?在真切地感受到文字新奇的表现力后,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落实语用,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宽广,想象会更加丰富。
二、反复吟咏,促进语用积累
反复吟诵,是儿童诗教学的基本策略,是由诗歌的语言特点所决定的。儿童诗的语言是儿童化、生活化的,简单不乏多彩的词汇与鲜明活跃的语调不单适合吟诵,更适于儿童的练习及掌握。通过反复吟咏儿童诗,可以激发儿童的表达的兴趣,让儿童在诵读中复现画面,体悟感情,并且模仿学习如何释放情感,表达观点,以此促进语用的积累。比如《红领巾真好》这一课,在不同形式的诵读中要求读好“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扑棱棱、飞来飞去”等词语,并且带着想象,加上动作,注入了快乐的情感。此时诵读的学生就已经把自己变成小鸟了,在律动中边读边做动作,不仅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也深刻地理解了这些词语,为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情境,激活语用体验
低年段的学生,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适合在具象的情境中建构知识。儿童诗教学中,要真切地激发儿童的生活感受和审美体验,创设情境进而使儿童在语用的过程中学会自然地表述自己的情感。比如在教学《假如》这一儿童诗时,创设小树在寒风中冻得发抖的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在淡淡忧伤的音乐中轻轻地叙述:“冬天到来了,寒冷的北风一阵又一阵,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风把它的枝干揪着,摇来摇去,可怜的它被冻得瑟瑟发抖,缩着身子,无处可藏。”在这样的基础上,再体验下“缩着身子,轻轻地叹息”这一动作,通过入情入境,调动多种感官的感受,引发内心深处的体验,从而感受到小树的寒冷与无助,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产生要帮助小树的强烈愿望,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才能体验儿童诗蕴含的深刻情感,才能让自己的情绪情感在文字中安家,“情动而辞发”。所以说,儿童诗教学中,在语言文字运用过程植入有效的情境,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与想象,而且还能巧妙地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架设桥梁,从而更好地进行言语表达实践,培养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