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信”中多传递出的美好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信”中所传出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知道老师手拿的这几样东西是什么吗?(信封)这张漂亮的纸是什么纸?(信纸)认识这是什么?(邮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用来写信的)
2.“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教师小结:大家说得都非常好,信是用来互相交流想法,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3.有一位小朋友,他学会了写信,心里特别高兴,他会给谁写信,在信中写了些什么?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儿童诗《信》。
二、通读全文
1.听老师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大家认真听一听你不认识字的读音
2.教师范读
3.下面就请你们也来读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圈出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六个生字,再读一读
5.考察学生识字情况。
三、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
2.理解“许多”、“许多许多”它们有什么不同?“许多许多的信”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如:很远,很远很远;好多,好多好多)
3.“想”、“多么想”有什么区别?(程度不同)谁能用“多么想”说一句话?(如:我多么想到北京亲眼看看长城啊!)
4、指导朗读:读的时候把“多么想“”许许多多“两个词重读,就能读出写信人的心情了。
4、为什么写信要用“心“。学习2——5小节
1、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我们先来看“替小鸟给妈妈写”这一小节
1.①生:替小鸟写信,是让妈妈快回家,天已近黄昏。
②“黄昏”是指什么时候?老师这里有一幅黄昏的图片,大家来看一看。(日落以后,天黑之前称为黄昏)③天已近黄昏,说明小鸟怎么样了?(着急了)
④是啊,天就要黑了,小鸟的妈妈还没有回来,如果天黑了,我们的妈妈还没有回家,我们会很怎么样?(害怕,担心,着急)谁能用读书的方式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指导读
学习第三小节
指名读,花朵为什么要蜜蜂快来采蜜?(因为“花已姹紫嫣红”)“姹紫嫣红”是什么意思?(“姹紫嫣红”指各种各样的花开得非常美丽,娇艳)这么美丽的鲜花召唤小蜜蜂赶快来采蜜,从中体会花的什么品质呢? 谁来读将花儿们的热情读出来
指导读,女生齐读
学习第四小节
1大海让小船去航海,体现大海的什么品质? 2.认识“浪”和“静”
看这个词“风平浪静”,指名读 说说风平浪静的大海是什么样?(没有风浪,海面上很平静)怎样读才能让大家感受到此时的海面很平静,指导读这个词语,语速要慢一些
安祥的大海正敞开宽广的胸怀,邀请小船们在自己的怀抱里自由驰骋,指导读这小节 男生齐读
学习第五小节
1、云为什么要选择变成雨滋润大地,而不呆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呢?(为别人做贡献)
2、树为什么要连成森林呢?(无边的森林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像一道绿色的屏障,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洁净的空间,有了它沙尘暴也会吓跑的。)
拉着自己同伴的手一起读一读这小节。老师已经感受到大家集体的力量!学习第六小节
1、“我”为什么要写一封封信给别人呢?
4.练笔:
小女孩替小鸟唤妈妈回巢,替花朵给蜜蜂传讯,愿云和云化雨,愿树和树成林,愿和所有的人成为朋友,一封封小小的信传递出了多么美好的愿望,多么美好的情感啊!你们心中也一定有许多美好的愿望想表达出来,让我们像小女孩那样在漂亮的信纸上写出我们的愿望吧!
《信》教学反思 解放小学 盛杰
《信》这篇课文是首充满童趣和幻想的儿歌,它以“信”为纽带,以儿童特有的视角和口吻,描述“我”与小鸟、花朵、大海、云、树做朋友,并替它们写信的有趣故事。内容浅显易懂,结构段式大体相同。诗句间浸透着童心的稚嫩,对自然的亲昵,表达了孩子们运用“信”这个载体与小动物、植物等进行友情交流的喜悦之情,反映出了现代儿童乐于交往、善于交往的良好心理品质。这首诗歌篇幅短小,层次清楚,诗句间浸透着童心的稚嫩,学生读起来能够琅琅上口,感到很亲切、自然。
一、不拘一格,读中感悟。
朗读是学习儿童诗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而且能在读中体会其中的韵味。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如默读、指名读、品读、男女生比读、齐读,还有多种层次的读,像整体感知时的朗读,理解情感时的细读、品读,表达情感时的感情朗读。在教学儿童诗《信》第二小节时,学生都体会到雏鸟宝宝急切地想“让妈妈快回巢”。所以,在朗读时特别突出“快”这个字,但是仅仅这一个字却有不同的读法,有的同学把“快”这个字读得快而重,强调这个“快”字;有的同学把“快回巢”这三个字都读得快而轻,显示其渴望妈妈回巢的速度要快;还有的同学则把“快”这个字字音拖长,意欲表达自己急切的心情。每一种读法都反映了学生不同的理解和体会,也让听者也一同体会到了其中蕴涵的复杂情感,体会“信”是人真实感情的流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纽带。最后的“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小作者的心,让我们用情再读读这首诗歌!”这一有感情朗读环节,更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读中,达到了与作者共鸣的效果。
二、品词析句,积累运用。
教学中可以抓住文中关键、重点的词句,运用增、删、换等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从读中悟情,悟情后再读,反复如此,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培养朗读能力的同时,我也不忘抓好学生词语的积累与运用。如教学最后一个小节时,问学生:“这个小女孩到底写了多少封信?” 起初学生还在逐一的数,但是,后来有学生突然想到诗歌中最后一个小节写到:“为自己我也要写一封封信”。学生马上改口说:“无数封。”我又引导学生分辨 “一封”和“一封封”有什么不同,你还能说出哪些类似形式的词语。仅一字之差,意思却大相径庭。通过咬文嚼字,朗读体会,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精练和准确,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也悄然提升。虽然这首诗歌内容浅显易懂,篇幅短小,但诗歌中的“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绵绵春雨”更突显了自然的美丽,学生通过深入理解,感悟它们所包含的意境,找出与之相近的词语,既巩固了原有的词库,又增添了几许新知。
三、拓宽空间,想象理解。
如教学“姹紫嫣红”一词的时,我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景象,你还能用和“姹紫嫣红”意思相近的词语来形容一下吗?学生根据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分别说出了:桃红柳绿、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等词语。在教学第二小节“替雏鸟给妈妈写,妈妈快回巢,天已经黄昏”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那只雏鸟,天渐渐黑了,你一定回很……,学生争着说:“害怕、着急、担心、紧张、恐惧……”我又问:“你会对妈妈说写什么呢?”学生完全把自己当成了那只雏鸟,结合自己独自在家等妈妈时的感受,想它之所想,急它之所急。当教学到第五小节“替云给云写,愿变成绵绵春雨”时,我又引导学生想象,“当一片云接到另一片云的来信,它会写些什么呢?”有的孩子就说:“云给云是这样写的:云儿,云儿,禾苗都干枯了我们,到那里去下一场大雨,让那里的禾苗快快长大。”还有的孩子说:“花朵给蜜蜂是这样写的:小蜜蜂,小蜜蜂,你快快来采蜜呀,酿成有营养的蜜糖好给人们吃。”诗歌中蕴藏的想像力是丰富的,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这恰好给孩子们提供了想像空间,培养了他们的想像能力。
四、仿写诗歌,激发兴趣。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深化。在孩子们的启蒙阶段,哑哑学诗之初,仿写就像一盏导航灯,指引着孩子们由不会写、怕写到感兴趣写、会写,进而爱写。
如在进行儿童诗《信》的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想象,“你想给谁写信,写些什么呢?仿照诗歌的二、三、四或第五小节进行仿写。”学生或大胆想象,或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了一节节小诗,妙语连珠,异彩分呈。
替红色给黄色、蓝色写,我们合作吧,描绘五彩斑斓的世界。
替星星给星星写,愿变成璀璨的星空;
替战士给战士写。
愿变成强大的军队。
第二篇:《信客》教案
《信
客》余秋雨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客这种职业的特点,体会信客的为人。
2、整体把握内容了解信客的“信”;围绕“诚信”进行口语练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重点: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难点: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有一种职业,在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下,早以泯灭在时代的潮流中,仿佛已销声匿迹;有一种人,在城市与乡间踽踽独行,用他瘦弱的肩膀,挑起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因为一句嘱托,因为一句承诺,他踏上漫长的征程,挥洒青春,这就是卑微、低贱的职业人——信客(板书题目)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初识信客】
1、走进作者:
2、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唏嘘()伎俩()噩耗()猝然昏厥()克扣()呵斥().........跋涉()穷愁潦倒()文绉绉()颠沛()吊唁()焦灼()........连声诺诺().
3、初读课文,回答问题。梳理文章的脉络结构:
为什么做信客——()——()——()
4、我的疑惑(小组为单位搜集):
(二)【合作探究 走进信客】
过渡: 还有不同的吗?那下面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合作探究,走进信客。(点投影)
1、用一个字来概括你对“信客”这一职业的初步印象,文中从几个方面具体体现出来?(结合文中句子加以分析)
2、这是一位▁▁▁▁的年轻信客?(请文中信客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句子加以分析)
师小结:同学们说,信客这一职业的初步印象是苦。(板书)工作劳苦:因为他终年跋涉奔波
还有生活困苦:收入微薄,家中值钱的一无所有,后来还得靠别人的帮助,可这还没有什么,一个人更不能忍受的是心灵痛苦:蒙受他人的怀疑、憎恨欺凌(边说边投影)。在这般的折磨下,他还坚持了三十年,他是一位怎样的人呢?小组代表发言。
小结:这是一位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恪尽职守、通达事理、、、过渡:回头看看你们的疑惑,还有吗?
1、为什么要写老信客?
2、文中的信客为什么没有名字?
3、年轻信客死后为什么要与来信客葬在一起?
„„(有可能有这些问题)
(三)【拓展延伸 感悟信客】
1、请你用精彩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拟写几句话表达对年轻信客的敬仰。(如:感悟、颁奖词、小诗歌、对联等)
写好后小组交流,选取一篇最具小组实力的展示给同学们 老师展示自己的:
走出课文---联系生活体验反思
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而作为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一类人,却没有绝迹,也不会绝迹,诚信总是做人之本。请结合现实生活和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诚信的理解。(聆听学生的心声)(在学生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后,给出以下资料:那些因为劣质奶粉而永远长眠于地下的婴孩们,他们还没来得及仔细看看这奇妙的世界,享受一下生活的美好,就被那些狠心的人剥夺了生的权利。无视诚信,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这种道德感缺失的人或许暂时会有一定的物质上的满足,但他们却已成为背信弃义之人,社会中的害群之马,万人唾弃之败类。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们终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的。
为了实现妻子的诺言,曾子杀猪,教导了孩子要诚实;为了实行变法,公孙鞅立木取信,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推行了变法;为了实现自己对楚王的诺言,晋文公退避三舍,最终成了春秋五霸的霸主之一)
诚信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人、群体、社会是不可以不讲诚信的,诚信是我们这个世界得以支撑到今天的基石之一。
作为新一代的学生,我们必须努力做到事事讲诚信,时时讲诚信。让诚信伴我们行天下!
老师赠送大家几句名言,希望大家能时时牢记:
传统美德: 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三、板书设计:
做信客很“苦” 工作 → 劳苦(终年跋涉)生活 → 贫苦(收入微薄)
↓ 心灵 → 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做信客必须讲个“信”字: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
四、布置作业:
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
(提示:墓志铭就是对死者生平事迹或品质的概述,语言力求简洁、通畅。)
五教学反思
在这短短的一节课中,学生还是很好的掌握了课本的主要内容与重点,但是从设计的问题“让你们当信客你们愿意吗?”上却看出了教学设计中的一处不足之处:
在这一环节的讨论中,发现几乎没有同学愿意去当信客。大概是因为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了信客的“苦”与“信”,却没有将其行为升华到一种人性的高度,让同学产生了一种做信客就是一个苦差事,其人生价值的实现却未能感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引以为戒。
第三篇:《弟子规_信》教案
《弟子规•信》教学设计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二中附属小学
王冬冬
《弟子规•信》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二中附属小学 王冬冬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信》是安徽人民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普及教程” 《弟子规》中的一课。
本课以“诚信”为主题,从韵文“凡出言,信为先,惟其是”的行为要求上看,这些要求体现出做人应讲信用,实事求是的道德准则;“诈与妄,奚可焉,勿佞巧”这些要求来看,准则意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真诚待人的人。课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一)读中习法,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感受课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
(二)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信”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的积极影响。
(三)学中反思,借助情境,联系实际,古为今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在读中理解“信”的行为要求,提高学生国学素养。
四、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视频导入 1.视频导入新课。2.板书课题。
(二)多种形式,诵读成韵
1.出示全文,师范读,生练读,字正腔圆,读出韵味。2.正音,提示难懂字句。
3.多种形式诵读,熟读,读出韵味。
4.理解读(为故事诠释,读文释意的这一环节做铺垫)。5.挑战一:“诵读接龙”。
(三)故事诠释,读文释意 1.释文结合,读文知意(1)挑战二:“理解我最棒”。(2)挑战三:“谁是记忆王”。2.故事引路,据文辨意
播放视频:《一诺千金》,引导学生获得启示。
(四)联系实际,明理导行(1)挑战四:身边的诚信明星。
出示我校“爱心超市”、“开放式棋艺广场”、“失物招领角”的例子,结合《小学生守则》,联系实际,古为今用。
(2)孟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明白自己的行为得失就是成功的开始。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事例来说一说。(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交流展示,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真诚表达,信守承诺。)
(五)结束
相信同学们和王老师一样收获满满,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将信的种子种在自己的心田,通过行动,让它绽放出五彩的花朵。
六、板书设计
第四篇:《信客》教案
《信客》教案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思想内容。
2、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学习重点:
1、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2、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自主学习:
1、预习课文,把重点字词抄写在下面。
2、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片段。知识博览: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辞职后仍继续从事教学和写作。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198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艺术创造工程》(1978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文化苦旅》(1992年,知识出版社出版)、《文明的碎片》(1994年5月第1版,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秋雨散文》(1994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山居笔记》(1998年,文汇出版社出版)。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载多部世界名人录。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获上海市出版一等奖,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山居笔记》获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电信业迅速发展,手机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给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了方便。但提及20世纪初期的乡村,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信客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卑微低贱的职业,是又苦又累充满血泪艰辛的,可我们的主人公却咬着牙虽疲惫但坚定地走了下来,一路上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现在我们就走进信客的故事,去阅历他凄苦而美丽的人生。
二、整体感知
师:信客是我们的主人公,那么他有哪些遭遇,他是怎样一个人呢?这是我们首先要了解的。老师设计了一个信客档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来填充档案的内容。当然,有些问题是开放性的,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比如说“姓名”,同学们可以根据信客的职业和性格特点,给他取一个合适的名字,表达你对他的感情和美好祝愿。
(“信客档案”)
姓名: 职业: 身体状况: 工作内容: 收入情况:
最高兴的事: 最痛苦的事:
最敬重的人:
座右铭:
师:我们先从第二个回答起:职业是„„?
生:„„
师:好,“信客档案”我们完成了。通过这个档案,我们对主人公也肯定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请大家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你心目中的信客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
师:很好,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尽管时常饱受职业病的困扰;尽管收入永远和付出不成正比;尽管有时还要蒙受无端的猜疑,诬陷和欺凌,但他牢记老信客的教诲,诚信无私,从不雁过拔毛,见利忘义;心胸宽广,所有苦、累、辛酸委屈都默默承受;他有情有义,总是以最恰当的方式处理邮件两头的难事。他用大半辈子的辛劳履行自己的承诺,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三、品读赏析
同学们,这是一个多么朴实感人的形象。你们在阅读过程中一定也遇到了许多震颤你心灵,让你感动的语句和片断,下面请你们把它们自由地、小声地、深情地朗读出来。
现在请同学们把正在感动你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让他感动在座的每一个人。
如:让我感动的是第16自然段。“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连声诺诺。”(生读)通过这段可以看出信客这个职业不光要受苦受累,有时还要受气,真是吃力不讨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写尽了信客的委屈。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心地善良,很能替别人着想,宽容体谅别人。
四、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读得真动情,分析得真准确。感动了我们的信客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提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就其内容是对他生平事迹和品质的概述,语言要力求简练、通畅。
信客之墓志铭:
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和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四乡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2、虽然信客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信客这个古老的职业也消失了,但信客的精神却还在许多行业,许多人的血液里流淌着,甚至发扬光大。下面就请同学们说说你们身边有没有像信客这样的人。
生:„„。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将来从事的也争相信客、邮递员一样普通平凡的工作,我们虽然不能做伟大的事情,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将来就算是一名清洁工,你也要像贝多芬谱曲,达•芬奇绘画一样,全身心地投入,热爱、忠诚于我们的职业,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无怨无悔,生命才有意义。
第五篇:信客教案
信客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握文章脉络,理清思想内容。2.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教学重点:
1.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2.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识记字词,扫清阅读障碍;阅读课文,疏通文章脉络。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电信业迅速发展,手机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给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了方便。但提及20世纪初期的乡村,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也许,我们很难想象,信客沉重的脚步是连接乡村与城市的纽带,他们为远行者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今天,让我们通过文章《信客》来体会一下他们苦涩的人生。
二、简介作者:
三、整体把握: 1.检查预习:
唏嘘xīxū
嫉妒jí
晦气huì
噩耗â
猝然cù
诺诺nuî
呵斥hē
诘问jiã
文绉绉
焦灼zhuï
伎俩jì
吊唁yàn 跋涉bá shâ 颠沛
pâi 2.我们对信客这种职业还很陌生,那就先来认识一下这种职业,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看看一名信客需要做哪些工作?
明确:信客终年跋涉,非常劳苦。到了一地,又非常繁忙,既要散发信、物,又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信、物。还有额外工作,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有时还 要充当代理人,某个谋生者死了,得尽同乡情谊,匆匆赶去,代表家属料理后 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又要通报噩耗,帮着安慰张罗,交送遗物,汇报处 置后事的情况。“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 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信客身上。
[做一个信客,主要负责乡村城市间的信,物的传递;他还要代读,代写书信;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时,他还要处理后事,安慰家属。(幻灯片出示)] 3.你对信客这份工作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能否用一个词语或一个字来概括?(苦)4.这种“苦“从哪里体现出来?
(1)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贫穷。老信客干了一辈子,家里破烂灰暗,值钱的 东西一无所有。沿途投宿,拣便宜的旅馆住,吃饭尽找那种“可以光买米饭不 买菜”的小店。终年奔波,胃病和风湿病成了职业病。他们是最困苦的旅行者。
(2)信客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信客这条路布满凶险,实在是件苦差事。(3)总结:工作劳苦:终年跋泼;生活贫苦:收入微薄;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5.年轻信客他自己评价信客这份工作的? 明确:“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 6.分析“这条路越来越凶险,我已经撑持不了。”(1)为什么说越来越凶险了?(2)以前是怎样撑持的?(3)为什么撑持不了了?
7.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觉得信客具有怎样的精神和品质? 明确:诚实守信,任劳任怨,兢兢业业。
四、合作探究: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着而又处在社会下层的平凡人?请举一两例,并谈一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提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就其内容是对他生平事迹和品质的概述,语言要力求 简练、通畅。信客之墓志铭:
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于家乡和上海之间,艰辛备尝,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桃李芬芳。四乡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六、教学小结:
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但作为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人却没有绝迹,也不会绝迹。这种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赞扬的。
七、布置作业: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语言很有特色。学生通读全文,勾画出你认为的精彩语句,简要说出它的美感。
八、教学反思:充分的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本节课通过充分的预习和上课的讲解学习,基本能达成目标,但是墓志铭的书写并不是很完美,这和老师给出的参考句子有关,如果能在小黑板上明确的给出例句学生可能写的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