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论文之《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质量》数学吧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论文之《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质量》数学吧范文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论文之《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质量》数学网范文
最新论文: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可以不仅仅依赖于现代计算机技术普及和发展,更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和必然趋势。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此可以知道,教育教学中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必须要多样化,特别要与时俱进,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 教学质量优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8年版)》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正在给课堂教学带来深刻的变化。能改善学生的认知环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起数学教学手段、方法、模式的变革,给小学数学增添新的活力。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
第 1 页 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本文要谈的就是在当下新课程标准实施的环境下,如何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在一个简单的教室内,又如何来为学生们创建多姿多彩的情境呢?但靠教师的一张嘴和一双手显然是不够的,有时候可以利用一些实物进行辅助,但这样的资源毕竟是非常有限的,而利用多媒体创设适当的情境,可以说是轻松解决了资源缺乏以及空间局限等问题,让学生们在这间狭小的教室内也能体会到各种各样的有趣情境。多媒体本省就是一种比较新鲜有趣的资源,对学生们存在着一定的吸引力,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们创设一些适当的情境,必定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这就涉及到立体几何,学生们接触的图形不再是一个平面,这就需要学生们具有相应的空间思维能力。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
第 2 页 必须要借助实物的模拟和展示,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实物来增强对长方体以及表面积的概念的理解,否则的话就连长方体的一些基本概念都很难讲清楚。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如我先在课堂上播了一首《生日歌》,引导学生们想象着过生日拆礼物的情境,其中有类礼物盒是长方体的,如果完成礼物的包装,需要多大的包装纸呢?自己能够把纸的大小计算出来吗?再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了一个长方体木箱的拆解的视频,先把盖子拿开,把前后、左右四个面分开,最后剩下底面,通过拆解过程的演示以及不同部分不同颜色的标识,学生们很清晰地观察到长方体的结构,各个面的构成以及不同面中边与边的关系。问做一个这样的长方体木箱,要多少木板呢?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思考,再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及尺寸去计算木板的面积。像这样一些贴近实际生活中的情境,由多媒体可以轻松地呈现出来,而传统的教学中对这类情境的实现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一般只带课本配套的教具,而很少有其他的一些实物,这就使得学生们在理解上存在一些问题。
二、善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借助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通过直观、形象、生动
第 3 页 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内因。在数学学习中,每一个年级或单元都会有一些重点、难点。特别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技巧很难突破的一个课堂关键点。因为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及大脑还没有发育到相应的阶段,对抽象的知识或图形的认识还存在一些障碍,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则很难向学生们表达清楚直至学生们能够理解。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则可以把一些教师难以讲清的知识点呈现出来,突破课堂中的重点难点。
比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学生们在对角的大小的理解上总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在看到角的两条边比较长时,还是会认为这个角更大,这也是学生们在平时的作业和考试中错得最多的一点,对角的大小的判断还没有清晰的概念,不明白何谓角的大小,只是凭自己的感觉,看到角的两边长,直觉上就认为这个角大。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先呈现出两个不同的角,让学生们先自行思考和判断角的大小关系,再通过动态的画面把呈现出来的两个角移动到同一个位置,使两个角的顶点及其中一条边重合,通过重叠的方式来比较角的大小,并利用动画来把边比较短的这个角的两边延长,可以看到,延长一个角的两边之后,这个角的大小没有改变,与另一个角的比较也没有受到影响。由此学生们
第 4 页 可以理解到:一个角的两边的长度与角的大小是不相关的,而是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学生们通过动态的演示和比较过程,一目了然,很快突破了这个难点,并从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快乐和自信。
三、活用信息技术打造平台,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学科,是锻炼学生思维的体操,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关键有效的途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置数学问题于情境之中,易于激发学生去积极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向宽度、深度、严密性、灵活度等方面的品质发展。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打造一个交流平台,以能动的形式模拟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比如,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要让学生们理解这个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为什么不是底乘以另外一条边,而是乘以高,就要从公式的第 5 页 推导过程讲起。平行四边形是与长方形密切相关的一个图形,把一个长方形“压扁”就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过底边上的一个顶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沿着高剪切,得到一个三角形,把这个三角形旋转180°并移到平行四边形的另一边进行拼接,得到一个新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乘宽,在这个新的长方形中,长对应的是平行四边形的底,而宽对应的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由此可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充分地把这个变化过程展示出来,学生才能深入地理解好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运用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出相关的动画,在需要学生思考和消化的地方,教师可以暂停播放,学生们可以仔细看清楚这个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并及时组织讨论,让学生们切实明确了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公式并灵活运用好。总之,在学生初步了解、掌握知识学习内容后,利用校园网让生生、师生互相提出疑问,小组讨论解决。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探究学习,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相结合,个别发言和集体讲评相补充。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质疑问难。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好信息技术,更加生动有趣地呈现出学习内容,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的体验与理解、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同时,要注重过程的的处理,达到过程与结果的第 6 页 统一,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要重视直接经验,并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在多媒体技术运用的同时,教师也不能忽略学生的自学以及交流过程,注意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辅助地位,而不能让课堂围绕着多媒体进行,要注重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品质的发展,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8:01:07
第 7 页
第二篇: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我国现行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社会的转型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起到了强有力的辅助作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但可以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关键词】数学信息技术练习规律问题创新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没有创造力,就只能模仿别人,无法超越,绝无发展可言。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然而没有兴趣又何谈创造意识,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人才。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因为兴趣会在人的大脑皮层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脑神经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而学习兴趣又与创造紧密联系在一起。高科技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更需要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适时、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深入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展,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作用
1.1激发兴趣,调动多种感官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
信息技术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可以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1.3优化练习,活跃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可以优化练习,从而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梯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练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省时、容量大、拓宽思路的特点来强化练习效果,提高练习效率。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一些策略
2.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实现掌握新知的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学习兴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将文字、动画、声音、图片、视频有机结合,创设一些生动的引入情境,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传授创设良好契机。
2.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强调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计算机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有机结合,使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增长才干,解决问题。
2.3分层练习,反馈矫正,迁移创新
教师可利用计算机为学生提供大量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习题。计算机的交互性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大的反馈信息。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或检测才能了解到,学生反馈的信息相对滞后。计算机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为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据。另外,利用计算机的测试功能,教师可当堂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全班达标检测,达到了当堂巩固、当堂矫正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保障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2.4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些理念都特别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让学生尽情地发挥他们的探索欲、好奇心和创造潜能。
2.5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的一种工具,有什么问题,还可以百度一下,等等。教师也可将教学资源整理为文件夹或内部网站,让学生访问、选择信息; 或者为小学生提供相关的网址、搜索引擎等,引导学生去因特网、资源库收集与学习相关的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阅读、查阅大量的学习资料,大大增加了所学知识的“背景知识”,做到“厚积博发”,为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打好基础。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必将成为 21 世纪数学教学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教育管理专业编写组.教育管理专业考试参考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1996.[2]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三篇:《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图形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图形教学》
——课题研究第四阶段总结
执笔周惠芬
一、研究背景
这个阶段我们的研究目标是:总研究目标:以我校提出的“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校园,创造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这个办学理念为指导,通过建构信息技术与数学图形教学整合的模式或教学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几何概念,增强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在总研究目标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细化研究目标,具体如下:
1、总结前几阶段的研究,归纳信息技术与数学图形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进行试验。
2、总结前几阶段的研究,归纳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策略,并进行尝试。
3、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优化数学图形教学的模式研究
4、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熟练地运用电子白板,上好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课。
二、研究措施
(一)、理论保障。
本课题的研究强调遵循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武器,以信息化学习为核心,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标。本学期,实验教师应进一步增强学习课题研究相关理论的自觉性,主动通过报纸、杂志、网络、书籍等途径学习相关理论,在泛读的基础上,结合校本培训的要求,每个成员要精读一本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专著,及时做好理论摘记,系统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在系统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完成有质量的案例,教学设计,论文各一篇,同时,积极借鉴其他学校相关课题研究的成果,指导自己的课题实验。课题组将继续组织校内课题研究课观摩,组织校内的课题研究交流会,邀请相关专家来校讲座,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并进一步完善课题理论信息、实验进程、研究成果的发布平台,使实验教师能够及时上传实验教案、进程、成果、调查分析等信息,便于课题组
便捷动态管理,力求全方位、立体化的提升实验教师的业务素养,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二)、方法保障。
本学期课题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具体要求如下:
1、每月制订一个研究专题。每月中的各周活动分别围绕当月专题按主题沙龙,设计教学方案,说课,上课和评课等一系列流程进行。
2、每进行一次实验课,实验教师必须累积说课设计,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等,包括教师的实验课件等都必须在研究活动后的月末前上传至课题网页。
3、每位实验教师在开展实验课之前,必须将上课的时间、班级、内容等情况告知课题组,以便课题组组织相关教师观摩学习。
(三)、技术保障。
本学期我们进行了电子白板的培训。陆卫杰老师向课题组老师有重点地介绍了电子白板的操作界面,详细解说电子白板课件常用技法:ppt导入技法、两种情况下的显示技法、两种视频、图片、音乐链接技法与区别、页面跳转技法、资源库链接技法、白板变传统黑板模式、主程序退出技法等。大家纷纷表示愿意通过课堂实践熟练操作,为课堂教育教学服务。
三、研究过程与结论
主题:
1、信息技术与数学图形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探究。
2、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问题导引策略。
3、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策略。
研究结论: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问题导引策略:
1、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教育目的在于育人,教学不应只是“授人以鱼”,而应是“授人以渔”。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让学生能使信息处理工具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由于学生的平时的体验较少,现成问题比较少,所以要求教师能为学生创造条件来设计问题,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能问题设计的有效性非常的重要。有效性
问题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运用科学的设计策略来设计有效的问题,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有效问题的呈现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到底以哪种形式呈现给学生,还是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
(1)、以语言的形式
(2)、以黑板的形式
(3)、以演示文稿的形式
(4)、以网页的形式
3、教师要挖掘教材的内涵,要切中知识的本质特征,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要重视问题的呈现形式,要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还应适时地对这些策略进行调整,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并促进学生的发展。
4、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心理,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提问的问题和方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
(1)、掌握问的时机
(2)、提问要注意层次
(3)、选择灵活的方式
5、在大部分的教学中提问是教师的专利,但能积极鼓励学生提问并对学生提问作出科学的评价对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果也是不容我们教师所忽视的。学生有所思才能有所问,对学生的提问不仅是作出回答,更重要的是不能忽视学生所提问题本身的评价、鼓励。学生提高分两个阶段:一是学生对不知知识的提问;二是学生对已知知识的提问。第一阶段的提问主要用于新课学习时;第二阶段的提问主要用于复习阶段。从第一阶段的提问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的态度和新知的接受能力;从第二阶段的提问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管是哪一阶段的都是教师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教师不仅自己在上课时能提出有效的问题,同时要培养学生提出有效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能唤起学生的探索和求知的欲望.所以,要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现代教育媒体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有吸引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手、脑、口、眼、耳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水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再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亮点间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左边一个端点向左延伸,就形成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演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较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信息技术以超媒体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内容,通过灵活的导航机制,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十分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学习,主动参与,自主发现,通过合作交流,协作探究知识,掌握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组织者,促进者,是网上资源的提供者,学生学习的支持者。通过简炼的语言,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改进,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例如:教学“可怕的白色污染”时,我采用的教学流程为:创设情境,明确目标网上分组探究学习组织讨论交流
网上环保宣言反馈评价归纳总结。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我的网络课
件设计了“猜想”、“转化”、“推导”等模块,供学生主动探索新知时选择使用。学生在电脑前,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没有陌生感,没有拘束,兴趣浓厚,并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学习,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或尚未明白的内容学习。这样学生有着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合作学习的机会,思维更加积极,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帮助学生自主巩固和反馈知识
巩固和反馈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利用信息技术信息量大,交互灵活而及时,是巩固和反馈知识的最佳手段之一。课件设计可按照教学要求安排几个层次的练习,每个层次的练习力求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如把练习称为“试试你的本领(A级、B级、C级)”、“小小擂台赛”等,学生每过一层次的练习,后台服务器都会及时作出评判,以图文、动画的形式给予奖励,打破了“齐步走”的局面,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能充分得到发展。尤其在一些发展性练习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全班其他同学达到的练习层次和成绩情况,相互激励、促时。
四、研究成果
1、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较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校邓梅玉老师执教了专题研讨课《圆的认识》。课堂上,邓老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强大的交互功能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引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运用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性不强的弊端,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并将知识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题组全体成员都使用电子白板制作了课件,并尝试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体验并研究了电子白板下的图形教学。
3、完善和丰富了课题研究专题网页。
4、进一步验证了教学模式。
五、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问题
1、在课堂教学方面,研究的深入程度还不够,特别是针对某一主题的行动研究深度还不够。对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时,教师对如何运用它来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在细节上的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
2、在实践中我们还发现,一方面,在进行某一主题探讨后,对于研究结论还缺乏更进一步的提炼和概括,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互还有待加强。
(二)、解决措施
1、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鼓励教师去借阅相关书籍进行学习,自我提高,并做好专题摘记和学习心得。
2、及时做好主题研究后的总结工作,及时把研究结论提炼概括。
六、下阶段研究重点:
1、加强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师生培训及推广应用。
2、把日常教学中的行动研究做足、做细、做深,提高课后反思的质量。
3、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数学图形教学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运用信息技术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摘 要】实施新课改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大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展示知识形成过程,增大巩固练习容量等,即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运用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结
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听说而没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生活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多媒体进行导入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做法是:编制“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上课伊始,教师将屏幕打开,唐僧师徒四人出现在一荒草丛生的大路上,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便蹦蹦跳跳地来到师傅面前说:“师傅,口太渴了,我去找点解渴的东西来!”并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师傅。不一会儿悟空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道:“师傅和沙僧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听瞪着眼睛,很不高兴地说:“猴哥,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语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
笑道:“好一个呆子、呆子、呆子„„”此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由于小学生特别喜欢《西游记》,课一开始,同学们便被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所吸引,每个情节都历历在目,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多。”“他真呆!”等。教师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欲言不能,教师趁疑而入,因势利导,揭示课题。这样就达到了“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新颖有趣地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二 调动学习积极性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儿童注意力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而数学知识中有大量关于数的知识,显得抽象、呆板,讲起来枯燥,学起来乏味。那么要想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利用好一节课,向40分钟要质量,就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设计好教学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心不在焉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用多媒体展示趣味盎然的动画或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等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也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厌倦时,教师适时打开电脑,在大屏幕上用学生熟悉的喜羊羊、懒羊羊、暖羊羊、大灰狼等卡通动画展示16减9的多种方法,吸引
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这样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三 展示知识形成过程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不仅给教师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教学目标,而且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充分体现“过程与方法”。可见,数学教学重要的是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推导等较难理解的抽象内容时,我通过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在学生动手操作后,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再用课件演示实验过程,从而清楚呈现等底等高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通过动与静的相互转化,形成数学概念,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学生对知识把握得准确。利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公式的推导、规律的揭示等均能清晰而形象地显现出来。不仅辅助教师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在图形形成的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展示了无比的优越性,被广大的数学教师所青睐。
又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圆纸片依次8等份、16等份分成一些小扇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用多媒体展示把圆32等份、64等份„„再拼成近似长方形的情况,帮助学生想象,最终验证得到圆面积公式。在圆柱体积公式推导的教学中,也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归纳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还加强了平面知识与立体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体会到数学中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 巩固练习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新授课中的巩固练习,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时不是简单地重复书上学到的东西,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优化练习。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这个环节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练习”的设计方面更富有弹性,体现练习的阶梯发展趋势,由易到难,体现差异教育:学生开始从模仿型的基本练习变为提高辨析能力而设置的判断练习,再变为糅合知识而设置的综合练习等。另外,老师在练习课上从基本问题出发,循序渐进地设计练习内容和增加难度,设计一定数量的尝试性练习题和发展性练习题,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不依常规去寻求变通,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数学题型变化多样,而且一题多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五 课堂小结单元复习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课堂小结是对本节课知识要点的回顾、总结、巩固和提高,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同时课堂小结要力求简练,言简意赅。要抓好这
一教学环节,可以适时、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把本节课所学知识在大脑中重现一遍,再让学生各抒己见谈体会、收获,教师随机评价。接着教师在电脑上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关于课堂小结的音像资料,动画飞入,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享受,使学生在惊喜、兴奋中加深印象,体会重难点,巩固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每个单元新知识学习完毕,教师都要进行单元小结复习。而一个单元包含着很多的知识点,如概念、计算法则、计算公式、知识的应用等,为了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增大复习容量,高效地获取知识,应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课之前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分类和整合,根据重难点制成多媒体课件。这样教学时教师不用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讲解和板书上,能轻松教学,学生也能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快速、高效、系统地获取知识,同时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以便用于学生练习应用,减轻课外负担。如复习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时,把它分为四个知识点:圆柱、圆锥的特点;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应用。这样既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又便于学生比较、区别,突出复习的重难点,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总之,教师合理、适时地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运用信息技术论文
北山镇梅溪小学
彭勇政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运用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听说而没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
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生活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多媒体进行导入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做法是:编制“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上课开始,教师将屏幕打开,唐僧师徒四人出现在一荒草丛生的大路上,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便蹦蹦跳跳地来到师傅面前说:“师傅,口太渴了,我去找点解渴的东西来!”并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师傅。不一会儿悟空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道:“师傅和沙僧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听瞪着眼睛,很不高兴地说:“猴哥,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语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呆子、呆子、呆子„„”此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由于小学生特别喜欢《西游记》,课一开始,同学们便被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所吸引,每个情节都历历在目,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多。”“他真呆!”等。教师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欲言不能,教师趁疑
而入,因势利导,揭示课题。这样就达到了的效果。新颖有趣地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二 调动学习积极性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儿童注意力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而数学知识中有大量关于数的知识,显得抽象、呆板,讲起来枯燥,学起来乏味。那么要想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利用好一节课,向40分钟要质量,就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设计好教学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心不在焉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用多媒体展示趣味盎然的动画或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等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也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展示知识形成过程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不仅给教师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教学目标,而且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充分体现“过程与方法”。可见,数学教学重要的是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四 巩固练习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新授课中的巩固练习,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时不是简单地重
复书上学到的东西,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优化练习。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这个环节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练习”的设计方面更富有弹性,体现练习的阶梯发展趋势,由易到难,体现差异教育:学生开始从模仿型的基本练习变为提高辨析能力而设置的判断练习,再变为糅合知识而设置的综合练习等。另外,老师在练习课上从基本问题出发,循序渐进地设计练习内容和增加难度,设计一定数量的尝试性练习题和发展性练习题,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不依常规去寻求变通,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数学题型变化多样,而且一题多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总之,教师合理、适时地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