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和蛐蛐》公开课详案

时间:2019-05-15 05:4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蝈蝈和蛐蛐》公开课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蝈蝈和蛐蛐》公开课详案》。

第一篇:《蝈蝈和蛐蛐》公开课详案

《蝈蝈和蛐蛐》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蝈蝈和蛐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册第六单元京韵中的一首歌曲。

二、教材分析

《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汲取于北方戏曲(如京剧)、说唱(如评书)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具有北方戏曲的演唱风格。整首作品以蝈蝈和蛐蛐吹牛皮这一事件为主线,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它俩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做一个诚实的人。

三、目标与策略

1、遵从“音乐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以聆听为主,从体验入手,使学生能够简单地了解京剧,同时学会演唱京韵儿歌。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充分利用本课幽默但具寓意的歌词及教师的表演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蝈蝈和蛐蛐,并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3、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模式,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4、充分体会国粹艺术的传承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

1、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并能分角色演唱。

2、体验和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

五:教学难点:

歌曲的第三乐段。

六、教学过程:

(课件操作1)

(一)导入 师:今天上课之前啊,老师想请同学们先来辨别一下这两幅图片。

(课件操作2)

师:谁知道这两只小昆虫是什么?

生:„„

(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

师:这两只小昆虫十分相像,就像一对小兄弟。绿色的这只叫蝈蝈,褐色的这只学名蟋蟀,北方人叫它蛐蛐。

(课件操作3)

师:它们栖息在房间地头,吃庄稼的根、茎、果实,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听一听,这小哥俩在干什么?

(课件操作4)

(老师跟随伴奏表演歌曲《蝈蝈和蛐蛐》,学生体会歌曲的演唱情绪及演唱特点)

师:同学们,这首歌有趣吗?哪个地方有趣?

生:拖长腔、儿化音。

师:这首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你们觉得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和我们以往学习的儿童歌曲有什么区别?

生:诙谐、幽默;像京剧。

(二)感受京韵

师:同学们的感受能力非常好。《蝈蝈和蛐蛐》这首歌曲就是将京剧元素和儿童歌曲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首京韵儿歌。那谁能告诉老师,京剧的演唱有什么特点呢?

生:„„

(因为没有基础,学生可能回答不出来)

欣赏西皮流水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咱们来欣赏一段京剧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剧中有两大腔,西皮和二黄,统称皮黄腔。这个唱段是京剧里典型的西皮流水唱腔,请同学们边听感受,还可以边做动作。

(课件操作5)

(学生边欣赏边随教师做动作)

(三)学习表演歌曲《蝈蝈和蛐蛐》

1、导入

师:其实呢,在我们国家,曲艺和戏曲是两种很受欢迎的艺术种类,其中曲艺和戏曲又包括很多表现形式。谁知道曲艺包括那些表现形式?比如我们在电视节目《曲苑杂坛》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些,谁来说说?

生:相声、快书、快板、大鼓等。

(课件操作6)

师:那戏曲又包括了很多剧种,就像我们刚听的京剧,我们广东人唱的粤剧,你们还知道有些什么剧种呢?

生:还有越剧、川剧、黄梅戏、秦腔、河北梆子、豫剧、评剧等。

(课件操作7)

师:刚才老师所演唱的歌曲《蝈蝈和蛐蛐》的曲调,就是汲取于北方戏曲和说唱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是非常有趣的一首歌。

2、观看歌曲《蝈蝈和蛐蛐》动画

师:带着刚了解的知识,请大家再次欣赏和感受这首歌曲。

(课件操作8)

(学生观看歌曲动画《蝈蝈和蛐蛐》)

师: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讲述了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它们俩互相比说大话,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

师:那这个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谁知道?

生: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做事,不能浮夸,做一个诚实的人。

(课件操作9)

师:如果把这首歌曲按演唱情绪变化划分段落,你会怎样划分?

生:我会将这首歌曲划分为三部分。

(学生划分,并说出原因以及每段的演唱情绪)

3、自主听唱

师:非常正确,这首歌曲分为三个部分,我们称三个乐段。下面,请同学们跟随音乐一起,完整地来哼唱一次这首歌曲,感受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理解对不对。

(课件操作10)

(学生跟音乐一起轻声歌唱)

师:太棒了!不过有几个地方,老师想跟同学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怎么样唱会更好听呢?

(学生跟琴分乐句解决难点)

(1)学唱第一乐段

师:我们首先来看看第一乐段。“吹牛皮”的旋律“ 5 5 5 ”上面的音乐符号大家还记得吗?

(课件操作11)

生:记得,是顿音。

(课件操作12)

师:有顿音的地方怎样演唱?

(学生随琴跟唱第一乐段)

(2)学唱第二乐段

师:那第二乐段“别着急”的后面有一个什么符号?

(课件操作13)

生:二分休止符,休止两拍。

(课件操作14)

(教师指导演唱,注意休止部分)

师:这一乐段主要表现的是它们俩个相互说大话,很风趣,要唱出它们的得意劲。

(学生边表演边唱,注意说唱部分的狂妄语气)

师:老师也想表演一下这一乐段可以吗?

生:可以。

(老师进行稍夸张的表演)

(老师弹琴伴奏,学生模仿老师刚才夸张的表演)

(3)学唱第三乐段

师:我们再看看第三乐段,“没想到走来一只大公鸡”前面有一个什么记号?

(课件操作15)

生:八分休止符。

(课件操作16)

师:这里恰当地运用了一个八分休止符,弱拍起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大公鸡来的突然,所以我们要把半拍休止表现出来。

(学生重点学唱这一句)

师:下面听老师唱一遍第三乐段,听一听老师唱的与大家唱的有什么不同?

(老师范唱第三乐段)

生:“一口一个把小哥俩”这一句不同。

师:老师是怎么唱的?谁听会了?

生:老师这一句唱得很有力,也很幽默,搞笑。

师:太棒了!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师:好的,我们来试试。

(学生试着唱一唱这一句,并完整演唱本乐段)

(4)带着演唱情绪完整演唱全曲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太好了。现在我们就一起跟着音乐,完整地来演唱一下这首歌曲,有没有信心能唱好啊?

生:有信心。

师:太棒了!

(课件操作17)

(学生跟着歌曲原唱完整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演唱得太好了。但我还是总觉得有欠缺的地方。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

生:„„

(主要强调京韵——儿化音)

师:那让我们再一次地感受一下美妙的京韵吧!

(课件操作18)

(学生再一次跟着歌曲原唱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伴奏

师:现在拿起你们手中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你认为在哪里加伴奏合适你就在哪里加,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课件操作19)

(学生随伴奏音乐,边唱边为歌曲伴奏)

(老师对表现有创意的同学进行鼓励,对个别同学进行评价)

5、分角色设计表演

师:以小组为单位,请你们分角色为歌曲设计表演。(学生小组讨论)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装饰品,蝈蝈和蛐蛐,哪一组想到前面来展示自己?

(学生台前展示)

师:同学们表演得太好了,我也想参加,行吗?

生:行。

师:谢谢!那我扮演什么呢?

生:大公鸡吧!

师:好的。

(课件操作20)

(课件播放歌曲动画,师生一起表演唱)

(老师参与表演,请学生安排角色分工:一男生扮演蝈蝈,一女生扮演蛐蛐,老师扮演大公鸡)

(四)评价总结及作业

1、谈收获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认识了蝈蝈和蛐蛐。

生:知道了做人的道理。

师:什么道理啊?

生:我们以后都不要做吹牛皮的人。

生:简单了解了京剧。

生:学会了一首京韵儿歌。

2、教师总结留作业

师: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人将京剧元素、现代音乐元素融合,创作出了具有时代性的优秀作品。希望我们同学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京剧这门古老的艺术发扬光大。课后,请同学们学习一小段地方戏,下节课唱给同学们听听。

师:下课!

(课件操作21)

(师生在课后欣赏:粤剧名曲《分飞燕》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具体操作见《课件操作说明》)

附:课件操作说明:

1、课前开启课件主页面。

2、点击课件主页面菜单第一个图标:“图片分辨”。

3、此界面空白处点击:点一次,显示文字“蝈蝈”,再点击一次,显示文字“蛐蛐”。

4、点击课件当前页右下角“娃娃”图标,返回到主界面。

再点击课件主页面菜单第三个图标:“歌曲学习”,进入页面后点击右边“伴奏”图标。

5、点击课件当前页右下角“娃娃”图标,返回到主界面。

再点击课件主页面菜单第二个图标:“京剧名曲片段欣赏”。

6、点击课件当前页右下角“娃娃”图标,返回到主界面。

再点击课件主页面菜单第一个图标:“曲艺知识”,进入页面后空白处点击,显示文字“曲艺的表现形式”。

7、此界面空白处再点击一次,显示文字“戏曲的剧种”。

8、点击课件当前页右下角“娃娃”图标,返回到主界面。

再点击课件主页面菜单第三个图标:“歌曲动画”。

9、点击课件当前页右下角“娃娃”图标,返回到主界面。

再点击课件主页面菜单第三个图标:“歌曲学习”。

10、此界面点击右边“原唱”图标。

11、点击课件当前页右下角“娃娃”图标,返回到主界面。

再点击课件主页面菜单第四个图标:“解决难点1”。

12、此界面空白处点击,显示文字“顿音记号”。

13、点击课件当前页右下角“娃娃”图标,返回到主界面。

再点击课件主页面菜单第四个图标:“解决难点2”。

14、此界面空白处点击,显示文字“二分休止符”。

15、点击课件当前页右下角“娃娃”图标,返回到主界面。

再点击课件主页面菜单第四个图标:“解决难点3”。

16、此界面空白处点击,显示文字“八分休止符”。

17、点击课件当前页右下角“娃娃”图标,返回到主界面。

再点击课件主页面菜单第三个图标:“歌曲学习”,点击右边“原唱”图标。

18、此界面再一次点击右边“原唱”图标。

19、此界面再一次点击右边“伴奏”图标。

20、点击课件当前页右下角“娃娃”图标,返回到主界面。

再点击课件主页面菜单第三个图标:“歌曲动画”。

21、点击课件当前页右下角“娃娃”图标,返回到主界面。

再点击课件主页面菜单第五个图标:“课后欣赏:粤剧名曲”。

22、点击课件当前页右下角“娃娃”图标,退出课件。

第二篇:蝈蝈和蛐蛐教案

大班语言《蝈蝈和蛐蛐》教案

教学目标:

1.遵从“音乐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以聆听为主,从体验入手,使学生能够简单的了解京剧,同时学会演唱京韵儿歌。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充分利用本课幽默但具寓意的歌词及教师的表演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蝈蝈和蛐蛐,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3.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的模式,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4.充分体会国粹艺术的传承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教学重点: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教学难点:歌曲的第三乐段。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电子琴、头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表演《蝈蝈和蛐蛐》

1.导入:师:我看得出来,同学们今天学习状态非常的好,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辨别一下我带来的两幅图片。(出示两幅图片)谁知道这两只小昆虫分别是什么?

生:(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

师:这两只小昆虫十分相像,就像一对小兄弟。绿色的这只叫蝈蝈,很多人一直误认为蝈蝈吃庄稼,其实蝈蝈的主要食物是各种危害农作物的害虫,如玉米螟、松毛虫、蝗虫、蝇类等等,只有在食物匮乏的时候它才不得不吃少量的植物。褐色的这只学名蟋蟀,北方人叫它蛐蛐。它们栖息在房间地头,吃庄稼的根、茎、果实,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今天我们就学习歌曲《蝈蝈和蛐蛐》。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从生活入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聆听范唱:(课件聆听歌曲《蝈蝈和蛐蛐》)师:现在同学们就来听一听这小哥俩在干什么?歌曲讲述的内容,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和我们以往学习的儿童歌曲有什么区别? 生1:讲述了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它们俩互相比说大话,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做事,不能浮夸,做一个诚实的人。生2:这首歌曲就是将京剧元素和儿童歌曲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首京韵儿歌。具有诙谐、幽默像京剧的特点。(设计意图:艺术、德育渗透。)3.自主听唱

(1学唱第一乐段)

师:歌曲分为三个部分,我们称三个乐段,跟老师分乐段来学习。生:(随琴跟唱一乐段)

师:“吹牛皮”的旋律5 5 5上面的音乐符号大家还记得吗? 生:记得,是顿音。

师:有顿音的地方怎样演唱? 生:试唱

(2)学唱第二乐段

师:“别着急”的后面有一个什么符号?

生:二分休止符,休止两拍。(教师指导演唱,注意休止部分)师:这一乐段主要表现的是它们俩个相互说大话,很风趣,要唱出它们的得意劲。生:(边表演边唱,注意说唱部分的狂妄语气。)师:大家想表演一下这一乐段吗? 生:可以

师:(可以稍夸张表演)生:(边唱边表演)(3)学唱第三乐段(师弹琴生跟着唱一遍)

师:第一、二个乐句具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怎么唱? 生:拖得很长,有京剧拖腔的韵味。

师:没想到走来一只大公鸡前面恰当运用了一个八分休止符,弱拍起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大公鸡来的突然,要把半拍休止出来。生:(重点唱这一句)

师:下面听老师唱一遍第三乐段,听一听老师唱的与大家唱的有什么不同。(范唱第三乐段)

(设计意图:这一乐段比较难唱,节奏型较难掌握,通过老师的范唱让学生感受听辩并找出自己唱错的地方,这样学生的印象较深,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听辩能力,同时轻松解决教学难点。)

生:“一口一个把小哥俩”这一句不同。师:老师是怎么唱的?谁听会了?

生:(试着唱一唱,并完整演唱本乐段)(4)带着演唱情绪完整演唱全曲 4.伴奏

师:现在拿起你们手中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你认为在哪里加伴奏合适你就在哪里加,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生:边唱边为歌曲伴奏。(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节奏感)师:(对表现有创意的同学进行鼓励,对个别同学进行评价)5.分角色设计表演

师:以同桌为小组,分角色为歌曲设计表演。生:(小组设计并表演)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装饰品,蝈蝈和蛐蛐,哪一组想到前面来展示自己? 生:(台前展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给学生展示的平台。)

三、拓展延伸

蝈蝈与蝗虫的区别:蝈蝈学名螽斯,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喜欢吃瓜果、豆类等,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螽斯的外表粗看很像蝗虫,看稍仔细便可以发觉,它们的身甲远不比蝗虫那样坚硬,更重要的是,它们有着细如丝,长过其自身的触角。而蝗虫类的触角又粗又短.螽斯的叫声具有金属的感觉,比蟋蟀的更响亮、尖锐而更加刺耳。有的可以传一两百米远,螽斯的个头与鸣声也不尽相同,体型亦有差异,有瘦长的,也有短胖的蝈蝈。蝗虫是一种直翅目昆虫。它们有一对发达的膜质内翅善于飞翔,后足发达,关于跳跃。

蝗虫、蟋蟀和螽斯是三个不同的昆虫科类,它们都属于昆虫纲直翅目,但螽斯是直翅目螽斯总科,蝗虫是蝗总科,而蟋蟀是蟋蟀总科昆虫的通称。以前曾有一些早期译作如法布尔的《昆虫记》,误把螽斯和蟋蟀混淆了,导致了一些误解。

四、评价总结及作业 1.学生自评

师:你觉得自己本节课表现的怎样?哪个环节表现的好?好在那里?如果不好,哪里不好?以后怎样表现?

生:进行自评(设计意图: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找出自身不足及改进的方法。)师:老师也想评价一下自己(教师自评)2.教师总结留作业

师:本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蝈蝈和蛐蛐》,也学习到了好多中国的文化知识,回家后学习一小段地方戏下节课唱给同学听。

第三篇:蝈蝈和蛐蛐 教案

蝈蝈和蛐蛐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调幽默诙谐,具有北方戏曲的演唱风格。整首作品以蝈蝈和蛐蛐吹牛皮这一事件为主线,以幽默的故事情节引起幼儿演唱欲望。幼儿通过活动,不但能了解北方戏曲的演唱风格,还能获得表现力、创造力和社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由于这首歌的歌词较长,演唱风格又是孩子们不常接触的戏曲类型,因此要分三个课时来进行,我本次执教的是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体验和表现出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行腔特点和得意神情。

2、了解北方戏曲拖长腔、回环的特点,并能初步分角色演唱歌曲。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学会与教师分角色朗诵歌词

2、歌曲原声带和伴奏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朗诵歌词导入

教师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二、欣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

完整听音乐一遍,提问:这首歌有趣吗?

哪个地方有趣?[拖长腔、儿化音]

跟我们以前学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听起来像唱戏]

三、学唱歌曲

1、提问:这首歌是不是从头到尾一直都在唱呢?[教师范唱,幼儿找出并学唱歌曲中说白的两句话]

2、提问:蝈蝈和蛐蛐在介绍自己时是怎么唱的?[幼儿学唱前四句,并总结出前三句旋律一样,第四句的音低下去]之后分角色演唱第一段。

3、提问:吹牛皮是什么样子?[幼儿模仿吹牛皮时得意的样子]之后换角色演唱。

4、提问:蝈蝈和蛐蛐吹牛皮的时候谁来了?大公鸡是怎么把他们吃下去的?[幼儿学唱最后一段]

四、不同形式演唱歌曲

1、小结学唱歌曲部分。

2、完整演唱一遍,要求要把歌词唱清楚。

3、自己选择角色演唱一遍,要求表现出得意神情。

五、游戏中提升经验

1、教师扮演大公鸡,幼儿扮演蝈蝈和蛐蛐,进行游戏。

2、讨论:吹牛皮有什么不好。

3、小结:以后都不做吹牛皮的人。

大班 愉快的小菜园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说、唱、表演等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对歌曲中小菜园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乐感、节奏感及喜欢乐于参与音乐游戏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用形象的动作表现歌曲。难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觉,激发幼儿对歌曲中小菜园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小菜园图片、琴

四、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是根据我们正在进行的“多彩的秋天”下“秋天的蔬菜”小主题预设的。前期,我们已经进行了秋天的树叶、水果、郊游等环节,幼儿已经对秋天有了许多的经验,本次活动前面我们也学习了两首歌曲,幼儿对音乐元素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旨在从音乐节奏、演唱的声音、表演的动作等方面对幼儿的音乐能力进行提高,并在其中整合语常活动、生活活动及根据本班情况适时的进行规则意识的提高等。希望能在活动中幼儿的反馈能够给大家一定的价值。

五、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节奏训练]——[表达表现]

六、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前两天我们去买菜做了蔬菜汤,蔬菜汤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歌表演《蔬菜汤》

1)幼儿集体演唱,指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

2)分声部分角色演唱,注意副歌的适时进入,声音的和谐。

(二)、节奏训练:

小白兔要带我们去小菜园了,你们想不想去?

1)脚 脚 脚 脚,手 手 手 手 要求:整齐,动作协调。

2)脚手手手,脚手手手 指导幼儿思考:怎样走不会跌倒?(左右交替换着走)

三、表达表现: 表演唱《小兔的菜园》

1)小白兔带我们来到小菜园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出示菜地图片铺在地上。幼儿角色扮演小白兔 2)小菜园有什么?我们要做什么动作?

根据歌曲和幼儿共同设计小白兔的动作。第二段引导幼儿将翻土、种植、浇水、除虫的动作表现出来。

3)我们要把菜地怎样设计才不会踩坏蔬菜? 和幼儿共同设计菜地的摆放。

第四篇:《蝈蝈和蛐蛐》音乐课教案

蝈蝈和蛐蛐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我国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京剧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

3、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简单的了解京剧,同时学会演唱京韵儿歌。

教学重点:用风趣、幽默、诙谐的情绪表演《蝈蝈和蛐蛐》准确把握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唱出京韵。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感受、体验京剧的韵味,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情境导入

1、非常高兴能和我们三小最好的同学共同度过欢乐的四十分钟,今天,孙老师将带领大家在戏曲殿堂的大门口溜达溜达,透过大门,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戏曲的魅力,首先,我们来听一段传统的京韵大鼓,听完告诉老师,京韵大鼓有什么特点?

(播放视频《长寿村》)

2、请同学们告诉老师,京韵大鼓的特点是什么?(有说有唱)

3、师:是的,京韵大鼓有说有唱,唱的好听,说的比唱的还好听。那同学们说,刚才视频里说的是不是真的?

(不是)

4、师:老师也觉得是假的,肯定是在吹牛,老师今年六十八了,除了乌龟和王八,还没听说过有活这么大年纪的人。但是,老师知道有一只蝈蝈和一只蛐蛐,比视频里的人还能吹牛,到底他俩是怎么吹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今天所要学习的京韵儿歌《蝈蝈和蛐蛐》,赶巧了,这首歌曲也是有说有唱的,我们来一起听一下。

二、寓教于乐

(播放视频《蝈蝈和蛐蛐》)

1、歌曲听完了,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到底蝈蝈是怎么吹的?(课本)

2、那蛐蛐又是如何侃的呢?(课本)

3、这首歌诙谐、幽默,还很风趣,有说有唱,颇有京韵大鼓的风格。同学们想不想听一下世界著名的艺术家、歌唱家是如何演绎这首歌曲的呢?

(想)

4、那好,请同学们听老师唱一遍这首歌曲。

5、老师唱的好不好?(好)

6、同学们都很诚实。想不想学这首歌?(想)

7、好,请同学们先来跟着老师按歌曲的节奏读一遍歌词,读完回答问题:这首歌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几段?这个问题难度比较大,我不会告诉你们可以分为三段,更不会提醒你们注意老师的手势。好,我们来一起读一下。(按歌曲节奏读歌词)

8、歌词读完了,歌曲可以分为几段?(生回答。)

9、接下来,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快更好的学习这首歌曲,特别给你们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只三步,同学们肯定会唱的,当然,和我一样好是不可能的,但是肯定比你自己预料的要好。

10、首先进行第一步,我们来学习歌曲的第一段。

学习第一段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两个乐理知识。首先来看第一段的第一句,这个音我们叫它倚音,就像一个小孩儿,倚在他爸爸身上(黑板画简笔画)。唱的时候呢,小孩儿唱的时间段,爸爸唱的时间长。你看,上孙老师的音乐课不仅学习音乐知识,还学习美术知识,多好。

好,我们再来看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这三个黑色的倒三角叫做顿音,要唱的短促、跳跃、有弹性。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所以,为了学好第一段,我们要听千遍而后会唱。下面,我们就来把第一段听上一千遍。一千遍好像有点儿多,那我们就听三遍吧。

(第一段听三遍。)

三遍听完了,同学们学会了吗?好,我们来一起唱一下。

11、第一步我们完美的迈出去了,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步,学习歌曲的第二段。中国啊,还有句古话,叫做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所以,第二段我唱一句,同学们唱一句。

(唱完完整唱一遍。)

第二步迈出去了,接下来进行第三部,同学们猜第三步是干什么?

(学习歌曲第三段)真聪明。

12、按照惯例,中国啊,还有句古话,叫做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看,上孙老师的课,不仅学习音乐知识、美术知识,还学习语文知识,多好。

第三段,老师弹一句旋律,你们自己填一句歌词,能行吗?(注意这一句,空了半拍,怎么唱呢,同学们这样想,你在路上正走着,突然发现一条毒蛇,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倒吸一口冷气,我们就用这种感觉唱。)

13、三步走完了,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中国还有句古话,叫做三步走完唱一下。所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完整的演唱一下这首歌曲。

14、恩,同学们唱的非常好。歌曲学完了,我们回过头来想一下,这首歌曲一共出现了几个角色?

(蝈蝈、蛐蛐、大公鸡)你最喜欢哪一个? 你最讨厌哪一个? 有没有人讨厌大公鸡呢? 恩,老师也有点讨厌大公鸡,你说人家蝈蝈和蛐蛐也算两个小地主吧,守着一块青草地,吃饱了就晒着太阳吹牛皮,日子过的多滋润,就让大公鸡给破坏了。

三、创造表现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角色表演一下这首歌曲。(表演歌曲)

同学们表演的非常好,唱的也非常好,看来已经把这首京韵儿歌彻底掌握了。说到京韵,同学们了解京剧吗?老师带领大家了解一下。

(带领了解京剧知识:生旦净丑、唱念做打,并示范)

四、完美结课

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这节课收获了什么。

我们学会了一首京韵儿歌,叫做蝈蝈和蛐蛐。

我们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那就是做人一定要。。。初步了解了京剧的四大行当和四大表演形式。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时间里,多听听京剧、戏曲,把我们的国粹继续发扬光大。

第五篇:音乐教案 蝈蝈和蛐蛐

蝈蝈和蛐蛐教案

一、教学内容

《蝈蝈和蛐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册第六单元京韵中的一首歌曲。

二、教学目标

1.遵从“音乐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以聆听为主,从体验入手,使学生能够简单的了解京剧,同时学会演唱京韵儿歌。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充分利用教师的表演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蝈蝈和蛐蛐,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3. 充分体会国粹艺术的传承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

(一)用音乐旋律师生问好(用歌曲首句旋律问好)

(二)新课教学

师:我们来看一条旋律,我来唱,听听旋律有什么特点(出示歌曲首句旋律)

生:(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师:有前倚音

师:那前倚音的出现给这个歌曲带来什么特色呢?(师唱红灯记首句让学生体会京戏)

师:带有戏味的歌曲叫戏歌(出示戏歌 唱 念 做 打)主角亮相部分

1、师:我今天给大家讲一对兄弟,他们是谁呢?(出示蝈蝈和蛐蛐的图片)

听歌曲首句范唱《蝈蝈和蛐蛐)

2、分角色朗读第一句(出示歌谱:神气的朗读,解决附点)用神气的语态唱第一句

师:仔细听老师唱的这句最主要突出了哪几个字(范唱歌曲第二句,突出守和青)

师:同学们的感受能力非常好。

3、唱主角亮相部分(注意学生歌唱情绪)哥俩吹牛部分

1、师:一场幕布二场登台,第二场戏师什么呢(出示哥俩出牛歌谱)

师范唱哥俩吹牛部分

师:在戏曲的唱、念、做、打中这首歌曲的念白部分在哪里。

2、师来唱,学生分角色说念白部分(注意语态

3、分角色有节奏地念歌词,重点解决最后一句节奏难点 注:师用唱的形式解决四分休止符的节奏

4、生唱哥俩出牛部分 乐极生悲部分

1、师表演唱乐极生悲部分

师:在这段歌曲中哪几句最能体现蝈蝈和蛐蛐的狂妄自大 有节奏的念、唱狂妄自大的歌词

2引导学生用假声唱大公鸡出场部分,不要喊叫。

4、师生一起表演唱乐极生悲部分

(三)巩固实践

1、教师播放歌曲《蝈蝈和蛐蛐》。

2、生带着刚了解的知识再次欣赏、感受,并可轻声哼唱。师完整弹奏歌曲旋律,完整演唱全曲。

3、生分角色演唱全曲。(男生扮演蝈蝈,女生扮演蛐蛐,老师扮演大公鸡。)

师:同学们演唱得非常准确,但老师总觉得有欠缺的地方,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主要强调京韵——儿化音)

4、生各抒己见,变化演唱,进行歌表演。

(四)课堂小结

师:本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认识了蝈蝈和蛐蛐。知道了做人的道理。学会了一首京韵儿歌。

师: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人将京剧元素、现代音乐元素融合,创作出了具有时代性的优秀作品。希望我们同学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京剧这门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

下载《蝈蝈和蛐蛐》公开课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蝈蝈和蛐蛐》公开课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蝈蝈和蛐蛐》精品教案

    《蝈蝈和蛐蛐》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蝈蝈和蛐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册第六单元京韵中的一首歌曲。 教材分析: 《蝈蝈和蛐蛐》是一......

    音乐教学设计《蝈蝈和蛐蛐》

    【五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蝈蝈和蛐蛐 东关小学 吉沁妮 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我国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京剧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2.认识“京歌”,用风趣、幽默、诙......

    《蝈蝈和蛐蛐》的教学反思

    《蝈蝈和蛐蛐》是音乐五年级下册第六课中的一首歌曲,整首歌以诙谐拟人的手法,讽刺了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它俩相互吹捧、要踏踏实实、做个诚实的人。在教授歌曲时,我......

    启蒙运动公开课详案

    公开课教案 启蒙运动 东台市安丰中学 杨日祥2010-12-24 【2011年考纲要求】 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历史......

    定**公开课详案

    定**详案 • 1、兴趣导入:有人说:柳永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女孩,手执红牙板,吟唱“杨柳岸晓风残 月”;苏轼的词,必须要找关西大汉,怀抱铜琵琶,手绰铁板,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狐假虎威-公开课详案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取自《战国策》,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

    狐假虎威 公开课详案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取自《战国策》,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

    《蝈蝈与蛐蛐》教案

    4、外国诗两首 蝈蝈与蛐蛐 济 慈 教学目标: 1、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2、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