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活动

时间:2019-05-15 05:4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教学活动》。

第一篇:幼儿园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聪明的喜羊羊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聪明的,喜羊羊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幼儿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分解和组成是幼儿学习加减的基础,在学习时往往显得很枯燥。本活动我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本着直观性、参与性的原则,从动手操作、情感需要和快乐学习三个方面进行了设计。

活动目标

1.在“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游戏活动中,学习9的分解和组成,知道9分成两份有8种不同的分法。2.能根据9的分合法,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交换规律。活动准备

棋子若干、彩笔、记录纸、课件、灰太狼头饰、沙包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听音乐《大家一起喜羊羊》做手指律动,通过谈话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复习8的组成。小朋友,刚才的歌里都唱到了谁?你喜欢喜羊羊吗?为什么喜欢他?(因为喜羊羊很聪明)知道我是谁吗?今天,我是羊村的村长慢羊羊,你们想当聪明勇敢的喜羊羊吗?那我慢羊羊就先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很聪明:前段时间我们喜羊羊已把八捆青草分别送给了费羊羊和美羊羊,当时有几种分法分给他俩的?(七种分法)分别是几捆和几捆?(1和7、2和6、3和5、4和4、5和3、6和2、7和1)

二、幼儿尝试9的分解

每位幼儿一盒棋子、一张大图片。

今天,我慢羊羊想请喜羊羊帮忙,请你们帮我把这些礼物分别分给美羊羊和费羊羊,愿意帮忙吗? 幼儿第一次进行9的自由分配。提醒幼儿注意合作。

幼儿进行第二次自由分配,提出要求:不能和上次分的一样。依此类推,一直到第八次自由分配。

三、教师出示分解结果,幼儿对比、验证

请幼儿观看课件,带领幼儿验证自己分配和记录的结果。讨论:9还能不能再分?得出结论:9一共有8种不同的分法。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分的和老师分的有什么不一样。

四、引导幼儿学习9的组成,并能根据9的分合法,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观看课件,引导幼儿理解9可以分成l和8,1和8合起来是9,合起来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教师列出加法算式1+8=9。

通过课件演示,请幼儿仿照老师刚才的例子,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2+7=9;3+6=9;4+5=9;5+4=9;6+3=9;7+2=9;8+1=9。

五、引导幼儿理解交换规律,感知交换“+”号两边数字的位置得数不变的事实,找出存在互换关系的几组加法算式

请小朋友看1+8=9,8+1=9这两道加法算式,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请你从剩下的加法算式中,也找出存在这种互换关系的加法算式: 2+7=9,7+2=9;3+6=9,6+3=9;4+5=9,5+4=9。

六、游戏,复习9的组成和加法 1.游戏“拔草”

目的: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任务意识,复习9的组成。规则: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孩子能够尽量完成自己的任务。玩法:

(1)教师准备好绿色的大泡沫板,在上面插上很多的小草。在游戏进行前老师会告诉每个小朋友一个数字密码,数字密码是几就拔几棵草,请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2)提问:谁拔了8棵草,那8和几可以组成9?(拔了1棵草的小朋友起立)幼儿一起说:8和l组成9。(3)依次提问。

2.游戏“打倒灰太狼”

目的: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复习存在互换关系的几道加法算式,体验成功的快乐心情!玩法:

羊村的警报响了,灰太狼来了,怎们来了这么多的灰太狼?原来灰太狼新发明了克隆机器,克隆出好多的灰太狼。(1)请幼儿点数灰太狼的个数。(9只)(2)喜羊羊们把准备好的武器——沙包拿出来当石头砸向灰太狼。(3)打倒了几个?请幼儿列算式,如l+8=9或8+1=9等。(4)带幼儿到室外庆祝战胜了灰太狼,活动结束。

第二篇:幼儿园教学活动

第五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

第一节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和原则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概念

【案例陈述】大班,某个星期一早上,有个幼儿说到自己周末上超市购物的经历,马上引起其他孩子的共鸣,大家争相回忆起自己上超市的有关经历。“超市有玩具卖吗?”有个幼儿若有所思地问。“有啊!”另一个孩子马上回答。“那超市里还有什么东西呢?”于是,从孩子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结合大班教育目标的需要,教师设计组织了以“超市”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到超市参观;每个孩子尝试用一元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们和教师一起津津有味地分享自己采购的食物、谈论自己在超市购物过程中的发现……当谈到各自购买的食物时,有个孩子说:“我买的酸奶最好喝。因为这是我妈妈单位做出来的。”(这个孩子的妈妈是某酸奶公司的)这一下,孩子们的新问题又来了:“我买的东西是从哪儿来的?”……面对幼儿的新问题,教师调整自己的方案,开始新的教学设计……

【分析讨论】

1、幼儿园教学内容是由什么引发的?

2、幼儿园教学的设计与组织有怎样的特点?

3、幼儿园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4、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什么?

【归纳小结】

1、幼儿园教学的内容是由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的。

2、幼儿园教学的设计与组织是有目的性与计划性的。

3、幼儿园教学是以帮助幼儿获取有利于自身身心发展的经验为目的的。

4、幼儿园教学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幼儿园教学理解为:幼儿园教学是指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幼儿主动学习,以获取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经验的教育活动。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案例陈述】:“我爱动画”(中班)的教学活动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教师通过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入主题。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们看过什么动画片?” 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回答教师的问题。第二环节:

第一步,运用多媒体由整体到局部播放动画片的人物形象,请幼儿说出人物名称。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第二步,与幼儿共同评价动画片中的人物。

第三步,带领幼儿玩与动画情节有关的游戏,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教师积极参与和指导。

第三环节:与幼儿共同探讨动画片的奥秘,如“怎样才能使无声动画变成有声动画?”等。

【讨论】1)教学过程中活动的主体是谁?2)教师与幼儿是怎样相互作用的?(3)教师是如何使幼儿获得发展的?

【归纳小结】:(1)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教师与幼儿。

(2)幼儿园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幼儿双边活动的过程,师幼互动的质量是影响教学过程的关键因素。(3)幼儿园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程。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幼儿园教学过程理解为:幼儿园教学过程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认识世界和获得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和幼儿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通过师幼互动,引导幼儿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特点:

1、教学活动具有目的性与计划性

(1)原因分析:幼儿生活经验较贫乏,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但理解能力较差,思维的具体形象性。(2)具体表现:

目的性:幼儿园教学要从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的感性经验出发,其内容和途径必须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幼儿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幼儿的实际需要。

计划性:在幼儿园教学中,注重在认识简单的事物和现象中,引导幼儿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并注意通过教学丰富幼儿的有益经验,帮助幼儿学习并适应生活,获得粗浅的知识,使他们的经验和视野得以拓展。

2、教学活动具有情境性与操作性

(1)原因分析:一方面,与幼儿的认知特点有关,由于幼儿思维的直观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对事物的理解依赖情境和形象,以及他们的注意容易分散等等原因。另一方面,幼儿主要在环境中与他人共同活动来获得经验,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所以,幼儿园教学是在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中完成的,强调每个幼儿的实践与参与。

(2)具体表现:

游戏性和情境性: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要借助一定的游戏或情境,加强幼儿注意的持久性,唤起和调动幼儿的有关经验和感受,吸引他们在游戏的假想情境中积极地交往、活跃地想像、主动地表达„„在玩中学。

活动操作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鼓励他们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或者摆弄摆弄„„以帮助他们在多种活动中更好地认识环境中的事物。

3、幼儿园教学具有互动性

(1)原因分析: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既有共性,也存在个别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贯彻面向全体,照顾个别差异的教育原则

(2)具体表现:组织教学需要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幼儿园是以口头言语进行教学

(1)原因分析:由于幼儿第二信号系统的概括性很差,第一信号系统仍占优势,思维有很大的具体性。(2)具体表现: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不强调用文字课本教学。在运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与直观教具相结合。

【观点辨析】: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既有共同点也存在不同之处。分析要点:此观点是对的。相同点: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都是儿童主动学习的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实施教育的过程,是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

不同点:幼儿园教学和小学教学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

三、幼儿园教学原则

1、科学性原则

问题讨论:教师教幼儿认识老虎后,问“小朋友,你们喜欢老虎吗?”,幼儿说“不喜欢,因为老虎会吃小白兔”,教师点头,继续问幼儿“那我们想什么办法对付老虎呢?”„„。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因为老虎是国家级保护动物;缺乏科学性,教师应该教育幼儿保护动物。因此,教师没有很好地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1)教学的科学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幼儿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正确、符合客观规律,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应符合幼儿的认识特点。

2)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教师加强学习,以保障教给幼儿科学的知识,引导幼儿获得正确的经验。B、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科学回答幼儿的提问,帮助幼儿形成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C、注重情感渗透,切忌说教。

2、发展性原则

问题讨论: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回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贯彻什么原则?

分析要点: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贯彻发展性原则。

1)发展性原则的含义: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要能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2)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树立终身可持续发展观念。B、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科学选材。

3、直观性原则

问题讨论:某教师教大班幼儿认识春、夏、秋、冬四季,活动开始后,教师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春、夏、秋、冬”四个字,再给小朋友讲解四季的特征。你认为这位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合理。教师应该利用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导幼儿讨论,由此引出直观性原则。

(1)直观性原则的含义: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实物或教具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丰富其感性经验,使他们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2)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及幼儿实际恰当选择和运用直观手段。B、直观手段要与训练幼儿感官结合。

4、灵活性原则

问题讨论:教师教幼儿学习诗歌《小熊过桥》时,先示范朗诵一遍,幼儿跟读一边,再放两遍录音,幼儿跟读,最后幼儿分小组朗诵。你认为这位教师教学组织是否合理?为什么?

分析要点:不合理。教师应组织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理解诗歌的内容。

(1)灵活性原则的含义:指教学时应保证幼儿充分地活动,以使他们在主动的活动中来学习并获得发展。

(2)贯彻这条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幼儿组织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充分的活动时间,以及较多的同伴交往机会,吸引幼儿选择参加,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B、教师组织的活动要全面多样,以利于幼儿全面发展。C、相信幼儿,让幼儿放手活动,并注意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指导,在活动中促进幼儿个性协调发展。

5、因材施教原则【案例分析】:芦苇趣多多(大班)

第一环节、活动开始阶段:亲近湖滩,感知芦苇的特征

教师带孩子们来到湖滩,他们有的亲亲芦苇,有的拉着芦叶握握手,有的把鼻子凑到芦叶上闻一闻,他们争着交流自己的发现。

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孩子却闷闷不乐,羡慕地看着同伴,仔细一看,原来他们摘的芦叶都破了,我鼓励他们再去试试,或者去问问同伴,不一会儿,他们兴奋地过来争着告诉我“摘叶子的时候要又轻又快地向下拉”……看着他们一脸的得意,我投去赞赏的目光。叶子在孩子们的手上被摆弄出了许多造型,有蚱蜢、小船、小蛇、蜻蜓、蜗牛等,个个非常开心。

第二环节、活动发展阶段:自主探索,发现芦苇的功用

来到探索区,孩子们围着芦苇有的看、有的摸,有的还拿来竹子比较。他们在自由、自主的探索活动中,发现了问题,建构了知识。

突然“啪”一声,不知谁踩在了芦柴上,志远叫起来:“老师芦柴踩破了”老师:“为什么会破呢”?只见文文叫起来“呀!这是空心的”、小月说:“我奶奶就是把它放在地上压扁了,然后用板子把它剖开刮平了编席子的”。几个孩子围着我说:“老师,我们也来做做、编编好吗”,“好啊!我们也来试试看,那边有工具”。我捕捉到孩子们的兴趣点,把握时机,将活动的开展引入到高潮。

第三环节、活动高潮阶段:尝试制作,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孩子们便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他们有的在柴上跳、有的用木棍敲、有的用小锤锤、有的和家长推石滚子压,伴着“啪啪”声,他们越干越起劲。

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的动手起来。一会儿,一件件稚拙的作品出来了,有小扇子、小帘子、扫帚、帆船、席子、篓子、还有漂亮的芦苇贴画等,孩子们热情地拉着好朋友来欣赏自己的的作品。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但学会了一些技能,体验了探究的乐趣,还萌发了爱家乡的情感。

案例二:竹子(中班)

教师将幼儿带入竹林。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幼:竹子。师:竹叶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幼:老师,这是什么?(用手指着竹笋)师:先看竹叶。(有些不高兴)幼:这根竹子被人砍断了,里面是空的。师:先看竹叶。(很不耐烦地)

幼:竹叶是绿色的,是长长的。师:对。幼:竹叶是黄色的。师:错了,竹叶怎么会是黄色的呢?竹叶是绿色的。师:再看看竹竿是什么样的?……

2、分析讨论:在上述两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贯彻或违背了哪些教学原则?请具体分析。

3、归纳小结

A、在第一个案例中,教师贯彻了科学性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等。B、在第二个案例中,教师贯彻了直观性原则,违背了科学性的原则、积极性原则等。

第二节

幼儿园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掌握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

2、初步具有运用幼儿园教学方法理论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初步能力。教学重点: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初步能力。教学难点: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的初步能力

教学方法:录像、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操作练习法等。教学过程:

一、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某教师在组织幼儿教学活动时,幼儿始终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兴趣不浓,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你认为原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可能有很多原因,如教具的准备不够充分、教师的教态不够亲切自然、教学方法运用不恰当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学方法运用不恰当所致。

(一)活动法

含义:这是一种以幼儿的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幼儿园常用的活动法主要是实验法、游戏法和操作练习法。(1)实验法

A、含义:实验法是教师提供一定的仪器设备,鼓励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观察和寻找这些变化或产生变化的原因,验证自己的设想。

B、运用实验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实验的安全性。实验所用的器具必须符合安全、卫生的原则,实验程序确实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独立操作的。

●教师预先操作实验,以形成完美的实验指导计划,并观察幼儿实验的全过程,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成功感。

●演示强调的是幼儿的亲自动手,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每个幼儿都有操作的机会;实验结束后,注意引导幼儿自己寻找和归纳实验结果。(2)游戏法

A、含义:游戏法是指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或用有规则游戏组织教学的方法。B、运用游戏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既可以将游戏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也可以用一个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使用游戏法时,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所采用的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所选游戏的目标和规则应与教学要求相吻合。

(3)练习法

A、含义:练习法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次实践练习而巩固和掌握某种技能的方法。B、运用操作练习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和方法,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练习。●观察幼儿练习的情况,及时做出反馈。

【案例分析】一个幼儿抱着大皮球神秘地告诉老师:“老师,皮球还能拍呢”。“你知道

皮球为什么能拍吗?”教师反问她,她一本正经地说:“因为它里面有弹簧。”边说边用两手按了按球。老师问:“你怎么知道有弹簧呀?”她认真地说:“我们家气筒上面有一个小弹簧,妈妈把小弹簧一打,就打进去了。皮球就能弹起来了。”原来,在气筒上有一小节弹簧,在打气的过程中,弹簧被压下去又弹上来,她便认为弹簧被打到球里去了。与小女孩交谈后,老师找来一个打气筒,鼓励她自己给一个瘪瘪的皮球打气。操作开始,老师引导她将气筒口对着自己的手心打气,看看到底有没有弹簧出来;打好气之后,又让她将皮球中的气挤到手心,看看打进皮球里去的到底是什么……最后,小女孩终于确认皮球里装的不是弹簧,而是空气。

(2)案例讨论:在上述活动组织中,教师采取了什么方法组织教学?教师在运用此方法时注意了哪些问题?存在哪些不足?

(3)归纳小结:教师运用了实验法。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注意让幼儿有操作的机会;实验结束后,注意引导幼儿自己寻找和归纳实验结果。

(二)直观法。含义:直观法是一种让幼儿直接感知认识对象的教学方法。幼儿园常用的直观法主要有观察法、参观法、演示和示范。

(1)观察法与欣赏法

A、含义: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所选定的客观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感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方法。B、运用观察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教学要求,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包括: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拟定观察计划,创设观察的环境条件。

●观察开始时,教师要向幼儿提出观察目的,用设疑等方法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先让幼儿自由观察,允许他们相互交谈,并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手势的指导作用,从幼儿的兴趣点切入,启发幼儿从不同方面感知并用语言描述观察的对象,学习观察的方法。

●观察结束时,要总结观察的印象,让幼儿将观察到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条理化。(2)演示

A、含义:演示是指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做实验。示范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演,为幼儿提供榜样。示范分语言示范和动作示范两种。

B、运用演示和示范法时应注意: ●演示和示范经常结合起来进行。

●演示的直观教具和实物要求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实验过程要清楚可见,便于幼儿观察。●教师的示范则要富有情趣,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而且力求化繁为简,突出难点重点。【案例分析】:师: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把生鸡蛋找出来?

幼1:看它的颜色幼2:摸一摸它是冷的还是热的,冷的是生的,熟的是热的。幼3:把它一转,生鸡蛋和熟鸡蛋转得不一样。幼4:闻一闻,一个是有味道和,一个没味道…… 师:你用什么办法(教师巡回指导)幼:我用转的办法。它转得有点快也有点慢。

师:它为什么会这样呢?

幼:刚开始有点快,后来就越来越慢。我不知道它是生的还是熟的。师:那别的小朋友的蛋是不是也和你一样呢?

(寻找旁边的幼儿,先是看别人转了一次,又两人一起转了一次.)幼:我找到吴宛柔的和我不一样,我比她转得快。师:哪一个才是生鸡蛋呢? 幼:我想把它剥开来看看。师:用你们的办法找到生鸡蛋。师:你用什么办法?

幼:我用耳朵听的,我觉得我的是生的。师:你是怎么听的?

幼:先把鸡蛋摇一摇,再这样听一听。师:你听到什么啦?

幼:我听到它在动。师:你哪里知道它动的? 幼:我的手知道它动了。

2)案例分析:教师在此活动中主要让幼儿运用什么方法比较生鸡旦和熟鸡旦的不同?教师在运用此方法时注意了哪些问题?存在哪些不足?

3)归纳小结:教师主要让幼儿运用观察法比较生鸡旦和熟鸡旦的不同。优点:观察开始时,教师要向幼儿提出观察目的;用设疑等方法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感官进行观察等等。缺点:观察结束时,未总结观察的结果。

(三)口授法:是一种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幼儿园常用的口授法有谈话与讨论、讲解与讲述等。

(1)谈话法A、含义:谈话法是教师和幼儿双方围绕某一个问题或主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方法。

B、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谈话必须在幼儿已具有某一方面知识和印象时才能进行。●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允许幼儿争论。●谈话必须有明确的要求和步骤。(2)讲授法与讨论法

A、含义:讲解是运用口头语言向幼儿说明、解释事物或事情。讲述则是运用语言向幼儿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的对象。B、运用讲解与讲述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讲解与讲述都要求教师语言生动、形象、清晰、准确,富有感情,简明扼要,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容易理解和接受。必要时还可适当重复。●根据需要,可将它与以下其他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如:讲解与操作相结合;讲解与设疑相结合;讲解与讨论相结合。

案例三:有趣的弹性(中班科学活动)

1、谈话引入,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初步感知弹性

A、幼儿操作,观察用力拉或压有弹性的物体时它们的外形变化。B、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发现,了解弹性的基本特性。

小结:刚才我们玩了很多的玩具,当用力拉一拉、压一压或者跳一跳后,它们会变形,可是松开后它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这种现象就叫弹性。

2、幼儿再次操作,感知物体弹性与力的关系

师:再请你们去玩玩那些有弹性的玩具,看看当你用力玩和轻轻玩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自由操作探索,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

小结:当用力大的时候,弹性就大;当用力小的时候,弹性就小。

3、说说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地方,还有哪些地方有弹性?

师:有弹性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很多,请你们开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东西和我们今天玩的玩具一样是有弹性的? 幼儿相互讨论后请个别幼儿讲述

4、看多媒体,教师讲解,使幼儿了解古代和现代人们利用弹性发明的各种物品 出示多媒体一一介绍:弓箭、沙发、弹力绳、手风琴、冲气玩具、弹簧床、拉力器等等 小结:弹性的用途很多,我们的生活上,学习上都有弹性的物体,工业、建筑等行业也都需要弹性的物体。

5、发散思维,进一步感知弹性

师:刚才我们玩了,看了那么多有弹性的物体,现在我请你们来当一回小小发明家,我们一起发明有弹性的东西,好吗?那么你想发明什么呢?它有什么用?

幼儿相互讲述后请个别幼儿讲述

小结:你们真会动脑筋,我相信我们的小发明家将来一定能发明出许多神奇的弹性物品。

6、音乐游戏——变变变

(2)录像分析:教师在哪些环节运用了口授法?除此之外,还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组织教学?(3)归纳小结:此活动中,教师基本上在每一个环节都运用了口授法,如第一、二、三、五环节中的谈话法,第四环节中的讲解法。除此之外,教师还运用了观察法、实验法、示范法和操作练习法等。

【操作练习】

(一)练习内容:运用所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认识“水的三态”。

(二)练习要求:过程详细;手段和方法的运用科学合理。

(三)练习步骤:

1、每一位学生设计一个方案。

2、分组讲述自己的方案,小组互相评议。

3、师生共同总结

总结要点:A、汇总不同的教学方法B、分析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C、总结几种最恰当的方法,提醒教学方法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二、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 【问题讨论】:

问题一: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有哪些?

问题二:这些教学手段是否完善?怎样进一步完善幼儿园的教学手段?

分析小结:

(一)目前在幼儿园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有实物,图书,挂图、图片、照片,幻灯片、录像带,以及自制教具等。

(二)在现代社会中,教师应努力学习使用电脑、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录像机等电化教具,尤其是利用电脑从网上下载大量的图片和信息,自制多媒体课件,既方便快捷又经济,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有效手段。

第三节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幼儿园教学的设计

【案例分析】幼儿园大班教学活动计划——听雨 活动目标:

1、感受作品优美的语言和喜悦的情趣,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2、倾听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强弱变化,增强对声音的敏感性。

3、尝试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发现的乐趣。活动准备:

1、活动前,教师用录音机录下大小不同的雨点声音。

2、雨伞、塑料盆、铁桶若干,沙锤、碰铃、三角铁若干。

3、选择一个下雨天组织此活动。活动过程: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听雨》,引起幼儿的兴趣,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你听过小雨的歌吗?小雨的歌是怎样的?

2、在户外观察下雨的情景,建议幼儿在雨中走一走,看一看雨点在空中像什么?落在地上又怎么样了?踩一踩地上的雨水,说一说有什么感觉?用手接雨水,说说不同大小的雨点打在手上的感觉。

3、仔细听一听不同大小的雨点落在地上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雨点落在水泥地上、草地上、树上、池塘里和雨伞上等不同物体上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4、鼓励幼儿将自己看到的雨景和听到的雨声以及雨点的节奏画在观察记录本上,自由地和同伴互相交流。

5、教师再次朗诵散文诗《听雨》,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体验编进诗句并集体朗读。

6、教师播放自己事先录下的雨点声音,幼儿根据自己听到的大小不同的雨点声,编出各种各样的节奏,并尝试用声音、动作和一些玩具、废旧物品、打击乐器等表现下雨的情景或不同大小的雨点的声音、节奏。

7、教师从幼儿创编的节奏中挑选一些有特点的加以组合,编成一首节奏乐,并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声音或乐器表现小雨、中雨和大雨呢?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合作表演。

8、幼儿讨论:下雨天,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活动延伸:

幼儿根据自己的体验创作以“下雨”为主题的绘画。2、案例讨论:

(1)幼儿园教学计划包括哪几个部分?(2)每一部分有什么具体要求? 3、归纳小结: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含义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是指教师在思考“如何将幼儿的兴趣、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有机地结合,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活动利用 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或修订教育计划的过程。

(二)树立科学的设计观

教师应把教学活动的设计视为一个研究过程,树立“为幼儿的发展而设计”的科学设计观,具体体现为: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调整计划--修订计划--实施计划的循环过程。

幼儿园教学计划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等几个部分。

(1)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指某一次具体活动中幼儿应获得哪些情感体验与态度,掌握怎样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得到哪些方面的能力发展,增进哪些知识与技能等。

2)活动准备:指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在该活动开展之前所需要做的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准备。

(3)活动过程

包括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开始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境、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基本部分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以实现活动目标的过程。

在结束部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小结幼儿学习的情况,并对幼儿的学习经验给予评价,引起幼儿再学习的愿望。

设计活动过程时,既可以按三个部分书写,也可以按照活动进行的先后次序逐条写出。(4)活动延伸

有时,在某个活动结束之后,还可以引发并组织其他的活动以促使该活动目标更好地达成,这些都可以写在活动延伸部分。它属于机动部分,是幼儿园教学连续性的具体体现。

【操作练习】

1、练习内容:以“冬天的雪”为活动内容,设计一个大班科学活动计划。

2、练习要求:格式规范;内容详细;教学中恰当运用多种方法;,能认真贯彻幼儿园教学原则。

3、练习步骤:

(1)学生设计教学计划。(2)学生呈现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

请几位有代表性的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并简单介绍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3)师生共同点评。

点评要点1)格式是否规范2)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3)是否正确地贯彻了教学原则

二、幼儿园教学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一)科学运用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方式 回忆:什么是直接“教”?什么是间接“教”? 直接“教”和间接“教”时应注意的问题:

(1)运用直接教学方式时,教师应注意在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体验,利用直观教具和材料,较多地运用启发、暗示和游戏的方法,和幼儿进行言语和非言语的多种方式的沟通,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切忌简单地灌输。

(2)教师运用间接教学方式时,应注意灵活地协调物质环境、幼儿同伴和教师自身的关系,准确把握和抓住幼儿的兴趣所在,给以及时有效的支持。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分析】小班“好玩的塑料袋”活动中,教师首先出示塑料袋,告诉幼儿塑料袋除了可以装东西外,还是一样很好的玩具,接着,教师演示将一个塑料袋的袋口扎紧,变成“气球”玩,并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小不同的塑料袋并探索它的多种玩法(教师交代探索的任务并演示,这是直接教学)。幼儿很快找到了很多玩法——将塑料袋抛向空中;扎紧袋口当球踢;背在背上当背包;将两只脚套进袋中学袋鼠跳;将袋子套在头上装“蒙面人”等等(利用材料促使幼儿自己发现多种玩法,这是间接教学)。当一个幼儿介绍自己用袋子扮“蒙面人”的玩法时,教师提醒幼儿应注意安全(直接教给幼儿有关自我保护的常识,是直接教学)。大约六分钟之后,大部分幼儿由于找不到更多的玩法而显得有些无所事事了,观察到这种情形,教师马上请幼儿看一看他的新办法撕开袋口,将塑料片围在腰际变成“裙子”(当幼儿的探索出现困难时,教师运用直接教学,暗示幼儿在新的思路下探索并拓展玩法,对保护幼儿的自信心、保持其继续探索的兴趣和培养幼儿求异的思维方法很有好处)。在教师的提醒下,一些幼儿马上用撕开、捆扎、粘贴等方法将塑料袋变成了“头巾”、“衣服”、“袋子娃娃”、“塑料袋长绳”等等,其他幼儿也纷纷效仿(借助材料和同伴环境,促使幼儿自己探索新的玩法,是间接教学)。

(2)案例分析: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是怎样将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3)归纳小结: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有机结合的分析已呈现在案例之中。这个例子说明,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需要将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的情境需要,交替运用两种教学方式,有效地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

(二)指导幼儿自主学习

(1)含义: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调控。

(2)幼儿自主学习的特点:更多是指向学习品质的,即强调幼儿应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有主动学习的表现,善于发现问题并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不是等待和依赖教师的帮助等。

(3)教师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幼儿的自主学习:

A、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创设环境,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原有经验提供不同的可操作材料,并使材料蕴涵教学目标,鼓励幼儿对材料进行多种组合操作,力求通过幼儿对材料的自由摆弄实现教学目标。

B、教师应放手鼓励幼儿探索和操作,关注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主动自主地选择、参与、探索、决定和表达,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而不必对幼儿的探究作过高的知识要求。

C、教师还应观察幼儿操作的情况,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敏锐地感知幼儿在学习中所面临的困难,通过问题情境与开放性问题的提供,促使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幼儿的学习给予及时有效的支持。

【案例分析】在美工区的墙上陈列着一组为幼儿创设的自我学习的环境:剪衣服。我巧妙地用图示法展示了如何把一张正方形手工纸剪成一件衣服的每一个步骤。有不少幼儿就是这样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来进行自我学习的。邵

周茗来到了这里,拿起了手工纸和剪刀……“烦死了!烦死了!”邵周茗显得不耐烦了,一边嚷,一边把手里的剪刀和纸往桌上一扔。我听见了走过去说:“剪坏了吗?你只试了三次,上次老师可是试了五次,第六次才成功呢!这样吧,我告诉你一个好办法,你仔细看看墙上衣服的剪法,是从哪一边剪才不会断开?”邵周茗又开始了第四次尝试,她先是走到墙边,把图示翻开看了看,再回到座位,拿起了剪刀。纸张在她手里不停地翻转,她似乎无法确定应从哪一边入手。终于,她动手剪了,这次,是从对折纸开口的一边剪的,这也就意味着她的衣服不再一分为二了,只是在衣服的袖口上出现了一个小缺口,表面看来她己经接近成功,她自己也显得非常意外,露出了惊喜的笑容。于是我便鼓励她:“真棒!只有一个小缺口了,你再试一次,连小缺口也没有行不行?” “行”她非常肯定地回答。尝到成功滋味的邵周茗心情好得很。这次她下手后速度很快,剪刀“咔嚓”飞舞起来,而就在即将剪完最后一刀时,她突然意识到手中的衣服又被一分为二了,于是她马上刹车,这回她剪出的衣服只剩顶端一线相连了。她用眼睛望着我寻求帮助,我对她说:“剪出来的衣服中间是不能分开的,你可以把墙上的样子拿下来仔细看看。”邵周茗接受了我的建议,将墙上的图示拿下来仔细研究,还把对折的图示打开看看,她看了一会儿似乎有些明白了,于是又开始了新的尝试。这次她找准了方位,特别小心地剪下了第一刀,最终当然是剪出了一件完整的衣服。

(2)案例讨论:在上述活动中,教师是怎样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的?

(3)归纳小结:教师希望幼儿成为一个有智慧的问题解决者,就需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放手鼓励幼儿探索和操作,在他们碰到困难或准备放弃时,教师要引导、激励他们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组织形式多样化

回忆:幼儿园教学有哪几种形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讨论:幼儿园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的是什么形式?(集体活动)集体活动能否替代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为什么?(面向全体,照顾个别差异的原则,促进全体幼儿得到更大可能的发展,要求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有机结合)

(1)小组教学的组织

A、教师在应成为观察者、支持者与合作者,根据幼儿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促使小组成员之间有效地相互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学习的成功。

B、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内容的特点确定明确的小组教学目标以及分组的原则。分组有层次、有特色、有变化。

C、建立必要的纪律和规范,使小组活动朝期待的目标发展。

D、根据幼儿活动的情况随时调控,确定对不同组的指导策略和指导的先后顺序等。E、在小组活动结束时,一般还应该针对各组活动的情况进行集体讲评。(2)个别教学的组织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还应注意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来设计和实施个别教学,并试图找到和每个幼儿相互交流的特殊方式,以满足每个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4、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

问题讨论:为什么幼儿幼儿所学习的内容最好是有联系的、综合的知识?教师如何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

分析要点:因为幼儿在生活中知识的运用是综合性的,同时教师应注重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地发展,因此,教师应挖掘每个活动素材中所蕴涵的各种教育因素,力图在一个活动中促使幼儿得到多方面的学习和发展。

案例讨论:在前面散文诗《听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怎样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 分析要点:散文诗《听雨》讲述的是在下雨天里,蝴蝶妈妈引导自己的孩子——一只无聊的小花蝴蝶从倾听雨声中得到快乐的事情。在引导幼儿欣赏这篇散文诗的过程中,既可以使幼儿感受优美的语言(语言),又可以培养幼儿乐观的生活态度(社会),还可以鼓励幼儿倾听不同的雨点声以及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增强其听力,增进他们对声音的认识(艺术、科学),等等。

(二)观摩并分析幼儿教学活动

1、观摩内容:大班科学活动“会搬家的水”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以故事形式导入活动,设置悬念,激发幼儿探索兴趣。(1)看,动物新村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演示多媒体课件)(2)互相讨论:小兔和小猴为什么争吵?

没有浸到水的一半纱布为什么也是湿的? 第二环节、实验、验证活动:水会“搬家”。

(1)幼儿带着故事中的问题利用纱布和塑料盆进行实验、验证。(2)你们的纱布有什么变化?

小结:纱布之间有很小的缝隙,能吸水,这种奇妙的现象就叫做毛细现象。第三环节、幼儿自选区域活动,主动获取信息。

鼓励幼儿自选探索区域,通过听一听、看一看、玩一玩,进一步感知生活中的毛细现象。A、语音区:

“听一听”让录音机告诉幼儿有关毛细现象的科学知识。B、图片区:

“看一看”植物吸水的图片。C、操作区:

(1)“做一做”小实验:新鲜白菜切去根放入红墨水中有何变化;医用采血细管如何吸红墨水的。

(2)“找一找”掰开已经吸了红墨水的芹菜、花菜、生菜等蔬菜的叶脉,看看里面弯弯曲曲的像红线似的“小细管”。

(3)“试一试”把白色皱纸做的花朵吸颜色水变成彩色的花。

(4)“玩一玩”不用倒的办法,想想怎样让小盆里的水住到宽敞的大盆里,分别用毛巾、海绵、棉花、纸等东西来尝试。

第四环节、引导幼儿大胆发问,互相讨论,教师释疑。(1)刚才的游戏中你发现了些什么?(2)遇到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要向我们提问? 第五环节、延伸活动

(1)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找,发现还有哪些东西也会有奇妙的毛细现象,并向老师和小朋友介绍。

(2)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奇妙的现象可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大家一起来探索。

2、观摩讨论:在上述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较好地运用了哪些幼儿园教学的指导策略?还存在哪些问题?需如何改进?

2、归纳小结:

(1)是否科学运用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方式(2)是否指导幼儿自主学习(3)组织形式是否多样化(4)是否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

(5)其它:如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是否正确地贯彻了教学原则等。

【操作练习】

1、练习内容:在修改和完善大班科学活动“冬天的雪”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模拟组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2、练习要求:根据幼儿园教学的组织与指导策略,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大班科学活动“冬天的雪”的教学计划;灵活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模拟组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3、练习步骤:

(1)布置练习任务

(2)学生修改计划,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八人一组,在微格教室模拟组织教学活动。模拟教学后,学生互相评议。教师在主控室全面监控。

(4)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重点从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指导策略方面分析,先肯定学生优点,再提出改进意见

【案例呈现】案例1:某家长冲进园长办公室,气冲冲地质问园长:“我邻居家的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每天布置家庭作业,要孩子们背3首古诗,做30道计算题,还要拼读抄写二十个字,你们幼儿园为什么不做?”

【问题思考】1:假如你是这位园长,你怎样回答家长? 为什么?2:你对这位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为什么?

【小组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归纳总结】课程的基本要素:

1、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是课程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整个教育过程起着导向作用。

2、课程内容--是学习者应该学、能够学并适宜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是课程目标的载体。

3、课程组织--使课程活动有序化、结构化、适宜化,从而产生最优的教育效应,最大实现课程目标的工作。

4、课程评价--为课程实践者完善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宜性提供调整的信息,并为教育行政部门鉴定课程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第三篇:幼儿园教学活动

第一幼儿健康活动《身体的秘密》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当我们说起男女小朋友入厕的情景,立即炸开了锅。同时,他们对两性问题表现出的早熟倾向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有的孩子在课后拉住我提了很多他关于成人生活的话题;还有的孩子在大便、小便的时候竟忍不住好奇,偷偷看对方„„于是,我们决定对孩子们现阶段最为关注的话题作出正面的、积极的回应,同时对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开展启蒙“性教育”进行探索,生成了本次活动“身体的秘密”。活动目标:

1、带领幼儿科学、正确地面对性话题,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基本的防卫方法。

3、引导幼儿积极地思维,自由地表达。活动准备:

1、幼儿的准备:活动前的调查记录,对两性的区别有了初步的认识。

2、教师的准备:搜集大量的性教育资料,以应对课堂上孩子们的突发提问;角色分工、互助协调;布置有关两性知识的活动区角(包括人物、动物),提供较为丰富安全的可操作材料。活动形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讲解什么是“性”。

1、请小朋友按性别分成男女两组,两名老师明确分工。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阐述自己所看到的“男、女有什么区别”,请幼儿充分讨论自己对不同性别的看法。

3、提问引发思考:什么是“性”? 教师小结:“性”是和我们的身体密切相关的,不关是从头发的长短就能判断性别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代表着性别差异的。是哪些部位呢?就是我们穿衣服遮起来的部位。

二、明确身体的隐私部位,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1、请幼儿观看《蜡笔小新》,对小新随便脱裤子的行为进行讨论。

2、出示洋娃娃,请幼儿指出什么部位是要保护的,不能随便给别人看的?(用“游泳”讲解)小结: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不能随便给别人看的,我们要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因为那戏“找朋友”,体验与朋友的亲密接触,讨论哪些接触是友好、善意的,哪些是不友善的接触? 小结: 除了妈妈,我们的隐私部位别人不能碰,如果有人叫你单独一人去没人的角落或屋子,千万不要去„„

三、案例分析,幼儿分组开展“参与式讨论”,老师做好引导和记录。

1、教师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进行案例讲述,组织幼儿开展讨论。

2、分组“参与式讨论”,提出自我防卫的策略。

3、(打电话给父母、报警、向可信任的成人求助、大声呼叫求救„„)

4、四、教师小结: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护好自己,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身体。活动建议:

1、此活动的开展,一定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需求来进行。

2、活动在开展之前,教师要搞好充分的调查,了解幼儿对此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以便有的放矢。

3、自主选择活动区,丰富有关身体的知识。

4、了解幼儿关注的热点,捕捉有价值的教育素材,继续生成、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

5、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充分考虑到孩子们可能会提出的一些关于“性”知识的问题,教师要做好相应的解答的准备。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结束以后,孩子们对自己身体中的小秘密都基本了解,知道了保护自己身体的简单方法。特别是讨论小新随便脱裤子这一环节,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从中知道随便脱裤子是不对的,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尊重自己的身体,也要尊重别人的身体。在玩游戏“找朋友”时,个别幼儿不遵守纪律,还是有不友好现象,通过讲解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我觉得在活动开展之前,对幼儿对此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还不是很充分,形式还应该再丰富些,要力求与各个领域相结合,可以配上琅琅上口的儿歌、形象有趣的谜语等,来唤起幼儿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欲望 ,效果会更好。

第四篇: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2011-08-21 21:37:54)

标签: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选登杂谈 分类: 经典转载

音乐欣赏:我是小兵

活动目标:

1、初步引导幼儿感知音乐性质的变化,并愿意用动作表达感受。

2、培养幼儿的听辨能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进行曲,摇篮曲各一段,当兵图片,睡觉图片各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放音乐《我是解放军》,让幼儿跟着音乐踏步走进活动室。

二、引导幼儿感知音乐性质的变化。

1、欣赏进行曲,激发幼儿自由表现。

(1)教师提问:现在让我们来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听起你觉得怎么样?

幼儿答:像解放军走路。。

(2)教师提问:如果让你们走路你们会怎么样走?

引导幼儿自由的做出自己的动作。

(3)跟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小结:刚才我们跟着音乐学解放军叔叔一样走路,特别有劲有精神。

2、欣赏摇篮曲,引导幼儿做出不同的动作。

(1)教师:我们再来听一听这一段音乐,你听了会有什么感觉?

(2)幼儿欣赏摇篮曲

(3)教师提问:你们听了会有什么感觉?

幼儿答:慢慢的,轻轻的。

3、引导幼儿将摇篮曲与进行曲比较

教师提问:这首音乐和刚才那首有什么不同?那听了这首音乐你想做什么?(引导幼儿做出动作)

小结:这两首音乐一个像解放军叔叔走路一样刚劲有力,一个像小宝贝睡觉一样轻柔缓慢,是不同的两首音乐。

三、引导幼儿感知乐曲性质,将图片与乐曲匹配。

1、请幼儿再次欣赏进行曲与摇篮曲

2、教师:你听到它是刚劲有力的就用解放军图片表示,如果你听到它是轻柔缓慢的就用宝贝午睡图片表示。

教师:你们真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和音乐玩个游戏把。

四、用游戏表现音乐性质的不同。

游戏规则:你听到什么音乐做什么样的动作。

教师放摇篮曲与进行曲,让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五、结束活动

你们表演的真棒,那就让我们学解放军叔叔走路一样到外面让其他小朋友看看

音乐游戏:会动的身体(小班)

设计意图:根据《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欣赏日常中简单的乐曲,并且随乐曲做出简单的动作,进行自我表现。在前段时间,学习音乐游戏《碰一碰》中,幼儿互相来碰,在玩中幼儿非常感兴趣,因此,针对这一情景我设计本次音乐游戏,想让幼儿在音乐游戏的同时,根据音乐快慢的不同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不同的动作,体验音乐游戏活动的乐趣。其次,主要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表现机会,鼓励幼儿动作创新,大胆表现。

幼儿情况分析:小班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音乐游戏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乐趣,并且给孩子们带来音乐的享受。小班幼儿模仿性很强,音乐游戏会动的身体乐曲快慢很明显,并且简单流畅,并且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音乐快慢的明显变化,并且根据音乐节奏的不同来做出相应的动作。

2、让幼儿充分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用各种身体动作去感知音乐节奏的快慢,让幼儿获得丰富,愉悦的情感

体验。

活动准备:音乐一首(快慢明显的音乐),猴子,兔子,蜗牛,乌龟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放音乐,跟着音乐做游戏。

教师:你们好啊,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做游戏把。

教师:刚才,我们的小手和它的好朋友玩的好开心啊。

【教师与幼儿一起跟着音乐来做,帮助幼儿复习以前学的知识,巩固对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二、欣赏音乐,初步感知音乐的快慢。

第一遍放音乐,引导幼儿区别音乐的快慢。

教师:这是一首好听的音乐,那它们一样吗?

幼儿:不一样。。

教师:那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幼儿:有的快,有的慢。

教师:你们真棒,能听出来它们不一样,有时候慢有时候快。

教师:那让我们一起在听一次,看是不是有的地方慢有的地方快。

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很对,在这首音乐里有的快有的慢,你们真棒,我非常喜欢你们。

三、根据音乐的快慢,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出来。

教师:如果音乐快,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动作?

教师:如果音乐慢呢,你又会做什么样的动作?

教师:那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动作把,一定要注意节奏的快慢啊。

教师:我来看看谁做的最漂亮,并且和别人不一样,就让他上来给咱们表演。

小结:你们刚才用各种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快慢,你们很棒,但是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着急了,为什么呢?因为它们也想和你们一样跟着音乐来表演

四、探索不同动物的不同动作,巩固音乐的快慢。

教师出示图片,猴子,兔子,乌龟,蜗牛

教师:猴子,兔子走路是怎么样的?

幼儿:快快的。

教师:那它们应该跟着什么样的音乐走?

幼儿:节奏快的音乐走。

教师:蜗牛,乌龟走路又是怎么样的?

幼儿:慢慢的。

教师:那应该跟着什么样的音乐走呢?

幼儿:节奏慢的音乐走。

教师: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乐学小动物走路把。

小结:音乐有快有慢,小动物们走路也有快有慢都不一样,真的好神奇啊。

教师:来把,让我们最后跟着音乐做你自己最喜欢的动作。

五、放音乐,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你们表现不错,但是我们和小动物们玩了这么久,都很累了,那就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好好休息一下吧。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音乐带来的欢笑,并尝试用动作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教学的乐趣,从而发展孩子们的音乐智能和身体运动的兴趣。在活动中,孩子们对这个活泼,有趣的音乐很感兴趣,并非常急切的表现出自己的感受,老师也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较好的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本活动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肯定还有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各位同行指正。

第五篇:幼儿园小班教学活动

幼儿园小班教学活动

一.活动名称:《小动物的叫声》 二.活动班级:小班 三.活动类型:讲课 四.活动目标

幼儿能正确感知小动物的叫声。

幼儿通过歌唱体验并享受音乐游戏过程中乐趣。

幼儿学会唱这首歌并能根据音乐节拍可以作出简单的动作。五.活动准备

小羊、小猫、小公鸡、小鸭等小动物的叫声。2 小羊、小猫、小公鸡、小鸭的图片及头饰。3 多媒体 六.活动难点

幼儿学会唱歌并根据音乐节拍做出动作。七.活动重点

幼儿掌握动物叫声,并作出相应的动作。八.活动过程 1 活动前游戏

手指操 2.导入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喜欢都什么小动物呀?(提问几个小朋友)看来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朋友,老师也有很多喜欢的小动物朋友,今天呀老师把他们都带来了,他们说他们也想和你们做朋友呢。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都是谁啊? 3.开始游戏

好的让我们来认识第一位好朋友,竖起你们的小耳朵好好听听它是谁?(播放小羊的叫声)教师:这是谁的声音?(教师做出疑问状并引导幼儿回答,试着模仿小羊的叫声)适当示范模仿动物特征

教师:小朋友学的真像,(拿出小羊的图片)小羊咩咩的叫,那我们再听听谁又来了?(放猫咪的叫声)这是谁的叫声?(引导幼儿回答,并模仿叫声。然后拿出动物图片)

老师再继续播放小公鸡、小鸭子的叫声,引导幼儿模仿叫声 回答出是什么小动物。

教师:(1)小朋友们的小耳朵可真灵呀,一下就听出是谁的叫声了。下面我们来听一段音乐,听听音乐中有哪些小动物的叫声?(播放“我爱小动物”的音乐)(引导小朋友总结出音乐中出现的小动物)

(2)现在啊,我要请小朋友们来带上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好的头饰来扮演音乐中的动物来和老师一起做一个游戏好么?当老师把拿出一张动物图片的时候,相应头饰的小朋友就上前一步表演下小动物的动作和叫声好么。老师相信你们都是最棒的。

(3)教师拿出小羊的头饰,模仿小羊的姿态然后变走边说“我爱我的小羊,小羊怎么叫?咩咩 咩 咩咩 咩 咩咩 咩咩 咩”

教师随机拿出动物图片让幼儿模仿表演„„(教师注意游戏过程中的指导)5 配合音乐做动作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棒,小动物的动作姿态、叫声你们模仿的太好啦,现在我们唱歌给小动物朋友听,和他们做朋友好不好啊(教师与幼儿一起配合音乐唱歌跳舞)

6.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你们今天表现的太出色了,动物园的小动物们都要回家休息啦,(教师收回头饰)。让我们下一次”在和他们一起玩好不好啊,一起去结交他们的其他朋友好么。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的小动物朋友们的到来吧

九、活动延伸:引导幼儿把音乐中的小动物换成其他的动物及叫声特点,合上音乐来唱歌

附手指操: 一根手指,一根手指,变变变,变成毛毛虫,爬爬爬。

二根手指,二根手指,变变变,变成小白兔,跳跳跳。

三根手指,三根手指,变变变,变成小花猫,喵喵喵。

四根手指,四根手指,变变变,变成螃蟹,走走走。

五根手指,五根手指,变变变,变成小蝴蝶,飞飞飞。

下载幼儿园教学活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教学活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交互式教学活动

    幼儿园游戏活动一般可以分为:个别活动、小组合作活动、集体活动等。一、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以引导幼儿交流、分享各自的经验,解决共同问题为主。通过整合经验,引起新的认知冲突......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画人物 作者:周丽 时间:2012-11-07 19:56:05 设计意图: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人物”永远是创作画的主题,特别是自己身边人,如父亲、母亲、小朋友等。他......

    幼儿园教学活动反思

    “我的家乡民族多”教育活动反思 班级:大班 执教:陈大青 一、活动名称与内容 社会——我的家乡民族多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 2013年12月5日马关县幼儿园 三、活动目标 1、知道......

    幼儿园中班教学活动

    幼儿园中班教学活动:认识水果(apple、pear、orange、banana)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于英语的兴趣,让幼儿乐意参与英语活动。2、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幼儿了解几种水果的英文名称。......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者:钟智华 执教者:钟智华 时间:07-11 一、教材内容 选自:学习4的相邻数 学科:数学 章(单元) 第一节(课) 具体内容如下(复印剪贴): 1、通过操作学具、观看课件,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学活动心得体会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

    幼儿园小班教学活动

    幼儿园小班教学活动一.活动名称:《小动物的叫声》二.活动班级:小班三.活动类型:讲课四.活动目标1 幼儿能正确感知小动物的叫声。2 幼儿通过歌唱体验并享受音乐游戏过程中乐趣。3 幼......

    第七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

    第七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概念和特点。 2.认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原则和方法。 3.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