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教学资料

时间:2019-05-15 05:3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古文教学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古文教学资料》。

第一篇:医古文教学资料

練習一

寫出下列繁體字的簡化字。

態()齋()亂()竄()憑()麵()鄰()蓋()獲()膽()鬥()蠶()纔()邊()礙()畢()塵()纖()價()穀()鬚()竊()網()羅()綱()徵()鹹()傳()趨()遞()倉()豈()郵()隻()麥()鄉()殼()勝()幾()聖()業()滅()臺()鹽()爾()猶()醜()鬱()衛()衝()憲()瓊()驚()灑()練習二

寫出下列異體字的正體字。彊()迺()虵()胷()雒()瞚()徧()煖()跡()猨()逕()菑()懽()悮()桮()麤()恥()荂()泝()瘉()箴()惷()棲()嶮()淚()歎()旹()豎()僊()酢()晻()煑()禩()尠()洩()脣()仝()妬()効()眥()疎()珎()蓡()覩()翫()骽()讙()嚥()裡()惪()埜()躭()欬()邨()艸()牀()旾()俛()眎()胷()練習三

寫出下列古字的今字。

知()見()反()縣()張()屬()藏()齊()文()差()爪()支()然()被()伎()孰()陳()說()府()共()竟()或()莫()賈()益()責()亦()北()要()虛()練習四

指出下列劃橫綫特殊句式的類型,並譯成現代漢語。(1)趙孟曰:“誰當良臣?”對曰:“主是謂也。”

(2)血脈治也,而何怪!

(3)先生得無誕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

(4)扁鵲至虢宮門下,問中庶子喜方者曰。

(5)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濟。

(6)五六歲,親中人有病如成者。

(7)惟名利是務,崇飾其末,忽棄其本。

(8)而世人不察,惟五穀是見,聲色是耽。

(9)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

(10)不惜其命,若是輕生,彼何榮勢之雲哉?

(11)下此以往,未之聞也。

(12)而難處仍不能明,精處仍不能發,其何裨之與有?

(13)第以人心積習既久,訛以傳訛,即決長波猶虞難滌。

(14)故醫方蔔筮,藝能之難精者也。

(15)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 練習五

用標點符號給下列文段斷句。

(一)素問·上古天真論(節選)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禦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二)舊唐書·孫思邈傳(節選)

孫思邈京兆華原人也七歲就學日誦千餘言弱冠善談莊老及百家之說兼好釋典洛州總管獨孤信見而曰此聖童也但恨其器大難爲用也周宣帝時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隱居太白山隋文帝輔政乃征爲國子博士稱疾不起嘗謂所親曰過五十年當有聖人出吾方助之以濟人及太宗即位召詣京師嗟其容色甚少謂曰故知有道者誠可尊重羨門廣成豈虛言哉將授以爵位固辭不受顯慶四年高宗召見拜諫議大夫又固辭不受當時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詵盧照鄰等執師資之禮以事焉照鄰有惡疾醫所不能愈乃問思邈名醫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吾聞善言天者必質之於人善言人者亦本之於天天有四時五行寒暑疊代其轉運也和而爲雨怒而爲風凝而爲霜雪張而爲虹霓此天地之常數也人有四支五藏一覺一寐呼吸吐納精氣往來流而爲榮衛彰而爲氣色發而爲音聲此人之常數也陽用其形陰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則生熱否則生寒結而爲瘤贅陷而爲癰疽奔而爲喘乏竭而爲燋枯診發乎面變動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故五緯盈縮星辰錯行日月薄蝕孛彗飛流此天地之危診也寒暑不時天地之蒸否也石立土踴天地之瘤贅也山崩土陷天地之癰疽也奔風暴雨天地之喘乏也川瀆竭涸天地之燋枯也良醫導之以藥石救之以針劑聖人和之以至德輔之以人事故形體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又曰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詩曰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謂小心也赳赳武夫公侯幹城謂大膽也不爲利回不爲義疚行之方也見機而作不俟終日智之圓也

(三)醫學源流論·用藥如用兵論(清)徐大椿

聖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穀爲養五果爲助五畜爲益五菜爲充

而毒藥則以之攻邪故雖甘草人參誤用致害皆毒藥之類也古人好服食者必生奇疾猶之好戰勝者必有奇殃是故兵之設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後興藥之設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後用其道同也故病之爲患也小則耗精大則傷命隱然一敵國也以草木之偏性攻藏腑之偏勝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而後無喪身殞命之憂是故傳經之邪而先奪其未至則所以斷敵之要道也橫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則所以守我之岩疆也挾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則敵之資糧已焚合舊疾而發者必防其並則敵之內應既絕辨經絡而無泛用之藥此之謂嚮導之師因寒熱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謂行間之術一病而分治之則用寡可以勝眾使前後不相救而勢自衰數病而合治之則並力搗其中堅使離散無所統而眾悉潰病方進則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氣所以老其師病方衰則必窮其所之更益精銳所以搗其穴若夫虛邪之體攻不可過本和平之藥而以峻藥補之衰敝之日不可窮民力也實邪之傷攻不可緩用峻厲之藥而以常藥和之富強之國可以振威武也然而選材必當器械必良克期不愆佈陣有方此又不可更僕數也孫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盡之矣

(四)《傷寒明理論》卷四·小柴胡湯(北宋)成無己

傷寒邪氣在表者必漬形以為汗邪氣在裏者必蕩滌以為利其於不外不內半表半裏既非發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對是當和解則可矣小柴胡爲和解表裏之劑也柴胡味苦平微寒黃芩味苦寒內經曰熱淫於內以苦發之邪在半表半裏則半成熱矣熱氣內傳攻之不可則迎而奪之必先散熱是以苦寒爲主故以柴胡爲君黃芩爲臣以成徹熱發表之劑人參味甘溫甘草味甘平邪氣傳裏則裏氣不治甘以緩之是以甘物爲之助故用人參甘草爲佐以扶正氣而復之也半夏味辛微溫邪初入裏則裏氣逆辛以散之是以辛物爲之助故用半夏爲佐以順逆氣而散邪也裏氣平正則邪氣不得深入是以三味佐柴胡以和裏生薑味辛溫大棗味甘溫內經曰辛甘發散爲陽表邪未已迤邐內傳既未作實宜當兩解其在外者必以辛甘之物發散故生薑大棗為使輔柴胡以和表七物相合兩解之劑當矣

(五)金匱要略·藏府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節選)(東漢)張仲景

問曰病人有氣色見於面部願聞其說師曰鼻頭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頭色微黑者有水氣色黃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設微赤非時者死其目正圓者痙不治又色青爲痛色黑爲勞色赤爲風色黃者便難色鮮明者有留飲師曰病人語聲寂然喜驚呼者骨節間病語聲喑喑然不徹者心膈間病語聲啾啾然細而長者頭中病師曰息搖肩者心中堅息引胸中上氣者咳息張口短氣者肺痿唾沫師曰吸而微數其病在中焦實也當下之即愈虛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遠此皆難治呼吸動搖振振者不治師曰寸口脈動者因其旺時而動假令肝旺色青四時各隨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時色脈皆當病

(六)格致餘論·陽有餘陰不足論(節選)(元)朱震亨 天地以五行更迭衰旺而成四時人之五臟六腑亦應之而衰旺四月屬巳五月屬午爲火大旺火爲肺金之夫火旺則金衰六月屬未爲土大旺土爲水之夫土旺則水衰況腎水常藉肺金爲母以補助其不足故《內經》諄諄於資其化源也古人于夏必獨宿而淡味兢兢業業於愛護也保養金水二髒正嫌火土之旺爾內經曰冬不藏精者春必病溫十月屬亥十一月屬子正火氣潛伏閉藏以養其本然之真而爲來春發生升動之本若於此時恣嗜欲以戕賊至春升之際下無根本陽氣輕浮必有溫熱之病夫夏月火土之旺冬月火氣之伏此論一年之虛耳

(七)《日知錄》卷五(節選)(清)顧炎武

古之時庸醫殺人今之時庸醫不殺人亦不活人使其人在不死不活之間其病日深而卒至於死夫藥有君臣人有強弱有君臣則用有多少有強弱則劑有半倍多則專專則效速倍則厚厚則其力深今之用藥者大抵雜泛而均停既見之不明而又治之不勇病所以不能愈也而世但以不殺人為賢豈知古之上醫不能

無失周禮醫師歲終稽其醫事以制其食十全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為下是十失三四古人猶用之而淳於意之對孝文尚謂時時失之臣意不能全也易曰裕父之蠱往見吝奈何獨取夫裕蠱者以為其人雖死而不出於我之為嗚呼此張禹之所以亡漢李林甫之所以亡唐也唐書許胤宗言古之上醫惟是別衇衇既精別然後識病夫病之與藥有正相當者惟須單用一味直攻彼病藥力既純病即立愈今人不能別衇莫識病源以情臆度多安藥味譬之於獵未知兔所多發人馬空地遮圍冀有一人獲之術亦疏矣假令一藥偶然當病他味相制氣勢不行所以難差諒由於此後漢書華佗精于方藥處齊不過數種夫師六五任九二則吉叅以三四則凶是故官多則亂將多則敗天下之事亦猶此矣

(八)儒門事親·攻裏發表寒熱殊途箋(節選)(南宋)張從正

頃余之舊契讀孟堅漢書藝文志載五苦六辛之說而顏師古輩皆無註解渠特以問余餘顧其內經諸書中亦不見其文既相別矣乘蹇且十裏外颯然而悟欲復回以告予之舊契已歸且遠乃令載之以示來者夫五者五臟也臟者裏也六者六腑也腑者表也病在裏者屬陰分宜以苦寒之藥湧之泄之病在表者屬陽分宜以辛溫之劑發之汗之此五苦六辛之意也顏師古不註蓋闕其疑也乃知學不博而欲爲醫難矣余又徐思五積六聚其用藥亦不外於是夫五積在臟有常形屬裏宜以苦寒之藥湧之泄之六聚在腑無常形屬表宜以辛溫之藥發之汗之與前五苦六辛亦合亦有表熱而可用柴胡之涼者猶宜熱而行之裏寒而可用薑附之熱者猶宜寒而行之餘恐來者不明內經發表攻裏之旨故並以孟堅五苦六辛之說附於卷末

(九)醫經原旨·緒言(清)薛雪

黃帝作內經史冊載之而其書不傳不知何代明夫醫理者爲君臣問答之辭素問靈樞二經傳於世想亦聞陳言於古老敷衍成之雖文多敗闕萬古不磨之作窺其立言之旨無非竊擬壁經故多繁辭近有會稽張景嶽出有以接乎其人而才大學博膽志頗堅將二書串而爲一名曰類經誠所謂別裁體者歟惜乎疑信相半未能去華存實餘則一眼覷破既非聖經賢傳何妨割裂於是燈火數更寒暑徹底掀翻重爲刪述望聞問切之功備矣然不敢創新立名之曰醫經原旨爲醫家必本之經推原其大旨如此至於灸一法另有專書故略收一二多節去其據文釋皆廣集諸家之說約取張氏者爲多苟或義理未暢間嘗綴以愚見冒昧之責何所逃避際此醫風流弊之日苟有一人熟讀而精思之則未必無小補雲乾隆十九年歲在甲戌埽老人薛雪

(十)劉賓客文集·華佗論(唐)劉禹錫

史稱華佗以恃能厭事爲曹公所怒荀文若請曰佗術實工人命系焉宜議能以宥曹公曰憂天下無此鼠輩邪遂考竟佗至倉舒病且死見醫不能生始有悔之之歎嗟乎以操之明略見幾然猶輕殺材能如是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然猶不能返其恚執柄者之恚真可畏諸亦可慎諸原夫史氏之書於冊也是使後之人寬能者之刑納賢者之諭而懲暴者之輕殺故自恃能至有悔悉書焉後之惑者複用是爲口實悲哉夫賢能不能無過苟置之理矣或必有寬之之請彼壬人皆曰憂天下無材邪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或必有惜之之歎彼壬人皆曰譬彼死矣將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可不謂大哀乎 練習六

翻譯下列各句,並解釋句中加橫綫字詞的意義: 1.晉侯夢大厲,被髮及地,搏膺而踴。(《秦醫緩和》)2.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爲也。(《秦醫緩和》)3.晉侯欲麥,使甸人獻麥,饋人爲之。(《秦醫緩和》)4.將食,張,如廁,陷而卒。(《秦醫緩和》)5.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故有五節。(《秦醫緩和》)6.於是有煩手淫聲,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聽也。(《秦醫緩和》)7.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非以慆心也。(《秦醫緩和》)8.今君至於淫以生疾,將不能圖恤社稷,禍孰大焉?(《秦醫緩和》)9.少時爲人舍長。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扁鵲傳》)10.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扁鵲傳》)

之雲哉?(《傷寒雜病論序》)

36.而進不能愛人知人,退不能愛身知己。(《傷寒雜病論序》)37.趨世之士,馳競浮華,不固根本,忘軀徇物,危若冰穀,至於是也。(《傷寒雜病論序》)38.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傷寒雜病論序》)39.雖未能盡愈諸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餘所集,思過半矣。(《傷寒雜病論序》)40.自非才高識妙,豈能探其理致哉?(《傷寒雜病論序》)11.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扁鵲傳》)12.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扁鵲傳》)13.扁鵲至虢宮門下,問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國中治穰過於眾事?”(《扁鵲傳》)

14.先生之方能若是,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扁鵲傳》)15.先生得無誕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扁鵲傳》)16.夫子之爲方也,若以管窺天,以郤視文。(《扁鵲傳》)17.中庶子聞扁鵲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撟然而不下,乃以扁鵲言入報國君。(《扁鵲傳》)18.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扁鵲傳》)19.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扁鵲傳》)20.陰陽幷,藏氣不定,四不治也。(《扁鵲傳》)

21.女無美惡,居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疑。(《倉公傳》)22.又有一郡守病,佗以爲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華佗傳》)23.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縣車邊,欲造佗。(《華佗傳》)24.佗針鬲,隨手而差。(《華佗傳》)25.李將軍妻病甚,呼佗視脈。(《華佗傳》)26.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華佗傳》)27.卿今強健,我欲死,何忍無急去藥,以待不詳?(《華佗傳》)28.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濟。(《華佗傳》)

29.佗語吳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尓。”(《華佗傳》)30.凡醫鹹言背及胸藏之間不可妄針,針之不過四分,而阿針背入一二寸,巨闕胸藏針下五六寸,而病皆瘳。(《華佗傳》)31.今作郡而送之,是貴城陽太守而賤梁柳,豈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皇甫謐傳》)32.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傷寒雜病論序》)33.卒然遭邪風之氣,嬰非常之疾,患及禍至,而方震栗。(《傷寒雜病論序》)34.齎百年之壽命,持至貴之重器,委付凡醫,恣其所措。(《傷寒雜病論序》)35.舉世昏迷,莫能覺悟,不惜其命,若是輕生,彼何榮勢

41.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傷寒雜病論序》)42.省病問疾,務在口給;相對斯須,便處湯藥。(《傷寒雜病論序》)43.明堂闕庭,盡不見察。(《傷寒雜病論序》)

44.孔子雲:生而知之者上,學則亞之。多聞博識,知之次也。(《傷寒雜病論序》)45.夫釋縛脫艱,全真導氣,拯黎元於仁壽,濟羸劣以獲安者,非三聖道,則不能致之矣。(《黃帝內經素問序》)46.懼非其人,而時有所隱,故第七一卷,師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爾。(《黃帝內經素問序》)47.天地之象分,陰陽之候列,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黃帝內經素問序》)48.不謀而遐邇自同,勿約而幽明斯契。(《黃帝內經素問序》)49.蕆謀雖屬乎生知,標格亦資於詁訓,未嘗有行不由逕,出不由戶也。(《黃帝內經素問序》)50.鹹日新其用,大濟蒸人,華葉遞榮,聲實相副。(《黃帝內經素問序》)51.冰弱齡慕道,夙好養生,幸遇真經,式爲龜鏡。(《黃帝內經素問序》)52.且將升岱嶽,非徑奚爲?欲詣扶桑,無舟莫適。(《黃帝內經素問序》)53.俾工徒勿誤,學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屬。(《黃帝內經素問序》)54.其爲德也,與天地同,與日月並,豈直規規治疾方術已哉?(《類經序》)55.而又有目醫爲小道,並是書且弁毛置之者,是豈巨慧明眼人歟?(《類經序》)56.夫《內經》之生全民命,豈殺於《十三經》之啟植民心?(《類經序》)57.繇此言之,儒其可不盡心是書乎?(《類經序》)58.餘究心是書,嘗爲摘要,將以自資。(《類經序》)59.由是徧索兩經,先求難易,反復更秋,稍得其緒。然後合兩爲一,命曰《類經》。(《類經序》)60.生成之道,兩儀主之,陰陽既立,三才位矣。(《類經序》)61.駒隙百年,誰保無恙?治之弗失,危者安矣。(《類經序》)62.自是而條理分,綱目舉,晦者明,隱者見,巨細通融,歧貳畢徹,一展卷而重門洞開,秋毫在目。(《類經序》)63.是役也,餘誠以前代諸賢注有未備,間多舛錯,掩質埋光,俾至道不盡明於世者,迨四千餘祀矣。(《類經序》)64.第以人心積習既久,訛以傳訛,即決長波猶虞難滌,使辨之不力,將終無救正日矣。(《類經序》)65.雖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斷流之水,可以鑒形;即壁影螢光,能資志士;竹頭木屑,曾利兵家。(《類經序》)66.獨以應策多門,操觚隻手;一言一字,偷隙毫端。凡歷歲者三旬,易稿者數四,方就其業。所謂河海一流,泰山一壤,蓋亦欲共掖其高深耳。(《類經序》)67.亡如世鮮知十之才士,以闕如爲恥,不能舉一反三,惟務按圖索驥。(《溫病條辨敘》)68.不獨仲景之書所未言者不能發明,並仲景已定之書盡遭竄易。(《溫病條辨敘》)69.我朝治洽學明,明賢輩出,鹹知溯源《靈》《素》,問道長沙。(《溫病條辨敘》)70.病斯世之貿貿,述先賢之格言,攄生平之心得,窮源盡委,作爲是書。(《溫病條辨敘》)71.若夫折楊皇華,聽然而笑,陽春白雪,和僅數人,自古如斯。(《溫病條辨敘》)72.蓋聞天地之大德曰生,運陰陽以播物;含靈之所保曰命,資亭育以盡年。(《新修本草序》)73.予窺其人,晬然貌也,臒然身也,津津然譚議也,真北斗以南一人。(《本草綱目序》)74.夫鹽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泄;弦絕者,其音嘶敗;木敷者,其葉發;病深者,其聲噦。(《寶命全形論》)75.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寶命全形論》)76.至齊之得,猶慈石取鐵,以物相使。(《漢書·藝文志》)77.故諺曰:有病不治,常得中醫。(《漢書·藝文志》)78.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漢書·藝文志》)79.然記籍所載,前史所傳,較而論之,其有必矣。(《養生論》)80.而世常謂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傷身,輕而肆之,是猶不識一溉之益。(《養生論》)81.是以君子知形侍神以立,神須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過之害生。(《養生論》)82.謂商無十倍之價,農無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變者也。(《養生論》)83.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養生論》)84.虱處頭而黑,麝食柏而香,頸處險而癭,齒居晉而黃。推此言之,凡所食之氣,蒸性染身,莫不相應。(《養生論》)85.惟五穀是見,聲色是躭,目惑玄黃,耳務淫哇。(《養生論》)86.夫以蕞爾之軀,攻之者非一塗;易竭之身,而外內受敵。身非木石,其能久乎?(《養生論》)87.縱少覺悟,鹹歎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眾險於未兆。(《養生論》)88.馳騁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壽。(《養生論》)

89.然後蒸以靈芝,潤以醴泉,晞以朝陽,綏以五絃。(《養生論》)90.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麤至淺之思,其不殆哉?(《大醫精誠》)

91.故醫方蔔筮,藝能之難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

微?(《大醫精誠》)92.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悽愴,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大醫精誠》)93.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於愛命,人畜一也。(《大醫精誠》)94.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爲藥者,良由此也。(《大醫精誠》)95.只如雞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處,不得已隱忍而用之,不在此例。(《大醫精誠》)96.夫大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大醫精誠》)97.又到病家,縱綺羅滿目,勿左右顧眄;絲竹湊耳,無得似有所娛。(《大醫精誠》)98.偶然治差一病,則昂頭戴面,而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人之膏肓也。(《大醫精誠》)99.志存救濟,故亦曲碎論之,學者不可恥言之鄙俚也。(《大醫精誠》)100.謬工之治病,實實虛虛,其誤人之跡常著,故可得而罪也。(《汗下吐三法該盡治病詮》)101.然今之醫者,不得盡汗下吐法,各立門牆,誰肯屈己之高而一問哉?(《汗下吐三法該盡治病詮》)102.即今著吐汗下三篇,各條藥之輕重寒溫于左。(《汗下吐三法該盡治病詮》)103.孟浪者約略撮之而貽誤,小心往返者詢問而羈延。(《書方宜人共識說》)104.可否相約同人,凡書方案,字期清爽,藥期共曉?(《書方宜人共識說》)10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老子·十二章》)106.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老子·四十四章》)107.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共醫事。(《醫師》)108.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終則各自書其所以,而入於醫師。(《醫師》)109.燥者,天之氣也;濕者,地之氣也。水流濕,火就燥,各從其類。此勝彼負,兩不相謀。(《秋燥論》)110.天地生物,物有不遂;父母生子,子有不就。物有爲實,枯死而墮;人有爲兒,夭命爲傷。(《氣壽》)練習七

背誦下列文段並回答問題:

(一)《扁鵲傳》(節選)

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簡答題:

(1)如何理解“不治”?(2)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被活用的詞語。

(二)《傷寒雜病論序》(節選)餘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歎其才秀也。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崇飾其末,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卒然遭邪風之氣,嬰非常之疾,患及禍至,而方震慄。降志屈節,欽望巫祝,告窮歸天,束手受敗。齎百年之壽命,持至貴之重器,委付凡醫,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斃,神明消滅,變爲異物,幽潛重泉,徒爲啼泣。痛夫!舉世昏迷,莫能覺悟,不惜其命,若是輕生,彼何榮勢之雲哉?而進不能愛人知人,退不能愛身知己,遇災值禍,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憃若遊魂。哀乎!趨世之士,馳競浮華,不固根本,忘軀徇物,危若冰穀,至於是也!簡答題:

(1)找出作者評價扁鵲的句子。(2)找出文段中的特殊句式。

(三)《黃帝內經素問序》(節選)

夫釋縛脫艱,全真導氣,拯黎元於仁壽,濟羸劣以獲安者,非三聖道,則不能致之矣。孔安國序《尚書》曰:“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班固《漢書·藝文志》曰:“《黃帝內經》十八卷。”《素問》即其經之九卷也,兼《靈樞》九卷,迺其數焉。雖復年移代革,而授學猶存。懼非其人,而時有所隱,故第七一卷,師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爾。然而其文簡,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陰陽之候列,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謀而遐邇自同,勿約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徵,驗之事不忒。誠可謂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簡答題:

(1)“三聖”分別指誰?

(2)作者是否認同《黃帝內經》是一部養生著作?依據是什麼?

(四)《類經序》(節選)

《內經》者,三墳之一。蓋自軒轅帝同岐伯、鬼臾區等六臣互相討論,發明至理,以遺教後世。其文義高古淵微,上極天文,下窮地紀,中悉人事。大而陰陽變化,小而草木昆蟲、音律象數之肇端、藏府經絡之曲折,靡不縷指而臚列焉。大哉!至哉!垂不朽之仁慈,開生民之壽域。其爲德也,與天地同,與日月並,豈直規規治疾方術已哉? 簡答題:

(1)解釋“三墳”一詞的意義。(2)作者對《黃帝內經》有何評價?

(五)《大醫精誠》(節選)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悽愴,勿避嶮巇、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爲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於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於人乎!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爲藥者,良由此也。其虻蟲、水蛭之屬,市有先死者,則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雞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處,不得已隱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爲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瘡痍、下痢,臭穢不可瞻視,人所惡見者,但發慚愧淒憐憂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簡答題:

(1)作者對於用有生命的藥物,持何種態度?(2)大醫對待病人,不能有哪些態度和行爲?

(六)《養生論》(節選)

善養生者則不然也,清虛靜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傷德,故忽而不營,非欲而彊禁也;識厚味之害性,故棄而弗顧,非貪而後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氣以醇白獨著。曠然無憂患,寂然無思慮。又守之以一,養之以和,和理日濟,同乎大順。然後蒸以靈芝,潤以醴泉,晞以朝陽,綏以五絃。無爲自得,體妙心玄,忘歡而後樂足,遺生而後身存。若此以往,庶可與羨門比壽,王喬爭年,何爲其無有哉!簡答題:

(1)作者提出了哪些養生方法?

(2)找出文段中與道家養生思想相聯繫的句子。

(七)《老子》(12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

(八)《老子》(44章)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九)《漢書·藝文志》序及方技略(節選)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故《春秋》分爲五,《詩》分爲四,《易》有數家之傳。戰國從衡,真僞分爭,諸子之言紛然殽亂。至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黔首。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迄孝武世,書缺簡脫,禮壞樂崩,聖上喟然而稱曰:“朕甚閔焉!”於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充秘府。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鹹校數術,侍醫李柱國校方技。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録而奏之。會向卒,哀帝復使向子侍中奉車都尉歆卒父業。歆於是總羣書而奏其《七略》,故有《輯略》,有《六藝略》,有《諸子略》,有《詩賦略》,有《兵書略》,有《術數略》,有《方技略》。今刪其要,以備篇籍。

簡答題:

(1)先秦至東漢時期,中國學術的發展經歷了怎樣的過程?(2)《漢書·藝文志》是在什麼基礎上形成的?

習八根據“六書”理論,分析下列漢字的字形結構。自()止()兒()果()首()足()又()甘()亦()母()叉()身()天()曰()好()盥()歪()步()男()牧()乳()病()悶()匱()修()聰()藥()肓()醴()臭()練習九

利用《康熙字典》,查找並指出下列漢字的部首。恭()裏()秉()險()膺()珠()郊()遊()辯()爲()術()華()漿()雞()字()薑()素()散()眾()熱()習()粥()寒()頭()擘()聲()欬()平()問()醫()

第二篇:医古文心得体会

扁鹊传

常谨遇之:接待 间与语曰:私下 不出三日必间:病愈 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甚,很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假使高明的人能预先知道隐微的病症,能让高明的医生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痊愈,身体可以存活了。人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治病的方法少。

华佗传

太尉黄琬辟:征召 当引某许:处所,此指部位

病亦应除:立即 所患寻瘥:随即

人命所悬,宣含宥之:宽恕 何患无疾去药,以待不祥:藏

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华佗告诉吴普说:“人体要得到运用,只是不应当让身体疲惫。运动那么食物能够消化,血脉能够流通,疾病不能产生,譬如门轴(门的枢纽)不腐烂就是这个道理。”

丹溪翁传

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少;能 遂辐凑于道:聚集 若将浼焉:玷污

又当消息而用之:斟酌

翁教之亹亹(伟伟)志疲:勤奋不倦貌 其利溥哉:广大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汉兴,改秦之败:弊病 今删其要:选取

朕甚闵焉:忧虑

今其技术晻昧:湮没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於平。

经方这类书,依据药物的寒温特性,估计疾病的轻重,凭借药物的作用,依据四气感应的适宜情况,分辨五脏六腑所适用各种性味的药物,得到各种特性的方剂,用它们疏通闭病解除结症,恢复到正常状态。

《伤寒论》序

崇饰其末,忽弃其本:此指名利荣势;身体 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出众 企踵权豪:踮起脚跟,形容急切仰望 赍(肌)百年之寿命:持 志躯徇物:追求身外之物 危若冰谷:(履)薄冰,(临)深谷,比喻险境 以演其所知:推衍,扩大,扩充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验之事不忒:差误

冰弱龄慕道:弱冠之年,指男子二十岁左右

幸遇真经,式为龟镜:用;借鉴 岁月既淹:久 至道流行,徽音累属(嘱):德音,美音;连续承接。属,接续

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解除疾病的缠绕,拜托疾病的痛苦,保全真元通导元气,拯救百姓使他们长寿,救助体弱多病的人使他们获得安康的,不是三圣的理论,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了。

《本草纲目》原序 亦仅仅晨星耳:比喻稀少,此指人才稀少 解其装,无长物:多余的东西 兹岂仅以医书觏(够)哉:看见,此谓看待

盍锲之:何不 《类经》序

沿街持缽:比喻乞讨。此谓一味依赖他人。缽,“钵”的异体字,僧尼的食器。靡不缕指而胪列焉:罗列 业已辟之:驳斥 岂殺(杀)于《十三经》之启植民心:减少 三才位矣:指天、地、人 四大安矣:此指身体 知必有阚(看)余之谬而隨议其后者:看到 独以应策多门,操觚(孤)只手:执简,谓写作

《温病条辨》叙

亡如世鲜知十之才士:无奈;“闻一以知十”的略语,意为触类旁通 而生民之祸亟矣:频繁 咸知向方:遵循正确方向 摅(书)生平之心得:抒发

而世之俗医遇温热之病,无不首先发表,杂以消导,继则峻投攻下,或妄用温补,轻者以重,重者以死。

但世上的普通医生遇到温热的病,没有不首先发汗解表,用消积导滞之药掺杂,然后就用峻猛药攻下,有的人随便用温补的药,病轻的因为这个加重,病重的因此死亡。

好学之士,咸知向方;贪常习故之流,犹且各是师说,恶闻至论;其粗工则又略知疏节,未达精旨,施之于用,罕得十全。

好学的人,都知道趋向正道;但贪求常规沿袭老一套的一类人,还是各自认为师门的学说正确,厌恶听高深的理论;那些粗线的医生则又稍微懂得温病学稀疏的知识,没有通晓精深的含义,运用它们到实践中,难得有十全的疗效。

养生论

较而论之:明显 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轻视,抹杀 或益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闾:田间水沟,比喻稀少;传说中海水归宿处,比喻众多

大医精诚

长幼妍蚩:美丑。妍,姣美;蚩,同“媸”,丑陋 不得已隐忍而用之:克制忍耐,内心忍痛 谅非忠恕之道:确实

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粗俗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自古名医治病,多用有生命的物体来解救疾病,虽说轻视牲畜重视人,至于爱惜生命,人和动物是一样的。损害对方(活物)有利于人类,出人外的生物在情感上共同怨惧,更何况人类呢?

赠贾思诚序

慎简群方:选择

俾摄録事判官:代理 我民病此久矣:怨恨

未信宿辄谢去:再宿 病家两要说

则大隳(灰)任事之心:毁坏 而猛浪者实似之:即孟浪。鲁莽,言行草率 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义偏于“权”,权变;“格物致之”之省,谓探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

守中者无言,怀玉者不炫:保持内心的虚无清净;怀抱仁德,怀才

不失人情论

而殿之曰“不失人情”:在后 阳若同心,阴为浸润:谗言

至于败坏,嫁谤自文:转嫁谤言,掩饰自己。谤,责备的话;文,掩饰 如病在危疑,良医难必,极其详慎,犹冀回春;若辈贪功,妄轻投剂,至于败坏,嫁谤自文:此贪幸之流也。

甚至薰莸不辨:香臭。薰为香草,莸为臭草

如果病情在危重疑惑不清的阶段,良医难以决定,极其详细谨慎地诊断,仍然希望痊愈;如果这些人贪求功效,轻率用药,到了病情发展到败坏的地步,就转嫁责备或自我掩饰:这是贪图侥幸的人。

与薛寿鱼书

其子若孙:其 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忧闷貌 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量药的器具,此指药物

医案六则

呻吟亘昼夜:贯穿 众乃敛袵而服:整理衣襟,表示恭敬 岂遂为厉如是:祸害

其流为饥:变化(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噬脐无及:比喻后悔不及,来不及救治 由于寒凉速之也:招致

子南晨诣,愠形于色,咎以轻用河车,而盛称此友先识,初不言曾服凉药,且欲责效于师,必愈乃已。

孙子南早晨来见沈明生,怒气表现在脸上,用轻率地使用紫河车一事指责我,而十分称赞这个朋友的先见之明,完全没说曾经服用过凉性药物,还要求沈明生负全责,一定要病愈才罢手。

医话四则

见病者以手擘目:分开

不可开合也:义偏于“开”,睁开

浪决人生死:随便

讵日未昃:岂料

遽辞以出:急忙

似乎如响斯应矣:如同回声应和,比喻效验迅速

细思其故,得毋来诊时日已西沉,行急而咳亦甚,因之气塞脉乱,乃有此象欤?然惟于此而愈不敢自信矣。

仔细思考其中的原因,大概不会是(戚某)来诊病时太阳已经下山,走得急所以咳得也更厉害,因此气塞脉乱,才有了这种表现吧?但考虑到这个就更加不敢相信自己了。篇二:医古文学习技巧

医古文学习技巧

摘自网上

《医古文》是中医药专业“3+2”五年一贯制高职、自学考试、职称考试及普通大学的必修必考课程。由于现在的学生很少接触繁体字,对古文特别是医古文的了解知之甚少。因此,当他们一进入中专或大学学习《医古文》这门课程时,一开始的畏难情绪很大,学习热情不高。有的同学甚至认为我是来学专业的,学不学医古文无所谓,而不知学习医古文是学好专业技能的基础与前提。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与老师的教授引导之后,情况发生了质的变化。大多数同学不仅喜欢上了这门课程,而且在学习古文知识、专业知识的同时,更从先贤们的严谨治学、刻苦钻研、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中感受到了他们人格的魅力,并成为激励学习的动力。为了使更多的同学对这门课程有更深入的了解与学习,笔者以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段逸山先生主编的全国高教自学指定教材及普通高校新世纪规划教材《医古文》为依据,结合这几年讲授这门课程的实践与体会,写下此文,一则给学习者以津梁,二则以就教于行家。

何谓医古文?

医古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医古文是指我国古代所有的医药学文选典籍。狭义的医古文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医古文》课程。也是我要在这里重点讲述的知识。这种狭义的医古文按词义切分,有“医”和“古文”两层意思。这个“医”,指中医,含中医药历史文化;“古文”指古代语言文字。由此可知,医古文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古代中医药的语言文字;二为古代中医药的历史文化。对我们医学生来说,简言之,《医古文》是研究祖国古代医学文献与语言文化现象的基础课程与学科。

学习对象了解了,固然必要,但仅仅是掌握一个概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其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比如大纲的要求。教材的体例,突出的重点等等。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学习才有成效。因此,也就引出了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2 《医古文》的学习内容

医古文作为祖国医药技术与语言文化的载体,在数千年历史发展的传承中,以其独有的方式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基础深厚,理论独特,学科多元,形式多样的文化体系。在段逸山教授选编的中医药大学教材《医古文》中,遴选了名医传记、医著序言,医理阐释,医案凡例等,集中反映了祖国古代中医药文化的精髓,集古代哲学、医学、文史、伦理等医家理论,诸子思想,各家学说于课文之中,兼长并蓄,自成一家。具体解析,在编写方式上,它分上编(阅读文选);下编(基础知识,自考教材为阅读指导);及附编组成。上编阅读文选部分有传记、序文、医论、医则等体裁的文章四十篇;下编基础知识部分有汉字、词汇、语法、修辞、今译、古代文化常识等内容;附编为简繁字对照表和异体字整理表两个方面。整个教材体例合理,容量适中,便于学习。但这毕竟是一部有七十多万字的洋洋大篇,泛泛而学,对于初涉者必定难以适从,只有既窥

全貌,又抓肯綮,才能学有所成。怎样才能做到既能了解教材全貌,又能掌握课文的重点呢?这就是我要重点讲的第三个问题。3 如何掌握学习《医古文》的重点与方法

医古文,首字为“医”,医则难学,次字为“古”,古文难懂,第三字为“文”,文为繁体字则难认。难!难!难!面对学习的种种困难,掌握学习《医古文》能克难制胜的重点与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笔者的践行,学习《医古文》的重点与方法可概括为:抓住一个重点;明确三个目的;注重五个方面。3.1 抓住一个重点。这个重点就是必须较全面地掌握《医古文》中重点词语的词义。中国语文,论今及古,都是以词语为语言组织的基本单位。如果你对词语的数量掌握不足,词语的意义理解不清,词语的应用把握不准,那就很难学好医古文。因此,学习医古文的首要问题,重中之重就是一定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去掌握词义。如果词语的数量在胸中一鳞半爪,那便犹如缘木求鱼,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只有在词语数量的掌握上如韩信率兵,才能在词义的理解中融会贯通,应用中得心应手。

重点明确了,那么这个重点怎样才能抓住?怎样才能掌握呢?下面所要论述的实际上也是落实“掌握词义”这个重点的措施与方法。3.2 明确三个目的。这三个目的就是阅读、理解与应用。教材主编段逸山教授曾明确指出:“增强医古文的阅读能力,是学习医古文的根本目的,是衡量医古文最为标准的尺度,是测试医古文阅读素养的圭臬〔1〕。”如何阅读理解?如何做到有效地阅读理解?我在这里介绍一个可以提高阅读与理解课文效率的“三结合”方法。3.2.1 点面线结合。“点”就是字、词、义。在阅读中一定要注意理解并掌握一些重点的字义词义。“面”就是教材中的四十篇课文。这四十篇课文一定要按它们不同的体裁来总体把握,明确传、序、论文的不同。“线”就是从字、词、词义到课文再到基础知识,这种一线穿珠的线索把握。这些理顺了,阅读起来才会思路清晰。3.2.2 读记练结合。要想理解课文,必须通过认真的阅读来完成,而读又必须通过记忆来强化,而记忆又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来细化,深化,直至读懂弄通。比如课文开篇的《扁鹊传》中,扁鹊在为赵简子视病后回答董安于说,血脉治也。一个“治”字,就有多种解释,这里是“正常”的意思。除此以外,在不同的地方还有“整理、研究、医治”等意思,而其本义为“治水”。这些都要通过读记练来完成。因此认真阅读,强化记忆,深化练习是学习医古文的有力措施。3.2.3 思比创结合。“思”是思考;“比”是比较;“创”是创新思维。强调阅读记忆,不是要你去死记硬背,一定要学会思考,比较,创新。唯有这样,才能在阅读理解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言赅旨晓。如去年全国《医古文》自考试卷中的第一题,要求在对“颡”字的单项选择“嗓、颈、额、脸面”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因平时应用较少,要正确选择这个字有一定难度。但如果你能善于思考,比较,有创新思维就不难。首先应思考这个字是形声字,“页”是它的形符。“页”的本义为头,凡以页取义的字都与头有关。因此其字与“长身广颡”连词。再比较“广”字不能修饰选项中其它三项。说“广嗓、广颈”不通,说“广脸”更会让人啼笑皆非。那正确义肯定是“额”无疑了。

又如《与薜寿鱼书》一文中的“其”字,虽在同一篇课文,但词义迥异。有作代词“他”义的,有作副词“大概”义的。还有通“岂”作“难道”义的。这就需要你去辨析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词义。需要你学会全面的思考,认真的比较,创新性的思维才能做到正确无误。3.3 注意五项内容,是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学习《医古文》五个方面的内容:汉字、注释、语法、今译、人文精神。3.3.1 汉字。据传仓颉创造出汉字时,天下粟米,鬼神哭泣。正所谓惊天地,泣鬼神。可见我们的先民对汉字出现的崇尚。了解汉字的源流、形义、通假、异繁、正误,是学习与理解医古文的基础与前提。因为中医药文化这一华夏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正是由汉字来承载的,只有较全面地了解了古医籍中汉字的各种现象,才能正确地解读课文,传承古医籍文化。3.3.2 注释。如果说了解汉字是学习医古文的基础,那么注重课文(或字词典)中对字词的注释,则是学好医古文的依据。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我在这里所说的注释,是今人(主要为教材编者)对课文中重点字词、人物、典故、文化现象的注释。我们可称其为“今释”。此“今释”与课文基础知识第四章的“注释”是不同的。那里所讲授的“注释”是在古医籍中就传承下来的,又称“古注”。当然了解这一章中所讲的内容与方法也是必要的。综上所述,注重先师今贤们对医古文的古注今释,才会使我们阅读起来言之有据,真正心领神会,得到真知。3.3.3 语法。《医古文》中的语法现象,教材归纳在“词义”这一章中,但有必要单独提一下,以引起学习者的重视。其实这部分内容也很容易理解,就是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了解语法和词义的关系。这里面有四种情况: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二是了解语法与句子的关系。这里面有三种情况: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这些医古文的特殊的语法现象与规律,正确理解它,则能正确理解古医籍中的语法了。3.3.4 今译。今译即为翻译,亦为把古语译为今语。本人认为对这部分内容只需了解今译的标准、类型、方法即可。要做到今译准确,前提仍然是阅读理解。阅读深了,理解透了,就易翻译正确。

3.3.5 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课文中所透出的传统文化的知识。篇三:医古文

1、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圣明之人能预先知道潜在的疾病苗头,能让好医生得以及早治疗,那么病能治愈,人也能存活。人们所担忧的是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治病的方法少。

2、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今此儿强死也。” 译文:然而本来是读书人,因医术高明才做了医生这个职业,常常自己懊悔。后来曹操亲自理政,得病很严重,让华佗专门为他诊治。华佗说:“这病近乎难以治愈,经常从事治疗,还能延长寿命。”华佗长时间远离家室想回去,于是说:“刚刚收到家信,正想要暂时回去一下。”到家以后,用妻子患病来推辞,多次请求拖延假期不返回。曹操多次写信请他,又令地方政府催发遣送,华佗依仗本领讨厌靠侍奉人食俸禄,还是不起程。曹操十分恼怒,派人前往调查:如果其妻确实有病,就馈赠小豆四十斛,宽限假期;如果他弄虚作假骗人,就逮捕押送他。于是华佗被解交到许昌监狱,拷问审核,招供认罪。荀彧请求说:“华佗医术委实高明,是关系到人命的人,应当宽容饶恕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难道没有这类小人吗?”于是在狱中处死了华佗。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命。”狱吏惧怕法律而不接受,华佗也不勉强,索取火种把书烧掉了。华佗死后,曹操头风没有痊愈。曹操说:“华佗能治愈这病,只是这小子存心不予根治,想用来抬高自己,然而即使我不杀这小子,他到了也不会替我断绝这病根。”到后来曹操心爱的儿子仓舒患病危重,曹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孩子活活死去。”

3、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

译文:医经是探究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等生理状况,用来阐发各种疾病的根源,区别死生的界限,并且用它推断针刺、砭石、汤药、艾灸等施治的方法,调制各种适宜病情的调配和洽的药剂。最好的药剂的功效,就好像磁石吸铁,凭借药物之间各自的性能,互相促进发挥作用。不高明的医生违背医理,把轻病治成重病,把能救活的病人治死。

4、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宜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译文:医药方书,是根据各种药物的寒温性质,衡量疾病的轻重浅深,凭借着药物的性味功能,考虑人对四时气候感受适宜的情况,辨别药物的各种性味,制成寒凉与温热的药剂,用来使闭阻疏通,使郁结解除,使身体恢复到正常的状态。至于治疗失当的医生,用热药加重热病,用寒药加重寒证,精气在体内受损伤,在外部表现不出来,这是严重错误的治法。所以谚语说:“有了病不治疗,常常能得到(良医)治疗的效果而自愈。”

5、梁陶弘景雅好摄生,研精药术。以为《本草经》者,神农之所作,不刊之书也。惜其年代浸远,简编残蠹,与桐、雷众记,颇或踳驳。兴言撰缉,勒成一家,亦以雕琢经方,润色医业。

译文:梁代陶弘景素好养生,研究精通医药。他认为《神农本草经》是神农氏所著,是一部不可刊改的经典著作。可惜它年代渐远,书册或残缺或被虫蛀,跟桐君、雷公等人的著述,有很多杂乱。于是著书立说,写成了具有独到见解、自成体系的要学专著,也想以此来修正经典,为医学事业增光添彩。

6、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未尝有行不由径,出不由户者也。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则周有秦公,汉有淳于公,魏有张公、华公,皆得斯妙道者也。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译文:假若天资聪敏,能认识通晓玄妙的道理,完备的智慧虽属于天生的,但对古籍的规范理解还要依凭前人的训释注解,从未有行走不由路,出入不从门的人。然而专心致志研究精通,探索精深微妙的含义,如果能认识符合《内径》的真谛要道,那就(会在临床实践中)得心应手。因而一动就有成效,好像鬼神在暗中帮助,因而闻名于世的非凡杰出的医家,经常间或出现。原来周代有秦越人,汉代有淳于意,魏时有张仲景、华佗,他们都是掌握了这奥妙道理的人啊。他们都能一天天地使它的效用创新,大大的救助了众人,像花叶一样相继繁荣,声明和实际相符合。这大概是医教的昌明,也是上天的赐予。

7、洪惟我后,勤衰兆庶,迪帝轩之遗烈,祗文母之慈训,命百工以修政令,敕大医以谨方技。深惟针艾之法,旧列王官之守,人命所系,日用尤急,思革其谬,永济于民。译文:只有我们皇上,深切同情百姓,继承黄帝的未竟事业,遵奉母后的仁慈教导,命令百官修订政策法令,诏令医家重视医学技术。深念针灸技术,过去就列入官府的职守,关系到人的生命,日常使用尤其重要,想要纠正前代的错误,以永远救助百姓。

8、《内经》者,三坟之一。盖自轩辕帝同岐伯、鬼臾区等六臣互相讨论,发明至理,以遗教后世。其文义高古渊微,上极天文,下穷地纪,中悉人事。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音律象数之肇端,藏府经络之曲折,糜不缕指而罗列焉。大哉至哉!垂不朽之仁慈,开生民之寿域。其为德也,与天地同,与日月并,岂直规规治疾方术已哉?

9、吾友鞫通吴子,怀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嗜学不厌,研理务精,抗志以希古人,虚心而师百氏。病斯世之贸贸也,述先贤之格言,摅生平之心得,穷源竟委,作为是书。然犹未敢自信,且俱世之未信之也,藏诸笥者久之。

译文:我的朋友吴鞠通先生,怀着救助世人的心愿,凭借超人的智慧,酷爱学习从不满足,研究医理务必精深,坚持高尚的志向而仰慕古代圣贤,虚心学习而以百家为师。他为这时代的人蒙昧无知而担忧,因此就阐述前代名家的理论,又抒以自己平生的心得体会,穷究瘟病的源流,才写成这部书。然而还是不敢相信自己,而且也担心世人不相信这部书,把它藏在书箱里已经很久了。

10、纵少觉悟,咸叹恨于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于未兆。是由恒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

译文:纵使稍稍明白些,也都是在开始染上疾病时感叹遗憾,却不知道在各处危险未露出苗头时对之慎重。这就像桓侯身染将死的疾患,却怒怨扁鹊的预见,把感觉到病痛的时间当作得病的开始。

11、然必也大小方圆全其才,仁圣工巧全其用,能会精神于相与之际,烛幽隐于玄冥之间者,斯足谓之真医,而可以当性命之任矣。

译文:这样看来,一定要胆大心细,行方智圆,使其才能全面,能使望闻问切四诊全面发挥其作用,能在接触病人的时候集中精神,能在别人不明了病情的时候指出隐秘的症候的医生,才足以称得上真正的医生,而可以担当保全性命的重任。

12、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

译文:学说贵在亲自实践,而不在夸夸其谈。神圣的学说没有什么比得上仁学,一瓢先生能用医术仁爱民众,使他们不因疾病死亡,这就是孔子使老年人安逸、使年轻人怀归的学说。不贪求名位而奉行仁爱之学,有什么比这更高尚,却为何一定要舍弃它而贪求别的呢?

13、仆昔疾病,性命危笃,而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

译文:我过去患了重病,生命垂危,那时即使有再多的周敦颐、程氏兄弟、张载、朱熹又有什么用处?而薛一瓢先生独自能用高超的医术救活我,这就是我衷心佩服并确实认为他是个不可磨灭之人的原因。我考虑除此之外,肯定有可以救活人命使世人长寿的奇异的医案和好的方剂,若辑录起来传播开去,会高出理学的陈词滥调万万倍。篇四:心得体会 《大危机》——所有国人都应该读的书 一:昙花一现的的中国品牌 made in china”------中国的悲哀。现在的中国,几乎成为产品制造工厂的代名词,曾几何时,因为其产品质量的不合格,导致“made in china”成为低劣伪造的化身,这是十几亿中国人的伤痛。品牌,不仅是企业实力的象征,更代表这一个国家在世界该行业中的分量。所以,品牌,堪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有威慑力的武器。品牌就是价值,品牌就是利益。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品牌,及时质量再好,实力在雄厚,资源再丰富,但如果没有品牌,一定会在以后的竞争中损失惨重。而现在,中国的世界级的品牌屈指可数,国内更是十面埋伏——众多的外国名牌虎视眈眈,许多外商借中国的鸡,赚中国的钱。国人不知道品牌、商标的重要性,所以有很多厂家在市场竞争中连连败退,所以中国的品牌成为昙花一现;或者就是一些目光短浅、没有大局观的国人,胡乱申请一些垃圾专利,比如,曾经有人申请老虎造型的专利,试问:老虎千百年来不是那个模样,是哪般?而偏偏我们的一些口口声声为国为民的机关却让这些败类通过申请,这其中的暧昧众人皆知啊。并且还有自以为是的国人用那么多的伪劣产品的去赚昧良心的黑钱。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今天,中国的品牌存在许多的问题,这是摆在所有企业家面前的难题:第一 中国的许多品牌如同昙花一现,风光不久就偃旗息鼓了;第二:民族品牌缺乏溢价能力;第三:对广告畸形依赖;第四:缺乏

预警措施,并且没有有效的危机公关能力;第五:现有的市场经济制度很不完善,对市场公平、道德等问题没有得到基本的解决。

建设自己的民族品牌对中国经济的腾飞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媒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作为社会的软力量,么体必须具备自己的道德,明白自己的重大责任,自觉并积极参与到品牌的建设中来;而我们的商人,更应该有远大的目光,以民族利益为重,团结一致,让中国的品牌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唯我独尊。

二 诚信——国人难以启齿的伤疤

与时俱进,就是要我们的生活水平、教育水平随时代的一起进步;今天,生活水平的确有了相应的提高——吃得饱、穿得暖了,咱老百姓最关心的温饱问题终于解决了;但另一个可怕的问题有横在国人面前——诚信危机。2005年,那是国人耻辱的一年。2005年2月18日,英国禁止使用苏丹红,随后,中国也下达了同样的指令;但是,同年4月11日,广州田洋食品有限公司两个主要涉案人就被缉拿归案;2005年8月61日,哈尔滨市退休的老教师翁文辉被医院高昂的乱收费,并且最终这位身患淋巴癌的老教师死亡案件;2005年8月18日,湖南国际旅行社因乘客没有购买和旅行社合作的商场的商品,司机不满,于是争执,最后司机把乘客抛在荒山野岭;2005年十一期间,北京、上海、厦门等城市爆发的手机短信诈骗事件、、、、、、这些骇人听闻的事件,现在,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于是,生活中我们都小心翼翼——买东西担心自己的现金被换为假币,担心缺斤少两,担心食品安全与否、、、、、、总之,我们每天都在提心吊胆,时刻担心着被骗,被诈,“小心驶得万年船”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宗旨。于是,我们筑起厚厚的“墙”,来保护我们不受伤害,于是,我们把自己束缚在自己不得不编织的茧里,于是,人与人之间就不再亲密、不再信任,却而代之的是浓的化不开的冷漠,于是,我们都习惯麻木,麻木的麻木也好清醒的麻木也罢,只要能保护自己,其他的都不重要了。于是,社会上多了许多的看客,而少了侠客。

诚信,已经成为中国人剪不断、理还乱的坏账。

今天,有着让所有中国人都骄傲的四大古文明之最的中国文化,已经是一个疲惫的巨人。

“ 仁、义、礼、智、信”,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最好的“遗产”,今天,已近被有些自以为是的国人败坏的差不多了。诚信,成为中国

人曾经的骄傲!

南方一家新闻媒体曾做过一份问卷调查:如今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的是树立什么风气?如今国人最缺乏的品德是什么?

最后的答案出奇的一直——诚信!诚信?这是泱泱大国五千年的祖训,今天,居然成为中国人的伤疤?这无疑是对中国文化的绝大讽刺。

记得高二的一天,在上学路上一个背着孩子的中年妇女向我要两元钱去给孩子买食物,因为当时没有随时带钱在身上的习惯,所以那天就让她失望了,当时的我觉得因为不能帮她而难过了好久;从那以后我就养成带钱在身上的习惯。后来给一个朋友说了这件事,他一直笑我,最后说了我两个字:天真。后来,渐渐明白了朋友的意思。但是我因此养成的习惯从未改,并且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坚守,因为我相信:人间有真情。或许,也有人遇到我的情况,但随之而来的是心寒。假烟、假酒、假药等等,这些无不反映着国人的智慧,只是是让人脸红的智慧;这些败类,把中国传承了五千年的优秀,“与时俱进”得淋漓尽致。

真实无妄,始终不息,表里不杂,谓之诚;徇物无讳,四端百行,必以其实,谓之信;不欺人,不欺己。

身为礼仪之邦的我们,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今天,还有几人敢挺起胸膛,问心无愧?

在这个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的大环境中,说真话、做实事的还有几人?

诚实守信,中国人最基本的道德,今天,却物以稀为贵,在四处宣扬,在被拯救。

这,是中国式的悲哀!

国人的心,被功利占据。人被时代牵着走是一种悲哀!谎言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没一个谎言的背后,都需要很多谎言的支撑,谎言者,处处担心,很怕出现漏洞,但本身的能力就不强,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唯有永远的正大光明。我们不需要看客,需要侠客。

作为五千年文化的传承者,每一个国民都应该以身作则,借着现在的“说真话”苗头,来一次“诚信革命”,把那些伤痛的记忆化作前进的动力,让我们成为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让我们的“仁义礼智信”化作我们的“倚天剑”,打造我们的“品牌”,一往无前!

三 中国文化——疲惫不堪的巨人

“我是中国人”这句话成为所有国人的骄傲。是啊,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四大文明古国之最,我们的祖先用智慧和汗水灌溉出优良。而今天,在炎黄子孙手中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现在的汉语明显成为一种弱势语言,一个外国人升职、升大学、考研,不需要考中国的汉语;而今天的中国,在一块巨大而时髦的“与国际接轨”的招牌下,对许多与本民族文化生存前景密切相关的严重问题,篇五:浅 论 医 古 文 学习方 法

浅 论 医 古 文 学习方 法

根据笔者的践行,学习《医古文》的重点与方法可概括为:抓住一个重点;明确三个目的;注重五个方面。3.1 抓住一个重点这个重点就是必须较全面地掌握《医古文》中重点词语的词义。中国语文,论今及古,都是以词语为语言组织的基本单位。如果你对词语的数量掌握不足,词语的意义理解不清,词语的应用把握不准,那就很难学好医古文。因此,学习医古文的首要问题,重中之重就是一定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去掌握词义。如果词语的数量在胸中一鳞半爪,那便犹如缘木求鱼,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只有在词语数量的掌握上如韩信率兵,才能在词义的理解中融会贯通,应用中得心应手。重点明确了,那么这个重点怎样才能抓住?怎样才能掌握呢?下面所要论述的实际上也是落实“掌握词义”这个重点的措施与方法。3.3 注意五项内容是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学习《医古文》五个方面的内容:汉字、注释、语法、今译、人文精神。3.3.1 汉字据传,仓颉创造出汉字时,天下粟米,鬼神哭泣。正所谓惊天地,泣鬼神。可见我们的先民对汉字出现的崇尚。了解汉字的源流、形义、通假、异繁、正误,是学习与理解医古文的基础与前提。因为中医药文化这一华夏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正是由汉字来承载的,只有较全面地了解了古医籍中汉字的各种现象,才能正确地解读课文,传承古医籍文化。3.3.2 注释如果说了解汉字是学习医古文的基础,那么注重课文(或字词典)中对字词的注释,则是学好医古文的依据。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我在这里所说的注释,是今人(主要为教材编者)对课文中重点字词、人物、典故、文化现象的注释。我们可称其为“今释”。此“今释”与课文基础知识第四章的“注释”是不同的。那里所讲授的“注释”是在古医籍中就传承下来的,又称“古注”。当然了解这一章中所讲的内容与方法也是必要的。综上所述,注重先师今贤们对医古文的古注今释,才会使我们阅读起来言之有据,真 正心领神会,得到真知。3.3.3 语法《医古文》中的语法现象,教材归纳在“词义”这一章中,但有必要单独提一下,以引起学习者的重视。其实这部分内容也很容易理解,就是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了解语法和词义的关系。这里面有四种情况: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二是了解语法与句子的关系。这里面有三种情况: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这些医古文的特殊的语法现象与规律,正确理解它,则能正确理解古医籍中的语法了。3.3.4 今译今译即为翻译,亦为把古语译为今语。本人认为对这部分内容只需了解今译的标准、类型、方法即可。要做到今译准确,前提仍然是阅读理解。阅读深了,理解透了再与正确。

第三篇:医古文翻译

医古文重点句子(521出品,必为精品)

1.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居二日半,简子寤。〔译文〕扁鹊说:“血脉正常,你们惊怪什么呢?从前秦穆公曾经如此,七天后醒了过来。现在您主君的疾病跟秦穆公相同,不出三天必然痊愈。”过了两天半,简子就苏醒了。

2.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译文〕假使像圣人那样预先洞察隐微的病情,能让高明的医生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治愈,身体可以存活。人们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方法少。

3.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尙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译文〕病人就按照华佗说的去做,立刻吐出一条蛇状的寄生虫,把它悬挂在车边,想去拜访华佗。华佗还没回家,他的小孩在门前玩耍,迎面看到来客,便自言自语道:“好象遇到过我父亲,车边挂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4.佗语吴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译文〕华佗告诉吴普说:“人的身体要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使身体疲惫罢了。活动后水谷精气得以消化,血脉能够畅通,疾病就不会产生,比如门轴不会腐烂就是这个道理。

5.即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乃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译文〕(朱丹溪)便慨然地说:“读书人能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行由己而及于众人的仁爱,即使在当世没有出仕,也像做官一样了。”于是全部毁弃原先所学的科举学业,专心在医学方面尽力。

6.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 〔译文〕左丘明曾说:“仁德之人的教诲,它的益处真大呀!”确实如此啊。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代所说的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良师益友,又怎能因是医生而轻视他呢?

7.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译文〕医经是探究人体血脉、经络、阴阳、表里等生理特征,用来阐明各种疾病的根源,区别死生的界限,又用来揣度针刺、砭石、汤药、艾灸等施治的方法,调配成适合临证需要的各种药剂。

8.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译文〕经方是根据药物的寒温,衡量疾病的轻重,凭借药物的功用,依照气候感应的适宜用药情况,辨别五脏六腑所适用的各种性味的药物,制成寒凉与温热的药剂,用来疏通郁闭,解除蕴结,使身体恢复正常。

9.但竟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译文〕只是竞相追逐荣华权势,仰慕权贵豪门,迫不急待地追求名利地位。重视讲究名利荣势等末节,忽视轻弃身体这个根本。使其自己的外表华美,而使身体憔悴。皮肤都不存在了,毛将依附在哪里呢?

10.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病问疾,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译文〕看当今的医生,他们不去思索医经的旨意,来扩大自己的医学知识,而是各承袭家传的医技,始终沿袭旧法。诊断询问病情,致力于言辞敏捷,能说会道。面对病人片刻,便处方用药。

11.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译文〕解除疾病的缠绕,摆脱疾病的困苦,保全真精,导通元气,拯救百姓到达长寿的境界,救治体弱多病的人获得平安无恙的;没有三个圣人的学说,是不能达到目的 12.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君臣无夭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译文〕希望这本书能使医经的旨意显明于世,全面陈述阐发深奥的理论。正如众星宿高悬在天上,奎宿张宿等井然有序,又如深泉清澈明净,鱼类与甲壳类全能区分得清清楚楚。君臣和各族人民没有意外死亡的情况,而有延长寿命的希望。

13.予窥其人,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译文〕我观察他这个人,容貌润泽面有光彩,身材清瘦有精神,言谈兴趣浓厚有风趣。真是天下第一流的人。

14.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 〔译文〕把这部书藏在深山石室中是不妥当的。为什么不刊印出版,提供给天下后代如杨子云那样研究《周易》写出《太玄经》那样的知音呢? 15.而又有目医为小道,并是书且弁髦置之者,是岂慧明眼人欤?(译文)可是又有人把医学看成小道,连同《内经》这本书也像弁髦等无用之物一样地弃置,这难道是大智慧有眼力的人吗?

16.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岂非幸中有幸?而相成之德,谓孰非后进之吾师云。〔译文〕后代若有像杨子云那样有学问的人,能怜惜我的辛劳并赐予指正,难道不是幸事中的又一幸事吗?帮助我完成这项工作的有德之人,谁说不是后来居上的我的老师。17.好学之士,咸知四方;而贪常习故之流,犹且各是师说,恶闻至论;其粗工则又略知疏节,未达精旨,施之于用,罕得十全。(译文)喜爱学习的医生都知道趋向正道,但是贪求常规的医生仍旧各自认为老师的学说正确,厌恶听取高明的理论。那些技术不高明的医生又只稍微了解一些粗浅的内容,不能明白精辟的含义,在实践中运用它,很少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18.吾友鞠通吴子,怀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嗜学不厌,研理务精,抗志以希古人,虚心而师百氏。我的朋友吴鞠通先生怀有救世的抱负具有超人的智慧,酷爱学习,从不满足研究医理力求精深,立下高尚志向,仰慕古代名医,虚怀若古,效仿各家

19.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外内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译文〕凭着渺小单薄的身躯,侵害他的不是一种途径;容易衰竭的身体,却内外受到攻击。人的身体不是树木石头,怎么能够长久呢?

20.纵少觉悟,咸叹恨于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于未兆。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译文〕即使稍有觉醒,都在发病之初哀叹悔恨,却不知道在各种危险尚未出现时谨慎防范。这好像齐桓侯患了将死的病,却责怪扁鹊的先见之明,把感到病痛的日子,当作患病的开始。

21.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译文〕自古名医治病,多用活物来救治危重的病人,虽然认为牲畜低贱,认为人类高贵,至于爱惜生命,人类和牲畜是一样的。损害对方的生命来补益自身,无论物理人情都是共同憎恶的,何况人呢?

22.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

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译文〕又到病人家中,即使满目绫罗绸缎,也不要四下看;乐曲声响彻耳 旁,也不能表现出似有欢娱的神情;珍贵美味的食品轮流进献,吃着也像没有味道;各种美酒同时陈列,看到如同未见一般。

23.内摇其真,外劳其形,以亏其阴,以耗其生。宜收视返听于太虚之庭,不可专籍药而已之也。(译文)(你的病)是由于内部真气扰动,外部形体劳累,以致亏乏真阴,耗损生机,应该在清静虚无的境界中无视无听地休养,不能转、专靠药物来治愈它。

24.我瞻四方,何林林乎!州邑之间,其有贤牧宰能施刀圭之剂以振起之者乎?(译文)我远望天下四方,这种现象是多么众多啊!州县之中,难道有贤明官吏能施行灵丹妙药而使我广大民众振兴起来的吗? 25.危急之际,奚堪庸妄之误投?疑似之秋,岂可纷纭之错乱?一着之谬,此生付之矣。(译文)在病情危急的关头,怎能忍受庸医胡乱用药?在证候疑似的时候,怎能容许众多错误扰乱?一步的差错,病人的性命就断送了。

26.然必也小大方圆全其才,仁圣工巧全其用,能会精神于相与之际,烛幽隐于玄冥之间者,斯足谓之真医,而可以当性命之任矣。〔译文〕这样看来医生一定要心细、胆大、行为端正、智慧周全使他的才能全面,望、闻、问、切使四诊的应用全面,在接触病人时能够集中精神,当病情隐晦不清时能够洞察疾病隐微征兆的人,这才足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医生,才可以承担起拯救生命的重任。

27.或操是非之柄,同我者是之,异己者非之,而真是真非莫辨。(译文)有的人把持着判定是非的权柄,与自己相同的意见便认为正确,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就认为错误,然而没有人能辨别真对真错。

28.如病在危疑,良医难必,极其详慎,犹冀回春;若辈贪功,妄轻投剂,至于败坏,嫁谤自文:此贪倖之流也。(译文)如果疾病在危重疑难之时,即使是高明的医生也很难说有把握,费城详细谨慎地诊治,还有希望治愈。这等人贪图功利,轻易地胡乱用药,等到病情恶化,便转嫁谤言,掩饰自己,这些是谈的无厌,冀求侥幸一类的医生。

29.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涓涓而悲也。(译文)天生一个不朽的人,可是他的子孙却一定要把他推到必然腐朽的地方去,这是我扰闷悲伤的原因啊。

30.圣学莫知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

(译文)最高明的学问没有什么比得上仁学,先生能用医术爱他的民众,使他们不因疾病而早丧,这就是孔子的老年人要使他们安宁、青年人要使他们怀归的学问。

31.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天下”之说为斤斤乎?(译文)您不用人们共同相信的医学成就为先人立传,却用人们共同怀疑的理学空言为先人立传,莫不是被“艺成天下”的说法拘泥了吧?

32.时朱彦修氏客城中,以友生之好,日过视予,饮予药,但日服而病日增。

(译文)当时朱彦修先生客居城中。由于同学的友情,每天来看望我,给我饮药,只是一天天地服药而病情一天天地加重。

33.闻之善赠人者以言,其永矢勿谖者亦以言。不肖侏儒未足为先生重,窃以识明德云尔。(译文)我听说善于赠人的人凭借言语,那发誓永远不忘的人也是凭借言语。我微不足道,不值得被先生器重,只是私下用来记住先生完美的德行罢了。

34.子南晨诣,愠形于色,咎以轻用河车,而盛称此友先识,初不言曾服凉药,且欲责效于师,必愈乃已。

(译文)孙子南清晨到沈医师处,怒形于色,责怪沈医师轻率地使用河车,而大赞这位医生先知,从不说曾经服用凉药。并且要向沈医师求取疗效,必定痊愈才肯罢休。

35.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至于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乎?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可否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译文)又有对于草字擅长的医生,医案人们有的不识,关系到的问题还不紧要,至于药名,那么药铺中的人难道都能认识草字吗?

36.细思其故,得毋来诊时日已西沉,行急而咳亦甚,因之气塞脉乱,乃有此象欤?然惟于此而愈不敢自信矣。(译文)细想其中的缘故,莫不是他来求诊时太阳已经西落,走得过急咳嗽就厉害,因此气塞脉乱,才有这种脉象吧?然而想到这里就更加不敢自信了。

第四篇:医古文复习整理

中药专业医古文知识点整理

考试可能情况:

单选(10个,每题1分,五选一)

多选(5个,每题一分)

有词语和语法,如词类活用

填空(15个,每空1分)

文章提要,或与工具书有关,如我国第一部字典,字的偏旁部首,查虚词,查笔画、工具书编排方法,汉字等

简答(10分,四道题)

主要出现在工具书和汉字部分,各两道,并有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的简答题。解词(15分)

翻译(20分,5或6个)

句读(阅读理解,25分)

解词,回答问题

古文部分

《扁鹊传》

《史记》,汉,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自黄帝到汉武帝的三千多年的历史,一百三十篇,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翻译: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客馆入住,只有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时常恭敬地对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他来来去去有十多年了,于是叫扁鹊和自己坐在一起。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 翻译:扁鹊说:“他的血脉是正常的,你有什么惊怪的?从前秦穆公曾出现这种情形,昏迷了七天才苏醒。现在你们主君的病与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会痊愈。”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翻译:知道疾病外在的表现就能推知内有的原因,知道疾病内在的原因就能推知外在的表现。人体内有病会从体表反应出来,在千里之内,确诊的根据有很多,难以详尽地列举。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翻译:假使明智的人能预先知道没有显露的病症,能够让好的医生及早诊治,那么疾病就能治好,性命就能保住。人们担忧的,是疾病太多,医生忧虑的,是治病的方法太少。

《华佗传》

《三国志》,晋,陈寿,纪传体分国史(断代史)。

1、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翻译:(华佗)在徐州一带求学,通晓各种儒家经典著作。沛国的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任用,(他)都不去就任。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系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翻译:就像华佗所说的那样,(病人)立即吐出一条蛇(寄生虫),把虫悬挂在车边,想到华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自言自语说:“像是遇见我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3、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系,宜含宥之。”

翻译:因此把华佗押解交付许昌的监狱,审讯验实(华佗)服罪。荀彧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关系着人的生命,应该包涵宽容他。”

4、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翻译: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疲惫罢了。运动则水谷精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如同转动的门轴不会腐朽一样。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汉书》,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刘向、刘歆父子根据《别录》和《七略》编纂,我国现存第一部官修群书目录,收书38种,596家,13200余卷,分类简述其学术思想的源流演变。

七略: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方技略:分为医经,经方,神仙,房中。

微言大义:多以精当的言辞阐述儒家经典的要义。

1、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肴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翻译:战国合纵连横,真假纷争,诸子百家的言论混乱。到了秦朝担忧这种状况,于是烧毁书籍,使人民愚昧。

2、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针石汤火所施,调百药剂和之所宜。

翻译:医经,是推究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的本源,用来阐述百病的根由和生死的界限,进而用来研究针刺、砭石、汤药、艾灸施用的范围,探讨各种药物的恰当配伍及其适宜的病症。

3、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翻译:经方,是根据药物寒温的特性,估量疾病的深浅,凭借药物的作用,依照人对四气感应的适宜情况,来辨别五脏六腑所适用的各种性味的药物,配伍成寒凉与温热的药剂,用以疏通闭塞、解除郁结,使病人恢复健康。

《<本草纲目>原序》

王世贞,明,文学家,戏曲理论家。

1、予窥其人,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谈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

翻译:我观察他这个人,润泽的相貌,清瘦的身躯,言谈兴味浓厚,真的是普天之下仅有的一个人。

《大医精诚》

孙思邈,唐,医学家。《备急千金要方》,我国现存最早的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精”指医技精湛,“诚”指品德高尚。

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

翻译:如果对最为精妙细微的事情,用最为粗浅的思维方法去探求,难道不危险吗。

2、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翻译:如果有生病受苦的人前来求救的话,不得询问他们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关系亲疏、是华夏之人还是四夷之人、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要完全平等,都像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

3、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翻译:自古以来高明的医生治病,常用活着的动物来救助危重的病人,虽然说动物低贱而人类高贵,至于爱惜生命,人和动物都是一样的。伤害别的生命来使自己得益,万物在感情上共同憎恨,何况人类呢。

4、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翻译:心中怀着救世济民的志愿,所以也琐碎地谈了这些道理,学医的人不可以因我言谈粗俗而以这些道理为耻啊。

《医话四则》

1、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至于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乎?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可否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

翻译:又有擅长草书的医生,医案有的人不认识,关系到的问题还不紧要;至于药名,那么药铺中的人,难道能都认识草书吗?鲁莽轻率的人大概地抓药就会造成祸患,小心谨慎的人来回询问会造成拖延。能不能与同行约定,凡是书写药方医案,字字迹一定清爽,药名一定共识。

2、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翻译:(崔默庵)看见生病的人用手掰开眼睛,看着他吃喝,原来是他眼眶全都肿了,没法睁开。

3、细思其故,得毋来诊时日已西沉,行急而咳亦甚,因之气塞脉乱,乃有此象欤?然惟愈不敢自信矣。

翻译:(我)仔细地想其中的缘故,该不会是(患者)来看病时已经接近黄昏,行走急迫而咳嗽也加剧,因此气机闭塞脉象混乱,才有这种证象的吧?然而(我)思考到这里越来越不敢相信自己了。

工具书部分

定义:

工具书是为满足人们质疑求知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编排形式和查检方法,迅速提供某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资料线索的专供查检的图书。

作用:

解释疑难、辅助自学、指示门径、提供线索、搜集资料。

分类:

字典、辞书、书目、索引、文摘、类书、丛书、政书、年鉴、手册、年表。

字典:解释字的形音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

《康熙字典》、《简明中医字典》

辞书:即词典,解释词的意义及其用法的工具书。

《辞源》、《中国医学大辞典》

书目:即图书目录,记录图书的名称、作者、卷数、版本,有的还包括学术源流、图书流传、内容评价、收藏单位等。

《中国图书联合目录》、《宋以前医籍考》

索引:又称通检、备检、引得,是把一种或多种书(刊)里的内容编成条目按一定方法编排,并注明出处,专供检索的工具书。

《医学史论文献资料索引》、《本草纲目索引》

文摘:论文摘要,将论文的主要论点简明扼要地摘录出来,以供读者阅读。

《中国医学文摘》、《中国药学文摘》

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资料的工具书。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太平圣惠方》

丛书:在一个总名称下,把原来单独印行的若干部书籍原封不动地汇编在一起的工具书。

《珍本医书集成》、《古今医统正脉全书》

工具书的编排方法:

部首编排法

普通字词典一般采用。《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等

笔画编排法

中医药书籍一般采用。《中医大辞典》、《中药大辞典》等

音序编排法

《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

主题事类编排法

《尔雅》、《方言》等

查找中医文献:

善用目录、索引、类书、丛书。

常用工具书

字典:

《尔雅》,我国第一部训诂专书,第一部字典。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首创部首编排法,用“六书”理论解释文字。

《康熙字典》,清,张玉书、陈廷敬编撰。

新《辞海》和《辞源》的区别

新《辞海》是用现代方法编写的大型百科性辞书,所收词目以解决一般读者在学习、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为主,并兼顾各学科的学术体系,不收古体字和冷僻字,古义的征引也较少。新《辞源》删去旧版中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方面的词语,增加古汉语词语,修改不正确的注释,抽换并增补较多例证,对出处加注作者、篇名和卷次,从而成为一部阅读古籍的专用工具书。

汉字部分

演变过程: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现代简化字。

特点:

由图形到笔画,从形意结合到形意分离,从表义到形声,从繁复到简化。

六书:

汉字结构的理论体系,《说文解字》首次全面阐释,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字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即用简约的写意方法形象地描绘各别的对象。

日、月、人、女、心、手、止、木、鸟、鱼、龙、羊、牛等。

指事字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即在象形字的基础上用符号点明所要表示的局部,所加的符号即指事符号。本、末、朱、刃、叉、寸、亦、身、母、上、下、中等。

会意字

会意者,比类合宜,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即将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利用它们的形体或意义会合时产生的新义来表达。步、涉、即、既、得、秉、兼、采、益、陟、降等。

形声字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即由表意和表音两部分组合而成,表意者为形符,表音者为声符。

转注字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字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即利用同音字来记写意义上与其并无关系的字。

来、午、我、难等。

通假字:

古籍中,本有其字而未使用,却借写了当时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其它字,而这两个字的意义并不相同,此用字方式称通假或假借。

确定条件:本字与通假字共存,读音相同或相近,要有足够的依据。

古今字:

在一个字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或改换形符另造新字,以分担原有字一部分义项的文字现象。

HeavenRain

第五篇:初一语文古文资料

[初一资料] 语文上册古文总复习题汇总(有答案

1、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

5、兴正浓 兴:兴趣

6、方出神 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察,观察

9、昂首观之 昂:抬。首:头。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答:

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答

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答

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

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5、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 案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1、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罔:迷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齐: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6、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7、弘毅: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_______。”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___。”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3、山市

一、解释加点词语义。答

1、数年恒不一见 数,几。恒,经常。

2、层层指数 数,数数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楼,像楼一样,堂,像堂一样,坊,像坊一样。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4、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

5、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屑屑,忙碌的样子

6、或凭或立,不一状 不一状

7、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倏忽,突然。

二、翻译句子。

1、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公子孙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楼上喝酒。

2、或凭或立,不一状 有的靠着,有的立着,形状不一。

3、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这几年总不出现一次。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

1、借孙禹年和他朋友的观察来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书”?

3、当时的人们不能对“山市”这种自然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4、子虚乌有、历历在目、直冲霄汉、风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

5、孤塔—宫殿—城市—危楼

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奇异、奇妙、神秘、瑰丽、变化多端、4、《世说新语》两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1、俄而:片刻。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

2、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3、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4去:离开。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5、期:约定。委:舍弃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引:拉。顾:回头看

7、尊君在不?

7、“不”通“否”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8、集:集会

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 答案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5、智子疑邻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天雨墙坏 雨:下雨 坏:毁坏

2、智子疑邻 智:以……为聪明

3、不筑 筑:修补

4、其邻人之父亦云 亦云:也这样说

5、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丢失

6、其家甚 智其子 其家:那富人家

二、《智子疑邻》的寓意是?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1、塞翁失马

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案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

2、人皆吊之 吊:慰问

3、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为什么就,怎么就。为:是。

4、居数月 居:过,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

6、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

7、胡人大入塞 大:大规模

二、中心思想 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

三、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初一资料] 初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女通“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日扳仲永:通“攀”,牵,引。

不同“否”。

裁同“才”。

策勋十二转“策”通“册”

出门看火伴“火”通“伙”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为博士邪“邪”通“耶”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知”通“智”,孰为汝多知乎?

“止”通“只”,只有,止有剩骨。

二、古今异义:

说“悦”的古字,愉快。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为“文采和道理”

今“文科和理科”。

稍稍宾客其父:古为“渐渐”;

今“稍微”。

王子曰:古为“王安石自称”

今为“国王的长子”

从先人还家:古“死去的父亲”;

今“古人”

不闻机杼声今:用鼻子闻

古:听到

旦辞爷娘去今:从一地到另一地

古:离开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今:表转折的连词但是

古:只

双兔傍地走:今:行走

古:跑

见往事耳:今:过去的事情

古:历史

及鲁肃过寻阳:今:路过

古: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现在是一种学位

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为听

今用鼻子嗅。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古为跑;

今步行。

虽人有百手:古为即使,表假设连词。;

今虽然,标转折连词。

日中如探汤:古热水,;

孰为汝多知乎:古为代词“你”,?

今为姓氏。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为离。

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三、词类活用:

父异焉:对„„感到诧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的意动用法

父利其然:认为„„有利可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愿为市鞍马:买,名词作动词用

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

四、一词多义:

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并自为其名:题上

借旁近与之:代词,指仲永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仲永的卒之为众人:成为

邑人奇之:代词,指这件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的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的诗其受之天也:代词,代他的贤于材人远矣:比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见往事耳:了解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五、重要词句

[童稚]幼小。稚,幼小。[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毫,细毛。[故]所以。[拟作]比作。拟,比,比拟。[向]接近。[昂首]抬头。昂,抬。[项]颈,脖颈。[素帐]未染色的帐子。[徐]慢慢地。[观]看,观赏。[果]果真。[唳]鸟鸣。[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定神]使精神安定。[壑]坑谷、深沟。[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盖]有“原来”的意思。[方]正。[鞭]用鞭子打。[数十]几十。[

[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习,温习、复习、实习。[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亦]也。[自]从。[(不)知](不)了解。[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高尚的人。[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为]替,给。[谋]谋划,指办事。[忠]尽心竭力。[交]结交,交往。[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故]指学过的知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殆]有害。[诲]教,教导。[知(之)]知道(它)。[是]此,这。[贤]贤人,有才德的人。[齐]看齐,一齐。[内]指内心。[善者]指长处。善,好。[从]跟从,这里指学习。[士]士人[弘毅]刚强,勇毅[重]重大。[已]停止。[岁寒]寒冷的冬天。岁,指时间。[凋]凋谢。[行]奉行。[其]大概。[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欲]想,希望。[勿]不要。[施]加。

[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似]相似,像。[差(chà)]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不如,比不上。[因]由于。

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期,约定的时间。日中,正午时分。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乃才。时年当时的年龄。戏嬉戏,玩耍。客客人,指朋友。[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委]丢下、舍弃。[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无信]不讲信用。[引]拉。[顾]回头看。

【果】果然【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髀】大腿。

当户织:对着何所忆:思念赏赐百千强:有余不用尚书郎:不愿做愿驰千里足:希望

扶将:扶,持

少顷:一会儿。既而:不久,紧接着。是时:„的时候。未几:不久。一时:同时。呓语:说梦话。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中间:其中夹杂着。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少,稍微;舒,伸展、松弛。稍稍:渐渐。倾侧:翻倒倾斜。齁:打鼾。

顾:回头看,文中指往旁边看;顾野有麦场。苫蔽:覆盖、遮蔽。少时:一会儿。弛:放松,文中指卸下;弛担持刀。久之:过了一会儿。暴:突然;屠暴起。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神情、态度;暇,空闲。

六、特殊句式

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艺术的人。)

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1.会宾客大宴。(应为“会大宴宾客”,宾语前置。)正碰上由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文中形容声音之杂。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变色离开座位,个个捋起袖子,露出胳膊,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

1.孰为汝多知乎?(应“孰为汝知多乎”,谓语前置,起强调作用。)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2.省略句:未至,道渴而死。(“未至”前省略了“夸父”)夸父还没有赶到太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3.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译:夸父和太阳赛跑,他一直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这时,他口渴想要喝水;他就到黄河、渭水去喝;黄河与渭水的水都不够夸父喝,于是,他又到北边大湖去喝。

场主积薪其中(应积薪<于>其中,省略介词“于”。)场主在那里堆积了柴草。

一狼洞其中(一狼洞<于>其中,省略介词“于”。)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屠户乃奔倚其下(屠户乃奔倚<于>其下,省略介词“于”。)屠户就跑过去背靠在柴草堆下面。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扔)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屠户)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对方的。

下载医古文教学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古文教学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文教学

    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顾名思义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在现行的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十二册的最后一个单元都集中安排了文言文的教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古文Z阅读总结

    (一) 负笈行医。周游四方。俗称为走方。鹊。之。异。胜。胜。验。也。诀。贱。也。验。也。便。邑。有。者。也。顶。串。吐。泻。外。截。截。也。止。止。也。串1。顶。神。......

    医奖惩制度[资料]

    医奖惩制度[资料] 篇一:医院奖惩制度医院奖惩制度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确保医院工作质量和正常秩序,强化医院管理,健全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在职工中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

    医改资料

    1、市场化恶化的转折点 一九八五年四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财政......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推荐阅读)

    《汉书艺文志》序 P38 1. 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xiao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战国时期各国合纵连横,真伪之说纷争不已,诸子百家的学说纷乱混杂。到了秦代,始......

    医古文PPL教学学生自我评价(优秀范文5篇)

    医古文PPL教学学生自我评价 自上学以来的十几年里,在教室都是通过老师的独自讲解而获得知识,最多也就是抽同学起来回答问题。仅此而已,而上大学以来,或许说是直到现在,医古文的课......

    小古文教学反思

    小古文教学反思 本学期的校级公开课上,我尝试地上了一节自己从未上过的小古文教学。最初有这个想法的是去年在乐清听了朱文君老师的《一人性缓》,老师的幽默、学生的灵动,让我......

    《古文两篇》教学设计

    《古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两个故事。4. 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