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两篇》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3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文两篇》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文两篇》教学设计》。

第一篇:《古文两篇》教学设计

《古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两个故事。

4.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教材简析

本课安排了两篇浅显的文言文:一篇是《司马光救友》,另一篇是《矛盾》,都是孩子们很熟悉的故事。

《司马光救友》通过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矛盾》通过一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自相矛盾的语言,讽刺了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告诫人们说话做事不要前后矛盾。这两则文言文,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浅显易懂,叙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学前,应让孩子们知道: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瑰宝。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学习一点浅显的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解,试着读懂每一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

司马光救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救友》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读一句,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

(6)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7)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2.指名读。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

3.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六、拓展延伸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一、指名背《司马光救友》

二、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引入新课的学习

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释,试着读懂每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三、读通课文

先自己读,再同桌互读互评,再在全班交流。

四、精读课文

1.结合插图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看课后注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

(教师先列举一句作示范,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组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

五、自由交谈

启发学生谈谈自己读了课文后,从文中悟出的道理。

如:说话做事前后要一致,不能夸夸其谈,不能自吹自擂,要实事求是„„

矛盾

--2--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你读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或朋友听。

--3--

第二篇:《古文二则》教学设计

《古文二则》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范晔及其《后汉书》;理解并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了解人物性格特征,学习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四知》,文章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刻画形象传神;主旨突出,事例典型。

4、《私心》,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选择典型事例,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朴实,让读者扪心自省。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目前的社会现状为楔子,列举贪官污吏的种种行径加以导入:

成克杰,男,出生年月:1933年11月,职务:原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触犯罪名:受贿罪,刑罚:2000年9月14日被执行死刑。(成克杰通过批项目、要贷款、提职级等多种方式,伙同李平或单独非法收受贿赂款、物合计人民币4109万余元。)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范晔(398~445),字尉宗,南朝宋顺阳人,南北朝时期著名史学家。

范晔早年曾任鼓城王刘义康的参军,后官至尚书吏部郎,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因事触怒刘义康,左迁为宣城郡(郡治在今安徽宣城)太守。后来他又几次升迁,官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有人告发他密谋拥立刘义康,于是以谋反的罪名被处以死刑。

范晔一生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则是撰写了被后人称之为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范晔以《东观汉记》为蓝本,对其它各家撰著博采众长,斟酌取舍,并自定体例,订伪考异,删繁补略,写成《后汉书》。由于他的“后汉书”文约事详,逐渐取代了前人的著作。

《后汉书》继承了《史记》、《汉书》的纪传体例,叙事简明而周详,记事有重点而不遗漏。其叙事的特点是以类相从而不记年代的先后。有些篇目的内容颇有增益,如《东夷列传》就较详细的记述了当时朝鲜半岛诸国和日本(当时称倭国)的情况,又《南蛮传》也为前所未载。《后汉书》又新立了一些类传,如《逸民》、《列女》等。

2、杨震(?~124)中国东汉大臣。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时人誉为关西夫子杨伯起。一直不答州郡的征召,年50,始仕于州郡。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其廉洁最为人称道。后转为涿郡太守。元初四年(117),征为太仆,迁太常。永宁元年(120),代刘恺为司徒,后又代刘恺为太尉。皇亲国戚每每向他推荐自己的亲信,他都不准。中常侍樊丰等鼓动大兴土木,他极力反对。赵腾屡次上书,指陈得失,帝欲诛之,他劝谏。由于太过忠直,遭奸臣怨恨,交相诬毁,诏遣归故里。半途饮酖自尽。

第五伦,字伯鱼,东汉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先世为战国田氏,后徙西汉园陵,便以迁徙次序为姓。东汉初,被京兆尹阎兴召为主簿,后任铸钱掾,领长安市,百姓悦服。建武二十七年(后51),举孝廉,补淮阳国医工长。光武帝召之,有政见,拜会稽太守。虽为二千万官,亲自锄草养马,妻子为炊。受俸禄仅留一月粮,其余皆助百姓之贫者。后任蜀郡太守。所至皆有政声,举荐贫者为属官,多至两千石。章帝初,代牟融为司空,奏请削弱马、窦等外戚权势。第五伦奉公尽节,言事不阿附;性质憨,少文采,任官以贞洁著称,当时人也比作西汉的贡禹。

3、学习生字:

骘(zhì)

邑(yì)

谒(yè)涿(zhuō)

辄(zhé)

悫(què)

征辟(bì)便(biàn)宜 辄(zhé)蕴藉(yùn)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古汉语知识:

1、古今异义:

(1)便宜——古义:利益,好处,对国家有利的事情。

今义:方便合适,便利。(2)选举——古义:选贤任能。今义:用投票或举手等表决方式选出代表或负责人。(3)性质——古义:本性诚实

今义:一种事物区别其它事物的根本属性。

2、词类活用: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怀,这里用做动词,意思是:怀里揣着。).

四、默读课文,感知大意:

《四知》中的杨震不慕仕途,以致“数十年不答州郡礼命”。50岁时被推荐,历任刺史、太守、司耕、太尉等职。本文通过对杨震遇故知的描写,赞扬了他那种“文官不爱钱”“官清民自安”的为官为民之道。他的“四知”精神,堪称为中外古今官吏的楷模。

《私心》一文评价了第五伦秉公办事,竭力保全节操,并以事例说明他没有私心,任职正直清廉的品质。通过第五伦对“您有私心吗”这一回答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是有私心的,但私心有程度、大小之分,并且产生私心或引发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关键是看自己怎样去对待和处理。

两则故事语言简洁,虚实清晰有条理,其蕴涵的哲理浅显易懂,但又发人深省。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中国史传文学是中国历史文学的一部分,它具有历史文学的一般特性,兼有历史科学与文学艺术两种成分。从文学的角度肯看它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重在描写历史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从史学的角度看,它是通过运用文学艺术的手段,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描述,来表达一定历史观的历史著作。史传文学的特点:

1、寓褒贬于叙事中,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

2、以人物为中心,强调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

二、学习《四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默读并翻译课文。

2、《四知》一文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开头到“后转诼郡太守”):写杨震拒金。第二层(“性公廉”到结尾):杨震拒为子孙“开产业”。

3、品味语言:

(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侧面描写,说明杨震声名远播;接着写他的官职得到不断提升,为后文王密夜访行贿作铺垫。

(2)、“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短短八个字,鲜明地表现了杨震拒绝贿赂的坚决态度,刻画出一位光明磊落、清正廉洁的清官形象。

(3)、“使后世称为清官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杨震认为让后代做清官的子孙是最丰厚的产业。表现了他视金钱如粪土、洁身自好的精神。

4、合作探究:

你怎样看待“杨震拒金”的意义?

明确:在封建社会,有一句俗语“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说的就是封建官场上行贿受贿的事情的普遍性。也就是说,像文中王密这样下属贿赂上司的事情十分普遍,而送给上司好处的目的无非是要从上司那里得到更多的好处。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杨震却能义正词严,拒不收贿赂,足见其清正廉洁。更为可贵的是,他在拒绝贿赂的同时还批评教育行贿者。我们今天就要认识到:腐败之风,古已有之,反腐败任重道远,只有我们不断地以高要求对待自己和他人,才能走好每一步。

三、学习《私心》: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默读并翻译课文。

2、《私心》一文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开头到“亦以此见轻”):写第五伦奉公无私。第二层(“或问伦曰”到结尾):写第五伦自己承认有私心。

3、品味语言:

(1)、“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开篇交代第五伦奉公守法的优秀品质。接下来举了三个例子,具体说明第五伦奉公尽节的崇高品德。

(2)“昔人有与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终不用也。”——自我解剖,举出别人不知道的事例:有人送礼,虽拒收,但心里还是不能忘记他。

(3)、“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作者宕开一笔,写第五伦有“私心”,反衬他的真无私,揭示他自省的优秀品质。

4、合作探究:

“时人”认为第五伦毫无私心,而他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私心?你怎么看第五伦的这些“私心”?

明确:第五伦认为自己在举贤任能和私人感情方面还有私心。这些“私心”实属人之常情,他并没有 什么不对的地方,只是由于他严于自律,对自己是高标准严要求,敢于挖掘灵魂深处的小小私心。这也可看出他在大的方面没有值得谴责的地方。这种严于自律的精神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四、教师小结:

《论语》上说,曾子“吾日三省吾身”。这就是古人常说的修身。“私心”所讲的就是第五伦的一个修身的故事。自古以来,人们常常赞美“大公无私”“公而忘私”“不谋私利”“一心为公”的人。舆论上大都认为有私心是不好的,很少有人坦陈自己有私心。这个故事的引人之处和它的教育意义就在于第五伦能够从内心深处进行挖掘,坦然承认自己也有私心。这些事情他自己不说谁也不会知道,可他却主动说出来并且承认自己是有私心的,这是难能可贵的。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六、板书设计:

21、古文二则

1、四知:侧面描写——将军荐才、官职屡迁(清正廉洁);

正面描写——杨震拒金、拒开产业。

2、《私心》:正面描写——辄叱诸子并遣之;奏记便宜并封上;

侧面描写——心不能忘昔人;子有疾,不省视竟夕不眠。

第三篇:古文两篇的教学设计模版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救友》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读一句,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

(6)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7)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2.指名读。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

3.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六、拓展延伸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矛盾

一、指名背《司马光救友》

二、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引入新课的学习

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释,试着读懂每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三、读通课文

先自己读,再同桌互读互评,再在全班交流。

四、精读课文

1.结合插图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看课后注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

(教师先列举一句作示范,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3.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组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

五、自由交谈

启发学生谈谈自己读了课文后,从文中悟出的道理。

如:说话做事前后要一致,不能夸夸其谈,不能自吹自擂,要实事求是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你读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或朋友听。

第四篇:小古文《读书》教学设计

小古文《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读通读顺古文,在读中体会古文的韵味和停顿。

2、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古文,初步掌握学习古文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对古文学习的兴趣。

3、了解人与动物的区别,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读背小古文。

2、体会读书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图片,引出课题。

1、播放老人、成人、儿童在不同地点看书图片。

他们都在干什么?(读书)再给大家看一张图片(出示动物看书图片),你觉得新奇吗?对了,动物怎么会读书,这是与人的区别,其实很古很古的人们早已知道这种区别,用另一种形式写了下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读书”(板书、读书)齐读。

2、同学们,你们爱读书吗?

著名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可见书籍如此的重要。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你知道哪些读书的名言或故事呢?(学生交流)老师也搜集了些,请看大屏幕(指名读,齐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二、初读古文,读中感受古文的韵味和停顿。

1、“读书”这篇小文章几千年前就写下了,现在请大家拿起桌上复印的内容自由去读读,感受下几千年前写的文章。

2、交流初读感受

古时候的文章和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不同?(1)篇幅短小(2)语言精炼(3)不太容易懂

师总结:短短的、浅浅的读起来很好玩,很有味道的文言故事文言经典句段,这些都是古时候文章的特点,我们把它叫做古文(板书)齐读,也叫文言文,学习文言文有几把“金钥匙”,如果你使用了老师送你的金钥匙,就不觉得难了。

3、第一把金钥匙——读、板书;学法 读

(1)、古文比现在的文章要难读些,现在请自己练读,每个同学至少读到3次才能有资格参评“古文朗读能手”。

(2)、学生展示读

评价:字正腔圆,音全准了,一号朗读能手。

这位古人似乎气急了些,这古人说话慢条斯理的,要慢慢地吟诵,再练练。

停顿恰当,二号朗读选手

(3)、小古文也要像古诗一样读出节奏,看(大屏幕出示划的节奏)谁来挑战一下

读的通顺,读出了节奏,真是古文朗读能手。

(4)全班读。师评价:嗯,读古文就应这样,读通顺,读出停顿,读出韵味。

三、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读了这么多遍,你们能猜猜这则小古文的意思吗?

出示第一句:

(1)指名读(2)猜猜它的意思? 板书:猜

师:文中没有饥饿,没有知道,你怎么想到这个词?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

师:这个有了饥,饥我们可以给它组个词,生说:饥饿 了不起,组组词,很自然就理解了,如所可组场所,住所 这种方法就叫组词法,这也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第三把金钥匙。板书:组词法

(3)齐读这句话

(4)这些可爱的动物怎样吃食饮水的?你们看(配图)这就是:“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再读。

出示第二、三句 ①同样猜猜大意

②出示个别注释,理解其异者,能为人言

读懂文言文,看注释很重要,找到第四把金钥匙了吗?板书:注释理解法

③古文与学过的比较 板书:旧知识比较法 ④你知道哪些动物有奇特的本领能为人言吗? 出示图片或视频

⑤再读第二句、第三句 出示第四句

1、指名读出语气。

2、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3、哪种说法好(反问语气,强调,意味深长)齐读 意思弄明白了,相信你们会读的更有韵味,齐读一遍

这篇小古文,哪一句写出了人与动物的不同:(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

因为读书,人类学会了什么本领?

因为读书,人类有了知识,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创造。(课件出示 齐读)

所以我们一定要多读书,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这篇小古文我们已了解它的意思,现在老师和你们玩个游戏,老师说人的行为,你们说动物,要用文中语言回答。

师:人饿了就吃饭,渴了就知道饮水(大屏幕出示,说一句点一下)

生: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

师:人,会建造房屋住在里面休息。生: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 师:人,会用语言交流。生:其异者,能为人言。

师:人会读书,积累知识,不断创新。生: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

(所以)人不读书,? 现在我们来男女生像老师刚才那样对答问

通过这种形式文言和白话对照读,让我们感受到汉语言的优雅和精妙,我相信大家对这篇小古文是越来越熟知了,现在谁能用你喜欢的方式再来读一读呢?

读得好吗?谁有勇气再和他比一比? 我们一起来学着他们的样子读一读

五、积累背诵

读得真好,不知不觉我们已把小古文读会了,能背吗?(出示填空式背诵)指名背,齐背

真了不起,现在没有提示了,我相信你们会背的更好,一起背,大家真了不得!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古文,知道了学习古文的方法(结合板书说)

有读有猜有组词法,有注释理解法,有旧知识比较法,也是老师这堂课送给你们的第五把金钥匙。当然,学习古文的方法还有很多,板书(„„)需要大家课下去发现、去总结。古文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希望课下大家能用上这几把金钥匙读懂更多更好的小古文。

板书:

古文 学 法 读书 读 猜

组词法 注释理解法 旧知识比较法 „„

第五篇:古文二则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内容,把古文译成白话文并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2、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3、有感情地朗读古文二则并背诵。

4、懂得读书有“三到”,特别要专心,体会学习、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2.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学习字词,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内容,把古文译成白话文并初步体会古今义的异同。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课前老师先带大家做个游戏——对名言。要求说出下句,并说说名言的意思。媒体出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中国古代文言文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最灿烂的文化之一,许多名句佳篇为后人广为传颂。以上的名言,大家并不陌生,它们都是摘自文言文,也就是古文。下面请几位同学读一读(配乐),谈谈读后的感受(琅琅上口,语言精练且深刻。)

3、揭示课题:*30、古文两则

4、出示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读通古文,注意停顿

借助工具,理解字义

连词成句,说说句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介绍作者及《读书有三到》。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教师范读(配乐),学生在心中默默跟读。(出示古文及停顿),生自由读。

4、对照译文,想一想读书要做到哪“三到”? 交流板书:心到

眼到

口到

三、研读课文

(一)《读书又三到》(出示古文和译文)

1、理解词语“尝”:(出示句子)

句子中“尝”是什么意思呢?老师这里有几个义项,请你看看应该选哪一个?

说说句意。

2、再读课文,了解古文意思。

(1)同桌合作逐句朗读古文和译文,深入理解句意。不理解的字可以看看注解或查查字典。(2)交流。

重点理解:“此”、“却只”、“决”、“亦”(3)一人读古文,一人解释。

A 当学生讲到第二句时(出示句子),教师加以补充。师:作者这句写出了心、眼、口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读书有三到”,且“心到最急”的 推断。

B重点比较译句,哪一句更适合原文?为什么? 媒体出示:

原文: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思想已经集中了,难道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 专心了,就能看仔细,读正确。

(4)小结:作者运用了假设和因果以及反问句式,准确而有力地推断出“读书有三到,且心到最急”。

3、配乐朗读古文并背诵。

(二)自学《论语·学而篇》

1、板书:论语·学而篇

2、师介绍《论语》(媒体出示)

3、复习方法:

还记得我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读书有三到》的?(交流,媒体再出示)

4、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学《论语·学而篇》。思考:在《论语·学而篇》里是通过哪几方面来讲一个人的学习情况的?

5、请几个女生朗读该文(出示),然后请几个同学翻译,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6、赏析古文经典词语的妙用:

“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一词原本是指“有修养的人”,而在该古文里意思为“很有修养”,很形象,很准确地表达了文中的意思。

7、通读全文(配乐),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

文章在《论语·学而篇》里是通过哪几方面来讲一个人的学习情况的? 板书:个人温习

大家探讨

修炼修养

该文抓住了一个人的“个人温习、大家探讨、修炼修养”准确地写出了一个人在世时的学习情况。这种取材之精到,眼光之敏锐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6、背诵该古文(配乐)。

课堂小结

四、总结复习

1、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还懂得了遇事要敢于实践,抓紧时间不拖拉,在实践中学会本领的道理以及体会学习、生活的快乐和美好。希望大家课后找找除了《读书有三到》和《论语·学而篇》中讲到的名言之外,还有哪些关于学习的名言?

2、出示名言,生轻读

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自己学学名言,再翻译给家长或者朋友听,并在以后的学习文言文中注意细细推敲词句的含义。

课后习题

五、作业:

1、解释带点字义

(1)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背诵古文。

3、拓展: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说说《读书有三到》对你有什么启发?

下载《古文两篇》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文两篇》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文精卫填海教学设计(全文5篇)

    古文《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古籍,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巫术、医药、民俗等方面的内容,也保存了不少的神话。学情......

    古文教学

    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顾名思义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在现行的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十二册的最后一个单元都集中安排了文言文的教学......

    小古文《猫斗》教学设计

    《猫斗》教学设计 师:出示:斗。齐读。看到这个字,你立马会想到什么? 生:打斗。 生:吵架。 生:争斗。 师:的确,这个字总会让人想起不和谐的场景。看了这个字,你的心中又会产生什么疑问......

    小古文《雪》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小古文《雪》教学设计 原文: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译文: 这个冬日......

    小古文《猫捕鱼》教学设计

    小古文《猫捕鱼》教学设计 一、回忆导入 齐背《青草地》,我们知道了“吾”是?“汝”是?比如说:吾乃老师也。汝为——?说自己就是——?吾乃大人也,吾乃老师也。 二、看图激趣 1、这......

    古文教学(含5篇)

    初中文言文教学漫谈 宁化水茜中学赖代煌 现今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其实,关键在于文言文。突破文言文,周树人,写作文两大难题便可迎刃而解,不在话下了。学......

    小古文教学初探

    ‚第二课堂‛论文——上栗镇新建小学 吴丽芳 小古文教学初探——《放风筝》 初识小古文,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去年暑假,闲来无事,便加了很多教学群,其中就有一个专门的绘本阅读教......

    古文二则 教学设计 教案(小编整理)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2、借助注释,能将古文《菊》翻译成现代文。 3、背诵课文。通过对古文的学习,了解菊花的傲霜独放的品格。 2. 教学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