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与因数复习教案

时间:2019-05-15 05:3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倍数与因数复习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倍数与因数复习教案》。

第一篇:倍数与因数复习教案

倍数与因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2、3、5倍数的特征,以及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的意义。

2、能够准确判断2、3、5的倍数,能够利用奇数、偶数、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3、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节课为期末复习课,之前学生已经较好的掌握包括了认识自然数与整数,倍数与因数,找倍数,2、3、5倍数的特征,找合数和质数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概念纷繁复杂,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概念记忆起来较为困难,若单纯的以知识点的方式进行复习,学生势必会产生厌倦感。基于这一点的考虑,我在复习中将这几个知识点的复习以具体的数学问题方式呈现,给学生创造出特殊情境,使学生既易于接受又便于掌握,也使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教学设计

一、知识梳理:

1、同学们,这一课我们来复习倍数与因数这一单元。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31页,快速浏览31——43,边看边想,在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2、学生快速浏览,进行整理。

3、汇报交流:谁来说说我们在这个单元中都学到了哪些知识?(1)倍数与因数

9×4=36,36是9和4的倍数,4和9是36的因数。

像…-2,-1,0,1,2…这样的数都是整数。像0,1,2…这样的数都是自然数。我们只在自然数(0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任何自然数都有因数1,1是所有自然数的最小公因数。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2)2、3、5的倍数特征

像2,4,6,8…这样的数,是2的倍数,也叫偶数。像1,3,5,7,…这样的数,不是2的倍数,也叫奇数。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2,4,6,8,0的数都是2的倍数。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2和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都是2和5的倍数。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9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3)质数与合数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2是最小的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4是最小的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二、巩固练习:

1、把下面的数填入相应的类别。25 28 10 90 45 17 100 97 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说一说你是怎么进行判断的。

2、找出27的全部因数和100以内7的全部倍数。27的全部因数: 100以内7的全部倍数: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说一说你是怎么找27的全部因数和100以内7的全部倍数的。

3、写出30以内2和3的全部倍数,并找出2和3的最小公倍数,并用集合图表示出来。(1)独立完成(2)汇报并纠错

30以内2的倍数有()30以内3的倍数有()30以内2和3的的公倍数有()2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集合图

(3)师:为了准确填写集合图,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生:在分别找出30以内2和3的倍数时,应先将2和3的公倍数填在交集内,交集内的数不应在其它集合圈中重复出现。

4、写出15、36的全部因数,并找出15和36的最大公因数,并用集合图表示出来。(1)独立完成(2)汇报并纠错

15的因数有()36的因数有()15和36的公因数有()15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

集合图

5、猜一猜

我是比3大,比7小的奇数。我是()。我和另一个数都是质数,我们的和是15。我是()。我是一个偶数,也是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积是18。我是()。

三、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把倍数与因数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练习,大家对知识的整理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能用这种好方法整理其它单元的知识,我们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共同交流。

2、对这节课的复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第二篇:《因数与倍数》教案

《因数与倍数》教案

《因数与倍数》教案1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3、24页。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什么是质数和合数,掌握了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

2.我知道100以内的质数,记住了20以内的质数。

3.我能在自主探究中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时畅所欲言。

学习重点:

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学习难点:

用恰当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会给自然数分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分享收获。

2.质疑探讨。

3.试试身手:第23页做一做。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利用课本24页的表格,用恰当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2.展示、交流:你们是怎样找出100以内质数的?

3.小组讨论:(1)有没有最大的质数或合数?(2)根据因数的个数,可把非零自然数分成哪几类?

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很快熟记20以内的质数。

5.独立思考:

(1)是不是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2)是不是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3)是不是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4)是不是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6.组内交流。

《因数与倍数》教案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P5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和理解因数和倍数,体会一个数的倍数与因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经历“活动建构”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3.在交流、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说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区分“倍数”与“几倍”,进一步清晰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学习单、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热身: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吧。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群惠小学,你们可以叫我陈老师。

师:老师也来认识你们一下,你叫(张三),今天老师给大家上课,你是我的(学生)。

师:你在班上的好朋友是谁?(李四),那么你是(李四)的朋友。

师:(面向张三)咦,同样是你,(面向全班问)怎么一会是朋友,一会是学生呢?

师:是的,对象一改变,身份就不同。

师:其它同学也来介绍一下,可以介绍你的好朋友,也可以介绍你的同桌。

师:是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数学上,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数与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一、依托原有认知,操作中建构概念

1.同桌合作,操作体验

师:我们一起做个活动--摆图形。

将不同数量的■摆成2行或3行,可以先在脑中摆一摆。请看具体要求:

(1)判断:判断是否能摆成一个长方形(可以在方格图中画草图)并列式计算。

(2)分类:根据摆的结果分分类。

师:明确要求了吗?好,同桌两个同学拿出学习单合作,利用老师提供的彩笔进行操作。

2.利用白板,展示分类

师:老师将部分同学的学习单上传到电脑中,请看。(在电子白板中出示5张图片)

师:根据摆的结果,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请学生上台来在电子白板上拖动分类)

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动态形成分成2类,如图)

3.由旧引新,感知概念

问题1:请同学们想一想,比一比,为什么这类能摆成一个长方形?

师:请同学们观察每组的数据,想一想,比一比。

预设:

因为

12是2的6倍。

8是2的4倍。

6是3的2倍。

所以,它们都可以摆成一个长方形。

师:你们同意吗?谁还能这样说一说?

师:刚才说了谁是谁的几倍,在这个算式中,(指着12÷2=6),数与数之间还有一种新的关系,你们想知道吗?

12是2的倍数,12是6的倍数,合起来,可以我们还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

请2个说→全班说→PPT出示:12是2和6的倍数

板书:倍数

师:(指着12÷2=6),谁能推测一下,这个算式里,谁是谁的因数呢?

2个生说之后出示:2和6是12的因数

板书:因数

8÷2=4 6÷3=2,谁也能像这样说一说。

师小结:大家观察算式,发现如果被除数与除数和商有因数、倍数的关系,就能摆成一个长方形。

4.加强对比,明晰概念

问题2:第二类为什么不能摆成一个长方形呢?

师: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指着7÷2=3.5,8÷3=2…2)因为这里的商有的有余数,有的有小数。这里能说谁是谁的倍数吗?

师追问:你们认为,商应该是什么数呢?(板书:商→整数)

师:只要商是整数的,就有因数倍数的关系,是还是不是?

师:大家都说是,我们来看一个商是整数的算式。

出示:2.7÷0.9=3

师:之前的学习我们可以说2.7是0.9的`3倍,对吧?但能不能说2.7是0.9和3的倍数呢?

师:(指着可摆成长方形的算式)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刚才可以摆成长方形的这几个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师:大家发现这里都是整数。

师:是的,今天研究的因数和倍数是规定在整数范围内。

追问:“整数范围”什么意思?

师总结:是的,整数范围说明:除了商是整数,被除数和除数也是整数!

(补充板书:被除数、除数)

师:回过头来看2.7÷0.9=3,不能说2.7是0.9的倍数,因为它的被除数和除数都不是整数,不是整数除法。

(补充板书:整数除法)

师:看来之前认识的倍和今天的倍数还是不一样,请同学们看一段微视频。

微视频内容:二年级时,我们认识了“倍”,结果可能是是“整数倍”;五年级时,我们还学习了求一个小数是另一个小数的几倍,结果可能是“小数倍”。而我们今天学习的“倍数”,指的是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必须都是整数(0除外)。

师:这下,“倍”和“倍数”的区别明白了吧?

5.概括特点,揭示概念

师:(指着微课)这里的倍数指的是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数与数之间的这种关系,在数学上有专门的名称,就是因数和倍数。(补充完整板书:因数和倍数)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完整板书:因数和倍数

我们一起听:(微视频)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倍数。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因数和倍数”的内容就在课本第页上,请同学们翻开书看看,你认为是重点词句的请用笔画出来。

6.举例说明,理解概念

(1)学生举例说明

师:像这样的除法算式还有吗?你能再举个例子吗?

师:根据学生举例板书3个算式。

(2)理解因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捕捉资源:错例呈现如:36÷18=2,2是因数,36是倍数。

学生分析说理:为什么错?

板书:相互依存

师:老师也来举个例子:4×6=24。

师:乘除法是互逆的,除法算式中可以找到因数倍数的关系,乘法算式也可以找到这样的关系。

(3)用字母抽象概括

师:大家说,像这样的算式多不多?说得完吗?

师:说不完,那你能不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样的除法算式呢?(a÷b=c)在这里,a、b、c必须是什么数?

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师:自然数(不包括0)就是指非0自然数。(板书:非0自然数)

师:在这里,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a是b和c的倍数,b和c是a的因数。

二、分析说理,加深理解

(1)24是倍数,8是倍数。

师:(强调:研究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必须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7是22的因数吗?你是怎么想的?

师:那7是的因数,你是怎么想的?

三、抢答比赛,巩固深化

师:老师还想看看咱班男生数感最好还是女生数感好,咱们来个男女生PK赛吧。

规则:男女生轮流答,答对1题记10分,得分高者获胜。

26和13 25和75 3和0.3 9和2 51、3、17 5、95

根据现场竞赛比分,问:()和()有因数倍数的关系吗?怎么想的?

四、课堂总结,提升认识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因数与倍数》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2、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能正确确定某个非零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使学生体味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能正确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教学难点:

能正确有序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教学过程:

一、迁移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互依存的关系,如:丁爸是丁丁的爸爸,丁丁是丁爸的儿子。丁哥是丁丁的哥哥,丁丁是丁哥的弟弟??。其实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请看大屏幕,认识这些数吗?(课件出示:0,1,2,3,4,5)

生:自然数。

(课件去“0”)

师:去0后这又是些什么数?(非零自然数中。)这节课我们就在非零自然数中来研究数与数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板书:因数和倍数

(研究范围:非零自然数中)

二、探究新知

(一)找一个数的因数

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36人列队操练,每排人数要一样多,可以怎样排列?同学们可以先同桌讨论,作好记录,再汇报。(引导生说:可以站几排,每排站几个。)

根据这些信息我们能列出哪些乘法算是呢?

板书:1×36=362×18=363×12=364×9=366×6=361

师:在4×9=36这个算式中,4和9叫什么?(因数)36是?(积),这是我们以前学的'乘法各部分名称。其实,在整数乘法中,因数和积之间还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也就是说4是36的因数,36是4的倍数。,同样,在这个算式中,我们还可以说9是36的?(因数),36是9的?(倍数)。

2、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3×12=36他们之间的关系。(先请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一说)

3、下面请同桌像刚才一样互相说一说另外三个算式中(1×36=36 2×18=36 6×6=36)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开始。(师巡视,指导差生)然后指名说一说

4、你能根据左边的乘法算式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吗?(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

我们现在就以36÷4=9为例,你能从这个除法算式中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说好后再让学生逐个说出除法算式中的关系)

5、刚才同学们都说4是36的因数,那能单独说4是因数吗?(生发表意见)

到底可以不可以这样说,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4×9=362×2=4),请你说说4是倍数还是因数?(课件着重强调数字“4”)

引导学生说:第一个式子中,4是36的因数,第二个式子中4是2的倍数。(课件出示结果)

师:从刚才的回答中你明白了什么?(引导生知道: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6、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这个式子,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课件出示:4×5=20xx÷3=53+6=96-4=20.3×2=0.6)

生回答后,引导生知道:通过后三个算式使生进一步理解,倍数和因数都是建立在乘法或除法的基础之上的,他们的研究范围在非零自然数中。

7、你能根据上面所写的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说出36的所有因数吗?

师;那么你知道怎样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呢?(同桌商讨后,指名回答,课件出示。)

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时,可以先写出用这个数作积的所有乘法算式,或者写出用这个数作被除数的所有除法算式,再写出它的所有因数。注意,最好按照顺序从小到大来写,这样不容易遗漏。

8、师:现在,我们来练习一下。同学们分组有序的找出15、16、24、25的所有因数吗?打开练习本,快速的写出来,开始。(师巡视指导困难学生)

写完后生汇报,并说出你是怎样找出它们的因数的,课件出示

9、引导归纳概括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充分掌握了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观察刚才我们找的这些数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出示合作学习要求和目的)下面请小组合作,仔细观察、比较我们找出的这些数的因数,你从这几个例子中发现了什么?请把你的发现和小组的成员说一说,注意:当一个同学在说的时候,其他成员一定要认真听,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开始。

引导学生发现:一个非0自然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二)找一个数的倍数

1、师: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现在我们来找一个数的倍数,好不好?

(课件出示例2)

生写,师巡视。

2、指明汇报后,并说出你是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的?

3、师:同学们,看来一个数的倍数真的是找不完啊,谁能说一说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

归纳(出示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找一个数的倍数从它本身开始,用非零自然数1,2,3···去乘,就可以得到。

那请大家观察这些数的倍数,你又能发现什么呢?同桌两个先互相说一说,开始吧。

生发言。

4、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课件出示)

三、回归课本

师;同学们认识了倍数和因数,探索了因数和倍数的特点,并且能正确求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其实,这些这些知识就在课本125、126页,打开书本,看一看书上的老师是如何说的,并把需要填写的部分填写以下。

四、学以致用(课件出示)

刚才我们在数学王国里学习了这么多有趣的数学知识,现在一起来挑战几道题,看看你们是否真正的掌握了,好不好?

五、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又发现了数学海洋里的新知识,真让老师感到开心,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大家继续带着这些热情和精神去探索、去发现。

六、作业:书本127页练习二十1、2、3题(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非零自然数中)

1×36=36 36÷1=36 36÷36=1

2×18=36 36÷2=18 36÷18=2

3×12=36 36÷3=12 36÷12=3

4×9=36 36÷4=9 36÷9=4

6×6=36 36÷6=6

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因数与倍数》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2、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

3、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每桌准各12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每人准备一张自己学号的卡片。

设计理念:通过竟猜、操作、比一比谁写得多,找朋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文流进行自主探索;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智力竞猜 引入新课

1、让学生进行智力竞猜春暖花香的季节,公园里许多人在划船,一条船上有两个父亲两个儿子,但总共只有3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呢?(部分学生能猜出三个人分别是孙子、爸爸、和爷爷)

2、孙子、爸爸、爷爷的名字分别是韩韩,韩有才、韩广发。请学生以韩有才为中心介绍下三个人的关系。学生可能会说出韩有才.是爸爸,韩有才是儿子的语句,这时引导学生说出谁是谁的爸爸谁是准的儿子。

3、上述父子关系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在表述时一定要完整。并向学生说明自然数中某两个数之间也有这种类似的依存关系倍数和因数。

设计说明:智力竞猜走学生喜欢的形式,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争强好胜之心,竞猜有两个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以此引出相互依存的关系,为理解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作铺垫。

二、操作发现 理解概念

1、师:智慧从手指问流出,通过操作我们能发现许多的知识。请同桌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试一试能摆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并思考一下其中蕴涵着哪些不同的乘除法算式。

2、请学生汇报不同的摆法,以及相应的乘除法算式。(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分开写)再向学生说明:如果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和另一个图形一样,我们就认为这两个图形是一样的,让学生特重复的图形和算式去掉。(板书三十乘法算式,和几十相应的除法算式)

设计说明;让学生写出蕴涵的乘除法算式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有的可能用乘法表示,也有的可能用除法表示;让学生将旋转后相同的去掉,这是一次简化,很多学生并不知道,需要指导,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3、让学生一起看乘法算式43=12,向学生指出: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

4、先请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一说.然后同桌的同学再互相说一说。

5、让学生仿照说出62=12和121=12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6、学生相互出一道乘法算式,并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学生可能会出现0( )=0的情况,借此向学生说明我们研究因敷和倍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设计说明:倍数和因数是全新的概念,需要教师的传授、讲解,需要学生的适当记忆重复、仿照。当然,要使学生真正理解还必须举一反三,通过互相举例可以逐步完善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同时使学生明确倍数和因数的研究范围。

7、以43=12与123=4为例,向学生说明后面的除法算式是由前面的乘法算式得到的,根据这个除法算式可以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说好后再让学生试一试其他几个除法算式中的关系。

8、练习:根据下面的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54=20 357=5 3+4=7

(1)学生回答后引发学生思考:能不能说20是倍数,4是因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必须说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因数也同样如此。

(2)通过3+4=7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倍数和因数都是建立在乘法或除法的基础之上的。

设计说明:乘法和除法是一种互逆的关系,在学习中应该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三道练习可以巩固刚刚获得的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将融会贯通落到实处。

三、探索方法 发现特征

1、找一个数的因数。

(1)联系板书的乘除法算式观察思考12的因数有哪些,井想办法找出15的所有因数。

(2)学生独立思考,明白根据一个乘法(除法)算式可以找出15的两个因数,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条理的一对一对说出15的`因数。

(3)用一对一对的方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数。可能有的学生根据乘法算式找的,也有的学生是根据除法算式找的,都应该给予肯定。

(4)引导学生观察12、15、36的因数,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都是1,最大的都是它本身。

设计说明:先安排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使学生利用操作得到的算式进行,观察,这样比较自然,而且为于找一个数的因数指明了方向。学生交流时突出了方法的多样性,既可以根据乘法算式想,也可以根据除法算式想,交流后引导学生一对一对的找是必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最后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自主发现、归纳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某些特征。

2、找一个数的倍数。

(1)让学生找3的倍数,比一比谁找得多。

(2)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得出3的倍数可以用3乘连续的自然数1、2、3,3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写3的倍数时要借助省略号表示结果。

(3)找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并引导学生观察3、2、5的倍数情况,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设计说明:让学生比一比谁找的倍数多,可以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认识到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在学生汇报后同样需要引导学生的有序思考,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归纳一个数倍数的特征。

四、巩固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倍数和因数,并且探索了求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想不想检查一下自己掌握得如何?

1、想想做做的第l题。学生表述后强调哪个是哪个的倍数(或因数)。

2、想想做做的第2题。学生填好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表中的应付元数其实都是什么?表格中为什么用省略号?

3、想想做做的第3题。学生填好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表格中所有数都是什么?这个表格中为什么没有省略号?

4、游戏找朋友。让学生拿出各自的学号卡片,找出自己学号数的所有因数,使学生发现每个学号数的因数都在全班的学号数以内;再让学生找一找自己学号数的倍数,井说一说能不能在全班学号数内部找到一个,还有其他的吗?

设计说明:第l题是基础练习.可以巩固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2、3两题联系实际,使学生感悟到其中蕴藏着求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以及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第4题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综合应用求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再次认识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五、自我梳理 探索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向你的同伴介绍一下。

2、生活中许多现象与我们学习的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有关,课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探索一下1小时等于60分的好处。通过探索使学生明白由于60的因数是两位数中最多的,可以方便计算。

设计说明: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收获可以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自我梳理,同时通过探索1小时等于60分的好处,可以巩固倍数和因数的相关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因数与倍数》教案5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思考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因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因数与倍数,预习反馈

1、反馈主题图,根据主题图的不同情况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反馈:

1×12=122×6=123×4=1212×1=126×2=124×3=1212÷1=1212÷2=612÷3=412÷12=112÷6=212÷4=3

2、观察并回答。

(1)这三组乘法、除法算式中,都有什么共同点?

(2)像这样的乘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之间还有另一种说法,你想知道吗?

(3)这样的`三个数,我们也可以怎样说?(2和6是12的因数),请大家也像这样把其余的两组数也说一说。

请看教材12页,2和6与12的关系还可以怎么说?

(4)也就是说2和6与12的关系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这几组数中,谁和谁还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5)提问:能不能说12是12的因数呢?

(6)小结:上面这三组算式中,我们知道:1、2、3、4、6、12都是12的因数。

3.讨论:23÷4=5……3,提问:23是4的倍数吗?为什么?

谁能举一个算式例子,并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4.讨论:0×3 0×10 0÷3 0÷10

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5.注意:(1)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整数,但不包括0。(2) 这节课我们研究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中所说的因数不是以前乘法算式名称的“因数”,两者不能搞混淆。

二、巩固新知

1.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得因数,谁是谁得倍数?

16和2 4和24 72和8 20和5

2.下面得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数

(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

(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3.在36、4、9、12、3、0这些数中,谁和谁有因数和倍数关系。

4、完成P15第2题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讲评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三、思维训练

1、判断

(1)12的因数有:1、2、3、4、6、12。

(2)整数32的因数共有4个。

(3)自然数a的最大因数是a,最小因数是1。

(4)一个数的因数都小于这个数。

2.游戏。记住自己的学号,听老师说要求,符合要求的同学请举手。

(1)( )是4的倍数 (2)( )是60的因数

(3)( )是5的倍数 (4)( )是36的因数

四、课后小结:

五、布置作业

《因数与倍数》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找出一个数的倍数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掌握求一个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用所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求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下面的式子有什么不一样?

12÷2=6 9÷5=1.8 30÷6=5 2÷3=0.6

26÷8=3.5 19÷7≈2.71 20÷10=2 21÷21=1

可以发现分成两类:

一类是商是整数的:12÷2=6 30÷6=5 20÷10=2 21÷21=1

一类是商是小数的:9÷5=1.8 2÷3=0.6 26÷8=3.5 19÷7≈2.71

发现得出: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二、导入新课

1、找因数

把16朵花可以分成多少组正好分完呢?(观察图片)

巡视检查,并适当指导学生,最后点评给出答案。

1朵分一组 有16组

2朵分一组 有 8 组

4朵分一组 有 4 组

通过给出的答案可以知道:1×16=16 2×8=16 4×4=16

所以我们就把:1和16是16的因数;2和8是16的因数;4是16的因数。

2、如何写出一个数的因数 ,用什么方法表示?

A、排列法:

18的因数:1,18,2,9,3,6。

B、集合法:

24的因数

观察:18和24的因数

发现:18的因数有6个,24的因数有8个。

得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1,一个数的因数最大是 它本身。

3、练习

a、写出15的因数

b、9的因数有( )个

4、小组合作探究倍数的意义

4个人为一个组,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最快。

任务1 :12÷1=12 12÷2=6 12÷3=4

( )是( )( )的倍数

( )是( )( )的'倍数

( )是( )( )的倍数

任务2:写出2和4的倍数,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

任务3:说出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和因数有什么区别?

(老师巡视,适当做出提示,并观察哪个组表现比较好,完成最快)

5、探讨完毕,老师表扬任务完成的同学,鼓励未完成的同学,并做出点评。

a、从12÷1=12 12÷2=6 12÷3=4可以根据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倍数得出:12是1和12的倍数;12是2和6的倍数;12是3和4的倍数。

b、写出2和4的倍数

排列法:

2的倍数:2,4,6,8,……

集合法:

4的倍数

观察2和4的倍数

发现:2和4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6、因数和倍数的区别

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倍数的个数的无限的;因数最小是1,而倍数最小是它本身。

7、练习

a、写出下列的因数与倍数

30的因数:

45的因数:

3的倍数(写出5个倍数):

7的倍数(写出5个倍数):

b、判断:

1、30÷5=6,5是因数。 ( )

2、一个数的倍数个数的有限的。 ( )

3、4×7=28,4是28的因数,28是7的倍数。 ( )

4、一个数的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的最小倍数。 ( )

三、总结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 1 )

一个数的因数最大是( 它本身 )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的倍数最小是(它本身)

四、作业

教材第七页“练习二”第2题

《因数与倍数》教案7

设计说明

1.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而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新课伊始,利用数字卡片组除法算式引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使学生初步感知算式中各数的关系是相互的,为学生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2.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形成自学能力。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教学中结合除法算式设计小组同学自学倍数与因数的概念的活动,并通过知识的迁移,要求学生利用18的乘法算式说说谁是18的因数。这样学生在阅读、质疑、交流中,逐步形成自学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1.用下面的数字卡片组除法算式。(生认真观察并列出算式)

2.导入:可别小看这些除法算式,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就在这里。

设计意图:通过组除法算式,为学生自主建构概念提供准备,同时沟通与新知识的联系。把学生引入新内容的情境,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自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学生独立把上面的算式分类,并阅读教材5页的内容,自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通过讨论明确:

(1)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2)在这节课我们所说的因数不是以前乘法算式中的因数,二者不能混淆。

3.汇报:

(1)看黑板上的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出示算式c÷a=b,(a,b,c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让学生说说在这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强调: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阐述因数和倍数时,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一、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出示教材6页例2:18的因数有哪几个?

(1)提问:怎样去找18的因数呢?(同桌互相讨论,然后汇报)

(2)汇报:第一种方法,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得到18的因数有1,2,3,6,9,18;第二种方法,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得到18的因数有1,2,3,6,9,18。

(3)讨论:无论是乘法算式还是除法算式,在思考时都要注意什么?(要从最小的数找起,都是非0的自然数)

(4)书写:在书写一个数的因数时要注意什么?(要注意一头一尾地成对写因数,这样做不容易漏写)

(5)介绍集合图:18的因数也可以像这样表示,如图:18的因数

我们称它为集合图,这就是用集合图表示因数的方法。

2.练习。

教材7页2题(1)。

《因数与倍数》教案8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复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的概念,进一步熟练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体系。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进一步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深化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教学重点:

1、因数、倍数、质数和合数等的相关概念。

2、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

3、2、5、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的概念,进一步熟练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2、5、3的倍数的相关特征。

教学用具:练习题课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请根据我说的话猜一猜我的年龄:十位上的数字只有1和3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是10以内最大的合数。

2、学生猜数:39

学生猜到后,问学生:你是怎么猜到的,你是怎么想的呢?让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

3、要想猜到我的年龄需要我们学的哪些知识?(因数和倍数)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对《因数和倍数》的内容进行回顾整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主要目的是凝聚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引发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灵活有效地回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一个数的倍数呢?

2、除了因数和倍数,还有什么知识?

3、看到这些概念,让人感觉到很乱,你能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整理一下,使它系统化?条理化?

4、小组合作讨论5分钟后汇报。

5、师生一起梳理本单元知识:

因数: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大是本身,最小是1。

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是本身,最大的没有。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5。

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数之和是3的倍数。

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列举、比较、分类、整合,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课件出示:

(一)口答下面各题。

1、因为35÷7=5,所以是()和()的倍数,()和()是()的因数。

2、6是12的(),6是3的()。

3、在5、20、36、0、1.2、18、2、3、1、这些数中,()是6的`倍数,()是6的因数。

4、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36,这个数是(),这个数的最大因数是()。

5、最小的偶数是()。最小的奇数是(),最小的自然数是()。

6、20以内的偶数有(),奇数有()。

7、是2的倍数的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二)简答题。

1、2、3、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在自然数中,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

3、在20以内的数中,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有哪些?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有哪些?

指名口答。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既使学生形成的认知结构稳固定型,又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自主检测

出示检测题,学生独立完成。

1.判断是非。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3)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4)3045是3和5的公倍数。()

(5)一个自然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一定是质数。()

(6)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7)一个三位数同时是2和3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120。()

请学生说说是怎么判断的?

2、在1,4,19,30中,找出与众不同的数。

这个数不同在哪里呢?

3、两个不同质数的和是11的倍数又是小于50的偶数,这两个质数可能是哪些?

4、1——20这几个自然是中

奇数:

偶数:

质数:

合数:

(二)、课堂总结,评价完善。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评价,让学生通过自我简评,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因数: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大是本身,最小是1。

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是本身。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5。

3的倍数的特征: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

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

《因数与倍数》教案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练习五第12~14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进行有条理思考。

2.通过练习,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含义,弄清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弄清公倍数和公因数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完成一些公因数、公倍数的有关练习。

二、基础训练

1.写出36和24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2.写出100以内10和6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12题。

谁能说说什么数是两个数的公倍数?两个数的公因数指什么?

在书上完成连线后汇报方法。

你是怎样找出24和16的公因数的?你是怎样找到2和5的公倍数的?

2.完成第13题。

独立完成。交流各自方法。

3.完成第14题。

独立完成。交流各自方法。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写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写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完成思考题。

(1)小组讨论方法。

(2)指导解法。

把46块水果糖分给同学后剩1块,也就是同学们分了多少块糖?(46-1)38块巧克力分给同学后剩3块,也就是分了多少块巧克力?(38-3)每种糖都是平均分给这个小组的同学,因此这个小组的人数既是45的.因数,又是35的因数。要求小组最多有几人,就是求45和35的什么?(最大公因数)(45,35)=5因此这个组最多有5名同学。

5.阅读“你知道吗”介绍了我国古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重要方法————辗转相除发法,以及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四、课堂

大家在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一单元时,首先要明白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意义,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其次要掌握找公倍数、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才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因数与倍数》教案10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1页第8题、第22页。

学习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我能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2.我能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难点:

运用2、5、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综合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独学

1.互动分享独学部分的完成情况。

2.质疑探讨。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完成课本第21页第8题。

(1)3个3的倍数的偶数________________

(2)3个5的倍数的奇数________________

讨论:你能说出3个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偶数或奇数吗?

2.自主完成第22页第10题,然后与同伴交流。

3.小组合作,完成第11题,然后组内代表汇报。

4.小组交流“生活中的数学”。

《因数与倍数》教案11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必须要建立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要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各种表征来形成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生要掌握因数与倍数这个知识,就如理解生活中凡是满足什么条件的人就是师生关系一样,数学上,凡是满足什么条件的数就是因数与倍数,然后就来研究这满足什么条件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5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中第一课时内容。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乘法和除法,在三年级对倍也有了初步的认识,经历从乘法和除法式子转化到“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过渡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即因数和倍数”,进一步从乘法和除法的角度加深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体会“因数和倍数就是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的本质。

【教学目标】

1.认识因数和倍数,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体会因数与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3.感受将抽象概念转化成具体实例的过程,体验数学的奇妙,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因数和倍数,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难点:利用语言描述表征数量关系,感悟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根据经验,建立联系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和人之间会有某些特殊关系的,比如:

在一家人里面,如果你是她生的,她就是你的什么人?(妈妈),同时,你就是她的孩子。当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会有很多的,再如,我是教你的,我就是你的老师,你就是我的学生。好了,那数和数之间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设计意图:搭好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更好地理解因数和倍数做好铺垫。】

二、在整数乘法中,认识因数和倍数

1.教师:在整数乘法( )×( )=( )中,如2×3=6,我们就说2和3是6的因数,同时6就是2和3的倍数,总结出:在整数乘法中,因数就是积的因数,积就是因数的倍数。

2.请两学生举例说明哪些数之间是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完成学习单。

学生自由写出整数乘法的式子,互相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再找个别学生汇报,最后全班订正与评价。

3.强调因数与倍数是互相依存的。提醒学生注意,不能说某个数是因数,某个数是倍数,就如同不能说某个人是儿子,某个人是妈妈一样。

4、强调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为什么一般不包括0,因为0乘什么数都得0。

5、完成做一做,学生汇报,再次强调因数与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设计意图:①学生要掌握因数与倍数这个知识,就如理解生活中凡是满足什么条件的人就是父子关系一样,数学上,凡是满足什么条件的数就是因数与倍数。这里从整数乘法的角度来理解因数和倍数。通过整数乘法2×3=6,知道“2和3满足2×3=6”这样的条件,就说明2、3和6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②让学生充分地用语言来表达、交流,语言描述表征数量关系,在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过程中丰富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从而促进数感的形成。③用母子关系表征数与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在整数除法中,认识因数和倍数

1、在认知冲突中发现可以用整数除法来确定两个数之间是否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教师:当遇到比较大的整数时,如13与221、27与516,你根据整数乘法13×(?)=221还容易判断13是221的因数或221是13的倍数吗?

2、用整数除法来确定两个数之间是否存在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教师: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确定13和221是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学生思考:发现可以用221÷13=( )看能否得到整数的商,进而发现对于比较大的整数,如果根据整数乘法难以确定两个数之间是否存在因数与倍数的关系时,可以用整数除法来确定两个数之间是否存在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学生动手:计算除法,发现221÷13=17,能达到整数的商,断定13是221的因数或221是13的倍数;516÷27=19……1,得不到整数的商,可以断定27与516不是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3、在整数除法中,除数与被除数的关系是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教师: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被除数也是商的倍数,除数和商都是被除数的因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页的内容,并质疑。

4、学生举例说明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学生自由写出整数除法式子,互相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再请两个学生汇报,订正与评价。

【设计意图:用较大的数据让学生判断,从而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寻求更适合的方法,用具体的实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四、总结判断因数与倍数关系的一般方法。

判断两个数是否是因数与倍数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用乘法,如果小的数的几倍(乘几)是不是得另一个大的数,小的数就是大的'数的因数,大的数就是小的数的倍数;

第二种,用除法,如果大数除以小的数能得到整数而没有余数,小的数就是大数的因数,大数就是小的数的倍数。

【设计意图:总结阶段引导学生反思,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将知识系统化,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践应用

用你喜欢的方法判断下面每组数是不是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6和48 8和76 23和598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学生在语言表征、算式表征等形式来表征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在整数乘法中,因数就是积的因数,积就是因数的倍数。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被除数也是商的倍数,除数和商都是被除数的因数。

【设计思路】

“因数和倍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经历用语言描述、算式表征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过程。

一、重视已有经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有自己的经验,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数与数之间”,让学生“学会学习”(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

二、关注多元化表征

研究表明对于一个数学概念或者数学问题,往往可以用多元的形式来表征它,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对其本质进行阐述,可以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经验,从而达到对数学本质的感悟。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充分经历让学生充分地用语言来表达、交流,语言描述表征数量关系,在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过程中丰富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从而促进数感的形成。

《因数与倍数》教案12

教学目标

1.创设多种练习的情境,使学生在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方法的基础上,能正确、灵活地按要求找出相应的倍数和因数,并初步体会公倍数、公因数的含义。

2.在练习、交流、讨论、辨析等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掌握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初步体会公倍数、公因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复习导入

复习倍数和因数有关的知识,为今天的练习课做好准备。

1.出示:12×5=60

设问: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能不能说5是因数或60是倍数?

2.小黑板出示:25的因数有

6的倍数有

完成后组织反馈方法。

1.个别说一说。

2.独立写,一生板演,完成后小组里交流方法。

教学环节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巩固练习

按要求写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着重练习写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第五题要注意6的倍数不应该大于40,7的倍数只要写几个再标上省略号。

让学生按要求找出相应的数,并初步体会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含义。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数学思考。

1.基本练习:书本想想做做4。

布置要求,组织填写。

组织交流反馈。

设问:从小到大写5个,需要把所有的倍数全部写出来吗?

就体小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所以写一个数的因数时要全部写出来;而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按要求写出5个,就不用写省略号。

2.书本想想做做5:

布置要求,巡视。组织交流反馈。

归纳:40以内6的倍数不需要把所有6的倍数全部写出来

3.深化练习:书本想想做做6和7:

布置要求,巡视检查。

组织校对方法。

小结方法:24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2、3、6、同时是12和8的因数。

4.拓展练习:

书本73页思考题:引导审题,布置练习,组织反馈。

1.独立在书上完成,指名4个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仔细倾听。

2.独立在书上完成,指名3个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并请个别学生交流反馈方法。

3.按要求说出答案并交流反馈。

4.独立审题,小组交流反馈想法。

这节课学生的书写上还有点不过关,例如“从小到大写5个”有的人把所有的情况都写出来了,关键在写倍数和因数的时候要看清题目要求.

1.设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布置作业:补充练习相关练习。

1.个别交流。

2.独立作业。

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练习

(学生板演略)

《因数与倍数》教案1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巩固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的方法,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并能根据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巩固解方程的方法,进一步掌握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教学实施:

一、疏通概念

1、同学们,本学期的内容已经全部学完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对所有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数的世界”,在十个单元中哪些是与数打交道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方程

公倍数与公因数

认识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加减法

2、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出示课题)

3、讨论与思考:本学期学习了方程的哪些知识?

什么是公倍数与公因数?

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

二、专项练习

1、方程的复习

⑴整理与练习第1题,在方程下面打√,集体汇报时说出为什么不是方程?

等式

方程

X+2.5<828-12=165a分别叫什么?你觉得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一副图来表示吗?

⑵整理与复习第2题

提问:根据什么来解方程?指名4人板演,校对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出示练一练,找出括号中方程的解

①3x=1.5(x=0.5x=2)

②x-210=30(x=240x=180)

③x÷5=120(x=24x=600)

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米11.7平方米?米

2.7米

6.9米3.9米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式列方程的?

教师小结,用方程计算可以使很多问题变的简单,容易解决。

⑷整理与复习第4题学生读题后独立用方程解决。

2、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复习

对公倍数和公因数你有那些了解?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呢?

出示练习①写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94和82和3

②写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8和2415和602和3

请做得快的同学介绍经验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堂作业

整理与复习第3题、第5题、第6题。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复习课,主要复习方程、公倍数和公因数两个单元的内容。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对知识的回顾与整理还不是很系统。特别是对潜能生而言,教师的提问不能及时沟起他们对知识概念的回忆,因此跟基础较好的`同学相比就形成了鲜明的落差。

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正确掌握题中的数量关系是关键,也是学生理解中的难点。大部分学生在列方程时,因为没能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而把方程列错,或者方程列到了,却不能把方程抽象成数量关系式。诸如这些现象,主要是学生的抽象能力还不够完善,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够仔细,深入,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在公倍数和公因数一单元中,问题不大,主要是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对较大的两个数,如求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出错率较大。因此课后还应多补充一些相应的练习。

《因数与倍数》教案14

教学目标:

1.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2.自主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3.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感知因数和倍数的依存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并初步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略)

二、新课引入:

1.师:同学们的桌上都放着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请你每次用这12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注意你不同的摆法?(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看谁的方法多?速度快?会用算式表示你的摆法吗?

学生交流几种不同的摆法。随着学生交流屏幕上一一演示。2.进行交流:

如: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你会用算式表示吗?

师: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摆3种不同的的长方形,可以用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来表示,千万别小看这些算式,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在这里。我们以第一道乘法算式为例。(屏幕出示)

43=12,

师:在这个算式中,你认为4、3、12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因为:43=12,

所以: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

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

读读看,能读懂吗?

继续出示:因为:62=12 ,所以

因为:121=12 ,所以

谁也来出个乘法算式说一说。(略)

三、探索研究:

1.师:我们刚才初步认识了因数和倍数,下面要进一步来研究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屏幕显示:试一试:你能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4、5、18、20、36

师:老师在听的时候发现4、18都是36的因数,你也发现了吗?

师:4、18、都是36的因数。

师:36的因数只有这2个吗?

师:看来要找出36的一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你能不能把36的所有因数全部找出来(既不重复又不遗漏)?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找出36的所有因数。如果能把怎么找到的方法写在纸上更好。

学生填写时师巡视搜集作业。

2.交流作业。(略)

板书:36的因数:1、2、3、4、6、9、12、18、36。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找一个数的因数有办法了吗?有没有方法不重复也不遗漏?试一个。

15的因数有 再试一个:

16的因数有

观察36、15、16的所有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

边交流边板书:

个数 最小 最大

因数 1 它本身

倍数

3.师:找一个数的因数掌握的不错,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吗?

3的倍数:(找不完怎么办?) 有小巧门吗? (略)

板书:3的倍数:3、6、9、12、15

找出7的倍数:7、14、21、28、35

交流方法。在找一个数倍数时发现:板书:

个数 最小 最大

因数 有限的 1 它本身

倍数 无限的 它本身 (没有的)

30以内5的倍数:(注意反馈)5、10、15、20、25、30

4.判断:(下面的说法是不是正确?)

⑴ 12是4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⑵ 8是16的因数,8又是4的'倍数。

⑶ 1没有因数。

⑷ 5是倍数。

小结:倍数或因数都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单独说

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板书完整: 不是0的自然数

四、实践应用

师: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运用。

1.春游。

乘坐小艇每人应付4元,你能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24个同学表演团体操,把队伍的排列情况填写完整。2.做操。

表中的排数和每排人数与24都有怎样的关系?反馈:表中的应付元数都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4的倍数)

排数是24的因数。每排的人数呢?(也都是24的因数。为什么?)

3.存钱。

有一位青年志愿者要省下30元生活费,买学习用品送给生活困难的同学。他每天存出一样的钱数,请问有几种存法?

(30的因数:1、2、3、5、6、10、15、30)

师:看来因数倍数大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五、课堂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研究、认识了倍数和因数,你学得怎样?

《因数与倍数》教案15

教材分析:

以乘、除法知识拓展方式,引入对“因数与倍数”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分散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①在具体的情境中,借助乘法算式认识因数和倍数。

②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知道一个数的因数及倍数的特点。

重点难点突破: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特设计以下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① 以学生的贴画为素材,通过不同的贴法引出不同的乘法算式,以乘法算式引出因数

和倍数的意义。

②引导学生自主找一个数的因数,以此加深对因数的理解。

③引导学生自主找一个数的倍数,以此加深对倍数的理解。

组内教师讨论要点:

①找一个数的因数时,一定要放手,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同位之间、小组内交流,如何能快速且没有遗漏的找全。

②及时的练习巩固也是很有必要的,在多个练习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发现一个数因数的特点。

③找一个数的因数也反映出学生的口算水平的高低。

④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以找2、3、5的倍数为主,让学生发现一个数倍数的特征。

第三篇:因数与倍数教案

因数与倍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书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知道因数、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2、会用因数、倍数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教学重、难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和你爸爸(妈妈)的关系是……? 生: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关系。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因数与倍数

(出示主题图)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用算式怎样表示?

师:像这样的乘法算式中,三个数2、6、12之间还有一种关系,可以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出示12页的图2)从图上你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 根据算式,你知道谁是谁的因数,谁又是谁的倍数吗?

想一想,还有哪些数是12的因数?(学生同桌讨论,然后汇报。)(出示图3)从图上你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

2、讨论:11÷2=5……1。问:11是2的倍数吗?为什么?

3、举例巩固:你能举一个算式,并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4、再讨论:0×3

0×10 0÷3

0÷10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5、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三、方法应用

1.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16和2 4和24 72和8 20和5

2、在2、4、10、16、20这些数中,你能找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3.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9=36,所以36是倍数,9是因数。()(2)48是6的倍数。()(3)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4)36是6的因数。()(5)9的因数只有3、6、9。()

4、看谁反应快。

游戏准备:学生按学号编成连续的非0自然数。(课前)游戏规则:凡是学号符合以下要求的,请举手,看谁反应快? ①()是4的倍数;()是16的因数;()是5的倍数;()是40的因数

②想一想,应该提什么要求,让全班同学都能举手?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第四篇:倍数与因数教案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临洮县金泽小学 李育飞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册第31页——32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联系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3.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

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难点

倍数与因数关系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一说什么是自然数?

二、激趣导入

智力挑战:有三个人,他们中有2个爸爸,2个儿子,你能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吗?(板书:数和数)

三、创设情境 建立模型 1.算一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两个乘法算式: 9×4=36(人)5×7=35(人)2.认一认

以9×4=36这个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即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板书:倍数与因数)根据这个乘法算式,你能写出除法算式吗?

根据5×7=35,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吗?温馨提示: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3.说一说

出示25×3=75 20×5=100。根据算式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质疑:如果我说25是因数,75是倍数对吗?同桌讨论。

小结: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因数或倍数,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因数或谁是谁的倍数。

4.找一找

①从给出的7、14、17、25、77中找7的倍数。找到后,先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汇报交流。

小结:可以通过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来判断倍数。②试着找出6和9的倍数,看谁在规定的时间找的多?

③在找一个数的倍数的过程中,你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小结: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四、拓展练习提升巩固 1.闯关游戏 第一关:我写你说

根据算式,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那个数的因数。

45÷9=5 45×2=90……

第二关:帮小兔回家 小兔要沿着3的倍数回家,请你帮帮它。第三关:我们来分类

找出4的倍数和6的倍数,哪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第四关:速度比拼 请用最快的速度写出100以内8的全部倍数。2.我来做个小法官。

(1)9×5=45,所以9是因数,45是倍数。()(2)20÷4=5,所以4是20的因数,20是4的倍数。()(3)2.5×4=10,2.5是10的因数,10是2.5的倍数。()(4)一个数不仅有最小的倍数,也有最大的倍数。()

五、知识梳理 总结全课

我们只在()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的,最小的倍数是(),()最大的倍数。板书设计: 倍数与因数

(相互依存)

像0、1、2、3、4、5……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第五篇:因数与倍数教案

第一课时

【课题】因数和倍数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因数与倍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起始课,后面还将学习“2、5、3的倍数的特征”和“质数和合数”。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计数和整数四则运算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约分、通分、分数运算的基础。由于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时借助了学生熟悉的乘法算式、除法算式和生活实际等具体事例,帮助学生建立“因数与倍数”这一基础概念。【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为求一个数的因数、倍数打基础。

2、在数形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观察、比较、探究等活动,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理解、感悟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在观察、思考中建立概念

1、谈话:

师: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数,一类是图形,它们之间其实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就在“图形”的基础上来研究“因数与倍数”。

师:请看大屏幕,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如果长和宽都是整数,请你猜一猜长和宽可能各是多少厘米?(学生猜测)

师:如果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把这个长方形摆出来,想一想每排要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要摆这样的几排?

课件演示摆法,用算式表示长方形的面积?

2、师:下面我们就用刚才的长和宽来研究“因数与倍数”,就2×6=12来说吧,我们就说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反过来说,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师:你能说说3×4=12这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指明学生回答)师:再从12×1=12中找一找,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说给同位听!师:谁能说出12的全部因数?

二、在运用中深化概念

1、在0、3、4、7、15、16、77、3.1中,选择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师:为什么没有人选0和3.1?其实是有道理的,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都是自然数,不包括0和小数。

2、游戏:抢桃子

游戏规则:桃子上如果出现的是24的倍数,女生就大声喊“女生要”!如果出现的是24的因数,男生就大声喊“男生要”!

准备开始:6、3、48、4、24、8、1、12、72、2

3、生活中的因数和倍数。

如北京故宫的角楼,相传角楼内有9梁、18柱、72条脊。那么9、18和72之间有没有因数和倍数关系呢?

4、师:一年级一班有30名同学要去春游,老师决定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活动,如果每组的人数都相同可以怎样分组呢?

5、解决问题:有这样一种砖,可以横放,也可以竖放。如果横放,它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如果竖放,它的长是5厘米,高是8厘米,横放的砖矮,那么我们继续往上摞,什么时候这两摞砖就一样高了呢?

6、介绍完全数知识http://baike.baidu.com/view/19074.htm

7、介绍相亲数的知识http://baike.baidu.com/view/1233180.htm#2

三、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四、当堂检测

1、25的因数有(),它的最小倍数是()。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它的最小倍数之间的关系是()。3、9的因素有(),从小到大写出9的5个倍数分别是()。4、50以内8的倍数有()。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教学反思】

下载倍数与因数复习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倍数与因数复习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因数与倍数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 教者:曹殿禹 课题: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

    倍数与因数

    一、自然数无限大,所以奇数和偶数无限大。二2、5的倍数特征 : 个位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个位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个位是0的数是2和5的倍数三、3的倍数特征: 一个数的......

    倍数与因数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1--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并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因数、倍数教案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2、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能正确确定某个非零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3、使学生体味数学的趣味性,激发......

    五年级因数倍数复习课教案

    因 数 和 倍 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倍数与因数,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特征与联系,使......

    五年级因数倍数复习课教案

    因 数 和 倍 数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倍数与因数,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特征与联系,使学......

    因数和倍数总复习教案

    因数和倍数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因数和倍数)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因数和倍数。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因数和倍数的复习教案

    《因数和倍数》复习教学设计 董场小学 高华 复习内容:因数和倍数。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