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孙双金《拉萨的天空》课堂实录1
《拉萨的天空》课堂实录
执教 孙双金 点评 苏小雨
语文教研组研究《拉萨的天空》一文的教学,发出了共同感叹:文章写得真美,可是这么美的文章教起来却很觉得为难:散文通篇均以优美的文笔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这样的美文处理不好便会因过多的讲解分析而被肢解得失去美感,难以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只读不讲,学生对文中大量生动、贴切的描写语言又难有真切的感悟。
孙双金校长随堂听了其中一位老师执教这一课,上完课以后这位老师显然还没有从教学实践中顿悟出灵感,便将大家的困惑求救于孙校长。孙校长虽然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篇文章,但他对这篇优美的散文产生了很高的兴致,欣然答应自己来上这一课。
正如他课前所说的那样,这样的语言优美的散文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训练语言,发展思维,培养情感。
让我们一同回味孙双金校长这堂美文赏读课。
情境一:看板书,猜意图,形成阅读期待。
师:这节课,孙校长给大家上课,同学们欢不欢迎?
生(一齐大声):欢迎!
师:欢迎有什么表示?
生热烈鼓掌。
(简洁、亲切的开场面一下子让课堂的氛围热烈起来。)
[以前,我到其他班级去上课时,我也常常这样对学生说。事实证明,在这些话语的引导下,一下就拉近了教师同学生的距离,使课上得顺利,课堂气氛很融洽。] 师:今天我们接着李老师教学的进程继续学习《拉萨的天空》,看老师写课题,猜一猜孙老师为什么这样写板书。
师板书课题,“天空”字蓝色粉笔写。
生:“天空”字用不同颜色的笔写,我猜这篇课文主要写得就是天空。
师:你猜得有道理。
生:“拉萨”两个字写得比较大,我猜是为了突出“拉萨”的天空,而不是写别的地方的天空。
生:“的”字写得比较小,提醒我们要读轻声。
师:你读一读题目。
生读题。
师:注意字体的颜色。
(适当的点拨给了学生观察思考的方向。)
生:拉萨的天很蓝,所以老师用蓝色粉笔写“天空”二字。
师:你真聪明。老师的板书都是有意图的,大家以后要注意看。(猜谜是孩子极喜爱的游戏。语文课一开始让学生猜谜,学生学习的兴致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同时也激发起学生今后对老师精心设计的板书的关注。)[也曾让学生仔细看我写课题,充其量也是引导学生注意写好写对汉字的一些要点,从没见过写一个板书还能有这么大的作用。可以吸引学生的高度注意,可以帮助了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读好课题„„]
情境二:观天空,练说话,调动起生活经验。
师:拉萨的天空很蓝,我们南京的天空呢?到走廊上去看一看。想一句话回到教室里来说一说南京的天空。是去看,去想,回来再说,不要打扰旁边的班级上课。
生轻轻地走出教室,在走廊上仰头观看,指指点点。两分钟后回到教室坐好,纷纷举手。
生:南京的天空灰蒙蒙的,一眼望不到边。
生:南京的天空看不到云彩。
生:南京的天空上看不见几只鸟儿。
师:看不见鸟儿,怎么数呀?重说一遍。
生:南京的天空上看不见小鸟。
生:南京的天空亮闪闪的,太阳照在栏杆上发出金光。
还有人要说,师示意停下。
师:能写一篇文章吗?
生(几个人争强好胜):能!
师(笑):看了一分钟就能写一篇文章,真了不起!我们来看作者是怎样把拉萨的天空写成一篇文章的。
(语文课让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去表达,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能不喜欢吗?活泼形式背后是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训练,学生生活体验的调动更有利于对文章的进一步感悟。)[自己教学这一课时,为什么就没想到这样做呢?都说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才是活的知识,活的教学。让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去聆听,去体验„„这样的感悟是真实的,感受是深刻的。] 情境三:以读代讲,建构话题,引领读书内化。
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指名朗读。
师:你读得很流畅,但不叫朗读。
生动情再读。
师:第一自然段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湛蓝。
师:有不同的或补充的吗?
生齐:透亮。
(找关键词,这是将学生的阅读由普通认读层面引向理解感悟。)
师: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湛蓝”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孙校长没看过,谁能告诉我。
生:“湛蓝”就是很蓝。
生:“湛蓝”就像我手中的笔杆的颜色,蓝得发光,蓝得透亮。
(举起手中的钢笔)
(儿童极富表现的欲望,能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将令他们何等自豪!)
师:读一读,让我们听出湛蓝、透亮。
指名读,齐读。
师:作者光用“湛蓝”、“透亮”形容拉萨的天空还觉得不够,还打了个比方—— 生齐:像蓝宝石。
师:“蓝宝石”什么样子?
生:是非常蓝,闪闪发光。
师:这是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起读。
生齐读。
师:谁有本事背下来。有本事背的把书合起来,背不上的可以看一下书。大部分学生将书合上,挺胸抬头背诵。
师:背下来还不够,谁能再说说:
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谁说得好,谁是江南才子,江南才女。
生略做思考,纷纷举手。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蓝宝石。
生笑。
师(笑):这是书上的,说自己的。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蓝钻石一样。
师(亲切地):没离开石头。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一粒粒蓝沙子。
师:不太恰当。
生(女):拉萨的天空,好像清水洗过的蓝绸带一样。
师(竖起大拇指):了不起,江南才女。
生(男):拉萨的天空,好像一块巨大的蓝玻璃。
师(鼓掌):江南才子。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太阳照射下的海面。
师(热情地与其握手):握手是最好的赞许,有更精彩的课后可以和孙校长合影留恋。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一望无边的海水一样。
师:才女。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蓝油漆一样。
学生哄堂大笑。
师:差一点点,用美好的事物来形容。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清澈的小溪。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一幅蓝色的油画。
生:拉萨的天空,好像一条蓝领巾。
生又笑。
师(作诧异状):蓝领巾?
生:是的,国外有蓝领巾,就像我胸前的红领巾一样。
师:有那么大的蓝领巾吗?可不可以用前面一位同学说的“蓝绸带”。
生微微点头,信服地坐下。
师:再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
(巧妙的话题帮助学生完成读书内化,读出了意境,读出了感悟。真情而艺术的赏识给了学生阅读的动力,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激情,表达的欲望,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在阅读中的统一。)[名师就是名师,想想自己,自己也知道“湛蓝”、“透亮”是第一小节的关键词,可是自己却不相信孩子的能力,越俎代庖,难怪,回想教学这一段时,学生没有这样的激情,这样的表达,一篇美文的精彩之处,就这样,被我忽略了。我想,如果再让我教这一课,我更清楚我将怎么做了。其实,以后的教学中,我都应该将更多的这样的机会留给学生,相信他们,锻炼他们。将课堂还给他们,让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
师:“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两句我不懂,谁能给我说说。
(巧妙地将自己隐藏起来,把舞台留给学生,是孙校长一贯的教学风格)
生:“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拉萨的天空很蓝,作者把它比作海水了。
生:说话的声音碰到蓝天,伸手能摸到蓝天,说明拉萨的天空很低。
师:拉萨的天空为什么很低?
生:拉萨的天空很蓝,很干净,看上去很低。
师:对,而且拉萨的海拔很高,离天很近。读这两句话。
指名读,齐读。
师:读这两句孙校长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诗,叫《夜宿山寺》,会背吗?
生齐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呼醒学生的知识积累,有助于理解新知,又让学生学有所用,乐而好学,可谓一举两得。)
[是的,教学可以联系古诗,也可以联系成语,词语。这样学,知识就会象链条一样紧紧连在一起,就会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 师:中秋节晚上,我和家人去北极阁赏月,站在玄武湖畔看见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八月十六,我们一家人又到南师大紫金校区赏月,那天天上还漂浮着片片白云,看上去更美。明月在白云的映衬下更美。读下面一句,是什么把拉萨的蓝天衬得更美。
生自由读:“有了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师:红花虽美还需绿叶相衬。读一读,体会体会。
[“红花虽美还需绿叶相衬”教师的话语朴实亲切,这样的过渡语言也是拓宽学生知识的一扇窗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正所谓“润物细无声”。](语文学习也是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心灵对话的过程,孙校长的动情地描述既是在浅显地阐述景物搭配的美学原理,同时也将学生引入有效学习的最佳心境。)
师:刚才我们选出了江南才子,江南才女,现在我们要选出读书大王。谁能读好这一段。
指名读,让学生打分。
生:我给他打99.5分。
师:为什么扣他0.5分?
生:他读得很流利,也很有感情。但还没能读出拉萨海拔的高,蓝天很低。师:你能给我们读一读吗?
生动情朗读,引得热烈掌声。
师:我给你打106分,让人感觉到说话声能碰到蓝天,伸手能摸到蓝天,读得很有味。齐读,能不能读120分?
生齐读。
师:120分。这么长,这一段能不能背下来?我背不出来,能背出来的,我拜他为师。
生争相举手,跃跃欲试。
指名背,学生背得动情而流畅。
师(走到他跟前,热情地握着他的手):你真了不起!
师(对大家):能背的一起背。
生大多站起来背,由于兴致太高,声音震耳欲聋。
师(笑):这叫喊书,不叫背书。
生再背,很有感情。
师(拱手):你们都是我的老师,我向你们学习!
生(不约而同,摇手):不敢当,不敢当!
(临近下课,学生学习热情有增无减,孙校长变幻新奇的赏识艺术刺激着学生,使之始终保持最佳的兴奋状态。)
[背书,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甚至会有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但孙双金校长教得这样有趣。这源于他那独特的激励,他愿意放下老师的架子,蹲下来看孩子,对于学生来说老师这样的欣赏就象是阳光雨露,有了阳光雨露,我们的花朵一定能更加茁壮地成长。] 情境四:巧妙收尾,轻松解词,趣味悠长。
第三段
师:读一遍,这句话能背出来吗?练一练。
生齐背。
师(引读):拉萨的天空蓝得——
生(齐):让人神往„„
师:什么叫“神往”?
生:拉萨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生:精神和灵魂前往。
生哄笑。
师:今天大家书读得好,明天跟孙校长一起去拉萨游览欣赏湛蓝、透亮的天空,好不好?
生(大声):好!
师(笑):开个玩笑。拉萨的天空很美,大家心里都想去,这就叫“神往”。
听完孙校长的课,我们和学生的感受一样,收获着无尽的快乐。
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语文学习是快乐的,课堂上他们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眼发光,他们感受到登山般的喜悦而惬意,情感的闸门不断地开启,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烁,快乐中发展了语言和思维,充实中培养了情感,成长中获得了自信。
对于我们听课的老师来说,这样的一节语文课给予我们的不仅是关于美文教学困惑的顿悟,更为我们明确了理想的语文课堂的胜景。孙校长的这节课是朴实的,来不及准备任何现代化的辅助手段,整节课都以朗读、背诵为目标,也以朗读、背诵作手段,但朴实中充盈着情感的魅力,智慧的魅力,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理解,在阅读中欣赏评价,在阅读中表达迁移,在阅读中探究创造,在阅读中体验生命的灵动。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节课堂实录,读后,我茅塞顿开,语文真的是一门有着很多学问与艺术的教学。这样的课,我们的家常课也能来学习。这是一堂“洗尽铅华”的课,不做作,真实,朴实,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语文课堂始终离不开阅读,朗读和背诵,语文课堂也始终离不开朗读基础上的感悟与表达。一堂好课,肯定是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一个好的教师也必然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以一颗平常心去上课,去教学,去教育„„]
第二篇:《拉萨的天空》课堂实录
苏教版小语教材三上《拉萨的天空》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一、谈话导入,走进文本
师:坐正,上课!同学们好!小朋友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啊?
生:上海、南京、北京„„
师:小朋友们去的地方可真多,有一个地方我想大家都很想去但没去过,那就是——西藏拉萨。老师带来了一段西藏拉萨的风光,先来欣赏欣赏吧!(欣赏拉萨风光)
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布达拉宫!
生:我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还有牛!
师:你们觉得拉萨美吗?
生:美!
师:这儿有一组和拉萨有关的词语(出示),会读吗?
生:朗读词语:拉萨日光城布达拉宫圣地
师:要注意读好“萨”和“圣”这两个字的读音哦!
日光城是拉萨的一个别称,看到这个名字,你就在想拉萨一定—— 生:充满阳光、阳光很灿烂„„
师:布达拉宫是一座很雄伟的宫殿,读好它的名字,读溜了。
生:布达拉宫!
师:“圣”是后鼻音,不太容易读好,谁当小老师再带大家读好它? 生:圣!
师:怎样写好这个“圣”字呢?跟着老师一起来写(师黑板范写,生书空)现在请小朋友们在纸上认真描红。
生:认真描红。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拉萨,不看别的,就看——
生:拉萨的天空!
师:对!拉萨在海拔那么高的高原上,阳光又是那么的充足,所以那里的天空比起我们头顶上的天空一定有意思多了。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课文一起去欣赏
欣赏吧!
【教学感悟:一开始,教师就安排一组拉萨美丽风光的图片,配上好听的富有拉萨特色的音乐,马上拉近了学生和西藏、拉萨的距离,学生也对拉萨有了初步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作下了较好的铺垫。再学习一组和拉萨有关的词语,则进一步增进了学生对拉萨的了解。然后解开课题,明确了本课学习欣赏的重点。】
二、顺畅阅读,感知课文
师:请小朋友们拿起课文纸,课前有没有读课文?读了几遍了?
生:很多遍了!
师:下面我们要进行课文朗读比赛。比赛之前,请小朋友们花两分钟再自由地练读一下,争取把课文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比赛开始了!请男生选出你们的代表,女生也选出你们的代表,看看是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得好!
生:男女生代表读书,其余学生小声跟读。
【教学感悟:课文朗读比赛的形式,能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读书的热情,比赛之前还给了他们两分钟的练读时间,又能让学生读得更好,更有自信。男女生代表读的时候,让其他学生跟着一起小声地读,也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读书比赛中来。】
三、研读文本,感受“蓝”味
师:读了课文,拉萨的天空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湛蓝、透亮、蓝晶晶、蓝宝石。
师: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不长,可是描写天空时,有个字出现的次数却很多,是哪个字呢?
生:蓝!
师:对!你们看,除了第一句话,几乎每一句都含有“蓝”字。
再找找,含有“蓝”的词语也很多呢!
生:蓝天蓝宝石湛蓝蓝晶晶蓝得让人神往
师:谁来美美地读一读?
【教学感悟:一步步层层递进,引领学生感受到“蓝”是拉萨的天空最大的特点。】
师:拉萨的天空,让人最难忘的就是它的蓝。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藏,走进拉萨。抬起头来,看,拉萨的天空多么蓝啊!(音乐声中出示拉萨的蓝天)这样的天空,你们觉得怎么样啊?
生:很蓝很蓝,蓝得很干净„„
师:(出示句子)谁来美美地读读这句话?
生:朗读句子。
师:见过蓝宝石吗?(出示蓝宝石图片)瞧,这样的颜色——清澈的深蓝,还透着光亮呢!这就叫——湛蓝、透亮。读好这两个词语,怎样读好这两个词语?
这么美的蓝宝石,再用清水一洗,该会怎样呢?
生:更加蓝,更加干净,更加亮了„„
师:所以我们就可以说——湛蓝湛蓝、透亮透亮。真是美得没话说了。加上第一句话,谁来美美地读好第一自然段?
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感悟:教师用蓝色的拉萨天空的图片和蓝宝石的图片,让学生通过比较、理解,对拉萨天空的“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师:拉萨的天空,不仅是蓝的、美丽的,它还很奇妙呢!出示学习要求:大声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展开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句子。
师:四人小组,互相说说看自己的想法。
交流1: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师:“掬”是什么意思知道吗?让我们也来捧一捧蓝天洗洗脸,什么感觉? 生:凉、舒服、清爽„„
师:天怎么成了蓝蓝的海了?真的太妙了!读好这句话。
生:朗读句子。
交流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师:声音真的能碰到蓝天,手真的能摸到蓝天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生:人们与天空很近。
师:(出示白云缭绕图)让我们看看这幅图。
生:白云离我们很近、我们好像站在白云中间了„„
师:对啊,我们好像成神仙了!拉萨的蓝天,给我们神仙一样的感觉,真奇妙!再读读这句话,读出奇妙来。
生:朗读句子。
交流3: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师:这句话说,拉萨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还是怎样的?
生:纯净、明洁。
师:读好这两个词语。什么样子是纯净、明洁的?
生:干净没有杂质、明亮纯洁„„
师:读好这两个词语,读出干净、一尘不染的感觉来。
生:朗读词语。
师:是什么把天空衬得这么美呢?我们再去看看。(闭上眼睛,听老师说话,展开想象„„)睁开眼睛,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草地、白云、一望无际的蓝天„„
师:如果没有这白云,没有这草地,你们会觉得?
生:天空没有那么美丽了,没有那么蓝了。
师:是啊,有了白云的映衬、草地的对照,拉萨的天空才会越发纯净、明洁。请男生和女生再来比一比,读好这句话。
生: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师:读到这儿,我想拉萨的天空在你们心中一定是感受满满的,是这么的美丽,如此的奇妙。
【教学感悟:二年级的学生要正确地理解映衬、对照下的天空的纯净、明洁的特点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所以教师没有作过多的词语、句子的解释,而是通过最直观的图片的出示,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来感受这份对照下的美丽,起到的效果是不错的。】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好第一第二自然段。(师配乐朗诵)
假如现在你就在这蓝天下,你想做些什么呢?
生:大喊、唱歌、跳舞、画画„„
师:老师觉得你们的心都飞到蓝天上去了,这就叫——神往。(出示第三自然段,指导朗读。)
【教学感悟:通过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和学生的自由表达,课堂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对拉萨蓝天的喜爱和向往也达到了一个高点。】
四、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师:这就是拉萨的天空,是那么的——(湛蓝、透亮);是这么的——(纯净、明洁);是这么的——(令人神往)。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蓝天,想不想把它装在心中带走啊?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把它记在心里面吧!
出示学习要求:1—3自然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边读边想想,边想象边记诵。
生:自由朗读,背诵。
师:配乐,指名背诵。
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神奇、美丽的拉萨的蓝天,还记住了美丽的文字,小朋友们收获大吗?老师告诉你们,西藏拉萨除了这蓝天美丽动人,还有蓝天下的布达拉宫以及这片高原上的土地也同样让人陶醉,让我们课后再去感受,好吗?
生:好!
【教学感悟:随着对课文内容进一步的熟悉、理解,也随着学生对拉萨蓝天的越来越喜爱,把课文中美丽的文字记在心中就变得很自然,很容易。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情感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另外,引导学生课后去认识拉萨蓝天外更多的美丽、神奇的地方,也为学生进一步地探索、了解西藏拉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五、作业布置
从1—3自然段中,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抄一抄。,并流利地背诵。
第三篇:《走近李白》课堂实录(孙双金)
《走近李白》课堂实录
由于当时会场没有桌子,记得不太全面,大体如下:
《走近李白》
师:老师们,早上好!同学们,早上好!生:老师好!
师:你们最喜欢的古诗是什么? 生:我最喜欢杜甫的《望岳》(背诵:岱宗夫如何,„„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师:你最喜欢杜甫这首诗中的哪两句话? 生: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师:你以后在人生道路上,一定也能“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你还喜欢谁的诗歌? 生:我最喜欢李白的《静夜思》(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对家乡的情思。谁再来背一首? 生:我喜欢李白的《夜宿山寺》(背诵: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师:你把我们带到了入梦如幻的意境之中。李白的„„ 生: 师:今年是伟大的鲁迅逝世七十周年„„诗歌的王国,„„闪亮的星星。其中最闪亮的一颗,就是谁? 生:李白。
师:好,今年我们就走近李白,去欣赏李白,崇拜李白。好,上课!生;(起立)
师:你了解李白吗?后人都怎么称李白的呢? 生:称他叫诗仙!生:酒仙。
师:是的,李白不仅是酒仙,还是诗仙,(板书:李白是仙。)我们来看看唐朝另一位诗人怎么称李白的呢?
(出示杜甫《饮中八仙》)师:这个酒仙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马上弹起了美妙的曲子,可李隆基并不高兴:“„„陈词滥曲,去,把李太白找来„„只听到高声歌唱„„李白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快,皇上有请。„„君自去,我是酒中仙。„„把李白扶上马„„唐玄宗亲子调了醒酒汤。„„拿酒来!我李白斗酒诗百篇„„于是,杜甫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饮中八仙》。读„„ 生:(读)
师:从这首诗中看出李白是„„ 生:诗仙。生:酒仙。
师:诗仙和酒仙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走进李白的诗歌。(出示:《望庐山瀑布》)师:(朗诵)《望庐山瀑布》,谁来诵一诵? 生:(朗诵)《望庐山瀑布》
师:真好,给点儿掌声。我感觉飞流三千尺的瀑布扑面而来。好,我们也来朗诵。生:(齐诵)师:“香炉”是庐山上的一个„„ 生:山峰。
师:是的,山峰,不要这么犹豫。放松一些。为什么香炉峰上生出的是紫烟呢? 生:可能是李白喝醉酒了。(笑)
生:可能是阳光照射的原因。
师:„„升腾起来的就是,紫色的云霞。这样的紫色云霞升啊升啊,一直升到哪里去了? 生:天上。
师:你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吗? 生:没有。生:没有。
师:这样的景象我也没有看过。这种景象只有仙境中才有。我们来读。生:日照香炉生紫烟。
师:有点儿的感觉了,把我们带到半空中了。(笑)谁再来读? 生:
师: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遗是银河落九天。这里你最欣赏哪一句呢?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师:„„ 生:„„夸张 师:„„ 读。生:„„
师:只有三百尺,还不到三千尺。生:
师:你还喜欢哪一句? 生: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把银河„„这是什么呢? 生:这是幻想。
师:准确的说,这是„„ 生:想像。师:(板书)这是怎样的想像呢? 生:这是非常疯狂的想像。
师:你把疯狂英语联想到诗的意境,可不没了。生:这是非常美好的想像。生:这是非常夸张的想像。生:„„
师:孙老师觉得这是非常神奇的想像。„„这是李白最大的区别。我们一起来朗诵。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遗是银河落九天。师:我来配上音乐,(播放音乐)谁来诵读?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遗是银河落九天。师:我仿佛看到一个小女孩儿站在我的面前。谁再来?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遗是银河落九天。
师:这是一个奔放的李白,该放的时候,该收的时候,第三、四两句更好。谁再来?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遗是银河落九天。师:这是李白的知音啊!你是一位女李白。(笑,鼓掌)走近李白
师:后人去了庐山,都不敢写诗„„唐朝中期,一位叫做徐凝的,他挥笔写下了《庐山瀑布》(出示: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直。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生:(读)
师:这里的徐凝把庐山比作什么? 生:比作白练。
师:两者比较,你更喜欢哪一个呢? 生:我更喜欢李白的,他的诗歌很夸张。师:你的呢?
生:我也更喜欢李白的诗歌,他的诗歌夸张、大胆。
生:徐凝的想像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而李白的想像,我们做不到。师:这就是诗仙„„
生:李白的诗歌把我们带入仙境,而徐凝的诗读了之后,我们还在人间。(笑声)
师:有不同的说法吗?我喜欢不同的意见。生:“雷奔入江不暂直”,暂时的。
师:苏东坡也来到庐山,„„想到李白的诗,他也作罢。随行的和尚就„„徐凝的诗给苏东坡看。你猜猜看,苏东坡怎么做的呢? 生:
师:苏东坡鼻子里哼了一下。(笑)师:(出示《戏徐凝瀑布诗》:)为什么苏东坡不喜欢徐凝的诗呢?因为他也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朗诵一下。生:帝遣银河一派垂„„
师:后人称李白是仙,可不是仅凭一两首诗来定论的。(出示:《夜宿山寺》,朗诵)谁也来? 生: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师:一首诗,有诗眼。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呢? 生:高。
师:真准。谁来朗诵?
生: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师:有味儿。从哪些句子当中看出呢? 生:从“手可摘星辰”中看出。
师:一伸手就能摘星辰。你的手摘过什么? 生:(不知所措)什么也没摘过。(笑)
生:我的手摘过苹果。生:我的手摘过„„ 师:你摘过星星吗? 生:没有。
师:你摘过星星吗? 生:没有。
师:你摘过星星吗? 生:没有。
师:我也没有摘过星。„„ 师:把这种仙境,把这种仙气诵读出来。
生: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掌声欲起又止)
师:你让我看到入梦如幻,虚无缥缈。我们一起来。生:(齐诵: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师:你看,李白的诗中总是充满了„„夸张,充满了神奇的想像。让我们再次走进李白的诗。(播放音乐,出示《秋浦歌》)师:(朗诵: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掌声)师:你来。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热烈掌声)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热烈掌声)
师:我的白发有三千尺那么长啊!原来是忧愁有这般长。对着镜子,不知怎么一夜满头青丝怎么变成了白发。如果上一首诗是“高”的话,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呢? 生:长。生:愁。
师:长,是看到的。愁,则是„„你欣赏这句话中的什么呢? 生:我欣赏“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师:„„在诗仙的眼中,忧愁都是豪放的呀!我们一起来诵一诵《秋浦歌》》 生:(齐诵)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你知道,李白为什么有这么长的忧愁吗?
生:因为李白写诗这个年代已经是国破家亡。师:安史之乱„„
生:他已经超过了五十多岁了„„
师:说得好。李白是一个胸怀大志满腔抱负的人。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一次,他„„即兴赋诗一首。
(出示: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师:以后有机会,孙老师还会给学生上《李白是人》,《李白是侠》
孙双金老师一节《走近李白》古诗欣赏课,让与会老师如春风拂面,耳目一新。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直至《秋浦歌》,在教师动情的朗读指导中,在揣磨诗歌的诗眼中,在怡人的音乐中,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揣摩、品悟,为学生再现了一位豪情万丈,把酒当歌的诗仙李白。同时也引领我们懂得语文课堂应该向学生的问题敞开,懂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懂得要从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孙双金——对酒当歌,彰显大气
孙双金老师一节《走近李白》古诗欣赏课,让与会老师如春风拂面,耳目一新。虽然我也曾经无数次读李白的诗篇,但从来没有一次像今天这样走进李白,深入了解李白作为诗仙的一面:在教师动情的朗读指导中,在几幅简单的图画映衬下,在揣磨诗歌的诗眼中,在怡人的音乐中,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揣摩、品悟,让我们一起领略了《望庐山瀑布》的超凡的想象,感受到《秋浦歌》的极度夸张,欣赏到《夜宿山寺》的浪漫,也就不难知道为什么李白在诗中处处流露出高傲与不屑,“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老师的激情很快将学生带入角色,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在聆听中感受,在吟诵中品味,在潜移默化中水到渠成地领悟到酒仙李白诗的宛若仙境,想象的超凡脱俗,夸张的神奇以及气势的雄浑。而老师随机生成地毫不吝啬赞赏性话语,(如:一生吟诵《望庐山瀑布》后,念得较有气势,师立即加以肯定:我看到了一个小李白!紧接着一女生较平缓地念起来,但看得出很投入。师是这样鼓励的:女李白念得多么柔和!)让学生兴趣越来越浓;教师对学生文本的个体解读的尊重,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如“师问:你还从诗中哪儿感受到作为诗仙李白超凡的想象?生答:疑是银河落九天。师立即注视着他,并惊奇而兴奋地说道:“让我看看你的眼睛,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呢?哦,是一双慧眼,充满着智慧的眼睛!”被表扬的学生微笑着,眼里溢出喜悦的光芒。”„„ 所有的这一切,无不令听课老师如沐春风。
第四篇:孙双金课堂实录《林冲棒打洪教头》
孙双金教学实录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一课时 佚名
3月21日,河南漯河郾城县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培训暨教学研讨会在郾城县人民剧院进行。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孙双金亲临会场,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展现了名师讲课的风采。为让众多没有参会的教师都能领略名师的风采,绿宝石历时三四天,终于将课堂实录整理出来,现予公布,以飨网友。此份实录,未经孙双金老师过目,如有不当之处,纯属绿宝石水平有限,敬请斧正。
上课地点: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县人民剧院
上课时间:2004年3月21日上午
上课伊始,教师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的《好汉歌》。雄壮、豪迈的歌声在剧院里回荡。歌曲结束,师生进行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谁知道刚才听的是什么歌?
生(齐答):《好汉歌》。
师:好听吗?
生(齐答):好听。
师:你最喜欢《水浒传》里的哪一位好汉?
生:我最喜欢神勇冠英的武松。
生:我最喜欢鲁智深。
师:噢,你最喜欢花和尚鲁智深。
生:我喜欢《水浒传》里的林冲。
生:我最喜欢九纹龙史进。
师:《水浒传》里面一共给我们塑造了多少位好汉的形象?一起说。
生(齐答):108位。
师:你知道什么样的人叫好汉吗?
生:勇敢的人。
生:重情义的人。
生:有正义感的人。
生:爱打抱不平的人。
生:忠义疏财的人。
师:是“仗”义疏财的人。
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
师:讲的真好。你们是什么学校的?
生(齐答):实验小学。
师:听了同学们讲,我非常喜欢你们。你们课外看了好多的课外书,尤其是《水浒传》,是不是?
生(齐答):是。
师:刚才同学们讲了好汉的许多特点,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一下《水浒传》里面108将中第一位出场的好汉。他是谁?
生(齐答):林冲。
师:板书课题(一笔一画,苍劲有力)。一起把题目读一读。
生(齐读):《林冲棒打洪教头》
师:再读一遍,速度再稍快一点。
生(再齐读):《林冲棒打洪教头》(速度较前稍快)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孙老师最喜欢发言的同学,讲对的表扬,讲错的还是表扬。
生:林冲为什么要打洪教头?
师:听到没有,这就是问题,林冲为什么要打洪教头呢?你很会思考,请坐。有不同的问题吗?
生:林冲棒打洪教头的原因是什么?
师:原因是什么?换一个角度来问,基本一样,还是一个问题。
生:林冲打的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生:洪教头是谁呢?
生: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而不是拳打洪教头呢?
师:她关注“棒”打,而不是“拳”打。不像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而是棒打洪教头。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很会思考。
生:最后是林冲赢了呢?还是洪教头赢了呢?
师:她关注他们的结果。
生:林冲是怎样棒打洪教头的?
师:实验小学的同学都很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我们现在来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答案。现在把书立起来,要把课文读正确,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也不能读得结结巴巴。行不行?
生:(自由读课文,时间长达8分钟。)
师:这篇课文比较长,请你们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学生标画自然段)刚才已经读了课文的8段,现在再来看一看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段?把你喜欢的这一段再读一读。开始。
生:(自由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师: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完的请举手。你喜欢哪一段?
生:我喜欢第七段。
师:大家看着第七段,请你把第七段读给大家听听。
生:朗读第七段。
师: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生:这一段写出了林冲和洪教头打得很激烈。
师:你喜欢打得激烈、打得精彩的。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李鹏展。
师:噢,少一字就跟国务院总理一样了(众笑)。李鹏,李鹏展。李鹏展同学读得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总体来说,读得非常好,就是有一点小小的遗憾,有一个字读错了,谁听出来了,是哪一个字读错了?
生:应该是“拨”草寻蛇,他读成“拔”草寻蛇了。
师:你听得很仔细。请你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其他同学一起把这个词读一遍。
生(齐读):拨草寻蛇。
师:这一段确实是文章的精华所在。刚才我看很多同学都找了这一段,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读一读,好不好?
生:齐读第七自然段。
师:(指着黑板)我们再一起把这个词读一遍。
生(齐读):拨草寻蛇。
师:刚才那个同学把它读成了什么字?
生(齐答):拔。
师:拨草寻蛇的“拨”,右边是个什么字?(师边说边用红粉笔对“拨”和“拔”进行区别)
生:发。
师:一起再把这个词读一遍。
生(齐读):拨草寻蛇。
师: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做两个动作。一个是“拨草”的动作,一个是“拔草”的动作。会做的上来。
一名同学上台,师将话筒交给他,说:假如这是一根棒,让你拨一拨草,你怎么做?
生:做拨草的动作。
师:噢,这是拨草的动作。你再用手做一做拔草的动作。
生:做拔草的动作。
师:噢,拔是从下往上拉,拨是左右拨动。懂了没有?
生:懂了。
师:那好,你在脑子里想一想,拨草寻蛇的招式是一个什么样的招式?
刚才这位同学喜欢的是第七段,你喜欢的呢?肯定有跟他不同的。
生:我喜欢第五段。
师:他喜欢第五段,我们来听一听他读第五段。
生:读第五段。
师:读得真好。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生:因为这一段写出了洪教头十分地恼恨林冲。
师:你喜欢洪教头恼恨林冲?(众笑)
生:不是,我喜欢作者在写人的时候用了一个比喻句。
师:哪一句?
生: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
师:哦,她喜欢这一句是看出了洪教头对林冲的恼恨。她认为这一句写得好。我也认为这一句写得好,我们一起来带着感情读一读。
生:齐读第五段。
师:两个男孩子,一个喜欢第七段,一个喜欢第五段,女孩子呢?你喜欢哪一段?
生:我喜欢第二段。
师:你把第二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朗读第二段。
师:你不仅读得正确,而且还读出了人物的情感。真不简单!你叫什么名字?
生:我叫潘筱莹。
师:向潘筱莹同学学习。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吗?
生:因为从这里可以看出柴进启用贤才良士,非常喜欢贤才良士,而且非常热情好客。
师:她从这里看出柴进的个性,非常喜欢有才华的人,而且非常热情好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像她那样读一遍。
生:齐读第二段。
师:你喜欢哪一段?
生:我喜欢第四段。
师:请你把第四段读一读。
生:朗读第四段。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生:因为我喜欢这一句: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
我喜欢这一句的原因是:本来林冲心里已经有了打算,他能打败洪教头,可是他不想打败洪教头,就说了一声“请教了”。可以看出林冲不爱炫耀自己的功夫。
师:林冲本不想和洪教头比武,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只好”是没办法才拿起一条棒来。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读第四段。
师:孙老师就喜欢不同的。与众不同,白里透红。(请一名长得白里透红的女生)你来说说你喜欢哪一段?
生:我喜欢第三段。
师:她喜欢第三段,这一段好长哟,你怎么喜欢这么长的呢?读给大家听听。
生:朗读第三段。
师:你读得很有感情,很投入。读书就应该这样读。如果你再沉着一点,那就更好了。这么长的一段课文,能够这样读下来,真不简单。告诉我们,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生:因为这一段写出了洪教头爱小瞧人,也写出了林冲非常的谦虚。
师:她读的是一段文章,可她却从这段文章中读出了“人”,读出了洪教头是怎样的人,读出了林冲是怎样的人。这就是会读书,很好。
师: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读了自己喜欢的段落,同学们读得不错,我们读书就是应该这样,仔仔细细地读,认认真真地读。因为这篇课文是从《水浒传》当中节选、改编来的,它里面有些词是不容易懂的,请你拿出笔来,找一找,课文里面哪些词和句是你不懂的,先在书上作个记号,然后同桌讨论讨论。开始。
生:画词,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看得很仔细,现在同桌交流一下,如果你们两个都共同提出了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那我说你们两个是英雄,这叫英雄所见略同。如果你提出的词语你会解释,你就是他的小老师,帮一帮他;如果你遇到的词语,你不会解释,你又没有提出来,那你向你的同桌请教一下:你是怎么发现的?我刚才怎么没有发现呢?让他做你的小老师。好不好?
生:好。(互相交流)
师:如果你们两个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大家来解决。你们两个已经解决的问题就不再问了。什么地方是你们两个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生:依草附木。
师:这是你们两个人都无法解决的,我把它写下来。板书:依草附木
师:一起读一读这个词。
生(齐读):依草附木。
师:谁会解释?
生:依靠权势,就是依靠有权有势的人。
师:这是这个词语的比喻意,她是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的,我们看这个词在哪句话中,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生读句子: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你怎么如此轻信呢)
师:这是说,这些人都来依靠柴进,过往的客人、犯人都来依靠柴进,因为柴进有钱有势。这叫什么——(师指黑板)
生:依草附木。
师:但是,还没有解释这个词的本来意思。依草附木这个词的本来意思是什么呢?首先我们要解决它的本来意思。
生:它的比喻意思是——
师(打断学生):不是比喻意,本来意思。
生:本来意思是:草依靠着树木,在这一课也就比喻来往的犯人都来依靠柴进大官人。
师:我们中国的词语很有意思,你看,我把语词的位置调换一下。(师用箭头将“草”和“附”调换位置)可以变成什么——
生(齐答):依附草木。
师:依靠着草和木,就叫依草附木。我们中国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比如(板书):惊天动地。实际意思就是——惊动天地。这是解释中国词语、尤其是解释成语的很好的一种方法。知道没有?
生:知道了。
师: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的?
生:“流配”是什么意思?
师(板书:流配):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谁知道“流配”是什么意思?
生:“流配”就是发配的意思,古代的时候有的人犯了罪,把他押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这就叫“流配”。
师:你基本上讲对了,“流配”你解释了一个“配”字,“配”就是发配,把犯人押送到荒凉的地方去改造。但前面还有一个“流”,这个“流”是什么意思?一起说——
生:流放。
师:解释中国词语,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逐字解释。字字解释,词语的意思也就懂了。流放、发配叫什么——。
生:“流配”。
师:还有不理解的吗?
生:什么叫成“木枷”?
师:谁知道?可能男孩子知道的比较多的,请一个男孩子来说。
生:木枷指的就是古代给犯人带上的刑具。
师:刑具。把手套在木枷里面,跟头连在一起,使手不能自由活动。现在用不用木枷?(生齐答:不用。)现在用什么?
生(齐答):手铐。
师:还有吗?
生:“庄客”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告诉她?
生:就是他的仆人,他的随从。
师:他的仆人,他的随从,他使唤的人,他庄上的人。这些都叫什么?
生(齐答):庄客。
师:还有吗?
生:踉(niáng)跄。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niáng)跄……
师(打断学生):一个什么?
生(齐答):踉(liàng)跄。
师:我吓了一跳,怎么一个“娘”跄,我还以为闹出一个“娘舅”来了呢!(众笑,师板书:踉跄)一起读。
生(齐读):踉跄。
师:不要紧,这是生字,读错了没关系。读错了孙老师也要表扬,表扬你什么?因为没有你的错误,就没有我们大家的正确。你的错误才使我们大家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一起把这个词读一遍。
生(齐读):踉跄。
师:再读一遍。
生(齐读):踉跄。
师:“踉跄”是什么意思?
生:“踉跄”就是走路摇摇晃晃,两个脚不稳定。
师(做出走路摇摇晃晃的样子):这样子呀,不准确。准确的意思是什么?
生:是指将要摔倒而没有摔倒。
师:脚底一绊,将要摔倒而没有摔倒,叫什么?
生:踉跄。
师:所以,这两个字的偏旁是什么旁?
生:足字旁。
师:两个形声字都是足字旁,跟脚有关。将要摔倒而没有摔倒,叫什么——
生:踉跄。
师:课文中谁一个踉跄?
生:洪教头。
师: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是洪教头一个踉跄,可不是林冲一个踉跄。
生(齐读):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站稳脚跟,就又举起了棒。
师:我觉得同学们提的非常好。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以后,大家都理解了;有错误的,孙老师表扬他,因为他的错误,使我们大家走向了成功。对不对?(生齐答:对。)问题差不多了吧?
生(不整齐地回答):差不多了。孙双金教学实录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
师:好。今天同学们情绪都很好,孙老师就两节课连着一起上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一下课文中的两个人物。一个是谁?
生(齐答):林冲。
师板书:()的林冲我这里黑板上有一个填空,你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觉得林冲是怎样一个林冲?前面加一个什么词语?加词的理由是什么?你从课文哪些句子当中找出这些理由?先不要举手,把手放下,同位先讨论讨论。别急,还有一个要求,待会我让你起来讲的时候,不仅要讲出你认为林冲是一个怎样的林冲,还要讲出你的同桌——他认为林冲是怎样一个林冲。就是要把同桌的话、同桌的语言原原本本说给大家听,就是要学会倾听同桌的发言。知道了吗?
生:知道。(生开始互相讨论)
师:先说自己的,再说同桌的。
生:我认为林冲是一个谦虚的林冲。
师:我先把你认为的写在黑板上。(板书:谦虚)这不是孙老师认为的,这是你认为的。我觉得了不得啊!这是你的见解,我要写上去。谦虚的林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从第三段中看出来的。
师:不要讲全段,你从第三段的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生: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师:你从这里看出来的,这是你的理解。你同桌的呢?
生:我同桌和我的意见一样。
师:你们俩说的都是一样的,两个人所见略同——英雄所见略同。你们俩是英雄。英雄请坐。还有不同的吗?孙老师最喜欢不同的。
生:我觉得林冲是一个机智的林冲。
师:(板书:机智)机智的林冲。谈谈你的见解。
生:我的见解是第七段中“洪教头恼恨林冲……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还有第七段中“洪教头一棒落空……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
师:你从哪儿看出他的机智?洪教头把火烧天,林冲拨草寻蛇,你就看出他的机智了吗?我不那么认为。你没有说动我。为什么这里能说明他的机智呢?理由不充分。找到了句子,说不出理由来,没关系,同桌的你来帮帮她。
生:因为洪教头用的是把火烧天的招式,是从上往下打,肯定要把脚提起来,而林冲用的是拨草寻蛇的招式,正好打在他提起来的脚上。
师:“把火烧天”的招式是一种什么样的招式?谁来做一做“把火烧天”的招式?
(一男生上台,两手做握棒状,高高举起。)
师:“把火烧天”是把棒高高举起,棒朝着天。他这种招式一摆,必然露出了破绽——脚露出来了。林冲“拨草寻蛇”打他的脚,这就是林冲的聪明机智。对不对?(生齐答:对)给他掌声!(生鼓掌)林冲是机智的,我看这位女孩也很机智,你也是机智的女孩,说得好。还有不同的吗?
生:林冲是一个心胸广阔的人。
师:喔,他又与众不同了,心胸广阔的林冲。我把它写上去。(板书:心胸广阔)你从哪看出林冲是心胸广阔的人呢?
生:我从第三段中的两句话,“林冲寻思……洪教头也不相让。”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虽然洪教头心胸狭窄,对林冲不理不睬的,但林冲丝毫没有和他斤斤计较。
师:洪教头这样无理,这样傲慢,但林冲根本没有和他计较,看出林冲是一位——心胸广阔的林冲,好汉的风采。我看你哟,将来也一定是心胸广阔的人。还有不同的吗?
生:我觉得林冲是一个勇敢的人。
师(板书:勇敢):勇敢的人,黑板上没有,我把你的“勇敢”写上去。你从哪看出他是一个勇敢的人呢?
生:我是从课文的第四段看出来的。
师:说说看。
生:(读第四段)。还从第七段中的“洪教头跳起来大叫:来!来!来!”这两句可以看出,林冲非常勇敢。因为洪教头那样的大喊大叫,而林冲却并没有害怕,依然接受了洪教头的招数。
师:依然接受了洪教头的——挑战。那样气势汹汹,那样仗势吓人,但是林冲没有害怕,仍然沉着应战,这就看出他——非常勇敢。你看出他——
生:我看出林冲是个善于思考的人。
师:我也把你的写上去,都是你们的。(板书:善于思考)请讲理由。
生:我从“林冲寻思……这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看出林冲是个善于思考的人。
师:因为洪教头是柴大官人的师父,所以林冲对他非常——(生:尊敬。)有礼貌。从这儿看出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这是你读出来的。(转身对另一举手的女生)你读出什么了?
生:我觉得林冲是个善于思考的人。
师:观点相同,再补充理由,是吗?
生:是的。因为“洪教头一棒落空……又举起了棒。”林冲见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我从这几句话感觉到林冲善于观察。
师:善于观察,能够很快地捕捉对方的破绽。这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人。
生:我认为林冲还是一个镇定自若的人。
师:镇定自若的人(板书:镇定自若)。说说你的理由。
生:“洪教头恼恨林冲……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从这几句可以看出林冲是一个镇定自若、不慌不忙的人。
师:说的好。可我认为林冲最主要的本事还没有说出来,林冲最大的本事是什么?
生:他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
师:(板书:武艺高强)说说你的理由。
生:“洪教头恼恨林冲……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使出了自己浑身的功夫,而林冲只是把棍一横,没有使出自己的真功夫。
师:洪教头使出了浑身的功夫,把火朝天,劈头打来,如果这一棒打在林冲的头上,会把林冲怎么样?(生:把林冲打死。)置人于死地呀。你看林冲打的人家什么地方呀?(生齐答:腿。)有没有打在人家要害?(生齐答:没有。)有没有一棒打在人家头上?(生齐答:没有。)林冲仅仅打了一下洪教头的小腿骨,这在武打里面,武林高手叫——点到为止。还有什么补充?
生:“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师:八十万禁军教头,什么军叫禁军?
生:非常大的,在重要的时候才用的精锐部队。
师:保卫皇帝的部队——御林军,也叫禁军,最精锐的部队,人人武功高强。多少禁军?
生(齐答):八十万。
师:林冲是这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武功了得啊!那是什么样的本事啊。洪教头没有见过大世面,他自认为是柴进的师父,自认为自己有点本事,就谁也不放在眼里了,这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林冲究竟是什么人?一起读读第七段。
生:齐读第七段。
师:研究了林冲,必然还要研究一下另一个人物,谁?
生(齐):洪教头。
师:板书:()的洪教头你认为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洪教头是一个骄傲,还心胸狭窄的人。
师:“心胸狭窄”这个词用得好,我把它写上去。(板书:骄傲心胸狭窄)你从哪看出他心胸狭窄?说说你的理由。
生:“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便竟上首坐了。”
师:便竟上首坐了。坐在最好的位置上,在最尊敬的客人的位置上坐了。
生:我觉得洪教头是个自不量力的人。
师:“自不量力”这个词用得非常好。(板书:自不量力)说说你的理由。
生:“洪教头向柴进问道……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师:洪教头怎么样?
生:非常自不量力。柴进说林武师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他不信,他觉得自己也是武师,肯定比他强。
师:不知道对方有多大本事,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这叫自不量力。
生::我觉得洪教头是个自以为是的人。
师;自以为是,又是一个不同的词语。(板书:自以为是)说说理由。
生:“林冲寻思……全不理睬。”从这看出林冲很谦虚,但是洪教头摆出一付唯我独尊的样子,对林冲全不理睬……(学生语速很快,吐字不清。)
师:刚才我听得不是很清楚。你再说一遍。
生:林冲躬身施礼,但是洪教头摆出一付唯我独尊的面孔,对林冲的施礼并不理睬。
师:说得好。我发现你的词汇很丰富——唯我独尊。在柴进庄上,我洪教头是老大,你们都得听我的。什么八十万禁军教头?什么林冲?都不在我眼里!自以为是,唯我独尊。
生:我觉得洪教头是个小肚鸡肠的人。
师(笑):小肚鸡肠。从哪看出来的?
生:“洪教头恼恨林冲……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从这里可以看出洪教头不但想赢了林冲,显显自己的本事,还想赢得那锭银子。
师:见钱眼开,见利忘义,小肚鸡肠。这样的人怎么成得了大事业?怎么成得了大气候呢?
生:我也认为洪教头是个自以为是的人。我是从这一句里看出来的,“洪教头见他退让,以为他真的不会枪棒,便越发要跟他交手。”这句话看出来洪教头以为他不会枪棒,就越是要跟人家较劲。
师:那里知道林冲这叫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人家是含蓄,人家是藏而不露,人家是真人不露相。他却以为人家没本事,真是没见过世面的人。你还有什么补充?
生:洪教头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洪教头见他退让,以为他真的不会枪棒,就越发要跟他交手。”因为林冲是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洪教头才是一个柴大官人的师父,就看不起林冲,他却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他厉害的人多着呢!
师:讲得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能人太多了,天地太大了!
生:我觉得洪教头是一个骄傲自满的人。他以为他是柴大官人的师父,就全不把林冲放在眼里。
师:说得好!请坐。什么叫名著?《水浒传》是名著,名著就名在,一句话就把人物的性格写出来了。洪教头是什么人呢?课文中是怎么写他进来的?歪戴着头巾,挺着个胸脯,这是什么人呀?
生:自不量力。
生:高傲自大。
师:名著就应该这样来体会: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当中都有着丰富的内涵,都能够读出人物的形象、读出人物的性格来。好,请大家看黑板,我现在来问你们:什么样的人是好汉?(在黑板上“好汉”一词的后面打上“?”)你们说,是林冲是好汉,还是洪教头是好汉?
生:林冲是好汉。
师(指着黑板上的词语):好汉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生(齐):谦虚、机智、心胸广阔、善于思考、镇定自若、武艺高强。
师(指着黑板上的词语):洪教头是什么人?
生(齐):骄傲、心胸狭窄、自不量力、自以为是、小肚鸡肠。
师:题目是《林冲棒打洪教头》,我们读了全文,好像是洪教头要棒打林冲,处处挑衅林冲,要跟林冲打,要和林冲比,林冲一让再让,最后一棒打在他的小腿骨上,点到为止。洪教头只能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了。两个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比较当中凸现人物的性格。写得最出彩的是第七段,拿起书,我们一起把第七段好好地赏读赏读。你们先练一练,读的时候,要把林冲的形象在眼前浮现出来,要把洪教头的形象在眼前浮现出来,练好以后,我请你来读。
生:自由练读第七段。
师:先请一个“女林冲”来读一读。
生:感情朗读第七段。
师:掌声!(生鼓掌)要打分孙老师给她打98分。总的来说是不错的,就有这么一点:(师范读)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是大“喊”哟!不是“说”。要把洪教头气势汹汹的样子读出来,谁能读得超过她?请一个“男林冲”来读。
生:感情朗读第七段。
师:打多少分?(对一女生)你给他打多少分?
生:93分。
师:93分?降下去了!为什么打93分?
生:因为他没有读出洪教头气势汹汹的样子和林冲的谦虚和机智勇敢。
师:哦,你这个洪教头不狠,太温柔了;你这个林冲太沉着了。你们推荐一下,你们班谁读书读得最好?
生:谢鹏程。
师:谢鹏程,鹏程万里。来,给“鹏程万里”一些掌声。你要读好了,孙老师赏识你,也要跟你比试比试。
生(谢鹏程):感情朗读第七段。
师:多少分?
生(齐):100分!
师:读到100分,孙老师有点不敢跟他比了,有点胆怯了。(学生纷纷举手)你们都想读?那好,站起来,一起读。我听听,是不是能把洪教和林冲两个人物的形象读出来。
生(齐):感情朗读第七段。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好。现在我们来演一演这两个人物,谁来演林冲?林冲是精汉子,(指一身材魁梧、脸庞黝黑的男生)威武的,英俊的林冲,黑林冲。(众笑)谁来演洪教头?你们选,你们班谁上来演洪教头比较合适?(学生纷纷指一男生)大家选中你了,这是你的光荣(众笑)。想一想,洪教头歪戴着头巾,挺着胸脯,是怎么走进来的。就演第七段,谁来读旁白?(学生纷纷举手要读,教师指名一女生读旁白。)要不要孙老师指导一下,你们两个要随着她的朗读,做出相关的动作,怎么把火烧天,怎么拨草寻蛇。其他同学都是什么?(生齐答:观众。)洪教头倒地以后,你们应该怎样?(生齐答:哈哈大笑)
生:两男生表演第七段内容。(表演与旁白不合拍,但仍逗得学生大笑。)
师:看来表演和旁白合不到一起。这样吧,这次不要旁白,你们两个自己说,自己演,好吗?开始。
生:两男生再次表演第七段内容。
师:课文已经学完了,谁愿意把全文给大家美读一遍?
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师:哎哟,你真了不起!读得声情并茂,孙老师给你打120分!读完了课文,我想知道,同学们对课文中生字词是不是都掌握了呢?现在拿出练习本,听写十个词语。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
(听写的词语有:依草附木、拨草寻蛇、满面羞惭、杀鸡宰羊、劈头打来、流配、恼恨、踉跄、厅堂、理睬。听写完之后,教师当堂订正,同桌之间互相订正。)
这篇课文是从《水浒传》中节选的,《水浒传》里像这样精彩、有趣的故事还有很多,下课以后,同学们可以找来儿童版本的《水浒传》认真读一读,找出你最感兴趣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评出你们班的故事大王。好不好?(生齐答:好。)下课。
上课地点: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县人民剧院
上课时间:2004年3月21日上午
第五篇:孙双金: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堂实录)第二种
孙双金: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堂实录)第二种
作者:孙双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818 更新时间:2004-10-5
执教者:孙双金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你们是什么学校的?
生:通德桥中心小学。
师:好,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孙。
师:对,孙悟空的孙。孙悟空有什么本领?
生:孙悟空会七十二变。
孙悟空会翻筋斗云。
他还会降妖除魔。
他还有火眼金睛。
师:好,不像孙老师近视眼。那么,孙家有哪些名人,除了孙悟空?
生:孙中山。孙权。孙友田。孙思邈。孙子。
师:你贵姓?你们家有什么名人?想一想,再自豪地告诉我。
生:我姓邓。邓爱,邓小平。
钟,钟南山。
朱,朱元璋,朱德。
王,王安石,王羲之,王献之。
师:说了那么多名人,名人生下来就是名人吗?他们是从怎样的人成长起来的? 大胆地说,说错了表扬。孙老师上课,说对了表扬,说错了还是表扬。
生:他们都是从普通人成长起来的。(掌声)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普通人的文章。(师板书课题。)齐读。
生:(齐读课题,声较轻)
师:大声齐读。
生:(大声齐读课题)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问自己?
生: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谁?为什么要写扫路人?
师:好,想到了两个问题,还有不同的问题吗?
生:天游峰为什么有扫路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写扫路人?天游峰位于什么地方? 师:谁知道天游峰位于什么地方?
生: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有900多级接替。
师:请你上来。(一名女生)你刚才提了两个问题,综合一下,天游峰是旅游胜 地,这里的游人很多,为什么不去写游人,而写一个扫路人,这是你的发现,请 你把这个问题写在题目下面,还要写上你的名字。(该女生写问题及姓名)
师:带着问题,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读正确,不要读破句。看看有几个自然段。你喜欢哪一段,就再读一遍,好不好?
生:好。(声低)
师:声音不够响亮就是没有自信心。好不好?
生:好!(响亮)
(全体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刚才我巡视了一下,同学们读书真认真,我很高兴。拿出笔来,标一标共有 几个自然段?
生:12段。
师:你最喜欢哪一段?
生:我最喜欢最后一节。
师:把这一节读给我们听听看。(生读课文)
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邹舒。
师:我很佩服你,你的心理素质好,嗓音好听,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生:因为这一节有一个感叹号。
师:你不光看到文字,还读动了其中的标点!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节。(齐读)很好,他喜欢最后一段,你喜欢哪一段?
生:第三节。
师:请你读给我们听听。(生读)
师:你的歌一定唱得很好。读这一段,你用了两个调子。前面高调,后来觉得太 高,就降低换了低调。
(生笑)你为什么喜欢这节?
生:有一句话写得好。(生读第三句)
师:有声音,有节奏,对不对?
生:对!
师:他喜欢第三节,你喜欢哪一段?
生:第二节。
师:请你读一读。
(生读)我听着你的朗读,仿佛看见了空中飘飘悠悠的银丝。你们想不想读?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边读边想。(齐读第二节)“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这句 中的“似的”读什么?(板书“似的”)
生:似(Sì)的
师:“似”这个字组成这个词时读什么?(好似)
生:(有的读翘舌音,有的读平舌音。)
师:该读Sì。组成“似的”时,该读Shì。再读这句话。(生齐读第二句话)五个同学讲了他们喜欢的段落,还有不同的吗?
生:我喜欢第七段。(生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的汗也快流下来了。不同的同学读了课文后都谈了自己喜 欢的不同的地方。听同学朗读时,我的脑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学贵有疑,小 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学习上有疑问是很重要的,有小疑问就有小进 步,有大疑问就有大进步。默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划“——”或“~~~”,打上“?”,看谁发现的问题多,发现的问题大。(生读、划,师巡视)
师:有问题的请举手。(生大都举手)不举手的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什么问题都 会,待会儿所有的问题他都得回答。一组六个交流所提的问题。若问题相同,说 明你们都是英雄,这叫英雄所见略同。若问题不同,有两种,他的问题你会回答,说明你的水平高;他的问题你不会,你可以向他请教他瘟神么会想到提这个问 题。(学生呈马蹄形小组内交流、讨论)
师:第一小组讨论得非常好,很有价值。谁想把问题写到黑板上?
生;我读了“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这句话,想问:茶为什么能沟通我们的心灵?
师:她连茶都关注到了!暗坝问题写到黑板上。
生:为什么说“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师;谁来解答?同桌的你来解决。
生:因为天游峰是武夷山的主峰,是武夷山的代表。
师:对,连代表都不上,能算到过武夷山吗?
生:不。
生:我想问,是什么笑声伴随作者回到驻地的?
师:多好的问题。会读书会思考的人才能提出如此好的问题。请写到黑板上。
生:我想问作者为什么这么早走?“我紧紧抓住他的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 您!‟”就是作者为什么反映这么大?
师:“30年后,我再来看您!”还可提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不是二十几年后还看老人,一定要30年?
师:对呀!30年后老人100岁了。同一个问题,你思考“为什么早走”,他说“ 为什么一定要30年”他提得比你好,更有价值。
生:我想问作者为什么这么自信30年后老人一定活着?
为什么70岁的老人每天爬上山,爬下山,不累吗?
师:不是爬,是扫上山,扫下山。请你重说一遍。(生重说)请你写下你的问题。
生:第七段中,为什么老人倒抽了一口气?
师:单真,你虽然是个男孩,但比女孩还心细。把你的问题写下来。你的问题是 什么?
生:“好不得意”是什么意思?与“好得意”有什么不同?
师:“好不得意”就是“好得意”。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他们的意思是 一样的。你的问题?
生:扫路是很劳累的,为什么老人轻轻松松,不劳累呢?
课文第三段中,写老人“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 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第八段中又写道“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 有神。”为什么不把这一段的内容合并到第三段呢?
师:写老人外貌的为什么不合在一起,他还研究写作方法。写在黑板上。再给2 个问题,要提的站起来说。
生:第八节中,为什么用“淡淡的星光”,明亮的光不是更好?
师:你的意思是为什么是星光不是月光。谁来解决?
生:写星光较抒情。山上没有灯。天游峰高,有云海,看不清。
师:作者发现老人是什么时候?
生:傍晚。
师:这时候只有淡淡的星光,月儿可能还没出来呢!
生:笑声为什么能惊动竹丛里的宿鸟?
师:就这一句话,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是笑声,而不是别的声音?
宿鸟为什么不飞到别处,还悄悄落回原处 ?
师:好,写到黑板上。我记得爱因斯坦说过,发现1个问题比解决10个问题还重 要。我们一共发现了几个问题?(师逐个读问题及学生姓名,共10个问题。)这 个同学提了2个问题,大家为他鼓掌。(掌声)
其实,你们心中的问题更多。下课,休息一下。第二课时
师:刚才下课时,小朋友们很可爱,Shì、Sì的该怎么读,我打赌我输了我请 客。和大家上了一节课,我喜欢上了大家。喜欢大家什么?喜欢大家下了课和我 请热地握手、让我签名,更喜欢你们会读书会思考,还喜欢你们听话、安静,大 家还可以放松一点,随便一点。实话实说,你觉得孙老师怎样?有好话说豪华,有坏话说坏话。
生:和孙老师上1小时的课,我们只觉得上了5、6分钟。(老师与他握手)
师:谢谢你,你真会夸人。
生:孙老师你风趣、幽默。
师:我心里甜滋滋的。
生:如果我给孙老师画张像,我把孙老师画成大头小身子,你活泼可爱。
师:你画好了,可要送给我!
生:孙老师会用不同的方法引出课文题目。
师:什么方法?
生:让我们先说说姓,再说说名人,再说到课题。
师:你水平高,老师的新里甜滋滋的。有没有什么坏处?
生:老师,你要把字典上字的读音和意思记牢一点,就可以背给我们听。
师:好多花力气背字典。还有什么意见?
生:你要多花时间,你的课一定会上得更好。回更上一曾楼。
师:你的意思我明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一定把它作为座右铭。
现在孙老师好象到了南极,这么多问题,还没有备好课,怎么上呢?谁给我出 金点子?
生:让同学们解释一下,你再点评一下。
师:什么点子?
生:银点子。
师:谁说金点子?
生:你和我们一块儿解答。
师:什么点子?
一生:馊点子。
师:你一个点子也没出,叫人家的馊点子,你来出一个。生:让小组讨论,会的解决,不会的请教老师。
师:什么点子?
生:铜点子。生:把一些问题并在一起,再作解答。
师:什么点子?
生:金点子。
师:怎么做?
生:归类归类。
先读一遍课文,再归归类解答。
师:唐震宇,金点子。你能归归有几类吗?这问题太难了。什么问题最重要,我 琢磨了一下,有好几个问题都跟累了有关系,就是:为什么游人累而老人不累呢 ?还有几个问题都提到30年:老人能或到30年后吗?先解决这2个问题。好不好 ?
生:好!
师:哪一段写游人爬天游峰的?你读一读。(一生读)
你找得准,但听你的朗读爬天游峰悠宰悠哉,谁能让我听了你的朗读能听出爬得 累?(一生读)你听他读,好在哪儿?顶天立地——高,900多级,900多级,1800多级——台阶真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也读得好,给你打99.999分,这0.001分扣在哪儿?
生:要稍慢点。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气喘得厉害,要慢些。(生读此句)
一级一级要读慢写。因为是一点一点慢慢扫的,不能快。
师:(生读此句)容易吗?不容易。谁来挑战?读得比他还好。(请半内冠军来 读)打多少分?
生:100分。
师:听他这么读,我心里也痒痒的,也想读一读。给我打多少分?(生笑)我 读了你们也要读。(师读,掌声)给我打分。
生:99.99的循环。
师:为什么扣我一点点?
生:不知道。
师:讲不出理由,我不接受。
生:省略号要停两拍,显示老人很累。
师:听我读得对不对(师读)
生:你改的。“顶天立地”该响一点。
师:该怎么读,你教教我。(生读)你还没超过我。
生:应该不止一处重读:“顶天立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倒抽了一口气“要很轻。
师:听你们一起读,都读得好,我接受。(齐读)超过我没有?
生:超过!
师:拜你们为师,你们都是我的小老师。你们比我还强。还要我教吗?
生:要!
师:游客们为什么感到累?因为这山太—
生:庞大。
师:不对劲,怎么改?
生:耸入云霄。
又高又险。台阶十分多。第二接有一句话,(生读最后一句)看出友人很累。
师:为什么找这句话?
生:从“终于”“得意”可以看出。
师:你能上下文联系起来读,不错。因为山高,险,游人累。为什么老人不累 ?(师生接读)老人是不是吹牛、撒谎?
生:老人已经习惯了。
老人说他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他离开这里,生活就 不充实了。老人根本没想到累,只想到把好山好水看一遍。
师:我不同意,为什么游人累,不也看山水?
生:老人只想扫地,游人想登山顶。不同的想法产生不同的感受。大汗淋漓也许是冷汗,老人老马识途,认识路。
师:我不同意,上山就这么一条路。
生:老人把上山下山当做快乐的事。
师:老人扫干净了路,山水变得更好,老人心里高兴、快乐。我信服。老人果真 不累了。通过朗读,要把老人不累的这种感觉流淌出来。(齐读)老人30年后能或到100岁吗?是不是拿老人开涮?
生:老人天天这么扫,很勤劳,能活到150岁。山上空气清新,能活到100岁。
师:老人吃什么?喝什么?呼吸什么?(答略)你能不能说说现在城市里吃什么 ?喝什么?呼吸什么?(答略,有污染的)你们享受的是物质文明,老人享受的 是自然文明。
生:老人舍不得走,一定舍不得死。我从第十段看出,(讲述欧亨利的《最后一 片树叶》故事梗概)说明有自信、有毅力的人就能活下去。
师:你读这句话,读出自信。(生)说得好,读得更好。人的心情、意志也能使 自己延长寿命。
生:“三十年后,我再来看你”给老人活下去的力量。
师:“三十年后,我再来看你”是我给老人的信心,“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是什么?
生:是老人的自信。
师:老人能活到100岁有三个原因:
一、锻炼;二环境好;
三、自信、乐观的心 情(师生接读11、12段)老人能活到100岁吗?
生:能!
师:这2个主要问题都解决了,还有什么问题你觉得需要老师帮一下?
生:为什么把老人的外貌分两段写?
师:(师生读两处外貌描写)前面写老人的穿着,后面写老人的眼睛、眉毛,为 什么?
生:前面是粗看,后面是细看。
师:根据实际情况,也是如此。笑声怎么陪伴我回到驻地呢?
生:笑声留在脑海,忘不掉,自信、爽朗的笑声刻在了我的新里。
师:这笑声到了驻地就没有了吗?你能把这句改一改,改得比作者更高明吗?(生写)
生:我把句号改成了省略号。因为我不论什么地方都会记得这笑声。改成:这充 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到永远。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 珍藏在我的心里。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珍藏在我的心灵深处。这充 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铭刻在我心中。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 让我难以忘怀。
师:这笑声永远藏在所有人的心中。扫路人是不是普通的人?
生:是。
师:可他又不是一个普通人。回去后,用一句最精练的话写下你的感受,作为你 的名人名言。让你们的语文老师寄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