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时间:2019-05-15 05:2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第五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2、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拓宽视野,阅读相关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四、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

2课时 《雷雨》

2课时 《最大的“书”

2课时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2课时 《语文园地五 》

3课时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图片、古筝曲、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望庐山瀑布》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1、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2、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三、读《望庐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庐lú

紫zǐ

川chuān

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

1、知诗人。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2、解诗题。“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查字典“望”当什么讲?“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

3、明诗意。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指导看看图。

4、悟诗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绝句》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三、读《绝句》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鸣míng 行háng 泊bó

三、出示第二首古诗《绝句》,理解诗意

1、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2、《绝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标题,解释“绝句”。

3、读一读古诗,悟懂诗句的意思。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四、观察插图,加强对诗意的理解。

1、看插图。图上画的是景物;景物是否都是诗句的内容?这描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色?(生动优美)

2、体会作者用词准确。说说诗人用了哪些词语来表现景色的优美,语言的生动?

五、学习诗人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讨论诗人观察景物的顺序。

2、诗人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述的、表达思想感情的?诗人抓住了自然景色来描述,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鹭”上下结构,要写匀称。“含”上部今不要加点。

六、小结:作者写这首诗,先写树上,再写天上“黄、翠、白、青”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图景,令人赏心悦目;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绝句 热爱祖国山川

黄、翠、白、青

【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背诵、默写古诗。雷雨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flash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听音乐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雷雨》。(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自主识记,扩词。

3、小组读课文,推荐一位组员来展示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要推荐他来读。

4、被推荐到的学生逐段读课文,正音。

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6、找出相关的段落,初步介绍“段”的知识,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3段。

三、书写生字。(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朗读感悟课文。

(一)研读“雷雨前”

1、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又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3、有感情地朗读。

(二)研读“雷雨中”

1、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3、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三)研读“雷雨后”

1、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中的景色。

2、展示自己的画。

3、美读这一段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叶不动 枝乱摆

雷雨前(图):乌云 压下来--刮大风--电闪雷鸣

蝉不叫 蜘蛛逃

15、雷雨

雷雨中(图):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小了

天亮了 空气清新

雷雨后(图):雨停了 彩虹 蝉 蜘蛛 青蛙 【作业设计】

1、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也()了。)了,最大的“书”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课文插图、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教师手拿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书)你见过的最大的书是什么样的?(学生说)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板书;最大的书。(故意漏写双引号)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师顺势问:为什么加引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2、学生汇报思考结果。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字音。

(2)交流识字体会: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你还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说一说。

(3)巩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再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5、检查读书情况。一人读一自然段。

三、理解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师生释疑。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课题。

1、复习生字

2、质疑课题师:培根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想从这本”最大的书“获得哪些知识呢?

二、细读课文,激发探究意识。(一)、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哪些知识。

2、学生在班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随机进行讲解:(1)、岩石“书”:

A、(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指名学生读。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指导读第一句话:“岩石就是'书'啊:”应读出叔叔自豪、高兴的语气。

B、“书”中的字:(课件出示第六段内容)

说说“书”中有哪些字,并读一读。

C、“书”中的画(出示第八自然段内容)

“书”中有什么画?(树叶、贝壳、小鱼)。

D、化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内容)。

让学生说自己明白了什么。

(2)岩石的作用。(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内容)说说:A、岩石的作用。

B、叔叔还能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从而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3、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会是什么心情、怎么说呢?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凄出高兴的语气。

三、猜一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小结:“最大的'书'”不仅满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而且从中找到自己 的梦想。相信同学们在这本书中获得了自己所需的营养,使自己终身受益。

【板书设计】

最大的“书”

字 雨痕 波痕 矿石

岩石画

找宝

画 树叶 贝壳 小鱼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相关链接】

构成地球表层成层的岩石,叫做地层。地层本来是一层一层地沉积而成的,一般来说,先沉积的地层在下面,后沉积的地层在上面,所以下层地层的年代比上层的古老。但是,由于地球表面不断运动,地层也会随着上升、下降、扭曲等,使地层顺序发生某些变化。

地层一层层地重叠,像书页一样,保存着地球上生命世界的历史记录,化石就像这巨大历史书中的文字。人们根据地层中的岩石,可以分析出地层形成的年代,而其中的化石,就是推断当时生命世界的根据。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感悟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难点:在情感的世界里让孩子深深感到: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编写诗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

1、如果你迷路了,会怎样想?(板书:慌张,理解词语的意思。)

2、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学了之后,就是迷了路你也不会害怕?出示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二、自学。

1、学生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3、展示朗读。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课文讲了哪几种天然指南针?用横线划出。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3、说话练习。(用句式:课文介绍了天然的指南针有„„练习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四、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导、盏、慌。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学习名言,自信地夸夸自己。

2、师:这自信的声音比任何语言都来得美,相信同学们在课堂上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3、这天然的指南针分别是什么?随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二、自读自悟。

1、师:它们是怎样准确地指明方向的?请同学们翻开本轻声读课文2-5自然段,你在文中发现了什么?用“”划一划。

2、学生自读自悟。

三、感悟体会

1、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自己的发现。随学生的回答教师点拨相关段落。

2、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自己的发现。

3、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4、小结:刚才我们在很多游戏当中,明白了天然指南针是 怎样准确给我们指点方向的,老师出了道题向考考你们。(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自由练,同桌互说,指名说,齐读。

5、朗读比赛。

四、拓展升华:课文的最后一段告诉我们还有很多天然指南针,你还知道哪些?

【板书设计】

11、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南面

北边

中午:

太阳

树影

黑夜:

北极星

细细观察

阴雨天:

树叶稠

树叶稀

多多去想

【作业设计】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等书,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相关链接】

1、年轮:年轮较密的一端为北方,反之为南方。它也是与阳光有密切关系,有阳光的一边长得较快,所以南面的年轮长得疏而松,北面则密而坚。

2、竹子:竹身颜色较为青绿的一面,是朝向南方,较为青黄的一面,是朝向北方,在无风的状况下,竹子的尖端通常是倒向南方的。

3、青苔:当我们翻动石头时,有青苔的一边为北方,反之为南方。因为北少阳光照射。但此法准确率极低。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调换顺序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2、能自主根据形声字特点进行识字。积累运用词语。

3、能自己读懂小故事。

4、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

5、自主学习,乐于展示。【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口语交际、积累词语。难点:近义词词义的区分,口语交际。【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让三个同学扮演句号、感叹号、问号,介绍三种标点符号的形状特点,再各说一句话,表示自己扮演的标点应表达的语气。

2、自读句子,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

3、组内读句子,比比谁读得好。

4、说出发现。说说每组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5、游戏强化。每组派两个人参加比赛,俩人背对背,师指句子,一人读,另一个人写出标点,大家用掌声鼓励获胜小组。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是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字。

2、“我会连”是词语搭配的练习。

所列词语学生都学过。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连一连。再指名读,纠正错误。

1)展示本单元学习中搜集积累的这两种类型的短语。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积累运用。

2)扩展练习。

打开()茂密的()()的乌云

辨别()满天的()()的空气

寻找()清新的()()的枝叶

3、“读读背背”中给出一首《节气歌》,四行诗歌包含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情境导入,感知动物的奇妙

1、教师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2、播放“动物世界”的光碟,随录像感受动物世界的奥秘。

二、师生交际。

1、交流互动我们身边有哪些动物?(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

2、你了解哪种动物的习性?和哪些动物之间发生过有趣的事?讲给小朋友听好吗?

三、组内交际。

1、生生互动选定自己比较了解的动物,在小组内谈谈动物的生活习性。

2、同学讲时要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讲的同学要给予说明,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

四、全班交流。

大家补充组内推选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大家提问和补充。

第三课时

一、回忆上节课口语交际内容。

二、由说到写,实现迁移。

三、写后再说,互相促进

传阅写话内容,相互交流,听同学的意见,再修改。

四、交流评价,选出优秀作品。

展示台

一、引导学生展示学习、了解到的自然知识。

1、为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展示,要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2、各组再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

二、评一评。

三、总结。

1、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

2、师总结。

第二篇:人教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小编推荐)

瑞安市莘塍镇第七小学

第五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自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既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丰富的语言,还可以汲取自然科学知识的琼浆,开阔视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2、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拓宽视野,阅读相关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四、单元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 2课时 《雷雨》

2课时 《最大的“书” 》

2课时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2课时 《语文园地五 》 3课时

瑞安市莘塍镇第七小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开课时信息交流;介绍生字的学习方法,自主识字;自择方式朗读展示,看图与朗读相结合,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会背李白、杜甫的古诗吗?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观察: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或是两诗的插图,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现在,检查一下你们预习的效果,谁愿意读一读?

2、请看大屏幕。

3、你最会学哪个字?怎样记住它?

4、请同学们之间互相比一比,谁最快记住这些字?

5、出示生字卡片,抽认生字。

三、细读课文 品味感悟

1、同学们,我们先来学习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

2、谁来读读这首诗的题目?

3、什么是瀑布?请同学们看课件。

4、庐山在什么地方?谁知道?

5、请同学们继续欣赏瀑布,然后分小组讨论:结合诗句你欣赏到了什么?诗中还有哪些词句弄不懂?

瑞安市莘塍镇第七小学

1、背诵《望庐山瀑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习做准备。)

二、领悟表达 积累运用

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习做准备。)

3、听老师朗读。

4、粗略体会诗句美。听着这充满感情地诵读,我们仿佛走近了诗人,也来到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从诗中,你都看 到了哪些景物?那么诗人是怎样用诗句把这些景物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写成一首 优美的诗呢,5、细细品位诗句美。(1)学习第一句:

自由读,说说读出了什么美?(颜色美、声音美)从哪里读出来?(2)学习第二句诗,这句话有颜色美吗?(白鹭、青天)读第二句。(3)学习第三句,这里的“千秋”是指什么?诗人是从哪儿看到覆盖积雪的 西岭山的?

(4)学习第四句诗

诗人凭窗远眺岷山雪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一低头,却又看见门前的 什么么?边贴船只边叙述:船只不在航行吗?你从哪个字知道的?哪个词可以 看出它们行驶的路途遥远?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情会是怎样的?

三、归纳总结 课外延伸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有条件的可以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 况。

3、小结,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 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

瑞安市莘塍镇第七小学

2、介绍雷雨

雷雨,也叫雷阵雨,多发于夏天,它来的急,去的也快。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初读生字

自由地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出来问问周围的同学。

2、识记生字 示生字卡片

3、巩固识字

(1)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2)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三、写字指导(1)我的发现

①读音 :垂、沉等翘舌音,彩平舌音 ②同偏旁:垂、沉等翘舌音,彩平舌音(2)我能写好。

三、细读课文 品味感悟

1、那小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雨的呢?

2、请大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色?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的景色?哪些自然段是写的雷雨后的景色?

四、拓展升华 归纳总结

1、你还读过其他描写下雨的文章或段落吗?把自己收集的材料在组内或全班交流。

2、同学们,雷雨是夏天常有的自然现象,作者能把这场雨的前后写的淋漓尽致,可见,肯定是经过了仔细观察,我们也要像作者做个细心观察的人。

瑞安市莘塍镇第七小学

三、归纳总结 课外延伸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课文中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

2、美丽的七色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3、你想象这个小作者一样,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吗?也来试试吧!

4、一场雷雨过去了,我们这堂课也快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我们用声音来表现文字的画面,用心感受这场雷雨吧。

瑞安市莘塍镇第七小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5、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学生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教师相机强调。

三、细读课文 品味感悟

1、快速读文,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2、组织交流,解决疑难。

四、拓展升华 归纳总结

1、通过课外的阅读和收集,你还知道其他相关的资料吗?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2、布置课外收集活动,准备一次规模适当的的“自然界的奥秘”展。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勘探:查明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床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地质构造等情况。

宝藏:储藏的珍宝或财富,多指矿产。刨根问底:追究事情的底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过程与方法:本文以人物对话为主,教学时采取“角色体验”的方式,去读、1瑞安市莘塍镇第七小学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感悟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难点:在情感的世界里让孩子深深感到: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编写诗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进行,领会课文语言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

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1、在茫茫的野外,到处荒芜人烟,身上也没有带辨别方向的工具,如果我们迷了路该怎么办呢?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看谁能从文中找

3瑞安市莘塍镇第七小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会写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进行,领会课文语言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

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明确内容 1利用字词卡片,指读字词。

2、分节指读课文,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学习收获。

二、领悟表达 积累运用

1、学习最后一节

(1)、自由读最后一小节。指名读,分组比赛读。(2)、从这一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说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过渡:其实,在野外迷了路并不可怕,因为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助你辨别方向。

3、学生书写作业展示,师生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三、归纳总结 课外延伸

1、这儿又有两个小朋友迷路了,可是在诗歌中找不到指明方向的方法。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不能通过仔细观察,动动脑筋,发现这里大自然的指南针,为这两个小朋友指指路呢?

5瑞安市莘塍镇第七小学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调换顺序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2、能自主根据形声字特点进行识字。积累运用词语。

3、能自己读懂小故事。

4、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

5、自主学习,乐于展示。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口语交际、积累词语。难点:近义词词义的区分,口语交际。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通过读句子,发现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与反问句的不同,体会标点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认识10个生字;通过词语搭配的练习,积累一些短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交流收集自己了解到的动植物趣事,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积极性,养成留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认识10个生字;初步了解节气的知识。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读句子,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

2.说出发现。说说每组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吗,有什么不同。3.游戏强化。

7瑞安市莘塍镇第七小学

1、播放课件,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下列现象: 鹦鹉做广告“格格吉祥”“派润松“ 大象帮人搬运东西 狗为盲人领路

响尾蛇的尾巴发出喀拉喀拉的声音

2、叙述:看完录像后,你有什么感受?

3、叙述:今天我们进行口语交际。

二、读题,明确要求

1、齐读题目,讨论:题目有哪些要求?

2、指名回答

3、教师板书。

(1)你身边有哪些动物?(2)你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吗?(3)你和这些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 的事

4、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

二、开展口语交际

1、叙述:同桌之间互相讲,先讲这种动物叫什么,再讲 动物的生活习性,最后讲你 和它之间的趣事。

2、小结哪对同桌讲得认真,再指名汇报讲

3、他讲得怎样?

4、大家赞赏。

5、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都说的很好,下节课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9瑞安市莘塍镇第七小学

3、指导写“我”和动物之间难忘的事。

4、推荐优秀写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写熟悉的动物,注意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过程与方法:学生向同学展示自己收集的材料,布置教室。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交流收集自己了解到的动植物趣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带大家轻轻松松去冲浪好不好。打开课件:猪笼草 热带鱼。

3、这是我从网上下载的资料。昨天老师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要求每人带一份 资料向大家展示你的课外生活,准备好了吗?

三、观看学生的展示活动

1、谁上台来展示你的资料,并说说材料是从哪儿来的。

2、好,这么多人都要求说,那就先跟同桌说说吧!

四、布置教室

1、叙述:刚才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都很好,就留在我们的教室里吧,让我们墙壁再告诉大家一些新的悄悄话吧!

2、指导学生把资料分别贴在教室墙上。

第三篇: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

17《我真希望》

教学目标

.认识“希、囱、而”等10个生字,会写“而、囱、扬、洁、彩、芬、芳、晶”8个字以及以下词语:而是、洁白、烟囱、云彩。

2.朗读感悟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使学生具有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行动。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希望自己能住在什么样的地方?(播放)人人都想住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那里绿树成林,空气清新,多美啊!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我真希望》。

2.板书课题,指导有感情读好课题。

(点评:通过中的图画、音乐及教师生动的描述,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美好的希望之中。)

二、初读课文,认知生字

.师:借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圈出文中的生字,和词语在一块多读几遍。

2.字词教学(显示生字)。

①小老师领读(有注音),想领读哪个就读哪个。

②集体读(有注音)。

③开火车读(无注音)。

④抢读(无注音,打乱顺序)。

⑤游戏:读字救小羊。(显示情境:大森林里,小羊站一边,大灰狼站在另一边。大灰狼慢慢走近小羊,学生同时大声快速准确读出生字。如果学生还没读完,大灰狼就走到了小羊跟前,大灰狼就会吃掉小羊;如果学生读完生字大灰狼还没走到小羊跟前,大灰狼就会停下来,小羊就得救了。)

3.学生自由读课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给同桌听。

(点评:这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体现教师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师创造多种朗读方式,加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由于生字教学比较枯燥,“读字救小羊”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生字的快乐当中。)

三、朗读感悟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想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归类,并找出问题,四人小组带着问题边读边讨论。

2.小组交流并讨论:“我”为什么有这样的希望?该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我的心情?屏幕上随机出现相应的画面内容。

3.全班汇报,朗读感悟。

①整体要求每小节以“我真希望”开头,重音应落在“真”上,突出一片真心。后两句“不是„„而是„„”,语调应由低沉,逐渐转向明快;用轻柔、向往的节奏和语调读好每小节的最后一句话,把无限的希望、美好的憧憬表达出来。

②第一小节屏幕显示:浓浓的黑烟——轻盈洁白的云彩。

引导学生理解“轻盈洁白”,从而指导学生读好这个词。

第二小节屏幕显示:灰灰的粉尘——清澈晶莹的泉水。

引导学生想像泉水清澈见底,晶莹透亮的样子,理解“清澈晶莹”一词,并读好它。

第三小节屏幕显示:浑浊的气体——象征香味的略带彩色的气体。

引导学生体会浑浊气体刺鼻的味道,理解“芬芳”一词,从而指导学生读好“淡淡的芬芳”。

第四小节:美好的环境——树绿、花红、小鸟鸣叫。

引导学生理解“我真希望”反复出现的含义,及最后省略号所代表的意思,从而指导学生读出内心希望的强烈,感受结尾意蕴深远。

(学生先说哪一节,就先出示哪一节,随机指导朗读,感悟。)

4.感情朗读

①学生自由读全诗。

②男女生分读全诗。

③教师引读:我真希望„„

不是„„

而是„„

④看屏幕,学生配乐齐背。

(点评: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并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朗读感悟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充分表达出来,自由发挥自己的朗读技巧。)

四、联系实际,加深感悟,指导实践

.播放有关环境污染的录像资料。

师: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我们不希望看到,请看屏幕。

2.指导实践,布置作业(显示提纲)

师:这些现象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请大家根据老师的提示,课后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做一次调查,存在哪些污染,如何治理,咱们下一节课交流。

(点评:通过观看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结合实际情况,深化本课主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布置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为动笔写小诗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课文,导入新内容

.读生词卡片;

2.背诵课文。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深入调查了周围的环境,你有什么收获吗?

(点评:把学生从课前的状态迅速带入情境中,将入境和复习结合起来。)

二、交流调查结果,拓展延伸

.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2.谈自己的感受。

师:做了这么细致的调查,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感受吗?有什么新的希望吗?该为环境保护做点什么呢?

3.语言实践,拓展延伸。

师:请大家模仿课文中诗歌的表达形式,用上“我真希望”的开头,把自己对改变环境的愿望写一写,可以写一段,也可以写二至三段。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点评:通过实际调查交流汇报,使学生深深感触到污染无处不在,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已经刻不容缓。通过写小诗,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口语表达及写话的训练。)

三、巩固课文,加强语言文字的练习

.出示问题,填上恰当的词语

洁白的()芬芳的()动听的()

2.指导“我会写的字”

①出示我会写的字,引导观察。

②学生试写感悟,交流体会。

③根据书写情况,教师范写指导。

④学生再练。

3.采集本课中表达环境美的词语。

(点评:通过这个板块的练习,强化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将教师的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指导更有针对性。)

四、总结

师:学了这一课,让我们大家赶快行动起来,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母亲,做出自己的贡献吧!

课后反思: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树立环境意识,积极参与治理污染,并通过实际调查,锻炼能力。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也是本节课力求达到的目的。在学生感悟朗读时,应尽可能多的给更多学生展示的机会,这是我今后在教学中应注意的。

18《清清的溪水》

一、教学目标:

.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新偏旁“衤”。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懂得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才能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激情导趣

1、出示: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如,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还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出示会认字字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检查认读。

小组检查

师生交流:开火车读

3、出示没标拼音的课文进行朗读。

自由读,边读边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几位学生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哪几个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

三、认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让学生在小组交流自己掌握的情况。

师:这些生字中,你会读哪个字,请同学们在小组交流。

2、出示去掉生字的拼音。

指名读。

请小老师带读。

开火车读。

小组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个字的?

3、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互、象、被、掉”四个字,学习新偏旁“衤”。让学生观察字的笔画和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示范,指导学生书写。

学生范写生字“俩、读、沿、朝”。引导学生在己认识偏旁和字的基础上能自己正确书写。

学生书写,互相欣赏,检查订正。

四、语文实践活动

五、总结并布置作业

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多读课文,指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出字卡:检查记字情况。

2、课文写了哪些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这儿个动物发生了什么事?

2、出示课文中的两幅图:请选择其中的一幅图,说说这幅图说的是什么?

3、出示图1:课文是怎样写的?请自由读一读。

4、小组讨论: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5、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3自然段。

6、小结

师:你认为大象、棕熊做得对吗?为什么?如果再这样做,大自然会变成什么样?所以,假如你是大象、棕熊,你会怎样做呢?

7、学习第10、11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说得对极了。大象和棕熊也知道错了,它们也懂得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了,你们看„„。

指导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

看了动画、读了课文,你想对大象,棕熊说些什么呢?

三、深化练习,积累词汇

出示课后第二题:

例:挖

栽培浇

四、汇读全文,整体感悟

1、自由读课文,感悟课文。

2、小组分角色读课文。

3、分角色表演。

五、师质疑并总结

六、布置作业

1、读读词语花篮里的词语,再把自己喜欢的抄写下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应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培养,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19.一封奇怪的信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及以下列词语:姑娘、种树、奇怪、举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对话,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绿化的美好情感。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对我们大西北有多了解,说说你知道的。一个小姑娘知道了大西北的情况,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心愿。

2、板书课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3、以不同形式认读生字词。

4、小组讨论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5、班上交流汇报识记生字的成果

6、巩固识字。

通过拼字,连词,做动作等方式识记生字。

三、读文讨论,评价人物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朗读课文2—8段,讨论问题。

(1)、小姑娘为什么要邮寄槐树籽?联系实际,体会“沉甸甸”的意思。

(2)指导朗读2—8自然段。

(3)、你觉得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

3、轻声读9—10自然段。

(1)用“——”画出小姑娘说的话,用“~~~”画出叔叔说的话。

(2)从小姑娘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朗读人物的对话,重点读出小姑娘骄傲、惊奇和叔叔不解的语气,体会小姑娘的爱心。

四、说话训练,提升情感

你喜欢小姑娘?为什么?

五、分角色演读课文

1、教师扮“我”学生扮“小姑娘”,分角色演读课文。

2、学生小组分角色演读课文,教师指导。

3、让学生上台演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8个字及新词。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巩固认字。

1、游戏认字

我做动作,说你猜。

“击鼓传花”,花到谁手中,谁上台读生字并组词。

2、读句子

小姑娘请我把这封沉甸甸的、贴着邮票的信封投进邮筒。

二、指导书写生字

1、自主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按结构归类。

2、说说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注意笔顺、间架结构。重点指导书写“树”’“举”这几个字,其他的字让学生自主书写。

4、描红、临写

5、师生评价。

板书设计:

一封奇怪的信

小姑娘→寄树种→支援大西北

爱心{

叔叔→抱小姑娘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通过用对话让学生去理解感悟。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靠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得到的,而是在学生入境入情、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有了语感读出来的。

20.不用嗓子的歌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文的朗读与学习,了解小蜜蜂,小青蛙和蝉这些小动物的发言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小蜜蜂,小青蛙和蝉这些小动物是怎样唱歌的?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奥秘的兴趣。

【重难点、关键】

通过课文的朗读和学习,让学生了解蜜蜂,青蛙和蝉这些动物的发音方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在课文中找到这个字的位子,把句子读流利。

2、朗读课文,了解小蜜蜂,小青蛙和蝉的发音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唱歌吗?喜欢唱什么歌呢?

2、人类唱歌是用什么来唱呢?(嗓子)对!人类是靠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的,在动物王国里,有写小动物是不用嗓子唱歌的,大家想知道它们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不用嗓子的歌手。

3、生齐读课题,不用嗓子唱歌,那么它们是用什么来唱歌呢?

二、听故事(整体感知,激发课文兴趣)

1、出示(挂图)

2、说一说你听到的故事,三、读故事,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读故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2、组织初读比赛。

(1)、要求:

先通读,再选自己喜欢的段读,准备参赛。

(2)、评比,四、掌握生字的读音,五、学习课文。

1、要想学习课文,我们得先认识一只小黄莺。(贴图片)黄莺可是森林中的百灵鸟,它唱歌十分动听,小黄莺想找几位金嗓子歌手,组织一支森林合唱队它都找到了谁组织森林合唱队呢?

2、指名读2——4自然段,都找到了谁组织森林合唱队呢?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黄莺来到什么地方?听到了什么?

(2)、嗡嗡嗡的声音虽然很轻,却十分动听,这声音的蜜蜂怎么样发出来的呢?(靠翅膀振动发声)

(3)、看。

(4)、指导朗读,分组读,齐读,男女生互换读。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黄莺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听到了什么?这歌声怎么样?小黄莺有是怎么样称赞的呢?

(2)、小青蛙是靠什么发声的呢?

(3)、指导朗读方法同上。

5、学习第五自然段

(1)、小黄莺又飞到那里?它又听到什么声音?蝉发出的声音又怎样?

(2)、这回小黄莺又听到后,它自己也做了调查,看看它的调查结果会怎么样?

(3)、看,(4)、齐读本段

6、小黄莺找到这三位歌手,可高兴了,你们听,森林合唱队演出开始了,(,播放动物的声音)好听吗?能用你们读来表达吗?

7、“这些歌手都不用嗓子唱歌,但是唱得比金嗓子还好听,”这些歌手指谁呢?它们分别用什么来唱歌呢?

8、齐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找看其他动物是怎么发声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2、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奥妙的兴趣。

3、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内容,1、齐读课文,2、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3、出示表格,生口头填空。

动物

声音的特点

发声方式

小蜜蜂

嗡嗡嗡,声音轻,十分动听

靠翅膀振动发声的 小青蛙

呱呱呱,又响亮又有节奏

靠声囊发出声音的

吱吱吱,又尖又细,持续不断

靠振动肚子上的透明的薄膜发声

5、你还找到了那些小动物的发声方法呢?交流吧!

6、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生畅所欲言)

7、总结:《不用嗓子的歌手》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小蜜蜂,小青蛙,蝉这三中动物的发声方法,其实动物世界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奥妙在等着小朋友的发现呢!希望小朋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样你有很大的收获!

二、识字

1、出示要认读的生字,学生拼出读音,2、小组讨论怎样记字型的。

三、写字。

1、出示要书写的正字,生读。

2、给这些字组词。

3、生记字行,认识欠字旁

4、教师范写,(略)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四、完成课后练习。

五、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词。

板书:

不用嗓子的歌手

小蜜蜂

靠翅膀振动发声的 小青蛙

靠声囊发出声音的

教学反思:

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线条画出各歌手说的话,画好了同桌之间就互相检查,老师最后在投影出示。

21.动物过冬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写会用8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树梢、暖暖和和、舒服”等词语。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情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比较青蛙、蚂蚁过冬方式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小动物们过冬的方法,增长科学知识。

2、学习本课中的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故事。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动物过冬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动物的图片及头饰;动物过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谁知道“过冬”是什么意思?

2.出示图片、标本。问: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谁能说说它们的名称?

3.教师讲述:今天学习的课文,为我们介绍了燕子、杜鹃、黄鹂、喜鹊、青蛙、蚂蚁过冬的一些知识。它们到底是怎样过冬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请大家翻开课文。

板书21.动物过冬

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利用拼音和字典,初读感知,自学课文

1.练习朗读全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多读几遍,读准记牢。还要注意轻声和儿化韵的朗读。

2.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课文读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查查字典,在小组内和同学们交流。(这步活动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其动脑、动手、动口,不流于形式。教师巡视,有重点地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全文。思考:本文是写这些动物在过冬,还是准备过冬?分几个自然段写的?(因有图画穿插,分段易混,要适当指导。)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有几幅图,哪几种动物?想一想,为什么没画出燕子、杜鹃和黄鹂?)

5.用一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课文写了燕子、杜鹃、黄鹂、喜鹊、青蛙、蚂蚁准备过冬的事。)板书:燕子、杜鹃、黄鹂喜鹊、青蛙、蚂蚁

三、分段读、想、批划,再自学

1.自由轻声分段读课文,边读边批划:

①表明天气变化的词句。(或是季节变化)

②表明燕子、杜鹃、黄鹂、喜鹊各在哪儿准备过冬的词句。

③表明青蛙在哪儿准备过冬的词句。

④表明蚂蚁在哪儿准备过冬的词句。

2.把找出的词句读几遍。

四、分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①指名朗读本段。

②理解:早晨,小蚂蚁来到树林里,它发现树林里有什么变化?(满地是落叶,感到有点儿冷,周围静极了。)从这些变化中你感觉到了什么?(秋天过去了,冬天来到了,朋友不见了。)

③谁能说说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冬天来到时,树林里的变化)

④指导读本段。(注意引导学生从“有点儿冷、静极了”等词和后一问句中体会语气)

2.学习第二段。

①指名朗读本段。

②理解: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动物准备过冬的情景?从哪里知道的?(燕子、杜鹃、黄鹂、喜鹊准备过冬的情景,从蚂蚁和喜鹊的对话中知道的。)

③读议小蚂蚁和喜鹊的对话。(从它们的对话中,大家知道了这几种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

结合课文理解“暖暖和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就用“暖和”?“这儿”指哪儿?(当地,现在生活的地方)。

④指导读本段。(联系插图,边看边体会,注意小蚂蚁仔细访问的样子和语气,喜鹊热心并高声回答的样子与语气。)

3.学生自学第三段,教师引导归纳整理。

①出示小黑板,交代学习方法与要求。

a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b看看这段写谁准备过冬,用一个词说一说。

②学生自学。

③讨论。

你知道青蛙是怎样过冬的?冬眠是什么意思?

从青蛙的话中,你知道它是怎样冬眠的?(整个冬天,睡在洞里,不吃不动)

哪些词句写出了青蛙在洞里冬眠的好处?

④回读本段。(注意文中的问号、感叹号,体会对话的语气,先试读,再指名读。)

4.自读第四段,看小蚂蚁怎样准备过冬。

①自学思考:小蚂蚁准备怎样过冬?

②联系比较:蚂蚁、青蛙在洞里过冬有什么不同?(蚂蚁在洞里过冬,但不是冬眠,要活动还要吃的,所以要准备过冬的粮食。)

五、回读全文,总结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课文中6种小动物,共有几种过冬的方法。

3.教师总结。本文告诉我们,冬天到了,各种动物都用不同的方法准备过冬。如燕子、杜鹃、黄鹂飞到南方过冬。喜鹊就在当地把窝垫得暖暖和和地过冬。青蛙和蚂蚁都在洞里过冬,但青蛙是冬眠,蚂蚁在洞里不冬眠,还要准备虫子当粮食,好在洞中生活。

六、完成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小蚂蚁:天真好奇;青蛙:自信且答问耐心;喜鹊:平静和气)

2.说说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怎样过冬的。教师也可简略介绍几种动物过冬的知识。

3.介绍有关课外读物,要求课外阅读,以扩大视野,丰富知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认读词句:

词:周围树梢暖暖和和告别冬眠舒服刨土

句:我要冬眠了。整个冬天,我们青蛙都睡在洞里,不吃也不动,到明年春天再出来。

二、学习生字:

(一)读准字音: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周静围雪跳满池该

2.学生自读、同桌互读。

3.指名读,大家纠正读音。

注意:“周、池”两个字是翘舌音,(二)记住字形。

1.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自学汇报,教师重点指导:

(三)指导书写。

三、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

25动物过冬

燕子、杜鹃、黄鹂

到南方过冬

小喜鹊

搭窝过冬

小青蛙

要过冬

小蚂蚁

准备食物

教学反思:

注重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进行,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灵活。

语文百花园五

《语文大课堂办小小手抄报》案例设计

一、教学目标

重点:教给学生怎样办手抄报。

难点:通过办手抄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引入

1、同学们,你们平常喜欢看什么?

2、出题《办小小手抄报》,齐读。

二、新授

1、出示各种报纸,让学生观察报纸上有什么内容。

2、报纸有趣吗?你们喜欢吗,想不想也办一份报纸?

3、分几个人一小组,商量手抄报上写些什么,画些什么,内容怎样安排,小组分好工。

4、小组汇报。

三、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收集手抄报的内容。

教学反思:

1、本课设计上能够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办报,通过自己的学习来落实教学目标。

2、在设计上能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报纸来引入,让学生把平时学到的东西能够用上,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自主学习中能够较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对一些教学目标和应该注意的事项,似乎没有较好地安排,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有一定难度。

语文百花园五

【教学目标】

1、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积累好词佳句的能力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2、运用多种方法,尝试不同的练习形式,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3、在多样的练习中,拓展学生的视野,尝试创办小报。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才能。

【重点难点】

1、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掌握各个知识点。

2、指导学生创办小报。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尝试各类词语练习,提高辨析能力。

2、引导学生将谚语记录在“我的采集本”中。

二、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一张写有价格的发票。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习题1,了解轻声的读法

1、出示词语卡片。引领学生认读。

2、请你自己读一读。能发现什么规律?

3、学生讨论。

4、教师小结:我们发现,这些词语的第二个字要读成轻声音节。

5、出示标有音节的词语卡片,请学生认读。

6、还有哪些词语在读时有这样的变化?

7、学生列举实例。

(二)学习习题2,掌握数字的大写形式。

1、教师出示一张写有价格的发票。

这是老师在一次购物中拿到的发票。哪个同学知道老师花了多少钱?

2、学生看发票。

3、请看懂的学生说出发票中的金额。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4、今天,我们一起认识数字的大写形式。

学生看书,了解各个数字的大写形式。

5、认读生字。

6、同桌互相出题。练习运用数字的大写形式。

(三)学习习题3,辨析同音字

1、出示同音字,请学生认读。

2、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点拨。

4、多种形式练习分辨同音字。

(四)学习习题4,认识成语,积累记忆

1、出示成语,引领学生认读。

2、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的大致意思。

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欢声笑语

喜气洋洋

生机勃勃

气象万千

3、看书中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4、请你结合书中的插图,展开想象,用上这些成语,说一段话。(交流)

(五)引导学生积累谚语

1、出示谚语,引导学生认读。

2、想一想每句话的大致意思。

3、小结:这是人们在生活中积累总结出来的语言。它们通俗易懂,而富有深刻的意义,这就是谚语。

4、将这些谚语抄写在“我的采集本”上。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在学习中掌握创编小报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具准备

学生总结创办的小报样本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读一读”,理解短文的意思

1、提出要求,独立阅读《尖尖的草帽》。

2、学生自学,标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3、指名朗读课文,请学生说出这篇短文的大致意思。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5、说一说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

(二)学习“办小小手抄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1、学生讨论,办小抄报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2、学生汇报。

3、教师出示一份同学们办好的手抄报。学生观察这份手抄报包括哪些要素。

4、学生观察后,汇报:手抄报的名称、版面设计、美术装潢、手抄报的内容„„

5、学生讨论手抄报主题。(“大自然-----我们的朋友”)

6、根据这个主题,确定手抄报的内容。

7、小组讨论,分工合作。

8、教师提示分工项目:主编、美术编辑、文字编辑、抄写者。

9、根据手抄报的主题,合作完成。

10、汇报展示,集体评议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备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中国古典文化之旅

教材分析:

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 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目标:

1、自主地认识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 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4、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及语言表示人物的心理的写作方 法。

5、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6、指导学生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缩写。组织学生评析、修改自己的习作,提高写作能力。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措施及手段:

1、本组课文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而且写法上很有特点,教学时应 引导学生去发现。

2、教学本组课文时,对句子的理解尽可能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 际独立思考,放手让他们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3、本组课文篇幅较长,在教学中可抓住重难点,做到长文短教。

4、要求学生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课时安排:

18《将相和》 3课时 19《草船借箭》 2课时 20﹡《景阳冈》 1课时 21﹡《猴王出世》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3课时 《回顾·拓展五》 2课时

共计:11课时

18.将 相 和 教材分析:

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要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二是学习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忍辱退让的高尚品质;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的精神以及他们两个的爱国精神。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隆重、胆怯、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教学难点:

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学情分析:

本课是选自司马迁《史记》中的三个小故事。其内容学生能自读了解,重点应指导学生弄清三个小故事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形象及品质。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一些历史故事。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他所了解的历史人物,教师根据学生的谈话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设计意图:学生进入高年级,已初步具有根据需要搜集资料的能力,课堂上的展示更能激发学生对远离我们现实生活的历史人物的兴趣。】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3.板书课题。

4.同学们已预习过课文,“将”、“相”各是谁?“和”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与“相”之间为什么和好,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11—15自然段)渑池之会。第三个故事(16-18自然段)负荆请罪。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3.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1)读准字音,“诸位”应读“zhū”“负荆请罪”读为” jīng”;多音字,着(zháo)急、上当(dàng)、答应(yìng)、为(wãi)难、便(pián)宜、上朝(cháo),据词定音。

(2)认清字形,比较形近字,璧(壁)、秦(奏)、归(旧)、克(刻)。(3)体会词语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带这些词的句子读一读。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三、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同学们通过阅读,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评价一下文中的某个人物吗?

(蔺相如临危不惧、机智勇敢,胸怀宽广;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秦王阴险狡诈„„)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学生已经对人物有了初步感悟,孩子乐于表达,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仍旧是浅层的,概念化的,尚需进一步揣摩。】

2、选读重点句段,自主感悟人物。(1)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我发现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蔺相如,这个人物贯穿三个小故事的始终,我们先进一步了解他,好吗?

(2)请同学们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中找出描写蔺相如的有关语句,细细去读,感悟他的个性想法。

(学生读书、批注、讨论。)

四、交流感悟,情境促读

课文中关于蔺相如的哪些细节描写,引发了你对他的进一步了解,请谈一谈。学生讨论,交流:

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壁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①交流: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壁,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上有瑕,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

②机智的蔺相如当时是以怎样的语气跟秦王说话才使得秦王把璧交给他的呢,请同学读一读。

2、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①交流:“理直气壮”,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于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一个“撞”字足以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也可看出他的才智过人。

②蔺相如的勇敢无畏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吓坏了非常喜欢和氏璧的秦王,请同学们在读一读蔺相如的动作,语言感受他的无所畏惧。

3、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①探讨:蔺相如非常聪明,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先发制人。蔺相如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看出他机智勇敢、做事果断、不畏强暴的性格。

②板书:机智勇敢,不畏强暴

4、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①蔺相如面对秦王对赵王的侮辱,奋起反抗,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不畏强暴,不畏牺牲。

②情境朗读,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无畏。

假如你就是蔺相如你会怎样对秦王说这些话,指名读。

【设计意图:以蔺相如为切入点重点研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去揣摩人物的个性品质,感受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五、置留问题,激发研读兴趣

1、蔺相如的出色表现在课文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在课下读一读有关于他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下来。

2.提出自己感兴趣或者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召集、商议、隆重、胆怯、能耐、诸位、和氏璧、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廉颇知错就改的大将风度以及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高贵品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再次零距离接触这些历史人物。

二、研读人物,体会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1.“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蔺相如的卓越表现令赵王对他刮目相看,于是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这引发了廉颇的不满,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研读人物,体会表达

(一)分析蔺相如的语言、行动:

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语言:“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从蔺相如的语言、行动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3.再读蔺相如的语言,感悟人物形象。课件出示: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a.“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这句话说得对吗?文中哪儿证明他说的话是对的?

(渑池会见时,秦王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廉颇已经在边境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说明廉颇在保卫赵国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b.你怎样理解蔺相如的这段话?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

(二)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

1、画出描写廉颇的语言、行动的句子,说说廉颇的性格特点。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①在这里“嘴”指什么?蔺相如真的只是靠他的“一张嘴”吗? ②从廉颇的话中,你发现廉颇有什么特点?

(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

行动: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①出示幻灯片,观察第二幅插图,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行,说说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

【设计意图: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各抒己见,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 ②从 “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讨论、交流、点拨: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廉颇的语言、行动,深化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思维扩展,深化认识

1.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你为赵王感到幸运吗?为什么?(蔺相如具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而他们两人的共同特点是爱国,有这样两位大臣,赵王是非常幸运的。)

2.讨论: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

①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因此,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着什么关系?

(“负荆请罪”是果,前两件事均是因。)

②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爱国。板书:爱国

【设计意图: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部联系是本课的难点,而通过整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的课文内容,再通过教师巧妙的引领,这个难点不攻自破。】

四、鼓励编排课本剧 本文由三个故事组成,内容较长,关系较为复杂,同学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表演。

五、激发阅读兴趣,鼓励读书

本文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其中,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叙述了许多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组织学生阅读文后“资料袋”),希望今后同学们去读一读原著,也可听人讲讲其中的故事。

19.草船借箭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结构严谨,以“借”为主线,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过人。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感悟人物形象,从“草船借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难点:

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特点,并通过读表现人物个性。学情分析:

多数学生对三国故事有所了解,且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估计学生学起来不会感觉太难。教学准备:

1.推荐学生阅读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篇章。2.把相关的句子制成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简介背景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你知道四大名著指哪些书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就节选自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哪几个人?谁向谁借箭?(主要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箭。)2.简介时代背景。课件出示: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初步具有默读能力,能在默读中体悟情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检查预习,巩固生字词。(1)指读课文,正音

(“擂”,应读lãi,不能读lâi;“丞”,读chãng,不能读cãng;指导写字时,“忌”的上面是“己”不是“已”;“延”要注意与“廷”区别;“援”的右边是“爰”不是“爱”。“丞”字应提醒学生注意笔顺。)

(2)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本课指周瑜因诸葛亮比自己强而忌恨他。

惩罚:严厉地处罚。

自有妙用:自然巧妙的用处。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哪些内容?

2.“草船借箭”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围绕“借”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

【设计意图: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线索。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引领学生概括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四、品读借箭原因,感受人物特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诸葛亮的才干怎样?周瑜妒忌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吗?文中哪些词可说明请画出来。

(“挺”、“才”,指导朗读稍重些。)3.自读第二自然段段 a.课件出示:

思考: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b.讨论、交流:

(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迫使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限”故意刁难,最后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时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日后好加害于他,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计来陷害诸葛亮。)

【设计意图:在学生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后,已经对人物形象有了初步了解。结合课始时代背景的介绍,他们能在字里行间洞悉人物的内心然后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4.周瑜的真正目的是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为什么不拆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5、周瑜居心叵测,诸葛亮运筹帷幄,请同学们体会他俩每次对话时,各人心里可能想些什么?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试着读一读

6.分角色朗读1、2自然段,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边议边读,读后评价,通过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让文中人物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活起来。】

五、设置悬念,布置作业

1.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只要三天就造好十万支箭,他答应的是否太多草率?他将怎样做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周瑜、诸葛亮的不同心理。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切入中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草船借箭》。(出示题目)

2.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3.使周瑜自叹不如的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神机妙算”什么意思?

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知天时

1、课件出示:“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1)创设语境,感悟朗读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② 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

③ 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谁来读读。

小结: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2)联系上下文,体会知天时

① 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也许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请联系上文,找到可以联系的句子(指名回答:“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②前两天没动静可不可以不写,直接交代: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多简练,这样改好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议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议论、诵读原文,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小结: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对天气情况了如指掌。怪不得周瑜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二)懂地利

诸葛亮算好了大雾天,那么他又是怎样找准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

1、“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3、“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为什么?

(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妙不妙?

4、“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水流方向向东,风向向东,因此船受箭归来才会顺风顺水,这就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识人心

草船借箭的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他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呢?

1、“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箭好像下雨一样。”

(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2、“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在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怎样理解诸葛亮的笑?”

【设计意图:仔细体味,反复品读,品出语言之美、语言之妙,也品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品出人物的精神、人物的内涵。】

3、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

4.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怪不得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人物对比,升华感受

1、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提示后讨论交流)交流预设:

① 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②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③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四、链接诗句,扩展文本

1、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认为诸葛亮挺有才干?请你选用一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诸葛亮。

(足智多谋 智慧超群 精明能干 知识渊博 神机妙算)

2、后人借这件事写出了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课件出示: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3.指名朗读,背诵。

【设计意图:这首小诗精炼的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又赞美了诸葛亮的智慧,是对文本精妙的扩展和延伸。】

五、总结拓展

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么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他的本事从何而来,想知道吗?请大家阅读《诸葛亮全转》、《三国演义》的46等相关章节。

20* 景阳冈

教材分析:

《景阳冈》这篇略读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对人物音容笑貌的描写淋漓尽致;对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动作描写经典传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二是能讲述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够绘声绘色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教学重点: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课文的重点,而“打”则是“重中之重”。教学难点:

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学情分析:

故事内容精彩,学生想学习兴趣一定很高,重点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武松打虎”影片片断以及课文相关句子的课件。

2、学生读读或者请人讲讲《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了解武松打虎前后的一些事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趣读文

1、同学们,刚刚欣赏了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的片段“草船借箭”。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今天,让我们走进罗贯中的老师施耐庵所作的古典小说《水浒传》,学习节选自《水浒传》的一篇课文。

2、简介《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它讲述了北宋末年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书中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你知道哪些?在说这个人物名字的时候最好加上一个修饰语。

3、今天我们学习的《景阳冈》写的是哪位英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武松的什么事?

【设计意图:《水浒传》可谓家喻户晓,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知道的人物并不难,名字前加入修饰语则需要他们对小说内容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二、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小说,里面有不少文言色彩的词、句也有一些容易读错的词语。让我们来读一读,争取读正确、流利。

课件出示:

但凡、揪他不着、筛酒、脊梁、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迸出 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

(“脊”为上声“jǐ”,“踉”读liàng,不读“liáng”, “迸”读“bâng”不读“bìng”。)

2、体会词语的的含义。

筛:斟。筛酒,即斟酒、倒酒。如何:这里是“为什么”的意思。但凡:凡是,只要。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说时迟,那时快:表示当时的时间非常短促。旧时说书人的习惯用语。

三、默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1、武松急着赶路,是回清河县寻找自己的哥哥武大郎,却在景阳冈意外遭遇老虎,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学生默读,思考,教师巡视与个别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本单元学习的意图之一就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而阅读篇幅较长的名著,默读必须有一定速度,所以课堂上的默读练习是必要的。】

2、讨论,交流。

按事情发展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冈下饮酒:(1-4自然段)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酒后上冈:(5~7自然段)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

冈上打虎:(8~12自然段)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挨下冈来:(最后一个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板书:

冈下饮酒——酒后上冈——冈上打虎——挨下冈来

四、品读“打虎”,体验精彩

1.通过刚才的读书,你认为课文中哪部分的描写最精彩?(打虎)请同学们 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段落多读几遍,可以边读边批注。

2.你对“武松打虎”中哪些语言最感兴趣,请读一读,说说你的想法。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中相应内容,点拨引领。

(1)„„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过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①.“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都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般”,指种、样。武松灵巧闪过体现出他的机智灵敏、有勇有谋。)②.体会“闪”用词的精当,感悟武松的机智灵敏。

a“闪”这个动作词与哪个动作比较接近?(躲)“闪”与“躲”在这里用哪个词比较好呢?

b小组讨论后交流。③同学们,你们认为老虎凶猛吗?作者描写虎的凶猛其实是为了表现什么?(写虎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用虎的“猛”衬托了人的“勇”。)④朗读第九自然段。提示:读出虎的凶猛以及武松的灵活机智。

(2)凶猛残暴的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武松开始反守为攻,武松的哪些动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读一读。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a、勾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可以试着做一做动作,从这些词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b、武松的唯一武器就是哨棒,作者描写哨棒的地方很多,但所用的动词却不一样,请看 课件:“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请同学读一读,思考:武松为何丢下哨棒?他的哨棒为何折成两截?

(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些动词运用的精彩有利于学生感受武松的豪放、勇武机智。】

3、播放“武松打虎”电影片段,深化对人物形象的感悟。

五、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1、“武松打虎”让我们认识了一个豪放而又勇武机智的武松。《景阳冈》这篇课文主要写打虎,却为什么用了7个自然段很大的篇幅来写武松冈下喝酒,以及不听劝告执意上冈?

(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

课件出示:

a武松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b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

c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d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武松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不怕”的?说的语气有什么变化?当时武松会是怎样的心理?你读懂了什么?

(师生讨论交流: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2、如此无所畏惧而又骁勇的传神人物,最后却一步步挨下冈来,你认为这么写是不是会有损于武松这个英雄的形象呢?

六、课外延伸,鼓励阅读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请你选一个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读读,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21* 猴王出世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教学难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学情分析:

同学们对《西游记》这部名著很熟悉且很感兴趣,因此学习本课可在引导点播后,让学生自由畅谈,各抒己见。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漫谈“悟空”,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孙悟空)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2.同学们,这个嫉恶如仇、英勇无畏、而又极具反抗意识的孙悟空从哪儿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设计意图:孙悟空是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学生通过电视、书籍已经对他有了初步的了解,漫谈悟空引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通语句

1.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师生交流。2.交流自学情况,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和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名曰:名字叫作。石窍:石头边隙。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子名言。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没有违抗的。

抓耳挠腮:乱抓耳朵和腮帮子。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计可施的样子。力倦神疲: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使学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

【设计意图:古代白话文,学生读起来有一定困难,理解起来更是吃力,不要求学生字字知其意,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即可。】

三、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同学们,默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不仅速度快,而且便于感悟课文内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读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讨论

(1)课文主要一件什么事?

(2)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引领。预设交流:

①明白了石猴是从哪里来的,课文第一自然段前七句话介绍了石猴的来历。②懂得了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是从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石猴笑道:‘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石猴端坐桥头要求众猴信守承诺拜他为王等语句感受到的。

【设计意图: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讲述了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其中有些关键语句在学生的交流中相机指出,以便了解事情发展的脉络,为用自己的话复述做准备。】

四、品读课文,细节中感悟“悟空”形象

1.明白了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过程,你对这个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吗?

(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对悟空的认识,活泼可爱、无私无畏、敢作敢为等)2.再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质特点? 3.交流,指导朗读

(1)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a.读到这里,联系你平时在电视中看到的孙悟空,说一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b.眼前的孙悟空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c.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相关语句。

(2)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a.通过石猴的语言,你感受到了什么?

b.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

五、复述课文,感悟写法

1.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古代白话文的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

六、置留作业,鼓励阅读名著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把《猴王出世》的故事讲给别人听。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接触到了四大名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你也可以读其他古典名著。希望同学们有一个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写批注,也可以在日记本上写出读后的感受。

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专题“中国古典名著”的有效扩展,“演演课本剧”既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感受课文情节之生动,人物形象之鲜明,从而更深刻地感受中国名著的魅力,更加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习作的内容是缩写,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的首次缩写练习。教材介绍了什么是缩写和缩写的操作步骤,提出了缩写的要求,并且提供了《景阳冈》缩写例文。

教学目标:

1.学习编排、演出课本剧,尝试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深化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与表演能力。

2.学习缩写方法,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

3通过缩写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

感悟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难点:

课文中的叙述语言改编成人物对话,把人物的特点通过动作、表情彰显出来。学情分析:

教材对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要求、方法、步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提示。在这些方法、步骤中,学生之间商量怎样演是重要的,教师要给予恰当的指导。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视剧《三国演义》、《猴王出世》中精彩片段。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激趣,畅谈演技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剧吗?有没有看过根据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大型连续剧中,你最喜欢哪部?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呢?

2.据闻由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影片举不胜举,可是中央电视台拍摄的收视率却最高,于是人们记住了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诸葛亮的扮演者(唐国强)。为什么人们对他们的表演记忆犹新呢?

(他们演技超群,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表现人物的特点。)【设计意图:学生对由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是非常稔熟的,以此为话题,激发了学生兴趣,也为课本剧的指导做好铺垫。】

二、细读文本,播放影片,探讨演出

1.同学们,还记得《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吗?请找出描写他带领军士们“雾中借箭“的段落,细细去读,想象他的动作语言。

2.请同学们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3.课文与电视剧演绎的同一故事,但却风格不同,电视剧与课文有哪些区别,我们要把课本排成课本剧需要哪些准备呢?师生探讨

(1)把文中的叙述性语言改编成人物的对话。(2)利用提示语加上表情或动作。(3)准备些简单的服装、道具。【设计意图:编排课本剧不能仅仅停留于课本,为了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还要进行必要的改编,形象地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展现给观众。】

三、合作创编,赏析表演

1.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自由组合。2.分组创编,感悟角色

(1)按照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分组,推选出一名小导演。(2)选择角色,将自己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了解透彻。(3)交流讨论各自的角色体验,小组内进行整体性创编。

(根据故事情节,安排好各种人物的对白、出场顺序以及剧本内容。)【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讨论探究,发展能力,品味成功。】

3.欣赏表演,评价表演。

(1)请同学们仔细欣赏表演者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神情,看编排是否有创意,准备推选出最佳演员、最佳导演奖。

(2)分组表演。(3)评价表演。

4.评选最佳创编奖,最佳演员、最佳评论员。

【设计意图: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多渠道,多角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拓展延伸,丰富角色形象

1.通过这节课的表演,老师发现我们同学中有极富表演天才的“小演员”也有善于揣摩文本,能够把枯燥的叙述性语言变为生动鲜明的动作、神情的“小导演”。同学们可以在课下找出自己喜欢的文章,编排成课本剧。

2.祖国的语言博大而精深,祖国的文化灿烂而辉煌,希望同学们尽情遨游在祖国灿烂的文化中,多读一些我国经典的古典名著。

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老师欣喜地发现很多同学在阅读四大名著。同学们也特别希望有交流自己阅读内容的机会,可是名著篇幅很长,不容易交流,怎么办呢?那就需要我们学会缩写,什么是缩写,怎样缩写呢?

二、自主学习,相机点拨

1.自读习作要求,感悟缩写方法。2.交流:

①什么是缩写?

②缩写前要多读抓要点,根据主要内容,考虑删减、改写。③缩写后要对照,修改。

三、结合《景阳冈》缩写,掌握缩写的要领

1.读《景阳冈》缩写稿,与原文对照,辨析原文与改写后语言的同异。2.全班交流讨论,初步掌握缩写的方法。

四、交流讨论怎样缩写,试写初稿

1.每位同学将准备缩写的文章(《草船借箭》、《金色的鱼钩》或其他文章)多读几遍,理出要点。

2.小组讨论交流。3.试写初稿,教师巡视 指导。

五、讲评缩写初稿

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断。

2.再读习作提示,缩写内容与原文对照。

明确要求: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3.全班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六、学生修改,展示

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断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断。2.四人小组对照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断。3.展示与点评

回顾•拓展五

教材分析:

本次“交流平台”评说“名著中的人物”,本组课文中的人物个个生动鲜明、栩栩如生,让学生回顾、总结所感所悟;“日积月累”安排了六个与古代名著有关的歇后语,激发学生收集歇后语,了解这些歇后语背后的故事。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的评价、探讨,深入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2.积累歇后语,感受中华民族丰富的语言文化,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的底蕴。教学重点:

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教学难点:

评价人物时语言的形象生动是交流中的难点。学情分析:

本次“回顾•拓展”的三项内容都与名著有关,这对于平时对名著接触不多的学生来讲,无疑是弱项,教学时,应通过这些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准备:

1.制作阅读表格。

2.引导学生阅读本组课文的原著及我国的其他古典名著。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评价人物

1.本单元我们认识了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蔺相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以及忠厚老实的鲁肃,顽皮勇敢的美猴王。在这些人物中,你最喜欢谁或者最不喜欢谁,为什么?

①小组合作评价人物,互相完善。②选派代表发表本组对人物的评价。

③评一评哪个小组的表达的最生动、精彩,更有独到的见解。

2.从文中选取两三个人物,加以比较,说说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①同桌交流、讨论。

②举行小小辩论会,对同一人物不同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在说中评,在评中议,在议中辩,在辩中思,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日后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扩展阅读,鼓励记录

1.你还读了哪些中国名著,向大家介绍,同时谈谈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及困惑。

2.俗话说“好记性不如赖笔头”,希望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能够记录下你的感受,你对人物的评价,做好读书卡片。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巧对歇后语

1.“歇后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化,在民间广为流传。大家听说过这些歇后语吗?现在老师说出上半句时,请大家对出下半句。

三个臭皮匠—— 周瑜打黄盖—— 关公面前耍大刀——

2.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于古典名著的歇后语?

【设计意图:语文是母语,学习的机会无所不在,学生课外的积累是超乎想象的。】

二、学习“歇后语”,合作交流

1.出示文中歇后语,准确流利朗读。

2.交流对歇后语的理解,讲一讲背后的典故。

3、多种形式的读,鼓励背诵。

三、联系生活,鼓励运用

1.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人们运用歇后语,课文中这六个歇后语可能会在什么样的场合用到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试着说一说。

2.学生交流,对运用恰当的语言环境给予表扬。

四、课外扩展,鼓励搜集

1.有关于古代名著的歇后语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说出上半句,让大家猜一猜下半句。

2.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有关于古典名著的歇后语,并试着明白这个歇后语的出处。

五、自学“课外书屋”,鼓励读原著

1.自读课外书屋相关提示,谈一谈你的感受。

2.《西游记》的电视剧,动画片同学们看得已经很多了,可老师觉得只有品读原文,感受原汁原味的《西游记》才能真正读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请同学们找来《西游记》原著来读一读,感受那扑朔迷离的神话世界。

补充资料: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上著述也颇多。主要有表、治、秦、疏、策、书、教、赞、铭、兵法、军令等共178篇。他的文章风格多是开门见山、直抒已见、畅晓畅达、言简意深,具有情意真挚、纯朴清新的特点。其中最著名的有《出师表》、《诫子书》、《与群下教》等。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第五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亡、牢”等6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学生齐读)

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

4、从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1)选择正确的读音

窟窿(kūlóng;kūlong)废窿(lóng long)街坊(fāng fang)坊本(fāng fang)圆圈(quān juàn)羊圈(quān juàn)钻研(zuān zàun)钻石(zuān zuàn)重点强调: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区分

你是怎样来区分的?指名汇报通过查字典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现在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4、练习复述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友情提示: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便评价他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A、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指名朗读。

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快”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感到可惜,读出劝的语气)指名尝试读 分角色来读对话,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的心情。

B、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感觉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知道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又有了第二次的丢羊。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默读最后一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句)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小结: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一旦发现错误后,他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只要有信心,知道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

五、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板书:

第一次丢羊

毫不在意

未 羊

第二次丢羊后悔——修羊圈

为 补

结果再也没丢

迟 牢

(听劝告,知错及时改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思就是“篇”)

二、教学《揠苗助长》

1、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

⑴ 学生讲解题意:

“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

⑵ 按照“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⑶ 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

⑴ 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

⑵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

同桌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⑶ 巩固生字:

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开火车读)

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四个问题:

⑴ 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他的心情怎样?将描写他心情的词句画出来。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

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巴望、焦急。

出示重点句子,体会种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要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⑵ 种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

用课件演示种田人拔苗的过程,朗读第2段,要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

读第3、4段,体会种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来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⑶ 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⑷ 我们已经知道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

4、诵读全文,复述课文。

画杨桃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1)谁画杨桃?怎样画杨桃?(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重点字词 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而:零声母音节,念“ér”。肃:平舌音,念“sù”。晌:念“shǎnɡ”,与“响”要区分字形。嘻:念一声,“xī”。诲:念四声,“huì”。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4.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扌+四+去,注意左窄右宽,“四”字中间是两竖。

嘻: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5.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我”和同学们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讥笑。老师通过让学生轮流到“我”的座位上去看看,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了做事应从实际出发。)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预设:

(1)课文中老师怎样提的问题?(2)提的是什么样的问题?(3)同样是杨桃,为什么画出了不同的样子?

(4)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地提出问题?(5)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义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 ①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我”画杨桃的过程)

②“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理解“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等词语)

③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2)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从“我”坐的角度看杨桃,杨桃就像个五角星。)(3)老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

(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2~17自然段。(1)朗读课文,并思考: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老师有什么反应?

②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④举例子说说为什么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不一样。(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⑤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当别人看到的或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2)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出对话时不同的语气。

①读出同学一开始嘲笑的语气,以及后来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②读出老师一开始严肃的语气,以及后来和颜悦色的态度。3.学习第18自然段。

(1)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对“我”来说终生难忘?(板书:终生难忘)

(2)讨论:老师的话只适用于画画吗?(老师的话表明了一个道理:要实事求是,要以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3)按照老师所讲的,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不要……要……,要……要……)谁能用“不要……要……”说一句话?4.老师亲自来到“我”的座位上去看杨桃,是想知道()

①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是不是“我”画出来的样子。②是不是“我”的位置有点偏,因此没有把杨桃画准确。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7.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懂得的道理。

小马过河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14个生字。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难点:

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动物头饰,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时间3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上一课学了《坐井观天》,同学们很喜欢读,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读音。匹:是三声,不要读成“p”或“p” 如:读二声,注意和方言区别。突:读一声,不要读“t”。然:读“rán”,不要读成“yán”。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三、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还可以换上“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四、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想到了什么?读有关的句子。

“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过不了河,为难了。“去路”,指往前走的路。“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走。小马是怎么想的?读有关的句子,指导读出语气。小马想的话,轻读。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这里要注意的是老牛的小腿)(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注意“立刻”)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准备过河

小松鼠说河水很深。和老牛说的比较,为什么它们的说法不同? 边读书,教师边出示挂图(小河、老牛、松鼠的图片或幻灯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它们之所以说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这里可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

(3)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

老牛说河水浅,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步。“立刻”“连忙”两词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

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完全相反的话,不敢过河了。小马既不动脑筋想一想,又不敢试一试,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五、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小马问老牛的话,后面是问号,要用疑问的语气读。老牛的回答,说得平静,因为它认为河水很浅,要读得平缓。可以让女同学读小马的话,男同学读老牛的话,分角色练习朗读。

2、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小马!”一声大叫,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一点,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一些,连着读,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要加重些。

3、“小马吃惊地问”,不是一般地问,“吃惊”,吓了一跳,表示小马害怕,紧张。教师可示范,读出语气来,再让学生练读。

4、第六自然段中小马“叹了口气”说的话,是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只好回去问妈妈,要读得轻缓。

5、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第 三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第七自然段

思考: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用小黑板出示:“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2、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小马来到河边,老牛说河水浅,它“立刻”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不敢过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只是听别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说的,往往只适合别人。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这是小马自己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

三、指导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小马妈妈的话,要用诱导、亲切的语气读。小马的话中“过.....过不去”,“没......没想过”,这两处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内容,而表示说话时心里很为难,所以是断断续续的。要指导学生用难为情的语气读

四、总结全文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五、指导书写生字,分析记忆字形

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匹:共4画,笔顺是: 事:共8画,笔顺是: 然:共12画,笔顺是:

“愿、半、袋、挡、如、道”等字,可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

麦:上下结构,上边是青字头,下边是折文“夂”,不要写成反文“攵”。突:上边是穴字头,下边是大字加一点“犬”,不要写丢最后一点。

2、练习写字。(1)每个字写三遍。

(2)自己对照范字,评一评,自己哪个字写得好,还有什么不足。(3)组内相互评议,在写得好的字下面加点。(4)在评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再练写生字。

六、重新组合学习小组,选择合作完成下列一项任务

1、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2、讲《小马过河》的故事。其他同学评一评,讲得怎么样。

3、编课本剧表演《小马过河》。其他同学评一评,表演得怎么样。

4、想象,小马过了河,在回答的中上,又遇到松鼠、老牛,回到家里,见到妈妈,它会说些什么?其他同学评一评想象得怎么样。

口语交际

图书借阅公约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图书,爱惜书本的意识。

2、能与他人进行小组合作。主动发表意见,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学会表达,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难点:能学会小组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得出探究成果。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图书角,我们班已经有了上百册的课外书了,为了方便大家每个人都可以看这些书并且保护好我们的图书,我们现在需要制定一个图书借阅公约,让大家有秩序的借书还书。今天,我们的课堂主题就是制定图书借阅公约。(板书:图书借阅公约)

二、合作探究

(一)出示提示:

1、什么时间借阅图书。

2、一次能借几本书。

3、一次借书能借多长时间。

4、翻阅图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设置图书管理员。

6、违规处罚办法。

……

(二)小组讨论

1、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3—4名同学。

2、围绕着给出的提示问题,小组逐一将结论讨论出来,最后统一结果,由组长汇总。

3、老师巡视,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掌握学生的讨论进度。

(讨论要求:每个学生轮流说自己的观点看法,其他同学认真听)

4、每组组长最后汇总小组讨论结果,最后在全班汇报讨论总结。

5、综合各组讨论结果,把条例逐条列出来,写在黑板上。

6、综合考量,拟定出最终的图书借阅公约。

7、全班齐读公约。

三、课堂小结

在我们共同讨论,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制定出我班的图书馆借阅公约,希望每位同学都能自觉遵守。图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她。

四、课后完成

将图书借阅公约打印出来,张贴到图书角,方便每个人都能看到,严格遵守。

板书设计:

图书借阅公约

一、开放时间:每天中午1:10~1:40。

二、排队取书,轻拿轻放,切忌推、挤、抢。

三、登记后方可借阅,每人每次限借一本。

四、每本图书借阅时间不超过15日,15日内未看完可登记续借。

五、借阅人有责任保存好图书,归还图书时,图书管理员应仔细检查,如出现破损、缺页、随意涂画或图书遗失等情况,借阅人应按所借图书原价赔偿,情节严重者加倍赔偿。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熟读生字词,学习偏旁“厂”“穴”。2.理解各种表现笑的词语之间的区别。3.能根据不同的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4.熟读并背诵《弟子规》节选部分,培养学生热爱经典文化的情感。5.培养热爱阅读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掌握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两字词语。2.能根据不同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3.初步学习《弟子规》,理解意思,熟读并背诵,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卡,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2.出示生词,学生自由读生词。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正音。

3.分两组出示生字卡,请同学们找找这些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相同的偏旁“厂”和“穴”)

4.课件出示古代汉字及相应图片,教师讲解“厂”和“穴”所表示的含义以及

二、词语积累

(一)笑得不一样

1.播放剪辑视频。教师:这些都是不同的笑,场合不同时笑的方式和程度也不一样。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笑都叫什么名字吧!2.出示9个关于笑的词语,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理解词意。理解每一种笑是什么样的。(播放视频,一边放一边讲解,一一对应)

4.读一读。教师读词语,全班学生来演一演,看谁反应最快,演得最像。

一、我的发现

1.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2.教师:“寻找”这个词中的“寻”是找的意思,“找”也是找的意思,那么“寻”和“找”是同义词,它们组成的词“寻找”的意思和它们差不多。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指导:两个意思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词的意思也与它们差不多)3.举例,验证猜想。观察剩下5个词语,验证这个规律。

4.小结:我们学过这种类型的词语还有很多,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那么它们组成的词也和它们意思差不多,掌握了这个规律,更加有利于我们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2.请写出几个描写笑的词语。微笑

二、句子朗读

1.出示3句带加点字的句子,指名读句子。

2.加点的部分,应该怎样读出相应的语气呢?(怎样读好加点部分)

教师指导:“连蹦带跳”读出欢快、兴奋,声音洪亮,语速较快,可带动作读; “难为情”读出勉强、愧疚的感觉,声音低,语速慢; “和颜悦色”读出和蔼、平易近人的感觉。3.指导读句子。分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

第 二 课 时

第 三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弟子规》

1.播放《弟子规》朗读视频,初步感受《弟子规》的韵律美和节奏美。2.教师简单介绍《弟子规》。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本69页《弟子规》节选,把不理解、不会读的地方画出来。

4.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比赛朗读。5.教师讲解《弟子规》的内容。

6.学生自由背诵《弟子规》。全班齐背《弟子规》。

二、我爱阅读

1.学生自由读故事,读完思考:这个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分段指名读。

3.小组讨论这个短文的故事内容,主要任务、事件有哪些。

4.分角色朗读短文。分四个角色:老奶奶、大儿子、小儿子、老爷爷

下载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备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一、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以“热爱自然,了解自然”为主题。通过学习,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

    二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教案 《识字5》 教学目标: 1、认识“移、谋”等10个生字,会写“斤、折”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感悟谚语中包含的道理; 3、培养学习和收集谚语的的兴......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部编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检测题一、读拼音,写字词。wánɡyánɡbǔláoquànɡàojīnpílìjìntúhuàzuòwèishànɡkèyuànyìyīnɡɡāibófù二、组词。悔()晌()寓......

    人教三下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备课和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材简介: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识字五 【教材简析】 本课是看图读“词串”识字。12个词语排列成四组,第一组与第三组介绍了海陆空三军常见的武器装备,第二组与第四组词语介绍了一些军事术语,除“领空”和......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第五单元复习教学目标: 1、 认识37个生字,会写由45个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的课文,默读课文。 3、 进行课后习题、形近字组词、近反义词、多音字的......

    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备课模板 第五单元

    年级三学科语文章(组)四学习内容《战争年代的故事》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四组成。三篇课文分别是精读故事《游击队之歌》《手术台就是阵地》《珍贵的教......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单元备课以古代生活为专题(古诗文) 一、单元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理解诗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