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雨巷教案
《雨巷》
(幻灯片 一组江南雨巷的图片 配乐)
一、导入: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的哀婉心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戴望舒,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一样地姑娘的芬芳。
(板书 课题 作者)
二、谁能把搜集到得关于戴望舒的信息展示一下
(幻灯片 作者图像 介绍)
三、我们已经进行了预习,请一位同学简要概括诗歌内容。感情基调
诗人追寻丁香女子而不得。
那么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凄凉 忧郁 哀怨
四、诵读:
我们都知道,鉴赏诗歌有“读、品、悟”三个环节。(幻灯片)诵读是我们鉴赏诗歌时的一个必要的环节,也是首要的环节。通过诵读我们可以更充分地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音韵美。我们先看一下这几个字的读音,然后读课文:
彷徨()寂寥 彳 亍 颓圮 惆怅(幻灯片)
下面,请同学们用忧郁哀怨的感情自由诵读诗歌 找一生读,评价
具体指导:(从以下几方面酌情指导)要注意语速、节拍、重音、声调。
1、语速: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低沉哀婉的诗,语速不宜过快
2、节拍:节奏感,别读断了。句与句之间,诗节之间,应做稍长的停顿,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哀怨的况味。
3、重音:希望 结
姑娘(加点)配乐范读
大家选一个诗节读读试试,注意诵读要领(学生评价)
五、感受音韵美
叶圣陶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幻灯片)肯定了它的音韵美,同学们觉得这首诗歌的音乐美体现在哪儿呢? 学生谈,教师可引导: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运用了什么手法? 反复(板书)
(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从而形成了回荡流畅、舒缓悠扬的节奏。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同时,反复的地方也是诗人想要重点强调的地方。)
再找几个运用了反复手法的诗节来感受一下这种回环叠唱的音韵美。例: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
她飘过,想梦一样地,像梦一样地凄婉迷茫。首尾两节
除了反复,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的呢? 押韵
以三四节为例,找一下韵脚,二、韵字的位置一般有规律,三句一韵,使诗句充满节奏感; 注意:读韵脚字时有什么要求?拉长,读出缠绵悠长的美感。
大家读三四小节的前三句,我读后三句,我们用相和的方式体会一下 每节押“ang”2到3次,一种悠长的旋律使诗句富有音乐美感;
六、品味意象 体味意境美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深情的诵读,感受了诗歌的音乐美。朱自清也评价这首诗:“注重整齐的音律美,但不是铿锵的而是轻清的。”(幻灯片)其实轻清的不仅是音韵,意境也是轻、清的,让我们走近江南那悠长寂寥的雨巷,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品味诗歌的意境应该从意象入手,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感情的物象。这首诗中有哪些意象呢? 请从“雨巷”“丁香姑娘”“我”三个意象中,挑一个最喜欢的,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述。(可结合诗中描述此意象的词语,并融入个人的想象)
(幻灯片)
各小组交流一下,推荐出写得比较精彩的同学,起来展示一下 我们就按这个顺序来展示。谁喜欢雨巷,起来描述一下。(雨巷图片)
雨巷示例:细雨斜飞,暮色苍苍,雨声淅沥,烟雨朦胧中的雨巷悠长悠长,它远离喧嚣热闹,斑驳的檐头刻进了多少历史的沧桑,幽暗的青石板铺成的街道湿漉漉的,透着寒气,静寂,萧条,而又冷清……
评价:基调是低沉的 环境较为压抑
过渡:湿漉漉的天气,湿漉漉的巷道,我的心情同样也是湿漉漉的。然后我却希望逢着一个姑娘。姑娘示例:(姑娘图片)一袭紫裙,默默地行走在悠长的青石板路上。你丁香般的芬芳填满了空气的每一个罅隙,太息般的眼光结着丁香的哀怨,投向寂寥的雨巷。细雨微寒,那撑起的油纸伞能否为你抵挡此刻的风雨?慢慢长途,谁能为你拂去心底的凄婉迷茫?
评价:描绘了一个楚楚动人,哀怨美丽的丁香姑娘
我注意到一个问题,不管是诗篇还是你们的写作中,都多次出现了丁香这一意象。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丁香图片)
因为丁香美丽、素雅,能突出姑娘的美丽 还有吗?
看大屏幕(幻灯片)
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 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结——愁结 丁香———忧愁
在我国的古诗词传统意象中,丁香是忧愁的载体,是愁思的象征。也就是说用丁香来比喻姑娘,不仅刻画出了她的美丽,还刻画出了她楚楚动人的忧郁。谁喜欢“我”,起来描述一下 “我”执着追求的男子的形象
“我“示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这悠长的窄巷,暮风吹寒,吹乱了漫天的雨丝,也吹乱了我如潮的心绪。千万个日夜的期盼终于窥得你美丽的容颜,还未欣喜,你已离去,留给我的是你满巷流转的淡淡的芬芳。就让我独自固守下去吧,终有一天,我会的热情解开心中的丁香结,会让你冷漠的脸在我的掌心绽开如花的笑颜。同学们描写的很精彩,真把我们带到了江南那悠长寂寥的雨巷,相逢了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下面大家再读诗歌,体会意境美。读的时候可以把自己想想成那个在缠绵的雨中撑一把油纸伞,走过苔痕斑斑的青石板路的戴望舒。
七、言为心声,诗歌缘情,丁香般的姑娘是谁,寄予着作者的什么感情?
学生答自己的理解
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27年夏,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和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幻灯片)
“雨巷”“丁香姑娘”“我”都有象征意义
小组讨论:分别象征了什么?谈谈自己的分析理解 雨巷:当时黑暗沉闷的社会现实。
丁香姑娘:美好却不明朗的理想。特点:诗人久久期盼,她飘然而至,却又擦肩而过,渐行渐远,笼上了忧郁、飘忽、迷离的特色。“我”:在现实和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体验痛苦、无奈和煎熬的进步青年。
(幻灯片)
总结:分析的太好了。本诗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诗人内心的彷徨和沉郁反映在笔下的物象上,就形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忧郁美丽的丁香姑娘。诗人运用象征手法使诗歌呈现出含蓄朦胧的特色。诗人在诗中的心路历程:彷徨、迷茫、忧郁、希望、又失望 师:作者有没有放弃希望?
生:没有!文章最后一节,在丁香姑娘消失后,诗人并没有绝望,一直在雨巷中执著的追寻、守望。(读)
师:是的,诗人并没有彻底绝望,而是在幻灭中依然追求。正是由于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使得戴望舒最终走出了悠长、寂寥的雨巷,找到了心目中的丁香姑娘。
我们看看他1945年写的诗: 发放《雨巷》“课堂检测”(同时出示幻灯片)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偶 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到来,古旧的凝水都哗哗地解冻,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绝不会消失,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1945年5月31日
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命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B、第二句中的“古旧的凝水”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洁、窒息的生命力。
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景,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着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对雨巷的鉴赏品读基本结束了,我想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学习,让你有哪些收获。结语: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会遭遇挫折、经受打击,我们也会犹豫、彷徨。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理想,去不懈的追求,我们都会结开心中的丁香结,寻找到心目中美丽而不忧伤的丁香姑娘。
板书设计:
雨 巷 戴望舒 音乐美:反复 押韵
意境美:意象(雨巷、丁香姑娘、“我”)象征手法:朦胧含蓄
第二篇: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中的意象。
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教材分析:
重点:理解诗歌意象
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齐读。
朗诵指导:首尾两节:
语调低沉,低于平时说话的语调,低沉到压抑。
语速缓慢,慢到要停下,懒懒的吐字。
中间读到“姑娘”时,在这个基础上,稍显愉悦,声调上扬,语气轻柔,读出喜爱和期待。独特的音韵美:
整首诗押同一个韵;营造悠扬的氛围。
反复和重叠的使用,表达效果:仿佛一句荡开一句,形成了涟漪般荡漾开去的音乐节奏; 诗中反复的词语和句子要读出不同,音调及语速要有变化,才能读出层次感。
讨论:“在雨的哀曲里”一节应该怎么读?
虽然说得是消散了,却觉得那颜色那芬芳那目光早已飘散到读者的心头,挥之不去。这一节与其说是姑娘消失了的心碎不如说是诗人对姑娘的回味。所以读的轻柔,读的陶醉,读的甜蜜。
诗歌内容探究:
1同学们已经度过好几遍了,有的女同学可能会爱不释手,那是诗歌里的什么吸引了你呢?、是哀伤的气息。
2这哀伤来自哪里?是雨巷,还是姑娘身上,还是诗人的心灵?
诗人的心灵。
3是全部的哀伤都来自诗人的心灵吗?包括姑娘的哀伤?
是的。
4哀伤是一种很难受的心理感受,那你感觉诗人对来自自己心灵的哀伤是排斥的吗?是痛苦的吗?是想极力摆脱的吗?
不是,5所以你从诗中除了感到哀伤外,还有什么感觉?或者说诗中的哀伤有没有影响到你的情绪,让你也变得哀伤痛苦?
没有。
那为什么会这样?
虽然很哀伤,但并没觉得诗人很痛苦,他反而写的很美,似乎很享受。并不想摆脱。
小结:诗人把哀伤写的很美,很淡定,有雅致,说明诗人并没有因此而痛苦,反而在细心品味,慢慢咀嚼,本是满口苦涩,却从齿缝间溢出丝丝香甜来,更让人欲罢不能。你以前见过如此美丽的哀伤,如此醉人的哀伤吗?所以说,语文天生浪漫,有了这份浪漫情怀,哀伤也可以成为一种享受,成为一种别样的美。
6诗人用蘸了忧伤的笔写成这首美妙的诗。在诗里,诗人为忧伤安了家,这个家是? 雨巷。介绍雨巷
雨巷是狭窄悠长又寂寥的,是下着连绵细雨的,阴冷的,7忧伤会喜欢这个家吗?
会的。忧伤不喜欢热闹喜欢僻静,不喜欢阳光喜欢细雨,不喜欢温暖喜欢阴冷,不喜欢明亮喜欢幽暗。
8为什么诗人能想到这样一个在合适不过的家了呢?
补充诗人与雨巷的故事。1905年3月5日,戴望舒在杭州大塔儿巷11号出生。他家周围都是悠长的小巷,大塔儿巷和小塔儿巷从东向西蜿蜒,皮市巷和华光巷横贯南北。他上小学和中学都得走过好几条长巷。写雨巷时,诗人22岁,我们可以推想,诗人对当时刚刚过去的童年和少年的记忆,那朝朝暮暮所走过的江南雨巷,一条又一条,一程复一程,该为他的灵感的得来,意象的摄取,提供了厚实的生活基础。
巷子悠长的空荡不知给了诗人多少灵感,因为空才容易生出灵感。喧哗的马路上,充斥着太多的东西了,灵感怕吵闹。
9诗人不光给忧伤安了家,还塑了形,这个形是?
丁香一样的姑娘。
10什么样的姑娘?诗中怎么描述她的。
补充:
丁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传统的意象,看课后题。它是清新美丽,外表柔弱,内心孤高,哀怨忧愁的象征。丁香即姑娘,姑娘即丁香。
油纸伞:复古,怀旧,优雅,是一种遮挡,增加了姑娘的神秘感。颓圮的篱墙:凄凉的意象,作用:衬托姑娘的哀怨的形象。
小结:诗人更看重姑娘的神韵,而她的具体样貌就极具模糊性,这样一个美丽神秘的形象,引得人们愿意去想像她的样貌,于是这一模糊性留给人们无穷的想象空间。诗的魅力也就在这里了。不曾交代形成的空白,正好激起读者的想象。这是留白的艺术。能激起读者无穷的想象的文学作品是最有魅力的作品。
姑娘的样子便是忧愁的样子:清新,美丽,冷漠,凄清,惆怅,孤高,神秘,梦幻。借着戴望舒浪漫的情怀,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忧伤也是可以如此迷人的。只要我们有与诗人一样的浪漫情怀,然而又不仅仅是浪漫。有人说,诗人是最真实的,也是最痛苦的,诗人往往只能听凭思想和情感来肆意的搅缠自己和燃烧自己。(熊芳芳语)浪漫情怀便是要扎根于这种痛苦的真实。否则,作品会如同空中楼阁,是没有生命力的,也便没有恒久的魅力。
所以好的文字要渗透作者个体生命的个性,思想,情感和灵魂。要带上作者的生命的温度和活力。好的文字应该是个体生命的延伸。(熊芳芳语)戴望舒的忧伤来自社会的动荡,来自革命事业的失败,来自他爱情生活的受挫,来自他个人命运的不幸。忧伤似海,淹没了他的整个性灵。他只能借助笔下的文字来呼吸。从这些文字中我们看到诗人想从忧伤的苦海中尽力活出优雅从容的姿态来。
11姑娘的形象很突出,实际上雨巷里有几个人物形象?是谁?
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是诗人自己。姑娘只是他的想象而已。
理由:开头是“我希望”到尾段仍是“我希望”,可见自始至终,姑娘并未真正出现,中间所写全是诗人的想象。想象促使希望更强烈,所以最后一段重复愿望。
诗人一人在雨巷默默独行,雨巷的空寂给诗人的想象提供了绝佳的条件,所以有那样逼真的,动情的,细腻的想象也是不足为奇的。
如果非要说姑娘真的飘过,而尾段的希望是还继续希望再一次飘过,个人觉得便是没完没了的乏味。完全失去了诗歌的空灵。
12第一节与最后一节基本相同,只是把“逢着”改成了“飘过”。为什么会这么改?
改为飘过,是因为忧伤的本质。因为忧伤的心一直忍受着悠长的寂寥,所以内心深处愿意逢着另一颗忧伤的心,来打破这寂寥获得些许安慰。可又因为忧伤的心是孤高的,冷漠的,所以即使相逢也不会打招呼,只是向着对方一瞥,看到对方投出的太息般的眼光,便擦肩而过。希望逢着,是因为忧伤的痛苦,希望飘过,是因为忧伤的执着。相逢太美好,太欢乐,这不属于忧伤,而与心爱的东西擦肩而过,才是忧伤所需要的。所以希望也许仅仅是希望,不一定非要实现,有希望就好,带着希望,带着想象,美丽的忧郁着,愉悦的哀伤着。
改为飘过,是因为丁香般的姑娘近在眼前时,投出的太息般的眼光。诗人渴望与丁香姑娘相逢,在想象中相逢后,诗人发现,姑娘的眼光里只有自己的忧伤,外界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引起她的在意,自然也包括诗人自己。诗人热切盼望的心受到了冷遇,但好在同样忧郁的诗人理解姑娘的冷漠。所以从想象中回到现实后,诗人的心境发生了变化,不在奢望相逢后会有什么故事,只要这姑娘能从自己身边飘过,便很知足了。
改为飘过,是因为姑娘的美。姑娘有丁香般的颜色,丁香般的芬芳,丁香般的忧愁,她的油纸伞,她的彳亍的脚步,她的默默,她的太息般的眼光,她的凄婉迷茫,她的一切都那样美好,她的一切都那样符合我的想象。她的美那样真实,那样沉静,不由得让人屏息,诗人不忍心去惊扰。她的美又那样虚幻,像梦一样,因为害怕梦被打破,所以不敢去惊扰。于是任由她静默的飘走。能看到她静默的飘走,也是一种享受。因此,从想象回到现实之后,诗人为了不惊扰这份美,为了不破坏这份美,在最后一节改为了“飘过”。
小结:忧伤从诗人心中流出,诗人将它安放在雨巷,又随着氤氲的气息蔓延的到处都是。忧伤化身为了丁香般冷漠美丽的姑娘,梦幻般的来去。忧伤希望逢着忧伤,又只愿擦肩而过。整首诗意象简单,意象都是为衬托两个忧伤的形象。两个形象,一个虚幻一个真实,一个模糊一个具体,一个女性一个男性。达到一种艺术上的平衡。成全了人们的审美期待,共鸣了人们哀伤的心灵。也许这才是它恒久的魅力所在。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不同的声音: 《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盛赞他“替新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因此他被誉为雨巷诗人
余光中评价他的诗:空虚而非空灵,病在朦胧而抽象。阴柔。讨论:你更认可那种看法并说说自己的理由。作业:背诵这首诗。
第三篇: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想、想象,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理解象征的手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鉴赏与领悟能力。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鉴赏法、诵读教学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品及背景简介
三、听配乐朗诵,鉴赏诗歌。
1、同学们一致认为这首是美吗,那么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事物来体现它的美呢?
2、你认为最美的意象是哪一个?明确:丁香姑娘
3、为什么一提到丁香就觉得很美呢?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丁香
四、引导学生探究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1、丁香姣好却容易凋落,姑娘美好但倏忽即逝。至此丁香姑娘已经成为抒情主人公的期盼和向往。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姑娘就是诗人爱情向往的象征? A、姑娘象征着作者对爱情的向往
B、象征着自己的理想(引入香草美人意象)C、象征一切美好而又转瞬即逝的东西
2、作者和丁香姑娘的偶遇发生在雨巷中,我们来看一下作者笔下的预想具有什么特点?象征着什么?
丁香姑娘出现在雨巷中,在巷子的另一头缓缓出现,从作者身边走过后消失在雨巷深处,期望姑娘在一次出现的作者独自一人在雨巷中徘徊,盼望着姑娘的出现,因此雨巷可以虚化为一条希望之路,追求之路。
五、总结全诗
对于美好的东西,我们都想得到,当我们得不到的时候,自然会痛苦失落。《雨巷》的成功正在于戴望舒写出了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体验过的一种感情,那就是“忧伤”。诗歌把诗人的感觉就是这样传输给我们,使我们产生了共鸣。现在,请同学们酝酿感情,把握节奏,带着诗人传递给我们的忧伤,在江南缠绵的雨中撑一把油纸伞,走过苔痕斑斑的青石板路,走进那条细雨迷蒙的小巷中,也去体验一下在小巷中彳亍独行的意境。……让我们乘着想象的翅膀,将本诗齐读一遍。
六、布臵作业
第四篇:《雨巷》教案
《雨巷》教学实录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 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标: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江南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它有着不同于北国,也不同于南疆的独具特色的风韵。在你的心目中,江南有哪些典型的意象呢?请说说你心中的江南意象。
学生自由发言。
这些意象为什么能代表江南?你能从这些意象中体会出江南的总体风格或者意韵吗? 今天我们要领略的,就是江南的雨巷。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的领袖。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1927年夏,时值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之后,诗人隐居江苏松江,感受到了“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雨巷》这首诗便反映了这种郁结在诗人心头的大革命失败后的彷徨苦闷的时代情绪。
四、听课文音画录音
雨巷,该是有怎样的一番情致?让我们随着音乐,来听听戴望舒笔下的《雨巷》,听的时候,体验这首诗的整体情绪。
五、朗读本诗,把握诗歌感情,分析诗歌意象
1、说说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围。
明确: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美,迷蒙。
2、同桌交流,找出本诗的意象。
3、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试着来找一下,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可以与同桌互相讨论。
明确:一共是6个,主要是三个意象(景物)。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雨巷:这是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雨是细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细雨迷蒙,天色阴沉就易产生伤感。而小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青砖灰瓦青石路面,色调阴冷。这是一条空巷,而且残破。有“颓圮的篱墙”。这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迷蒙的细雨笼着狭窄破旧的小巷,再加上让人怀旧的具有隐蔽和遮挡作用的油纸伞,颓圮的篱墙,这几个意象构成了一个阴冷迷蒙破败空寂的背景,给人的心理体验是冷漠、凄清、又惆怅。
第三个是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
4、为什么作者要选用丁香这个意象呢?
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璟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浣溪沙》)全词是:
手卷珠帘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春色暮,接天流。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5、诗中另外的物象还有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
“我”:孤身一人,彳亍着,心事重重,是一个孤独寂寞的独行者,也是一个追求者。
6、“我”苦苦追求的是什么呢?
明确:“丁香一样的姑娘”。
六、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
1、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2、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再考虑“为什么”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
⑴ 痛苦的心境:原因是作者痛苦的初恋。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后来失败了。
⑵ 黑暗的现实:27年的白色恐怖,使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也可以是一部分进步青年的这种心境的反映。那个时期写出了《荷塘月色》的朱自清也是例证。“雨巷”意象正是作者心理现实和社会现实的象征,也是一切苦闷的象征。
对于美好的东西,我们都想得到,当我们得不到的时候,自然会痛苦失落。《雨巷》的成功正在于戴望舒写出了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体验过的一种感情,那就是“忧伤”。诗歌把诗人的感觉就是这样传输给我们,使我们产生了与他一样或近似的情感体验。在文艺学上,这种情况叫共鸣。能让读者产生强烈共鸣的作品就是成功的作品,能让不同时代的人产生共鸣的作品,那就是伟大的作品了。
七、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
探讨诗歌主题:
爱情诗 哲理诗 政治诗
现在,让我们带着诗人传递给我们的忧伤,走进那条细雨迷蒙的小巷中,也去体验一下在细雨迷蒙的小巷中彳亍独行的妙处。
拓展训练:
请两位同学分别用第一人称、散文的形式、诗的语言简单的为我们复述一下“我和丁香姑娘”之间的故事梗概:(注意环境、景物、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方式的运用,不超过200字,准备2分钟)
“我”:我在一个阴雨天,撑一把油纸伞,彳亍着,巷子阴暗而悠长,我的心情也被淋得湿漉漉的。我的心在期待着,期待着一位丁香一般的姑娘走来。奇迹竟然发生了,她出现在巷子的另一头,也撑着一把油纸伞,穿着紫色的长裙,轻轻而来,如同一个紫丁香般的梦。这姑娘似乎给这寂寥的雨巷注入了生机,“我”似乎忽然抓住了希望。然而,她只是飘过了我的身边,一个照面间,只投出了“太息般的眼光”,又静静地隐去。消了颜色,散了芬芳,眼光也没留住。我感到冷漠、凄清、又惆怅。
“丁香姑娘”:我在一个阴雨天,撑一把油纸伞,彳亍着,巷子阴暗而悠长,我的心情也被淋得湿漉漉的。我心里想着,或许会遇到一个着青色长衫的男子,戴着细黑边眼镜,高挑而又清俊。行在清冷的巷子里,渐渐有一种孤寂从心底升起,我望着巷子的另一头,他竟然来了,正是我想象的样子,看上去他是那样的忧愁,也许他只是想遇着一位宁静、美丽、多愁的女子,在相错的刹那,读她哀怨的眼神;相错之后,读她轻甩的发梢。然后,以他多情的心灵作一篇淡紫色的诗章,登在某一报刊的某一个角落给那个不知名的女子,也送给自己一份凄美的灵感。如果不是这样,我走过他的身边的时候,他怎么沉静得如同一粒水滴。
八、课堂小结
我们怀念戴望舒,不仅仅为他的诗,也为他的寂寞、他的幽怨、他的智慧。刚才我们虚拟了当时的情景,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真的撑着油纸伞,在一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去亲身体验和领悟他的忧郁和伤情。
第五篇:雨巷教案
雨巷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体验、分析诗歌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美。【教学重点】
分析解读“雨巷”、“丁香姑娘”等意象 【教学难点】
1、意象的深刻内涵
2、作者的情感解读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图片 音频 【教学方法】
诵读法、感悟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疏通字词,诵读全文。
2、“雨巷诗人”戴望舒
一、情境导入,诱发兴趣
(情境导入:展示图片,配备音乐),同学们设想暮春江南,蒙蒙细雨笼罩着一条悠长而又寂寥的小巷,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彳亍而行,你们觉得这幅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笔下的《雨巷》。
二、走进雨巷,初读感知(泛读-自由读-谈感受)
1、播放音频《雨巷》诗朗诵
2、自由朗读课文,留心下边四个问题:
①课文读完了,我们能感觉到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这首诗美吗?(预设爱情诗、抒情诗;低沉伤感,充满离愁无奈),想去安慰诗人吗?
②我们体验到深沉、哀怨、无奈,我们认为这首诗是美的,那我们感觉和体验是如何获得的? 从哪些意象或者语句中可以看出啊?(油纸伞、我、雨巷、丁香花、丁香姑娘、篱墙等)
③在这些意象中作者想说什么?(引入作者和写作背景)(学生回答检查预习)
1、戴望舒,现代派诗人。前期的诗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后期的诗,因受抗战激发,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
2、《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黑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看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这种彷徨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雨巷》则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诵再现了这部分青年心灵深处典型的声音。
这些意象如中国的水墨写意画,只尽情宣泄情感,展示自己的忧愁和迷惘“我喜欢你彷徨时的美丽”“我铭记你遗憾时的忧伤”;掩盖丑陋的真实,寻求自我的解脱。
④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
预设1:我喜欢“她是有 / 丁香一样的颜色, / 丁香一样的芬芳, / 丁香一样的忧愁, / 在雨中哀怨, / 哀怨又彷徨;”这句诗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写出了丁香姑娘美丽的外貌.高尚的品格,忧愁的心境。“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黑暗的现实中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预设2:“撑着油纸伞, 独自 / 彷徨在悠长.悠长 / 又寂寥的雨巷 / 我希望逢着 / 一个丁香一样地 / 结着愁怨的姑娘。”“我希望飘过 / 一个丁香一样地 / 结着愁怨的姑娘。”前后呼应,富有音乐感、节奏美。
预设3:“到了颓圮的篱墙, / 走尽这雨巷。”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背景是黑暗的。
三、徜徉雨巷 品味精读
(一)文思·脉络(小组讨论后回答)我 希望逢着 丁香姑娘 走近我(追求)飘过 我身旁
到了 篱墙
(照应)
走尽 雨巷„„ 我 希望飘过 丁香姑娘(继续追求)
讨论后归纳:我是一个有所追求的青年。
(二)语言·意象
我: 独自
彷徨
希望
默默
彳亍
冷漠
凄清
惆怅 雨巷: 悠长 寂寥
颓圮
哀曲.丁香姑娘:
结着愁怨 丁香一样的颜色 芬芳 忧愁 哀怨 默默 彳亍冷漠 凄清 惆怅 太息一般的眼光 走近飘过 像梦一般的 凄婉 迷茫 到了 走尽 消散了„„
【教师口头提示】
这些词语是表示动作
情绪
物态的,选出你认为用得很好的来说说。【学生答问】
“希望”,写出了作者是有所追求的人。
“结着愁怨”,说明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愁,是为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愁。
“悠长,悠长”写出了道路的漫长,“独自”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那个年代的迷惘。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写丁香姑娘外表的美丽,气味的芳香,象征着诗人理想的美好、高洁。
“走近”“飘过”“到了”“走尽”“消散了”等词语,写丁香姑娘飘然而来,又飘飘而去,象征着理想的缥缈.空虚,由此可知诗人的伤感与迷惘。
四、走出雨巷 探究拓展
1、结合本文谈谈对“丁香姑娘”的理解 ①“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是什么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花紫色,密集成圆锥花序。有淡雅细沉的香气。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那麽,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个什麽样子的姑娘呢?
预设1:应该是一个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预设2:应该是忧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②同学的描述很形象生动,这样一个动人的姑娘,我们忍不住都想看一看她那俏丽的脸庞,看一看她到底长什麽模样呢?
我们看不到,就连诗中的我也看不到。因为,姑娘打着一把油纸伞。我想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板书: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预设《白蛇传》。
油纸伞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旖旎传说里,出现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中,出现在少女玲珑的舞蹈中,也出现在歌曲动听的旋律中,不知不觉当中,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现在,这把油纸伞出现在丁香姑娘的肩头,我们单只看到伞,已经觉得它很美,那麽它点缀的姑娘呢?预设 肯定更美!
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春雨。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样描绘春雨的?预设: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细细的、密密的。
宋人秦观又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春雨也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象。(板书:春雨)而《雨巷》则把文人对雨的喜爱推向了极至:象一幅微微泛黄的旧水墨画,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雨巷中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嫣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
③至此,丁香姑娘已经成为抒情主人公和我们读者共同的期盼和向往,那麽,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姑娘就是诗人爱情向往的象征?
预设学生回答生1:丁香姑娘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形象,既是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也是作者驰骋艺术想象所产生的艺术形象。
生2:作者描写她的颜色.芬芳,希望丁香姑娘的外表和内心都是很美丽的,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就是要像丁香姑娘一样的美好。
生3:“寂寞”.“走尽.“像梦一样的飘过”,说明丁香姑娘就像美好的理想难以实现,缥缈.迷茫。
生4:丁香姑娘是一种象征性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人就把丁香作为愁心的象征。丁香姑娘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愁心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师归纳总结:既是又不是。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也可能只是对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
④诗人只是通过她来表达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飘忽短暂、转瞬即逝的痛惜和追忆,念念不忘却又无从把握,只剩下淅沥春雨中的深深追忆,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无可奈何。尽管全诗没有一句直白的情语,但情语却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语之中了。同学们总结一下,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对丁香姑娘的期盼,对眼前现状的迷茫和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她美丽,高洁.飘缈.哀怨,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
2、艺术特色(学生讨论后,屏幕结合学生分析展示)①朦胧·含蓄 的象征性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②回环优美的音乐性
《雨巷》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叶圣陶先生曾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五、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阅读欣赏了戴望舒的《雨巷》,初读课文,感悟到这是一首由意蕴丰富的意象编织成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抒情诗,接着进一步品味精读,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品味了诗歌的语言与意象,同时引导学生同学们联系时代背景与作者的经历来来分析“丁香姑娘”这一意象,最后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的特色;我们深深体会到诗歌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美。
六、作业
1、以“丁香”、“雨巷”等为意象,写一篇北京小巷的短文或片段,要求有文采,不少于2500字。
或者: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一篇随笔,写下自己对某件往事或某人某物的回忆。(任选其一)
2、熟读成诵,预习《再别康桥》
板书设计:
我 希望逢着 丁香姑娘 走近我(追求)飘过 我身旁
到了 篱墙
(照应)
走尽 雨巷„„ 我 希望飘过 丁香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