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案

时间:2019-05-15 07:0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雨巷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雨巷教案》。

第一篇:雨巷教案

《雨巷》课堂实录及点评

武汉市新洲区一中 王 静

武汉市新洲区教研室 汪鉴利

一、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丁香姑娘》、《丁香花》MTV,学生和老师踏歌入场。

二、导入

师:同学们,在中国现代诗坛上,有一位现代派诗人,他曾用笔,或者确切地说是用心感动过无数个孤独寂寞的灵魂。他的名字叫——(生齐答:戴望舒)提起戴望舒,无人不会想起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1927年,22岁的戴望舒创作了《雨巷》,在诗坛一举成名,并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雨巷,痛快地淋一场芬芳的丁香雨吧!

点评:导入简洁朴实,要言不烦。注意了关键词:现代派、戴望舒、雨巷诗人。

三、朗读

师:首先,我想邀请一位同学和我合作朗读《雨巷》。

(一女生上台和老师合作朗读,老师诵一、三、五节和第七节前三句,女生诵二、四、六节和第七节后三句,背景音乐是张维良的箫曲《听雨》,大屏幕上同时播放与诗意契合的FLASH动画)。

点评:师生合作,体现出民主意识、合作意识。既是一种朗读示范,同时又能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品味。

师:请同学们自己把诗朗读一遍,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再告诉我们一点朗读技巧。

点评:我喜欢,我选择。因为喜欢,才有发言权,才能说出自己的见解。

生1:我读第一节(读)。诗中有种忧愁的感觉,我们应该用心去读,想象诗人写诗时的心情。

师:说得真好,读诗要把握诗的感情基调,把自己变成抒情主人公,融入诗的意境。

点评:评点学生的评论,其实就是朗读指导,是巧借学生之口进行具体引导。

生2:我读的是第四节(读)。“她静默地走近”这一句要读得轻而缓,把丁香姑娘那种轻巧缓慢的脚步声读出来,而后面“像梦一般凄婉迷茫”应读出一种淡淡的忧愁。

师:不错,这位同学对语速和语调的把握很到位。

点评:拈出感情基调后,进而就学生回答顺势提出朗读要注意语速和语调。生3:我读第二节(读)。这一节有三个“丁香”,要读出不一样的味道。例如“丁香一样的忧愁”,这个“丁香”读的时候音调要放低,读出忧愁的感觉。

师:说得很有道理,那前面两个“丁香”应该怎么读呢?

生4:“丁香一样的颜色”是说姑娘很美,要读出喜欢、欣赏的感觉,可以读轻快一点。“丁香一样的芬芳”是写香味,要读出心驰神往的感觉,“丁香”两个字要拖长一点,读的时候面部表情应该是陶醉状,好像嗅到了花香一样,再配一个伸出右手向外拉开的动作。

师:真厉害,这位同学连朗诵的表情和手势这些细节都考虑到了。点评:越是民主、和谐的课堂,越是灵光跌现的课堂,这里点出了朗读要注意表情和动作。

生5:我读第5节(读)。“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这一句中“远了”重复出现,前一个“远了”应读得稍重,后一个“远了”要轻读,读出丁香姑娘虚无飘渺的身影渐渐远去的感觉,读出诗人心中的无限怅惘。

生6:我想读第一节(读)。“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两个“悠长”之间的停顿应该长一些,这样更能体现雨巷幽深、绵延不绝的特点。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朗读,听了你们的经验,老师非常感动,你们哪里是在读文字啊!分明是在用自己的心去触摸诗人的灵魂。

点评:教师没有重复前面的词句,这里以总评的方式点出朗读的关键:要感同身受,引起共鸣。朗读指导其实就是熟悉作品,为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打下坚实基础。

四、分析诗歌的意象

师:刚才在朗读的时候,同学们把握到诗的感情基调是忧伤,那么,诗人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这种忧伤的呢?

点评:由感情基调导入第二个环节——分析诗歌意象,承上启下,衔接自然。

生7:用了三个意象:寂寥的雨巷、丁香花、颓圮的篱墙。师:那为什么这些意象能表现忧伤的心情呢?

点评:以问激思,引导学生把握“象”中之“意”,问得明确,答有方向。

生8:雨巷是寂寥的,因为雨巷地处偏僻,本来就少有人来,再加上下雨,人们都回家了,人就更少了,因此给人一种寂寥、忧伤的感觉。

生9:篱墙残破不堪,显得荒凉冷落。

生10:丁香花是白色的,白色代表凄凉,看见白色的丁香不免使人产生忧愁的情绪。

生11:丁香花在雨中飘落,让人感到凄凉。

生12:雨是上天的眼泪,下雨时天阴沉沉的,让人感到压抑。师:同学们,雨巷、丁香、篱墙这几个意象中最美的是什么? 生(齐答):丁香。

点评:叠加的意象并没有平均用力,择其要者——丁香,也是难点,巧加点拨。

师:你们见过丁香花吗? 生(齐答):没见过。

师:那好,今天让你们大饱眼福。(放六帧丁香花的图片)

师:丁香花多为淡紫色或白色,娇小玲珑,淡雅芬芳,因为花形像结,所以又名“百结”。什么叫“结”呢?大家看,这里有两根线,我把它们打个结,看看像不像一朵丁香花?(师拿两根包装带打成十字结)。

点评:观图识丁香,因“结”巧连接。注意其点拨技巧。生(齐答):像。

师:(把十字结拿到胸前)这“结”是什么结? 生(齐答):心结。

点评:师巧连妙接,生心领神会,师生之默契由此彰显。

师:心里有解不开的疙瘩,所以才苦闷、忧愁。丁香开在暮春时节,诗人往往对着丁香伤春,因此,丁香被称为诗中的愁品。(多媒体展示写丁香的两个名句)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代赠》中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南唐诗人李璟《浣溪沙》中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知道李璟这个人吗?

生(齐答):不知道。

师:他儿子大家都知道。“问君能有„„”

生(接着说)“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点评:引诗句解读“丁香”这个意象,连类而及,视野开阔。且由诗句而及诗人,始终不离“象”中之“意”——愁怨。

师:是呀,李璟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史称“南唐中主”,从上面这些诗词名句中可以看出,丁香历来都被当作什么的象征?

生13:愁怨。

点评:点拨到位,答案自明。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生成美。师:丁香虽美,但只是一个陪衬,它是谁的陪衬呢? 生(齐答):丁香姑娘。点评:明晓丁香意象,当下打住,教师随即点明它是陪衬,是“宾”,由此引入教学的第三个环节:由物及人——探究丁香姑娘之美。

五、探究或想象丁香姑娘的美

师:都说丁香姑娘美,到底怎么美呢?(师移到鼠标,生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屏幕。屏幕显示一帧文字幻灯片)你们以为老师会放一个大美女给你们看吧?(学生笑)其实,我这里没有丁香姑娘,丁香姑娘在我们每个人心里。下面有一道探究想象题。请男生做第一题,分析丁香姑娘美在哪里,在书上圈点勾画。请女生做第二题,想象你心目中的丁香姑娘,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请大家准备3分钟。

(三分钟准备)

点评:设置悬念激兴趣,布置任务限时间,让学生动脑动手且动口——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动就是练。

师:下面请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

生14(男):丁香姑娘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雨中彳亍,如一幅优美的画卷,从诗中“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可以看出她的外表美。

生15(男):我觉得丁香姑娘就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一颦一蹙都显得妩媚动人而又哀愁。

师:哦!丁香姑娘有着忧郁气质,这是气质美。

点评:以气质美呼应外表美,课堂语言体现出一种完整而流畅的风格。

生16(女):丁香姑娘她有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发,发髻上扎着一朵紫色的花结,穿着白色的长裙,撑着一把紫色伞,静静地彳亍在雨巷中,眼里含着丝丝忧郁。

生17(女):丁香姑娘给人一种脱俗的感觉,她就像上帝创造的一件艺术品,只能远远的注视。

师:可远观而„„

生(接着说):不可亵玩焉。

点评:恰当引用《爱莲说》中的名句其实就是给学生作语文要活学活用的示范。

生18(男):丁香姑娘很瘦,走路轻飘飘的,所以诗人说“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师:“瘦”这个词用得不好,换一个。生18:苗条。

师:身材苗条,步履轻盈,这是说丁香姑娘的体态美。

点评:咬文嚼字,回归语文本体,教出了语文味儿。呼应前面,点出体态美。

生19(女):她长得眉清目秀,长发飘飘,有着修长的身材。如果笑起来,一定十分迷人,但她不知为什么面带忧伤。

师:“眉清目秀”是什么美? 生20(女):自然美。生21(男):清纯美。

师:不知为什么忧伤,那是什么美?

点评:两次追问,从外到内,引导学生往深处挖掘。生22(男):忧伤美。

生23(女):是神秘美,让人猜不透却又想安慰她、保护她。生24(男):丁香姑娘面带愁容,她和西施一样,有一种忧郁的美。师:西施为什么忧郁呢?

点评:追问西施之忧郁,这是借力发力,就此引导学生想象丁香姑娘的内心世界。

生24:她有心病,总是微皱着眉头。

生25(男):在古老而寂寥的雨巷里,在这古朴又悠长的石板路上,丁香姑娘撑着一把油纸伞,与周围的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显现了丁香姑娘的古典美。

师:太精彩了,真想为你鼓掌。(学生齐鼓掌)丁香姑娘的美不是孤立的,这位同学换了一个角度,谈到姑娘与环境的和谐搭配,思路非常开阔。

点评:师生共同探讨,完成了对丁香姑娘之美的探析。

生26(女):我想用一句话进行总结:她就像不经意间降落凡尘的仙子!

师:丁香姑娘就是诗人心中完美的女神。可见,这是一首什么诗? 生(齐答):情诗。

师:是啊,诗人在歌唱他朦胧的爱情,虽然苦涩,但并不凄凉。因为佛说“前世的五百次„„”

生(接着说)“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师:茫茫人海中,能够相逢就是缘分。纵然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但谁又能忘记,那交会时互放的光亮?那个可望而不可即的丁香姑娘,让我想起初中时学过的《诗经》里的一首诗。

(生小声议论《蒹葭》)

点评:以诗一般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进而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的古典诗词深入解析诗作。打破时间界线,以古释今。

师:我们背一下《蒹葭》第一节。

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师:从《雨巷》中,我们读出了古老的《诗经》的味道,可是,大家记不记得,这堂课开始的时候,老师说,戴望舒是什么诗派的诗人?

点评:以诗作说诗人,由诗人说流派。我们且看她如何讲流派。生:现代派。

师:那《雨巷》的现代气息表现在哪里呢?

生27:现代诗可以参差不齐,而古诗则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师:那是不是现代诗就等同于现代派诗呢?(生沉默)

点评:问得好,目的是要廓清学生的误解。学生沉默,正表明问到关节处。

师点拔:同学们,《雨巷》中的姑娘除了像丁香,还像什么? 生28:像梦。

师:在文学作品中,“梦”通常指什么? 生29:美好的事物。生30:理想。

点评:适时引入“梦”这个概念来旁敲侧击,这就是问的迂回战术。师:能举个例子吗?

生30:《再别康桥》中有“寻梦,撑一支长篙”。师:后面呢?

(生30搔头,不好意思地笑)

师:我们一起来背吧。“那榆阴下的”开始。生:那榆阴下的一潭„„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点评:温故而知新,故中也有新;强化印象,深化理解。

师:梦是美好理想的象征,而丁香姑娘像梦,因此,丁香姑娘也能成为美好理想的象征,归纳一下的话,丁香姑娘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丁香姑娘象征着美好的理想。(屏幕显示这两句话)象征手法的使用,使得这首诗成为现代派的典范之作。如果只把它看作爱情诗,那就太狭隘了。下面,有一首郭沫若的诗,(屏幕显示《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第一节)请同学们齐读一遍,告诉我,“年轻的女郎”象征了什么。(生齐读)

点评:象征——现代派诗歌的突出特征,如此引导不能不留下深刻印象。但教者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顺势引导学生全面而非片面、深入而非肤浅地理解诗歌主题,引入郭老诗作可见其匠心。通过艺术手法来分析作品主题——主题分析法之一。

(生31)女郎象征着祖国。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31)从小标题看出来的。

师:好,理解诗歌就是要关注标题、写作年代、背景介绍等,那诗人为什么要把自己比作“煤中煤”呢?

(生32)我认为郭沫若将自己比作煤,表现了他愿意为国家作无私的奉献。

(生33)表现了作者愿意燃烧自己而献身祖国的情感,体现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点评:谈郭诗是类比联想,看似偏题,其实还是分析如何解读《雨巷》。

师:说得不错,可“强烈”这个词不够好,谁帮她换一个?(生34)热烈。师:还不够好。(35):激烈

师:又不是拳击比赛。(生笑)(生36)浓烈。

师:要是酒就好了,可这是熊熊燃烧的煤。(生37):炽热。(生38):炽烈。

点评:引导学生字斟句酌,这是在培养学生严谨周密的表达能力。师:“燃到了这般模样”,多么炽烈的爱呀,哪怕烧成灰烬也心甘情愿。和郭沫若一样,戴望舒对五四运动后新生的中国也充满了炽烈的爱,他希望中国能走上民主、自由、富强的道路,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愿望啊。但是,在戴望舒写《雨巷》的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革命者,蒋介石在当时有一句“名言”:“宁可„„”

(生39)宁可我负天下人„„(学生嘀咕:那是曹操)

(生40):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

师:白色恐怖的社会现实无情地击碎了诗人的梦想,所以诗人感到苦闷彷徨。那悠长的雨巷难道仅仅是雨巷吗?

点评:联系写作背景来分析作品主题——主题分析法之二。(生41)雨巷是当时黑暗社会的象征。

师:是啊!丁香姑娘远了,远了,美好的理想像梦一样碎了,碎了。但诗人并不绝望。在诗的结尾,诗人仍然希望身边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同学们,我祝愿你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灿烂的前程,但是我也知道,生活是很现实的。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总会有一段或长或短、或阴暗或曲折的雨巷,我祝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位丁香姑娘,让她陪伴我们,指引我们走出雨巷,赢来彩霞满天!

点评:由作品到人生,这岂止是教书,更是育人。语文教师其实是最好的传道者、播火者。

六、总评

这堂课由美读入手,在把握作品感情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象,然后由意象进而分析诗中人物——丁香姑娘,最后由人物自然带出诗歌表现手法和诗歌主旨。五个环节,承转自然,且环环相扣。恰当处理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学得实在。课堂收放自如,却又较好地处理了主导与主体关系。师生、生生合作充分,探究深入,较好地践行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第二篇: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中的意象。

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教材分析:

重点:理解诗歌意象

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齐读。

朗诵指导:首尾两节:

语调低沉,低于平时说话的语调,低沉到压抑。

语速缓慢,慢到要停下,懒懒的吐字。

中间读到“姑娘”时,在这个基础上,稍显愉悦,声调上扬,语气轻柔,读出喜爱和期待。独特的音韵美:

整首诗押同一个韵;营造悠扬的氛围。

反复和重叠的使用,表达效果:仿佛一句荡开一句,形成了涟漪般荡漾开去的音乐节奏; 诗中反复的词语和句子要读出不同,音调及语速要有变化,才能读出层次感。

讨论:“在雨的哀曲里”一节应该怎么读?

虽然说得是消散了,却觉得那颜色那芬芳那目光早已飘散到读者的心头,挥之不去。这一节与其说是姑娘消失了的心碎不如说是诗人对姑娘的回味。所以读的轻柔,读的陶醉,读的甜蜜。

诗歌内容探究:

1同学们已经度过好几遍了,有的女同学可能会爱不释手,那是诗歌里的什么吸引了你呢?、是哀伤的气息。

2这哀伤来自哪里?是雨巷,还是姑娘身上,还是诗人的心灵?

诗人的心灵。

3是全部的哀伤都来自诗人的心灵吗?包括姑娘的哀伤?

是的。

4哀伤是一种很难受的心理感受,那你感觉诗人对来自自己心灵的哀伤是排斥的吗?是痛苦的吗?是想极力摆脱的吗?

不是,5所以你从诗中除了感到哀伤外,还有什么感觉?或者说诗中的哀伤有没有影响到你的情绪,让你也变得哀伤痛苦?

没有。

那为什么会这样?

虽然很哀伤,但并没觉得诗人很痛苦,他反而写的很美,似乎很享受。并不想摆脱。

小结:诗人把哀伤写的很美,很淡定,有雅致,说明诗人并没有因此而痛苦,反而在细心品味,慢慢咀嚼,本是满口苦涩,却从齿缝间溢出丝丝香甜来,更让人欲罢不能。你以前见过如此美丽的哀伤,如此醉人的哀伤吗?所以说,语文天生浪漫,有了这份浪漫情怀,哀伤也可以成为一种享受,成为一种别样的美。

6诗人用蘸了忧伤的笔写成这首美妙的诗。在诗里,诗人为忧伤安了家,这个家是? 雨巷。介绍雨巷

雨巷是狭窄悠长又寂寥的,是下着连绵细雨的,阴冷的,7忧伤会喜欢这个家吗?

会的。忧伤不喜欢热闹喜欢僻静,不喜欢阳光喜欢细雨,不喜欢温暖喜欢阴冷,不喜欢明亮喜欢幽暗。

8为什么诗人能想到这样一个在合适不过的家了呢?

补充诗人与雨巷的故事。1905年3月5日,戴望舒在杭州大塔儿巷11号出生。他家周围都是悠长的小巷,大塔儿巷和小塔儿巷从东向西蜿蜒,皮市巷和华光巷横贯南北。他上小学和中学都得走过好几条长巷。写雨巷时,诗人22岁,我们可以推想,诗人对当时刚刚过去的童年和少年的记忆,那朝朝暮暮所走过的江南雨巷,一条又一条,一程复一程,该为他的灵感的得来,意象的摄取,提供了厚实的生活基础。

巷子悠长的空荡不知给了诗人多少灵感,因为空才容易生出灵感。喧哗的马路上,充斥着太多的东西了,灵感怕吵闹。

9诗人不光给忧伤安了家,还塑了形,这个形是?

丁香一样的姑娘。

10什么样的姑娘?诗中怎么描述她的。

补充:

丁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传统的意象,看课后题。它是清新美丽,外表柔弱,内心孤高,哀怨忧愁的象征。丁香即姑娘,姑娘即丁香。

油纸伞:复古,怀旧,优雅,是一种遮挡,增加了姑娘的神秘感。颓圮的篱墙:凄凉的意象,作用:衬托姑娘的哀怨的形象。

小结:诗人更看重姑娘的神韵,而她的具体样貌就极具模糊性,这样一个美丽神秘的形象,引得人们愿意去想像她的样貌,于是这一模糊性留给人们无穷的想象空间。诗的魅力也就在这里了。不曾交代形成的空白,正好激起读者的想象。这是留白的艺术。能激起读者无穷的想象的文学作品是最有魅力的作品。

姑娘的样子便是忧愁的样子:清新,美丽,冷漠,凄清,惆怅,孤高,神秘,梦幻。借着戴望舒浪漫的情怀,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忧伤也是可以如此迷人的。只要我们有与诗人一样的浪漫情怀,然而又不仅仅是浪漫。有人说,诗人是最真实的,也是最痛苦的,诗人往往只能听凭思想和情感来肆意的搅缠自己和燃烧自己。(熊芳芳语)浪漫情怀便是要扎根于这种痛苦的真实。否则,作品会如同空中楼阁,是没有生命力的,也便没有恒久的魅力。

所以好的文字要渗透作者个体生命的个性,思想,情感和灵魂。要带上作者的生命的温度和活力。好的文字应该是个体生命的延伸。(熊芳芳语)戴望舒的忧伤来自社会的动荡,来自革命事业的失败,来自他爱情生活的受挫,来自他个人命运的不幸。忧伤似海,淹没了他的整个性灵。他只能借助笔下的文字来呼吸。从这些文字中我们看到诗人想从忧伤的苦海中尽力活出优雅从容的姿态来。

11姑娘的形象很突出,实际上雨巷里有几个人物形象?是谁?

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是诗人自己。姑娘只是他的想象而已。

理由:开头是“我希望”到尾段仍是“我希望”,可见自始至终,姑娘并未真正出现,中间所写全是诗人的想象。想象促使希望更强烈,所以最后一段重复愿望。

诗人一人在雨巷默默独行,雨巷的空寂给诗人的想象提供了绝佳的条件,所以有那样逼真的,动情的,细腻的想象也是不足为奇的。

如果非要说姑娘真的飘过,而尾段的希望是还继续希望再一次飘过,个人觉得便是没完没了的乏味。完全失去了诗歌的空灵。

12第一节与最后一节基本相同,只是把“逢着”改成了“飘过”。为什么会这么改?

改为飘过,是因为忧伤的本质。因为忧伤的心一直忍受着悠长的寂寥,所以内心深处愿意逢着另一颗忧伤的心,来打破这寂寥获得些许安慰。可又因为忧伤的心是孤高的,冷漠的,所以即使相逢也不会打招呼,只是向着对方一瞥,看到对方投出的太息般的眼光,便擦肩而过。希望逢着,是因为忧伤的痛苦,希望飘过,是因为忧伤的执着。相逢太美好,太欢乐,这不属于忧伤,而与心爱的东西擦肩而过,才是忧伤所需要的。所以希望也许仅仅是希望,不一定非要实现,有希望就好,带着希望,带着想象,美丽的忧郁着,愉悦的哀伤着。

改为飘过,是因为丁香般的姑娘近在眼前时,投出的太息般的眼光。诗人渴望与丁香姑娘相逢,在想象中相逢后,诗人发现,姑娘的眼光里只有自己的忧伤,外界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引起她的在意,自然也包括诗人自己。诗人热切盼望的心受到了冷遇,但好在同样忧郁的诗人理解姑娘的冷漠。所以从想象中回到现实后,诗人的心境发生了变化,不在奢望相逢后会有什么故事,只要这姑娘能从自己身边飘过,便很知足了。

改为飘过,是因为姑娘的美。姑娘有丁香般的颜色,丁香般的芬芳,丁香般的忧愁,她的油纸伞,她的彳亍的脚步,她的默默,她的太息般的眼光,她的凄婉迷茫,她的一切都那样美好,她的一切都那样符合我的想象。她的美那样真实,那样沉静,不由得让人屏息,诗人不忍心去惊扰。她的美又那样虚幻,像梦一样,因为害怕梦被打破,所以不敢去惊扰。于是任由她静默的飘走。能看到她静默的飘走,也是一种享受。因此,从想象回到现实之后,诗人为了不惊扰这份美,为了不破坏这份美,在最后一节改为了“飘过”。

小结:忧伤从诗人心中流出,诗人将它安放在雨巷,又随着氤氲的气息蔓延的到处都是。忧伤化身为了丁香般冷漠美丽的姑娘,梦幻般的来去。忧伤希望逢着忧伤,又只愿擦肩而过。整首诗意象简单,意象都是为衬托两个忧伤的形象。两个形象,一个虚幻一个真实,一个模糊一个具体,一个女性一个男性。达到一种艺术上的平衡。成全了人们的审美期待,共鸣了人们哀伤的心灵。也许这才是它恒久的魅力所在。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不同的声音: 《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盛赞他“替新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因此他被誉为雨巷诗人

余光中评价他的诗:空虚而非空灵,病在朦胧而抽象。阴柔。讨论:你更认可那种看法并说说自己的理由。作业:背诵这首诗。

第三篇: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想、想象,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理解象征的手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鉴赏与领悟能力。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鉴赏法、诵读教学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品及背景简介

三、听配乐朗诵,鉴赏诗歌。

1、同学们一致认为这首是美吗,那么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事物来体现它的美呢?

2、你认为最美的意象是哪一个?明确:丁香姑娘

3、为什么一提到丁香就觉得很美呢?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丁香

四、引导学生探究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1、丁香姣好却容易凋落,姑娘美好但倏忽即逝。至此丁香姑娘已经成为抒情主人公的期盼和向往。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姑娘就是诗人爱情向往的象征? A、姑娘象征着作者对爱情的向往

B、象征着自己的理想(引入香草美人意象)C、象征一切美好而又转瞬即逝的东西

2、作者和丁香姑娘的偶遇发生在雨巷中,我们来看一下作者笔下的预想具有什么特点?象征着什么?

丁香姑娘出现在雨巷中,在巷子的另一头缓缓出现,从作者身边走过后消失在雨巷深处,期望姑娘在一次出现的作者独自一人在雨巷中徘徊,盼望着姑娘的出现,因此雨巷可以虚化为一条希望之路,追求之路。

五、总结全诗

对于美好的东西,我们都想得到,当我们得不到的时候,自然会痛苦失落。《雨巷》的成功正在于戴望舒写出了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体验过的一种感情,那就是“忧伤”。诗歌把诗人的感觉就是这样传输给我们,使我们产生了共鸣。现在,请同学们酝酿感情,把握节奏,带着诗人传递给我们的忧伤,在江南缠绵的雨中撑一把油纸伞,走过苔痕斑斑的青石板路,走进那条细雨迷蒙的小巷中,也去体验一下在小巷中彳亍独行的意境。……让我们乘着想象的翅膀,将本诗齐读一遍。

六、布臵作业

第四篇:《雨巷》教案

《雨巷》教学实录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 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标: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江南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它有着不同于北国,也不同于南疆的独具特色的风韵。在你的心目中,江南有哪些典型的意象呢?请说说你心中的江南意象。

学生自由发言。

这些意象为什么能代表江南?你能从这些意象中体会出江南的总体风格或者意韵吗? 今天我们要领略的,就是江南的雨巷。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的领袖。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1927年夏,时值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之后,诗人隐居江苏松江,感受到了“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雨巷》这首诗便反映了这种郁结在诗人心头的大革命失败后的彷徨苦闷的时代情绪。

四、听课文音画录音

雨巷,该是有怎样的一番情致?让我们随着音乐,来听听戴望舒笔下的《雨巷》,听的时候,体验这首诗的整体情绪。

五、朗读本诗,把握诗歌感情,分析诗歌意象

1、说说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围。

明确: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美,迷蒙。

2、同桌交流,找出本诗的意象。

3、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试着来找一下,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可以与同桌互相讨论。

明确:一共是6个,主要是三个意象(景物)。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雨巷:这是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雨是细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细雨迷蒙,天色阴沉就易产生伤感。而小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青砖灰瓦青石路面,色调阴冷。这是一条空巷,而且残破。有“颓圮的篱墙”。这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迷蒙的细雨笼着狭窄破旧的小巷,再加上让人怀旧的具有隐蔽和遮挡作用的油纸伞,颓圮的篱墙,这几个意象构成了一个阴冷迷蒙破败空寂的背景,给人的心理体验是冷漠、凄清、又惆怅。

第三个是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

4、为什么作者要选用丁香这个意象呢?

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璟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浣溪沙》)全词是:

手卷珠帘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春色暮,接天流。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5、诗中另外的物象还有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

“我”:孤身一人,彳亍着,心事重重,是一个孤独寂寞的独行者,也是一个追求者。

6、“我”苦苦追求的是什么呢?

明确:“丁香一样的姑娘”。

六、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

1、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2、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再考虑“为什么”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

⑴ 痛苦的心境:原因是作者痛苦的初恋。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后来失败了。

⑵ 黑暗的现实:27年的白色恐怖,使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也可以是一部分进步青年的这种心境的反映。那个时期写出了《荷塘月色》的朱自清也是例证。“雨巷”意象正是作者心理现实和社会现实的象征,也是一切苦闷的象征。

对于美好的东西,我们都想得到,当我们得不到的时候,自然会痛苦失落。《雨巷》的成功正在于戴望舒写出了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体验过的一种感情,那就是“忧伤”。诗歌把诗人的感觉就是这样传输给我们,使我们产生了与他一样或近似的情感体验。在文艺学上,这种情况叫共鸣。能让读者产生强烈共鸣的作品就是成功的作品,能让不同时代的人产生共鸣的作品,那就是伟大的作品了。

七、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

探讨诗歌主题:

爱情诗 哲理诗 政治诗

现在,让我们带着诗人传递给我们的忧伤,走进那条细雨迷蒙的小巷中,也去体验一下在细雨迷蒙的小巷中彳亍独行的妙处。

拓展训练:

请两位同学分别用第一人称、散文的形式、诗的语言简单的为我们复述一下“我和丁香姑娘”之间的故事梗概:(注意环境、景物、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方式的运用,不超过200字,准备2分钟)

“我”:我在一个阴雨天,撑一把油纸伞,彳亍着,巷子阴暗而悠长,我的心情也被淋得湿漉漉的。我的心在期待着,期待着一位丁香一般的姑娘走来。奇迹竟然发生了,她出现在巷子的另一头,也撑着一把油纸伞,穿着紫色的长裙,轻轻而来,如同一个紫丁香般的梦。这姑娘似乎给这寂寥的雨巷注入了生机,“我”似乎忽然抓住了希望。然而,她只是飘过了我的身边,一个照面间,只投出了“太息般的眼光”,又静静地隐去。消了颜色,散了芬芳,眼光也没留住。我感到冷漠、凄清、又惆怅。

“丁香姑娘”:我在一个阴雨天,撑一把油纸伞,彳亍着,巷子阴暗而悠长,我的心情也被淋得湿漉漉的。我心里想着,或许会遇到一个着青色长衫的男子,戴着细黑边眼镜,高挑而又清俊。行在清冷的巷子里,渐渐有一种孤寂从心底升起,我望着巷子的另一头,他竟然来了,正是我想象的样子,看上去他是那样的忧愁,也许他只是想遇着一位宁静、美丽、多愁的女子,在相错的刹那,读她哀怨的眼神;相错之后,读她轻甩的发梢。然后,以他多情的心灵作一篇淡紫色的诗章,登在某一报刊的某一个角落给那个不知名的女子,也送给自己一份凄美的灵感。如果不是这样,我走过他的身边的时候,他怎么沉静得如同一粒水滴。

八、课堂小结

我们怀念戴望舒,不仅仅为他的诗,也为他的寂寞、他的幽怨、他的智慧。刚才我们虚拟了当时的情景,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真的撑着油纸伞,在一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去亲身体验和领悟他的忧郁和伤情。

第五篇:雨巷教案

雨巷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体验、分析诗歌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引导学生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美。【教学重点】

分析解读“雨巷”、“丁香姑娘”等意象 【教学难点】

1、意象的深刻内涵

2、作者的情感解读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图片 音频 【教学方法】

诵读法、感悟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疏通字词,诵读全文。

2、“雨巷诗人”戴望舒

一、情境导入,诱发兴趣

(情境导入:展示图片,配备音乐),同学们设想暮春江南,蒙蒙细雨笼罩着一条悠长而又寂寥的小巷,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彳亍而行,你们觉得这幅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笔下的《雨巷》。

二、走进雨巷,初读感知(泛读-自由读-谈感受)

1、播放音频《雨巷》诗朗诵

2、自由朗读课文,留心下边四个问题:

①课文读完了,我们能感觉到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这首诗美吗?(预设爱情诗、抒情诗;低沉伤感,充满离愁无奈),想去安慰诗人吗?

②我们体验到深沉、哀怨、无奈,我们认为这首诗是美的,那我们感觉和体验是如何获得的? 从哪些意象或者语句中可以看出啊?(油纸伞、我、雨巷、丁香花、丁香姑娘、篱墙等)

③在这些意象中作者想说什么?(引入作者和写作背景)(学生回答检查预习)

1、戴望舒,现代派诗人。前期的诗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后期的诗,因受抗战激发,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

2、《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黑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看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这种彷徨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雨巷》则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诵再现了这部分青年心灵深处典型的声音。

这些意象如中国的水墨写意画,只尽情宣泄情感,展示自己的忧愁和迷惘“我喜欢你彷徨时的美丽”“我铭记你遗憾时的忧伤”;掩盖丑陋的真实,寻求自我的解脱。

④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

预设1:我喜欢“她是有 / 丁香一样的颜色, / 丁香一样的芬芳, / 丁香一样的忧愁, / 在雨中哀怨, / 哀怨又彷徨;”这句诗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写出了丁香姑娘美丽的外貌.高尚的品格,忧愁的心境。“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黑暗的现实中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预设2:“撑着油纸伞, 独自 / 彷徨在悠长.悠长 / 又寂寥的雨巷 / 我希望逢着 / 一个丁香一样地 / 结着愁怨的姑娘。”“我希望飘过 / 一个丁香一样地 / 结着愁怨的姑娘。”前后呼应,富有音乐感、节奏美。

预设3:“到了颓圮的篱墙, / 走尽这雨巷。”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背景是黑暗的。

三、徜徉雨巷 品味精读

(一)文思·脉络(小组讨论后回答)我 希望逢着 丁香姑娘 走近我(追求)飘过 我身旁

到了 篱墙

(照应)

走尽 雨巷„„ 我 希望飘过 丁香姑娘(继续追求)

讨论后归纳:我是一个有所追求的青年。

(二)语言·意象

我: 独自

彷徨

希望

默默

彳亍

冷漠

凄清

惆怅 雨巷: 悠长 寂寥

颓圮

哀曲.丁香姑娘:

结着愁怨 丁香一样的颜色 芬芳 忧愁 哀怨 默默 彳亍冷漠 凄清 惆怅 太息一般的眼光 走近飘过 像梦一般的 凄婉 迷茫 到了 走尽 消散了„„

【教师口头提示】

这些词语是表示动作

情绪

物态的,选出你认为用得很好的来说说。【学生答问】

“希望”,写出了作者是有所追求的人。

“结着愁怨”,说明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愁,是为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愁。

“悠长,悠长”写出了道路的漫长,“独自”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那个年代的迷惘。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写丁香姑娘外表的美丽,气味的芳香,象征着诗人理想的美好、高洁。

“走近”“飘过”“到了”“走尽”“消散了”等词语,写丁香姑娘飘然而来,又飘飘而去,象征着理想的缥缈.空虚,由此可知诗人的伤感与迷惘。

四、走出雨巷 探究拓展

1、结合本文谈谈对“丁香姑娘”的理解 ①“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是什么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花紫色,密集成圆锥花序。有淡雅细沉的香气。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那麽,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个什麽样子的姑娘呢?

预设1:应该是一个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预设2:应该是忧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②同学的描述很形象生动,这样一个动人的姑娘,我们忍不住都想看一看她那俏丽的脸庞,看一看她到底长什麽模样呢?

我们看不到,就连诗中的我也看不到。因为,姑娘打着一把油纸伞。我想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板书: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预设《白蛇传》。

油纸伞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旖旎传说里,出现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中,出现在少女玲珑的舞蹈中,也出现在歌曲动听的旋律中,不知不觉当中,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现在,这把油纸伞出现在丁香姑娘的肩头,我们单只看到伞,已经觉得它很美,那麽它点缀的姑娘呢?预设 肯定更美!

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春雨。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样描绘春雨的?预设: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细细的、密密的。

宋人秦观又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春雨也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象。(板书:春雨)而《雨巷》则把文人对雨的喜爱推向了极至:象一幅微微泛黄的旧水墨画,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雨巷中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嫣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

③至此,丁香姑娘已经成为抒情主人公和我们读者共同的期盼和向往,那麽,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姑娘就是诗人爱情向往的象征?

预设学生回答生1:丁香姑娘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形象,既是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也是作者驰骋艺术想象所产生的艺术形象。

生2:作者描写她的颜色.芬芳,希望丁香姑娘的外表和内心都是很美丽的,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就是要像丁香姑娘一样的美好。

生3:“寂寞”.“走尽.“像梦一样的飘过”,说明丁香姑娘就像美好的理想难以实现,缥缈.迷茫。

生4:丁香姑娘是一种象征性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人就把丁香作为愁心的象征。丁香姑娘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愁心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师归纳总结:既是又不是。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也可能只是对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

④诗人只是通过她来表达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飘忽短暂、转瞬即逝的痛惜和追忆,念念不忘却又无从把握,只剩下淅沥春雨中的深深追忆,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无可奈何。尽管全诗没有一句直白的情语,但情语却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语之中了。同学们总结一下,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对丁香姑娘的期盼,对眼前现状的迷茫和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她美丽,高洁.飘缈.哀怨,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

2、艺术特色(学生讨论后,屏幕结合学生分析展示)①朦胧·含蓄 的象征性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②回环优美的音乐性

《雨巷》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叶圣陶先生曾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五、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阅读欣赏了戴望舒的《雨巷》,初读课文,感悟到这是一首由意蕴丰富的意象编织成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抒情诗,接着进一步品味精读,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品味了诗歌的语言与意象,同时引导学生同学们联系时代背景与作者的经历来来分析“丁香姑娘”这一意象,最后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的特色;我们深深体会到诗歌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美。

六、作业

1、以“丁香”、“雨巷”等为意象,写一篇北京小巷的短文或片段,要求有文采,不少于2500字。

或者: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一篇随笔,写下自己对某件往事或某人某物的回忆。(任选其一)

2、熟读成诵,预习《再别康桥》

板书设计:

我 希望逢着 丁香姑娘 走近我(追求)飘过 我身旁

到了 篱墙

(照应)

走尽 雨巷„„ 我 希望飘过 丁香姑娘

下载雨巷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雨巷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 【原文】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

    雨巷教案

    雨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2. 3. 4. 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掌握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培养学生分析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学习鉴赏本诗的艺术特......

    雨巷—教案

    雨巷 戴望舒 一、引入新课 习近平总书记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雨巷》被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而这首诗的作者戴望舒也......

    雨巷教案

    雨巷 戴望舒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雨巷教案

    《雨 巷》教 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情感美,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2、把握诗歌的意象,探讨意象的多重含义。 3、感受这首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一脉相承的意......

    《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本文地位:本课位于人教版高一新课标教材现代诗歌单元第二篇。本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重在通过阅读和欣赏感受诗歌的诗情诗意,认识现代诗的特点,......

    雨巷教案

    《雨巷》 (幻灯片 一组江南雨巷的图片 配乐) 一、导入: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的哀婉心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 刘红霞 学段: 高中学科: 语文教材版本: 人教版年级/册: 必修 雨巷本次作业的主要知识点: 1、体会意境。2培养审美。3、把握诗的格律。 作业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