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片断以及反思

时间:2019-05-15 05:5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片断以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片断以及反思》。

第一篇:教学片断以及反思

教学片断以及反思

【情景说明】《猴王出世》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特点。

【片段一】

第一课时

一、漫谈“悟空”,揭示课题

(一)播放媒体资源库中《西游记》的片头曲。学生边听边跟着唱。

(二)在音乐的余声中给学生介绍(孙悟空是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学生通过电视、书籍已经对他有了初步的了解,漫谈悟空让学生对石猴产生了强烈兴趣,继而带着好奇进入课文,并为学习课文、理解文意作铺垫。)

《西游记》的背景材料及作者简介。

(三)你们最喜欢《西游记》里的谁?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四)过渡:我们都喜欢孙悟空,那么孙悟空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现在,让我们掀开这一部旷世名著的第一页,学习第一回中的一个小故事——猴王出世(板书课题,指导“猴”字书写)。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找出最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画出不懂的语句,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自主学习,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二)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自学情况。

1.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你觉得本文和我们以前读过的文章有哪些不同吗?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四)指导朗读。

三、了解大意,初步感知猴王形象

(一)快速浏览课文,解决问题。课件出示: 1.石猴是怎样出世的? 2.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二)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 引导读悟:

1.读一读描写石猴出世的语句。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课件出示 3.课件出示句段赏析1(1)朗读,你看到石猴在干什么?

(2)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的韵律 美。读出猴的快乐和自由。

(3)通过朗读,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猴子?写在句子旁边,做上批注。

4.要求用自己的语言简述石猴 成猴王的经过,并提出要点。

(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古典名著的语言美。通过引导学生品语言节奏之美、韵律之美以及文字所呈现的画面之美,感受石猴的快乐,初步领会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5.研究第2--4自然段,注重石猴变成猴王的原因是什么?石猴入洞一刻的表现证明什么?石猴发现的天地如何?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摆在了首当其冲的位置,足见其重要性。如何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读书,培养学生对语文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一直是个令我感到困惑的问题。我尝试设计并上了这样一节阅读课。针对以上教学片段,我有如下一点想法:

我国著名的学者庞国为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这段简洁但内涵相当丰富的论述,让我们乍一看,便很难与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联系起来,因为可能很多身处教学一线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虽然很清楚地知道要在阅读教学中致力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可是真正到实际操作时就又会觉得无从下手或付出很多时间跟精力但收效甚微。而这,还仅限于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我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心里也曾有着同样的顾虑,甚至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这样做,学生接受得了吗?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能接受我的这种教学理念?思考再三之后,我还是决定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毕竟10岁的孩子对一些生动形象直观的事物感兴趣,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播放《西游记》的动画片,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的时候,我又通过情境抛出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 你们最喜欢《西游记》里的谁?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借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阅读课文,并在学生读文之前,尝试将正确的读书方法很自然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逐渐懂得“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也为学生今后能自主性学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片段二】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猴王出世》这篇文章,谁还记得石猴是怎样出世的?他出世后的生活如何?(师生一起回顾。出示课件)

二、品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精读课文,思考出示课件

师:(生齐读)石猴成为猴王的过程是怎样的?凭借的是什么?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并作批注。跟同学们讨论讨论。

(二)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三)全班交流

1、来看大屏幕,石猴成为猴王,经过了哪些过程? 2.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勇敢。

(1)课件出示句段赏析2“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2)眼前的石猴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

(3)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相关语句。

3.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过人的本领。

(1)课件出示句段赏析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座铁板桥;

(2)读句子,注意“瞑、蹲、纵、跳、睁、抬、观”这些动词;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再次体会到石猴的聪明、机灵。看动画片、表演节目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因此投其所好,把学生多种感官调动起来,积极投入角色。排练的过程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探索性,让学生愉快学习,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边读边想象石猴进洞的情景;

(4)课件出示

(5)穿插地让学生表演“石猴”进水帘洞的动作。(其他学生读,这个学生做动作)出示相关课件

(6)想象当时情景,再读一读相关语句;

(7)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他过人的本领。

4.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他的无私。(教师先用问题引领学生读书,把学生的注意力指向文字,用书中的文字回答问题;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明了大意的基础上再度关注语言,关注文字中的此部分,不至于浮躁;书中的文字也融入学生的语言;读出自己的感受,将学生想象到的、体会到的,通过朗读抒发出来。)

(1)课件出示句段赏析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2)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无私;(3)通过石猴的语言,你感受到了什么?

(4)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5.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他的聪慧、机敏。

(1)课件出示句段赏析。“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何不拜我为王?”

(2)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冷静、聪慧、机敏;(3)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这句话。

三、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

(一)通过学习,我们对美猴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谁来谈一谈?

(二)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猴王的印象——你说我说美猴王;课件出示

(三)反馈交流(活泼可爱、无私无畏、敢作敢为等)教师板书

四、相信大家通过电影、电视和书籍,一定了解了不少《西游记》的故事,把你最喜欢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么?(课件出示:讲述《西游记》中你最喜欢的故事片段)

过渡:我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在我们有滋有味的品读中,猴王的形象呼之欲出,这就是名著语言的魅力。

五、拓展延伸,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课件出示:推介古典名著《西游记》)

发挥特长,以你擅长的方式向你周围的人推荐《西游记》。

【教学反思】

上《猴王出世》一课时,我把这几年我收集和整理的和《西游记》有关的神话故事共6篇推荐给学生看,没想到学生们的兴趣大增,争相传阅。一部分学生还带回家去读给家长听,并央求家长给他们讲一些其他的故事,在这班学生中掀起写故事的热潮。一些平时不爱写作文的学生居然也交了一两篇小故事的作文。后来我把这些故事集中起来,编成了一小本《神话故事集》,在这之后在学生中激起学生的传阅和写作兴趣。

通过这次体验,使我体会到收集身边的素材,把它和我们的教科书有机地整合起来,利用校本课用演、说、诵等方式展现。既能切实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极大地丰富、拓展教育内容,更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在这之后,我会逐步学会注意收集身边的素质来帮助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会经常把身边发生的一些事写下来,整理学校的历史,发掘校友风采,收集好作业,好作品。还会利用校本课推荐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到我们身边其实也有很多人、事、物是可写的。“适时收集素材,并适时调整课程,按照需要适时调整各块教育主题实施的前后顺序,不一定要按照教材先后顺序进行,也是灵活运用教材的好方法之一。”

第二篇:教学片断反思

片段一、一位教师在讲授《平面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利用实物的图片引出平面的概念,教师在用PPT展示了海平面、桌面等图片后就直接告诉学生这些物体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进而再告诉学生数学中的平面具有平整的、没有厚度、无限延展性等性质。这个过程耗费的时间不过半分钟,课题导入如此简洁明了,教学效率可谓高矣!但这真的是优秀、高效的数学教学吗?我想这位教师口中的“我们”应该只是“我”吧!这个感受的过程是该由学生去经历,还是由教师来代替?教师不能主观地认为学生没有必要经历这样的“感受”,就剥夺了学生去感受的权利。我认为可以在用PPT展示了海平面、桌面等图片后,给出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

1、平静的海面、平整的桌面、光滑的黑板等这些物体的表面,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问题

2、类比平面内直线的基本特征,你认为空间中的平面可能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他们的感受,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捕捉正确的信息,与学生一道归纳提炼,形成师生与平面基本性质的共同认识。新课程中把“感受”、“体会”作为数学课题教学的目标要求之一,其实就是提醒一线教师要让学生感受体验数学概念从现实生活中被抽象出来的过程。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常常是简单的概念一带而过,繁难的概念强行灌输。缺少活生生的现实背景,数学成了抽象的演绎推理,学生觉得数学离生活很远很远,学习数学失去了现实意义,兴趣也就随之消散殆尽。学生没有了兴趣,课堂没有了生气。

片段

二、在“函数的周期性”一节的教学中,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了函数周期的概念以后,利用三角函数中正、余弦函数图象和诱导公式很快得到了正、余弦函数的最小正周期都是2,紧接着教师把难点放在了形如f(x)Asin(x)型函数的最小正周期的探究上面。教师首先给出的如下例题:

1、函数f(x)sin(x

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教师提示让学生按照研究函数ysinx的周期性的思路,从函数图象先来观察函数的周期性,然后再从表达式来研究函数的周期性,同时注意函数ysin(x3)是否是周期函数?如果是,求出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

3)与函数ysinx的周期的关系,特别强调了换元的思想:令tx

3,从而将函数ysin(x

3)转化为函数

ysint,与正弦函数的周期问题联系了起来。然后教师又往前迈了一步:

课堂是生成的课堂,教师需要的是设置适当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对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教师不需要给出太多的提示。如果说教师不能伪装成初学者,那最好闭上自己的嘴巴,安静地把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如果当我们抛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只要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我们就将其视为所有学生的代表,当他的回答完全正确时,理所当然地认为其他学生也是这样想的;即使个别活跃的学生提出一点不同的意见,有的老师却怕耽搁宝贵的教学时间,不让学生继续思考,错过提升学生能力提升教学效果的机会。在这种不被重视的环境里,久而久之学生常常会担心自己的想法不正确,而不愿意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把数学课堂处理得零乱一些,再零乱一些,不仅是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更是还原教学的本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只有这样,让学生经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苦楚,他们才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数学离自己如此之近,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世界;只要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才会为了数学“衣带渐宽终不悔”,才会“为伊消得人憔悴”。也许,那才是数学真正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教学片断反思

刚开始学习《24字教学模式》时看到这样两句话:“教师由台前走向台后,变讲为导,一改传统独霸讲台的局面。学生由后台走向前台,变听为讲,一改传统‘要我学’的被动接受者,成为‘我要学’的主动参与者。”当时只认识到课改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但具体怎样做课堂才能达到这种水平?心里感到很疑惑。

后来通过新课改的培训学习;听课、评课,向同事们学习;自我尝试;其中的答案在心中逐步清晰起来。

我认为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预习,学生只有经过充分的预习以后,才能对知识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这时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才能由后台走向前台,教师才能变讲为导。在教学语文百花园五的第一题“读读说说”时,让我有了这样的体会。

这道题实际上是让学生给下面的一组字分成两类:翠、随、钟、从、岁、谁、吹、宋、最

其中书上提示可以按声母来分,然后启发学生用别的方法,来分类。

在教学前,我布置让学生预习,首先给这些字加上拼音,然后把分法写在本子上。课堂上检查时,发现学生预习效果不太好,只有一半学生会按声母分类,有四分之一的学生除了按声母分外,还会用其他的方法分类。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不会做。我并没有急于给学生讲,而是先请了一个预习充分的学生给大家做了一个提示:

按声母分为:平舌音和翘舌音。

然后让同学们自己思考具体的分法,进行分类。这下学生们整体做得很好。接着启发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分,这时经过提前预习的学生就知道,还可以根据韵母来分,有的同学补充道,还可以根据结构来分。我就让学生自主完成另外两种分法,然后同桌互相检查,最后,班级交流时,同学们都很踊跃,我请了一名3号和4号学生给大家讲解。这两名学生讲得也很清楚。

这让我想起去年教学这一内容时,我没有让学生预习,结果课堂上提问,学生们不会做,只能由我为学生讲做法。这样学生通过被动接受的知识,肯定没有通过主动学习获得的知识记得牢固。

我觉得这次在教学这道题时,我真的做到了变讲为导。我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一道亮光,有了前进的方向。

其实,我校教中、高年级的同事们,在教学中早已做到了这一点。我想:我作为低年级的老师,在教学中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逐步渗透新课改的理念,把地基打好。

第四篇:教学片断与反思

教学片断与反思

在我看来在数学教学设计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我在教一年级的“10以内数的组成”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你们到过市场买过菜吗? 生:有着不同的回答。

师:你们都有爱吃鱼吗?(爱)。

师:很好。因为鱼含有丰富的钙、铁、蛋白质等,对我们身体有用的物质。师:请同学们看上黑板,下面老师让大家来数一数黑板上的鱼(出示7条鱼的教具),谁来数一数黑板上老师挂了多少条鱼?

生: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7条)。

师:你能用算式来表示你是怎样数的吗?请同桌同学相互讨论写出你们的算式,看谁写得最多、最快。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然后各自说出自己的算法

生:我把它看成3条鱼加上4 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3+4=7。生:我把它看成2条鱼加上5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2+5=7 生:我把它看成1条鱼加上6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1+6=7 „„

师:你们说的都对。师:最后反馈小结。

反思:

1、在教学中既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数“7”的合成,达到了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也提出了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以上教学如果能上用多媒体展示小朋友参与到菜市场购买鱼的情景,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会更生动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主快乐的学习。

第五篇:教学片断及反思

教学片断及反思

课件出示名侦探柯南的图片

师:同学们看,这是谁?

生:这是厉害的柯南。

(学生积极性都被调动起立了,纷纷议论说我看过,他是大人后来吃了药便沉了小孩......)

师:是的,大家都知道柯南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推理家,今天他要到我们班上挑选一批优秀的同学去帮助他推理破案。再选之前他有三道考题要考验大家,只有通过考验的人才有资格帮助他。聪明的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柯南的推理考题吧。(板书课题:推理)课件出示:教材109页例题一

有语文、数学、思想品德书共三本,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小刚和小丽个拿的是什么书?

师:聪明的孩子要懂得展现自己,你们愿意展现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给柯南听听吗,若愿意请大声的对出来。

生:有语文、数学、思想品德..........师: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真棒!奖励个人2分。考验已经开始了,请大家在一分钟时间里尽最大的努力通过它吧。(师巡视时,已经有个别学生完成好了,我看后并问学生你能将自己的推理过程讲给同学听听。)

师:哪位聪明的孩子愿意将自己的推理分享与大家看?(学生纷纷举手想将自己的推理讲给同学听。)

生1:小丽拿的是思想品德书,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师:为什么小丽拿的是思想品德书,小刚拿的是语文书?

生1:因为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那就是思想品德书。所以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师:他的推理棒不棒?如果棒的话请给与他热烈的掌声(生拍掌)。师:还有谁愿意将自己的推理分享给大家看看?

(生抢着说:“我来,我来!”)

生2:我是这样推理的,我想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连线的。(投影展示)

(师提示学生2说:你们有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

生2: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生3:我想问问你是怎么连出来的?

(生2不解生3的意思)

师:他的意思是你能将连线的过程与想法将给大家听听嘛?

生2:因为小红拿的是语文书,所以我先将小红与语文书连上;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那他拿的就是思想品德书,我就把小丽与思想品德书连上,最后将剩下的连上线。

师:这位同学真有见解,用不同的方式将这题推理出来了,画的图简单明了,值得表扬。但是在途中有一个小小的错误就是你将思想品德的“德”字写错了,请你仔细再看看。

师:.....反思:

由于我教学的是二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容易走神,经过我多次的教学体验,我觉得低年级学生导入环节不应该过长,若果导入过长,学生到后面的注意力也没那么集中了,会影响新科的教授,教学效果也不好。因此我将导入环节设计的比较简洁又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课堂效果也比较好,学生能迅速提起学习兴趣,进入学习状态。而且教学流程比较紧凑。

在探究新知识的环节中,我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发言,并给发言的学生予以分数形式的奖励,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0%学生都在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能做的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就好比本节课中的推理问题,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独立完成,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既对学生的能力是一个锻炼,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中四能之一“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并非说所有的课程都要进行小组合作完成,可以适当的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由于本人经验不足,在教学组织方面没有老教师老练,导致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有个别学生在做自己的事,而没有认真去倾听,且倾听时做的不端正。在学生回答问题前作为教师的我就一定要组织好学生,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让他们坐端正,让学生也参与倾听评价中来,以提高课堂效率。在低年级教学中我应该时时提醒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倾听。

一位老师,只有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更上一层楼,才能变得更优秀。

下载教学片断以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片断以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林海教学片断反思

    一、案例师:读了“花”这一部分,你们有什么问题吗?生:我想问老师一个问题:“花”的特点是什么?师:他问的这个问题,谁能帮助他解决?生:我觉得花的特点有两个:第一个是“多”。第二个是“......

    《天窗》的教学片断反思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在中年级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里面提出,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阳光》教学片断及反思

    《阳光》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配有情境图,课文以抒情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

    《故乡》教学片断与反思

    教学片断 (课型:公开课。内容:赏析鲁迅经典小说《故乡》中饱含的作者复杂的人生感受以及作品主题的多元性。听课人员:全校语文教师。) 课堂上,主讲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欣赏并领......

    两只鸟蛋教学片断及反思

    (第一小节): 我取出事先准备好的数只鸟蛋:“这是一些鸟蛋,你们想摸一摸,玩一玩吗?”把鸟蛋分散给各小组,让学生们摸一摸,玩一玩,并说一说感受,两只鸟蛋教学片断及反思。师:请小朋友们说......

    《春雨》语文教学片断案例反思

    《春雨》语文教学片断案例反思 《春雨》语文教学片断案例反思 一、案例 师:这个句子写得多好啊,它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我这也有个好句子,请大家仿照它,展开想象说一说,......

    詹天佑教学片断反思(张立琴)

    《詹天佑》教学片断及反思 高闸中心学校 张立琴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初读课文后,你觉得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老师,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告诉我们“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

    解比例教学片断及反思

    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比例的有关知识,谁能举出一个比例?生:2∶3=4∶6师:谁能用已学的知识,判断一下?生1:根据比例的意义,2∶3=4∶6=所以2∶3和4∶6能组成比例。生2:根据比例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