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倍的认识》教学简案
《倍的认识》教学预案
百色市靖西县实验小学 丁瑞娟
教材分析:
修订后与修订前的苏教版教材“倍的认识”教学内容没有多大变化,只是编排顺序有变化,将“倍的认识”从二年级下册移至三年级上册在学习了表内乘、除法之后,安排教学“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引导学生利用乘法、除法运算意义自主探索并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等简单实际问题。这样编排,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3的教学要把握好两个重点:第一,帮助学生认识”倍”的含义。第二,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考方法。“倍”的概念是依据乘除知识中“份”的概念扩展而来,通过两个数量的比较,由“份”引出“倍”,使学生初步认识“倍”的含义,自主体会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材明确指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
重视合理利用画图表征,强调通过图形直观,通过圈一圈活动,经历把“2朵蓝花圈在一起看成1份,6朵黄花就有这样的3份,黄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3倍(6是2的3倍)”的认识过程,即在活动中亲身经历了“倍”的形成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渗透了画图策略。把倍的概念建立在“一份”和“几份”的基础上。教材在第一课时建立了倍的概念之后,马上建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思路。由于本次教学时间为30分钟,所以只帮助学生认识“倍”的含义。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份”、“几个几”和“几倍”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比较、抽象、概括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谈话引入。
2.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操作探究,建立概念。1.初步认识“倍”。
(1)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
提问:把2朵蓝花圈起来,看作一份,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2)学生动手操作圈一圈,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回答,说一说黄花和蓝花朵数之间的倍数关系。(4)揭示“倍”。2.进一步理解“倍”。
(1)观察主题图,找出谁和谁之间也有倍数关系。出示:2朵蓝花,8朵红花。
(2)学生动手操作圈一圈,找出红花和蓝花朵数之间的倍数关系。(3)全班交流。3.深入理解“倍”。
(1)改变几倍数,及时类比。(2)改变一倍数,凸显本质。4.小结。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1.判断:小猴说的对吗? 2.摆一摆。
四、全课总结。
第二篇:认识钟表简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4---85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并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2、在动手操作和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识。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和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充分认识钟面,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掌握看整时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诱发兴趣
1、师: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羊村玩一天,看谁今天表现是最棒的。
2、提出问题:我们去羊村要在规定的时间集合,怎样才能知道时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钟面(出示钟面)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能说说钟面上都有什么吗?
学生汇报:
生1:钟面上有12个数。(课件演示,生齐数)
生2:钟面上有两根针。
师:时针和分针是我们认识时间的好帮手。你们认识时针和分针吗?和你的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吧!(抽一个学生上台指)
生3:钟面上有一些格子。
师:我们把两个数之间的叫做一个大格。我们一起来说一下一共有多少个大格。(课件演示,生齐数)
2、联系生活,认识整时
师:我们认识了钟表,下面让我们看看去羊村都要做哪些事情。
(出示7时)这是我们旅游集合的时间,你知道是几时吗?(7点)
师:对,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把7点说成是7时。
师:7时怎么写呢?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先写一个7,再写一个时间的时。
师:你是怎么知道是7时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3、认识电子表
师:(出示7时电子表)你见过这种表吗?你认识吗?(抽生答)
师:对,我们把这种表叫做电子表,7时用电子表示法就是先写一个7,再写两个小圆点,最后写两个零。(师边说边板书,生用小指头和老师一起写。)
4、巩固
师:我们7时集合,(板贴8时的钟面)这是我们出发的时间,你知道是几时吗?
生:8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板书8时)
师:你会用电子记时法表示吗?(抽生上台写)
师:我们8时出发。(板贴9时的钟面)这是我们到达羊村的时间,你知道是几时吗?
生:9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9,就是9时。(板书9时)
师:你会用电子记时法表示吗?那就在白色卡纸上用黑色水彩笔写出来,谁写得漂亮就把谁的贴在黑板上。
师:仔细观察几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指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的数字不同)
师:像7时,8时,3时,分针都指着12,这样的时刻,叫做整时。
师:那怎么样认识整时呢?(手势引导)分针指12,时针指着7,就7时,指着8就8时,指着3就3时,也就是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小结:我们可以用一句话记住,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生齐读)
师:仔细观察3个电子表记时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2个0和2个小圆点)
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小圆点左边的数不一样)
师:所以电子表记时法也可以用一句话来记住:小圆点右边2个0,左边是几就是几时。(生齐读)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1.、我们的一天
师:(课件出示我们的一天)请在作业纸上用两种方式表示这3个时刻。
生写,师巡视。最后集体订正。
师:怎么又有一个7时呢?(抽生答)
师:对了,时针一天在钟面上要转两圈,所以有两个9时,上午9时和晚上9时。因此,要准确地表达时刻,还得会用上午、下午、早上、晚上等这些时间词。(课件显示)
2、拨钟表
(1)师:在去羊村的路上,我们碰到了?(出示灰太狼的图片)灰太狼说大家必须回答对他的问题才能过关。
你知道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沿着什么方向转动的吗?(抽生答)
师:那你能按照分针和时针转动的方向拨出几个时刻吗?学生拿出小钟面,拨出下列时刻:(11时,5时,6时)
(2)师:李老师也拨了6时,和老师的一样吗?(抽生答)
追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生说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线上)
3、小小修理师
师:大家进了羊村,遇见了(出示懒羊羊的图片)。今天懒羊羊去小熊的钟表店玩,弄坏了3个钟表,你愿意帮助它吗?
五、欣赏图片
看到大家这么聪明能干,钟表店的小熊老板也想和大家交朋友,邀请大家去他的钟表店看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六、作业布置
1、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个自己最喜欢的钟面,涂上颜色,并在下面写出时间(要用两种方法表示)
7、总结回顾
师:时间过得真快呀,一节课很快结束了,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师:我们今天的知识还可以用一首儿歌来总结:小钟表,真可爱。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电子表,真机灵。圆点右面两个0,左面是几就几时。(生齐读)
第三篇:教学简案
《西游记》 名著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广宗三中 李小娜
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教学准备学生方面:
1.读一读阅读青少版的《西游记》
2.讲一讲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3.写一写读完《西游记》后,在你的读书笔记上写一写你喜欢的人物,写清喜欢的理由。
4.查一查查阅有关《西游记》的资料,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以及小说的形成及影响等。
教师方面:制作多媒体课件,刻录电视剧《西游记》片花。
学情预判
1.经了解,大部分学生已经读过青少版《西游记》,对《西游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产生初步的阅读兴趣。
2.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过多地来自于电视剧,对故事情节的印象虽比较深刻,但对《西游记》还缺少一些较全面的了解,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有一定的片面性。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刚才有不少同学情不自禁跟着哼唱,看来大家喜欢这首歌,那应该也喜欢《西游记》吧?
2.自由发言:说说你搜集到的有关《西游记》的资料。
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二)整体感知:
1.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
明确: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2.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 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
明确:奇、妙、好等。
总结:对,西天路上艰险和灾难的体现者,大都是动物变化的妖精,克服这些阻难的也是猴、猪的精灵。它就象是一部妙趣横生、兴味无穷的童话。从文学欣赏角度说那就是“美”。
(三)品读赏析 1.情节美
故事情节是相对完整而又相互关联的,作为小说,情节生动这是拥有读者的决定因素。
2.环境美
在小说中作者提到了海外仙山,天上灵霄宝殿,水中龙王宫,地下阎罗城,这一切都光怪陆离,每一处都极尽了描摹功夫。接下来我们该欣赏什么了?(环境)
教师总结:景物的描写,一般有衬托、渲染气氛的作用。景物我们先品到这里。当然还有很多美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读这样的句子真的是一种享受!
3.人物美
(1)教师点拨:在这部神魔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关于神佛你能说出几个?(玉帝、如来佛、菩萨、土地神等(多媒体演示剧照)。当然也有大大小小的妖精。同学们说说看?(黄袍怪、红孩儿、蜘蛛精、蝎子精„„)
可谓人物繁多,不能一一细数,我们就只来看师徒四人吧。(显示四人剧照。)这师徒四人中除了唐僧之外,他们都是神性、人性、动物性的和谐统一,那么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谁?拿出理由来证明你的看法。
(2)交流共享:
孙悟空:
预设(1):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武艺高强,神通广大。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变化无穷。
教师点拨:他本来就是天地灵化之物,后来又吃了(蟠桃),饮了(玉酒),盗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炉内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增强了他长生不死的本领。(括号内文字由学生说出)
预设(2): 他还聪明机智。能识破机关,看清真面目。比如:答应菩萨西天取经前他曾要了个条件:“叫天天应,救地地灵”,还要了三根救命毫毛,这为后来遇难留了后路。
预设(3):
我喜欢他,还因为他很有人情味。比如:在第二十七回中,孙悟空走前那声声“师父”。我读的时候就非常感动。
教师补充:在此时他为了拜一下师父,“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这里体现了孙悟空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
预设(4):他非常勇敢,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预设(5):我虽然喜欢他,但孙悟空也是有缺点的。比如,不愿让人提起“弼马温”那不光彩的过去。有时还管不住自己。教师总结:说得很好,常言说:人无完人。孙悟空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的约束。正因为他性格的多彩多变,亦庄亦谐,我们才更喜欢他。
猪八戒:
预设(1)我喜欢猪八戒。因为他能吃苦。比如:在高老庄时,丈人称他“倒也勤劳,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
预设(2)他强硬。被捉后往往骂不绝口,不求饶
预设(3)勇敢、单纯。能与悟空协力合作,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预设(4)我反对!因为他好色、贪吃、懒惰。在天宫调戏嫦娥被贬,高老庄又强抢民女。让他寻山他却睡了。
预设(5)我也反对,不仅如此,他还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不坚定,动不动就分行李打退堂鼓。
教师总结:猪八戒身上的这些缺点其实也是我们人性的一些弱点,在这四个人当中他就是一位丑角,正因为他的“丑”才增强了幽默感和作品的真实感,在艺术上才“美”起来。
唐僧 :
预设(1)我喜欢唐僧的正派、有同情心。如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要嫁女儿给他时,他“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蛤蟆。”一心向佛。
在第五十四、五十五回中也体现了这一点。
预设(2)我不喜欢他。因为他好坏不分,软弱。在第二十七回国误信坏话将悟空赶走,是不能原谅的。
教师点拨:所以作者也写了让他自食其果的情节。哪位同学举个例子? 预设(3)在第三十回中他被妖怪变成了一只斑斓猛虎。悟空笑他:“师父啊,你是个好和尚,怎么弄出这等个恶模样来也?
教师点拨:其实,唐僧毕竟是肉眼凡胎,对妖魔鬼怪是无能为力的。沙和尚呢?有没有喜欢的?
预设(1)不喜欢,他太老实了
预设(2)喜欢,这就是他的特点,老实本份,任劳任怨
教师总结:这四个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以孙悟空和猪八戒性格最为鲜明,充分体现了个性美。那么你从中有何体会呢? 明确:要全面、公正,要学会欣赏别人,不能一偏概全。
(四)链接生活
1、我们刚才一起来探讨了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大家说得非常好,那么结合我们的实践来看一下,阅读《西游记》后,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明确 作品意义: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实现某一崇高的目标。
2、识妖降妖的孙悟空令人赞叹不已。假如你得了孙悟空的神通,你将如何?请你以“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为题,充分发挥想象,在小组中讨论,即兴上台讲讲。
(五)总结全课
这部作品人美、景美、情节美,是世界文学中拥有读者最广泛的杰作之一。今天我们只欣赏了四个主要的人物,它还有更广泛、深刻的内涵等待我们去发掘。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学修养的提高,再过一年、五年,再读这部书,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
(六)检测完善
再读《西游记》,写一篇读后感。
(七)板书设计
故事 阅读《西游记》 孙悟空
人物 猪八戒
唐僧
沙和尚
环境
第四篇:教学简案
《月光曲》教学设计
执教:左江小学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3.让学生感受到乐曲之美,领悟到语言之美,更让学生体会到了人的情感之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分辨课文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聆听曲之美。
1、第一次听《月光曲》是在揭题之前,用之导入新课。
2、第二次听《月光曲》,是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重点段第九自然段时让学生配以时而徐缓抒情时而高昂激越的乐曲诵读,使学生如见其景、如临其境,真正达到了声情并茂的效果。
3、第三次听《月光曲》是在即将结束这篇课文时,让同学们再次聆听《月光曲》,并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优美流畅的旋律中结束课文。
二、精读课文,领略文之美。
《月光曲》曲子值得一听再听,而文中的词句更值得反复诵读体会,以帮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如在朗读第九自然段时,指导学生抓住“水田相接”、“波光粼粼”、“霎时间”、“一缕一缕”、“波涛汹涌”等词句,让学生想象并练说:“通过这些词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有表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到海面由平静——波涛汹涌,体会到乐曲由舒缓流畅——高亢激昂。
三、细细品味,感悟情之美。
细细品读《月光曲》这篇课文,感悟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到兄妹之间的真情和这位大音乐家博大的同情心和高尚的情怀。
第五篇:《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简案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认识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2、通过讲解、操作,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明确三角形的表示方法,懂得如何画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高。
3、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其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4、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的含义和特性,掌握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学用具:
课件、三角板、小棒、三角形和四边形木架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的提出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小蚂蚁出门找食物、再与同伴分享、最后再回家的情境,引出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引起悬念,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的愿望]
2、师:谁能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
整理学生的发言:
„„„„
二、探讨并解决问题
1、三角形的定义。
(1)摆一摆: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三根小棒,利用手中的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体验要摆好一个三角形一定要注意端点的连接](2)说一说:你们刚才在摆三角形的过程中,觉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要相连]
(3)议一议:如果我们把摆三角形用的三根小棒看作三条线段,那么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三角形的定义,加深对三角形的理解]
(4)练一练:下面图形中,哪个是三角形?哪个不是三角形?为什么?
[设计意图:练习巩固并让学生“三条线段”、“围成”在三角形定义中的重要性]
(5)读一读:全班齐读三角形的意义。
2、三角形的特征。
(1)操作感知。让每一个学生拿出一个三角板,先用手摸一摸,再想一想,三角形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是学生亲身体验三角形边、角、顶点的存在]
(2)认识三角形的边和顶点。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并进一步指出: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了解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设计意图: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清楚如何来画三角形的高,并认识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5、探究直角三角形的高
幻灯片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问:同学们,像屏幕上这个三角形,老师如果想从A点往对边引一条垂线画这个三角形的高,你觉得会出现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其实就是三角形的两条高。]
6、三角形的特性。
(1)从实际引入。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面都是三角形的,例如电线杆和自行车架,谁知道电线杆和自行车架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呢? [设计意图:创设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2)实验。老师出示一个三角形木架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木架请学生上台拉一拉。
(3)通过以上的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
(4)欣赏。出示一些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稳定性的建筑让学生欣赏。(5)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应用与发展
1、判断。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6)三角形具有容易变形的特性。()
2、思考
木工小组的同学在修理桌椅时,常常在桌椅下边斜着钉两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
3、实践作业题。
想一想,利用今天所学的有关三角形的知识可以来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什么问题,请举例说明,并在课余时间动手实践。
[设计意图:充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将所学的新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并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识]
4、探究作业题。
如何做这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设计意图:为接下来的新课做铺垫]
A
B
C
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