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药和急救教学反思
《用药和急救》教学反思
新课程倡导课堂应以学生活动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也是教学的真谛,也是我们教师努力的方向。在课堂上,我力求精讲,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交给学生,通过适当的引领、点拨,去打开学生通往知识的大门。然后,任由学生思维的火花自由的跳跃,个性无限的张扬。使课堂成为他们展示才华,展示个性,提高能力的阵地。
在本节课中,在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后,我大胆放手给学生,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解决本节一些答案明确的知识点。再将其中的重点,通过问题启发,让学生生活实践加以解决,加深理解。对于“药物使用说明书的使用”这部分关键在借知识提高能力,我采用
“小组自学,教师导学”的方法,分层设计一定难度的问题并提出发挥每一名小组成员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发扬他们的团队精神。“家庭小药箱的设计”的教学,我还是放手给学生,通过他们的交流,认识更多的家庭用药,并通过小组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课堂表现上看,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我在组织教学中,课堂组织不够紧凑,时间的分配不大适中。
第二篇:用药和急救教学设计
用药与急救教学设计
内容摘要: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安全用药常识和一般急救的方法。通过急救方法演练,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形成关注健康、关爱家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关键词:安全用药 急救 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系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教材下册第八单元第二章。是从传染病到健康问题的一个过度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活中基本的用药常识,二是基本的急救方法。
关于安全用药,教材首先介绍了安全用药的概念,并用“旁栏”的“小资料”列举了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这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并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普遍存在的。接着教材介绍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相比之下,非处方药是学生更容易接触到的,购买时也不需要医生的处方,因此使用这类药物时,反而更加需要注意安全。教材还用图片展示了两种非处方药的标示,希望引起学生的注意。要做到用药安全,在服用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药物的说明书,因此,教材安排了“资料分析”活动和“设计旅行小药箱的药物清单”活动,既学以致用,又渗透了关爱自己和家人的情感教育。
关于急救,教材介绍了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包括拨打急救电话、心肺复苏、出血和止血等。教材在“小资料”里将心肺复苏的操作程序更新为“C、B、A”以图文的形式呈现了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用表格列出了成人和儿童心肺复苏的要点。由于判断心跳、呼吸骤停及操作心肺复苏的专业性很强,一般未经过培训很难掌握要点,难以达到抢救的效果。因此教材指出救护者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方可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关于出血和止血,教材主要通过示意图介绍不同的出血方式,学生结合已学习过的有关血液、血管和人体血液循环的知识,易于理解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及初步的止血方法。
学习本节内容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健康保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并能很好地促使学生形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及关爱他人的情感。2 设计理念:
新课程下的生物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健康成长。在“以学生为本”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立足于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教学上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职能,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谈话法、实践法、讨论等多元教学法,营造快乐而严肃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扎实地掌握用药和急救的方法。同时指导学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一种技能应用到实际中去,让它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并为他们今后健康地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3 教材处理:
本节内容的教学,我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中“医药常识”知识要求的理解,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原则,将本节的教学按参考书上的建议设计为2课时,致力于“使学生确切掌握基本的实用技能”这一实际应用内容,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4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4.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识别二者的标志(2)、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3)、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4)、能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能力上,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在紧急情况下谨慎处理问题并采取急救措施的能力。4.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 “解读与运用药物说明书”的活动,提高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判断、归纳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设计“家庭或旅行小药箱”活动,了解一些常用药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计竞赛场景,练习急救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安全用药的重要性,丰富医药卫生常识,激发学生对医药的兴趣。(2)、关注自己、亲友和他人的健康,形成对健康负责、关爱他人、珍爱生命的情感与态度。
(3)、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与人为善、与人合作,乐于助人的态度;交流中,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精神。5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急救的方法 教学难点: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 6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安全用药
(一)展示资料,导入新课
1、展示资料:(1)我国每年5000多万病人中,至少有250万人入院治疗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其中约50万人是严重不良反应(如青霉素过敏),致死人数每年约19.2万人;据调查,我国现有180万聋哑儿童中约百分之六十以上是由于不合理用药造成的(主要是使用庆大霉素)。
(2)长期服用“头疼粉”上隐
2、学生分小组讨论,从资料中得到关于药物的信息有哪些?老师引导归纳出:
(1)严重的药物过敏非常危险
(2)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3)有的药物会使人上隐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 “安全用药”知识的重要性,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指导读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87页三段内容(找关键字词、梳理要点、画记号),小组讨论什么是安全用药?老师引导归纳出:(1)根据病情的需要
(2)选择恰当的药物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3)以发挥最佳疗效,避免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2、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87页图片与说明内容,小组讨论怎样安全用药?老师引导归纳出:(1)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的缩写标志是RX、非处方药的缩写标志是OTC,(2)管理与使用上的区别。处方药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需凭医生的处方才能购买,要按医嘱服用;非处方药不需要处方即可购买,按药物说明书使用,适用于自我诊断治疗的小疾病。注意:非处方药分甲、乙 两类。
3、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88页内容和分发的抗病毒颗粒说明书(找关键字词、梳理要点、画记号),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以下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1)书上所列药物的名称是什么?
(2)两分说明中,哪些信息对于安全用药十分重要?找出理由(3)书上所列的感冒药还能用吗?为什么?
(4)两种药中哪个是中药,哪个是西药?是怎样区分的呢?(5)怎样保存这两种药呢?
设计意图:进行学习能力培养,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找到重点,理清条理,理解内容含义。同时培养学生大胆交流与表达的能力。
4、配备家庭小药箱
(1)创设情景,使学生感受配备家庭小药箱的重要性。情景A:半夜拉肚子,药店已关门,去医院又太远了,天还下着雨,怎么办?情景B:不小心把手划破了,家中没有创可贴,去商店又太远,怎么办?情景C:有心绞痛的奶奶突然发病了,家中又没有备用药,怎么办?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出:A、配备家庭小药箱十分必要。B、配血家庭小药箱要有适用性、急救性和针对性。C、家庭小药箱既要配备内服药、外用药,还要有医疗的器械。
(3)针对自己和自己家人的情况,给自己家的小药箱开一份药物和医疗器械的清单。
设计意图:利用情景培养学生关注健康,关爱家人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学心致用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利用板书的内容引导)
(四)、布置作业:
1、设计小药箱:要求在下列旅行计划中任选一个,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旅行小药箱,以手抄报的形式展出
(1)暑假到西藏去旅行,队友中有一位有心脏病史的队员(2)暑假到西双版纳丛林去旅行
2、第二节课课前准备,预习本节剩余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抽签按评分标准进行竞赛。主题分别为:A、车祸大出血现场 B、溺水现场 C、触电现场 D、煤气中毒现场
第二课时:急救
(一)、复习上节内容,检查课前准备情况(10分)
1、哪些情况下需要急救?
2、急救的常识与方法有哪些?
(1)抽二位学生表演打120电话时的情景,强调注意事项。(2)抽学生利用模型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表演,全班观摩。进行补充、纠正与表扬。
(3)抽学生利用模型进行“胸外心脏挤压”表演,全班观摩。进行补充、纠正与表扬。
(4)抽学生回答,出血一般有哪几种情况,怎样判断?怎样止血?
(二)、急救表演竞赛(30分钟)
1、各组派代表表演与演练,学生评分,老师评分与评价 第一组:表演“车祸大出血急救”
A、学生评价:(以下各组表演评价相同)(1)场景设计10分,能设计表达出相关场景即可(2)表演20分,能表演出相关主题即可 B、教师评价:(宜粗不宜细,以鼓励为主)
(1)拨打报警求救电话,能清楚说明地点、姓名、症状和联系电话10分(以下各项相同)
(2)能区别说明出血的种类(描述出血的颜色和出血的症状)10分(3)能说出相关症状是近心端还是远心端10分
(4)能选择出相应的止血方法40分(毛细血管出血或小静脉出血的清创和止血10分;大动脉或静脉出血处理,头部包扎10分;手臂部的指压法止血10分;腕部动脉出血的绷带包扎止血10分)第二组:表演“溺水急救”
A、学生评价:(以下各组表演评价相同)(1)场景设计10分,能设计表达出相关场景即可(2)表演20分,能表演出相关主题即可 B、教师评价:
(1)有救助行为,如用竹杆、救生圈、绳索等10分
(2)胸外心脏挤压,位置准确10分;挤压频率适中有效10分
(3)人工呼吸,仰卧,头后仰、松衣领、松腰带10分;清除口鼻异物10分;口对口吹气人工呼吸10分;人工呼吸有效10分。第三组:表演“触电急救”(评价略)第四组:表演“煤气中毒急救”(评价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从而突破重难点。使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技巧。
(三)、小结与补充
除上述四种情况外,家庭急救应注意:心脏病患者应取坐位或俯伏在桌案上,若让其平卧,反而会使其透不过气来;骨折患者不可移动,应等待救援;外伤止血是常见的急救措施,止血带最好的是橡皮管、绷带、绳子、领带等。止血时,每隔一段时间应松开片刻。同时要争分夺秒地送医院。
(四)、作业布置
完成新学案相关作业板书设计:
第二章:用药与急救
一、用药
1、为什么要安全用药?
2、什么是安全用药?
3、怎样做到安全用药?
(1)区分处方药(RX)和非处方药(OTC)(2)认真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
(3)不使用过期、假冒、伪劣药物(4)正确保存药物
二、急救
(1)拨打120急救电话
(2)心肺复苏——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3)出血与止血 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已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由“完成教学任务”转向“促进学生发展”。教学中,教师发挥 “引导者,组织者”的职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做到从理念到实际教学应用中的角色转变。“用”是最好的学,每个生物知识都有它的应用价值,只有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生物,才会有在生活中处处用生物的可能。本节课我从学生对实际生活的体验入手,设计了几个常见生活情境,学生通过身边鲜活生动的实例,感受到生物知识的价值,也激起他们进一步研究生物学的热情。
第三篇:八年级生物下册《用药和急救》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下册《用药和急救》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下册《用药和急救》教学反思1
“急救”一节是人教版八年级的《生物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二章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内容活泼新颖,实用性强。目的是通过介绍急救的一些方法,使学生在遇到意外情况时处事不惊,采取自救和救助他人的措施,我觉得这是现代人最缺的,很多人只了解一些急救的皮毛知识,甚至,很多做法都是错误的,一旦发生危险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同时这节课能够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道德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较好地把握课堂,学生也能轻松有效地进行学习急救的常识与方法等几方面,可见,通过课件视频与模型进行直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动手实习演练、理论联系实际、前后呼应的反馈巩固等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有效可行的,能切合学生实际,激发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本节教学目标不但有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有情感的教育,即珍爱生命、乐于助人的情感。但关爱他人,这绝不是一两节生物课教学就能做到的;此外,对学生学习能力与习惯的指导培养也需要教师有计划地长期在教学中坚持做下去,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化为科学自觉的.主动学习。
中间的两段视频也很好,时间不长,步骤清晰,直观性强。
讲到人工呼吸时,学生一般都会笑,这时,老师必须持严肃态度,我便问:“是不是你的嘴对着他的嘴吹吹气说行了?”有的点头,有的摇头。这时我说:“这可不是笑能解决的问题,在救人这么危急的时刻,那是争分夺秒呀。没有正确的救治措施,有可能好心办坏事,救人不成反伤人。学生听了之后,便会觉得自己的笑有点不合时宜,更加明确了学习正确急救措施的必要性。
学生的活动以亲身体验为主,那样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在什么位置用多大劲,模型只有一个,所以让学生轮流上阵操作,操作之后,再让同学之间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积极性。本课中需要总结的知识框架,基本上是先让学生看书,再小组讨论,总结,表达。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同伴互助。出血和止血部分加压包扎那部分学生的兴致也很高,表现欲也很强,要适时地给与鼓励,可增强学生自信心。最后的部分是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我煽动了一下学生的情绪,学生的回答让我非常满意,也把这节课推向了高潮,他说“今天这节课,我的收获太大了,学会了如何求救,还有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还有止血的方法。我可以很自豪的告诉我的家人,有我在你们就多了一份安全保障”我们上这节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遇到意外情况时处事不惊,采取自救和救助他人的措施。我们周围越多人会急救,我们确实就多了一份保障。
八年级生物下册《用药和急救》教学反思2
首先,由课堂上的气氛来看,同学们很活跃,主动思考,大胆发言,善于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显现出学习的强烈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热情。
第二,从课堂上分组活动的开展与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教学来看,两者达到统一。同学们通过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补充,合作意识增强了,信息交流能力提高了。同学们能够把了解和掌握的安全用药的知识,合理地运用到社会和个人生活中,使技能提高到科学素养的层面。
第三,老师善于合情合理渗透情感教育,对学生的点评有发展性。如探讨如何辨别中西药的问题,在有位同学提出看法“中药只有中国制造”引起许多同学发笑的时候,老师的点评很自然地鼓励了发言的同学,又对同学们进行了爱国情感的教育。第四,对于同学们的提问,老师不急于回答,而是让同学们帮助解答或谈看法,老师作为参与者,只是适当地引导和点评,体现了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给了学生,让同学们在寓学于乐、寓智于趣中获得知识。
老师课前充分考虑了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收集了充足的药品说明书,课前交给学生,丰富了课程资源,为全体同学都能投入到学习中提供了条件。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和更为丰富的知识储备。本课中我对药品的了解还不够多,比如:课后才发现学生从电视广告上“收集”的药品斯达舒没有OTC(非处方药)标志,因此不能在当堂及时地指导学生注意用药的安全,没有趁热打铁;又如:上课过程中自己才注意到OTC有甲类、乙类之别,却不知代表什么意思,虽然没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但自己应该弄清楚。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要多方面地了解更多的常用药物(特别是OTC),要注意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的相关信息,收集好报纸上的资料,为以后的教学备好信息资源,把教学组织得更好。如果课堂上被学生问“倒”了,也要及时地在课后查找相关资料,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强,假如本节课能借助较好的教学设备(如投影机),把各小组间的结论或设计放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增加视觉效果,而不只是利用听觉,交流也会更容易,更广泛,师生对知识的印象就更深刻,教学效果会更理想。
八年级生物下册《用药和急救》教学反思3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有两点:一是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二是学会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
1、对于“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这一知识点,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了解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概念,教师针对概念进行讲解,强调概念中的重点,并对比两个概念的不同点。然后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药物的包装盒,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处方药,哪些是非处方药。学生判断后,老师接着提问:“你们分类出来的这些非处方药都是治疗什么病的?这些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这些药主要是治疗感冒、咳嗽、胃部不适等等,都是治疗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轻微疾病。
在教学中我改变了老师直接灌输的方式,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并不是以学生复述、解释概念为最终目标,而是要以学生能运用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因此,要注重学生对概念的应用。在讲概念的时候我运用了对比的方式,把两个概念的重点部分进行对比,便于学生记忆。然后进行“活动”,让学生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后再通过分析归纳出非处方药的特点,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更牢固的掌握知识点,难点就被突破了。
2、对于“学会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这一难点,主要使用分组讨论法。课本针对这一知识点有一个“资料分析”,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阅读课本上的使用说明,根据课本的讨论题来分析。然后让学生以四~五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带来的药物使用说明书,按照课本的讨论题来解读,提出问题。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来交流,提出的新问题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对于这一难点,如果直接让学生根据课本的“资料分析”来讨论,学生有点盲目,如果老师先示范一次,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就知道要从哪些点着手分析。学生讨论时让他们自己从家里带药物说明书,有的比课本的详细,学生能发现很多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真正掌握了阅读药物说明书和合理安全用药的知识。
不足之处:学生小组讨论时老师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小组,可以课前先培养几个小老师,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第四篇:八年级生物下册《用药和急救》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有两点:一是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二是学会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
1、对于“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这一知识点,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了解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概念,教师针对概念进行讲解,强调概念中的重点,并对比两个概念的不同点。然后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药物的包装盒,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处方药,哪些是非处方药。学生判断后,老师接着提问:“你们分类出来的这些非处方药都是治疗什么病的?这些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这些药主要是治疗感冒、咳嗽、胃部不适等等,都是治疗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轻微疾病。
在教学中我改变了老师直接灌输的方式,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并不是以学生复述、解释概念为最终目标,而是要以学生能运用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因此,要注重学生对概念的应用。在讲概念的时候我运用了对比的方式,把两个概念的重点部分进行对比,便于学生记忆。然后进行“活动”,让学生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后再通过分析归纳出非处方药的特点,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更牢固的掌握知识点,难点就被突破了。
2、对于“学会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这一难点,主要使用分组讨论法。课本针对这一知识点有一个“资料分析”,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阅读课本上的使用说明,根据课本的讨论题来分析。然后让学生以四~五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带来的药物使用说明书,按照课本的讨论题来解读,提出问题。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来交流,提出的新问题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对于这一难点,如果直接让学生根据课本的“资料分析”来讨论,学生有点盲目,如果老师先示范一次,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就知道要从哪些点着手分析。学生讨论时让他们自己从家里带药物说明书,有的比课本的详细,学生能发现很多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真正掌握了阅读药物说明书和合理安全用药的知识。
不足之处:学生小组讨论时老师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小组,可以课前先培养几个小老师,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第五篇:用药和急救教案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吴
娅
用药和急救
吴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具体操作方法。
(3).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谨慎处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不同情况的分辨能力及实际采取措施的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急救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关心、帮助他人的优秀思想品德,提高自我素质。
(2).培养学生关心生活、留意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学习、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三、教学难点
1.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
2.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学生亲身参与与练习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操作的教学课件。
(2)外出血处理的教学课件。
(3)用于急救操作练习的急救模型。
2.学生准备:复习七年级下册第四章有关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的内容。
六、课时安排
七、教学过程
1课时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板书:
二、急救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例如,当你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当你踢足球或打篮球时不小心摔倒,发生了骨折或外伤出血;或是你发现有人因煤气中毒而昏迷不醒,这时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
学生: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板书:1.“120”紧急呼救
教师:对,面对这些紧急情况,千万不要慌张,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电话拨通后,急救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到达,在这段时间内,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我们来一起看下面的内容。
(播放教学课件)
文字内容:1.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当有人因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意外事故突然停止呼吸时,可以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是口对口吹气法。具体操作方法是:第一步,使病人仰卧,头后仰,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第二步,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畅通;第三步,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
同步画面:人工呼吸操作方法的录像资料。
文字内容: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的次数为15~20次。如果病人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如果病人同时心跳停止,则应同时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挤压时,救护者需站在病人的左侧,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地、带有冲击性地用力向下按压病人的胸骨下端,使其下陷3~4厘米,然后放松。一般每做一次人工呼吸,需要做4~5次心脏挤压,如此反复进行。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转为红润时,则证明有效。
同步画面: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操作录像。
板书: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教师:急救措施往往可以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所以学会这些方法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我们就根据刚才的录像来实际做一做。
(教师取出急救模型。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练习。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提示其操作要领,必要时亲自示范动作。)
[联系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板书:3.出血和止血
教师:很多同学有过跌伤外出血的经历,那么你们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
学生1:立即在伤口涂上红药水,然后用纱布包扎好。学生2:在伤口上贴上创可贴就可以了。
学生3:碰破的地方血液会自行凝固,不用管它,过几天就长好了。
教师:同学们所说的情况都属于外出血,实际上出血可以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这两种出血的处理。
板书:(1)内出血
教师: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所以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板书:(2)外出血
教师: 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我们可见到血液的流出。这种情况应该首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实际上外出血又可以根据血管类型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几种。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时将血管分为哪些类型呢?
学生: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教师:那么你能据此对外出血分为哪几种呢?
学生: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三种情况。
教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发生的是毛细血管出血。同学们先回想一下,毛细血管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呢?
学生:管腔最小,管壁最薄,血流速度也最慢。
教师:那么同学们预想一下,如果毛细血管出血,情况会如何呢?
学生:血液流得很慢,容易止血。
教师:同学们的思路非常好。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一般都能自行凝固止血。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思路,根据动脉及静脉的血液和血管壁的特点来归纳出动脉和静脉出血的情况。
学生1:静脉血是从全身多处流回心脏的血液,一般含氧气量少,呈暗红色。静脉血管管壁较薄、管腔较大,血流速度较快。因此静脉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
学生2:动脉血是从心脏输往全身各处的血液,一般含有丰富的氧气,呈鲜红色,动脉血管管壁厚、管腔较小,血流速度最快,因此,动脉出血时,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若不及时止血,患者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对于外出血的处理,也正是根据这三种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我们来看下面的内容。
(播放多媒体课件“外出血的处理”)
语言内容:一般伤口较小、出血不多的损伤多为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这时,可以先将伤口冲洗干净,然后贴上创可贴,或是在伤口上盖上敷料,用纱布绷带加压止血即可。对于大静脉或动脉出血,首先要拨打电话“120”,紧急呼救。同时,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
同步画面: 外出血的处理方法的录像资料。
语言内容: 用手指、止血带等压迫止血时,应该注意止血的位置。静脉出血时应在远心端止血,动脉出血时则应在近心端止血。
同步动画:动、静脉血各自的血流方向及出血位置与止血位置关系的示意动画。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很多日常用药和急救的常识,了解这些生活中的常识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同学们不但要学好课堂知识,同时还要多向医生、医务工作者等知识经验丰富的人询问和请教,多从生活中学习和积累知识,让我更有把握应对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结束新课]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当遇到某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答案:D
A.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B.在急救车到达前,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C.如患者有外出血,还应采取止血措施
D.什么也不做,等待别人来处理(假设当时只有你在现场)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C
A.外出血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三种
B.针对不同的出血类型,应该采取不同的针对性的止血方法
C.不论哪种出血类型,止血的方法都一样
D.对于大静脉或动脉出血,首先要拨打电话“120”,紧急呼救,同时采取必要的止血措施
八、布置作业
1、观察与思考:当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则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急救?
2、练习册
九、板书设计
二、急救
1.“120”紧急呼救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3、出血和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