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的几点思考
审美能力的途径和手段有很多很多,加强合唱教学是重要方式之一。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上,老师们往往回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在教完歌曲的主旋律之后,动情地说:“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两个声部的歌曲,好吗?”底下却传来孩子们的一片嘘声,脸上现出一阵阵的畏难情绪。于是,两个声部的教学艰难地进行着,最后草草收场。
那么,如何使合唱教学融入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呢?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进行一些小小的尝试。
㈠、先从简单易学的合唱歌曲入手,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节奏规整的轮唱歌曲类,孩子们在老师手势的指引下比较容易掌握。针对这样的歌曲,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适当地增加合唱的难度。在教学四年级第8课“童心”这一单元中的歌曲《荡秋千》时,教师可结合孩子们荡秋千的有趣场景,在歌曲的后半段安排学生用轮唱的手法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歌曲的结尾处可安排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声部结束不整齐的问题。另外,运用分乐句哼名伴唱的方法也能够让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合唱的基本技巧。
㈡、基础训练是合唱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基础训练做的好坏直接影响合唱效果。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对学生掌握合唱有帮助的小游戏,例如:柯尔文手势教学法。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学生的音准,对培养学生养成看教师指挥的习惯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㈢、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合唱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加强平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练习等,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反应灵敏性,为合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㈣、注意训练学生唱歌的反应灵敏度,即眼识谱(眼快于口),手划拍(统一速度),耳校音(注意每一声部的曲调),口轻唱(包括良好的发声),并且要求学生做到音准、节奏的准确以及各声部音量的均衡,不断地培养学生灵敏的反应辨别能力和对音乐敏锐的感知
㈤、必须注重音乐,恰当选择演唱辅助形式。在日常的班级合唱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地加入打击乐或者简单的声势律动,或加入简单的辅助性的动作,会对合唱歌曲的学习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根据歌曲的内容改编一些简单的多声部音效组合、声势组合或小组不同人物的合作也会对合唱教学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㈥、巧妙设计合唱教学,把握班级合唱教学的细节。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课堂上单项进行合唱学习终究会将学生引入一个死胡同。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贴近他们的生活进行合唱教学。
①、根据合唱歌曲,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例如《两只小象》的两个声部,教师设计成学生模仿两只小象进行对唱,从而突破了合唱难点,学习效果明显。
②、根据学生演唱能力适当进行“合唱教学的加减法”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做合唱的加减法.例如在教《洗手绢》这首歌曲的时候,巧妙运用了加法—把原本单旋律的歌曲变成了好听的二声部歌曲.同样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演唱能力做减法,在《小白船》一课的教学中就可以巧妙运用减法,待学生学好简化谱以后,再进行原谱的学习
③、角色化的合唱学习
很多二声部歌曲的学习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设计成不同的角色形象,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学习不同声部的演唱.如《春雨濛濛地下》中的三度音程合唱设计成大雨小雨的歌等,让学生在角色中轻松学唱.④、利用乐器帮助学生学唱二声部歌曲
在教唱二声部的合唱时,由于学生还不能够很准确地掌握音准和音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而乐器这个学具却能引导学生把握好音准和音程.如教学小白船二声部歌曲时,先让学生分声部演奏旋律,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指定几名同学伴奏,轮流交替进行.通过这样有步骤地过渡,合唱的音准问题大多比较好地得到了解决.总之,要想把小学生的合唱教学继续深入,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思想和较强的业务能力.音乐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这样才不会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出现错误,贻笑大方。
第二篇:小学音乐课中的合唱教学
小学音乐课中的合唱教学
明塘小学 潘文军
在小学音乐课中我经常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合唱教学,因为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陶冶学生的情操都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合唱声部清晰、均衡,声音和谐,才能表现歌曲的意境。如何搞好合唱教学,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加强合唱欣赏,培养合唱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学生对合唱艺术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认真地唱好每一个音符,充分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注意各声部的协和,努力体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在音乐课上,我常让学生欣赏一些短小、优美的中外优秀合唱作品,让他们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提高合唱的听觉能力,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我让学生在课余收集一些合唱歌曲,然后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来介绍自己喜欢的合唱曲,同时利用校园广播站播放一些优美的、中外闻名的合唱歌曲,以此来培养学生合唱的兴趣。
二、加强科学地发声训练,培养合唱音色
合唱是以高位置的科学发声方法为基础的。在训练时,从呼吸训练入手,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气息浅、吸气抬肩、不会气息保持等错误呼吸方法,我采用了他们能够理解并完全可以做到的方法进行练习。比如“象闻花”一样做深呼吸练习;用半打哈欠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等等。另外,让学生将白声和有气息控制的高位置的声音进行比较、分析、鉴别,以提高
学生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概念。特别是唱高音时,要求学生用假声带真声的方法来歌唱,切忌大喊大叫,因为这样不但会损坏声带,而且会破坏合唱的和谐性。训练学生要注意轻声歌唱,也就是要采用“悄悄声唱法”,这样不仅可以调和各声部音色,而且能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统一和建立整齐圆润、优美的合唱音色,追求声音的共性,摒弃较为个性化的音色,学会有控制地发自内心的歌唱。
三、加强音准和节奏训练,打好合唱基础
合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统一的节奏、准确的音高是唱好合唱的基础。训练时,我首先要求学生唱准上下行的自然音阶,其次进行听辨和模唱练习,先听辨单音,然后到和声音程,最后到听辨和模唱简单的旋律。这样由听到唱,从简到繁,培养学生的调式调性。在此基础上,我还经常自编一些简单的两声部练习曲,以此来帮助学生揭开合唱的神秘面纱,进行两声部合唱的训练,让学生在和声效果中,得到音准概念,从而掌握音准。同时要求学生演唱时做到能监听另一声部的音高及和声效果,通过训练使学生的音准能力得到提高,另外,在学唱歌曲时还要注意加强节奏感的培养。只有这样,在音准和节奏上,才能做到高低两声部的和谐统一。
课堂合唱教学由于它是面向全体学生,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实践活动,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尽早走进合唱世界,享受多声音响的协和、丰富之美,从小培养他们的合唱素质和能力,为今后奠定扎实的基础,就需要师生之间长期的合作与积累,只要我们能做教学工作的有心人,多尝试、多总结,多开展理性化的思考与探索,总能让每一位孩子的心灵都在合唱艺术的殿堂里受到音乐美的熏陶。
第三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思考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思考
新课标中指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由此可见,合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已经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以及小学教师的认同。合唱教学可以很快地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质,是提高学生们音乐素质的有效手段,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和声感有很大的意义。下面本文就合唱教学的指导、教师教育与教学科研对于合唱教学的关注以及对于合唱教学的意义三个方面来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思考。
一、合唱教学的科学指导
课改以来,教师在合唱教学中对学音乐生们进行合唱教学指导的过程中通常采用音乐观摩课以及教研活动等方式来让大家重视合唱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在课堂中为学生们展示一些名家的经典作品以及公开课视频等等,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很好地体会合唱的真谛。课改以来,各类音乐观摩课以及展示活动对于音乐课程改革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对于音乐教学有着重大影响,但是在平时的公开课程中,很少有合唱教学的公开课,即使有了这样的公开课,也是很少听到理想的和声效果,缺少合唱教程。在合唱教学指导中,合唱教学不适合“异地借班”上课,“单一课时”难以展示合唱教学的过程,主观上近年“课改”热点重在创造、兴趣、综合等,减少了对于传统歌唱教学尤其是合唱教学的关注。其次,在合唱教学的指导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给学生们具体、直接的指导,但从合唱的教学角度来看合唱的教学案例偏少,多为“单一课时”而没有单元设计,缺少对合唱教学的过程展示。在日常歌唱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交错与渐离”方式安排课时,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设计多首歌曲的学习并行,交错进行,一首歌曲的学习和复习可以分课时进行。这种课程安排方式相对于逐课学歌的方式,更能符合小学生学习的心理以及音乐学习规律,在一首合唱曲需要很多课时才能学会,并且需要不断的复习和提高。理想的合唱案例应该在单元设计的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课时方案”,这样可以很好地反应日常课堂中课堂教学的过程,在设计单元安排和课时教案的过程中,单元教学可以为学生们安排一到两个课时方案,单元安排的过程中可以稍微简单一些,但是课时安排应该尽可能详细一些。在进行合唱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合理地安排教学的课时,设计单元课时与设计课时方案的过程时候要尽可能地安排得科学合理,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音乐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们合唱教学的素养。
二、合唱教学的教研探索
在改进小学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育和教学科研要不断地提高对于合唱教学的关注度,在进行小学合唱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教育,培训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合唱指挥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水平的提高要寄希望于教师教育以及培训的学校,尤其是音乐教育学或者教学法以及合唱与指挥的课程,高水平的音乐教师可以很好地提升学校的音乐合唱教学水平,教法和合唱会直接关系到学校合唱的教学水平,承担教师教育的学校要重视小学合唱教学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要着力培养未来教师指导课内外合唱的能力。在职音乐教师大多数会缺乏高水平的合唱体验以及指导合唱的能力,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培训学校要把合唱教学法渗透到对教师的培训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合唱教学法紧密地联系到课堂教育实践中,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很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活跃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学到更多的教学技巧,提高音乐合唱的水平。其次,教师要加强关于合唱教学相关课题的研究,在近期,关于音乐教育的论文以及著作等大量的涌现,这很好地显示了音乐教育研究的进步,然而与此并存的就是一些学校中音乐教学的薄弱,对于这些学校而言,学校中存在着很多与合唱教学教法有关的亟待解决的课题,比如教学教法问题,儿童和声感的发展培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阻碍当前音乐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以及学校要更加关注这些问题,不断对于这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合唱教学的几点建议
对于合唱教学下面本文有几点建议:首先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根据教学需要尝试着把一些困难的音乐尝试编配成简单的合唱曲,这样可以适应音乐教学中低入、渐进、多练的需要,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将现有的歌曲加以简化,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很好地展现自己。其次,教师在平时课堂中要重视小学音乐合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同时,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为学生们分成小组,让学生们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好胜心理鼓励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总之,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们设计更多的合唱活动,让学生们在进行合唱的过程中能够保持高涨的情绪,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中有意地简化课堂中合唱教学的难度,使得学生们能够很好地接受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的难度,这样可以很快地提高课堂效率,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四篇:浅谈音乐课堂上的和声合唱教学
浅谈音乐课堂上的和声合唱教学
引子: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审美”与“相关文化”观念在我国音乐教育中越来越引起音乐教师们的重视。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审美的对象和审美的方式成了我们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课堂上,我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验证,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除了个别非常动听的旋律歌曲外,无一例外的都对和声,多声部合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聆听中,学生也更倾向于聆听多声部的歌曲与乐曲。那么如何在音乐课课堂上去挖掘这一点呢?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去把握聆听和演唱的“度”呢?
一、在音乐课堂上的和声与合唱教学应该与我们的课本息息相关
1、初中音乐课本所涉及到的关于和声和多声部教学课本教学内容。
在我们的常规音乐课程中,要重视和加强和声的教学,在聆听中,使学生感受到多声部歌曲的丰富表现力,因为每一段音乐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一段音乐因为有了和声而变得更加的丰富,更加的充实,更加的富有生命力。在演唱的过程中,要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要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在合唱的歌曲中,做到唱中有听,听中有唱。
回归到我们的音乐课本,在我们的初中课本中,最先提到的有关于和声教学的是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也就是说我们在初中的第一节课就是接触了多声部的合唱歌曲《七子之歌》,在之后的每个单元里,我们就可以从第一单元为基础,每一节课都有或多或少的提到了有关于和声,合唱的内容。在八年级上册的第一首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中,也有涉及多声部合唱的内容,由此可见,每个学期的开始,都涉及到了我们音乐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和声教学与合唱培养。而这一环节的设计,是需要老师们和同学们一点一滴的演唱与感受所获得的。
2、由音乐课本上的教学所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绚丽的多声部合唱。
有的时候我们看不到我们音乐课本中有和声,多声部教学的影子,那是因为我们已经被课本的表面内容所局限住了,音乐课本中的每一个单元,每一个课题,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可以根据课本,走出课本,去发现绚丽的和声色彩以及多声部合唱精华,例如我们七年级的第三单元《欧洲风情》这一课,单从表面看,我们可能看不到和声的影子,但是深深的挖掘资料我们就可以发现,“10~16世纪,欧洲复调音乐早期的奥尔加农(以纯八度,五度,四度为主)发展至复调(三度,六度)写作的完善阶段当复调音乐的各声部相互间以协和音程为主作对位结合时,即形成和声音程、和弦与和声进行。当时以各类七声中古调式为基础,故后人称15、16世纪复调音乐中的和声为 为中古调式和声或教会调式(三和弦的连续)和声。”我们就可以发现,欧洲是和声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城市,包括在欧洲出现的歌剧于16、17世纪之交诞生于意大利,它的诞生不仅使得世纪的文化遗产中多了一种新的单声部音乐形式体裁,更标志这一个时代新的音乐风格的开始——主调和声风格的开始。这每一个知识点,都与和声的发展息息相关,更在我们的课本外找到了我们一直学习的和声的发展史,配合着这一课的歌曲《桑塔露琪亚》的学习,我更是把这个歌曲进行了简单的二声部长音衬托进行简单的课堂感受,学生对于合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好的认识到和声与多声部合唱的魅力。
那么,回到学习的最初,我所执教的音乐课上,虽然七年级的第一首歌曲就涉及到了多声部合唱《七子之歌》,但是我们的学生还不能够完整的去把握多声部合唱的技能技巧,那么就需要老师在一步又一步的引导中,带领学生进行多声部的合唱练习,那么这一节课的多声部设置即将从“聆听”开始进行。
3、演唱的开始即是聆听。
让学生学习多声部,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感,首相让学生爱上多声部,如何让学生爱上多声部?首先从聆听开始。单声部和多声部的对比聆听,相对于单声部,多声部的歌曲更加具有生命力更加的丰富多彩,在声音的层次上更加的充实。学生用自己的听觉即可辨别,便可以站在音乐审美的的层次上去分辨好听与不好听。单纯的听并不一定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但是对比着去聆听就一定可以去体会到多声部合唱中的那种强烈的立体感觉。让学生爱上多声部,发现多声部的美好,既是学习的第一部。
二、如何在课上进行和声训练
1、和声练习在课堂的时间分配。
在我们常规的一节课中,我们都可以将45分钟分为导入,展开,拓展,小结等几个部分。那么从一节课的主体出发,初中生已经相对于小学生而言,情境的导入已经可以不用投入太长久的时间,那么在一节常规音乐课中,每节课我们用10分钟的时间去训练学生的和声意识,训练学生的合唱发音,是对于学生以后 的学习歌曲有很大的帮助。
2、和声练习的模式。
进行多声部的合唱学习,首先要从和声的练习中开始,我们即是从音程开始练起,在第一学期,我们学生不需要太难的练习,主要开始练习两个声部的音程练习,以钢琴的音准为媒介,练习的音程即为:纯八度,纯五度,纯四度,大小三度,大小六度。在练习效果的好的情况下,还可以加入大二度,小七度,增四度(既是减五度)的练习。在练习的时候聆听其他声部的音高,体会协和音程以及不协和音程的音响效果。
在第一学期进行音程学习的基础下,在第二学期我们即可加入相对于学生比较难的三和弦和声训练:大小三和弦的听辨以及构唱。并在构唱的时候体会相对应的和声效果,随后在之后的课堂上加入同一调式和声中的ⅠⅣⅤⅠ的和声进程,以及更加富有难度的ⅠⅣⅥⅡⅤⅫⅠ进行和弦连接练习。练习过程中一遍聆听,一遍进行和声的演唱,学会音高音准的靠近。
3、音色的处理方式。
在我们学习和声的过程中,学生的音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唱的再精准的多声部合唱歌曲,没有了统一而纯净的声音效果,都会难以体现歌曲的美感。那么必须要求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注意自己的音色,音量。在初中学生这一群体中,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声期时代,男孩的变声期在13-15岁之间,女孩的变声期在12—14岁之间。通常男生的变声期的时间较女生长,少则几个月,多则需约近一年,而女生较男生短,大约6—10个月即可完成。此外女生在时间上比男生大约早半年至一年,并且在变声期的声音变化方面较之男生要轻得多。那么就要求老师在训练学生的音色方面要进行提醒以及带领学生练习。
(1)提醒学生注意气息。歌唱发声时要打开喉咙(声音通道),注意喉头稳定(避免上下移动)。面部、下颌及舌要自然松弛,不可僵硬。如果这一环节做不到松弛的话,学生的喉头发紧,不仅仅发出的声音效果不好,也是非常的损伤嗓子的一种做法。
(2)发声时音量要适度,强度适中。通过有节制地均匀用气,使声音自然、松弛,匀净而稳定。
(3)歌唱发声的训练步骤,不要一开始便是非常着急的让学生从大字组唱到小字二组的练声练习。首先应从中声区(自然声区)开始,以取得丰满、圆润而自如 的发声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进度再渐次向上、向下扩展音域。
(4)用不同元音练习发声时,下颌及舌的升降前后应适当调整。在引长其声时口形应保持不变。有的时候我们唱到歌曲的高音或者是保持音的时候,嘴型的改变对于大家的听觉最到的影响便是觉得“跑调了”,但是仔细听听又仿佛在调上,这便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位置掉下来了”。而让学生进行不同元素的发音,可以稳定学生的嘴型发音,保持声音的位置。
三、和声训练与课堂实际歌曲教学相结合
1、挖掘材料,填充材料。
在我们的课本中,不是每一课都非常系统的进行和声,合唱的讲解和练习。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去认真的挖掘材料,寻找材料,创造材料让学生进行学习。其实细细看来,每一首歌曲我们都可以去带领学生挖掘他所含有的深层次的与和声息息相关的知识。挖掘材料,填充材料的渠道可以是我们从网上和教学参考中找到的媒体教学材料,老师为歌曲谱写的简单的双声部,各种的音响视频材料,书面参考资料都可以进行借用和创新。
2、课堂的多元化设计。
我们的音乐课堂,可以是和声发源历史的了解,可以是一首合唱歌曲的聆听,可以是一首乐器的乐器层次分析,可以是简单合唱歌曲的学习,也可是合唱指挥知识的简单学习等等。学生在一次一次的学习中,会自然的养成聆听音乐的立体感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良好音乐修养的保持。
3、初中音乐课堂和声教学课堂实例
在音乐课的课堂上,有很多本身没有涉及到合唱以及和声的知识,在这里,我进行了课本知识的重组以及创新,进行了大胆的预设,在经过了课堂实践之后,得到了学生积极参与的较好的效果。
首先比如《瑰丽的电声》这一课,是让学生进行电声乐队的了解以及电子乐器的知识学习,在我们平常的课中,学生可能了解电声乐队是怎样组成,有什么样的整体效果,但是没有真正的去聆听过电声乐队这四种乐器在一起的和声效果和各自都承担了什么样的和声任务以及声音层次。在聆听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一种简单音乐制作软件,叫做——“jammer”,利用这款软件,可以让学生单轨的进行电声乐队——架子鼓,电吉他,电贝司,电子键盘进行聆听,我们可以任意的去掉中间的任意一种乐器再去聆听失去了这种乐器音乐的整体效果会有什么
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聆听了电声乐器的音色效果,更是对于电声乐队中每个乐器的作用,相互和谐的搭配手法,每种乐器的高低中不同和声层次都进行了听赏。对于和声的了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课后,学生很认真的说“以前,一直总是知道这些乐器的模样,知道这四种乐器综合起来的音色,但是从来没有这样的去听过每一种乐器的音色效果,把音色分开听和排除一种乐器再听效果的听法不仅仅让我们觉得新鲜,更是让我们对为什么要这样去搭配电声乐队有了真正的听觉体会。”这便是让学生达到了在听中“赏和声”的效果。结束语:要真正在音乐课堂上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掌握音乐要素之一的和声是重中之重的,在我们的和声学习中,把我们以往无意识的学习变成有意识的培养,对于原有的教材教学进行再重组,在创作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强调了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让学生音乐课堂上体会和声的丰富之美,变化之美,和谐之美,并投入到积极的创造实践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切实地全面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第五篇:对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的一点思考
对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的一点思考
小学音乐教材中,唱歌课占了非常大的比例,相比较欣赏课,学生更喜欢唱歌课,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唱歌。可是真的把一首歌曲“唱会,唱好,会唱”,其实没有那么简单。笔者就如何在音乐课上唱好一首歌,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从小抓起,打下坚实基础
1.使用音乐教具。教师应尽量带学生到音乐教室上课,做到上音乐课有多媒体、钢琴或者电子琴等。这些辅助工具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准确的音准、音高,而且能唤起学生的歌唱注意,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歌唱教学的有效性。这样的做法只会破坏音乐乐句的完整性,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播放音频和视频,发展学生对歌曲的形象思维,从动画或者mv中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2.重视识谱教学。从一入学就开始唱名学习。让他们知道唱名(Dol Re Mi Fa Sol La Si),要经常性地进行模唱训练。如我会为学生举例子:有一座音乐城堡,城堡里有七层楼,里面住了七个小矮人,他们分别住在1、2、3、4、5、6、7层楼,人们都是这么呼唤它的,分别是Dol,Re,Mi,Fa,Sol,La,Si,为了和这七个小矮人做好朋友,现在洪老师教大家如何记住它们的名字:Dol(豆豆是老大),Re(墙角开花蕊),Mi(三楼有猫咪),Fa(四楼摆沙发),Sol(进门锁上锁),La(六楼啦啦啦),B-Si(顶楼笑嘻嘻),学生都记住了吗?笔者用儿歌形式帮助孩子记忆并学会七个唱名,为后面学习打好基础。
3.掌握音乐记号。从一年级开始,歌曲中出现的音乐记号,教师应该用形象的比喻让学生简单了解音乐符号。如顿音记号,教师可制作皇冠让学生带上,形象地告诉孩子,这个黑色的倒三角形就像一个小皇冠,戴上这顶皇冠应该跳一下,这就是皇冠的含义。顿音记号,要求唱得跳跃又有弹性,请学生在唱这个音时都戴上皇冠。又如遇到反复记号时:‖::‖,我通常都这样为学生打比喻:一个门有两扇板,两对门眼遥相见,小朋友们到这里,都得来回跑两遍。这样比喻之后,小朋友们很快记住音乐符号及含义,效果显著。
二、歌曲教学,融入音乐要素
歌曲教学是音乐课的主要活动之一,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唱歌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学生只唱会了歌曲,但是歌曲情感处理干巴巴,毫无感情。应该重视音乐情感在音乐中的体现。
1.歌曲情绪。在中高年级教材中,不是简单地演唱,而是需要孩子理解整首歌曲的创作意图,加入感情地演唱,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如四年级下册唱歌课《刘三姐》,歌曲本身的旋律委婉动听,一字多音的唱词贯穿全曲,对于四年级孩子来说本首歌曲的学习并不困难,听过几遍就能很好地演唱,但是真正让孩子用感情演唱歌曲的话,他们会不知所措,因为更多的孩子不理解本首歌曲中旋律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因此,我在教唱这首歌曲时是这么做的:我首先向学生声情并茂地介绍刘三姐这个传奇人物,让孩子们对刘三姐有最初感性认识,接着我用优美、婉转的歌声弹唱示范这首歌曲,然后用对比唱歌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这首歌曲你们觉得应该用老师刚才表现的哪种情绪演唱呢?如此学生就能比较清晰地感受到歌曲情绪应该是委婉动听的。最后引导大家一起想象自己身临大山中,对着美丽的风景一起有感情地唱起《唱山歌》。这么学生对歌曲有了更深理解,能体会到速度不应过快,应该中速演唱,很快就把一首歌曲诠释得更好。这样从情感表达和美感角度进行引导,让孩子真正用心聆听和感受音乐,只有这样表现出来的音乐旋律才会更动听。
2.音的高低。低年级孩子刚开始可以采用先学会唱词再学唱歌谱的方法,降低难度。这样能给孩子建立音高概念,虽然新课标对低年级教学不要求唱谱教学,但是老师可以用琴弹奏,让学生用lu或者单音节进行旋律模唱,唱好唱准每一个音,不走调,从小建立音高概念。
3.重视节奏。节奏是一首歌曲的灵魂,忽略节奏,那么歌曲教学将黯然失色,应该从一年级开始让学生了解、感知拍号,看懂什么是2/4拍、3/4拍、4/4拍和6/8拍等。根据课标,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节奏是一年级必须掌握的。因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让孩子们掌握以上节奏,因他们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太久,可以用游戏、讲授、故事等方法穿插进行。例如,2/4拍教学可以教孩子们这样认识:出示节奏型:××│××│,让学生填入姓名,互相问好。│你好,欢欢│,这样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又可活跃课堂气氛,还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节奏的兴趣。如3/4拍教学中,我加入读歌词节奏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以此让学生更好地掌握3/4拍节奏特点,还要鼓励孩子边唱边打拍子,注意它们的强弱规律特点,控制乐句的速度。在教师示范朗读歌词时,应该按照歌曲节奏朗读,这样既能使学生了解歌曲大意,又能让学生对歌曲节奏有一定理解。
三、歌谱教学,实践感悟体验
唱谱是学习歌曲中的重要环节,音乐教师从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第一天起,要坚持正确引导学生唱谱。我们应该如何唱谱呢?很多学生只唱音不唱节奏、节拍,更不用说其他音乐记号,这样的唱谱是把音符与其他符号割裂开来,把旋律与其他要素割裂开来,非常不正确。
1.打拍子唱谱。很多孩子只唱谱不打拍,造成节拍、节奏混乱,唱谱应跟打拍子同步,一般可用脚或手打拍子。动作应是上下动,即打下去是正拍,弹上来是反拍,每个拍子打成下、上,即分拍。这样有利于学习半拍的概念,使附点、切分、弱起等节奏变得容易。有的孩子之所以总是搞不清楚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是因为只打拍点不打反拍。
2.唱出节拍数。很多学生唱谱只唱音,不唱拍数,就很难搞清这个音到底多长。我的做法是超过一拍的音必须唱拍数,如2拍的Re就唱Re2,三拍就唱Re23,有几拍唱几拍,这样无论时值多长都容易区分。这是为高年级唱谱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后碰到延音线节奏更容易搞清拍数,这对附点节奏也适用。例如:前附点节奏1.1就可以唱成Do 2Do,加入之前拍子的下上打法,很容易搞清附点节奏。
3.融入音乐记号。唱谱要加入乐谱中的各种记号。只是唱音符、唱节奏不够,音乐中有各种表情记号、力度记号等,唱谱应尽可能把各种记号唱进去,而不是等会唱歌曲了再考虑这些记号。告诉孩子们,跳音应唱得短些,重音应唱得强些,连音应唱得连贯。如《唱山歌》一课中,有出现v换气记号,很多学生刚开始不注意就直接忽略。其实很多时候是在音乐的乐句处换气,唱谱中加入合适的换气即意味着能很好地理解音乐的句子和段落。从低年级开始要求学生注意换气,因为歌唱是需要换气的,就像说话一样,也是需要换气的,并做出换气进行示范。在低端上课时,我把每一句逗号比喻成小蜗牛,每个小蜗牛的出现就是一个小乐句,这样比喻以后,学生就能做到每一句地吸气换气。
综上所述,音乐课不仅是简单的一句教唱课,而是让孩子们真正走进音乐知识海洋中,了解音乐知识、感知歌曲情感,并用心表现歌曲意境。所以音乐老师应该实实在在地扮演好奠基者、铺路者的角色,不仅是让每一个孩子知道音乐,更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音乐课、爱上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