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说课稿

时间:2019-05-15 05:5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想北平》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想北平》说课稿》。

第一篇:《想北平》说课稿

必修一 ·月是故乡明· 漂泊的旅人

《想北平》说课稿

一、说教材

《想北平》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专题第一板块“漂泊的旅人”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个专题要学生感受的人文主题是人与故乡的关系,第一个板块“漂泊的旅人”是从故乡对于身处异乡的人的意义这一角度选取课文的。《想北平》文章篇幅不长,行文脉络清晰,文字平实生动,抒发的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乡土之恋。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对散文的体悟和感受能力,也掌握了一些散文的鉴赏分析方法,在初中时也学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对老舍的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重点语句含义和情感的揣摩,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味本文平实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感受作者对北平的深切眷恋之情。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故土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确定为对重点语句含义和情感的揣摩。确定的依据是:散文语言渗透了作者的情感,是作者写作意图的流露。把握了散文重点语句的含义和情感也就把握了文章。

教学难点确定为感受作者对北平的深切眷恋之情。确定的依据是:高中生的审美能力、人生经验和情感体验是有限的,又距离老舍生活的时代较远,因此我把理解作者对北平的深切眷恋之情确定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学习本文采用了诵读法、讨论法、提问法、示范法等教学方法,学法上采用诵读法(朗读要注意语言的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揣摩语句法(主要是从句子所蕴藏的含义和情感入手)、讨论法、质疑法、自主探究法。

五、说教学过程

我采用情境导入法,这种导入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快速入境,身临其境地那股浓浓的眷恋之情,激起情感共鸣,引发学习兴趣。这是感悟散文意境的第一步。具体的导入语是:“故乡,是游子用稻谷酿造出来的陈年老酒,搁置年代越远,放置时间越长,酒的味道就越醇香。”北京之于老舍,正是如此!环节一:诵读是散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也是对散文意境的体会的需要。在朗读中投入感情,对后面领悟作者感情,品味语言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并在诵读过程中完成以下思考题:

①划出直接抒发作者对北平的情感的句子。这个问题的设置意在教会学生做标注,锻炼对信息的提炼能力,是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学生很容易找到表达感情的句子,集中在2、3、8节,如“我真爱北平”“真愿成为诗人„„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等等。

②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是什么?“想”是全文的情感主线。这一问题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线索分析阅读,品味文章的抒情特点。

这样就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了文章和作者感情。环节二:快速浏览课文,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得出结论后,举荐一两名学生代表交流成果。①作者所“想”的北平有怎样的特点,请加以概括。

设计这个问题意在让学生积极与文本进行对话,并深入文本自己概括。学生能够从文中找出北平的特点:动中有静、布局匀调、物产丰富、贴近自然。

必修一 ·月是故乡明· 漂泊的旅人

②作者运用哪些手法来展现北平的特色?学生经过讨论可以得出作者运用了对比衬托、比喻、细节描写等手法来展现北平的特色。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情况予以点拨补充,提醒学生注意作者选材的角度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这样就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环节三: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品读或质疑,在边上的“对话栏”中写下自己对这些语句含义情感的赏析与点评。教师先赏析一个句子给学生做示范,然后由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在课堂上展示探究结果。

新课标要求高中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这一环节的设置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开放性的问题设置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示范有助于帮助学生筛选能够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

通过点评、自主探究、展示等形式揣摩重要语句的含义情感,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主旨,这样就突破了教学的重点。教师示范如下语句: ①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北平的伟俊。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明确:此句道出了作者对北平的那种难以用语言表达,难以割舍,刻骨铭心的爱。

②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

明确:本句在突出北平的与众不同时,道出了作者对北平的喜爱之情。

选取这两句作为情感和语意的分析依据是:第一句是抒情性的语句,第二句是议论性的语句。目的是想要让学生明白散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和作者直接议论的句子是文中的关键句,它往往包含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体现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可能品读或质疑的语句:

①第2、3自然段的四个“说不出”,应该如何理解?为什么作者“说不出”对于北平的爱?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作者对于北平之爱的深沉、深刻、不同寻常。表明作者已经难以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对于北平无尽的挚爱,爱到极致,文字难以言尽。②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好在哪里? A.从结构上讲,“要落泪了”与第二段“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B.从情感上,作者直抒胸臆,用感叹句加强语气,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向高潮,练联系背景,写出了爱国知识分子的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很震撼人心。

环节四:作者老舍为何对北平有着这样浓烈的情感?同学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作为依据进行阐述。要求大家先自己思考,然后再与小组成员讨论。形成结论后在班级里进行展示。教师出示PPT介绍老舍的背景资料,为学生的思考讨论提供帮助。

新课标中指出“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知人论世”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力方法,教学过程中若能让学生做到知人论世,也就便于学生把握文本思路,领会作者的感情,激发学生深入探讨的兴趣。教师提供老舍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知人论世,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情感。就这样突破了教学难点。小结:回顾教学主要内容,再次突出重点难点。结语:乡情是一杯略带苦味的“乡色酒”,让你忍不住呷啜又不能痛饮。久在异乡,身在旅途之人常常为一句熟悉的家乡话,一阵扑鼻的红枣粥的香气,一抹长满了乡思的老槐树催得潸然泪下。无论在何时何地,一个人的心灵归宿总是生你养你的那片热土!

第二篇:想北平说课稿

《想北平》

一、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水平,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次教学设计,我将遵循以上指导思想,并贯彻“五主”教学观,注重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选自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中的“漂泊的旅人”板块。这一专题以《想北平》开篇,在老舍对故乡深沉的情感渲染中,为学生定下特殊的情感基调。同时并入选了《乡土情结》、《前方》等文章,引导学生在掌握相关文本知识的同时,能更深层次地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想北平》写了老舍对故乡北平的想念,在文中老舍运用朴实平民化的语言,写出了作者心目中的独特北平,抒发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故乡的热爱。为了抒发心中对故乡北平强烈的爱,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写北平作为都城的雄壮瑰丽的一面,而是独到地从平民百姓的角度切入,绘声绘色地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别致而又真实的北平。另外,老舍精湛的语言技巧,如对比衬托、反复等的运用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高一的学生,在认知上,对散文的内容选择,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在情感上,对故乡和思乡之情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但在深入挖掘文章的内在意蕴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所以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阐述老舍语言运用的特点和效果,学会本文“以情驭景”的写法和对比手法。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涵泳的方法,在体会课文情感的过程中运用入情体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故乡北平真挚的爱恋和真切的思念,体会作者对故乡自然生态美的欣赏和偏爱。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赏析作者平实自然的语言,借鉴作者选材的技巧和鲜明对比的写作手法。

2. 难点:体会作者对故乡北平真挚的爱恋和真切的思念,体会作者对故乡自然生态美的欣赏和偏爱。

五、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采取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品读评点讨论中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用多媒体演示法,播放捷克作曲家作曲的《念故乡》,以创设情景,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2.初读感知

播放《想北平》的朗读音频,请全班同学整齐、响亮,带有一定的感情的跟着配乐朗读课文。朗读结束后,与小组成员讨论后谈谈自己的初读感受。激励学生在初读文章时,注重自主体验,启发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提升语言表达、分析归纳、自主学习等相关能力。3.自读研讨

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请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并请小组代表回答:

(1).这篇文章虽然题为想北平,但通读全文之后,我们知道作者对北平的想念中其实蕴含着深深的爱意。那么在作者眼中,这是一种怎么样的爱?

学生通读全文之后,不难发现其实作者在文章前面一部分就已经说明了他对北平的爱就 如同是他对母亲的爱一般,也是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的爱。(我将在这个时候插入介绍作者老舍的相关情况以及这篇散文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北平的特殊的爱。)(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点明了他所写的只是“我的北平”,那么作者心目中的北平都有哪些特点呢?小组讨论后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学生深入文本,通过细读和讨论可以知道,在作者笔下,北平是动中有静,布置匀调,接近自然的。4.对话交流

经过课堂讨论以及陈述之后,对于文章的重点学生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把握,通 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再次深入思考。完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我会带领学生细读1-3段,并有感情地示范朗读四个“说不出”分别 所在的句子,分析四个“说不出”在表达细节上的差异,引导学生细细品味1-3段中作者层层深入的感情

接着我将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剩余部分:(1)、作者为了凸显自己心中的北平,他还提了哪些地方?

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只要细读文本,学生就可以发现,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说他不能爱上海和天津,而在后面描写北平的过程中,作者则是不断地提到欧洲四大历史都城,如巴黎和伦敦等。(2)、回答了这个问题,我想再问学生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也不难回答了。这就是对比衬托的手法。(3)、接着,我就会问学生第三个问题:在作者笔下,似乎哪个地方都没有北平好,那么你觉得这是作者的偏心吗?试着找出表现老舍偏心的字词。你怎么理解作者的偏心?

提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明白作者这种厚此薄彼的写法正是因为作者心中有对于北平情同母子的深沉的爱。而同时,也顺势引导学生关注本文的另一个写作特色,那就是,以情驭景。作者是怀着对北平深厚的爱和炽热的想念来描写这些场景的,字里行间难免就会露出一些偏心,这种偏心是人之常情,这种偏心也更体现出老舍对北平的热爱。(4)、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说道:“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为何在下文中作者所写的北平几乎都是北平的细枝末节,这是否是作者在选材上的失误?我们应该怎样来理解这样的描写呢?

设置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读老舍从小处出发,通过描写北平最普通却又最自然的景象与事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热切情感的写作技巧。在此我将顺势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解读老舍的平民气质。5.形成性作业

请同学们以“故乡”为话题写一篇随笔。6.课堂小结 7.板书设计

第三篇:想北平说课稿

《想北平》说课稿

叙永职高 任国群

教材分析:

《想北平》是第五单元里第一篇课文。抒发的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乡土之恋。文章篇幅不长,行文脉络清晰,文字平实生动。我认为重点是要立足文本,从具体景物到抽象情感,从写景抒情涉及作者的生活理想,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感受。

学情分析:

首先,从语文的认知结构上看,高一的学生对散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此类题材的散文并不罕见,大部分学生是比较喜欢的。《想北平》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散文,学生能读懂大意却往往很少能深入挖掘其内在意蕴,因此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其次,从情感教育的角度看,高一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需要给予正确的指导,《想北平》作为家园之思的引子,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故土,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之情,是很好的学习素材。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理解文意,体会作者对北平的思念、眷恋之情。

⑵学习文本对比衬托、类比的手法,以及“以小见大”的写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找关键语句和领悟现代散文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分析文章的线索;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2: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的特色;分析理解关键语句的情感和含义。说教学方法 :

1、诵读法:通过诵读,更直接地体会作者的感情

2、导问法:通过设置疑问让学生回答的方式,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讨论法:用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课堂内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 能力。课时安排:二课时 流程安排: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余光中的《乡愁》

二、介绍老舍及其写作背景

三、预习检查

1、字词

2、读课文后最能让你有感的句子或段落是什么?说说为什么

四、研读课文 <一>解决“想什么”的问题(4-7段)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找出 “想”到了北平的哪些方面?将重要的句子用笔勾画出来。

2、老舍想的是北平,为什么又总是提到巴黎、伦敦和罗马呢?

3、老舍为什么会把笔伸向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只选择那些日常生活中寻常的花草蔬菜来写呢?

<二>解决“怎么想”的问题(1-3段)

1、用一个词来概括老舍对北平的感情?(学生一起口头填空)

2、除了描绘出自己心目中北平的模样,这份浓烈的爱还表现在哪里呢? <三>老舍在文章的最后说 “好,不要再说了;要落泪了”为什么?(示:请结合写作背景分析)

五、总结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四 板书设计

《想北平》

——老舍

一、想什么?

二、怎么想?

三、主旨

8段)(提

第四篇:想北平教案

想北平老舍

一、教学目标:

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三、教学方法:

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四、布置课前预习:

1.你所了解的老舍;

2.阅读文章,思考老舍与北平的关系,作者为什么爱北平,并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老舍笔下的北平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特点?

3.在对话栏中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课上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 园。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说,都是我们成长的精神滋养,都是我们的“根”。从几千年前的诗经采薇,到现代作家韩少功我心归去,从外国的荷马奥得赛到中国柯灵的乡土情结,无不都体现了家园之思确实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一个主题。看来“月是故乡明”是我们人类恒久的烙印。老舍先生一生有42年生活在北京,偶一离开,即念念不忘他的北平。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想北平》。在初中我们已经结识过老舍先生,同学这次也又去查找了他不少资料,相信同学一定知之不少。

明确:老舍(1899~1966),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二、文本研习:

1.“想”。(标题的“想”为什么不换成“写”?)

明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写,“想”表明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文章开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我真爱北平。”但马上又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说不出”三个字,在两段文字中四次出现,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

2.老舍先生对北平的那种说不出的爱他甚至与他对那个人的爱相提并论?

明确:对母亲的爱。老舍先生特别爱自己的母亲,是文坛佳话,他将对北京的爱喻为对母亲的爱,这其中的爱可见是多真切和深沉了,确实要超出常人几分。颇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3.当然这说不出的爱还有他的原因。“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于是,老舍先生决定写出“我的北平”。

4.何为“我的北平”?请同学找出书中文段来品读。

明确:“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个思念中有个北平。”(第二节);“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第三节)

5.尽管老舍先生说他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他又不是诗人,他将永远道不出他的爱。但所幸我们还是看到老舍先生笔下的“我的北平”。

研读课文4—6节,回答问题

(1).“写什么”

写什么(作者笔下北平的特点)动中有静 布局合理 贴近自然

(2).“怎样写”

衬托手法: 巴黎热闹 <——> 北平安静 巴黎的布局“比上北平还差点儿” 美国的橘子 <——> 北京的玉李

(3). 点评老舍先生的“我的北平”。

你也许没到过北京,但跟随着大师的文字,恐怕你也仿佛来到了那皇城根底下了吧。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文字与意境?说说为什么。不妨我们与大师对对话吧.这样的一个北平,难怪作者说到最后,“好,不要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

明确: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4)既然是“我的北平”,从他的北平中你读出了什么样的“我”?

平凡、淡泊(平民气质“采菊东篱下”传统文人的陶氏情结)

三 延伸拓展

(1)你也生活在六朝古都石头城,可能你也有你的喜欢的“你的南京”。和我们分享吧。

(2)母亲的芳香 /是故土的芳香

分享我的私房歌 罗大佑 乡愁四韵

第五篇:《想北平》教案

《想北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关于老舍的文学知识,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2、过程与方法:反复品读,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故乡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教学重点]

了解散文的主要特征,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在人类情感世界的精囊里,有的可以说,可以画,但有的情感却无法诉说。即便是柳永,尽管他才华横溢,词赋甲天下,在友人分别之际,也只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乡愁也是如此,有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他也曾漂泊海外多年,回国后一段时间又在远离故土的地方工作,对北平自然有着独特的感情。这篇文章就是写在1936年他在青岛工作时,就让我们通过阅读《想北平》,领会作者是如何抒写自己难以言说的浓浓的思乡之情的。

1、关于老舍的常识

对于老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我想请一些同学谈谈对老舍的认识;

明确:老舍(1899-1966),满族,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出身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推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一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著作颇丰,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祥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等。

2、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夕的1936年。1936年的老舍正在青岛的山东大学任教,而那时的北京不但失去了国都的地位而改称“北平”已经有八年,并且伴随着华北局势的日益吃紧又逐渐沦落为岌岌可危的“边塞”。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老舍应上海《宇宙风》杂志有关北平的征文写下了这篇散文。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诵全文。

提出问题:文章的题目是《想北平》,那这个“想”字能不能换成“写”?为什么? 明确:“想”是因为“爱”。

提问:作者对北平有着怎样的感情?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回答: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为什么会这么想念北平? 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是说不出而已。„„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可是我说不出来!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2、文中出现了四次“说不出”,有何作用?明明反复说“说不出”还是说了很多,我们也能明显感到作者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

点评:有时,人们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往往不知道从何说起,而对于过于浓烈的感情也常常不能轻易道出。老舍对于他日思夜想的北平,也达到了这种程度。在文章中,作者反复四次诉说自己的“说不出”,正是爱到极致的表现,反复强调,表明爱得非常深厚,只是“说不出而已”,正是情深处反无声的表现。

3、一个真爱北平的老舍,一个为了北平真愿成为诗人的老舍,一个真想念北平到落泪的老舍,在后面的段落里,有没有说出对北平的爱?(有)他爱的是北平的什么?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明确:动中有静

人为中显自然(布局合理)(处处有空)

贴近自然

4、北平可写的东西很多,为什么老舍专挑墙根、院子、花花草草的写呢?是不是显得太小气了点?

明确:大处着眼,小处着笔。正因为他对北平的熟悉与热爱,他才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如果是北京的匆匆过客,恐怕除了感叹历史的悠久,建筑的恢宏也就没什么了。老舍把笔伸向了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就因为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老北京人,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要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中表现北平,确实不易,因为“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既不能埋没了北平的种种好处,只“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又不能机械的罗列平铺直叙,写成一篇关于北平地方风光指南。因此,老舍决定以看待母亲一样的眼光来写“我的北平”,从自己身边的普通事物入手,抛弃了一切美好华丽的字眼,用极平素的语言,通过与巴黎等城市的比较,历数北平的好处。来描绘自己心中的北平,传达了自己与北平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情感,这就超出了一般的客观描写,他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个什么样子,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他不是在“写”北平,而是在“想”北平。

5、结合同学找出的句子,体味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明确:A、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分析语言表情达意的作用(如比喻、对比、衬托、引用、反复、拟人等)

例句:(1)比喻

北平——自己的母亲

能恰当的表现出对北平深切、真诚的爱,进而打动读者

(2)对比衬托

巴黎未免空旷、使人疲乏——北平动中有静

美国的橘——北平的玉梨

衬托出北平的自然、悠闲

(3)反复

“我说不出”,强调对北平的爱难以道尽。

(4)引用

“采菊东篱下”道出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亲近。

B、可以从表达方式上研究(议论、抒情、叙事的地方)

(1)夹叙夹议

如:整个儿与心灵相黏合,它是在我的血里。自己对北平特殊的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描写

描写花、菜、果,侧重颜色。形象的写出北平具有大自然的气息

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______;

C、可以抓住重点文句领会文义(主旨句、呼应句、含蓄句等)a)

不像北平那样既

复杂__而又有个_边际_,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__!b)

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_老城墙______,坐在石上看水中的_小蝌蚪_____或苇叶上__嫩蜻蜓_____,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_小儿安睡在摇篮里_。

文字不多,但写景、状物、营造气氛,抒发感情,比比到位,如同天成。

c)

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_,而在__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_,使它们成为美景。d)

哼,美国的_橘子_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梨__,还不_愧杀__!e)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在青岛不再北平。那时候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紧急、北平紧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时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老舍散文的语言特点:

l

纯朴、简练、俗白,平淡却有情致,自由一种亲切感人的味道

l

幽默诙谐,京腔十足,通俗明白,鲜明生动。如:“差点事儿”“挤得慌”“带霜儿的玉梨”“还不愧杀” l

他写《想北平》,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那么娓娓地叙谈,就使那种眷恋故土的热情典型化地感染了读者,激起共鸣。

6、课后练习请用衬托的手法描写一处你熟悉的地方,字里行间表现真挚的感情。

点拨:可先确定你熟悉的两个地方,然后确定一个主要表述的对象,然后挖掘两个地方在你心目中的不同感受。可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

板书

动中有静(老城墙、嫩蜻蜓、小蝌蚪)

想(爱)北平

布置匀调(胡同、西山北山等)

贴近自然(花果菜)

(二)那么对于这“说不出”的爱,作者真的没有说出吗?在二、三两段中作者是如何表述的?

并谈谈你对这种感情的理解。(可齐读这些句子细细体会)明确:比喻 把自己对北平的情感比作对母亲的情感——情到深处反无声

第二段的后半段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第三段的中间 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补充一:关于老舍对于她的母亲的爱——舒庆春还只有一岁半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死了。母亲马氏在四十一岁时得老舍。为一家人六口的衣食温饱,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她还曾在小学校做过佣工。贫苦的家庭生活,全靠母亲独立撑持。

1966年8月24日,不堪文革批斗和污辱的他愤然投太平湖,当时住在东城区的老舍,却单单要走到西城区去投太平湖。不仅因为它离家远,更因为太平湖离母亲近。老舍西城区新街口小羊圈胡同(解放后改名为“小杨家胡同”)是他自诞生直至1924年赴英国这一时期的旧居。而太平湖与其旧居仅一墙之隔。在人生最消沉的时候,老舍想到的是教给他“生命的教育”的母亲;最终他也用自己的生命追随母亲而去。(正应了那句“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补充二:北平已经在自己的血液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闻一多说的“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板书之)

下载《想北平》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想北平》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想北平》教案

    想北平老舍 教学目标: 1.品读作品,感受作者质朴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故乡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2.熟悉散文的主要特征,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我感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

    《想北平》教案

    想北平 【教学目标】 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教学......

    想北平案例

    《想北平》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想北平》是一篇散文,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是“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中“漂泊的旅人”板块中的第一篇。这一板块中的文章重在阐释人与......

    想北平教案

    《想北平》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想北平》教案

    《想北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研读,让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探究文本内容,感受并分享作者对故乡的爱。 3.......

    想北平.教案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老师有一本书,叫《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想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他的每一天能够幸福自信的生活着,那么他必定是个具有完善人格的善良的......

    《想北平》教案

    《想北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热爱眷恋和思念之情。 2、学习作者所用的对比衬托手法,学习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情的技巧。 3.品味......

    《想北平》教案

    想北平教案 晏冰清 一、 教学目标 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感受老舍的写作特点与语言特色; 2.了解散文的衬托、对比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