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练笔教学实践探究

时间:2019-05-15 05:4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课堂练笔教学实践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课堂练笔教学实践探究》。

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堂练笔教学实践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练笔教学实践探究

摘要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从进行练笔的最佳切入点,挖掘练笔训练的内容,比如仿一仿精彩典型之处,补一补空白悬念之处,为习作教学搭建基石,更好地落实“语用”。

关键词 课堂练笔;教学实践;落实探究

2011年修订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这样一段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增加“加强平时练笔指导”这一建议是修订版课标一个重大实效性建议,也是十年课改教学实践的必然结晶。

我校立项了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链接文本 寻找练笔切入点教学研究》。本课题研究以文本为出发点,从进行练笔的最佳切入点和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两方面进行研究,意在挖掘练笔训练的内容,探索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习作教学搭建基石,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我们的语文课更好地落实“语用”。在课题组成员的实践中,寻找到了一些文本的练笔切入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彩典型处仿一仿

课文是最好的写作范文,这些课文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段落描写都向学生传递着最精彩、最准确的语言和写作方法。我们引导学生从典型句式、构段方式、写作顺序、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仿写。

(一)句式仿写。实验教师善于挖掘课文中的精彩句式和特殊句式,如四年级下册《林中乐队》:“天牛的脖子嘎吱嘎吱地响――这不是活像在拉一把小提琴吗?”(这个句子破折号后面的部分是在前面部分的基础上展开的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教材中各个“语文天地”都有仿写句子的训练,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构段仿写。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模仿文中的精彩句子,更要模仿文中的精彩段落。如三年级下册《奶奶最喜欢的铃儿》,倒数第二自然段:“奶奶把冬冬一把揽在怀里,紧紧地搂着她说:‘我最喜欢的是每个星期六早晨听见你按响的那只门铃。’”教师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好的掌握这个段式,应让学生充分朗读段落,明白前面的动作描写与后面的语言描写都为表达同一情感,接着出示叙述动作或叙述语言的句子,让学生补写另一半,以此来扶学生一把;然后再提供一些语言环境拓宽学生的思路;最后在学生充分练习说的基础上,才让学生动笔写下来。先说后写,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预想的练笔效果。

(三)顺序仿写。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参观游览顺序等。如学完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让学生按时间顺序写出一种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如“日落”“月食”等。

(四)篇章仿写。如五年级上册《我喜欢》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的结构很特别,每一自然段开头都用“我喜欢”领起下文,使这些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式。可以让学生仿照排比段的形式写出自己所喜欢的独特事物。这种方法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习作的方式。

(五)写法仿写。小练笔不仅是课文内容的延伸,情感的深化或迁移之外,在写作方法上也能有所收获。

例如,实验课例《我与凡卡比童年》,链接《凡卡》文本的第八自然段,从品味凡卡悲惨命运的三个方面,“挨打”“挨饿”“挨冻”,学习作家细节描写的写作技巧:连续动词即“造型法”;两种事物的对比即“对比法”;语言朴素而生动即“素描法”。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名家经典的基础上,模仿借鉴作家的写作技巧,联系自己的实际,从玩耍、饮食、睡觉等方面来表现童年生活的幸福,并力求在各方面用上本课的写作技巧写一写。在这三种写作技巧中,“对比法”学生易于接受,而“造型法”这种需要用到连续动词的则有一定难度。教师献身说法童年玩耍的快乐,强化学生对“造型法”特征的认同。接着出示几张孩子们玩耍的图片,即兴说说自己玩耍时的快乐场景,要用上一连串的动词。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就能较自如地表达。最难的是“素描法”,就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运用朴素生动的语言勾勒人或物。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应该对细节描写有一定的感悟。的确,立足于文本,学习作家的谋篇布局和写作技巧,尤其是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是很有必要仿写的。

二、空白悬念处补一补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戛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有时出现在故事情节中,有时出现在人物的对话中……归纳起来,文中进行补白的地方有:省略号处补白;人物内心补白;课文插图补白;突破重难点补白。

(一)省略号补白

实验教师能及时利用,让学生思考省略号所隐含的内容或包含的深意,联系己有的知识,进行言语拓展,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二)课文插图补白

实验教师能利用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写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

(三)人物内心补白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内心旅途,是一个生命的体验和感悟的历程。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悟往往比外在的接受和学习更为深刻,它带着生命烙印,涌动着生命的激情。在人物内心补白上,可以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三、情节外延处编一编

教材中有的课文言虽尽但意无穷,结尾留有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这也是练笔的大好机会。这时可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抓住结尾进行 延伸。

实验教师较好地总结了怎样进行续写。①要认真阅读提供的情节。如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要求学生续写时,必须紧紧围绕哈尔威船长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他忠于职守、敢于牺牲的精神进行想象。这样,学生就懂得在原情节的基础上进行想象,顺着原文的思路创作下去。②要确定好文章的中心。如有一位学生在续写《一枚金币》时,写出了文中的儿子知道赚钱不容易,就去找了一个有钱人的女儿当老婆,过上了富足而安逸的日子。这样的续写偏离了文章的中心,背离了作者的用意,所以在续写之前应该要与学生先确定好本文的中心。③要抓住要点,反复推敲。如教学《穷人》一课时,可以从以下几点指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续写:桑娜拉开帐子后,会看到怎样的情景?桑娜和渔夫会怎么说?怎么做?他们会怎样对待西蒙的两个孩子?今后,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会怎样?引导学生围绕一家人的生活,两个孤儿的命运,合理展开想象,再现主人公的美好心灵!这样先想象几个要点列好提纲,然后再细细思考,这样的续写具体,符合情理,注意衔接。

四、转换文本时改一改

亚里士多德说:“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古诗文语言凝练,令人遐思,具有无限的思维弹性,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再造空间。在了解诗文大意后,学生反复吟诵、品味古诗文,充分感受诗的意境和情感,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改写练笔,在想象中拓宽思路,使学生深刻体验到藏匿诗中的那份情感,在练写中“入境”,使读与写相得益彰。

例如,课题中期汇报活动中,有的研讨课较好地展示了改写的课堂。《东施效颦》的没有具体的语言描写且只有三句话,而剧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靠人物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解决这一矛盾就是要化无声为有声,围绕西施的美,东施的丑,人们对东施效颦这一做法的观点,发挥想象,无中生有。一是设计人物的语言,使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凸显人物的个性;二是设计说话者相应的动作、神态。现场呈现了一堂趣味十足充满活力的改写课堂,在教师这个“导演”的组织下,学生真正动起来了,不但“身动”而且也“心动”,课堂上学生活跃,表现出极大的学习潜力,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五、有情可表时写一写

如六年级下册《白衣天使》一课,学生学习课文,感悟人物品质,抒发对南丁格尔的敬佩之情。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点写一篇读后感。还有许多文章的内容特别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强烈的感染力,都不妨让学生写写读后感。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提炼、边推广。通过大量的课题实验案例教学设计,实验教师很好地链接文本,找准了每课的练笔切入点,并能对相应的练笔点预设一定的练笔策略。课题组用关键词对各个练笔策略进行提炼,加上课题实验研讨课的验证,今后将进一步推敲提炼出一些练笔切入点及相应的练笔策略,从而提高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左小文)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探究》立项申请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与探究》立项申请书

1、选题依据论证(是否是十一五延伸课题;是否是引进课题)

国内外研究情况概述(分析研究水平及发展趋势):

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探究,是近年来提高课堂教育水平中的一个受到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课堂教学有效性早期的研究主要在于鉴别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例如教师的特点、性别、年龄、知识水平及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及对学生的影响等。当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比较活跃,研究的视野扩展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教师因素;不但注重教学的物质环境,还对教学的精神文化环境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技术支持方面也有了更多的关注。

2、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突出应用及推广价值):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在深入推进和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的新形势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必须引起重视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它培养的学生是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是检阅教学质量是否成功的一把尺子。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为课堂教学毕竟是落实以上标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本课题研究,将从如何建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如何将这一资源有效地服务于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的角度,探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有效整合“课堂有效性教学”资源,探索出适合校情的课堂有效性教育模式,并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符合目前教育形势的需要,符合课堂教学的需要,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从人的发展出发,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价值观,建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实践探究的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1、提高课前准备工作有效性的研究

⑴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由此可见,备课质量影响课堂效果,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教师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这是一种学习、提升和修炼的过程,它要求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料、备重点难

点训练点、备思路、备教学策略,它需要用心、用情、用力去打造;倡导合作研究,进行集体备课,一种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抒发情感的过程,是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强调在备课时要有预见、有对策,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验证,修改、总结和积累,长此以往,备课就会越来越细、越来越精,心中越有数,上课时就能做到轻车熟路,切实提高备课质量。

⑵提高学习预习的有效性。一是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并通过课堂训练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以教促学;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

2、提高课堂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⑴关于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首先,教师应有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其次,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新理念,生成性的课堂能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绝非一成不变的僵化程序的完成,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但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应有所侧重;再次,面对一个个有想法的学生,课堂总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情况,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从而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

⑵关于教学结构:传统的教学设计,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以教学主线为轴贯穿全课,教学设计严密,教学步骤细致具体,师生的教和学较多地受制于预设的教学方案。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成功的教育就应该是唤起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那些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来安排教学,只有体现一种主题学习的风格,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现课程资源的创生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才能使教育的意义--学生的发展得到实现。⑶关于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包括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检验教学方式是否优化的重要条件,是看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高度统一。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等。语文教学现行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我们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每一种教学方法能发挥出应有的功效,关键取决于教师如何选择和运用它。

⑷关于学习评价。《标准》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根据发展性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素养的形成,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进程进行评价:①学习评价应是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②学习评价应是针对性的评价,既要避免空洞,又要避免机械频繁地评价。③学习评价应是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指导作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3、提高课后反思有效性的研究。基础教育研究课堂教学的高效,重在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诚然,教师只有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更加有效地调控好课堂教学,取得进步。

4、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教育专著、资料汇编及大量的期刊杂志。

2)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探究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3)理论探索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体验性学习的内涵及其能力培养方法。

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

当然,研究过程中可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取舍及调整。

参与本课题的人员均为中青年教师,他们精力充沛,参与兴趣浓厚。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促使学生自主地“在语文学习中探究”,建立能促使他们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有关教学模式。

5、预设课题实施步骤和保障条件:

本课题研究时间从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1.4~2011.6)

⑴成立课题小组。⑵申报立项。⑶加强课题组教师培训、指导理论学习。其成果形式申请书。

2、启动阶段(2011.6~2011.8)

⑴调查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教学高效或低效的特征。⑵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⑶完成课题研究方案。⑷组织开题论证。其成果形式为实验方案。

3、实践研究阶段(2011.9~2013.12)

⑴组织课题组理论学习。⑵开展课题研讨活动。⑶组织有效课堂优课评比活动。⑷收集有效课堂教学案例。⑸撰写阶段性实验总结、论文等。其成果形式为阶段性实验报告。

4、结题阶段(2014.1~2014.3)

全面总结课题实验,写出研究报告、论文、研究课例等展示实验成果,写出结题报告。其成果形式为论文、总结报告等。

6、预期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是课堂教学效益不高。就其原因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只求量不求质的重复训练,片面将学生的能力培养等同于知识性传授,忽视师生活动的合理设计等,从而使课堂教学低效乃至无效。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力求解决以上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空间发展多方面的素质、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校本研究,使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形成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养成实践+反思的工作作风,从模仿教学走向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践研究的价值是让教师在课堂上教得轻松、自信,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乐学、会学、善学,学得有效、高效与长效。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课堂情境教学的探究

——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而语文课堂教学,更是风格万千,如深夜的点点繁星,璀璨生辉。人们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求定法,但求得法。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到“得法”呢?我认为,课堂教学必须注重从开 展情境教学入手,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做到“得法”。

情境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这些都是将教学内容给予到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以使学生深刻感知所学内容,明确教学的具体目的,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刻记忆。

情景教学法是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提出的,它主张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创设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从形中、从情中去感知教材,逐渐感受到作品所赋予的美。

下面将以我所从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例,具体谈一下,这种情景教学模式在我实际教学工作当中的应用。在我看来,小学生的求知欲都很强,而且很喜欢读书,同时要求上进,彼此互相“比”的劲头十足,他们好动,好胜,也很好新,他们的大脑处于发育阶段,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很强,正是基于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我在实践的教学中比较青睐这种情境教学的方法。以李吉林老师提出的这种情境教学策略为基点,探讨在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根据教材重、难点来设计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注意力易分散,那么良好的课堂气氛就能够让他们的注意力保持在你所讲的内容上。

1、情境导入

首先就要一个良好的导课,使学生尽快的进入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讲六年级的一课《北京的春节》,首先让学生自由的说一说当地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过节时自己内心的心情如何,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幻灯片的方式再现各地各民族过春节时的氛围、让学生体会不同文化习俗下的春节场景,与学生交流看过后的一些感受,最后播放北京的春节是什么样的,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从而引出对这一课的学习。

2、设疑情境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现在的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很强,当我提出一个新问题时,他们都会积极思考,以不同的方式将所知道的答案告诉我。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果“疑”设到了点上,那么这些小学生们就会不由而发地给出答案。这一过程,必定会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记忆。

3、游戏情境

我始终认为“寓教于乐”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不论是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更是在小学生的学习中,他们会很乐意的玩,教师在玩的同时,将所要教授的知识传递给他们,这样必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小马过河》这一课时,我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也让小朋友根据书中的提示语来再现故事情节,如“小马连蹦带跳地说”“老马亲切地说”,让学生体会“连蹦带跳”“亲切地”这 样的情境。根据多媒体上的动画图面让学生尽量的按自己喜欢的情境去表演。激发他们独特的表演欲望,并适时的给予鼓励。

二、联系实际,激发语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语言艺术也是十分的有趣。一句话、一个词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它与生活的联系密不可分。小学是学生知识储备的最初阶段,所以,我们必须要准确的表达自己要传授的内容,并在实际的生活中去发掘那些与课本联系密切的知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是一篇刻画有关时间流逝的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的无奈与惋惜。也许小学生无法理会到作者这样的一种情感,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开始想,首先朗读课文,思考一下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作者是否回答,你又从中都感受到了什么,然后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想想自己平时的生活都是怎样过的?自己每天都做了些什么?又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做过什么正能量的事?你身边人的生活又是怎样过的?如果你是他,你会像他那样去过吗?......目的就是让学生以生活的实例来感受作者当时创作时的情感。

三、创设情境,获得切身感悟

1、描绘画面,呈现形象,产生美感,使儿童因爱美而要学;

如学习课文《春天的颜色》描绘一些春天的美丽景象,让孩子们感受体会春天的美好,孩子们因爱美而要学。

2、出示实物,在观察中引起思考,使儿童因探究而要学;

3、联系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使儿童因贴近生活形成关注而要学;把课文中的情境设计成贴近孩子们生活的故事,我通常都会设计成德育故事一方面设计课堂情境吸引孩子们关注一方面进行生活中的德育教育。如《云儿》设计成云姐姐和云妹妹在空中挤来挤去,挤破了衣服挤出了眼泪、、、、故事情境既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又教给了孩子们有关下雨的知识。同时还教育了孩子们要学会谦让,让活动室等不要挤。课堂教学、德育教学效果都非常的好。

4、触及儿童的情绪领域,唤起心灵的共鸣,使儿童因情感的驱动而要学„„无论是好奇求知,还是情感、关注的需求求知,都能促使儿童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望的儿童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其过程可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发性动机产生。这就保证了儿童在接触新课时,带着热烈的情绪,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事物的理解也比较直观,若要使他们真正的理解作者的感受及语言文字要表达的内容,就应该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有时,不妨让学生真正的去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去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一来,哪怕只是口头表达都会得心应手,不会无感而发。

因此在把儿童带入情境后,我们要根据课文情节的发展、内容的需要,使情境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客体一直贯穿在我们的教学之中。如我在教学中为了把孩子们一步步带入课文描写的相关情境,让儿童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我进行了很多的尝试例如大家常用到的闭上眼睛想课文描述的画面你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说一说,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不大,发言不积极,由于孩子们小他们的语言也不够丰富。后来我想到了一个方法改变了我的教学方式。“大脑电影院”让孩子把把课文中的情景设计成自己的电影,一幕一幕的把它描述出来。孩子们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我就说你可以给它配音表演啊,这样孩子 们就进入了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特定空间,儿童可涉足其中,仿佛进入了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孩子们进入情境后的热烈情绪又反过来丰富了入胜的情境。他们发自内心的微笑、忍不住的哭泣、震动心灵的义愤、争先恐后地表述自己的感受、见解„„都使儿童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与“境”相互作用的持续中得到强化。这样,教学就成为“我”高兴参与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他们禁不住挥动着举起的小手,向我暗示:“我知道”、“我会”、“老师,请让我讲吧”,这时学习已成为儿童的“自我需要”。在这里,没有丝毫沉闷的学习空气,没有强制,没有指令,完全摆脱了被动应付的状态。探究的乐趣,也绝不仅属于少数拔尖的学生,而是属于全体学生。在这种热烈的内驱力推动下,学生群体为求知而快乐,为探究而兴奋、激动,达到了一个比预期教学目标还要丰富得多、广阔得多的境界。有时候课上没说到的同学下课时,他们又涌到我的跟前,把上课没来得及提的问题、心里想说而未能有机会表达的感受,说给我听。在教师听完了他们的表述微笑点头时,满足的平衡感会使他们感到无穷的乐趣,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在此情境中的教师,自己的情感也禁不住升腾了,一种工作的乐趣驱动着他(她)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努力地丰富精神世界的兴趣,真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使学习动机稳定、持续、强化,从课堂到课余,乃至延续到日后漫长的学习生活中。

情境的运用,给课堂带来了生气,带来了欢乐,改变了以往的“注入式”教学那种闭门读书、单一的“听分析”、运用复现式的记忆学习语言所造成的儿童负担重、效率低的被动学习的状况。它针对儿童思维的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促使儿童合理地使用大脑,且又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探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审美兴趣、认识兴趣,乃至向往丰富精神世界的兴趣,也在其间培养起来。这样的教学为儿童将来成长打下了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坚实基础。

在我看来,情境教学就是给学生们创设一个立体的教与学的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知识素养和生活素养的提高。丰富他们的见识,扩展他们的视野。不论是小学生还是高中生,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必不可少。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中十分钟小练笔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随堂小练笔策略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金福园学校电化校区

潘康君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在高效课堂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市提出了半小时课堂的理念。“半小时课堂”的理念是我们义乌市教育局教研室最早提出来的。“半小时课堂”就是在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精简教学环节,突出教学重点,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确保每位学生在每堂课里都有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练习的时间和机会,切实减轻师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半小时课堂除了要求我们教师有一个简约有效的教学设计外,还要重视剩余十分钟的作业设计。语文半小时课堂中,很多语文教师都在剩余的十分钟时间内设计小练笔的环节,怎样能使这十分钟的小练笔更有效率,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值得探究的问题。如有有效的十分钟小练笔的策略和方法,一定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课题界定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所谓“课堂十分钟小练笔”就是指授完新课的基础上,或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当堂课文中的习作要素,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习作和表达,培养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逐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在阅读课上,根据学习的规律,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均衡读写训练,沟通读写联系,增强作文体验。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因素。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来源于“有材料可写”,一旦有了材料,有了他喜欢表达的角度,他们就会跃跃欲试,表达兴趣浓厚。在这种情绪下,作文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2)当代学习理论表明,要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至少要用课堂中40%的时间来表达。才是有效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能够乐于表达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小练笔提供丰富、有趣的内容。通过恰当的小练笔训练,又能得以强化和提高,这也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阅读教学中,要准确把握课文读写结合的契机,相机进行写作训练,增加习作训练量。

(3)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同志在长达二十多年的农村教学实践中,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杂、乱、华、死”,读写严重脱节的弊病,先后进行了八轮“读写结合”教学改革试验,使农村学生从厌读怕写变为喜读爱写,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成功地探索出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途径。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教材教法改革与实验涉及到教材、教法和学法,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探究课内小练笔策略:

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在完成某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任务后,选择一处着笔点,并确定“话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丰富的联想或想象,或想象结果、改编故事,或添加内容、补充情节,或联想其他抒发感想。

1、读写结合、尝试运用——仿写。(1)典型句式的迁移练笔。(2)典型构段方式的迁移练笔。(3)典型写作方法的迁移练笔。

2、拓展情节、填补空白——扩写。(1)看课文插图开展“小练笔”。(2)用课文特殊标点开展“小练笔”。(3)抓文本关键词开展“小练笔”。(4)读文本“佳句”后开展“小练笔”。

3、立足原作、删繁就简——缩写。

4、根据材料、合理构思——改写。

5、创设情境、展开想象——续写。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反思小练笔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逐步探索出小学生课堂中小练笔的有效策略,稳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2、实验研究法

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实验组和控制组并进行前测和后测的控制,比较课题实施的效果。

3、文献资料法,平时自己坚持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强教学实践;读儿童文学,悟童心童真;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常上教育教学网站,参与教育教学论坛的讨论,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与课题有关的理论学习,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实施。

4、个案法

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4、经验交流法,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小练笔心得感受。

5、成果展示法,把学生的小练笔结集成册,向全校展示。

四、课题研究阶段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11年10月-2012年10月)

1、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10月—12月)对当前课内小练笔教学现状和学生小练笔水平调查与分析,精选购买相关书籍,学习有关“以读为本、读中悟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理论。,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申请立项。

2、初步探索阶段(2011年1月—2012年7月)全面展开研究,分别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收集研究的数据和各种材料。

3、创新升华阶段(2012年8—9月)总结课堂小练笔的有效策略,撰写相关论文。

4、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0月)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汇总研究成果,申请结题。

五、预期达到的研究目标及成果

1、能为一线教师课堂小练笔的设计提供策略和方法。

2、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提高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使之适应终身学习与生活的需要。

3、整合新教材中各种教学资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有效地进行小练笔训练。

4、个人读书随笔集

5、学生作品集

6、课题研究案例集

六、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为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本人在做好本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学习,向名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广泛阅读教育教学名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探求习作小练笔的有效途径。必读书目如下: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江平主编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倪文锦主编

《教育研究方法》

袁振国主编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

丁有宽著

《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

于永正著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于漪主编

《案例教学指南》

郑金洲主编

《新课程教师必读经典案例》杨明全主编

第五篇:语文课堂练笔之认识

对小学语文课堂“练笔热”的透视与反思

广东省深圳市石岩公学 朱 瑛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教材是最重要的写作资源,上到全国名师,下到普通教师,都很重视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以课本为范例,进行课堂练笔。应该说,这种努力把“写”挤进课堂,“君子动口更要动手”的读写结合意识是好的。因为恰当的练笔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为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奠基”;而蹩脚的练笔,则像强行锲入的“钉子”,牵强附会,水火分离。所以不是所有的课文都可以用来进行写作训练的,也不是所有的片段都可以用来练笔的,我们要看这种读写结合的练笔是否有机契合?实不实在?是不是又落入了新的模式陷阱?冷静对待目前课堂上的“练笔热”。

缘起:乱花渐欲迷人眼

细读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其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都很注重引导学生对这些名家名篇进行遣词造句方面的模仿练笔,然而,在课堂练笔热情高涨不退之余,一些问题也“乱花渐欲迷人眼”。

问题一:离题万里的“假练笔”

一位教师在执教《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时,重点放在初读课文后体会“我”和父亲在放鱼回湖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痛苦的心理斗争,进而感受道德实践的艰难。在品读结束时,教者安排了这样的课堂练笔: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就像文中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教师的初衷是想通过课堂练笔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写作能力。但由于在品读过程中没有注重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我”和父亲在放鱼回湖的过程中经历的痛苦抉择,没有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也就是说没有为练笔做好铺垫,加之练笔脱离课文语境,话题又一下子从“钓鱼、放鱼”跳跃到了“看电视、完成作业”等环境上,练笔就变成了为练笔而练笔的“假练笔”。

问题二:千篇一律的“伪练笔”

在《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的课堂上,有位老师设计这样一个填补空白型的练笔:“万分紧急关头,董存瑞想:。于是,他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下,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课文的价值取向是让学生体会董存瑞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学生自然按照这种思路写上:“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解放隆化,为了新中国,我必须马上炸掉暗堡”。学生的答案千篇一律,了无生趣。教师批改时,非常“轻松”,如同抄写句子。这样的练笔看似有实效,其实效率很低。我们可以想象学生长年累月面对这样的课堂练笔,还有多少真情可言?即使在教师的极力渲染下,学生激情澎湃地写出了一两个精妙的句子,这些句子也是基于过去的水平,并不是通过此次课堂练笔达到的写作提升。这种情感经验被封存,想象翅膀被折断,创造动力被扼杀的练笔就成了一种装腔作势的“伪

于老师的“饱经风霜”课堂练笔,是在学生理解了全文内容,把握了课文所写事情的背景之后。他给予学生的决不是“饱经风霜”的抽象意思,而是一张“枯瘦的”、“像一个霜打的茄子”的脸,还有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样的练笔不仅检验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情感内涵的理解程度,还有效进行了具体叙述的训练,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向这样只有处理好课堂练笔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才能杜绝带有作秀之嫌的“假练笔”。

2.形式多样,百花齐放

课堂练笔是穿插于阅读教学之中的,具有任务明、节奏快、费时少、负担轻、效果好的特点,但是练笔的主题受教材制约比较大,如果教师在设计时稍不注意,就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所以课堂练笔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写什么?练笔所设计的内容应是在阅读课文的进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要让学生有情感要宣泄,有语言要表达。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以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练笔内容。我们不妨根据可以练笔的不同目的,从下列几个角度来设计课堂练笔的具体内容,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出现千篇一律的“伪练笔”现象,达到形式多样、百花齐放的目的。

表达性练笔这类课堂练笔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之后,产生的新的思想认识、情感体验、表达欲望,若教师能适时地选择一个写的话题,让学生练笔,学生自然有话可写。如:一位教师执教《触摸春天》,在孩子们都能读懂安静的心之后安排一个练笔:“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她仿佛望到了──,望到了──,望到了──„„”学生深情地写道:“她仿佛望到了蝴蝶飞走的样子,望到了青山绿水,望到了她心中的大自然”,“她仿佛望到了那只蝴蝶,望到了自己的生活,望到了自己的未来”„„这样的文字一露脸,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教学目标的达成。

理解性练笔这类练笔是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或者关键点设计一种思考性话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就此联系课文、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积累进行个性化解读、体验,并将自己的独特理解、体验用文字表述出来。如《白杨》一课最后一句话是这样的:“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时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是全文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突破,使理解得以深入?在学生经过朗读体会,对这句话有了初步感受后,可安排这样的练笔:当爸爸看到高大的白杨树身边,有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时,他会怎么想,怎么说?请同学们以爸爸的口吻写一段话,写出自己当时的内心活动。学生们有的借白杨抒发了“自己(爸爸)”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情怀;有的由小树的成长联想到“自己”孩子的成长,并表达了“自己”对孩子的期望„„通过练笔,学生对“爸爸”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爸爸”嘴角浮起一丝微笑的原因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转述性练笔课文有特定的叙述人称与顺序,如果转换一下人称或者变换一下叙述的方式,就会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学生在这样转述性的练笔中体会到不同叙述方式的不同表现力。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我们可以安排一个改写练习:选择一种玻璃,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作自我介绍。改写,不仅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有效地巩固了这一节课所学内容,而且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迁移性练笔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经常在阅读中借鉴、模仿、运用这些语句、段落,就能在迁移性的练笔中逐渐体悟到其中的表达规律,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火烧云》一文,用了“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还有„„”的句式,赞美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教学本课可要求学生先去读读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句子,而后进行仿写。有学生是这样仿写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像飞翔的小鸟,一会儿像活泼的小猫,一会儿仿佛奔驰的骏马,一会儿仿佛威武

下载小学语文课堂练笔教学实践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课堂练笔教学实践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设计--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各课小练笔设计 设计归类:语文学科作业建设 设计人:张 娜 时间: 2012-9-2 设计思路 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融入读写结合实践训练,是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强化语言......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设计--四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设计第一单元 1、观潮 1、书中的比喻句很多,请你把它摘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请你......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设计--六年级下册

    六下小练笔1 文言文两则 1、展开想象,将“专心致志”写具体。 2、认真阅读《学弈》一文,为它配一幅插图,请把人物动作、神情写具。 3、仔细阅读《两小儿辩日》,然后进行改写,注......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杨帆(2009.8.29) 当今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倍受人们关注,语文已成为众矢之的。作为身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冷静思考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有效”可......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本站推荐]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课文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朗读可以使小学生对所学课文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朗读可以引导学生与课文......

    小练笔 让语文课堂魅力无穷

    小练笔让语文课堂魅力无穷 东关小学 杨玉萍 随着新课程走进语文课堂,我们欣喜地发现,“小练笔”也挤进了语文课堂,且大有安营扎寨之势。“小练笔”改变了往常课堂上“君子动口......

    初中语文课堂小练笔微探

    初中语文课堂小练笔微探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其实就是一种探究,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就是通过字面的解读,了解文字负载的内容,然后通过内容......

    六下语文课堂作业本20课小练笔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1.朔方( ) 2.脂粉奁 3.褪尽( ) 4.凛冽( )5.旸谷( ) 6.皓月 7.姮娥( ) 8.睥睨( )9.胆怯( ) 10.蜿蜒( ) 11.飞窜( )12.咆哮(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1.nuâ待 2.鞭tà( ) 3.污huì( )4.深y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