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课堂的差异性教学实践
语文课堂的差异性教学实践
《新课程标准》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的理念。将这些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在对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养程度不同的学生平等考虑的前提下,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照顾差异,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方式,促进他们最大限度的发展。为此,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和研究,对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照顾学生的差异,谈几点做法。
一、关注全体 了解差异
在语文学习的领域里,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勿庸置疑。通过调查分析,大约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平的差异。如六年级学生,他们语文基础都是一样。在认字时,有的学生一天认80个字或更多都不会觉得困难,有的同学花几天的时间也记不了几个字。在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与写作等领域都存在着个体间的差异及个体内能力发展不均衡的差异。二是兴趣的差异。有的喜欢诗文,有的却喜欢小说;有的关注这个人物,有的却关注那个故事情节。同样一个单元或一篇课文,班内的学生关注的兴趣点也有很大的差异。三是风格差异。有的倾向于独立学习,有的喜欢合作学习;有些学生通过口耳相传更能学好,而有些学生依赖视觉途径的信息传递方式,还有人需要触觉或动觉信息才能学好。
二、深入学生 照顾差异
现代教育原理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实施差异性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在对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养程度不同的学生平等考虑的前提下,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对象,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进行课堂时空资源的有效、平等、适切的配置,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机会发挥其特有潜力。
1、面对差异,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各个学生有着不同的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所考虑的不论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还是心灵情感的交流,都应照顾学生的差异。教师应在各个教学环节都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譬如教师在教学生字、新词时,考虑到有些同学拼音基础差,语音掌握有困难,就可以有意识地多向他们做示范,在他们面前多停留一会儿,就可以照顾到他们的需要。教师还应重视在教学关键环节的照顾,学生这时的特殊需要得到满足,学习的效果也就有了基本保证。例如:教师在讲读一篇课文之前,先让学生进行自学字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在一定时间内,还有几位学生,由于识字困难,读通句子都很费劲,无法完成了解课文这一任务。如果,在这关键环节,他们的需要不能满足,他们又怎能适应下一步的学习呢?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一下,在安排自学时,让小组成员帮助他们,他们就能较顺利地完成任务,缩小他们和其他同学学习新知识的差距,以较好地状态进入下一步学习。
2、善待差异,注重教学的情感过程。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仅是通过听讲和思考,而且也是通过经验和感情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和形成能力的。不同的学生在情感、意志等方面也存在差异,也有不同的需要。教师应善待差异,注重教学的情感过程。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位智力较差的学
生,上课特别喜欢举手回答问题,有时甚至没有等老师将问题说完,他就举手了。开始老师也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但他又经常回答不出来,久而久之,教师不再叫他回答问题,他的学习也就更差了。后来换了一位老师,这位教师对他的学习、作业情况给予积极关注,并作了分析:该生回答不了问题,说明他的知识技能比较缺乏,能力也比较差,但他积极举手说明他有学好的愿望,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有这方面的需要。于是教师对他加强辅导,并有意识地给他出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甚至在课前对他该问题先作辅导,他就能回答上课的提问了,当他回答正确,教师即给予鼓励,使该生的进步很快。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任何教学内容和方法,只有能够激发学生生动活泼的思想、唤起他们真挚而深刻的感情,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3、适应差异,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多样。
教师在选择方法时,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怎样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每个学生都愿意学;二是如何指导不同学生学,让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三是让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教师自身的特点和教学时间的多少,采用多种灵活的方法。一般是教师课前预先筹划,如课上给哪些学生提供直观材料,给哪些学生提供辅助提纲,要求哪些同学做示范,提问哪些同学等。其次是优化组合方法,各种方法应有机结合,过渡自然。譬如,学习一篇课文,课初主要采用自学辅导法,大部分学生自己学习字词,读课文。但对部分学生,教师又配合两种方法,那些课外预习较充分的同学,则采用讨论法,让他们几个交流学习体会,互相质疑,进一步自己提问题,带着问题学习;
那些认知基础较差的同学,则采用口头和书面结合的练习法,重点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认知上的困难,练读、练写。
4、利用差异,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在课堂上仅靠教师一个人来照顾学生的差异,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是有困难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差异,发挥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间交往,提倡合作式的学习;为学生提供配对活动机会,如配对朗读,配对检查作业等;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行之有效的小组学习活动,如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鼓励学生质疑。梳理他们的问题后,我们让他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有价值的问题。
三、因材施教 利用差异
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只有在教学中认识这种资源,利用资源,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
1、师生交往平等开放。
教师完全开放自己,思考性地倾听与交流,从深层感受和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应完全开放自己,谦逊、平等地与学生交往,思考性地倾听,其中包含着自我反省、自我更新,避免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理解。教师从深层真切地感受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理解学生,进行自我调适,重新建构,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建构课堂的远景目标和具体的行为目标,致力于寻求解决课堂分歧和问题的途径,尊重差异,实现积极的共同理解、共同进步,体现多样性的平等,实现课堂教学的差异性平等。
2、教材个性化的处理。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科书应该是教学活动展开的文本和载体”。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达到其中所蕴涵的知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个性化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体现差异性。例如上完《爸爸的咳嗽》,我让学生说说我们织里的环境污染情况,并根据自己的爱好、能力、水平在打电话、写信、发email等这些形式中,自由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学学小作者来向环境保护部门反映污染情况。这样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真正做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同时也不忘关注学生的差异。
2、关注学生创造潜能。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学生的这种“差异”正是我们展开教学活动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规定学生用什么方法,而是要给学生自主选择的自由,有意识的让学 生自觉选择,鼓励他们运用自己觉得有效的方法学习,以不断优化学法,提高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比如同样是学习课文,有的学生习惯圈圈点点,边读边思考;有的学生习惯边读边想边和同学讨论交流;有的学生喜欢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开来;有的学生喜欢从课后的思考题学进去。在表述学习结果时,有的学生可以用有感情的朗读来告诉大家自己的体会;有的学生可以用图画来说明课文的意思;有的学生可以用要点归纳的方法来理清课文的脉络„„
第二篇:差异性 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学设计
容城中学 薛辉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型:新授课
容城中学 薛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懂得地域分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2.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获取“由赤道到两极、由沿海到内陆”的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3.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4.结合实例了解人类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区域分析与对比的地理研究方法,利用景观图片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2.结合实际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的思想,因此在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形成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正确态度和责任感。【教学重点】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学难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与归纳法有机结合,采取活动讨论课的教学模式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在思考、讨论与活动中获得新知,完善知识的归纳能力及实际运用能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李明是个旅游爱好者,最近几年,他游历了好多名山大川,拍下了许多优美的照片。(展示图片)咱们同学看到这些照片后有什么感受呢? 生:景色非常优美,而且各具特色。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好,这些照片都非常优美,各具特色,就体现着自然景观的差异性,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不同的程度的差异,那为什么在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展示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师: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具体表现,就是陆地自然带。世界一共有多少种陆地自然带?分别是哪些陆地自然带?那么多的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好像是杂乱无章的,毫无规律可言的,是这样吗? 生:略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一起做一次时空的旅行,来探寻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首先,我们来制定旅游线路,第一条,海口——漠河;第二条北京——乌鲁木齐。各小组同学展开讨论,你们沿途会看到那些自然景观,有什么规律,形成这样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试着分析形成这种规律的根本原因? 生:展开讨论
师:好,哪组同学把你们第一条线路看到的景观,总结的规律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略
师:同学回答的很全面也很精练。我们一次可以看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形成这样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在我国呈现这样的规律,那么世界其他地区也符合这样的规律吗? 咱们以非洲为例,来验证一下(展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并解释)
师:我们看出,非洲也是符合这个规律的,这叫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出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图片并解释)
师:现在我们来看第二条线路,请同学来跟我们分享你们组的答案。生:略
师:这组同学总结的很到位,第一条线路是从南到北,第二条线路是从东到西,自然景观也随之变化,先看到的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形成这样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规律成因是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渐降低。
我们在把线路延伸到亚欧大陆西侧,也就是由内陆到沿海看自然带的分布情况。在同一纬度地带内,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从而出现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的规律叫——干湿度带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大致沿经度方向变化,另一些地理学家又称之为“经度地带分异”(出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图片并解释)
师:还有一种自然带不受纬度限制也不受海陆位置影响的自然带(出示世界陆地自然带图片)是哪个?那么这个褐色的山地植物区的分布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呢? 生:略
师:这是我们现在要讲的第三个规律——垂直分异规律。(出示山地景观图片)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会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就是垂直分异规律。(出示垂直分异规律图片)师:垂直分异规律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出示图片)师:我们以珠穆朗玛峰的自然带为例,思考下列问题
咱们刚才讲的都是地带性分异规律,那有没有非地带的也就是地方性的分异规律呢?(出示图片)
师: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还有哪些地区的自然带属于非地带性 生:略
师:绿洲。在干旱沙漠中,只要有水,就可以植树、种草、种庄稼,它是一种没有一定规律的非地带性现象。
陆地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不同的区域特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则是绝对的,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是有一定规律的,可是在规律性中又表现出复杂性——非地带性现象。【小结】
自然带的分布是复杂的,这是自然地理环境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根源所在;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这是人类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有规律分布的自然带构成了全球和谐的自然环境整体,同时自然带之间错综复杂的要素关系,有许多是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的。因此,人类不能随意去破坏任何哪怕是极微小的环节。我们要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把握其内在规律,特别是要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联系上把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生产,从而造福人类,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
【板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 由沿海到内陆 垂直地带性
表现形式
沿纬线变化方向更替 大致沿经线变化方向更替 由山麓到山顶,垂直更替 主导因素 热量 水分 水热
本节重点内容(小结)
第三篇:《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实践报告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学实践报告
(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为高中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教学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尤其是旅行中的直观感受入手,指出地域差异在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接着给出自然带概念,并从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开始,引导学生体会,寻找其变化规律性,同时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及原因。
首先分组讨论课前所分配的六组问题,交流他们的收获和感受,形成小组意见。然后针对各组问题请负责的小组汇报他们的讨论并形成的成果。利用网络资源信息和课本完善同学们讨论形成的成果,从而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明晰的理解。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图片、视频为学生创设情境,体会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并通过几个小练习巩固所学到的知识。最后,通过网络资源搜索地理环境分异规律的例子,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一、实践过程
1.板书: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学生分组讨论已选问题、汇报分享:
课前做好问题的分配,讨论共享他们的成果:
1):假期旅游若从海南到哈尔滨,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观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同?
2):假期旅游若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沿途自然景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3): 假期旅游去爬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感觉自然景观会一样吗?为什么?
4):以上三个问题反映了什么样的规律?
5):你还能举出反映以上规律的事例吗?
6):这样的规律对我们生产生活有什么启示?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问题,在校园网上查找资料。课上,按4人一小组进行小组交流(由组长负责主持、记录员记录、汇报员做好总结汇报准备)。然后再由汇报员在班级里汇报,进行交流结果的分享。
3.利用学生对问题的讨论结果,展开课文学习
一)请让学生在班级汇报他们课前所分配的六组问题。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对于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描述和分析,同小组的同学一起举例,地理环境分异规律。老师点拨地理环境分异规律的重要性。
二)学生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以非洲为例,分析说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
三)学生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以亚欧大陆中纬度为例,分析说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
四)学生根据课前搜索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我国西北地区种草好还是种树好?利用资料说明理由。
五)学生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思考以下问题:
1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有哪些自然带?
2分析说明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3分析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垂直带谱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
六)展示乞力马扎罗山垂直带谱示意图和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引导学生比较自然带谱的数量多少和基带的差异。
4.综合运用
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图片和视频,创设出几个案例,进行定练习,巩固刚才所学到知识。
请学生汇报讨论时得的结论,并结合刚才所学到的知识对其中的错误进行集体订正。
利用网络查找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
5.小结
1)小结:出示表格
2)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提问: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生产?
3)提问:你还能举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吗?
检查学生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了解人们在农业生产中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培养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检查本章节知识落实情况
二、收获与体会
1)现代教学技术这种教学体系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
用问题。
2)本节课巩固了低于分异规律,对其认识更加深刻。为下一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3)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在情感目标上认识到成长和烦恼的辩证关系,并认识到该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害怕问题、回避问题。
4)通过这样的课堂设计,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以后学习中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问题与建议
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不太熟练。建议要学生多看,多练。
2)在问题的设置时有几个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经过教师的讲解最后把握了问题的本质。建议
教师在编写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知识水平,问题要能让学生易于理解。
3)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建议多给学生接触视听方面的材料,鼓励学
生自己寻找问题,试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成长。
4)最后一个环节没来得及在课上完成。考虑到学生的积极性还比较高,建议用两个方法可以弥
补:一)加快前面的节奏。二)作为课后作业,下节课呈现学生的作品。三)建议学校建立
电子教室,让学生在座位上搜素网页,寻找学习资源并展示。
第四篇:地理环境差异性(教学反思)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反思
施英
本节课内容综合性强,抽象知识多,尤其是学生的空间观念还未完全形成,对于自然地理环境从总体上还把握不好。所以在教学时我按照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
1、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课外给予学生适当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进行研究;课堂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来探究、分析、定论;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学生拥有更多时同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想法和方法等。而且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课堂实际.随时调整能适应学生差异的多种教学方式。
2、充分利用课本插图进行读图训练。教材中图表丰富,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资料获取知识,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如:山地垂直带的情况可参考课本插图,注意珠穆朗玛峰随海拔高度不同所出现的垂直自然带,启发学生思考产生变化的原因。
3、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初中所学的自然带知识。在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引导学生观察“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掌握由赤道向两极以及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分析产生地域分化的主导原因。通过身边的事例引导学生探究、分析,让学生体会学习地理就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4、利用多媒体演示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规律,以及各个地区代表性的动植物。演示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让学生能更直观的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5、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上课时用学生的调查访问成果展示导入;课中鼓励学生积极的合作探究、讨论、竞答、演示操作等;课尾学生总结这节课的不同收获。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注重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了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并积极地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教学手段上,能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地理图像和多媒体演示课件,以及采用访谈、调查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从多种途径获取需要的地理信息。在教育方式上,把时间交给了学生,加强了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摒弃了过去那种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教学难点的处理上,能结合角色扮演、动画演示,深入浅出地予以解决。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时间上前紧后松,以至于在后面各组举出地理环境差异的“非带性”实例时我没有给出足够的评价。
2、小组讨论并展示时个别同学处于懈怠状态,我没有去及时提醒以至于讨论没能全员参与。
3、感觉激励性的鼓励语言较少,学生可能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这些我都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及时改进,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篇:中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实践体会(范文模版)
中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实践体会
新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历史前进的车轮下,我们必须高举这面教育大旗,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出教育硕果。近年来又提倡高效课堂,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立校强校之本。
中小学 语文 高效课堂
大多数人从事一种活动,都会不自觉地意识到活动的效率问题,而且都会尽可能地高效率地完成活动。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人为”和“为人”的育人活动,追求效率,才能最大化地利用好课堂时间,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可以多学的目的。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是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核心。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农村学生阅读量小、面窄,语文基本能力低下的特殊现状。因此,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综合能力,就必须要在逐渐增加阅读量的同时,在优化学习环节,建设有效乃至高效课堂上下工夫。
新课程改革以来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放眼这些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颗新星,无论是江苏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口的“三三六”、还是即墨二十八中的“和谐互助”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思想的核心都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成功秘诀就在于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最大化。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合作、探究。但自主并非无目标的学生自我学习过程,而是在教师指导、控制与严格监督下的自我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高效课堂的建设,离不开扎实有效的课前自主学习,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预习。这在农村语文学习中尤其显得重要。课前自主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可根据不同学段、不同文章体裁、单元学习要求,分类、分层设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提纲。如小学中高年级最基本的学习要求是熟读课文,掌握课文大意,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等;初中阶段是区别掌握作者基本情况,掌握生字、词语并能正确应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基本内容及主要思想。按照不同文章体裁,可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如小说,要紧扣三要素提出要求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特点,故事情节梗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的划分,在文中划出环境描写的语段、句子,并能区分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诗歌能按不同分类标准确定诗歌类别,勾画诗歌中的意象,标注主要的艺术、修辞手法,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及思想等。
扎实的课前自主学习,可以有效解决学生阅读量少、阅读能力低下的缺陷,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无法对文本内容充分感知,解读课文时,对内容的理解势必会囫囵吞枣、生吞活剥。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大打折扣,也会严重妨害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学习的主动性,语言艺术之“美”也就无从体现。
二、课上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形式。上课时,教师可根据已设立的预习提纲提出如下问题1.通过自主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和信息?2.还有什么疑问?让学生自由表述对作者情况的掌握,生字、词语的识读,文体知识、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等预习成果。问题虽然简单,却有着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学习成果展示的过程不仅是呈现学习成果,更是再思考与相互学习的过程,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欲望,增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而且还可以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表扬优秀的学生,肯定创造性学习和有价值的发现,鞭策后进学生,督促懒惰行为,并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案。
三、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
对于在教学方案中预设的问题和学生在预习成果展示阶段提出的疑难问题,把握好时机,采用小组合作,也可以采用同桌“师友”合作的形式讨论、探究解决,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相互教育的作用。在小组合作中,不指定发言人,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发言的机会和义务,“师友”互助也要明确帮扶关系,以防止合而不作、互而不助的低效的形式主义。对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价,要着眼于整个小组和“师友”二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让每个成员都有责任和压力感,这样合作、探究的效率必将大大提高。让学生在相互交流、探讨中,提升思辨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合作探究的问题一定要有探究的可行性和探究价值,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繁难,以防止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和无功而果。
四、拓展练习,有效提升
语文学习不仅是在课上,也在课下课后,还有延续。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情感内化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拓展性的练习及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拓展,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情感得到进一步内化和体验。对比阅读、手抄报、演讲、辩论、课后练笔等形式都可以采用。这既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检验。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教师应独具教学特色,学生要拥有学习个性;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学,学生要在学习中学会教;教师不单是合格的教书匠,学生不只是单纯的读书者。变传统尊严的课堂为自由幸福的学堂,变教学教案为学习导学案,变教师讲演为学生展示交流,变教师“苦教”为学生“乐学”,变“我学会”为“我会学”,变低能、低效为高能、高效。课前自主学习――交流、展示、质疑――合作、探究――实践、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习兴趣及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不断思考,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程序,课堂效率必将得到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