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
湘教版
二.章节
第三章第三节
三.学时
2个学时
四.课程标准解读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本课标其旨在通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本课标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学生需先了解在不同的气候类型区出现不同的自然带,知道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二是要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学生在了解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的基础上,掌握三个地带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三是进而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这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概念的基础上懂得运用分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之一──差异性;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难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字、图片、动画等材料。
2.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
七.教学过程
【引入】图片展示
西双版纳森林景观;蜀南竹海景观;东北的森林景观;内蒙古的草原景观;x疆荒漠景观。
【差异性】世界不同气候控制下的形成的不同自然景观
.不同气候对应的自然带
【地带性分异】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由低纬向高纬的地域分异)——热量
纬度不同→热量差异→景观差异
2.干湿地带分异规律(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
距海远近不同→水分差异→景观差异
思考:珠穆朗玛峰植被由山下到山上有什么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什么?这种变化与前面所提到的哪种变化相似?
3.垂直地带分异规律——水热
海拔不同→水热条件不同→景观差异
●山体自然带
①不同纬度,相同海拔的两座山,纬度低者垂直带谱较丰富;
不同高度,相同纬度的两座山,高度大者垂直带谱较丰富。
②根据带谱判断山体所在半球及阳坡
若阳坡为南坡,该山在北半球;若阳坡为北坡,该山在南半球。
【非地带性分异】
思考:为什么荒漠中会绿洲?(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地下水等提供灌溉水源)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的东西两侧的自然景观有何差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
(受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难以到达东岸)
马达加斯加岛东半部和西半部景观有何差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
(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
↓
地方性分异是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
地方性分异常常表现出有序性和重复性
【练习】
第二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1500字]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
1.设计思路
这段内容要讲清楚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差异的空间尺度”和“差异的变化规律”。教材内容也围绕这两个概念展开。
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无论在自然地理过程上,还是在自然地理特征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地域)差异。而空间差异有不同的尺度,正像教材中讲的那样,海陆差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上的自然带是相对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还有更小尺度的区域差异。从哲学的角度看,差异是绝对的,而统一是相对的。建立这个概念极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分析地理问题。例如区域比较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然而选择比较的区域,在空间尺度上要有可比性。
区域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教材从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入手,分三个方面重点讲述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拔影响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侧重分析了不同的景观特征。
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建立对地域差异的感知,并通过景观图片和有目的的启发式提问、探究式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地域分异的规律及成因,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来达到强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通过贴图游戏来帮助学生树立地域差异的空间概念。
2.“活动1”和“活动2“的设计意图
这两个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正确地利用地域分异规律。活动1的问题本身是比较开放的,结论也无对错之分,关键是通过研讨,使学生懂得在生态建设中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更科学地建设和保护环境。西北地区生态建设问题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研讨过程中,要注意教材给出的限定条件:西北地区。因此要考虑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并参考这里给出的小资料,然后再进行分析。活动2的问题是关于旅游线路设计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看作一个虚拟的问题,因为实际中是很难做到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加深对垂直带谱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①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
律来体现的。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地域差异;
⑵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⑶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⑷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⑴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
⑵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学习本节课的体会和见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
1.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之一 ── 差异性。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五、教学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知识结构
八、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引入新课】
1.从复习提问入手。先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接着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直接原因;再复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
2.用景观图片引入。教师出示两幅反映不同地域特点的自然景观图片,问学生能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点?(或者,教师提问学生旅游经历,将不同学生到过的不同地区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对比)
3.设问引入。教师首先提出一个观点: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然后问学生是否认可这种观点。教师总结,引出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差异性。
【承转、过渡】从总体上看,全球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严格地说,全球没有两个地域的环境是完全一样的,即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
【设问、分析】:为什么在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呢?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因为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显然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有可能做一次长途旅行,如从我国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或者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会有明显体验。
2.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打出投影胶片图5.6或利用挂图,并板书简单图示如下)
(提示:教师可结合复习气候的内容)教师先画出上图的左半部分──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图5.6完成右半部分内容。
[师]同学们在完成填图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一些特殊的地方?
[生]有的,有些自然带和气候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师]对,一般情况下,一种气候区是对应一个自然带的,但有两个是特殊的,一个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而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不同(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却相同,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第2课时
【引入新课】(提问)请几位去过不同地区旅游的同学,说一说当地的景观和我们中山有什么不同。并指出这种不同就是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并复习自然带的分布。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全球的自然带分布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提出问题思考】为什么我国南方炎
(学生回答、教师解释)因为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方纬度低,一年中太阳高度角大,地表面获得太阳光热多,所以气候炎热、气温较高;而北方地区所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光热少,所以气候温凉、气温较低。
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带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大致与纬线方向分布一致,即作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自然带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纬向地域分
[师]比如说我们如果坐火车从中山出发到北京,一路上会依次看到什么自然带的景观呢?
[生]依次会出现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景观。
1.(进一步设问让学生思考)同学们再仔细读图:看看世界上
(学生回答、教师解释)对!如非洲大陆、南美洲安第斯山的东部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大致也具有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从图中分布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纬向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而不同的热量条件又会引起水分条件的变化。因此,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实际上也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读图]教师出示世界地图,让学生结合上述分析将课本两幅景观图5.7、5.8粘贴到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设问】同学们再看我国的情况,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多雨而内陆地区干旱,自然带又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这是为 [生]因为离海的远近距离不同,获得水分多少也不同
[师]对,因为我国东部靠大海(太平洋)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降水量多少就不一样,各地表现出不同的干湿状况,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发育着不同的土壤,从而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景观和自然带。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
2.分析、讲解: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如亚欧大陆中部,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两边靠大洋,所受风向不同(东面为季风,夏季吹东南季风,而西面为西风),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所以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有规律变化。图5.9、5.10两幅景观图,就是一个明显的对比。(教师出示世界地图,【承转】有的同学在假期里可能登过山,登上山顶有什么感
[师]对!特别是海拔高度比较大的山脉,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气温、空气中的水分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一些地方有“一山有四季”的说法。这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水热状况、自然景观也随着发生变化的规律,称为山地的垂直地域
3.(利用投影胶片或景观图分析图5.11)喜马拉雅山地区由于海拔高度大(珠穆朗玛峰8844.43米),垂直自然带发育是比较典型的。从它所处的纬度来看,它的基带(最下面的一个自然带)与平地上的自然带是一致的,即为常绿阔叶林带。随着高度的增加,自然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依图分
处于赤道附近的高山,如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分异同从赤道向两极
【承转、过渡】以上我们简要地分析了陆地环境的三种地域分异规律。实际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有其一般性,也有它的特殊性。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陆地环境因为受到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 【分析、讲解】例如,我们在初中地理中学过绿洲。还记得,什么叫绿洲呢?(学生回答)对!在干旱沙漠中,只要有水,就可以植树、种草、种庄稼,这样的地方就叫绿洲。绿洲可以出现在温带沙漠中(如我国新疆),也可以出现在热带、亚热带沙漠中,所以它是一种没有一定规律的非地带性现
再比如,在南美洲的西海岸(太平洋沿岸),有一条狭长的(热带)荒漠带,而缺少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还主要是分布在赤道以北地区(引导学生读5.6图分析)。这主要是受大的地形起伏的影响。因为南美洲西部是一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受其影响,两边的气候状况不同,所以就出现了分
最后可以把本节课的内容概括成下面一个表格,方便学生巩固记忆。
【课堂小结】
陆地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各自不同的区域特征,而且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则是绝对的。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是有一定规律的,在规律性当中而又表现出了
自然带的分布是复杂的,这是自然地理环境(地球表层)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根源所在;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这是人类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有规律分布的自然带构成了全球和谐的自然环境整体。自然带之间错综复杂的、微妙的要素关系,有许多是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的。因此,人类不能随意去破坏任何哪怕是极微小的环节,也许它带来的影响会是全球性的。我们要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把握其内在规律,特别是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联系上把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生产,造福人类,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保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
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概念
2.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
3.陆地环境差异性的体现──自然带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地带性分异规律
⑴由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
⑵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中纬度最明显
⑶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2.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十、练习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 B.由沿海向内陆分异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2.各自然带沿着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称为()
A.纬度地带性 B.由沿海向内陆分异 C.非地带性 D.垂直地带性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
A.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B.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C.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 D.南北纬50°~70°之间的广大地区
4.世界上由沿海向内陆分异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
A.北美大陆 B.南美大陆 C.亚欧大陆 D.非洲大陆
5.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6.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是()
A.低纬地区 B.中纬地区 C.赤道地区 D.高纬地区
7.海拔高度相近的高山地区,垂直分布层次最多的自然带的山区是在()
A.中纬度的东部季风区 B.亚寒带地区
C.亚热带地中海区 D.热带雨林地区
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8~10题。
8.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9.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10.该山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B.40°S附近C.40°N附近D.极圈附近
(二)综合题
11.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A._______带,B._________带,C._______带。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分布规律。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_______条件的影响较大。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气候;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______,塑造C自然带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_。
(4)限制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
【答案要点】
11.(1)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2)由沿海向内陆分异 水分 中(3)温带季风 温带草原 风力(4)水(或水分)
十一、课后反思
1.对于本节课概述部分有以下几点建议:
(1)本课的教学可以看作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归纳、总结并加以系统化。因而要充分利用旧知,利用积累的生活经验,进行区域对比,使学生建立“区域是有差异的”的观念。然后再从学生谈到的例子,以及教师根据需要补充的例子中,抽象出区域空间尺度的概念,并与学生一道对它们进行归纳和总结。(2)重点讲述陆地自然带。有两层意思要明确,一是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原因,其中气候因素起决定作用,其他因素与之相适应;二是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教学中要贯彻这样一个观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辨证统一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教材图5.7热带雨林景观图与图5.8苔原景观图,一方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到地域分异的存在;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同一自然带内自然环境又具有整体性,表现在景观具有一致性。对这两幅图片的分析,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进行。例如设计诸如“各带内气候怎样?植被如何?动物如何?”等问题。(学生回答:在热带雨林带中,终年高温多雨,植被常绿,树种繁多,层次复杂,生长茂盛,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森林中的动物种类丰富多样,但茂密的森林使动物行走不便,因而地面上几乎没有善于奔走和长跑的动物,却给营巢树栖、攀缘生活、耐湿热的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场所。典型动物有猩猩、河马和各种鸟类等。在苔原带内,气候严寒而湿润,土壤冻结,这样的环境条件不利于树木生长,因而形成以苔藓和地衣占优势的无林地带。动物种类不多,典型动物有驯鹿和北极狐等。)
2.对于“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教学,建议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一组学生研究“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一组学生研究“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还有一组学生研究“山地的垂直分异”。每一组都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有什么样的分布规律?主导因素是什么?
(2)找足够的事实材料支持你的观点(鼓励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去挖掘)。
(3)我们可以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
这节课的特点是空间分布的知识点较多,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将这些内容落实在图上。由于图5.6“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反映的内容比较详细,使得一些大规律反而不容易看出来,因此,教师可以将这幅图适当简化,这样对学生理解和记忆都有好处。
这节课的另一个特点是涉及许多的自然带的名称,这些名称之间又是比较容易混淆的,教学中可以这样处理:总结自然带名称的命名规律(热量带名称+植被名称),还可以将最易混淆的两个自然带名称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别等。当然,这些自然带名称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在他理解了之后就会自然记住了。
荐高一地理教案 [1000字] 荐初中地理教案荐初一
地
理
教
案荐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荐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全册教学设计 [1000
[1000
(精选字]
字字
文]
])
范 [1000
第三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演讲稿
陈利民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对教育的理解。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
幸福到底是什么。母亲的关怀、丰收的喜悦、林间的小路、不经意间的感动、朋友的关怀„„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
幸福人生需要什么?
一是心中有盼头。即有目标、有追求、有所成就、有所向往。真正好的老师一定能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能把人生最美妙的东西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把学生的人生描绘出一幅美丽的人生前景,唤起学生对人生的热烈向往。
二是手中有事做。有事做意味着社会需要你,有实现人生价值的岗位,爱岗敬业。
三是身边有亲友。人是社会的动物,需要有情感的归属。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欣赏,这是所有人一个共同的需要。
有一位印度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
有一天,派弟子去买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乐的弟子把买回来的盐放在一杯水中,并让他喝了一口。
大师问:味道如何?弟子咧着嘴说:苦!
大师又吩咐弟子把这些盐放进湖泊里,并让弟子再尝尝湖水。弟子就尝了尝。大师又问:现在味道如何?弟子答:很新鲜!“你尝到咸味了吗?”弟子说:没有!
这时大师对弟子说:生命中的痛苦就像一把盐不多也不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这么多。但是,我们体验到所受的痛苦取决于你把它们放在多大的背景中。一个是我们遇到的痛苦,一个是体验到的痛苦,这个取决于你的胸怀。所以,当你处于痛苦时应开阔你的胸怀,不要做一只“杯子”,而要做一个“湖泊。”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在生活中是一个苟且的人,干什么都心不在焉的人,我想在工作中也不会表现出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这些品质。如果你是一个能唤起生活、热爱生活的人,一个学而不厌的人,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你不仅会成为一个好的教师,也能胜任许多其他的工作。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知道应该给每位学生予以思想、方法,要培育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只有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能力。有了这把金钥匙,学生就能开启智慧之门,扬帆起航。
第四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反思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后反思
汪红
一、教学中的收获:
本课的教学可以看作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归纳、总结并加以系统化。因而要充分利用旧知,利用积累的生活经验,进行区域对比,使学生建立“区域是有差异的”的观念。然后通过举例将抽象出区域空间尺度的概念,并与学生一道对它们进行归纳和总结。
重点讲述陆地自然带。有两层意思要明确,一是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原因,其中气候因素起决定作用,其他因素与之相适应;二是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教学中要贯彻这样一个观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辨证统一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教材图5.7热带雨林景观图与图5.8苔原景观图,一方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到地域分异的存在;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同一自然带内自然环境又具有整体性,表现在景观具有一致性。
这节课的特点是空间分布的知识点较多,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将这些内容落实在图上。由于图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反映的内容比较详细,使得一些大规律反而不容易看出来,因此,教师可以将这幅图适当简化,这样对学生理解和记忆都有好处。
这节课的另一个特点是涉及许多的自然带的名称,这些名称之间又是比较容易混淆的,教学中可以这样处理:总结自然带名称的命名规律(热量带名称+植被名称),还可以将最易混淆的两个自然带名称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别等。当然,这些自然带名称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在他理解了之后就会自然记住了。
二、教学中的困惑: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基础,思维层次较高,而实际操作中因一方面受到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生活经验缺乏及思维习惯不良等而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该教学方法本身要求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探究、讨论时间,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较为费时。
本次赛课,不仅从心态上给了我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该怎样上好一堂高三复习课,相信一次次的磨砺会让我不断前行。
第五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课标: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理解自然带的形成和地域水平分异规律、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世界特殊地区的自然带成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关系聚焦高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对于人类如何利用环境资源发展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指导意义。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情况,结合目前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的思想,根据本节知识特点,其命题趋势将侧重于案例分析,运用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结合。复习重点: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原因复习难点:理解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地与南北白山坡差异的原因。山地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归属是易错之处。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谈话法、案例法、归纳法、学习方法指导:本课内容理论性、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对多数学生来说比较深奥难懂,因此需联系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整体理解,如将“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世界洋流分布图”等通过迭加、进行比较,并找出内在联系,增进理解,同时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课前准备:多媒体及学生学习的学案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读家乡的五幅图分析思考请同学们描述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复习巩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新课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探究活动一完成探究活动二理解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自然带1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板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三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带的名称、自然带在分布上与气候的关系、自然带的界线2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其界线(板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四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水平分异规律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板书)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五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
(二)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板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六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非地带性
(三)非地带性:---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板书)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缺失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南部东西两侧分别是
和
自然带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南、北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
延伸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x疆
、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
土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
,大陆东岸分布纬度
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七帮助学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三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板书)巩固提高: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的反馈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教与学评估:结合板书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并指导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评估以便今后教师调整教学和学生课后的复习巩固。指导学生完成自我分析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状态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板书设计: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
自然带1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2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其界线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二)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
(三)非地带性:---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三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