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湘教版必修1)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主要陆地自然带
一、教学内容
二、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自然带的涵义,掌握各种自然带的基本特征
2、学会分析区域特征与解释区域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自然带分布图,掌握地理学的区域综合分析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大势
2、通过观看主要自然带的景观录像,掌握地理学的比较分析方法,使学生认识自然带的特征与各自然带间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陆地上主要自然带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科学献身精神。
四、教学重点
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特征
五、教学难点
主要陆地自然带的特征
六、教学方法
1、小组式讨论法(学生按4-6人为一小组,将全班分成若干活动小组)
2、多媒体教学法(包括自制陆地水平自然带分布模式挂图、自然带景观图片与录像资料、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等教学资源使用)
七、教学过程
【教师点评】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推荐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教给学生以观察、分析自然带的方法。
【小结】我们把大致呈带状分布的自然形成的区域差异称为自然带。由于绿色植物是陆地自然带中的生产者,与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决定着生活于
--1--
其中的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微生物)的种类和构成。因此,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区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从炎热多雨的赤道到冰雪覆盖的极地,从湿润的沿海到干燥的内陆,分布着各种各样的自然带。
【过渡】森林自然带具有众多的营养级和非常复杂的食物网,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自然带。
【放录像片】分时间段观看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和寒带冻原等不同类型的陆地自然带的景观录像,时间控制在1-2分钟。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下列问题,并归纳小组意见。(1)热带雨林自然带分布在哪些地区?描述其主要的景观特征。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带分布在哪些地区?描述其主要的景观特征。(3)亚热带针叶林自然带分布在哪些地区?描述其主要的景观特征。(4)亚寒带针叶林自然带分布在哪些地区?描述其主要的景观特征。(5)寒带冻原自然带分布在哪些地区?描述其主要的景观特征。(6)描述我国自然带的分布与景观特征。【板书】
1、热带雨林自然带规律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带
3、温带落叶阔叶林自然带
4、亚寒带针叶林自然带
5、寒带冻原自然带
【教师点评】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小组推荐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教给学生以观察、分析自然带的方法。
【小结】森林自然带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自地球赤道到两极可以划分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和寒带冻原等不同类型的陆地自然带。
【过渡】和森林自然带相比,草原自然带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和食物网相对简单,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在各自然带中,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最强,养育着各种各样的消费者和数量巨大的分解者。
【放录像片】分时间段观看亚热带草原自然带和温带草原自然带不同类型的陆地自然带的景观录像,时间控制在1-2分钟。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下列问题,并归纳小组意见。
1、亚热带草原自然带分布在哪些地区?描述其主要的景观特征。
2、温带草原自然带分布在哪些地区?描述其主要的景观特征。
3、比较亚热带草原自然带和温带草原自然带景观特征有何异同。【板书】
6、亚热带草原自然带
7、温带草原自然带
--2--
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推荐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小结】草原自然带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这里降水量较少,且集中于夏季。亚热带草原自然带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温带草原自然带则以欧洲大陆中部、北美中部、南美阿根廷等地的温带草原最为典型。
【过渡】和森林自然带以及草原自然带相比,荒漠自然带的生态系统最为简单。【放录像片】分时间段观看亚热带荒漠自然带和温带荒漠自然带不同类型的陆地自然带的景观录像,时间控制在1-2分钟。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下列问题,并归纳小组意见。
1、亚热带荒漠自然带分布在哪些地区?描述其主要的景观特征。
2、温带荒漠自然带分布在哪些地区?描述其主要的景观特征。
3、比较森林、草原、荒漠三类自然带景观特征的差异。【板书】
8、亚热带荒漠自然带
9、温带荒漠自然带
【教师点评】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小组推荐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教给学生以观察、分析自然带的方法。
【小结】荒漠自然带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其中亚热带荒漠自然带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阿拉伯半岛沙漠等地,温带荒漠自然带以欧亚大陆内部、美国中西部和北非等地的温带荒漠最为典型。荒漠自然带降水量稀少,气温变化剧烈,日较差很大。严酷的自然环境限制了许多植物的生存,植物以旱生小乔木、灌木或肉质仙人掌类植物为主,种类贫乏,结构简单。动物是适应干旱环境的产物,常见的有蝗虫、蜥蜴、老鼠和一些鸟类,等等。
【小组活动】活动步骤如下(时间安排5-6分钟):
1、教师提供各自然带景观照片(课前教师与学生共同收集)若干,由学生甄别、分类并填表描述景观特征与地理分布;
2、小组交流,互相评价;
3、教师评价,归纳总结。
【引申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归纳,提高教学层次。
1、如果热带雨林被破坏了,自然环境会有什么变化?
2、为什么广东等地禁止发菜销售? 3、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之后,国家为什么要提出退耕还湖、移民建镇的环境整治措施?
【教师点评】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小组推荐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培养学生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结】自然带的分布是复杂的,这是自然地理环境(地球表层)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根源所在;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这是人类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有规律分布的自然带构成了全球和谐的自然环境整体。自然带之间错综复杂的、微妙的要素关系,有许多
--3--
是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的。因此,人类不能随意去破坏任何哪怕是极微笑的环节,也许它带来的影响会是全球性的。我们要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把握其内在规律,特别是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联系上把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生产,造福人类,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保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
--4--
第二篇: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案(湘教版必修1)
自然环境中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客观现实,但是从时间因素看,自然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而且应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由各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往往针对某自然地理要素并进而影响自然环境。为此,课程标准在要求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之前,单列此条“标准”要求理解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在人们所能感知的地理环境中,各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很难说明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因此,“标准”将视角扩展到地质历史时期,要求从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的角度认识各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并由此类推到现在人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当然,本条“标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任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重要性,而不是要系统了解每一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所以“标准”要求的是“举例说明”。
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本条“标准”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举例的对象,但是综合来看,生物(尤其是植物)要素应成为举例的一个选择。因为,第一,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中,岩石、地貌、大气、水文等要素都已有相应的“标准”作了要求,生物要素却没有。第二,生物(尤其是植物)对于地理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各自然带也都是以植被名称来命名的。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要真正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仅靠这样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本条“标准”要求通过具体实例,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来加以理解。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和本模块已涉及了许多内容,学习时只需要适当的复习和归纳;在此基础上,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关键是要落实到一定的区域,“标准”中要求的“举例”,即是指举一定的区域(最好是学生学习过的区域)为例。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还应注意其“现状”和“变化”两方面的内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形成干旱的环境特征,其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环境的特征。另一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例如,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都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的不同影响。由此,人类在改造某环境要素时,应注意对其他要素以至整个环境所带来的可能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小到一个池塘、一块田地,大到全球,其地理环境都具有整体性,并因此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系统:系统与其外部环境存在着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却是绝对的。一方面,不可能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另一方面,再小的区域,其内部仍然存在着差异。所以,区域才可以一直逐级划分下去。由于各要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们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地理环境在地域分异上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条“标准”旨在通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首先应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其次,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指地带性分布规律。对于地带性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教师也要心中有数。
对于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在科学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地理环境存在着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布规律;另一种认为,只有纬度地带性称得上地带性规律,其他都是非地带性。在高中阶段,不必拘泥于讨论此问题,可以从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分异的角度说明,即全球范围内存在着自低纬到高纬的纬向地域分异规律;中纬度地区存在着自沿海到内陆的经向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
--1--
存在着自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因海陆分布、地形、河湖等引起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的界线是对地理环境客观现实的反映,同时又是人为主观划分的,所以需要说明,各自然带之间的界线,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现实中总是由一种自然带的典型景观逐渐过渡到另一种自然带的典型景观。
--2--
第三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课标: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理解自然带的形成和地域水平分异规律、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世界特殊地区的自然带成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关系聚焦高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对于人类如何利用环境资源发展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指导意义。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情况,结合目前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的思想,根据本节知识特点,其命题趋势将侧重于案例分析,运用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结合。复习重点: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原因复习难点:理解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地与南北白山坡差异的原因。山地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归属是易错之处。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谈话法、案例法、归纳法、学习方法指导:本课内容理论性、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对多数学生来说比较深奥难懂,因此需联系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整体理解,如将“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世界洋流分布图”等通过迭加、进行比较,并找出内在联系,增进理解,同时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课前准备:多媒体及学生学习的学案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读家乡的五幅图分析思考请同学们描述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复习巩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新课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探究活动一完成探究活动二理解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自然带1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板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三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带的名称、自然带在分布上与气候的关系、自然带的界线2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其界线(板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四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水平分异规律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板书)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五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
(二)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板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六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非地带性
(三)非地带性:---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板书)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缺失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南部东西两侧分别是
和
自然带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南、北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
延伸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x疆
、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
土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
,大陆东岸分布纬度
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七帮助学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三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板书)巩固提高: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的反馈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教与学评估:结合板书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并指导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评估以便今后教师调整教学和学生课后的复习巩固。指导学生完成自我分析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状态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板书设计: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
自然带1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2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其界线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二)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
(三)非地带性:---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三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教学反思
第四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演讲稿
陈利民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对教育的理解。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
幸福到底是什么。母亲的关怀、丰收的喜悦、林间的小路、不经意间的感动、朋友的关怀„„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
幸福人生需要什么?
一是心中有盼头。即有目标、有追求、有所成就、有所向往。真正好的老师一定能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能把人生最美妙的东西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把学生的人生描绘出一幅美丽的人生前景,唤起学生对人生的热烈向往。
二是手中有事做。有事做意味着社会需要你,有实现人生价值的岗位,爱岗敬业。
三是身边有亲友。人是社会的动物,需要有情感的归属。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欣赏,这是所有人一个共同的需要。
有一位印度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
有一天,派弟子去买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乐的弟子把买回来的盐放在一杯水中,并让他喝了一口。
大师问:味道如何?弟子咧着嘴说:苦!
大师又吩咐弟子把这些盐放进湖泊里,并让弟子再尝尝湖水。弟子就尝了尝。大师又问:现在味道如何?弟子答:很新鲜!“你尝到咸味了吗?”弟子说:没有!
这时大师对弟子说:生命中的痛苦就像一把盐不多也不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这么多。但是,我们体验到所受的痛苦取决于你把它们放在多大的背景中。一个是我们遇到的痛苦,一个是体验到的痛苦,这个取决于你的胸怀。所以,当你处于痛苦时应开阔你的胸怀,不要做一只“杯子”,而要做一个“湖泊。”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在生活中是一个苟且的人,干什么都心不在焉的人,我想在工作中也不会表现出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这些品质。如果你是一个能唤起生活、热爱生活的人,一个学而不厌的人,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你不仅会成为一个好的教师,也能胜任许多其他的工作。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知道应该给每位学生予以思想、方法,要培育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只有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能力。有了这把金钥匙,学生就能开启智慧之门,扬帆起航。
第五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2.能够运用不同的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课时安排】 一课时 【引入新课】
1.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到电教室观看不同纬度带的自然景观的视频,获得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的感性认识。
2.给出一段描述我国东西部自然景观的文字,让学生从文字中分析我国东西部自然景观的差异作为引入。
3.学生收集有关我国东西部自然景观的图片,分析对比我国东西部的自然景观有何差异,进而引入到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学习新课】
1.首先从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来分析陆地自然景观有明显差异的原因。(教师可根据以下简图来分析)
2.对“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教学,可根据“现象——原因——规律”的思路来分析。先让学生观察两幅图片,分别是“热带雨林景观图”和“苔原景观图”,让学生感知不同纬度地区自然景观有所不同,进而引导学生分析造成该种景观差异的原因是不同纬度地区光热条件和降水条件不同;然后让学生读图分析各自然带的分布特点,并总结出纬向地域分异规律最明显的地区是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而中纬度地区则由于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该分异规律不明显,但在一定范围内也呈现该规律。教师可通过课本100页的活动来加强学生对自然带是相应地理环境的反映的认识。
3.对“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教学,教师给出同纬度但距海远近不同的地区的景观图(“温带落叶阔叶林图”和“温带荒漠图”),让学生依据“现象——原因——规律”的思路来自学分析,总结出经向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原因,找出该规律表现明显的地区。4.对“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课本101页的活动,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师生共同找出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特点及其原因。
纬向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该规律最明显的地区是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而中纬度度地区由于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而不明显,但在一定范围内也呈现该规律。南极
经向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有规律的更替,该规律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热状况为基础,自然带由山麓到山顶作有规律的变化,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谱相似。
垂直带谱的数目、组成与纬度、高度的关系可通过下图直观地反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