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1课时示范教案

时间:2019-05-12 17:0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1课时示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1课时示范教案》。

第一篇: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1课时示范教案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从容说课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才是绝对的。地球表面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地区,只有相似的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教材主要剖析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向上的变化。其中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都属于水平方向上的分异规律,还有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该部分内容较为抽象,教师教学时可选取恰当的视听资料来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以更好地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如教学“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选取我国南北向的大铁路——京九线沿途景观的变化让学生体会这种景观的过渡是由热量的变化而引起的,教学“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选取我国东西向的大铁路——陇海线沿途景观的变化,使学生理解从森林—草原—荒漠的景观变化是由于水分的差异而引起的。在教学“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可选取不同纬度、不同海拔高度的山体在一起比较,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这些山体的垂直带谱丰富程度相差很大?最后得出结论,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跟山地的高度以及山地所处的纬度有关,并深刻理解这种现象的地理成因。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立体、动态地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懂得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2.了解区域差异有不同的空间尺度,能用地图解释陆地上不同的自然带。3.会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4.了解人类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读图分析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的思想,因此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因地制宜。教学重点

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空间尺度。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 答: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2.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是什么? 答: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是什么? 答: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出示景观图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内蒙古草原”)(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也可将不同学生在旅游中所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作对比)

师这两幅风光迥异的图片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生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师对。我们刚刚学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自然地理环境还具有另一个特点——差异性。

(板书)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推进新课

师从整体上看,全球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上面两幅图的差异又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地球表面各地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事实上,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只有相似的区域,但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出示图片“五带的划分”)师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在空间上的分异?

生温度。

师这种分异的尺度范围是什么?

生全球性的尺度。

师对。我们在旅行中所感受到的其他地区和我们家乡的差异所体现的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的规模比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模小。

(提问)陆地上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生由于各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热量和水分的组合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师请说一说,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动物、植物都有着怎样的特点。

(生讨论,师总结)在热带雨林中,长年高温多雨,植被常绿,树种繁多,层次复杂,生长茂盛,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森林中的动物种类丰富多样,但茂密的森林使动物行走不便,因而地面上几乎没有善长奔走和长跑的动物,而多营巢树栖、攀缘生活、耐湿热的动物。

师那么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动、植物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生讨论,师总结)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典型植被为草类,耐干旱,根系发达。草原开阔而平坦,动物善于奔跑以逃生或捕食。

师从对以上分析知道,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但在某一地域范围内又表现为景观上的一致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辩证统一的。(出示图片“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分析并观察这幅图片,归纳出“自然带”的概念。

生在陆地上,由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一种地域组合,在空间上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现象。

师很好。从这幅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出示图片“热带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

师请分析造成这两种景观差别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生热量因素。从赤道到两极太阳辐射逐渐递减,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地区,苔原分布于高纬度的寒冷地区。

师对。受这种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纬度变化的方向,从赤道到两极有规律地更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5.6,找一找哪些自然带横穿整个陆地?说一说在低、中、高不同纬度自然带的分布有何特征?

生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都是横穿整个陆地的。

师这三个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生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在高纬度地区,热带雨林带分布在低纬度地区。

师自然带在中纬度地区的分布有着怎样的特点?为什么?

生在中纬度地区主要是受到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带并不像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那样横穿整个陆地,而是在大陆东岸、西岸和内部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组合。

师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说一说在中纬度大陆东岸自然带的组合类型。

生在中纬度大陆东岸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

师在中纬度大陆西岸自然带有着怎样的分异规律?

生在大陆西岸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师对。请同学们看“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并回忆气候的相关知识,思考: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对应着什么气候类型?它和同纬度的大陆东岸自然带类型的区别是什么?

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在地中海气候下发育的植被类型,而同纬度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师那么请大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呢? 生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

师具体说有何不同呢?

生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天高温多雨,冬天寒冷干燥。

师不错。(出示图片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代表植物——橄榄的叶子和果实特征,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外表特征作分析比较)

师请大家观察比较这两种气候下生长的植被,在外在特征上有何不同?讨论:它们各自是怎样适合气候的?

(生讨论,师总结)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植物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大量散失水分,所以为了适应这种气候,硬叶林带的植物通常皮厚叶小,表面有腊质,果实的皮也较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的叶片较大,表面也无腊质,原因是这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植物有足够的水分供应蒸腾作用。

师中纬度的大陆内部又有着怎样的组合类型呢?

生有着两种组合。中部的亚热带和温带荒漠带、两侧的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

师对。这种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当然也有水分条件的参与。

课堂小结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十分明显的,这种差异性是有规律的。我们这节课主要是认识到其差异性。

板书设计

第二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课标: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理解自然带的形成和地域水平分异规律、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世界特殊地区的自然带成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关系聚焦高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对于人类如何利用环境资源发展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指导意义。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情况,结合目前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的思想,根据本节知识特点,其命题趋势将侧重于案例分析,运用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结合。复习重点: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原因复习难点:理解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地与南北白山坡差异的原因。山地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归属是易错之处。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谈话法、案例法、归纳法、学习方法指导:本课内容理论性、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对多数学生来说比较深奥难懂,因此需联系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整体理解,如将“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世界洋流分布图”等通过迭加、进行比较,并找出内在联系,增进理解,同时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课前准备:多媒体及学生学习的学案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读家乡的五幅图分析思考请同学们描述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复习巩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新课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探究活动一完成探究活动二理解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自然带1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板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三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带的名称、自然带在分布上与气候的关系、自然带的界线2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其界线(板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四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水平分异规律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板书)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五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

(二)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板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六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非地带性

(三)非地带性:---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板书)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缺失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南部东西两侧分别是

自然带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南、北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

延伸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x疆

、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

土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

,大陆东岸分布纬度

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七帮助学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三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板书)巩固提高: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的反馈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教与学评估:结合板书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并指导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评估以便今后教师调整教学和学生课后的复习巩固。指导学生完成自我分析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状态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板书设计: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

自然带1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2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其界线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二)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

(三)非地带性:---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三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教学反思

第三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演讲稿

陈利民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对教育的理解。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

幸福到底是什么。母亲的关怀、丰收的喜悦、林间的小路、不经意间的感动、朋友的关怀„„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

幸福人生需要什么?

一是心中有盼头。即有目标、有追求、有所成就、有所向往。真正好的老师一定能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能把人生最美妙的东西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把学生的人生描绘出一幅美丽的人生前景,唤起学生对人生的热烈向往。

二是手中有事做。有事做意味着社会需要你,有实现人生价值的岗位,爱岗敬业。

三是身边有亲友。人是社会的动物,需要有情感的归属。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欣赏,这是所有人一个共同的需要。

有一位印度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

有一天,派弟子去买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乐的弟子把买回来的盐放在一杯水中,并让他喝了一口。

大师问:味道如何?弟子咧着嘴说:苦!

大师又吩咐弟子把这些盐放进湖泊里,并让弟子再尝尝湖水。弟子就尝了尝。大师又问:现在味道如何?弟子答:很新鲜!“你尝到咸味了吗?”弟子说:没有!

这时大师对弟子说:生命中的痛苦就像一把盐不多也不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这么多。但是,我们体验到所受的痛苦取决于你把它们放在多大的背景中。一个是我们遇到的痛苦,一个是体验到的痛苦,这个取决于你的胸怀。所以,当你处于痛苦时应开阔你的胸怀,不要做一只“杯子”,而要做一个“湖泊。”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在生活中是一个苟且的人,干什么都心不在焉的人,我想在工作中也不会表现出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这些品质。如果你是一个能唤起生活、热爱生活的人,一个学而不厌的人,一个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你不仅会成为一个好的教师,也能胜任许多其他的工作。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知道应该给每位学生予以思想、方法,要培育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只有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能力。有了这把金钥匙,学生就能开启智慧之门,扬帆起航。

第四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2.能够运用不同的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课时安排】 一课时 【引入新课】

1.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到电教室观看不同纬度带的自然景观的视频,获得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的感性认识。

2.给出一段描述我国东西部自然景观的文字,让学生从文字中分析我国东西部自然景观的差异作为引入。

3.学生收集有关我国东西部自然景观的图片,分析对比我国东西部的自然景观有何差异,进而引入到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学习新课】

1.首先从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来分析陆地自然景观有明显差异的原因。(教师可根据以下简图来分析)

2.对“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教学,可根据“现象——原因——规律”的思路来分析。先让学生观察两幅图片,分别是“热带雨林景观图”和“苔原景观图”,让学生感知不同纬度地区自然景观有所不同,进而引导学生分析造成该种景观差异的原因是不同纬度地区光热条件和降水条件不同;然后让学生读图分析各自然带的分布特点,并总结出纬向地域分异规律最明显的地区是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而中纬度地区则由于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该分异规律不明显,但在一定范围内也呈现该规律。教师可通过课本100页的活动来加强学生对自然带是相应地理环境的反映的认识。

3.对“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教学,教师给出同纬度但距海远近不同的地区的景观图(“温带落叶阔叶林图”和“温带荒漠图”),让学生依据“现象——原因——规律”的思路来自学分析,总结出经向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原因,找出该规律表现明显的地区。4.对“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课本101页的活动,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师生共同找出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特点及其原因。

纬向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该规律最明显的地区是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而中纬度度地区由于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而不明显,但在一定范围内也呈现该规律。南极

经向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有规律的更替,该规律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热状况为基础,自然带由山麓到山顶作有规律的变化,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谱相似。

垂直带谱的数目、组成与纬度、高度的关系可通过下图直观地反映出来:

第五篇:(湘教版)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①(教案)1

课题:教学设计——必修Ⅰ

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

2.学会分析地域分异基本规律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3.认识世界主要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能描述其基本特征。

4.了解地域分异规律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景观图片认识并分析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规律。

3.自主学习,读图分析陆地自然带的景观特征及成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自然环境的和谐美,激发探究地理环境要素内在规律的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的观念,因此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因地制宜。教学重点

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变化规律;地域差异的规律应用。

教学难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将地域差异的规律应用于不同的地理区域,并能解释区域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地图册、相关的景观图片及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题:教学设计——必修Ⅰ

【生】胡杨林生长在干旱地区,我国的胡杨林主要在西北地区;椰子树是热带的树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海南;雪莲生长在寒冷、土质贫瘠的冰山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的天山;荷花适宜生长在气候温暖的水湿环境中。

板书:

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师】这四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为什么会存在差异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理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植被和土壤,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构成自然带。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命名,因为自然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投影:“合成卫星影像所显示的地球表层差异性图” 【师】(提问)1.地球陆地表层有哪些主要的自然带类型?

2.图中大箭头所指示的各是哪一种典型自然地带?

3.在各自然带内部是否还存在着差异,举例说明。

【生】(自主探究)1.地球陆地表层主要的自然带类型有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森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2.箭头所指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3.各自然带内部还存在着差异。如热带草原带内部还存在着差异,有热带草原、热带稀树等景观的差异。

【师】地球表层的差异性,既有大尺度的,如地球陆地表层的主要自然带的差异;也存在小尺度的差异,如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热带草原景观是有差异的,非洲热带草原上是高大的波巴布树,大洋洲是桉树,南美洲是纺锤树。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还是有章可循的,这个“章”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板书: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将全班同学分三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老师在屏幕上投影各小组的任务)投影:

A组:

1.如果从海南岛出发,经琼州海峡,陆路旅行到黑龙江漠河,沿途自然景观将有 什么变化?为什么?

2.反映的是哪一种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3.这种地域分异的基础是什么?

B组:

1.分别沿两条路线依次找出自然带:(1)在我国沿北纬40°纬线,从沿海向内陆;(2)从欧洲西海岸出发,沿45°N向东到中亚。

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①

课题:教学设计——必修Ⅰ

2.引起上述两条路线自然带有规律更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干湿地带分异在什么地区表现最明显?

C组:

1.珠穆朗玛峰南北坡自然带的分布存在什么差异?

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师】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我们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就请你们谈谈对老师所提问题的讨论结果。A组同学先来回答。

【生】从海南岛到漠河,自然景观大致依次为:热带季雨林一常绿阔叶林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温带落叶阔叶混交林一亚寒带针叶林。这反映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原因是从海南岛到漠河,太阳辐射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这种地域分异的基础以热量为主。

【师】纬度地带分异主要是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形成不同的热量带: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植被、土壤等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热量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水分条件对这种分异的产生也有影响。下面再来看B组同学的讨论结果。

【生】1.从欧洲西海岸出发,沿45°N向东到中亚,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一温带草原带一温带荒漠带。

2.这两条路线自然带的变化规律是一样的,都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这种规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由于受海陆位置的影响,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量由多到少。

3.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显著。

【师】(提问)1.纬度地带分异,为什么在低纬度和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2.干湿度地带分异,为什么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归纳)

【师】1.低纬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表现最为明显。这是因为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少,相对湿度大,东西方向上的水分条件差异小;低纬度地区则因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普遍较多,水分条件的东西差异也很小。

2.中纬度地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表现尤为显著。这主要是因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既有面积广大的陆地,又有面积辽阔的海洋。大陆西岸通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的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

(教师投影表格内容,提示学生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分析回答)投影:列表比较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①

课题:教学设计——必修Ⅰ

(承转)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都是水平方向的分异规律。在地球表面上有许多高大的山岭,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异规律。下面我们看看C组对垂直分异的讨论状况。投影:“珠穆朗玛峰地区垂直自然带图” 【师】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山麓地带生长着什 么植被?

【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师】这说明珠穆朗玛峰位于什么热量带? 【生】亚热带。【师】随着山体的升高,南坡依次出现了哪些自然带? 【生】常绿阔叶林带一针阔叶混交林带一寒温性针叶林带一寒性灌丛草甸带一寒冻草甸垫状植被带一寒冻冰碛地衣带一高山冰雪带。

【师】垂直分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在有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降低,降水增加,水热组合的变化引起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师】这种垂直方向的演变规律和我们上面学过的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极为相似? 【生】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投影:“垂直分异与纬度地带分异的关系图” 【师】该图显示温带地区的高山自然景观与纬度地带分异有怎样的关系?

【生】温带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从温带到寒带所看到的景观有些相似。

【师】这两种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原因是否相同?

【生】不完全相同。纬度地带分异

规律是由于纬度的变化导致了热量的变化,而垂直分异规律是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了水热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

【师】出现垂直分异的山区处在一定的纬度和干湿度地带上,必然受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制约,因而垂直分异与纬度分异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正如下面这句话:“赤道附近的最高山岭,自然带垂直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所出现的水平自然带有些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

【师】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和发育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发育程度与山体所在的纬度、山体的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都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①

课题:教学设计——必修Ⅰ

【师】我们再来比较一下,珠峰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

(问题探究)

1.北坡的基带是什么自然带?

2.珠峰南北坡的山麓地带为什么自然带不同? 【生】1.北坡的基带是高原寒性半干旱草原带。

2.南侧山麓的海拔低,在2000米以下,而北侧山麓海拔高度达4000米;南侧年降水量多,为2000~2500 mm,年均温高,为10~15℃;北侧年降水量少,仅有200~300 mm,年均温较低,为3~4℃;南侧处于北印度洋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而北侧处于背风坡;南侧处于阳坡,北侧处在阴坡,南侧光热条件优于北坡。

【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还有哪些原因?

【生】北坡相对高度小,而南坡相对高度大,水热变化的空间南坡较大。综合以上原因,所以南坡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师】以上我们认识了三种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同学们能否用一幅简略图表示出这些地域分异规律之间的关系呢?

【生】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师】(归纳)

投影:

【师】除了上述较大尺度的地域分

异外,还存在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地方性分异。

【生】阅读教材“华北平原的地方性分异”。

【师】华北平原的地貌存在哪些差异?各地貌单元在哪些方面存在地方性差异? 【生】(回答)从山麓到滨海依次为洪积一冲积平原、冲积平原、滨海平原。其间还有两个过渡性的低洼区;地表组成物质、地表水系、地下水位和矿化度、土壤肥力等方面均有差异。【师】洪积一冲积平原,又称缓斜平原,位于平原的西部地区,主要分布在燕山和太行山麓,由许多大小不等的扇形地连接而成。地下水埋藏深度为4~l0米,矿化度小,水质好,水量丰富,排水良好,土壤不易盐碱化,而且养分高,较肥沃。冲积平原是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这里河流密度较大,有缓丘和洼地,多为黏土沉积物质,地下水的矿化度较高,且地下水位较高,夏季多积水,土壤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现象。滨海平原分布于沿海地带.地势极低平,组成物质以黏土为主,由于受海水浸渍作用的影响,地下水矿化度高。土壤为盐土,只能生长盐生和耐盐性强的植物。【师】地方性分异有什么规律吗?

【生】常表现出有序性和重复性的规律。

【师】阅读教材P82,回答什么是有序性和重复性。【生】有序性是指在地形的影响下,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及其组合沿一定梯度有规律地更迭;重复性表现为有相同发育历史的自然单元在相邻一个小区域的重复出现。【师】什么是最重要的小尺度地域分异?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原因还有哪些? 【生】坡麓、坡面、坡顶的地貌部位差别;岩性和土质的差异。【师】谁能举例说明?

【生】华北的石灰岩山坡,土壤呈碱性,多生长柏树;花岗岩风化的山坡,土壤呈酸性,多生长油松。

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①

课题:教学设计——必修Ⅰ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地理环境有地域差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规律性。请大家用一幅简略图总结本节的知识结构。

板书设计

3.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下载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1课时示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1课时示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058ja_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上教考资源网 助您教考无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从容说课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才是绝对的。地球表面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地区,只有相似的地区。地......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 南大港中学:张惠娟 一.教学理念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来设计本节教学活动。 华东师大聂幼犁......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教案(模版)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和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 (2)、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湘教版必修1)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主要陆地自然带 一、 教学内容 二、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明确自然带的......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1500字]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 1.设计思路 这段内容要讲清楚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差异的空间尺度”和“差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 湘教版 二.章节 第三章第三节 三.学时 2个学时 四.课程标准解读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本课标其旨在通过地理环......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反思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后反思 汪红 一、 教学中的收获: 本课的教学可以看作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归纳、总结并加以系统化。因而要充分利用旧知,利用积累的生活经验,进行区域......

    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案(湘教版必修1)

    自然环境中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