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差异性教学
浅谈(讨论)语文教学中的差异性教学
“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张扬,我们在发展个性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个性中的差异教育。学生身心发展在一定年龄阶段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但由于每个人的生理素质、生长环境家庭教育等的影响以及个人接受教育的能力和学习努力的程度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致使各年龄阶段中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表现出其特殊性和差异性。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要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通过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是新课程实施中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在以人为本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理解能力的差异 语文学科说到底就是一门阅读学科,语文学科中的文章都凝聚了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情感,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只有对文章的内容真正的理解了,才会打开思路的闸门。由于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以及他们生活经历的不同导致他们在阅读文章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的不同,有的学生擅长于直观记忆,有的学生擅长于语言记忆,同一篇文章会有许多观点,虽然有的观点与文本的价值观相背离,但经过老师的引导分析可以纠正过来,但有个别学生,仅仅局限于语言感知,从文章中很少能获得自己的知识,甚至阅读完了,不知道文章究竟写什么。针对上述情况,他们在阅读理解能力上的差异是很大的。
2、听课接受能力的差异 不容置疑,上课时,有的学生反映敏捷,有的学生反映迟钝,所以他们听课时,接受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在小学时语文基础比较好,对老师的授课接受快,而有的学生由于语文基础差,接受能力也相对的差一点,这样在一个班级就形成了不同的层次,学习成绩自然有高低分之差了。
3、学生自控能力的差异 由于学生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学生爱动,有的学生爱静,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同。有的学生上课时能很好的控制自己,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而有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上课喜爱讲小话,做小动作,听课经常走神,更有个别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上课时往往想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由于自我控制能力上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语文学不好。
4、写作能力的差异 同一篇文章会有许多观点,虽然有的观点与文本的价值观相背离,但经过老师的引导分析可以纠正过来,但有个别学生,仅仅局限于语言感知,从文章中很少能获得自己的知识,甚至阅读完了,不知道文章究竟写什么。针对上述情况,他们在阅读理解能力上的差异是很大的。
二、针对上述情况那么我们语文教学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进行差异性教学,现归纳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1、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师通过充分了解学生已有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设立分层次的学习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充分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进步。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要有的放矢,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讲五分钟的故事,也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谈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针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前进行五分钟的口头作文、即兴演讲、有感而发等,也可以采取分层法,把学生分成几种不同层次进行教学加强课内协调与课外辅导,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在不断进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3、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计
教师依据学生的差异,本着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机会的原则,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设计的练习和作业题一般可按问题难易程度和涉及问题的多少分为基本题、变式题、综合题,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练习,使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具有弹性,实现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完整正确地解决基本问题和一些变式问题达到大纲规定的学习要求,对那些基础好的学生,设计一些综合题让他们解决,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设计一些简单而又有丰富内容的题,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4、进行差异评价 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准备情况、智力水平、学习兴趣和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了解,发现学生的差异所在,进行有针对性带有鼓励性的差异评价。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自信心比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不断要求他们能够正确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鼓励他们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应尽量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中,我们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差异性教学,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个性的目的。
第二篇:浅议中职语文差异性教学
浅议中职语文差异性教学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中职语文教学实际,对中职语文教学差异性教学法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差异性教学提出几点建议和思考,以期望中职语文教学可以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中职语文;差异性教学;专业
差异性教学古已有之,早在孔子之时便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并付诸实施;到现代,更是有诸多国内外的教育学者对差异性教学进行分析和思考,像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布鲁姆提出的学习理论等等,都为差异性教学提供理论根据。那么如何将差异性教学更好的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和实践便是中职语文教师所应当思考的问题。
一、转变中职语文教育理念,树立新型教育观念
琼`托马斯曾言“革新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全体教师的态度。”因此在进行中职语文差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便是扭转教师的语文教育理念,树立差异教学理念。
因学生生活环境各异、学习能力各异、学习基础不同,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差异无处不在。这种差异既有成绩上的差异,也有个性、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老师在面对这些差异时,不同的态度和认知决定了差异的价值,若是按照自己的价值理念,对于符合标准的赞扬,不符合自己价值标准的便予以批评和轻视便会使学生能力得到不到发展。而这也使老师对学生存在偏见,影响上课教学质量,并发出,如果全班同学都想XXX一样该多好的感叹。但若是换个思维方式,认可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便会使课堂教学资源更加丰富。虽然学生之间的差异过大会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增加老师的教学负担,但是适当的差异却可以视为一种巨大的教育资源。充分重视和发展这种教育资源可以实现差异共享,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中职语文老师应当重视这一资源,树立合理的教育理念,使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提升中职语文教师素质,增强差异教学能力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提高中职语文教师的能力,提高其差异教学的能力,才可以使其更好的实行差异性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统一教学。这也使得老师教学理念单
一、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思想落后,因此要想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便应当使老师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利用有限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接受适合自己的知识。但就目前来看,中职语文老师大多是由其他专业的老师进行任教,专业知识缺乏,专业能力不高,专业素质欠缺。因此,如何使语文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促进语文教学和自身专业的结合是现如今语文老师所思考的。只有更好的找寻语文教学的切入点,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才可以更好的实行差异性教学。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特点便是要为专业服务,因此中职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能够围绕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教育培养方向来将专业知识融合进语文教学中来,使其与实际相结合。例如幼师专业的学生大多以女生为主,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更多的选择女性作者写的文章,像是舒婷的《致橡树》、毕淑敏的《素面朝天》、三毛的《稻草人》等等。一方面来说女性细腻的写作手法和协作方式更贴切学生的心理,适宜女生进行阅读的理解,容易激发学生呢过的阅读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这些女性作家本身便为幼师女生的榜样,可以通过对他们文章的阅读提升他们的专业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因为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加上幼儿教师这个专业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将教材中一些晦涩难懂的语句和古诗词去掉,并适当加入一些儿歌或是优美的歌词等来让学生进行欣赏。
三、尊重中职学生的差异性,实行弹性教学
正如上文所言,中职学生中差异性无处不在。如何使中职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是中职语文老师所思考的。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行差异性教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专业学习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弹性的教学,不仅适应学生的个人需要,也为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帮助。所谓的弹性教学便是指根据学生的学科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发展方向进行针对性教学,遵循“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强调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打破,注重以新的教学方法、评价理念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其特点是灵活多变。具体做法有以下两点:
(一)重新定位、服务就业
因为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和教学方向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学校,因此中职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普通学校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应放在就业这一领域。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一批适应社会发展、,面向学生就业的应用型人才。而这也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不同于教育院校。但在传统教学中,中职语文教学迎合与其他高等教育院校,并没有突出其特点。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已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通过对语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和求职能力,突出教学特点。
(二)注重专业特点,按需施教
中职学校中开设了多门专业,不同的专业学习内容不一,课程教授时长不同,对语文素养的要求也不一样,且受招生计划和男女比例的影响,班内的人数和男女数量也不一致。像是幼师这一专业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为女生;而像是机械专业,则百分之八十以上都为男性。像是幼师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语文基础就普遍强于机械专业的学生。因此在实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就业”这一问题,树立服务意识,围绕不同专业灵活开展教学计划。
例如学习栗梁平的《一碗清汤荞麦面》时,市场营销学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从经商之道去思考;餐饮专业的学生可以教导他们从职业道德,服务顾客方面去思考。这样将语文充分与专业知识结合,才可以更好地发挥语文在中职教学中的作用。
四、总结
总之,中职语文差异性教学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进行的,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在中职语文差异性教学不在将学生的差异视为课堂教学的负担,而将其看作更好的教学资源,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根据学生需要,按需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既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助于转变老师对学生的认知,从而以更好的态度投入课堂教学中去。
五、参考文献
[1]李文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效率》,《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2]周筠《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基础教学研究.》2007年11月
[3]苏占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4月
第三篇:差异性 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学设计
容城中学 薛辉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型:新授课
容城中学 薛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懂得地域分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2.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获取“由赤道到两极、由沿海到内陆”的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3.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4.结合实例了解人类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区域分析与对比的地理研究方法,利用景观图片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2.结合实际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的思想,因此在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形成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正确态度和责任感。【教学重点】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学难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与归纳法有机结合,采取活动讨论课的教学模式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在思考、讨论与活动中获得新知,完善知识的归纳能力及实际运用能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李明是个旅游爱好者,最近几年,他游历了好多名山大川,拍下了许多优美的照片。(展示图片)咱们同学看到这些照片后有什么感受呢? 生:景色非常优美,而且各具特色。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好,这些照片都非常优美,各具特色,就体现着自然景观的差异性,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不同的程度的差异,那为什么在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展示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师: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具体表现,就是陆地自然带。世界一共有多少种陆地自然带?分别是哪些陆地自然带?那么多的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好像是杂乱无章的,毫无规律可言的,是这样吗? 生:略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一起做一次时空的旅行,来探寻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首先,我们来制定旅游线路,第一条,海口——漠河;第二条北京——乌鲁木齐。各小组同学展开讨论,你们沿途会看到那些自然景观,有什么规律,形成这样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试着分析形成这种规律的根本原因? 生:展开讨论
师:好,哪组同学把你们第一条线路看到的景观,总结的规律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略
师:同学回答的很全面也很精练。我们一次可以看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形成这样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在我国呈现这样的规律,那么世界其他地区也符合这样的规律吗? 咱们以非洲为例,来验证一下(展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并解释)
师:我们看出,非洲也是符合这个规律的,这叫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出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图片并解释)
师:现在我们来看第二条线路,请同学来跟我们分享你们组的答案。生:略
师:这组同学总结的很到位,第一条线路是从南到北,第二条线路是从东到西,自然景观也随之变化,先看到的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形成这样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规律成因是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渐降低。
我们在把线路延伸到亚欧大陆西侧,也就是由内陆到沿海看自然带的分布情况。在同一纬度地带内,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从而出现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的规律叫——干湿度带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大致沿经度方向变化,另一些地理学家又称之为“经度地带分异”(出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图片并解释)
师:还有一种自然带不受纬度限制也不受海陆位置影响的自然带(出示世界陆地自然带图片)是哪个?那么这个褐色的山地植物区的分布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呢? 生:略
师:这是我们现在要讲的第三个规律——垂直分异规律。(出示山地景观图片)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会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就是垂直分异规律。(出示垂直分异规律图片)师:垂直分异规律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出示图片)师:我们以珠穆朗玛峰的自然带为例,思考下列问题
咱们刚才讲的都是地带性分异规律,那有没有非地带的也就是地方性的分异规律呢?(出示图片)
师: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还有哪些地区的自然带属于非地带性 生:略
师:绿洲。在干旱沙漠中,只要有水,就可以植树、种草、种庄稼,它是一种没有一定规律的非地带性现象。
陆地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不同的区域特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则是绝对的,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是有一定规律的,可是在规律性中又表现出复杂性——非地带性现象。【小结】
自然带的分布是复杂的,这是自然地理环境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根源所在;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这是人类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有规律分布的自然带构成了全球和谐的自然环境整体,同时自然带之间错综复杂的要素关系,有许多是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的。因此,人类不能随意去破坏任何哪怕是极微小的环节。我们要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把握其内在规律,特别是要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联系上把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生产,从而造福人类,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
【板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 由沿海到内陆 垂直地带性
表现形式
沿纬线变化方向更替 大致沿经线变化方向更替 由山麓到山顶,垂直更替 主导因素 热量 水分 水热
本节重点内容(小结)
第四篇:浅析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差异性教学(经验总结)
浅析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差异性教学
内容摘要: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此原则下就应当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和发展不平衡。课堂上,老师们明白学生有差异,但有时还是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位学生,使好学生的优势素质得不到发展,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又得不到及时的补救。在差异存在且不可能消除的前提下,如何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想法和策略。
关键词:差异类型、差异解决方法
差异性教学原则——素质教育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和个性品质差异,尊重差异,并把此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差异性教学原则,就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因材施教。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能使低层次学生有反馈机会,有补偿的余地,使高层次学生有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空间。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如何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通过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中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平时上课中,一部分同学早已完成任务,或玩游戏,或浏览网页,或网上聊天,他们做得都很隐蔽,一般不会让老师发现;另一部分同学动作慢慢腾腾,经常犯简单操作错误,任务一般完不成,个别同学甚至任务没完成,也在玩些其他东西。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根源就是差异性。到底有哪些差异性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1、学生基本功的差异
如学生A比学生B上课时思维要敏捷;学生C长于形象的直观记忆,学生D则长于抽象的语言记忆。学生E接受能力明显长于其他同学,有的参加过校外培训,有的甚至参加过则参加竞赛,有的则连电脑都从未接触过。从而导致他们在学习不同的内容时就产生了差异。
2、学习兴趣的差异。
A类生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稳定;B类生智力因素好,缺乏刻苦精神,学习兴趣有偏差,成绩不稳,但有潜力;C类生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学习吃力,成绩不理想。只有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只有了解学生存在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实施“差异教学”。
面对诸多的差异性,使信息技术学科采取差异教学手段,势在必然。这也是目前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那如何开展差异性教学,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差异性教学呢?我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驱动他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
2、严密的课堂组织教学,使学生无懒可偷。
每学期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我都会向学生慎重宣布一些课堂纪律,明确提出:严禁打游戏,严禁网上聊天,严禁做与课堂不相关的事情,严禁把课堂当茶馆。在每一节课堂上,老师的眼睛就像公路十字路口的“电子眼”,不放过任何一个“闯红灯”的人,观察每一个同学的细微变化,要善于发现同学的“诡秘”行动,特别是易被遗忘的角落,尤值关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控制软件,老师在讲解时,应及时“全体广播”;同学在操作时,应及时切换到“监视”功能,认真负责好“猫捉老鼠游戏”。这种做法主要树立老师的威严,让学生对老师有一种敬畏,不敢有一丝松懈;老师全面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督促每一个学生,有效的协助学生进行自我控制,而不致在课堂中迷失方向。
3、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严肃而自由”,严肃仅是一种规范,自由方是学生学习思维的释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体现这种自由,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方能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应该让“差生”敢于提问,让“优生”勇于质疑。让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简单划一的操作充满生气,让电脑的“神秘”消除“神秘”,可以采用竞赛法,作品展示法,与其他学科整合法。这种做法可以让“优生”、“差生”融与课堂,不致游离于课堂,每一个学生才会学有所获。
4、进行差异评价,及时反馈
首先,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准备情况、智力水平、学习兴趣和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了解,发现学生间的差异所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获得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相应层次的问题,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其次,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催化剂。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自信心比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不但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解答,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应尽量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
5、着眼针对,培优补差——加强课外辅导与课内的协调
《教育学》明确指出,“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不同要求,进行个别辅导。”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针对”就是辅导的“指导思想”,这“个别”就是辅导必须“分层”。所以,在课内要注意发现问题,发现在某一方面有发展的“苗子”,那么,在课外辅导时,才可能有针对性地给基础差的学生“找差补缺”,为优生“开小灶”。
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多鼓励,少批评,使他们产生自我超越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
第五篇:地理环境差异性(教学反思)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反思
施英
本节课内容综合性强,抽象知识多,尤其是学生的空间观念还未完全形成,对于自然地理环境从总体上还把握不好。所以在教学时我按照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
1、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课外给予学生适当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进行研究;课堂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来探究、分析、定论;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学生拥有更多时同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想法和方法等。而且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课堂实际.随时调整能适应学生差异的多种教学方式。
2、充分利用课本插图进行读图训练。教材中图表丰富,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资料获取知识,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如:山地垂直带的情况可参考课本插图,注意珠穆朗玛峰随海拔高度不同所出现的垂直自然带,启发学生思考产生变化的原因。
3、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初中所学的自然带知识。在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引导学生观察“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掌握由赤道向两极以及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分析产生地域分化的主导原因。通过身边的事例引导学生探究、分析,让学生体会学习地理就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4、利用多媒体演示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规律,以及各个地区代表性的动植物。演示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让学生能更直观的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5、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上课时用学生的调查访问成果展示导入;课中鼓励学生积极的合作探究、讨论、竞答、演示操作等;课尾学生总结这节课的不同收获。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注重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了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并积极地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教学手段上,能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地理图像和多媒体演示课件,以及采用访谈、调查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从多种途径获取需要的地理信息。在教育方式上,把时间交给了学生,加强了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摒弃了过去那种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教学难点的处理上,能结合角色扮演、动画演示,深入浅出地予以解决。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时间上前紧后松,以至于在后面各组举出地理环境差异的“非带性”实例时我没有给出足够的评价。
2、小组讨论并展示时个别同学处于懈怠状态,我没有去及时提醒以至于讨论没能全员参与。
3、感觉激励性的鼓励语言较少,学生可能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这些我都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及时改进,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