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差异性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及探索

时间:2019-05-12 22:4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注差异性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及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注差异性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及探索》。

第一篇:关注差异性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及探索

关注差异性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及探索

-------我对课堂教学中差异性教学的建议

张大维

素质教育的根本是让每个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可持续发展,它的核心价值观‘两全一主动’既面向全体学生必然会遇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差异,实施差异性教学问题。

一、差异性的基本特征;

1、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影响学习能力的主要是心理品质的差异,如;智力、记忆力、注意力、自控能力、表达能力等;也有后天教育因素。

2、学生差异的多元性。根据多元智能的理论学生的差异不仅反映在程度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个性特长上。

3、学生差异具有发展的动态性。小学生处于发展变化中,它的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才是相对的学生心理品质不足之处,通过后天的教育是可以改善与弥补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景借助于他人的帮助,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现行的班级授课制对知识的学习会产生差异,所以说差异是一种教育资源。

二、促进学生差异学习,扩大课堂容纳量,满足学生五种需求;

1、迅速积极参与学习的需求;

2、体验成功的需求;

3、有教师激励作用的需求;

4、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需求;

5、与同伴友好相处的需求

6、要扩大课堂的容纳量,三、对教师提出十条建议

1、使自己和课堂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2、根据学生兴趣调整教学;

3、关注学生与班级集体的学习目标

4、帮助学生欣赏学习内容;

5、教学形式多样化 ;

6、设计学生的动手与实践 ;

7、教学激励学生思考 ;

8、课堂上表现出教师的热情 ;

9、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

10、给学生安全感

四、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沟通前提;

师生共同承担学习责任; 建立人人自我负责的氛围; 承认差异;并乐意考虑别人的意见; 在学习上没有赢家。

有效的沟通技能;亲切友善;了解、关怀所有学生;创建有人关心、理解的环境;需要与期望能够充分表达。

激励性原则。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进取的教学情景,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教师对学生做到四个鼓励:一是鼓励学生点滴进步;二是鼓励学生刻苦锻炼;三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四是鼓励学生发表已见。

五、差异性教学分成以下三类;

1、教育方法类;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采取不同的方法。如;作业的选择、习题的分类操作、多创造机会给学困生说话、板练。特别是复习阶段的不同类作业布置和重难点知识的巩固方法。

2、课程选择类;让不同的学生选学不同的课程。

3、教学组织类;用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学生差异--------------个性--------------学习速度

个别化教学------矛盾-----------班级授课制

分层教学[组织同质班] 学校分层

班级分层

课程分层

六、学校提高课堂教学质效的策略

1、“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多反馈、小坡度”

2、“主体探究 综合渗透 合作活动 创新发展”

主体性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四个“导”:一是积极引导;二是不断开导;三是注意辅导;四是加强指导。学生主体作用应体现在四个“给”上:一是给学生思维的时间;二是给学生主动提问;三是给学生动手操作;四是给学生探索机会。教学方式;分层教学与实施教案关系

认知规律与传授方法关系

个别辅导;重补差与个体辅导

重视辅导学习方法 学生练习;结构与数量的关系

重反馈与批改的关系 教学管理;过程指导监控与绩效考核 校本定期抽测与区级抽测 质量评价;纵向发展与整体水平

重视合格率与平均分 课堂教学的六步教学法;

1、诱导---启发引导创设情景

2、尝试----探究知识的尝试

3、归纳---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

4、变式----学生进行变式练习的尝试,概念变化,编制序,排列的训练题。

5、回授----组织质疑和讲解有针对性

提问分析

课堂巡视

再练习

作业考查

6、调节----单元教学效果的回授调节

一个单元或一章一册

材料完毕进行教学效果回授调节 ‘阶段过关’

7、语文要处理讲述与对话关系 [时代背景---脉络结构----语言特色----多元讲解]

8、作文五个步骤;审题完整[推敲重点词语] 联想阅读经历

整合阅读写作互动

重点提示[提纲]

文章回顾评价

9、单元备课

领会编写意图整合意识

在比较与对比中把握特点

10、复习多角度重新组合

2007--10

第二篇:小学数学差异性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差异性教学的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求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和身心发展要求,强调从不同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技能、学习愿望、理解方面的水平以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实施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也称差异性教学或个性化教学,“就是承认学生在智力、社会背景、情感和生理各方面存在差异性。教育只有适应这种差异性,才能使每个人得到发展”。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教学,能使好、中、差三类学生从各自的起点上均有提高,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实践中探索制定差异性目标、设计差异性作业练习、开展对话式教学、实施个性化评价四个方面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期“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差异性教学实践研究

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同年级不同班级,同一班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我们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差异性教学。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差异,主要是情商、智商上的差异、原由知识水平的差异和认知方式的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之一。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共同特点及个性差异,开展教学活动时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努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选择不同层次的数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实施差异性教学,促进不同个体的和谐全面发展

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本质上是实行教育的平等,对每位学生提供适合于他们个性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人各有其长”,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增强自信心。“抬起头来走路”。差异的教学既注重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习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状态,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局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1)、正确认识学生差异是实施差异性教学的前提。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之间有生活经验的差异,思维水平的差异,原有基础的差异。因此,我们就不能用一个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寄望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消灭差异,否则,将使我们的教学又回到“灌输”的老路。一个好的厨师要考虑如何适应顾客的口味,是厨师要去适应顾客,而不是让顾客去适应厨师;一个好的演员要研究如何适应观众的欣赏水平,而不是强迫观众适应他的演出。同样,教师要为学生服务,“教”适应“学”。教师要让数学去适应学生,当学生不能适应数学时,我们要改造数学教学,对数学实行再创造使得它适应学生的学习。

(2)、制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以满足不同的个体需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且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教师要根据课程总体目标以及学生个体的差异,从知识、技能、情感的基础出发,制定出适合本节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执行的目标及教学方法,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在自身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方面有其生存和提高的空间。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确立了不同的教学目标。目标一,认识分数,能用分数表示单位“1”等分后,所表示其中的几份;目标二,认识分数,会自找单位“1”并平分,并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然后说明分数的意义;目标三,认识分数,会根据生活中的数量,求出其中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或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出单位“1”的具体数量。这低、中、高三个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的关注,让不同层面的学生习得了适合他们发展的数学学习。

二、设计差异性作业练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业有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无论哪种,都是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巩固和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环节。作业的功能,除了加深对所学知识本身的理解外,更重要的是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真正实现理解并学以致用的目的。这就对作业本身的设计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1、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特别是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会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所以在作业设计上,一定要注意作业的情境化、生活化。高年级学习数的整除的概念以后我设计了一个打电话游戏: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从高到低依次是:(1)既是8的倍数又是8的约数。(2)最小的合数减最小的奇数。(3)最小的质数。(4)最小的合数。(5)6和12的最大公约数。(6)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7)最小合数加最小质数。(8)既是奇数又是合数。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复习了数的整除的概念,同时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2、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中锻炼成长。如果都是简单的问题,照书一抄,照书一背、照公式一套,学生的智能是不会提高的。这就需要引导学生逐渐从解决简单的问题向能够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发展。提高问题的类型层次。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可让学生做一回装修设计师:如果你家的地面要进行重新装修,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来考虑:(1)算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2)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和自己的爱好,在材料表中选择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钱数?(3)如果在客厅、餐厅的四周贴上大理石条,共需要多少米?

3、作业设计要个性化。不仅要有难度上的层次,更主要的是根据学生的智能强项,设计运用不同层次的作业。在作业的方式方法手段上要多样化、选择化。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实施“分层作业”策略,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更多关注的是作业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作业在容量上:一要考虑量力性,既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二要有差异性,比如部分题目只要求部分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去完成。总之,作业量遵循的原则不是“多多益善”,而应是“适量而有效”。正常情况下,每堂课上宁可少讲

一、两个新题目,也要努力让绝大多数学生听懂绝大部分内容,保证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并切实抓好作业、检测的当堂反馈、纠错,让学生知其然和所以然,致力收举一反三之效。

此外,实践性作业。我认为有二种类型:一种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数学方法、概念和原理等,如低年级布置摆小捧,操作教具、学具和绘制各种图表等。二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数学规律,如布置制作、剪贴各种形体,到实地测量、统计调查等。

三、建立互动交流机制,构建课堂学习的共同体

“互动交流”是一种以沟通与交流为基本特征的动态行为。在当代“互动交流”已成为教师教学追求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是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手段。教学的实质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种交往、互动的重要而又根本的途径——对话。在教学中师生双方之间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在人人参与的真诚沟通中,实现自我超越,提升生命与人格,构建起课堂学习的共同体。为此我们认为:这种对话式的课堂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将掀起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浪潮。所谓对话教学,不是看是否采取了对话的形式,主要是看是否体现了“对话”的精神与原则。“对话”是师生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这正是新课程的执着追求。

1、“互动交流”不是“独白”,意味着民主、平等。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只有一个相互尊重、人格平等、互相认可的和谐的教学环境,才有助于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乐于表达自己的心声。教师“蹲下来”与学生交流,注意寻求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和自由的状态下敝开心扉,放飞思想,实现师生的“真情对话”,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

2“互动交流”不是“问答”,意味着理解、共享。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师生间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会。对话与过去的“问答式”截然不同。过去的课堂问答,虽然表面上是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但骨子里教师仍然是居高临下传授知识的权威。教师的提问是有“潜意识”的,学生的回答不过是顺着教师的“潜意识”而已,最后还是要由教师一锤定音。通过对话,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将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学生式教师和教师式学生,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不再仅仅被教,也通过对话在教,他们彼此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共享实现教学相长。

3“互动交流”不是“灌输”,意味着重建、提升。“灌输”是单向顺流,而对话是多向交互。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对话产生各种不同视界的碰撞,可以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从而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并产生新的视界,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与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同时,对话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教学信息得到交流和共享,学生的认知平衡不断被对话中的不同观点所打破,又在对话中的交流、选择和吸收中达到新的平衡。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我们把教学活动分解成几个不同层次的阶段,与此相对应设计四个“分话题”。一是:这个由七巧板拼成的图形变换成另一个图形以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二是:为什么长方形数方格的结果和邻边相乘一样,而平行四边形却不一样?难道他们有什么不同吗?三是:为什么你想到要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四是:能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吗?这四个话题相互联系,又与知识形成的逻辑过程密切结合,使师生的对话变得有的放矢,也有体现了本节课的主旨,更符合“对话”的时代精神。可见“对话”不只是教学的又一新策略,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个性“解放”。

四、建立差异性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因此,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要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因人施评,凸现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过程性评价,以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1、评价个性化,突出发展性。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评价大多采用即时口头评价形式,其实质上是一种教育行为,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过程性评价。评价既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不同学习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评价并非“盖棺定论”,而是促进学生“长善救失”的一种教育手段,意在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促进学生发展和完善。

2、评价针对性,体现真实性。学生个体差异,包括其生理特点、心理特征、举爱好等各不相同。外向的人喜欢夸奖,胆怯的人需要加油鼓气。但是,在实践新课程中,有的教师过分,表扬课堂上“嗨、嗨,你真棒!”不断;有的教师夸大奖励,学生脸上贴满“星星”等,造成评价的真实性被淡化,人文性被神化,这些都是对发展性评价的误解。因此我们强调评价的真实性,要针对学生特定领域的学习和个体发展进行评价。只要师生相互尊重坦诚想见,批出学生需要努力的不足之处,才有可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避免盲目乐观,使评价有的放矢。例如对学困生要采用表扬评价,及时肯定他们的闪光点,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对优等生要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这样的评价不仅能鼓励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更重要的是张扬了个性化的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8

2、(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3、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教育研究》2001年第11期

4、《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第三篇:地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设计研究

地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设计研究

2006-1-27 15:05:00 BY 李家清

一、地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与学生发展

长期以来,地理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时,往往是根据某一教学任务,设计出只有一个水平层次的教学目标,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标准,而忽视了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或多样性。由于学生之间学习背景不同,原有的学习基础和经验不同,智力尤其是非智力因素存在差异,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尽相同,如果教师用一个水平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所有学生,教师的主观愿望与学生的客观实际存在差异性、多样性,不同需求明显不符。这种教学目标只有部分学生或少数学生能够达到,对其余学生或大多数学生是不能实现的。如此往复,不少学生就渐渐地远离“教学目标”,成为所谓的“差生”了。

教学目标是指对教学活动结束后的预期行为结果,这就要求教学目标具有指向性,能成为引领每位学生发展的方向;教学目标具有选择性,它要求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媒体的选择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发挥每位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提供条件与可能;教学目标具有整合性,它要求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因素所发挥的作用都应服务和服从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有可量性,应对所有学生的“行为结果”都能进行测量,做出是否实现教学目标的价值判断。因此,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准确性、全面性,应是在分析学生学习背景、学习需要的基础上,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计应具有差异性,差异性与学生的发展是并行不悖的。

二、地理教学目标差异性设计的理论依据

“理论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认识的结晶”。理论的作用在于规范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并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主体是天然具有的,而非外界赋予的,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把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在已有的知识教育基础上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对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和加工,学生不是从同一背景出发,而是从不同背景和角度出发。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是把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1)现有的发展水平,即指“学生现在能够独立完成的智力任务”。(2)“最近发展区”是指其“潜在”的发展水平。目前暂时不能独立完成,但在教师或家长的指点下,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其智力任务。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将“最近发展区”转化成为发展水平。其教学要领为:针对学生原有基础和智力水平层次不同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目标和相应的“教学策略”,这样就使水平较差的学生建立信心,成绩好的学生更加努力;在课堂上有步骤、分层次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结构。在两个层次间设置思考题,引起学生求知欲望,并经过一番努力找到正确答案。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念为教学目标差异性设计提供了指导。

三、教学目标差异性设计的基本策略 1.梯度式设计策略

梯度式设计策略就是指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根据《地理教学大纲》或《地理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差异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地理教学目标,以促进不同智力结构的学生发展。例如:高中地理“海洋的基本特征(一)”教学目标设计,传统的设计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主要因素,掌握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2)能力目标:利用课本图表信息,说明海洋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3)德育目标:通过“海洋环境和人类相互关系”的讨论,激发学生爱护海洋的责任感和探索海洋的科学精神。

按照梯度式设计策略的基本思想高中地理“海洋的基本特征

(一)”教学目标可作如下设计:(1)知识目标:A.学生能列出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主要因素,说出海水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盐度由副热带地区向高、低纬度地区降低的原因;B.学生能说明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主要因素,阐明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2)能力目标:A.学生能运用课本中某一图表信息,说出海洋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B.学生能获取课本图表信息,概括说明海洋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3)德育目标:A.学生能举例说明海洋与人类相互作用的关系,初步树立爱护海洋的责任感;B.学生能概括海洋与人类的相互关系,树立爱护海洋的责任感和具有探索海洋的科学精神。

初中地理“河流与湖泊概括”的教学目标可作如下设计:(1)知识目标:A.学生能识别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能识别主要内、外河流;能说明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B.学生能说出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线,能说出主要内、外流河的名称;能说明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并解释其成因。(2)能力目标:A.能对照地图册在填充图上填注中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初步学会列表对比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特征。B.能在填充图上填注中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初步学会列表对比南方河流和北方河流的水文特征。(3)德育目标:A.认识我国河流众多,水资源总量大,但开发利用不够的国情,增强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B.认识我国河流众多,水资源总量大,但开发利用不够的国情,懂得治理大江大河的任务仍很艰巨,增强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可见,这种梯度式设计策略,能将原有的教学目标细化、层次化,把每个教学目标设计为由较低到较高两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如根据学生实际,还可以进一步设计为三个层次,以至四个层次,以符合学生学习背景,为每个(类)学生的发展引领方向。2.激励式设计策略

在地理教学中告知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往往是地理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传统的地理教学目标的表述,多使用以下的方式:如“使学生了解„„”、“使学生掌握„„”、“使学生学会„„”、“使学生懂得„„”等等,这种表述是把学生置于一种非自主性的被动客体地位,难以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激励式设计策略是指在进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表述时,注意使用以学生为主体的第一人称方式,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多运用赋予情感、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使用“通过学习,我们能列出„„”、“通过学习,我们能说明„„”、“通过努力,我们能概括„„”、“通过学习,我们能应用„„”、“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树立„„”、“我们将形成„„”等等。

据国内外研究,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这种成就动机又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的内驱力构成。“认知内驱力是学生要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阐明与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以求知为目标的动机因素,是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动机。”把学生“因自己的胜任能力和工作成就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称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赞许与认可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地理学习是一个智力活动过程,也是一种生命过程,一种学习情感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目标设计的激励式策略,对于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尤其是增强认知内驱力,具有重要意义。对适于较低教学目标学习的学生,通过运用激励策略,在较强的成就动机的作用下,完成较高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完全可能的。

四、发挥地理教学目标的促进发展功能

1.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差异性,为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任何一个地理知识的教学,一项地理技能的训练,一种能力的培养,都可能有多种“教”与“学”的方法。把地理教学目标的差异性与地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有机结合,就能更好地调动每个(类)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2.注意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式学习、个别辅导等教学方式相结合。如果说,集体教学有利于解决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共性和统一性的问题,那么,小组合作式学习、个别辅导就有利于解决个性和差异性的问题。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既要设计进行集体教学的策略,又要明确哪些内容应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个别辅导的教学方式,为每个(类)学生的发展提供平等学习的机会。

3.真实而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反应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不仅能丰富教学过程,增强与学生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而且还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生命过程的完整性。

原载《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年第11期

第四篇:差异性 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教学设计

容城中学 薛辉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型:新授课

容城中学 薛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懂得地域分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2.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获取“由赤道到两极、由沿海到内陆”的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3.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4.结合实例了解人类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区域分析与对比的地理研究方法,利用景观图片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2.结合实际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的思想,因此在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形成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正确态度和责任感。【教学重点】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学难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与归纳法有机结合,采取活动讨论课的教学模式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在思考、讨论与活动中获得新知,完善知识的归纳能力及实际运用能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李明是个旅游爱好者,最近几年,他游历了好多名山大川,拍下了许多优美的照片。(展示图片)咱们同学看到这些照片后有什么感受呢? 生:景色非常优美,而且各具特色。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好,这些照片都非常优美,各具特色,就体现着自然景观的差异性,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不同的程度的差异,那为什么在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展示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师: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具体表现,就是陆地自然带。世界一共有多少种陆地自然带?分别是哪些陆地自然带?那么多的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好像是杂乱无章的,毫无规律可言的,是这样吗? 生:略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一起做一次时空的旅行,来探寻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首先,我们来制定旅游线路,第一条,海口——漠河;第二条北京——乌鲁木齐。各小组同学展开讨论,你们沿途会看到那些自然景观,有什么规律,形成这样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试着分析形成这种规律的根本原因? 生:展开讨论

师:好,哪组同学把你们第一条线路看到的景观,总结的规律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略

师:同学回答的很全面也很精练。我们一次可以看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形成这样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在我国呈现这样的规律,那么世界其他地区也符合这样的规律吗? 咱们以非洲为例,来验证一下(展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并解释)

师:我们看出,非洲也是符合这个规律的,这叫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出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图片并解释)

师:现在我们来看第二条线路,请同学来跟我们分享你们组的答案。生:略

师:这组同学总结的很到位,第一条线路是从南到北,第二条线路是从东到西,自然景观也随之变化,先看到的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形成这样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规律成因是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渐降低。

我们在把线路延伸到亚欧大陆西侧,也就是由内陆到沿海看自然带的分布情况。在同一纬度地带内,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从而出现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的规律叫——干湿度带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大致沿经度方向变化,另一些地理学家又称之为“经度地带分异”(出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图片并解释)

师:还有一种自然带不受纬度限制也不受海陆位置影响的自然带(出示世界陆地自然带图片)是哪个?那么这个褐色的山地植物区的分布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呢? 生:略

师:这是我们现在要讲的第三个规律——垂直分异规律。(出示山地景观图片)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会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就是垂直分异规律。(出示垂直分异规律图片)师:垂直分异规律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出示图片)师:我们以珠穆朗玛峰的自然带为例,思考下列问题

咱们刚才讲的都是地带性分异规律,那有没有非地带的也就是地方性的分异规律呢?(出示图片)

师: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还有哪些地区的自然带属于非地带性 生:略

师:绿洲。在干旱沙漠中,只要有水,就可以植树、种草、种庄稼,它是一种没有一定规律的非地带性现象。

陆地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不同的区域特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则是绝对的,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是有一定规律的,可是在规律性中又表现出复杂性——非地带性现象。【小结】

自然带的分布是复杂的,这是自然地理环境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根源所在;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这是人类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有规律分布的自然带构成了全球和谐的自然环境整体,同时自然带之间错综复杂的要素关系,有许多是人类还没有认识到的。因此,人类不能随意去破坏任何哪怕是极微小的环节。我们要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把握其内在规律,特别是要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联系上把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生产,从而造福人类,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

【板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 由沿海到内陆 垂直地带性

表现形式

沿纬线变化方向更替 大致沿经线变化方向更替 由山麓到山顶,垂直更替 主导因素 热量 水分 水热

本节重点内容(小结)

第五篇:我国城乡教育差异性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我国城乡教育差异研究

目录

目录...............................................................................................................................1 我国城乡教育差异研究...............................................................................................1一、二、引言.................................................................................................................2 城乡教育差距的现状.....................................................................................3

(一)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公................................................................................3

(二)受教育机会的差异。................................................................................3

(三)师资的差异。............................................................................................4

(四)农民工子女享受教育的不平等。............................................................4

三、影响城乡教育差距的原因.............................................................................4

(一)教育经费投入体制不同,是城乡差距的根本原因。............................4

(二)示范学校政策。........................................................................................5

(三)人才流动的不合理性使城乡教育在师资力量上产生了“二元”化。5

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对策.............................................................................6

(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6

(二)完善立法,彻底取消重点、示范学校制度。........................................6

(三)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6

(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实现城乡教育统一发展。............................7

(五)政府要采取相应措施,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7

五、总结.................................................................................................................7

人力133 谢玉璇

学号201310974334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一、引言

从近几年高校招生情况特别是像北大清华那样子的名校,大多是来自城市的学生,农村学生少之又少。难道是农村孩子智力不如城市孩子?还是农村孩子没有城市孩子勤奋呢?在当今中国,高考是一个相对公平竞争的考试平台,许多贫苦地区的学生都想通过高考这一座独木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似乎这一座独木桥却很难给我们这些学生铺上一条叫平坦的道路。当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城乡教育也快速发展,人力资本得以大幅增长。然而,城乡居民之间仍然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教学机会享有、人口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我们可以在电视网络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偏远山区教育条件的落后程度,一间破破的茅屋,几张旧旧的书桌,还有年迈的老教师还有几个带着求知欲的小学生。即使在一些沿海城市的农村,教育条件也很一般。而在城市,不管是那个层次的学校,教学条件都很优越,运动场,多媒体教学平台,这些对城市学生早已经司空见惯。

那么当今城乡教育的差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又该怎么样解决呢?城乡教育投入的机制又有怎么样的差异呢?

人力133 谢玉璇

学号201310974334

乡村与城市教育差别对比明显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二、城乡教育差距的现状

(一)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公

目前我国教育投资以政府投资为主,在教育投资体制上一般是以城市为主,重点学校为主,这些城市的重点学校获得的教育经费最高,其次是一般市县的学校。一般农村的学校最低。城市的平均生均教育事业性经费都在一般农村的3倍以上。

(二)受教育机会的差异。

由于城乡经济的差异,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大。再者由于观念的差异,农村家庭子女较多,父母承担的教育负担比较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农村地区,许多女孩子读完初中后就出来工作,受教育机会明显较低。从近几年高校招生的情况来看,虽然农村的考生明显增多,高考考核的知识范围越来越广,综合素质要求高,一些知识点农村考生连接都没有接触过。所以,农村学生考上大学的人数是越来越多,但是考上名牌大学的比例却逐年降低。

人力133 谢玉璇

学号201310974334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三)师资的差异。

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学校的教师很多是由原来的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转过来的,学历层次偏低,年龄偏高。

农村学校留不住好老师。优秀教师流向城市,除了城市优越的环境因素外,主要是由于农村教师工资不高,即便是少得可怜的工资也经常不能按时发放。据调查,以同届毕业生、同职称的教师为例,农村教师的工资与本地城镇的工资相差300多元。而工资以外的福利差距更大,农村教师,尤其是县城以下地区的农村教师的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班主任津贴等政策性福利待遇普遍不能得到完全保障。近几年教师的收入虽然有所增加,但主要惠及城市教师,绝大部分的农村教师生活依然清贫

城乡师资差异大,教师水平的高低是城乡教育差异大主要原因之一。

(四)农民工子女享受教育的不平等。

近几年来,“异地高考”改革之风已经越吹越猛烈,但是少数地区政策得以落实。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大量中西部的农民工往东部迁移,所以他们的子女也随着父母来到东部经济发达的城市读书,可以由于户籍差异等原因,不仅他们的教育环境,师资力量相对于城市孩子差距还是相当大的。在某些地区,农民工子女承受的教育费用对于父母来说也是承受不起,所以导致有些农民工子女选择与父母分离回老家读书,甚至选择辍学。

三、影响城乡教育差距的原因

(一)教育经费投入体制不同,是城乡差距的根本原因。

目前我国教育投资以政府投资为主,在教育投资体制上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这样使得义务教育由地方负责,其投入完全视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状况而定。学校差距的拉大正是由财政制度造成的,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对教育的投入与地方财力挂钩,各地悬殊很大。城市学校在教育投入占

人力133 谢玉璇

学号201310974334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优势的条件下,拥有良好的教学设施、良好的师资力量,而农村学校则由于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学设施简陋,待遇较低使优秀教师流失,师资力量落后。另外,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子女不能享受与城市子女在教育上的同等待遇,使得农民工子女辍学率很高。这也增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二)示范学校政策。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逐步建立一批重点中学,目的是在我国教育资源总体短缺的情况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解决人才紧缺的问题。1995年,示范高中政策取代了重点中学政策。此后,“示范学校热”在教育领域升温,造成新一轮教育差距的扩大。据了解,北京建设高中示范学校,多则给两亿元,少则给8000万元。教育部属院校的6所附属中学更新设备,每所都获得拨款5000万元。一些省市还制定政策。示范高中从学费到择校费都高于普通高中,越是级别高的示范高中收费越高。邸使在一些教育经费短缺的地方。政府仍然不惜斥臣资建示范高中。这种倾斜政策客观上加剧了教育的两极分化。

(三)人才流动的不合理性使城乡教育在师资力量上产生了“二元”化。

现在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整体上是严重缺编的,面对教育经费的缺乏,工资的长期拖欠,社会福利的不公,枯燥乏味的文化环境,大多数农村教师优而则走,于是,农村学校成了优秀教师的培训基地。相反,城里的教师几乎没有往农村去的。致使农村的师资力量江河日下,甚至出现了小学毕业生教小学的怪现象。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农村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越是贫困农村的人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学,“考出去”,一旦出去了就不想再回来,结果大批的贫困农村优秀人才被输送到了城市,而原来那些贫困农村由于缺少人才而变得更加贫困,农村教育没有享受到自己辛勤耕耘的果实,反而承担起所有耕作的成本,城市成了农村教育的“收获者”

人力133 谢玉璇

学号201310974334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对策

(一)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严格保障农村地区的学校达到国家规定的最基本办学标准。加快改革农村中学教育的课程内容。鼓励编写贴近当地生产生活实际的乡土教材,增添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积极研究适应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学制安排方法,使绝大多数不能进入高等学校的农村地区学生在中学教育阶段完成基本文化素质和基础职业技能的培养。二是高等教育阶段,建议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措施,解决高等教育高收费、低就业率问题,为贫困地区出来的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加大助学贷款力度,通过银行免息和低息的助学贷款及社会上的支持和帮助,使优秀的贫困学生能进入高校继续深造。

(二)完善立法,彻底取消重点、示范学校制度。

要建立健全教育法规,坚决取缔和禁止重点、示范学校在财政拨款、师资配备、招生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各种建设费用优先向薄弱学校、农村和边远地区倾斜。要统筹规划,进一步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1)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努力实现规模化办学。(2)加快基础教育布局调整步伐,抓好薄弱中小学的改造工作,缩短并力争消灭重点与非重点之间、城乡教育之间不平等的硬件差距。

(三)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学校的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体系都需要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因此,在努力增加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同时,要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保证新增教师的质量,努力为农村所有中小学校配齐合格教师。创造条件,努力实现同级行政区域内同级专业职务的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基

人力133 谢玉璇

学号201310974334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本相同。同时努力提高长期在边远、困难农村地区工作的教师待遇。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农村教师的业务培训。统筹县级行政区域内城镇乡村教师力量,建立健全城镇教师支援乡村教育的制度。组织实施大学毕业生支教计划和青年志愿者计划。制定工资福利、职务评定晋升、学习进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服务农村教育、安心农村教育。

(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实现城乡教育统一发展。

随着改革的深化,应该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分割体制。一要转变观念,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大教育的氛围。农村教育不仅靠农村独立完成,还需城市关注,切实把农村教育工作当作一项事关国家兴衰的大事来抓,使农村教育真正走向强势。二要在制度上,取消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和城市优惠政策,使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各层次城、镇、乡、社区的教育网络,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差距,促进城乡教育统一发展。

(五)政府要采取相应措施,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农民工子女大多处于学龄阶段,其数量高达千万人之多。其入学问题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亟待解决。要切实贯彻《义务教育法》中的规定: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作为农民工子女就学的教育经费,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对接收学生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城市教育经费中要专门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时期,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城乡教育在硬件软件的差距拉大,从而导致城乡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发展的不平衡。政府在不断地改进当中,增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师资力量。但不只是政府,还需要当代社会主义人才往乡村发展,比如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可以去山区支教。

人力133 谢玉璇

学号201310974334

下载关注差异性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及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注差异性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及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基于情感教育的探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基于情感教育的探索摘要初中生的语文课,语文教学模式正在进行升级,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对阅读这一模块的整改。初中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因此,阅读......

    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的探索

    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的探索 摘 要:高中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自从新课改之后,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也有所提高。实行素质教育,对教师来说压力重大,因此,本文将从高中数学教学中存......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怎样教好小学语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三尺讲台成为学生开发智力的舞台;小小课桌造就祖国栋梁的平台;小小教科书,传授与启发学生成为无限思维、科学创举能力的天才;学校、操场、教......

    教学策略研究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浅谈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习作教学策略研究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语文知识素养的重要标准,如何加强学生习作能力培养和训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所要解决的首要......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学习历史知识,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真人真事,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但是,如果历史教学失去有效性,将会使学生学习历......

    地理环境差异性(教学反思)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反思 施英 本节课内容综合性强,抽象知识多,尤其是学生的空间观念还未完全形成,对于自然地理环境从总体上还把握不好。所以在教学时我按照学......

    国内外银行文化的差异性研究

    首先,国外现代商业银行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育,包括价值观、职业道德的培育和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塑造。 查资料可以了解到,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1)培育共同的价值观。这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