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银行文化的差异性研究

时间:2019-05-13 05:2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内外银行文化的差异性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内外银行文化的差异性研究》。

第一篇:国内外银行文化的差异性研究

首先,国外现代商业银行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育,包括价值观、职业道德的培育和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塑造。

查资料可以了解到,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1)培育共同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决定、支配着银行职工的观念、意识及行为,指导银行员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价值观来影响银行的发展,支配、调节银行职工的行为模式,激发银行职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2)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这种职业道德培育的核心是诚信,在诚信的基础上培育公正、廉洁、守法、服务、勤勉等职业道德。通过职业道德来调整银行与社会、银行与客户、银行与银行、银行与员工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行为,激励银行员工积极向上,努力工作,约束银行职工的行为,促使人们遵纪守法、合规经营。

而在过去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商业银行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在文化方面,以前特别重视政治思想教育,偏爱用行政手段来约束各级银行经营者,这种强制性政治思想教育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作用。但进入市场经济的时期后,适应市场经济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又滞后了,商业银行普遍缺乏价值观培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而缺乏的职业道德必然会带来一些不规范或不道德的行为。

尽管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商业银行自身都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银行职工的行为,但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违法违规行为并没有得到有效遏止。这说明,单纯靠规章制度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培育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从历史来说,银行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银行所创造的贷款,以及它所提供的各种职能,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远远超过了当初银行创立者的设想。注重实效、讲求信誉和追逐创新已经成为西方银行文化的特点。

根据网上的资料,美国银行的理念和做法,源于古老的希腊文化和欧洲文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美国特有的文化。在美国的文化中,实用主义是关键内容。P.K.Conjin在著名的《清教徒与实用主义》书中对此作过总结。他指出美国的本土文化主体由四部分组成:第一是求实主义,即一切从“实利”、“可行”和“效用”出发来考虑与人生和社会的思想和活动。第二是真理多元论,也就是“有用即真理”。第三是人本主义,即一切以所服务的对象——客户的满意程度来决定机构的成长目标。第四是行动主义实践观,即突出人的行动、创造和活动。美国从1776年建国以来,这种本土文化或实用主义哲学观就在美国的管理文化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美国的管理文化在成长过程中有其内在的因素,但是针对不同的公司又各有特点,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企业文化。以下我们通过美国银行与中国的商业银行的比较,可以发现在东西方银行管理文化中存在的差异:

第一,美国的以人为本的民主决策过程与中国的权威的等级分明的决策过程形成反差。美国银行尊重个人尊严和价值,承认个人的努力和成就。一方面,企业对雇员给予充分信任,给员工留有更大程度的工作自由。美国银行鼓励有突出成就的人,并在银行内部形成了崇尚有突出成就者的企业文化。

而在我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五千多年来的中国文化强调“夫夫子子、君君臣臣”,家长制的作风一直没有多大的改观。我国的金融风险几乎都集中于领导班子或一把手身上,普通员工很少参加任何一级的决策过程。第二,美国的实用主义经营方式与中国的保守主义经营方式形成反差。美国的实用主义和民主文化天然地鼓励职员的创新意识。在美国银行中不论资格与等级如何,只要你说得对,公司就采纳,已经成为管理文化中的一个特色。由于美国没有像中国那样有悠久灿烂的古老文化,因此银行文化天然地就不存在许多条条框框,一切服从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美国银行立足于现实生活和经验,把确定信念当作出发点,一切为了效益和成功。

而在中国文化中的保守主义特色事实上阻碍了创新精神的发挥。资料表明,山西票号的辉煌曾在中国金融史乃至世界金融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但它在外国银行大举进军时,仍维持旧式金融的体制,结果葬送了其辉煌的基业。可见,旧式金融在业务理念和经营方式上是与新式金融(现代银行)不同的。

尽管近年来中国的银行也在开始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但相对保守的工作作风和过分依托高层主管决策的方式没有多少改变。这种情况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银行的进步。

第三,美国的冒险主义、接受挑战的风格与中国的回避风险、不愿意面对矛盾的风格形成反差。

美国银行的管理文化特别强调创新精神,他们认为机会到处都有,主要在于主动发现和利用。他们乐于向传统和先例挑战。美国银行在接受新思想、新技术时很少先去考察这些东西是否符合某位专家或权威的理论,然后再引经据典加以注释和考证,以便决定采用与否。美国银行的职员认为,由于具有创新精神,他们拥有光明的未来。所以勇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勇于向已有的一切挑战,并以此为基础完善创新制度,这是美国银行的重要特点。而我国在2006年底外国银行即将在中国全面享受国民待遇,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各商业银行仍然在传统业务(存贷业务)领域恶性竞争,依然没有“狼来了”的感觉。据统计,目前西方国家的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平均达到50%左右,一些大银行如美国花旗银行竟高达65%。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各项收入的平均比重不超过10%。我国的现代业务(中间业务)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偏低,商业银行业务的半壁江山还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这种情况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不能不令人担忧。

三、传统文化经历市场经济检验而后与世界融合

诚然,现代银行在中国的诞生比欧洲晚600多年,这固然是中国的银行落后的原因,但还不是原因的全部。在国际经济一体化浪潮中,我们有必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从而取其精华,以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实现现代市场经济与传统文化在经营管理中的完美结合。

当然,我们发现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不断地进行各种层次的制度更迭;并在这种更迭中实现了向高层次文明的进化。长期以来许多学者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非经济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的传统文化以及对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信守,对现代社会的进化会起到推动或抑制作用。传统文化塑造了一个社会成员的国民性格,管理文化中的价值观在其中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庸之道是我国传统中的重要道德观,“枪打出头鸟”,不利于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竞争的动力必然萎缩。反思文化在管理中的具体影响恐怕还不止这些。我国传统文化中这类人格化了的道德观,一方面与市场经济的特质相抵触,导致观念落后和竞争力的不足;另一方面很容易与市场经济中消极的内容相结合,形成社会难以根治和消除的顽症。

由此可见,银行管理文化的最深层次的内容是文化背景下的传统。目前,文化之间的融合是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我们应该加以利导,在发扬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以便推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向前发展。

最后,总结我国国内银行的发展应该,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弘扬中华民族和中国银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文化成果,以诚信经营为基础,以提升绩效为宗旨,以增强责任为核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和谐为目标,追求卓越,努力建设理念先进、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中国银行企业文化.

第二篇:国内外企业廉洁文化研究综述

国内外企业廉洁文化研究综述

摘 要:近年来,围绕着企业廉洁文化这一课题,国内外一大批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人士展开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借鉴国外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经验,总结国内研究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归纳出国内企业廉洁文化进一步研究的趋势和方向,对于加快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廉洁文化;企业文化;企业廉洁文化;综述

在分析国内外研究动态之前,有必要对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企业廉洁文化(corporate integrity culture)以及企业伦理文化(corporate ethical culture)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梳理。经过对相关文献加工整理之后我们认为,企业廉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子文化,有着共同的本质特征,二者互为支持,相辅相成。企业文化是廉洁文化的基础和载体,而开展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又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以及延伸和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伦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基础,是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成功的重要保证。正如Kullberg, Duane R.认为,企业伦理并不是一个奢侈品,而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美国的很多成功企业都得益于企业伦理[1]。从企业廉洁文化和企业伦理文化的关系上来看,企业廉洁文化是企业伦理文化的重要内容。

一、国外企业廉洁文化研究综述

在国外,企业廉洁文化的提法并不多见,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是以商业伦理(business ethics)、企业伦理文化形式出现的。国外关于企业廉洁文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针对当时一些美国跨国公司在不道德行为暴露之后,一大批学者把廉洁文化纳入企业伦理道德范围之内,率先在全球提出了制定公司道德守则和旨在预防腐败的遵约方案。80年代至90年代,其他国家的公司也开始采取美国式的反腐败方案,很多企业都把建立企业道德守则(Corporate codes)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他们认为,采用统一的商业行为标准,建立公正、廉洁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2]。至此,美国式的反腐败遵约方案出现了全球化趋势。

从美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西方国家,美国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形成了西方人独特的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他们重视工具,重视理性,强调通过制度、法律等途径来制约人的行为。因而,重视通过立法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保证企业诚信经营是美国企业廉洁文化的重要特征。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先后颁布了证券交易法(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邮政电信反欺诈法(Mail and Wire Fraud Acts)、国内税收法(Internal Revenue Code)以及虚假陈述法(False Statements Act)等法规,严格限制美国公司的对外行贿行为。1977年水门事件发生,使美国高官和大企业主管这些传统上受人尊重的上层阶层的诚信度遭到社会质疑。社会要求加强对政府官员和大企业行为的监督。传媒界借机掀起揭开黑幕运动。各种官方调查也随之展开。同年,美国国会以绝对优势通过《美国海外反腐败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以下简称FCPA),这是第一部完全针对美国本国公司向海外政府机构的贿赂行为的法律,旨在遏止对外国官僚行贿,重建公众对于美国商业系统的信心[3]。

此后,在这一方案的指导下,一些美国跨国公司首先在全球提出了制定公司道德守则和旨在预防腐败的遵约方案,可谓是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中的创新之举。1991年,美国政府颁布了《组织判刑准则》,对这一行为从制度上给予了肯定,鼓励公司建立遵约文化,制定先进的遵约制度,其目的在于减少雇员渎职和搞欺诈的风险。公司通常认为,一项成功的反腐败工作有四个要素:公司领导的积极支持;公司价值观和雇员行为守则,其必然也会形成一套详细而一致的政策和经营程序声明;确保所有雇员都熟悉公司准则和道德期望的执行机制;适用于资源监督和承诺、举报与告发的预警系统。这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了公司的遵约文化[4]。1992年,美国又成立了道德官协会(Ethics Offers Association),极力在全球范围内推举公司的遵约方案。如今,在《财富》100强企业中有一半以上的公司加入道德官协会。协会通过举办会议、开展研究等途径努力改进公司的道德管理。

从研究成果来看,伴随着企业反腐败实践的发展,很多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企业道德守则和伦

理文化。全球商业伦理董事会主席Berenbeim,ron在分析了公司目前反腐败面临的巨大障碍之后指出了保证公司反腐败措施的顺利实施有三条途径,包括能够容纳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对员工和公司的绝对忠诚以及对产品的质量予以承诺[5]。华盛顿道德资源中心的主席Gary Edwards先生指出,在企业操守自律方面,美国早在1979年就开始研究,探讨公司在制定及实践纪律守则方面的情形。该中心向《财富》杂志500榜的最大工业机构高级行政人员及150间最大的非工业及服务性机构进行调查表明,近3/4(73%)的被访者称已制定纪律守则,而半数公司是在过去五年首次制定纪律守则[6]。斯图尔特·吉尔曼(Stuart Gilman)认为,虽然规章制度在短期内可能遏止腐败现象,在长期则是集中灌输廉洁。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行为提供了几个切实可行的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有效的伦理管理,动态伦理守则,奖励道德行为[7]。Andre Nijhof,Stephan Cludts,Olaf Fisscher,Albertus Laan三位研究者针对企业道德规范的全球化趋势,对道德规范的具体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8]。Stevens,Betsy就道德规范的实际应用(包括道德规范如何交流、是否被雇员所认可和接受以及是否影响了员工的行为)等方面问题进行了研究[9]。

当然,上述的研究只是就表象而论,比较而言,杰瑞米·波普在《制约腐败——建构国家廉政体系》(Confronting curruption:The elements of a national integrity system)中的分析就显得较为深刻。他认为,企业反腐败的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要求公司必须:把具体的反腐败内容列入公司的行为规范中,让所有员工切实明白,必须遵守;鼓励经理们积极监督公司行为规范的实施和效果;督促本公司经理所属的任何别的跨国专业团体,在其行为规范中列入强制性的反腐败条款等等[10]。

从个案研究来看,被美国《财富》杂志誉为全美最令人尊敬的公司——Cintas公司,其主席Richard T.farmer认为,企业文化能够促使企业转败为胜,企业廉洁文化甚至比现金更有价值。它是把一个公司凝聚在一起的黏合剂。企业文化是我们的第一竞争力,我们公司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挖掘、保护和传播我们的企业文化,因为我们认为这方面的投入是完全值得的,维护企业文化就是维护我们的将来

[11]。

Andrea Bonime-Blanc指出,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良好社会声誉的贝塔斯曼公司(Bertelsmann Inc),在2001年安然公司丑闻揭露之后,采用了美国公司行为规范。为了保证规范的有效实施,公司还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伦理操守部,为员工提供广泛的伦理操守培训工作;Gloria Santona指出,诚信是企业的无价财富,尽可能地做到透明、公开、公正是麦当劳(McDonald)公司努力的目标。在长期的发展中,通过召开董事会议、发放季度利润、报告、政策报告等方式和各个地区、顾客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公司的伦理道德规范涉及到每一个员工,对公司的高层管理者还制定了特殊的伦理守则。Hermann介绍说,Jefferson Wells公司通过长期的诚信交流、廉洁行事,公司已经在投资者、员工以及顾客之间建立起真正的信任。Thomas Niles说,伦理行为依赖于一系列的原则和实践,这些原则和实践必须习惯化。Cincom公司通过竞争、特色和承诺和股东建立了公开、信任的关系[12]。

Ian W.Jones 和 Michael G.Pollitt介绍了史克必成(SmithKline Beecham)公司如何把廉洁、诚信的价值观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从而培养一种价值观取向的企业文化。文章分析了该公司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公司发展廉洁文化提供了建设性意见[13]。

除了企业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国际商界及非政府组织在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方面也有创举。国际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TI)于2002年12月出台“商业原则”(Business Principles),还为小公司(SMEs)制作了一个新版本的商业原则,为企业制定反商业贿赂、促进企业廉洁经营方案提供了实际的指导。国际商会(ICC)在1977年就通过了《打击敲诈勒索行为规则》(The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s Rules of Conduct to Combat Extortion),此后,又分别在1996年和1999年对其进行修订和更新。制定这套规则的目的在于“作为一种自我规范的方法”,希望“商业公司自愿接受,这样,不仅会促进商业交易中高标准的廉洁,而且将形成一套很好的防御和保护,使那些公司免受敲诈勒索的侵害”。此外,联合国全球协定(The Global Compact)在2004年通过了第10项原则,规定企业应当反对各种形式的腐败,包括敲诈勒索和贿赂;国际顾问工程师联合会(FIDIC)专为顾问工程师制定了一个商业廉洁管理体系(BIMS);联合国反腐败(UNICORN)是一个全球性贸易联盟的反腐败网络,国际商业领袖论坛(IBLF)于2002年发起了有关反腐败的项目等等[14]。

二、国内企业廉洁文化研究综述

我国关于企业廉洁文化的思想源远流长,但企业廉洁文化这一词正式进入我国的学术界是在21世纪初,它是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而出现的。自从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引入我国之后,国内学者结合我国企业反腐败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用文化治腐的新举措,在国内掀起了企业廉洁文化研究的热潮。具体表现在:

首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工作。2004年,为贯彻落实中央的有关部署,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和国资委联合颁布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廉洁从业规定》),这是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用权行为、促进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规章。2005年,中共中央发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7月,推进中央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研讨暨观摩会议在山东东营市中国石化集团胜利油田召开,国务院国资委对推进中央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提出分步走的新要求。同年8月,国资委纪委、驻委监察局召开了中央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座谈会。2007年11月,国务院国资委纪委在湖南长沙召开了中央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会议讨论了对《〈关于推进中央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的修改意见,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中央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15]。

其次,对企业廉洁文化基本理论进行了探讨。近年来,我国一大批从事纪检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的专家、学者,主要从文化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监督学的角度,论述了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定义、内涵、功能、作用以及建设的途径等,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目前,成果不多,主要是以论文为主,主要有:王振法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上发表的《推进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介泽斌等人在《求实》上发表的《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要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杨小平在中国纪检检察报上发的《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思考》等若干文章。独立的论及企业廉洁文化的专著还没有出现,只是出现了一本由宁波市勤州区委编撰的《中国廉政文化建设丛书》之一,《廉政理论》论文集。

再次,对企业廉洁文化的个案分析,主要围绕中石化公司、重庆电信、武汉钢铁公司、广州海运公司、秦皇岛港务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成功企业的经验总结展开,试图从中找到可以为大多数企业学习和借鉴的经验。代表性的成果有:谈正鑫(2007)总结了江苏油田廉洁文化建设经验,刘冬梅介绍了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在着力营造廉洁氛围中的具体做法,张翼、冯蕾(2006)介绍了中石化的创新举措,姚宝柱介绍了黑龙江省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的做法,王社民介绍了武钢廉洁文化建设的做法,何志国(2007)报道了首钢实业公司的做法,刘开智(2007)介绍了长江海事廉政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皮洪琴(2007)在《电网企业文化管理》一书中,探讨了电网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内涵以及建设策略。研究成果以论文、报告居多。

我国现有关于企业廉洁文化研究的主要观点和说法包括:

(1)关于企业廉洁文化的内涵

王振法(2005)指出:“廉洁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倡导和积累起来的促使员工廉洁从业,推动企业依法经营、廉洁经营的思想理念、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和从业行为等的总和。”这种认识从企业历史发展的实践出发,揭示了企业廉洁文化的内容和建设的最终目的。”[16]毕淑琴(2005)指出,企业文化首先是法人的行为文化,而“廉洁文化”是法人行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洁文化”内涵丰富。说到底,它是自然人和法人作为当事主体,做事、为人所秉持的态度,展现的是对高尚的价值观追求。”这种认识从法理的角度对企业廉洁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探讨。[17]杨小平(2007)认为,“廉洁文化是以廉洁为内核、文化为形式的一种精神文化现象,是廉洁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18]这种认识揭示了廉洁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本质联系和包容关系,并指出了廉洁文化对于推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作用。

(2)关于企业廉洁文化的特征

刘立范(2007)认为,企业廉洁文化主要有四个特征:主体的大众性、指向的权力性、实施的职业性和组织的公共性[19]。

杨小平(2007)认为,企业廉洁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先进性。企业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体现着社会伦理价值、时代进步特征和企业发展要求。二是传承性。廉洁理念古已有之,伴随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进程,廉洁之风是中华优秀传统的一个重要表现。三是群众性。广大员工是实践廉洁文化的主体,企业廉洁文化反映了广大员工的利益和愿望。四是实践性[18]。

(3)关于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容

王振法(2005)认为,企业廉洁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种形态[16]。王兴素(2005)认为,廉洁文化建设是国有企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也是提升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水平,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从物质、精神、制度三个层面,廉洁从业理念、制度、阵地、产品、监督以及群众广泛参与六个方面推进[20]。

(4)关于企业廉洁文化的机制建设

刘素华(2006)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来建立健全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机制。第一,建立健全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教育机制。第二,建立健全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监督机制。第三,建立健全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第四,要建立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不断扩大企业廉政文化建设资金的筹措渠道,加强对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投入[21]。

(5)关于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从众多学者的观点来看,目前国内廉洁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是从加强廉洁理念、制度、物质和行为以及长效机制等方面来进行,力图通过软约束和硬约束,在整个企业形成良好的廉洁文化建设氛围。王振法(2005)认为,推进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一是完善设施,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打好物质基础;二是要抓住根本,积极培育企业廉洁理念;三是要健全制度,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四是要养成行为,使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取得实际成果。在反腐倡廉教育中,要通过多种形式,提高企业员工的廉洁从业意识,养成廉洁从业的行为[16]。康臻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握好三个关系,推进工作有序开展;突出“三个重点”,增强工作实效;搞好“四个结合”,突出工作针对性[22]。

(6)企业廉洁文化体系的构建

李运东(2007)指出,企业廉洁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伴随着企业的生存发展而发展形成的,是植根于本企业土壤里的特有产物。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它以服务企业目标为目的,以塑造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为行为准则,既体现为现代企业的法制观念和要求,又体现为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要求。当前,要从四个方面来加强企业廉洁文化的体系建设: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廉洁文化教育体系,着力培育员工的廉洁信念和廉洁信仰,树立道德与法制相一致的文化理念;二是要推进建设廉洁文化的制度体系;三是要加快建设廉洁文化的阵地体系;四是要着力建设廉洁从业的监督体系[23]。

三、企业廉洁文化研究述评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廉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研究综述可以看出,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以美国为首的国外企业在廉洁文化建设时间上较我国早,内容、方法、手段上较我国丰富,而且很多做法已经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很多企业因此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效益。而我国企业由于开展的时间晚,实践经验不足,很多企业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还处于探讨和摸索阶段,在研究成果上表现为理论研究不深、实践操作性不强、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企业廉洁文化研究还停留在初步探讨的阶段。企业廉洁文化研究是一项实践意义很强的理论研究,理论的突破必然依赖于实践的发展,实践的不足必然制约理论的飞跃。当前,我国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刚刚起步,理论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大多数是以介绍和探讨企业廉洁文化的含义、功能、作用以及建设的途径等方面,真正有理论深度的研究为数甚少。

第二,企业廉洁文化研究理论指导性不强。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现实需求和必然选择。近年来,针对企业发展中出现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消极现象,我国企业结合自

身发展实际,积极开展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但由于对企业廉洁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企业廉洁文化的定位、企业廉洁文化的变革等理论问题缺少长期深入的研究,所以企业廉洁文化实践缺少真正的科学理论的指导,难以对企业长期发展产生文化的推动力。

第三,企业廉洁文化研究方法不充分。当前,现有研究主要是运用理论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传统方法笼统地对企业廉洁文化进行一般性的探讨,缺乏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虽然也提出了一些建设的措施,但对策性不强。同时,现有研究只囿于国内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没有对国外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经验进行分析和介绍,缺乏从横向对比的角度进行研究。

结合国内企业廉洁文化研究现状,借鉴国外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经验,我们认为国内企业廉洁文化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是:

首先,深入挖掘企业廉洁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既具有历史传承性,又具有现实时代性,不同的社会、民族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廉政文化基础的国家,形成了许多博大精深的“廉说”、“廉论”,对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界定企业廉洁文化概念应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去提炼,要批判性地吸收我国传统廉政文化中的廉洁、民本思想等积极因素,并把这些精华和当前我国廉政建设方针政策相结合,和具体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宗旨相融合,概括出具有中国企业鲜明特色的企业廉洁文化内涵。

其次,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制度下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可以说,规律就是关系,研究企业廉洁文化的内在规律,必然要从相关的关系入手。这些关系主要包括:企业廉洁文化和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企业廉洁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廉洁文化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等等,只有深入分析这些关系,才能把握企业廉洁文化的内在规律,从而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例如,国外企业注重廉洁文化制度建设,而国内企业在制度建设上颇显薄弱。这就启示我们要把企业廉洁从业的道德要求纳入制度建设中,建立企业道德守则(Corporate codes),并建立相应的执行、监督、惩戒等配套机制。

再次,进行实证研究。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在特定的企业范围内开展的一项实践活动。不同的企业开展廉洁文化的理念、目标、途径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点。因此,运用实证研究法,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把握不同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现状和不足,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最后,开展比较研究。博采众长,才能求得发展。企业廉洁文化首先是一种文化,必然具有文化的特征,而文化是在不断地吸收、借鉴中发展的,因此企业廉洁文化要求得发展,必然要进行比较研究。因此,国内企业廉洁文化进一步的研究就在于挖掘、整理国外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经验和不足,并和国内加以对比研究,从中提炼出借鉴性的做法和经验,将对推动国内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Kullberg, Duane R.Business Ethics: Not a Luxury;

Standards of Ethical Conduct for Management Accountants.Management Accounting.Montvale:Feb 1990.Vol.71, Iss.,p.20(2 pp.).[2]Ronald Berenbeim.Ethics in the Global Workplace;Corporate

Codes and Combating Corruption.the Conference Board

Delivered to the 9th International Anti-Corruption

Conference,Workshop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business ethics Durban,South Africa,October 12,1999.[3]程宝库,王欣.美国《海外反腐败法》及对中国的影响[N].中国

经济时报,2005-07-04.http://news.sohu.com/20050704/

n226174131.shtml.[4]让-弗朗索瓦·阿维,罗纳德·贝伦贝姆 东亚地区私企反腐败[M].李长山,陈贻彦.臧惠娟,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5]Berenbeim,ron.Cutting off the supply side of bribes:Beingagainst corruption is more difficult than you think.Vital

Speeches of the Day.New York:Apr15,1999.VOL.65,Iss.[6]Gary Edwards.Beyond the Code-The Implementation ofCorporate Ethics[J].管理有道,1995,(2).[7]StuartGilman.the Bottom LineisIntegrity.www.xiexiebang.com.[13]Ian W Jones, Michael G.Pollitt.From promise to

compliance: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ity‟at SmithKline

Beecham.Long Range Planning Vol.32.April 1999.[14]Anti-Corruption Portality.www.ethics/org/erc-publications/staff-articles.asp.2002.[15]刁吉海,鹏程,马妮妮.廉洁文化建设要做到“六个进一步”——中央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湖南长沙召开

[J].企业文明,2007,(11).[16]王振法.推进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10).[17]毕淑琴.倡廉洁文化 促企业发展[J].中外企业文化,2005,(12).[18]杨小平.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思考[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7-06-13.[19]刘立范.关于中央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思考[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7,(3).[20]王兴素.试谈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J].政工探索,2005,(3).[21]刘素华.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J].学习月刊,2006,(9).[22]康臻.要切实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J].中国监察,2007,(24).[23]李运东.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亟待加强[J].学习月刊.2007,(3).

第三篇:国内外研究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在检索了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滞后发现国内外有关旅游专业酒店实习效果评估的论文很少但是相关的研究很多。近几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育研究逐渐得到许多教育和科研人员的关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旅游专业实习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实习效果、实习教学模式、实习过程管理、实习与择业意向研究等方面。现将相关的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第一旅游实习效果的研究。成慕敦、陈素平指出影响旅游本科生酒店实习效果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三方面的差距学生实习前的高期望值和实际效果的差距、高校培养的学生和酒店需求的差距、酒店的近期目标和行业的发展目标的差距提出要发挥学校、学生和实习企业的积极性三者互相约束互相补充实现“共赢”1。王永挺认为学生的实习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很多酒店管理专业院校的学生毕业时不能立即适应饭店工作必须通过培训和一段时间的锻炼方法才能胜任工作岗位造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旅游院校对学生的实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学生实习上不愿花费太多的人力和财力缺少实习教师学生的实习指导名存实亡2。邓振锋等对酒店实习效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满意度、实习基地选择及酒店对实习生的管理等方面做了调查并针对不很理想的实习效果提出了相应措施3。第二关于旅游实习教学模式的研究。冀东怡2008指出酒店实习模式可以创新通过实习与课程同时进行、实行轮岗制度、聘请酒店管理人员讲座、指导教师全程陪伴等方式进行了改革并在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4。张利民、张福安2001提出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新思路认为旅游管理专业要重视能力培养建立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的理论教学体系实现产、学、研结合建立“双线”人才培养模式5。刘洋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环节之一的认识实习效果入手阐述了实践环节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培养人才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并指出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规定的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手段6。第三关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李俊、李旭峰等分析了建设教学实习基地的意义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了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的原则提出了实习就业基地的运行模式7。郑岩、周力2008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及其功能进行了探讨研究指出旅游院校要合理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好实践教学基地教育实训、专业培训、社会服务、职业资格鉴定等四个方面的功能8。张静2005结合高职旅游酒店专业的发展状况和教学心得阐述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任务与作用并提出了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创新构想即走品牌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道路9。李德明、程久苗2007从地区概况、酒店内部指标、待遇与工作环境、学生发展四个方面构建了酒店实习基地评价体系建立了综合评价的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并对具体的实习酒店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10。纪红坤2008认为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足够的资金实习计划不科学学校、企业、学生合作困难等方面应该从走产学研办学之路整合实训基地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握旅游酒店产业发展的脉搏等方面入手有效解决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问题提高实习基地建设水平11。第四关于专业实习过程管理的研究。费寅从实习前教育、实习基地的选择、配备实习指导教师和加强实习考核等四个方面提出解决实习管理问题12。翟向坤2008通过分析高等职业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如实习基地少且不稳定、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且效果一般等提出需重新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体系加强实习管理制定出科学的实习管理对策以实现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13。谌世龙2004分析了酒店实习的测评对象和测评方法从实习管理的组织机构、实习计划的制定和测评指标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14。第五关于实习与择业关系的研究。杨效忠、汪淑敏、叶舒娟、陶晨晨等2008以高校旅游管理本科学生为调研对象进行酒店实习前后感知问卷调查比较学生对酒店工作、实习与就业的关系等方面的感知变化探讨酒店实习前后学生就业倾向差异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15。王兴琼2008从酒店实习角度出发探讨旅游管理人才隐性流失的问题实证研究酒店实习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择业倾向的影响16、17研究结果表明实习生对实习酒店的工作报酬、领导水平和培训机会方面的主观评价显著影响其对酒店行业发展的预期和在酒店行业的择业倾向实习生对酒店行业发展的预期不仅影响到其在实习酒店留职的倾向也影响到其他酒店求职的意向。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于旅游教育的研究比较注重应用性旅游就业是其研究的重点旅游实习的研究也多研究旅游实习与就业的关系等。第一旅游实习含义的研究。旅游实习的含义很多不同的学者对于旅游实习的解释也不尽相同。Davies1990认为实习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通过实习学生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思考并加以巩固18Fox2001把实习看作是学生们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差距的机会19 McMahon Quinn 1995把实习称作是一种有监督的工作经历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学生会受到特殊指导和关心他们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工作20。第二旅游教育与旅游实习关系研究。旅游教育与实习的关系受到了广泛的讨论。Shortt1992指出旅游教育必须要满足旅游企业的需要但是这种要求不能仅仅依靠一流的师资队伍来达到还要配备充足的实践操作设施21。Terry Lam Larry Ching2007以香港的旅游及酒店院校为例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研究主要侧重于学生实习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发现学生实习前的期望与实习后的感受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学生的实习期望较高实习后的满意度偏低其中上级主管、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来自上级的管理与帮助是影响整体实习满意度的三大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就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之间的网络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对应的改进措施22。第三旅游实习与就业关系的研究。旅游酒店业中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并没有刺激旅游相关专业毕业生行业内就业人数的增加反而其数量有显著的下降Barron and Maxwell199323。这种尴尬的矛盾局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国外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Berta2003指出佛罗里达州的旅游酒店专业学生对于潜在性晋升有很高的期望这与将来职业发展的高期望相联系所以调查中85实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旅游行业做兼职24。Jekins2001认为迫使学生们离开旅游行业的原因之一是学生们认为旅游或酒店业得工作形象不好与其他行业比起来它属于体力收入相对较高的行业而且具有很大的挑战性25。Zhang H.Q等以Charles Strut UniversityCSU为例分析该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实习情况以及毕业生高就业率、高流动率的现状分析得出仅55旅游专业毕业生仍在从事旅游工作指出重要原因之一是旅游专业毕业生比较注重职业生涯的驾驭能力和职业发展26。第四旅游教育与就业的关系研究。Ghosh、Siddique和Gabbay2005在研究中在提出要重视旅游教育的职业相关性vocational relevance和实践适用性Monika2005 在研究中对该观点表示支持明确提出学生的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应该是旅游教育和产业关系中的一个关键点27他曾撰文强调学生的就业机会应该是指导旅游教育发展的原则。虽然旅游行业能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旅游教育还值得讨论但其提出了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即旅游教育是否应该是“职业应用教育”旅游业劳动力市场的要求是否可以被忽略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教学方法的探索上Kirstie和AnneRichardson2006充分肯定了合作与联合教学的积极成效28。Teng2006指出自2000年以来台湾的旅游酒店专业学生人数有了极大的增加但是旅游行业内就业人数却有所减少供需不平衡现象严重。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通过实习学生们对于旅游就业并不是很满意29。

第四篇:国内外银行IT审计比较

国内外银行IT审计比较

当前,随着各银行数据大集中的完成,IT风险也越来越集中。控制IT风险、保证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已成为银行最紧迫的任务。此外,随着金融监管力度的加大,银行信息披露制的实施也是当务之急。这些都要求银行加大对信息系统的审计力度。只有建立IT审计机制,由独立的IT审计师进行信息系统审计,才能形成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客观评价。由于信息技术在银行经营管理领域各个层面的广泛运用,IT审计也已贯穿在各种审计之中,成为时下银行业最关注的重要课题。

我国银行业的IT审计尚处于摸索阶段,尚缺乏成熟的经验和案例可供参考,尤其是没有针对大型数据处理和大型软件开发的IT审计经验可以借鉴。有鉴于此,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工行及人行IT审计方面的专业人士,对国内外银行IT审计的具体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就二者的差别及内在成因作深入分析,以此促进IT审计在我国银行业更健康有序的开展。

随着信息技术在银行普遍、深入的应用,银行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已经成为银行业务正常运营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IT运营与公司运营紧密相关,IT治理也与公司治理紧密相连,因此IT审计越来越得到银行管理层的高度重视。目前,IT审计在国际上是一个相当成熟的领域,发达国家的银行均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系统审计体系,而我国才刚刚开始起步。因此,很有必要研究发达国家银行业的IT审计组织结构和技术架构,解析国内银行IT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国际经验与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差异性分析,最后,找到我国银行业IT审计的准确定位,由此,实现IT审计在国内银行业质的飞跃。

国外银行IT审计的特点 IT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在国际上IT审计部门分为内审与第三方独立审计两种。内审由企业内部专设的IT审计机构实施审计,第三方审计则提供独立的外部审计。国外发达银行大都设有内部的IT审计部门,IT审计部门独立于IT部门,由公司控股层直接管理。例如荷兰银行和瑞士银行都在控股公司层面设立了一个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下设企业中心,集团审计是在控股公司层面的企业中心内,直接由审计委员会管理,IT审计则隶属于集团审计,独立于IT部门。

国外银行IT审计的技术和组织框架

国外银行界在IT审计部门基本都根据银行自身的特点,确定了相应的技术框架。各银行的IT审计普遍有以下特点:

各银行均根据自己的IT形势,明确了不同的IT审计的技术领域、范围。IT审计的范围基本覆盖了信息系统建设生命周期中的所有IT活动,包含了各种技术平台和软件开发,项目投产,系统迁移、切换、运行维护等全过程。IT审计重点审计IT活动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力图将风险控制在过程中。由于IT已经渗透到银行业务的各个领域,因此IT审计与业务审计紧密结合,利用IT技术辅助进行业务审计以及将IT与业务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审计,都是IT审计的重要内容。

新加坡发展银行设有专门的IT审计机构,其IT审计包括综合、技术框架和软件系统生命周期三个方面。美国大通银行同样设有专职的IT审计机构,其IT审计包括系统开发审计、系统切换审计和技术框架审计。花期银行对新系统的起用、迁移、转换、合并均由内审部门进行风险审计。花旗集团还根据特殊事件或法规要求的需要,开展专项审计,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如采用新的计算机技术、IT系统转换及系统发生停运等问题,都要进行审计评价。

IT审计人员的比例

目前美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当中约有30%-50%是IT审计人员。汇丰银行仅香港分行就配备了30多名IT审计人员。在花旗银行,由于信息科技已渗透于银行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已与业务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作为内部审计的对象,还是内部审计的手段,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已难以离开计算机技术支持。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花旗银行专职从事信息科技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人员占全部审计人员的比例也超过20%。

IT治理中审计人员的角色

IT审计员在IT治理的过程中,他们的活动贯穿在计划和组织、获得和实施、交付和支持、监控这几个领域中,在此过程中始终承担着评估与评价的职责。计划和组织域中,内部审计师的关键处理是质量管理。它包括对战略性IT计划和信息架构的评估,技术方向、IT组织和关系、项目管理和IT投资管理的评价、通知、支持,保证服从外部要求,风险和管理质量的评估等。

在获得和实施域中,内部审计师的角色仍然是评估过程。如对自动化解决办法的鉴定和评价,获得和维护应用软件的评价和支持,获得和维护技术架构,开发和维护过程、安装和认证系统的评价,管理变化的评价和支持等。

在交付和支持领域,审计要对以下方面进行评估和支持。如定义和管理服务级别、管理第三方服务、管理性能和能力、保证连续性服务、鉴定和分配费用,教育、培训和支持用户,管理配置、管理问题和事件、管理数据、管理设备、管理行动等的检查和评估,保证系统安全的检查、评估和支持。

在监控领域,审计师的角色是监控过程,评价内部控制,获得独立保证,提供独立审计的检查、评估和支持。

国内外银行IT审计的差异

面对我国银行数据大集中的形势,银行已将IT风险作为内部的重要风险之一进行控制。但由于IT审计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与国外发达银行比较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审计覆盖面上的差异

目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在总行内审部门基本上都设立了信息技术审计处,股改后直接向董事会负责,这与国际惯例基本是一致的,体现了银行最高领导层充分重视IT在银行中的地位,并将IT风险防范和控制纳入到银行风险控制的战略高度。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商业银行无一例外全部开展了GCR(一般控制)和ACR(应用控制)的全方位IT审计。但我国由于信息技术审计工作开展不长,并且人员有限,还未能全面开展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的IT审计工作,基本处于一般控制的摸索阶段,距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

组织结构和人员上的差异

从新加坡发展银行和美国大通银行的IT审计组织框架和人员配备上看,IT审计由于涵盖了软件开发和项目投产、运行维护的全过程,包含了各种技术平台、系统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因此IT审计机构设置基本采用在总审计师领导下,与业务审计两条线并列的模式,人员专业化分工明确,技术水平要求也较高,懂IT技术人员的比例一般占内部审计人员的30%-50%左右。而我国银行从事信息技术审计工作的员工较少,在人员数量和质量上无论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是银行的IT架构相比,均有不小的差距。同时,由于目前内审部门的信息技术审计组织结构不尽完善且人员不足,无法进一步细分审计职能、明确专业审计方向。另外,在审计手段、辅助工具以及系统接口、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差距更大,需要加强力量研究解决。

国外IT审计先进经验的启示

重视信息科技审计是国际普遍趋势。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对信息技术的高度依存,信息科技风险控制已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并从战略的角度将IT审计与实现公司治理的总体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

加强IT审计是国内银行建设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内在需要。近年,工商银行信息科技优势在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其系统风险也更加集中,更加突出,任何一点管理上的疏漏或控制上的缺陷,都可能引发巨大的系统灾难,给全行带来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因此,进一步加强IT审计就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加强IT审计是监管当局的外部要求。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国家相关部门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银监会、人民银行、审计署、公安部等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和外部监管部门对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风险控制都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因此,工行必须通过加强IT审计来保证全行的信息技术应用对各级监管政策、法规的遵从性。

我国银行要尽快建立健全IT审计架构和规范,从IT治理与公司治理相结合的角度,对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的重大决策,提供评估与评价并进行相关的风险分析,力图将IT风险控制在过程中,并推进和促进科技管理,预防IT风险。要达到这一目标,可按照国际通用的IT审计标准CO鄄BIT,结合我国银行的具体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我国银行的IT审计标准和框架。

对我国银行的IT审计应紧紧围绕银行的IT技术架构进行,使银行的IT审计能涵盖主要的IT活动范围,因此应建立审计的技术领域框架。该领域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系统运行、操作管理及风险防范,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过程管理和风险评估,新系统投产、切换、迁移、合并的过程管理和风险评估,各种技术平台的审计,电子银行等与IT紧密结合的新业务的审计,为业务审计提供IT技术手段和辅助功能,业务与IT紧密结合的综合审计,各种专项审计及事故评估。

我国银行IT审计的关注点

鉴于目前我国银行信息技术审计组织结构不尽完善和人员数量、质量严重不足,远不能达到对IT进行全面审计的要求,因此,当前我国银行IT审计工作的重点可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防范对操作运行风险,具体应针对数据中心整合工程后的生产运行和操作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尽快按照国际标准开展我国银行IT审计工作标准的制定;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充实技术人员并加强培训;加强IT审计的队伍建设,IT审计人员的技术背景应覆盖系统、硬件、网络、应用等多个方面,同时又具备审计知识和经验,能将IT技术与审计手段结合运用,这样才能审计出IT风险。(作者为中国工商银行内部审计局课题组成员)

相关链接 国内外银行业IT审计的相关依据 人民银行IT审计的相关规章制度

《中国人民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内审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奠定了人行内审部门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基础,对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目的、范围、内容、方式、方法、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为人行各分支机构重视、加强和保障信息系统审计的开展提出了要求,同时对如何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和开展信息系统审计需要关注的问题作了重点说明。

《中国人民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审计规程》明确了人行信息系统审计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国外银行信息系统审计的依据

COBIT:这是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于1996年公布的,是国际上通用的信息系统审计的标准,目前已经更新至第三版。COBIT将IT过程、IT资源及信息与企业的策略与目标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三维的体系结构。其中,IT准则反映了企业的战略目标,从质量、成本、时间、资源利用率、系统效率、保密性、可用性等方面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有效性;IT资源包括以人、应用系统、技术、设施及数据在内的信息相关的资源;IT过程从信息技术的规划与组织、采集与实施、交付与支持、监控等四个方面,确定了34个信息技术处理过程。

ISO17799:按照英国国家标准局制定的BS7799-1《信息安全管理实践规范》和BS7799-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可以帮助在组织中建立一个初步的、易于实施和维护的管理框架,在框架内通过安全管理标准,提供组织在信息安全管理的各环节上一个最佳的实践指导。BS7799-1已于2000年12月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成为ISO17799。它包含100多个安全控制措施,来帮助组织识别在运做过程中对信息安全有影响的元素。这些控制措施被分成方针、安全组织、信息分类与控制、人事安全、物理与环境安全、通信与运营安全、访问控制、系统开发与维护、商务可持续运营、法律符合等10个方面,成为组织实施信

第五篇:国内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

国内外银行中间业务对比

大多数人对银行的认识仅仅存在于利用存贷差来谋取利益的金融机构。但随着世界金融业的发展和中国金融机构逐渐走向世界,银行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普通的存贷业务给银行带来的利息收入增长空间有限,中间业务也就随之盛行起来。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产,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项传统业务中,银行是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而中间业务则不同,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代理的较色,通常实行有偿服务。从中可以看到,中间业务存在着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自有资金、成本低、收益高以及风险小的优点,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也处于飞速发展阶段,但毕竟存在着起步晚、金融市场不健全、国民金融意识不强等众多劣势,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仍有一段距离。

(一)中间业务在银行中规模比较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起步较晚,加上对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中间业务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中间业务品种主要包括各类汇兑业务、委托贷款业务、企业个人财务顾问业务、信息咨询业务和企业投融资顾问业务,一共仅有进300种。范围狭窄,品种单调,缺乏特色和吸引力。对于技术含量高、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以及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在我国在起步,有的基本没有开展。如银行卡业务,从数量上看增长很快,但绝大部分是借记卡,并且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卡是死卡。为个人理财的私人银行业务也未涉足。相比之下,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尤其是在各国纷纷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实行混业经营以来,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外资银行所使用过的中间业务品种已达两万种,范围涉及知识含量较高的管理、担保、融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众多领域。来源广泛,对某一业务的依赖性小,可有效满足客户的多种金融需求。如素有“金融百货公司”之称的美国银行业,其中间业务的范围涵括: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等。他们即可从事货币市场业务,也可从事资本市场业务。

由此可以看到,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二)业务规模和收入水平比较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据统计,国际上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总收入的40%-50%,有的银行占比更高,超过70%。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2000年18.8%上升到了2005年36.5%,到2005年达到42.90%。欧洲银行业的非利息收入2000年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6%,2005年则达到39%。发展较快的国家如英国二者比重从28.5%上升到41.5%。2000年德国商业银行在全年收入的160亿马克中,利息收入只有55亿德国马克,且有近100亿马克的收入来自中间业务收入,到了2005年,德国银行业通过中间业务就获利340亿德国马克,占总盈利的65%。以德意志银行为例,2005年该行的手续费收入在前一年增长52%的基础上,又增长了42%。2005年德意志银行的营业收入287亿欧元,其中利息净收入68亿欧元,手续费收入为115亿欧元,占比为40%,成为该行最大的收入来源。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却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2002年13家商业银行的平均增速达到31.23%。从2008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7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可以看到,2006年全年16家商业银行境内业务净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52.8%,其中四大商业银行增长50.7%,其它商业银行增长66.1%。此外,据统计,2006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境内中间业务收入总计7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8%,增幅较大。其中,人民币701.9亿元,占92.2%。外币折合人民币59.1亿元,占7.8%。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各类中间业务收入中,存在较高风险的担保、承诺和交易类业务收入为63.6亿元,占8.3%。低风险的支付结算、银行卜和代理等业务收入为697.4亿元,占91.7%。托管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最多,增长1.9倍,其中代理基金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4.4倍。融资顾问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71.3%,银行卡业务收入增长32.3%,代理业务收入增长31.8%。2006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为4349.1亿元,中间业务收入与净利息收入的比率为1:5.7,与上年同期(1:5.8)相比略有提高。近几年来,我国中间业务一直稳定增长,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质和量上都有所体现。

大部分国内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大约为10%,远远低于美国和欧洲,与亚洲其他较为成熟的市场如日本、新加坡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2009年上半年,中国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19%,同期中国工商银行为12.6%,中国建设银行为14%。西方商业银行的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据FITCH银行评级公开网站数据,美国大银行非利差收入占比为39.67%,小银行为22.29%,新加坡银行为36.9&,香港银行为28.9%,花旗银行为50.4%,JP摩根银行为66.0%。要想赶上世界的脚步,中国商业银行需要更大的努力。

(三)服务、技术等方面的比较

以电子通讯和计算机为核心的金融电子化是中间业务发展的依托。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技术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缺乏高效、快捷的结算、支付系统、缺乏健全科学的核算体系、缺乏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讯网络、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应用软件配套能力差等。这样就导致许多银行推出的以“便民”为宗旨的代理收费业务,往往因银行系统故障而使客户奔波于银行网点和电信、税务等服务大厅之间。尽管也建立了电子联行、电子清算中心等收付和清算系统,但这一系统覆盖面有限,速度也有待提高。

相比之下,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服务手段科技化程度很高,软硬件设备、支付应用烯烃及管理信息系统先进、网络技术发达、家庭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应有尽有。特别是发达的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拓展了银行的服务时间和空间,大大降低了成本,改变了传统银行的经营方式,银行正逐渐从传统的实体经营发展模式向虚拟的网络经营发展模式转变。以美洲银行和大通银行为例,美洲银行支付网络发达,有45万个简介自动转账账户,具有多种账户服务。其设置的超级账户既方便灵活又便于管理。大通银行凭借其强大的支付系统和市场推销能力在银行卡方面获得了巨额的服务费收入。

特别是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善经营的、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备系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通晓各种金融商品和投资工具,了解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精通各种投资策略的理财专家。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这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培养和储备严重不足,缺乏一支具有系统性、综合性金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专业人才队伍。

(四)经营方式和管理的比较

我国金融业真正的发展毕竟只有几十年,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普遍认识不足,没有将中间业务当作一项主业和新的利润增长点来经营,而是把中间业务当作存贷款业务的“派生业务”。一些基层商业银行对开办中间业务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依托中间业务的发展来开拓市场、树立形象、带动存款等业务的发展上。,许多中间业务开发的初衷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作为吸引客户的一种手段,变成了免费的“附加业务”,使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利润贡献率很低,影响了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加之我国对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导致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力差,对新兴金融工具的运用不足、产品单一。在内部管理上,商业银行没有设立自上而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中间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散落在各个机构之间,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使中间业务的开拓没有领头部门去规划、组织、管理及协调、上下形不成共识,缺乏完整的中间业务管理办法及操作程序、组织管理和考核力度不够,相应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相比之下,当代西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突出特点是中间业务迅速扩张,并受到广泛而高度的重视,成为西方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选择。西方商业银行大多都设有专门经营管理中间业务的综合部门,并在近年来先后采用了以客户类别为划分主线的机构设置体制。

下载国内外银行文化的差异性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内外银行文化的差异性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城乡教育差异性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我国城乡教育差异研究 目录 目录 .....................................................................................................................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是承认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前提下,以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道路和方向,而且在不断研究和分析后,对农村......

    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站推荐)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实现阔叶材横切面图像中轴向薄壁组织的提取为目的,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先进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最终探究出轴向薄......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关于群文阅读的研究 群文阅读是最近两年在国内悄然兴起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最早,是2007年,台湾地区的陈易志老师上了一节“群文阅读”课,他让学生读了6篇文章——《石头汤......

    如何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精选合集)

    毕业论文指导:如何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为什么要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考察学生是不是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 为什么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1)国外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研究现状分析: 水是人类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自然界中不可再生的资源,其总量是有限的,我们天天饮水,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数量,充......

    国内外小城镇研究

    小城镇生态规划研究进展分析在从乡村性的社区变成多种产业并存,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而我国的城乡居民点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对我国大学生助学资助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l)对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研究从资助政策的理论方面进行研究有:赵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