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去超市购物案例
《去超市购物》教学案例
凉城三小
张烨
课堂实录: „„
师: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当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时是怎样做的呢?
生:寄包。师:怎样寄包呢?
生:箱子上有个按钮,按一下,会自动出来一张打印纸,同时门会自动打开。师:为什么要寄包? 生:自己购物时比较方便。师:是不是每次去超市都要寄包?
生:有些超市不强行让你寄包,是因为在超市每个角落都装有摄像头,这样就能看清顾客的行动,小偷想偷东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师:你瞧,双休日到了,妈妈写了一张购物清单请丁丁自己去超市购物(出示购物清单:牛奶、饼干、餐巾纸),他该怎么做呢?请你们先打开书翻到48页,读一读书上48和49页相关的内容。
„„
师:你们知道到超市购物怎样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呢?我们先一起帮丁丁买牛奶吧!牛奶放在哪儿呢?
生:牛奶放在冷藏食品柜里,我们得先找到超市里卖牛奶的地方。师:谁能说说超市购物的流程?
生:我们先找到物品所在区域,再寻商品,然后比较选择需要的品牌。师:找到牛奶后,我们拿起牛奶盒该仔细地看些什么呢? 生:看清商品的商标、生产厂名和生产日期。师:(出示照片)为什么要看清这些标识?
生:商品只有有了这些标识,才能称得上是一件合格的商品,否则就是“三无”产品,质量没保证。
师:所以我们在购买前一定要看清这些标识,做到明白消费,维护自我权益,对自我负责。(板书:明白消费)
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本课中的几个活动就是从这一基本理念出发,源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矛盾引入活动主题,让学生在“说、议、看、做”等系列活动中认识周边各种类型的购物场所,学会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购物场所和购物方式。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教学中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课前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学生经常在节假日随父母逛街、购物,他们对商业场所的情况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本地区一些著名的超市,由于经常光顾,学生对它们的大致情况,比如所售商品、服务态度等有一些认识。但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于超市的认识还非常表面化,多数学生单纯的认为超市仅仅是购物的场所,比如他们只能说出在超市里曾经买过和见过的商品,没有注意到超市内各楼层商品的类别以及各个超市的不同特色,更意识不到超市是城市发展的缩影、时代进步的标志。同时,学生对于商业的繁荣、商品种类的增加所反映出来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认识不足。
如果本课中更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如让学生用各种方式展示自己调查中的收获,体现教学的主体性,通过组织学生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交流、讨论、模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对各类购物场所和新型购物方式的认知得到发展和提升,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基于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教学中还要更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指导,设计一些 “争当小小导购员”活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活动推向高潮,在解决购物场所的选取中检验学生对本课目标的达成情况,加深学生对各类购物场所的了解,为学生切实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购物作更好的引领。
第二篇:大班 科学 去超市购物
去超市购物
活动领域:健康 适宜对象:大班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5以内加减运算。
2、讲述购物过程,学习用算式表示。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准备:
活动前:幼儿已认识面值为1元,2元,5元的人民币; 人手一份总额为5元的人民币;1~5数字卡片两套。
布置超市:货架上摆放各种标有价格的商品,价格为1~4元。
空白加减算式卡若干,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36页《去超市购物》,铅笔,橡皮擦。
活动过程:
一、回忆日常生活经验,认识价目表。
——你们到超市里去买过东西吗?是怎么买东西的?
(请幼儿回忆买东西的过程,知道先要挑选商品,再付钱。)
——今天我也想和小朋友一起来玩超市的游戏,这里有一家文具店,文具店里卖什么呢?(铅笔,书,本子…)
二、看看超市里物品的价格
——你们看我这个货架上摆着哪些物品呢?价格是多少?
——现在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有5元钱,如果你用这5元钱到我这里买东西,可以买到什么呢?
三、猜一猜买什么
——老师也用5元钱买了两样东西,你们猜一猜我买了哪两样东西?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在空白的算式卡中摆放相应的数字卡片)——那我把它变成了一个算式。(教师把数字填到算式里)
——我有5元钱,如果我买了一只1元钱的笔,那还剩下的钱还可以买什么呢?
四、我来买东西
1、幼儿进行购物,激发兴趣。
——下面我要请一位小朋友来做收银员,其他小朋友用5元钱来购物。买好之后回到位置上,说一说你有几元钱,用了几元,还剩几元?
2、教师示范并指导,幼儿进行操作
——等会我把数学书发下去,请小朋们翻到36页《去超市购物》
——小明去买东西,一次只能买两样,加起来不超过5元,请你们在空白的算式上贴上数字贴纸,算一算有没有超过5元。
——如果每次只买一样东西,还剩几元钱,把结果写在减法算式中。——完成的小朋友可以互相检查一下是否正确。——原来数字可以代表好多东西,数字的本领可真大啊!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回家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再来算一算。
第三篇:大班数学《去超市购物》说课稿
大班数学《去超市购物》说课稿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超市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所之一,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物品吸引着幼儿。为此,我们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题材——“超市”开展主题活动。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在对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有一定了解后,我制定出本次活动目标:
1、通过购物,学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
2、初步了解加减法算式所表达的实际意义。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动的重点:5以内得加减法。难点:学会用算算式表达。
在教法上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愉悦的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结合活动室里的环境,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幼儿展现一环环的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儿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现在的的教学需要转变幼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在“猜猜5元可以买哪两样”时,孩子知道两样加起来是5就对了,孩子的答案较多。在“我们来做营业员”时,让幼儿用5元钱买一样东西,应该找多少钱?幼儿非常感兴趣,1 在购物、付款的过程中感知到了加减法的有用性,知道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5以内的加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要求掌握了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是后面学习加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最后,“去超市购物”,要求幼儿一次只能买两样,加起来不能超过5元,由于答案的多样性,好多孩子就不知道该买哪两样,也就不会列式了,主要原因是本次的操作答案多种多样对能力弱一点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
总之,在本次教学中,我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孩子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孩子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初步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运算方法都是孩子根据自己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尽管效果不是很好,但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能力。
第四篇:5去超市购物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生活百事通单元
5去超市购物(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在超市购物的有关知识。
2、学习在超市中文明购物:询问有礼貌,不乱翻乱放,不随意拆包,结账依次序等。
3、学习在超市中明白消费:选择自己所需物品,看清保质期限,保管好收银条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制作,教室布置,学生自备物品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谈话激趣,观看录像,了解超市的特点
1、师:小朋友,再过一个星期,我们要去秋游了!你们准备去哪儿购买所需的物品?你们为什么选择去超市购物呢?
2、学生交流
3、播放超市内景录像。师小结,揭示课题。出示课题:
5、去超市购物
活动二:看录像辨析,学习文明购物
1、播放录像。
2、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文明人,去超市购物也不例外,看了刚才的录像,你觉得红红和小明在超市里的表现如何?文明购物应当注意些什么呢?(出示板书:文明购物)
3、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讲到的出示文明购物注意事项的板书:
进超市先寄包 询问有礼貌 不乱翻乱放 不随意拆包 结账依次序
4、结合生活实际,学生交流平时购物过程中看到的不文明现象。
5、小结
6、朗读文明购物儿歌
活动三:演演议议,明白消费
1、在超市购物时,除了要文明还要注意些什么呢?请看小品。
2、小品表演《购物回家后》
3、师:本来是件高兴事,可现在多扫兴呀。韬韬真后悔!我们能不能帮帮他,让他在以后的购物中不要再犯同样的过错了。小组内讨论交流。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生活百事通单元
4、学生交流,教师随即点拨并出示板书。
板书:看清生产日期、保质期 板书:保管好收银条 板书:选择所需物品
5、小结板书:明白消费
活动四:模拟操作,现场购物
1、师:我们大家都学会了正确购物。瞧,快乐小超市正等着大家的光顾呢!快去选购秋游要带的物品吧!
2、每组选派一名学生购物,其他学生做小评委。
3、学生选购,其他学生观看。
4、学生点评。
活动五:出示探究,总结拓展
1、师小结:今天,大家学会了文明购物,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是在购物中,我们还会碰到一些不理解的地方。
2、为什么同样的货物在不同的商店、不同的时间价钱不一样?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哪些价格变化的现象?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回去问问大人,也可以上网、去图书馆查找资料。我们下节课讨论、探究。
板书设计:
5、去超市购物
文明购物 明白消费
进超市先寄包 看清生产日期、保质期 询问有礼貌
不乱翻乱放 保管好收银条 不随意拆包
结账依次序 选择所需物品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生活百事通单元
教学反思:
教学能真正植根于真实的社会生活,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特殊的生活世界,教学实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最熟悉的、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去呈现问题,引导学生用他们独有的心理、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他们以自己认可的方式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生活的感受,“我们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就为孩子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种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必将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必将引发他们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选取什么样的情境作为学习内容,是教师创设情境重点要考虑的两个问题。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但一定要源于生活实际,这样才能让让学生体会德育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乐趣。
对活动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十分严谨,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语言必须时时刻刻紧扣这个目标,提出毫无歧义的要求,让学生明确自己究竟要奔哪个主题展开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参与的学生中去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活动的评价要关注学生活动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
第五篇:超市购物方案
周口园超市购物方案
时间:2012.11.14
地点:大闸路万果园超市
活动准备:请家长为幼儿带10元钱 参与人员:小中大班幼儿及老师
具体流程:
8:50幼儿园大厅集合1、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队集合。
2、教师出发前进行分组并为幼儿讲解注意事项。9:00——9:20路程
9:20——9:30下车集合1、教师组织幼儿有序的下车,整理队伍。
2、以班级为单位进入超市。
9:30——10:10幼儿自主购物的时间 教师分组带着幼儿进行购物.10:10——10:20幼儿门口合影集合 10:20——10:30返程
活动结束
车辆安排:园车、每个班级找一辆车,一同前往。人员安排:
刘亚楠:整个活动的现场把控。
徐主任:制定安全预案,协助活动的顺利执行。卞冬梅:急救箱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