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广大美猴王》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5:3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神通广大美猴王》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神通广大美猴王》教学反思》。

第一篇:《神通广大美猴王》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美猴王孙悟空一直以来是每个孩子心目中的大英雄,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尤为如此。因此《西游记》也是孩子们百听不厌的故事,其中富有想象力、离奇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特征都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心灵。本主题以引导幼儿欣赏《孙悟空大闹天宫》动画片为切入点,带领幼儿走进《西游记》、表演《西游记》、创编《西游记》,在观看—理解—再现—创造的过程中,是幼儿感受到《西游记》的独特魅力,从中获得无限的乐趣,并发展其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环境创设:主题开展前,我们就经常给孩子讲《西游记》的故事,让孩子讨论,并且回家与家长交流,丰富幼儿对《西游记》的感性经验,悬挂有关人物的头像,让孩子观看,为主题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主题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为幼儿提供相关的图画书、动画片、课件等多种媒介,让孩子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动手、动脑,参与各种表征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把孩子创编的《西游记》图画整理成册,让孩子观看,将孩子制作的《西游记》的面具、兵器放到区域让孩子玩耍,加深印象。主题结束以后,为了丰富孩子学到的知识,我们向孩子渗透了四大名着的相关知识,并制作了相关版面让孩子来认识。

家园共育:在主题开展前,我们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西游记》图书以及动画片,并且与幼儿共同观赏,给幼儿讲解相关故事内容,让孩子有初步的了解;主题开展中,我们请家长帮孩子们制作《西游记》中人物的面具与他们使用的兵器,增加亲子之间的互动;主题结束后,我们班举行了一个小小故事会比赛,让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进来讲述《新编西游记》的故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并加深了他们的之间的亲子关系

与一日活动的结合:阅读区,我们选出了《西游记》的图书,供幼儿阅读、观看、讨论;美工区,让孩子用橡皮泥制作猪八戒等《西游记》中的人物,在画纸上画出他们心目中的孙悟空与《西游记》故事,给孩子准备好材料让他们制作金箍棒与面具;角色区,让孩子带着面具表演《西游记》的故事;建构区,让孩子用积木搭建花果山。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表现的都很积极,能够看着图画简单的讲出《西游记》其中的故事;能够捏出猪八戒的大体形状,做出像模像样的金箍棒;在角色区孩子们也能够投入进去,对话中带有人物鲜明的语言特点,表现很好。

户外活动: 户外游戏《跑得快,打得准》,发展自抛自接球的能力、投掷能力及反应能力。

户外游戏《摘桃子》,让幼儿练习触物纵跳,掌握其动作要领。

户外游戏《玩纸棒》,让幼儿创造性的玩纸棒,提高与同伴合作玩执棒的能力。

3、在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播放《西游记》相关的歌曲;让幼儿将果皮、纸屑随时扔进垃圾桶,不乱丢乱放,增强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幼儿讲《西游记》的故事。

第二篇:主题五 神通广大美猴王

主题五

神通广大美猴王

教学活动一

孙悟空大闹天空

备课人:刘翠花 授课日期:2011年11月1日 活动目标:

1、观察动画片中人物服装、神态、动作,了解孙悟空的性格特征。

2、关注场景和道具变化,感受动画片的造型美和色彩美。

3、愿意通过语言和动作大胆表达自己对动画片的理解。活动准备:

1、幼儿与家长一同收集关于《西游记》的连环画、图片、VCD等,对《西游记》及孙悟空有初步的了解。

2、金箍棒、塑料袋、皱纹纸、纸壳等。

3、《大闹天宫》的动画片。活动过程:

1、出示孙悟空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互相说一说:喜欢孙悟空吗?孙悟空有什么本领?

2、引导幼儿欣赏动画片,在关键处暂停并根据需要提出一些问题:(1)在播放天宫场景时暂停并提问:这是在什么地方?从哪里看出来的?你喜欢这里吗?为什么?引导幼儿关注场景的变化,说出自己的感受。

(2)在孙悟空打斗场景暂停并提问:孙悟空在干什么?你喜欢这个动作吗?大家一起来学一下他的样子吧!(3)全部欣赏完后提问:《大闹天宫》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

3、引导幼儿尝试分组表演《大闹天宫》的片段。

(1)教师与幼儿协商确定表演片段,根据所表演片断中的角色进行分组,引导幼儿推选小组长,自主分配角色。

(2)启发幼儿用塑料袋、皱纹纸、纸壳等代替物布置场景、进行角色装扮。

(3)指导幼儿练习角色的典型动作、表情及台词。

(4)教师总结幼儿的表演情况,并请个别小组向大家进行展示表演。

教学活动二 七十二变美猴王

备课人:李莹莹、杨静 授课日期:2011年11月2日 活动目标

能根据美猴王的形象变化的特认证,进行涂色练习。活动准备

水彩笔若干,幼儿用书第3册第4-5页。活动过程1、2、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图书《七十二变美猴王》

提示幼儿安静的阅读图书,只能与同伴小声进行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3、出示幼儿用书第3册第4-5页,让幼儿试着给孙悟空变得形象涂上颜色,再说一说孙悟空都变成了什么。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和家长进一步阅读关于孙悟空的书籍。

教学活动三 捏面人

备课人:刘翠花 授课日期:2011年11月2日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捏面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动的风格。

2.在学习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图片、同伴间的讨论,即兴创编与演唱歌曲。

3.在创编歌词‘与由慢到快的演唱中,接受挑战、体验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 图片 打击乐器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引出课题 1.进场:伴奏《捏面人》

2.教师借助多媒体,进行提问,引出歌曲的主角——捏面人的老爷爷。(二)熟悉歌曲旋律与主要内容

1.听歌曲录音,初步感受音乐的风格。2.教师示范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歌词。3.教师与幼儿一起演唱歌曲部分。(三)练习节奏部分的歌词

1.教师问:老爷爷到底捏的什么呢? 根据教师的肢体动作,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有节奏的说念白词。教师根据幼儿回答逐一出示图片帮助了解歌曲节奏部分的念白。2.幼儿随音乐节奏边说念白边做动作。3.幼儿演唱歌曲

①教师扮演老爷爷,幼儿扮演面人,演唱歌曲。

②教师逐步退出动作指导,让幼儿自主演唱歌曲。(四)启发幼儿创编念白部分歌词

1.师:原来老爷爷捏的是《西游记》里的故事啊!《西游记》是我们国家很有名的著作,大人小孩都特别的喜欢,你以后读这本书的时候,会知道更多有趣的故事。

2.问:你想捏个什么呢? 请幼儿积极动脑创编歌词。3.幼儿演唱自己创编的歌曲。(四)出示打击乐器,鼓励幼儿尝试

1.分组进行表演,一组表演,一组拿小乐器,随后交换乐器。2.节奏由慢逐渐加快,体验快乐。3.给客人老师表演。

4.跟老师到户外去给其他小朋友表演吧!活动四 猪八戒吃西瓜

备课人:刘翠花 授课日期:2011年11月3日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与人分享的快乐。

2、初步理解分享的含义,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能与同伴分享图书和食品等。

3、帮助幼儿学习用语言与同伴友好地交往。活动准备:

1、课前指导大班幼儿排练情景表演“谁对谁不对”、故事《猪八戒吃西瓜》幻灯片。

2、准备表演道具:小蝴蝶、小白兔、小猴、小猪头饰各一,玩具飞机、跳跳球各一。

3、每位幼儿自备一包食品。活动过程:

(一)导入:找朋友游戏导入活动。

(二)展开:

1、幼儿任意找到朋友分成若干组,教师分发准备好的玩具。幼儿游戏,教师巡回观察。

2、教师组织幼儿坐好,与幼儿谈话并请幼儿说一说“你跟谁一组?玩的什么玩具?怎么玩的?你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吗?”总结幼儿玩玩具时的具体情况。

3、情景表演:请大班的幼儿表演“大家一起玩”。观看表演后提问谁给小蝴蝶买了一架玩具小飞机?小猴和小猪怎么对小蝴蝶说的?小蝴蝶怎么回答的?小蝴蝶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这时谁来了?小猴和小猪怎样对小兔说的?小兔又是怎样回答的?他们一起玩的高兴吗?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兔还是小蝴蝶?为什么?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4、故事《猪八戒吃西瓜》引导幼儿讨论《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猪八戒吃西瓜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他认识错误后是怎样说的?你从中懂了什么道理?

(三)结束:

与同伴分享自带的食品。

活动五: 悟空分桃

备课人:李莹莹 授课日期:2011年11月4日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组成、分解,初步了解组成的基本规律。

2、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并正确表达。活动准备

1、悟空头饰1个,桃子实物5只,桃子模型每人5个,盘子每人2个。

2、多媒体教学课件,保龄球、套圈、投弹教具各一套。

3、铅笔、橡皮、记录卡、练习纸、幼儿用书第三册第13页每人一份。活动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你们知道孙悟空最喜欢吃什么吗?(桃子)

二、过程:

1、复习4的分解、组成:

今天,师傅拿来4个桃子,(出示4个桃子实物)让悟空分两次吃完,问它有几种吃法?这下可把悟空难住了!谁有好主意?谁愿意帮帮它?(活动中,根据幼儿回答,课件出示4的分成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递增、递减的规律。)

2、自由探索、记录:

孩子们,你们太棒了!帮悟空分了桃子,还发现了数字排列的规律。悟空可高兴了,它拔出一根毫毛,一吹„„看!给我们变出了这么多好玩的东西!(介绍玩法,让孩子们自由探索并把自己玩的结果记在记录卡上)玩法介绍:

保龄球:保龄球瓶5个一组摆好。孩子们站在规定的线后面,用保龄球打球瓶。记录:打倒了几个?剩下几个?

套 圈:5只小猪在地上摆好。孩子们站在规定的线后面,用圈套小猪。

记录:套住了几个?剩下几个?

投炸弹:孩子们站在规定的线后面将5个沙包(炸弹)一起向前方的圈里投。

记录:投中了几个?几个没投中?

3、互相交流:

孩子们,你们玩的这么开心,现在找个好朋友互相说一说:你刚才玩的什么?怎么玩的?结果怎么样?和好朋友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吧!

4、集体总结:

谁想把你玩的什么?结果怎样?和我说一说。

(1)大屏幕出示孩子们说的记录结果,组成5的分成式。(2)引导幼儿尝试用4的分成式里找到的递增、递减规律整理5的分成式。(3)用5个桃子实物演示讲解互换、互补规律。

5、操作体验:

(1)孩子们,你们都知道了5分成两部分有这4种方法,现在你能不能自己帮悟空把5个桃子分到两个盘子里,再按照刚才你发现的不同的规律来记录你的办法呢?试试看!后边你的操作材料里都有5个桃子的模型,可以用它来分一分,试一试!(2)完成的小朋友和你身边的好朋友互相看一看,你们的分法有什么不一样的?(3)教师检查、总结:按照排列规律的不同分几次检查孩子们的完成情况,对有问题的孩子给予适当指导。

6、巩固练习5以内数的组成:游戏:吃桃规则:课件随机出示2—5个桃子。首先,孩子们说出一共 ?个桃子;老师说:“我吃掉了 ** 个。”孩子们说:“我吃掉 ## 个。**和##合起来是?”

7、完成幼儿用书第13页:

现在,把我们刚才吃桃子的办法写在这张练习纸上吧。看谁又对又快。

三、结束:

教师戴悟空面具说:“孩子们,把你们记下来的办法拿到这边给我看一看吧!”

教学活动六 有趣的面具

主备教师:刘莎莎

复备:刘翠花 授课日期:2011年11月4日

一、设计背景:

自从我班做脸谱操以后,小朋友对脸谱、面具非常赶兴趣,经

常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论有关话题。作为教师应抓住有利契机,以幼儿的兴趣为支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表现力,充分享受成功后的喜悦。鉴于以上的想法,我设计了本次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能自主选择材料,大胆地进行面具装饰活动。

2、在活动中不断发展创造想象及动手操作能力。

3、充分体验成功后的欣喜。

三、活动准备:

1、课件:有趣的面具;音乐:说唱脸谱、献给爱丽丝、假面会

2、面具的底版、幼儿操作的各种材料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幼儿戴面具跳舞进场。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戴脸谱跳舞吗,为什么?除了我们的京剧脸谱,你还见过哪些脸谱,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外国人喜欢戴的面具,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欣赏面具

播放课件。

教师提问:看了这么多的脸谱,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都看见哪些造型的面具啦,你最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引导幼儿观察细节,重点是眼睛与特殊的装饰物。

教师:每一个面具都很漂亮,每一个面具都很特别,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想一想面具为什么会吸引你,哪一部分或哪一部位最吸引你?

3、制作面具

教师:今天我们要开一个假面会,假面会上的面具由我们自己来制作。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面具底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把面具装饰得漂亮、有趣或者很酷呢?请把你的好办法和旁边的小朋友先交流、讨论一下。

小朋友有各种各样的好办法,谁把你的想法说给我们大家听听。教师:小朋友的想法都很好,有的用画、有的用贴,还有的画和贴一起用。请用你的想法去制作一个你喜欢的面具吧。

播放背景音乐:献给爱丽丝

4、分享成功

教师:把你漂亮的、有趣的面具来介绍给大家。

教学活动七 孙悟空动起来

主备教师:刘莎莎

复备:李莹莹 授课日期:2011年11月7日 活动目标

探索磁铁吸引铁制品的磁性原理,感受科学探索和游戏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

白纸、画笔、胶水、剪刀、曲别针、磁铁、硬卡纸、双面胶。幼儿用书第3册第15页。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自制立体孙悟空。在底部粘上曲别针,将其放在硬卡纸的上面,在硬卡纸的下面尝试用磁铁控制“孙悟空”移动。启发幼儿进行悟空赛跑的游戏:几名幼儿同时操纵自己制作孙悟空,比一比看谁跑的最快。

教学活动八 5以内的加减法 主备教师:刘莎莎

复备:刘翠花 授课日期:2011年11月7日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的含义 2.让幼儿掌握5以内的加法

3.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问题的力 教学准备:

苹果卡片4个、动物卡片:狮子、老虎、大象、斑马各5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都落了,我们一起去捡树叶好不好,看谁捡的叶子最好看、最多。那么你们必须把这节课学会,之后我们再一起去好不好。

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①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什么来了?(出示3个苹果)

②再出示一个苹果问:3个添上1个,一共是几个?

③引导幼儿说出加法的含义以及3以内的加法算式

三、复习5的组成

五、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法应用题 1.教师举例,讲清口述加法应用题的要求 2.让幼儿任意选一道5的加法进行口述应用题

3.教师进行表扬和鼓励,对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启发和帮助

六、玩“谁最快”游戏

1.每组做一道必答题(5的加法)

2.教师出示加法算式卡片每组进行抢答,哪组最快哪组胜利

七、书写算式

1.让幼儿书写加法算式

2.教师检查,对书写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帮助

八、教师进行小结

教学活动九 猴子的一家

主备教师刘莎莎

复备:刘翠花 授课日期:2011年11月8日 活动目标:

1、体验与不同年龄的小朋友一起游戏的乐趣。

2、大班幼儿巩固手脚着地爬的动作,中班幼儿巩固手膝着地爬的动作。

3、提高上下肢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活动准备: 老虎头饰一个。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大猴带小猴,结伴做热身运动,如头碰头、肩碰肩、肚子碰肚子,屁股碰屁股等。

二、基本部分

1、提出问题:“猴子会怎么爬呢?”

2、幼儿自主探索各种爬的动作,如手膝着地爬、手脚着地爬、倒退爬、旋转爬等。

3、分别练习手膝着地爬和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4、追逐游戏:猴弟弟和猴哥哥分别用手膝着地爬与手脚着地爬的动作相互追逐。

5、合作爬游戏:负重爬、越障碍爬等。

6、互动游戏:战胜大老虎

大老虎出现时,小猴子赶快躲进大猴子扮演的山洞中(游戏进行2--3遍)。

三、结束部分

放松动作和简单讲评。

教学活动十 我们的演出海报

主备教师刘莎莎

复备:刘翠花 授课日期:2011年11月8日 活动目标:

1、对广告产生兴趣,喜欢设计和说广告。

2、了解广告的基本知识及作用。

3、尝试创编广告词,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活动准备:

广告录象、一些实物、印有广告的海报、报纸等 活动过程:

一、播放几段广告录象,引起幼儿的兴趣

1、看几段段常见广告的录音,引起幼儿兴趣,并分析广告的特点。提问:刚才听到什么?我们在哪儿见过?刚才我们看到的叫做“广告” 刚才广告有什么特点啊?

小结:广告要把产品的特点、功效很夸张、很幽默的表现出来!

2、师和幼儿共同讨论所知道的广告

(1)除了刚才的那些广告,你会说哪些广告?(请幼儿学学电视上的广告词)(2)为什么要做广告?你们知道广告有什么作用吗?(幼儿讨论)(3)师小结:广告能最快地向人们传递信息,向人们推销产品,让我们及时知道或了解到需要的东西的特点、功能、价值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物品。

二、简单介绍一下公益广告

1、教师口述一段公益广告

师: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段广告,你们想听吗? 提问:这段广告和我们刚才听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象这种对大家具有教育意义的广告叫做公益广告。

2、让幼儿说说还了解哪些公益广告

三、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广告

1、除了在电视上我们能看到广告以外,我们还能在什么地方见到广告?

2、小结:报纸、杂志、广告牌、汽车、雨伞、雨衣、传单、T恤、餐巾纸等等很多地方都有广告,广告时时刻刻存在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四、了解广告的特点并进行分组讨论、编演广告

1、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想请你们进行一下宣传,你们想不想做个小小设计师,来为这些东西编成好听的广告?

2、说说广告的特点

提问:我们在设计广告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简单回忆广告的特点

3、小结:创编广告词要注意词语顺口,象说儿歌那样或者用几句美好的语言说出物体的特点,可以夸张、有趣、表演要大胆创新。

4、幼儿设计广告

师:在你们设计之前,老师还有一个要求,等会请六个小朋友一组,选择一样东西进行讨论,最后请一个代表上前表演。

教学活动十一做个有礼貌的小观众

主备教师刘莎莎

复备:李莹莹 授课日期:2011年11月9日 活动目标

教给幼儿日常礼貌用语,培养幼儿初步的文明礼貌意识和行为。

活动准备 动画片、录音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老师给小朋友播放动画片了,请小朋友快快坐好,认真看。画外音,明明到强强家去玩,笃!笃!笃!强强听到轻轻地敲门声,开门看见强强说:“请进”,明明和强强玩玩具,明明想玩强强手里的摇控汽车,说:“请给我玩一玩好吗?”强强说:“好吧!”明明说:“谢谢”他们玩的可高兴了,明明不小心用摇控汽车碰倒了强强的积木城堡,明明马上说:“对不起”强强说:“没关系我在拼座更漂亮的城堡”。2、展开部分: 提问:

1、你喜欢明明和强强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明明和强强有礼貌,所以才喜欢)

分段落看动画片,注意片中的词语“请”“谢谢”“对不起”

师:生活中好多地方如果使用了“请” “谢谢”“对不起”会带给人喜悦,它们是一些神奇的字,再请幼儿看下面的动画片:

片段一:

[画外音:毛毛和涛涛在操场上骑自行车,毛毛在拐弯时把涛涛别在地上,涛涛连同自行车都摔倒了,最后毛毛和涛涛成了好朋友。]

请小朋友想一想,毛毛和涛涛说了什么,不但没有打架,反而还成了好朋友呢?

(引导幼儿说出“对不起”“没关系”礼貌用语)片段二:

画外音:红红今天来幼儿园带来了她告别喜欢的布娃娃并一刻也不肯放手,一会儿亲亲它,一会儿搂搂它,兰兰看到这个布娃娃也特别想玩,最后她们两个一起高高兴兴的玩了起来

再请小朋友想一想,兰兰是怎样得到的布娃娃?她说了什么?

(引导幼儿说“请”“谢谢”礼貌用语)

师:小朋友都知道了世界上有这几个神奇的字,它们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幸福,请幼儿欣赏诗歌《神奇的字》

教学活动十二5以内的减法

主备教师刘莎莎

复备:李莹莹 授课日期:2011年11月9日 活动目标1、2、通过操作进一步巩固5以内的减法运算,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幼儿与同伴互相出题,巩固练习自编应用题,提高合作操作的能力。活动准备 操作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1、2、设两个区,每个区四名幼儿

指导幼儿运用卡片进行无以内数的减法运算,掌握互换规律。

3、4、指导幼儿正确书写算式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指导幼儿看幼儿用书第3册第24-25页。

教学活动十三连环画《西游记》

主备教师刘莎莎

复备:刘翠花 授课日期:2011年11月10日 活动目标:

1、学习小组合作创作连环长卷画,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会协商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

3、能大胆地画出自己创编的故事,并在集体面前讲述。活动准备:

1、有关西游记的各种录象带、画册、制作连环长卷画的材料。(构线笔、油画棒、连环长卷画的纸。)

2、幼儿已经欣赏过许多《西游记》的连环画。活动过程:

1、欣赏连环画

(1)教师取出连环画,给幼儿讲讲这本连环画的内容。(2)请幼儿说说什么叫连环画,它和其他故事书有什么不一样?(3)再请幼儿观察一下每张图画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幼儿学做连环画。

(1)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自编一本简单的连环画,要先想好了故事的情节,再分工合作。

(2)请幼儿讲讲创编的故事情节。(3)在绘画中遇到困难该怎么办?(4)幼儿画长卷连环画。鼓励幼儿创编出与众不同的故事情节 画长卷连环画要注意故事的连贯性。

提醒幼儿将故事中的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画出来。

4、长卷连环画分享会

每组请一位幼儿讲讲自己的连环画。活动结束:

将长卷画展示出来,请孩子们带爸爸妈妈一起欣赏,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学活动十四 新编美猴王故事会

主备教师刘莎莎

复备:李莹莹、授课日期:2011年11月10日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创编出情节丰富、具有想象力的美猴王故事,语言流畅、清楚,用词用句准确。

2、专心倾听同伴讲述,能根据同伴的讲述发表自己的意见。

3、能大胆的在同伴面前讲故事,体验创造性的讲述的乐趣。活动准备1、2、每名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事先准备好要讲述的故事。根据幼儿讲故事能力的强弱,实现将全班幼儿分成5-6组。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明确故事会的方式及要求。

(1)教师当故事会的主持人,介绍活动方式:先小组内讲故事,推选一名故事大王参见全班故事会。

(2)组织幼儿讨论:推选的故事大王需具备什么条件?

2、引导幼儿推选故事大王。

(1)幼儿在小组内轮流讲故事,教师引导每组幼儿推选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决定将故事的顺序及推选人。(2)各组介绍自己推选的人选及理由。

(3)举行全班故事会,教师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做一个文明的小观众。活动延伸

在一日活动的过度环节等时间,组织幼儿继续进行讲故事活动。

教学活动十五 小猴运桃

主备教师刘莎莎

复备:刘翠花、授课日期:2011年11月11日 活动目的:

1、提高幼儿跳跃、平衡、投掷等技能;

2、培养幼儿“一物多玩”的兴趣和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废旧报纸每人一张,报纸团若干;

2、猴子头饰若干、录音机、磁带。活动过程:

一、小猴子下山了。

1、幼儿随教师一起头戴头饰,手持用报纸卷成的小棒,扛在肩上,随着音乐步入操场,教师指导语:“今天猴王妈妈(教师)要带她的小猴子们到很远的地方去搬运桃子,路上要经过许多小沟和木桥,路很不好走。”

2、“猴儿们,操练起来!”幼儿跟老师一起分散站在场地上随音乐做棍棒操。

二、小猴练武

1、教师指导说:“在运桃之前我们要练练武艺,练好了本领才能把桃子运回来。”

2、练习跳跃、平衡。四人一组,练习跳小沟走小桥,两名幼儿用纸棒摆成小沟,另两名幼儿用纸棒摆成小桥,然后练习跳小沟,走小桥,请配合好的组示范。

3、练习投掷。四人一组,练习把桃子投入山洞,一个将报纸揉成团当桃子,另外三人的纸棒放在地上,拼成△形,当山洞,轮流练习投掷,请4名幼儿示范后,其他幼儿组合练习。

三、猴子运桃

1、做游戏“小猴子搬运桃子”,介绍游戏规则。

(1)4人一组,各组第一个幼儿将纸卷棒横放在地上,跳过纸卷,到前面筐内取一个“桃”(纸团)往回跑,排在队伍后面;第二个幼儿跳过一根纸棒后,把自己的纸棒横放在地上,再跳过去,到前面筐内取一个“桃”后跑回;第三个幼儿跳过一、二根纸棒后,把自己的纸棒竖放在地上,从棒上走过,取一个“桃”跑回;第四个幼儿同第三个幼儿一样。

(2)各组幼儿依次手拿“桃子”跳过小沟,走过小桥,将桃子投入前面的山洞。

(3)教师注意分组指导,培养幼儿的反应力和一物多玩的兴趣。

2、表扬动作快,投得准的小猴子。

四、小猴子回家了

放音乐,猴王妈妈带领小猴子,抬上桃子,扛上小棒,踏着步子回家了。

教学活动十六孙悟空和孩儿们

主备教师刘莎莎

复备:李莹莹 授课日期:2011年11月14日 活动目的:

1、在游戏情境中探索纸棍的多种玩法,体验玩纸棍的乐趣.2、学习跨跳动作,在游戏中提高动作协调性。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人手一根纸棍、场地分区、画圆、妖怪道具、音乐。

2、经验准备:幼儿有一物多玩的经验、了解孙悟空的故事、理解老师不同的哨音口令。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情景引入,引发兴趣。

“孩子们看我变成谁?”“现在我就变成了神通广大的美猴王——孙悟空。我本领可大了,一吹毫毛就把你们都变成我的小猴孩子,看我吹——”

3、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热身活动。

4、“师傅遇到妖怪了我们怎么办?”

5、“来孩儿们操练起来。”

6、拳操、走、跑、弹跳、直立蹲走、钻等动作练习。

7、(二)基本部分8、1、调动幼儿一物多玩经验,进一步提升玩法。

“今天看谁能想出不一样的玩法,看谁的玩法多,谁的本领最大?”(1)教师巡回观察、指导,拓展幼儿创造性玩法。(2)幼儿相互交流展示玩法,引出垮跳动作。

“你们刚才是怎样玩的?”教师对幼儿探索的多种玩法给予鼓励肯定。

2、学习跨跳动作,掌握动作要领。(难点解决)

(1)幼儿展示跨跳玩法,引导幼儿观察学习双腿快速跟进。“真厉害,他的双腿跟进的特别快,我们再来仔细的看看”。引导幼儿进行动作练习,教师观察指导。

(2)教师两次示范,引导幼儿观察学习前腿高抬,加速助跑。“刚才我是怎样跨跳过去的?”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3)幼儿自由选择不同高度的“小山”挑战练习,教师重点指导。“打妖怪的路上有三座不同高度的小山,每座小山都去尝试一下,看你能跨越几座山。”

幼儿自由选择高度不同的小山进行跨跳练习,教师观察指导。

3、跨越引入钻洞,幼儿练习钻山洞。

4、游戏:打妖怪

(1)教师、幼儿共同协商布置场地,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2)幼儿游戏:

第一次游戏重点指导规则与动作。第二次游戏重点指导动作。第三次游戏重点引导幼儿提高速度,增加游戏的难度。

(三)结束部分: 放松游戏:面条人。

教学活动十七 假如我是孙悟空

复备:杨静 授课日期:2011年11月14日

活动目标

1、能大胆想象,用语言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愿望。

2、能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愿望。

3、体验和同伴分享自己秘密的快乐。活动准备

1、彩色卡纸若干,签字笔人手一支。

2、展示板、夹子。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孙悟空都有哪些本领。

2、提出假设,激发幼儿想象。

(1)假如你是孙悟空,你希望实现什么愿望呢?怎样实现这个愿望?(2)启发幼儿将这个小秘密画下来,大家一起分享。

3、引导幼儿自由想象,记录自己的想法。

(1)幼儿自由想象,并在彩色卡纸上勾画出自己的愿望。(2)教师提示幼儿记录的图画要让其他人看懂。(3)教师协助幼儿将作品布置在展板上。

4、组织幼儿分享交流。请幼儿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愿望,并请部分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愿望。

幼儿观察记录

在活动中孩子们用报纸做了很多金箍棒,并用金箍棒一物多玩。王文静用金箍棒划小船游戏,程齐心高声喊我要当警察叔叔用金箍棒当飞剑,有的在数学区域摆图形等等孩子兴趣很高,你看用金箍棒通过玩耍,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宋雨晴、张琳嘉小朋友相互讲述《西游记》故事。李宇航朗诵“唐僧骑马”孩子们一起朗诵。尤其是晓飞小朋友,依照平时的表现,她是个胆小,怕事,软弱的小女孩,不举手回答问题,也不会做任何的老师交代的事情。但是没想到,本主题的活动中晓飞一反常态,却成为了比较活跃的小朋友之一。在老师出示自制金箍棒时,她积极投入活动,接下来还能跟着其他孩子一起很投入地开始了活动和表演,对其他孩子也许会觉得这些都没有什么,但是对于晓飞能做到这点让我非常欣慰。

主题评价与反思

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是幼儿班看不厌的文学作品,其中富有想象力、离奇曲折的情节、本主题就是围绕这一特点来吸引幼儿的兴趣,鲜明的人物性格特征深入到每位幼儿的心灵,尤其是神通广大的美猴王是孩子们心目中的英雄。使幼儿感受到《西游记》的独特魅力,从中获得无限乐趣,并发展其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个案记录:我班闫海波小朋友特别喜欢美猴王,在上课的时候总能认真听讲,它通过看电视《西游记》对师徒四人都有了解,当然最熟悉的还是自己喜欢的偶像美猴王,他在平时也会搜集一些这方面的材料,通过这几节活动他更是获益匪浅。

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图画书,动画片,课件等多种媒介,让幼儿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动手、动脑,参与各种表征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提议家长为主体的开展提供各种资源,并参与到幼儿活动中来,成为我们最重要的伙伴。

第三篇:美猴王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片头曲,你听过这首歌吗?这是那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出示课题1)2.《西游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他的《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出示课件2)

3.什么是神话小说?它源于以神为中心的古代传说。古人不能分清人和神的概念,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具有同人一样的生命,往往借神话去说明一切,把它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信仰。这些神话在民间流传广泛,经过后人不断加工而写成小说,叫做神话小说。(出示幻灯片3)

4.你能说出《西游记》讲了什么故事吗?

《西游记》共100回,主要写的是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课文节选的是全书的开端,写美猴王的来历,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出示课件4)

5.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篇课文。首先来了解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向学生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课件5)

(二)检查预习

正确读出以下词语:(课件6)

出示本课出现的易读错字词,挑学生读,并及时纠错。

(三)默读课文 赏析课文 为了更好地学习本文,我们需要认真默读全文,理清故事情节,在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1.学生讨论,整理课文层次,理清故事情节

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怎样按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划分层次。

教师稍加点拨,鼓励不同意见,只要言之有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故事开端):写石猴出世及山间生活

讨论要点:石猴不比其它猴子,是破仙石而出,所以虽不是母体所生,却肢体俱全。起笔就显出它的神奇出众,为后文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服妖魔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二到六自然段)(故事发展高潮)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故事结局)写石猴被拥戴为王。统一学生看法后出示本文结构 2.分析“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

石猴成为美猴王,它究竟美在何处?其“神、猴、人”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在课文中,我们从“美猴王”身上可以看出它的许多鲜明的性格特征。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一下“美猴王”集“神、猴、人”于一身的艺术形象。(板书“神”、“猴”、“人”)①“石猴出世及山间生活”------采用讲故事方式。选代表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讲一讲“猴王出世”这一情节。

师问:请大家找出与石猴出生有关的词语,再想一想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石猴出生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生一起找出 “东胜神州”、“仙石”、“仙胎”、“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等词句,从这些词句可以看出石猴是天地生成。

师生一起找出“东胜神州”“仙石”“仙胎”“石卵”“因见风,化作石候”等词,从中可看出石猴是天地所生。

师问:这一情节中表现了石猴具有什么特点?

师生讨论后明确:从石猴出生这一情节中表现了美猴王“神”的特点。

②“山间生活”------采用快读方式。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读这一段内容。

师问:石猴一出生就会做什么?

师生共同找出“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这些词句。

师问:这些词句描写表现了石猴什么特点? 明确:表现了他“神”的特点;

让学生找出石猴和山间的其他动物友好相处的词语:“为伴”、“为群”、“夜宿”、“朝游”。师问:这些动作描写都表现了石猴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些动作描写都表现了美猴王作为“猴”这种动物的特点。

③“发现水帘洞”------采用模仿配音方式(读对话)。叫学生代表模仿给石猴配音,看谁模仿的像。

教师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跳”的动作和“我进去!我进去!”的语言中,讨论总结石猴“人”的特点:胆大超群,不同一般。④“发现洞天”采用默读方式,让学生总结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石猴的各种描写方法,找出相应的特点。⑤“美猴称王”------采用齐读方式。尝试把群猴的顽劣、石猴的自信,勇于当王的果敢表现出来。

师:请大家和我一起找出描写石猴的动作和语言的词语,然后分析总结出这一部分石猴的特点。师生互动分析如下:

在发现水帘洞时,作者通过对石猴“瞑”“蹲”“纵”“跳”四个动作的描写以及跳出水外后“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石猴的勇敢灵巧、本领高强、胆大心细、善于观察、聪明过人,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

进了水帘洞后,作者紧扣猴子的特性,把顽劣的猴性写得形神毕肖。而石猴竟能引经据典(出自《论语•》。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这又写出了他既具有人又具有神的特点。

到了被拥立为王后,正名为“美猴王”,受众猴礼拜,俨然一个独立的“猴类社会”,这又带有明显的人类社会属性,同时也表现了石猴的聪明能干,很有组织能力,显示了“人”的特点。

所以,美猴王是集人、神、猴于一身的艺术形象。(出示课件8)

3.石猴的个性特点以及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综合来看,石猴有什么性格特征?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把石猴刻划得栩栩如生呢?

生讨论总结明确:石猴的个性特点是: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孚众望(出示课件9)

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出来的(出示课件10)。4.通过分析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同学们要知道在写作文时,要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就应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特点,突出人物个性。(出示课件11)

(五)归纳本文中心

本文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的故事,交代了美猴王的来历,刻画了机智灵巧、本领高强、深孚众望的美猴王形象,歌颂了它不畏艰险、敢说敢做的精神。(出示课件12)

(六)你最喜欢《西游记》中那个人物形象?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补充肯定)(出示课件13、14、15、16)

(七)结语 我们这一节详细的分析了这一课,那么究竟美猴王美在哪里呢?

(师总结,适时出示课件17)

(八)复述课文

出示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提示同桌互相进行复述。(出示课件18、19)

(九)知识反馈

学生自主做三道和西游记有关的填空题。(出示课件20)

(十)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1)

1、请以“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为题,大胆发挥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

2、课外继续阅读《西游记》全文,探究其它人物如猪八戒、沙僧等艺术形象, 并将你从中得到的启示记下来,与同学们共享。

第四篇:《美猴王》教学设计

《美猴王》教学设计

《美猴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理清结构层次,围绕课后思考与练习自习课文。

2、合作学习: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提倡小组的合作精神,碰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通过想象画出心目中的美猴王,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

3、探究学习:课文较浅显,学生可以自学,因此,可延伸拓展到整部小说,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查阅有关《西游记》的资料,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小说的内容等。

设计思路

1、美猴王是《西游记》作者热烈歌颂的一个英雄人物,也是我们喜爱的亲密朋友,他美在哪里?小小的猴子如何成王?我们要了解美猴王天地生成,聪明灵巧,本来超群,有胆有识,深孚众望的特点,能有层次地复述课文,做到连贯、流利、清楚。

2、美猴王是一个神、猴、人三一体的形象?要理解神话小说的特点和孙悟空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3、这篇课文是培养学生想像力的好教材,要求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观看录像的基础上每人绘一幅画,进行观赏、评比。

4、课文组织学生阅读原著,开展讲故事比赛,引起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进行片断说话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方面:布置预习课文,到阅览室阅读《西游记》这部书。

2、教师方面:制作课件,刻录《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部分;为了帮助学生复述课文,美猴王美的几个部分在多媒体上投影出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简洁的导入。

教师:孙猴子是我国家喻户晓、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我这样说对不对?

学生:应说孙悟空,不能说孙猴子。

教师:美猴王--孙大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本身有个发展过程。他是神、猴、人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最初是石猴,由于本来高强,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便成了猴王,而且前面加了重要的字:美。那么美猴王究竟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

2、检查学生课前了解有关作者吴承恩以及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简介。

3、自由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请一名同学主持听写,二名同学上黑板写,其他同学写在课堂笔记本上,完成后让学生自己点评,师生共同校正错误。

听写词语:

迸裂

麋鹿

瞑目

石碣

天造地设

滔滔不竭

力倦神疲

拖男挈女

瞑目蹲身

喜不自禁

抓耳挠腮

第二教学板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的结构。

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开端,写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发展,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以及发现了瀑布。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完),写石猴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文让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经过筛选确定三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美在哪里?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二、教师深人巡视,参与讨论,由学生回答得出以下的答案。

1、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身世、行为、语言等几个方面探讨,得出美猴王的美表现在:身世美、行为美和言语美这三个方面(利用多媒体投放出对此的概括)作者通过这三方面生动的描写,主要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和带领群猴迸住这两件事的描述,刻画了美猴王这个令人喜爱的形象。

2、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这是个聪明荧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字众望的猴王。

3、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三、看看议议画画--讲讲--写写,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人文素养,学习美猴王的聪明勇敢、有胆有识。

1、观看录像,放映《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部分,边看边思考:美猴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2、讨论美猴王的性格特征。

明确: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探字众望,他是猴,是人,又是神。

猴,表现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他的传奇性。

3、体验感悟

4、选自己喜欢的部分美读。

《美猴王》教学设计2

教学创意

借虚拟情境和现代网络知识来引读名著。

教学目标

营建开放而有活力的综合学习的语文课堂。

教学理念

语文课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要点

1.抓住动作语言描写来分析石猴形象。

2.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西游记》的有关内容有机结合,以扩展学生视野。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视频展示猴王各种形象,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联想。

(一)温故知新

学生根据第一课时学习及课下准备,以小组合作形式,使用各种文艺形式演绎《美猴王》,如评书、快板、歌唱、讲故事等方式,目的是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同学们,你们改编的《美猴王》完成得怎么样了?

学生七嘴八舌地表示准备就绪,并跃跃欲试上前表演。其中,一组同学表演评书《美猴王》;一组同学表演快板《美猴王》;一组同学采用“猴哥”曲调改编《美猴王》成歌。虽然改编水平不高,但形式多样、场面热烈、内容丰富。

(二)虚拟情境

教师使用电脑课件,以漫画配旁白的形式虚拟一事件:在某偏僻小镇有一名叫王xx的人,近来自称为美猴王下凡,吹嘘自己神通广大,广招猴子、猴孙,妖言惑众,把当地搞得乌烟瘴气,现紧急动员有识之士分析一下美猴王到底是猴是人还是神?

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教室沸腾了,学生的讨论超过了平时的小组界限,他们显然被这种形式所吸引,这样的形式、内容激起了他们参与的欲望。(给学生三分钟集体讨论时间)

教师:你们讨论结果如何?

学生1:我们小组认为美猴王是神!

学生2:我们小组认为美猴王是猴!

学生3:我们小组认为美猴王是人!

学生4:我们小组认为美猴王是神猴!

学生5:我们小组认为以上观点都不对。

教师:那好吧,你们准备好材料进行辩论。

教师引发学习自由辨论,明确辩论要有理有据。支持观点的依据可以在课文中找,也可以在原著中找。出示电脑大屏幕,按顺序提出以下问题进行提示:

1.石猴是怎样来到世上的,为什么要写它的来历?

2.石猴在山中生活是怎样的?表现了他的什么特性?

3.当众猴发现瀑布飞泉时,石猴是怎样摩拳擦掌,这说明了什么?

4.在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和率众猴进入水帘洞的过程中,重点描写了他的哪些动作和语言,为什么要写这些?

(三)自由辩论

生:“我方认为美猴王是神,理由是美猴王是由一块仙石内育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出世如此奇异,非地球上任何生物所能比。怎么不是神?”

“我补充刚才同学的说法,除了美猴王出世神异之外,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也显示了超人的本领,如把定海神针想变多大就变多大等等。种种表现,都是神的表现。”

“我方认为美猴王不过是一只猴,课文中写了它的生活习性:‘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另外它的一举一动猴性顽劣,与猴并无二异,顶多算有点神气儿的猴。刚才同学说它是神,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

“我方认为美猴王是人的形象,课文中语言描写,如众猴发现水源却不敢控源时,石猴显示出超人的领导才能,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当石猴控源成功时,他说,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只有人才有这样的思维,这样的要求。至于说他有神气、有猴性,那是作家吴承恩给这人物披的外衣。所以我们坚持认为他是人的形象。”

又一学生:“我刚才仔细听了你们的发言,我认为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是,我从你们的辩论中获得了灵感,美猴王既不是猴,也不是人,更不是神,是有猴性、有人性、有神气的那么一个东西,是什么我说不好。”

当学生明确美猴王既不是猴,也不是人又不是神,但又说不清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再播放美猴王的各种银幕形象的课件,适时点拨:这是文学艺术形象,作家常常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段,塑造人物形象。其实美猴王既不是纯粹的猴,也不是纯粹的人,更不是纯粹的神,他是吴承恩先生成功塑造的一个集猴性、人性、神性于一身的文学艺术形象,任何想借文学形象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目的的人,只能证明他的浅薄无知。

(四)回到虚拟情境,引导学生批驳社会现象,总结陈词

学生1:“综合以上同学们所说和老师您讲的,我认为美猴王的确只是一个文学形象,它是虚构的,虚拟情境中那位叫王xx的人,也许也知道这一事实,他是别有用心,想发财、想出名之徒,我看应该把他绳之以法。”

学生2:“我补充刚才同学的发言,王xx事件的出现,证明王xx所大搞迷信的地区教育落后,人们文化水平低,如果当地人们都受过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教育,就不会让王xx兴风作浪了。”

师:“他们二位的发言非常深刻,通过辩论我们终于拨开迷雾见青天了!”

(五)过渡板块

播放课件: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歌《猴哥》。目的是打开学生尘封的记忆,拓展无限的联想。

给学生十分钟时间讲《西游记》故事。学生讲了《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火焰山》、《流沙河》、《高老庄》等等。

课件演示:介绍网络知识。什么是网站,什么是是网页及网络内容形式等。

师:现在要让你们班做一个美猴王网站,请同学们合作设计网页。集体讨论研究制作。

大家简单谈谈自己的意图:

“上我们的网,你能看到精美的美猴王影视形象,你能查到孙悟空八十一难的故事。”

“我们做的网页是专门搜集评论美猴王的文章的,如果你想知道别人是怎么看美猴王的,请查阅我们的网页。”

“我们小组决定做一个有关美猴王的民间俗语、谚语、成语的网页。”

“我们小组决定做一个专门是美猴王图片的网页。”

师:同学们,我们把今天未做完的网页作为作业吧,过几天咱们开个展览。

(六)抛砖引玉

师:中国古典文化灿烂辉煌,我们用两课时是不能领会它的博大内涵的。老师只想抛砖引玉,假如通过我们的学习,你对古典文化开始有点兴趣,那赶快读名著吧,知识的宝藏等着你们去挖掘。

教学反思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所以我设计一个具有浓厚现实色彩的虚拟情境,使用自由辩论的方式来分析美猴王形象,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所以我使用网络知识请同学们做网站,设计网页,立意是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又兼容并包,一举多得。虽然存在一定问题,如:有近一半学生对网络一无所知,但这种缺憾会给他们以强烈的震憾,引导他们去探究未知的领域。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所以我都采用小组合作式、集体讨论式完成问题探究过程。

《美猴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

2、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二、明示目标

同学们,这个嫉恶如仇、英勇无畏、而又极具反抗意识的孙悟空从哪儿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美猴王》。

二、初始通读

1、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何不同?(语言上不同,难读,不好懂)

2、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再次学习课文。老师相信这点困难一定难不倒你们,你们一定能做得很好。

出示自学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找出自己读不懂得词语、句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3、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然后组内交流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并由组长把发现的问题整理出来。我们要比一比哪个小组学习得最认真,学习的效果最好。

4、检查:

课件出示生词,认读:

迸裂、麋鹿、瞑目、石碣、镌刻、……

交流词语的理解。

大造化、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5、理清课文的顺序,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寻找方法,帮助自己理顺思路,尽可能详细的复述课文。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全文内容以石猴为中心理思路:出世——生活——探险——称王

6、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呢?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可简单写上自己的批注。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指名读你喜欢的段落,说一说理由。

二、品味精读

(一)美猴王显然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美猴王“美”在何处?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结合文中语句品评。

(1)美在出身神奇——名山仙石,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化而为猴,却五官具备,四肢俱全。神奇的出身为美猴王神奇的本领做铺垫。

(2)美在行动活泼——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自然风光很美,石猴的行动活泼自在。

(3)美在行动勇敢——三次“瞑目蹲身”跳进跳出,动作敏捷,胆量超群。

(4)美在语言形象——“我进去!我进去!”“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在这重复的语言中,猴性尽显,急躁好胜的神态如在眼前。

《美猴王》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美猴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自《西游记》第一回。讲述了美猴王的来历。

课文虽为节选,但结构清楚,情节完整,语言通俗,内容较为浅显,一课时完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分析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初步文学欣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欣赏体会美猴王勇敢机智、敢说敢做、深受众望的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美猴王的艺术形象,提高文学欣赏水平。

教学难点:

对文学作品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学突破:

调动多种方法揣摩艺术形象,引导学生抓住美猴王的动作、语言描写进行感悟。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幼稚转向成熟的阶段。他们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他们不喜欢被动的听课,而是想做课堂的主角;他们不喜欢被动的接受教者的指问而是想向对方提问题;他们不喜欢被动的接受现成的`答案而是想用自己的观点解释问题。那么,新的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适合学生的要求,给了学生说话的机会,驰骋的空间。

设计思路:

1、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加强个体尝试,培养参与能力。

2、《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而我们的学生已具备搜索信息的条件,但应在能力方面加以培养。

3、中学生应加强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4、《西游记》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应让学生增加对该书的了解。同时也是让学生接触、阅读文学名著的契机。

5、美猴王是作者热情赞颂的英雄形象,也为中学生所喜爱,甚至佩服得五体投地。今日有幸争做美猴王,不也是快乐的事吗?

教学创意:

读中议 唱中画 演中学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资料。电影《西游记》片断、歌曲《猴哥》。

学生:查阅《西游记》有关资料。

教学流程(五环节自读尝试模式)

一、定向

(一)导语设计

预测:出示图片、讲故事、谈《西游记》、说说孙悟空、唱歌

(导语由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开课伊始,就能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二)确立目标

预测:扫清文字障碍、把握情节、分析形象、体会语言特点。

(目标由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结合本课特点、综合教者的意见共同归纳认知并明确重点。体现自主与合作的有机结合。)

二、自读

(一)播放故事片《石猴初问世》,增加学生感性认识。

(二)整体感知:标注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扫除文字障碍,进行必要的字词教学。同时理清情节思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直观、形象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的活动,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三、讨论

小组交流学生自读过程中已经解决或尚未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小组代表发言汇报。以学生自提问题、自解问题为主,教者适时引导。围绕课文情节分析美猴王性格特点,解决重点,师生共同完成板书设计。(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航作用。)

四、点拨

设计问题如下:

1、请说出与孙悟空有关的故事,并简单分析其性格。(至少两个)

2、请说出《西游记》中其他几个典型人物。(至少六个)

3、请说出与猴有关的成语或歇后语等。(至少三个)

4、假如孙悟空来到你身边,答应送你一根毫毛,满足你一个心愿,你的愿望是什么?请说明原因。

(在学生自读、讨论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课外知识加以储备的兴趣。)

五、总结

1、在《猴哥》的歌声中作画。

2、编排现代版《西游记》。

3、瞑目遐想,再现课文情节。

4、根据课文内容为《猴哥》歌曲改词。

(学生依据自身兴趣爱好,自选内容进行才艺表演,巩固知识,迁移能力,体验尝试的快乐。时间有限可课后完成。)

《美猴王》教学设计5

知识目标:把握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学习小说中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法;体会本文语言通俗,简洁,生动的特点。

能力目标: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观察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把握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播放《西游记》的片头曲,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唱,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听完后让学生说说歌中的石猴还有哪些称号。这样的问题学生张口就来,都抢着说。接着老师引导:每一个称号后边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那么“美猴王”这一称号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猴王》这一课。(幻灯片1、2)

二、作者作品(印发)

1、关于作者(幻灯片3、4)

吴承恩(15—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汉族,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使他运用志怪小说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怒。

2、关于《西游记》(幻灯片5、6)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编写而成。此书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它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全书可以分为三部分:(幻灯片7)

第一部分(1——7回)叙写孙悟空的历史,交代他被众猴拥立为王,得道成仙,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服在五行山下。

第二部分(8——12回)写唐僧取经的原因,包括如来佛造经,唐僧出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冥游,唐僧应诏出发取经。

第三部分(13—100),写取经的经过,这是全书的主体,主要写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途中战胜八十一难,终于完成任务。

3、什么是神话小说?(幻灯片8)

它源于以神为中心的古代传说。古人不能分清人和神的概念,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具有同人一样的生命,往往借神话去说明一切,把它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信仰。这些神话在民间流传广泛,经过后人不断加工而写成小说,叫做神话小说。

三、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幻灯片9)

遂迸裂麋鹿瞑目径

石窍石碣镌刻

2、解释词语(幻灯片10)

开辟径镌石碣窍瞑目

天造地设力倦神疲滔滔不竭

3、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幻灯片11)

明确:本文写了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的故事。

四、整体感悟

1、播放大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与课文相符的情境朗诵视频。让学生通过动态的画面和人物精彩的表演来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幻灯片12)

2、学生讨论,整理课文层次,理清故事情节。(幻灯片13)

开端(第1段):石猴出世

发展(第2、3段):山间生活,发现水帘洞

高潮与结局(第4段):自荐探泉,被拥为王

五、课外作业(幻灯片14)

1、妙词锦句积累: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摘抄下来。(句子:4个,词:6个。)

2、预习思考:(1)美猴王“美”在哪些方面?

(2)美猴王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六、板书设计

14、美猴王

吴承恩

开端(第1段):石猴出世

发展(第2、3段):山间生活,发现水帘洞

高潮与结局(第4段):自荐探泉,被拥为王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

复述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述石猴来到世上、成为美猴王的故事,做到有表情,适当配以动作。(幻灯片15)

二、阅读理解,合作探究(幻灯片16)

1、美猴王“美”在哪些方面?

2、美猴王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明确1:身世美、行为美、语言美(幻灯片17)

明确2: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得众望。(幻灯片18、19)

例如: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勇敢灵巧、本领高强)

忽睁眼抬头观看……再看……看罢多时……左右观看。(胆大心细、善于观察)

提议“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聪明过人、见识超群)

“何不拜我为王。(深得众望)

明确3: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幻灯片20、21)

例如:猴(1)和山间其他孽类友好相处,和它们“为伴”、“为群”、“夜宿”、“朝游”。

(2)猴进洞时和进洞后的种种表现都是紧扣猴子的特性写的,把顽劣的猴性写得神态毕肖。

神(1)石猴是天地生成。(2)石猴一出生“却会行走跳跃”,寻找食物。

人(1)石猴“跳”出来,应声“高”叫“我进去!我进去!”这说明他胆大超群,不同一般。

(2)称王后,石猴正名为“美猴王”,众猴礼拜,俨然一个独立的“猴类社会”,这些事都带有明显的人类社会属。

三、分析美猴王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幻灯片22)

小组讨论交流:

1、在猴王的身上,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和理想?

2、我们今天应从猴王身上学习些什么?

明确:《西游记》中最光辉的艺术形象是孙悟空,他是一个集猴、人特点于一身的理想化艺术形象。他在人民心目中是理想的英雄人物的化身。作者在这一艺术形象上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孙悟空的主要特征是敢于斗争,不怕困难,积极乐观、勇武机智。它敢于蔑视皇权,勇于造反,表现了作者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

四、课外延伸(幻灯片23)

你看过《西游记》吗?你能不能说几个关于孙悟空的故事?

五、概括中心(幻灯片24)

本文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的故事,交代了美猴王的来历,刻画了机智灵巧、本领高强、深得众望的美猴王形象,歌颂了它不畏艰险敢说敢做的精神。

六、课外作业(幻灯片25)

1、请以“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为题,充分发挥想象写片段作文。

2、课外继续阅读《西游记》,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七、板书设计

美猴王

吴承恩

石猴的艺术形象:

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得众望

(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

《美猴王》教学设计6

设计理念: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

1、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理清结构层次,围绕课后思考与练习自习课文。

2、合作学习:

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提倡小组的合作精神,碰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通过想象画出心目中的美猴王,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

3、探究学习:

课文较浅显,学生可以自学,因此,可延伸拓展到整部小说,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查阅有关《西游记》的资料,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小说的内容等。

设计思路:

1、美猴王是《西游记》作者热烈歌颂的一个英雄人物,也是我们喜爱的亲密朋友,他“美”在哪里?小小的猴子如何成王?我们要了解美猴王天地生成,聪明灵巧,本来超群,有胆有识,深孚众望的特点,能有层次地复述课文,做到连贯、流利、清楚。

2、美猴王是一个神、猴、人三一体的形象?要理解神话小说的特点和孙悟空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3、这篇课文是培养学生想像力的好教材,要求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观看录像的基础上每人绘一幅画,进行观赏、评比。

4、课文组织学生阅读原著,开展讲故事比赛,引起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进行片断说话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方面:布置预习课文,到阅览室阅读《西游记》这部书。

2、教师方面:制作课件,刻录《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部分;为了帮助学生复述课文,美猴王“美”的几个部分在多媒体上投影出来。

教学过程:

分为四个板块。

第一教学板块:预备动作

1、简洁的导入。

教师:孙猴子是我国家喻户晓、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我这样说对不对?

学生:应说“孙悟空”,不能说“孙猴子”。

教师:美猴王——孙大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本身有个发展过程。他是神、猴、人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最初是石猴,由于本来高强,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便成了猴王,而且前面加了重要的字:美。那么美猴王究竟“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

2、检查学生课前了解有关作者吴承恩以及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简介。

3、自由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请一名同学主持听写,二名同学上黑板写,其他同学写在课堂笔记本上,完成后让学生自己点评,师生共同校正错误。

听写词语:

镌迸裂麋鹿瞑目石碣天造地设滔滔不竭力倦神疲拖男挈女瞑目蹲身喜不自禁抓耳挠腮

第二教学板块: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的结构。

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开端,写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发展,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

(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第二层:

(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以及发现了瀑布。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

(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

(从“众猴听得”到完),写石猴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第三教学板块:

大胆放手,弓1导参与;小组讨论,自主学习。

围绕课文让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经过筛选确定三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美”在哪里?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教师深人巡视,参与讨论,由学生回答得出以下的答案。

1、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身世、行为、语言等几个方面探讨,得出美猴王的“美”表现在:身世美、行为美和言语美这三个方面(利用多媒体投放出对此的概括)作者通过这三方面生动的描写,主要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和带领群猴迸住这两件事的描述,刻画了美猴王这个令人喜爱的形象。

2、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这是个聪明荧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字众望的猴王。

3、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第四教学板块:看看议议画画——讲讲——写写,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人文素养,学习美猴王的聪明勇敢、有胆有识。

1、观看录像,放映《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部分,边看边思考:美猴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2、讨论美猴王的性格特征。

明确:

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探字众望,他是猴,是人,又是神。

猴,表现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他的传奇性。

3、体验感悟

(1)评选创作画,通过小组评选出画得最好的,拿到投影仪上展示,并自己讲解。由学生点评。

(2)讲《西游记》的故事

课前布置学生到阅览室阅读《西游记》,选中其中一回做好准备。

要求:用普通话讲,不念稿,不背稿;吐字清晰,语言流畅、有感情。

听故事耍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评故事要从多方面加以评论。

(3)说话训练。请选择一个精彩片断或最喜爱的片断(课内课外都可以),自我评点孙悟空(扣紧课文的性格特点。)

(4)我们看了《西游记》时,都会对识妖降妖的孙悟空赞叹不已,也常常会发出做孙悟空的奇想。假如你得了孙悟空的神通,你将如何?请你以“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为题,充分发挥悠象,在小组中讨论,即兴上台讲讲。

4、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美猴王》,不仅了解了神话的特点,认识了“美猴王”美在哪里,对这一形象也有了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大家发挥了想象力,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象美猴王那样积极主动,增强自我表现欲,把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

附板书设汁:

xx

《美猴王》教学设计7

知识目标:

学习小说中塑造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法,体会本文语言通俗,简洁,生动的特点。

能力目标: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模仿、表演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成功塑造一个集“猴”、“神”、“人”特点于一身的艺术形象的:能找出课文中描写石猴动作、语言的语句,能具体分析哪些语句表现了猴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人的特点。

难点:

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教学设想:

1、教法设计

①设置情境、采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模式

②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指导

⑴、课前准备

①阅读《西游记》节选,搜寻与课文相关的资料;通过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了解《美猴王》的故事梗概,准备概括复述。

⑵结合上课内容,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准备讲故事、速背、模仿配音、表情朗读。

3、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激趣导入:

1、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头曲《猴哥》(出示幻灯2),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唱,再让学生说说歌中的“猴哥”还有哪些称号,以此引出课题。

择要板书:美猴王(猴)齐天大圣(神)孙悟空(人)

2、师生合作简介《西游记》的相关内容和作者吴承恩的相关情况。

(出示幻灯4、5)。

导语设计:

美猴王孙悟空是《西游记》中作者热烈歌颂的一位英雄,也是很多孩子的亲密朋友。那么,小小的猴子如何成王?他有怎样“美”的英雄气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美猴王》。(板书:美猴王)这篇文章是从《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节选出来的,为方便同学们阅读,编者对原文文字作了不少删减和改动。

学习本文,我们要达到以下三方面的目标(出示幻灯6)。为了活跃课堂,提高学习效果,我们全班同学们按现在的座次分成四大组,一、二、三、四组分别用《西游记》中保护唐僧取经的四个英雄形象来命名,分别是悟空队、八戒队、沙僧队、白龙马队,今天你们要重闯西游路,各组队员要拿出法宝大显神通,来闯关(黑板上先写好队名画好闯关图表),哪组最先闯关到达终点—灵山,全组队员每人将取得真经(特殊礼物)一份。预祝大家都能顺利闯关!

二、新课教学

(一)第一关:扫除字词障碍

①正确读出以下词语:(幻灯6)

镌径遂迸裂麋鹿瞑目石碣石窍开辟天造地设力疲神竭瞑目蹲身

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喜不自胜滔滔不竭

(二)第二关:整体把握故事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遍,根据提示概述课文(出示幻灯5:留空待填)。看谁说得简洁又准确。学生讲完后教师适当点评,并出示幻灯示例。(出示完整内容)

2、让学生用一句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内容,再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每段内容。

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怎样按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划分层次。

教师稍加点拨,鼓励不同意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出示幻灯作为学生参考)

(三)第三关:分析人物性格

1、过渡: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六小龄童的精湛表演,为我们再现了美猴王的形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个“中国人都知道”的艺术形象。

2、分析人物形象:

①“石猴出世”采用第一种方式:讲故事,选故事大王(出示幻灯6)。让学生分成四组合作与讨论后,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讲一讲“猴王出世”这一情节,选出这节课的“故事大王”。(找两组派代表对决)

教师问:请大家找出与石猴出生有关的词语,再想一想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石猴出生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生一起找出“东胜神州”、“仙石”、“仙胎”、“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等词语,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石猴是天地生成。

师问:这一情节中表现了石猴具有什么特点?

师生讨论后,明确:从石猴出生这一情节中表现了美猴王“神”的特点。

②“山间生活”采用第二种方式:速背。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记住这一段内容,然后分组派代表进行速背比赛,看那一组背得好、背得快(找两组派代表对决,出示幻灯7)。

师问:石猴一出生就会做什么?

师生共同找出“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这些词句。

师问:这些词句描写表现了石猴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讨论后明确:表现了他“神”的特点;

让学生找出石猴和山间的其他动物友好相处的词语:“为伴”、“为群”、“夜宿”、“朝游”。

师问:这些动作描写都表现了石猴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些动作描写都表现了美猴王作为“猴”这种动物的特点。

③“自荐探泉”用第三种方式:模仿配音。教师和学生一起模仿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石猴自荐探泉这一情节中李扬给孙悟空的配音,看谁是这节课的模仿高手(找两组派代表对决,出示幻灯8)。

教师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跳”的动作和“我进去!我进去!”的语言中,讨论总结石猴“人”的特点:胆大超群,不同一般。

④“发现水帘洞被拥为王”用第四种方式:每组选一个读得最好的同学参与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体会群猴的顽劣、石猴的自信和果敢。(幻灯9)

师:请大家和我一起找出描写石猴动作和语言的词语,然后分析总结石猴的特点。

师生互动分析如下:

在发现水帘洞时,作者通过对石猴“瞑”“蹲”“纵”“跳”四个动作的描写以及跳出水外后“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石猴的勇敢灵巧、本领高强、胆大心细、善于观察、聪明过人,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再点课题下的副板书)。

进了水帘洞后,作者紧扣猴子的特性,把顽劣的猴性写得形神毕肖。而石猴竟能引经据典(出自《论语为政》。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这又写出了他既具有人又具有神的特点。

到了被拥立为王后,正名为“美猴王”,受众猴礼拜,这多像一个独立的“猴类王国”啊,这又带有明显的人类社会属性,同时也表现了石猴的聪明能干,很有组织能力,显示了“人”特点。

最后,引导学生把以上几个部分中石猴的个性特点以及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总结出来。

生讨论总结,师明确:石猴的个性特点是: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出来的。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了解到要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就应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特点,突出人物个性。

3、问题探究: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师问: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请大家从身世、动作、言语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幻灯10)

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明确。(幻灯11)。

三、结语: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写美猴王少儿时期的生活,如果大家还想知道石猴称王以后的故事,像大闹天宫、西天取经等,请课后继续阅读《西游记》,而且孙悟空形象的国内外影视版本也很多(幻灯13),大家有兴趣可以在课外搜集整理,看谁了解得最多。(小结各队竞赛表现,宣布闯关获胜的队名以及奖品内容。)

四、作业布置:(幻灯14)

1、请以“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为题,大胆发挥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

2、课外继续阅读《西游记》全书或节选,探究其它人物如猪八戒、沙僧等艺术形象,并将你从中得到的启示记下来,与同学们共享。

3、妙词锦句积累: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积累下来。(句子:3个以上,词:5个以上。)

附:板书设计(把美猴王的“美”板书成一个“美”字形。)

《美猴王》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地学习。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智慧、灵巧、本领高强、深孚众望的美猴王形象。培养学生不畏艰险,敢说敢干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把握美猴王的艺术形象是教学的重点。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

①反复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难词,圈点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

②预习课后练习。

教师:准备相关教具,以更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1、放歌曲《猴哥》导入课文。简介作者与作品。

2、讨论分析课文结构。

3、学生复述《美猴王》的故事。(应包括下列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石猴是怎样来到这个世上?

②、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

4、找出课文中描写美猴王动作、语言的词语或句子。

5、由学生讨论、分析美猴王的形象。(智慧、灵巧、本领高强等)

6、讨论课文的主题。

7、课文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六、作业:

①课外阅读《西游记》。

②抄写词语。

第五篇:神通广大成语

成语:神通广大

【成语】:神通广大

【拼音】:shén tōng guǎng dà

【简拼】:stgd

【解释】:神通:原是佛家语,指神奇的法术。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出处】:《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入王母地之处第十一》:“师日:‘你神通广大,去必无妨。’”

【示例】:这孽畜更做你这般~,也不合佛顶上大惊小怪。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

【近义词】:三头六臂

【反义词】:梧鼠技穷、束手无策、雕虫小技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无所不能

神通广大 成语接龙

【顺接】:大中至正 大举进攻 大义凛然 大义微言 大义灭亲 大书特书 大事化小 大事去矣

【顺接】:才疏志大 材剧志大 材疏志大 阐扬光大 此事体大 胆如斗大 度量宏大 度长絜大

【逆接】:鞍马劳神 黯然伤神 黯然无神 拜鬼求神 变化如神 屏气凝神 出圣入神 出鬼入神

【逆接】:神不主体 神不守舍 神不归舍 神不收舍 神不附体 神丧胆落 神乎其技 神乎其神

下载《神通广大美猴王》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神通广大美猴王》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研究教学案例《美猴王》

    【案例研讨】 案例3-2 《美猴王》 一、在该课堂案例中,教师使用了哪些教学媒体? 1按表达方式来分:口头媒体(口头教育)首先进行简洁的导入,将陌生的文字等这都属于口头教育,印刷媒......

    神通广大怎么造句

    1、她这人是全国的人没一个不惧怕的,她早已使人人都相信她是个神通广大的妖妇了。2、他坐在电话旁边兴奋得直哆嗦,只消一举手,这种神通广大的东西就会响起来。3、你真是神通广......

    美猴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嫩江县第一中学的语文教师上册中的黄久平。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猴王》,本节课内容出自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语文第十四课......

    《神通广大的因特网》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第1课 神通广大的因特网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初步了解因特网,知道所有能在网络上发布信息的计算机都有一个网络地址。 2、了解上网的方式及应具备的条件。 3、激发学生......

    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真假美猴王读后感(15篇) 真假美猴王读后感1 西游记非常好看,想必大家都看过。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吴承恩。西游记讲述的师徒四人奉命去西天取经,遇到了很多妖魔鬼......

    真假美猴王感想

    《明清小说鉴赏》——顾克勇 《西游记》之真假美猴王 姓名:高兰 学号:I10140305 班级:10级应用化学3班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西游记》这部名著,虽然没有读过《西游记》这本小说,但......

    《美猴王》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美猴王》公开课教案 十四中语文组 曾 翔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认识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形象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2、继续巩......

    《真假美猴王》读后感

    《真假美猴王》读后感1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内含众多故事。今天,我写的就是其中一篇,名曰“真假美猴王”。这则故事主要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遇到一伙强盗,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