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13章 第一节 健康及其条件教案3 北师大版
《健康及其条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健康的定义及其条件,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的行为习惯。(2)、能够概述合理膳食的常识。
(3)、能够概述合理用药的常识,说出一些常用药的名称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的收集资料、调查访谈活动,培养他们合作学习和调查实践的能力。(2)、通过“收集和分析药品标签中的信息”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技能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3)、通过法律知识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要学法、懂法、守法,树立法制意识,更加珍爱生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健康的理解,使学生养成健康生活的行为习惯,树立珍爱生命的情感。
(2)、通过心理健康的知识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3)、通过“收集和分析药品标签中的信息”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4)、通过法律知识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要学法、懂法、守法,树立法制意识,更加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
1、健康的概念,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的习惯。
2、收集和分析药品标签中的信息。
三、教学难点:
收集和分析药品标签中的信息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学生收集药品包装盒和药品说明书3----5种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问题:同学们,21世纪什么最重要?
回答:学生各抒己见,(金钱、健康、权利等等)教师分析解释:在21世纪,健康最重要,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和长寿是每一个人的愿望。那么,什么是健康?怎样才能健康?如何才能健康的生活呢?
(二)、新授:(板书)第13章 健康地生活 第1节 健康及其条件
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健康呢?(请看图片,并分析是否健康。在讨论、归纳、总结出健康的概念。)
一、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不虚弱,还要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也列入健康的范畴。
(补充:简析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含义以及健康十条小标准的小知识)
二、健康的条件:(小组同学讨论后汇报交流,阐明各组的观点。)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
(二)、创建健康的环境:如遵守交通法规、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生活有规律
即合理安排生活节奏。调节好学习与休息之间的关系,在众多的休息方式中,睡眠是最重要的一种,中学生每天应保持8----9小时的睡眠时间。
2、膳食合理(前面已学,这里重点渗透食品安全的法制教育)
3、合理用药(这是重点)
活动:收集、分析药品标签中的信息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同时了解一些与药品有关的信息,并小组讨论完成讨论题)
(1)、你组收集的药品是如何分类的?每类各有多少种?
(2)、在查看的药品中,表明有副作用的占百分之几?应如何看待?
(3)、对于超过有效期的药品应如何处理?(学生讨论回答这里时,引入毒胶囊视频,顺次渗透国家对医药管理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同时导入学生在用药时要严格遵守用药要求。)
合理用药应强调: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应注意做到: 用药前要明确诊断; 用药剂量要适当; 用药时间要科学; 用药途径要适宜; 联合用药要合理。
(最后就是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篇: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13章 第一节 健康及其条件教案4 北师大版
《健康及其条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概述健康及其条件,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理解吸烟、酗酒、吸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使学生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珍爱生命。(3)能够概述合理用药的常识,说出一些常用药的名称及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的收集资料、调查访谈活动,培养他们合作学习和调查实践的能力。(2)通过“收集和分析药品标签中的信息”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技能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吸烟、酗酒、吸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知识,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2)通过“收集和分析药品标签中的信息”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3)通过心理健康的知识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健康的概念,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2、教学难点: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学教程
导言: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人类富有了超群的智慧。人类无疑已成为当今地球的霸主。如今,人类在关注其他生命保护地球环境的同时,也更关注自身生命的质量。健康将是人类关心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远离疾病,拥有健康,获得长寿,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危及我们的生命,影响我们的健康呢? [问题情境]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哪些影响着我们健康的事?
[新课导入]首先,让大家审视一下我们周围的人存在哪些危及健康的行为。
吸烟、酗酒、吸毒已是当今社会的三大公害,那么这些危害与我们在座同学们有关系吗?我们是否需要关注它呢?
(一)小调查:
1、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小纸条。
2、提问:在你认识的学生中是否有吸烟的?
3、填写:请在纸条上回答“是”或“否”(注意:请不要写吸烟者姓名)。
4、统计:小组长迅速统计出本组的数据,报请老师记录在黑板上。
5、分析:计算出回答“是”的比例。
6、结论:青少年吸烟这种行为实际上离同学们并不遥远。
(二)有关烟草的知识介绍:
1、发给每个同学一份资料: 关于烟草知识
①烟草中含有上千种有害成分和多种致癌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有害物质是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
②烟草中的尼古丁有很强的成瘾性,是吸烟者难以戒烟的主要原因,焦油是强致癌物质。③据统计,绝大多数吸烟者是在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的。
④香烟中尼古丁是一种难闻、味苦、无色透明的油质液体,挥发性强,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暗灰色,能迅速溶于水及酒精中,通过口鼻支气管黏膜很容易被机体吸收。黏在皮肤表面的尼古丁亦可被吸收渗入体内。一支香烟所含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只小白鼠,20支香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头牛。人的致死量是50~70毫克,相当于20~25支香烟的尼古丁的含量。如果将一支雪茄烟或三支香烟的尼古丁注入人的静脉内3~5分钟即可死亡。烟草不但对高等动物有害,对低等动物也有害,因此也是农业杀虫剂的主要成分。所以说:“毒蛇不咬烟鬼,因为它们闻到吸烟所挥发出来的苦臭味,就避而高飞远走。同样道理被动吸烟者对烟臭味也有不适的感觉。
吸烟引起急性中毒死亡者,我国已早有发生,吸烟多了醉倒在地,口吐黄水而死亡。为此崇祯皇帝曾下令禁烟。在国外也有报导:前苏联有一名青年第一次吸烟,吸一支大雪茄后死去。英国一个长期吸烟的40岁的健康男子,因从事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夜吸了14支雪茄和40支香烟,早晨感到难受,经医生抢救无效死去。法国在一个俱乐部举行一次吸烟比赛,优胜者在他吸了60支纸烟,未来得及领奖即死去,其他参加比赛者也因生命垂危,到医院抢救。
(三)演示实验: 演示1。
(1)目的:认识香烟中的有害成分――焦油。(2)方法步骤: ①教师演示:
a、教师点燃一支烟,然后吸一口,将烟雾含在嘴里不要吸入肺中。b、用一块潮湿的手绢紧紧地蒙住嘴,吐出烟雾使其透过手绢。c、反复吸吐3~4次。d、展示手绢。
②学生观察:看――手绢上有黄色的斑点。闻――手绢上有一股刺鼻的气味。③分析说明:
焦油色黄――黏在肺中,不能清除,黏在牙齿、手指甲中,使其又黑又黄。焦油气味――吸烟者身上有一种难闻的气味。演示2。
(1)目的:认识香烟中的有害成分――尼古丁。(2)方法步骤:
①教师演示:在浸泡有烟丝水中,放一条小鱼。5分钟后,小鱼会死亡。
②分析说明:尼古丁是一种难闻、味苦、无色透明的油质液体,挥发性强,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暗灰色,能迅速溶于水及酒精中。
(四)提出问题――拒绝第一支烟:
同学们面临着一个重大选择,是否愿意自己成为未来的烟民,如果选择“不”就要做出“我不吸烟”的决定,那么如何“拒绝第一支烟”呢?
[材料]每日吸卷烟一盒(20支)以上的人很多,其中尼古丁含量大大超过人的致死量,但急性中毒死亡者却很少,原因是烟草中的部分尼古丁被烟雾中的毒物甲醛中和了,而且大多数不是连续吸烟,这些尼古丁是间断缓慢进入人体的。此外纸烟点燃后50%的尼古丁随烟雾扩散到空气中,5%随烟头被扔掉,25%被燃烧破坏,只有20%被机体吸收。而尼古丁在体内很快被解毒随尿排出。据统计,大多数人是在青春期开始吸烟,在这个时候,生病或是死亡的可能性显得是件相当遥远的事情。青少年偶尔点支烟,是因为他们的朋友都这么做。吸烟变成了夸耀成熟的象征,也成了在社交环境中掩饰羞涩及举止笨拙的支撑物。从偶尔吸烟,并且不会把烟雾吞下去,发展到大量吸烟。事实上,吸烟是一种必须在健康上及金钱上付出昂贵代价的习惯。
(五)角色扮演:
1、活动要求:根据情节的基本方案表演,扮演者也可临场发挥。
2、活动内容:拒绝第一次吸烟。
情节①:A同学经常私下吸烟,今天放学路上遇到好朋友B,于是A说:“喂,我让你看一件好东西!”于是,B同学跟着A来到角落,A同学从口袋中摸出一根烟点燃,狠狠地吸了一口,呈飘飘欲仙状,并邀请B同学也尝尝:“男子汉来一口。”B微笑着说
“不,谢谢。” 情节②:小明表哥电话邀请小明,星期天参加他的生日聚会,地点在天井湖公园,小明高兴地答应了。在公园中,小明的表哥及同事抽起了烟,其中一位女孩还竭力劝小明也来一支,小明拒绝了,并改变话题说:“大姐姐,我为你们唱支歌吧!”。于是,小明唱了起来。
(六)讨论: 问题:
1、如何拥有健康?
2、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分析:从“拒绝第一次吸烟”的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是我们健康的保证,同时,维护健康还必须具备有坚定的信念和主见,并且聪明智慧。[材料]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10个标准。
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③善于休息,睡眠好。
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⑤能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⑥体重适当,身材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⑧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⑩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板书设计:
第一节《健康及其条件》
一、健康的概念:
1、健康实质应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只有身体心理呈完好状态。并能积极适应社会才会真正拥有健康。
2、良好的心理本质是身体健康的保证。身体健康是心理完好状态的物质基础。
二、健康的条件:
1、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拒绝吸烟、酗酒、吸毒等。
2、创建健康的环境:如遵守交通法规、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等。
第三篇:《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教案3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 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2、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能力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调查活动进一步提高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辩论活动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情感目标:
1、感悟我国生物多样性,形成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2、关注我国生物多样性,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分析生物多样性,使学生认识到它们的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认识到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提高环通过调查活动进一步提高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制定教学重点为:阐明生物多样性的含义,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教学难点:
依据学情从同学们熟悉的生物入手,理解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遭受危害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难点为:阐明生物多样性的含义,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资料收集、调查法、辩论交流法。教材分析: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只有维持生物多样性所依赖的青山绿水、蓝天沃野,才能使人类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作为本章的第一部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从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提高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入手,提出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通过两个资料分析,揭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进而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和迫切感。为了遏制生物多样性锐减的趋势,教材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呈现了人类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出发采取的部分措施,通过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物种丰富的大自然的的热爱之情。在此感情基础上,将保护生物多样性转化为内在的主动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学情分析:
从同学们对生物比较熟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分析生物的多样性,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延伸了教学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相关视频、课件
学生准备:每人搜集1~2种我国珍稀动物植物的图片或经济价值。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明确学习任务
鼓励学生围绕课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尝试提问题,学生提的问题有“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有什么重要意义”“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老师归纳一下共有三个方面“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和意义”,“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三个层次的问题正是本节课的三大框题,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发现自己已经把本课的主题全提出了,很有成就感,自然就有着强烈的想弄懂的欲望,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逐层分析并解决问题了。
(二)分析问题,交流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本上的文字资料,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和意义”由学生通过阅 读讨论的形式来解决。在学生阅读资料前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出示如下的思考题:1.生物多样性共有几层涵义?
2.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3.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师生交流在课本上标注出生物多样性的三层涵义后,再播放一段人类运用基因多样性解决生产实际中问题的视频:
第一大问题解决后,通过过渡性提问“生物多样性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那它目前的情况如何呢?”把学习内容转入下一个框题“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为什么说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危机呢?老师提供学生一份文字资料,是一篇新闻报道
“我国约15%的动植物濒临灭绝”资料中有很多具体的数据。通过资料学生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物种正成为濒危物种。
老师阐述: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基因库,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其实物种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因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但目前由于人为的原因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据有关资料分析目前的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就会导致遗传多样性的丧失,进一步导致物种多样性的丧失。通过课件出示思考题:“是哪些原因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正是目前学生心中最想知道的。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资料分析、观看老师事先准备好的一段段视频:l 每一段视频结束后,都进行师生交流,归纳出视频中所反应的生物多样性衰减的原因,并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本地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然后,教师作过渡性总结,综合分析这些原因不难发现真正的罪魁祸首还是人类自己,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能坐视不管吗?(生答:不能,不能再让他衰减下去了)为了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也应该保护生物多样性。
现在,同学们已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了,可是有很多老百姓他不懂这些,他只知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你说该怎么办呢?学生想到了立法,要做到有法可依,想到了宣传,让更多的人提高认识„„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很快就让学生的思路清晰起来了,我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了哪些措施。
(三)联系实际,形成共识
最后,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学生,我们可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些什么呢?全班同学自由发言。老师通过课件把学生的发言作适当展示,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尽一份力。
课堂小结: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让我们一起来呼吁“善待生命,也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第四篇: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全册
北师大七年生物下册教案 第八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记叙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并能举例说明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②学会收集、整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和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③学习用列表法比较、概括、总结知识的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说明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难点
①用化学方法检测蛋白质和维生素C。②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③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 课型 探究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 利用多媒体展示二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在地上卷曲等;另一组是现在我国部分儿童少年过度肥胖的图片。
提问:为什么有的人骨瘦如柴?有的人肥胖得迈不动脚?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二组图片提出问题,且作出初步的结论?
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结论:(1)两组图片上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能是营养问题。(2)这两组图片中儿童少年是不是得了营养方面的病?一是营养不良,一是营养过剩。(3)是不是与生活环境有关?一个生活环境艰难,一个生活环境优越。
总结并引出课题:是的,他们如此强烈的反差却是因为同一原因,就是都与营养相关,都是营养方面出现问题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
第五篇: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能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勇于对他人提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质疑和补充,积极参加讨论活动。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2.教学难点
受学生知识基础所限,“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等内容是教学难点。教学过程:
(一)引入:展示图片,根据同学们对生物的认识,说出那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引出课题。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充分质疑,分析讨论 1.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多媒体提供的图片,小组讨论有哪些共同特征。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选出记录员、发言人,将讨论结果写在纸上。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看哪组正确率高,既激发了学生地学习兴趣,有增长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自主学习和合作的能力。教师可以提示:
1.人为什么要吃饭?动物都要东西吗?植物也吃饭吗? 2.人为什么要出汗?动物也要排出体内的废物吗?动物还有哪些排出废物的途径?植物是怎样排除废物的?
3.手不小心抓到热馒头,会怎么样?鹿群发现狮子会有什么反应?为什么?植物对刺激也有反应吗?怎样证明?
4.你上幼儿园的衣服现在还能穿吗?为什么?
5.小狗和狗妈妈很像,但花纹却不完全相同?说明了什么? 6.生物还有哪些特征?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逐渐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师生共同评价、补充,纠正错误观点,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
【讲解1】月季能够从小长大,到一定时候就能繁殖下一代。【讲解2】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呼气排出废物。【讲解3】植物需要水分和无机盐,还有需要有机物,所需的有机物由自身制造。
【讲解4】绿色的汁液是从植物细胞里流出来的。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课堂小结:
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以月季为代表,找到了生物和非生物的一些不同点,也认识了生物的基本特征,请学生归纳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向学生提问:图片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我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会在我的引导下分清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命,是否具有生物的特征。在观察图片之后我让学生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然后我与学生一起对照课本上的描述比较学生归纳的特征,并引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在与学生一起讨论时,我还让学生据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这节课我感觉是比较成功的,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对知识的学习也非常成功,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使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特别是通过小组有组织的讨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得到加强。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 究性学习,已成为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置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究,在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了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而且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可以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的存在问题:在讲课过程中将课上常见考题加入。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多的让学生进行总结。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选择一些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进行讨论、探究,使学生感到真切、自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