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伟辉--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哲学思考(兴宁市叶塘中学 张伟辉)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哲学思考
兴宁市叶塘中学
张伟辉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出现,多媒体在教学中大量使用,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的目标、任务。但是,如果运用多媒体只是为了时尚,为了给课堂增加气氛而不讲究实效,滥用多媒体,反而会适得其反削弱多媒体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对多媒体教学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对立统一的角度来思考多媒体的优势与劣势,对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将产生重要的启发作用。
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
1、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使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如果把某方面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育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活动,而动态的演示画面、直观视觉的刺激更能引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优化教学设计,突破教材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具体、生动的问题情景中,抽象出模型,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需要借助于某种信息的引导。传统教学依靠黑板和教师语言作为信息的载体,形式单一,抹杀了知识本身具有的多角度和多层次性;而多媒体技术使问题呈现直观化,形象地展示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述的事物动态的发展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
3、优化教学手段,增大课堂容量
扩大教学容量,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拓展、挖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传统教学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课堂内容扩展若引入大量教材以外的事例场景,容易发生时间上的冲突,会给教学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知识的拓展和挖掘带来困难。多媒体教学手段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增加课堂容量,提供充足的哲学问题、情境、案例的变式,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增强运用哲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媒体教学资源有利于交流共享,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中的多媒体资料有可复制性、存储时间长的特点。教师间很容易博采众家之长,再 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进行修改和补充,形成自己风格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经过交流和反复修改,又发展提高了课件的质量和水平,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共享,有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劣势
1、减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分强调多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会减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产生了依赖思想,不管教学内容是否有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过多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成了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了对所教学生应有的控制和主导作用。学生也成了教学的被动接收者和旁观者。
2.注重外表,忽视实质。
有的政治教师为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几乎挖掘了教材中所能运用的一切知识点,利用了一切所能利用的媒体,被称为“陆海空并用,民兵、预备役(实物、录像、投影)呐喊助威”。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大开眼界,只是酿造了一种氛围,但教学效果一般,尤其是知识的迁移、运用等教学目的无法达到。如果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形式上,显然只注重了外表,忽视了实质,违背了教学规律。3.缺乏师生情感交流
多媒体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但在此过程中我们忽略了一点我们使用的是机器,但面对的却是充满情感的学生。课件的滥用会使教师有种牵着鼻子走的紧迫感,限制了教师的自由发挥。很多教师兢兢业业的备课,制作完美的课件,本以为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发现彼此有种孤立感,很难配合,尤其像哲学这门学科中一些术语,更是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来增强感情,达到教授与接受的和谐。
4、运用多媒体教学,还会使一些教师走入误区
具体表现有:
误区一:本来采用传统教学就能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一节课,有的教师为了某些特殊原因,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课件,而取得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教学基本一样。一心只认 多媒体三个字,认为只要在课堂上用了多媒体,教学效果一定好过不用,其实不然。
误区二: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追求新、奇、特。如:有的老师在课件的每一张幻灯片的出现上都设置了伸缩、飞入、百叶窗等动画效果,每出现一个文本框或艺术字就有风铃、鼓掌、爆炸等系统自带声音效果;有的甚至截取影片中的声音,同时设置彩色文字等等。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只顾觉得好奇了,而忘记了上课的内容,结果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印象,教学效果无从谈起。
误区三: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常有一些人怕操作失误,为了方便,就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几乎只是一个劲的点鼠标,而无需讲解。更有趣的是,由于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有的图片及声音没有打包,一旦更换机器,讲课时有的图片显示不出来,而只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大×号等,让讲课教师尴尬不已。此类现象虽说不多,但也时有发生,究其实质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演变为以电脑为中心的教学形式,造成了教师的主动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总之,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发挥其优势克服其劣势,要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提高教学信息的传递与应用。既不能片面夸大多媒体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常规教学手段的运用。使用多媒体要有必要的板书,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课堂讨论、提问是很好的师生互动的方法,不仅要让学生看课件演示,还要让学生围绕课件多思考、多讨论、多发言,使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制作课件要设计好板书,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结合起来,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二篇:电子白板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王辉
让科技的光芒点亮现代英语课堂
保康县过渡湾中心学校
王辉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白板逐渐步入了现代课堂教学中,其通过电磁感应,结合计算机及投影机,可以有效实现无纸化教学。其中,交互式电子白板更是被广大教师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有效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不仅能促进教学的多边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优质的课堂资源,还能有效构建优质高效课堂,从而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优质课堂资源,高效课堂教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有效集粉笔、黑板、计算机等多功能为一体,为现代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多边互动提供了平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活力课堂的创设等起到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综合利用文字、图形、影像、声音、音乐及自制演示系统等资源生动形象的展示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有声有色的形象教学。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有效地打开学生感官的窗户,思维的闸门。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加深感性认识,促使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转化,通过声音、图像等信息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迅速感知。
一、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多边互动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和灵活的交互方式,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思维都变得异常的活跃和开阔,教与学双方的思想在不断的交织过程中产生碰撞,碰撞就必然产生火花,这样课堂气氛就会变的活跃而且和谐,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这种有益的交互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辅助教学,可以有效的促进英语课堂教学的多边互动。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能通过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相关情境中,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协助教师操作白板,设计教学资源,充实资源库。在学生心中建立“学习主人”的意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实现课上课下知识贯通拓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平台上达到“教学相长”。教师通过“白板展示模拟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两人合作或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方案,并模拟实施。
二、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使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
精心利用白板的功能设计电教教案,从内容安排和媒体形式上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学生就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去学习与思考,就会体验到创造的乐趣,这样就诱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其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感染力,使学生集视觉听觉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为一体,从而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交互式电子白板上的大量感性材料,可以使学生自己通过感知,认识问题,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课堂上,学生被卡通、童谣、动画、游戏……深深地吸引,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融入其中。同时,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课堂教学,使用学生搜集的课堂教学所需的资源,促使教与学的共鸣,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交互式电子白板将文字、图形、动画和声音有机地编排在一起,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对图形可以进行伸、缩、移、旋、切、拼、补等变换,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内容形象化,增强其表现力,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得到刺激,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现代教育学的实践证明:学生在获取知识时仅依靠听觉,那么三小时后能保持70%,三天后仅能保持10%;若仅依靠视觉,则三小时后能保持72%,三天后可保持20%;如果综合依靠视觉和听觉,则三小时后可保持85%,三天后可保持信息量的65%,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系统可以使学习者以交互方式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学习。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Where’s my schoolbag?”的教学中,用图画呈现出“in“” on“” under”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看着图片来理解,这样学生就一目了然,同时也将僵硬的文字以图片形式展示,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三、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有利于广泛的应用教学资源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一本教参一本书,白粉尘中度一生,便是传统教师的一种写照。一般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资源的获取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却难于将收集到大量的有用资源都呈现给学生,尤其是大量的网络资源很难被有效利用起来,这主要是受到现有技术条件的限制。教师在很多的时候还是按照自己的思想进行一些剪剪拼拼的选择性工作,然后在课堂呈现给学生,这实际上又成了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剪刀加糨糊。
交互式电子白板有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一个容量很大的资源库,而在这个资源库量所存储的资源都具有原始性,是没有经过处理的,不是人为化了的有固定的模式化的课件,这样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很方便自由的按需所取,轻松地在资源库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并可随意的安排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和课件中,形成自己独具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课件。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同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教师可以随意的调用各种软件支持教学资源或者直接应用软件进行课堂教学,利用网络连接技术,可直接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且使教学的容量大大的增加。
四、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利于资源整合,构建优质高效课堂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将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将可能用到的资料储存在资料库中,需要时随机调用,极为便利;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积极自主学习,同时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可见,广大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通过其将相关的教学资源有效整合,确实对优质高效课堂的构建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中,课件是教师为了达成相关的教学目标而事先设计好的辅助课堂教学的资料,这是固定的。而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中,教师即可预先设计好课件,在需要时进行调用,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生现实,通过教学活动的多边互动,将课堂教学中的整个活动过程制作成新的教学资源。这样,通过新旧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及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处理了相关教学资源,这是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所不能比拟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工具,能更加贴近学生,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突出教材实效性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令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促进优质高效课堂的构建。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起了教育主体观念的变化。教育应科学性与人文性并重。教育的主体范围不应超过“人”这个对象,教师和学生同为教育的主体。在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中,学生享有思考的自由和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下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出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体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新课程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得以实现,个体差异得到关注,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存在,构成教与学的和谐的双边活动,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彰显人文色彩的一个重要的体现。
总之,通过广大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切实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实践,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清楚地呈现于我们眼前,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巨大潜力必定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从而为课堂教学的多边互动提供更为优质的平台,切实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超.教学设计:电子白板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技术资讯,2009(9).[2]《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与经验浅谈》 杨开城 [3]郭晓萍:新平台 新模式: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8).
第三篇:“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张伟刚
谈案例教学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扶风法门高中
张伟刚722201
摘要: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更主要的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它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一系列的变革。本文从案例教学对地理教学促进;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教学的实施模式„„等几个方面做了探讨。关键词:
案例教学
案例
地理教学
一、案例教学的发展、特点
1、案例教学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案例教学方法首先兴起于美国,后来被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教学,取得了巨大成功。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开始在普通教育学中运用。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执行和新教材的使用,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在高中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内容、方法也日趋丰富和完善。
2、案例教学及其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中心,注重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渗透不同形式的教与学,使学生在参与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逐步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创新学习的能力。
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要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视过程。也就是说它可以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而非常重视得出这个答案的分析过程。因此地理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案例选择的多样性与生成性
学习所选的案例要因时、因地制宜,即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地理文字材料案例,也可以是地理图象案例;可以选取当代的,也可是历史时期的;只要符合地理教学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就行。 思维训练的多维度
学生在进行案例学习时,不受某一种思维方式的束缚,可以是正向思维,也可以是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可以是聚合思维,也可以是发散思维,只要能有效地解决具体问题就可以。 评价更注重过程
学生利用典型案例的学习,得出解决具体问题的答案可以是符合常理的,也可以是不符合常理的,只要对自己的答案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就可以,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提高,让学生获得体验,就是成功的。
二、案例教学对地理新课程教学的促进
1、案例教学符合地理科学的学科特点
地理科学具有全球性,又具有区域性,同时,现代地理科学门类众多,分枝愈细;上至天文、宇宙,下至海洋、地壳;自然、人文、经济、政治、军事都在研究之列,综合性很强,知识庞杂,时空跨度很大,在学习和研究中,不可能具体到方方面面,只有充分利用典型案例,才能举一反
三、事半功倍。
2、案例教学促进了地理新课程教学
地理新课程标准注重联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要求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改革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提倡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注重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在新课程中大量采用,必将极大的促进地理课教学。
同时,就高中地理新教材而言,许多章节采用了“案例分析法”来编写教材;应用案例教学更符合新教材的编写体例、结构,以案例为中心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有利于师生的互动,有利于渗透不同形式的教与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创新学习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引用案例,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首先,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新鲜、生动的案例提出问题,创设地理问题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思考的欲望,主动地寻找结论,让学生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比如:在《海水的运动》这一节,学习洋流之前,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二战中,英军严密封锁了直布罗陀海峡,连苍蝇飞过都要仔细分析,但德军的潜水艇却照样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出入地中海,德军是怎样做的呢?”——设疑:进而提示德军正是利用了“洋流”的特性助战的,导入“密度流”的学习——启思、激发兴趣。再如:学习“洋流的运动”时,可由“秘鲁漂流瓶”、“中国小鸭历险记”设疑,“漂流瓶”和“玩具鸭”怎样环球旅行的?导入——洋流的运动有什么规律?
2、列举案例,辅助解释、验证地理原理、规律
地理课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原理,有些很复杂、抽象、难于理解,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因地制宜选取典型案例加以解释、说明;有些为加深理解,还要对所学原理加以验证。如在“地质构造”学习中,可列举“华山、泰山、庐山、东非大裂谷的图片或录像让学生直接感知断层;在学习“地壳运动”时,学生对“垂直运动”缺乏认识,可以出示“那不勒斯海岸石柱位置变化图”,让学生观察、验证。另外,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这一难点的学习中,可通过“长江三角洲的发育”验证“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可通过对“本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测量与纬度的测算”来掌握。
3、类比、分析、探究案例,归纳结论、原理、规律
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创新学习的能力。这是当代地理教学的主旨之一,在这一方面,案例教学优势明显。它以案例为中心,注重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运用对比、类比、归纳、抽象思维与综合,通过探讨、调查、和实际验证,使学生在参与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逐步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创新学习的能力。案例教学不是传授“真理”,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而是要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视过程与体验。
四、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模式
1、案例的选择——实施的基础
地理案例是案例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有人文的、有自然的,有中国的、世界的,也有政治、军事、经济、环境各个方面;在寻找时要选择来自地理事实、符合地理客观实际,反映地理事象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能揭示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地理原理的案例。必须防止随意性、盲目性;防止“为学习案例而学习”;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客观性、典型性、时代性、全面性,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不仅要弄懂教材的每个概念原理,而且要弄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学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时就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案例,供学生学习时使用;在学习《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以能源矿产(石油、煤)为例》时,可选择“中国的石油安全”进行探讨。总之,课堂教学所选用的案例,要注意多样性和全面性,要利于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与课堂教学目标保持一致,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
2、展示、呈现——实施的手段、途径
地理案例具有典型、直观、形象等特点,地理学科的案例呈现,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图形(地图)的、数据的、景观的等多种形式。例如,教学“德国鲁尔区”这一案例时,利用教材上的“鲁尔煤田剖面示意”“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鲁尔区的交通网”等图形或地图,以及“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的数据统计图等呈现方式,再配以高中地理图册上“莱茵河上的铁矿运输”“鲁尔区综合整治前后的对比”等景观照片。除此之外,在学校网络上,还能找到关于鲁尔区的教学录像资料。以多种呈现方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提前做好准备,将编写好的案例以教学案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自行阅读,提出思考题,推荐参考文献,作好案例讨论的准备工作,学生在课下认真阅读案例,独立思考,进行分析。
不同的案例呈现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案例展示方式,如阅读教材,分发材料、口头描述、挂图展示、实景模拟、电脑多媒体展示。教师在呈现和展示案例时,要注意方式恰当、时间不能过长。如果教学内容复杂、层次多,例如,鲁尔区的教学,可先展示鲁尔区的基本情况,再分段、分层分析,必要时可重新展示案例的全部或部分。
3、案例的分析、探究——实施的核心 ①研讨案例,展开分析
这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一步。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启发,由学生分组讨论或公开辨论。对于复杂的案例,鼓励学生互相启发、补充,探讨。分析案例、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是什么?出现该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教师多鼓励,积极的实施引导,对学生要适当评价,力求分析透彻,全面。
②类比、分析案例,总结、归纳规律,提炼理论。
通过师生共同对案例的分析,总结归纳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理论。这对老师的要求提高,教师要在吃透教材和案例的基础上,依据教材逻辑结构,针对案例所提出具有相应逻辑结构的问题,使师生双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层层分析,总结出理论。分析要符合逻辑,条理清晰,切忌强拉硬扯,牵强附会。如在学习《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以能源矿产(石油、煤)为例》时,在学生对本节课案例反映的问题有了较透彻的认识;理解了“石油的耗竭”、“煤炭开采和利用中的问题和对策”后,引导学生对教材的体系、结构进行剖析,分析教材是从那几方面安排组织的?对其他的矿产资源是否存在该类问题?应对有何共性?继而归纳出所有非可再生资源利用及保护中的普遍问题、导致资源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应对资源危机的经济、技术、政策等措施。
4、案例的拓展、延伸——能力提高的关键
在实现对案例的分析和原理的归纳后,要真正实现能力的提高,必须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要使学生能应用所学原理、实现知识的迁移、掌握思维的方法。如在学习《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以能源矿产(石油、煤)为例》后,又选择了“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讨;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
⑴中国的石油利用现状如何? ⑵影响和制约的因素有哪些? ⑶如何确保中国的石油安全?
又如在学习了《鲁尔区的工业》后,①进一步安排对俄罗斯与美国、中国的传统工业区对比,分析他们的异同?②分析鲁尔区改造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五、案例教学有效实施的保障 师生教学观念的更新
师生教学观念的更新势在必行。一方面,案例教学法对地理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高,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精选案例、精心设计,要对教材、学情、课标非常熟悉,这些都影响了案例教学法在地理学科中运用。另一方面,学生长期以来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死记硬背,难以适应要求勤于思维的案例教学法,以致案例分析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时可能会出现“冷场”,收效不佳。 课程、课时设置的保障
与传统教学相比,案例教学要求课时要足,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而由于地理课的现状,课时比较紧,课堂上案例的展示过程及讨论过程中效果及效率不太好。安排合理的课程和课时才能有效保证它的实施。
探究、合作、主动学习环境的营造
因为案例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学生相互讨论、争论的过程。学生分组完成之后,有着共同兴趣的同学只有通过相互间的共同合作,在和谐的合作环境下才能开展案例学习,这需要一个合作的环境。要求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研论文
谈案例教学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作者:单位:张 伟法 门刚 高 中
第四篇:多媒体教学在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陈俊辉
多媒体教学在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有着巨大优势,然而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并且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也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
1、容易流于呆板僵化现在出版的教学软件能够被多媒体教学应用的主要是PPT、方正奥思、3D动画等,教学软件的开发还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即使一批教师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制作,而成型的东西往往时间一长就易流于僵化呆板。
2、课件制作时间较长,耗费精力大,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传统的备课,有参考书、备课本、笔就够了,而多媒体教学则需用微机。多媒体教学要求不仅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精神,而且要结合微机的特点来编制电子教案;不仅要输入文字还要收集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图片或电影画面;不仅要将内容准确地讲授出来,而且还要通过微机的视听效果表现出来。因此,教师熟悉内容只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环节,而熟悉微机、掌握微机的各项功能成为多媒体电子教学的重要前提,大
学生必须学习微机课,这在不远的将来,是可行的,但对于现在的尤其是年龄稍大点的教师,就有着一定的难度。他们编制电子教案的速度可能稍慢些,编制的效果也可能不能尽如心意。
3、学生的想象力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语言占主导地位。当然,有时也使用一些简单的图片。语言是抽象的,对于一些山水风景人物的描绘,却需要靠想象来丰富起来。读小说中对于美人的描写,往往想象这远胜于一个活生生的人。电视剧把这个人物演出来,往往让人大感失望,这不及想象中的美丽。多媒体教学中,画面占到相当大的比例,收到了具体、形象、易懂的效果,勿庸语言,它也降低了对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和要求。学生的想象空间在不断缩小。
4、教学课件的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术参差不齐,有的课件只是让书本搬家,把教材、教案、图片简单地搬到电脑上,重形式而轻内容,使多媒体课件看上去像一块美观漂亮却内容匮乏的黑板报。计算机课件的优势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和网络功能,但许多课件都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三大功能。而且由于课件的开发技术还不成熟,整个教学都是按事先设计好的模式和流程进行的。因此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不能组织课堂活动,不能像教师一样根据学生的表情和反应随时调整授课节奏,觉察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回答,结果学生唯一能做的就是看屏幕、记笔记,学生淹没在大量的语言材料中,学习变得既枯燥又使人疲劳。
5、学生的多媒体“排斥心理”现在的高中生还没有逃脱“应试教育”的枷锁,相对于多媒体教学,学生更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他们早已习惯了“一张嘴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填鸭式”教学。相比之下,当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时,他们反而不适应。在调查中,有一半的学生还认为教师这是在“偷工减料”(因为应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省去大量的书写板书的时间),或不负责任。
6、教师在操作运用不当
在学校,不少教师或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自己开发制作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或是使用课本随带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将整节课从展示教学目标到课堂教学的导入,从复习旧内容到讲授新课内容,一直到课堂总结、课堂练习全部包揽到课件中。这样的课件的确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是机械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是—种现代化的“注入式”。这是一味追求教学的“技术含量”,而忽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7、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不当多媒体计算机课件的制作应遵循一定的规律,画面设计要科学、直观、生动、鲜明,才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体现。但由于部分教师对课件制作软件、课件制作要求不是非常熟悉、素材收集不够,将多媒体课件搞成文字教材的简单“翻版”;模拟实验、动画不符合科学原理,画面不够真实;画面构图、文字、色彩、配音等方面处理不够恰当,导致部分课件制作不够科学准确。
8、技术应用水平偏低有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课堂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原有课本中的内容被堆砌和罗列在多媒体课件当中,或者是在此基础上插入声音、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仅仅实现了纸质教学内容的电子化,而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丝毫没有变化。这样的做法,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和设备的优点,盲目地将其取代,强势地加入了不必要甚至多余的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这既分散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又剥夺了他们自由思考和想象的权利,不但显得课件内容突兀冗余、制作水平低劣不堪,而且很难凸显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喧宾夺主,使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递和思想启迪大大受阻。这使得多媒体教学变成了机械的教学模式,不但没有发挥出多媒体技术同教学过程相结合的技术优势,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和学习能力,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水平,根本无法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9、课堂缺乏真实感有些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缺乏真实感,过分地夸大或缩小,学生与机器交流本身就缺乏一种真实性,而多媒体教学中的画面又于夸张、虚拟,那无疑是一种雪上加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科学失去信心和丧失科学能力。
二、解决策略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1、要端正思想,提高思想认识
首先要明确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唯有高瞻远瞩,才能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要明确设备闲置,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会使设备生诱、贬值;再次,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要着眼于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高度。
2、有的教师在尝到多媒体的甜头后,便对此奉若神明,于是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对其它常规媒体不屑一顾多媒体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常规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
如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幻灯的实景放大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多媒体与其它常规媒体有机配合。
3、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师中,常有一些人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
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它只不过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
4、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费时费力,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仅要求教师有非常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且要求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
本来低级一些的课件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为了把课件做得漂亮,采取更高级的多媒体手段做课件,这样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上付出高倍的时间和精力,而取得的效果并不与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正比,相反忽略了对教学教法的研究,对教学模具的选择。
5、增进交流,促成资源共享
由于缺乏简洁、易操作的课件制作平台,使得课件的制作相当麻烦。如果能加强校内、校际之间的交流,促成资源的共享,无论是对课件制作水平的提高,还是课件的使用率都将大有裨益。
6、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机要适宜,事实上,就使用的方便性和效果来说,常规教学媒体要更好一些。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示的应该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一味地追求使用多媒体,会导致多媒体计算机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
7、所采取的图片和音频资料不宜过多,防止学生兴趣迁移 教师必须对画面上的信息加以限制,否则,过分追求视觉形象,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教学效果,把多媒体形声化的优点变成缺点。
8、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
多媒体计算机在丰富表象、补充文字教材不足方面具有很大作用。但是表象不能代替经验,不能忽视语言逻辑的作用,要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
9、课件信息含量很大,很容易形成无重点现象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用不同的形象来展示重点,并且要加以强调,让学生明白。
总之,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交叉互补。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媒体,具有存储量大、准确性高、直观性好、处理速度快、交互对话和逻辑判断等诸多优点。教师在教授具体课程时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在传统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运用多媒体的课件教学可以使教师从课堂的板书及劳作中解放出来把主要精力用于更多的关注和掌握学生的动态,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难点以及没有掌握的问题恰当地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样才能更好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来。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力求做到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避免滥用,要重视教学主体的参与性,以及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重点在于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教学设计质量。只要能够摆正学生教师多媒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点,扬长避短、合理利用,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课堂,从而开创教育的崭新局面。
第五篇:浅谈powerpoint软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徐辉
浅谈Powerpoint软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徐辉
社旗县桥头镇中心校
***
【摘要】在各种课件制作软件中,Powerpoint软件以其无需特别安装(几乎每台机器上都有)、简单易学、方便实用等特点在日常辅助教学中还是备受欢迎的。我们可以利用它从网络上引入视频、图片、动画、声音等素材,在教学中创设具体情景、搜集大量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推动我们的语文教学。【关键词】 创设情景
积累知识
培养能力
拓宽视野
现在比较流行的课件制作软件是Flash、Authorware等,Powerpoint似乎是已经落后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Powerpoint以其无需特别安装,简单易学,方便实用等特点还是备受欢迎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组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语文教学呢?下面,本人就此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取得最佳成效的有力保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利用多媒体课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信息量大等特点编辑文本、插入图形、声音及加载视频,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①⑤
比如学习《飞夺泸定桥》,我们这样创设情景:在幻灯片底版
上创建文本信息、插入课文相关图片、简介文章背景、插入配音朗诵、导入视频片段„„多管齐下,使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文章内容,并从中缅怀先烈、受到革命英雄主义思想教育。③⑤⑥
二、积累知识、强化训练
网络资源的开发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密集的的信息源可以使学生的思路更为开阔。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为我们提供了实践的空间,我们可以凭借其优势使知识的积累与强化训练变得更及时、更直观。
如:在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强大的图片功能、数据功能、交互功能组织教学:①让学生检索与“小兴安岭”有关的文章、图片、信息;②让学生交流汇报(包括信息搜索的方法、途径……);③教师总结,进行激励性评价,师生资源共享;④布置作业(利用资料画一幅小兴安岭的图画等)。这样,我们就能把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还可以利用课件优势对知识进行梳理,对精选的片段进行编辑:通过计算机的交互作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评价;我们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点拨和评价,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技能,从而实现知识的储备与迁移,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②④⑤
另外,我们在进行单元复习时,也可以把一些经典的片段、典型的习题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三、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的朗读技能、口头表述技能、写作技能等都能借助多媒体技术得到提高。在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反复播放配音朗读、让学生反复练习、仿效、体味,帮助学生更快地形成各种技能;学生在积极的参与过程中也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其认知主体作用,这也可以更好地开发学生智力。
比如:学习四年级下册教材《我们爱祖国》,我们可以展示图片、配音朗读;可以播放音频,学生跟读;可以字正腔圆地读,可以有声有色地仿读,可以带动作读„„在读书之余,我们可以布置说话、写作任务:
1.说说我们的祖国美在哪里? 2.写一段话,表明家乡的变化„„
四、导入网络资源、拓宽视野
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资源具有信息容量大、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的特点,开发网络资源能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不受时空的局限,起着延伸感官、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作用。在教学中适时导入网络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接触更广泛的学习空间,使语文和生活、社会联系起来,实现大语文教学。
在PowerPoint中利用热字超文本链接,是我们最常用的网络素材引入方法,我们利用它可以把存储在电脑上的文件引入课堂,从而进一步利用音频、视频的穿插效果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
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比如,在学习古诗时,我们可以把作者介绍、诵读技巧、相关图片、视频迁移阅读等链接、保存在电脑上,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空间内了解更多的资源,进一步培养并激发起其求知欲望。
再如,在学习中导入视频,学习《飞夺泸定桥》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视频片段,让学生在血与火的战斗画面中想象泸定桥的易守难攻,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大无畏气概。这样,我们就给学生上了珍贵的一课:珍惜美好生活,牢记革命先烈。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该软件制作特效字幕、直接为课件配音、运用画笔圈点批注、给自定义对象设置动画效果、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等,通过这些途径激活、装点语文课堂,让PowerPoint课件切实进入课堂,服务与教学、并最终推动教学。
总之,在教学中,只要我们能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善于发掘并利用资源,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灵动起来、亮丽起来!
参考文献
①《心理学》
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性,1997年2月第1版 ②刘瑞挺
《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③《教育学》
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1997年2月第1版 ④《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程》浦东电子出版社2002.5版
⑤教育技术培训教材、光盘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