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高中物理新教材阅读材料的教学
谈高中物理新教材阅读材料的教学
【摘 要】 高中物理新教材增加了许多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内容丰富,知识浅显易懂,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阅读材料教育教学功能的基础上,谈谈阅读材料的教学方法,使教学中能真正发挥“阅读材料”的强大功能,从而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关键词】 高中物理;阅读材料;教育功能;教学方法
新编高中物理教材(人教版03年6月第1 版)与原教材相比,一改过去教材呆板的模式,以活泼的版面设计,图文并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大幅度增加了“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融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教育性、应用性于一体,为中学物理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活力。下面本人在新课程理念下结合自己平时教学实践,谈谈高中物理新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教育教学功能和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1、“阅读材料”的概述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看,从物理学科教育的发展看,从考试改革的要求看,阅读已成为物理课堂教学重要的补充部分。在物理新教材中,高一必修本中有11篇,高二选修本中有21篇“阅读材料”,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概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介绍一些物理学发展史上研究物理的思维方法,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二是物理课上内容的延伸,如“怎样理解瞬时速度”、“位移公式的另一种推导”、“电子的定向速度”;三是最新科技成就展示和近代物理知识的发展与展望,如:“纳米技术”、“舰天技术的发展与宇宙航行”;四是介绍科技知识与自然现象,如:“失重和宇宙开发”、“黑洞”、“放电想象”、“高空的气温为什么低”;五是介绍一些物理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如“磁带录音原理”、“磁悬浮列车”、“汽油机点火装置”、“照相用闪光灯”。
仔细研究这些材料不难发现“阅读材料”不是无的放矢的放在教材中,而是围绕教材的教育教学主旨而切入的。这些阅读材料的增设,使得教材内容更具体,内涵更丰富,适用范围更广,更富有弹性。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阅读材料”的教育教学功能
新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文精神教育的好素材。在指导学生用科学方法探索问题,拓展物理学习的视野及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科学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的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阅读材料”与德育功能
“阅读材料”中的物理学史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等,借此渗透德育思想,注重以人为本,做到教书育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1.1 爱国主义教育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世界并不太平,作为教师有责任教育学生要有爱国主义精神,要有国防观念。如“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纳米技术”等内容都充分展示了我国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2.1.2 STS思想渗透
阅读教材充分体现STS的思想。有些阅读教材介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知识相联系的问题。这种科学、技术、社会(STS)相互联系的观点,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如“超导体”、“磁悬浮列车”;也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科学发展对社会的不利影响,如“温室效应”;同时还可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是如何相互促进和发展的,如“人类对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2.1.3 治学态度教育
科学史上的任何一项成功都离不开科学的治学态度,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所以,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治学态度教育。阅读材料通过介绍一些物理学家的贡献及生平事迹,使学生认识到凡有成就的物理学家无不对自己的工作呕心沥血、对事业执着地追求。如“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焦耳用了40年的时间,坚持不懈,不怕失败,做过400多次实验,终于得到热功当量,这种追求真理、勇于献身、刻苦耐劳的精神,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及高尚的思想品德具有很大的帮助。
2.2 “阅读材料”与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很强的科学性,这些“理性化”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原动力释放,而阅读材料却能克服这个障碍。如“动圈式话筒的原理”、“磁带录音机原理”、“移动电话”、“失重和开发宇宙”、“黑洞”、“放电想象”、“高空的气温为什么低”等阅读材料,有的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有的对一些科技知识和“大自然之谜”进行生动介绍。这些阅读材料都是学生深受喜欢的好材料。通过这些材料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识,学好物理对人们改造自然、改变人们生活方式都有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 “磁悬浮列车”、“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通过学习这些展示最新科技成就的阅读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阅读材料”与能力培养 2.3.1 发展思维品质
通过对“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怎样理解瞬时速度”、“位移公式的另一种推导” 等内容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严密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能力,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又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法拉第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等阅读材料,向学生介绍了物理学研究中科学的思想和思维方法。通过这类材料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各种物理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2.3.2 激发创新思维
有些阅读材料的恰当使用,便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而产生意想不到的创新学习效果。如“电容式传感器”,介绍了测量角度θ、测量液面高度h、测定压力F、测定位移x的各种装置。这不仅仅介绍了传感器知识本身,同时给学生留下了极大的创新思维空间。该阅读材料指出了将“非电物理量转换成电学量”这一传感器的本质,就将学生的思维带人十分广阔的创造天地。学生可以沿着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许多方面向人们提出的各种新要求、新功能去展开思路,思考我们怎样运用所学物理基本规律,创造出新的仪器或器具。这无疑是一个颇具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闪现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思维。
2.3.3培养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近几年来,高考理科趋于综合与生活、科技密切联系的特点,有部分试题,它的题干意思与生活、科技密切联系,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同时,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所需要的新型人才,要具有很强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效地利用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4 “阅读材料”与科学方法教育
科学方法是解决科学问题的手段,是沟通知识和能力的桥梁。基本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并利用知识和发挥创造性。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详细地介绍了伽利略巧妙的推理→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研究方法,这种假说法、逆证法、实验法、数学推导法相结合的方法是物理学重要的研究手段。通过这些材料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而逐步形成科学研究方法。再如“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法拉第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等内容中的奥斯特、法拉第他们善于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又不拘泥于此,而是进行认真的思维,把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得到了新的科学结论。
2.5 “阅读材料”与知识巩固、拓展
有些阅读材料是物理课上内容的延伸与拓展,通过这类材料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如教材中必修内容只单讲了瞬时速度的概念,要真正理解瞬时速度可以通过对“怎样理解瞬时速度”而理解,“位移公式的另一种推导”进一步巩固用图象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动力学方法测质量”进一步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又如“流体的阻力”从固体间的阻力拓展到气体、液体间的阻力;“平衡的种类 稳度”从共点力平衡、转动平衡拓展到三种类型的平衡;“变力的功”从恒力的求功法拓展到变力的求功法;“气体压强公式”从宏观状态的气体压强表示式拓展到微观情况下气体压强的表示式。
3、“阅读材料”的教学方法
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教师既不能把自己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把所有的知识均讲到、讲透,也不可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应起好积极引导作用,积极地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手段,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来参与学习。本人在教学中主要采取如下教学方法。
3.1课内、课外指导阅读
在课时允许的条件下,课堂上组织学生集中学习,教师提示阅读思考题,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思考,然后教师提问检查阅读,有的问题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在“流体的阻力”中可设问“流体的阻力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大雨滴落地时速度大,小雨滴则缓慢地飘落到地面?降落伞为什么要有较大的横截面积?潜艇、飞机的外形为何采用流线型?气体间的阻力与液体、固体间阻力哪个更小?”等等,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回答,可使学生加深对阻力概念及影响阻力大小的因素的理解,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由于课时限制,有些阅读材料可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课外阅读,并鼓励学生写体会与老师交流。如“黑洞”、“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海市蜃楼”、“乐音和音阶”等等,这些理论性较强的阅读材料可以采用这种课后阅读的方式。有必要还可以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基础上,课堂上给予适当点拨。
3.2多媒体播放
高中物理新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有些可以通过电影、电视、录音、录像或多媒体动画进行教学,特别是那些远的看不见的天体和小的无法直接看的微观现象,通过多媒体动画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些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不仅大大开阔了学生眼界,而且能激发学习积极性。如“失重和宇宙开发”,向学生播放中国第一飞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遨游时吃饼干、拿工具箱等镜头,学生们看了,热情高涨,兴趣极浓,好象他们自己在太空中遨游。感到物理学这些抽象的原理是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可亲又可敬的,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给他们展示了我国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平时要注意这方面的素材积累,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教学。其实,电视台的科技栏目和互联网中有许多这些材料。
3.3 参观体验
有条件的话可组织学生到社区、工厂、农村和科技馆进行实地参观体验。如学习“失重和宇宙开发”时,带学生到电梯上去体会失重的感受,又如“动圈式话筒”让学生到实验室去了解话筒的构造。还要提醒学生平时生活中多观察、体验,如节假日到江心寺游乐场玩时体验一下“过山车”、“勇敢者上”等失重、超重的感受,到雁荡山游玩时注意观察“高空走钢丝表演”与课本上的阅读材料“平衡的种类稳度”联系起来。有条件的话可组织学生到温州上海科技馆参观体验。
3.4 撰写小论文
学生在学习材料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想法及心得,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撰写小论文的方式进行师生间或同学间的交流与讨论。对于好的稿子可在班上宣读,或登在墙报上。从学生的视角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听到同龄人之声,感到很亲切,既钦佩又鞭策自己要全身心投入学习。
高中物理新课程重视学生的潜能开发,重视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塑造,重视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提升。“阅读材料”可以启迪思维、开发智力、提高能力、激发兴趣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教材不可缺少的补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地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手段,多种途径,挖掘阅读材料丰富的内涵,充分发挥阅读材料的教育教学功能,使之真正能体现出“阅读材料”的强大的功能,使学生真正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参考资料:
⑴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⑵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课书《物理》(第一册 必修 第二册 必修加选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⑶蒋天林.如何发挥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教学作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3(11)
第二篇:对高中物理新教材的一点认识
对高中物理新教材的一点认识——科学探究贯穿全书
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作用,物理教科书虽然没有专门的“科学探究”栏目,但科学探究贯穿全书。,通过自己的探究,变未知为已知,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是科学探究。
物理教科书从整体上是探究的思路展开的,例如,全书开始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际物体的运动是复杂的,如果物体是一个个只有质点,建立质点概念,教科书是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思路展开。没有大小的点,问题就简单了,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这样的人。„„
又如在第二章开始时,小车在重物的牵引下运动遵从什么规律?提出这样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事例。要学生从积极参与、勇于实践,要学生体验从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做出图象、分析图象,寻找规律的科学是思维方法。所以此实验不能放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关系”之后,否则就违背了探究式“学习的宗旨。
高中物理的科学探究有实验探究,也有完全没有实验活动的探究。
一些探究性很强的实验,在课题中都明确标示,例如,第二章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第三章第4节“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等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根本区别在于结论的未知,这就增加了实验的难度。进行教学时,适当的环节综合提示,帮助学生给正确的方向前进,但又不直接给出结论,以保持学习的探究性。
没有实验活动的科学探究,即理论上的探究,如第七章第五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第五章“探究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等,这类不涉及实验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提示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台阶,能够不太困难的走下去,同时又保持教学内容的探究性。
从教学活动的角度讲,通过自己的探索,变未知为已知,这就是科学探究,正因为如此科学探究才具活力,因为每个具体的探究都与另一个不一样,所以科学探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从一定程度上说,科学探究也是一种精神,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探究精神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在物理教学活动中不仅传授知识,更要保护并发扬青少年的这种精神。
第三篇:谈高中物理单元小结
谈谈高中物理单元小结
广西宾阳中学曾祥松
[内容摘要]高中物理是学生认为比较难学的科目,原因在于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能透彻理解和灵活运用,通过作单元小结,加强知识、方法、题型等方面的归纳,可以使学生更灵活系统地掌握知识,促进迁移,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单元小结知识小结题型小结考试小结
对于大部分的高中生来说,物理是比较难学的一门学科。其原因主要是物理学习内容丰富,物理概念多而抽象;物理规律用多种数学工具来表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时灵活多变;使学生在理解物理条件和物理意义的多层次问题上有所困域,使学生分析问题无一定思维模式,由于在学习中对物理概念、规律理解不透彻、不全面,运用知识时迁移能力较差,学生在面对千变万化的物理问题时,不能正确分析物理过程,建立模型,判断用哪方面的知识方法去解决问题,对即将出现的问题,心里没底。要解决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难”与“怕”的问题非常迫切和重要。
物理学习的过程要经历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等阶段,要理解和掌握各种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原理、规律和方法,识记、复习是其中两个重要的环节。而单元小结是识记中的有意识记与复习中的整体复习的有机结合,通过知识、方法和题型的归纳和比较,能够很大程度提高知识掌握的深度、广度和灵活性。所以做好单元小结是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与形式。下面以<电磁感应>一章为例,从四个方面谈谈高中物理单元小结。
一、单元知识小结。属于基础理论的总结,通常以一定的线索,列举或以框图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列出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法则。理顺和概括知识结构,使知识点连接成线,从纵的方向展开,使之能揭示知识的本质特征及知识间的内在关系,明确知识的共性与特性。这样归纳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我消化后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是知识的再认识与重现相结合的体现,这不但有利于识记痕迹的强化,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为运用过程快速灵活的迁移奠定了基础。
另外,有了知识结构后,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应根据学习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对知识的本质关系、特别关系、比较差别、易错之处作出必要的补充说明。
如《电磁感应》一章,以什么是电磁感应(磁生电)?磁生电的条件是什么?磁生电的大小和方向怎么确定?为线索建立知识结构,自感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由以上知识结构形成框架图。
对楞次定律的补充说明如下,“楞次定律中感应磁场对磁通量的阻碍可从不同的方面得到体现:(1)从感应磁场与引起电磁感应的原来磁场的方向上体现:当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磁场与原来磁场反向,当磁通量减小时,感应磁场与原来磁场同向;(2)从力与相对运动的关系上体现:由电磁感应而产生的磁场力总是阻碍磁体间的相对运动(相对运动会导致磁通量改变);(3)从运动和行为趋势上的体现(运动的效果阻碍磁通量变化)。”
二、方法与题型小结。属于基本技能的总结,要求以典型例题为范例去归纳本单元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总结题目类型和解题过程思维活动中的规律,每种必须掌握的方法要配以2至3个命题题解并附加说明。使学生明白是以方法去串题型还是以题型为纲去总结方法,而典型例题则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选择。除此之外,根据自己的体会,对方法进行适当的变通、引伸和比较,借此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题能力。
对于《电磁感应》这章,题型可归纳为二类:
(一)基本型(运用本章知识方法):
1、判断闭合电路是否产生感应电流,由=BSsin 知 ,大小是否变化根据B、S、的变化来判断;
2、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或电源的正负极,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势):(1)右手定则;(2)
楞次定律,运用步骤:①确定B原方向,②确定如何变化(增大或减小)③判断B感方向(用楞次定律)④判断I感方向(用安培定则);注意: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两端的电压为电路的外电压,在电源内部,电流从低势流向高电势;在电源外部,电流从高电势流向低电势。
3、求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 nΔΦ/Δt一般用于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平均电动势,(2)
ε=BLV:V为瞬时速度,对应于瞬时电动势,V为平均速度,对应于平均电动势
4、判断自感现象中电流如何变化以及电流变化对电路的影响;
5、计算通过导线截面的电量,q = It = ΔΦ/ R。
(二)综合型(本章与其它章节知识方法结合):
1.电磁感应电场:产生电势差的两点如果与电容器两极板连接,则可给电容器充电(Q = CU),两板间会形成一个匀强电场,电场强度E的大小和方向与U有关(E = U/d,方向由高电势低电势)
2.电磁感应电路:电源两极与导体连接,可组成一个闭合电路,基本量(,U,I,R ,r)关系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确定,功能关系:电功W = U I t电热Q = I2 R t
3.电磁学动力学:电磁感应形成电场后,带电体在电场中将受到电场力作用;形成电流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将受到磁场力(安培力)作用。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与所受的力有对应关系。此时,力学的基本规律都可以适用。只不过,在分析受力时,在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基础上,注意分析电场力和磁场力;在利用功能关系时,注意分析电场力做功和安培力做功以及有关能量的转化。说明:(1)感应过程通电导线的运动有几种基本类型:静止或匀速(在外力和安培力下运动);先加速后匀速(在重力和安培力下运动);一根先减速后匀速,另一根先加速后匀速(两根导体棒只在安培力作用下运动)。(2)凡是电磁感应的过程,都发生能量的转化,所以,对于涉及能量的问题,要注意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来解决。使用时,先判断有哪种式的能发生转化,再具体确定转化量的关系。
三、学习中易犯错误小结。结合自己在作业或单元测试中的错误,或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设疑而给出的反例等,归纳本单元学习中易犯的错误。每种错误配以例题,并有针对性地说明。其目的是通过反面的总结,从错误、失败中吸取教训,并通过正、反对比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掌握正确的理论与方法,避免或少犯错误。
对于《电磁感应》这章,常见的易犯错误有:
1、判断感应导体两端的电势高低时,常认为电流从高电势流到低电势,而忽略了这
一关系只对闭合电路的外电路适用,而对内电路不适用,而产生电磁感应的导体相当于电源,属于内电路;
2、当有导体切割磁感线,同时磁场又发生变化时,求某时刻闭合电路的感应电动势经常只记得从ε=BLV来求,而忽略了磁场变化也产生电动势ε= nΔΦ/Δt,应该用两方面原因产生的电动势进行叠加。
3、在运用能量守恒解决电磁感应问题时常发生对象选择错误,通常应对整个电路系统运用能量守恒,往往发生只对电路的一个导体或部分电路运用的错误。
„„
四、考试小结。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分析去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能在学习中有意识、有针对去补缺,不断积累,不断提高。
考试讲评之后,学生按自己卷面情况进行量与质、因与果的分析。项目有四个:题号,得分,失分,失分原因。重点是失分原因。按①审题能力差,不明题意,②不善于挖掘隐含条件,③要领理解上犯错误,④忽视公式、定理、法则应用条件,⑤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差,⑥计算能力差计算失误多,⑦真正的粗心大意等几个方面对号入座、填入该题丢分原因栏目中,然后统计每一原因丢分占总丢分的百分之几。这样,能一目了然地发现其弱点及原因。几次测试小结统计之后,出现频率最大的无疑就是病根,使之能对症下药,避免用“粗心大意”的遁词掩盖自身错误,从而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弥补缺陷,克服薄弱环节。
通过单元小结,对本单元各知识点,以及不同章节的知识的内在联系有了比较深刻、系统的理解,达到“活记”的效果,同时为知识的迁移“活用”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有了题型和方法的归纳,使学生在遇到相应的问题时能较快、较正确地以一定的思路去分析,选择相应的方法去解决,同时还可通过学习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和方法。这种对知识的高度驾驭能力,能使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 “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去面对千变万化的物理问题。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
做单元小结还要注意的是,指导学生小结,必须在学生已经对本单元具体的概念和
规律,以及知识的运用有了基本了解后才能进行,如果连具体的知识点都不清楚,要学生找出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进行归纳组成系统,这是非常困难的。很多学生的单元小结过于简单,质量不高,往往出自上面的原因。
单元小结是增强物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四篇:学习高中物理新教材教学反思心得朱正辉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
学习高中物理新教材教学反思心得
教学反思及必要性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目标。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要求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
陶行知先生就极力倡导“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如果教师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要丰富物理专业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要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对教学基本策略方面的反思。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2、做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
3、物理课的听评课活动。
听评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第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好的课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缺憾。对于每一位教师,当他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后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的感受更为深刻,更能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因此,课后反思自己的备课与课堂教学,记录自己的感受、体会、评价及修订,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既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利于优化下一节、下一轮的教学,又便于及时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功底,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1、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不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
教学重点确定为:以知识为载体,以实验为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在实验和数学推演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方法,产生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情感。
2、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课堂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
教师因势利导地鼓励学生,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特别是有些同学很有创意,他们对生活的用品稍作改动就成了方便实用的新型工具,这些同学就是善于用科学家的思维来探究问题。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界仍有很多问题未得到解决,同学们要奇思异想,敢于质疑,大胆猜想,大胆实验,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为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做出自己的贡献。
3、教学方式的反思
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应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或是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整,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
4、学生在学习的方式上更强调对自然社会的观察,对物理过程的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实践。因此,要求教师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更注重指导学生物理思考与猜想,敢于怀疑,主动观察与动手实践等等。例如,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试验方案——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评价交流”的学习方法。其中要强调在物理教学中实验的作用。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实验生动、直观、具体,本身带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应特别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了“人”的发展,提出了“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观。传统教学无法全面实现上述目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物理信息时空一体化提供了展现舞台,让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探究,主动进行信息搜集、筛选,进行知识意义建构,在探究活动中长知识,开发创造力和潜力,在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中陶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张扬主体鲜明的个性。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整合为上述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最佳的教育教学模式。
物理学科的特点确定了物理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长期有效地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做好及时有效地反思。及时的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地思考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改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力争在行动与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物理教师。经过反思,加之完善、优美的教学设计,使师生的教学活动产生一种“谐振”,课堂教学就会达到最佳
效果,教师的业务成长也会“百尺竿斗,更进一步”。
第五篇:谈新课程下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
谈新课程下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 郑金志
引言
新课标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因此,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迫切需要改革。探究性实验由于其重视过程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主体性的发挥。强调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部分相对原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的转变
1.“物理实验”的提法的转变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物理实验”的提法变为“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使物理实验有了更宽广的含义。它包含了从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到收集、处理、分析数据,形成实验结论和进行表达交流等一系列过程。物理实验和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教学中重要内容和学习方式,而且是物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相对于过去,高中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物理实验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2、实验教学的转变
要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去优选实验方法、去选择实验器材、去分析和控制变量、去评价现有的方案;要提高实验与收集数据的能力,就要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收集数据、按说明书进行实验操作,去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去如实记录实验数据,知道重复收集实验数据的意义、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认识科学收集实验数据的重要性 ;要提高分析和论证的能力,学生就要去比较(分析)数据、去做因果分析、去形成结论。因此,必须在实验教学中,摒弃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授以学生实验的基本方法。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与物理规律、物理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完成实验探究过程。
二、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实践新课程理念
物理实验为培养创新精神提供了最佳环境,尤其是开发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型实验,可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物理实验的实用价值,能强烈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教师应成为勇于进取、善于创新的模范,无论实验方法的革新、教具的创造、实验的新颖设计,对学生都有很强的感染力,会不知不觉在学生心里播下创造的种子。
1.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实验兴趣的培养。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培养,一要靠老师的正确引导,二要靠学生亲身到实验中去激发。教师要善于把握实验的科学性,挖掘实验的趣味性,制定切实可行的督促、检查方案,或展示、或竞赛、或讨论,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完成课本或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对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很有帮助。
2.物理实验,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并且多给学生提供独立设计实验的训练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探索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3.形成了能力培养体系。新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形成了梯级,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由低起点到高要求,层层深化,学生通过“多听一点、多看一点、多练一点、多创造一点”的活动,实验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当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应具有连续性,各教学阶段间也就必然有相互包容和滲透。
三、在平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实验思想的渗透
在物理实验中常用的物理思想方法有等效法、累积法、控制变量法、留迹法、图像法等,如果学生能够领会这些方法,并能在每个实验中知道到底用了什么物理思想方法。这对学生准确把握和深刻领会实验是很有好处的。比如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就用了等效法(用位移代替速度)、累积法(重复打了许多点)、留迹法(用复写纸留下小球落地后的点)等物理思维方法。在实验中通过找各实验中的思维方法,并使这些思维方法深入学生的脑海中,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和解决陌生物理实验题的能力。
四、物理实验课中营造学生主动探究的氛围
新课程的实验课是要学生通过实验来学到知识,训练技能,并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一堂课中教师的情感投入往往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情感投入。学生的思维能不能打开,学生的情感能不能得到释放,往往是要靠教师引导的。因此,教师能否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能否让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
在一节课中,有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在这个交流环境中,若要使学生有好的课堂氛围,有热烈的讨论,有激烈的争论,有独特的发言,甚至有创造性的思维,都必须让学生从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有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然情感的流露。因此,要求教师从尊重学生出发,有和善的语言,温文尔雅的教态去创设这个环境。教学的发展要求教师要摆脱过去那种教师是课堂中的权威的思想观念。学生尊敬老师固然需要,老师尊重学生也同样重要。民主、有序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教师要有与人为善的教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实验课中学生的“哇”、“喔”等声音,是学生最真切的情感体现。
五、抓住书上的基本实验,探索实验原理,发展科学思维素质
学生实验的“灵魂”是实验原理,只有把实验原理放在处理实验教学的首要位置,才会使物理实验教学“活”起来。若能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对实验原理进行挖掘和探索,将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按科学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素质。在基本实验教学中,必须抓好以下两点:(1)对实验原理的正确理解。要知道这个实验为什么这样做,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不这样做还能怎样做,那一种做法更好,更可行。这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一个关键。(2)对常用的物理仪器要熟练使用,这是实验的基础,是实验的工具。常见的实验仪器有以下十三种: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称、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对这些常见实验工具不仅要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甚至要知道实验仪器的原理。
例如,在《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实验中,需要测定电流表的内阻,书中直接给出了半偏法,对这一方法的出现学生普遍感到很突然。我们可以这样做,先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种测电流表内阻的方法,然后对学生中使用最普遍的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第一种是常见的伏安法,该方法在测一般电阻时可用,但在测电流表内阻时却是不可取的,因为我们测定电流表内阻的目的是用它来改装为电压表,若电流表内阻测量不准确会直接影响改装后的伏特表的精确程度。第二种方法的原理是由伏特表测出电流表和变阻箱两端的总电压U,从电流表读出电流值I,则电流表内阻Rg=U/I-R,这一方法可以消除伏特表分流作用所带来的误差,但却暴露出学生对灵敏电流计的作用不甚清楚,其实灵敏电流计不能准确的测量电流强度,只能作为检流计,既然电流强度的准确值不知道,自然也就无法求出电流计内阻Rg的准确值。在分析了以上两种方法的不足之后,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分配关系引导学生得出半偏法已是水到渠成。
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敢于怀疑和改进课本上的实验
从近几年的高考卷中,我们应该感受到高考物理改革的方向了,不是简单的照抄课本上的实验。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课本,而是在弄懂课本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要把书本上的实验奉若神明,要以挑剔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书本上的老式实验方法。比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为什么非要从第一点就开始计时(即没必要取第一和第二两点间长度为2mm),我们完全可以从后面的计录点中取两个点算出速度与高度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但是我们总觉得高考它就按书本上实验装置考,不敢与它有所冲突,害怕学生高考会吃亏,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实验时要打破常规,不应该再叫学生跟在书本的后面,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我们要鼓励学生多找课本实验的毛病,多改进课本上的实验,利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使学生知道,只要我们把握好实验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又能减小实验误差,这样的实验就是好实验,就是权威性的实验。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探索创新,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学习与研究物理实验的热情,又能迅速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水平与对物理学的理解程度,其独立性和创造力就被大大地激发出来了。
当然,在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实施中,我们还将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将在不断的反思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总结经验,使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