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学习体会

时间:2019-05-15 15:3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学习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学习体会》。

第一篇:对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学习体会

对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学习体会

一、新教材的产生

1990年调整意见后的大纲,用“二一分段”的方式安排必修和选修课。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分段的方式不太适合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尽管必修课降低了要求,力求面向大多数学生,然而,因物理知识的系统性强,且对能力的要求又较高,要在二个学年段兼顾基础差异大、发展倾向极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学难度大。其结果是造成部分学生“吃不饱”、另一部分学生仍然“跟不上”,而理科学生在高三的学习压力特别大的局面。

编订新大纲时,首先充分肯定了1990年调整意见后的大纲关于分流的初衷,确实降低了初、高中的台阶,注意了面向大多数学生。但是,从以上简单分析中可以看出现行大纲存在着不足之处。为了解决当前必修和选修、就业需求与升学需求的矛盾,为进一步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编订小组认真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①普通高中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承担着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力量, 即对学生实施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的双重任务。

物理是高中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它对形成学生较高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素质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物理应适应不同层次人才对物理知识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内容和要求的物理课。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了具备(或形成)较高的素质,较强的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必须学习足够的、比较全面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物理学的概貌,接受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熏陶,以及基本技能的训练。对这些学生知识面要宽一些,但程度不宜过高,才能学有所获,学有所进。那些将来准备升入理工科学校的学生,为了今后的发展,他们需要更宽广、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基本能力,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颇强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很明显,不同流向的学生对物理课的要求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水平上差异都极大,不是一种课能兼容的。

②物理是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知识体系严密且完整,基础知识的系统性较强,物理知识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实际上,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大多数学生学习物理困难较大,欲用同一种物理课兼顾所有学生,只能是顾此失彼,造成教学上的低效和浪费。

③新课程计划中物理必修课只有158课时(注:每课时为45分钟),比现行必修课课时减少近四分之

一。如果仍用以往的方法去处理必修和选修的问题,教学需求、学科特点与课时间的矛盾会更加尖锐。特别是,不同流向的学生在高二年级对物理知识的不同需求就显得格外突出。

④教育是适应未来的事业,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的出发点。未来社会需要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高中课程就应该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打好不同层次的基础,高中物理分段教学已证明不能很好地达到这一目的。

经过反复地研究讨论、征求意见,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经验,新大纲提出分层次的课程安排,让不同流向的学生根据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物理课,通过学习达到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应当说,分层次开设物理课,是优化课程体系的结果,充分体现课程计划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特长的原则。分层次的思路,不仅符合培养目标的层次性,而且有利于适应和促进普通高中多种办学模式的需要。

从时间上来看,1996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供试验用)》,1997年秋季开始在山西、江西和天津进行全面的高中课改试验。1999年到200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二省一市试验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对1996年供试验用的课程计划和相应的教学大纲做了修订,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简称新大纲),编写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物理》(简称新教材)。注:这次使用的新大纲、新教材在7年后将改变。

二、新教材概述

1、两类物理课教材

新大纲采用分层次的方式处理课程。具体地讲,新大纲包括两类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其中,必修物理课(以下简称Ⅰ类物理课)是基本要求的物理课,它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必修和选修物理课(以下简称Ⅱ类物理课)是较高要求的物理课,它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适合于理科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

这两类物理课是不同层次、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可以分别(或平行)开设的两种物理课。

在Ⅰ类物理课中,共有162个必学的知识点,其中A层次要求的133个,占82.1%;B层次要求的29个,占17.9%;还有14个选学知识点。对于选学的内容,大纲规定在教学中鼓励多选,要求至少要选学4课时。

在Ⅱ类物理课中,共有209个必学的知识点,其中A要求的156个,占74.6%,B要求的53个,占25.4%;还有24个选学知识点。对选学的内容至少要选学6课时。

两类课虽然明显地分开了层次,但由于新课时计划规定高一年级全部开设共同的必修课;同时,考虑到我国教育现状和实施操作方便,故编订大纲时,使两类课在高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完全相同。这表现在大纲中,两种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部分的表格从1至8完全一样。并且,在整个高中阶段,Ⅱ类物理课的内容完全覆盖Ⅰ类课的内容,用集合的概念来说明,那就是Ⅱ类物理课包含Ⅰ类物理课。根据新大纲的思路,高一年级编一本通用的教材;高二年级编两本教材,一本按Ⅰ类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编写,另一本按Ⅱ类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编写。(学生怎样分,老师怎样教,高考怎样考,这些将在高一年级末解决)。高三年级按Ⅱ类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编写一本教材。新大纲如此安排,既提供了不同程度的物理课,供学校和学生选择;又有利于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高一年级不分流,高二学年末,全体学生参加统一的物理科毕业会考。

注1:对Ⅰ类物理课,总课时158。高一全年用35周,每周2、5课时,完成87、5课时的教学;高二全年用35周,每周2课时,完成70课时的教学。对Ⅱ类物理课,总课时306。除高一完成87、5课时外,高二全年用35周,每周4课时,完成140课时的教学;高三用26周,每周3课时,完成78、5课时的教学。

注2:成都市去年就开始使用新教材,市教科所要求各校每周增加1课时。

2、新旧教材比较

Ⅰ类物理课包括了物理基础知识的主要方面,程度低于现行必修课的程度。它对现行必修课内容作了一些调整,精简了部分非主干知识,如晶体、表面张力、声学等有关知识;删除了某些初中已学过而高中限于课时无法再深入阐述的内容,如电功、电功率、串并联电路、透镜及成像等知识;以及对物理学的系统性影响不大,且学生学习很困难的内容,如胡克定律、电磁振荡等知识。此外,增加了部分重要的主干知识和应用性较强的知识,如力矩的平衡、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平抛物体的运动、万有引力定律、惯性力、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伯努利方程、热力学第二定律、磁场中的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等,完善了原必修课的知识体系。可见,Ⅰ类物理课知识面较宽,内容更丰富。但由于定性的内容较多,定量的要求减少,切实地降低了难度,容易为大多数学生接受,有利于全体学生打好物理基础,培养较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学生具备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Ⅱ类物理课的程度与现行的必修加选修课的程度相当。内容有些调整,精简了少量非主干的知识,增加了应用广泛的知识以及新科技和近代物理方面的知识,如力矩的平衡、超导现象、气体的绝热变化、多普勒效应、光的偏振、相对论、量子论、波的观点、统计的观点等。Ⅱ类物理课特别有利于那些将来侧重于向理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学习掌握较系统的物理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具备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的编排形式新颖、活泼,给人以面目一新之感,有助于激发兴趣、开阔学生的思维,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在版式上,采用大16开本,并在每页的一侧留出一列空间,放置插图、旁批或留给学生利用。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给出了较为宽阔的空间。在栏目的设置上利于教学。为了突出重点,用不同的字体区分

不同的内容:正文、选学内容、思考与讨论、实验、小结、阅读材料、练习和习题等。对标题和重要公式下,铺设彩色衬底,力求形式活泼、醒目。插图较多,尤其是情景图和漫画图,真是图文并茂。

三、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大纲在第四部分指出了教学中应注意的7个问题。这7个问题是我们实施新教材教学时,应遵循的7项教学原则。本人认为,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这7项原则,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教学改革

这次分层次进行课程改革,使六个方面发生变化:大纲变化(教学、高考)、教材变化、教法变化、学法变化、评价变化。对贯彻执行的教师来说,必须在教学观念上随之变化。按新大纲要求,在教学中必须牢牢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重视物理知识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教师应由“知识的装载机”转变为“学术研究的导航员”,由“教书匠”转变成为“教育家”;学生应由解题的“技术员”转变为问题的“研究员”。只有这样,才能教出新教材的特色(味道)。

加强学习,适应改革。新知识的不断出现,如教材中的黑洞、宇宙大爆炸等。新方法的引进,如探索课、研究课等。新评价的实施,如对探索课研究课,重过程轻结论。评价时,要写出学生“经历××”、“通过××”、“学习××”等过程。这些都需要我们加强学习,否则将跟不上新教学改革的步伐。

2、利用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新教材有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来源于生活、科技,学生翻开教材就会爱不释手。如新教材第一章的绪言部分,用八个彩页以插图的形式对物理学的概貌、物理学的重要性作了说明,改变了过去用长篇文字叙述的写法。又如在每章前专设一页,印有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图片,包括我国最新设计制造的飞豹式战斗机、赛跑的运动员、上海南浦大桥、礼炮7号空间站、乌江渡电站大坝等。这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老师要因势利导,变“看热闹”为“看门道”,为搞好物理教学开创一个良好的局面。

3、循序渐进,降低教学台阶

新大纲指出:“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讲述方式方面,都充分注意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要把握这个分寸,教学中要有耐性。特别在高一年级,应着重于打好基础,不要追求“一步到位”。如物体受力分析,对高一学生是最困难的。新教材取消“物体受力分析”这节,将受力分析分散到各章进行处理。又如“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的教学,一是所选题目要“有固定转动轴”,二是符合“保持静止”的转动平衡状态。教师要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不要随意加码,从而把教学台阶真正降下来。

4、重视研究过程和方法

新大纲指出:“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定的思维能力”,还指出:“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要重在理解”。因此,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讲清思路,力求简洁、顺畅,并注意叙述的启发性和给学生留下有较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如在引入概念、得出规律、分析例题时,注意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务求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新概念,怎样在分析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概括;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建立这种物理模型;使学生知道解决物理问题,首先要弄清物理情景,学会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使学生知道推理的过程,提高推理能力等。培养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思路清晰。

物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科学方法,不仅对物理学的研究,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甚至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有较大影响。能力的高低,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方法的多少和运用方法的灵活、熟练程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领会一些科学方法。领会方法要重在“潜移默化”、“渗透”和“点拨”,而不可把方法当知识向学生灌输。新教材中呈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很多。如理想模型法、微元法、极限法、等效法、近似法、估算法、控制变量法等。都在书中适当位置用“正文叙述”、“旁批”、“思考与讨论”、“小结”等不同形式加以渗透或点拨,让学生逐步积累,逐步体会。

5、加强实验,培养探索技能

物理物理,以物论理。可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学。新大纲指出:“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

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新教材将实验分为三类:一类是演示,“演示的内容除了演示实验,还包括挂图、模型、投影片和录像片等。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做演示实验时,要重视演示的技巧和效果。有的演示实验可以采用边讲边实验,即随堂实验(成都市有4所学校承担了教育部课题: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这样的效果更好。二类是分组实验,“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手脑并用,既要独立操作,又要善于与别人合作。”教学中要注意:①要学生理解控制实验条件探索物理规律的思想方法,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强化图像处理的技能训练,并学习排除简单实验故障。②指导学生实现实验技能和方法的迁移。如游标卡尺的读数。③逐步要求学生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教师最好不要让学生使用印好的实验手册,那些手册剥夺了学生思考和锻炼的机会,失去了体验的过程,不利于能力的培养。三类是“做一做”实验,这些实验简单易做,要求学生不仅要做而且要做好。

6、利用“选学内容、阅读材料”,因材施教

新大纲虽然提供了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但在高中一年级,两类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完全相同,虽然便于实施,但不可能完全适应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学和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新教材编排了适量的选学内容、阅读材料,以满足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多样化、多层次的需要。(1)对选学内容,虽不作考查要求,但也规定了必讲的课时。教师要认真分析选学内容,开好选学课。(2)对阅读材料,虽同样不作考查要求,但是多数阅读材料对必修知识的应用和深化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尤其在高二准备用Ⅱ类物理课教材的学生,更要利用好阅读材料。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作好指导。

7、指导好课题研究

在新大纲中,首次提出要在普通高中进行课题研究,这是我国高中物理课程的一重大改革。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这项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

新教材按照大纲规定,设立了“课题研究”项目并列出的课题示例。教师和学生可以从中选用,也可以提出其他课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向学生推荐。除高三年级最后一学期外,每个学期要完成1个课题研究。每个课题研究要安排4个课时,其中应有2个课时用于学生的汇报和交流。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以是小论文、科学报告,也可以是制作的仪器、设备。

在高一物理教材中,示例有5个课题研究的项目,它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探索性实验

“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和“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这种探索性的实验与验证性的实验是按照两种不同的思路设计的,实验内容可能相似,但学生在实验时的心理活动不一样,得到的训练也不一样。我们的中学物理教学一直重视理论知识在技术中和解释自然现象中的应用,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脱离实际的倾向。对于物理规律、物理量的认识过于绝对化、理想化。实际上,物理学中的实验定律,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近似规律。“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就是要解决教材上:F=μN与实际情况的关系。教师不要受一些书本知识的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要通过课题研究后得出结论。

“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这个实验的难度很大。要求学生通过探索得出:“弹簧振子的周期与小球的质量的平方根成正比”。老师要加强指导:同一根弹簧,用不同的小球做实验,在测出若干组数据后列表,在坐标纸上描点。在作连接曲线时,看到这些点的分布与走向才意识到它也许能用某个二次函数近似地表示。在这种想法的鼓舞下,有些学生会尝试作T2和M的关系,在这之后就会明确地得到周期与小球质量的定量关系。这个实验中所用的方法是科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方法,学会这个方法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②研究报告

“菜刀上的力学知识”和“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和弊”。“菜刀上的力学知识”是联系实际,紧贴生活的一个研究性课题。要解释刀刃为什么能够切开物体,只用到合力和分力的知识,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出来。但是,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如不同的刀:普通菜刀、西瓜刀、锯齿形刀、斩肉刀、剁骨刀等。其刀的长度、厚度、质量各不相同,当然使用时也不相同。更进一步,如果用刀砍一物体,当刀的前端接触物体时,手会感到刀把向下震,反之则向上震。有一个位置,刀上的这一点砍到物体上时,手感十分轻松。学生能发现这一点,已经很不简单。如果还能自己找些书来读,学习一点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并正确分析这个现象,那就很好了。

“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和弊”,涉及近年的一项新技术:刹车防抱死系统(ABS)。这种系统在汽车刹车时会自动控制和调节摩擦片与轮盘(轮毂)的压力大小,防止车轮完全抱死,使车轮不与地面产生滑动摩擦,使大部分的机械能消耗在摩擦片与轮盘的摩擦上,从而达到最佳的制动效果。同时司机仍然能够控制汽车的运动方向,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这项技术虽然很新,但是它的物理模型并不复杂,利用高中物理知识可以做些较为深入的研究

注: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必修课教材四本,其中《我们周围的物理学》中就有专门介绍“汽车电控防抱死制动装置”。

③科技制作

“研究水'火箭'”。从教材的说明中看出,尽管制作的材料简单,但要达到教材要求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如何加压?如何保持“火箭”的稳定?如何使“火箭”飞得更高?等。学生一定要动手、动脑,反反复复的研制、调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由上可见,教师指导课题研究时应注意三个转变:一是转变知识观。从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向知识与操作的协调发展转变,从局限于基础知识向广博知识面协调发展转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学习的态度、方法、情感、能力、品德等综合协调发展。二是转变方法观。教师的教学方法从单边的“师讲生听”到“老师引导,学生参与”的双向交流,教学中应更多地重视参与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三是转变学生观。老师在教学中不在将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而是更多地看作共同探索新知识的伙伴。

总之,我们每个教师都应以积极的态度,满腔的热忱投入到这次教学的改革之中。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在高中一年级,上好必修课,开好选学课,导好研究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第二篇:对高中物理新教材的一点认识

对高中物理新教材的一点认识——科学探究贯穿全书

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作用,物理教科书虽然没有专门的“科学探究”栏目,但科学探究贯穿全书。,通过自己的探究,变未知为已知,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是科学探究。

物理教科书从整体上是探究的思路展开的,例如,全书开始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际物体的运动是复杂的,如果物体是一个个只有质点,建立质点概念,教科书是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思路展开。没有大小的点,问题就简单了,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这样的人。„„

又如在第二章开始时,小车在重物的牵引下运动遵从什么规律?提出这样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事例。要学生从积极参与、勇于实践,要学生体验从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做出图象、分析图象,寻找规律的科学是思维方法。所以此实验不能放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关系”之后,否则就违背了探究式“学习的宗旨。

高中物理的科学探究有实验探究,也有完全没有实验活动的探究。

一些探究性很强的实验,在课题中都明确标示,例如,第二章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第三章第4节“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等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根本区别在于结论的未知,这就增加了实验的难度。进行教学时,适当的环节综合提示,帮助学生给正确的方向前进,但又不直接给出结论,以保持学习的探究性。

没有实验活动的科学探究,即理论上的探究,如第七章第五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第五章“探究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等,这类不涉及实验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提示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台阶,能够不太困难的走下去,同时又保持教学内容的探究性。

从教学活动的角度讲,通过自己的探索,变未知为已知,这就是科学探究,正因为如此科学探究才具活力,因为每个具体的探究都与另一个不一样,所以科学探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从一定程度上说,科学探究也是一种精神,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探究精神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在物理教学活动中不仅传授知识,更要保护并发扬青少年的这种精神。

第三篇:新教材学习体会

2016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学习体会

吴店中学 丁飞鹤

2016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在金寨思源学校召开的教科版《道德与法制》教材培训研讨会。会议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介绍中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修订情况和教材内容解读。外出学习是一次很好的和别人交流的难得机会,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也留给了我满满的收获和深深的思考,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新课标的特点

1.强化了中国特色。渗透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

2.突出了时代特征。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体现了国际视野。在课程理念、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评价、课程文化等方面既立足中国国情,有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二、课程性质的变化

1.强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2.明确“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三、了解了课标的一些重要修改

1.彰显生命教育主题

2.突出法治教育

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4.加强媒体素养教育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使我对课标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到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标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要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应关注如何利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四、编写原则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2.努力体现课程的综合性质

3.力图实现课程功能

4.遵循育人规律

5.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五、对教材使用的几点建议:

1.认真研读、挖掘教材,梳理教材的脉络框架。从总体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结构,熟悉教材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充分利用教材栏目,关注学习过程。

3.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开发教学资源

4.重视研究评价方式的改革。

新教材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在这次培训中,老师的讲解让我折服,我与他们的差距还是有点太大,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作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以上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些肤浅认识,总是心中有很多话,确实无文彩表达。这次培训应该说是非常及时的,相信此次的学习,能在自己今后的常规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篇: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东宁县绥阳镇中学 陈忠成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在我省全面展开。新课程在功能、结构、内容、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它向教师提出了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要以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为了在新形势下更好的适应学生的需要和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就此谈点心得体会。

一、对《物理课程标准》领会:

《物理课程标准》体现了物理学本质观。在内容标准部分增加许多社会需要、又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物理内容,增加许多与社会、生活、科技密切相关的物理知识。物理的研究是物质世界的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这种研究所采用的手段是实验,因为人类只有掌握了宇宙法则、物质世界的最一般的运动规律,才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遵循规律办事,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这一点是物理学的魅力所在。

高中学生物理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其价值定位是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强调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发展应该包括的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隐含着教师不仅是教材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开发者,帮助教师树立“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观念进而加强对教材的优化整合。《物理课程标准》用基础性、发展性、创造性的课程理念进行全面设计,体现生活物理、社会物理、科技物理、人文物理,强调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学习结果,对某部分知识的学习要求是采取一系列主动式行为描述方式。

二、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应做到:

1、转变学生观

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一是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首先要把学生看作学生,一个活生生的人。学生的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学生以学习为主,这种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而不是教师的强行灌输。此次课程改革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课程体系有了巨大调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2、转变教师角色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的促进者。作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是知识的唯一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掌握课堂的主宰权,严格控制和监督学生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不太受教师的关注。课堂上的促进者应更像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出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理解与鼓励。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是学生最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师生之间由于这种和睦、温暖的关系,一种富有生气的学习氛围便形成了。(2)教师是教育的科研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3)教师是教学中的服务员。

教师要转变角色,由领导者变为服务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摆出教学过程领导者的姿态,课堂上学什么以及怎样学,学习要达到怎样的程度等,主要由老师说了算,容不得学生商量。这样,难以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就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消极情绪埋下了种子。这将是课堂教学的最大转变,是教学的创新,由此会活跃课堂气氛,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导”,使自己由课堂教学过程的领导者转变为服务员。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目的改变为学习目标,把“为什么学”转变为“我学什么”,这样,就可以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学中为学生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它表现为引导学生以探究性的方式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过程的指引,帮助学生分析采用不 同程序、不同步骤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开展概念的教学时,为学生认识物理现象提供现象发生的条件,为现象表现出规律时必须考虑的因素等思维活动提供具体的帮助指引,真正体现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服务作用。

(4)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当成是一种创新活动,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去构建创新学习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习观念,大力推行以探究性学习为代表的创新学习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 的应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满足学习需 求,体验学习兴趣,发展学习个性,实现学习上的大飞跃。

探究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引下,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循于常规,学生自主参与,创造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究,积极提出自己见解的教学活动。它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具有综合功能。

通过探究创新过程,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了科学的方法,体验探究、创新成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了兴趣,使学生不再感到枯燥无味了。

总之,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认识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活动为中心,使每个学生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语文的本质属性外,同时特意指出语文“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这一特殊属性。赋予语文教学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为此,在面向新世纪人才需要的今天,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人文素质是现实和未来对人的需求

人文,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人们一般把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语言学和艺术等统称为人文科学。人文素质,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

那么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人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作为基础教育,其使命价值体现于未来。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人的现代化,只有人的现代化才能建设社会的现代化。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其核心问题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学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必须以人文素质为基础,因为人文科学体系既是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一种价值观体系。“人文学科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轻视人文学科,必然导致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的衰退,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庸俗化”(叶朗《人文学科大有作为》)。人类社会科学技术革命性的飞跃和经济的巨大发展,一方面给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人口问题、贫富差别问题、环境与生态问题、毒品问题、暴力问题、道德伦理问题等,都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我国,“在社会精神生活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一些领域道德失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假冒伪劣、欺诈活动成为社会公害,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些问题,都不是科学技术和物质财富所能够解决的。涉及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因此,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人文教育应当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也应当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当务之急。

二、语文教学要责无旁贷地承担人文素质教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特意指出语文“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深刻地揭示了语文的文化内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博大精深、熏陶灵魂的文化基础,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倾向十分严重,虽然语文教学在从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向知识和能力并重方面的转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的目只是为应试而训练语文能力,为应试而养成语文习惯,导致了语文教学耗时费力,效益低下,更谈不上“交际”了。

怎样才能使语文课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笔者认为:

第一、语文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培养目标。“经师易做,人师难当”。要培养出具有人文素质的学生,需有较高人文素养的老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其次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敢于挑战,勇于走出“应试教育”误区。因为应试教育不除,人文精神不复,素质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语文教学就永远不会走出低谷,语文老师就永无“翻身”之日。

第二、语文教学要把语文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语文反映人类社会的事、情、理、志,表现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等,负载着丰富多采的文化。在语文训练过程中如果不理解这些文化内容,就不能理解语言的表现力,不能运用语言很好地表情达意;如果理解了这些文化内容,就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表现力,更好地用语言表情达意,思想教育也就寓于其中。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纵观古今,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辉煌之处,常常就是作家人格的伟大体现。因此,语文教学不能人为地把“心”、“言”割裂而谈能力培养。“诗在诗外”,要培养优秀的“诗人”,首先要造就优秀的人格。

第三、要充分利用新课程方案选修课和活动课的设置,开出具浓厚的人文色彩的课程。语文老师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利用选修课的拓展性,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基本训练。如:书法、作文、诵读、文学鉴赏、人物评传、文化常识等,或侧重于情感熏陶,或侧重于健康人格的培养,或侧重于审美情趣的引导。要利用活动课程实践性原则,可组织读书会、诵读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社团,通过国学讲座、读书、讨论、参观、访问、考察等方式积极开展活动,以此为根基,引导学生兼收并蓄了解和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创造学习的人文氛围,使我们的人文教育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语文教学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任务的双重性,即它的“交际工具”性和“文化载体”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但“文化”是底蕴是基础,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语文教学才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21世纪的需求。

摘自: 《教学与管理》1999年第6期

下载对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学习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学习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日期:2003-08-16 来源:作者: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随着社会的......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面......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化学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并......

    数学新教材培训学习体会

    数学新教材培训学习体会 杨冬梅 7月27日、2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2013年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会上省教研室刘莉老师对课程标准、新教材的解读,让我对数学......

    普通高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普通高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通用 普通高中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 今天,我参加了XX教研组组织的语文新教材培训活动。在这次培训中__主任给我们讲解了新教材的课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最新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最新版)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

    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第一节入学与注册第一条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当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