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在学生养成教育中的角色
班主任在学生养成教育中的角色
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其终生发展。培养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培养学生一辈子都受益的良好的行为,需要全体教师和管理者,甚至全社会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但是不可忽视班主任老师作为班级管理带头人的重要作用。
我自当老师起就是班主任,已十一个年头。我就像全职母亲。我了解我的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只有我最熟悉我的学生,也最津津乐道我的学生。因此我觉得班主任较领导和代课教师更便于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在学生人生道路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一.班主任是学生学习上的激励者
在学习上,我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会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其他兄弟班级进行比较;我会不厌其烦地翻看学生的期中期末成绩,在课前课后观察学生学习和完成作业情况;我会第一个洞察学生成绩下滑,并及时叫来学生询问情况,帮助分析退步原因,鼓励学生积极上进。我要使丧气的学生重新扬起自信,我要使使涣散的班级重新团结一心。
任何一个孩子他都有尊严,只不过有的孩子的尊严易显露出来,有的孩子的尊严藏在不易发现的小角落里,这不起眼的尊严一旦被发现,被启迪,它将淀放出异样的光芒。
有一个孩子在学习上犯了严重错误,同学们指责他,认为他不听话,不是好学生,我很生气地批评他几句,他没有任何表情,像个没事人,似乎我批评的不是他。这时有位学生大声喊道:“他被批评从来不哭,数学老师批评他,他还笑呢。”我听后深思了,这样的孩子正面批评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所以我就借题发挥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稍作停顿接着说:“其实他知道错了,心里正想:我下次一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我话音刚落,一位细心的同学发现了这位学生表情在变化。喊道:“他要哭了”。这时同学们和我的目光都被吸引在他的脸上,都看到了他这一不同寻常的变化。从此他懂得了自尊,积极上进,成绩跃居班级中上等。这是什么力量让他产生了巨变?班主任的细心和赏识往往会激励学生,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之一。
二.班主任是学生生活上的引导者
在生活中,我最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我通过和家长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平时的观察,能够较全面立体的了解学生。
王卫同学虽学习不好,但人很机灵,很重情感,讨人喜欢。母亲在家带妹妹,父亲打工挣钱,家境贫寒。可他太爱吃零食,玩摊点上的“中奖”游戏和“老虎机”了。他很爱父母,也深知自己的家境,他从不从家中讨要钱,而是课余去捡破烂换钱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我得知后先表扬了他的这种讨钱方法,不给父母带来困惑,体现了对父母的爱,值得全班学生学习,又批评了他这样讨钱占用了学习时间,吃零食太多会伤身体,还有玩物丧志影响学习,违背了父母的期望,又谈何爱父母呢?经过一番恩威并施之后,他悔过了,保证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可他又说打“老虎机”找到了决窍,每天能挣四五十元钱呢,可以补贴家用,让我允许他每天玩一会,且不会影响学习,我相信了他,表扬了他体贴父母,对家庭有责任心,但我也以将来利益比眼前利益更重要的理由拒绝了他。不久,他挣钱给家人的谎言被其母亲来校与我谈话而
拆穿,当时他也在场。在他母亲面前我本想表扬他的孝顺,让其父母多疼爱他,多关心他,可他母亲否认了这件事。我听后一震,半会说不出话,心中气恼,感觉被人欺骗了。他母亲严厉批评了他,我也不好发作,虽然怨恨地看着他,但转念又想:或许是他当时还念着玩,找个借口;或许是他想在我面前多留点好印象;或许怕事情严重被父母知道了。之后我没批评他,但还是如对深交的朋友一般给他抛去了一句话“我如此相信你,你却对我说了谎话” 我转身即走。出乎意料,他拉住我,不知何时从哪找来一根棍子塞给我,满脸泪水地对我说:“老师,您打我吧!我错了,不该对您说谎,您原谅我吧!”我看到了他的真诚,很感动,自然不会打他,而是鼓励他以后不要再犯错。从此,他如同变了个人,守纪律,完成作业,积极向上。
一盆花,它从根所处的环境——盆,大点,里面的土多点,花所吸收的营养多点,所受的滋润丰富点,花当然也长得旺盛些,开出的花更鲜艳些。孩子如那盆花,班主任如那个盆,我们应敞开胸怀去容纳孩子的种种过失,权衡“宽、严”的多与少和方式方法。
三.班主任是学生思想上的知心朋友
孩子都是可爱的,有些孩子不听话,都是有他的原因的,或许是成绩差不自信,无自尊;或许是青春期,生理问题;或许是家庭与周围环境问题。他们内心失落,总想用些事来充实他们空虚的心灵,而这些事多数都是大人们认为不正确的事。
我曾教过的一名学生早早地就步入了情感问题。还是我在找几名调皮学生谈话中,他们互相指控“罪行”而抖露出来的。那学生看事情败露,居然很干脆地对我说:“我喜欢×××,她也喜欢我,老师你就成全我们吧!”哇!他的话让我大吃一惊,睁大眼睛看了他好一会,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才是十三岁的小孩,怎么说出这样的话。该怎么处理呢?过激的处理会让他们反感老师,更加不听话。所以,我选择了“软”处理法,我将二人叫到无旁人的地方,以朋友般的语气与他们交谈,谈他们彼此喜欢的原因,谈他们彼此喜欢到了什么程度,谈他们的优缺点,谈他们的打算。然后我话锋一转,问他们:“什么叫爱情,你们能为对方做什么?能给对方什么?没有知识,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将来你们怎么办?”一连串成人化的问题,把他们问得哑口无言。最后我又告诉他们:“你们之间不是爱情,而是好奇,好感。”又告诉他们现在的首要目标应该是什么。经此次谈话后,一段“姻缘”被我“软”处理给拆散了。还使他们更愿意和我说心里话了。小学毕业那天,他们在教室里哭了许久,久久不愿离去。我也哭了,那是感动的泪,那是欣慰的泪。我知道我的孩子们是可爱的,是善良的,是待人真诚的。
总之,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管理和培养。作为班主任老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用自己对工作的忠心,对学生的爱心,对生活的热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行为的转变。
第二篇:在学生养成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在学生养成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养成教育是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很多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时候,经常遇到一些后进学生,用尽各种措施均不见效,文章提出了把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的设想,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找到行动的根源,只有纠正学生的心理障碍才能有效进行养成教育。有一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在哪个实验室学到的东西最重要?”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出人意料的回答:“幼儿园”。记者又不解地问“幼儿园能学到什么呢?”老人神色严肃地回答:“幼儿园的老师教我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情要道歉,要学会观察大自然等等。”由此可见养成教育对一个人的成功意义有多么深远。有人讲养成教育是幼儿园、小学教育的事,职业高中搞养成教育没多大必要,果真如此吗?
现实情况告诉我们,目前的违法犯罪呈低龄化,中学生尤其是职高生犯罪率正逐年上升,很多职高学生跨出校门进入牢门。我们调查了几个案例,都说明了一个相同的道理:学生违法犯罪看似偶然的,其实是偶然中孕育着必然。很多学生在出事之前,老师根据他平时的表现就断言:这个学生迟早要出事的,真的被不幸言中。这类同学经常出入网吧、游戏机室,钱不够向同学强拿强借,经常出言不逊顶撞教师,不服管理,满口哥们义气,江湖习气浓厚。这说明在校期间较差的养成习惯是诱发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职业学校抓好养成教育已刻不容缓。
很多学校已意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将端正学生行为规范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开展三面循环红旗评比,以班级为单位,用量化打分的方法评出优胜班级。大部分学生都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能明辨是非,约束自己的行为。对那些明知故犯、屡教屡犯、一犯再犯的学生,班主任不知所措,只能犯一次骂一次;第一次写保证书,第二次公开检讨,再不行就状告家长,最后的杀手锏是纪律处分,直至开除。整个过程都是以责问、训斥、强压的方式进行的,形式简单化,内容单一化,工作理想化,手段情绪化,效果适得其反。尤其是年轻班主任,从校门到校门,大学生的心理,教师的身份,读的是普通高中,教的是职业高中;用普高生的知识标准衡量职高生,难免出现标准过高,学生难以达到目标,设想与现实的偏差较大,老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大受影响。这是很多职校存在的现象。
其实职高生大多是中考落榜者,大多存在着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尤其严重,他们思想空虚,精神不振,抱着混世度日的态度,由学不好到不愿学,以至发展到破罐子破摔,失去了中学生应有的信心,在竞争中,甘愿沉沦,听天由命,有个别学生甚至心理严重扭曲,愤世嫉俗,一旦心理空虚,畸变,必然引发精神消极,颓废,一步步滑向道德与法律的边缘。
马斯洛认为:当个体的某种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时,身心就会失衡,产生心理病态,低质次需求的匮乏,会直接阻碍个体更高质次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求知求美的需求)的产生和增强。
一般来说,缺乏良好家庭教育,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生活适应能力较差,长期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压力较大,有较多的挫折感和自卑感,情绪消极多变,人际关系紧张,常常得不到同学的接纳;表现出退缩、逃避等消极行为,有的表面上看十足是“一匹北方的狼”的样子,独来独往,清高孤傲,但内疚、难过、失望等情绪却时常袭上心头,陷入惆怅和苦闷之中,这时他们内心深处渴望觅到“知音”,进行心换心的沟通交流,使他人了解自己,得到帮助与关怀,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有的学生在学习上无成就感,无法平衡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又无法在学习和技能等竞争中获胜,无法凭其正当行为获得满足,于是表现出某些不正当行为和违规行为,也就是说,学生的失当行为是他获取满足的一种方式。
纯粹地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教育方式,就像玩翘翘板,这头下去,那头又上来,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结果是事倍功半;只有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找到病源,才能制定解决的办法,所以要把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找到内因,确定症结,一剂猛药或釜底抽薪,才能药到病除。如何才能做到把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一、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教师的人格力量表现为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渊博的学识,在学生的眼里,教师具有无可质疑的威信,是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他的一言一行,时刻对学生进行渗透,影响着学生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求教师做好以下几点: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起心理健康教育是进行其它教育前提的观念。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不解决,其它问题就不能根本解决。要提高教师心理学知识和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教师要多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学校要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进行指导。转变传统教育中的只重普遍性,忽略特殊性的方式,有的教师认为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看不到学生心理个性的差异,教育缺乏针对性。不同的心理特征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这个道理。
2、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还要有为人师表的教师风范。教师认真备好每一门课,精心的上好每一节课,耐心的解答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要求教师有较丰富的知识,俗话说,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碗水。现在来说,还要指示给学生一条江。这就是要求教师应博学。平
等而善意的每一次谈话,都会在学生的心里深处留下痕迹,都可能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石。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处处以身作则,给学生以榜样示范作用。
3、要纠正学生的心理障碍首先教师要具备健康乐观的心理素质。很多资料表明,教师患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物欲横流的社会与淡泊名利的教师职业的反差,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与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学校、家长的高要求形成的无形压力等因素,使很多教师的心理出现了恐惧、焦虑、多疑等病态心理;三面红旗竞赛中,自己班级被扣分不是从班级工作中去找原因,却认为是值周教师或值周学生故意刁难他,内心表现出不服气,甚至责问值周教师或学生,搞得工作被动,人际关系紧张,这是一种典型的多疑、猜测的病态心理在作祟。如果教师带着这样一种心理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能起到怎样的效果呢?不言而喻,不但达不到任何目的,反而会使得健康心理的学生受到影响,因此,要搞好养成教育,纠正学生的心理障碍,首先教育工作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4、选择适当的教育手段。对犯错误的学生或后进生一味地批评责问,起不到较大的教育效果,有时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在这方面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为我们做了楷模。有一次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个学生拿着一块砖头正要砸向另一个学生,被陶先生及时制止了,并要打人的学生到办公室去等候处理,当陶先生到办公室的时候,那位学生已先到了,陶先生从口袋里拿出一块糖说:“我不让你打人,你就不打人,你尊重了我的意见,这一块糖是奖励给你的。”接着又拿出第二块糖说:“据我了解,你之所以打那位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别人,你很正直,这块糖是奖励给你的。”接着又拿出第三块糖说:“我叫你到办公室来等候,你准时到了,很守信用,这块糖是奖励给你的。”这时那个学生哭了,承认了错误,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主动承认错误,有承认和改正的勇气,再奖励给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这是教育的艺术,陶先生肯定了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心悦诚服。如果我们仅仅是简单粗暴的训斥或处分学生,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教师平时要多观察多关注学生,密切注意学生的“变化点”,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引导学生的“兴趣点”,适时激发学生健康的“情感点”。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抓好后进生养成教育的关键。
欧洲有一句名言:一切成就,一切财富,始于健康的心理。《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因此,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关系到学生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培养一代新人的大事。具体来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多给予一些尊重与理解,激发后进生的上进激情。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理解,后进生由于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表现的不尽如人意,往往得不到师长、同学的尊重,这就与其内心的渴望形成反差,致使他们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加速下滑,因此我们应更多尊重与理解他们。
尊重与理解后进生应从其人格上入手,职高生处于青春期初期,其心理逐渐成熟。他们反对师长对他们进行过多的干预,特别是后进生,师长过多的干预只会伤害他们的自尊,给他们的叛逆性格再添把火,而真诚地与其交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友谊观,分析犯错误时的背景,鼓励他从头做起,把自己的缺点逐渐改掉,可以使其产生希望上进的激情。
给后进生以尊重和理解,爱也是一剂良药。爱既是教育者的一种高尚的品德,也是教育者搞好教育的巨大动力和成功的条件。教师的爱,在学生中引起积极的心理反馈和愉快的情绪体验,沟通师生间的心灵,从而使学生亲近教师、信任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的指导,使学生的行为朝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产生“罗森塔尔”效应。某校有位电脑维护专业的学生,是一位电脑游戏迷,整天变着法上网,班主任软硬兼施,好话说了一大筐,仍不见效,有一天晚上,该生起来上厕所,不小心跌倒,头破了一个口子,流血不止,班主任知道后连夜起来替他包扎,并掏钱陪他去医院缝合伤口,为使他增加营养,班主任买来鸡蛋给他吃,这个学生感动了,决心为了班主任痛改前非,与网吧一刀两断,后该生当了班里的纪律委员。
2、多利用一些暗示,激励后进生向前奋进。
后进生大多不是智力存在的问题,除学习方法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自信心不强。制造一个全方位的暗示空间,让后进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老师、同学并没有鄙视他嫌弃他,使他看到希望,赞扬他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一小步,也不忽视,这会成为后进生向前奋进的动力。
有一学生顽皮好动,上课总是不安分,上课时老师班干部也经常提醒,一般也只能保持十来分钟,批评提醒多了,他也就更无所谓了。班主任对他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发现他对计算机还是很感兴趣,于是就与教计算机的任课老师商量,请她对这个学生特别留意一下,然后就暗示这位男生,计算机老师特别喜欢他,认为他聪明,理解快,是个好苗子。后来这男生上计算机课就认真起来,而他的每一次的进步都得到了任课老师的肯定,渐渐地他真的进步很快,不但计算机课,其他课的课堂纪律也能遵守了。
当然,用暗示法激励后进生奋进,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循序渐进,尽可能做到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在开始时对后进生的期望值不应太高,第一步成功后再逐渐加重砝码,否则后进生就会发现你的目标他们根本无法实现,认为你脱离实际,你的计划也就失败了。
3、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健全后进生的心理。
后进生由于某些方面有所欠缺,易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训斥,如再加上家庭教育不当,他们易出现“亚健康状态”,即“心理感冒”。如何使他们恢复健康,对于后进生来说,除开设心理辅导活动大课外,开展个体心理辅导效果更佳。在个别辅导时,要遵循保密原则,只有取得学生的信任,他们才会倾吐心声;还要进行综合分析,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作为心理辅导的第一要义。
有两位学生,涉足“早恋”,因在校园拥抱而被纪律处分。教师要指导他们了解科学的性生理、心理发展知识、性保健知识、性道德及性法律知识,帮助他们进行自我性保护,教育他们要坚持两条原则:第一坚持在集体中交往,避免一对一的密切关系;第二坚持男女之间文明交往,明白轻佻的语言和行为是缺乏教养的不文明表现。
4、适时利用孔雀效应,强化后进生的集体主人翁意识。
人们在异性面前,特别是同龄的异性面前,希望表现得特别好,懂礼貌,讲卫生,努力表现自己的优点,把缺点隐藏起来,这就是孔雀效应。一般地女生寝室内务总是比男生好,特别是有后进生的男生寝室内务尤其差。某校一班主任化许多力气整顿了一男生寝室内务,因这一寝室集中了两个后进生,所以效果总不太明显,稍一放松,就故态复萌,有一天她组织了一次男女生互相参观宿舍的活动,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其他男生寝室内务更上了一层楼,这一寝室内务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之后,她经常组织类似的活动,男女生都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做好自己宿舍内务。
5、把握纠正的最佳时间,找准转化后进生的契机。
根据心理学研究,一般人平时都处在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即心理定势)之中,心理定势被破坏时,人的心理就出现了不平衡,学生也是这样。这个时间就是最容易接受教育的时候,即最佳教育时机,工作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佳教育时机有以下几种情形:(1)当学生犯错误时;(2)当学生进步时;
(3)当学生生活中受到委屈时;(4)当学生的错误出现反复时;(5)当学生对某种事情发生强烈兴趣时;
(6)当学生失败时。
除了以上方法,还可采用开设心理咨询室、挫折教育、通过学生社会实践及各种文体活动,帮助学生宣泄剩余精力等形式,由面到点,多角度、多层次开展心理纠正。
(三)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是把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很多学生的心理障碍是来自家庭因素,有的家庭夫妻关系紧张或性格不和,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有的家庭变成牌友俱乐部,父母嗜赌成性,父母对孩子不闻不问,认为树大自然直或指望学校为子女包办一切,当今社会单亲家庭的增多也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这类学生长期生活在紧张、恐惧、孤单的环境中,得不到家庭温暖,逐渐形成了一种怕生、多疑、孤僻的性格,对此父母却未能及时察觉。升入职高后,学生的性格脾气暴露在同学和教师面前,学生犯了错误后,教师把家长请到学校,家长了解了情况后,惊呼我的孩子在家里一直是很听话很乖巧的,就是到你学校才变坏。对自己的孩子所犯的错误既没有清醒的认识,心中又充满了责怪学校的情绪,这种情形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应协调好与家长的关系,取得与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一方面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及在家表现,另一方面要让家长了解子女的在校情况,两者结合,找出合适的教育方式。把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是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运用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优秀班主任发言稿(养成教育)
优秀班主任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能在这里跟大家一起交流班主任工作心得,我感到非常荣幸。回顾十六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历,我觉得我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我只是一名平凡的、普通的班主任老师,所以今天在这儿只能向各位领导、老师们汇报我班主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以及我当班主任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以便我们大家共同探讨、交流、提高。
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大家都知道班主任工作细碎而繁琐,学生每天的学习我们要关心,班级的纪律我们要费心,班级的卫生我们也要操心,每天下来我们经常是筋疲力尽,心里唠叨不断,学生难管。其实不然,只要我们平时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班级管理就会变得简单得多啦。
第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学生的基本责任,是学生将来立身社会的前提,贡献社会的基础。所以学生要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习的能力。而其中学习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经常要求学生学习要有目的、有计划、早安排。每学期开始组织第一次班会,让学生谈理想、谈人生、谈今年的计划,随后写出个人的学期计划,考试目标分数,以后一一对照,全年不间断更新目标,从而不断进步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学习。
第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清洁干净美观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要使学生成为素质高、气质雅的人,平时特别注意从小处做起,从小节处
育人。“随手捡起一片纸”,“环境卫生人人有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些口号在班内深入人心。值日学生甘愿吃苦,任务承包者任劳任怨。班级的环境得到了清洁,同学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第三,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严格的纪律约束是为了让学生达到更好的自律”,良好的纪律习惯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包括前面谈到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我有一个试验多年,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班级量化管理》。每年开学一开始就制定详细的量化管理细则,其中包括纪律、卫生、学习、以及扣分、奖分等等,让班长、纪律委员、卫生委员、学习委员、和学生代表担当值周生记录情况,一周一次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教育、及时引导、及时补救,试验多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班内打闹的少了,主动学习的多了;原来一天一打扫的教室还是纸片乱飞,现在一周一次打扫却天天干干净净;班主任在不在一个样,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有知识、有文化,更重要的是有道德。思想道德教育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讲至关重要,所以我经常教育学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即使有高深的学识,他也只会成为一个自私的人,一个对他人无益的人,一个对社会无用的人。所以真正的教育应该培养对社会、对他人、对家人真正有用的人。为培养学生的爱心,我经常利用课外时间和学生一起品读表现高尚爱心的优美文章,给学生讲许多真实生动的爱心故事,并引导学生在
家多看一些弘扬爱心的电视节目,并让爱心的培养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开始。
最后,要注重学生的激励教育。在课堂上你的一个微笑,你的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会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在教育中应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赏识,对每一位学生都要充满爱心,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班主任老师一定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无穷的潜力,只要你耐心去开发,他就是一块无价之宝。我用的激励方法是制作激励卡,每人贴在桌面上,上面设计有自我激励名言、挑战对手、各科目标分数、还有班主任寄语。特别是班主任亲自填写寄语,不但对学生激励大,对班主任也是一种提高,真正走进每位学生的心灵,去发现他们每位身上的闪光点和不足。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繁琐的工作,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以上是我对班主任工作的一点粗浅见解,有不妥之处,请同事们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
优秀班主任
(发言稿)
孟 宪 熊
第四篇:论教师在学生生活中的角色转换
论教师在学生生活中的角色转换
摘 要:当代教育对教师的角色提出新目标,要求教师的角色多元化。教师的身份具有多元性,既是良师,也是益友。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注意自身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师角色;教师素质;转化策略
教育是教师的天职。身为人民教师,应当言传身教,除了教授学生书本中的知识之外,更要培养学生,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教师的身份具有多重性,既是良师,也是益友。双重角色的转换,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不那么简单。
一、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首先,一位合格的教师,应具有正确的三观,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只有拥有正确三观的教师,才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引领学生明礼、知耻、崇德、向善。身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纵使前路未知而迷惘,心中火把总会指引方向。
其次,一位合格的教师,应具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平时除了把握课本的难重点之外,更需要具有扎实的文化素养,要终身学习,不断进步。活到老学到老,身为人民教师更需如此。这样,当面对学生对知识的质疑时,才能提出自己深厚的见解。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知识能够提高一个人的素养和品德。同时,良好的文化基础能获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因为对学生而言,脱离书本的知识更能博得他们的关注和兴趣,这也是教师的个人魅力所在。
最后,一位合格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美好的品质,更要有影响力。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一种紧密的关系,让学生接触并且愿意接触,了解并且想要更了解教师。因此,教师要关爱学生,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只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了解与信任,才会使两者的关系更加密切。只有学生在不排斥教师,且喜爱教师之后,教师的品质与德行才会影响学生,让学生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二、教师如何进行角色转化
教师在学生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要尊重师长,但尊重并不是单方面的,教师也需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交朋友。那么如何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呢?
1.理解尊重,包容学生
新课改对学生的要求不再只看重成绩,而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在成长的时期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犯一些错误。教师作为学生的好朋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应一味地批评指责,而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包容学生的小缺点小毛病,或以友好的方式指出并希望其改正,这都是改善师生关系的重要方法。
2.以诚相待,换位思考
人与人之间,应以真心相待,师生之间更是如此。教师应以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去面对学生,??工作有热忱,对学生有真心。课上认真讲解知识,课下耐心解答问题,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伸出援助之手,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应换位思考,自我反省。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反映出教师的品质,也时刻提醒教师应以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
班上曾经有位女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九十四中学,可惜的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原因,她放弃了上学的机会。我知道情况之后第一时间与她的父母进行沟通,给予资助。同时,我还将这位女学生的情况向中学校长说明,并多次与其沟通,希望可以免除她的学杂费,最终成功帮助这位女学生就读于九十四中学。
3.因材施教,共同进步
陶行知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育,这叫“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也有着优势和弱势。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优势和弱势,以不同的方式教育引领学生学习知识,让其在已知的目的地中探索未知的旅程,不断成长和进步。孔子在子路和冉有提出相同疑问时给予不同的答案,也说明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与性格,更生活于不同的家庭环境中,于此,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世上无小事,只要你用心,再小的事也会有收获。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之处着手,从细微之处做起。这样才会获得学生的真心相待,才能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成为他们真正的良师益友。
第五篇:在学生中借智慧
在学生中借智慧
连续两个中午,分别召开了学生干部代表和学生代表座谈会。座谈会的目的是为了向学生征求学校开展的“比文明礼貌,看谁的文明礼仪最规范”活动的方案可实施性意见。比看活动是学校德育的一个品牌,分为“六比六看”,上个月我们开展的是”比环境卫生,看谁的卫生习惯最好“,这个比看活动很好操作,也很好考核。但比文明礼仪的操作就显得有些难度,我自己闭门造车,凭想象制定了”比看活动二“的方案,有多大的实效性,有几分可操作,我自己心里也没底,想来想去,还是觉得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制定方案可能更合适一些,于是我的两个座谈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周二的中午12:30——13:30.七八年级各班各派出了四名学生干部参加座谈会,对照方案,学生干部们纷纷发表意见,对比看活动的十个考核细目进行了一一解析和陈述,有的同学认为发型着装考核很用容易做到,向老师问好,上下楼梯右行,举手发言,集合排队等都不难做到,难做到的有两点,骂人和自觉拾起地上的垃圾。
这两点也是我意料之中的,这不光是我们学生的毛病,也是中国人身上的通病,指望着一个活动,一个周期消灭这些恶习、陋习是不可能的,不可能不意味着一点改进都没有,教育嘛,总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强化不断推进促进内化的漫长漫长的过程。我问孩子们怎么能促进这个比看活动的开展,那些干部们还真不错,出了很多注意,归结起来两种做法,一种是堵,一种是疏。听着这些办法从孩子们口中说出来,挺宽慰的,疏和堵结合,至少我们这些学生干部们能从这些座谈会上受到点教育吧。
学生代表们的发言也有很多亮点,8-3班有一大个子男孩子说,这两点毛病我都有,不过我骂人只骂熟悉的人,我认为骂人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说明我们关系亲近。一听就知道这孩子混淆了一个概念。我问,你骂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吗?他们都是你的熟人,还是亲人。他似乎听出了一点什么特别的含义,乘机我列举了自己乘公交的一个经历,让他们说说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处理?有一次我在火车站等公交,车来了,我还很礼貌地顺序上车,我脚踏上车门的一刹那,一只大手把我拉到一边,一个大个子的男人一只脚踏上去。我问孩子们,你们当如何处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选择了差不多的应对方法,生气,骂人。我告诉他们,我没有生气,更没有骂人。而是笑着对大个子说:大哥,你太有魅力了,没回头就被迷倒退后了。大个子一听就赶紧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女士先请。
两个座谈会,孩子们还是让我很受启发,也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第一天是干部座谈会,座谈会散场的时候,我请各班的干部负责把第二天学生代表座谈的事情安排好,而且再三叮嘱,只能提前到,不要迟到。第二天学生座谈会,8-1班的学生代表来得最早,他们说是班长通知他们,带他们来的。7-1班的学生第二个到,他们说,是班长送他们来的。8-3第三个到,只来了2个男孩,男孩子说,我们不知道在哪里座谈,跑到一楼,发现不对,就找到四楼,随同的两个女同学干脆回到自己的班级,8-3班的男孩子说,班长太不负责任了,不告诉他们地点在哪里。7-2的孩子迟到了,而且进会议室的时候进来又退回去,进来又退回去,那样子十分的腼腆,迟到原因也支吾说不清楚,大意还是班长没提醒。8-2班的同学迟到,那是根本没人通知这件事情。7-3班的孩子们知道在哪里开会,也知道什么时间开会,就是没人牵头该去了,还是等到我们派人去叫,才来到会场。各班的表现和各班学生干部的风格也相似,也和我们平时通过一些事情对各班的管理印象比较吻合。班长发送来的,班长带来的班级,班干部得力,班干部的培养到位,班级管理也细致。说班长不负责任的班级,班长是真的不负责任。迟到的班级,不知道的班级,干部就是甩手的,或者是摆设,从学生看干部,从干部看班级,一看一个准儿。
两个座谈会开得都有效果,至少这些来参加座谈会的孩子们会成为我们比看活动的先进和典型,当我提议说,我们从今多了二十多双手帮忙拾起地上的小垃圾,少了二十多张不说脏话的嘴,孩子们纷纷点头。
我们xx中的孩子们挺可爱的。
喜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