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熔化和凝固教学反思
熔化和凝固教学反思
胡东成
今天我的三个班都学习了〈熔化和凝固〉,尽管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可是课上下来,效果与我想象的有很大差距。给二班上课时,我准备按照实验课的几个环节讲下来,却省略了最重要的“进行实验”环节,而是准备放到下一节课专门做实验。然后给出了学生实验数据,并由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可是我发现,由没有“实验”的数据得出结论,每一句结论都显得那么牵强。而且,由数据得出结论的分析过程有点混乱,没有逻辑性,想到哪说到哪,这说明备课还不够扎实。以后的实验课的备课要在“分析得出结论”时的语言准确、简练和逻辑性上下功夫
在接下来的一班和三班上课之前,我抓紧时间准备了小组实验器材,用了两节课时间。在一班上课时,由于“实验前的准备”讲解过多,致使实验时间只剩下十分钟,实验没做完就下课了。三班的课在一班的下一节,由于实验的准备不够充分,三班实验时一班做过的石蜡还没有凝固,致使课上耽误了不少时间换水,换蜡,这样一来,做实验的时间就有点苍促。所以,在以后的实验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偷懒。
第二篇:《熔化和凝固》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孙凤宇
《熔化和凝固》
本章教材的编排注重从日常生活中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内容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而熔化和凝固又是本章中比较重要的一节,由于本节内容规律较多,又有探究实验,教学难度较大。为了搞好本节课的教学,我确定了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如下: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为达成上述目标,我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是: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达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为了能方便地搞好本课的探究实验,我把海波的熔化实验改为冰的熔化。事先在学校商店的冰箱中放置适量的水,结成冰后,在课前取出,用锤子击碎,放入试管中进行实验。
本课成功之处:
1.把海波改为冰后,成本低,熔化时不需要加热,用常温下的水即可。
2.方便、安全。实验时无明火,不需要加热,只需计时、测定温度即可。
3.能方便地分组实验,材料来源广泛,数量多。
4.能充分地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使教学直观化。
本课不足之处:
1.实验耗时长,极大程度上占用了课堂时间。
2.把冰击碎后,温度能很快地升到0。C,不易测量出固体升温的过程。
为了能使本课得到更好的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探索,找到一种即方便又能得到较好数据的实验方法,来满足教学需要。
第三篇:《熔化和凝固》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突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的培养,将原来作为演示实验的“固体熔化过程”改成了学生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小组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课时较紧,可让部分学生做晶体的熔化实验,部分学生做非晶体的熔化实验,然后再相互交流。
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探索物理规律的活动中来。比如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固体进行实验;自己根据图像说出不同固体熔化时的特点;自己通过看熔点表分析物理规律等。
教材删去了观察凝固现象的实验,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凝固的整个过程,并画出图像使学生一目了然。这个实验可布置学生回家利用冰箱来做。具体做法可由学生自己设计。这样节约了课堂时间。
由于这节课内容较多,再加上这节课实验不太好做,课堂时间不够充足,导致有些组实验不太成功,也有的因为熔化时间比较短没能得到熔化时温度不变的特点等等。
今后的改进意见:
对学生的知识水平估计要尽可能准确,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善于观察现象,并通过现象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控制好小组讨论的气氛,使小组每位同学都参入到学习中去,达到共同掌握好知识的效果。
第四篇:熔化和凝固的教学反思
《熔化和凝固》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材的“二次开发”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教学材料,以更好的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课程要求下担任初中物理教学决不能只当“教书匠”,照本宣科教教材,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吸取经验,取长补短,要提高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意识、创新意识。作为一名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在教学上,我存在着不少问题,下面就《熔化和凝固》这一节课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反思。
一、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点、难点。
本章的选材注重从与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的能力。而《熔化和凝固》又是这章比较重要的一节,内容规律较多,又有探究实验。在没有充分理解教材,合理安排教材内容的情况下,整节课的教学目标不清晰,重点、难点更是把握不到位。所以上第一个班的这节内容时,大致的按照教材内容编排的顺序讲解,只能用一个乱字来形容,对学生而言,更是无所收获。经过这节课的经验教训后,我从新熟悉这节课的教材,理清思路,明确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如下: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理解什么是物态变化。
3、通过探究实验,理解熔化和凝固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规律和熔化、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4、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物质熔化、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的规律。
经过反思,我理清了整节课的思路,合理安排了教材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之后,接下来的两节课教得比较顺利,知识点清晰,重、难点突出,学生反馈也比较好。
总结经验:在日后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我必须先熟悉教材以及大纲要求,懂得合理利用教材,并对教材内容能够作出适当的调整与安排,明确每一章每一节的教学目标以及把握好重点、难点。在这基础上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拓展物理教学的知识面,做到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教材“二次开发”的要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要有所创新。
二、提高课堂实验的组织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教材安排了科学探究实验这一环节,物理教材“二次开发”的目的之一也是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堂实验也成为了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熔化和凝固》这节课中,我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我把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这个演示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介绍了海波以及实验用到的器材后,安排一个学生负责计时,当海波温度升至40℃左右时每隔半分钟喊一次“时间到”,另外的两位学生的一位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另一位说出当时物质对应的状态。其余同学负责记录相关数据。一切准备完毕后,开始实验,学生之间还算配合,1~2min后,麻烦出现了,在温度计示数为39℃的时候,海波开始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且温度一直上升,几位学生也开始手忙脚乱,互不协调,最终学生记录的结果与理论上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完全不符。显然这次实验是失败的,接下来的对实验的规律探讨也难以进行,以致这节重点内容无法在课堂上顺利完成,学生听得还是一知半解。
面对这次实验的失败,我分析了其中的原因。由于海波的不纯净,有杂质,加热时海波受热不均匀等客观因素外,还因为我缺乏课堂实验组织的经验,课前没有做好实验的准备,没有先试做实验,发现其中会出现的问题。经过反思,我对这个实验做了以下改进:
一、课前准备充分。在课堂前安排学生预习好,作为教师要准备好这个实验用到的器材。
二、药品少量点,还要用适合温水加热。
三、实验过程中,注意要对海波进行搅拌,使其受热均匀,掌握好整个实验的操作。观察现象时,要求学生分工明确,一位同学记时间,一位同学观察状态变化,一位同学观察温度计示数。读数要准确,帮助读数的学生事先进行指导。
四、画好图象。在成功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得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对于凝固的特点,只能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反推得出。
五、我为了在课堂上显示最佳的实验效果,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FLASH课件。
课堂科学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的途径。在实验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先进行演示,发现其中操作方法和规律及实验改进方法,然后才能在课堂上容易调控学生实验进程。此外,尽可能让学生在实验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和提高科学探索的兴趣。面对实验的失败,我们也应当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力和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根据实际情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初二物理的教学是引导学生顺利打开初中物理学习大门的关键,身为物理教师的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1、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好有关的物理概念,能够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上的现象和解决学习上的难题。例如《熔化和凝固》这一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出物体熔化和凝固的温度变化规律,以及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从这节课的学习中,让学生掌握分析图像,并从图像中总结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2、讲授知识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个班的学生,甚至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不一样,教学过程中,我应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做到“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做到“因人施教”。
3、课堂上,我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对相关知识点讲解到位。课后,也要做一名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根据实际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5、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我,要多听老教师的讲课以及经验介绍,虚心接受前辈们们的意见与指导,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提高控制课堂纪律的能力,尽可能让学生有效率地完成课堂任务。
课堂纪律是影响一节课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课堂纪律乱糟糟,那备课备得再充分,教学效果也会不如人意,特别是在上物理实验课的时候,学生因为好奇心强,进入实验室忙着观察实验器材和讨论,因而没心去听老师对这个实验的讲解。到了真正操作的时候,搞得一团乱,所以作为一名新课标物理教学的老师,我一定要提高控制课堂纪律的能力,尽可能让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内正确的完成实验过程,并能从实验中分析总结出相关规律。
一节课45分钟,在理论课讲授的同时,也应该保留一点时间让学生消化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率的完成相关练习,起到加深对整节课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巩固的作用。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吸取经验。根据实际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篇:熔化和凝固的教学反思
本单元第2、3课时教学反思(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二节)
课 题:熔化和凝固
本节课的教学,突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的培养,将原来作为演示实验的“固体熔化过程”改成了学生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小组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课时较紧,可让部分学生做晶体的熔化实验,部分学生做非晶体的熔化实验,然后再相互交流。
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探索物理规律的活动中来。比如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固体进行实验;自己根据图像说出不同固体熔化时的特点;自己通过看熔点表分析物理规律等。
本节课注重了生活实际,播放炼钢和冻雨视频,大大激发了学生积极性。
教材删去了观察凝固现象的实验,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凝固的整个过程,并画出图像使学生一目了然。这个实验可布置学生回家利用冰箱来做。具体做法可由学生自己设计。这样节约了课堂时间。由于这节课内容较多,再加上这节课实验不太好做,课堂时间不够充足,导致有些组实验不太成功,也有的因为熔化时间比较短没能得到熔化时温度不变的特点等等。
今后的改进意见
对学生的知识水平估计要尽可能准确,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善于观察现象,并通过现象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控制好小组讨论的气氛,使小组每位同学都参入到学习中去,达到共同掌握好知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