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物理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5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熔化和凝固物理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熔化和凝固物理教学设计》。

第一篇:熔化和凝固物理教学设计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课,课标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热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来探究物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并知道物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进一步能运用相关的知识来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相结合的应用能力。学习本节内容所运用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整个物态变化的学习过程。

本节课以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为起点,以物理知识为载体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和物理知识的认识。教师在学生的整理过程中,通过举例、设问、讲解、点拨等多种方法,适时引导,教师以引导者,共同学习参与者的身份来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合作、科学家探究的学习氛围,提供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掌握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是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六人一组。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两支、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熔化和凝固

师: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生答: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

二、展开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2.是不是每一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

假设与猜想

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应该不断上升。

2.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应该不变。„„

设计实验论证

教师:为了让我们发挥团结协作能够更快更好的完成探究实验整个班级组成一个科学研究组,老师作为组长,下面分成八个小组每组六人,每组推举一个小组长一个工程师。(小组讨论推举小组长和工程师)

组长组织讨论

1.怎样组装这个实验装置?

2.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3.怎样作好分工使实验有条不紊?

(小组讨论并汇总给工程师)

教师:八个工程师组成一个工程组把每个组的讨论结果汇总。

(一)上讲台演示组装实验装置的过程。

(二)讲述实验中注意的事项:

1.温度计要完全浸入被测物体中。

2.实验时让物体受热均匀要不断搅拌。

3.注意酒精灯的使用安全。

(三)分工:报时一人,报温度值一人,报物质状态一人,记录一人,照顾仪器一人,搅拌物质一人。

(四)实验物质:海波和石蜡。

(五)进行实验。

1.海波与石蜡的熔化曲线的分析

(教师选择一个组的熔化曲线,请该组同学画在黑板上,如上图)

教师:其他各组的曲线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形状如图所示。我们将这一曲线分为AB、BC和CD三段,请同学们结合实验,讨论下列问题。

①AB段。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②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

③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

④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

⑤石蜡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怎样变化?

熔点:

晶体(教师):除了海波以外,其他晶体物质,如各种金属、冰、固态酒精等,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叫做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像石蜡这样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没有固定的熔点叫做非晶体。

2.凝固曲线

教师: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和石蜡冷却,记下液态海波和石蜡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得到凝固曲线近似上图的形状。请大家思考并回答:

①DE段。海波是_____态,_____热(填“吸”或“放”),温度____。

③EF段。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热,温度_____。

③FG段。海波是_____态,_____热,温度_____。

④石蜡在凝固是温度怎样变化?(不断降低)教师:晶体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在凝固时温度不断降低没有固定凝固点。

3.学生练习

①读物质的熔点表。

请学生看课本上的熔点表。教师读一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

教师:钨的熔点是3140℃。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3140℃不变。

(学生模仿教师读几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

②学生回答

·温度是70℃的萘是____态。

·铁、铜、铝在常温下是____态。

·水银在-30℃时是____态。

·酒精在-100℃时是____态。

·想想议议: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达到-523℃,应选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应选用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52.3℃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气温低于-39℃时,水银是固态的。所以水银温度计在冬季的漠河无法工作。

4.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教师:现在请大家结合熔化和凝固的实验听一段海波的自白,并回答问题。

我叫海波,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48℃。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48℃,请你们告诉我,我是应该熔化,还是应该凝固呢?只要你们说得对,我就照你们说的办。

(学生讨论并回答)

48℃既是海波熔点也是它的凝固点。此时海波是熔化还是凝固,关键要看海波是吸热还是放热。固态海波在温度到达熔点时,吸热则熔化。液态海波在温度到这一温度时,放热则凝固。所以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评估与交流)教师

在这个实验中有些同学做的非常成功,但是也有些同学没有成功。那么请那些没有成功的小组由组长带领自己分析一下自己失败的原因在哪里,然后再跟成功的小组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

(归纳总结)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有明显的区别: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这个温度分别叫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但是不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吸热,凝固时都放热。

所以,晶体实现熔化的条件可概括为两条: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吸热。凝固的条件是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要放热。

2.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大家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①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总是0℃?(学生思考并回答)

②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学小结与延展

教学总结:本节课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掌握了晶体与非晶体熔化与凝固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了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通过这次的探究活动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技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延伸: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探究性学科来讲,不仅要求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而且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真正体现社会──科学──社会三者的统一。比如:利用这节课的知识学生应该能够解释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将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第二篇:《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熔化和凝固》 教学设计

西城区

北京四中

李丽娟 教学设计思路: “物态变化”一章研究了物质常见的3种状态间的6个变化。虽然这节课位于第四章的第二节,但“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即将要学习的六个变化中的第一对变化。本节教学的关键是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的数据分析,所以完成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是本节课的前提。这节课中,学生是第一次在一个实验中使用如此复杂的仪器,第一次观察和记录如此多的现象和数据,第一次学习用图像的方法分析数据找规律,所以,教师和学生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完成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有效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到规律。教师认为,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学生如果每一个探究的环节都在课堂里进行,教学任务是完成不了的,所以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环节提前布置由学生在家完成,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写出部分的实验报告,课堂上直接进行交流。另外,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实验获得固体熔化的实验数据,画出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所以本节课中暂不训练学生组装实验仪器的能力,教师事先调整好实验装置,做实验前先向学生介绍实验装置,学生只需将“熔化和凝固实验器”装入大烧杯的热水中就可以进行实验了。这个实验中使用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器”及采用“水浴法”加热,很好的解决了海波受热不均的问题,使固液共存的状态可以清楚地被记录下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为了能够在有效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还将全班分成两个大组,分别、同时进行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的探究。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本节课先用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既复习了旧知识,也引起学生对冰熔化时温度的关注。实验的器材外观很大,教师在上课前将实验装置摆放在正对实验室门口的位置,引导学生进实验室的时候先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此演示实验还隐含着本节课的知识--晶体的熔化。

新课引入时,通过丰富、漂亮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物质的不同物态,再由两个生活中常见的对比实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熔化和凝固”,展示“铁熔化为铁水”的图片,提出本节课的探究课题: “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学生先展示和交流提前预习完成的实验方案,然后开始动手实验,教师在这节课中将利用温度传感器与学生一起完成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时,将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图像法,这是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重点。教师采用先由学生初步分析,互相讨论、补充,教师一边引导的方式得出初步的结论,再带领学生整理、归纳,得出晶体熔化温度变化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怎样看物理的图像,怎样分析物理的图像,怎样从图像的分析中找到规律,体会出图像直观,形象的特点。接下来由学生自行分析石蜡融化的图像,巩固落实图像法。通过对比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图像,得出固体可以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通过分析,是学生了解熔化的条件;通过资料表查出海波的熔点,引导学生对比所作实验,继续思考、做出评估;通过资料表查出冰的熔点,再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呼应开篇,提出问题:“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与冰的多少有关吗”?引导学生观察冰变少了,但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还是00C,加深对熔化过程的理解;教师视频展示课前做的“水的凝固”实验,并展示教师记录的数据,学生根据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再展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加深对熔化和凝固图像的理解。

最后布置学生在家完成 “水凝固和冰熔化”的实验,做出水凝固和冰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并查资料,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将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科目 物理 年级 初二 时间

2010年12月22日

教师 李丽娟 地点

课时 1课时

课题

§4.2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通过实验培养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及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图、并分析图像找到规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的方法

教学媒体 演示用具:海波、冰水混合物、铁块、硫酸铜晶体、松香、沥青、玻璃器具、熔化凝固实验器、温度传感器、演示用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烧杯、水、筷子、火柴、湿抹布

分组用具:海波、石蜡、熔化凝固实验器、酒精灯、秒表、石棉网、铁架台、烧杯、水、筷子、火柴、湿抹布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图: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课前准备:将冰水混合物装入一个大烧杯,用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实验装置正对着门,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时先进行观察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同时用实物投影仪将温度计投影到大屏幕上

提问:摄氏温度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多少?温度计的示数是多少? 进入实验室,先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复习旧知识,隐含新知识

新课引入

提问: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几种? ppt图片展示“水的不同物态”,再问:物质的3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吗?(ppt课件辅助教学)

思考、回答

让学生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美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演示实验并实物投影: “冰棍化了”“蜡烛液的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提问:铁能熔化吗?用什么方式可以使铁熔化? ppt图片展示“铁熔化成铁水”,提出问题:

再问:铁在熔化过程中状态是怎么变的呢?它的温度变化情况又如何呢? 提出问题:

“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实验设计交流

对于实验的设计已经让同学们预习并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下面请同学到讲台上展示实验报告,并说明如何设计的实验。

问其余同学:你们对他的方案满意吗?还有其它的方案吗?实验的数据表格还有哪些量需要记录? 教师说明:

如图是教师设计的记录数据表格,仅供同学们参考,(ppt展示表格)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观察的是固体的状态、温度、及吸放热的情况,且每30s记录一次数据,教师说明:

①为了使固体均匀受热,我们采用水浴法进行实验 ②实验的装置已经调整完毕,同学们只需将熔化和凝固实验器装入大烧杯的热水中就可以进行实验了,左边两组的同学使用的海波,右边两组的同学用的是石蜡 ③酒精灯使用是操作要规范,注意安全

④海波的实验将使用930C的热水,请同学们小心 ⑤记录的数据较多,组员要分好工

⑥教师也进行实验,利用温度传感器,计算机自动获得数据,并分析作图

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开始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注意观注:

①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②温度计、酒精灯的使用是否正确; ③时间的间隔30s记录一次数据; ④记录数据的项目是否齐全; ⑤组员的分工是否明确; 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⑦控制实验时间

分析与论证:

问学生:在分析数据时,除了利用数据表格分析数据之外,还可以采用深么方法呢? 问:同学们数学课上学过如何建立直角坐标系、描点作图的知识吗? 物理学上,除了利用表格分析数据之外,也可以采用画图的方法,即图像法。向学生说明,数学图像知识可以应用到物理中,这是一种新的分析数据的方法---“图像法”。物理图像的横、纵坐标代表的是物理量,现在我们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温度为纵坐标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描出计时起点的温度,其余的数据点请同学们自己描出。为了能更好的看出规律,最后大家要用一条光滑的曲线将所有的点连起来,并看看通过图像能发现哪些规律。

下面请同学展示所画图像,并分析,看能发现哪些规律。请其他的同学补充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计算机得到的实验数据及图像,和同学们得到的图像趋势是相同的 下面我们利用这个图像,结合计算机记录的数据,把刚才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总结一下; 结论:

图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段(AB):海波的状态是固态,随着时间的增加,海波吸热,温度升高

第二段(BC):海波的状态是固液共存状态,随着时间的增加,海波吸热,温度不变; 第二段(CD):海波的状态是液态,随着时间的增加,海波吸热,温度升高 另外,还可以看出各阶段经历了多少时间

再请一位学生展示石蜡熔化的温度变化图像,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ppt展示两种物质熔化的图像

提问:通过这两个图像的对比,能发现什么问题? 小结:晶体和非晶体

ppt展示晶体和非晶体的实物和图片

告知学生,是否有熔点只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点之一,它们还有其它的不同点,同学们可以在课下查找资料,进行研究

深入讨论:

提问:把晶体加热到熔点停止加热,晶体会继续熔化吗?

ppt展示小资料:(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熔点

①查出:海波的熔点

②查出:冰的熔点;再次实物投影演示实验: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提出问题:“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与冰的多少有关吗”

再问:熔化过程中固体的温度变化规律已经清楚了,那么在凝固过程中液体的温度变化规律如何呢?图像是怎么样的呢?试着画一画。

播放课下教师做“水凝固实验”的视频,并展示教师记录的数据。

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数据和“测冰水混合物温度”的实验,可以得到: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提出新问题: 提问:

①你能利用简单的生活物品进行实验画出水凝固和熔化的图像吗? ②熔化和凝固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③其它的状态间能变化吗?变化过程有哪些特点呢

观察现象

回答、观察

学生展示、汇报

同学们提出修改意见

观察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群答

动手描点作图

展示图像,互相补充,初步分析图像,得结论

观察思考

思考群答

展示、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回答

观察、感受

查表

查表 思考

思考,猜想

根据教师的数据,验证猜想

引出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熔化和凝固。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因为这个实验用到的实验器材多,需要观察和记录的数据也多,这些问题都是学生第一遇到的。为了使学生能进行充分的思考,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完成进行实验,所以把这一部分工作留给学生回家来完成。通过交流不断地完善实验方案,互相学习

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并给出示范,同时使学生有明确的目的进行观察和记录

使用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器”及采用“水浴法”加热,很好的解决了海波受热不均的问题,使固液共存的状态可以清楚地被记录下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实验器材课前调好,节省学生的时间,保证了任务的按时完成

提醒学生规范操作,注意安全及互相协作,培养团队意识

应用新的科学技术完成实验,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经历过程,培养能力,体会乐趣,激发学习的欲望

使学生知道分析数据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锻炼同学的动手作图能力

展示、交流、互相学习

带领学生理解怎样看物理的图像,怎样分析物理的图像,怎样从图像的分析中找到规律,得出结论;体会图像直观,形象的特点。

巩固落实,归纳总结

学生自行根据图像分析数据,得出石蜡熔化的特点,巩固图像法

培养学生识图、看图的能力

体会自然界的神奇

使学生理解熔化的条件

锻炼学生的查表技能,引导学生与所做实验进行比较病进行评估

呼应开始的复习,巩固落实熔点,理解熔化过程,点。

培养学生的猜想、分析能力

调动学生的继续思考,将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

作业

①利用简单的生活物品进行实验画出水凝固和熔化的图像 ②查资料,熔化和凝固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板书设计

§4.2

熔化和凝固

探究: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二、晶体和非晶体

1、熔点和凝固点

2、晶体熔化的条件

教后记

第三篇: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题是七年级《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一节的内容。熔化、凝固对于学生来讲非常的熟悉,本节课安排在这个位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学习后面的三态的变化埋下了伏笔。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三态现象,所以学生对熔化凝固比较熟悉,但是对熔化条件和熔化过程还是比较模糊的。

2、学生已有方法基础。

通过前面对蜗牛的行为与结构相适应,月相成因等研究的学习,学生已对运用科学实验探究自然规律的方法已有一定的知识,对科学实验的现象观察,通过比较概括出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已有初步的了解,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方法基础。

3、学生心理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一般能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实验现象,动手实验,思考问题。学生地这些心理特点为设计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3、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晶体熔化图象的描绘,能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实验和教师指导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随堂实验使学生树立规范实验、仔细实验、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以及学生分工协作的团结精神。

四、教学重点 1.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做好萘的熔化实验以及石蜡熔化的对比实验。

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五、教学难点

1、硫酸钠的熔化实验以及石蜡熔化的对比实验。实验过程中既要观察物质状态,同时又要观察温度计的温度,给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又如萘熔化过程(即固液共存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的现象有时出现的时间较短,实验效果不理想,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实验过程要仔细、规范,才能取得实验成功。

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晶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这是学生第一次描绘这种图像,学生很难理解各坐标代表什么意义,因此要在老师的指导示范下来完成使学生较易理解。

六、教学策略

(一)用萘来代替硫代硫酸钠,石蜡代替松香来做实验;

(二)萘熔化实验,石蜡熔化实验同时做;

(三)把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实验;

(四)将书本上萘的实验装置改进一下:在试管外的温水中悬挂另一只温度计,控制两只温度计的温差在4℃之间。且用大烧杯装较多的水,才能使晶体熔化过程中恒温不变的现象明显且保证热源单位时间供热基本相同,避免由于供热速度太快而造成熔化过程恒温时间较短的主要原因,用石棉网和酒精灯小火都不能解决根本上的问题,采用两只温度计控制水与晶体的温度差,一旦温差太大就撤去停止加热,可提高实验的效果。将萘和石蜡碾成均匀粉末,温度计液泡与试管壁间的晶体层薄一些比较好而且不能偏。否则晶体还没有完全熔解温度计的示数也可能迅速上升。对初一学生来说,让学生自己独立作图难度较大,教师应事先让学生明确图象中的两个坐标各代表什么量,时间和温度如何表示,如何描点。

七、学法指导

1、易灾难片中出现的镜头把学生引入课堂,以设疑启发培养学生歇息兴趣,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自主学习。

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提高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通过教师教学设计中的实验讨论反馈等环节的实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八、教学过程

(一)教具准备

每一小组准备: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火柴、温度计二只、大烧杯、大试管、搅拌器、粉末萘(15-20克)、石蜡、温水(35℃和60℃)

(二)教学方法:

启发式、对比、实验探究、讨论等多种方法综合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学时间不超过5分钟)

[影片《后天》]中出现的画面,水以非常快速的结冰,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看过这样的现象吗? 生:见过„„

师:有见过它的相反的过程吗

生:举例:饮料啤酒的温度高,冰从它们那里吸收了热量而变成水了,只要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

师:由此可以看出,当温度发生变化时,液态的水可以变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可以变成液态的水。物质存在的状态与温度有关。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变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和出炉的钢水冷却后变成钢锭的过程。

(从影片引入可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自然引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使学生对新课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多媒体出示]:正在喷发的火山。

让学生用以上的结论分析火山喷发的现象,教师进一步提出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意图:火山的图像非常直观学生比较感兴趣,可以引起学生产生要学新知识的欲望,并且让学生马上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去分析可以起到巩固的作用。又较自然的引入下一环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新课

1、固体熔化实验(教学时间20分钟)1 师:分别向学生介绍萘熔化、石蜡熔化的实验各需要的器材、要分段观察哪些现象、必须记录哪些数据,以及要注意的问题,由于初一学生实验技能较差,对实验器材性能不熟悉,教师要边讲边示范,并特别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在实验的不同阶段,萘的状态和温度变化现象,注:把要重点观察的现象编成学案的形式印发给学生:(1)实验前萘呈______________状态.(2)在什么温度时出现液态的萘?经过几分钟完全熔化成液态的萘?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吸收热量?你的判断依据使什么呢?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发生变化?

(3)萘在完全变成液态后,继续吸收热量,温度是否上升?(4)石蜡熔化实验有否类似的现象?说明两者在熔化时有什么区别?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8人一大组,每组又分为两小组同时进行两个实验,每小组的学生要有明确的分工,每个实验要有一人负责记录 数据,一人负责观察温度计读数以及观察物质状态,一人要在熔化开始后不停地搅拌,一人负责报时。(萘每隔一分钟读一次温度,石蜡可以每隔两分钟读一次温度)

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加热萘的温水可以从70℃开始,加热石蜡的温水可以从50℃开始。

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学生操作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实验现象,能够再老师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引导学生如何描点、连线、完成图象(5分钟)用多媒体显示教师可拿学生实验的其中一组数据,在投影仪下示范在方格纸上如何画纵坐标、横坐标、它们的指向分别代表温度和时间,萘从70℃开始记时,石蜡从50℃记时,温度坐标上每一格代表2℃,时间“0”表示记时开始。把实验记录的数据一一在方格纸上描出点,最后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

(用图象来直观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的规律,这也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

萘的熔化图像石蜡的熔化图像

3. 学生交流讨论,进行图象分析(5分钟)(1)对萘图象进行分析

让学生分别指出图象AB、BC、CD段萘处于什么状态?BC呈水平段有什么意义?

(2)根据萘熔化的图象与石蜡熔化的图象进行对比,归纳出萘与石蜡熔化的异同点:

萘的熔化图象存在着水平段,而石蜡熔化图象却不存在水平段,让学生明确这一差异的意义在于:萘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即萘存在熔化温度,这个熔化温度叫萘的熔点;石蜡不存在熔化温度,即石蜡没有熔点。萘在熔化过程中出现固液共存状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而石蜡熔化过程并非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它是一个通过吸收热量、逐渐软化的过程,并且熔化过程温度逐渐升高。相同之处两者在熔化过程都要吸收热量。

(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分析能力)4. 得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3分)在比较了萘和石蜡熔化的不同和相同之后,要将两个不同的固体推广到两类不同的固体。即根据物质熔化时是否存在熔点,可将固体分为两类,一类叫晶体,另一类叫非晶体。

学生小结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特点:(1)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时均要从外界吸收热量,(2)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3)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非晶体熔化时不存在 固液共存态。

出示:几种比较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的图示。

接着让学生阅读“几种晶体的熔点表”体会不同晶体熔点不同,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记住萘和冰的熔点,知道常见金属中钨的熔点最高。

可以提问:俗话说,真今不怕火炼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及时巩固)

5. 物质的凝固规律的教学(3分钟)

从冰吸热可熔化成水,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变成冰的道理,知道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让学生根据物质熔化的规律推理出物质凝固的规律: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三)小结(2分钟)

通过实验探究,着重研究了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的规律,了解了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的依据,初步学会了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图像的过程以及依据图像进行物理规律的分析。

(四)布置作业

根据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课后让学生画出萘的凝固图像,进一步巩固同一晶体凝固点与熔点相同,凝固过程放出热量,但晶体温度不变等性质。

(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知识能够迁移)做课本125练习1、2、3。附:板书设计和学案设计

【板书】 第一节熔化和凝固

熔化

1、固态液态 凝固

2、固体分类

晶体:有熔点,熔化过程需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无熔点,熔化过程需吸热,熔化过程中温度上升

3、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第四篇: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1.能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4.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来得出相关结论,继而利用多媒体手段来观察生活 中的现象,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设计以学生熟悉的冰变成水及水可以变成水蒸气等现象,让学生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继而引入物态变化,引入本课题。注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教学重点

1.实验探究归纳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总结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2.实验数据的处理及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 化和凝固的特点。教学难点

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推理熔化和凝固曲线并了解其物理意义; 3.了解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法、图象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海波、石蜡、水、液态酒精、计时表、冰块、铁块、保险丝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的事例:铁矿石在高温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温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学生思考交流:还能举一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吗?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饮料中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推进新课

一、物态变化 活动体验:

(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 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

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 归纳总结:

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如冰、水、水蒸气就是水这种物质的三种状态。2.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 1.概念归纳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 为烛液等。(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 岩。

例子:说出下列物态变化名称(1)冰棒化成水:熔化

(2)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固

(3)把废塑料回收再制成塑料产品:先熔化再凝固

出示固体海波和蜡,提出问题:它们怎样才会变成液态?在熔化过程中,它们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熔化和凝固的过程有什么特点?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物质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呢?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计时表、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水等 介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强调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

酒精灯的使用1.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2.用外焰加热3.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盖盖灭(不能用嘴吹)

进行实验:

(1)四个同学为一组,选出一名同学作为组长,负责本组探究性学习,教师课前要对组长进行指导,交代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每一组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

(2)组装实验装置:把硫代硫酸钠和石蜡分别装入两个试管中,并插入温度计,再把试管按图示装置固定。往烧杯里倒入冷水,使水位高于装固体颗粒的那部分试管(图中只画了一套装置,另一套装置完全相同)。用两个酒精灯分别给两个烧杯加热,观察两试管内固体熔化情况,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直到固体完全熔化。

(3)第1小组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40 ℃开始计时,每隔0.5分钟读取一次温度值观察物质状态,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第2小组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50 ℃开始计时,每隔1分钟读取一次温度值观察物质状态,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实验要求: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观察:(1)对海波及石蜡加热时,温度计的示数变化。(2)不同温度下它们的状态。(3)熔化时它们的状态及温度。记录:实验中的数据。

表一 海波熔化时温度、状态随时间变化情况记录表 时间/s0.511.522.533.544.555.566.5 温度/℃***747.54851.553.555.5 状态固态固液共存液态

表二 石蜡熔化时温度、状态随时间变化情况记录表 时间/s789101112***8 温度/℃5255586162 636566.5697274 83 状态固态粘稠状态液态

学生交流思考:海波及石蜡两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状态的变化一样吗?

分析论证:各小组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根据图象分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小组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

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设计意图: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常见现象之一,选择这一内容让学生参与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有利于体现“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新课程理念。

三、熔点和凝固点

对比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

海波的熔化图象

石蜡的熔化图象 学生讨论交流,思考:

(1)两种物质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有什么特点?(2)每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与石蜡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吸热、放热情况如何?

归纳交流:从实验现象及描绘出的图象容易看出,(1)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48 ℃,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2)随着不断加热,石蜡的温度升高,在此过程中,石蜡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得出结论:

(1)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一类固体叫晶体;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另一类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如松香、沥青、玻璃等。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3)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 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学生讨论交流:物质凝固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2)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晶体只有达到一定温度时才开始凝固;(4)凝固过程放热。

第五篇:熔化和凝固 教学设计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固体熔化过程,概括总结出晶体、非晶体的熔化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熔化、凝固的含义,说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总结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3)简述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4)说出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5)会查熔点表。

(6)简述物质熔化、凝固过程中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2)初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自然界中物态变化的和谐统一及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培养热爱自然、乐于探索自然

现象的奥秘、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

1.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2.晶体的熔化现象。

3.运用图像揭示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的本质和内涵。

教学难点: 1.冰的熔化实验。

2.根据实验数据和图像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一种科学方法的训练,但在教学学习中,学生还未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因此建立温度轴与时间轴的对应关系,理解曲线所表达的物理意义较为困难。

3.用晶体熔化条件解释物理现象和问题。教学方法:观察实验、自学讨论、探究学习。

教具:

1.冰、松香的熔化和凝固实验。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冰、温度计、松香。

2.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

计算机、教学软件(包括8年级配套光盘)、录像、实物投影及大屏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前面学过了哪两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生:液态和气态

师:物质由一种状态变化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为了让同学们能感受到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的和谐美,请同学们看一段VCD: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及正在消融的冰凌。请同学们观察雪

山和冰凌的变化。生:雪山、冰凌变小了。师:它们变小,到哪里去了?

生:它们变成水了。

师:像这种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它的相反过程是凝固。

(注意:熔化的熔左边是火而不是三点水的溶)

(二)确定研究课题。

师:你们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熔化和凝固现象?

生甲:蜡烛燃后滴下的烛泪是熔化。生乙:铁水浇在模具上铸成铁件是凝固。生丙:沥青铺在马路上干了以后形成路面也是凝固。

………… 师:很好,那不同的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是否相同呢?

生:(讨论回答)

师:我能否随意地将冰变成水,然后再将水变成冰,就像魔术师表演一样?

生:(思考回答)

师:你们认为固态怎样才能变成液态?在变化过程中其温度将怎样变化呢?

(说明:学生讨论、思考、猜想)

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冰和松香的熔化遵循什么规律。

(三)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

师:根据刚才的猜想内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实验装备?(说明:学生讨论、思考、设置实验装置,师巡视后让设计好的学生为同学们解释设计方案,师及时进行鼓励表扬并强调应注意的问题,将教学活动

变成学生的创造活动)

师:点燃酒精灯先给松香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将时间控制在7.5min左右。当松香停止加热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做冰的熔化实验。为了研究实验过程,需要记录有关数

据和实验现象,那么怎样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呢?(说明:学生自由讨论、设计,师投影设计表格如表1)

表1

(投影出示注意的问题)

(1)注意:必须正确使用温度计,在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安全。

(2)加热时,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和碎松香充分接触,当冰的温度接近0℃时,要仔细观察其状态。

(3)要尊重事实,如实记录实验数据,读数要迅速,减少实验误差。

(说明:每组三位同学,要分工合作,先做松香的熔化实验,后做冰的熔化实验等各组的熔化过程

完成后继续加热,教学活动继续进行。)

请同学在方格纸上画一根横轴表示时间,画一根纵轴表示温度。标出各个时刻所记录的物质的温度,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得到熔化图像。(说明将“冰和松香熔化”的实验作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操作,是在学生基础较好的前提下,着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像小科学家一样在未知世界中探索,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品质,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把此实验作为演示实验。冰块的制取:将盐水放置冰箱中,使其温度降低至-18℃,取冰块制模具,将冰水倒入其中后放入低

温的盐水中,则可迅速制作出较为理想的冰。)

2.归纳总结。(1)冰的熔化曲线分析

(选一个组冰的熔化曲线,放在实物展示台上)

师:其它各组的曲线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大致形状如图所示:

我们将这一曲线分为AB、BC和CD三段,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在AB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冰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生:冰是固态,温度升高。师:在曲线上的哪一点冰开始熔化?

生:B点。

师: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冰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

生:是固态和液态共存,冰的温度保持在0℃不变。

师:这段时间是否对冰加热? 生:此时仍在继续对冰加热。

师:很好,这说明冰仍在吸热,那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冰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

生:冰已经变成液体的水,继续加热,温度升高。

(2)熔点

师:除了冰以外,其它晶体物质如各种金属、海波、固态酒精等,它们的熔化曲线都与冰的熔化曲线形状相似,只是熔化时的温度高低不同而已。这条熔化曲线放映了晶体物质溶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晶体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的,即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那晶体熔化的温度叫什么?

生:熔点。

(3)凝固曲线

师:如果让熔化的冰冷却,可得到凝固曲线近似下图的形状,请大家思考并回答:

①DE段,冰是____态,____热(填“吸”或“放”),温度____。②EF段,冰的状态是____,热(填“吸”或“放”),温度____。③FG段,冰的状态是____,热(填“吸”或“放”),温度____。

师“晶体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

同。(4)熔点表

师:请同学们看书P40几种物质的熔点表,有什么发现?

生:(讨论,思考后回答)不同晶体熔点不同。师:温度是70℃的萘是什么状态?水在-5℃时是什么状态?

生:均为固态。

师:钨的熔点是3410℃,它的物理意义是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在3410℃不变,我们生活中常说“真

金不怕火炼”,这句话对吗?

生:不准确。(5)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师:下面请大家听一段萘的自白(放录音)。

“我叫萘,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80.5℃,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80.5℃,请你们告诉我,我应该是熔化,还是应该凝固呢?只要你们说得对,我就照你们说的办。”

生:(学生讨论回答)

80.5℃既是萘的熔点也是它的凝固点,此时萘是熔化还是凝固,关键要看萘是吸热还是放热。如吸热

则熔化,此时放热则凝固。

师:不错,晶体的熔化(或凝固),有两个条件:其一,温度均要达到熔点,其二,继续吸热(或

放热)。

(6)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师:物质除晶体外,还有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等属于非晶体。

(选一个组松香的熔化曲线与冰的熔化曲线进行投影)通过观察、比较,你能说明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有何不同吗?

生: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也没有一定的凝固点。

师:对的,松香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固态松香由硬变软,然后变为液体,凝固时放热,松

香由液态变为粘稠,然后由软变硬,形成固态。

3.熔化,凝固的应用。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熔化和凝固的实例。1)运用多媒体,通过放VCD片展示。

2)再向学生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冶铁的国家,铸铁的使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投影商代的陨铁器物,春秋晚期的钢剑、河北沧州铁狮),这都是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也为世界的冶金史增

添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3)在什么情况下,熔化,凝固会对我们产生不利影响?如何避免?

生:(讨论举例回答)

(说明:让学生会从正反两方面认识问题,培养辨证的认识观,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美妙情感)

四、课堂小结(投影)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在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熔点;液态晶体凝固时有固定的温度——

凝固点。

3.理解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知道图象上曲线各段的物态,温度变化情况和吸放热情况。

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5.晶体熔化的条件:到达熔点、吸热。6.液态晶体凝固的条件:到达凝固点、放热。

五、课堂巩固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温度______。

2.在松香、冰、沥青、金属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_____

_热,温度______。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B.冰的温度升高到0℃,它就一定能熔化; 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无论外界环境温度如何,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学生回答,教师纠正)

六、板书设计 熔化和凝固

(一)固态 液态 物质

(二)熔化 凝固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2.规律:吸热 2.规律: 放热

3.沸点: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3.凝固点:液态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条件:达到凝固点,并要放热

规律:温度保持不变 规律:温度保持不变

下载熔化和凝固物理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熔化和凝固物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苏子沟中学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备课人:佟永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

    熔化和凝固的教学设计

    “自主探究” ——《熔化和凝固》教学案例 无锡市石塘湾中学许燕玲(214185)设计思想: 1、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

    1-2 熔化和凝固 教学设计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熔化、凝固的含义。 3. 通过比较海......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教学设计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熔化、凝固的含义。 3、通过比较海波与蜂蜡的......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 (3000字)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 荐初二物理《浮力》教学案例 (5000荐......

    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

    《熔化和凝固》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突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的培养,将原来作为演示实验的“固体熔化过程”改成了学生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小组合作共同研究问......

    熔化和凝固教学反思

    熔化和凝固教学反思 胡东成 今天我的三个班都学习了〈熔化和凝固〉,尽管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可是课上下来,效果与我想象的有很大差距。给二班上课时,我准备按照实验课的几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