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详解
第一单元 《奥林匹克风》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
2.了解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含义。
3.通过歌曲的学习,启发学生立志从小锻炼,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作出自己的贡献。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奥林匹克五环标志。
师:有谁知道奥林匹克五环旗的含义?生答,师作补充。2.学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提出问题:歌曲内容唱的是什么?分为几段?(2)分段学习歌谱。(3)解决难点。(4)学唱歌词。(5)设计演唱形式。
3.总结。学生通过学习歌曲,了解奥运五环标志的含义,能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奥林匹克号角》。教学目标:
1.欣赏《奥林匹克号角》。2.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奥林匹克知识。学生汇报完后,师总结。导入欣赏内容《奥林匹克号角》。2.欣赏《奥林匹克号角》。(1)初听乐曲。
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速度?情绪?(2)师简介作品。(3)分段欣赏。听赏第一主题。
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情绪? 听赏第二主题。
这段旋律的速度、节奏有何变化?与第一主题有何不同? 听赏第三主题。
这段旋律与第一、二主题又有何不同?(4)总结曲式结构。(5)完整欣赏。
(6)欣赏了这首乐曲后,请说一说你的感受。
3.观看录像片段:体现中外奥运健儿奋力拼搏、永不放弃的奥运精神的资料。边看边再次听赏。4.总结。
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学习中外奥运健儿奋力拼搏、永不放弃的奥运精神。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手拉手》、《巴塞罗那》。
教学目标:欣赏歌曲《手拉手》、《巴塞罗那》,向学生介绍奥运会歌曲。教学过程:
学生在《奥林匹克号角》音乐声中进入课堂。(VCD)师:刚才的这首在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奏响的管弦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回答)师:旋律表现出令人振奋的情绪,它号召人们以满腔的激情投入到奥林匹克运动中去,并在奥运精神鼓舞下奋发向上、开拓进取。
1.导入:播汉城奥运会会歌《手挽手》(VCD).师问: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全部听懂歌唱者的语言(学生刚入学不久),但是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通过画面你看到了什么?通过歌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回答)师:这是第24届汉城奥运会会歌《手挽手》,它体现了全世界人民不分国籍,不分肤色“手拉手”促进团结与和平的共同心声。附:《手挽手》歌词,师生有感情的朗读。师:在国际舞台上空,虽不时还弥漫着硝烟,但和平、友谊是世界上大多数人共同的心声。请同学们一起跟随音乐,手拉着手用中文演唱这首歌曲,共同感受团结的力量。(播一段歌曲)情境:刚开始部分同学表现有些扭捏,特别是男女同学间手拉手。但看着画面、随着音乐,大部分同学渐入状态,音乐的力量真是不可估摸。
2.师插语:在历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们都有很出色的表现,过去的辉煌我们暂不论,让我们瞩目今天,一起回顾中国运动员们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精彩瞬间:(播获金画面,同时提示学生大声地说出这些世界冠军的姓名。)情境:当学生再次观看到我国夺金画面时,全场气氛热烈,有的 2 同学甚至在座位上呐喊。师插语:“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你是我的自豪”。当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世界舞台上、当《义勇军进行曲》在奥运赛场回荡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让我们为中国运动员们的突出表现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3.师插语:奥运会的举办是人类向往团结与和平,并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的一种方式。那么有谁知道承办奥运会对承办国有何意义? 生:(回答)。情境:大部分学生发言积极,可归纳为三点:(1)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2)带动承办国经济的发展;(3)增进各国间的友谊。
4.师补充、总结并插语:如果说夺取奥运金牌是每个运动员的梦想,那么能承办奥运会则是中国几辈人的梦想,中国2001年能申奥成功,是世界肯定中国的体现;当梦想一旦实现,你们说我们中国人和全世界的华人能不为之欢呼、为之落泪吗?情境:学生反应异常激烈,点头的点头、和的和。《奥林匹克风》这首歌就在此时应运而生,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跟大家学习的歌曲。(以中国2008奥运会徽作背景,突出课题——《奥林匹克风》,并播VCD)。
5.师:“2008,北京奥运”随着“奥林匹克风”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回响,在我们学唱歌曲之前,让我们再次瞩目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北京市市长王岐山从奥委会主席罗格手中接过奥运会会旗这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画面。(播闭幕式上的交接仪式画面)情境:当学生看到这一画面时,都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激动不已!师:百年奥运告别故乡,带着光荣与梦想奔向北京。“北京邀请你,奥林匹克风,吹到北京唱和平”体现了中国创办奥运会的主旨,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音乐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奥运之情吧!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奔向2008”。教学目标:
1.为画面选配适当的音乐。2.了解有关奥运会的相关文化。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播放音乐《运动员进行曲》,学生由教室外步入教室。
2.分组准备。师:2008年,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你们准备好了吗?好!今天我们就来举办一个班组音乐活动——“奔向2008”。咱们几个小组的同学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准备得更充分。好不好? 生:好!
师:咱们推选两个主持人吧。
学生推选两个小主持人。
3.分组展示、汇报(每个小组各有一个同学戴福娃头饰)。(1)各组展示自己小组创编的入场式音乐。(2)各组汇报、展示自己小组创编的入场式音乐。
(3)第一组同学(贝贝)介绍奥运五环标志的含义。全班同学一听歌曲《手拉手》。
(4)第二组同学(晶晶)介绍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游泳馆;唱《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5)第三组同学(欢欢)介绍奥运会开幕式,为北京奥运会设计开幕式圣火点燃方式(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汇报自己小组的设计)。全班同学一起听《奥林匹克号角》。
(6)第四组同学(迎迎)介绍奥运会会徵;全班同学一起听《巴塞罗那》;介绍北京奥运会会徵。
(7)第五小组同学(妮妮)介绍奥运会吉祥物;介绍北京奥运会吉祥物。(8)分组为几幅画面选配音乐。4.总结、评价。
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现创新精神,对奥运会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单元 星空畅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爱银河》. 2.欣赏歌曲《啊,高山》.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2.能自主学唱歌曲和处理歌曲,合唱和谐优美。3.初步学会八六拍的指挥图式。教学过程: 1.导入。
师:本单元的标题是“星空畅想”。星空能引起人无数的遐想。自古到今,关于星空有着很多美丽的神话故事。例如“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还有牛郎与织女的故事等,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星空的美丽传说? 生答。
师讲解银河知识。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童声合唱歌曲《我爱银河》。2.学唱歌曲。(1)听范唱录音。(2)简介“银河合唱同”。
(3)随录音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谱和歌词。(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二乐段。
(5)将两个乐段连起来演唱,并由学生自主处理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3.欣赏歌曲《啊,高山》。(1)初听歌曲录音。(2)根据歌词内容进行讨论。(3)学习八六拍。
(4)复听。听后完成课后练习。4.小结。
学生学习效率高,演唱歌曲时声音和谐优美。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我爱银河》。
2.学唱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教学目标:
1.能将《我爱银河》唱得更加优美生动。2.初步学会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3.通过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事例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热情。教学过程:
1.复习《我爱银河》。
2.学唱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1)从神
五、神六引出歌曲的主题——蓝天向我们召唤。学生展开讨论。(2)朗读歌词。
请学生说说对歌词的理解和感受。(3)欣赏歌曲的范唱录音。
(4)随录音学唱歌曲第一乐段的歌词及歌谱。(5)学唱合唱部分的第一声部。(6)学唱合唱部分的第二声部。
(7)两声部合唱,做到节奏、音准基本准确。3.随歌曲录演唱。4.小结。
对神州飞船热切的关注,对航天英雄们的敬仰是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2.欣赏乐曲《木星——欢乐使者》。3.器乐演奏、旋律创作。教学目标:
1.较为完整、熟练地演唱《蓝天向我们召唤》。2.启发音乐想象力,继续培养欣赏器乐曲的能力。
3.能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歌》的旋律,并能自己创作4--8小节旋律进行演奏。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2.欣赏乐曲《木星——欢乐使者》。(1)导入欣赏内容。
教师播放乐曲。
(2)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视唱书中出示的《欢乐颂歌》旋律。其后的旋律由教师在琴上弹奏,学生边听边挥拍。
(3)教师完整地演奏这段音乐,学生边听边挥拍。(4)复听。回答书中问题。3.器乐演奏。用竖笛演奏乐器。4.创造。
完成书中的创作题。学生可两人合作。教师巡视辅导。5.作品展示。6.小结。
欣赏器乐曲时非常投入。视谱水平有所增长。创作旋律时积极投入。
第三单元 旋转的舞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教学目标:
1.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2.感受这首充满活力、抒情优美的乐曲。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教师自制的录像片段,画面是春天来临的景色,背景音乐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问:什么季节?表现了什么?背景音乐有谁听过? 2.新授内容。
(1)初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2)出示曲名:《蓝色多瑙河圆舞曲》。(3)复听:歌曲是几拍子的?(4)分段欣赏。听赏第一圆舞曲。
第一圆舞曲的速度、旋律有什么特点? 听赏第二圆舞曲。
速度、旋律有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舞曲起个名字。听赏第三圆舞曲。
这段旋律的音区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听赏第四圆舞曲。
这段旋律的节奏与第三圆舞曲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给这段圆舞曲起个名字。
听赏第五圆舞曲。(方法同上。)3.介绍曲作者。
4.对比欣赏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5.拓展。6.小结。
学生能在听赏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儿童圆舞曲》。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儿童圆舞曲》,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在音乐的伴奏下,准确把握乐曲的节奏;学会跳一段集体舞,培养学生协调的运动能力。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儿童圆舞曲》。问:歌曲的情绪? 2.学习歌曲的旋律。3.学唱歌词,演唱指导。4.介绍圆舞曲。
5.请学生观赏一段圆舞曲的录像。6.跟着老师学习三拍子舞蹈的基本步伐。7.在《儿童圆舞曲》的音乐伴奏下边唱边跳。8.欣赏学生收集的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其它圆舞曲。9.小结。
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音乐的伴奏下,肢体动作协调,准确,对音乐节拍的感受能力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小步舞曲》。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故事以及他的代表作。2.欣赏《小步舞曲》,掌握这首乐曲的结构。3.创编伴奏图谱并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莫扎特的故事。(1)认识莫扎特。
(2)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2.欣赏《小步舞曲》。(1)初听乐曲。
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速度?情绪?(2)分段欣赏。
记忆第一主题旋律。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
用“哒”模唱主题旋律、续编完成图形谱并用打击乐器为第一乐段伴奏。听赏第二主题。
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与刚才的旋律有什么不同?(3)总结曲式结构。
(4)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创编图谱,并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3.介绍“小步舞”。
4.观看录像片段:宫廷舞蹈《小步舞》。5.介绍不同作曲家创作的《小步舞曲》。6.拓展欣赏。7.小结。
学生在课前能够收集一些资料;在课上能够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伴奏。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开心的感觉真好》。教学目标:
演唱歌曲《开心的感觉真好》,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开心的感觉真好》。
问:歌曲都唱了什么内容?什么事情会让你最开心? 2.学唱歌曲。
运用视唱法使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3.学唱歌词,指导演唱。4.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5.集体舞《开心的感觉真好》。6.小结。
学生的市场能力、音准程度以及歌曲的表现能力有所提高。在集体舞的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力强。
第四单元 舞剧之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花香鼓舞》。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花香鼓舞》,感受歌曲所具有的江南音乐风格,并能举出类似风格的音乐作品。
2.哼唱歌曲《花香鼓舞》,3.了解舞剧《小刀会》。教学过程:
1.分辨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
师:同学们学习了很多音乐,你们有没有发现,许多音乐的风格是不一样的?有的流畅优美,有的很粗犷,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两段你们很熟悉的音乐,请同学们谈一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并猜一猜是哪个地区的民歌。学生欣赏《茉莉花》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并谈感受。
师:为什么这两首歌曲给人的感受是那样的不同呢?这就是因为音乐的风格不同。
导入欣赏歌曲《花香鼓舞》。2.欣赏歌曲《花香鼓舞》。
听后师:这首歌曲的旋律和哪首歌曲的旋律有些相似? 师出示“旋律对照谱”,唱一唱。3.讲解舞剧《小刀会》。4.再听。5.小结。
感受江南的音乐风格,了解舞剧《小刀会》的剧情。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欣赏管弦乐合奏《快乐的女战士》。教学目标:
1.用热爱解放军的情感演唱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
2.分辨乐曲的曲式结构,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并有一定的联想,记忆第一乐段主题。教学过程:
1.感受歌曲《红色娘子军连连歌》、《军民团结一家亲》不同的音乐情绪。师:歌中唱了什么?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2.介绍舞剧《红色娘子军》。3.学唱《军民团结一家亲》。
师:《军民团结一家亲》是舞剧第四场中《斗笠舞》的配乐,通过老百姓编斗笠送给红军战士的情景,表现人民热爱子第兵的情感。学生观看舞蹈片段。学生视唱歌曲。
视唱书中黎族民歌《五指山歌》,想一想,《军民团结一家亲》和它有什么联系? 学生视唱《五指山歌》并回答书中问题。学生演唱歌曲。
4.欣赏《快乐的女战士》。
师:在舞剧的第中场中,还有一段《女战士与炊事班长》的舞蹈音乐——《快乐的女战士》,听一听,它和《军民团结一家亲》有什么联系? 学生聆听音乐并回答。师小结。
学生听赏第一部分。学生哼唱主题。
学生欣赏全曲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乐曲的结构。5.小结。
能用热爱解放军的情感演唱歌曲《居民团结一家亲》。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管弦乐合奏《西班牙舞曲》、《那不勒斯舞曲》。2.用固定的节奏型给《西班牙舞曲》伴奏。3.了解芭蕾舞剧《天鹅湖》剧情。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2.感受小号的音色;能正确的用XXX X X X X节奏型为《西班牙舞曲》伴奏。3.了解芭蕾舞剧《天鹅湖》剧情。教学过程:
1.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1)导语:同学们,今天上课前我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舞蹈,你们知道这是哪一部舞剧的选段吗? 播放录像。
生答,师小结,简介舞剧《天鹅湖》。(2)初听全曲,感受小号嘹亮的音色。师:你们觉得小号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生答后,师小结并简单介绍小号的演奏方法。(3)复听乐曲,分辨乐曲的结构。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两个不同的主题。2.欣赏《西班牙舞曲》。(1)欣赏舞蹈——西班牙舞。
(2)分辨《西班牙舞曲》伴奏的节奏型。问:在情绪上和《那不勒斯舞曲》有什么不同? 生答师补充。
学生复听乐曲,选择节奏型。学生分组练习,并用打击乐器伴奏。3.总结舞剧特点和音乐在舞剧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能正确运用XXX X X X X节奏型为《西班牙舞曲》音乐伴奏。了解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故事情节。
第五单元 影视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啊!朋友》。2.欣赏电影《桥》的主题音乐。教学目标:
1.能用乐队的情绪演唱歌曲《啊!朋友》。2.感受主题音乐在电影不同场景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1.欣赏并演唱歌曲《啊!朋友》。师简介南斯拉夫电影《桥》。播放电影片段1。
师:影片中的配乐是怎样的? 你们认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为什么在那么残酷的战争中,他们还能唱着活泼的歌曲呢? 生答。师补充。
出示歌片,学生欣赏歌曲《啊!朋友》并复述歌词。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先请同学们自己视唱曲谱,也可以两三个同学一起视唱。学生视唱曲谱。
师:同学们在视唱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或由同学解答并视唱。学生朗诵歌词,并演唱歌曲。学生演唱。
2.初步了解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播放电影片段2。
师:这段音乐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生答师补充。播放电影片段3。
师:这时的音乐有了什么变化? 生答。
师补充:通过以上三段音乐的欣赏,我们了解了音乐在电影中的一些作用,同一段音乐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和情景。学生演唱歌曲。
3.小结。
学生能用乐观、自然的声音演唱《啊!朋友》。能够感受主题音乐在电影不同场景中的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电影《谍中谍》主题音乐、《现代启示录》配乐、《日瓦戈医生》主题音乐《重逢有日》。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与画面的结合,体会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2.了解电影《谍中谍》、《现代启示录》、《日瓦戈医生》的故事情节。教学过程:
1.欣赏《谍中谍》主题音乐。
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南斯拉夫电影《桥》中的音乐,初步了解了音乐在电影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如可以与画面结合表现情景,也可以烘托气氛。今天再请同学们欣赏几首电影配乐,进一步了解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师播放《谍中谍》的配乐。学生聆听并回答。师补充。
简介《谍中谍》的配乐。
学生欣赏《谍中谍》的片段,体会音乐在这个场景中的作用。2.欣赏《现代启示录》配乐。播放《现代启示录》配乐。师:这段音乐在影片中有什么作用? 生答,师补充。学生观看影片。3.欣赏《重逢有日》。
欣赏电影音乐《重逢有日》,想象这段音乐应该配以一个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欣赏音乐并回答。
师简介电影《日瓦戈医生》的主题曲。4.小结。
学生感受三段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一路平安》。2.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一路平安》优美、抒情的情绪。2.理解同一段音乐在电影不同场景中的运用。
3.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教学过程:
1.欣赏歌曲《友谊地久开长》。
师: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次相聚和离别,再过半年,你们就是毕业了,毕业之后大家会升入不同的中学,也许你们中间有很多人很长时间都不会再见面,但是在小学六年的友谊是永远不会忘怀的。作曲家为了表达这种友情创作了很多歌曲,你们能举几个例子吗? 生答。
师: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看看谁知道是什么名字? 学生欣赏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并回答。师简介歌曲。2.学唱歌曲。
学生边听音乐边默唱。学生演唱。
学生跟电子琴视唱二声部旋律。学生完整演唱全曲。3.欣赏乐曲《一路平安》。播放《一路平安》音乐。
师:这首乐曲和《友谊地久天长》有什么关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生听后回答。师简介歌曲。
再欣赏。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情绪。师讲解电影《魂断蓝桥》。学生观看电影片段。4.舞蹈《一路平安》。
学生在《一路平安》的伴奏下学跳三步舞。5.小结。
在音乐中感受优美、抒情、略带忧伤的情绪。能随音乐跳三拍子的舞步。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创编《人鱼的童话》小剧本,分角色表演。教学目标:
1.能通过集体讨论创编《人鱼的童话》小剧本,并为表演选配合适的音乐。2.能担任一个角色,积极参与表演。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上几节课我们欣赏了一些电影片段,了解了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亲自实践,自编自导一部我们自己的小电影《人鱼的童话》。1.创编故事《人鱼的童话》。让学生看书上五幅插图。
学生分小组进行创编。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组任选一幅,把它当成一个独立的故事去思考,最后对它们进行串联。师到每个组进行启发引导。2.学生分小组汇报创编内容。3.师生互评。
每组进行修改、定稿。
4.完整表演小电影《人鱼的童话》。
师:拍一部小电影是件不容易的事,需要大家的密切配合,大家想一想,都需要有什么样的工作。生答,师补充。师为学生具体分工:(1)导演。(2)演员角色。(3)化妆。(4)群众演员。(5)道具。(6)讲解。(7)灯光。(8)音响。(9)杂务。3.小结:
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第六单元 我的祖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欣赏管弦乐合奏《红旗颂》。教学目标:
1.提高学唱歌曲的效率,能较快学会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2.对藏族民歌及其音调感到兴趣。
3.初听《红旗颂》,感受其宏伟的气势,听出其中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音调。教学过程: 1.导入。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我的祖国”。热爱自己的祖国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但是热爱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音乐课上,我们主要应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也最能激发起人们的某种情感。例如今天我们要欣赏的管弦乐曲《红旗颂》,听了就会使人感到精神抖擞、信心百倍,一种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怀抱中的温暖感油然而生,这就是音乐的力量。2.欣赏乐曲《红旗颂》。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管弦乐合奏《红旗颂》,这是一首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的优秀作品。同学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奏吗(学生回答)?教师在钢琴上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奏,再用卡片出示《红旗颂》引子部分:教师在琴上奏几遍,使学生加深印象。
同学们可以听出这一音调基本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前奏一样,但只用了原前奏的前半部分素材,并突出了三连音的进行,显得更有气势和紧迫感。这首乐曲的主题就是“红旗主题”,同学们可以看教科书41页。师在琴上弹奏。播放《红旗颂》录音。生听完后,互谈感受。3.学唱歌曲。
(1)听一遍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范唱录音。
(2)请学生朗读一遍歌词,并与学生装共同讨论这首歌词的含义与风格。(3)简介藏族。
(4)再听一遍范唱录音后随录音学唱歌词。(5)克服难点。
(6)请学生回答教科书上的两个问题。(7)随教师的琴声有感情地唱两到三遍。
4.小结。
学生学习歌曲效率高,听赏音乐时非常专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我的家在中国》、继续深入欣赏《红旗颂》。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我的家在中国》。2.能熟练地演唱“红旗主题”。3.学习用课堂乐器演奏“红旗主题”。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唱了表现藏汉一家亲的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合唱歌曲《我家在中国》。请同学们朗读一遍歌词。教科书中有一个问题,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从前我总在心里默默地说”“今天我总是这样自豪地说”这两句歌词的? 生答。师补充。
2.学唱歌曲《我家在中国》。(1)听范唱录音。(2)学习歌曲的第一乐段。
(3)学习第二乐段合唱部分的第一声部。3.继续欣赏《红旗颂》。
(1)上节课我们初听了《红旗颂》,还记得乐曲中的“红旗主题”吗?(2)现在我们来学唱“红旗主题”。(3)再次欣赏《红旗颂》。
(4)再次放声歌唱“红旗主题”,鼓励学生为第一乐句填词。4.小结。学唱新歌效率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学唱歌曲《我家在中国》、欣赏合唱《我的祖国》。教学目标:
1.完成《我家在中国》的合唱部分,富有感情地演唱全歌。
2.记住《我的祖国》的主要旋律,并能分析两个乐段在音乐情绪上的对比。3.在演唱和欣赏过程中继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气势磅礴的《红旗颂》,这节课我们要欣赏一首既优美亲切又宏伟壮丽的合唱歌曲《我的祖国》,这首歌被选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听来使人既感亲切又心潮澎湃,同《红旗颂》一样,能激起我们的爱国之情。简介歌曲。
2.欣赏歌曲《我的祖国》。(1)初听一遍。
(2)请学生说说听赏的感受。
(3)复听。随录音哼唱第一乐段的歌词。(4)学生完成课本上填空。
(5)再欣赏一遍,要求学生记住歌名及主要旋律。3.继续学唱歌曲《我家在中国》。(1)复习第二乐段。(只唱第一声部)(2)共同学习合唱部分的第二声部。(3)分两声部合唱。
(4)学习反复记号,这个记号常用在结尾部分。(5)学习结尾句。(6)学习第一乐段的歌谱。(7)富有感情地演唱全歌。4.小结。
学生学习两声部合唱时效果良好,对歌曲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第二篇: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全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全册音乐教案
桥下六小
李银双
第一课 芬芳茉莉 教学内容分析:
“弘扬民族音乐”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的教学内容以江浙民间音乐《茉莉花》为主题,向学生展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独特的,丰富多样的色彩与风貌,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教学目标:
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2、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
3、欣赏《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及合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他们在情感、风格上的差异。
4、能用不同表演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茉莉花》,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承担任务。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用欣赏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
2、聆听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享受不同风格带来不同的感受。教具准备:光碟、多媒体设备、风琴。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茉莉花》、欣赏《东边升起月亮》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2.通过为旋律画小节线和为歌词配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兴趣.3、从外国人唱《茉莉花》引发学生自豪感,从而更加认真得去感受歌曲的优美。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教学课时:本部分拟用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
我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多,但也很残酷。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头。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死在了她的刀下。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多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多,对图兰多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多仍不甘心。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没有猜中图兰多的谜语那样,被处死刑。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多诚服,从此结束杀戮。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
2、茉莉花的旋律响起
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这首曲子大家在哪里听过?有谁能哼唱两句给大家听听?
3、复听《东边升起月亮》
三、欣赏《茉莉花》与活动
1、历史简介 在中国,这首歌更是历史悠久。谁来把大屏幕中次连贯成一句话介绍给大家。(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发源于江苏扬州,大概是明朝时期,原来的歌名是《鲜花调》。)
2、听旋律
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乐器,认识吗?(对了)这叫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民族歌曲,就要用我们的民族乐器来演奏才能体现它的韵味。下面就请大家来听一听用二胡演奏出的《茉莉花》。
让生听一段,看学生状态,“抓住”听得入神的同学:“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听得很入神,老师也一样,快要被着美妙的旋律陶醉了。你们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你们的感受吗?比如说,用手来表示听到的旋律的高低起伏。” 教师示范,再放第二遍。
3、原版的茉莉花(屏幕显示歌词)
先在江苏地区广泛传唱,清朝时期定名为《茉莉花》。一起听一听,边听边留意一下歌词,看看歌词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出示歌词、播放黑鸭子演唱的茉莉花。2-3段之间过门提示学生唱一唱)
学生回答问题: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真的有这么香吗?我们一起来切身体会一下。(喷洒空气清新剂)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真的那么白吗?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一起来看看(播放照片)
茉莉花亦称“茉莉”,为复瓣小白花,小巧玲珑,清香四溢,素洁光润,仿佛刻玉雕琼。该花原产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国。早在宋代传入我国。
自明代起,扬州已有少量茉莉引进种植,但大批种植至少始于清光绪初年。
4、新版《茉莉花》
民歌总是在人们的传唱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茉莉花小巧玲珑,以它名字命名的歌曲在经过多年的传唱之后,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短小精致,也更加易学易唱。可以说就是几岁的孩童也时常将它挂在嘴边。(播放新版《茉莉花》
5、屏幕出现两首歌的旋律(简短的一句)。学生对比,知道的确发生了变化。
6、师生互动,说说茉莉花歌里一直唱茉莉花好,其实茉莉花并不仅仅可以用来观赏,你们知道茉莉花还有什么用吗?(泡茶、入药、做成工艺品等)
7、学唱《茉莉花》
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看花、品茶、听歌,老师非常高兴。大家觉得呢?这自古阿,高兴时必当高歌一曲。老师有个提议,不如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茉莉花》如何?
四、教师小结
总结歌曲内涵茉莉花在我国历史悠久,这首民歌轻盈活泼,淳朴优美,婉转流畅,短小精致,易唱易记,表达了人们爱花、惜花、护花,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既积极健康,又储蓄柔美。
小结点题
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茉莉花》的内容,尤其是它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
(学生总结:感到骄傲自豪)
教师接:是呀,老师也想起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更应该将这首经久不衰的佳作永远创唱下去。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茉莉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茉莉花〉,使学生近一步了解茉莉花的美丽,并能通过优美、抒情的歌声表现出来。
2、指导学生熟练演唱,并能背唱
3、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感受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所包含的文化。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舒展,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看过影片之后猜一猜我们到了哪里?
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放录像
同学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师:背景音乐有没有注意到?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水乡走一走,共同学习并演绎这首江苏民歌〈茉莉花〉
四、歌曲学唱
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A、欢快活跃B、亲切抒情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A、婉转细腻柔美B、粗犷豪放抒情
3、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
4、唱歌谱
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把歌谱唱一唱(出示歌谱)学生分三组唱,第一组先慢唱,然后恢复原速。
5、歌曲教唱
师:这么动听的旋律配上美妙的歌词一定更好听 a)放录象(学生听)b)学生跟唱(多唱几遍)划拍唱-----难点纠正:
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并告诉学生一字多音是江南民歌的一个特点。
6、放开声音唱一唱。
7、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唱的更美?每一句怎么处理?(1)学生自己试着唱一唱
(2)教师可提示:从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上有什么想法?
(3)学生把每一句都试唱出来,说出为什么这样处理,全体在试唱,教师指导。
(4)按照同学们处理的方法大家一起感受演唱。(放录音)
五、欣赏与拓展
1、《茉莉花》是首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奇歌词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由尤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还有的把它改变成了器乐曲。
2、创编动作
请同学们自己为歌曲编动作
3、拓展
师:我们加一种唱法:轮唱(1)练习轮唱(2)清唱
(3)放录音请同学唱第一段,全体起立唱第二段。
六、教师总结,师生再见.说说这节课学习后的快乐之处是什么? 第4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风格 教学目标:
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通过欣赏,让学生乐于进一步搜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教学重点:感受不同地区的歌曲《茉莉花》。
教学难点: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表述出它们在情感上、风格上的差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统一题材的作品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东北、河北,看看那里的茉莉花开得怎么样。
二、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
1.师播放东北民歌《茉莉花》,设问: A歌曲在速度和力度上有什么特点?
B音乐的风格与东北人的性格有什么样的关系
C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词、旋律方面有何异同的地方? 2.小组讨论:
歌词基本相同,旋律变化比较大,显出东北人开朗的性格和音乐风格特点。3.师简介东北民歌《茉莉花》:
辽宁海城的《茉莉花》旋律进行中的大跳明显增多,衬词的处理也显出东北二人转的特点。
4.生学唱东北民歌《茉莉花》,感受二人转版的《茉莉花》。
三、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
1.师播放河北民歌《茉莉花》,设问:
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
旋律中加入了升“sol”和升“do”等音符,显现出北方爽朗和明快的音乐风格特点。
3.师简介河北民歌《茉莉花》:
河北南皮民歌《茉莉花》在旋律中保留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中的一些主要因素、起始音也相近似。歌词的变化使歌曲融入较多的叙事说唱性特征。
4.师用听唱法指导学生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
四、小结。
师播放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让学生辨别是哪个地区的歌曲。第二课 悠扬民歌
教材分析: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本课以“悠扬民歌”这一人文主题命名,所选取的内容为根据民歌改编或以民歌音调为创作素材的作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聆听与学唱、分析与比较、编创与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和体验民歌的特点与魅力,从而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迪克西岛》是一首根据美国民歌改编的,由短笛、口哨与乐队演奏的乐曲,主要是结合本课的知识与技能内容,为认识短笛而安排,也是小学阶段介绍的最后一件西洋乐器;管弦乐曲《小河淌水》,是以云南的同名民歌为素材,运用绚丽多彩的管弦乐色彩,把人们带入朦胧月夜之中,这部作品,属于当代经典之作。聆听这部作品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管弦乐的表现力,也为下一课西洋乐器分类和乐队组成及排列等一系列的学习作铺垫。
《妈妈格桑拉》是藏族风格特点的歌曲,抒情优美;《赶圩归来啊哩哩》是彝族风格特点的歌曲,活泼热情,这两首歌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便于学生接受和演唱的角度,将《赶圩归来啊哩哩》做了适度删减,选取了最经舆的片段让学生演唱。通过学唱与编创表演等实践活动,进一步积累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经验
教学目标:
1、能记住乐曲《小河淌水》的主题旋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乐曲与声乐曲的不同感受。
2、聆听乐曲《迪克西岛》,感受乐曲悠然自得的情绪,认识并听辨出短笛持音色。
3、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背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并能以边唱边跳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祝福妈妈幸福之情。
4、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感受歌曲欢乐、喜悦的情绪,并能与同伴用多种形式表演。教学重点: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背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并能以边唱边跳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祝福妈妈幸福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和体验民歌的特点与魅力,从而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1课时 妈妈格桑拉 教学内容:聆听妈妈格桑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歌,通过让生谈藏族风土人情,引入对歌曲《妈妈格桑拉》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1、视唱全歌乐曲,生跟着教师的琴声哼唱旋律,说说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2、播放歌曲的音乐,让生寻找与之共同的音调,从而导入歌曲的学习。
3、初听歌曲,理解情感。
(1)教师介绍歌名的含义。妈妈格桑拉的意思是指妈妈幸福。
(2)初听歌曲,理解歌曲的情感。歌曲是反映妈妈的幸福,还是祝愿妈妈幸福?生从歌词、情绪、速度上谈谈自己对歌名的理解。
4、学唱歌曲,体验情感。(1)跟琴学唱歌曲旋律。
(2)带着对妈妈的深情祝愿,再唱歌谱。(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学唱歌曲。
(4)合唱部分通过分小组、分乐句自主学唱,各分声部都熟练地演唱后再合成。
(5)对比聆听齐唱、合唱和领唱、合唱的不同效果。
三、全课小结。
1、师生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组、师生、生生互评。第2课时 小河淌水
教学内容:聆听《小河淌水》,学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目标:
1、聆听三个《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片段,对比它们的异同点。
2、学会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班齐唱《妈妈格桑拉》。
二、新课教学;
1、聆听三个《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片段,对比它们;
2、简介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意;(1)教师简单介绍歌曲;(2)学生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第一乐句;
3、完整聆听乐曲,引导学生从音色与器乐的表现形式;(1)你听到乐曲有哪些乐器演奏?;(2)管弦乐队与钢琴演奏、人声演唱相比,你认为哪;
4、教师简单介绍管弦乐及作者;
5、再次完整聆听乐曲
二、新课教学。
1、聆听三个《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片段,对比它们的异同点。
2、简介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意境。(1)教师简单介绍歌曲。
(2)学生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第一乐句。由于单调高,注意保护嗓子,通过哼唱,加深对旋律的熟悉与记忆。
3、完整聆听乐曲,引导学生从音色与器乐的表现形式上谈谈对乐曲的感受。(1)你听到乐曲有哪些乐器演奏?
(2)管弦乐队与钢琴演奏、人声演唱相比,你认为哪一种表现形式在表达歌曲的意境、感情上更细腻、更丰富?
4、教师简单介绍管弦乐及作者。
5、再次完整聆听乐曲。
6、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1)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2)学唱歌曲,体验歌曲情绪。(3)为歌曲伴奏,表现歌曲情绪。
(4)用多种表现形式表演歌曲,渲染歌曲气氛。
三、全课小结。
1、师生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组、师生、生生互评。第3课时 迪克西岛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迪克西岛》,学吹竖笛《箫》。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悠然自得的情绪,认识并听出短笛的单色。
2、学习竖笛的吹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乐曲《口哨与小狗》,边听边随着音乐的节拍做律动,并模拟吹着口哨与小狗散步情景。
二、新课教学。
1、初听乐曲《迪克西岛》片段,在律动自然导入乐曲的聆听,听后议一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它与《口哨与小狗》在音色和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再听乐曲第一部分,认识短笛,记住短笛的音色。(1)乐曲除了有口哨吹奏外,你还听到什么乐器在演奏?
(2)出示短笛的图片或实物,认识短笛的形状、音色特点及演奏姿势。(3)听辨乐曲中短笛和口哨的音色,并用动作表达。
3、完整聆听乐曲,听出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
4、教学生学吹竖笛。
三、全课小结。
1、师生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组、师生、生生互评。第3课 美丽的童话 教材分析:
在童年时代,童话故事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带给孩子新奇,让他们充满遐想。本课以“美丽童话”为主题,是与之前的“童趣”、“童年”、“童心”、“童年的音乐”等同一系列,也是童年主题的深化和延续。围绕着这一主题,本课选取的四首中外作品,有童话色彩的歌曲,还有童话故事音乐。旨在将学生带人音乐童话之中,让学生在童话世界里感受与体验音乐的魅力,在音乐中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与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
1、听出《波斯市场》各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及主题国的主奏乐器,能随着音乐用?xx x?的节奏来表现主题团中的铃鼓声。
2、聆听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哼唱并记住?扫帚拎水?的主题,知道节奏、速度、力度与主题情绪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与同伴一起根据音乐片段编创音乐短剧并表演。
3、能自信地用行进速度与风格演唱歌曲《木偶兵进行曲》。
4、能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月亮姐姐快下来》,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表达热 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认识?西洋乐器分类
(一)?中所呈现的乐器,能根据乐器的形状、构造特点进行 分类。
教学重点:能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月亮姐姐快下来》,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表达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与同伴一起根据音乐片段编创音乐短剧并表演。
课时安排:4课时。第1课时 木偶兵进行曲
教学内容:演唱歌曲《木偶兵进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歌,口说提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进行曲风格。聆听前设问:这首歌曲你是否似曾相识?与你听
过的哪首乐曲的旋律相同?(管弦乐《玩具兵进行曲》)请学生边听边用手上的笔,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敲击。
2.复听乐曲,比较两首进行曲的异同。教师可从它的表现形式、旋律、情绪、风格等音乐要素上引导学生,可请学生边听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也可分小组、分任务一起合作完成,使聆听活动既节省时间又有针对性。听后,大家交流、总结。
3.再听歌曲,找出歌曲中相同的乐句,分析歌曲的结构。可请学生边昕边把相同的乐句用相同的线条、图形或颜色标出来。
4.学唱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风格。歌曲的旋律深受学生的喜欢,但填上歌词后作为歌曲来演唱,要解决以下几个难点:
(1)、第一乐段是弱起小节,两小节换气速度较快,加上歌词稍微有点绕口,因此在学唱时,宜先放慢速度学唱,待咬字清楚了再加快速度到原速。
(2)、一小节里连续三个小二度,这一小节要多用琴声带唱。同一时,要区别。两处歌词在节奏上的不同,及时纠正学生易唱错的词。
(3)、第二乐段中要注意音程间关系,还有?向前进?处的八度大跳,都要作出提示,注意唱准。
三、全课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2课时 月亮姐姐快下来
教学内容: 演唱歌曲《月亮姐姐快下来》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组视唱、视奏歌谱的竞赛作为导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视唱、视奏能力。
二、新课教学。
1、从聆听歌曲范唱,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导入。
2、歌谱学习:
(1)采用分组自学、个别自学或集体视唱的方法,学习齐唱部分的歌谱。先练习不带连音线、没有切分音的谱子,然后再练习带切分音的歌谱。
(2)找出歌曲中出现的切分音,并说说切分音在歌曲中起到什么作用。(3)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齐唱部分歌谱。可采用小组接龙或师生接龙的形式进行,这一环节既能把器乐学习与歌唱学习有机结合,又为下面的轮唱练习打基础、作铺垫。
(4)集体视唱或吹奏齐唱部分两遍,第二遍演唱(演奏)时,教师间隔一小节加入进来,与学生形成轮唱(轮奏)的效果。
(5)练习后请学生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此时还可以与学生重温以前学过的轮唱歌曲,如:《两只老虎》《美丽的黄昏》《嘹亮歌声》等。
3.歌词学唱:
(1)按节奏、轻声高位臵朗读歌词。可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帮助学生在朗读歌词时,寻找头声发声方法。高位臵的朗读,有利于歌唱的优美、和谐。
(2)学唱歌词。歌曲的意境优美,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歌词意境,要求声音唱得连贯、抒情,要把与月亮姐姐的对话唱得深情,把邀请月亮姐姐快下来的迫切心情表达出来,并注意节奏的准确。
4.轮唱练习:
(1)把学生分成两组,借助竖笛或口风琴的伴奏进行轮唱。要求学生关注两个声部的声音和谐、均衡。
(2)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每一小句的第一拍加上重音演唱,突出三拍子的韵律,在随后的一小节处理为渐弱,使两个声部此起彼伏,好似与月亮姐姐的对话。5.乐器伴奏。分组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比一比哪个小组表演得更好。活动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又注意引导学生恰当地表现歌曲意境。
三、全课总结。抽生谈收获,演唱歌曲。第3课时 魔法师的弟子
教学内容:聆听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课本提供的故事配图、文字解说、乐器图片等相关信息,请学生讲讲这部作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并用一个恰当的成语,说明魔法师的弟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谈话激趣,设问导入。教师可这样讲述:?1797年,德国诗人歌德写了一首叙事诗,一百年之后的1897年,法国作曲家迪卡斯根据这部叙事诗创作了一部交响诗;1940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出品的动画片《幻想曲》,让观众领略到这部音乐作品的迷人魅力。你知道这部作品的名字叫什么吗??
二、新课教学。
1、教师简介《魔法师的弟子》的故事、曲作者以及交响诗。
2、完整聆听乐曲,想象音乐所描绘的故事和情景。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聆听演奏乐器的音色。
3、重点聆听?扫帚拎水?的主题。
(1)、第一遍,听出演奏主题的乐器。出示大管图片或实物,复习、巩固、深化对乐器的认识。力度上有什么不同,它与情绪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2)、请学生边听边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听后交流。
4、请学生谈谈,这个故事给了他怎样的启发。如果魔法师走了,小弟子以后会怎么样。
5、分小组编创音乐短剧,表演《魔法师的弟子》。教师先把几个主要的音乐段落剪辑好,让学生自己选择要表演的片段。★在欣赏过程中不要用过多的时间进行讨论,有些问题要靠聆听去解决,哪怕暂时还有
疑惑也无需详细解答。音乐只有多听多感受,才会逐渐产生情感的共鸣,领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体会其所表现的手法。
6、了解西洋乐器的分类。
(1)回顾教科书中相关的作品,聆听其中乐曲片段,复习学过、认识的西洋乐器。如《彼得与狼》中的?彼得?主题(小提琴)、?小鸟?主题(长笛)、?猫?主题(单簧管)、?鸭子?主题(双簧管)以及?爷爷?主题(大管);《龟兔赛跑》中的?兔子?主题(单簧管)和?乌龟?主题(大管);《动物狂欢节》中的?大象?主题(低音提琴)和?天鹅?主题(大提琴);《迪克西岛》(短笛)等。
(2)出示相关乐器的图片,请学生根据乐器的形状与构造,尝试对乐器进行分类。可结合?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连一连?等多种形式进行。
(3)对照教科书提供的插图,归纳小结西洋乐器的分类。
(4)聆听音乐片段,听辨演奏的乐器,说出是属于弓弦乐器组的还是木管乐器组的。教师可结合本课的聆听曲目《魔法师的弟子》和《波斯市场》,截选其中的段落提供给学生聆听,既能对音色进行听辨,又是为听赏做铺垫。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4课时 波斯市场
教学内容:聆听《波斯市场》、《魔法师的弟子》编创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曲名、地理、风俗文化人手,点出课题《波斯市场》。可出示地图,提出问题:波斯在哪儿?你能在地图上指出它的位臵吗?你知道波斯有些什么特产吗?你估计波斯的市场上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等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见识谈谈,把学生带到一个乐曲特定的情景中,从而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1、简单介绍乐曲作者的生平以及波斯的民俗风情。
2、按活动提示要求,完成以下练习:
(1)完整聆听作品,听出音乐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请学生用数字或者图形来表示,边听边记录,并听出主题图的演唱形式。
(2)主题2是由男声合唱来表现的,当主题2音乐出现时,可在教师指导下,在音乐的?重音处?拍手,并用?啦?模唱旋律。
(3)说出主题园主奏的乐器名称(大提琴),并随主题3旋律的流动,做模拟竖琴弹奏动作。感受和表现旋律的特点。
(4)当主题团中出现铃鼓声时,让学生用手拍击?xx x?的节奏来表现,也可用铃鼓敲击?xx x?的节奏为音乐伴奏。注意使用的铃鼓数量不要过多,以免影响对音乐的聆听,破坏音乐的意境,拍打铃鼓的姿势应为一只手平拿,另一只手用手掌心拍击铃鼓的上面。
3、再次完整聆听乐曲,并根据自己对每个主题音乐的感受与理解,给每个主题起一个小标题。
4、编创与活动
《魔法师的弟子》编创与表演
三、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第4课 京腔京韵 教材分析:
1、唢呐曲《京剧唱腔联奏》《京剧唱腔联奏》是一首用乐器模拟四段京剧名家唱段的唢呐曲。
2、京剧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是传统京剧《铡美案》中包拯的一个唱段,是包拯审判陈世美的一段西皮唱段,表现了公堂上威严肃穆的气氛和包拯的刚直正义。
3、京剧选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你待同志亲如一家《是现代京剧《沙家浜》的选段,沙家浜》是根据沪剧《芦荡火种》改编而成的现代京剧,两剧均于1964 年完成创编任务。《你待同志亲如一家》是沙奶奶与指导员郭建光的一段充满鱼水之情的对唱。
5、歌曲《校园小戏迷》《校园小戏迷》是一首京味浓郁的戏歌,短小精炼的歌词中包含了京剧的行当、唱腔和韵味。男、女生的对唱表演,表达了校园里当代“小戏迷”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传承。歌曲取材深圳市东湖中学原创京剧小戏 《校园小戏班》中的一个唱段。歌词是对当今少儿学习传统民族文化——京剧艺术的学习要领的描述,通俗简洁,含义深刻,朗朗上口。唱腔旋律明快、爽朗、流畅,涵盖了京剧的鲜明特点。教学目标:
1、认识京剧的行当,能听出乐曲《京剧唱腔联奏》中的行当唱腔。
2、聆听传统京剧唱腔片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和现代京剧唱腔片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体会其中的声腔特点和京韵。
3、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并唱出歌中的韵味。
4、在聆听、学唱活动中,能说出几个京剧人物,模仿几个亮相动作和背唱一段唱腔。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小对京剧的喜爱,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教学难点:能说出几个京剧人物,模仿几个亮相动作和背唱一段唱腔。教学时间: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京剧唱腔联奏》和京剧唱腔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学习?京剧行当?。
教学过程:
一、口说导入新课。
课前先把学生分成四组,布臵他们搜集有关京剧行当、唱腔等相关资料。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乐曲《京剧唱腔联奏》
1、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介绍自己小组负责收集的行当、唱腔等知识进行分享。与下面的
环节相结合,教师播放到哪一个行当唱腔时,就由哪一组来介绍。
2、辨一辨。教师播放几个唱腔片段或视频,引导学生抓住各行当唱腔的演唱特征,听辨出各是哪个行当的唱腔。
3、听一听。初听乐曲,听出演奏的乐器是唢呐。
4、议一议。再听乐曲,听出唢呐模拟了哪几个行当唱腔(分别是净、旦、生、旦)。由于学生对这些行当唱腔曲调、演唱特点还比较陌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多听或多看,通过议论和交流,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5、演一演。可请学生各自设计一个适合‘‘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角色的动作,听到乐曲中行当唱腔出现时,用动作来表现。
(二)聆听 京剧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1、复习京剧的四大行当,判断分析,?包龙图?属于四大行当中的哪一个行当,请学生
辨别教科书中剧照,说出?包龙图?是属于四大行当中的?净?。
2、教师简介京剧《铡美案》的剧情,让学生明白?包龙图?是小说和戏剧中对包拯的称 谓。教师先设问:包龙图指的是谁?铡美案是一件什么案子?提问:你知道包公吗?你知道这个故事吗?若有学生知道,先请他们来谈谈,教师最后再归纳补充。
3、初听唱腔片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知道西皮?导板?与?原板?的不同。听前 提出思考:?导板?与?原板?有什么不同?学生听后自由议一议,教师小结:?导板?
4、跟着录音,试着模唱第一句?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5、再听,听后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净?这一行当声腔;词,说说这一声腔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三、全课总结;谈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京剧的哪些知识?;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京剧唱腔选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顾以前听过的现代京剧唱腔片段,如:唱段的起始句,常用于剧中人感情激越奔放之时;?原板?常用于叙事、抒情和景色描述,一 板一眼,中速。
2、跟着录音,试着模唱第一句?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模唱是学习京剧唱腔必用的教学手段,模唱时可多听几遍,若能跟着京剧演员的表演来模唱的话,就更有利于掌握唱腔的韵味了。
3、再听,听后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净?这一行当声腔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唱腔中的唱词,说说这一声腔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体会唱腔的感受,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净角用真嗓子演唱,音色更宽宏、粗犷等。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京剧的哪些知识?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京剧唱腔选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学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以前听过的现代京剧唱腔片段,如:《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迎来春色满人间》等,请学生唱一唱、听一听或者辨一辨。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京剧选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
1、简单回顾京剧《沙家浜》剧情,知道唱段中的几个主要角色。2.观看唱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视频,让学生感受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不同。
3、再听、看、唱、演,请学生随着音乐哼唱,体会京剧的韵味。让学生根据剧情创设情 境,表演其中的角色。哼唱时,教师带着学生按节奏以?一板一眼?的形式拍击,帮助更好地体会。
(二)演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1、剪辑一段少儿京剧表演的视频给学生观看,拉近现代小学生与传统京剧的距离,引起学生学唱歌曲《校园小戏迷》的兴趣。
2、复唱歌曲《龙里格龙》或聆听歌曲《唱脸谱》,以复习京剧脸谱、行当导入学习。
3、播放歌曲《说唱脸谱》,从歌词中激发学生学唱京歌、学习京剧的兴趣及传承国粹的 责任感。请学生谈谈:你对歌词唱的?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土老半天?、?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赶上潮流?有什么看法?
4、复习京剧行当的划分、唱腔特点,请学生模仿其中行当角色的动作、造型。如果能模唱一句唱腔就更好了。
5、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1)朗读歌词,了解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2)初听范唱,边听边打节奏跟读歌词,感受歌词的节奏特点。
(3)再听范唱,分角色模唱其中男、女生演唱的片段,可参考?作品分析?中对男腔和女 腔的介绍,按音色要求模唱。模唱学习中,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尽量把握老生刚劲挺拔、青衣细腻婉转的演唱风格,体验京剧唱腔的字正腔圆和行腔圆润的要领。要唱出韵味来。
(4)跟教师学唱歌曲最后一句'学习京剧手位动作?拉山膀?,边唱边做,注意音准,并唱足尾音的时值。
4、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演。教师可教学生走走京剧的基本台步,还可请学生设计,几个京剧的亮相动作,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表演。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京剧的哪些知识?唱一两句《校园小戏迷》。第3课时
教学内容:学吹竖笛《瑶族舞曲》。教学过程:
(一)了解京剧行当
1、复唱歌曲《龙里格龙》作为导入,学生边唱教师边展示京剧脸谱的图片或实物。唱完后设问:你认识脸谱吗?你知道不同的颜色代表的人物性格、形象有什么不同吗?
2、认识京剧脸谱。课前可布臵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先分享交流,教师再作 小结补充。播放歌曲《唱脸谱》给学生听听,从歌词中给学生启发与指引。如歌词中的?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 喳!?等。
3、介绍京剧行当。介绍四大行当:生、旦、净、丑,请学生对照教科书上的剧照,分辨 出来。
4、听赏四大行当的唱腔片段,感知不同的演唱特点,要引导学生从音色等要素上感受、体验、认识京剧的行当。可选择《牧虎关》中裘派花脸唱段《贤妹暂坐雅之厅》,《玉堂春》中的梅派青衣唱段《苏三起解》,《十老安刘》中的马派老生唱段《淮河营》,《红娘》中的苟派花旦唱段《叫张生》。为学生聆听《京剧唱腔联奏》作铺垫。
5、请学生课后选择一个喜欢的行当角色,画一个脸谱。
(二)学吹竖笛
1、选择不同的节奏来表现乐曲不同的场景,体验不同的节奏给乐曲带来的情绪变化。
2、练习指导参照教科书p31所提供的步骤、方法。
3、学生选择?xxxx?节奏吹奏时,要指导学生用双吐吹奏,类似读?吐库?的字音?TKTK?,前者由舌尖后移,后者由舌根前移发音。这种发音纯气声,声带不能振动发声。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互相评一评。第4课时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每课中的重点内容重温一遍。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一下,这个单元学了哪些知识?
二、复习。
1、复习京剧的相关知识。
京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仅听唱段,对学生认识其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征,会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采用多媒体或观看录像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视野。
2、教师提供乐曲《京剧唱腔联奏》中所模拟的唱腔片段,如《牧虎关》中的《贤妹暂坐雅之厅》,《玉堂春》中的《苏三起解》,《十老安刘》中的《淮河营》,《红娘》中的《叫张生》。让学生熟悉这几个唱腔音调
3、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各小组分别收集京剧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相关资料,包括行当的分类、演唱特点、造型特征以及京剧的脸谱等。鼓励他们先根据四大行当的特征,自己设计相应的角色造型与动作,收集或设计制作脸谱,待在课堂学习中一起交流、分享。各小组还可以采用说、唱、看、辨、画、演等形式向大家介绍、分享课前的学习研究成果。扩大学生的参与范围,提高学生的喜爱度。
4、结合歌曲《校园小戏迷》的学习,设计一个编创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地体验?京剧行当?。把学生分成生、旦、净、丑四组,运用所掌握的行当唱腔风格、表演特点等,选用歌曲最后一句。
5、来表演不同的行当,并让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6、《京剧唱腔联奏》的聆听向学生提供口哨吹奏版,与唢呐吹奏的版本有?异曲同工之妙?。
7、教师收集一些近年来创作的通俗歌曲、戏歌等代表性作品,少儿演唱的京剧片段、经典戏曲动画片《张飞判瓜》(此片的人物以京剧脸谱造型,混合戏曲的唱、念、做、打的元素),作为课堂学习的导入或拓展内容,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京腔京韵?。
三、全课总结。让生自选一段京剧,自由上台展示。第5课 赞美的心 教材分析:
1、歌曲《五彩缤纷的大地》
《五彩缤纷的大地》是词作家郑南和作曲家杨庶正为少年儿童撰写的一部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赞歌《大地赞美歌》中的第五首。《五彩缤纷的大地》以简朴的短乐句,精炼的音乐语言,一开始便深深镂刻在人们的脑际。细细倾诉祖国巨大变换的几个里程碑,以音感人,以情动人。歌曲中前后回旋的手法,就像童话般旋转上下的一盏盏宫灯,放射出五彩斑斓的异彩,赞颂着五彩缤纷的祖国大地。最后以丰富感人的和声、动人心弦的旋律、璀璨辉煌的合唱结束全曲。
2、乐曲《黄河颂》
《黄河颂》是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第二乐章,是以《黄河大合唱》中的同名独唱曲的旋律作基础发展,描绘出黄河与中原大地的河山美景。乐曲由大提琴奏出庄严缓慢的引子,引出钢琴独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之后,在层次和力度上逐渐加以展开,把乐曲推向歌颂性的高潮,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钢琴有力的和弦奏出雄伟的结束部分,象征着觉醒的中国人民犹如巍巍昆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3、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
歌曲创作于1989年,为两段体结构,开始的引子旋律在中低音区徘徊,透露着深深的眷念之情,引子中的钟声,宛如晨钟敲响,预示着举国欢庆的一天的来临。第一乐段共四句,旋律在中、低音区跌宕起伏,情绪显得深邃、厚重而委婉抒情。歌曲的高潮是第二乐段开始的地方,旋律的大跳和节奏的紧密如激动的诉说和热切的祝愿,变化重复后慢下来,回复到歌曲开始那深情的表达,最后以高八度结束全歌。
4、歌曲《龙的传人》
这是一首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的歌曲,写于1978年。由台湾著名歌手李建复首唱,经香港歌手张明敏在198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会上深情演绎,随后歌曲传遍中国,龙的传人继而成为中国人的民族别称。它的歌词本身糅合了浓厚的民族情感,“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是这首歌曲的核心,也是台湾同胞的共同心声,充分表达了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怀念。
教学目标
1、记住《黄河颂》的主题旋律,感受乐曲壮阔而深切的激情。
2、能用多种演唱形式表现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能用亲切自然的歌声背唱《龙的传 人》,用歌声表达自己对祖**亲的热爱与祝福之情。
3、聆听合唱曲《五彩缤纷的大地》,感受孩子们对祖国大地的赞美之情。
4、认识反复记号?D.S.?,并能说出和反复记号?D.C.?的不同用法;认识?西洋乐 器分类
(二)?的乐器,能听辨并说出乐器的名字和所属的乐器组别。
教学重点:演唱《今天是你的生日》。
教学难点: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听辨出乐器的名字和所属乐器组别。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学习反复记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设问:你知道你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又是哪一天?说说你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福。
二、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认识反复记号?D.s.?,可结合呈现的数字顺序,让学生去发现反复记号?D.s,?的演唱顺序,并能说出和反复记号?D.c.?的不同之处。
(1)反复记号?D.S.?出示反复记号反复跳跃记号,请学生说一说它的名字,复习学过的几种反复记号。
(2)唱~唱。在复唱《赶圩归来啊哩哩》《茉莉花》的歌曲中复习反复记号的用法。(3)看一看。认识反复记号从提示 D.S.的演唱顺序中知道它的用法。(4)练-练。请学生在本课的练习中完成?用数字表示旋律进行的顺序。(5)听一听。播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边听边找出反复记号,知道歌曲的演唱顺序。
(6)说一说。这几个认识的反复记号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2、再听歌曲,用听唱法学唱第二乐段歌词。
(1)第一次听,找出歌词中?我们?对祖国生日的祝福语。边听边想边看歌谱,听完后,请学生把这些歌词有感情地读一读。
(2)第二次听,边听边随着音乐唱出我们的祝福(即第二乐段的歌词)。请学生唱后谈谈 怎样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我们对祖国生日的祝福之情。此乐段音域较高,在演唱时教师要提醒正处变声期的学生不要喊唱,一字多音又带连音线的地方。要注意唱准节奏。
(3)第三次听,师生合作,边听边有感情地演唱。教师负责演唱第一乐段,为下一环节的 学习铺垫,请学生边唱边体会,老师演唱的部分与他们演唱的部分,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学生唱后自由回答。
3、跟琴视唱,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l)听教师范唱,说出歌曲可分成几个乐段。教师可从乐段不同的情绪对比上作启发。
(2)跟着教师的琴哼唱歌谱。在学唱歌谱过程中复习切分音,可请学生找出歌曲中出现的 切分音,并指导学生唱准。
(3)学唱歌词。在朗读歌词中,教师渗透歌曲创作的背景、词曲作者。
4、完整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情感。
5、请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
三、全课总结。
此歌是1989年为纪念北京解放40周年活动而写的主题歌。据词作者介绍,歌曲中饱含深情。最重要的词语是?放飞一群白鸽?。因此,在演唱歌曲时,教师可再次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唱这一段才能更好地表达感情。第2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龙的传人》,聆听《黄河颂》;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引入。
二、新课教学。
(一)演唱歌曲《龙的传人》。
1、初听歌曲,理解歌名的涵义。
设问:(l)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你会唱吗?(2)你知道?龙的传人?指的是什 么?等等。引导学生从歌词中知道?龙的传人?的根,即歌中唱的?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2、再听歌曲,播放张明敏演唱的录音或视频'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会唱的学生可轻声跟 着哼唱。
3、学唱歌谱,比较、分析旋律。
(1)跟琴哼唱或用竖笛吹奏旋律,找出旋律中相同的地方。
(2)再唱,感受旋律的进行,谈谈从哪一乐句开始,情绪产生了变化。
4、有感情地演唱歌词。
(1)渗透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民族情怀。
(2)可以?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来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歌词,产生对民族根的认同和情感共鸣。
5、再次演唱歌曲。
(二)聆听《黄河颂》
1、导入。
(1)歌唱导入。师生以接龙的方式演唱《龙的传人》第一段歌词,一问一答地自然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2)聆听或观看《黄河颂》的演唱,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听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一下歌词,以便更好地理解歌词中蕴藏的对祖**亲赞美之心。2.聆听钢琴协奏曲《黄河颂》,感受乐曲表现的力量。
(l)聆听主题1,听出乐器演奏的音色。听前可先帮助学生知道什么是?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然后提出问题:乐曲开始时是什么乐器演奏的?钢琴再次演奏这一主题时给你怎样的感觉?
(2)学生听后交流。交流后可再次聆听,以加深对乐曲的感受。
(3)带着问题聆听全曲。设问:你听到黄河奔流的声音了吗?可让学生谈一谈:钢琴是如何表现?黄河的奔流?的。
(4)再次完整聆听全曲,听后请学生谈谈:哪一段旋律使你最为激动?教师可在听前引导学生边听边看教科书中出示的四个主题,比较一下它们的旋律进行、音区等的特点。
3.简介乐曲及歌曲创作的背景。
乐曲《黄河颂》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改编创作的。它以抗日战争为历史背景,以黄河象往中华民族,表达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精神。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在曲式结构上又体现了中国传统风格,以标题性组曲的形式写成。经改编后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共有四个乐章,分别为:1.前奏: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愤;4.保卫黄河。本课选听的是第二乐章《黄河颂》。
第二乐章《黄河颂》以《黄河大合唱》中的同名独唱曲的旋律作基础发展,描绘出黄河与中原大地的河山美景。乐曲由大提琴奏出庄严缓慢的引子,引出钢琴独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千百年来勤劳的人民在黄河两岸劳动、斗争、生活。之后,在层次和力度上逐渐加以展开,把乐曲推向歌颂性的高潮,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钢琴铿锵有力的和弦奏出雄伟的结束部分,象征着觉醒的中国人民犹如巍巍昆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三、全课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复唱《今天是你的生日》,聆听《五彩缤纷的大地》,认识西洋乐器分类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
唱《今天是你的生日》,谈谈你对此歌曲的理解。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歌曲《五彩缤纷的大地》
1、初听歌曲片段(第一乐段),感受歌曲的情绪。可利用图片或视频,渲染气氛。如:肥沃的耕地(黑土地)、金色的麦浪(黄土地)、飘扬的红旗(红土地)和辽阔的海洋(蓝土 地),视听结合,通过视觉的冲击力增强学生对作品所描绘的意境的感知。
2、点出歌名,简介歌曲。歌曲是《大地赞美歌》组歌的第五首,赞颂的是改革开放后,五彩缤纷的祖国大地。
3、哼唱音乐主题?5一一一一?,熟悉和记住主题。.
4、跟唱第一乐段,边划拍边唱,感受圆舞曲的欢快和流动感。
5、完整聆听歌曲,边听边划拍,感受歌曲节拍和情绪的变化。
6、再次完整聆听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特别提示:可用诗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沉?做本节课的结束语。让学生课后思考:你爱祖国这片土地吗?你将会怎样让这片土地更加五彩缤纷?以触动学生心中的爱国之情。
(二)西洋乐器分类
(二)。
1、铜管乐器种类的认识,可复听《魔法师的弟子》片;
2、打击乐器种类的认识,可以通过玩?猜猜我是谁?;
3、总结回顾西洋管弦乐队的分类:弓弦乐器组、木管;
三、全课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第6课两岸情深;教学目标;
1、能听出乐曲《丢丢铜仔》的主奏乐器二胡,说出1;
2、聆听乐曲《阿里山的姑娘》,自选乐器并设计节奏;
3、能用自然优美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半屏山》;
1、铜管乐器种类的认识,可复听《魔法师的弟子》片段,请学生说出其中所演奏的乐器(圆号、长号、小号、大号)。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乐器的图片或实物。
2、打击乐器种类的认识,可以通过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请学生根据打击乐器的音色,辨别、说出乐器的名字。此游戏可根据学校条件来做,也可以从教材提供的音响中,提取打击乐器音色作为素材,让学生根据乐器的材料、演奏方法、音色等,认识打击乐器的分类。
3、总结回顾西洋管弦乐队的分类:弓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
三、全课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第6课 两岸情深 教材简析
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是根据台湾民歌《丢丢铜仔》改编的。二段式,本乐曲经由二胡、柳琴,唢呐等乐器连接担任主旋律的演奏,展现了不同风格的情趣,再加上中间各段的快板变奏,更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氛。
管弦乐《阿里山的姑娘》运用经典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的旋律,由各种乐器声部轮流奏出,音色由幼细到柔和,再到深厚,仿佛众人口儿相传着什么令人喜悦的话语。首尾热烈狂放的乐队合奏,表现出民歌本色的淳美之感,将中国民歌与西洋交响乐创作技法完美融合在一起。
歌曲《半屏山》为2/4拍,徵调式,单乐段。借一山两分、山水相连的自然景观,寄托了海霞两岸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节奏在平稳中略有顿挫,旋律则婉转起伏,优美流畅。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采用高山族山歌的曲式写成,该曲在20世纪60、70年代是唯一以高山族曲调描述山地风情、人物的名歌,在1984年中央台春晚上首次在中国内地开始传唱。
学情分析
台湾歌曲及艺术形式,学生接触的比较少,高山族就更不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多利用各种途径让学生有所了解,六年级的学生对歌曲的情绪及声音的处理基本到位,但歌曲中的难点节奏还需老师指导。教学目标
1、能听出乐曲《丢丢铜仔》的主奏乐器二胡,说出1、2段旋律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情绪。
2、聆听乐曲《阿里山的姑娘》,自选乐器并设计节奏为1伴奏,表现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3、能用自然优美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半屏山》,并和同学合作,用多种演唱形式 来表现歌曲。
4、背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随音乐边唱边跳,体验歌曲的情绪。
5、能按编创节奏的要求做编创练习,并能在教师琴声的带领下做视唱练习。
6、与同学一起用竖笛合作吹奏《摇篮曲》,并能编创音型。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听、唱、跳、辨、编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熟悉、感受宝岛台湾最具代表性的歌曲和乐曲,感受与体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两岸人民感情相连相融?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学生综合表演能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半屏山》,发声练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范唱,直接导入。教师可设问:在中国的东南部,有一座山被削成两半,叫做半屏山,你知道它们分别坐落在哪儿吗?
二、新课教学。
1、歌曲学唱。
(1)初听歌曲,跟着老师用固定节奏为歌曲伴奏。熟悉歌曲旋律的同时,为下面在旋律中 ?并编创节奏谱的活动作铺垫。
(2)可先请学生找出刚才为歌曲伴奏的两种节奏,然后再引导学生发现旋律中还有一种节奏用得较多—切分。(3)以上面三种节奏为主,编创4小节的节奏谱,尝试为歌曲伴奏。能力弱的班级可只选 其中一两种节奏,降低难度;能力强的班级可把编创的小节数加长,难度加大。可尝试用编创好的节奏谱为歌曲伴奏,边听歌曲范唱边拍。
(4)学唱歌词,有感情的演唱。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在学唱歌词时,要注意启发学生以情带声,控制气息:
A:装饰音要唱得自然。
B:休止符的地方,要提示学生此处不是换气的地方,要注意休止时声断而气息不可断。气息不要断,一口气唱6小节。
2、尝试学习用闽南方言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有条件的学校,可从网上下载台湾歌手孟庭苇 用闽南语演唱的版本,提供给学生听听、学学。
3、设计多种形式来演唱歌曲。学生小组讨论后试唱,相互评价后再确定方案,方案可以是 多种的。如:第一、二段可设计为男女生演唱或普通话与闽南方言演唱等。
4.发声练习
这是一条下行跳音的练声曲。跳音要唱得短促、跳跃,富有力度和弹性’母音?ha?的发声要注意保持?喉头下移,软腭抬起?的兴奋状态(做惊讶状),开口音?ya?声音不要散’ 下行时要做到?音高下行而感觉向上?,始终保持声音的高位臵。此发声练习练好了,则有利于解决歌曲《半屏山》从高音下行仍保持高位臵的演唱技术问题。练声的音域:上行可在1=c至1=E之间练习,下行可练至1=A。
三、课后延伸:
请学生搜集台湾当地的风俗文化资料,在下一个学习内容时分享。★ 特别提示:用编创的节奏谱为歌曲伴奏这一活动要视学生的能力、水平而定,这个环节也可以安排在歌曲学唱后再进行。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与学唱《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阿里山的风光视频或图片,从感受阿里山之美导入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的聆听。
让学生猜猜:这是来自哪儿的一首歌曲的旋律?
二、新课教学。
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2、简介管弦乐《阿里山的姑娘》
鲍元恺编写的管弦乐小品《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经典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的旋律,由各种乐器声部轮流奏出,音色由幼细到柔和,再至深厚,仿佛众人口耳相传着什么令人喜悦的话语。首尾热烈狂放的乐队合奏,表现出民歌本色的淳美之感,使阴柔与阳刚之美,水乳交融令人惊奇,并将中国原味民歌与西洋交响乐创作技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3、跟琴视唱歌谱,熟悉歌曲的旋律。先进行跟琴视唱,然后教师弹奏全曲,请学生边听边在歌谱中划出这条旋律。
4、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热情欢快的情绪。在学唱过程中,可采取男女生对唱、分组接龙唱的形式,活跃学习的气氛。也可鼓励学生与同伴一起边唱边加上简单的动作,随音乐边唱边跳。如:四人一组手牵手(如教科书中的插图),三步一弹腿,左右方向各做1次。
5、分组表演唱《阿里山的姑娘》。
三、全课总结。
评一评哪一小组的同学演得好,好在哪儿? 第3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丢丢铜仔》,学吹竖笛《摇篮曲》。教学过程:
(一)聆听 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
1、导入新课。复唱以前学过的台湾歌曲作导入,然后进入乐曲的聆听。如:《一只鸟仔》《摇船调》《外婆的澎湖湾》和《乡间的小路》。设问:这几首歌曲都是哪个地方的歌曲?
2.初听乐曲《丢丢铜仔》,听听这首乐曲的旋律与哪一首歌相似?
3、简单介绍民歌《丢丢铜仔》的背景及意思。
《丢丢铜仔》是流行在台湾和福建闽南一带的民歌,两百多年前,顺水路运送木材的工作在返回宜兰的路上’常常唱着这首歌走过山洞。?丢丢铜仔?的意思是模仿山洞里的滴水声。
4.再听乐曲,听出乐曲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听后请学生说一说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可引导学生从主奏乐器二胡所表现的形象谈起。
5、完整聆听全曲,比较乐曲1、2段在旋律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让学生 通过唱一唱1的旋律,用竖笛吹奏2来比较。
(二)学吹竖笛《摇篮曲》
1、吹奏三声部合奏曲《摇篮曲》。
第一部分是旋律声部,主要是复习指法和装饰音的吹奏。第二部分与第三声部是以基本节奏型的和声。
2、根据学生的能力,安排他们演奏力所能及的声部,使每个学生都能参考演奏,在合奏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先进行分声部练习,集体吹奏第一部分,熟练后进行三个声部的合奏。
4、师提示:吹奏的技术是为表现音乐服务的,课堂上提高学生演奏能力的相关训练千万不要?为训练而训练?,也不要强求学生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必须掌握。乐曲中的装饰音,如果学生演奏有困难,省略不吹。这样,既降低了学生的吹奏难度,又不影响乐曲的情感表达。学生也能在表现音乐中尽情抒发内心的情感。
5、编创游戏?吹对子? 游戏的玩法可参看教科书的提示由易到难。先由教师出题,学生模仿并编出不同的音符。再由学生自己出题,其他同学模仿、编奏等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要能达到编创出?自己的音?、?自己的歌?,玩什么、怎样玩,都可以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定。
三、全课总结。
说说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第7课 七色光彩 教材分析:
《七色光之歌》是六年级教材里第七课的一首歌,本单元以“七色光彩”命题,是让学生在演唱、聆听、编创与活动中,感受音乐作品给他们带来的热情与欢乐,丰富其内心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而圆润的声音演唱《七色光之歌》,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积极乐观的情绪。
2、能用柔美的声音、恰当的速度与力度演唱歌曲《萤火虫》,并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 为歌曲伴奏,表现出歌曲的意境。
3、能哼唱《木星——欢乐使者》两个音乐主题,并背唱其中一个主题的旋律,比较出它 们在速度、力度和主奏乐器音色上的不同与变化。
4、能听出《大峡谷组曲》之《日出》
2、3旋律演奏乐器的组别。说出力度变化在乐 曲中的作用。
5、能独立完成视唱练习,懂得西洋管弦乐队的排列。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作品给他们带来的热情与欢乐,丰富其内心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难点:结合歌曲和乐曲的学习内容,学生对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有更深的理解。教学时间: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日出》,学唱歌曲《七色光之歌》。教学过程:
(一)聆听乐曲《日出》
1、导入新课。
复听四年级上册乐曲《羊肠小道》片段,让学生听后说出曲名、作者及出处。然后点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格罗菲的管弦乐《大峡谷》的第一乐章《日出》。
2、聆听乐曲,引导学生结合乐曲的标题《日出》,说出力度在乐曲表现景象中的变化与作用。
3、让学生对照教科书上的五幅画面来感受力度的变化,还可以回顾乐曲《晨景》,启发学生对比两首表现同一自然景象的作品,发现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4、重点聆听乐曲第2、3段
(1)第一遍,听出第2、3段分别由什么乐器和乐器组演奏的。教师可采取视听结合的方 式,在聆听前先出示西洋管弦乐队的排列图,让学生复习巩固;然后边听、边看、边记录。(第2、3分别由木管组和弦乐组奏出)
(2)第二遍,边听边模拟乐器的演奏。聆听时,当听到主奏的乐器出现时,用模拟演奏动 作来表现。可先熟悉主题旋律,请学生把这两个主题旋律哼唱一下。也可用竖笛吹奏第3段主题,此旋律节奏较为简单,但又包含了高音和装饰音,可以巩固之前所学的吹奏方法。
5、完整聆听全曲,再次感受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日出?。
6、采用音画结合,随着音乐的演奏,展示大峡谷日出时的美妙景色,丰富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
1.猜谜导入,直奔主题。从生活的自然现象引入到音乐的学习,教师出谜语,学生猜。如:?天上一座桥,颜色真漂亮,雨后才会有,能看不能走。?,你知道是什么吗’(彩虹)彩虹由哪几种颜色组成?(红、橙、黄、绿、青、蓝、紫)所以人们叫它?七色光?。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可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展示彩虹多姿多彩的美景照 片,让学生入景人情,为歌曲的学唱和表现作情感的铺垫。学生听后谈谈对歌曲的情绪、速度的感受。
3、抓住难点,学唱歌谱。歌曲的难点有三:
(1)节奏的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尤其是跨小节的切分,学生不容易掌握,可在学习前 以游戏的方式作铺垫学习,边划拍边视唱,把握跨小节的切分节奏。有八分休止符的地方,停顿要短促。
(2)二声部的学习。采用分小组、分声部、分句自学,以师生接龙、生生接唱、声部分唱的形式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学习乐趣。歌谱的学习过程,借助竖笛、口风琴等乐器把音唱准。
(3)波音和下滑音的演唱。在歌谱唱得较为熟练后,再加入装饰音的演唱,学习时多采取聆听、比较、模仿的方法,即:教师演唱带装饰音的和不带装饰音的旋律,学生比较两者的不同效果,然后模唱。教师要提示、指导学生用轻柔而干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合成时,注意倾听对方的声部,使声部和谐、均衡。
4、学唱歌词时要注意:
(l)A段旋律中四分、八分休止符较多,要停顿好。下滑音要唱得自然,不要过于强调。
(2)B段出现较多切分节奏,应突出强拍才能唱出歌曲的韵味。
5、歌曲的处理。可让学生自己先讨论、设计歌曲处理的方案,试唱、交流评价,最后修改 定案。可以用稍快的速度演唱,力度上作以下强弱对比:
A段第一、二乐句用mp,唱得活泼而有弹性;第三、四乐句用mf,第三句唱得连贯、圆润些,第四句富于舞蹈性,因此可唱得活泼而有朝气,还要突出每一个短句的第一个音和切分音;
B段第一乐句,第二乐句用,mp,后面四个乐句用,mf,要唱得饱满、和谐,结束句可放慢,力度渐强至ff束。
6、在演唱形式上可设计为A段用领唱与齐唱,B段合唱。演唱时还可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先让学生讨论选择哪些打击乐器适合表现歌曲的情绪,然后全班分组讨论打击乐器伴奏的节奏型,并尝试一下为歌曲进行伴奏。方案可设计为:齐唱部分的情绪活泼、欢快,用碰铃、串铃、响板。合唱部分加入沙槌、铃鼓,重音的地方加入大鼓,为歌曲增加欢乐的气氛,把歌曲推向高潮。
三、全课总结。
对于歌曲的演唱处理和伴奏,应多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先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案,然后请他们个人或小组进行试唱,看看效果如何,把自评、互评、他评等学习评价与提高演唱技能技巧相结合。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木星——欢乐使者》,认识西洋管弦乐队的排列。教学过程:
(一)聆听乐曲《木星——欢乐使者》 1.导入。
有一部管弦乐组曲共有七个乐章,分别以七个行星命名。火星代表战争之神,金星代表和平之神,水星代表飞翔之神,木星代表欢乐之神,土星代表老年之神,天王星代表魔术之神,海王星代表神秘之神,给听者带来了无限宽广的想象空间。这部作品叫《行星组曲》,今天我们就来聆听其中的第四乐章——《木星——欢乐使者》。听一听,音乐是如何描绘太空神奇现象的。
2.聆听乐曲主题1。
(1)初听主题1,感受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听后学生自由回答。
(2)再听主题1,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边听边思考:这段音乐使你联想到什么场景? 你能听出是哪件乐器主奏的吗?学生听后回答,如果不能准确听出是圆号,只说出是西洋乐器的铜管乐器组也可以。
(3)三听主题1,记录a、b、c出现的顺序。对照教科书提供的谱例,边听边用自己的方 戈记录。
3.聆听乐曲主题2。(l)哼唱主题2,熟悉旋律。吹奏能力强的班级可结合器乐的演奏来熟悉旋律、教师把主题2的后半部分旋律抽出来给学生吹奏,其余的旋律由教师负责弹奏.这样,既加深了对旋律的熟悉和对乐曲的感受,也体验了表现音乐的快乐与成功。
(2)聆听主题2,边听边哼唱旋律。听后请学生说-说主题2在速度、力度上与主题1有 什么不同,最好能用恰当的速度术语和力度记号,在教科书相应的谱例上标注。
(3)再次聆听主题2,听出主奏的乐器是什么,并比较一下与主题1在主奏乐器上有怎样 的音色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4.补充介绍乐曲的相关资料,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及创作意图。5.完整聆听乐曲,再次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
6、全课小结:科普知识的导人与普及要适度、适量,不要把音乐课上成了科学课,要以音乐为本,突出学科特点,从科普知识导入音乐,在音乐体验中激活想象力。
(二)认识西洋管弦乐队的排列
1、以不同的形式复习西洋乐器的分类以及各乐器组的乐器名字、音色。
2、听一听,说一说;
4、猜一猜,填一填;
5、对照教科书中的?西洋管弦乐队排列图?,认识管;
6、结合本课聆听的曲目,听辨乐器的音色,说出分别;谈收获,说感想;第3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萤火虫》,复习《七色光之歌》;出示萤火虫的图片或者有关萤火虫的科普视频,请学生;
1、初次聆听歌曲,感受并思考:歌曲营造了一种什么;
2、跟着老师的琴声,试唱歌曲开始的8小节旋律
2、听一听,说一说。播放一段音乐,学生听后说出演奏的乐器是什么,属于哪个乐器组。
3、看一看,连一连。出示乐器图片或实物,列出乐器的名字和组名,学生把相应的乐器名 字和组名连起来。
4、猜一猜,填一填。出示乐队排列分区图,教师说出乐器名字或出示乐器图片,学生在分 区上画出或摆放乐器的图片。
5、对照教科书中的?西洋管弦乐队排列图?,认识管弦乐队的组成与排列。
6、结合本课聆听的曲目,听辨乐器的音色,说出分别是哪些乐器和哪个乐器组演奏的。如 能提供管弦乐队演奏的视频,让学生边看边认识、复习、巩固管弦乐队的编制和排列方法,效果会更好。
三、全课总结。谈收获,说感想。第3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萤火虫》,复习《七色光之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萤火虫的图片或者有关萤火虫的科普视频,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萤火虫的了解,激 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
1、初次聆听歌曲,感受并思考:歌曲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它在赞美什么?
2、跟着老师的琴声,试唱歌曲开始的8小节旋律和歌词。学唱歌词时,先随着琴声轻轻朗读歌词,然后老师启发学生根据歌词所描写的意境,用柔和的声音轻声跟着琴唱词。
3、再次完整聆听歌曲,找出与歌曲开始8小节相同的旋律,知道歌曲分为三部分(ABA)。唱一唱这一部分的歌词,注意区别两部分的不同之处。
4、重点学习合唱部分。
(1)师生合作完整地演唱一次歌曲。学生唱前、后基本相同的部分,教师唱合唱部分,并 请学生思考:歌词中出现?让黑暗的世界充满希望?时,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歌词所表达的情感,简单介绍歌曲创作的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的内涵。此歌是为世界展望会而作,以表达每个人都可以贡献一份力量帮助全世界的儿童。
(3)有感情地分别学唱高、低声部。
(4)尝试二声部合唱。注意声部之间的和谐、均衡。初步学会各自声部后,可安排学生一 部分负责唱,另一部分负责吹,逐步过渡到全班合唱。
5、歌曲艺术处理。引导学生思考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演唱歌曲,才能较好地表现不同的乐段。请学生用词语、力度记号标在歌谱上,然后试着演唱。活动中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空间,可进行分小组讨论、展示、相互评价,把活动表演与学习评价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与鉴赏力。
6、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7、小结:对歌曲的艺术处理和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活动,教师要根据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来引导学生。切记不要因为?全员参与?的热闹而破坏了歌曲所营造的宁静。歌曲的演唱除了在速度、力度上作处理外,还可以从演唱的形式上加以变化。如歌曲开始的8小节,可以安排一个学生领唱或一组学生齐唱'其余学生用?m?哼呜作伴唱,效果会不错。
(二)复习《七色光之歌》。
三、全课总结。
演唱《萤火虫》,同学间评一评。第4课时
教学内容:结合本单元复习教学过程:
一、导入。说说本单元学唱了哪些歌曲和聆听了哪些乐曲?
二、复习。1.《木星——欢乐使者》
(1)聆听请学生听出第三部分是哪一部分的变化重复,提供由管弦乐队演奏这部作品的视频给学生观看,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管弦乐队的组成与排列这一学习内容认识的真实感、现场感。课后为《木星-欢乐使者》的主题填上歌词、小诗或者配画,哼一哼、唱一唱、诵一诵,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2)再次聆听主题1,记录各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用a b c标出来。
2、由朱洪编配的合唱曲《萤火虫》,改编后的音乐优美抒情,更富于歌唱性。齐唱部分则是高声部以副旋律来衬托低声部的主旋律,随着主旋律的起伏、强弱而变化,后面的重复部分之后又加上一个小尾声,让人感到可爱、奉献、聚能的萤火虫,带着微弱的萦光渐渐消失在黑夜中,充满着诗意和宁静的气氛。为歌曲《萤火虫》选择打击乐器伴奏的编创活动,建议全部选用金属类的乐器,如三角铁、碰铃、铃鼓,目的是不破坏歌曲的整体意境。齐唱部分可选用碰铃和三角铁,碰铃的伴奏以?X 一?节奏为主。三角铁则在长音处奏出两拍或者四拍的滚奏,起加花的作用。合唱部分为了突出歌曲的高潮,三角铁改为铃鼓,全部以四拍的摇奏形式出现。在演奏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在每小节的第一拍奏出强音,声音的效果与前后形成反差,更突出前后的柔美。
3、唱《七色光之歌》让孩子们亲近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歌唱生活的美好。让生在太阳下吹吹肥皂泡,唱唱?七色光?,体验和表现七色光那炫丽的光彩所带来的喜悦,进一步激起对美好生活与未来的追求的情感,走到大自然中体验歌曲的意境。
三、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第三篇: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精品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
1、白帆
教学内容:
1、新学年序言。
2、综合训练:发声练习。3、歌曲“白帆”曲谱。教学目标:
1、进行三声部的发声练习,要求韵母转换连贯、自然,声部之间基本协和、均衡。
2、启发学生通过有表情地歌唱,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表现明朗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白帆》的曲调。教学难点:三声部合唱。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学期序言
1、教师介绍自己。提出新学期要求。
2、请同学讲讲新学期有什么想法?对上好音乐课有什么好的意见。3、复习练唱上学期所学习的乐曲。
二、发声练习曲(综合训练一)
1、复习听辨(听记)旋律音程: 2、复习听辨和声音程:
3、分声部视唱三声部发声练习曲。
先唱第三声部,再合第二声部,最后合上第一声部。
注意:四拍子的节拍强弱。用ma,mo,mi,mao,mu;la,luo,li,lao,lu音节发声。
气息控制,在音节母音变换时,要保持发声位置的不变。
三、学唱歌曲:《白帆》的曲谱。
1、听录音范唱,请同学说一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
教师再度范唱,请同学边哼边看一看歌谱。2、给学生时间,两人一组念一念曲谱。
教师提示:乐谱是F大调的。Do应该在哪?
3、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齐读歌谱,集体齐唱第二声部的乐谱。
练唱第二声部乐谱。
教师带领同学齐读第一声部歌谱,集体齐唱第一声部的乐谱。
练唱第一声部乐谱。
试着将两个声部的曲谱合起来演唱。(多多练习)
四、小结:
回家以后各声部练习各声部的曲调,也可以两个声部的在一起合一合, 看谁掌握的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白帆》歌曲处理。2、欣赏《长江之歌》。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通过有表情地歌唱,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表现明朗乐观的生活态度。
2、着重通过对旋律特点的分析,感受欣赏曲中所表达的热爱和赞颂祖国山河的炽热感情。
教学重点:歌曲《白帆》歌曲处理。教学难点:歌曲《白帆》歌曲处理。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注意:四拍子的节拍强弱。用ma,mo,mi,mao,mu;la,luo,li,lao,lu音节发声。气息控制,在音节母音变换时,要保持发声位置的不变。
二、学唱歌曲《白帆》。
1、集体齐唱歌谱,注意:各声部之间声音要协调。
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倾听
2、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注意要读出感情。
3、低声部先练唱。注意换气的地方,注意要唱准。4、高声部练唱,注意不要受低声部影响。5、二声部试着合起来练唱。(这个阶段要反复练唱,注意不要互相串调,影响。多关照低声部)
三、歌曲处理。
1、讨论: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来演唱。
(注意,可以不按照书上所规定,学生自由讨论,要根据歌曲意境来思考,说出理由)
按讨论后的结果练唱。
2、想一想:可以采取什么演唱形式能更好的诠释这首歌曲?
(用领唱与合唱、重唱与合唱、齐唱与合唱等几种演唱形式来演唱歌曲)
四、欣赏《长江之歌》。1、教师介绍作品:
《长江之歌》是电视连续剧《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该曲是剧中的主题音乐,为了更好的体现长江雄伟、浩荡的英姿,《话说长江》剧组在成千上万的应征歌词中,选中了胡宏伟的这一首词,因此,这是一首填词歌曲。
歌曲以比拟的手法,形象的描绘了长江悠长、古老的历史和它汹涌澎湃、奔腾万里的雄姿,既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哺育自己的慈母—长江的眷恋之情,又抒发了我国各族人民以万里长江奔腾向前的气概去建设美好未来的雄心壮志。
2、初听一次。请学生说一说歌曲整体有什么特点,你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3、请学生挑选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歌词来朗诵,并随录音机机哼一哼。再请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要挑这段歌词,给了你什么感受?
4、复听全曲,请学生说说哪两段是重复的。两人一组给歌曲分成两段。看谁分得准。
5、再次复听全曲,请同学试着跟着录音唱一唱,完成听听想想。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白帆》,大家想想白帆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这首歌曲实际上象征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板书设计:
白帆
中速
柔美、天真
2、采菱
教学内容:
1、读谱知识:切分音;反复记号D.S.2、综合训练:
(一)节奏练习
3、歌曲:《采菱》曲谱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切分节奏。
2、认识和运用反复记号D.S.。
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切分节奏。认识和运用反复记号D.S.。教学难点:学习和掌握切分节奏。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声练习:(综合训练一)
1、请同学们唱一唱综合训练一的旋律。
2、想一想:你觉得这两条旋律哪最难唱?(导出切分节奏)师:这部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切分节奏。
二、读谱知识:切分音。
1、教师出示以前学过的比较简单的切分节奏,请同学拍手读出节奏。
2、出示切分音图式。教师讲解:请同学将书上的几种节奏拍手读出来。(得出切分节奏的时值)。
3、请同学两人一组反复拍拍,看谁拍的准确。
4、将刚才演唱的两条旋律再唱一唱,请同学边唱边按书上要求的节奏打出拍子。
三、歌曲《采菱》曲谱。读谱知识。
1、教师范唱歌曲。请同学们说说有什么感受?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跟着哼一哼。(注意:不要哼歌词,鼓励学生主要要哼曲谱)。
3、请同学将今天所学过的切分节奏找出来,并依次唱一唱。
4、再次听教师范唱,请同学说出教师演唱的顺序。
师:我为什么要按照这种顺序来演唱呢?因为歌曲中出现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反复记号D.S.5、教师讲解反复记号:注意:D.S.必须与
结合起来使用。请同学讲一讲书中的反复记号如何应用。
教师出示几个反复记号,请同学说说怎样应用。
6、跟教师唱唱曲谱。注意:切分节奏处的唱法。板书设计:
读谱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
(二)2、歌曲《采菱》学唱;歌曲处理
3、欣赏:渔舟唱晚。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优美、亲切的歌声表达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
2、欣赏筝独奏曲《渔舟唱晚》,继续培养学生通过对旋律等音乐语言的分析来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的初步能力,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歌曲《采菱》学唱
教学难点:用优美、亲切的歌声表达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注意切分节奏处唱法。
二、检查复习:
1、教师出示几种反复记号,请同学说说怎样演唱。
2、请同学说说以前都学过哪几种切分节奏。并拍一拍。(综合训练二)再请同学将上节课刚学过的切分节奏写出来,并拍一拍。
3、请同学跟琴唱《采菱》的歌谱。
三、学唱歌曲:《采菱》
1、有节奏朗读歌词,注意情绪。
2、教师范唱,请同学跟着哼一哼,注意切分节奏处的演唱一定要准确。将切分节奏处找出,依次练唱。
3、跟琴练唱歌词。
4、处理:
讨论:演唱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音色?速度?情绪?
练唱。
(注意引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音色,连贯流畅的气息,唱出水乡的孩子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尤其要注意一字多音处要唱的连贯)。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采菱》,可以表演。
四、欣赏:《渔舟唱晚》
1、出示乐器挂图,介绍筝,介绍《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是一首筝独奏曲。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2、初听《渔舟唱晚》,请同学们说说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3、分三部分细听,请同学们按照听听想想来听三部分的速度、旋律、分别是怎样表达的。(完成听听想想)
4、请同学听乐曲的第二部分,听到“fa”时举手表示,并说说这里出现fa后,乐曲发生了什么变化。
5、复听全曲,请同学跟着音乐表现出渔夫一天的工作。
五、教师小结:我国的民族音乐非常有特点,是有着悠久历史发展的。今后我们会学习更多的民族乐。
板书设计:
渔舟唱晚
听听想想
3、摇篮曲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
(一)(二)
2、学唱歌曲:《摇篮曲》歌谱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贯的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趣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2、通过听辨平行三度、四度的不同效果的二声部组合,提高学生对和声的听辨能力。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摇篮曲》歌谱。
教学难点:听辨平行三度、四度的不同效果的二声部组合。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声练习:
注意:声音的连贯、集中、圆润。
二、综合训练:
1、分两声部视唱综合训练一的两条乐句。请同学说说演唱这两条乐句时感觉有什么不同。(先请同学自己感受,教师再讲解平行三度与平行四度的不同之处)
2、教师弹奏这两条乐句其中一条,请同学仔细听辨教师弹的是哪一条?
3、两人为一组,念出歌谱,注意为G调。(教师订正)
4、分两声部视唱曲谱。请同学说说这条旋律与综合训练一的哪条乐句相似。(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与第一条相似)。
三、学唱歌曲《摇篮曲》曲谱。
1、提问:《摇篮曲》是谁创作的? 教师介绍《摇篮曲》轶事:
有一天,舒柏特十分饥饿,下意识的走进一间饭店,当服务员向他出示菜单时,他因身无分文而显得很尴尬。他四下张望,希望遇到一位熟人,但店堂里在座的都是陌生人。当他低下了头感到失望时,忽然看到桌上的一份报纸上刊登的克劳蒂乌斯的短诗,便立即把这首诗谱成歌曲,并交给店主,这样才换来了一份土豆充饥,可是,在舒柏特死后三十年,这首《摇篮曲》的手稿竟以
四万法郎的高价卖出。
2、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欣赏这首世界名曲吧。
听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说说这首歌有什么特点?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3、提问:do=G的调号及其音位?
你能举出一些装饰音并拍一拍它吗?
4、两人一组念一念曲谱。(注意:第六小节的装饰音的唱法)
5、教师范唱曲谱,请同学们跟着轻轻哼一哼。
集体跟琴视唱曲谱(着重练习第六小节装饰音处)
6、熟练的视唱曲谱。
四、小结:
请同学们回家利用一切方法,如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查找有关舒柏特的轶闻趣事。
板书设计:
摇篮曲 安静、祥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摇篮曲》分析处理。
2、综合训练
(三)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贯的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趣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
用有气息支持的连贯的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趣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中装饰音处的演唱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曲: 同前节
二、综合训练
(三)1、两人为一组,将综合训练三中六条乐句分别读出曲谱,并跟琴唱一唱。
2、讨论:在5条乐句中你喜欢哪条与第一行的乐句连接,为什么?
提示:仔细观察这六条乐句。
3、将学生提出的几条分别与第一句相连接唱一唱。教师带领同学总结:
从节奏上,2~4句是第一乐句的模仿;5是第一乐句的发展变化而成; 从旋律上,1~3句是由第一乐句的“sol”、“do”发展变化而来的;(只是变化程度不一)
(选择哪一条均可,由孩子自己喜好而定)
三、学唱歌曲《摇篮曲》。
1、集体视唱曲谱,注意装饰音处唱法。
2、教师有感情地读词,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再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3、教师范唱,请同学们跟着轻轻哼一哼。
4、跟琴演唱歌词,注意装饰音处多加练习。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
1、再听一遍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首乐曲在感觉上与以往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教师再播放中国的《摇篮曲》给学生更好的暗示。
(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摇篮曲是有摇荡感、轻、柔的一种歌曲)
2、请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来演唱《摇篮曲》(练唱时教师多加示范引导。)
3、讨论:刚才我们总结出摇篮曲是有摇荡感的,那么我们在演唱时怎样体现出这一点呢?
(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强弱的演唱,可以体现这一点)
提问:按照怎样的强弱规律来演唱呢?(强、弱、次强、弱)
4、请同学按照总结出来的强弱规律来演唱歌曲。
(教师注意以指挥来引导学生体现出这一点)
5、集体有感情的,注意强弱的演唱歌曲《摇篮曲》。
五、小结:
请同学们回家利用一切方法,如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查找有关舒柏特的轶闻趣事。
下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欣赏课,每小组派出一人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舒柏特,并找出作品来给大家欣赏。讲解精彩的小组加分,获胜组可以得到教师送给的奖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2、介绍音乐家舒柏特。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鳟鱼》,感受歌曲中因调式的转换而造成的情绪与气氛的变化,以及初步认识伴奏在塑造音乐形象上所起的作用。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成就和贡献。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教学重点: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教学难点: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检查复习:
集体有感情的齐唱歌曲《摇篮曲》。
三、欣赏《鳟鱼》
1、教师介绍《鳟鱼》: 同《摇篮曲》一样,《鳟鱼》也是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作曲的一首名曲。这首乐曲作于1817年夏天,当时舒柏特20岁。这是一首乐曲颇受人们喜爱的活泼、抒情的歌曲。歌词取自诗人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据说歌曲中将统治者比做?将小鱼比做?又揭示了什么寓意?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2、初听乐曲。请同学们说说歌曲的三段分别说了什么?
(第一段
一群鳟鱼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戏
第二段 渔夫悄悄的站在河边钓鱼,鳟鱼不上他的钩 第三段 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小鳟鱼受骗上钩)
3、细听《鳟鱼》,请同学听一听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在情绪、旋律节奏、力度、速度上有什么不同?
它所引起的感情色彩又有什么不同?
4、复听《鳟鱼》,请同学完成听听想想,并讨论:鳟鱼代表什么?渔夫代表什么?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寓意?
四、欣赏讨论
1、请每组派出代表上台来介绍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
2、评委给每小组得分。
3、加分题:
想要得到这部分分的同学,还可以每组派出代表,播放自己找到的舒柏特所作的乐曲,并简单做一个评述。
4、汇总得分,得出优胜组。
五、教师小结:
《鳟鱼》反映出的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当同学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你们会怎样做呢?
(若学生介绍的舒柏特知识不够丰富,教师可做补充,见教参)
板书设计:
鳟鱼
第一段
一群鳟鱼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戏
第二段
渔夫悄悄的站在河边钓鱼,鳟鱼不上他的钩 第三段
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小鳟鱼受骗上钩 表现了渔夫残忍的感情和紧张的气氛
4、党的关怀亲亲的哩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旋律连接。
2、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一声部学唱。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亲切、热情的演唱《党的关怀亲亲的哩》,抒发他们对党的真挚情感。
2、通过旋律连接的填空练习,培养学生对旋律创作的兴趣和初步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一声部部分。教学难点:旋律连接的填空练习。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声练习:
注意:用稍快速度来演唱,注意声音要连贯,音阶要清晰,口形要正确。
二、综合训练
1、两人为一组,念熟第一条乐句谱子,再跟琴唱一唱。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乐句旋律特点。)
学生讨论:这条乐句旋律上有什么特点?(注意观察每一个音符)
结论:骨干音是“do”、“mi”、“sol”,第一乐句落在属音sol上,有半终止感,这条乐句结尾应该落在do上。
3、两人一组,讨论创作旋律。
跟教师的琴声唱一唱,看谁连接的流畅、通顺。
4、(第二乐句处理办法同第一乐句。)
第二乐句骨干音是“la”、“do”、“mi”,该句为五声羽调式,结束音应该落在la上。
三、学唱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
1、教师介绍党带给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不易。
(讲一些革命、改革开放的事情给学生听一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跟着用la来哼哼。
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特点,听后感受?
3、学唱曲谱:
两人为一组,将歌曲的歌谱读熟。教师带领复读。
跟琴视唱曲谱。
4、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跟琴视唱歌词。
反复练唱。
四、听音乐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学唱。
2、歌曲处理。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亲切、热情的演唱《党的关怀亲亲的哩》,抒发他们对党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学唱。教学难点:运用各种力度记号来唱出歌曲的情绪。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学唱。
1、以独唱、齐唱的形式检查学生对第一声部的掌握情况,抽查5人次。
2、全体学生唱一遍歌曲。
教学生第二声部,掌握节奏。
3、师弹琴,让第一声部用“u”,第二声部用“mi”唱。
4、把歌曲加入进去,让学生体会歌曲与词的结合。
把学生分成两个声部,以亲切、热情的情绪唱好歌曲。
三、歌曲处理:
1、集体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请同学观察:书中出现了哪些力度记号? 把它们找出来,分别唱一唱。
3、这首歌曲与以往我们学过的不同,出现了很多间奏?
提问:有间奏就代表休止吗?
我们应该怎样演唱这一部分?
练唱。
4、找出这首歌中出现的一些衬词和叠词。
“嗨”、“的哩”、“高高”、“长长”„„
着重练一练这几个词的演唱。
5、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党的关怀亲亲的哩》。
四、党对我们的关怀真的是亲亲的。下节课我们来欣赏一首《北京喜讯到边寨》。大家自己来体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教学重点: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难点: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教师介绍:
该作品原为郑路写的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合作,于1976年12月改为管弦乐曲。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全曲共由五个具有鲜明舞曲特征的主题组成(表现不同的舞蹈场面),结构较为自由。
2、了解作者简介:
郑路——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单簧管演奏员、创作室副主任。他的代表作品有:器乐曲《民歌主题组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合作)、《漓江音画》等。
马洪业——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宣传队任演奏员,并从事音乐创作。1954年后在东北、上海、中央等广播乐团任单簧管演奏员。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除与郑路合作的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外,还有《愉快的劳动》、《春晓》、《圆舞曲》等。
3、第一遍欣赏乐曲,初步体会乐曲的情绪。
4、分段欣赏:(先让学生轻声视唱每一段的主旋律,然后边听边按声势图拍打节奏,并体会乐曲的表现手法)
引
子:用圆号模仿牛角号的声音,奏出号召性的音乐。
第一段:这段音乐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其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这是第一主题。
第二段:姑娘们纵轻盈、欢乐的舞蹈情的跳着,脚勃上的铃铛哗哗作响,歌声、笑声此起彼伏。这是第二主题。
第三段: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扬而流畅的旋律,这是第三主题。
第四段:乐曲突然轻了下来,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象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独舞。这是第四主题。
第五段:小号奏出粗犷奔放的旋律,小伙子跳起健美、雄壮的舞蹈。这是第五主题。
第六段:姑娘们跟小伙子们对以轻快活泼的舞蹈,运用小提琴跳弓的演奏方法,奏出了第六主题。
第七段:牛角号陪衬着第六主题吹起,仿佛在为姑娘们的精彩表演喝彩叫好。
第八段:乐声辉煌灿烂,把万众欢腾的热烈情绪发展到了顶点。
5、再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
6、完成反馈表格,掌握乐曲的表现手法。
7、总结出音乐特点。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 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三、小组讨论: 完成听听想想。
四、小结: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5、如今家乡山连山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1
2、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学唱曲谱
教学目标:练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初步做到两个声部间协调、整齐。教学重难点:二声部合唱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声练习(综合训练1)
1、分声部视唱曲谱。注意二声部合唱的协调。
2、有感情的读词,再跟琴演唱
注意:第一声部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
第二声部以“咩”为主,节奏悠长,注意口形的保持和声音的连贯。
唱断音的时候要有力度和弹性,做到声断气不断。
二、学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1、导入:你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看看这位小朋友他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
2、听录音范唱。请学生说说乐曲的特点?
3、复习G调号的音阶位置。
两人一组念谱。
4、集体视唱曲谱。(先练二声部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2
2、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歌曲处理
3、欣赏《牧童短笛》
教学目标:
1、在歌曲中运用连音和短音的唱法,表现孩子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家乡的感情。
2、指导学生听辨乐曲中旋律的重复、变化和对比,区分段落,感受和理解音乐所刻画的形象。教学重难点: 运用连音和短音的唱法演唱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1、集体齐唱歌谱。
2、听录音范唱。请学生跟着轻轻哼唱。
3、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跟琴演唱歌词。
三、歌曲处理:
1、强弱:请学生按照2/4拍的强弱规律来演唱歌曲。
2、速度:中速稍快。
要略带俏皮,音量不宜过强。断音要唱的轻快而有弹性。
练唱。
3、提问:这个小朋友的家乡是怎样的?
有没有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要有感情的、带着喜悦的情绪来演唱。
四、综合训练二
1、教师先带领学生将每组两组旋律哼一哼
2、教师随便弹奏乐曲的其中一个,请学生举手表示教师弹奏的是哪一个?看谁听得准。
五、欣赏《牧童短笛》。
1、初听乐曲,请学生从整体上熟悉一下乐曲。
2、教师介绍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3、复听,请学生说出乐曲分为几段?
4、分段细听乐曲
(1)要求学生跟着哼唱第一乐段的主旋律。
(2)细听第二乐段。请学生将这一乐段的情绪、力度、意境作比较。(3)细听第三段,请学生说说这段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
5、完整复听全曲,完成听听想想。听音乐下课
:
6、大树桩你有几岁
教学内容:
1、读谱知识:常用速度标记
2、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学唱
3、综合训练2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明亮而富有弹性的歌声和力度的对比,来表现活泼、俏皮的情趣。
学习和理解几种常用速度标记和它的表现作用。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习和理解几种常用速度标记和它的表现作用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读谱知识: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音乐是有巨大的表现力的。在一段乐曲中有不同的速度标记,它们能够使这段乐曲更加具有生命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种常用速度标记和它的表现作用。
2、教师介绍几种常用速度标记
3、请同学用拍手速度的快慢来表示出各种的速度标记。
请学生两人一组讨论,完成综合训练二。
教师订正
三、学唱歌曲:
1、导入:同学们,老师想问问你,你有多大了?那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大树桩有几岁了吗?
下面,我们来听听,你们就知道了。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跟着哼一哼。
3、复习G调号的音阶位置。
两人一组念谱。
4、集体视唱曲谱。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跟琴演唱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 板书设计:
常用速度标记
慢速(慢板)
中速稍快(小快板)
稍慢(行板)
快速(快板)
中速(中板)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歌曲处理
2、综合训练1
3、欣赏:《采茶扑蝶》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用明亮而富有弹性的歌声和力度的对比,来表现活泼、俏皮的情趣。
感知竖琴的音色,了解器乐重奏的形式,扩大音乐视野。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填写旋律的结束音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检查复习:
1、提问:常用的速度标记都有哪些?
拍手表示出来
2、集体演唱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
三、歌曲处理:
1、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情绪演唱。
按讨论的练唱
2、教师指导: 1、2乐句要唱的有弹性;3句弱记号要唱的轻柔
4句的强记号要唱的情绪热烈而又天真活泼。
结束句的渐弱记号和p要正确的表达出来。
练唱
四、综合训练
1、教师带领学生跟琴分别视唱两段曲谱
2、把两个音符分别填入,分别听听看,那个音符合适,将适合的音符填入五线谱。
五、欣赏:采茶扑蝶
1、教师介绍“三重奏”,简介“采茶扑蝶”。
教师介绍竖琴。
2、初听乐曲,请学生跟琴视唱第一乐段的主题旋律
3、分段细听,请学生听听主题音乐有什么变化?
4、完整复听,讨论完成听听想想。听音乐下课
7、童谣
教学内容:
1、歌曲:《童谣》学唱
2、综合训练2 教学目标:采用以听唱为主的方法学习本课歌曲(一个降号的调),继续加强“流动的DO的首调概念。
通过实践和比较,进一步感受2/
4、3/
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感受2/
4、3/
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综合训练1
1、教师请学生说出2/
4、3/
4、4/4的含义以及强弱规律。
2、把全班分为三组,分别按拍号和节奏口读音节,要突出强拍上的重音。
3、三个声部依次进入,最后构成三个声部。
各组派一个人为代表,在黑板上写出各拍号的节奏。(教师订正)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请学生唱出小时候所唱的童谣,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童谣》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跟着哼一哼。
3、教师视唱曲谱,请学生说说DO的位置在那?(这就是一个降号的调,我们以后会学到,DO在五线谱上是可以流动的)
4、集体视唱曲谱。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跟琴演唱歌曲《童谣》
四、听音乐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童谣》歌曲处理
2、综合训练2
3、欣赏:《天黑黑》
教学目标:感受“童谣“这类民歌质朴、稚气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歌曲处理:
1、集体演唱歌曲《童谣》
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情绪演唱。
按讨论的练唱
2、教师指导:
歌曲旋律平稳流畅、节奏宽松,唱时要做到气息均匀、连贯,不要有过多的强弱变化。(练唱)
三、综合训练
1、教师将书上的两条旋律分别弹一弹。
2、教师随便弹奏其中一条,请学生说出教师弹奏的是哪一条?
四、欣赏:天黑黑
1、导入:我们学唱了一首《童谣》,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童声合唱。
教师介绍《天黑黑》:《天黑黑》是一首流行于台湾北部和闽南一带的民歌。虽为童谣,但深受人们喜爱,被大人、小孩广为传唱。
2、初听乐曲,请学生跟琴唱一唱。
3、复听,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讲了什么?
4、完整复听,完成听听想想。听音乐下课
8、山谷静悄悄
教学内容:综合训练:二声部合唱发声练习。
歌曲《山谷静悄悄》识谱。
教学目的:对二声部的歌唱,要初步做到声部间音量均衡。教学重点难点:二声部的演唱要和谐。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声训练:综合训练
集体先练唱低声部部分,再练唱高声部部分。
注意:发声要均衡、声部要和谐。注意力度的变化。
二、学唱《山谷静悄悄》曲谱。
1、复习G大调的音阶,作音准练习。
2、两人一组识谱。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识谱,3、先视唱低声部曲谱,再视唱高声部曲谱。
将两个声部合起来练唱
三、听音乐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山谷静悄悄》学唱。
欣赏:《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描绘宁静美丽的山谷风光,抒发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继续培养学生区分乐曲段落的能力和音乐的记忆力。
教学重点难点:两声部合唱部分的把握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综合训练
注意:发声要均衡、声部要和谐。注意力度的变化。
二、学唱歌曲
1、复习曲谱,请学生用LU来哼唱歌曲。
2、分段朗读歌词。
3、集体演唱歌曲,注意二声部合唱部分。
处理:请学生想一想山谷的美景,可以画下来。
要唱的轻盈而有动感
练唱
三、欣赏:
1、简单介绍苗族的地理风光、音乐特色以及勤劳的苗族人生活和劳动都离不开音乐歌舞的特性,为指导学生理解苗族音乐作品埋下伏笔,从而引出课题:《苗岭的早晨》。
2、完整的欣赏一遍音乐(欣赏前提示学生注意音乐的速度和节奏变化),使学生初步了解作品,并为乐曲分段。
首先,简要介绍乐曲的作者和演奏乐器(课件出示口笛图片)。
提问:(1)乐曲旋律的速度和节奏有什么变化?
(2)根据这些变化,乐曲可分为几段?
3、细听音乐各段落,比较它们之间的变化、对比关系。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欣赏第一段。引导学生说出这段旋律的速度和节奏。
提问:(1)这段缓慢而又舒展的旋律使你联想到苗岭早晨什么样的画
面?启发想象,让学生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出苗岭早晨美丽的景色,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感受到什么气氛?加深情感体验。
(2)你能说说乐曲开头采用这种速度和节奏有什么好处吗?它让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气氛呢?
在学生回答之后再提出:在这美好的早晨里,苗族同胞在做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第二段音乐。
4、欣赏第三段。
(1)启发学生说出乐曲的结尾再现了哪一段旋律?组织学生讨论:如果没有这段尾声,音乐表现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2)指导小组分角色,用形体表演的形式描绘出苗家山寨秀丽的景色。
5、完整复听全曲
随着音乐一起边跳舞边走出教室。整堂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板书设计:
第四篇:湘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06年下期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能够认真的欣赏音乐作品,通过学习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及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快乐。了解民族音乐,激起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通过教材中对中外著名的音乐家的介绍,在了解祖国文化的同时,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
5、了解歌剧、交响乐等音乐体裁形式。
6.能掌握十二首歌曲,并用适合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能掌握十二首歌曲,并用适合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
2.了解歌剧、交响乐等音乐体裁形式。
3.能够认真的欣赏音乐作品,通过学习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
4.学会欣赏中国传统音乐,了解其特点。教学难点:1.视唱的训练,模仿音乐编曲。
2.对附点节奏的感受和掌握。
3.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也是教学的重难点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同学相对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因此,从音乐教学的角度来看,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常识也需要增加内容。在教学方式上,需要用生动活泼和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贴近他们的升华来激发培养以及发展他们的兴趣。四.具体措施 认真备课,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2 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收集学生感兴趣的音像材料,提供给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表演才能培养学生想象力。
5.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6.
第五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七彩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迎宾曲》
2.唱:《唱着跳着走近你》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能用朝气蓬勃的歌声表现热情友好的音乐形象,抒发热爱家乡、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
2. 能尝试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3. 能专注地欣赏《迎宾曲》,了解歌曲背景,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乐曲所具有的中华民族音乐特点,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及世界文化的交流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教学重点
1. 跨小节切分节奏和休止符的掌握以及歌曲休止处的修饰处理。2. 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并表现出歌曲的现代感。■教学过程
一、以乐激情
1.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教师播放《迎宾曲》,请学生们在热情欢快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 请学生说说对《迎宾曲》的初步感受。3. 教师介绍歌曲表现的主题及时代背景。
(1)教师出示《迎宾曲》曲谱,请学生再次欣赏歌曲,并从歌词中分析判断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何时、何事、何地。
(2)观看影片《客从何来》片段,教师简介一年一度的“广交会”。4.视唱教材中《迎宾曲》的旋律片段。
5. 请学生聆听广东音乐《步步高》,感受《迎宾曲》中与之相似的旋律,并用铅笔在书上的乐谱中做记号。
6. 请学生说一说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创作?目的何在?
7. 教师小结:歌曲吸收了广东音乐的音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有力地表现了中外朋友在广州交易会上欢聚的场景和喜悦的心情。同时,广东音乐素材的使用起到了传播民族文化、宣传家乡等方面的作用。
二、以歌传情
1.请学生再欣赏一首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分析歌曲表现的主题,说说情绪、内容等。2.学唱歌曲
(1)节奏练习:教师出示节奏卡片请学生读读、拍拍,注意连线的读法。
2/4 ×
×× | ×
—
||
2/4 ×.
× | ××
×× ||
2/4 ××
× | ×
—
||
2/4 ×× 0 | 0×
×× ||(2)合唱练习:先请高、低两声部的同学分别找出自己声部中有连线和休止符的乐句唱一唱、合一合,最后再连贯、完整地唱出合唱部分。
(3)歌曲接龙演唱:教师唱第一乐段,学生唱合唱部分。
教师领唱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一说:在曲谱中有颜色的地方加入什么样的伴奏合适?(如拍手、声势、打击乐器、做动作等都可以)
分别请学生尝试在演唱中加入伴奏,听听、看看谁创作的效果好。(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唱熟第一部分歌曲)
选择较好的伴奏方式,完整地演唱歌曲。(4)歌曲处理
请学生根据歌曲情绪,试着将以学过的断音记号、连音记号标注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唱一唱,说说感觉如何。
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以歌会友
以歌曲《唱着跳着走近你》为蓝本进行歌词的改编,歌唱、赞美自己的家乡并以歌声热情地欢迎八方宾客的到来。
四、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丝绸之路》
《中国花鼓》 2.动: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 ■教学目标
1.在《丝绸之路》、《中国花鼓》的欣赏中,初步感受中华民族音乐的风格及其魅力,知道“民族性即世界性”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通过创编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使学生在载歌载舞中体验动人的旋律,交流情感、加深友谊。■教学重点
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欣赏《中国花鼓》、《丝绸之路》 1.欣赏《中国花鼓》
(1)简介弗里茨·克莱斯勒
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1875-1962),美籍奥地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生于维也纳,四岁学习小提琴,七岁首次公开演出,同年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十岁时因成绩优异得金质奖章。十二岁毕业后进巴黎音乐学院深造。1887年赢得小提琴演奏大奖,曾脱离音乐生活五年,后在莫斯科举行音乐会。1901年在伦敦作初次演出,1904年伦敦爱乐协会授于他贝多芬金质奖。1915-1924年移居美国,广泛演出,声誉日隆。二十世纪初多次在世界各地作旅行演奏。
(2)唱一唱《中国花鼓》的主题旋律,并感受其中国音乐特点。
(3)初听乐曲,根据教材提示的旋律变化,感受乐曲的活泼、热烈的气氛。(4)听一听,连一连
(5)复听,引导学生说说乐曲的演奏形式、主奏乐器、伴奏乐器。教师小结:
这是具有东方风格的小品曲。作者克莱斯勒对中国的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旅行时,曾欣赏过当地中国移民表演的“华埠音乐”。克莱斯勒有感于中国艺人的演奏,于是选用了花鼓的前奏创作本曲。一般西洋作曲家在用东方旋律作曲时,总是采用速度徐缓的曲调,亦即东方风格舞曲的“咚、嚓、咚、嚓”的平板。而这首曲子则突破“徐缓平板”的模式,而采用了急速、华丽的细腻旋律,以及快速的节奏,既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又描绘了中国民俗中迎神大会上热闹、喧嚣的欢乐气氛。克莱斯勒曾
在1923年访问中国,并在上海等大城市举行了个人演奏会,其主要演奏曲目正是这首《中国花鼓》。
2.欣赏《丝绸之路》
(1)激 情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 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 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2)初听,采用电视片段“配乐”的方式进行欣赏。
(3)请学生说说乐曲的情绪、表现的内容、是哪个国家的音乐风格、由何种乐器演奏。(4)了解作曲家及音乐创作背景(5)复听
二、集体舞:《唱着跳着走近你》 1.复习歌曲
2.分小组创编动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总结,选出优秀的动作组合。
三、小结本课,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奏:竖笛 《茉莉花》
2.动: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能与同学一起合奏。
2.通过“采集与分享”活动,增强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并且能在信息交流中了解一些有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知识。■教学重点
1.“高音孔”的开闭。
2.四个音连奏要均匀、流畅。■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用亲切的音乐语言互致问候,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导入:投影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江苏的位置。并指出江苏可以分为苏南和苏北两个部分。教师讲述:我们江苏山水秀丽、风光明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千 百年来江苏人民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组江苏民歌。听江苏民歌,说出歌名。
1.《紫竹调》(教师用竖笛演奏)2.《拔根芦柴花》(听录音)3.《茉莉花》(师生齐唱)
三、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 1.分声部学唱旋律 2.学习吹奏
(1)做“无声”的手指练习,提示学生的同步性、协调性。
(2)试一试,吹一吹。找出学习有困难的地方。学生讨论
(3)重点难点解决
“高音孔”的开闭,用左手拇指开闭。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四音连奏”的练习。找出乐曲中四音连奏的节奏、小节,进行反复练习。(4)分声部学习吹奏。
让学生轮流演奏第一、第二声部; 做重奏练习;
合奏。要求每一声部的学生做到节奏整齐,配合默契,音量均衡,音色、音准和谐统一。
四、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1.教师讲故事《三大男高音声援北京申奥》;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华民族音乐轰动维也纳金色大厅。
2.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情况。3.分析判断指出“音乐桥”中相应的图片。
五、总结本课,师生再见!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 《手拉手,地球村》 听:《送别》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来表达小朋友们对保护地球的强烈愿望。2.学生能意识到地球环境的危机,并在听赏活动中能进一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地球的美”,从而喜爱地球,愿意保护地球。
3.在充满深情的《送别》旋律中,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
(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
(2)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教学过程
一.地球的灾难——欣赏影片《后天》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美丽的村庄,但是这个村庄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灾难,有可能即将毁灭,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片断。1.看
放映电影《后天》有关于地球上各种气候如龙卷风、洪水、冰川等气象给地球所带来的毁灭性的灾害这一片断。2.谈
谈看完《后天》的感受,引导学生将话题转移到地球的灾难。3.想
师:地球为什么会遭到这些灾害呢? 观看有关于地球环境遭受破坏的录像片。
二、保护地球——演唱歌曲《手拉手,保护地球》
师: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不忍心看到自己温馨的家乡遭到灾害,甚至毁灭,面对这些局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难道我们等待这些灾害的到来吗?不,保护地球是我们神圣的使命,让我们一起齐心协力来保护地球吧!1.说出我们的愿望——歌词教学 说:
激发学生说出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编:
以师生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保护地球的想法说成第一部分
歌词。念:
以Rap的形式,师生合作念歌词(老师念括号里的部分)
3/4 ×0 ×0 × ∣×.× × ×
× ∣ ×
×
×
| 生:弯 弯
腰 丨捡.回 一个
希 | 望 师:(真
棒)| ×0 ×0 × ∣×.× × ×
× ∣ ×
×
×
| 生:手
拉
手 丨捡.出 一个
太 丨 阳
(你真 棒)|
× × × ×0 | ×0 ×.×
× | ×
×
× |
希 望 的 太
| 阳
就是
我 | 们
(真
棒)|
绿 色 的 长
| 河
就是
我 | 们
(真
棒)| ××× ××| ×0 × × × |×.× ×× |×
××
×|| 我们把 地球| 村,打 扮 得 |漂
漂
亮 |亮!(你真 棒)|| 2.歌唱我们的愿望—— 二声部学习听
CAI播放全曲
师:你能听出这是一首几个声部的歌曲吗? 奏
CAI播放两个声部的部分,请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打击乐器和节奏给二声部伴奏。唱——第一声部
随CAI唱第一声部旋律.师:请同学们跟着唱一唱,是否觉得声音太单薄,就像保护地球的小朋友力量不够,不够团结。
编——二声部旋律
师:地球村是我们共同的家乡,让我们用歌声唱出保护地球的决心,好吗?怎样让歌声更雄厚有力呢?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一起来创编“第二声部”好吗? a.CAI出示作曲秘诀
两声部的节奏,大体上要求一致。
两声部的旋律一般以协和的三、四、五度音程为主。结束时,一般要找到有终止感觉的音。b.师生合作作曲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将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每两组同学创编一乐句进行比赛。老师到各组分别指导创编四、五度和相同度数的音,学生创编括号里的音。第一组 3/4 5 6 5 | 43 2 6 | 77
655 1 3 | 2|(67 1-)|(21 7)6 |(55)655(6 1)| 7| 4 3 2 6 | 77 655 23 | 1 ||(3)2 1-)|| c.成果展示
将优秀的作品输入电脑,说一说成功之处。唱——第二声部
a.跟琴分组视唱。
b.全班同学在二声部音乐里找到自己的声部视唱。
c.用la跟琴演唱两声部,要求声音的高位置的演唱及声部的协调。3.实现我们的愿望——歌唱全曲 倾听全曲
师: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群小朋友对保护地球的热情。哼唱全曲
跟CAI唱全曲。学唱全曲
师:你觉得最难唱的是哪一句?
注意指导学生八分休止、切分节奏、一拍附点节奏的演唱。演唱全曲用饱满的热情,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三、欣赏——《送别》 1.导入
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2.介绍词曲作者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初听《送别》,说说对音乐的感受。
朗诵《送别》的歌词,体会诗此与音乐内容表达的情感。复听,轻声跟唱
四.心中美丽的地球村——课外拓展
师:小朋友们,地球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我相信,在同学们的保护下,我们的地球村会装扮得更加美丽,请你们将你们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画下来好吗? 课后,请同学们将心中美丽的地球村用画笔画下来,且说出各自所画的地球村美在哪里。
第二单元
丝竹流韵
第1课时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准备:PPT、CD教学内容:
听:《欢乐歌》、《紫竹调》、《卜算子.咏梅》、《小巷风韵》动:露一手——认识“江南丝竹”中的演奏乐器
教材分析:《欢乐歌》:江南八大曲之一,旋律明快流畅,起伏多姿,表达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紫竹调》:“紫竹调”是沪剧曲牌之一,由江南山歌、小调,经过长时间演化而逐步形成的,与江南丝竹的风格极为接近。
《卜算子.咏梅》:这是一首由毛泽东诗词谱写的歌曲,旋律中融入了昆曲的元素,全曲舒展激昂,既有江南音乐的甜美、婉约的风格,又不失迎风奥霜的刚劲气势。
《小巷风韵》:歌曲以苏州评弹的曲调为基础,并插以短小具有苏州评弹典型特点的间奏,从而赋有浓郁的江南韵味,勾勒出江南古城粉墙黛瓦、垂柳轻舟的秀美画卷。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欢乐歌》、《紫竹调》、《卜算子.咏梅》、《小巷风韵》,领略江南风情,感受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初步了解江南丝竹的知识。感受民间戏曲与歌曲的完美结合,初步了解昆曲和苏州评弹这两种地方曲艺,激发学生对家乡江南悠久文化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欣赏、感受“江南丝竹”:
1.欣赏《紫竹调》欣赏乐曲,说出乐曲的情绪风格、主要演奏乐器。揭示曲名,简介“紫竹调”2.介绍“江南丝竹”:流传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以及上海一带的丝竹音乐。主要乐器有笛、箫、笙、二胡、琵琶、三弦、扬琴等。3.师:下面我们来欣赏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的《欢乐歌》。欣赏《欢乐歌》,留心听以上几种乐器的音色。4.完成P31/露一手 三.欣赏、拓展“昆曲”、“评弹”
1.师:江南的地方戏曲有很多,你们知道哪些?生回答(黄梅戏、越剧、昆曲等)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昆曲。
2.简介昆曲:起始于元末明初的昆山腔,迄今已有600年的历史,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是一种融诗、歌、舞、戏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3.听赏昆曲《牡丹亭》选段【皂罗袍】4.欣赏《卜算子.咏梅》
4.简介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与弹词的总称,产生于苏州,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5.听赏苏州评弹《笑中缘》6.欣赏《小巷风韵》 四.课堂总结:
第二单元 丝竹流韵第2课时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准备:PPT、CD教学内容:
唱:《水乡歌儿多》教学目标: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水乡歌儿多》,了解赞美江南水乡的歌曲,激发学生对江南水乡音乐文化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复习导入:1.播放《欢乐歌》(片段)请学生说出乐曲的名字、类别。说出乐曲的演奏乐器有哪些,巩固对民族乐器的认识。三.学唱体验:
1.复习四年级时学唱的《忆江南》,说出歌曲的名字师:在你的印象中,江南是什么样的?回忆语文课文《水乡歌》,想一想:水乡(湾)多(船)多,(歌)多。师:今天我们来学唱歌曲《水乡歌儿多》2.听范唱,说出此时水乡孩子们的心情怎样?在歌词中,找到表达孩子们快乐心情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感受歌词所描绘的美丽景色。
3.学唱歌曲听辨歌曲中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前后乐段不同的情绪。反复听唱,指导有困难的乐句。完整演唱歌曲,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表现水乡孩子细腻、含蓄的形象。四.课堂总结:师:水乡是美丽的,水乡孩子是幸福的。课后找一找歌颂水乡的音乐作品。
第二单元 丝竹流韵 第3课时
教学准备:PPT、CD教学内容:
听:《外婆桥》、《姑苏风光》拓展:吴文化
教材分析:《姑苏风光》(大九连环.码头调):民歌套曲《大九连环》中的一段,整套《大九连环》是用5首江南流行的时调联结而成的民歌套曲,歌唱了江南名胜苏州一年12个月的美妙景致和风情民俗。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具有民谣风格的歌曲《外婆桥》,感受水乡孩子眼中家乡的变化,心中盼望去外婆家的急切心情。2.通过欣赏《姑苏风光》,感受苏州方言的独特腔韵,品位吴越音乐文化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欣赏《外婆桥》:1.全班齐唱《水乡歌儿多》,师: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孩子的细腻、羞涩的性格。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水乡孩子还有什么样的特点?2.欣赏《外婆桥》,学生跟音乐轻唱,然后回答师: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水乡孩子活泼可爱的个性,以及去外婆家的迫切心情。3.跟音乐轻唱歌曲 三.欣赏《姑苏风光》 1.简介歌曲:2.初听歌曲,留心歌词的读音。说说歌曲赞美了什么?3.复听歌曲,轻声哼唱。四.拓展了解——吴文化1.跟音乐轻声演唱《姑苏风光》,说出曲名2.师:苏州是江南有名的古城,古代时称为“姑苏”,苏州一带地区称为“吴”,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这一带的传统文化——吴文化3.简介吴文化:物质层面——有巧夺天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有古朴凝重的“香山帮”建筑。有美轮美奂的丝绸——苏锦,有名列全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有精细雅致的吴中工艺等。文化层面——有“百戏之祖”的昆曲。有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声音的苏州评弹。有名家辈出的吴门画派,有历史上被称为“南桃北杨”的桃花坞木刻年画。4.在音乐声中,将图片与文字对应(写在作业纸上)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歌曲《外婆桥》,感受到水乡孩子对家乡的热爱。欣赏了歌曲《姑苏风光》,感受了苏州方言独特的魅力。下节课我们将接着学习。
第三单元
北国豪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感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点,并学会用不同的感情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再现北方民歌的特色与豪情
2、通过学唱《对花》和《唱得幸福落满坡》感受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幸福之情和生产劳动中的愉快情绪,并试着通过南、北方小调的对比,加深对北方民歌的认识
3、在欣赏《跑旱船》《山村来了售货员》、《革命将士出征歌》《兰花花》、《掏洋芋》的过程中,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同时,学会用秧歌步和着歌曲的节奏,参与“跑旱船”的表演,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展示庆典的场面 能熟练地用竖笛演奏几个变化音,通过三声部的简单合奏强化同学间相互配合的意思,达到声部间的和谐统一,气息、力度的一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节日里群众跑旱船的录象,了解跑旱船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起源及相关的知识。(2)初听《跑旱船》感受情绪(3)分解动作:秧歌步
(4)请学生跟着音乐跳一跳,再次感受情绪
(5)启发学生关注歌曲中滑音,任意延长音以及衬词的运用(6)再听全曲,请学生谈谈“哪些因素决定了歌曲的独特风格”
(7)结合“露一手”活动,模拟欢庆的场面:请学生两个人一组,分别扮演一个角色。跟着音乐走秧歌步(请部分同学模拟锣鼓和群众的喝彩,增加欢庆的气氛)
二、学唱歌曲《对花》
1、先回忆以前学过的一首《对花》,想想它的演唱形式(对答)
2、听新歌《对花》,感受他们不同的风格特点,3、练习:比一比南方北方小调的风格,用连线在下列词语中选择 再听歌曲,注意歌曲中的几个装饰音及下滑音的地方,以及符点,分别唱一唱。
4、跟琴分句学唱歌曲
5、跟琴完整唱歌曲
6、跟录音唱
7、分各种演唱形式唱
8、根据季节的变化创编新的歌词,并唱一唱,体会情绪
三、总结
第三单元
北国豪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感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点,并学会用不同的感情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再现北方民歌的特色与豪情
2、通过学唱《对花》和《唱得幸福落满坡》感受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幸福之情和生产劳动中的愉快情绪,并试着通过南、北方小调的对比,加深对北方民歌的认识
3、在欣赏《跑旱船》《山村来了售货员》、《革命将士出征歌》《兰花花》、《掏洋芋》的过程中,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同时,学会用秧歌步和着歌曲的节奏,参与“跑旱船”的表演,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展示庆典的场面 能熟练地用竖笛演奏几个变化音,通过三声部的简单合奏强化同学间相互配合的意思,达到声部间的和谐统一,气息、力度的一致。
一、教学过程
(一)欣赏《山村来了售货员》
1、导入:出示民族器乐唢呐的图片,介绍唢呐的构造及吹奏姿势。
2、感受唢呐的音色:听唢呐的声音(选取一小段)
3、初听乐曲,启发学生凭借“标题”描述乐曲表现的情景乐曲分为:赶路、吆喝、山谷回声、山村活跃、选购、告别、继续前进4再听乐曲,在每个“标题“出现的地方加上代表性的动作5分组开展模拟表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购货山民的角色,用动作、表情再现山村售货员的形象
6、综合表演
二、学唱歌曲《唱得幸福落满坡》
1、初听歌曲,谈谈自己的感受及歌曲的情绪
2、有感情到地朗读歌词
3、运用图片或VCD,展示满山坡丰收的场景,感受农民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4、跟琴分句学唱歌曲
5、注意切分音的唱法和后倚音的唱法
6、教师范唱“同音变尾“的乐句,请学生找找特点,并唱一唱
7、完整地跟琴演唱
8、跟录音演唱
三、总结
第三单元
北国豪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感受北方民歌的基本特点,并学会用不同的感情表达歌曲的思想内涵,再现北方民歌的特色与豪情
2、通过学唱《对花》和《唱得幸福落满坡》感受人民当家作主人的幸福之情和生产劳动中的愉快情绪,并试着通过南、北方小调的对比,加深对北方民歌的认识
3、在欣赏《跑旱船》《山村来了售货员》、《革命将士出征歌》《兰花花》、《掏洋芋》的过程中,感受北方民歌的独特风格和韵味。同时,学会用秧歌步和着歌曲的节奏,参与“跑旱船”的表演,体验北国人民喜庆的心情,展示庆典的场面
能熟练地用竖笛演奏几个变化音,通过三声部的简单合奏强化同学间相互配合的意思,达到声部间的和谐统一,气息、力度的一致。
一、欣赏《兰花花》独唱版
(一)女声独唱版《兰花花》
1、介绍歌曲背景:陕北民歌《兰花花》以甜美流畅、开阔悠扬的信天游曲调咏厂唱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蓝花花。塑造了蓝花花勇于冲破封建礼教,大胆追求婚姻自由的叛逆形象
2、初听《蓝花花》感受情绪是怎样的?说说你对蓝花花这个形象的印象
3、说明:“蓝格英英采”形容蓝得发亮耀眼
4、再次听全曲,更深切地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
二、欣赏《蓝花花》钢琴独奏版
1、初听对比:女生独唱和钢琴独奏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体验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在表现同一题材时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2、再听:主题旋律共变奏了几次?歌词没有了,但你听出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的变化? 结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欣赏《掏洋芋》 初听歌曲:歌曲表现的是一个怎样的情景?速度是什么样的?
2、再听:风格是什么样的?念白的声音要注意什么?
3、跟着音乐进行念唱合练,并模拟掏洋芋动作边唱边表演,体验念唱合作的乐趣,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四、小结
第四单元 滔滔多瑙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瑞士山歌、孤独的木羊人唱:幽静的山谷 教学的重点、难点:唱准弱起节拍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巩固上节课歌曲
3、听:瑞士山歌——在瑞士山区,牧人们常常用号角或叫喊声来呼唤他们的羊群、牛群,也用歌声向对面山上或山谷中的朋友、情人来传递各种信息。久而九之,他们竟发展出一种十分有趣而又令人惊叹的真假声交替的约德尔法。要求:让学生跟着音乐轻声模唱。这种唱法的特点是:演唱开始时在中、低音区用真声唱,然后突然用假声进入高音区,并且用这两种方法迅速地交替演唱,形成了奇特的效果。再听:孤独的牧羊人——叙述了一个人牧羊人与老山羊、小山羊的对话,曲调生动活泼。歌曲的第一部分节奏紧凑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要求:说说歌曲中有哪些角色?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最吸引你的是哪一句? 再听,学生可轻声哼唱
4、学唱《幽静的山谷》听范唱,歌曲中平稳的旋律使你感受到什么?歌曲中起伏较大的旋律表现出什么?再听,学生可哼唱旋律,再唱歌谱轻声学唱歌词,注意一音多字的演唱,听唱结合唱准歌曲 分组巩固歌曲的演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听:爱尔兰风笛唱:我和小提琴动:采集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八三拍的韵律感,唱准弱起节拍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
3、听:爱尔兰风笛——是一种民族乐器的名称。是凯尔特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爱尔兰风笛的皮囊的另一端连着一根细管,这根细管是像笛子一样有出气孔的,双手通过控制那根细管上的气孔改变音高。要求: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相关文
化,再听赏曲例音响,交流听赏的感受,教师加以归纳总结,再补充听赏其他用爱尔兰风笛演奏的作品。
4、学唱:《我和小提琴》听范唱,感受歌曲运用附点节奏带来的情绪变化。再听,学生哼唱旋律,再唱谱学唱歌词,分段练唱,注意唱准弱起节拍分三组进行表演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戏虐曲,水上音乐唱:土拨鼠 教学的重点、难点唱准弱起节奏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歌曲听;戏谑曲——选自巴赫《管弦乐组曲》第二首第七曲。巴赫一生的作品浩如烟海,他本人比较喜欢这首《戏谑曲》。初听,要求学生说出主奏乐器的名称。再听乐曲,要求学生说出弦乐器在哪一音区演奏,乐曲采用了怎样的速度。水上音乐——又称《水乐》《船乐》,是一部管弦乐组曲,据说是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为即位的英皇乔治一世演奏的,故有“水上音乐”的美名。要求:学生在老师提示下听赏乐曲,对不同的片段,作出不同的情绪反应,然后再交流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可跟着音乐踏步,感受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4、学唱:《土拨鼠》听:学生一面熟悉歌曲,一面跟着音乐拍一拍。再听,让学生找出相同的乐句,并说说共分几句学生唱谱,师生接龙演唱歌曲旋律。看谱,结合听觉印象,确定歌曲的高潮所在。分组练唱。加上力度记号,如何来表现歌曲,在讨论中对学生提出不同方案都可以试一试,唱一唱,让大家进行比较、选择。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评价。
第五单元
南国风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步步高》唱:《军民团结一家亲》)
教学目的1.在欣赏、唱歌、律动、吹奏、创造等教学活动中,接触朝鲜、日本、孟加拉等亚洲国家具有的民族特点和代表性的音乐,感受音乐的不同风格,扩大音乐文化视野从音乐中领略亚洲各地的人文风情。2.在鉴赏亚洲音乐的地域与风格特征时有一定的识别能力。3.能流畅地演唱歌曲《军迷团结一家亲》,熟悉本节课所介绍的歌,乐曲的主题,能唱、奏其中的部分旋律。
教学重点、难点:1.体验亚洲各地音乐的不同风格。2.熟悉具有代表性的亚洲歌曲、乐曲的主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课堂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音乐游戏:听赏竞答。多媒体展示游戏内容,听赏音乐,参考风景图片竞答国家名称、音乐名称、风景名称。
竞答方法:1.说出国家名称得一颗星,风景名称得一颗星,音乐名称得两颗星,说出一种与这个国家相关的人文风情得一颗星。2.在音乐播放结束之后即可抢答。3.教师将清楚活动的规则和要求。活动中仔细观察学生活动情况,及时捕获具有亮点的教学资源信息,及时点评、总结。
三、欣赏与表现
1.欣赏女生独唱——《步步高》
⑴欣赏演奏的《步步高》,说出演奏乐器和所属国家的名称。
⑵欣赏女生独唱——《步步高》,教师启发学生尽情想象音乐所描述的情景。⑶学生交流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情景,教师点评并小结。
⑷听老师演唱《步步高》的歌谱,学生将歌中所用的唱名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写出来 ⑸用课堂乐器将所写音列吹奏出来,揭示其调式音节为特有的“都节调式”。
⑹跟琴视唱另外一首用都节调式写成的民谣。2.学唱歌——《军民团结一家亲》
⑴学生听赏歌曲并思考、回答问题:听辨这首歌曲的节拍,感受歌曲的强弱变化,用律动来表现音乐的强弱关系。
⑵简介歌曲。找出歌曲中模仿锣鼓声音的衬词,并在凳子上按节奏敲击,使歌曲更添生活的情趣,表现渔民劳动的快乐和乐观的精神。⑶出示《军民团结一家亲》乐谱,学唱歌曲。
⑷歌曲常常用朝鲜最富有代表性的乐器——伽耶琴与长鼓作伴奏(出示伽耶琴与长鼓的图片),学生自己选择音源,用长短不同的节奏,模仿伽耶琴与长鼓为歌曲伴奏。⑸分组运用歌唱、吹奏、律动、打击乐器伴奏等形式表现《军民团结一家亲》。⑹各小组交流创作表演成果,并总结关于“音乐的风格特征”。
四、教师总结
亚洲,有地球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亚洲,是世界上居住人口最多的“村庄”。在这里,升起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在这里,蕴藏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宝藏。我们是亚洲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我们的邻居日本、朝鲜、泰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马来西亚„„每个国家都有其风格独特的音乐。通过欣赏这些音乐,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这些国家音乐文化的丰厚底蕴,而且还能领略到这些国家风土人情及人文习俗的缤纷多彩。音乐是一种没有国界的美丽语言,今天我们在 “亚洲音乐之旅”中领略到了日本、朝鲜、孟加拉国的音乐魅力。
南国风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听:《五指山歌》、《牛角出来尖对尖》唱:《牛角出来尖对尖》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歌唱、律动、创造等音乐活动中,接触泰国、印尼等亚洲国家具有民族特点和代表性的音乐,扩大音乐文化视野,借助音乐了解更多亚洲国家的人文风情。
2、能用轻快、依恋地感情演唱歌曲《故乡恋情》,用声势动作为不同风格的歌曲伴奏。
3、能以独特的方式表达、表现对邻邦国家音乐风格的理解,能区别泰国、印尼两国音乐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
1、熟悉具有代表性的亚洲歌曲。
2、为不同风格的歌曲加声势动作。课前准备:多媒体、钢琴、卡片、打击乐、音响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走进亚洲国家
1、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大家去亚洲另外的两个国家泰国、印尼游览,多媒体出示亚洲地图,了解地理位置。
2、和学生共同讨论这两个国家的人文风情,说一说你对他们的了解。
3、媒体出示泰国“千佛之国”,印尼“千岛之国”风情图片,请学生连一连,辩一辩。
三、走进亚洲音乐
1、导入 师:“不同的国家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人文风情,更奇妙的是他们将给我们带来不同的音乐享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吧!”
2、新歌教学 《牛角出来尖对尖》
1)请学生聆听《牛角出来尖对尖》,思考: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2)出示乐谱第一部分。提问:这部分有几个乐句?并跟琴用“lu”哼唱。3)用琴指导每句的弱起。
4)在读歌词与唱歌词中感受这一段在节奏、音程、旋律、力度、情绪五方面的特点。5)教师范唱第二段,感受与第一段在五个方面的不同处,并用卡片作对比出示出来。
6)学生完整唱第一、二段,情绪不段升华,但意犹未尽,教师范唱第三乐段,总结乐曲的结构形式为:A—B-A形式,复习D.C 和 Fine记号。
7)用轻快与依恋地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纠正升5和升4的音高。
3、拓展歌曲
1)学生唱歌曲A段,教师在每句结束处唱回声。2)师生互换,学生长回声,教师指挥提示。
3)请学生用身边的打击乐(圆舞板、沙球)为歌曲伴奏,听一听哪种节奏最合适。4)教师示范:回声用沙球、乐句用圆舞板。
5)和学生一起用打击乐表现,并加入身体语言(扭胯)
4、欣赏、表现《牛角出来尖对尖》 1)多媒体欣赏《牛角出来尖对尖》
这个词是爪哇语,原意为“用手操作”、“敲击”。现在即指以打击乐器为主的乐队,也指由它演奏的音乐。2)复听音乐,思考:你对作品中哪几样乐器的音色有印象?教师出示若干打击乐器,找出类似的音色。3)学生用找出的打击乐试奏主要旋律,体验印尼人民节日的快乐。4)教师范唱另一首印尼民歌《我的小花园》,体验歌曲的情绪:活泼、优美地。5)用视唱法学唱歌曲主旋律。6)打击乐演奏主要节奏:ox xx xx x,重点解决弱起7)师生接口唱乐句,熟悉旋律。8)请学生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一人分奏一个音)
四、教师总结本课,结束教学。
音乐无国界。这节课,我们又来到了美丽的亚洲国家泰国、印尼,领略了那里的迷人风光,并演唱了他们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希望同学们课后能找一找更多亚洲国家的歌曲,唱响我们亚洲人自己的歌.第六单元:《连绵白桦林》第1课时 编写意图:
本单元以“连绵白桦林”为题,展现东欧的异国风情: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绵延万里的白桦林,这里弥漫浪漫的气息,荡漾着民族觉醒的涛声。看天鹅湖上了掠影,升腾美丽的幻想。教学目标:
通过演唱、听赏斯洛伐克民歌《跳吧!跳吧!》、俄罗斯民歌《故乡》、克罗地亚民歌《蓝色的雅德朗》,让学生感受这几个国家民族音乐的风格,并在“节奏回应”、“旋律创编”、“设计演唱形式”等多种音乐活动中进一步走进音乐世界,领悟音乐语言的特点。
通过欣赏《波兰舞曲》、《跳蚤之歌》、《天鹅湖组曲》、《波罗维茨舞曲》,感受多种音乐形式的特点和魅力,认识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兴趣。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准备:PPT、CD 教学内容:
唱:《跳吧!跳吧!》听:《波兰舞曲》(肖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播放《四小天鹅舞曲》(片段),请学生说出曲名、曲作者以及国籍 师:本单元,我们将开始东欧音乐之旅。二.学唱《跳吧!跳吧!》: 1.乐句创编完整唱4句乐谱。2.揭示曲名《跳吧!跳吧!》 3.听歌曲范唱
4.学唱歌曲,教师指导。注意重音的演唱。三.欣赏《波兰舞曲》:
1.出示肖邦肖像图片,师:你知道这位作曲家是谁吗?是哪国人?(肖邦/波兰)肖邦(1810.3.1-1849.10.17)浪漫乐派的著名作曲家,被誉为“钢琴诗人”。其父为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自幼 深受波兰民间音乐的熏陶,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登台演出。12-19岁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5岁 开始发表作品,19岁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在此期间染上
肺病,1948年赴伦敦演出时,病情恶化,回巴黎不久逝世,享年39岁。师:下面,我们来欣赏肖邦代表作《波兰舞曲》的第一乐段。
2.听《波兰舞曲》第一乐段,思考:这一乐段表现怎样的音乐形象?
师:这一乐段表现了一群威武雄壮的波兰勇士,身着铠甲,腰佩战刀,雄赳赳地大步向前的形象。
3.简介《波兰舞曲》
这首乐曲作于1838年,别名《军队》,这是由于曲中的第一、二两主题的旋律,具有极为豪放、勇敢的军队性格之故。这是肖邦所写的最华丽、最灿烂的波兰舞曲之一。
传统的波兰舞曲就是以风格雄浑、豪放而著称的,显示出波兰这个民族的尚武精神。在这首波兰舞曲中更是集中体现了这一点。欣赏这首波兰舞曲时,我们仿佛看到了古代波兰的勇士们,那强健的体魄、豁达的胸怀、深刻而动人的虔诚融为一体,闪烁着大无畏的骑士精神。乐曲的构成为“A B A”三段体:
第一段:A大调。在这一段中,作者充分运用了色彩性变调,生动地刻画出一群威武雄壮的波兰勇士,身着铠甲,腰佩战刀,雄赳赳地大步向前。
第二段:从D大调至降B大调到C大调的频繁转调。本段之前有一个号角般宏亮的过门,紧接着出现的本段主题具有斩钉截铁般果断、刚毅的性格。第三段为第一段的严格再现。
4.完整欣赏《波兰舞曲》,分出段落。四.拓展了解肖邦的艺术成就以及其他作品
肖邦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贝多芬、巴赫等作曲家的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手法简练、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诗歌,曲调热情奔放、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
他的练习曲作品训练目的明确,艺术形象鲜明;他的圆舞曲作品,赋予温柔抒情的情感;他的前奏曲作品,可将风格迥异的个曲,自由结合为组曲;他的谐谑曲成为独立的作品感情激动、富裕戏剧性;他的马祖卡舞曲作品,曲调单纯、和声简朴、明朗欢快;他的夜曲作品,充满幻想、情调深沉。
作为著名钢琴演奏家,他的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细腻、音响华丽、富于激情、出神入化,他的钢琴踏板用法独特。
对比欣赏《圆舞曲》(肖邦)
第六单元:《连绵白桦林》第2课时
编写意图:
本单元以“连绵白桦林”为题,展现东欧的异国风情: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绵延万里的白桦林,这里弥漫浪漫的气息,荡漾着民族觉醒的涛声。看天鹅湖上了掠影,升腾美丽的幻想。教学目标:
通过演唱、听赏斯洛伐克民歌《跳吧!跳吧!》、俄罗斯民歌《故乡》、克罗地亚民歌《蓝色的雅德朗》,让学生感受这几个国家民族音乐的风格,并在“节奏回应”、“旋律创编”、“设计演唱形式”等多种音乐活动中进一步走进音乐世界,领悟音乐语言的特点。
通过欣赏《波兰舞曲》、《跳蚤之歌》、《天鹅湖组曲》、《波罗维茨舞曲》,感受多种音乐形式的特点和魅力,认识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兴趣。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准备:PPT、CD 教学内容:
听:《天鹅湖组曲》(管弦乐选段)、《波罗维茨舞曲》、《跳蚤之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欣赏感受:
1.师:东欧最大的国家是现在的俄罗斯联邦。追溯历史,也就是曾经的沙皇俄国、苏联。今天我们着重认识几位俄国的著名音乐家。2.柴可夫斯基与《天鹅湖组曲》
柴可夫斯基(1840-1893)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主要作品有: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约兰塔》,舞剧《天鹅湖》、《睡舅人》、《胡桃夹子》以及7部交响曲。
柴科夫斯基是世界交响音乐方面登峰造极的人物之一。他在总结全欧洲音乐发展的基础上,以俄罗斯风格概括了贝多芬之后交响音乐的成就,建立了自己宏大的交响音乐体系。他的音乐是俄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内的最高成就之一,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师:今天我们重点欣赏舞剧《天鹅湖》中的两首配乐。*天鹅主题旋律由什么乐器演奏?表现怎样的音乐形象?
(双簧管演奏
曲调优美,既有哀怨、忧伤的情调,也表现出天鹅洁白无瑕、高贵庄重的神态。)
*四小天鹅主题富于跳跃感的节奏刻画出小天鹅怎样的形象?(四只小天鹅在湖畔嬉戏、玩耍,纯洁、天真的形象。)3.《波罗维茨舞曲》(片段)
简介:俄国作曲家鲍罗丁作曲,选自歌剧《伊戈尔王》。剧情:十二世纪在古俄罗斯的布基弗尔城,诺夫哥罗德大公伊戈尔和王子弗拉基米尔率军讨伐入侵的波罗维茨人,不幸战败被俘。在波罗维茨人的营地,王子和波罗维茨公主康恰柯芙娜相爱,而伊戈尔一心希望逃回祖国,以雪前耻。波罗维茨首领康恰可汗很欣赏他的刚强、豪勇,表示愿意释放他,但要他答应不再与波罗维茨人为敌,被伊戈尔拒绝。后来,伊戈尔得到了波罗维茨唯一的正教徒奥弗鲁尔的帮助,终于设法逃回了祖国。而王子弗拉基米尔也如愿以偿地在波罗维茨同康恰柯芙娜公主成亲,当了敌国的驸马。欣赏全曲,感受乐曲的情绪风格。
复听乐曲,了解回旋曲曲式结构:A B A C A D A 4.《跳蚤之歌》
作品介绍: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作于1879年。歌词选自德国诗人歌德的诗剧《浮土德》第一部第五场中魔鬼梅菲斯托与一群朋友在酒店里所唱《跳蚤之歌》写成。边听边感受:全曲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近于朗诵的叙述性的曲调,含有明显的讽刺意味。钢琴伴奏中的顿音则生动地刻画出跳蚤的形象;
第二部分的音乐仿佛一支威严的颂歌,描写跳蚤当上大臣后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神态,但随之而来的笑声揭穿了它狐假虎威的丑态。最后一段综合前两段的音乐素材加以发展,将歌曲推向高潮。全曲以掐死跳蚤的胜利者发出的爽朗笑声结束。除结尾外,全曲贯穿了嘲弄和轻蔑的笑声,大大增强了讽刺效果。
三.课堂小结:
师:这一课,我们认识了俄国的一位大音乐家——柴可夫斯基,欣赏了他的代表作之一《天鹅湖组曲》,还欣赏了《波罗维茨舞曲》和《跳蚤之歌》,这些都是俄罗斯最优秀的音乐作品。下节课,我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俄罗斯音乐的特点与魅力。
第六单元:《连绵白桦林》第3课时
编写意图:
本单元以“连绵白桦林”为题,展现东欧的异国风情: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绵延万里的白桦林,这里弥漫浪漫的气息,荡漾着民族觉醒的涛声。看天鹅湖上了掠影,升腾美丽的幻想。教学目标:
通过演唱、听赏斯洛伐克民歌《跳吧!跳吧!》、俄罗斯民歌《故乡》、克罗地亚民歌《蓝色的雅德朗》,让学生感受这几个国家民族音乐的风格,并在“节奏回应”、“旋律创编”、“设计演唱形式”等多种音乐活动中进一步走进音乐世界,领悟音乐语言的特点。
通过欣赏《波兰舞曲》、《跳蚤之歌》、《天鹅湖组曲》、《波罗维茨舞曲》,感受多种音乐形式的特点和魅力,认识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兴趣。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准备:PPT、CD 教学内容唱:《故乡》、听:《蓝色的雅德朗》(克罗地亚)拓展:东欧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学唱《故乡》
1.导入:2.初听范唱,找出歌曲中有相同开头的乐句。3.学唱歌曲,教师指导。重点唱准#5的音高完整演唱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
三.拓展:东欧音乐文化学生自读P40/卷首语,说说你对东欧地区的简单认识。
师:东欧,指欧洲东部地区,在自然地理上指东欧平原,在政治地理上指白俄罗斯、波兰、匈牙利、捷克共和国、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罗马尼亚等10个国家。下面欣赏几首东欧歌曲:
*《蓝色的雅德朗》*《白桦林》等苏联歌曲 师:东欧音乐主要来自民间音乐。东欧人忧郁敏感,情感极为细腻,音乐多以民族乐派著称,充满浪漫气息。四.本单元总结:
结束我们的东欧音乐之旅,简单检测。听音乐片段,说出曲名。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了解了怎样的东欧音乐文化。
第七单元:溯流探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北风吹
唱:小白菜
动:听一听,比一比 教学的重点、难点
了解民歌的特点,感受民族风情,并有感情地演唱民歌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巩固上节课歌曲
4、复习民歌的特点:。民歌起源于劳动,产生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它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口头传唱、广泛流传和集体加工而形成,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的特点是用朴实洗炼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反映着时代的面貌。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有多种体裁和形式,主要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调和多声部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听:《向阳花》 唱:《李玉莲调》《夜歌》 教学的重点、难点
根据旋律的特点来判断是哪个地域的民歌,了解三种不同的变换拍子,以整体艇长发学唱歌曲让学生喝着旋律的流动体会那种思乡与离愁之情。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复习上节课的歌曲
4、听歌曲《李玉莲调》的录音,让学生观察找出旋律的骨干音及进行特点。再听,用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分组练唱。
5、听唱歌曲《夜歌》了解歌曲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拍子:四四拍、四五拍、四三拍。频繁的拍子变换,使歌曲更具摇曳、动荡的感觉。老师带领学生朗诵歌词,然后以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让学生和着旋律的流动体会那种思乡与离愁。分组巩固练唱。
6、听《向阳花》——钢琴独奏 找出与歌曲《李玉莲调》相似的旋律,再听,启发学生发现与感受其旋律、节奏、情绪等方面的微妙变化。感受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第三教时 教学内容 听:《梁山伯与祝英台》 唱:苏格兰的蓝铃花〉
教学的重点、难点
弱起节奏、一音多字的演唱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巩固上节课歌曲 4听:《梁山伯与祝英台》——作品从远古始终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音乐情景逐步展开的线索。最后化蝶的描写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反映了人民的愿望与理想。在聆听主题时,学生可轻声哼唱,着重感受旋律富有起伏性的特点,感受乐句之间的衔接及语句的特点。哼唱主题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委婉、清丽的特色,相像音乐旋律的变化与动人故事情节发展之间的联系。5学唱歌曲《苏格兰的蓝铃花》 听范唱:感受苏格兰民歌的清丽流畅,语气轻柔婉转,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再听,学生可轻声哼唱,重点练唱一音多字的演唱。
6、分组练唱,互相点评。
教学后记:通过歌曲的学唱,使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中外民歌,通过比较演唱,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歌艺术的了解,弘扬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代代相传。
第八单元 阳光年华
教学目标
1、以明亮、圆润而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生机勃勃的情绪。
2、初步感受二声部,并唱一唱。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初步感受二声部。
难点:
1、以轻柔、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唱准波音、下滑音,把握休止符时值。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
第1课时
一、学唱《阳光年华》:
1、唱一唱:注意附点音符、前倚音,高音的位置等。
2、配乐朗诵歌词:要有不甘示弱的自信和积极向上的进取。
3、处理歌曲:用什么样的强弱关系,速度和演唱形式的选择,指导学生细腻地表达歌曲的丰富情感。
二、欣赏《初升的太阳》:
1、导入:知道我们每天做的广播操的音乐名称吗?《初升的太阳》,今天我们来听赏一首与它同名的乐曲,听一听它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旋律的感觉如何?
2、初听乐曲:听后师生交流。
3、介绍乐器:马头琴p70
4、听赏马头琴版、演唱版的《在水一方》:对比两种形式的不同效果。
5、说一说马头琴演奏特点:马头琴音色柔和、浑厚、淳美、深沉等浓郁的草原特色,善于演奏柔和细腻的抒情乐曲,特别适合于演奏悠长辽阔的旋律。
6、再听《初升的太阳》:合唱版和马头琴版,体会乐曲的段落,第一段自由的散已规整为为舒缓的四三拍节奏,马头琴的音色与演奏方法在人声的基础上又有所发挥,前后增加了重担呈现的欢乐热烈的草原牧歌式的曲调,形成对比性的带再现的三段体,丰富了对象征自由幸福的阳光的渴望与赞颂。
三、学唱《阳光年华》:
1、谈话:听了《初升的太阳》感受如何?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青春值得珍惜,用什么样的心情和行动度过。
2、用歌曲来表达出青春少年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思想感想。
四、整理下课: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唱一唱《初升的太阳》
过程与方法:全班分为一、二声部(教师参与第二声部),在练唱过程中要求字正腔圆,并将时值保持准确,以表现太阳出来时壮丽的情景和欢乐的心情。评价内容:(过程生成的随机问题——字正腔圆,时值保持)
二、导入
互动话题:彩虹,人人都见过。谁来说说彩虹?它有什么特点?(像桥,有七种颜色„„)听了你们有声有色的描述,我仿佛在自己的眼前又看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是的,雨后的七色彩虹,是那样的美丽、生动,令人赞叹„..,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七色光之歌》——
三、学习歌曲《七色光之歌》
1、初听歌曲
互动话题:说说这首歌的情绪。(欢快、活泼„„)
A、学习一声部旋律。师范唱,生轻声跟唱)B、随琴学唱歌曲。C、互动话题:找出难唱的地方、特殊符号、解决的办法。(波音、下滑音等)D、全体同学完整唱。评价内容:(音高、时值、力度的解决)E、学习歌词,师生共唱。
评价内容:(咬字吐字、歌词“对位”的解决)F、互动话题:找出难唱的地方,同伴互助。(波音的字词、下滑音的字词等)G、全体完整唱并进行艺术处理。(情感与力度、情感与歌词的关系)H、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评价内容:(过程生成的随机问题)
2、赏析二声部。互动话题:(二声部的“色彩”)A、学习二声部旋律并带上歌词。评价内容:(声部的“均衡”)B、师生合作,感受合唱效果。评价内容:过程生成的随机问题)
五、课堂小结
互动话题:
1、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七色光之歌》。
2、二声部使这首歌带来的色彩与情感。
3、创编歌词、合作学习、拉歌比赛给我们带来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