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5:1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短歌行》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短歌行》教学反思》。

第一篇:《短歌行》教学反思

《短歌行》教学反思

《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这些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习者特征,为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从而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诵读体验法:学生结合情境,通过诵读,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内涵;

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法: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

一、激起学生兴趣,带入诗歌情境

在课堂上,我特别注重导入环节。为了营造历史氛围,使学生迅速进入诗歌情境,围绕本诗诗眼“忧”我设计了以下导语:“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忧百姓之苦难,因而心似火烧;“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忧国事安危,因而请缨报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心忧君民,因而毕生求索;一诗三声忧,何以解忧愁?那么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又为何而忧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曹操,走进其流传千古的佳作《短歌行》,来探寻其千古之忧。以引出课题,引出曹操,用导语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这样导入本身也是对“以诗促写”的示范和示例。

二、多次诵读,环环相扣

诗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理解诗意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让学生多次朗诵,次次深入,环环相扣。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1、朗读感知:组织学生自由阅读全诗,初步感知诗句

2、情境感染:播放《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音频

3、请一生朗读全诗

4、教师点评,再请一生朗读,引导其读出慷慨、悲壮、激昂的格调。设计意图:原生态的阅读才能真实看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不要先入为主,尊重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让学生自主阅读,以此进一步感知诗歌的情感。

三、品读赏析全诗,挖掘文本内容

为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我,我采取了教师预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案。在教学的过程中展示预设的相关问题,并把“探究四”这个比较难的问题更加具体化,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并展示讨论成果。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组内生生对话、组与组之间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几种互动对话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及表现手法,学会鉴赏诗歌,掌握相应的方法与技能,让学生有一课一得的感受,这也是重难点突破的手段。

四、以诗促写,成效显著。为了训练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及作者,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让学生在学完诗文后通过写来交流,通过写加深对本诗的理解,以期达到以诗促写的目的,设计了课后作业环节,让学生结合关于曹操的资料及《短歌行》中诗人的形象,以“忧中看曹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练笔。课下学生的习作中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仅录两例展示如下:

忧中看曹操

卢亚鹏 忧中看曹操,我看到了一位慨叹人生苦短的老者。

青年的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鹊以高翔”。他渴望能在政治上一展宏图。他“棒打权贵”整饬吏治,却触犯了地方豪强和宦官集团的利益。他呼唤豪杰讨伐董卓。那时他多么豪迈啊!英姿勃发,一举一动便是青春的张扬。可如今他已年过半百,望着江上的明月,无限往事涌上心头,而时光已如滔滔江水一去不返,只得慨叹“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中看曹操,我看到了一位思慕才子的妙龄少女。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贤才啊,我一直都在深深的思慕着你,你何时能来到我的身边,我会如爱你的女子般关爱你,这是曹操内心最真实的呼喊,似女子般温柔。

忧中看曹操,我看到了一位年过半百、功业未就的悲情英雄。云舒云卷,转眼已是几十载,银丝悄悄爬上了头,皱纹如沟壑般载着一沟忧愁的河水。人生的路途已走过一半之多,可自己一统天下的壮志却还未实现。岁月匆匆,还有多少时月能让自己去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这让自己如何不忧?汝之忧,正如英雄的悲情。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这次第又怎一个“忧”字了得。

忧中看曹操

丁梦楠

诗能言志,歌可咏怀,人之生也,与忧俱生,那么,曹操之忧从何而来,又为何而忧呢?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正举樽望月,对酒当歌,感慨着人生无常,一股“忧忧”黄河之水,自心中流出。曹操之忧,一忧功业未就,政治之志不扬。生于乱世,年过半百,眼望黎民置身水火,他曾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而今,在深感人生苦短之际,其一统天下之志尚未实现,因而他长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之忧,二忧求贤未得。思贤若渴之心如熊熊烈火,于是他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呼喊,奏响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三国时期的最强音。曹操之忧,三忧人生何其短,他感叹着岁月流逝,人生无常。自古以来,慨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者大有人在,有的是因岁月蹉跎而不知老之将至而嗟叹,有的是因人生苦短而悲号哀叹,而曹操却是两者兼而有之,生于乱世,刀剑无情,已戎马半生,却功业无望,因而有了“人生几何”的感慨。

五、缺点不足之反思总结

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在时间上我没有做好整体安排,在前面环节中,有些赶,导致在授课结束时,还有一些剩余时间,在预设时没有想到时间会有剩余,所以这时有些慌乱,没有处理好这一节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注意这一方面的问题。在本节课中,我完全可以把拓展延伸部分和作业布置部分放置在课堂上,尤其是“忧中看曹操”这一作业,如果放在课堂上当堂练习,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并能很好的践行“学以致用”和“以诗促写”。

通过这节课课,我深刻的认识到,单纯的“预设”不应该是我们教师备课和应对课堂所出现情况的全部,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应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实际教学中,只有通过这三个不同阶段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更新,才能使教师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很大提高。教育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表现在教师能否敏锐地捕捉到教学细节,并科学地处理这些教学细节上。

如何敏锐地捕捉教学细节,巧妙地把握教学契机,适度地开拓教学范围,都是我应该继续下大力气钻研的问题。“学生要有一碗水,教师应先有一桶水。”以此自勉。

第二篇:短歌行 教学反思

《短歌行》的教学反思

感谢西安思源中学为我们大家提供这样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感谢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辛苦的工作,让我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上实践自己,锻炼自己!受益颇多。

具体到我的这一节课,也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现在把自己的想法梳理一下,和大家共享。尤其不足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教。

这一单元是高中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第一个阶段,虽然之前已经学过《诗经》、《离骚》、《孔雀东南飞》,但是高一学生在鉴赏诗歌方面仍然缺乏整体鉴赏思维,尤其当学生拿到一首诗时,不知道一首诗应从哪里入手去鉴赏,也就是诗歌鉴赏的方法和能力需要训练和提高。因此我想把曹操的《短歌行》作为一个突破点,让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为学生以后鉴赏诗歌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鉴赏能力的培养上,使学生形成初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这是一个整体的考虑。

那么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题目入手,挖掘重要信息;可以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也还可以从意象入手,抓住意象特点,揣摩诗歌情感…..到底哪种方法结合本课更好呢?我认真的钻研文本,参阅大量资料,梳理思路,在反复诵读中我发现其实本诗抓住“忧”这个关键字,就可以理出一个思路: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之根源──归心解忧。于是我想到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通过点拨法,设置问题,当然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也体现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掌握这种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吧。于是这节课在学生基本鉴赏能力的培养上,希望能达到这个目标。这是一个思路。

另一方面,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题,尤其对于古诗更是这样。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不断充实精神世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因此应加强吟诵,在反复吟咏中体会诗中感情,让学生吸取诗歌的积极的精神营养,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但是课堂上在这一块的处理上,我显得有些仓促,因为要顾及到后面诗歌鉴赏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所以花的时间不够充分。这也显示出在课堂教学的节奏上把握的不是很好。以后需要注意。

开头导入部分使用多媒体播放《曹操》片段,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能让学生尽快地走入我为本篇课文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为诗歌鉴赏作好情感铺垫。

结尾部分的“学以致用”是对学生本节课掌握鉴赏方法能力的检测,因为《诗三首》本为自渎课文,通过本课所学到的方法,迁移到其他两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当堂训练,效果还算不错。

由于这次的课准备的很仓促,从构思到完成只用了一星期时间(因为之前忙于一些事情),再加上自己作公开课还是第一次,所以经验寥寥,在课堂上老师临场的从容与镇定不够,课堂驾驭应变能力也要提高,正如刑老师所说的,对基础知识的处理比较草率,学生诵读没有充分落实,这些方面都是以后要注意的。

通过这次作课、听课,尤其听评课,受益匪浅。作公开课可以让人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让我更加知道了应该努力的方向,只有更深刻的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快的成长起来,所以我喜欢作公开课。曹操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但不可否认,他是一个风云时代的英雄人物。他的《短歌行》是一首充满对人生的追寻和探索的诗歌,是一首充满英雄主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经典诗歌。

对于这首诗歌的教学,常用教辅材料和课文中的补充注释,都是把它当作一首求贤诗,认为诗歌表达的是曹操因为有统一天下的远大志向,因而产生的对人才的渴求。诗中“忧”的是人才的难得,“乌鹊”比喻的是人才,诗末更是表明曹操愿意象周公对待人才一样来对待当时的贤才。

这样的理解沿用已久,本也没错。但问题是,在教学中一些教师也就一味的依照教参教辅。这样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教师所做的就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们得出“乌鹊”比喻“人才”这类标准答案。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的只是简单的表面化的课文下方的解释,还有语言和章法上的某些知识。一首充满超越时空的情感和思考的诗歌,就这样被肢解得七零八落,诗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被买椟还珠式地放弃了;有感情有意蕴的汉语言诗文,变成了精确定量的分值,变成了ABCD的冷漠选项。于是文学的感情世界渐行渐远,严谨的文化思辨和深刻的生命探询也如风云飘散。

这样的一首诗歌,要怎样教,要怎样引导学生学,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影响,不至于停留在仅认为它是一首求贤诗、用了两个比喻手法?怎样才能给予学生精神的滋养,以更完整更丰富的方式感应和塑造学生的心灵呢?

我的探索是,对于像《短歌行》这类经典的古诗词,应不拘泥于教本,在教学中要把它们置于超越时空的文化背景中,广征博引,“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学生提供与其相关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引领学生在广博的文化视野中学习、思考和表达。

基于这种认识,在通过对《短歌行》一诗的反复研读后(那段时间,我把这首诗放在我的案头,这样随时可以看到它,研究它),在通过阅读与曹操有关的资料后,在阅读大量书籍后(期间我再次温习了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徐复观的《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周国平的《各自的朝圣路》、赵鑫珊的《不安》和《科学艺术哲学断想》、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刘逸生的《唐诗小札》和《宋词小札》以及《古诗十九首》、《毛泽东诗词全集》等书),然后,针对高一A(3)班的同学已完成了对这首诗基础性的学习的情况下,我完成了《短歌行》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附后)

课是在学生们预先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上的,学生们更没想到会来那么多的教师听课,把整个教室的所有过道都坐满了。但课堂中,学生们和我一起对大量的涉及到古今中外的有关生命追问的经典诗句文段进行鉴赏与感悟,涵泳与品味、理解与体验,熏陶与表述,他们神情专注,思维活跃,表达主动,妙语连连。就这样,教学资源在教师的有机整合中,自然而又有激情的娓娓讲授中,化为了濡养学生精神之根的养分。

结合课后的学生调查问卷(附后)所反映的,可以很欣慰地看到,这堂课预设的教学目标是较明显地达到了,无论是信息的获得、知识的掌握还是能力的提高,还有更重要的促进学生价值取向的形成,语文素养的逐步养成与发展。

调查问卷(附后)共设置了四个问题,不用署名。“对这堂课的看法”──学生们认为“上课时很投入,似乎老师的话有种魔力,让我们的耳朵、眼睛自动跟着她。”“没有只讲注解或背景,句式结构,而是注重引导我们思考一些人生道理,使这堂课充满了思考,充满了智慧。”“上得很充实,扩大了我的视野,学到了很多大哲人的思想。”“让A3班的同学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对人生的思考,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展开了思路。”“能紧扣课文主题,又能充分拓展”“使我们从头到尾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堂课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对语文学习有了新的概念”。

对“上完这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的回答是:“上了这堂课,我知道了应建功立业,完成自己的理想”“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学会了如何全方位地思考问题”“了解了古今中外很多哲人的思想”“我学到了如何学习、思考问题,要深层次,多角度,全面地思考”“明白了自己应该要对短暂的生命抱以乐观的态度,要积极进取,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了解了许多古今中外的人对生命的思考,使我对生命也有了新的认识”“一个人要有目标”“懂得了生命和时间的宝贵”“了解了古今中外的人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生短暂与时空无限的盾时做出的自主选择,也让我明白了自己的选择”“对人生、对学习、对生活,有了新的感触。”“使我知道人生短暂和时空无限。需要用自己有限的时间为自己留下无限的回忆,只有付出自己的努力才能实实在在感觉自己的存在价值。人无法与时空无限达到平衡,但人可以去探索、奋斗、奉献,肉体虽不能永存,但思想、品质却可以与时俱在。”“对生命的理解更深刻度了”“了解了更多的知识,并且初步了解了生命的重要性。”“很希望自己在有限的时光里,追寻到自己的梦,实现理想。还有,很希望自己读更多的书。”“首先,接触了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对生命的诠释,使我对生命也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其次,懂了看待问题不能局限于表面,要对问题进行剖析,才能得到一个全面的解答。”“使我重新对生命的意义与时间的关系进行深思。”“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的短暂。”“课堂中,我的心被触动了。人的生命对于时空而言实在是沧海一粟,但也是大自然赐给的,我们应珍惜它,让它有意义,有价值。千万别后悔,一事无成。”“了解到自己在茫茫的宇宙中虽只是一个渺小的存在,但也应该积极面对人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人生的价值。”

在阅读学生们这些回答时,我的内心也受到了强烈的触动。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在与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深化了认知呢。

自然,遗憾也不少。这节课一个很大的遗憾就是,学生们表达的欲望已充分调动起来了,不少学生有豁然开朗之感,有很多的话要说,但时间却有限。课后自己看了一遍录相,发现这个问题本可以缓解。如,前半部分中我的讲述大可更精练些,这样留给学生表达的时间就会更充裕。

继续努力吧,做一个用心、用情、用爱思考着的实践者,做一个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

第三篇:《短歌行》教学反思

《短歌行》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学习,是高中学生的第一个古典诗歌单元,所以,虽然已经讲读了三首古诗《诗经》、《离骚》,但是学生对于怎样读诗歌,还是没有清晰的思路,所以备课时,我就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上。

诗歌的鉴赏方法有很多,有的可以从题目入手,如《归园田居》。有的可以知人论世,如王维的诗歌,有的可以从意象入手,如王安石的《孤桐》。但具体到这一课似乎都不是很合适,从题目入手,只能分析到文体知识,知人论世倒可以,但有先入为主的嫌疑,意象似乎也不是很突出。想了很久,觉得还是用一般文章的鉴赏方法: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这样几个方面去带着学生鉴赏。教学过程中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诗眼?

2、“忧”从何来?

3、如何表现出“忧”?这样来指导学生抓关键词提纲挈领的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手法。效果还不错,学生为了理解这几个问题,自己读通全诗,自己去查找典故的原文,理解意义,讨论用法,比老师逐句的翻译好很多。同时在教学中时时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读懂新诗歌,如对照诗歌中的“酒文化”理解“对酒当歌”,对照诗歌中对人生短暂的吟咏以及曹操的其他诗歌理解曹操的感情基调是否低沉。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对方法有了比较清楚的概念。

同时,诗歌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诵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六次诵读,开始的听读正音,齐读初识,到分层的齐读把握感情,再到分层个别学生读点评,然后是学生比赛诵读,最后齐读成诵,应该说在诵读中巩固了对诗歌的理解。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不断充实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

本节课唯一不满意的是,教师的示范作用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资源,但本课中学生的活动不少,但是遗忘了教师的适时展示,如诵读。时间把握也还要更严格一点,课外拓展没有完成。以后要注意这一点。

第四篇:短歌行案例及反思

《短歌行》教学案例

昌吉州二中 王莉娟

本课选自人教版必修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本课是学生进入高中以来,首次接触篇幅较短的古典诗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希望能够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喜爱古典诗歌的吟诵,通过反复吟诵体会并把握诗歌的内在情韵,教会学生一些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诗歌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下面是我的教学案例设计。

一、导入 小说家笔下的曹操

同学们眼中的曹操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回顾《杨修之死》概括):小说中的曹操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谓不忠;奸诈多疑,滥杀无辜,妒贤嫉能,可谓不仁;“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可谓无情无义。那真实的曹操真的诗这样一个人吗?教师引导: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夫缀文者 情动而辞发,观文者 披文以入情, 沿波讨源, 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 觇文辄见其心。”所以,读曹操本人的作品是最好的佐证。走入曹操自己的作品探查曹操的内心世界。

二、朗读,初步感悟本诗

一读、齐读。引导学生找诗歌当中直接抒发情感的关键字词,把握诗歌的基本情感。(学生结合书下注释自行翻译,体会全诗情感基调;忧)

二读、点名学生读。如何读出“忧”情?明确:语速要慢、语调低沉,注意情感起伏。(慷慨激昂)教师范读。

三读、学生自由读。体会诗人为何“忧”?明确:忧人生短暂;忧贤才难得;三优大业未成。

四读、学生朗读展示。

三、边读边鉴赏诗歌

设计问题:曹公是如何抒发他的心头之忧的呢?选择一句你感兴趣的诗句朗读并鉴赏。学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比喻。把人生比作朝露,比喻形象生动。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

学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翻译: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①教师引导赏析两处用典:

“青青”《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

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②学生齐读第一段,感受曹操的忧愁之情。

学生: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教师引导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曹操用这个问句来说明什么? 明确:比喻,把明月比作贤士。贤士啊,你就像天上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何时才能来到我身边?在这里,“求贤不得”的思绪如潮水般地从心中涌出,真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③作者除了对人生短暂、求才不得忧之外,还对什么优?大家看最后一节。学生: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①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如何理解? 明确:比喻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曹操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

学生“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确: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天下贤士的重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

四、(1)经过朗读与鉴赏,学生感受《短歌行》作品中曹操的形象: 《短歌行》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尽管他也有“忧”,有“很深的忧”,但是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忧”,是对如何招揽天下贤士的“忧”。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鉴赏一首诗歌的方法,不求全,但求一课一得:

1、抓住直接抒情的字词,把握基本情感;

2、了解主要意象的基本含义,如“朝露”等。

3、反复诵读,化解典故,比喻等手法。

五、齐读,引导背诵。

教学反思:

由于古今有着千百年的时空距离,古代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均与现代汉语存在着明显差异;再加上对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情况缺乏了解,对文章中涉及的典故、制度、名物等不大熟悉,这些都会使我们的学生感到阅读文言文要比阅读现代文难一些,甚至因畏难望而却步。新课标要求我们从传统的字诂句训的束缚中解脱,寻找一种全新的互动式教与学的模式。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师生互动起来,学生必须要有兴趣。因为,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内驱力,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在教学设计中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在朗读上,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多诗歌加深理解。实践证明,经过几番朗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再细细品味诗句,也就是鉴赏诗歌。

其实所谓“鉴”即鉴别,是分辨“好不好”的问题,要求我们读懂诗歌;所谓“赏”是说“为什么好”、“好在哪里”的问题,要求我们会评价诗歌,如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充分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应重引 导,少讲解;重指点,少分析;让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得到提升,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我在《短歌行》的教学中,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更加开放的问题,“曹公是如何抒发他的心头之忧的呢?选择一句你感兴趣的诗句朗读并鉴赏。”让朗读贯穿整堂课,不断的通过朗读去消除读者与作者之间的隔阂。并且在学生的鉴赏过程中,他可以不受限制,延展思维。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自由参与课堂。

这节课,我发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挖掘这份潜力。我认为应从两方面做起:一要是为他们创造一种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提供给每 一位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整节课我面带微笑,与他们平等交流,他们在老师的关怀、信任下,身心愉悦,思维敏捷,有很强的求知欲,因而想说、敢说。二要抓住 时机,合理引导。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对文中“我”的看法,这个问题就超出了我的预设,但我因势利导,并且让他 们联系生活,树立大语文观,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因为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我们的教学,它不仅仅是一种告诉,它还是一种亲历,一种体验。一种对沉睡潜能的唤醒,一种对封锁记忆的激活,一种对幽闭心智的开启,一种对囚禁情愫的放飞„„教师于其中可以起到向导作用,但决不能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阅读后,再经过他们的讨论探究,因而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还让他们理解了父母的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五篇: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 教学目标: 1. 背诵本诗歌。

2. 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教学重点:1.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教学难点:1.《短歌行》中,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2.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卷首词)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曹操应该是三国时代留下了浓重一笔的人物。

以前我们还学过曹操的哪些诗歌?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吧。(《龟虽寿》《观沧海》《长歌行》)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师: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祢衡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其实小说戏剧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曹操的性格,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许不像小说戏剧当中所描写的那样奸诈、阴险、嫉妒。

二、解题 1.作者简介

请同学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曹操: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作为政治家: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曾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实行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他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联想起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中“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词句说明曹操的内修文德外治武训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文如其人”,通过一个人的作品去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才是比较可靠的方法,《短歌行》是最能体现曹操诗歌思想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之一,这节课我们就试着通过《短歌行》去了解曹操.2.建安文学与建安诗人

建安至魏初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有不少作品能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情调慷慨,语言刚健,后人称为“建安风骨”。曹操诗风慷慨悲壮,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团结在他们周围的一批诗人叫“建安诗人”。

建安诗人以“三曹”“七子”和蔡琰yǎn为代表。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gàn、阮瑀yǔ、应瑒yáng、刘桢。3.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长矛唱 《短歌行》.(观看电影片段--曹操吟唱短歌行)

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一下这首诗呢?(请一学生朗读完后首先肯定她的优点:如声音洪亮,有激情,普通话很标准.大家再一起来听听磁带,听完后我会请同学起来回答朗读带读出的声音给你什么感受?和刚才这位同学读的一样吗?你觉得怎么读这首诗歌会更好?(明确: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诗歌要多读才能体会出它的内在深韵,我们全班一起来朗读一下《短歌行》)三.感受和鉴赏诗歌 1. 齐读诗歌。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同学对照注释,疏通诗意。(三分钟)参考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礼待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板书:四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第一层:时光易逝

人生苦短 第二层:渴望贤才

礼遇嘉宾 第三层:渴盼人才

忧思难解 第四层:虚心纳士

竭尽诚心

3.同学就文中不懂的句子相互讨论一分钟,老师给予点拨。

明确:课文P15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也表现曹操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招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大家说会不会?)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本句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铺垫的作用。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四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所以曹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访.久别重逢,欢饮畅谈.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是自然环境描写。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权刘备对战前夕,曹操在长江边宴请文官武将,月近中天,使诗人豪兴大发。同时这也是社会环境描写。可理解为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也可理解为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邦无定土,士无定主.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侍.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徬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没有丝毫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象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表达作者思贤若渴的心情和对人才的尊重.4.找出你《短歌行》中最欣赏的一句诗,并说明原因。○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赏析: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大有人在.有的是因为岁月蹉跎,不知老之将至而感叹;有的是因富贵荣华未及尽享而叹惋;也有的是因贪生畏死而惆怅.曹操<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感慨.但我们读过全传,就会感到,作者发此感慨,是因为他感到年纪已高,时日见浅,而眼下大业未成,匡扶济世之才又极为难得,是紧迫感,焦灼感使他这样, 实际上曹操又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师:“对酒当歌”时大家有没有联想起以前学过的一些有涉及酒这个字的诗词.(同学思考,集体发言)教师明确:“把酒问青天”的苏轼感叹“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屈原“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范仲淹“酒入愁肠子,化作相思泪”还有“酒逢知己千杯少 ”“浊酒一杯家万里” “琵琶美酒夜光杯”“今朝有酒今朝醉”“酒不醉人人自醉”等等, 正象《三国演义》主题曲“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说明我国的酒文化是源远流长, 很多东西来源于酒,归根于酒,当你举杯的时候你会想起家乡,父母,事业,爱情,欢乐,悲伤等等…

师:请大家说说作者喝酒时发出的是怎样的感慨?(明确: 人生几何也就是人生短暂)○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赏析:这一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意思是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将之嫁接到这里,说“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意思是:但是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在.爱你在心口难开!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沉吟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曹操浑然天成、天衣无缝地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雅”是宫廷乐曲歌辞,《小雅鹿鸣》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这句意思是“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青苹。我有高贵宾客,吹笙鼓瑟使宾朋欢悦。”这四句诗信手拈来,却与全诗融为一体,说明贤良才若来投奔我,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赏析: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注解⑺“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之弟,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美名,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周公说他在洗澡的时候曾三次把头发湿漉漉地卷起来,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惟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这几句气势是宏大的,意义是深远的表现出一种王者的霸气 根据我们刚才对使用典故句子的分析请同学们总结引用典故的的好处是什么(请同学回答)(应用典故嘛,看这个典,我们会想到…..古典,典雅,作者引用的是诗歌,诗歌应该有什么特点:有文采,而且作者引用的诗歌的虽然只有经典的一两句,但却给读者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所以就增加了《短歌行》的内涵容量.<板书>引用典故的好处是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增加诗歌内涵容量

5、把握诗歌情感。

○1作者在诗中流露了一种怎样的情感?(一个字概括)忧-诗眼○2如何理解他这种情感?(诗人为何而忧?)人生苦短对酒当歌

贤才难求 霸业未成6.比兴手法: 诗歌采用一连串的比兴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如明明如月,以明月不可掇停,比喻得不到贤才的忧思不可断绝;乌鹊南飞中以乌鹊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诗末山不厌高等句子以山高海深比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又以虚心对待贤才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象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招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曹操既然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还要不去尽情享受“唯有杜康”的人生,还要四方求才,完成统一大业,那么辛苦呢?结合你认识的曹操来探讨一下。7.齐背诗歌,去体味悲凉慷慨的风格。

四、自主探究。

1、曹操既然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还要不去尽情享受“唯有杜康”的人生,还要四方求才,完成统一大业,那么辛苦呢?结合你认识的曹操来探讨一下。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供参考:

曹操其人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王者之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沉雄俊爽,时露霸气”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也好,还是乱世之奸雄也罢,历史自有公论。在文学史上,曹操又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给后人留下了虽然数量不多 质量却上乘的诗篇。他登高必赋,且多悲凉之句,诗作以慷慨悲凉之风骨见长。<<短歌行>>集中展现出了曹操作为一位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一直为后人传诵不衰。对曹操而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可以说:曹操堪称人生的斗士。

五、课堂总结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当站在历史的关口,每个人都会产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为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和苦闷。同样,曹操也是。只不过在曹操身上表现的更为强烈罢了。自古诗人多忧愁。

他们因爱生愁,他们因壮志难酬而忧。但他们不因此沉溺其中,反而因忧愁而迸发出巨大生命能量.在朗朗长空留下光辉灿烂流传千古的诗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短歌行》,默写在语文作业纸上。

2、熟读《归园田居》,字词正音,预习相关资料。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3、思考: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隐居思想?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

下载《短歌行》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短歌行》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蒙城一中刘士卿 教学目标: 1.从历史的高度认识曹操。 2.了解诗歌体裁的知识,积累实词、句子,背诵全诗。 3.了解体会文章中引用、用典、比兴等修辞手法。 4......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案 襄州二中 邹晓慧 朗读是诗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对诗歌理解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只有让学生充分朗读文本才能在此的基础上品味诗歌的语言魅力。......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 曹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2、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体味忧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双鸭山市宝清县高级中学姜海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曹操其人其文,揣摩诗意,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矛盾复杂情感;总结诗词中常见的......

    《短歌行》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原创) ——龚普春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掌握诗歌意象及情感。 2、 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二、能力目标 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

    《短歌行》

    短歌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

    短歌行 优质课 教学设计

    《短歌行》文本分析 一、概述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的诗歌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两首》、......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任教老师:吴振木 班级:高一(3)班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诗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文体常识 2.学习本文比与兴,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3.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