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时间:2019-05-15 05:0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困惑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第一篇: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近年来由于中考题型创新和改革出现了英语写作题,且所占分数比值较高,因此英语教学最大的困惑莫过于写作指导的教学。这一问题既令相当多的学生头痛,甚至叫苦不迭;也困扰着不少英语老师。同时也制约着学生成绩的提升。学生如果想考上理想的学校,必须攻克这一难关。

I、我反复琢磨,觉得教师在写作的教学中,存在如下困惑。1.教师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教材的所有资源优势,其实每个单元Section B的阅读材料就是写作的摹写范文。我们有些老师就是没用上或没用好这一宝贵资源。真是个极大的浪费啊。2.教师没给学生足够时间和空间用来进行写作练笔。老师很少有时间把写得好的作文读给学生听来引领学生着手写作。3.相当多的教师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开启写作之门。II、我反复琢磨,觉得学生在写作的学习中,存在如下困惑。1.心理因素。不少学生认为英语写作难。

2.写作基础薄弱。写作基础主要指遣词造句的基本功。部分学生由于词汇匮乏,因此自感写作无法提笔

3.学生思想上重视不够,存在“懒惰”现象,不能够从主观上积极主动配合,有“应付”之嫌。还有很少部分学生不配合老师做这样的研究,他们认为自己的写作水平不会提高了,练也是白练,索性他们根本就不练。

4.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中语言逻辑混乱,句中语法毛病百出,尤其是

动词形式乱用。

5.大部分学生在写作开始前做不到针对写作需要筛选好写作材料,也不能恰当运用所学过的语言、语法知识。III、产生以上困惑的主要原因

1、有些英语教师没有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去开导学生进行摹写训练。

2、大部分学生写作时走不出母语怪圈,老是拿汉语语序去写作。结果句中错误频出,词义模糊,句中词序乱套,时态表述不清。

3、相当多学生由于脑子里记忆的词汇少得可怜,从而写起来免不了只好干瘪瘪几句了事。文中主题都着不了边,也谈不上文彩了。

4、有些学生不能从阅读材料中悟出点门道,因此无法进行摹写。咋能入门呢!

5、相当多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懒惰,对课本中明确规定的四会词汇根本不去读和记,所以脑子里挤不出几个词来;对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根本不用脑子去思考而是拿着别人的一抄了事。有些学生对老师要求必背的Grammar Focus句子背不出来,对课本中阅读材料不会理解更不想去背。理不清文章中的结构,抓不出文章主干。

第二篇: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思考

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思考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进步,英语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大力推行英语学校的教学措施,各大学校也积极地参与到英语教学中,学习英语需要提升许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就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简要探析,希望对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能够有所帮助。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思考 写作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升写作能力是提升英语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特别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作为中考的一个必考项目,在初中生的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当然,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做很多方面的努力,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写作能力的提升,但是初中的英语教学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下面将提出几点提升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方法。

一、及时对学生的作文讲解 当学生写完作文时,老师应该及时认真地批阅学生的作文,并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做详细的记录,最重要的是老师应该及时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这样能够使学生理解得更深刻一点,并且让学生将自己以及同学作文中出现的语法,一点一点地积累,这样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二、让学生对写作进行讨论 老师布置写作题目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写作内容进行讨论,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写作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透彻,更有助于学生的写作。而且在写完作文之后,老师可以让各小组对组员的作文进行讨论评价,找出作文中出错的地方,并经过认真的讨论对其进行改正,这样学生对自己作文中出现的错误会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记忆犹新,最后老师只要做一个总结性的评价就可以了。

三、实行激励机制 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进行激励机制,对于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让其再接再厉,而对于不认真写作的学生则适当地给其一点惩罚,让学生能够认真地对待每一次写作任务。总之,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要采取相关的方法措施来提升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初中生处在英语的初学阶段,所以写作能力的提升对于初中生来说非常容易,老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参考文献: 宋晓晶.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一点感悟.才智,2011(25).编辑 鲁翠红

第三篇:图式理论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浅析唐诗翻译的难点和策略(开题报告+论)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其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

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与解码理论下电影字幕翻译分析--字幕翻译的实用技巧 从建立商务关系的角度对比中美商务礼仪 初中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简析及应对策略 The Symbol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从语言角度分析《功夫熊猫》中中西文化的交融 关于英语口语纠错的研究与建议 英语新闻中委婉语的社会功用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中美消费观的差异

英国喜剧电影和美国喜剧电影的不同特点分析 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扮演的角色

从目的论视角下对比研究《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两个中译本 言语行为理论与英文电影幽默语的翻译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论中文菜单的英译

从《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看女性身份的遗失和找寻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英文歌名翻译 从新闻用语特点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

A Study of Adaptation Theory i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等效原则视角下的汽车商标中译探析 回译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

从《当汽车等待的时候》看欧•亨利的写作特色 简论爱伦•坡的建筑意象

经济学视野下的《鲁滨逊漂流记》 浅谈商务合同

《推销员之死》中的家庭问题研究 对比分析嘉莉妹妹与简爱的女性形象 《了不起的盖茨比》叙述者尼克分析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

从《大卫科波菲尔》的女性人物塑造看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动物庄园》的主题浅析 比较“迷惘一代”与“垮掉一代” 中英花卉隐喻下的情感叙事对比研究 金融英语的规范性及翻译策略研究

从《消失的地平线》看儒家中庸之道的积极含义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 从文化差异角度论商标词的翻译

爱伦坡《泄密的心》的恐怖效果 中英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钗头凤》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旅游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 英汉状语语序修辞对比与翻译 中英道歉策略对比研究

The Racial Stereotypes in American TV Media 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 从中英广告词中分析概念隐喻 凯瑟琳与苔丝悲剧命运的比较 中西方文化中的节日比较

论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女性主义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浅谈《竞选州长》中的幽默与讽刺 《红字》中场景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委婉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合作原则”特点及社交功能 英语语义歧义分析及其语用价值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从女性主义角度比较关系张爱玲和简•奥斯汀的婚恋观 探析《奥赛罗》的三大悲剧起因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节奏分析 哥特式特征在《黑猫》中的运用

中学英语教学到大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探讨发现式学习理论在高中任务型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

浅析儿童自然英语教学法的心理学优势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女主人公性格浅析 解析《拉帕西尼之女》中贝雅特丽丝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阈下《喧哗与骚动》中的人物群像 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 从电影《姐姐的守护者》分析人的自私性 委婉语和礼貌原则

商务英语中的冗余现象及语用功能

A Study of Self-Other Relation in The Painted Veil 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成长的烦恼》中的言语幽默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

《觉醒》女主人公-艾德娜追求自我的过程

Analysis of Cross 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Failure 从引进好莱坞大片看中国意识形态转型: 从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开题报告+论)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 性别话语模式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

中英爱情谚语的隐喻研究及其翻译 88 广告英语修辞特点及其翻译 89 口译者听力环境的适应研究

中国现代散文风格精彩再现——评张培基教授《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91 从《理智与情感》中看人格与性格对婚姻选择的影响 92 耶稣成为弥赛亚以及被民众接受之原因 93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堂管理

浅论英文原声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论下的修辞手法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汉语译本为例 96 中美肥胖问题比较研究

从曼诺林角度研究圣地亚哥形象

两代文学家的“优胜劣汰”--论《洪堡的礼物》中的反讽寓意 99 从孤独心理学解读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中老年人的心理 100 On Aesthetic Value of Thomas Hardy’s Poems 101 浅析福斯特《霍华德庄园》中的人文主义 102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 103 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TBLT to Reading-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105 英汉称呼语的对比研究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 107 青少年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焦虑与对策 108 激发幼儿学习英语兴趣 109 浅析中美婚礼习俗差异

试析英汉颜色习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异同 111 浅析英语演说中对照与其他修辞格的混合应用 112 《永别了,武器》的意象分析

Feminist Thoughts of Theodore Dreiser——A Case Study of Sister Carrie 114 从无知到成熟:论爱玛的成长历程 115 中美婚姻时间选择的对比研究

Contrariety of William Blake--Image Analysis of 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 117 基于合作原则的金凯瑞式美国幽默分析 118 论标示语汉英翻译中的等效问题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人生哲学的主题分析

A Brief Study of Rhetorical Devices Employed in President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ctic Structure 121 人格、环境与命运——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还乡》中的主要人物命运 122 东方主义视角下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中西方殖民话语分析 123 A Comparative Study on Lin Daiyu and Xue Baochai 124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25 A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 126 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角度简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128 高中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现状调查及对策 129 中英日委婉语语言特征

《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元素分析 131 卡门-波西米亚之花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 133 Culture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134 从《推手》看中美文化差异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135 对《嘉莉妹妹》中摇椅意象的解读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赵丽蓉的小品 137 《哈姆雷特》与《夜宴》中人物塑造的比较研究 138 中英婚礼习俗中的红和白颜色文化的研究 139 中学生英语阅读语义障碍和其教学应对策略 140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 141 简奥斯汀作品中的讽刺和说教主义 142 公共演讲中的模糊策略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44 战争留下的伤痛--《太阳照常升起》主要人物对比

A Study 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Phonetic Teaching of Spoken English in JEFC 146 《傲慢与偏见》中的对立与统一

从关联-顺应理论视角研究旅游文本英译 148 从《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看霍桑的罪恶观 149 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动物形象的转换

The Causes of Maggie’s Death in Maggie: A Girl of the Streets 151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海明威作品 152 论英汉习语中的动物文化 153 人性在《红字》中的体现

154 浅析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婚姻伦理观

155 试论“选择性”口译的应用——从释意派理论角度分析口译工作中的变译现象 156 《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和谐”研究

157 On the Combination of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in John Keats’s Poems 158 信用证中英语语言特点及应用研究

159 《白鲸》与《老人与海》中的海之意象分析 160 从《杀死一只知更鸟》看家庭教育学

161 现代小说《到灯塔去》的解读:从时间蒙太奇和多视角叙述角度 162 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mprehension and Expression in Translation 163 对意象翻译的初步研究

164 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卫夫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65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幽默语言的翻译

166 《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的反战思想分析 167 黑人英语克里奥起源论

168 文化杂糅背景下的身份诉求——解读奈保尔的《半生》 169 浅谈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途径 170 语境适应论下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

171 从爱情观的转变谈《飘》中斯嘉丽的成长历程 172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礼仪的文化差异

173 Elements of Chinese Culture in Wallace Stevens’ Poems 174 北京奥运官网英译:功能主义视角 175 《苔丝》中的女性与自然 176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177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able Manners and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178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对比

179 从以目的为导向的翻译原则看委婉语的翻译 180 论小说《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主义

181 英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认同——《京华烟云》赏析 182 浅析莎士比亚《辛白林》中的女性形象 183 分析《绯闻女孩》中的美国社会文化特征

184 从奥巴马演讲的不同译文看语域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18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86 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

187 英语外教与中国英语教师写作教学风格对比研究

188 从目的论角度看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以基本颜色词为例 189 从语域和博客语篇角度解读博客传播 190 浅谈英语颜色词汇的象征意义 191 中西方恭维语的比较与分析

192 Cultural Impacts 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193 从《红字》和《荆棘鸟》看宗教禁欲主义下的爱情 194 从顺应论的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 195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技巧 196 《雾都孤儿》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197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West-Eastern Business Negotiations 198 试论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的异同——商务英语书面语的特点

199 An Analysis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Nature and Civiliza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 200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困惑

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困惑

龙坪中心学校 毛青龙

一、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哪个更重要?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课堂上,有时学生会把老师的预设内容引走,这时教师该如何处理呢?如果以教师的设计为主,那就违背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如果放开的让学生活动、讨论,那么教师的教学设计究竟有多大的意义?教学任务又如何完成呢?

二、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如何安排?

语文教师都知道:一课书一般一课时是完成不了的,而我们的很多课需要趁热打铁,但我们语文课时有限,一周五节课(九年级)一天一节课,今天上个半头,拖到明天再上个半头,这样做效果很不理想,如何处理教学中的这个矛盾呢?

三、课改下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

目前,全社会都有这样的共识:当前的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普遍下降:提笔忘字,字写得难看,错别字严重„„不错,新课改下学生的主动意识确实增强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的基本功也下降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不为此而忧虑,我们该如何教,教什么?

四、如何评价一节好课?

很多公开课主讲教师可能都有这样一个潜意识,这个意识就是,这堂课如何让听课教师都感觉良好,如何让评委满意。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如:如何运用多媒体;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才是一节好课。其实,我们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即:教学的目标是学生,一节课的好坏与否,学生最有发言权,怎样让学生满意,这才是回归教育的本来面貌,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不是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中来呢?

五、“抓纲务本”在新课改下是否不合适宜了?(“纲”在新课改下已改为“课标”了)

目前困惑初中语文教师的一个问题就是:考试又不考课本上的课文(课内现代文不考,古诗文还考),教材教不教,教的好与不好,这都显得无足轻重了,甚至认为,教课内的还不如教课外的。

诚然,教材只是个范例,但我们在松懈丢开“范例”的同时,我们连同基础知识的教学也一同松懈丢失掉了——这恐怕也是造成我们中小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吧。造成这促松懈的根源是考试这个导向问题:“考什么我们教什么。”不要责怪语文教师有这样的想法,这也是我们作教师的无奈与悲哀,我们觉得好的东西却不能把它教给学生,只是因为考试不考。没有什么比这还让我们感到痛苦的了。

如何解决困挠我们的这个问题,如何才能两全其美,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教是为了不教”。我想:教是前提,不教是结果。“教”这一环节我们是否做扎实了?考试是导向,只有它明确告诉教师:要务本。“教”这一环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把“教”这一环节做好做到位做牢实了,才能真正达到不教这个结果。

六、我们语文教师和学生一同做语文试卷为什么很难得满分?(作文除外)

语文老师应该有这样的经历:我们在做练习题或与学生一同考试,或在改语文卷时,不自觉得会去找“参考答案”,甚至没有参考答案就不知所措,因为我们无法做到与答案相同的答案来,我们的困惑是:参考答案是谁制定的,是怎样制定的?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在阅读理解中,因理解的差异,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正如“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很难做到和出题人或制定答案的人一致的答案来,而现在的参考答案(实则可能是标准答案),是否是多人讨论后制定的呢?是否能代表正确科学的一个参考标准呢?还有很多答案讲要点,如答对一个要点给1分,是否能在出题时就指明本题有几个要点呢?如果不指明本题有几个要点的话,又想考查我们什么呢?教师都不能答得这般完美,我们又如何去要求学生呢?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可能并不且有代表性,说得不对的地方还望专家们批评指正。

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龙坪中心学校 毛青龙

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狠抓常规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新课程教育,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现将本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1、重视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通过学习,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家深深体会到:当一位语文教师不容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更加不容易。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循导旧的教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改革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语文教师一直走在实验的前列,课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2、认真开展新课程的备课交流活动,做好备课组的组织工作,每周保证一次集中讨论的时间。重点研究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如何全面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本学期我们共进行了15次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汇报课活动,从活动看,课堂上不仅有漂亮的板书、精彩的教案、完美的课堂设计、精心制作的精美课件,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资源,令广大师生赏心悦目,而且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了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设情境、情景,让学生多动、多思,展开联想,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形成了有“生命”的课堂。教师的教学行为正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由“灌输”转变为“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价值。课后上课的教师都说说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思路,我们整个小组也对这些老师的课进行了评课,不仅肯定了他们教学的优点,更重要的是指出了他们教学中的不足。通过这些活动,使我们组的教师更好地学习了教案的设计、课件的制作,取长补短,提高了业务素质,练就更扎实的基本功,更深刻领会了新课程理念,可以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3、加强教改与教学科研。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这一学期,我们在学校教导处的带领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率为目标,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在教学反思和论文撰写方面,我们组的教师都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写写教学心得论文、案例。以此来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优化教师队伍。我们平时鼓励教师随时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多多撰写教学反思、多多撰写教学论文,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4、坚持听课制度,本学期我们组的老师都能按学校的要求分阶段完成听课任务,每月4节以上,有的老师超额完成了学校规定的任务。

5、在示范课中互相获得提高和教益。在本学期,我们组织了两次教师示范课、展示课活动。每次,无论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每人都按要求认真准备了一堂课,在课堂上要求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目标。邀请各年级同科教师都来听课、评课。通过讲课、听课、评课,各位老师都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优劣之处。对于不足之处,大家都能虚心接受并能认真改进,这样就有效地促进了每个教师自身的教学工作,让每个人都能吸收他人长处,弥补己身之不足。

总之,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组的工作还存在不少不足:如听课、评课制度没有很好落实,虽有客观因素存在,但主观因素却更重要;另外,教育科研还要真正重视起来,多一点创意。如何把每项工作都做好,其实有一定艺术。今后,语文教研组将迎难而上,真正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进。

工作总结

龙坪中心学校 毛青龙 本学期我担任九

(三)班语文及八

(二)、(三)两班的生物教学工作。由于学校对教学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这三个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杨修之死》的时候,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投影片,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同行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八年级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龙坪中心学校 毛青龙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2、3)两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参加学校、年级组和教研组组织的各种会议和培训学习,认真领会每一次的会议精神,并且做好记录,从中吸取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学方法,再加以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教育教学方面。

1、备课。做到不但备学生而且要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好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一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堂课进行总结,写好课后反思。

2、上课。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好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分类总结,及时进行的评讲,并针对出现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辅导。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5、本学期,我们学校还开展了“青年教师和老年教师结对”活动,我有幸和我们教研组老教师林老师结成一对。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互相学习,互相听课,互相取长补短,一学期下来,我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总之,一学期来,我坚持出满勤,不迟到,不早退,更无旷工、旷教现象,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先请假。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工作中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一定工作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从而不断提高,不断进步,能够为我们雅思的教育尽绵薄之力。

第五篇:思想品德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现在思想品德新教材整合自然,融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于一体,以学生成长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支撑,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要求学生形成尊重、关爱、责任的基本价值目标。教材贴近学生,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参与、思考和践行。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关注人,关心学生的核心理念。所以新教材极易为学生所接受,学生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也颇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容易调动起来。同时教师也感到,教材给教师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个问题

穿新鞋走老路

新教材以图片、故事、心理测试等形式引入,创设学习情景,展开学习内容,为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平台。可是好多老师不适应新程课的要求,延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两支粉笔一张嘴,天南地北任我吹,不关注学生,不关注教材,不关注课标,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结果可想而知。

从教学活动分析有如下弊端:

1、课堂教学是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单调乏味的理性活动,缺失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缺失应有的人文关怀。

2、崇尚“教师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听得明明白白”的教学境 界,使学生缺失应有的学习过程——存疑、选择、批判、探索、想象、创造。

3、学生课堂自主活动整体缺失——学习内容的强制性、认知活动的受动性、思维过程的依赖性、课堂交往的单向性。

4、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为接受学习,普遍缺失体验性学习方式和 研究性学习方式。

5、教学活动缺失支持创新学习的心理卫生环境——宽松、愉悦、民主、和谐及高评价、高激励。

(3)关于传统教学的弊端可作如下描述性评价:

在这种传统教学中,我们只看到功利的浮躁而看不到精神的升华;只看到知识的积淀而看不到对探索的渴望;只看到记忆与理解而看不到质疑与批判;只看到按成人对世界的理解被强行塑造而看不到创新潜质火花受精心呵护;只看到“学会”的成果而看不到“会学”的收获、“乐学”的体验。

(4)关于课堂教学的评价,以下视角可提供有益的启示:

不在于学校安排了多少课程,而在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

兴趣、有好奇心和探究欲。

不在于教师讲授了多少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能否提出更多的为什么。

不在于教师的教法如何精益求精,而在于学生课堂中是否有主

动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

不在于学生接受和记忆了课本中多少内容,而在于他们有多少

质疑和反思。

不在于课后布置了多少作业,而在于孩子们课外能否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心灵的空间。

不在于学科考试得了多少分,而在于孩子们对自己的发展是否

有足够的信心。

不在于孩子们有多少琴棋诗画的艺术特长,而在于他们是否有

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真善美的渴望。

不在于教室悬挂了多少名人名言的条幅,而在于学生们对自己

以及周围的人和事有多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在对课堂教学的探讨过程中,我读到不少名家的论述,这些论

述对我们认识真正有意义的课堂很有帮助,现将这些论述推荐给同行,应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顾泠沅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际过程,用两

三个指标来评价无比复杂的课堂是非常困难的,他认为叙事式研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

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学形式化和教条化是窒息新课程改革的两大杀手,片面追求教学手段的形式(如多媒体,合作学习,实践性体验等)而不考虑是否需要运用和运用是否合理。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

态的生成;要淡化公开课,提倡研讨课,而研讨课应该是真实的、不刻意粉饰的、值得反思的、有待研究的课。叶教授说:“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

张民生教授认为:那些脱离日常水平和条件的教学课例,作为

研究课还可以,作为示范课就不能提倡,没有推广可能性的公开课是没有价值的课的”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

一、来自教材设计的困惑:

1、教材突出了活动化的参与,但有些知识重点在行文表述上不

太明确,有的重点甚至放到了相关链接中,导致学生不能很好总结把握知识重点。如,下册第五课《人生难免有挫折》一框中,P61造成挫折的原因无非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但教材在行文表述上比较笼统,条理也不太清晰。又如,上册第八课《身边的诱惑》中赌博的危害;《学会拒绝不良诱惑》中战胜诱惑的正确方法;这些与学生关联密切,影响较大的知识点,应放在正文中以突出重点所在,而教材却放到相关链接资料中,似乎淡化了这些重点,导致在教学中重点把握不太好。

2、教材的开放性拓展了学生的活动空间,但缺少知识上下联接的紧凑感。如上册第九课《身边的侵害和保护》一框中,P29在讲到青少年面对身边的侵害必须加强自己的保护,而教材接下来不是具体的方法指导,而是抽象的理论说教,具体如何保护自己却放到第二框后面,显得知识点过于散。

3、个别辅助材料的设计对农村学生而言,不太容易接受。如下册第七课《法不可违》导入新课所设计的插图材料:小勤捡废品赚钱买校服,结果误捡了建筑工地的铁卡子,被送到派出所,这不是丢不丢面子的问题,对初一学生尤其对农村学生来说他应该感到困惑: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因为他不一定能知道铁卡子的用处。从而导致教师不能做出恰当的处理。

二、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困惑:

1、教学中学生生活线索和学科知识线索如何整合的问题。新教材把教学内容由学科知识这一条线索,生成学生生活和学科知识两条线索,无疑将使我们面对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如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整合这两条线索?我们尽管做了大量的探索,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2、教学中课堂组织形式与教学内容如何统一的问题。新课程首要目标就是态度、情感、价值观,学习评价目标也加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再加上新教材以生活主题这种方式来呈现课程内容,这些都容易使我们在注重教学情景、学生活动的同时,忽略了教学内容,从过去的只注重学科知识这一极端,走向只注重教学的形式另一极端。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也是我们任课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3、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生成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

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但在现实的实施新课

程教学过程中,仅仅有教学的预先设计是不够的,因为新课程主张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设计不再是一张施工图纸,在教学过程中势必会出现教师的预先设计与课堂实施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师生互动都可能生成新的教育教学内容。如何处理这二者关系,让课堂教学生成的新内容为教学目标服务?这又是我们在教学中必然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

三、学校对教师、学生如何评价的问题。

对课程的评价,应包括对教师教学的评价,现在教师碰到“做了很多探索,但是学生成绩不理想”的问题,原因就是“我们考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是否可以单纯依靠一个考试分数和结果能检测到学生所有特质呢?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动性,想象力,创造性”或许更加重要,至少是同样重要的。这些问题无法凭一张纸笔相加的试卷考查出来。因此,对教师的评价也不能简单地以学生某一阶段的成绩为依据。同样,对学生的评价也不能简单地以一次考试的成绩和名次为标准。如何对教师,学生进行合理评价?这是我们一直在探讨,但仍悬而未决的问题。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看法,因个人的水平、能力有限,尤其针对教材设计提出的困惑或许有些偏颇,不当之处,望各位同仁、专家批评指正。

下载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困惑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困惑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浅谈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及写作策略 聊城七中陈爱勇 一.英语写作的地位 在英语学习中,写作属于产出性技能,是一种再创造,是活用所学知识的过程。通过写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单词拼写......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一、面临写作的问题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书面表达,作文题目越来越活,给出的信息越来越少,学生要根据少量的已知信息写出80多字的一篇完整习作,是很困难的。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书面表......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一、面临写作的问题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书面表达,作文题目越来越活,给出的信息越来越少,学生要根据少量的已知信息写出80多字的一篇完整习作,是很困难的。因此,如......

    农村小班化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农村小班化教学的困惑与思考近年来,农村学龄儿童逐年减少,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家庭条件好点的,家长都带着孩子进城上学,让孩子接收更好的教育,剩下的多是一些留守儿童,生活条件差,......

    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在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以及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困惑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252-01 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信息技术教师,我面着临着信息技术教师人员少、起点低、工作繁杂等困境。因此,有人说我们是......

    素质教育的困惑与思考

    素质教育的困惑与思考一、 雾里看花:素质教育是什么?是整个教育都应试,还是教育有应试倾向?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素质教育已有十几年的历史,既有过去的烟台经验、汨罗经验,也有......

    英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英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反思多年的教学情况,真的有很多困惑,主要如下: 一、任务和应试不可兼顾。目前我县的英语教师采用的是“任务型”教学模式。但在中考的内容和形式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