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傣族教学设计(5篇)

时间:2019-05-15 05:1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进傣族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进傣族教学设计》。

第一篇:走进傣族教学设计

走进傣族教学设计

大学中心校:高磊磊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傣族的基本概况。

2、了解傣族的习俗、饮食、服饰等文化。

二、教学准备:

关于傣族的图片、录像资料

三、教学过程:

1、快乐激发:

同学们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组成?现在让我们观看《金孔雀》,猜一猜它的故乡在哪里,是什么民族?

2、向学生介绍傣族的分布:

傣族,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和临沧地区,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

3、介绍建筑

傣族的建筑主要分为两种,普通民居和佛寺建筑,谁能说说傣族人住的房子什么样的?

(1)普通民居:在滨水而居的河谷坝区,因受炎热、潮湿、多雨、竹木繁茂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傣族的居民建筑以“干栏”(俗称竹楼)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楼板、墙壁,房顶覆以茅草、瓦块,上层栖人,下养家畜、堆放农具什物。整座建筑空间间架高大,且以竹或木做墙壁和楼板,利于保持居室干燥凉爽。

(2)佛寺建筑:佛寺建筑是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地区建筑的一大特色,以落地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由大殿、僧舍和鼓房组成,中心佛寺外加一座戒堂、一座藏经楼、一座佛塔。主殿外观一般是单檐或重檐歇山式屋顶,或悬山式顶、多角或亚字形重檐歇山式顶。坡面进行一至二次跌落后有两层或上中下三层的单面坡或三面坡、五面坡,坡面的多少和佛寺的级别有关。屋面按纵向分为两段式或三段式或五段式,以中间最高,使庞大威严的屋面呈现出优美起伏的曲线。

傣族的房子漂亮吗? 建筑美。

4、介绍服饰

(1)女性服饰:看了傣族女性的服饰,谁能说说傣族女性的服饰有哪些特点?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着窄袖短衣和统裙,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这种装束,把他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

傣族的阿姨美吗?人美。

(2)男性服饰: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显得潇洒大方。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上一个用织锦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

傣族的服装漂亮吗?服装美。

5、介绍饮食

(1)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有人认识吗?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米装进新鲜的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2)香茅草鱼制作方法:把鱼的鳞片去掉,用刀划开鱼背,去掉肠肚杂物,洗净;将葱、姜、蒜、青辣椒、芫荽切细,与盐拌拢;把佐料放进鱼肚子里,把鱼肚子合拢,用二三根香茅草叶捆好,用竹片夹紧,放在火炭上烘烤。待八成熟时,抹上猪油,继续烘烤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这种烤鱼具有香、酥、脆的特点,极能增进食欲

(3)傣族人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有助于消化。

6、介绍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节期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公历4月(德宏的泼水节每年4月11日-12日)。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其大多数都与佛教有关。

谁能说说节日里泼的水象征什么?

7、宗教信仰

傣族,笃信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源于古印度。据说,南传上座部佛教是由一位叫阿朱打拉西的人传进来的,至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

在西双版纳,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统宗教习俗,那就是傣族男子都要出家为僧,认为这样才算有教化,不野蛮。并且只有当过和尚的男子,才能得到姑娘的青睐。家境好的小男孩七、八岁入佛寺,三、五年后还俗。当他们穿戴一新由亲人护送进入佛寺,便自豪地认为已经开始得到了佛的庇护,能长大成材了。然后他们剃去头发,披上袈裟,开始平静地诵读经书,学习文化,自食其力。而在现在,因为9年义务教育,小男孩们便白天上学校学习汉语等科学知识,晚上在佛寺学习傣族文化,很辛苦的.8、民族舞蹈

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流行面也很广,并各有特点,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杨丽萍跳的傣族舞蹈《雀之灵》。

9、民族禁忌 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不能随便大声喧哗。

第二篇:傣族民间舞教学设计

《傣族民间舞》教学设计

———— 文科专业组

刘充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傣族民间舞》选自幼教专业教材《舞蹈》第三章第六节内容。民族民间舞是幼教专业技能考试的主要内容,傣族民间舞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实践训练,为高考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傣族民间舞的特点、基本手形,重点掌握并应用傣族民间舞的基本动作。

能力目标:扩大学生的眼界与知识,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观察模仿能力、表演能力以及简单创编舞蹈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民族艺术继续发扬光大!

(三)、教学重点:傣族民间舞的基本动作

(四)、教学难点:傣族民间舞基本动作的掌握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

幼教专业学生的舞蹈功底比较薄弱,并且缺乏创新意识,但是她们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三、教法及学法:

主要运用了预习作业法、情境感染发、观察模仿法、创新实践法、分组练习法、示范讲解法、游戏法等方法进行教学,不断的鼓励、启发她们主动性的学习、练习、实践、创新、表演。

四、教学手段

本节课运用了电脑、傣族服饰及小黑板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热身运动

(三)、出示各种民族服饰,导入新课。

(四)、新课教学

首先我运用了预习作业法讲授新课。上节课我要求学生预习傣族民间舞 的风土人情、基本手形、基本动作和舞蹈特点。这也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结构,并作为板书使用。为本节课节省了时间,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1)风土人情

引导学生将了解到的风土人情用图画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加强了知识的横向联系(即把舞蹈和美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为在实践中更好的把握舞蹈风格特点打下基础。(2)基本手形

通过预习,学生直接回答并演示。(3)重点学习基本动作

基本动作包括五个动作,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整,使知识点层次更清楚,逻辑更清晰,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先向同学们提问步伐动作,老师再来讲授手臂动作,最后引导学生组合成傣族民间舞的基本动作。这里加强了新旧知识的纵向联系,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指导学生反复练习基本动作,并及时纠正,提高学生的观察模仿能力及表演能力,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特点

这个内容本来是新课教学中的第二个内容,但是我认为,在了解掌握了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自然理解总结。

(五)、练习(1)游戏:心有灵犀

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为创编实践做准备(2)创编舞蹈

应用基本动作加造型创编一小段舞蹈,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表演能力及音乐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总结与反馈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寄予希望!渗透思想教育。

(七)、作业

预习下一节《傣族民间舞的教学组合》

第三篇:傣族舞蹈组合创编 教学设计

东北秧歌舞蹈组合 教学设计

: 舞 蹈

任课教师: 韩 云

任课班级: 07幼师2班

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

2008年10月

一 专业分析

舞蹈是幼师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为实现培养目标----有舞蹈教学能力的幼儿教师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应根据培养目标,精选好相应的教学内容,并注重对学生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及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达到舞蹈教学能力培养预期目标。现需要抓住专业优势,以音乐特有的形式与内涵去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音乐所展示的特定内容进行编舞.二 教材地位及作用

通过舞蹈基础知识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舞蹈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并能在舞蹈学习实践中运用。使学生初步掌握舞蹈创编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使学生逐步具有舞蹈的教学与创编舞蹈的能力。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使学生在舞蹈学习实践中掌握舞蹈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初步掌握舞蹈动律及风格特征。2.能力目标 : 本次课通过拓宽学生的舞蹈文化思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舞蹈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3.德育目标 : ①通过学习幼儿舞蹈组合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幼儿教学工作的喜爱。②通过创编东北秧歌舞蹈激发学生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热爱灿烂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四 教学重点 难点

拓展学生的舞蹈文化思路,组织引导学生掌握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五 学生情况分析

1.共性分析 :07年级的学生舞蹈训练时间较短,在舞蹈基本风格和艺术表现力上仍需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提高,适当加入对舞蹈作品情感展示方面的教学渗透。

2.个性分析 :学生的舞蹈基础及舞蹈素质水平并不完全一致。在教学中以强带弱,以优带差。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助作用,使每位学生都融入整体的舞蹈教学之中。

教学流程图: 开始

基本功 幼儿舞蹈组合

讲解示范提问 学生练习

东北秧歌舞蹈组合 基本动律动作

讲解提问 启发学生

展示舞蹈作品

小结 结束

第四篇:《傣族舞蹈》教学设计(周辉鑫)

《傣族舞蹈》教学设计

汉江科技学校 周辉鑫

一、教学思路与设计:

傣族舞蹈是民族民间舞蹈重要组成部分,是傣族人民以舞蹈的特殊语言直率、真挚反映他们生活、劳动、风俗、娱乐场景及思想感情,实现他们审美要求和表现形式,满足他们自己的精神生活艺术形式。傣族舞蹈以其鲜明的特点和风格,独特的韵味美和艺术魅力,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因此,傣族舞成为各类各级学校教学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孔雀舞更是倍受女生喜爱。根据我校幼师学生水平特点、专业特点及学生培养方向确定。

(一)教学思路:

(1)教学中学习傣族舞蹈,注意了解和掌握傣族舞的动律和舞蹈特点外,更重要的是要学生领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艺术,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不仅要很好地了解热爱和珍惜保留,还要更好地学习、继承和发展。(2)通过学习和掌握傣族舞的动律和舞蹈特点,以知识技能为载体,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编排舞蹈作品方法,培养学生编排创编舞蹈作品的热情和信心,逐步引导学生创新作品的能力,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教学傣族舞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傣族人民生活、环境、习惯、服饰、音乐等相关的人文知识,培养民族情感和尊重各民族文化。扩展知识面,提高鉴赏、审美、表现能力。

(二)教学设计:根据幼师专业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安排及学生实际水平各类民族舞安排在二年级下。本学期将学习藏、新疆舞,傣族舞。在这之前学生通过学习藏、蒙、新疆舞各种能力都有较大的进步。因此,本节内容设计为两节连堂课。

1、第一节了解傣族人民的生活、环境、习惯、服饰、音乐等相关知识,主要目的是学习和掌握傣族舞(孔雀舞)的动律和舞蹈特点,解决各动作的难点,领会知识技能要领。

2、第二节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傣族舞的动律和舞蹈特点,解决各动作的难点,在领会知识技能要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技能,再根据音乐特点,选择主题进行编排简单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舞蹈创作、创新能力和表现力。

二、学生学情分析:

15级幼师(2)全班26人,原来学生对舞蹈的兴趣状况(兴趣、无所谓、不兴趣各占1/3),通过近二年的教学工作学习,学生部分对学习舞蹈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通过近2年的教学,校艺术节、校艺术团的演出,市中小学生舞蹈比赛等实践活动中,不断得到锻炼,学生有了新的认识,上课积极性大大加强,学习基本上都能积极主动参加舞蹈学习。通过本章的学习,藏、新疆、傣族等民族民间舞的特点和风格,欣赏优秀的各民族作品,了解一定的人文知识,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作用:

1、中华民族民间舞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学生系统学习舞蹈的知识技能,增强表演能力,扩大创作范围,培养热爱各民族情感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傣族舞鲜明的特点、独特的视觉美、韵味美,增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表现美的欲望。通过学习促进学生鉴赏、审美和表现美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通过辩析几个大的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舞的异同,了解与其它相关的知识。通过学习傣族舞的基本手型、手位和脚位,以及手、头、肩的基本动作和基本舞步的学习及将它们进行结合,克服机械地、单纯的训练动作的教法,学会运用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简单的舞蹈编排创编,培养创新意识,发展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傣族舞的特点、风格、表现手法,了解傣族人民生活、劳动、音乐等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2、技能目标:学习孔雀舞的基本手型、手位和脚位,以及手、头、肩的基本动作和基本舞步,掌握傣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和动律特点。培养学生编排、创编创新能力,为今后能更好地成为一名优秀有创新意识的幼儿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3、情感目标: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活动,提高自信心,引导学生在基本动作的训练中注意渗透情感的表达,创造“情、韵、美”境界,感受学习舞蹈的愉悦心情。通过民族舞的学习培养民族的自豪感。

(三)教材的重、难点及处理

1、重点:

①掌握傣舞的基本动作、动律特点、风格。②学会简单的舞蹈编排创编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2、难点:

①傣族舞蹈“三道弯”的体态造型(臂部、腰部讲求曲线美),身体的斜靠感,动作协调与韵律美。

②学会简单的舞蹈编排创编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3、解决重难点办法

①采用以“看、练”的训练方法通过老师具体的示范、比喻、讲解、对比、模仿练习来体会三道弯等动作的形成特点并逐个纠正动作准确位置。②采用集体、分组、个人相结合的训练方法,让学生感知到傣族舞的风格及动律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做动作,感知动作形成要点,学会学生之间相互纠正动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审美的能力。

③学生编排、创编的作品展示,师生的点评,提高了创作的信心,学会合作。

四、说教法与学法

1、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能力水平及舞蹈专业的特点,采用面对面示范,直接面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采用“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纠正——练习——观赏”相结合的动作训练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动作的要领,解决动作规范问题。教学中教师注意让学生多提问、多观察、多动脑、多练习,教师多鼓励、多引导、多帮助的互动方式,激发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克服传统的一味“传授式”“训练式”的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目的、方式、时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较法。如示范、讲解、比喻、对比、启发、讨论、提问、练习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特别强调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要求应有所不同。对学习领悟慢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以帮助和肯定。

2、在教学中学生以“动”为主,充分感知肢体的感觉(由内而外的感知),在练习中通过观察、模仿、对比、思考、提问、帮助等方法领悟知识技能要点。运用所学的知识,感悟新的知识,如蒙古舞与傣族有什么不同?(同样都有掌形),不同何处?特别是难点,教师要应鼓励学生大胆做动作,正确评价学生的问题,尤其让差生多锻炼,多给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及时纠正表扬,共同进步。教师要面向全体同学,分层提高。创编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及时肯定学生的能力。

3、根据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等方面的要求及班级学生特点、能力的分析,教师在课前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主要通过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风光和风土人情,了解地域特点,倾听傣族各种乐器演奏的作品,培养美好情感。欣赏《孔雀舞》作品,由我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表演,让学生观察傣族舞的风格特点扩展知识面和思路。为学习傣族舞蹈打下基础。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题:(2分钟)播放“葫芦丝”独奏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回忆课前学习过的知识,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兴趣,采用提问方式巩固知识,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1、由上引出课题——学习中华民族舞——傣舞。

2、明确不同的地域、地理环境、人文特点的不同,傣舞独特的风格特点和艺术魅力。

3、详细介绍傣族的基础知识

(1)简介傣族民间舞的风格和动作特点。(2)几种傣族民间舞蹈形式和特点。如:象脚舞(男性舞)、蜡条舞是由女子表演的仪式舞等等、孔雀舞(女性舞)。

(3)重点学习傣舞。(重点介绍《孔雀舞》 l 基本手形、手位和脚位。l 手、头、肩的基本动作。l 基本的舞步。

l 将手、肢体、舞步组合成协调的动作并进行练习l 各动作与音乐节拍的关系(拍点)l 全体学生进行练习,教师现场指导

l 对掌握不同程度的学生具体动作展示,教师学生进行中肯的评议

(三)小结:(5分钟)对第一节课学习的情况进行简单总结,提出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熟悉音乐:(3分钟)倾听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讨论、分析音乐的主题、结构特点。作品由三段组成:A—B—A。

A:描绘傣族村寨夜幕下,人们忙完一天劳做后,宁静的村庄凤尾竹轻轻摇摆,月光朦胧的情景。音乐缓慢、优美、抒情。

B:描绘一群青年男女来到凤尾竹下,歌唱、嬉戏、娱乐的画面。音乐起伏,情绪较激昂,进入高潮。

A:村庄回复宁静,人们进入梦乡,一片吉祥,月光下的凤尾竹诉说情长。音乐平稳、宁远的感觉。

第一节课下课休息。教室继续播放音乐。

(四)编排与创编组合:(25分钟)

1、教师根据学生水平编排与创编的情况,提出要求(1)动作运用衔接自然、流畅。(2)作品能表现一定的主题思想。(3主题与音乐吻合。

2、编排与创编:把已掌握的傣族舞的基本知识、手形、脚位等等技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进行组合编排与创编

3、三组学生分别编排音乐中的一段,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强、弱搭配,共同进步。

(五)分组展示编排的作品:(8分钟)由学生说明编排理由,教师、学生共同讨论各组编排的优、缺点,提出修改的意见,渗透专业编排创编的方法,达成共识,形成一个较好的作品

(六)全体学生练习完整作品:(15分钟)

(七)总结:(2分钟)今天我们学习了傣族舞的基本内容,它只是傣族舞蹈中的一小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傣族人民生活的变化,大众鉴赏水平的提高,傣族舞将会有更大的创新发展。我国民族民间舞更是我们教学、表演、创造的源泉。布置作业:复习本课传授的内容。

第五篇:《走进童话世界》教学设计

走进童话世界

《木偶奇遇记》导读课教学设计

读物分析:

《木偶奇遇记》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意大利著名童话,它讲的是一个由老木匠雕塑的小木偶皮诺乔如何去学会诚实、勇敢、不自私而成为一个真正男孩的成长过程。文章通过一系列曲折离奇、扣人心弦的情节:皮诺乔的鼻子一说谎就会变长;孩子会因为好吃懒做变成驴子;还有那位永远不放弃对孩子的希望,有着天蓝色头发的仙女„„教育孩子们要抵御种种诱惑,做一个诚实、听话、爱学习、爱劳动,知错就改,并能帮助、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木偶奇遇记》想象大胆、情节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吸引学生去认真品读故事内容,感受皮诺乔的成长变化历程,并从中受到教育。

设计理念: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老师需要做的是给予适当的引导,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读书过程中体验读书的快乐,感悟文字的优美,并在活动中渗透一些简单的读书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的快乐,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3、通过对封面、目录、内容提要等内容的了解,潜移默化地渗透读整本书的方法。并使学生大致地了解故事的脉络和内容,初步了解主人公的形象。

4、通过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活动重点:

指导学生学会读童话的简单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活动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木偶奇遇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童话书《木偶奇遇记》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猜谜:一页一页翻开来,有图有字真精彩,如果和它做朋友,你会聪明又可爱。(书)相机鼓励。

二、谈话激趣、感知书籍、渗透方法。

(一)、谈话激趣

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孩子想和大家交朋友,不过他很调皮藏在了一本神奇的书里。很多看过这本书的人,小的时候,从不敢撒谎。因为害怕一撒谎鼻子就会长长。

(二)、指导观察封面,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出示童话书《木偶奇遇记》,齐读书名,并观察封面,感知故事内容。

2、介绍作者,品味价值

这本神奇的书是谁写的呢?下面请听老师介绍:

这本书的作者是卡洛·科洛迪,1826年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乡下一个厨师家庭,在教会学校毕业后,开始写作。科洛迪以儿童文学作家闻名于世,他先后写过《小手杖游意大利》、《小手杖地理》等童话,他最著名的作品当然是《木偶奇遇记》。木偶皮诺乔的故事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轰动。这部童话出版以来,受到了各国儿童的喜爱,并多次被拍成动画片和故事片,在世界各国广受欢迎。被誉为“意大利儿童读物的杰作”、“意大利儿童读物中最美的书”。

(三)、阅读概览

1、听录音初识主人公,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现在你知道他是谁了吗?请看大屏幕,小木偶要来自我介绍了:

大家好,我是用一段木头雕刻成的木偶人,名叫皮诺乔。我能走能跑能跳,会说会哭会笑,你们一定觉得我很神奇吧,发生在我身上的事,那就更稀奇了,你们想知道吗?

听了这一章节后,小木偶给你的初次印象怎么样?

2、借助目录猜想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你们想知道小木偶身上究竟发生了哪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吗?小木偶说要考考你们,来看看目录吧,看谁猜得着。

课件演示目录

学生读目录,挑选自己喜欢的目录假想情节内容,并简单汇报自己推测的故事情节。比一比谁假想的更接近本书。

3、走进故事,读内容提要,进一步解读故事内容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封面,看目录,读提要,初步感知了故事内容。幻灯出示:看封面——看目录——读提要感知内容

(四)分享经典情节,激发读书热望

1、看大家学得这么认真,小木偶决定给你们讲故事啦!你们最想知道小木偶的什么事呢?

教师预设:

 小木偶是怎么来的?  他平时上学、玩耍的情况?  他的鼻子怎么会长长,后来怎么样了?  小木偶为什么会变成驴?

 小木偶还遇到了什么麻烦,得到哪些人的帮助?

2、动画激趣,再识小木偶皮诺乔 看动画片《说谎鼻子变长了》

学生交流:木偶的鼻子为什么变长了?皮诺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看完动画片你想说什么?

3、精读皮诺乔的奇遇,强化读书习惯

他不去上学,却整天东游西荡。在游荡的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人和事。后来在小仙女的帮助下他改掉了很多缺点,马上就要变成一个真正的小男孩了,为了庆祝这件高兴的事情,皮诺乔去请他的好朋友“小灯芯”,后来却反被小灯芯带走了,他们到底去了一个什么地方呢?打开书,从目录中找到《被小灯芯带走了》。

(1)读前指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教师预设:

粗读故事,概括大意;划出自己喜欢的感受深刻的好词、好句、好段;读文章,想画面;找一找这个童话的主人公是谁,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品质;把自己读了这个童话后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

(2)课件出示《被小灯芯带走了》中的精彩片段,师生自由阅读,播放柔和的背景音乐伴读。

教师边与学生共读故事边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了解学情。相机表扬读书专注的孩子,以促进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

4、交流读后感受,品析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1)读完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的朋友“小灯芯”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抓住“小灯芯”的外貌描写品析语言,指导朗读,感受人物特点。

(2)你喜欢他这样的朋友吗?应该如何交朋友?

(3)“皮诺乔”是怎样被小灯芯说动去“玩儿国”的?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4)创设情境,感受“皮诺乔”的性格特点。

如果有辆马车,你会去吗?皮诺乔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5)表演读。(6)谈谈你的体会。

三、小结方法,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

(一)、到了现在,我发现同学们已经真正的把这篇童话读懂了,那现在再来回顾一下我们到底是怎么读童话的?

幻灯出示:读文字 想画面 抓词句 谈人物 悟感受

(二)、教师出示自制的读书卡,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老师读了这本书,感悟也很深。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愿意吗?

课件出示教师自己书写的读书卡,指导写读书卡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鼓励读书。

(一)、小木偶接下来的命运会如何,你们想知道吗?其实在这本书里,像《说谎鼻子变长了》、《被小灯芯带走了》这么有趣的故事还有很多,课余的时间同学们也可以用今天我们学的方法去读读,写好读书笔记。记住,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

(二)、送名言,谈希望: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苦思的刹那;世界上最舒展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让我们拿起书,以书为伴,畅游在多姿多彩的课外阅读中,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板书设计:

看封面——看目录——读提要感知内容

读文字 —— 想画面 ——抓词句 —— 谈人物 —— 悟感受

下载走进傣族教学设计(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进傣族教学设计(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进文化生活》教学设计

    《走进文化生活》教学设计 第一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第一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主要描述了当今我国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以及导致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目的是表现当代文......

    走进家乡教学设计

    《走进家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 3、学生自主选择恰当的......

    走进论坛教学设计

    《走进论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14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内容的实施是在学生已掌握了Internet的基本操作和邮件的发送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的学......

    走进法律教学设计

    《走进法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织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2.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教......

    走进法律教学设计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一课时《走进法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2、......

    走进网络世界教学设计

    《走进网络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网络给现代生活带来的好处及其危害性。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合理地......

    走进动画教学设计

    “走进卡通世界”综合实践活动记录 时间:10、11 地点:阶梯教室 参加人员:徐静芬 蒋薇 秦红琴活动过程: 一、 看图片 认识一些卡通形象 (大力水手、三个小和尚、机器猫、匹诺曹„......

    走进网络教学设计

    《走进网络》教学设计 作者:刘世银 性别:男 职称:小学数学一级 学历:本科 单位:安徽省肥西县洪桥学区中心学校 教学内容: 安大版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IT世界”之话题三“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