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案

时间:2019-05-15 05:1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案》。

第一篇: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案

12、改变浮和沉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教学目标】

1.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2.体验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快乐;意识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

3.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假设。【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槽、塑料瓶、沙子、橡皮泥、鸡蛋、食盐、水、课件。学生准备:水槽、塑料瓶、沙子、橡皮泥、鸡蛋、食盐、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演示小魔术:我手里有一个生鸡蛋,前面有2杯水,现在老师把鸡蛋分别放入两杯水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呢?

2.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为什么同一个鸡蛋在1号杯里沉下去,在2号杯里能够浮在水面上呢?也就是怎样改变了鸡蛋的浮和沉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怎样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板书:改变浮和沉)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活动一:研究改变液体比重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或沉。

1.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首先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猜一猜,为什么同一个鸡蛋放在这两个杯中会有不同现象呢?

2.学生猜想

3.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验证一下是不是真的这样?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同样的材料,一个烧杯,一个生鸡蛋,一袋食盐,请小组长领回去。是不是有点迫不及待了!那就赶紧体验一下这神奇的过程吧!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让鸡蛋浮上来了。

4.学生验证。

5.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让鸡蛋浮上来的?

6.小结:在水中放入适量食盐,水就变成了浓度较高的食盐溶液,鸡蛋在盐水中受到浮力比在清水中受到的浮力大,鸡蛋就能浮上来。像这样改变液体的方法,在科学上,我们称为改变了液体的比重(板书)(指板书)改变液体比重,就能改变鸡蛋的浮和沉。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让所有沉着的物体都能浮上来,在生活还有好多方法都能改变其他物体的浮和沉,那到底还有哪些方法呢?

活动二:研究改变形状或重量可以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1.制订计划:请同学们看看实验盘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看着这些材料,请同学们应用上节课知识判断一下,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呢?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2.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思考,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设计实验,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让沉着的物体浮上来呢?小组内商量商量。

4.学生讨论后汇报方案。

5.注意事项:听完同学们的汇报,老师觉得同学们的方案都很可行,都很棒,既然方案已经明确,看着实验材料,在实验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6.生说注意事项,师补充。7.开始实验。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学生汇报与交流。

2.教师引导: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了许多现象。现在请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再结合其他小组的实验情况,将大量的实验信息进行分析,看能从中发现什么或得出什么结论。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通过分析,你们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在此揭示“改变物体浮和沉的方法”。同时板书:改变物体的重量;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别的物体。)

3.教师小结:当然改变物体浮和沉的方法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研究,好吗?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教师提问:改变物体的浮和沉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请同学们思考,哪些地方用到了改变物体的浮和沉呢?

2.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想到改变物体浮和沉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而且加以解释,老师觉得同学们都是一群非常有智慧的孩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4.学生自己谈收获。

5.课后拓展:你们的收获还真多,老师感到很欣慰,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现象、问题、猜想、验证,自己探究出了改变物体浮和沉的方法。老师真为你们勇于探索、善于实践的精神感到高兴。最后老师留给同学们一个课外活动,请看(课件):

用改变物体“浮”和“沉”的原理进行小发明、小创造,要求对自己设计的产品要标明产品名称和使用方法,有机会我们举行一次改变物体“浮”和“沉”原理的小发明、小创造产品展示大赛,比一比哪位同学的产品设计最有趣、最有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

12.改变浮和沉 改变了液体的比重 改变物体的形状 改变物体的重量

第二篇:三年级科学上册 改变沉与浮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改变沉与浮

一、教学目标:

1.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2.体验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快乐;体会到科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3.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猜想与验证、实验设计等

四、活动准备:

橡皮泥、玩具小鸭子、食盐、塑料小瓶、塑料泡沫、尺子、鸡蛋等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水有浮力。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看谁能“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二)探究活动

1.探究给物体附着浮或沉的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

师:小组讨论一下如何使浮着的空塑料小瓶.泡沫塑料.牙膏皮等下沉,使沉着的沙子、铁块、鸡蛋、大头针等上浮。首先选择想要研究的物体,然后设计方案,最后用实验检验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交流:一小组:在漂浮的小瓶里加入很多沙子时,小瓶会沉入水底。加的少时还会浮在水面。

二小组:塑料上加了铁块会发现塑料下沉了,把大头针放在塑料上会使它上浮。

同学们的实验做的都不错,我们能不能把上面的结论概括整理一下呢?

总结:给漂浮的物体附着足够的下沉的物体它就会下沉;给下沉的物体附着足够的漂浮的物体它就会漂浮在水面上。

2.探究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

用心爱心专心 1

师:铁块会沉入水底,但做成小船后就会浮在水面上。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好不好呢?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

汇报交流:橡皮泥在水中下沉做成小船后浮在水面上。牙膏皮未撑开前沉在水底,撑开后浮在水面,压扁后下沉到水底。

总结:改变物体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

3.探究改变液体的比重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

师:下面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这里有一个鸡蛋,现在我把鸡蛋放入水中。猜测一下鸡蛋是沉还是浮?

生:是沉的师:是吗?看,这里我不用其它任何漂浮的东西就能让它浮上来。

教师不断向里面放入食盐,鸡蛋逐渐浮了上来,学生充满好奇的目光。

(三)总结:

改变液体的比重也可以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用心爱心专心 2

第三篇: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学实录和评析

《改变浮和沉》教学实录和评析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见过潜水艇吗?在哪儿见过呢?

生:在电视上; 生:在课外书上; 生:在《军事天地》上。

师:现在想看吗?请看大屏幕(播放一段潜水艇在水中上下沉浮的录象)。

师:看到这些,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生:潜水艇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生:潜水艇为什么能潜水? 生:为什么潜水艇能上浮与下沉?

师:大家提出很多关于潜水艇的问题,那潜水艇为什么会在水中自由沉浮呢?这节课就来研究有关沉浮的秘密,学习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板书:课题)

[评析:课一开始就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课件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潜水艇这个对学生来说比较神密的物体在水中上浮下沉的情景。这样,一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把学生浓浓的求知欲引发出来。二来,设下悬念,为以后的探究活动作好铺垫。三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学会会观察,会发现,会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二、探究合作

活动一:改变玻璃瓶的沉浮

师:请同学们打开1号袋,看一看袋内有什么物品?(学生观察)生:有三个玻璃瓶。

师:将三个玻璃瓶分别放入水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实验。师:哪个组先来汇报

第1组:一个玻璃瓶浮在水面,另一个玻璃瓶沉在水底。第2组:沉在水底的玻璃瓶中有水,浮在水面的玻璃瓶中没有水。第3组:一个玻璃瓶浮在水中央。第4组:浮在中央的玻璃瓶只有一半水。师:浮在水中央的我们把它叫做悬浮。

师:大家想想,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个沉下去的玻璃瓶浮起来,使浮的玻璃瓶沉下去?使悬浮的玻璃瓶上浮或下沉。

生:将上浮的玻璃瓶中倒满水,就沉下去了。

生:将上浮的玻璃瓶中倒重物,就下沉了。悬浮玻璃瓶把水倒掉就上浮。

师:你们的想法一样吗? 生:(齐)是。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师:大家动手试一试。(学生实验,老师分组进行辅导)师:谁来汇报。

生:上浮的玻璃瓶倒满水就下沉,把下沉的玻璃瓶中的水倒掉就上浮,悬浮的玻璃瓶倒掉水就上浮。

生:悬浮玻璃瓶倒满水也下沉。师:在这个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讨论

师:(提示)把上浮的玻璃瓶倒满水它就下沉了,这是改变了玻璃瓶的什么?

生:改变了玻璃瓶中的水。

生:把上浮的玻璃瓶再倒满水,玻璃瓶中的水就增加了,它就沉了。

生:把下沉的玻璃瓶中的水再倒掉,玻璃瓶就轻了,它就浮起来了。

生:我想,是改变了玻璃瓶中水的多少,水多它就沉,水少它就浮。

生:我想,是改变了玻璃瓶的重量,水多玻璃瓶就重,它就下沉,水少玻璃瓶就轻,它就上浮。

师:三个玻璃瓶,它的体积是一样的,当它变重时它就下沉,当它变轻时它就上浮,也就是改变了玻璃瓶的重量。(板书)活动二:改变带夹气球的沉浮。

师:(出示带夹的气球,让学生推测它在水中是沉是浮,师再将带夹的气球放入水中,发现下沉)大家能让带夹的气球浮上来吗?

生:讨论。

师: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学生分组实验。

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方法和结果。生:我们组是将气球吹大; 师:有不同的做法吗? 生:没有。

师:是什么原因改变了带夹的气球的沉浮? 生:改变了气球的体积; 生:气球的重量并没有改变; 师板书:改变物体的体积。活动三:改变更多物体的沉浮

师:大家都说的非常好,观察的也非常认真,下面老师还想让同学继续研究,请同学们打开2号袋。

师:看看里面有什么?(学生观察)生:有小石块、泡沫塑料。

生:橡皮泥、橡筋,还有一样不认识。师:这是浮标,一边白色、一边红色。

师:现在每一个桌子上都有一张实验报告单,请记录员记录。师:请同学们分别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看一看有什么现象发生,并把它记录在表中。

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泡沫塑料、浮标、上浮,小石块、橡皮泥下沉。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脑筋、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好。

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师:谁的组先汇报?第1组:(带着实验报告单上讲台,放在实物展示平台上边放边讲解)浮标原来上浮,现在我把它里面放小石块或者水,它就下沉了,改变了它的重量;把橡皮泥做成船,它就浮在水面,这是增加了它的体积。把小石块和泡沫塑料用橡皮筋捆着,小石块就上浮了,这也是改变了它的体积。

师:你们都是这样研究的吗?还的不同的方法吗?

第2组:将小玻璃瓶装满水与浮标捆在一起,也可以使浮标下沉;将装满水的玻璃瓶与泡沫塑料捆在一起,泡沫塑料也下沉了。

第3组:我们将装满水的小玻璃瓶和泡沫塑料捆在一起,小玻璃瓶上浮了。

师:是吗? 生:是的

师:你们两个小组分别把这个实验拿到讲桌上来,演示一下,好吗?

生:分别在两个水槽中演示他们的实验。师:这两个实验有什么不同吗?

生:第二组的泡沫塑料小一些,第3组的泡沫塑料大一些。生:泡沫塑料大一些,它的体积就大一些,就能浮起来;泡沫塑料小一些,它的体积就小一些,就不能把玻璃瓶浮起来。

生:可能是体积大浮力就大,体积小浮力就小。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了。

师:同学们做的非常认真,能对以上几组实验过程中,自己或小组成员作个评价吗?

生:我认为我们小组做的不错,我们能够相互合作; 生:我们组成员都能听从组长的安排;

生:我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太急,把橡皮泥做坏了; „„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仅是做实验,重要的是在实验的过程中收获更多。

[评析:三年级的学生受年龄和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做实验的时候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和计划,在实验之前,让学生看一看科学记录表,能帮助他们明确实验任务,清楚实验要求,有利于提高探究的有效性。在对知识和方法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由教师“扶”着走到“放”开自由行走,留给了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充分感受探究的乐趣。]

三、联系生活

师:通过以上学习,你能解释潜水艇为什么能在水中上浮下沉吗?(出示CAI课件──潜水艇下沉时水舱进水,潜水艇上浮时水舱中的水减少)生:潜水艇能上浮下沉是因为上浮减轻重量,下沉增加重量。生:潜水艇上浮时体积有点儿变大,下沉时体积有点儿变小。生:一会儿变大,是人的视觉造成的。其实潜水艇是钢铁做的,是不会变大或变小的。

生:我想是这样的:潜水艇有一个高压水舱,当水舱中的水增加时,潜水艇的重量就增加了,它就下沉;当把水舱中的水排掉时,潜水艇的重量就减轻了,它就上浮。

师:你们真聪明!

师:潜水艇为什么能改变上浮与下沉,我们听听潜水员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看CAI课件──潜水艇的沉浮原因(附文字说明)。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像潜水艇能在水中自由沉浮呢? 生:鱼; 生:青蛙; 生:鲸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有关潜水艇的资料。

[评析:当学生弄清改变物体沉浮方法后,再出现潜水艇上浮下沉原理的课件,这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开始的演示已激起学生的探究的好奇,而现在的再现是学生通过了探究后知道了上浮下沉的初步规律,那么很自然而然地就迁移到对潜水艇的沉浮规律上。并让学生懂得:科学其实并不神秘,我们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四、拓展延伸

师:老师也想做实验,愿意给老师一个机会吗? 生:愿意。

教师出示自制小潜艇,演示操作:将配好重的口服液小瓶放入装水的矿泉水瓶中,口服液小瓶悬浮水中,挤压瓶身,口服液小瓶下沉。

师:有趣吗?课后试一试,想一想,挤压瓶身与小“潜艇” 的沉浮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告诉老师。

生:好。师:下课。

[评析:有趣的现象能激发学生产生新的问题,并引发学生利用课后更大空间进行主动的科学探究。课堂探究活动此时暂告一个段落,但科学探究并未结束,学生探究的兴趣依然高涨,相信学生回家后一定会继续进行探究。]

第四篇:改变浮和沉教学设计

改变浮和沉

教学目标:

1.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2.体验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快乐;意识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

3.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描述: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探究了有趣的浮沉现象(板书浮和沉),还记得上节课做过的小魔术吗?

老师边演示边讲解:我手里有一个生鸡蛋,前面有2杯水,现在老师把鸡蛋分别放入两杯水中,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呢?

(师把鸡蛋放入1号杯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说看到的现象)

老师把它用勺子取出来,还是同一个鸡蛋,老师把它放入2号杯,你又看到什么?

(学生说看到的现象)

看到这两种不同现象,你有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

总结:通过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老师听出来了,是啊,为什么同一个鸡蛋在1号杯里沉下去,在2号杯里能够浮在水面上呢?也就是怎样改变了鸡蛋的浮和沉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怎样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板书:改变)2.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首先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猜一猜,为什么同一个鸡蛋放在这两个杯中会有不同现象呢?

(学生猜想)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验证一下是不是真的这样?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份同样的材料,一个烧杯,一个生鸡蛋,一袋食盐,请小组长领回去。是不是有点迫不及待了!那就赶紧体验一下这神奇的过程吧!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让鸡蛋浮上来了。

(学生验证)

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让鸡蛋浮上来的?

小结:在水中放入适量食盐,水就变成了浓度较高的食盐溶液,鸡蛋在盐水中受到浮力比在清水中受到的浮力大,鸡蛋就能浮上来。像这样改变液体的方法,在科学上,我们称为改变了液体的比重(板书)(指板书)改变液体比重,就能改变鸡蛋的浮和沉。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让所有沉着的物体都能浮上来,在生活还有好多方法都能改变其他物体的浮和沉,(板书:改变)那到底还有哪些方法呢?

【学生自己验证了鸡蛋上浮的过程,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浮和沉的状态时可以改变的,学生兴趣高涨,老师提出还有哪些方法来改变其他物体的浮和沉呢?这时学生的就很有兴趣进入下一个探究活动中来】

二、制订实验操作计划 1.制订计划。

请同学们看看实验盘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生看)

看着这些材料,请同学们应用上节课知识判断一下,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呢?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说,师板书)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设计实验,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让沉着的物体浮上来呢?小组内商量商量。

(师巡视)

师:商量好了吗?(好了)

哪个小组最想把你们的锦囊妙计告诉大家呢?(小组汇报)

听完同学们的汇报,老师觉得同学们的方案都很可行,都很棒,既然方案已经明确,看着实验材料,在实验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说注意事项)(师补充)2.指导实验。

为了方便同学们的研究,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实验记录单,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记录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认真记录。好,小组长来拿实验记录单。

【学生进入这个教学环节之后,看到准备实验材料,先判断一下浮着物体有哪些,沉入水中的有哪些,再想办法怎样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让沉着的物体浮上来呢?学生汇报方案后,老师在提醒学生安全实验的同时,教师将实验中观察记录为指导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搜集观察实验的大量的信息,以便为学生互相交流、归纳结论提供事实依据。】

三、进行实验探究

好了,同学们,有了这些充足的准备,那就让我们尽情地来探究吧!(生做实验、师巡视)

四、汇报交流 总结结论 1.学生汇报与交流。

请同学们停下来,把实验成果放在桌子上,坐好!看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好!(都不错)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相信收获肯定也不少吧!哪个小组最想把你们的收获跟大家一起分享?

(生举手汇报)

老师说明一下,在这个小组汇报的时候,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善于倾听也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然后再和自己小组的记录对比一下,你们的做法有什么不一样,同时这个小组的同学做好准备,随时向大家演示。

学生上台汇报展示记录表并介绍实验发现,教师及时提醒学生记录汇报中的要点。每组都上台进行汇报:原来的物体在水里是怎么样的,用了什么方法,现在怎么样了,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让物体改变的浮(或沉)的呢?还有什么疑问吗?

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了许多现象。现在请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再结合其他小组的实验情况,将大量的实验信息进行分析,看能从中发现什么或得出什么结论。

2.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通过分析,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在此揭示“改变物体浮和沉的方法”。同时板书:改变物体的重量;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别的物体)

同学们不但汇报的精彩,而且总结的能力也令人佩服。我们这节课探究了改变物体浮和沉得方法有:一起说(指板书):改变了液体的比重、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重量、借助别的物体。

当然改变物体浮和沉的方法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研究,好吗?

3.学以致用。

改变物体的浮和沉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请同学们思考,哪些地方用到了改变物体的浮和沉呢?

(例如游泳圈、潜水艇、煮水饺、打捞沉船、捞铁牛等并说说这些分别运用了改变物体浮和沉的哪些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

除了同学们刚才所举的实例,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改变物体浮和沉的例子,这里老师还有一个小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啊?

在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的交界处,有一个海叫死海,(课件)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但是谁会想到,如此浩瀚的海水里,竟然没有鱼、没有虾、没有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无鱼无虾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泳,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能浮在水面上,(图片)甚至还能看报纸呢真是死海不死!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人为什么可以在死海里自由游泳,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能浮在水面上呢?

(学生自由说说)

你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因为死海里的水确实含盐以及其他矿物质很高,也就是死海里的水和我们平时用的水有什么不一样?

(比重)

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想到改变物体浮和沉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而且加以解释,老师觉得同学们都是一群非常有智慧的孩子。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己谈收获)

五、课外拓展

你们的收获还真多,老师感到很欣慰,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现象、问题、猜想、验证,自己探究出了改变物体浮和沉的方法。老师真为你们勇于探索、善于实践的精神感到高兴。最后老师留给同学们一个课外活动,请看(课件):

用改变物体“浮”和“沉”的原理进行小发明、小创造,要求对自己设计的产品要标明产品名称和使用方法,有机会我们举行一次改变物体“浮”和“沉”原理的小发明、小创造产品展示大赛,比一比哪位同学的产品设计最有趣、最有创造力!

【恰当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拓展活动,活动主题即为课堂探究活动中的继续,利于了学生强烈的揭秘心理,学生现在可能还不会有什么惊人的发明创造,但是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科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他们这方面的意识,随着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将会有好的发明创造。】 体会与反思:

小学科学课程课标中提出: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在教学《改变浮和沉》一课时,我从生活入手,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使学生感到真实,贴近生活实际,并富有一定的趣味性、挑战性。对于学生来说,浮沉现象并不陌生,甚至说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关于浮沉,他们应该很感兴趣。为此,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有结构而又富有探究乐趣的材料,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全面发展。

一、满足孩子的愿望

科学发展的原动力就是人的好奇心,追求窥知事物乃至世界的奥秘,渴望了解未知的世界是人的天性。不论是科学家还是诗人,都有着或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我通过观察现象的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从表面上看到,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的实验,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现象。尤其在第一次出示鸡蛋让学生预测沉浮的时候,学生这时还没有多大兴趣,我又将同一个鸡蛋放进另一个烧杯里,鸡蛋却一下子浮在水面上了,这时引起了学生的关注,这样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步入新课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既满足了学生的愿望,又打开了孩子们想象和探索之门。

二、在玩耍中经历体验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玩耍中经历科学,体验科学,学习者遇到困难境况时的困惑,发现问题时的兴奋,还有怀疑和惊讶,问题或困难终于得到解决时的愉悦与自豪等等,这些体验都是有助于科学精神的形成的。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当同学们把自己熟悉的物体放入水中,面对上浮下沉的情境,教师提出问题:“让浮在水面的物体到水底去串串门,沉在水底的物体上来透透气,你能帮他们实现这个愿望吗?”哇!不得了,一个个小手高高举起,学生的已有经验顿时被调动起来,“我看出来了,同学们已经想好了很多办法„„办法行不行,关键还得?„„提一个小要求“看哪个小组会合作,想的办法最多?”这下,我们的学生可忙坏了„„。有的把回形针放入塑料瓶,就可以浮上来;有的将牙膏皮捏成小船也能浮上来;有的小组看到别人将橡皮泥捏成碗状可以浮上来,也悄悄跟着学;铁钉放在泡沫上会浮上来,看到他们成功的样子,我也随着他们美美地竖起了大拇指;大泡沫沉不下去,别急,我们来合作,小组同学将所有的物体全放在上面,终于沉下去了,合作的喜悦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在经历探究的活动中,孩子们是主动的、积极的,孩子可以真正地接近科学,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也受到了启发,在更深层次上对科学有了理解。“感觉这个世界远比知道和理解这个世界更重要。当我们对某一种事物有了感情上的联系,我们就会产生从更深层次上去关心它的责任感,从而让孩子走进科学,感受科学。

三、让孩子说科学的话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探究学习中,学生经过大量的实验,长时间的观察,每个学生都会发现许多问题。如何将这些个体的发现进行交流,达到资源共享,是探究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只去实验而不去交流,学生就没有机会去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概括这些探究活动,此方面的能力也就得不到训练,一些共性的实验现象也就不容易发现,这样,探究学习的意义就会逊色了。例如“刚才同学们就像小科学家一样,研究得特别投入,我们来交流一下?──咱们来当小观众,有不同的意见随时给他提出来,好不好?”一场交流活动便开始了──“看来要让下沉的物体浮上来可以怎样做?对,借助能上浮的物体让它浮上来,还可以改变它的形状。有沟通和合作,必然会有互动与交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还实现着多种视界的对话、沟通、汇聚、融合,并产生新的视界,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与知识,借助创造性的、生成性的过程,使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器,而是知识的发生器。学生不仅获得了活的知识,重要的是获得了对话理性,并在启发式的、探索式的对话中获得了主体性的发展,促进人身心的和谐全面发展。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更是开启智慧与觉悟的过程,蕴藏了丰富的人文意义。学生在这样一种“准科研”或“似科研”的活动中经历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逐步形成内心和谐、与他人、社会、自然和谐的人。

四、问题是课堂探究的继续

问题是探究学习的继续,一个问题就会引发一个探究性活动。我设计本课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从问题引入”。引入性问题将学生领入探究性学习之中,在探究中不是以解决问题,而是又有新的问题圆满结束。让同学们在课下利用今天的知识小发明、小创造,让课堂继续延续下去。本课的教学也注重了课外延伸内容,通过对巴勒斯坦和约旦的交界处有一个海叫死海,出示了人们在死海里玩耍图片,甚至看报纸的图片,进行科学调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使课堂内容继续延伸。

第五篇:《改变浮和沉》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水》《有趣的浮和沉》两课基础上设计的,可是所教学生这两节课都没有学,对水的认识只限于感性的表面层次上的认识,不了解水的特性,对于生活中的浮沉现象更是认识较少,生活经常太少,因此教学时有一定难度。

学生对教学仪器也不认识,对于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要求学生也不太了解。我设计教案时也没有细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给我以后的教学都起到启示作用)。两节课学生的兴致一直很高。开始对于我设计的鸡蛋在水中能上浮和下沉很感兴趣,提出问题也很有价值,这正是上课所需要的,说明了这里的孩子不笨。他们动手做实验时,做的也很好,虽然不会用规范的语言表达,但我认为已经很好了。(我想学生的能力是老师培养出来的,你不给他们机会,他们怎么去利用聪明呢?这里的实验课一次也不上,学生怎么能会做怎么会提出问题?)教学中,学生能积极动手,但是他们不会合作,头脑中不存在合作意识,也不注意别人在说什么,根本就不再注意老师要求的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这也许是平时养成的习惯,(或者说是由于第一次上实验课,情绪过于激动有关。)或者说是老师的引导不够。

但是总的来说,学生都想出了办法改变了物体的浮和沉。学生做完实验后我没有及时让学生整理仪器,是教学中的失误,这样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对待用过的仪器,在以后的教中,要尽量完善课堂环节。

还有,学生不知道怎么填写实验报告单,我进行了个别辅导,但是在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时我却没有利用好这些数据。在实验教学中,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定要组织学生及时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筛选,以利用就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在教学的最后环节,学生的拓展与创新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太少,所以没有互动起来。所以老师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各种生活经验。

下载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改变浮和沉》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改变浮与沉》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内容还是需要巩固的。首先我提问:沉到水底的物体是否收到水的浮力?班里还有许多的同学说没有收到。我想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学生没有亲手进行实验,验证。......

    沉和浮教案

    活动目标:1、在玩水游戏中,发现有的东西会浮在水面上,有的东西会沉在水里,并感到好奇。2、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活动准备:每人一只塑料筐,内有木块、塑料玩具、小梳子、......

    科学沉与浮教案

    科学沉与浮教案1 活动目标:1、在探索活动中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2、在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的基础上,尝试探索......

    科学沉与浮教案

    科学沉与浮教案1 教学目标(1)认识到物体的沉浮与物体所浸的液体也有关。知道浓糖水、浓味精水也能使番茄浮起来。(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在探究过程中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浮与沉》教学反思(推荐)

    《浮与沉》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是让幼儿探索物体的沉浮现象,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从而对科学现象感兴趣,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在这节活动的设计中,我出示了一些不同材质的实物、一......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案例――浮与沉(范文模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案例――浮与沉 教学构思: 浮与沉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现象,但是他们有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在水中,钢铁会沉下去,用钢铁作的轮船为什么能浮起来?有的树叶飘在水......

    中班科学沉与浮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物体的沉与浮 一、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 2、初步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对其分类。3、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

    三年级科学浮与沉教学设计

    《浮与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浮与沉》在《水》这一单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在学习了《水与生命》之后,引导学生开展科学实验,来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本课在学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