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随笔:追求简单而丰富的语文课堂(计利珍).
追求简单而丰富的语文课堂 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计利珍
像个追星族似的,一直以来,语文教学爱刮流行风,时而东南风,时而西北 风,让人感觉飘忽不定,有点儿乱花渐欲迷人眼。但,真理往往是不变的。语文 教学的真理是什么呢?怎样做, 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最本真、最有利于学生发展 呢?我觉得我们不妨尝试着让语文课堂变得简单而丰富些。
简单。
一、教学目标简单明确,不求多而全,但求少而精。
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 都要把学生牢记心头。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最重 要。一堂课要高效,就不应该贪多求全。因为贪多嚼不烂,吃多了不消化,太多 了也吃不了。要让学生吃得下,消化,吸收,长身体,就需要精心挑选。比如, 最近听一位老师上一堂作文讲评课,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改掉“我想”病,让 书面语言更干净。课上的读读、评评、改改、练练,都围绕此进行。学生轻轻松 松达成学习目标。
二、教学方法简单易行,不求纷繁复杂,但求实在有效。
一直认为, 语文课的教学方法不易复杂。方法越简单,操作起来就越没有难 度, 老师和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关注度就越高, 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就越高。我们经 常看到教学大师靠着一张嘴、一支粉笔,引导学生读、品、思、说、写,老师和 学生用最朴实却最有效的方法阐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因为他们深知, 过多的媒 体运用,反而会冲淡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想象与感悟能力。
三、教学语言简洁自然,不求华丽铺陈,但求画龙点睛。
刚工作那会儿, 我们时兴写成段成段的教师语言, 课堂是教师显示自己语言 功底、尽现个人风采的舞台。甚至有时候会以此作为评判一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多少年过去了, 我们试图把话语权还给学生, 于是老师基本不说了, 教学中因此 缺少了一股荡气回肠的精气神。现在, 有些公开课又矫枉过正, 教室里回荡的都 是教师 的话,似乎又走回了老路。教师的语言太多,再好听,也会像一个喋喋不 休的老太太,让人听觉神经感到疲劳。
教师的语言是一柄双刃剑。多一分则嫌吵,少一分则嫌清。不少不多、恰到 好处的点拨引导和总结提升才会让学生愿意听, 记得牢。我本人挺喜欢那种清新、自然, 不造作的语言风格。置身于这样的课堂, 感觉就像小溪流水, 悠闲、自在、适意。师生之间的交流,真正成了对话,成了聊天,很舒服。
丰富。
一、目标达成一以贯之,循序渐进有层次。
教学目标简单,不等于一节课的容量就少,所得就有限。一堂好课,应该明 确一个目标,突出一个重点,然后处处围绕它去进行。就如写文章一样,要围绕 着一个中心展开去写,写的时候还要层层递进、不断推向高潮。这一点,我一直
很欣赏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及他团队的课。他们的板块式教学特色鲜明, 围绕一 课一得进行教学设计,层层推进,教师教得朴实无华,学生学得扎实高效,课堂 也因此熠熠生辉。而要做到这一点, 非一日之功, 需要我们语文老师有深厚的语 文功底,要善于挖掘文本的文体、语言表达等方面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课程的年段目标等进行取舍,研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二、理解运用同步进行,学以致用最重要。
今天在网上看到王尚文最新发表的关于语文新课标的一些见解, 他在文中谈 到了理解和运用这个问题。他认为, “理解” ,最主要的、最关键的是理解文本、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运用”才是是语文教学的的基 本特征、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守住了“运 用” ,也就守住了语文教育的正道。
对此,我深表赞同。当今苏州的许多语文课,在“理解”这一层面上不再停 留在字面意思和文本内容的理解, 也不是停止于作者的思想情感不前, 而是在作 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上花功夫。前不久听到一位老师上的 《埃及的金字塔》 就把 这一理念
运用得淋漓尽致。课上, 她带领着学生一起去品悟说明文说明方法之精 妙,语言表达之简洁准确,还运用勾连和比较的阅读方法将本文与《秦兵马俑》 进行对照。以一篇带一类,这种方法在高年级尤其值得推广。
说到“运用” ,不由得让我想到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不少学生觉得上语文 课是最轻松的,只要读读、听听就行了。这种错误认识的形成,主要是由老师的 教学方法导致的。语文课应该是学生听、说、读、写、思的生命场, 而其中的 “说” 与“写”则属于“运用”的范畴。因此,一堂语文课有说又有写,才能看出学生 是否真的会使用语言文字了。“理解”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形成。
简单而丰富——我要追求这样的语文课堂。
第二篇:教学随笔:追求简单而丰富的语文课堂(计利珍)
追求简单而丰富的语文课堂
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计利珍
像个追星族似的,一直以来,语文教学爱刮流行风,时而东南风,时而西北风,让人感觉飘忽不定,有点儿乱花渐欲迷人眼。但,真理往往是不变的。语文教学的真理是什么呢?怎样做,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最本真、最有利于学生发展呢?我觉得我们不妨尝试着让语文课堂变得简单而丰富些。
简单。
一、教学目标简单明确,不求多而全,但求少而精。
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都要把学生牢记心头。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最重要。一堂课要高效,就不应该贪多求全。因为贪多嚼不烂,吃多了不消化,太多了也吃不了。要让学生吃得下,消化,吸收,长身体,就需要精心挑选。比如,最近听一位老师上一堂作文讲评课,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改掉“我想”病,让书面语言更干净。课上的读读、评评、改改、练练,都围绕此进行。学生轻轻松松达成学习目标。
二、教学方法简单易行,不求纷繁复杂,但求实在有效。
一直认为,语文课的教学方法不易复杂。方法越简单,操作起来就越没有难度,老师和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关注度就越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就越高。我们经常看到教学大师靠着一张嘴、一支粉笔,引导学生读、品、思、说、写,老师和学生用最朴实却最有效的方法阐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因为他们深知,过多的媒体运用,反而会冲淡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想象与感悟能力。
三、教学语言简洁自然,不求华丽铺陈,但求画龙点睛。
刚工作那会儿,我们时兴写成段成段的教师语言,课堂是教师显示自己语言功底、尽现个人风采的舞台。甚至有时候会以此作为评判一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多少年过去了,我们试图把话语权还给学生,于是老师基本不说了,教学中因此缺少了一股荡气回肠的精气神。现在,有些公开课又矫枉过正,教室里回荡的都是教师的话,似乎又走回了老路。教师的语言太多,再好听,也会像一个喋喋不休的老太太,让人听觉神经感到疲劳。
教师的语言是一柄双刃剑。多一分则嫌吵,少一分则嫌清。不少不多、恰到好处的点拨引导和总结提升才会让学生愿意听,记得牢。我本人挺喜欢那种清新、自然,不造作的语言风格。置身于这样的课堂,感觉就像小溪流水,悠闲、自在、适意。师生之间的交流,真正成了对话,成了聊天,很舒服。
丰富。
一、目标达成一以贯之,循序渐进有层次。
教学目标简单,不等于一节课的容量就少,所得就有限。一堂好课,应该明确一个目标,突出一个重点,然后处处围绕它去进行。就如写文章一样,要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去写,写的时候还要层层递进、不断推向高潮。这一点,我一直很欣赏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及他团队的课。他们的板块式教学特色鲜明,围绕一课一得进行教学设计,层层推进,教师教得朴实无华,学生学得扎实高效,课堂也因此熠熠生辉。而要做到这一点,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语文老师有深厚的语文功底,要善于挖掘文本的文体、语言表达等方面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课程的年段目标等进行取舍,研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二、理解运用同步进行,学以致用最重要。
今天在网上看到王尚文最新发表的关于语文新课标的一些见解,他在文中谈到了理解和运用这个问题。他认为,“理解”,最主要的、最关键的是理解文本、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运用”才是是语文教学的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守住了“运用”,也就守住了语文教育的正道。
对此,我深表赞同。当今苏州的许多语文课,在“理解”这一层面上不再停留在字面意思和文本内容的理解,也不是停止于作者的思想情感不前,而是在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上花功夫。前不久听到一位老师上的《埃及的金字塔》就把这一理念运用得淋漓尽致。课上,她带领着学生一起去品悟说明文说明方法之精妙,语言表达之简洁准确,还运用勾连和比较的阅读方法将本文与《秦兵马俑》进行对照。以一篇带一类,这种方法在高年级尤其值得推广。
说到“运用”,不由得让我想到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不少学生觉得上语文课是最轻松的,只要读读、听听就行了。这种错误认识的形成,主要是由老师的教学方法导致的。语文课应该是学生听、说、读、写、思的生命场,而其中的“说”与“写”则属于“运用”的范畴。因此,一堂语文课有说又有写,才能看出学生是否真的会使用语言文字了。“理解”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形成。
简单而丰富——我要追求这样的语文课堂。
第三篇:教学随笔:品味真言(计利珍)
品味真言
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计利珍
那日,翻出前几年的听课本,无意间看到了当时听薛法根老师讲座所写的笔记。细细一读,颇有深意,虽已时隔多年,但仍觉字字珠玑,句句真谛。不禁感慨:大师毕竟是大师。如今在苏州语文界盛行的教风,其实,薛特多年前早已在实践。讲座中薛特所说的四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再次品味,受益匪浅。
第一句:
语文教学必须立足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加强听说读写,必须要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动起来的课堂才是活的课堂。
[品味] 语文是一门怎样的功课?就这个问题,叶圣陶老先生曾明确指出:“口头说的是‘语’,笔下写的是‘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要在这门功课里学习。”“口头语言的说和听,书面语言的读和写,四种本领都要学好。”“听、说、读、写都重要。”
听薛老师的每一堂课,其语文的工具性体现得都很强。听说读写,每一样都抓得很扎实,训练意识十分强。听——他经常请学生在听别人读书、说话后加以点评、补充,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别人发言中的优点与不足。说——他经常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个性思维,指名学生发言的面极广,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读——在课上采用各种形式的方法组织学生读书,读中品,读中导,读中悟,读中渗透科学有效的方法。写——默词语、自读自悟写感受、当堂练笔„„听说读写,他关注的不是其中的某个方面,而是样样重视;听说读写,他关注的不是某些学生,而是全体。在我所听到的他的所有课中,他总是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手都举起来,心都活起来。于是,薛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充满着无穷的魅力。
第二句:
语文教学不要仅仅停留在内容的感悟,思想感情的品味上,还要在言语表达的形式、方法与风格艺术方面进行学习——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借鉴、模仿、内化,这才是“语文味”的本质。[品味] 对于这点,我非常非常地赞同。我们平时所上的许多课,乃至听到的观摩课都十分注重文章内容的感悟与思想感情的体会,却很少触及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个过程来体会文章在写作上的特色。也就是,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本文写了什么?而很少想到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意识决定行动,因此,许多老师的课堂(当然也包括我自己)读与写的结合就做得很不够。读归读,写归写,阅读与写作分离教学,阅读助写作的功能因此发挥得也不够。
其实,就这一点,叶圣陶老先生在他的著作中也多次提到:“作文教学应当和阅读教学联系起来。把课文讲好,使学生学习每篇文章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语言是怎样运用的,这就是很好的作文指导。不要把指导阅读和指导作文看成两回事。”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去领会写作的特色,在借鉴、模仿中内化,那是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第三句:
语文教学中必须让所有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酝酿,不管是理解、说话,还是写作等等,都要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否则,教学就会变成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有过程而无收效。
[品味]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平时,我们的课堂如果定定心心地去进行教学,往往就会有许多精彩生成。而细一想想,就不难发现,这样的精彩来自于给所有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去想,去说,去写。我们观摩众多特级教师的课堂,也真切感受到他们的从容不迫,他们课堂上的精彩也来自于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去酝酿。
回忆自己上公开课的经历,我就更感受到薛老师这句话的正确。记得有一次,上同样一节公开课,第一次上是在苏州大市范围内,上课的班级很优秀。由于怕自己拖堂会影响到下一堂公开课,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在赶时间,学生读与说都只是在走流程,真的如蜻蜓点水,点到为止。铃声响,课结束。我上下来的感觉很一般。课后反思,课堂的不精彩是因为我没有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听说读写,每一项做得那么匆匆忙忙。没有了时间的保证,就不可能有课堂精彩的生成;没有了上课的从容,就失却了我的激情投入。同样一份教案,在市公开课后不久,我又到区某所小学去上。这一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想,充分地说,充分地写。上完课,师生的感觉都挺好。我想,自己的同一份教案,上出不同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是否做到了薛老师上面所说的这句话。
第四句:
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幸福,有收获,要课课有所得,有所悟,有所长进。
[品味] 我们的学生最喜欢怎样的课堂?一定是快乐的、有趣的、有所得的课堂。语文课是具有人文性的学科,这样的特性就决定了语文课应具有深深的吸引力。教材本身吸引学生是一个方面,而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则更是让课堂充满快乐的必要因素。我认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他(她)的语言应该是充满激情,富有幽默的。激情让学生投入,幽默使孩子快乐。在这样的课堂上进行学习,学生一定是轻松的,幸福的,有所收获的。
“课课有所得,有所悟,有所长进。”这句话,我也听贾志敏老师讲过。那次有幸和贾老师深入交流,谈话中他两次强调了:“让每一个学生在你的每一堂语文课上都要有所得,有所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努力追求的。
好书不厌百回读,真言不厌千遍品。语文教学的一些最本质的东西,何时何地都不会落后。
第四篇:追求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小学课堂细节教学研究
———追求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内容摘要】要想让课堂教学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首先有效性课堂教学提问,能促进学生思维,备课时,预先设计有效性课堂提问,能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其次,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把握住课堂瞬间评价,以富有人性化的语言,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与感染。另外课堂上,教师还应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体态、表情细微变化,就能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关键词】细节提问人性化语言
有效教学是相对于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而言的,有效教学主要关心教学活动中怎样促成教与学的效率和效果。语文教学与其它教学形式相比,创新的需要更迫切,空间也更大。研究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对改变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的状况,更好地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如何培养有效的教师
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一线教师,担负着巨大而神圣的使命。所有的教师都会对他们所教的学生学习、生活产生一些影响,而某些教师会持续地产生更大和更积极的影响,他们似乎与学生相处更融洽,在教授知识方面更成功。这种教师称之为“有效的”教师。有效的教师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有效教学也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时代在不断地前进,我们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学生,我们的思想要更新,方法要探讨,修养要锤炼。
多数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敬业、爱生、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教师来教。回想一下,我们的教学生活是课堂,师生的合作教学的阵地是课堂。如果我们的课堂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回味无穷、流连忘返,那我们的教学就是低效的。
要成为有效教师,就必须培养有效教师所应该具有的特征或质量,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表现出这些教学行为,促使教师意识到教师的教只有通过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才会起作用,认识到教学的复杂性和动态性,鼓励教师灵活教学,展现教学机智,实现有效教学。
1、高涨的教学热情
教师对教学拥有饱满的热情,能使学习充满乐趣。教师对教学的热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感染他人,使课堂充满活力,有助于建立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合作氛围;会让学生充满自信;会帮助学生持之以恒地完成任务,他们讲课时全身心投入,抑扬顿挫的语调极富表现力,饱满的激情感染着每个学生。
2、丰富的知识储备
正如陶行知所说:“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需密切关注自己专业的发展。不论是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还是有着多年教龄的老教师,请跟上您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教师只有通晓专业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才能选择、计划并实施最有效的教学。掌握专业知识,教师讲课才能灵活处理、创造性使用教材,才对“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心中有数,才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自己比较清楚地引领学生的思维回到正道上,才可能较自然地拓展教学资源。只有通晓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师才可能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教学,以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做一个学生所喜欢、家长所期望、自己所满意的人民教师。
3、积极的职业心态
教育是人的教育,教师是社会的人,教师工作是崇高的,也是艰辛的。我们面对的是频繁变动的教材、没完没了的考试、外面世界的诱惑、内部环境的压力等等,常常使我们身心俱惫,也势必引发教师的职业倦怠。解决这一心理问题,应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需要学校管理层面的协调运作,更需要教师个体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从小事、从细微做起,从源头和本质上有效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二、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
当前有的学校正在实施的“导-学-练”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专家的论证与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切身实践,我认为“导-学-练”教学模式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首选。
1、有效教学的落实重在“导”
中学语文教学重在“导”,体现以教师为主导,重视导学提纲的编写,并对学生的作答和评价进行总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自学,完成导学提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和学生大胆评价问题,重视知识的延伸和研
究性学习。
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一般不重视学生的导学。如果有导学,导学的题目也是“思考与练习”题,往往是缺乏系统,学生难以操作,客观上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困难,导学实际上并没有落实。因而,尽管提倡课堂教学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但因学生对教材不熟悉甚至一无所知,也只能是当一名 “看客”。
“导学”的改革实验从教学实际出发,针对教学中的弊端,具体地说,就是授课前教师编写导学提纲,提供一定的自学思路,创造自学条件;教学中可面向全体的示范朗读、示范评点,以致于举其一让学生反其三,让学生各竭其才,同一问题因人作答,循循善诱等。课堂上学生解答问题,并由学生作出评价,然后由学生进行总结,完成导学提纲。
2、知识的内化过程重在“学”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放手让他们根据导学提纲上的题目自由地学。运用“导学、自学、讨论、交流、反馈”的课堂教学流程,让学生知道五个环节,还要知道这五个环节各自的作用是什么,是怎么样的关系,在每个环节里应该怎么做,并逐步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自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先独立思考,求之不得,再向教师举手示意,待教师到跟前个别辅导,不要问前后左右的同学,以免干扰别人自学。要让每个学生都知道动笔墨读书的好处与做法,以便自觉去做。会运用自学方法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学效果自然逐步好起来。
教材本身承担了一部分辅导学生自学的任务,导学提纲的设计便成为“静态辅导”。例如动笔读书的方法和示范,词语音项义项的选择,理解课文语言、内容和写法的步骤等,课本用不同形式将其编入,学生在读课文时就有兴趣地方便地接受指令和辅导。教师面向全班的指导和面向个别学生的辅导,要受教材的制约,教材已做了的,教师一般就不必重讲。不过教材中的教法只体现共性,把握大局。而教师运用的教法除了发挥教材中的教法作用,还要针对本班特点,具有个性,创造性地因势利导发挥细节作用。例如个别辅导中的无声指点,就很有启发性,对敏捷而不踏实的学生很能起到纠正知识或方法的错误,又端正学习态度的作用。教师用的教法和教材里的教法互相依附而存在。这对学生有什么好处呢?普遍存在的好处是节省学生的时间,便于自学,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提高自学效率,大面积提高学习质量。
3、教学质量的提高重在“练”
“练”,就是学生要求完成导学提纲上的练习,接受各种课文能力的训练,“练”一般来说是与讨论交流同步进行的。在语文教学中,“讨论交流”也是练的一种形式。此外,“每节课练的内容以及方式方法在课本上都有明确的规定,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调整,但不能脱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实施“练”这一教学环节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和能力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反复强调“练”的方法和过程,教会学生如何讨论和交流练习。
2、凡要求学生练的,教师要先行一步,以便做到心中有数。例如要求学生用规定的时间速读一篇课文之后即作填空练习,教师就要先试一下,以确定答案,了解所需时间,掌握难易程度。
3、在练的过程中要先扶后放,由扶到放,培养学生的基本功。
4、发挥学习定势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学习定势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学生发生定势作用,从而使学习活动有一定的方向性。它的积极作用是能在条件不变时迅速解决问题,表现为知识与能力的正迁移。它的消极作用是当条件变化时,容易发生错学,会固执地用旧方法解决新问题,而不尝试用其他方法。要用比较法提醒学生注意,克服思维活动的惰性和刻板性,培养其创造性和灵活性。
5、课堂上要保证学生练的持续性和时间的完整性。在这段时间里,教师不要因个别事例打断全班的练习、讨论和交流。
6、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且具体辅导,例如对敏捷的而不踏实的学生,不让其停留在会做上,要求防止出现细微差误;对敏捷而又踏实的学生,要求高质量高速度完成练的任务,把节约下来的时间有效地利用复习旧知识或学习新知识,不让快车等慢车,全班齐步走。对踏实而不敏捷的学生,要求在会做的基础上努力提高速度;对不敏捷又不踏实的学生,要求注意力集中,多思,乐于和同学交流。
三、实施有效教学的几点体会
1、风趣和幽默
为给学生建立一个持续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的热心和幽默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样的课堂关系是积极向上的。幽默不仅抵消紧张,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自信与安全感,促进信任,减少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课堂上,当教师不自觉出了错误时,不要掩盖,轻松自然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诚心向学生学习,会更加融洽师生关系。对课上的突发事件,教师机智地幽默一下,会活跃课堂气氛,更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讲课中,教师也可有意引入一些有趣的话题,将内容与幽默巧妙地结合起来,会使这节课教得更有效。2、适应性和灵活性
教师有效组织教学能使学生拥有更多有效学习时间。教师需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处理每天的教学事务,如收集学生的作业,分发学习数据,布置任务,检查任务,交流班级信息等,并形成班级惯例,形成有活力的教学。成功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他们不是站在某一固定的地方,而是活跃于教室每一个角落。他们积极参加学生的各类活动。同时,有效的教师会冷静灵活地处理课堂上的变化,他们会通过学生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读取”课堂正在发生的事情,学生的理解和激励程度,课堂环境的变化,教学中的问题,并在几秒钟时间内确定帮助自己达到既定目标的替代方法,选择一种实施。如学生不能正确或自信地回答问题时,教师会据情况进行补充:提供正确答案,深入探究,重新引导或重新表述。能够意识到需要变化并相应作出调整。
总之,有效的教师对自己和学生的成功积极而自信,支持和鼓励学生,有着良好的职业品行。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保证学生在离开课堂时比他们进入时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本学科。做一个有效的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是所有教师应有的追求。
第五篇:教学随笔我的语文课堂感受
我的语文课堂感受
朱玉琼
在语文教学方面,我是一名新手,但是在本学期语文教学中,我把语文课标整整的看了一遍,我本人在理论知识方面得到很大提高 同时我也知道了在教语文时,首先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培养学生以下三点基本素质。
1、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低年级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2、热情高。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有着热血的激情。
3、学生会读书。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尤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形成较敏锐的语感,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诚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古诗和散文、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我觉得只有在教语文中这方面来发展,才能把自己的学生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