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歌唱教学要注意歌唱的姿势
小学歌唱教学要注意歌唱的姿势
抚顺城三校 张舸毅
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具有歌唱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并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展。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如果首先学习歌唱,然后学习其它,将使学生具有多种音乐能力的准备。”因此,如何上好音乐课,让歌唱教学行之有效,已成为我们音乐教师现在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歌唱教学是学好音乐的重要条件,在小学音乐中要唱好一首歌曲,老师必须把歌唱的正确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才会通过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去歌唱。为了提高学生歌唱能力,进行歌唱的基本技能训练是比不可少的。首先,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歌唱技能训练应该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其次,要结合歌唱教学实践活动,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能够区分正确和不正确的歌唱姿势。良好的歌唱姿势对于歌唱者来说是很重要的 , 它需要我们音乐教师正确的指导,我们应该遵循以下两点来进行歌唱教学。
1.站式歌唱姿势。要求是站立垂直, 两脚略微分开站稳, 头正、目平视、两肩稍向后移、胸自然挺起张开,腹部顺其自然收缩,下额收回,感觉到仿佛由小腹到两肩之间形成一条直线。
2.坐式唱歌。要求上身自然垂直,端正,两腿弯曲分开,两手平放在大腿上,看课本唱歌时,要求两手拿课本视唱,划拍时,左手持书,右手用小动作轻轻划拍。总之,指导原则是姿势正确自然美观,有利于歌唱和身心正常发育。同时还应注意,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那些不正确的姿势,其主要毛病是仰头、挺胸过高、腹部过于凹进,肌肉和精神过于紧张,既影响了呼吸、发声器官的正常活动和声音的流畅,又不美观,这样就不利于歌唱和学生的正常发育。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是喜欢唱歌活动的,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
重他们的审美情感,通过正确引导,使学生轻快地掌握正确的歌唱状态,克服初学者的常见毛病。让音乐学习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享受,使每个学生唱起歌来都能感到自豪。
第二篇:歌唱教学
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一起探讨有关音乐教学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幼儿天生喜欢音乐,当他们还处在婴儿期时,就已能聆听妈妈的摇篮曲,随着年龄的增长,优美动听、欢快活泼的音乐便是满足孩子听觉的最好需要,也是抒发幼儿内心感受的最好手段。音乐最能陶冶性情、启迪智慧、活跃思维、完善品格、锻炼身心。因此,应对幼儿进行音乐的启蒙教育,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开发听觉、动觉等潜能。而歌唱教学是幼儿走进音乐大门的第一步,是幼儿音乐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也是我们一线老师在教学中感受困惑颇多的。所以,我想跟大家谈谈幼儿园的歌唱教学。
一、怎样将歌唱得好听
上学期,我们有机会到上海市音乐幼儿园观摩了音乐教学活动,上海小朋友的歌声深深感染了我们。我们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原来小朋友的歌也可以唱得这么美、这么动听,与我们自己班的孩子的歌声一比较,我们马上感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找出差距后,我们认真分析了原因。我们发现我们的孩子一开口声音就非常大,好象在喊歌,而不是在唱歌。而这种大声唱歌的方法很不适合孩子。因为对于幼儿来说,大声唱歌不仅容易走调,而且很难唱得优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马上对孩子的歌唱方法进行了调整,一个学期下来,小朋友的歌声好听多了。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把握。
(一)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1、何谓自然声
首先,集体演唱时就象一个人发出的声音,没有哪个小朋友的声音听起来特别响或者不和谐。其次,小朋友唱很长时间不累。这些与老师的范唱和琴声有很大关系。我们常说言传身教。试想:如果老师的范唱非常大声,小朋友肯定也是如此。而假如老师的伴奏声音很响,小朋友也很难用轻的声音演唱。因此,这就需要老师使用适当的范唱和伴奏。
2、如何发出自然声
(1)轻声入手:让小朋友感受正确的唱歌方法就是讲悄悄话的状态。为了让老师们更有切身体会,我们一起来试一首比较简单的歌曲《摇篮曲》。
(2)口面腔共鸣:示范练习,幼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他们声音的共鸣主要在口腔面。
(3)想前唱:很多幼师毕业的老师会使用一些方法来延长歌曲:如民族唱法、美声唱法,这些虽然好听,却不适合孩子,孩子不易模仿。因此,老师范唱时应使用接近幼儿的发声方法,将声音靠前。
在注意以上三点后,再次练习《摇篮曲》。
3、阻碍因素
在幼儿歌唱时,有一些因素会成为阻碍幼儿正确发声的原因,教师应加以避免。
(1)阻碍之一:忌讳的要求(唱响一点,唱轻一点,轻声唱,高声唱)
我们在组织歌唱活动时,经常会发现:如果幼儿声音很响,老师提示唱轻点,孩子会马上轻得没有声音;如果幼儿声音很轻,老鼠提示唱轻点,孩子的声音有会响得刺耳。这主要是因为幼儿协调控制能力较差,很难一下控制自己的音量。因此。老师应避免使用这些容易误导幼儿的指导语。
(2)阻碍之二:不合适的音域
幼儿的生理特点、声带的结构决定太低、太高的音都不适合他们,幼儿演唱的歌曲一般以c调的mi、fa、sao为中心。
(3)阻碍之三:不能正确对待在歌唱方面较特殊的幼儿。
由于孩子之间的个性差异,他们演唱时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情况,比如有的孩子声音大得跟同伴不和谐,有的孩子声音小得很难听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切忌用简单的要求命令幼儿,如:“你唱得这么轻,象蚊子叫。”或“你怎么唱得这么响,难听死了。”这些只能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减少他们对歌唱活动的兴趣。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幼儿的基础上,采用幼儿乐于接受的方法,帮助幼儿学会正确的演唱方法。
(二)用清晰的声音歌唱
1、幼儿的坐姿
正确的演唱坐姿是唱出好听声音的前提。这些在小班时就应初步养成。具体可采用一些形象生动、幼儿易接受的语言进行提示。如:“象小白鹅一样把胸挺起来,把孔雀的头抬起来,眼睛看着前面,留半个椅子给小客人。”
老师不断的加以提醒,让幼儿得到巩固形成习惯,知道一开始唱歌就应该做成这样。
2、咬字、吐字、用气等演唱方法
在学长歌曲时,教师应让幼儿进行一些“咬字、吐字”等方面的训练,让每一个音都发得“字正腔圆”,并让幼儿学会、积累一些演唱方法。
如在《小象》这首歌中,“告诉你”这里音比较高,幼儿唱准这个音就必须使用一些方法,如:吸一口气,把气吸足了唱;把嘴巴张大一点或者张得圆圆的来唱等。
也可以在平时进行一些有趣的练声训练:如“火车开来了”,练习音量的强弱;“春天到,布谷鸟”练习吸气、跳音;或进行一些默唱游戏,如《头发、肩膀、膝盖、脚》、《我有小手》等。
接下来一起练习一首进行曲《我是小海军》,注意歌曲的强弱特点,演唱时用八分而不用十分的力气,把声音唱得稍跳跃一点。“打”字应稍快而用力,最后的“沉”字应稳住。
(三)用有感情的声音歌唱
1、教师应引导幼儿根据歌曲本身的性质和风格,采用相应的方法演唱歌曲。这就需要老师有一定的基本功,老师的范唱和琴声首先应符合歌曲性质。
(1)摇篮曲:抒情缓慢、轻声,如“摇篮曲”、“月亮婆婆”、“都睡着了”。伴奏:琶音、轻柔。
(2)进行曲:比较跳跃、有力,如“小海军”、“国旗多美丽”(试唱:前面断顿、后面连贯)。伴奏:跳音、轻快触键。
(3)活泼欢快的曲子:如“小星星”、“郊游”(试唱:将“走”唱得字正腔圆)。伴奏:分解和弦。
(4)号子类歌曲:应唱得短促有力,如“拔萝卜”(试唱;“拔”字用力,但“拔不动”的“拔”应轻声唱)、“大生产”、“加油干”、“虹彩妹妹”。伴奏:柱式和弦。
从上面的一些练习歌曲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园的歌曲虽小,但却不能简单处理演唱方法。
2、如何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唱。
幼儿演唱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语、过渡语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采用优美动听的语言,唤起幼儿的情感。
如歌曲《妈妈的眼睛》的引导语:美丽的天空,不知疲倦的小星星眨着眼睛,美丽的天空、光亮的小星星让我们想起了什么?(妈妈的眼睛)。过渡语;你们的歌声把天空打扮得更美丽,听了你们的歌,老师越来越感动,感到了你们爱妈妈的心,是啊,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妈妈哺育我们长大,妈妈是最伟大的,让我们用歌声来拥抱妈妈吧!
有这么多充满深情的话语的渲染,孩子演唱时肯定回更加投入。
二、合作性歌唱教学
这是幼儿喜欢的歌唱形式,如果编排合适,更能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加深对歌曲的感受。
(一)单声部合作演唱
1、接唱:“这是小兵”(分组接唱)
2、对唱:“小鸡在哪里”、“打电话”
3、领唱、齐唱:“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4、注意问题:注意安排合适的体态、目光,并注意引导幼儿领会这些交流歌曲的性质,并学会在演唱中使用体态、目光。(试唱:“打电话”,让对唱的两组看着对方的眼睛)
(二)多声部合作演唱
1、轮唱:“小星星”(试唱)、“两只老虎”
2、同声式合唱:“小星星”、“欢乐颂”、“柳树姑娘”
3、填充式合唱:“冬天”、“柳树姑娘”、“月亮婆婆”
4、音型伴奏式合唱:“王老先生”、“雪花和雨滴”
5、注意点:
(1)音量、音色的协调
(2)分工、组织的协调
(3)人际、空间的协调
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给大家讲的这些可能比较粗略、零碎,不知能否给大家带来帮助,如果老师们在音乐教学中有想法和问题,热忱欢迎您与我一同探讨,让我们共同提高。
第三篇:小学歌唱教学 Microsoft Word 文档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唱歌教学和歌唱教学是一回事吗?小学的歌曲教学属于唱歌教学范畴还是属于歌唱教学范畴?在小学阶段,对于一首歌曲,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学会歌曲还是学会演唱?学会唱歌还是学会歌唱?我们大家都明白,唱歌其实就是被延长了的说话,凡是有嗓子的人都会唱歌,但是歌唱却是需要以技能技巧为支撑的学习内容,是在高中里才有的。可以说,学会歌曲、学会演唱、学会歌唱是三个不同的层次。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与技能目标里,明确提出了要使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没有对学会歌曲进行确定。小学阶段提倡的是唱歌教学。如果说学会歌曲是目标之一,那么,学会演唱则是贯穿于每堂唱歌教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其中关于唱歌的技能技巧不仅仅是是识谱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会唱歌,学会怎样唱歌?怎样才能有表情地唱歌?怎样才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唱歌?当然,在唱歌教学中,我们可以关注识谱,可以关注音乐要素,但是,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学生学会唱歌技能的要求,如何引导学生有表情地唱一个乐句、有表情地创设活动,不是等歌曲学完了才进行演唱处理的,所以说学会唱歌、学会演唱是每节课、每时每刻都要进行的学习内容。
一、新歌教学的几种方法:
学习一首教材新歌曲,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法,默唱、模唱、听唱、教唱、跟唱、视唱等等。教学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模唱”法。
模唱法是强调学生“听”和“内心歌唱”的教学法,它适用于小学音乐教学的各个阶段,其基本功能是感受与通过内心表达音乐,有些像演“双簧” 的感觉。“模唱”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模唱”法的前提条件就是听音乐(短句、片段乃至整段),学生必须听准确了或者在听的过程中方可进行。“模唱”的实施过程,就是不断进行音乐听觉能力培养与训练的过程。其次,“模唱”在音乐听觉的基础上,通过“内心歌唱”的方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高概念,有助于识谱能力的培养。这种方法在低年级尤为适用,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节奏上,旋律的教学处于辅助地位,采用的是最初级的旋律模唱方式,并由此作为歌曲的发声练习:比如《火车开啦》用lu模唱“火车的歌”;《划船》用u模唱“风姑娘的话”;《学做解放军》用bang来模唱;《放牛歌》用dong来模唱„„学生会很快对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经过一个学期或一年的节奏训练和旋律模唱,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识谱能力了。
第二,听唱法。
听唱法是不借用任何其他手段、让学生反复聆听,根据听觉把歌曲学会、记住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小学的各个阶段(多用于低段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句子感,获得对音乐的完整感受。比如,听唱新教材歌曲的拍子、句子的数和形式等,重要的是要以新教材歌曲的音乐作为“焦点”,通过教师对新教材歌曲的反复范唱和范奏,使学生学会这首歌曲。听唱法多用于听唱歌词。下面介绍听唱法的几种具体做法:
⒈从拍子入手的方法
首先,教师向学生说:“请听一听这首歌曲是什么样的拍子?”初听之后,学生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哪个回答是正确的?大家再来听一遍。”如果全体是一个正确的答案,教师可以说“很好,那么现在大家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拍子”(或者让学生一起一边听,一边做这个拍子的指挥动作)。接下来可以让学生打开音乐课本,边看边听;最后,学生可以随范唱或教师的演奏一起唱。
⒉从句子入手的方法
以歌曲的乐句作为学习的“焦点”,在游戏和听辩中熟悉歌曲的曲调。这种方法适用于句子规整、节奏、识谱对学生有一定难度的歌曲。如二年级下册的《小企鹅》,学生在聆听歌曲时,单乐句双手随音乐向外螺旋状转圈(由小到大),双乐句则反之向内螺旋状转圈(由大到小)。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弹奏来聆听“乐句的数目”,讨论后再听;然后看着课本再听;最后跟着教师的弹奏一起唱一唱,让学生指出乐句的数目。在这样的反复聆听当中熟悉、掌握新歌。在四年级以上的教学中,则可以一边聆听,一边在纸上写答案,将最初听的乐句写为“a”,随即下面听到的乐句,如果和第一句完全相同仍写“a”,如果大体相同稍有差别的可写“a′”,如果完全不同就写“b”。这种方式和形式,做起来并不十分困难,但是对于乐句的掌握,以及创作教学的指导有很好的作用。
⒊听辨歌曲节奏型的方法
在学一首新歌时,比如《多年以前》X X X X X X ︱X X X X 0‖或《故乡的亲人》X — X X X X ︱X X X X·︱X X.X X X ︱X — — 0‖。首先教师给学生打出一个节奏型让学生模仿,接着把这个节奏型写在黑板上,看着它再做两三次拍打这个节奏的练习,然后,教师说:“请同学们听我弹奏的这首歌里面,刚才的节奏一共出现了几次?同学们数着手指头把它记住了”。如果学生的回答不一致,就让他们再听一遍,全体都说对了之后,教师说:“下面请同学们再听我来弹奏这首歌曲,听到刚才的节奏时,把手举起来”。这样,把歌曲的节奏性多次反复聆听之后,再打开音乐课本,“大家一起来唱这首歌吧!”学生们就能够随着教师的弹奏一起唱这首歌了。
第三,教唱法。教唱法是针对学生水平较低、歌曲又较难时进行的,可以采用分句教唱法来解决歌曲中的难点,比如《编花篮》的三大特色,第一是歌曲的音调协同了河南当地的方言的音调,如第一句;歌曲的衬词吸取了豫剧的甩腔特点,如最后一句;还有就是歌词的押韵。歌曲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可以采用教唱法解决难点和特色。在复听时就可以要求学生跟唱有特点的这两句了。歌词采用接龙的方式,衬词可用唱的方式进行。《我跟阿爹拉骆驼》也是先解决弱起句的演唱和模仿驼铃声的新疆节奏特点句,然后在朗读歌词时唱出这一句来。
也可以采用指谱教唱法,这是我在小学一、二年级每节课都使用的方法,学生将音乐课本平铺在课桌上,用右手的食指来指歌谱,唱哪一句就指哪一句,这样学生很容易将唱名和节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为以后的视唱教学做好铺垫。
第四、跟唱法。
跟唱法是指学生跟随范唱一起唱,像《唱脸谱》、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或用方言演唱的民歌,学生对音调不大好掌握的歌曲都可以用跟唱法。为体现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在学会歌谱后,一半学生唱谱,另一半学生唱词;或者在学会歌词后,一半学生唱词,另一半学生唱谱来进行教学。
第五、视唱法。
视唱法是通过乐谱和各种记号,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的看谱演唱,用读谱的方法学会歌曲。在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视唱教学之前,必须先有一定的听觉训练、唱名训练和节拍、节奏训练。视唱教学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在视唱法中,有借助教师的弹奏的“听唱的视唱法”和不借助教师弹奏的“纯粹的视唱法”两种。在进行视唱教学时,一般选用形式短小、结构规整的歌曲,便于学生在唱谱时把握歌曲的旋律。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视唱能力时,就可以正式进行合唱训练了。
二、唱歌教学中的表情处理
⒈决定歌曲表情的重要因素主要有歌词、体裁、结构三项因素。
歌曲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歌曲的情感,不仅通过纯音乐的形式(如:旋律、节奏、和声、伴奏等)来表现,还通过文学语言形式(如:歌词)来表现,因而歌曲的情感色彩显得更突出,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唱歌教学就是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及学生的审美活动来感染、教育学生的;而感染、教育学生的关键是歌曲的情感表现问题。所以,在唱歌教学中,教师应当从歌词、歌曲的体裁、歌曲的结构等方面挖掘歌曲的美感因素,在学生的演唱活动中促使他们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调性及和声,追求恰如其份的表情(力度、速度、音色等),以达到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和育人的目的。⒉歌曲的主要表情手段有力度、速度和音质。
先说力度,《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和舒伯特的《摇篮曲》肯定不是一个力度;而且,任何一首歌曲也都不会在同一个力度上始终如一地演唱下去。一般来讲,上行的旋律渐强,下行的旋律渐弱。
再说速度,一般情况下,欢快活泼的歌曲,需要较快的速度;抒情平稳的歌曲,需要适中的速度;低沉压抑的歌曲,需要较慢的速度。
关于音质的问题,应当自始至终、始终如一地坚持表情教学。为了矫正学生在唱歌时的“喊唱”现象,我在教学中大力提倡“轻声唱”的教学方法。“轻唱法”是一种先解决音质、而逐步解决音量的一种发声训练方法。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小猫、小鸡的叫声和远处的火车声,声音虽然小,但能听清,再把这些声音掺入到练声曲内。
在气息训练方面的例子有:在教《踩雨》一课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当你远远地看到你的好朋友来了,但他没有注意到你,你怎么与他打招呼?”于是,学生纷纷喊了起来“喂,你好!”我让学生分辨用什么方法才能够让远方的人真正听得到。学生很快就体会到只有气沉丹田(深吸气)、高位发声才能让远方的人听到。在训练气息弹性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想像皮球从高空跳到地面时的反弹力,迅速而有力;或想像拍皮球的感觉;在训练气息的深度和时,可让学生想像闻花香的感觉;训练气息的长度时,可让学生想像吹蜡烛的感觉。还有,例如,在欣赏《赛马》B段主题时,我刻意编写了歌词,为了表达欢快、喜悦的情绪,可引导学生用“扬眉吐气”的感觉来唱。
《我的家乡日喀则》时就引导学生用模仿在高山上向远处呼喊的感觉唱第一声部,用模仿回声的感觉唱第二声部,演唱的效果非常好,就如一个童声合唱对在演唱一样,音色非常优美、统一。
在打开共鸣腔的训练的方法有:用扬眉毛很惊奇的问:“咦↗”,引导学生打开口腔,用很温柔的气息把声音甩向高位置,用高位置带气息的声音演唱。唱《摇篮曲》时,想想妈妈哄宝宝睡觉时的心情、表情、动作、声音,很自然的引导学生用轻柔的、柔美的、打开共鸣腔体的声音演唱。让学生想像把“嘴巴放在额头上”唱也是一种形象的引导。
自然优美的音色是歌唱教学的灵魂,而声音的表现又离不开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支撑。我们在唱一首歌曲时,能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变化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从心灵起歌。比如,欣赏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在模唱第一乐段音乐主题时,我请男生紧握拳头,用bong模唱,并唱出雄壮、坚定有力且跳跃、富有弹性的声音来;在模唱第二乐段音乐主题时,我请女生挥挥手,用la模唱,并唱出热情奔放的声音来。在唱《摇篮曲》时,我让学生想像妈妈哄孩子入睡时的情景,并用柔和甜美的声音来唱。唱《春风》时则要求学生用明亮、轻快的声音来唱等等。丰富的声音表现力必须靠适当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获得,让学生对声音有一个想象的过程,使双基与情感互相交融,达到有感情地歌唱。在唱《茉莉花》时,我要求学生用“闻花香”的感觉表现柔和抒情的声音;在模唱二胡独奏曲《赛马》的主题旋律时,我要求学生用“眉开眼笑”的感觉来表现骑手喜悦、自豪、悠扬的声音;在唱《小伞花》时,我把声音比喻为“会跳舞的小雨滴”;在唱《梦之船》时,我又把声音比喻为“夜空中悠悠传来的笛声”等等。
总之,我们的唱歌教学,应该是使更多的学生喜爱唱歌、乐于唱歌、能唱会唱好更多的歌,愿更多的学生能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
第四篇:小学音乐歌唱教学小故事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小故事
小学音乐一班:王建江
一、教学目标:
1、学唱国歌,并从中感受爱国之情
2、掌握国歌的节奏,会打节奏
3、根据自己理解,按照四二拍的特点边打节奏边学习
二、教学方法:体验法,演唱法
三、教学重点:掌握四二拍歌曲的特点,会唱
四、教学难点:弱小节起拍
五、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学一首大家在电视或电影中经常听到的一首歌曲,叫《国歌》,你们听过吧。这时候有几个学生开始声唱,还有一个学生在两手打着拍子。好,谁来给大家唱一下呢?这时候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教师,你教我们学唱哪国国歌呢。话音刚落,大家都笑了起来,这时我稍微停了一下,于是说:那么你会唱哪国国歌呢,你愿意听哪国国歌呢?他说:我只会唱中国国歌。好,你现在就给大家唱一下中国国歌好吗。他向周围看了一眼,便开始唱起来,一开始声音不大,后来大家开始给他打节奏,他便起劲地唱,声音越来越大,后边有几个学生也加入到演唱中来,最后大家都边打节奏边唱。歌曲在浓厚氛围中结束。
好,没想到同学们唱得这么好,你们知道国歌是怎么来的吗?原名叫什么呢,还有就是国歌在后来的演唱中起了哪些作用呢?这时候有好几个学生举起了手,随后又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然后中间一个学生主动站起来说:老师,我说一下吧。好,你说。他把中国的近代历史回忆了一遍,接着讲了烽火连天的战争,然后叙述了聂耳的故事,再讲到义勇军进行曲在战士中的传唱,再到新中国后国歌的诞生。是那么的认真投入。
哎呀,这个同学讲的怎么样呢,大家一齐说:好!真的不错,下面我们就来学唱这首爱国歌曲,先看书中对国歌的介绍。大家打开书看了起来。约十分钟后,好,谁能说说,这首歌的特点呢?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首歌是四二拍的歌曲,弱小节起唱,有连音,有顿音,有重音,还有渐强和渐弱音。说的不错,还有没有要补充的?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还有切分音,有休止音。对,说的都很好。我们还是先来听一下范唱吧。大家起听,中间还有人跟着小声在唱,也有轻轻打拍子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唱一下,要注意节奏和停顿,大家在老师的指挥下齐唱一遍。谁能给大家打节奏带领大家唱一遍呢,这时一个女同学举起了手,好,请到前边来。她站在台前,但手的位置不太到位,有几个男生开始笑,然后她重新摆了一下姿势,紧接着起拍,但由于没有预示拍,大家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唱,她着急了,便自己一边打一边唱,后来大家也加入进来,最后终于合到了一起。
好,不错,下面大家再看一遍老师是怎样打节奏的,然后从头到尾来了一遍,接下来同学们自己边打边唱,试几遍。
谁说一下怎样才能唱好四二拍的歌曲呢,有几个学生举手,好,前边的说一下吧,最前边的一个学生站起说:首先要掌握好节奏和特点,再有就是要投入,注意开头结尾和高潮。说的很好,下课。
第五篇: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思考
如 何 开 展 小 学 歌 唱 教 学
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成为近百年的历史,但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深刻感受到了新课程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巨大冲击和随之而来的变化。
一、回顾与分析
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50年代前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五六十年代,音乐课受其他文化课的影响,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大教学法,他的教学模式引入音乐课,其模式为: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音乐教育有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趋势活跃,如:为了改革大声喊叫的唱歌,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游戏教学,为改革单一的歌唱教学,增加了器乐教学,但是从总体上看,起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属于"凯洛大式"的,: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法更多样化了„„我们看到的歌唱教学往往是这样的:教师通过各种手段自然地引入了歌曲教学,却往往唱了两三遍,在学生根本就没有掌握的情况下,又开始丰富歌曲,例如加入乐器伴奏,或者加入声部等等,而歌唱它本身的魅力却完全没有发挥出来。学生连演唱歌曲都没有掌握,又怎么能开展好后面的活动呢? 二.研究思路
明确目标,转变观念,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设计相对稳定面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我们必须认识,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学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怎样才能够开展好歌唱教学,歌唱教学是不是这么无足轻重?下面就这个问题来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和观点。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调动思维、探究知识的内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热情
网络多媒体的介入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方式,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自觉运用多种感官的参与,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习的动机。在《过新年》一课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播放从网络上收集的各族人民欢度佳节的热闹场面,陕北的秧歌、舞狮、舞龙,江南的灯会,北国的冰雕等片段,带给了学生无以伦比的震撼的视听感受。让他们从中真正的感受到各族人民在过幸福生活的喜庆场面。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对各民族的了解。此时播放新歌《过新年》,拉近了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同时弥补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挂图式静态教学的不足,使课堂充满动感,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歌唱活动的强烈愿望。
(二)以语激情,以情动情,以情感人
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作核心,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失去了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得枯燥无味,失去艺术魅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一往情深,教师的语言、神态要充满对音乐的浓厚情趣。同时要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精心安排设置好语境,在把握好语感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转移到学习上来,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肢体语言更是音乐教学中特殊的一种语言。用身体动作配合音乐表达一定的意义,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进音乐的殿堂。它更适合在低年级使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表现魅力。
声势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可以发出声响的人体姿势,人体的许多部位,乃至全身的自由活动,都可以做出不同的姿势。人体的许多部位,乃至全身的自由活动,都可以做出不同的姿势。这里所谓的“姿势”,是指一种运动状态。因此,“姿势”也可以理解为身体运动的方式。姿势创造出来的声音,就是声势。最常有的声势有:拍手、拍腿、跺脚、捻指,它是世界各国,各民族舞蹈所共有的基本语汇。它对于锻炼学生的听觉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音高及力度的辨别能力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教学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优美逼真的肢体语言,活泼的声势语言,使学生动情地投入到教学中来,使学生爱学、乐学,愿意带着美好情感来唱歌曲、欣赏歌曲,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三.音乐教学策略
1.德育与美育,培养学生审美情操。2.生动与主动
3.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生动,一却从学生出发
4.传授
四.音乐课基本教学模式研究的初步设想 1.我们对唱游课―――听听看看读读
(1)、“听”
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上。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听觉感知便成了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我们知道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听唱模式中,学生首先通过听熟歌曲的调式、调性、节奏及旋律,也就是对歌曲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歌曲的学习。其中教师的范唱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歌曲的好恶。要想启发学生正确表现歌曲的感情,教师就必须通过范唱,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感受,从而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例如:在教学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时,要求学生把握歌曲中温柔、甜美的感情。于是,范唱时用轻声,并配上摇宝宝的律动,这时,有的同学的头就微微地晃动,眼睛注视着老师。通过这种范唱的引导,学生都掌握了轻声演唱歌曲的,并把握了此曲温柔、甜美的感情,甚至还想象宝宝在妈妈怀中睡着了的甜美画面。
(2)、“看”
让学生长时间进行模唱,学生会感到很被动,觉得很枯燥,造成鹦鹉学舌,虽然歌曲学会了,但学生根本没有参与音乐思考,阻滞了他们唱歌的兴趣。新课程的音乐教材不仅画面精美,而且在歌曲图谱的设计上更是别出心裁,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图谱上可以明确地看出音的高低、长短和歌曲的主题,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手中的教材。
(3)“读”
音乐是一门有声艺术。语言是歌唱的基础与核心。歌唱的基本功体现在咬字、吐字、归韵、收声等方面。要使学生的歌声纯、清、远、美,就必须在咬字、吐字上下功夫。在唱歌前,让学生读读歌词,可以有效地进行咬字吐字练习,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避免学生唱歌时咬字吐字不清楚,字音走样的毛病,以保持原来字音的准确清楚。“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歌词也一样,学生反复读,教师加以适当指导,让学生细细揣摩,体会歌词的内在韵律,深刻的内涵以及所蕴涵着的丰富情感,通过感情的体验去把握歌词语调、语气的轻重缓急,等等;在配上歌曲旋律,让优美的曲调与诗般的语言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读出韵,读出情,读出诗情画意,让他们陶醉其中,灵魂得以洗涤,情感得以升华。
2.歌唱教学中的温故知新
歌曲教学中的复习同语数等学科的复习一样重要。通过回忆—巩固—提高,激发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复习巩固的教学目的。其中比较是我经常用的方法。根据不同风格的歌曲,在复习中进行比较。
利用歌曲特点进行比较。选择不同风格的歌曲主题,唱过主旋律后,讨论歌曲特点,从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要素上再度审美。
改变歌曲速度、演唱记号进行比较。将欢快活泼的歌曲改为缓慢速度演唱,让学生体会不同效果。
3.歌唱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1)、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创作运用到歌唱教学中,可以使受教育者在创新能力方面得到训练、培养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为歌曲配伴奏的创作。为歌曲打击乐伴奏,要求学生挑选合适的乐器,按节拍、节奏及歌曲情绪特点,注意音量力度的控制,创作出固定节奏的伴奏。在学会《小青蛙》、《我有一只小羊羔》等歌曲后,要求学生根据旋律创编歌词。让学生来演唱自己创编的歌曲,他们兴致勃勃,唱得特别投入。
(2)、审美能力的培养。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或蕴涵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之心灵萌发美的种子。学生在表现歌曲时速度、力度、节奏及音色的对比,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新课程对歌唱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和学生一起探索,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