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5:2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

第一篇: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大道完小

蒋莉

《减法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与加法含义的教学思路是一致的,教材的编写与加法的初步认识类似,教学情景是加法的继续,主题图就是在加法含义活动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活动:小丑手中的4个气球飞走了一个。通过这一情景,让学生思考:要求还剩几个气球,就是从4里面去掉1个,用减法计算。整个过程仍然是在学生活动中完成的,让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些要用减法计算。

在讲授本课时,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即由演示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最后完成教学目标,并且知识点的安排由低到高,由点到面,步步深入,使学生很容易就学会了解决减法问题的学习方法。

2、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减法的过程的体验、强化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和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交流表达、数学思维能力,让全体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我决不包办代替,我只是在学生感到困惑时加以指导,努力扮演好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让学生多看、多想、多说、多做,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做数学的时间和空间,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很轻松,而学生似乎也和我一样(从课后的作业中也反映了学生确实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但这节课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组织教学不到位,应全员参与,多组织、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生平常的积极性没能很好的表现出来,还有一部分学生处于沉默状态,这就要求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地在课堂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评价不到位,奖励较混乱,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遗憾。小学阶段应多鼓励、多表扬,教学评价还应多样化。

上完一节课后,我找到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更加的努力,虚心学习,刻苦钻研,争取每上完一堂课就收获一堂课!

第二篇:万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

万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

万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1

最新文章在学校开展的以级为单位的达标课推优活动中,我讲授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三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口算、笔算、估算)的基础上进行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因此本节课适合采用用旧知识迁移的方法来让学生自主突破新知。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总结如下:

1、在备课时,我在思考根据教材36页内容,能够让学生感觉到难度的是什么,从自身认知出发,我发现对于情境图的理解算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情境图是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图案,在课本提供的数学信息中还有学生很想知道却又不知道的几个词语“湿地、哺乳类、爬行类、麋鹿”等,当我拿到课本吸引我的也是这些东西,我在想学生会不会也有相似的心理好奇需求呢?于是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决定把时间放置在10分钟左右,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去完成对知识的求知欲。

2、由于是计算课,所以在定位学习方法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所以各个环节问题的解决,都是以学生的做为先,然后再在评价环节引领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和竖式计算中的注意事项。

3、对于课堂学习活动,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安排了三个数学活动,活动一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出数学问题。活动二是以“啄木鸟”的角色来寻找大树(竖式)生病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计算时候的注意事项。活动三是争当班级“计算小能手”。

本节课的优点是:

1、设计理念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2、课堂学习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评价用语不随意,能够基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具体的进行表扬与建议。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由于教师的很多想法是突发奇想的,所以往往是只有想法却没有对这个想法的预设和生成情况的各种可能性的提前预案,因此在处理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赶环节,走流程的情况发生。例如:在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的时候,学生把自己想要提的问题以及可以提的问题书写在学习卡上,当时郝宇佳同学第一个汇报所提的问题是“鸟类和爬行类的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老师只是肯定了这个学生所提问题很好,却用了不恰当的语言过渡了一下“好,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下面我们开看看人家所要让我们解决的问题”,等于把学生所提的问题没有解决而暂时搁置了,回想起来,觉得如果这样的处理的话“好,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我想这样会更恰当。

2、因为对很多预设的处理不到位,没有关注到细节,所以导致课堂各个环节的衔接处有点脱节,连贯性不够强。

3、没有及时的板书课题,对于这一点,我是觉得本节课提出课题《不连续进位加法》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准备在第二课时学习了《连续进位加法》之后经过对比,让学生了解此类万以内数加法的特征。

万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2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第一节课下来,我就有点不知所措了。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总体感受,效率很差。而后的几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又下了功夫,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对计算的注意点,每节课伊始都让学生反复强调。整个单元上完,经过考查,还是让我大失所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吧。

其一,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习最多只安排2至4道题目。再加上配套的作业本难度偏大,得由老师在课堂上扶着做,因此,每天作业本上的作业都弄得师生筋疲力尽,课外也就没有时间好好地补充一些练习。这样,仅仅靠课本和作业本上少得可怜的几道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错误。

其二,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刚开学,我就非常注重学生作业书写的习惯,要求他们把字写端正,列竖式要用尺划直等,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但读题的习惯还存在问题。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再如,对加减法的验算,虽然教师一再强调验算的目的与方法,可绝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为了验算而验算,所以验算结果与原题目中的数不同也不会察觉。另外,做完作业后不会检查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孩子毕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但在课堂上能运用最多只能算一种正迁移,一种短时记忆。于是,例题后的几道对应练习,他们还马马虎虎能应付过去,而在独立练习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虽然孩子经常在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加法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1,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就要从十位借,别忘了点退位点。十位计算时得减去退掉的1”等等。但在实际练习中,部分学困生往往不能与强调的联系起来,一不注意就问题百出。看来,为学生开小灶是不可避免的,有时教师的提醒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万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3

教学反思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较为简单的加减法,对于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并不算太困难。但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部分学生还是比较迷惑。另外,对于估算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课堂上我:

一是尝试在让学生进行迁移学习,让学生深入探索,鼓励学生交流方法,重视方法的总结与梳理,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注重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时,尽量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练习,注意体现估算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知学习估算的必要性。

三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帮助学生分析题目中已知条件和问题间关系,抓住关键点理解题意,分析题目应该采用精确计算还是估算。四是针对计算教学练习比较枯燥的问题,练习的安排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努力做到形式多样,并设计了一些思考和开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几节课的作业情况看,学生对文字表述计算和估算过程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强化指导。

万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4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减法的计算法则。通过学生的独立练习,找出了存在的问题,订正了错误,并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是以后教学中应注意重点培养的问题。

万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5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时,竖式计算本以为学生水到渠成不会产生多大的问题,可是在实际的作业中,去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1、学生在竖式计算上,都明白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从各位开始算起。加法还不错,出现的错误比较少,但在减法上,很多学生在计算被减数是中间有“0”,或者被减数是整百的数时不会计算,他们像前一位退“1”之后,再算的时候就会忘记其中的“1个”已经被借走,只剩下9个,仍然会按照10个去计算;

2、学生在验算的时候出现了大量的错误。加法验算时都知道把两个相同加数调换位置,但减法验算时,他们找不清楚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因此五花八门的验算都出现了;

3、现在的学生都太马虎,即使让他们去验算,去检查,可是他们只是把一样的答案照写,不会再认认真真的计算一遍。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强化计算能力,培养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万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6

上完被减数中间有零的这一课后,我不断的反思,下面就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备课

1、备课时要想的多些,抓住所教知识的重难点,设计出详尽的教学过程。而我在本课300-116的竖式处理中就不是很到位,应该用严密的数学语言组织好个位上,十位上,百位上的数字分别是怎样减的。2、对于学情没有很好的掌握,个别学生听课过程、掌握知识都不是很好,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心理特征。

二、上课

1、探究时间上:有了备课的充分准备,老师在课堂上要有计划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教学这个环节中,学生开始演示300-116可能觉得有困难,但是他在思考,在质疑,有思考有质疑才会有收获,这时的教师不应告诉他如何去解决,而是给他时间,让他们有足够时间思考,勾起他们的解决欲望,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解决问题,这时候教师千万不能一手包办,急于求成地去讲解,去帮他们解决。

2、练习太少,不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在思想启迪上,由于学生年龄,阅历的关系对啄木鸟还不是很了解,应该再给他们补充一些相应知识,引导出要保护益鸟的主题。

万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7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的估算。共安排了4个例题。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与计算起了铺垫作用。学生已经认识了万以内的数,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学会了竖式计算的法则,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计算法则的延伸,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教学问题。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一)充分利用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教学的,如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质上都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而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拓展,它们的算理完全相同,可以通过迁移类推来学习。因此教学时,应注意相关内容的复习。

(二)注意把握好计算教学的要求。本单元计算教学的内容呈现算法多样化的特点,在教学时,一方面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同时也应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如教学几百几十的加、减法时,主要以教学笔算为主,口算时作为另一种算法出现,因此对于这类计算,只要求学生掌握笔算,对于口算不作共同要求。

(三)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随着计算内容的进行适时安排一些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特点,本单元教学应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万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所以我选取了学生熟知的生活材料,课的开始由学生看一看自己的写字本,估一估自己大约写了多少字?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再尝试简单的估算过程,体会什么是估算,同时感受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接着让学生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然而,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加减法精确计算的能力,可是还得让学生一味估算,学生也仅仅是因为估算而估算。

1、学生不明白——什么是“估算”?

2、学生不明白——“估算 ”与“精确计算”有什么区别?

3、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我这么快计算出几元,但老师还要我估计钱够不够?

4、绝大部分学生自始至终感受不到估算的意义和作用,对估算意识的唤起有较大的障碍。

5、有许多学生到学习结束时仍然相信精确计算,乐意并追求精确计算。

6、学生把估算理解成口算的一种计算过程:41+38是40+30=70 1+8=9 70+9=79,所以41+38=79……

相信在我茫然的同时,学生们更是疑惑重重。对此一点也希望同行们能给予帮助。

万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9

“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

②认识1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感知10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0以内各数;

③在合作交流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的小方块。通过让他们来数一数这些方块的数量,使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培养他们的数感。第一次数的活动,学生盲目,只是根据兴趣来选择数的方法,结果有的小组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一次失败,却能使他们获得难得的体验,即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数较大的数要以群计数的数学思想方法。第二次数的活动,学生目的明确,毫无疑问地都会选择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结果每个小组都能取得成功。这一次成功,使学生的感悟变得更深刻,他们会归纳出:关于数数,我们的新发现是:1000这个数比100这个数要大得多,数1000这样大的数,用一百一百地数的方法要合适一些;数10以内的数,要一个一个地数;数100以内的数,要一十一十地数;数1000以内的数,要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不失时宜地认识了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万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10

万以内数加减法估算反思:

新课标比较注重估算能力的培养,尤其应从小学的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回顾整节课,有以下几点疑惑:

1、估算算式的格式不知道怎么写,书中没有介绍“≈”,是让学生直接写“190+220=410”,还是写“192+219大约等于190+220=410”这种半文字半算式的格式?

2、本课的教学与例3、例4是同一个教学情境,既然是500个瓶子送一次,那么前两周的520个,就还有20个多出来剩下的,本课这20瓶却又忽略不计了?我们两个班都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对于学生这样的疑问该怎么处理?

3、估算是会估算了,但学生纯粹是为估算而估算,写明是让你估算的,有些学生是先算出准确答案,再给准确数找个近似数就算是估算了,多数学生会用估算的方法去算,但如果不是估算而是普通的计算题,却没有一个学生会用估算去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万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11

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较好,在教学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讨论,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仔细观察习惯,以及学会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进行小组合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也有少数同学计算时,不能很好的进行退位。

万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1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习了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形成了估算的意识。但在计算过程中,许多同学忘了退位,计算速度太慢。正确率也不高,原因是学生的基础较差,再者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够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万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13

我校三年级是从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讲起的。这个单元的总情境是去“世博会”参观,因此我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小片带着孩子们一起观看,对于上海世博会有了一个简单了解。然后出示了9页主题图,让学生找“你都了解了哪些信息?”

例1是利用图中的数学信息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生在一二年级有了一定的口算基础。本节课我创设了以下两个空间:

空间一:口算接龙。在这里我出示了一些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选取了几个典型的算式进行追问,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反思:对于比较简单的口算,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第算出结果。对于涉及到进位的算式则出现了一些错误。口算采取的计算方法也比较集中在相同数位相加的方法上。

空间二:探究算理。对于例1的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学生都能正确列式,我让学生同桌两个人一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再集中交流展示。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用的是先算30+30,再算5+4的方法。个别学生用的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方法。

在交流与集中展示之后,我跟进了课时练第5页中的相应练习。学生们完成的不好,这反应了学生对算理掌握得不扎实。

反思:这类需要学生分步地写出算理的题在一年级接触的比较多,由于二年级计算的重点放在了乘除法上,所以有一些同学出现了计算不准确、分步不会写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我又集中带领学生梳理了分步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不要操之过急,要一步步地看清谁和谁算、运算符号是什么,又拓展了相应的口算练习。

万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14

新人教版三年级的教材中,在万以内加减法中穿插了估算的应用,让学生对计算又有了新的认识。

教材安排了两个问题:“收银员收多少钱?”和“爸爸要带多少钱?”这就考查学生对估算与精算的理解与应用。这个也让我想起吴正宪老师的《估算》,在课尾处,她设计了一个问题:“我们大约带50元钱,那我们就付50元钱吗?”产生分歧后明确:付多少钱要准确算,这与我们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而新教材正式建立与这样的生活经验之上,对估算进行了改编,让学生结合题意,在方法上进行取舍。

基于这样的教材背景,我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①5元②18元③54元④128元

(1)买②和④,要带多少钱?要付多少钱?

(2)满100元送购物袋,你打算买那几样?

(3)满150元送布娃娃,你打算买哪两样?

(4)如果满200元才送布娃娃,你又会选择哪两样?

追问:增加⑤号,它最小是几元?

【意图】

第一题只是起到巩固精算和估算的作用;第二题渗透了“精打细算”的生活经验,对于这种“满多少送东西”的问题,独辟蹊径,选择最优解;第三题是对估算的合理利用;第四题增加了区间问题,让⑤号最小,那我选择的另一件商品应该是最贵的,然后让两件总价格等于200。

【反思】

课堂上我让学生角色扮演,一个当买家,一个当收银员,其余学生提供策略。学生积极性很强,尤其是第(2)题,当大部分学生在两件商品间徘徊时,有几个同学说只用买④号就行,于是立即评价学生:“你真会精打细算!”而第(4)题对于⑤号的估价,学生反应也非常快,理由充足。通过这几题的训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数学并不是毫无用处,而是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学会精打细算,做生活的小能手!

万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15

这节课我首先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境化,把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先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有的用口算,有的摆小棒、有的想到了竖式计算。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主动,而且充满自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在交流时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第一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从而引出用竖式计算结果。由于一年级时学过竖式计算。

“个位相加满10需向十位进1”是已有知识,以让学生尝试计算第一个算式。在第一个算式中出现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时,我注重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说说计算过程,然后再进行分析小结。而在解决第三个算式时,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最后通过互相说一说,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使学生进一步领悟用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与从个位加起的合理性,以及哪一位上满10要向前一位进1的必要性,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笔算加法的方法。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自主探究”转变,把自己放在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第三篇: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1

我如果教《10的加减法》时,我先出示采松果的图,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后提问“同学们,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后发言:大森林里松鼠妈妈采集了7个松籽,小松鼠采了3个松籽。我当即表扬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接着我又问现在你能根据这些条件提出哪些问题呢?

受到表扬的同学情绪很高,有的说:”我会提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集几个?有的说:“我想知道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有的说:“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集几个?”……我又表扬同学们:提的问题可真多,那么,你们准备怎样去解答这些问题呢?出示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应该用加法,即把7与3合并起来,列出的算式是:7+3,这时我又提问:你会计算这个算式吗?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你计算过程表达出来。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上来说说:方法一:7+3等于几,那就在7后面接着数出3,即8、9、10,也就是7+3等于10。方法二:左边摆7根小棒,右边摆3根小棒,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数一数是10根。这样的教学,完全尊重学生,而学生始终处于主人地位。

问题由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目标由学生自己决定,探索材料由学生自己选择,并根据目标自主寻找规律,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就是研究经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培养并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了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奠定了基础。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2

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很多老师都喜欢创设一定的声音、图片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课有时我觉得是十分必要的,有时却觉得会冲淡数学味,总之要因课而异。

比如在“6和7的加减法”一课中,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教学设计:在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时,把课本中小朋友摆小棒的图,变成学生喜欢的卡通小动物(小鸡和小青蛙)。由小动物在草地上荡秋千的画面,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把1只小鸡和5只小青蛙放到每个组的.草地秋千上,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通过两位同学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

这个设计画面生动活泼,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我觉得这样的主题图和教材上的小棒图相比,出现“一图两式”的效果更加明显。因为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列式时往往是左边的个数加上右边的个数并求出总数,如果利用上面的图的话教师可能需要一定的引导才能得出“一图两式”。但是利用小棒图却有很多优势:

1、让学生摆好的话前后两个学生在不同的方向观察,就会很自然的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突破一图两式这一重点。同样在教学减法时利用小棒图让两个小朋友从不同方向观察列式,也会很自然得出减法的“一图两式”。

2、学生再次的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6和7的组成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体会观察的方向不同,引起加数交换位置,但总数是不变的。

4、省去十分烦琐的课件制作。

因此,我想我们在备课时因仔细分析教材,然后再精心设计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要一味的去追求生动活泼的情境创设,这样可能会冲淡数学味,失去数学最本质的东西。我们应该仔细琢磨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素材,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3

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数的计算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零基础的孩子来说,数的计算是一时间难以接受,体现在不能迅速、熟练地去完成题目。而10以内加减法是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要达到正确、熟练。所以,我就在思考怎样帮助学正确、熟练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材编写的时候,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学习加减法之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数的分与合。如10可以分成9和1,10可以分成8和2,7和3组成10,6和4组成10。分与合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来说是一个基础,如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与合,那么计算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的。

在教授分与合这节课的时候,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要采用多样化的练习形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同时还可以组织一些游戏。如手指游戏,“我出1,我出5,5和1合成6”。又如猜数游戏,“这一堆圆片有6个,我用手指盖住一部分,露出的部分是4个,猜一猜,我盖住了几个?”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们一方面能够感受到快乐,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另一方面能够对分与合加强练习,做到寓教于乐,很有意义。

在新授10以内加减法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时候小圆片就派上了大用场。如3+2=,可以先摆3个圆片,再摆2个圆片,合起来是5个圆片。这样用实物再过渡到数字,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是非常有辅助功能的'。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再脑海中呈现摆实物的情景,然后再计算出得数。虽然一开始,对于学生来说,这样是比较花时间大,但实际上是发展数学思维的基本途径,在计算教学中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一年级新生由于生活背景和学前教育的不同,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我的两班级里就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有些孩子在一分钟内能够完成15题以上,而有些孩子一开始只能完成10题左右。所以一开始,我要求孩子们在保证题目正确率的基础上,再要求孩子慢慢去提高速度,绝不一蹴而就。

在家里,家长也可以和孩子进行联系和互动。比如玩手指游戏,利用家中的物品:筷子,牙签,棉签棒等等来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空余的时间,也可以随机地说一道计算题,孩子答对了就给予鼓励。10以内的加减法要让孩子特别熟练后再进入20以内的,同样非常熟练后过渡到百以内。不要过快,循序渐进,效果最好。

10以内加减法是对一个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同时,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这点在10以内加减法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讲清楚,有助于孩子的理解。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4

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法)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选取了充满童趣的素材,以儿童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动画片《西游记》导入,创设了“走进花果山”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花果山”的强烈愿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做好了情感的准备。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年级小学生上学之前,有90%以上的学生基本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对加法的意义还不理解,所以本节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情境图,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再让学生自己解决其他的几个问题;其次,通过编故事、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等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并能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自主学习,鼓励创新。

学生在入学之前,对10以内数的加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学生之间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互相启发,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注重过程,重视体验。

本节课,无论是对加法意义的理解,还是算法的掌握,我都不急于下结论、定算法,而是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体会加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5

通过上近两个月一年级的数学课,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那句话——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所以,我想今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更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运用多种方法,灵活的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快乐中扎实的学习知识。通过今天的教学,我感觉有以下不足:

1、对于5+1和1+5的同一幅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根据一样的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还是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时候教师应该在学生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事实就是一种摆法而已,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掌握,清楚的明白一图两式的由来。

2、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一图两式,应充分利用数的组成,并引导学生联想,看到一组还能想到哪组,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看到1+5=6的时候马上可以想到5+1=6。还可以让学生举例你还能想到哪些像这样得数是6的“好朋友算式”。

3、对于本节课的计算,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会的,那么老师就应该选择“你的想法、你是怎么算的”,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加、减法的意义出发,借助数的组成知识来解释,要使学生不仅知道得数更能说出算理,在此基础上再使学生理解“一图两式”渗透“一图四式”。

4、没有顾及到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其实对于一开始说图意列算式的那些,可以给予一些引导,带着他们说一说,并给予鼓励,提高他们的兴趣,胆量与信心,也可以运用他们说把教案引出来,避免一开始请好学生一下子就把答案说出来的.现象出现了。

5、表扬与鼓励方式单调。好学生在回答有价值的精彩的地方,给予表扬,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只要回答问题就鼓励,增强其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6、教师说的太多,有些问题说的差不多就可以了,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不需要深究。例;最后开放题说了差不多就行了。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6

通过授课,我对这一次课堂又有了新的感受:

1、学生思维被调动,思维活跃

主要体现在学习山上原来有4只猴子,跳走了1只,还剩几只?然后跳走了2只,跳走了3只,还剩几只?学生解答完这几个题目之后,我就让学生观察这些题目的共同特点。但是这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问:为什么不让第4只猴子也跳进洞里呢?这个问题是上节课孩子没有提出来的,这节课孩子提出来了,说明他们已经融入进了这个情境中,并且在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只有学生参与进来了,学习效果才是好的。

还有一个地方就是让学生找生活中遇到的减法问题,孩子们举例说明的都很好。比如有一个孩子说:妈妈今天出差了,我们平时吃饭都要拿4双筷子,但是今天少拿了1双,今天我们拿了3双。4-1=3.多好的问题啊。孩子们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活跃了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数学语言更加准确

主要体现在让学生总结减法意义时,我注重了通过比较,让学生看出要求还剩几只猴子,都是从4只里面去掉跳走的,也就是从整体里面去掉一部分,就要用减法计算。

再有就是重复学生的话少了,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了,老师的语言与上节课比较相对简洁,明了,不那么零碎了。

3、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渗透了数学方法

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在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时,我采用了先演一演,再画一画,再列一列的顺序进行,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也遵循了数学学科的特点,那就是从直观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学生掌握很好。特别是在画一画环节,通过前面的`演示,学生独立思考出了先画4个圆,再圈出1个表示去掉,或者划去1个表示去掉,学生进行了半抽象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策略。

以上是我比较满意的地方,一节课过后,总会留下不足,我认为本节课我还有以下几方面需要加强:

1、教学策略的使用没给学生留出运用的时间

在理解减法的意义时,我采用了先演一演,再画一画,再列一列的顺序进行,但是新授部分进行完之后,我没有让学生运用画一画的方式进行巩固,学生对这个策略使用就不够熟练,也没能很好的体会到他的好处。我想当他们再遇到问题时,也不一定能想起使用这个策略。所以再进行授课时,我会让学生多画一画,多进行这种半抽象的过程,让这个思想方法成为学生良好的助手。

2、教学各环节以及时间的安排还需紧凑

本节课在和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时用时过多,和学生一起反馈学生用画一画表示题意时,找了3个学生到黑板前展示,其中有1个表达的有问题,在下面我看时,他表达的很好,但是到黑板上来时就说不明白了,而且还多画了一个。这里通过孩子们观察,订正,用了比较多的时间。再有本节课加入了一个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遇到的减法问题,学生说的很好,还有数学文化的渗透,以至于练习就没有时间做了。今后我在授课时,要将前面的环节再紧凑一些,也许就更好了。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7

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这一课时,为使学生更快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更为了让学生能够对10以内加减法更有兴趣,于是,我通过网上搜集资料、集思广益等多种手段,最后设计了一个与实际生活贴近的“购物商店”的活动,活动过程中,我在课堂上布置一个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物品的小型商店,并且每个物品都标有10元以内的整元的价格标签。一名学生扮演购物者,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要求正确地付钱、找钱。活动开展中,同学们面对商店内的货物兴趣高涨,他们不断地进行着交易,从买方和卖方两个方面不断的变换角色,让自己在做与评的过程中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

一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明白: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及学习生活中数学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今后的课堂中,我一定会抓住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创设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让课堂更具有魅力!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8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这节课以奖励小朋友智慧星提高学生兴趣为情境引入新课:学习6和7的加减法,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展开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6。7加减法时,我首先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再复习6、7组成,目的是为后续学习6。7的加减法做铺垫,利用师生对口令方式把学生很快引入课堂学习中来。结合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充分感受“一图两式”。然后让学生数梨子,通过两位同学从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这一环节初步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再后通过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直观图,然后再自己独立列算式。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到看直观图列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遵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但本节课教学任务没有完成,重点和难度都没有突破,从课堂来看,教学效果也不太好。课后,自己总结了以下,原因如下:

1、教师想表现的'过多,造成目标不单一,任务没有完成。

(1)因为教研组组织听课,结合县教研室高效课堂精神,本人本节课力求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故设计了很多的活动和游戏。由于学生只注重了活动和游戏,而缺乏了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与思考,导致学生纪律较差,课堂散乱无序,加上教师缺乏课堂组织教学的经验,因而废话很多,冲淡了教学内容。

(2)我为了突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入了很多的实例,6和7的看图应用题是下一节课的内容,本节课介入太多,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3)为了体现分层教学,鼓励后进学生,本节课过多的关注了双差生,忽略了大部分学生,也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4)活动和游戏设计过多,可只保留一个,比如我是停车管理员,在黑板简笔画出画境,借助这一个活动反复练习即可。

2、教学准备不足。本人设计出教案以后,才去找磁性演示学具,安排学生学具,学生没有重视,加上家长也不配合。致使学具摆拼游戏无法进行,调整后的“车库管理员”游戏没有很好组织,加上教师思路不清晰,没有很好的借助这个游戏让学生掌握“一图两式”甚至“一图四式”。课堂的应急预案和教师的机动处理都做的不够好。

3、研究性的教育教学不够。

(1)本班学生特殊较多,好动学生的管理方面也经验不足,单方面的激励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对教师没有了畏惧感,常常感觉对学生管理无力,经常出现课堂教学为课堂管理让路的情况,甚至出现课堂失控现象。

(2)本人没有认真地研究过小学数学的课标和本册书,疲于完成当天的教学任务,因而教学知识缺乏系统化;首次执教一年级数学,也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

(3)教学中的家长老师和学生小助手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虽然很多家长也能给学生辅导,但辅导不得法,有的家长经常提前于教师给学生辅导,且教学思想不对,学生接受的东西不单一。学生小助手的的帮扶在课内较少,课外缺乏调研和指导。

4、教师的基本素质差。

(1)语言不简练

(2)教学思路不清晰

在以后的教学中,本人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能力:

1、认真学习。认真学习新课标,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自身严要求,规范自己的课堂言行,不断摸索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方法,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逐渐让课堂有效、实效、高效。

2、端正思想。教学目标尽可能单一,备课多用心,除了备教材外,要重视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上课严格按计划执行并保持一定的机动性。

3、做好学生家长和学生小助手的培训和指导,让他们切实发挥作用。

4、重视大面积教育教学,不能注重了个体忽视了全体。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9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

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本课设计了参观植物园的情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和计算方法放在重难点。通过两位同学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这一环节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在教学设计时我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这样既能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复习数的组成,让孩子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6和7的加减法的学习。教学时,我还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说一说,用手比一比的环节中引导学生,为学习应用题做好铺垫。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我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和问号、大括线的`含义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在最后的练习中,再出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而且练习题的设计有针对性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在教学本课后,我觉得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有时语言不够简练,提问时不够贴近儿童的语言,针对课堂上临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处理的不够巧妙,有时随意性的语言不应出现,课堂结构密度不是十分紧凑,针对个别同学的问题没有做到巧妙、妥善的处理等。针对这些问题,我要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多学习,诚心请教,改正不足,吸取经验和教训,加强自己的教师基本功练习,希望自己能够不断进步。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10

我上了一节数学展示课——6和7的加减法,这是一节计算课,但是仔细读过教参后,会发现在计算的同时,要让孩子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初步感受,在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互换位置,其结果不变,另外还要学生从会列一图两式到一图四式。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一、学生的闪光点

这次课,我觉得刘欣荣同学,让我眼前一亮,平时上课他就积极举手发言,这次课上,他依旧如此,而且积极思考,到最后自己总结出了什么时候能列“一图四式”,什么时候只能列一加一减两个算式,这是让我感到比较惊喜的地方。

二、需改进之处

1、教学内容方面

教完这节课,我整体的感觉就是每个环节都急急忙忙的,因为我又要讲算理、算法,又要渗透我上面提到的教参中希望孩子掌握的其他知识,所以导致时间不够用,另外我的`设问有些多,而且都是重复的,我其实是想告诉学生,解决这一类题是有他的一种流程的,但是由于我没有总结,所以导致孩子没能很好的体会。对于算法我也没有很好的进行总结,导致孩子再说算法的时候,无法说清,应该进行总结,算法有三:

①直接数

②运用组成与分解

③加减法的含义

如果提前对算法进行总结,那么会节省很多时间,让孩子理解除算理算法以外的其他知识点。还有教学中有一点疏忽,就是图与所列算式之间的关系,我们由图想到如何列式,这里没有重点强调,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只是简单的模仿老师进行列式,而不是真正的理解算式的含义,应该多多加强图与式之间的联系,让孩子自己说说为何这么列式。

2、习惯培养方面

①在教学中,需面向全体。而我只关注了回答问题的同学,所以导致在大约15分钟后,有的学生坐不住了,而我却没有及时发现并提醒。

②对于“一尺、一拳、一寸”的落实还不到位,不能只停留在会背上面,应该落实到“做”这一层面。

③有序表达和说完整话,以后还要加强训练。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11

教材在有关6和7的加减法的安排上由以前的一幅图表示一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这项内容就成为本节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个重点,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前我深挖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使得整节教学能够顺利开展,现将教学内容反思如下:

1、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我把课本中小朋友摆小棒的图,变成学生喜欢的卡通小动物(小鸡和小青蛙)。由小动物在草地上荡秋千的情境,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画面生动活泼,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1只小鸡和5只小青蛙放到每个组的草地秋千上,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通过两位同学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这一环节初步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2、独立操作,形成概念,理解“一图两式”。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一图两式”。而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地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在秋千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摆成几只小鸡和小青蛙,用小棒和圆片代替小鸡和小青蛙自己来摆一摆,并看着自己摆的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这样便出现了两组6的加法算式,加上我让同桌两人互相讲解是怎样看图列出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合作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操作空间和充足的思考余地,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用数学意识。可能是让学生合作得多了,加上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有部分孩子开小差,说话,今后,还要加强这些学习习惯的培养。

3、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第三个环节,便是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算式。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抽象到看直观图列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遵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4、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我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在最后的练习中,再出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如:在综合练习中,出现了四道看图列式。由于难易程度不同,可以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幅图,进行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提供了充分的学习选择机会,而且练习题的设计有针对性,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5、活动形式多样化,语言贴近学生生活。课堂上,我们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

a、你还想让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秋千,自己摆一摆;

b、你们草地上的小动物也累了,你想让哪种小动物先回去呢?

c、综合练习让学生在这四幅图中任意选一幅图,喜欢哪一幅就做哪一题。

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习灵活地选择,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孩子们的学习兴致较高,只是由于放得太开了,有的孩子说不到点上。整节教学中,我深挖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和有趣的、学生喜欢的卡通动物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教学目标,掌握了所学内容,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教学6、7的加法和减法,要求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同时也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在上课伊始,我首先复习了5以内的加法口算题,复习6、7的.组成,为本课6、7的加法做铺垫。在新课讲授过程中,运用了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教学加法和减法时,让学生合作摆小棒,通过摆的小棒来说明图意,并列出算式,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学生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同。并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出结果。在这个环节上应该注意组织好教学,因为一年级小学生在现阶段对相对性的概念还没与建立,对左、右的概念也是刚刚接触,所以让学生从左至右来看图列式有一定难度。这点在教学效果上也体现了出来,教学切不可急于求成。同时,在摆小棒的环节,更应该注重组织好教学,个别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生参与气氛不浓,这都是我引以为戒的地方。

从教学效果和目标达成情况看,本节课基本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没有达到我的预期设想,主要是我教学时的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在课的设计上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了解还不够,各环节之间联系还不够紧密,教学方法缺少灵活性。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组织,让学生动而不乱,使课堂活而有序,同时深入挖掘教材,进一步了解学生,使课堂教学少留遗憾,多些精彩,也期待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13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和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我计了一些游戏活动:找朋友、歌谣、抢答等等。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

我是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的:

第一个层次是检查复习:利用找朋友的游戏练习学过的加减法,使用口算条练习,全员参与,体现了面向全体,又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第二个层次是授新知:这部分教学又分成三部分,先是看图说图意,再说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是看算式直接计算结果,让学生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在肯定了学生们说出的各种方法后,指出想数的组成的方法快而且好;最后通过口算条巩固计算方法。

第三个层次是利用各种形式考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先是找朋友相加得10,再是做书上的练习10的减法,最后抢卡片的游戏,培养竞争意识。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

今后,改进措施:

1、加强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课上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案,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易懂。

3、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创造地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

10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14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前几节课的一次应用。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将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同生活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并初步体会到原来数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它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所以在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画所表达的意思,知道所求问题的.所在。

教材从易到难,先教学用加法列式解决问题。在书本创设的情境中,我先让孩子们根据看到的信息(左边4个小朋友,右边2个小朋友)接着,就让小朋友认识了这两个符号,因为大括号和问号比较熟悉和形象,小朋友也掌握得较快,也能根据图意很快列出算式。

接着,要教学用减法解决问题了,这是一个教学难点,需要学生一定的逆向思维。也是一样的,先从创设的情境入手,我引导小朋友们解释图意:一共有7个向日葵,已经摘了3个,还剩下几个?当让学生列算式时,有一部分小朋友就写成7—4=3,我发现其实他们并未理解题目的意思,如果这题是自由列式,我相信很多小朋友将会列成3+4=7。一个原因是答案过于显而易见,不能让孩子们感觉到问题的所在,还有一个原因是对于难点的教学,我并未让孩子们亲自去探索新知,去试着理解题意的不同。

对于第一个外因,我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孩子学会收集信息,根据知道的信息来提出问题,这样来贯穿全课,可能孩子才能准确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第二个原因,我想,我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我得先让同学们比一比两幅图中大括号和问号位置的区别;然后再让他们想想问号的位置不一样了,书本老师的问题是不是也不一样了呢;接着,经过分组讨论,说出图中隐含的问题,最后在根据问题列算式。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大部分小朋友还是做对了,还是有一部分小朋友还会想当然,将应该用减法的题写成加法,或者不用总数减,而用大数减小数。他们并不会特意的去看问号所在的位置,做题容易跟着感觉走,第一印象对他们来说尤其深刻。若要让一年级的他们学会初步的辨别和分析,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改正,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来克服这个定势。

第四篇:《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

《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整节课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本节课中的第一个环节是复习导入。首先设计了一个“ 开火车”的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与分成,为本节课运用数的分成,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做好准备。第二个环节利用千纸鹤创设情境,探究新知。用肢体语言演示,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要让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3个方面的知识点:第一点要会说,能从图中找到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并能恰当地提出一个问题;第二点会数,能准确地数出原来有多少、去掉几个就是减几,去掉的这个数是从总数里去掉的;第三点会列算式,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根据算式来编一个故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举一反三,从而做到一通百通。第三个环是巩固练习。先用课件演示3个情境问题:一个是小丑表演节目,4个气球飞走了2个;另一个是小刺猬背果子,地上原来有5个果子,小刺猬背走了2个;再一个就是出示美丽的池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分组交流,列出算式。接着通过课中操来引导学生用手指游戏写出不同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练习到最后是乘车的游戏,这个游戏在学生学习兴奋点低时进行,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本节课我始终遵循这样一个教学原则,即知识的起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步一步逐渐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第五篇: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习的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退位减: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一;当10与本位相加再减。

4、千万不要忘了先点点,退1后再减。在笔算中,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向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一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复杂,容易出错,因此在教学中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我做到以下几点:

1、这节课我首先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境化,变为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先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本节课的内容我认为学生根据已有的旧知,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可以尝试解决。因此,教学中我在这部分内容安排时给的时间较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了结论。

3、练习中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能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学生不仅对新课内容进行了巩固,也对以往的旧知识进行了复习,使所学知识具有连贯性。

但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学生后面的练习时间过短,汇报的有些仓促。

通过本课的教学深刻体会到,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自主探究”转变,把自己放在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下载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反思[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1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1 5以内的减法这一节课是主要的基本减法运算,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认识减号,会读、写减法算式,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案例

    数学教学中算法有其多样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尊重学生在计算方法上体现的个体差异性,5以内数的减法教学案例。学生从不同的思考角度和生活经验......

    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合集5篇)

    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八五八农场学校---谢淑云 万以内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习的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篇1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5以内减法的教学反思

    碧云天 永远不要向任何人解释你自己,因为喜欢你的人不需要,不喜欢你的人又没有必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建构主义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的新编数学教材,教材重视问题的探索性,题......

    《5以内的减法》教学反思

    《5以内的减法》教学反思 今天,我讲授了《5以内的减法》一课,本节课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现将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我在讲授本课时,注重遵循这样一个教学思路,即由演......

    5以内的减法教学反思

    5以内的减法教学反思 5以内的减法教学反思1 《5以内的减法》这一课是主要的基本减法运算,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而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