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进行初中作文教学

时间:2019-05-15 05:3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如何进行初中作文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如何进行初中作文教学》。

第一篇:浅议如何进行初中作文教学

浅议如何进行初中作文分层教学

作文在初中语文中考试卷中占有“半壁江山“,可谓是作文写得好,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初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尤其是初一作文写作主要是建立在小学作文的模仿写作基础上上,虽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和朦胧的写作意识,但是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要想让学生尽快摆脱小学时的幼稚模仿模式,建立自己的成熟写作模式,从而真正会写作文,我想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浅见:

首先,对学生进行归类,并根据学生现有的作文水平以及所处类别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分类的依据多种多样,根据学生兴趣的有无可以分为有兴趣的和没兴趣的,有兴趣的还可以分出兴趣较高的和兴趣较低的;根据学生的知识面宽窄可以分为知识面宽广型、知识面狭窄型;根据学生的书写的水平可以分为美观、工整、基本工整、潦草:根据学生对于作文题目的理解程度可以分为透彻型和肤浅型;根据学生对于文章的结构的把握上可分为写作结构完整型、结构不完整型;根据作文内容的充实程度可以分为内容充实型和内容空洞型等等。对学生分出类别以后,一定要与学生沟通,既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处类别的培养目标,又要打消学生“我是不是不好的学生”“老师是不是不想看我的作文”等等顾虑。

我对于我班学生在开学时就采取在不做任何辅助讲解的情况,布置一篇作文,根据学生的最真实作文水平进行分类。然后以此进行作文指导。

当然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分类也不是越多越好,分类的标准要既有代表性,又要有针对性;既不可为了达成分类这种形式而进行分类,走形式;也不要让分类的标准过于模糊,将不同问题类型的学生放在一类,降低教学的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学生的第一篇作文,给每一个学生进行准确定位,确定类别,并根据学生在以后的表现适时做出调整。

其次,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指导,重在提出改进意见,定期进行检测并及时反馈。在确定好学生的作文大致水平之后,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比如对于知识面比较狭窄的同学就要鼓励他多读文章多积累;对于书写较差的学生可以要求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字,争取潦草的写到基本工整,基本工整的写到工整,工整的写到美观;对于文题理解不透彻的学生可以多出一些题目,让他研读,训练理解,培养能力;对于结构写不完整的可以让他看一看一些典型的首尾呼应的文章,以增强对于文章的整体概念;对于文章内容空洞的同学自然要建议他首先是多积累素材,其次是要善于运用手中的素材。

例如关于作文的细部处理上,我的教学心得是文字与情感上的“简单——复杂”的辩证处理上,细节描写是要把“简单的语言复杂化”,就是在细节上详细描写,不惜笔墨;情感上的处理应做到“把复杂的情感简单化”,即是用简单的语言把复杂的情感表示出来,尽量使用短句,情感表达要清晰、语句要简短。在进行了指导并提出改进意见后就要结合学生的后续习作情况进行具体讲评,根据学生每一次作文的情况制作一个记录薄,将学生每次的进步和存在情况进行记录并结合学生的作文及时给与反馈,争取做到摈弃缺点,固化优点。还可以结合期中期末的考试对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阶段性检测,并根据检测的情况制定下一步的改进或是努力地方向。需要提醒的是讲评时要注意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切忌挖苦讽刺。

再次,根据学生的作文水平适时调整学生的类别,让学生始终都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学生作文水平的进步也是不断表现出来的。当学生能有效完成前一阶段的培养目标不再适合原有类别的培养目标时,就需要对学生及时进行调整培养类别,使学生自始至终都有明确的阶段性努力目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水平的评价可以借助于大型阶段性考试的检测结果,如期中、期末考试。这样的考试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检测可能更科学、更合理、更准确。也可以根据每周的作文情况进行总结判断,每个月进行一次调整。但是最好不要频繁的调动,以免适得其反。

还有,就是要加强同辈群体间的交流,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还要知道自己 的习作水平在班级中的地位。

一般情况下,学生只知道自己写作时的心理状态和自己满意的地方,而对于其他同学甚至自己的同位同学的写作都不了解,通过让学生在同位之间,在不同类别的同学之间,尤其是让那些处在同一类别的同学之间进行批改、交流、相互探讨,相互指正。学生便会对自己的作文水平有了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定位,也能在不断的交流中找到差距。学生进行交流时,最好进行有指导的交流,当然教师的介入最好是宏观指导性的,也可以通过批改成功的和不成功的范例加以示范讲解。

比如我每次讲评作文时都让学生从书写是否工整美观、结构是否完整、内容是否充实、开头结尾是否精彩、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合适等角度评价别人的作文,并在别人的作文中找出优劣所在,及时记录整理出评语,相互交流。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要找到规避他人的弊端的方法,经过几次学生便有了明确的改进目标和奋斗目标。当学生不在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不再把作文当做自己和老师之间的机密,那么学生的进步就指日可待了!

最后教师在学生练习作文的全程中要及时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心理,及时加以调适,对于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感到灰心丧气的,教师要及时予以鼓励;对于学生的写作上的进步要及时予以肯定,甚至适当放大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作文批改的语言尽量以提建议为主,作文的评语以鼓励性为主,弱化其的缺点,强化其优点。

我想,只要语文老师能很有耐心的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作文进步了,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还会远吗?

第二篇: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作文教学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作文教学

初中作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笔者经过二十余年的学习阅历和教学实践,有一些心得和各位同仁交流。

古代一位学者说:“情以物迁,辞以情法。”学生写作文,从心理角度来看,是一种由感知——从客观世界攫取材料到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加工制作,最后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心理活动。它包含三个写作过程:观察积累材料、构思表达、修改润色。涉及的基本能力有:观察积累能力,思维能力,联想力和想象力以及应用能力。涉及的专门能力包括积累素材能力,审题立意能力,布局谋篇能力,运用表达方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修改文章的能力。

有鉴于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努力克服传统作文教学的某些弊端,关注学生的写作发展,在培养、发展、巩固兴趣的基础上,做到多个结合,打开作文教学的新局面。

一、引导学生 阅读和写作相结合

读是基础,写是读的继续和发展,是升华。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作文写不好,不外乎有两个原因,一是胸中无物,二就是拙于表达。所以提高课堂实效,增加阅读量以获得间接经验、积累生活的材料以获得直接经验都是写出好作文的前提条件。

语文课本大多是历经岁月淘洗的名篇佳作,本身就是最好的范文天地。这些作品中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景抒情,有的因事缘情,有的直抒胸臆;这些作品中常常运用到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这些作品中要么朴实清新、要么气势恢弘、要么富于哲理、要么奇构佳思„„学生只要学习到其中妙处,理解了课文的情感美,语言美,主题美,构思美,把课文当作例子,便能在一种美的、愉悦的情绪当中,学习到各种做文的方法,感受优秀作品的魔力,从而也激发起他们创作的欲望。我觉得在教学中不必等到单元教学结束才安排学生写作文,可以在完成两至三篇文章的教学后马上出题,便于学生强化认识,指导自己的写作。学过沈复的《闲情记趣》,可以开展一堂“联想和想象”的作文课,布置作文题目:被咬了一口的苹果。也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生活乐事,学生大多乐于动笔。

在增加阅读量方面,我班每周安排了一节阅读课,老师将自筹的报刊书籍带到教室,让学生自由选读。同学们有的看报,有的读书,有的摘抄优美词句,有的写心得体会,各有所得。课余时间,学生还可以借阅图书。一段时间后大家再以座谈会或主题活动的形式交流读书收获和体会。

二、引导学生生活与写作相结合

部分学生写作能力低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生活或有了生活却不懂得感受生活。

学生的生活包括两方面:一个是间接生活,一个是直接生活。间接生活来自各种媒体、读物,它是学生另外一个广阔的生活世界。直接生活指学生学习期间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有的学生社会实践少,获得信息的渠道不畅,校园生活又枯燥乏味,造成了思维的限制性,遇到陈旧俗套的作文题目,往往造成思维的呆滞性;老师一讲套路,一讲概念有时又造成他思维的单一性。有的学生有生活,但并不一定认识了生活,因为不了解生活的“精蕴”,也不能成为写作的材料。

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去感知生活,应教会学生:目光不要太快地移开,要更多投入生活,用心灵与自然交流,用心灵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激情。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领略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洞察心灵的奥妙,逐步提高自己的辨析能力,鉴别、发现并用笔去反映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反映社会上最新发生的事件,去解决实际问题。为做到这些,在各种校园活动的基础上,我设计学生组成小组去开展一系列社会调查:以前农村的贫困状况,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不同阶段的学生课业负担状况等,回来后学生写成文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智商和情商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引导学生技巧与思维相结合

1.能力培养和写作技巧方面

观察是写作的起点,要训练学生有目的的、深入的、细致的观察品质;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判断、概括等方式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举一反三,博闻强识,设计各种练习如续写、补写、扩写等提高其联想与想象力;训练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积累词汇,注意句式,掌握修辞,正确使用标点来加强语感。另外,教师要安排课时有针对性、有主题地分条进行讲解一些章法,如立意的安排、详略的处理、材料的选择、线索的铺设、思路的求新等,最好以讲义的形式印发给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训练系统。

2.思维训练方面

要打破常规,力求创新。思维定势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它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方式,限制了学生大脑思维的活跃性。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突破习惯性思维和束缚,在解决问题时产生富有创意的观点。在写作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不要人云亦云,在文体的选择,主题的确定,表现方法的采用,抒发情感的方式等方面敢于“异想天开”,表现出他们自己的鲜明的个性、主见,哪怕面对比较平淡的题目也尽可能写出比较新颖独特的作品。比如说亲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可不可以从矛盾入手去写呢?

四、引导学生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和命题形式的多样性相结合

老师上作文课,要避免公式化,套路化,要象备课那样,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给学生新的刺激、新的感受,这样才能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教学方法要多变。要因主题、因学生、因时间、因地点而变。或讲授、或讨论、或练习、或点拨,或写读书笔记。教学手段上,合理有效地运用图象,音乐等,也能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在命题形式方面,要防止脱离课本教学,防止脱离学生的写作积累,防止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要尽量做到命题的趣味性、诱发性和多选择性。所谓趣味性,就是要注意去发现生活中的兴趣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比如说贴在学校门口的悬赏通告,学生中的厌学情绪都可以进入大家的观察视野。所谓诱发性,就是命题要让学生觉得有事可叙,有话可议,有情可抒。所谓多选择性,就是要让学生有自己选择的余地。命题作文

在学生明白此次作文的目的要求和训练重点后,体裁、主题、表现技巧由学生自主思考,不多指手画脚。只是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适当启发,启发到点子上,引回到轨道上。自由命题的内容涉及到日记,札记,随笔,读后感等各个方面。学生少了思想顾虑,更体验到了写作带来的愉悦感。

五、学生批改与教师讲评结合 先说批改。老师的批改主要体现为评语,评语的点点滴滴,渗透着老师的心血和智慧。如果评语写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空话套话,就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发了作文本看看分数就算;评语写得好,评出了特色,能够以人性化的期待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反应就会不一样,下一次作文本发下来他们会急切着要看看老师又要说些什么话,并且仔细体味。除了老师评改外,有必要让评改作文从老师一人的行为变成师生互动的行为,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并且从中学会欣赏、批评的方法,这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相当有帮助。

学生的批改,事先要进行培训,印发批改范文,要求推敲眉批、总批,教给修改符号,然后互相批改,批改完毕,交还作者本人,写出评改后记,最后交老师总评。这样多次之后,学生由慢到快,由陌生到熟悉,培养了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

再说讲评。我们必须既注意整篇文章的成功,也要注意到局部的闪光点。大到全篇的审题立意、构思和过渡,小到开头结尾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不让学生辛苦一场却毫无收获,心灰意冷。老师挑选出某些典型作文,或者是出现问题较多并且带有普遍性的作文,或者是优秀的能给同学以借鉴的作文,将这些作文印发出来,由班上同学一起来评论,点出问题或者说出优点,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别人写作的情况,也能从评价中反省自己或提高自己,从而使学生思想认识水平提高。评改后的优秀作文,再张贴、,或投给校园广播、校刊,或投寄杂志报刊,让大家分享作文刊播、发表的喜悦。

尝试着在作文教学中开创一片新天地,沟通作文和生活的天然联系,拓宽作文视野,提高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我们关注学生作文,旨在呼唤人文价值的回归,完善人格的养成,个性品质的发展,旨在弘扬创新精神;关注学生作文,旨在培养健康心理素质,提高作文水平;关注学生作文,旨在实施成功教育,让学生体验作文成功的欢乐,让教师体验教学成功的欢愉。

第三篇:怎样进行初中现代诗歌教学

怎样进行初中现代诗歌教学

现代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歌以其凝练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有别于其他文体的特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那么,怎样进行现代诗歌教学?

一、注重诵读,整体感知

汉语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诗歌特别适合诵读。在诗歌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己去读。

诵读,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诵读。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准字音是诵读的前提,其次是读准节奏和处理重音,最后是读出语气。诵读也因诗体,诗歌的内容,诗歌表达的感情的不同,读的方法也不同。如光未然的《黄河颂》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所以指导学生诵读时应注意这首诗是自由体的新诗。要体会作者寄托在诗中的感情,就一定要处理好节奏与重音。节奏的缓急和语音的轻重,语调的高低,都是由诗歌表达的情感所决定。一是根据情感的需要确定语速。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出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所以《黄河颂》就应读得快一些。二是要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及音长音短,一般来说,能鲜明地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重读。

二、捕捉意象,体会感情

著名诗人钱涛曾说过:“教学一首诗,都不能离开对于意念、意象和意境三个层面的研究。”“意象是诗人表意时所借用的形象。而意境则是造象立意所达到的艺术境界。”这两句话扼要地阐述了诗歌的深刻内涵,也道出了把握意象是诗歌教学的基础这一道理。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对认识和把握作品的内涵有着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教学余光中的《乡愁》时,让学生捕捉诗歌中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分别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学生捕捉到了意象,自然就领悟到了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教学重点是领悟感情。品味语言,捕捉意象,体会意境就能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三、推敲字词,品味语言

诗歌的语言表现出新颖、凝练,不拘泥于通用的语法规范、逻辑结构,写景抒情能直入人心的特点。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还可以为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借鉴。好的诗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因一词一字而尽传精神。所以,教师要精当讲解,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认真思考和体味,就能获得独有的感悟。

如《华南虎》)“恍惚之中”就很值得玩味。老虎发出“石破天惊的咆哮”声了吗?应该说是没有的。如果有,“我”就会真真切切地听到,而不是“恍惚”。那么,诗人“恍惚”听到“石破天惊的咆哮声”,其实表现了作者自己内心的不屈及渴求超越之情。

四、发挥想像,感受意境

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感受作品的意境,是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意境则是诗人造象立意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发挥想像能把读者带进诗中或者更为广阔的意境,进一步感悟诗意。如《纸船》,诗歌通过纸船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与深情。通过想像,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思念母亲的女儿在不停地叠纸船并抛到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但她还是乐此不疲地折叠丢抛。这样感人的画面最容易触动情感,从而留下深刻的感受。

五、仿写练习,学以致用

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读写联系,学用结合。通过阅读促进写作,通过写作深化阅读,现代诗歌教学同样也符合这个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诗来源于生活,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那么我们也同样可以把对生活的感悟用诗化的语言表述出来。如学习《金色花》和《纸船》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表达对父母的爱。有的写到:“母亲,您对儿子的爱,就像一本没有页码的大书,永远也读不完。”有的写到:“母亲,香喷喷的饭菜吃在我口,剩菜剩饭被你吃下;美丽的新衣穿在我身,多年的旧衣你独自‘享受’。”有的学生是边读边流泪。也许学生此时的创作还很稚嫩,但就是这一次次真情的释放,培养了对文学的热爱,对生活的观察,对人生的感悟。这正是语文人文性的很好的体现。

六、借助媒体,激发兴趣

在诗歌的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讲得多了,诗歌的韵味全无,讲得少了,怕学生体会不透。光靠常规教学的讲解,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是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显露出来。比如我上《秋天》这一课时,在简单介绍背景和作者后,就让学生欣赏配乐朗诵的《秋天》。调动画面,在屏幕上展现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农民伐木、背篓装瓜果、江面撒网、渔人摇桨„„,借助这些音像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潜能,那么学生体味诗歌中诗人所抒发的感情和诗歌的主旨就容易得多了。

讲好一篇诗是一种艺术创造,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发挥创新精神,不断在教学上进行探索、改革,让现代诗歌教学逐步走向科学化、艺术化的轨道。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探究

作为教师,要交给学生发问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那么,学生如何质疑呢?

1、紧扣题眼质疑。如《山中访友》中,作者访问了哪些山中的朋友?他对这些朋友都说了些什么?围绕“访友”二字,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作者访友体现了什么?

2、从课文的主要内容上质疑。如《景阳冈》针对主要内容“打虎”质疑:文章写了打虎的什么场面?打虎的结果是什么?

3、从中心思想上质疑。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表现了人物什么命运?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读了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抓重点词语质疑。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可针对“纹丝不动”质疑: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纹丝不动?他为什么纹丝不动?他怎样做到纹丝不动的?邱少云纹丝不动的结果怎样?《景阳冈》中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武松“揪住”“按定”“只顾乱踢”“提起”“只顾打”各体现了什么?

5、抓中心句质疑。如《一夜的工作》,找出中心句:“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课文是怎样写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

6、抓过渡句质疑。如《伟大的友谊》,找出过渡段,质疑:这段的哪部分承上,哪部分启下?

7、从语言反复处质疑。如《灯光》一课中,“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郝副营长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

8、找特殊标点质疑。如《鸟的天堂》一文中,“那是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后一个不加引号?

9、在细节描写处质疑。如《军神》中人物细节描写提问:找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凡卡》中为什么要写“我”挨打这个细节?

9、由人物的神情去探究内心想法质疑。如《白杨》最后一段写到:“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提问为“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10、抓含义深刻的句子质疑。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句子“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质疑:作者为什么说这两种断言都是爱,你是怎么理解的? 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式下,在语文新课标的实施中,我们要循着“问题” 个人成长和创造的一方沃土,让个人成为自我生命发展的主人。贯穿教学的始终这一路线,让教育生存并发展下去,让学校成为个人成长和创造的一方沃土,让个人成为自我生命发展的主人。

第四篇: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揭阳市锡场大观楼中学 林宛兰 老师供稿

声明:本文章经作者林宛兰授权发表, 转载请一定保留作者信息和出处!摘要:本文指出了目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解读了新课程标准中有关语法教学的目标及其倡导的新理念,指出语法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文章结合笔者本人的教学实践,对创新语法教学,提出了几点教学方法:运用小组协作式任务型教学、运用语境教学、运用语篇教学、运用归纳和演绎教学及运用游戏教学等。

[关键词]:语法教学;小组协作式任务型;语境;语篇;归纳和演绎

On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Grammar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at pointing out some of the incorrect

understanding in current Junior English granmmar teaching.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related to the objective of grammar

teaching and the advocated new concept, the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at grammar teaching is in an imporant status in English teaching.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 she also raises some

teaching methods about innovative grammer teaching, such as group

collaborative task-based teaching, contextual teaching, texts

teaching,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teaching, and games teaching.Key words: grammar teaching;tasks of cooperation in groups;

language situation;paragraph comprehension;induction and

deduction

1、引言

目前,很多中学英语教师感到语法教学很棘手,在公开课上尽量避开语法教学。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教育部 2003)。”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标准强调的语言运用能力主要是指口头表达能力,因此过分强调口语的重要性,而忽视语法教学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语法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是语言得以成为语言的根本条件之一。“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理所当然地要有它应有的地位,语法教学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外语教学(教育部 2003)”。

因此,中学英语教学争议的不是要不要教语法,而是要研究语法教学的理念和方法,重新认识语法教学和改进语法的教学,本人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种语法教学方法。

2、运用小组协作式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指的是:在学生了解了相关语法项目的基本结构及其常用表意功能后,教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将抽象的语法规则融入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使所学语法规则在真实交际中得到运用,从而达到内化规则和有效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任务型教学认为,以功能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中有许多活动并不是来自真实生活,因此最多只能称其为“准交际(quasi-communication)”活动(D.Nunan 1989),而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real-life tasks)(D.Nunan 1989)。

小组协作任务型教学是任务型教学比较好的实施方式,它采用两人活动或小组活动形式,避免了班额大,不同学生之间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参差不齐,同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等教学问题。运用小组协作式任务型教学,可以改变目前语法教学过于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的状况,从而优化英语语法教学,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实践,使枯燥的语法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新教材Go for it!九年级第3单元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这一单元是学习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在呈现语言目标的句子后,我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要求每小组成员就学校的校规进行讨论,运用“Students should be allowed to……/Students shouldn’t be allowed to……”进行讨论,各小组得出若干意见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发表意见,最后综合全班同学的一致的意见向校长提建议。由于这一活动与每位同学密切相关,人人都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积极地“动”起来了,教学也随之“活”了起来。学生在小组协作讨论中,反复运用以上句型,达到了掌握运用情态动词被动语态教学任务的目的。

3、运用语境教学

传统的语法教学主要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掌握语言知识上,而不是形成语言运用能力上。但是,学习语法的目的不应只是掌握语言形式,而应使语言学习者能够在特定的场合及情景中运用语言形式来实现交际目的。语境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正确理解判别同一词语或同一句子的不同意思。例如在新教材Go for it八年上册第4单元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的Section A 中出现了“I’m

babysitting my sister./He is watching TV./She’s visiting her

grandmother.” 等具有相同语法形式的句子。此时,教师应告诉学生,BE+V-ing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意思,比如,“I’m babysitting my sister.”可以指“我正在照看妹妹”但根据上文的问句“What are you doning

for vacation?”此处“I’m babysitting my sister”意思就应是“我将要照看我妹妹。同样,“She’s

visiting her grandmother.”意思便是“她要去看望她奶奶”而不是“她正在看望她奶奶。”又如“hang”一词,作为动词意思可以是“悬挂,吊着”,也可以是“绞死,吊死”之意,那么要正确理解它的意思就要根据特定的语境来判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hang这一词,我给出了以下两道题(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He_____(hang)his dry clothes on the line yesterday.2.He_____(hang)for murder.在题1中,整句应理解为“他把他的湿衣服吊在绳子上,所以hang此时应为“悬挂,吊着”的意思,而第2题应是“他因杀人而被处以绞刑”的意思,那么hang就应理解为“绞死,吊死”了,根据hang为“悬挂,吊着”时过去式为hung而hang为“绞死,吊死”时,过去式和过去分词为hanged,所以第1题应填hung而第2题答案为hanged。

可见,在语境中教学语法能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语言和词语,而不是只注意语言的形式和词的片面意思,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到:同一语句和词语在不同场合和不同情景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思,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4、运用语篇教学

语法教学应与听、说、和阅读活动紧密结合。阅读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过程,通过分析阅读中遇到的一些语法现象,学生会加深对这些语法现象的理解,这绝非单纯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所能替代的。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在句中操练某个语法点,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若将语法点放入语篇中,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文章中的语言现象首先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就能引导学生根据语境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又不会使学生感到乏味。

例如,教材Go for it!八年级上册第8单元SectionB中的一封信件:

Dear Tom, How was your day off ? Did you have fun caping ? I didn’t have a

very fun day.I visited my cousins.It rained all day.In the

morning, I stayed in the house and watched DVDs, played computer

games, and read.In the afternoon, Uncle Martin put some of his old

things out in the yard and had a yard sale!However, no one came to

the sale because the weather was so bad.Luckily, we brought our

umbrellas and raincoats, so we didn’t get wet.See you soon, Nick

这封信件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动词的过去时,其中有动词过去时的肯定式、否定式及疑问式,而且里面还包含个别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文章又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即描述他们是如何度过假日的,如“visited my cousins/ stayed in the house/ watched DVDs/ played computer games/ read”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仿照此信件给自己的朋友写一封信,描述自己刚刚度过的假日。这样的写作活动既能让学生通过语篇来学习语法,学到系统的语法知识,又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运用归纳和演绎教学

以归纳的方法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接触语言材料,通过给学生输入大量真实的语言实例,使学生对所学语言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并进行思维加工,从中归纳出语法规则。这一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记忆、思维和综合能力。演绎的方法是对学生较难理解的语法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先给学生呈现语法规则,再适当举例或让学生举例的教学方法。教材Go

for it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这一单元主要语法点是学习如何将直接引语转变为间接引语,在归纳总结转变规则之前,我先给学生呈现以下句子:

1.He said,”I am a student.”

2.She asked,”Will you go to the zoo?”

3.“Where is John?” the teacher asked.4.“Make sure the door is shut when you leave.” The teacher said to us.其中1、2句直接引语的内容我请班里学生A表达,然后由学生B告诉其他同学刚才学生A说了什么,在这一过程中体会人称、时态的变化,同时指导学生一般疑问句转变时要用连词whether或if引导且疑问语序要改为陈述语序(主语在谓语前面),句末用句号。接着第3、4句直接引语部分由我表达,班里学生主动举手,由一名学生告诉其他学生老师说了什么,同时指导学生特殊疑问句及祈使句转变时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总结归纳出如何将陈述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及祈使句的直接引语转变为间接引语。接着再用“传悄悄话”的活动方式,让学生操练,要求学生在“传悄悄话”的过程中尽量运用不同句式,学生通过这一活动,练习巩固了转变规则,达到熟练掌握间接引语的句型结构的目的。

6、运用游戏教学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求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语法教学一向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很多学生认为语法难学,没有意义,所以语法教学一定要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若能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不仅可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学现在进行时的语法内容时,我设计猜测游戏,让一位学生做动作,让全班学生运用句型“What’s

he /she doing? He/She is doing;”猜测动作。再如,教学“There

be”句型时,我将全班分成3--4个小组,每组由一位学生发出指令,例如:There is a table/bed/;in the

living room.其他学生按照指令画出某人的起居室;然后小组之间交换所画的图,并用“There

be”句型描述图片内容。在这样的趣味性活动中,学生既掌握了新的句型,也复习了已学的词汇,同时还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7、结语

总之,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语法教学不再“枯燥”,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法知识,只有这样,新课改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才能在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Littlewood.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2] 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 黄和斌等.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译林出版社.2001.[4]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陆建平,叶宁.试谈语境教学中语法的份额[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11): 30-37.[6] 佟文柱.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刍议.《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J].2006,(1): 15-19.[7] 张红缨.让学生知其然 也知其所以然----就新《英语课程标准》谈谈语法教学[J].教学与管理.2004,(3):

41-46.[8] 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第五篇:怎样进行初中古诗文教学

怎样进行初中古诗文教学

一、问题聚焦

初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中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并不尽如人意,古诗文教学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学生对古诗文尤其是文言文不感兴趣,许多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厌恶感。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在学生方面却异化为令人头疼的紧箍咒,一篇血肉丰满的文章被肢解得支离破碎。这种古诗文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令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篇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绝的“残羹冷炙”。

二、要解决的重点

能在语文教学中探索一些古诗文教学的新方法,既能适应新课程的标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三、须突破的难点

上好古诗文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对祖国博大精深语言的热爱,是古诗文教学应突破的难点。

四、预期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探索出一些古诗文教学的新方法,既能适应新课程的标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五、解决途径

(一)、古诗文教学应重视诵读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文,绝大多数是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华。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前人的读书经验,对我们今天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多读、熟读,在读中反复体味,才能增强语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去重视诵读。宋代朱熹理解的“诵读”,其意义是“真道学第一义”,其内容是“熟读精思,必须成诵”,朱子的理论决定了“诵读”在我国古诗文教学方法中的重要地位。

对每篇古诗文的教学都坚持利用录音带或教师范读,目的在于影响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然后让学生对照注释并参照工具书读课文,利用录像、磁带或自己和学生一起疏通完字句后(这种疏通不是老师串讲,而是学生初读基础上的“解惑”),再让他们反复朗读,直到读准、看准,读得准确无误,有感情。在重视诵读教学中,我经常在课堂上变换读的方式,故事性强而又有人物对话的,便让学生分角色读(老师有时也参与其中),如《隆中对》、《曹刿论战》等。

(二)、古诗文教学应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见,联想和想像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时,运用适当的方法引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像,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做一位慧眼识金的矿工,去开采学生的联想和想像;应该做一位法力无边的魔法师,去升华学生的联想和想像。

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语文老师如能让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将课本中的文字转化成一幅幅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画面,不但可以调动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这与新课改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三)、在古诗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

根据当代中学生表现欲较强的心理,教师可鼓励学生把课堂作为场景,通过表演课本剧的形式来表现课文故事情节,这样,既能使学生准确理解把握课文内容,又能使学生通过形象、生动、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来深入理解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并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教益。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容量古诗文信息,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课件已走进语文课堂。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教学,将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如《三峡》多媒体课件能让同学们直观感受三峡风光的秀丽与壮美,使同学们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爱莲说》课件可让同学们通过“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外在形象,感受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节操和品质;《荔枝图序》课件可让同学们直观了解“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瓤肉莹白如冰雪”等具体形象。

(五)、古诗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近100篇文章,大多蕴含着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丰富材料,如爱国、尊师、敬老、勤俭、公而忘私等等,其中以古诗文体现最为明显。如《愚公移山》一文,同学们可通过热烈的讨论,认识到愚公那种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克服困难的精神令人无比敬佩,从而激发自己在学习上不畏艰难,求索攻坚;《伤仲永》可让同学们认识到天资再好,如果后天不肯努力用功、刻苦学习,最终将会“泯然众人”;《论语》中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谦虚、勤学的态度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岳阳楼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人后己,天下为公的远大抱负能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把握学生心理,就一定能够在古诗文教学中,耕耘出一片乐土。

下载浅议如何进行初中作文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如何进行初中作文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泼、最有生命力的一个要素,人们常把语言与词汇比作大厦与砖头,这足以说明词汇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学习体会 澄城县教师进修学校杨爱莲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于基础英语教学中的一条主线。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组......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课堂分层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课堂分层教学 同一个老师面对同一个班的学生,教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成绩优秀,有的学生出现学困;有的学生喜欢英语,而有的学生讨厌英语,甚至提及英语就头疼......

    利用多媒体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利用多媒体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Vocabulary teaching with the assistance of multi-media 净居寺中学秦华玲 摘要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材料,是外语学习的关键。词汇教学在英......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途经。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的经验,从教学反思的内涵及意义,教学反思的内容及撰写的......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数学教学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数学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

    初中地理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初中地理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地理学科淡出中考舞台,成为了一门会考科目,如何实施地理有效教学,优化课堂质量,提高会考成绩但同时又能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

    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赵智梅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作文教学也同样如此。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