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1、学生习作不一定要以“写实”为基调。在文艺作品中有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之分,虽然小学生的习作不能同成人的文学创作等同,但这种思想应当被学生了解。事情不一定真实,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把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是转移到自己身上,但包含于其中的感情一定要真实,且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一般性特点。学生的生活阅历、经验有限,可以运用于作文中的有价值的素材相对贫乏,一味讲求写实,有令学生“为无米之炊”之嫌。“写实”的要求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很简单,创新也需要基础,这基础就是生活,丰富多采的生活。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没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创新就没有源泉。况且,作文中事件的真实与否与学生的思想和品质没有必要的关联,也不能把虚构事件同说谎等同起来。当然,“写实”与“写虚”之间有一个“度”的问题,这需要老师在作文指导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要教会学生把“虚”写“实”。
2、口头作文与书面写作同等重要。口头作文与说话训练的侧重点不同,口头作文带有较强的书面色彩,说话则是纯粹的口语训练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语言沟通的能力。说话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度,不能把口头作文与说话训练划等号。在作文教学中,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角度出发,口头作文与说话训练要齐抓共举,不能因口头作文就忽略说话训练,也不能因为说话训练就淡化了口头作文。
第二篇:浅谈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之我见
临河区园丁学校
王丽荣
摘要:什么是写作?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作文是语言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环节,作文的好差直接关系到语文学科的成功与否,目前广大学生害怕写作文,他们总觉得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针对这一现象,采取观察、积累、模仿、实践这一教学方法切实可行,它既可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细心观察 积累素材 善于模仿 勇于实践
作文是学生对人生、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吐露,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实际上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干。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作文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观察、积累、模仿、实践这几个方面加以指导和训练。方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细心观察,积累素材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基础。
1、细心观察
每次上作文课,总有不少学生面对教师的命题冥思苦想许久,脑子内依然一片空白,无从下笔。这固然与学生的生活面窄,生活阅历少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由于他们不注意观察生活,让许多宝贵的作文素材白白地从眼前流失了。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花生人人都爱吃,但大多数人吃过也就完了,许地山却用它写出了传世之作《落花生》。夜色朦胧的一塘荷花,无心者从它身旁走过,也许会一无所得,朱自清却用它写出了散文名篇《荷塘月色》。面对同样的生活,作家与常人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有心,一个无心,细心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绚烂色彩,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把握生活中瞬间爆发出的那令人惊叹的火花。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了美的发现。”这就告诉我们只要细心地观察和体会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美,而这些正是我们作文时所需要的素材和要讴歌的对象。也只有这些美好的东西,才能震撼我们的思想,触动我们的灵感,从而使得我们的心灵叮叮淙淙地流淌出一串串美妙的音符,形成一行行优美的文字。因此,作文是对生活感受的自然流露。以我手,写我心;用我文,抒我情。很难想象一个处处粗心的人,能够留心到生活中的美丽。即使他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丽,也很难想像能激起他思想上的几多涟漪。为此,我们要投入到生活中,去观察,去调查,去发现生活的美,去领悟生活的情,去体验生活的理。这样,写作范围就一下扩展开了。比如,我们可以写“人物百态”、“跟踪追击”,把班级的同学刻画得栩栩如生;也可以写“生活五味瓶”,专门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编织成“ 人生草稿”。从嗑瓜子时偶遇发霉的破坏了口味仍要继续吃下去,能悟出应如何面对人生挫折;从棒棒糖加一小棒便身价倍增,能悟出怎样让生活有滋有味;从自己匆匆忙忙吃馄饨联想到人生匆忙的脚步„„只要长期细心观察,就不仅能学会怎样从生活中汲取素材,还能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分析社会,关注人生。
写文章,离不开观察。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观察能力呢?
首先,应抓住“动情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使他们养成观察的习惯,只有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人,才会乐意观察平凡的人和平凡的事,并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要养成观 1
察的习惯,就必须常观察,勤观察。
其次,把握“不同点”,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不同,思想意识各异,审美情趣不一样,因而对相同的事物的观察往往会得出不相同的结论,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再次,讲究观察技巧,灵活运用各种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效率,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讲究观察技巧,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要全面观察,直接获取对事物的整体印象,客观地认识社会生活。第二,可以多角度观察,认识事物的特征。第三,要反复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另外还可以定点观察和动点观察。
最后,指导学生与观察日记,建造观察材料库。所谓观察日记,就是人们用以专门记录对客观事物观察所得的一种日记,可以运用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观察日记,不仅可以积累大量的观察材料,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而且可以促进自己智力的发展。
2、积累素材
丰厚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像蜜蜂采花,文章就像酿成的蜜。厚积才能薄发,博览方可约取。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万卷的积累,怎有“ 神来之笔?”蒲松龄如果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听别人讲故事而“搜奇索异”,哪来《聊斋志异》这部“孤愤”的奇书?对于中学生来说,虽不要求写出传世的文学佳作,但如果没有一定的积累,恐怕连一篇像样的作文都写不出来。积累,其要求就是多多益善,“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既要占有正面材料,又要占有反面材料,既要占有具体材料,又要占有概括材料。我们可以从生活、语言、情感三个方面去进行积累:
①生活积累。一是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多了解社会生活,多关心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二是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生活舞台,增加生活体验。三是要督促学生养成勤写生活杞记或日记的习惯。
②语言积累: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与运用能力外,可适当推介一些名著给学生,让他们从书本上学语言,背诵优美片段,识记名言警句。要引导他们在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中留心他人的语言,搞好分类摘抄和记录,鼓励他们在说话和写作中学以致用。
③情感积累。第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借助导读、诵读、讨论、诱导、迁移等手段,使学生充分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第二,可以通过参观访问,扶贫助学,观看教育影片等具体活动培养学生的爱憎感情和道德品质;第三,要善于沟通和培养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健康感情;最后,要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写真情实感,在日记、生活杞记中也要写出自己的思想感受。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意识是提高其写作水平的基础。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学生就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观察事物,不断搜集和积累写作的素材。这样,不仅能从根本上扭转学生感到无事可写的现象,而且还往往可以 触发他们的灵感,激起他们的写作热情。
二、善于模仿、勇于实践,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
1、善于模仿
小儿呀呀学语,从模仿大人的说话开始;幼儿习字,从描红入手。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学写作和学绘画、书法一样可以模仿。美国政治家、文学家富兰克林自学写作时的练笔方法就是:选择一篇优秀作品,仔细阅读,揣摩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几天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把作品写出来,然后对照原文,找出缺点,进行修改。富兰克林用这种方法练笔,进步很快,终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我们课本上有不少是名家名作,因此,教师应注意充分利用它们来指导学生模仿写作,在具体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删改课文,模仿选材立意。
学生的人生第一次也是丰富多彩的,可是要他们写出来就犯难了,对作文总有一种畏惧感,总觉得不知如何去写,写出来才有意思。教完七上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一文,学生学习了文章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我就此布置了这样一次作文:模仿课文写法,保留课文(3)(5)(6)三个段落议论部分,用自己亲身经历,有代表性的事例,换掉课文中的两个详写事例,将文章完成。(可以把第五段中略写的事例进行详写,也可以是课文中没有列举出来的,学生自己亲身感受,记忆深刻的有益的事例)。学生一听这样的作文,顿时眼晴放光,一反常态(愁眉苦脸),迅速拿出作文本,刷刷地写起来。不到半小时就有许多同学写完了,文章看起来都像模像样,个个学生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作文,结构层次分明,选材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告诉学生,其实作文不难写,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一定的筛选,思考,用上一些生动的词句,详细具体地写出事件的过程,适当地用上几句表明自己感悟的句子,就能写出好文章来。我们的课文不就是这样的吗?你们写出来的文章都快赶上作家了。学生听了,心里美滋滋的。然后我再针对同学出现的个别问题,引导学生再把作文修改完善。②模仿文章的描写方法。
初一学生作文大多还停留在简单叙述一件事上,文章缺少事件过程的描写,景物的描写,细节的描写等。因此读来枯燥乏味,了无生气。针对这一现状,我常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片断作文,现学现用,进行模仿写作。教朱自清的《春》,梁衡的《夏感》,宗璞《紫藤萝瀑布》等写景的美文,就指导学生运用课文所学的写作方法进行写景。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一切感官,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层次,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下面就是李嘉明同学学了《夏感》后仿写的片断作文《城镇的夏》:
炎热暴躁的夏天把春姑娘给赶走了,用团团大火烘烤着大地,城镇也不例外。
城镇里的街道寂静的。你看:偶尔有一两个打着伞的行人在匆匆赶路,除此,只有几个戴着太阳镜的青年在路边树阴下闲逛,嘴里都含着一支冰棍。小卖部的老板最开心了,他的生意可火了,整箱、整箱的冰棍被抢购一空。大多数人們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享受夏天的热情。那一只小狗伸出了舌头在紧急散热。夏天的音乐家知了停在一棵无精打采的行道树里发出令人赏心悦目的音符。闷热的风吹在身上感受不到一丝丝的凉意…… 这是个男学生,平时作文在班上是中等水平,作文的主要问题是写不细,写不长,语言干瘪,经过了几次训练后,写作大有长进,知道用修辞手法,知道调动自己的感官来写,写作的兴趣也浓厚了。
同样,学了七下第三单元写人的文章,学生们学到了许多写人的方法,如抓住人物的外貌、个性化语言、动作写出人物的特征;把人物放到特定的事件中去表现其精神品质;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表现人物等等。我布置了这样一次作文:一定要用上本单元学到的写人方法,至少三种,写出班上的一位同学的个性特点,不要出现其姓名。文章在班上交流,同学们听了文章后,猜出写的是谁,根据大家所猜的人气指数来给该生作文评分。结果学生都热情高涨,跃跃欲试。我让学生课后去写,一定要好好观察,一定要写出与众不同的他(她)来。结果在作文交流课上,学生从来没有这样高兴,这样投入过。学生笔下的人物真是活灵活现,个性突出,课堂上笑声不断。学生从中体会到原来文章并不是这样难写的,我也会写人了。
③模仿构思,学会穿插。
初一学生作文写不长的最大毛病是不会运用插叙等写作方法。写文章只会简单地交待一件事,不会联想发散,以至文章单调乏味,内容单薄不厚实。学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我把课文的线索一理:(英子)参加毕业典礼——毕业典礼开始——韩主任讲话——毕业典礼后。然后引导学生把课文所写的事件在横线上补充出来,学生一下子就感觉原来这么长的 3
课文居然这样简单!我就势发问: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长?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作者写了好几件自己成长中与爸爸有关的事。其中重点有两件:爸爸惩罚英子赖床不起;爸爸叫英子去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我告诉学生这就是插叙的写法,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使文章内容丰满,主题突出。课后,我找到新概念作文大赛
4、缩写扩写续写,指导学生模仿。
缩写、扩写续写也是模仿的重要形式,它可以激发起学 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创造力及想象力。无论缩写还是扩写,都要求认真研读材料,明确材料所表达的中心。虽然扩写材料短小,缩写材料繁杂,但都有中心所在,要从材料中寻找出重点词句,然后进行缩写或扩写。作为模仿的特殊形式,这种方法是强化练笔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学生练习写作的起始阶段,这种方式的效果较好。例如学习了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后让学生进行续写:皇帝当众出丑恼羞成怒回宫后会怎么做?学生根据皇帝昏庸愚蠢的性格,设想了种种后果:把大臣、官员、其实、随从统统斩首!追杀两个骗子!总之学生都会仅依文本去设想,尽情发挥,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中学语文课本上所选的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无论是思想内容上,还是章法技巧上,都堪称典范。摹拟范文,有时比教师喋喋不休地讲十遍“应该怎样写” 更易引发思路。
比如,我在讲授完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春》后,要求学生模仿“春花园”一段按动静结合、虚实相连、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段写一则“秋果图”的短习作。在这次的仿写中,大部分学生写起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完成得较好。其中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果园里,柿儿、梨儿、苹果都争先恐后地结满了果实。你瞧,柿子像盏盏灯笼高悬枝头;梨子似串串葫芦垂吊树梢;那苹果个个似姑娘,将那羞红的脸儿藏在绿叶中。浓郁的果香流荡在整个果园。闭了眼,那硕大的果实仿佛已捧在手上;甜蜜的果汁已在齿颊留香,树下,成群结队地孩子跳着闹着,和大人们分享这丰收的欢乐。”从这段习作来看,虽模仿的痕迹浓重了些,但从遣词造句、修辞运用及文章的层次感上来看,仍不失为一篇佳作。
事实证明,引导学生进行模仿,不仅能引发、开拓、校正学生思路,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解决学生作文时的畏难情绪,也是走向独立创作的必由之路。不过,让学生进行模仿,决非要求学生对课文死记硬背,目的是让他们借着拐杖学会走路。然后再丢掉拐杖,达到自由写作的目的。
2、勇于实践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一方面通过自己的感官和客观事物接触,使感知的对象反映到头脑;另一方面又通过实践活动,使客观事物的内部发生变化,加速客观对象本质的暴露,逐步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①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要使学生将写作知识转化为掌握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技能、技巧,单靠课堂作文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倡导学生课外练笔,加强实践,养成写作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曾在这一方面作过许多阐述,诸如:“要练习的回数多;不用说,4
还须课外作文,”“自己有了意思情感便能动手写出来,这是生活上必要的习惯,至迟中学时代须得养成。”“应该随时动笔,写日记,写笔记,写自己种种想要写的。这才可以使自己的写作越来越强。”“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这也是应该而且必须做的。
②多写片段,常记日记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常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常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在作文训练中,我是这样做的:(1)提前明确协作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材料。(2)写作时间不必局限于两节课,可适当推后。(3)为保证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就要加强检查力度,增加交流次数,提高评析质量。另外,还可借办黑板报、手办小报等方法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写作层次。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实践活动是培养写作的有效途径,美国教育家彼得、克得思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他把实践参与摆在学习的最高水平。因此,我们必须带领学生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③开展活动课,让学生参与实践
为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我们尽量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材料可写,如课内组织学生开展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读书汇报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校方面组织学生进行运动会、拔河比赛、篮球比赛、野炊活动、文艺汇演、春游秋游、参观考察等活动则培养了学生观察、表现的能力;举办日记展览、出黑板报、编辑班报校报,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开展游艺类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启思维,培养学生其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不断促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可见,开展活动课,让学生参与实践,能拓展学生的知识,激发其学习写作兴趣,培养其能力,陶冶其情操,发展其特长,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作文每学年不少于14次,其他课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也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其实素材来自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作文训练中,我们如能切实地从以上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积累、模仿、实践获得素材,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可以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赵智梅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作文教学也同样如此。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利用山区特有的环境条件和班级开展的课内外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开辟观察、习作的渠道,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锻炼写作本领,培养写作的创造力。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生往往怕写作文,把作文当作苦差事。所以我认为:学生作文先要解决一个“作文难”的问题,让学生乐于写作文,再解决“怎样写”的问题。上海师大吴立刚教授认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首要问题是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从动机走向目的。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发生于学生的“意愿”而不是“强迫”,而“意愿”则是来自于人对事物或活动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会自然产生,它需要教师刻意去激发去培养。对此,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1、重赏识激励,让人人成功。
鼓励实际上是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就等于拨动学生创造的心弦,点燃其思维的火花。而赏识则会给学生送去快乐、滋生兴趣、带来干劲、增强信心。所以我在教学中多鼓励少批评,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例如,我班原有一个学生叫马春雪的学生,起初作文写得很一般,偶尔有一次她的作文写得挺有趣,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还说她有写作天赋,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小的事没想到这么一句不经意的话产生了神奇的力量,这孩子天天在悄悄地写,用她那儿童特有的眼光,写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写对周围的人、事、物的想法,写儿童世界里的烂漫天真,表达她对生活和大自然的情感。慢慢地她的作文写得越来越好,直到现在,马春雪同学的作文在海林特色班也是出色的,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印发给学生学习。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初次写作成功,是后续成功之母。要给孩子以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就相信自己的能力,会接着追求下一个成功。这种成功感对每一个人终身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2、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写作热情。
为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定期举行作文朗读比赛,请同学互评后打分,然后我在总结时找出每个同学作文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我还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作文等等。这样学生可学到别人的长处,看到自己的不足,激励学生改进不足,赶超先进。
为了更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我们还安排了“我的作文表演会”让孩子们将自己满意的习作用表演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师生共同分享习作的快乐,体味成功的喜悦,在展示的过程中作文与做人的教育融为一体,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的创造才能也得到了发展。
3、启发想象,激发写作热情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发展,除了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外我给学生增加了想象作文和幻想作文的练习。如编童话小故事、科幻作文、寓言续写等。还有一些学生最感兴趣的文题,如,《我的梦想》、《假如我是x x x》、《二十年后的学校》等。这些文题可以使学生放开思路,大胆地去想、去写。也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因此学生只要一见题目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任意发挥,很短的时间学生就会把一篇篇有趣的作文写出来,特别是中下等生,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坚定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二、利用学校、班级开展的活动,开辟写作的渠道,丰富写作题材。
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是写好作文的另一有效手段。在学校活动中,学生最感兴趣地莫过于各种各样的活动。活动中,学生参与率高,且人人亲自经历,也自然有话可写。经常举行一些班级活动,如掰手腕比赛,放风筝比赛、堆雪人、打雪仗、到水电站参观等。另外,利用身居山区特有的环境,我们经常举办春游、登山、踏青、野炊等大型活动。每搞完一个活动或玩完眼光游戏,我都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题材不限。这样的写作来自于学生的亲身体验,因此,学生有话可说,有的学生写起来竟收不住笔,最差的学生也能写500多字,写出来的作文即 具体生动又情趣盎然。
通过搞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使学生真正做到了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心,表达自己的真情和实实在在的感受。通过活动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种,激发了创造灵感。学生的品德得到了锻炼,认识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大大增强了写作的乐趣。
三、教会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
在写作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是相辅相成的重要工作。
1、教会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习惯
作文教学要走进生活,欣赏生活。欣赏生活的基础是观察生活,在观察中去爱,在爱中去观察
针对小学生观察中存在的随意性、情绪性、片面性等局限,我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要做到:用眼细看,用耳细听,用手细摸,用鼻细闻,用口细尝,用心细思。让每个学生都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教三年级的《写一种玩具》,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玩具,举办一个“玩具交易市场”,然后让学生仔细地观察自己喜欢的玩具,可自由地推销自己的玩具,也可购买他人的玩具。这节作文课由于有实在的事物供学生观察,而所写的玩具又是同学们所喜欢和熟悉的,因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特别高,一会儿,一篇篇充满想象和童趣的作文就交上来了。
2、教积累写作材料的方法,培养积累兴趣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 就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因此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积累写作的材料。我告诉学生从小要学会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使他们懂得在这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写作的题材。例如,春天,孩子们爱到大河、泡子捉蝌蚪、养蝌蚪;夏天孩子们爱到大河中沤鱼、游泳,就让他们写写捉鱼、烤鱼等,指导学生把自己所经历的事都如实的记在本子上,让学生随时记观察日记,以积累写作素材。
另外,每天抽出早读5分钟时间增设信息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我还指导学生课外多读书,读好书,并摘录书中的好词,佳句,长期坚持下去也会收到事半功倍 效果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爱上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能力,这样的教学就可以说是成功的教学。
总之,在写作教学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林区特有的环境和学校、班级开展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给学生创造一方快乐作文的天空,让学生想写、爱写、善写,作文教学就一定取得成功。
第四篇:浅谈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
1、学生习作不一定要以“写实”为基调。在文艺作品中有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之分,虽然小学生的习作不能同成人的文学创作等同,但这种思想应当被学生了解。事情不一定真实,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把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是转移到自己身上,但包含于其中的感情一定要真实,且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一般性特点。学生的生活阅历、经验有限,可以运用于作文中的有价值的素材相对贫乏,一味讲求写实,有令学生“为无米之炊”之嫌。“写实”的要求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很简单,创新也需要基础,这基础就是生活,丰富多采的生活。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没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创新就没有源泉。况且,作文中事件的真实与否与学生的思想和品质没有必要的关联,也不能把虚构事件同说谎等同起来。当然,“写实”与“写虚”之间有一个“度”的问题,这需要老师在作文指导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要教会学生把“虚”写“实”。
2、口头作文与书面写作同等重要。口头作文与说话训练的侧重点不同,口头作文带有较强的书面色彩,说话则是纯粹的口语训练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语言沟通的能力。说话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度,不能把口头作文与说话训练划等号。在作文教学中,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入手。
第五篇:高中作文教学如何进行
高中作文教学如何进行
引言: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回归自然,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在别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适的加工。充分运用学生的潜在能量,使教学目标充分实现。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重要语言技能之一”。它是反映学生实际语言水平的一种综合能力,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生的写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更是高得不能再高。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必须重视作文的教学,从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到底该怎样做呢?
首先要学生回归自然,让学生找到作文起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更是表达情感的发源地。因为任何一件事情都离不开他的生存土壤,学生在生活这个空间里才能品味生活的点点滴滴,感受生活无穷的乐趣。进入高中后学生随着知识、经验、技能的不断丰富,他们已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的要求,这正是对高中学生进行作文教学良好时机。而这个时机就是让学生回归自然,欣赏生活。让学生去品味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人文性;让学生去思考”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全局性。”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鼓励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去书写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学生在自己的展示中感受生活的多彩,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这样就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因为没有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其次培养学生学会汲取,正确阅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论。因为高中学生已经学会从不同人的思想中提取精华,从不同的观点去思考不同的人生感悟,这时就要求学生站在正能量的角度去欣赏古今中外的事物,从更多的文学著作里面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并作为有意识记忆的一些材料,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像茅盾先生说的那样,“身边应当时时刻刻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像老舍先生说过的,“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没有这些积累,就写不出来。”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随手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这样坚持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以后再也不会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的现象发生,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会将别人的知识进行有机的转换。学生的写作素材也就无限扩大。
最后,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品味成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的地位放在第一位,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内心需要,知道一些写作的相关知识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只有掌握才能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应当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将繁琐的作文知识简单化,清晰化。因为只有这样做,才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学习运用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赋”与“兴”时,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入手,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及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歌曲就行讲述和利用,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学生尝试着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真是增色不少,学生当然愿意不断的尝试,教师此时就要将权力教给学生自己完成“兴”的知识,有的同学引入了《纤夫的爱》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了 “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有的学生引入高尔基的《海燕》虽是一篇写自由的诗,可是通篇没有自由的句子,只是通过海燕的一切来表述,学生尝试去通过各种方式表现,这样即降低了作文的难度,又激发了学生的需求。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只要学生喜欢,学生就会想办法去完成,从而不断的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每出色的完成一项作文教学任务,教师都要给与充分的肯定,这时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作文不断的进行展览,学生之间互评,不同班级学生交流作文心得,让学生在肯定中表扬中得到发展和进步,从而才能使学生追求的更高,能力更强。
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和尝试,学生一定会找到合适的生存空间,他们每天在进步中不断地完善,思维得到全面的拓展,学生们当然就会勤于笔耕,不断进步。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在轻松的环境中开展着,行进着,成熟着。
参考文献
[1]《作文研究》2012第11期.[2]《语文教学研究》2010第7期.(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