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刑事侦查“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蒋 巍
【摘 要】针对公安院校教学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采用刑事侦查“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刑事侦查教学,可以突出学生主体位置,使理论与实践高度契合。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以刑事侦查岗位需求为主线,不断整合教学内容,以加强实践经验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关键词】教学改革 刑事侦查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47-03 根据当前公安院校发展战略以及刑事侦查学科的科目特征,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党的十八大将教育列入改善民生与建构和谐社会的首要工作,并提出“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发展目标。教育模式的先进与合理,不仅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办人民满意教育”战略的全面实施。从微观角度分析,刑事侦查学科作为公安专业的二级学科,主要通过刑事侦查学总论、犯罪现场勘查、刑事案件侦查、信息化侦查和公安情报学等分级课程来实现,丰富和加强学生侦查知识及实战技能,提升学生自身能力与综合素质,塑造刑警品质和培养职业荣誉感。在公安院校发展战略的“外驱力”和刑事侦查学科课程设置目的“内驱力”相互作用之下,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满足院校的发展需求。在具体改革中,可以应用“教、学、练、战”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来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刑事侦查教学中“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势分析
“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遵循“实用为主”这一基本原则,以公安民警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刑事侦查课程所需的专业知识内容和技能,建立不同的教学功能板块,并运用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师通常会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完全遵照刑事侦查实际工作过程,传授有关刑事侦查的理论知识、侦查方法、技能和操作流程等内容。从教学成果来看,“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消化和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而规避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弊病,例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论存在机械化记忆,难以融入到实践应用中。“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如下。
(一)突出学生主体位置
刑事侦查课程中应用“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流程:教师布置实训任务→教师传授相关理论知识要点→教师就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之间自评、互评→学生完成实训预习报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教师实时监控整个过程→教师讲解实训问题,并对重点内容予以演示→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向教师报告实训成果→教师点评→学生判定检测结果→完成实训任务总结报告。从该流程可以发现,学生占据了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牵引作用。以刑事侦查课程为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作为这门课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首先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并运用科学的方法使教学任务与学生的求知欲望相契合;学生则以学习一种职业本领的态度,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交流协作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去掌握刑事侦查技能、学习相关知识,并在学习课程内容过程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相关经验。
(二)理论实践高度契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机融合了理论与实践,帮助学生奠定刑事侦查理论知识基础,并通过实践巩固基本知识。这种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教学方式带来诸多好处。首先,该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有效规避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传授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其次,该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等新型教学工具,模拟侦查现场的教学环境,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形成了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在空间上的完美结合,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以致用,在操作过程中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当前的高等院校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高校毕业生在学校的成绩优秀,但是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却碌碌无为,表现平庸。从高校教育方式角度分析这一问题,可以发现: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较为普遍,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既无法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应用理论知识,也无法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全面实现公安院校培养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超强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
二、刑事侦查教学中“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原则 在刑事侦查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原则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刑事侦查岗位需求为主线,整合教学内容
刑事侦查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应以刑警职业特征为出发点,包括刑警职业需求和刑事侦查具体活动,对刑事侦查工作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对相应岗位所需能力予以总结,并选择和编排以专业能力、知识和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内容。在内容确定之后,根据刑事侦查工作的实践活动,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遵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将教学内容分离成若干个教学板块。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一定要使每个分级教学板块都以实现刑事侦查能力为目标,设计相应的单项及综合能力训练项目,并引导、督促学生把握有关刑事侦查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方式与规程,从而实现学生刑事侦查能力、理论知识和职业素质全面提升的教学目标。
(二)以加强实践经验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最为突出的一个优势在于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成一体,突出了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从效果上看,教师指导学生实际“工作”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为日后的工作积累更多的实际操作经验。此外,“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加强学生对刑事侦查学科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授课过程中,教师将理论渗透到相应的实训项目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相对晦涩的理论内容,并能够付诸于实践。因此,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加强学生的实践经验,是“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具体应用中的关键。
(三)以学生为主体,科学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环境转化为师生互动、学生“满堂学”的全新环境,该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这一优势引入刑事侦查学科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判案能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之中加强了学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因此,在刑事侦查教学中应用“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一定要遵循“学生本位”这一基本原则。
三、刑事侦查教学中“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实际应用
遵循上述三原则,刑事侦查教学中“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方式实际应用可以按以下流程进行:演示和讲解→学生模仿操作→学生操作,教师循环指导→检查和评价→布置撰写实训报告。下面以“刑事侦查现场勘查”教学内容为例,分析教改后的教学方式应用情况。
(一)教学内容简介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犯罪现场勘查的基本知识,明确犯罪现场勘查的意义、目的和任务,掌握现场勘查前期处置、现场保护、现场访问、实地勘验的基本知识、实战应用技能和现场分析的内容、依据与基本方法,熟练掌握现场勘验、检查、记录、制作及现场勘查信息的录入与查询技能,具备一般犯罪现场的勘查能力。
(二)基本教学要求 1.知识要求。帮助学生理解现场勘查的内涵;熟悉现场保护和勘查的任务和要求;掌握现场勘查的组织指挥要点;认识现场勘查、现场访问、现场分析和现场记录的一般步骤和方法。2.能力要求。使学生识别各类刑事犯罪现场;进行室内现场、室外现场的保护,能够独立处理紧急情况;进行现场访问,制作现场访问笔录;按照实地勘验的步骤进行实地勘验;制作现场勘查笔录和现场图;能够正确进行现场分析,确定侦查方向、范围,制定侦查计划。3.素质要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现场勘查知识和技能解决常见刑事案件现场勘查中的具体问题,树立依法勘查意识、证据意识和程序意识,规范现场勘查行为;尊重现场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胜任一般案件的现场勘查工作。
(三)具体教学过程
1.演示和讲解。为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学习过程之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是极有必要的。首先借助多媒体播放刑事办案人员的现场保护、现场访问、实地勘验、检查和现场分析等工作的影音录像,并结合短片内容,向学生阐述现场勘查的基本工作流程,将与各个流程相关的理论知识、法律制度和基本操作要领予以详细说明和演示。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巩固学生对各个操作要领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抽查个别同学的方式,让他们来模拟相关的操作流程。
2.学生操作,教师循环指导。在学生初步掌握现场勘查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要领之后,为了训练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将学生以6人一组的形式分成若干个“侦查小组”,并再次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播放案例短片,让学生以短片内容为依据,进行现场勘查工作的实训练习。以下是实际应用重点。
(1)现场访问。各小组根据所提供情景,然后以“案发现场”为中心,模拟现场访问练习,并将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被害人具体情况(基本特征:为人、身体状况、活动场、被害事件等),作案工具,作案人的体貌特征,周边群众是否见到可疑的人、事、物等内容,按照教师传授的制作现场访问笔录的结构、格式等相关要求,将访问的内容全面、准确、客观地记录下来。
(2)整体勘查、检查。遵循“先静后动,先下后上,先重点后一般,先固定后提取”的原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先中心,后外围的勘查顺序,详细勘验案发地点;重点观察、发现犯罪现场的遗留物质、毛屑、血迹、鞋印等痕迹和物证;沿着犯罪地点周边进行侦查,注意发现犯罪嫌疑人有无丢弃某罪证物品;对被害人进行检查。训练学生制作包括:现场勘验检查笔录、现场照相(包括方位照相、概貌照相、重点部位照相、细目照相)和现场绘图(制作现场方位图和全貌图)等内容的现场勘验检查记录。
(3)现场分析。根据以上步骤所搜集的内容,各小组就侵害目标及损失,作案时间、地点,作案手段,作案方式,作案工具,作案动机,作案人数,作案过程和作案人特点等内容展开讨论。在该流程中,教师主要的任务是:通过观察各小组的实训练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循环检查和个别指导,并总结出实训中的共性问题,再次进行讲解和演示,以实现答疑解惑的教学目的。
(4)检查和评价。在以上工作初步完成之后,为了进一步检验学习成果,则进入检查和评价环节。检查与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两种模式。学生自评是指:教师根据现场勘查的具体步骤和各步骤中的指标制定标准,让各小组去发现和分析实训过程中的问题;教师评价是指教师就学生的实训态度和技能掌握程度等内容进行综合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实现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完全对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5)撰写实训报告。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后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结构和专业素养,在课程接近尾声时,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实际操作情况为依据,为学生制定撰写实训报告的要求,并布置实训报告作业。
四、“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方式顺利开展的保障措施 从“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流程来看,由于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主人翁”这一特征,对开展刑事侦查教学工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角,但是教师的指导和牵引工作是实施这一切的根本。因此,为了让“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刑事侦查课程中得到充分应用,首先,学校应当提供相应的教学设施;其次,教师队伍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积极为学生制订科学系统的“教、学、练、战”一体化课程内容和教材,并不断探索师生互助、生生互助、调动学生学习热忱的教学方法;此外,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成果的评价体系也应当进一步予以完善。
就现况而言,无论是教学设施的完善情况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还是教师在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的探索方面,已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评价体系的建设仍然以期末考试的笔试为主要参考。此种模式主要是以学生的卷面分数为学习成果检验的唯一标准,将理论知识的解答情况作为评价该课程学习情况的依据。此种极度强化考试成绩,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考核的方式,也必然成为学习与工作两极化分离的一大诱因。“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之所以被应用于刑事侦查教学中,就是为了解决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两极化问题,从而加快公安院校的教学改革,优化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因此,建构理论知识、专项能力、综合能力为一体的评价体系,使评价结果趋于合理和完善,是“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的一个关键保障。在具体的评价体系建构中,可以遵循教学内容与日后工作紧密联系的原则,将考试分为理论知识考核(以期末笔试为主要依据)、学习过程考核、综合能力考核(如:以实验实训考核成绩为主要依据)和案例分析考核等多个板块。之所以做出此番设计,一是为了规避学生平时不认真听讲,期末通过背书获得好成绩的现象;二是通过考核,实现全面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解决学生进入社会之后,难以快速适应工作环境的问题。
“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具体到刑事侦查课程中,以刑警职业需求和特征为出发点的教育大纲设置,有效整合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这种全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目前公安院校的人才培育目标主要通过刑事侦查课程的开展,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侦查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最为基本的价值观和精神风貌。该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教育培训体系,同时还将人文关怀和心灵沟通有效融入教学过程,因此在当前的公安院校教学改革中有较大的应用和推广价值。【参考文献】
[1]蒋南飞.刑事侦查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3(1)[2]董宁.论新时期刑事侦查专业教学思想更新与方法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3)[3]杨郁娟.从刑警职业技能的内容和特点看刑事侦查学教学改革[J].公安教育,2011(1)[4]章峰,陈刚.论公安刑事执法综合实训教学的实施方法[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1)
[5]芦佳.案例教学法在《刑事案件侦查》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1(8)[6]徐炳全.刑事侦查课程理论知识教学之探析[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作者简介】蒋巍(1981-),男,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侦查系讲师。
第二篇:公安教育教、学、练、战
公安教育应做到“教、学、练、战”一体化实现公安教育训练“教、学、练、战”一体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从西藏的具体实际与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使公安高等职业教育与公安事业的发展融为一体,所培养的学生才能学有所获。
要推动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始终把提高学生和在职民警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教育训练工作的根本要求,正确引导广大民警和在校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成立以西藏各级公安机关的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为专业发展把关,共同研究讨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改人才培养目标、质量标准和训练大纲,研究课程设置,确定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实训的方式,使实训大纲、教材内容、训练方法与实战要求紧密衔接,努力做到按需而设,按需而教。坚持“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基本原则,内容设置必须具有针对性,才能取得实效,从而保证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准确性、可操作性及鲜明的专业特色。
坚持贴近实际、服务实战。尽管现在我区年轻的高学历民警不断增多,整体文化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与我区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相比,不少公安民警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滞后于实战要求,“说不过、追不上、打不赢”的现象仍然存在。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走出去、请进来。公安机关实战部门的专家学者一定要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学能够紧密结合具体的公安实践活动。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聘请实战部门的专家为客座教师、兼职教师,定期来校做专题讲座或兼任某门专业课程的授课任务,这样就可以获得他们从实际工作中得来的宝贵经验,丰富学生实践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同时让学生深入到实际部门中去,一边接受实习教师的指导,一边接受实践专家的训练,使知识教学与技能培训有机结合,有机实现“教、学、练、战”一体化,使学生和警察的身份相互交替,既达到学生身份要求,又达到警察身份的严格要求,同时,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社会信息,学会最新的战略战术和技能,有效实现学习期间能顶岗、毕业之后能上岗的培养目标。
科研工作是公安教育与公安工作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学校与各级公安机关紧密配合,结合公安工作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申请课题立项,共同完成科研项目。一方面,通过共同研究,可以开阔教师眼界、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科研成果的传播、交流,可以更新民警的思维、改进原有的工作对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可以为公安工作提供强大理论和智力支持。
总之,只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努力实现公安教育训练“教、学、练、战”一体化,就一定能为维护西藏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小康西藏、平安西
“教、学、练、战、研”一体化的思考
我国公安工作的特殊性使其职业教育较之一般的职业教育具有更强的实战性。公安院校实战性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掌握警务基本技能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且还能起到发展理论的作用,使实战教学成为提高学生发展的后动力。
“教、学、练、战、研”一体化,是警务实战训练创新的重要内容, 也是警务实战训练改革的先导。作为一个有机联系整体,它包含了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效果评估等要素和实践环节,体现和追求的都是培养学生的警务实战能力,在本质上与公安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相一致。
一、教学目标的统一性
一体化,就是把“教、学、练、战、研”作为一个有机联系整体。整体中“战”是处于核心地位,其他元素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为:教为战、学为战、练为战、研为战,就是以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为中心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把握好“教、学、练、战、研”目标的统一性,在教学设计时,有利于教师统揽全局,把握部分;在实施教学时,防止偏离目标,使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保持教与学方向的一致性。
一体化教学目标体系可概括为“一条主线,两个支撑点”。一条主线是指根据公安院校应以培养学生公安实战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目标,组织开展教学和训练。两个支撑点是指将“实战技能”和“创新思维”培养作为目标体系,把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贯穿到教学各环节。“教、学、练、战、研”目标的统一性,要求教育工作者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凡事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关系因子的协调,以提高实战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学生实战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学效果的评价依据,以学生掌握的警务技能实用性和实际检验效果作为教学目的,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关联性
“教、学、练、战、研”作为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各环节之间紧密关联,互为条件,具有严密的内在联系。其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为学,教学相长;学为练,练中学;练为战,战中练;研为战,战促研。它们的辩证统一,是“一体化”创新性的体现。
“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断调查研究公安工作实际状况、工作需求,总结公安一线的实践经验,及时将社会治安形势、公安工作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中,增强公安业务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先进性、鲜活性。同时要求科研工作面向公安实战、瞄准公安工作改革发展,尤其是针对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攻关。同时要求学生全面提高理论和业务素质,具有较强的警务实战能力和创新能力,能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警务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的递进性
“教、学、练、战、研”的各个环节是“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各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互为目标,层层递进,不断深化:教为学导向,学是练的基础,练决定战的质量,战为研提供新的课题,研提升教的质量和深度。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宏观地加以把握。
学生的学习重点是激发思维,只有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角色,才能体会探索和发现真理的过程,体验到如何去创造,如何去发现真理。
警务实战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警察的职业态度、专业理论、警务技能、创新思维和准确有效地完成警种工作的能力。警察职业素质由警察政治素质、职业伦理素质、文化素质、法律素质、警体技能素质、刑事侦查基本素质等构成。不同警种的警务实战能力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学生的警务实战能力的评估,应以培养目标为依据。构建“教、学、练、战、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首先,确立了实践教学的中心地位,把实践性教学从理论教学体系的附属地位中解放出来。当前我国教育“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问题还普遍存在,建立一体化的教学体系,是实现公安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战教学为中心的重要途径。其次,打破了传统教学体系的局限,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创新要求。“教、学、练、战、研”一体化把真正的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营造宽松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实现了教学由主导型向引导型转变,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大大提高了培养学生实战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性。
第三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摘要: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将《审计学》的教学模式从教学路径、教学方法单一的传统模式转型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改革,教学模式实现路径及其应用等内容。
关键词:教学做教学模式实现路径审计学
一、研究背景分析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它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型人才,又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初级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是一项具有重要衔接意义的学历阶段,能够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既有本科教育的综合素质要求,同时也具备面向社会的就业导向的鲜明特征,从而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国家针对本科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2009年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报考全日制会计专业硕士(MPACC,应用型硕士,区别于学术型硕士),以区别于普通硕士,说明在现有本科院校内,部分全日制学生已经分流到硕士阶段的职业化教育轨道。同时积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以更好的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审计学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已有许多专家进行了探索。吴秋生(2013)在分析了传统《审计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审计学教学体系应该从教学路径、教学案例类型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的新要求。余玉苗(2011)认为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应以创造力、就业力与创新力的塑造为导向,从案例库建设和案例教学、实验中心建设和实验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及实践教学四个方面全面创新教学方法。何芹(2009)认为鉴于审计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特点,案例教学法能够更好的弥补传统审计教学模式的缺陷,将审计课程教学模式从学生被动学习模式向学生主动学习模式转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基本内容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改革。
第一,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在围绕学生就业需求的前提下,教学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的知识,应加以适当的拓展,由任课教师在教学中选取引入部分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的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其思维的开放性,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更多方面的选择。鉴于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审计学课程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应该撰写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教材,其中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实务操作应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比重;同时应该完成一套配套资料,包括讲义、课件、案例集(理论案例和实务案例)、习题集、综合实训资料等,争取做到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相关问题图表化、程序问题案例化。
第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考虑将案例教学法(理论案例和实务案例)、实践教学法(课内实训、综合模拟实训、校外实践)和研究性教学法(启发式讨论教学)等教学方法与微课、慕课等新技术综合运用,以达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第三,考核模式改革方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可考核方式分为三部分包括平时考核、实训考核和期末考核,其中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平时作业、论文设计等;实训考核主要通过借助校内审计综合模拟仿真实验进行,根据学生实训的态度、结果和体会来衡量;最后,通过期末考核来衡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期末笔试考试进行,但在试题中应以情境选择题、分析题和案例题为主,减少识记的内容,体现对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考量。当然考核方式只是一种评价手段,在确定考核标准时,应重实效不重形式,强调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考评,激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否则教学考核就失去了意义。
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实现路径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立足审计行业,探究如何培养会计师事务所需要的技能型审计人才,通过企业、行业调研以及针对开设审计课程的会计系毕业生调查问卷,分析审计行业的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教、学、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主要包含四个层次的应用:一是教学内容方面,在理论讲解的同时结合理论型案例、融入实践思想,通过“理论+实践”的融合讲解,增强课堂趣味性和可理解性,达到素质培养目的;二是课内实践方面,在教学内容“理论+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审计实务案例,深化学生对审计知识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三是审计综合模拟实训方面,通过全面、真实的审计实训资料,让学生完整操作审计业务的各个流程,掌握实际业务的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审计实践操作能力,达到从事审计助理岗位所需的基本要求;四是考核方面,通过“考核模式”的应用,达到理论、课内实践、案例分析全面训练的目的,同时也实现了审计课程的培养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吴秋生.《审计学》案例教学体系的创新[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0(16)
[2]余玉苗.《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2011(12)
[3]李晓慧.审计学教学案例设计及其运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0(12)
[4] 王海荣、杨晓明.独立学院审计学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36)
[5]张沁.高职会计专业《审计学》教学探讨[J].会计之友,2011(3)
[6]何芹.案例教学法及其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7)
[7]吴丹.关于创新审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管理观察,2008(23)
[8]张雪梅.审计学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创新[J].财会月刊,2007(29)
第四篇:“学-导-练”教学模式
“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齐开好课程、开足课时,在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所要求的课时已远远不足,造成“时间紧,任务重”的一种局面。因此学校进一步深入课堂进行调研、分析,同时还发现学生通过这种“赶大集”式的展示,缺少有序性;学生的一些学习习惯太随意,缺少规范性;学生的注意力分散,缺少聚焦性;存在一些作秀的东西,缺少实效性;教师讲的过多学生练得少,缺少高效性。我们组织了课堂检测小组随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抽测,有的课堂中学生的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让检测领导和授课教师大吃一惊,课堂效率低下。具体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师讲得太多
课堂教学中,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的教学方式还存在,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还是表现在被动的听,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落实得不好。
(二)学生练得太少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训练关注不够,学生课堂训练的时间没有得到保证,学生练得太少。一方面说明教师对知识的当堂巩固重视不够,一方面说明部分教师把知识的巩固寄希望于学生在课后完成。
(三)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比较关注自己讲得怎样,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
二、“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理念
确立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确立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导学案的编制,突出“一个坚持”,着力“四个关注”,达到“一个目的”,凸显“一个核心”。突出“一个坚持”,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着力“四个关注”,弘桥中学
2“学-导-练”教学模式的优势
“学-导-练”教学模式,从我校学生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提升了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减轻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提升教师教学整体水平。教师在学,导,练的过程中处理好“有效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增强开展有效、高效教学研究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构建有效、高效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学:自学。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独立思考阶段。
“自学”可以改变以往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我们的理念是“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我们先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高学习效益开始——让效果好起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既要求学生身动,更要求学生心动和神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学-导-练”教学模式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还给真正的主人——学生。
2、导:指导。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组内(班内)交流讨论,目标形成阶段。
在“导学”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教与学同步进展。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已经达到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即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它介于学生潜在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他认为教学应为学生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他的现有发展水平。同时教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心理上存在着追求完美的定势,有利于他们把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当众演示,解决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或讲解点拨,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延伸,引导归纳,提炼方法,总结规律,形成知识结构,完成学习目标。
3、练:巩固、拓展练习
巩固练习:做到当堂训练,当堂反馈,当堂解决问题。拓展练习: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拓展教材内容的不足。学生小结:对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掌握方法要领与重点。
“学-导-练”教学模式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理念,整个过程学生要不停的“学”,教师智慧的“导”,充满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成了真正的课堂的主人。同时确保了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从根本上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导-练”教学模式,变“跟我学”为“我要学”。疑为思之源,思为智之本;疑乃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第五篇:“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教学设计
“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教学设计
首先是“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教学方法实践。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加强了实验实训力度,尝试采用把一部分教学的课堂搬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室进行,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讲述理论部分时,通过CAI课件、录像、动画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以及将仪器、仪表、电路器件等直观地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并灵活地改变电路结构和参数,清楚地观察实验结果并动态显示电路的相关波形,使学生能初步应用EWB仿真软件设计电路和进行电路功能的仿真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理论部分讲完后可立即安排相应的动手实验,使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独立动手操作,并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这样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衔接更紧密,时间的安排上也较灵活。
通过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而且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这些技能对他们成为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有很大帮助。
其次我们采取了多种考试办法。过去学生成绩往往凭期末一次笔试来确定,这种方法难以对学生的全面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做出准确的评估。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电路、电子系列基础课程及实验课中均对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进行了探索及改革,其基本精神是将学生平时各方面表现,特别是在平时解题答题时具有的创新性表现纳入总成绩,学生期末成绩等于期末卷面成绩加上平时作业及创新性课题成绩。实验课成绩为平时实验和综合实验成绩,评定实验成绩时,除实验报告外,主要结合实验各个环节情况(检查、验收、答辩等)综合评定。重点考核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独立工作能力。
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于促使学生从单纯记忆型学习向研究型学习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