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的结尾环节教学策略

时间:2019-05-15 05:4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课的结尾环节教学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课的结尾环节教学策略》。

第一篇:语文课的结尾环节教学策略

语文课的结尾环节教学策略

长春市三十中学 万樱楠

教师教学的每一节课,需要教师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从而为课堂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筑路架桥。对课堂教学来说,仅有好的开头还不能说是“成功的一半”,还需要有好的结尾与之相呼应。当一堂课快结束时,学生或久坐显得精力困乏;或是情绪被深奥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感染,这就要求结尾比开头和主体更吸引人。对于这一环节的精心安排,会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

常见的结尾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总结式结尾

是在上课结束前用较短的一段时间,把所上的教学内容提纲挈领进行归纳、总结。要求教师用简明、扼要、有条理的语言进行总结。还可以配合板书的形式,既有系统性,又不遗漏知识要点,让学生的认识和记忆完整。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炼的语言归纳概括课文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色,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如:在讲授《背影》这篇文章时,到了课堂尾声处,要总结全篇,可以运用总结抒情式的语言来介绍: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中母亲为儿子一针一线,细细密密缝补衣服的镜头,表现出母爱的细密绵长、深沉博大。这个镜头成为耸立在人们心目中的母爱的丰碑。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善于捕捉特定情境中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特征“背影”来刻画人物、抒写感情。为我们描写了一位在逆境中仍爱心拳拳的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蹒跚而伟岸、笨拙但坚韧的顶天立地的背影,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从而充分地表达出了当时父子之间那种骨肉至情,获得了感人的艺术效果。这个镜头则堪称慈父的不朽雕塑。

这样,在课堂原有气氛的基础上,巧妙引入,课尾再起波澜,拨响听者的情感之弦,使之产生强烈的共鸣。由此,学生就可以抓住重点、掌握要点。对所听课堂知识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二、发散式结尾

是指把教学过程中得出的结论,进一步进行发散性思考,以拓宽知识的覆盖和适用面,并加深对已讲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熟悉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积极思考。有的可将课文的内容进行比较,如《孔乙己》与《范进中举》中的两个人物,将其性格、所在的社会环境、所揭示的主题等进行比较;有的将题材相同,而意境主题不同的文章进行比较,如《沁园春〃雪》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虽然都是咏雪,但由于作者所表现的主题不同,诗中的意境也就截然不同。通过比较我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寻异,并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思路。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结尾的时候围绕一个中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大有益处的。

三、拓展式结尾

语文教材涉及的内容广泛,天文地理,诸子百家。教师应注意因文制宜,适当沟通学生的生活积累和阅读所及,扩充领域,开拓视野,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岳阳楼记》时,了解了作者在这篇名文中所具有的政治抱负与旷达胸襟后,可引导学生关注与岳阳楼有关的诗歌,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以及与之相关的对联、现代有关岳阳楼的散文等,这样,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更让学生积累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句,一举两得。

四、回味式结尾

教师借助同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文艺作品等,在课堂原有气氛的基础上,巧妙引入,结尾再起波澜,拨响听者的情感之弦,使之产生强烈的共鸣。如在讲授《在烈日和暴雨下》让学生充分领略了祥子的悲惨命运,领会作者要揭露的那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后,可以让学生看一段《骆驼样子》电影的结尾——祥子穷困潦倒的走向黑暗、走向远处,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达到余音未了、余味无穷的效果。在讲授《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活动课时,安排学生欣赏《苏三起解》《红娘》《甘洒热血写春秋》片段,让学生在这些京剧唱段中沉醉、能够哼唱着走出课堂,并能够让学生关注祖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从而达到弘扬祖国国粹的目的,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回味式结尾,可以燃起学生的激情。

总之,一个绝妙精彩的结尾与令人钟情的开头有机结合,似锦上添花,促人振奋,使课堂教学始终扣人心弦,引入入胜。反之虎头蛇尾,很难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甚至会使已达到的教学效果付之东流。教师在一堂课的最后,留下几分钟时间,要求学生消化、巩固当堂课的教学内容,这是很必要的。所以,教师要处理好课堂教学的结尾,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培养

第二篇:语文课结尾

小学语文课结尾有妙招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成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一堂课的开头艺术研究甚多,而对于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则涉及较少。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就语文课结尾谈几点体会。关键词:课堂教学语文课审美观念 学生情感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开头要扣人心弦,中间要环环相扣,结尾更要精心设计,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因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是教学过程中重要一环,收尾的成功与否也会影响—堂课的效果。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正确的观点,形成高尚的品格,健康的审美观念,并在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教学大纲》提出的语文教学的任务,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课堂教学的成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一堂课的开头艺术研究甚多,而对于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则涉及较少。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就语文课结尾谈几点体会。

一、发散激思 引导想象

语文课如果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灌”完为止,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局限在狭小的圈子里,不能发散、灵活运用的能力也就相应地降低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结尾的时候围绕一个中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帮助他们开

开思路,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大有益处的。

例如我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则采用了其方法。《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娓娓地向我们述说着雷锋昨天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呼唤着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对这位“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雷锋该有多少事可以大写特写啊!然而,作者只截取了一两个故事,以少喻多,我们由此可以推想出雷锋的为人了。学生学了这篇小诗,应该从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体会到雷锋的热心助人。我提示学生吟读歌词《学习雷锋好榜样》。我说:“同学们应该还记得歌词《学习雷锋好榜样》歌颂雷锋的动人情景吧!为什么雷锋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呢?同学们联想一下《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中的雷锋,就可以找到答案。我们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用美好的语言来赞扬我们的雷锋?”这一启发,使得同学们思路大开,纷纷要求发言——有的说:雷锋生活简朴,严于律己,只求奉献不求享受,的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有的说:雷锋平易近人,热爱人民„„

二、激情升华

一堂课的起始和高潮,往往需要教师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从而为课堂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筑路架桥。结尾时教师能把握好时机,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围绕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情感,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例如我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在结尾部分我作了如下处理,我问:“课文最后一句:我忘不了那一天。指哪一天?我永远忘不了什么?”

学生回答。此时,我挂了邱少云的大幅挂图,用苍松翠柏衬托着墓碑文。一边播放着英雄曲的激昂调子,一边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说:“同学们,在‘391’高地夺下不久,朝鲜人民在那里竖起了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这样的结局,设计了音响、图片,化静为动,挖掘内涵,符合“儿童用声音、色彩、形象来思维”的心理特点,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发展了能力,还给学生以灵魂的洗涤,学生感到回味无穷。也就是说,讲读一篇课文,不光要有“凤头”似的入手点,“猪肚”似的着力点,还要有“豹尾”似的结局点。

三、巧设悬念 回顾课文

大凡高明的作家,常会在文章中设置悬念,紧紧抓住读者的心。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在结尾巧妙地设置悬念,能引起学生对一节课或者课文内容的回味、思索。我在《凡卡》一课快要结束时总结:凡卡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孩子,他多么渴望爷爷收到信来接他回乡下生活,同学们结合课文想一想,爷爷会来接他吗?爷爷能来接他吗?通过这样一问,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写作意图的思索、探究,引发学生的兴趣。

四、延伸激趣

语文教材内容广泛,有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几乎涉及到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如果我们就文教文,不作任何延伸,势必局限在十分狭小的天地里,学生所知甚少,不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如果我们注意因文制宜,适当沟通学生的生活积累和阅读所及,扩充领域,开拓视野,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延伸式可以结合讲解进行,也可以在课中完成。

例如学习《少年闰土》一文,它是根据鲁迅的小说《故乡》节选出来的,课文描写了一个健壮朴实,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结束教学时,我把学生引导到课外阅读领域,指导他们去找《故乡》争取阅读,了解全貌。又如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使同学们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对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无比痛恨。再如《金色的鱼钩》一文,课后我布置同学们以6—8人小组排演课文剧,在班上表演,并选出优秀的一队,老师再作辅导,无论从道具到音响,舞台设计等都作精心的编排,让他们为全校师生作汇报表演,此举轰动了全校。同学们通过朗诵表演,使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总之,结尾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每一个教师都可在不同的文章中演绎精彩。一个绝妙精彩的结尾与令人钟情的开头有机结合,似锦上添花,促人振奋,使课堂教学始终扣人心弦,引入入胜。结尾搭桥铺路做得好,处理灵活,课内外联系紧密,定能使教学事半功倍。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策略

课外阅读并不完全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课外阅读应该是在情趣性萌发,情感性熏陶的前提下,恰当地教给若干读书方法;大语文课外阅读模式理论认为,教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应该是有限的,而且是渐进的。在低年级,让孩子们掌握记住故事梗概,并加以复述的方法;还可以学习课外读物部分词汇,加以领悟和解说。在中年级教学生在阅读中注意用得比较好的语句和语段,学习语言美的鉴赏方法;此外,还可以学习就书中令读者感到有疑义的内容或语言提出自己的疑问与看法。在高年级,应该深入一步领会精美的语言与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及浓缩一本书内容的方法。还可主动学习做读书笔记与读书卡片。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阅读,获得读书的方法,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堂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及时的总结指导。

大体上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有

“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好书推荐课”等几种课型。

阅读方法指导课的教学策略:

专题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实践——畅谈收获体会

1、专题阅读方法指导

学习目标:确定专题,学习阅读方法。

操作要领:此环节要在“专题”上动脑筋,花功夫。指导内容要目标集中,每次只能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甚至一种方法的一个方面。如品味性的精读可以分为词句的品味、段的品味、篇的品味等多个专题。指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读书实践,谈做法、谈体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总结出方法;可以学生先阅读尝试,然后总结方法;也可以由教师运用实例进行专题讲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使学生真正认识某种阅读方法的精髓,并通过阅读实践,切实掌握,以提高读书的品味和质量。但本阶段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

2、学生阅读实践

学习目标:运用方法,进行阅读体验,形成技能。

操作要领:在初步了解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阅读体验,通过实践,巩固所学,形成技能。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在学生阅读其间进行巡视,及时回答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随时指导。尤其要注意帮助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此环节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

为了便于训练,学生阅读的材料可以由教师统一发放或规定,可限制范围。如指导了浏览性的泛读方法后,可布置阅读报纸或故事类书刊;指导了探求性的速读方法后,可向学生提出一个思考性问题,让学生阅读与此相关的材料寻找答案;而指导了品味性的精读方法后,就要引导学生欣赏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3、畅谈收获体会

学习目标:畅谈方法,交流收获,共同提高。操作要领:教师有组织地让学生结合阅读实践体验,谈出自己怎样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的,可以说这样阅读的好处、收获,也可以谈自己在实践中领悟出的新方法、发现的新问题等。教师根据掌握的学生方法运用情况,及时调控矫正。并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阅读体验,以利于彼此之间的启迪和提高。此环节要注意在交流过程要有组织,有引导,不能放任自流,偏离了专题。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附主要读书方法:

1.三读法(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 = =”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3)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4)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5)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以上“动笔墨”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中年级编提纲、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3.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阅读欣赏课教学策略:

选择读物创设情境,触发阅读欲望自主阅读,品评作品 交流汇报,各抒己见

诵读,获得情感体验

1、选择读物

学习目标:教师(或学生)选择推荐感兴趣的读物。

操作要领:在上课前一周,教师或者学生自由选择读物。选择读物时,要主要选取符合学生阅读心理,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有益于启智增知。注重推荐名家名篇。

2、创设情境,触发阅读欲望。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进入作品情景,唤起阅读欲望。

操作要领:教师借助插图、课件、文章精彩片断、配乐欣赏、语言描述等各种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欣赏的兴趣,唤醒学生欣赏的热情。此环节要不能脱离阅读情景,注意手段与阅读内容的有机结合。时间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

3、自主阅读,品评作品。

学习目标: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理解、欣赏作品能力。

操作要领:此环节是重点环节,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欣赏为主。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使学生的阅读有目的,有层次。这一环节大致又分为“快读初步感知——精读勾画批注”两个层次进行操作,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只是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和已有的阅读能力,独立品评,勾画词句,批注所感。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

4、交流汇报,各抒己见。

学习目标:显露个人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

操作要领:教师要精心安排交流环节,注意小组交流与全班交流相互结合,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结合。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展示精彩知识信息世界的机会。要照顾到学生之间阅读欣赏能力的差异,针对学生阅读交流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谈具体、谈深刻,以真正实现阅读欣赏的目的。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

5、诵读,获得情感体验。学习目标:学生朗读或者背诵值得自己欣赏的部分,也可再补充相关的作品进行诵读,感受作品的魅力。操作要领:让学生选取自己最欣赏的内容进行诵读,借助诵读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教师也可在此环节中,推荐与本次阅读内容有关的作品进行补充阅读,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诵读、体会、欣赏。此环节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阅读汇报课教学策略

准备汇报提纲——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1、准备汇报提纲

学习目标:进行阅读,列好提纲,准备班级汇报。

操作要领:进行阅读汇报课,一般要提前一周告诉学生,让学生选取汇报要点,列好汇报提纲。教师要根据年级特点以及汇报的内容提示学生选取汇报的侧重点。

提纲一般包括:(1)阅读的书名、作者、出版社或文章的题目、作者;(2)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3)主要收获:包括思想教育、阅读知识、写作方法、语言积累及其他知识等;(4)疑问、困难或建议。对提纲中第三方面的内容,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全部涉及,而是根据自己读书所得,选准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谈细谈深,可吟诵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诗词,可抓住一个情节或一个细节来阐述,可抓住一个人物的特点来分析,可抓住一种写作方法来介绍,也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学习实际来谈。总之,要求学生依据个人实际,抓住一两点引发出去,谈要谈具体,说要说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对第四方面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学生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即使问题可笑,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此环节在汇报课之前进行。

2、学生交流

学习目标:交流阅读所得,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互相补充阅读认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和听说习惯。操作要领:这一环节是中心环节,又分为以下程序进行:

(1)教师启发谈话。汇报之前,教师可用激励、简洁语言,唤起学生汇报兴趣。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

(2)小组交流。小组交流以4人为宜,交流时间约为8分钟左右。此时,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交流情况,为全班交流搜集情况,了解信息。

(3)全班交流。学生可自由发言。为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对少数不善发言的学生,教师也要指名发言。此环节,教师要做适当调控和升华。所谓“调控”,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内容,确立汇报内容的先后顺序。如第一位学生汇报的是思想教育方面的收获,那么,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先交流一下此方面的内容。待这类内容汇报差不多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汇报另一方面的内容。这样交流,一是眉目清楚,易于别人听记;二是对同一个问题或同类内容,学生易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所谓“升华”,即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用三言两语进行指点,或指点迷津,或概括总结,依据情况,灵活发挥。时间为20分钟左右。

3、教师总结

学习目标:依据汇报情况,进行概括总结。

操作要领:教师依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总结。一要以总结成绩、表扬鼓励为主。表扬时要注意策略,体现层次性、多样化,使优生不断进步,后进生也能看到自身价值,切忌只表扬发言中的“佼佼者”。二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点明不足,以利改进。例如少数学生阅读时不下苦功,汇报时应付了事,这属态度问题、习惯问题,总结时,教师应提出批评,使其端正态度,养成好习惯。这一环节大约需要2分钟左右。

4、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学习目标:使学生运用各自的特长展示个性阅读体会,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保持阅读兴趣。

操作要领:教师在总结后,让学生对自己阅读情况进行自我完善、纠正,然后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体会用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形式可以是背一背,可以是画一画,可以是演一演,也可以写一写等等。学生从准备到展示大约需要9分钟左右。好书推荐课教学策略:

准备推荐——学生推荐——评价——质疑问难——鼓励阅读

1、准备推荐

学习目标:广泛阅读好书,整理推荐材料。操作要领:推荐课前两周安排学生进行阅读,选取认为好的书籍或者文章做好推荐准备。推荐形式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可以是文字式。不管采取何种形式,要有理有据,阐明向大家推荐的原因。推荐的原因可以是语言、人物形象品质、表达方法或者是蕴藏的哲理等等方面。

2、学生推荐

学习目标:推荐好书,实行资源共享,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操作要领:这一环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小组中进行推荐。学生以4至6人为单位,进行推荐,向小组成员陈述推荐的理由。小组同学可以对推荐者进行提问、评价。评选出最值得读的好书,准备在全班进行推荐。教师要参与其中,对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帮助、鼓励。这一过程10分钟左右。(2)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进行推荐。小组推选最值得读的书,向全班进行介绍,介绍者要把书的作者、出处、时代等有关信息和推荐的原因向大家进行陈述。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陈述时要点突出,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对倾听者也要提出一定的要求,让他们能够静心去倾听别人的陈述,记住陈述的要点。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等介绍完后向介绍者进行提问。这一过程需要15分钟左右。(3)教师小结。全班介绍完回,教师及时对学生推荐情况进行小结。主要以鼓励为主,同时也要点明存在的问题,以利于以后改进。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

3、评价

学习目标:评价推荐者推荐情况,获得语言和阅读体验的共同发展。操作要领: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推荐者的陈述对推荐的进行评价,评价可以是其语言表达,可以是陈述的内容,可以是其理由的信服程度等等。此环节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

4、质疑问难

学习目标:质疑问难,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操作要领:学生推荐完后,引导学生提出阅读中遇到问题,进行解疑。教师顺势指导学生获得解决阅读中遇到问题的方法。此环节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

5、鼓励阅读

学习目标:鼓励阅读推荐的好书,拓宽阅读范围。

操作要领: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选取本节课中推荐的好书进行阅读。在阅读中验证同学所得,并鼓励获得个体阅读体验。此环节大约2分钟左右。

课外阅读并不完全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课外阅读应该是在情趣性萌发,情感性熏陶的前提下,恰当地教给若干读书方法;大语文课外阅读模式理论认为,教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应该是有限的,而且是渐进的。在低年级,让孩子们掌握记住故事梗概,并加以复述的方法;还可以学习课外读物部分词汇,加以领悟和解说。在中年级教学生在阅读中注意用得比较好的语句和语段,学习语言美的鉴赏方法;此外,还可以学习就书中令读者感到有疑义的内容或语言提出自己的疑问与看法。在高年级,应该深入一步领会精美的语言与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及浓缩一本书内容的方法。还可主动学习做读书笔记与读书卡片。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阅读,获得读书的方法,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堂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及时的总结指导。

大体上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有

“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汇报课”、“好书推荐课”等几种课型。

阅读方法指导课的教学策略:

专题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实践——畅谈收获体会

1、专题阅读方法指导

学习目标:确定专题,学习阅读方法。

操作要领:此环节要在“专题”上动脑筋,花功夫。指导内容要目标集中,每次只能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甚至一种方法的一个方面。如品味性的精读可以分为词句的品味、段的品味、篇的品味等多个专题。指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读书实践,谈做法、谈体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总结出方法;可以学生先阅读尝试,然后总结方法;也可以由教师运用实例进行专题讲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使学生真正认识某种阅读方法的精髓,并通过阅读实践,切实掌握,以提高读书的品味和质量。但本阶段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

2、学生阅读实践

学习目标:运用方法,进行阅读体验,形成技能。

操作要领:在初步了解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阅读体验,通过实践,巩固所学,形成技能。此环节教师要注意在学生阅读其间进行巡视,及时回答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随时指导。尤其要注意帮助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此环节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

为了便于训练,学生阅读的材料可以由教师统一发放或规定,可限制范围。如指导了浏览性的泛读方法后,可布置阅读报纸或故事类书刊;指导了探求性的速读方法后,可向学生提出一个思考性问题,让学生阅读与此相关的材料寻找答案;而指导了品味性的精读方法后,就要引导学生欣赏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3、畅谈收获体会

学习目标:畅谈方法,交流收获,共同提高。操作要领:教师有组织地让学生结合阅读实践体验,谈出自己怎样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的,可以说这样阅读的好处、收获,也可以谈自己在实践中领悟出的新方法、发现的新问题等。教师根据掌握的学生方法运用情况,及时调控矫正。并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阅读体验,以利于彼此之间的启迪和提高。此环节要注意在交流过程要有组织,有引导,不能放任自流,偏离了专题。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附主要读书方法:

1.三读法(1)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2)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3)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 = =”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3)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4)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5)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以上“动笔墨”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中年级编提纲、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3.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阅读欣赏课教学策略:

选择读物创设情境,触发阅读欲望自主阅读,品评作品 交流汇报,各抒己见

诵读,获得情感体验

1、选择读物

学习目标:教师(或学生)选择推荐感兴趣的读物。

操作要领:在上课前一周,教师或者学生自由选择读物。选择读物时,要主要选取符合学生阅读心理,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有益于启智增知。注重推荐名家名篇。

2、创设情境,触发阅读欲望。

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进入作品情景,唤起阅读欲望。

操作要领:教师借助插图、课件、文章精彩片断、配乐欣赏、语言描述等各种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欣赏的兴趣,唤醒学生欣赏的热情。此环节要不能脱离阅读情景,注意手段与阅读内容的有机结合。时间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

3、自主阅读,品评作品。

学习目标: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理解、欣赏作品能力。

操作要领:此环节是重点环节,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欣赏为主。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使学生的阅读有目的,有层次。这一环节大致又分为“快读初步感知——精读勾画批注”两个层次进行操作,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只是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和已有的阅读能力,独立品评,勾画词句,批注所感。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

4、交流汇报,各抒己见。

学习目标:显露个人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

操作要领:教师要精心安排交流环节,注意小组交流与全班交流相互结合,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结合。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展示精彩知识信息世界的机会。要照顾到学生之间阅读欣赏能力的差异,针对学生阅读交流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谈具体、谈深刻,以真正实现阅读欣赏的目的。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

5、诵读,获得情感体验。学习目标:学生朗读或者背诵值得自己欣赏的部分,也可再补充相关的作品进行诵读,感受作品的魅力。操作要领:让学生选取自己最欣赏的内容进行诵读,借助诵读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教师也可在此环节中,推荐与本次阅读内容有关的作品进行补充阅读,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诵读、体会、欣赏。此环节大约需要5分钟左右。阅读汇报课教学策略

准备汇报提纲——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1、准备汇报提纲

学习目标:进行阅读,列好提纲,准备班级汇报。

操作要领:进行阅读汇报课,一般要提前一周告诉学生,让学生选取汇报要点,列好汇报提纲。教师要根据年级特点以及汇报的内容提示学生选取汇报的侧重点。

提纲一般包括:(1)阅读的书名、作者、出版社或文章的题目、作者;(2)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3)主要收获:包括思想教育、阅读知识、写作方法、语言积累及其他知识等;(4)疑问、困难或建议。对提纲中第三方面的内容,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全部涉及,而是根据自己读书所得,选准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谈细谈深,可吟诵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诗词,可抓住一个情节或一个细节来阐述,可抓住一个人物的特点来分析,可抓住一种写作方法来介绍,也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学习实际来谈。总之,要求学生依据个人实际,抓住一两点引发出去,谈要谈具体,说要说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对第四方面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学生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即使问题可笑,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此环节在汇报课之前进行。

2、学生交流

学习目标:交流阅读所得,发表自己看法和见解,互相补充阅读认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和听说习惯。

操作要领:这一环节是中心环节,又分为以下程序进行:

(1)教师启发谈话。汇报之前,教师可用激励、简洁语言,唤起学生汇报兴趣。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

(2)小组交流。小组交流以4人为宜,交流时间约为8分钟左右。此时,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交流情况,为全班交流搜集情况,了解信息。

(3)全班交流。学生可自由发言。为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对少数不善发言的学生,教师也要指名发言。此环节,教师要做适当调控和升华。所谓“调控”,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内容,确立汇报内容的先后顺序。如第一位学生汇报的是思想教育方面的收获,那么,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先交流一下此方面的内容。待这类内容汇报差不多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汇报另一方面的内容。这样交流,一是眉目清楚,易于别人听记;二是对同一个问题或同类内容,学生易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所谓“升华”,即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用三言两语进行指点,或指点迷津,或概括总结,依据情况,灵活发挥。时间为20分钟左右。

3、教师总结

学习目标:依据汇报情况,进行概括总结。

操作要领:教师依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总结。一要以总结成绩、表扬鼓励为主。表扬时要注意策略,体现层次性、多样化,使优生不断进步,后进生也能看到自身价值,切忌只表扬发言中的“佼佼者”。二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点明不足,以利改进。例如少数学生阅读时不下苦功,汇报时应付了事,这属态度问题、习惯问题,总结时,教师应提出批评,使其端正态度,养成好习惯。这一环节大约需要2分钟左右。

4、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学习目标:使学生运用各自的特长展示个性阅读体会,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保持阅读兴趣。

操作要领:教师在总结后,让学生对自己阅读情况进行自我完善、纠正,然后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体会用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形式可以是背一背,可以是画一画,可以是演一演,也可以写一写等等。学生从准备到展示大约需要9分钟左右。好书推荐课教学策略:

准备推荐——学生推荐——评价——质疑问难——鼓励阅读

1、准备推荐

学习目标:广泛阅读好书,整理推荐材料。操作要领:推荐课前两周安排学生进行阅读,选取认为好的书籍或者文章做好推荐准备。推荐形式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可以是文字式。不管采取何种形式,要有理有据,阐明向大家推荐的原因。推荐的原因可以是语言、人物形象品质、表达方法或者是蕴藏的哲理等等方面。

2、学生推荐

学习目标:推荐好书,实行资源共享,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操作要领:这一环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小组中进行推荐。学生以4至6人为单位,进行推荐,向小组成员陈述推荐的理由。小组同学可以对推荐者进行提问、评价。评选出最值得读的好书,准备在全班进行推荐。教师要参与其中,对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帮助、鼓励。这一过程10分钟左右。

(2)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进行推荐。小组推选最值得读的书,向全班进行介绍,介绍者要把书的作者、出处、时代等有关信息和推荐的原因向大家进行陈述。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陈述时要点突出,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对倾听者也要提出一定的要求,让他们能够静心去倾听别人的陈述,记住陈述的要点。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等介绍完后向介绍者进行提问。这一过程需要15分钟左右。(3)教师小结。全班介绍完回,教师及时对学生推荐情况进行小结。主要以鼓励为主,同时也要点明存在的问题,以利于以后改进。时间大约1分钟左右。

3、评价

学习目标:评价推荐者推荐情况,获得语言和阅读体验的共同发展。操作要领: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推荐者的陈述对推荐的进行评价,评价可以是其语言表达,可以是陈述的内容,可以是其理由的信服程度等等。此环节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

4、质疑问难

学习目标:质疑问难,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操作要领:学生推荐完后,引导学生提出阅读中遇到问题,进行解疑。教师顺势指导学生获得解决阅读中遇到问题的方法。此环节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

5、鼓励阅读

学习目标:鼓励阅读推荐的好书,拓宽阅读范围。

操作要领: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选取本节课中推荐的好书进行阅读。在阅读中验证同学所得,并鼓励获得个体阅读体验。此环节大约2分钟左右。

第四篇:浅谈语文课的结尾艺术

浅谈语文课的结尾艺术

六盘水市水城县第四小学

郑 勤

摘 要:上好一堂语文课,精美动人的导语很重要,丰富恰当的结尾也不容忽视,授完一篇课文,教师作简要总结,使学生获得较为完整突出的印象,是上课的重要环节。总结高度概括,突出重点、难点,决不是前面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要变化角度,拉曳多姿,增加深度,上完一篇课文,更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契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结束时,给学生布置点“疑云”,设置一些悬念,引而不发,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化疑释悬。久而久之,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创造性,同时教师也拓展了教学空间。

关键词:语文课

结尾

“虎头豹尾”人们通常用这个词来强调写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非常重要。同样,上好一堂语文课,精美动人的导语很重要,丰富恰当的结尾也不容忽视。当前可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后者则可以完善深化新授内容,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教”而“不教”,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的结尾艺术,求教于行家。

一、概括总结,联想深化

教育家叶尼洛夫·叶希波说过:“通过总结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主要事实和基本思想结束一节课是很有好处的。”授完一篇课文,教师在课堂结束前用较短的一段时间,把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用简明、扼要、有条理的语言进行总结;或结合板书的形式,系统地让学生记忆知识要点;或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炼的语言归纳概括课文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色,使学生获得较为完整突出的印象,是上课的重要环节。总结高度概括,突出重点、难点,决不是前面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要变化角度,增加深度。如上完《父亲的菜园》一课,可以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反应深刻主题的角度进行总结,要求学生细思细写自己对“父亲”的认识。教完《西湖的“绿”》,可从作者描述的艺术手法角度进行总结,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用手中的笔来描写祖国、家乡美丽河山。通过这样的总结,可促使学生对学过的新内容、新知识进行反刍加深思考,加深印象,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二、比较对比,想象创造

有比较对比,才有思索想象,有丰富的思索想象的空间,就会有无限发现创造的机会。科学史上的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多少杰出人士,用事实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简朴的真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把教学过程中得出的结论,进一步进行发散性思考,以拓宽知识的覆盖和适用面,并加深对已讲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结尾的时候围绕一个中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帮助他们打开思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大有益处的。上完一篇课文,更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契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上完《小珊迪》一课,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我让学生想象小珊迪去换零钱到小珊迪死的情景,让他们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感人的情节。

三、巧妙过渡,由引及彼

教学的连续性、知识的相关性决定了前一课的“尾”往往与下一课的“首”紧紧相连。一堂课的起始和高潮,往往需要教师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从而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筑路架桥。因此好的课尾往往要能承上启下,既结束上一课,又为下一课创设好势头和情境,还能激发学生情感,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上完《猫》,可以这样结尾,猫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小动物,然而,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却显得那么惹人喜爱。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正说明了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课后请大家读读下一课,《雪猴》,看你们能发现什么。我觉得这样结尾,巧妙地由上篇课文过渡到下一篇课文,达到了布置预习的目的。

四、巧设悬念,延伸扩展

新课结束时巧设悬念,就是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对获取知识掌握能力,保持急切、渴望追求的心态。一堂课的结尾,应巧设悬念,催人思索,成为学生游向知识大海,构筑知识大厦的起点。教师往往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在一课结束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议论,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真正起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将课内学习活动延伸到了课外,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给学生布置点“疑云”,设置一些悬念,引而不发,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化疑释悬。久而久之,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了思考能力,培养了创造性,老师也拓展了教学空间。

如课文《2030年的一天》内容结束后,可以设问,这位英国作家对今后的生活进行了畅想,那么,30年后的一天究竟会不会是作者笔下的这番景象呢?学了这篇课文,你打算怎样从“我”做起,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呢?请你写出自己心中的《2030年的一天》。经过这些设问,学生回两次聚思凝神,扩开思维的大门,大胆想象,合理地延伸推理,从而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总之,语文课堂的结尾艺术奥妙无穷、多姿多彩,作为语文教师,就得为这一艺术竭心尽力,使你的课堂锦上添花、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式》易松洲

第五篇:低年级三五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策略

低年级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包括“自读识字、合作交流、品读领悟、巩固延伸”四个基本环节。本策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突出识字、阅读两个教学重点。下面对每个教学环节操作时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及操作要领进行说明:

第一环节:自读识字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因此“课标”规定,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占整个小学阶段的一半以上,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策略的第一环节定为“自读识字”,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个体的读书活动来自行识字,体现的是一种学习上的需求,情感上的主动性。这个环节中,学生要想读通课文,必须首先解决生字的认读问题,因此本环节要达到的主要学习目标就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应当注意的是本环节对读的要求不宜过高,只要学生能达到以上目标即可。

本环节的操作要领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

这里提到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目的为了调动学生读书的愿望,让学生在强烈兴趣的促使下进行自读识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来选用恰当的方法激发读书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一句话、一幅图、一段声音、一个情境,用得恰当,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何指导进行自主识字是本环节的重点。策略提供了两个方面 操作要领,一方面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主要是帮助学生明确识字的任务,知道这节课自己要学会哪些字,标画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跟生字初次见面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识字。主要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组织的不同教学活动中自主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和方法。如:借助拼音识字、联系上下文猜字、请教同学或老师、查字典……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问题,从而具备一定的识字本领。自读识字环节应注意的事项:1 2 在公开课中,因为容量比较大,容易造成走形式,比如,让学生读一遍就检查,给学生学习的时间给的不充分。第二环节:合作交流

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充分读书,自读识字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学习的成果。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进一步巩固识字,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从操作策略看:本环节以学生的合作交流为主,交流的任务有两方面,一是自读识字的成果与方法的交流,二是初读课文的收获。老师要组织、引导好学生的合作交流,并通过检查、纠错、引导等方式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做准备。

首先是组织学生交流识字。交流识字的方法很多,如:小老师检查读生字、同位互相检查读生字,读课文检查生字等。很多老师在这一环节积累了很多有趣的方式,我们归结一下,比较常用的有:

表演法。低年级的孩子好动,好奇。把一个字宝宝想象成一个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愉快地识字。比如教了“吃”字,发现很多学生爱多写出一横,把“乞”写成“气”,为了及时纠正错误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记忆“吃”的形,课堂上请一名学生上台,让其嘴巴横衔一支长铅笔,再给一个糖让他吃,孩子们纷纷说:“他嘴巴咬着铅笔,怎么能吃糖果呢?”“那该怎么办呢?”我故意 问道。大家都抢着说:“松开嘴巴,放下笔,就能吃糖果了。”看了表演,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如果嘴里衔一支铅笔就什么东西也吃不了。从此再也没有学生把吃右边的“乞”写成“气”。.编儿歌法。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在《三个小伙伴》一课的学习中,学生把“要”字成:一个小女孩,头顶大西瓜。把“伙”字编成:冬天到,天气冷,有个人,在烤火。再比如学习“拔”字,我给学生编写的儿歌是,一群朋友拔萝卜,萝卜扛在肩膀上。拔。编儿歌识字不仅易学易记,而且妙趣横生。

编故事法。引导学生看字形编故事,帮助记忆文中的生字,不仅生动有趣,而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学习“游”字,这个大家都知道,右边的部分学生最容易写成“放”,我就给学生编了故事,一群孩子来游泳馆,游泳馆的房顶是透明的,可以看见蓝蓝的天空,游泳池是方方的,孩子们游的真开心。方,子,房顶 就提醒了学生游字的部件组成。学生的错误率就低了很多。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法 加偏旁,加部件是识字教学中孩子们常用的方法,此方法既简单,又形象直观。如教了“母”字,先引导学生给“母”加上撇横头变成“每”,然后让学生给“每”字加偏旁。加上三点水变成了“海”,加上反文旁变成了“敏”,加上木字旁变成“梅”……这样识字,不仅巩固了已学的生字,而且轻松愉快地扩大了识字量。

拼字法。“拼字法”是利用字卡让学生自己动手组字。例如:在实物投影上出示字卡“木、又、寸”,指明学生上台拼字,学生拼出了:“木”和“寸”组成“村”,“又”和“寸”组成“对”,“木”和“又”组成“权”,“木、又、寸”组成“树”。老师将学生拼出的字板书在黑板上全班同学一起认读。运用此方法教学生识字,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起到了巩固,扩充的作用。

其实,识字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既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也可以利用小黑板、小卡片等辅助教学。上次培训,很多老师都提到在农村小学多媒体手段不够,但我想一块黑板,一张卡片,我们都可以动手自己做,效果是一样的。

那么在识字交流环节有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组织好学生认识倾听,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二是生字不宜过早从语境中脱离。(案例)

三是本环节不宜对生字逐一地繁琐地进行字形分析。(点课件)这一点就是要靠老师们的把握了。

其次组织学生交流读课文的收获。也就是交流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包括读书的收获和读后的疑问。

在组织学生交流初读课文收获的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谈“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阅读的收获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得以提高。

另外,这里的阅读交流,其实,是教师指导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过程。低年级孩子我们不要求他们用精炼的语言概况课文内容,但可以引导着学生一步一步说说课文的内容。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不能偏废。

本环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点、弱点及时进行诱导。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去交流。并倾听,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第三环节:品读领悟

在低年级阅读课中,品读领悟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目标有三个: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三者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读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强调让学生经历阅读的全过程。

这一环节的具体操作,策略中做了简明扼要的说明,对于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我们倡导多读少讲,但并不是提倡一点不讲,只是一味的让学生机械、重复的去读,不关注读的层次和深度,不关注读的意义和进步,这样的阅读教学无疑是徒劳的。策略中提到的“引导”和“指导”,强调了教师在这个环节里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带领学生走向文本,让他们有层次的去读,从读通到读懂,从读懂到生情,把每一次阅读都当作一次阅读能力提升的契机,语言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做到三个“关注”:关注教材,关注学生,关注教法。

关注教材:品读领悟环节的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重点词、句、段的领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哪些词语、句子、段落是课文的重点,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胸中有书。教师要沉下心来钻研教材、咀嚼教材,发现、选取典范语段,对课文的主体特点、语言特色应了然于胸,并准备好课文的相关知识、背景资料,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发挥引导作用。

案例二:《小雨点》 这学期,在学校开展的每人一节课上,听有位老师教学一年级上册的《小雨点》一文。课文是这么说的:

小雨点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半空中,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 小雨点儿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 大雨点儿说:“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那么,这位老师品读课文的时候,指导学生读好了大雨点儿和 小雨点儿的对话,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说说,还有谁从哪里怎么样?这些教学都是非常好的。最后一段,老师指名一生读完后,说,想不想看看着美丽的景色,然后可见播放了花儿开放,草儿生长的flash动画,然后再让学生读读就结束了。我觉得这样处理没有很好的把握教材,虽然,我没看教学参考书的意见,我觉得这一段应作为教学重点段落,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读好,感悟到雨点儿让大地发生的变化,绝对不应该用视频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草草了事。比如学习第一句“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老师可以引读:“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草更……,大地变得更……。”这样虽然我们没讲更,但让学生已经能够充分注意到这个“更”字,并练习说话,发挥想象,大地变得更怎么样了。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想想加上动作读怎么读?学生一做动作马上就感受到了花草生长的样子。最后可以拓展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这些美丽的花儿,草儿,你想对雨点说点什么呀?

所以,关注教材,是教学好一篇文章的前提,假如,我们老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准,那么怎么能教学好这篇课文呢?我们现在有些年轻的老师,一提要参加讲课比赛,读读课文,读读教学参考书,就查找教案或者教学设计,然后设计自己的教案。这样做,真的本末倒置了。前两天,市教研室陈老师给大家做报告,我不知道是否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从省教研室李家栋老师,到我们市教研室陈老师,都要求我们讲课一定要多读文本,搜集和文本相关的资料,把文本读厚,教学时,再把文本读薄,这样教学时才会重点突出,举重若轻。我讲扬科,读文本和查找作者和他的相关作品及当时波兰的社会情况等资料用了整整两个星期,下手备课的时候,还是有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那就是只把文本读厚,还没有把他读 薄。我们听王松舟老师的《长相思》,窦桂梅老师的《火烧圆明园》还有贺成金老师的《半截蜡烛》等名师讲课,都给我们以心灵的启迪和震撼,让我们觉得老师的底子真厚实啊,课把握的度,补充的相关资料都是恰倒好处,不差分毫。我想这来源于名师们真正做到了“关注教材”!

关注学生:教学理念最根本的改革即物本到人本。教学的设计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一读就懂的问题不要喋喋不休,纠缠不断,应及时根据课堂上的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思路,真正树立以学定教的思想,使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悟,练有所得,学有所获。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

上面这些话听起来很高的,好像不容易做到,其实,说白话了就是,学生懂的,我们可以不讲,学生不懂的,才是我们要学的重点。

关注教法。就是说教师要有较强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面对不同风格的课文,能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情境中体会、感悟。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平时应加强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提升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正确地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敏锐地捕捉课堂上精彩的瞬间,艺术地提升课堂上自然生成的东西。

那么作为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是要以读为主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是不能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我们认为,在阅读教学 中要做到“七个结合”。

一、读与看相结合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读与思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 《看月食》一课时,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关于月食形成的几种说法,然后让学生自由争论,关于月食形成的两种说法,你相信谁的话?为什么?最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月食是怎么回事?特别是在争论关于月食形成的两种说法时,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道。学生的认识只有经历了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他的认识水平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科学 的世界观才会逐渐形成。

三、读与说相结合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在教学 《狼和小羊》 一课的结尾部分时,组织学生续编故事,说说小羊到底被狼吃了没有?当学生的思维闸门一打开,他们就会想象奇特、丰富多彩,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的说,小羊那么善良温顺,不会被狼吃掉的。狼太坏了是没有好下场的,一定会掉进河里被淹死的。有的说,小羊被他妈妈救走了,有的说,狼被猎人打死了。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说话中,很有思想,认为好人有好报,恶人没好下场。读书、说话、情感陶冶三结合真可谓“一石三鸟”。

四、读与演相结合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我们在教学 《骄傲的孔雀》一课时,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 《骄傲的孔雀》的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教师非常满意,有的把孔雀那种骄傲,认为自己漂亮,妒忌别人,骄傲得连自己都 不认识,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维妙维肖。

五、读与画相结合

这里讲“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教学《画风》一课时,在认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布置一个特殊作业,让学生也来画“风”,除了课文中的小朋友画的这些风以外,你们还能画些什么样的风?有的学生说,本来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他要画出七彩的风,五彩斑斓的风。有的学生说,他要把龙卷风画来为人类作贡献,把风象太阳能一样储存起来,当空调、电风扇但不用电等,真是奇思妙想,异想天开,结果同学们不但画画得好,而且想象也十分丰富,可谓“一箭双雕”。

六、读与写相结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 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看月食》 一课时,引导学生读第四自然段后,仿照这段话说几句话,并用上“像……像……像……像……”再把这几句话写下来。有的同学写道:荷塘里的荷叶,小时像个巴掌,稍大时像个玉盘,特大时像把撑开的大雨伞,到枯萎时就像稻草人头上的大草帽。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低年级的儿童平常也是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观察得挺仔细,写起话来形象生动,比喻贴切,想象丰富。

七、读与悟想结合。

体悟文章的情感,走入文本的情境,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这份感情才能是真挚的,发自内心的。案例二:我曾经执教《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后面的句子教学方法都好拟定,比如: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让学生做着动作读读,想想小动物的样子,就能懂得意思并读的有声有色了。而第一句:下雪了,下雪了。学生始终读不出味道,你告诉他,下雪了,你高兴吗?孩子说:高兴。那该怎么读啊,孩子说:高兴的读。然后他就高兴的读。你说孩子感受到高兴这种情绪了吗?没有!他没有真正走入了文本,真正感受到下雪的高兴。于是,我变换了方式,首先我问孩子:下雪了,你们会做什么呢?小孩子都抢着说: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我说,老师看到你们在雪地里玩的样子了,就写了一首小诗送给你们:(我就把小诗投出来)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朋友,堆雪人,打雪仗,雪地玩雪真快乐!让孩子读读,然后在让小孩子读第一句话,哎,不用说读出快乐高兴这些话了,孩子们读的就非常到位,而且各不相同,我记得孩子有的这样读:下雪了,下雪了。有的读:下雪__了 下雪——了。有个小女孩还把手拢在嘴边,踮着脚喊:下——雪——了,下——雪——了。我说孩子你为什么这样子读哇,她说,因为我要叫我们院的小朋友出来玩雪啊!我当时觉得哎呀这个方法好,让学生找到自己生活中积累的快 乐,感受到,再来读文,那才真正是有感情的朗读呢。所以,读和悟的结合也非常重要,当然他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

这七个结合是我们指导学生阅读应注意的,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在低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墨子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等格言。那么,我们在低年级应培养学生具有哪些阅读习惯呢?概括的说有以下几点:

(一)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习惯。这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识字量和对词语的理解,就谈不上阅读,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不背诵一定量的各篇佳作,也激发不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培养诵读的习惯。诵读即反复朗读,自然成诵,适宜于儿歌、童谣和抒情性诗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有助于积累材料,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培养圈、点、批注的习惯。在阅读时,边读边在文章中圈点加注,圈点你最感兴趣、最喜欢之处,不理解之处,加注你的见解与心得。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写一些读书笔记,可积累词汇,阅读经验,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四)培养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习惯。阅读是一个以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释疑的过程中获得的。而质疑是解疑的前提,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采取各种不同形式得到解决,是进行探究性释疑阅读的关键。

(五)树立大阅读观,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积累,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平时就应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名言警句和精彩片段,以及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将材料储于大脑,以便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结合蓓蕾读书)

(六)培养勤于自学、虚心求教,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靠自学来完成,在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疑问,就要向别人求教,还要能熟练地查阅工具书。

(七)培养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善于制定读书计划的习惯。低年级孩子需要老师的指导。根据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实际,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制定阅读计划。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的力量越强。正像著名教育家曼思所说:“习惯仿佛是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他缠上一股线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以上是我从指导读书的方法和培养阅读习惯两个侧面来谈品读课文。总之,我们在品读领悟老师还应注意避免平均用力,以读代讲;要重视体验,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读书的效率。

我想品读课文就像做饭一样,同样的食材,不同的人做起来会有不同的味道,关键就在于我们教师如何解读文本,如何把握文本,然后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抓切入点,抓重点,抓拓展点,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品出文中滋味,品出文字情趣!

第四环节:巩固延伸

这一环节的学习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二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三是开拓视野,这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比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一个课内外知识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学习好、理解好、运用好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但又不能拘泥于这些书本上的知识,引导学生把学习的兴趣保持、延续下去,以课堂为起点,到课外去汲取更多的东西。一方面是字、词、句、段的积累和应用。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来处理,不必面面俱到,以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宜,不增加负担。

一方面是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来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有的问题不必 在课上完成,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自己去寻找答案。巩固延伸环节注意事项:

1、抓住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生长点,适时适当的进行巩固延伸。

2、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进行灵活处理,以适合学生的认识及接受能力为宜,不增加负担,不拔高要求。

3、巩固延伸的内容要适度,要切合低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加强读写练习。

下载语文课的结尾环节教学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课的结尾环节教学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感知文化,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教师要提......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策略(最终版)

    一、营造氛围,激发读。对于孩子来说,读书是需要氛围的。没有浓厚的读书氛围,贪玩好动的小学生是很难培养起捧卷阅读的兴趣的。如何营造氛围,让校园弥漫书香气,是课题研究首要解决......

    浅谈语文课结尾艺术[5篇模版]

    浅谈语文课结尾艺术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是否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正确的观点,形成高尚......

    低年级三五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解读

    低年级三五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解读 一、三五四的含义 落实三维目标: 一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二是过程与方法 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坚持五个贯穿终 情感教育贯穿始终。教......

    小学数学六环节教学策略解读

    小学数学六环节教学策略解读 第一环节:课前预习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的探究和感悟,并在这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操作要领:本环节开始阶段,先给学......

    小班化教育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环节

    小班化教育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环节 一、教学策略。 (一)参与教学策略。 参与教学策略应用在小班课堂教学中,旨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做学习......

    小班化教育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环节

    小班化教育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环节 简介:一、教学策略。(一)参与教学策略。参与教学策略应用在小班课堂教学中,旨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做学......

    小班化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环节(五篇)

    业务学习材料 小班化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环节 一、教学策略 (一)参与教学策略 参与教学策略应用在小班课堂教学中,旨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