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聋童绘画教学》
《浅谈聋童国画教学》
聋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特殊的认知规律。由于听觉障碍,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缺乏完整的印象,常出现了解用途,但不知道名称。因为听力损伤,使其通过言语获取的信息相当少,致使表象知识贫乏,思维不灵活,这使他们需要更多地依赖视觉、触觉等其它感官认识事物,正是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视觉、触觉来补偿听觉能力差的缺陷。实践证明,国画教学的优势即是以画代言,以画抒情。儿童国画以它简括的笔触,生动的形象,浓郁的色彩为聋童所喜爱,启迪聋童对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的认识,能陶冶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美的情操,激发了聋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色彩激趣
美丽的色彩能陶冶人的心灵,激发人的美好愿望,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而聋生由于听力障碍,不理解生活中丰富色彩的内涵,从而对美好事物也是熟视无睹,视而不见。所以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色彩,认识色彩,再利用色彩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以引起有意注意,并激发绘画兴趣。例如,在白白的渲纸上,我选用明快活泼的黄色和热烈奔放的红色画出花叶和花茎,再迅速点缀星星小草和片片野花,在很短的时间内,一幅漂亮的小景跃然纸上。看到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我又用深浅墨色点画了一幅小景,全班同学被这奇妙的色彩组合惊呆了,随之他们伸出了大拇指说:“好!”我有意放慢语速,用夸张口型,字斟句酌地讲起了色彩。反生活中常见的色彩与彩色颜料对应,并让学生找出对比色,如红色与绿色,并引导他们尝试着作画。把实物颜色与美术色彩结合,边认边画,以色彩引趣,同学们兴趣浓厚。当几种间色原色并不满足大千世界奇妙无穷的色彩时,我就用现场调色,充分调动其视觉器官的参与。如画水墨画茄子,我范画了一个蓝色的一个红色的,他们说颜色不对,我就让他们在水彩颜料中找茄子色,他们找不到,觉得莫名其妙,此时,我把红蓝两种颜料配在一起,红蓝的微妙变化吸引了每位学生,他们这才知道紫色是红蓝两色的调和色。由于学生对色彩有一种神秘感,从而提高了聋童的观察力,激发了绘画兴趣,使其从中领略了色彩的美感。
二、造型有法
抓住事物特征,准确描绘物体形象,在国画教学中对于听力损伤严重的聋童来说难度较大。它不像简笔画水彩画用拿铅笔的姿势在厚纸上作画,而用弹性较大的毛笔运肘运腕在薄薄的渲纸上作画,没有涂改的余地,稍不留心就会出现败笔,从而挫伤聋童绘画兴趣。所以,利用各种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绘画造型,才能使聋童有成功的喜悦。
1.利用基本形定位
直接用毛笔蘸墨色,在白色渲纸上作画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在选择内容时,根据学生的绘画水平和特点选择喜闻乐见、难易适度的内容,利用基本形作画才能提高学生的水墨画水平,激发画水墨画的兴趣。例如画熊猫,我让学生利用圆形和椭圆形画出了头和身子的基本形状,同学们很快用淡墨中锋画出来,尔后,我用湿墨侧锋在头部上画了两个半圆形,毛茸茸的耳朵跃出画面,他们立即说:“好看!”我又迅速用浓墨点画出了眼睛和四肢,在嘴部画上了两三片竹叶,在笔墨技巧与造型和结合下,一只可爱的小熊猫出现了。这种方法既表现了笔墨效果,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造型,它对于只求形似的初学者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同时也给更多的学生以成功的体验。
2.借简笔画定“神”
作水墨画“形似”并不是目的,“神似”才是追求的根本。有了基本形作基础,用简单的笔触勾勒出动植物之动态,加之水墨画的笔墨效果,一幅妙趣横生富有神韵的水墨画就会映入学生眼帘。如画《小鸟》时,用铅笔勾画出小鸟站姿、回首、飞翔动态之后,用不同笔锋,不同墨色沿淡淡铅笔痕迹画出,墨色饱满,活灵活现小鸟即在蓝天飞翔。这种方法在水墨画教学中解决了初学者对造型把握不准的毛病,充分发挥了视觉上的优势,培养了观察力。
3.以手代笔,形神兼备
初学者的“形似”、“神似”要经过反复训练而最终达到形神兼备,这对聋童要求相当高。把毛笔运用自如,绘进自己思想,通过以手代笔的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造型有法。即一类生把绘画内容在渲纸上空画,加深对物体形象的记忆,熟记物体造型。二类同学用手指甲在渲纸上划出所画物体的主要印痕,以确定物体大致比例关系,从而过渡到直接在宣纸上画水墨画。利用这种方法作画能使学生心中有数,减少败笔。
通过由易到难,由扶到主的造型能力训练,90%的同学造型良好,达到了用墨与造型的统一,提高了绘画水平。
三、情境促思
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在许多学科中都取得了成功,对生活经验相当少的聋童更提供了成功的可能。
我把情境引进课堂,促其思维想象,补偿其表象知识贫乏的缺陷。以画美化生活,用生活丰富绘画,从而培养聋童的想象力,了散思维和创造精神,同时也陶冶他们的心灵。在教画《青蛙》时,我先布置家庭作业,看小蝌蚪找妈妈的儿童片或故事书。上课时,教师边出示具有国画情调的投影片,同时边描绘青蛙生活的环境,同学们看得出神,在他们的脑海中泛起了想象的涟漪。他们迫不急待拿起了画笔,全神贯注画起了青蛙图。看,有的同学给青蛙添加了水纹、小蝌蚪,有的同学画出了小草、小鱼,还有的同学画出了荷花和小鸭子。那圆润的笔墨,柔现的色彩,很难想象出自聋童手下。这种情境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静中绘画”的优势,挖掘了聋童的想象力,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从学生特点入手,抓住“静中绘画”和聋童视触觉较为敏感这个有利条件进行绘画,就能挖掘聋童的潜能,提高其绘画能力,达到以画抒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常锐伦
《美术学科教育学》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2、李力加
《儿童色彩画训练教程》 山东美术出版社 1997年版
《浅 谈 聋 童 国 画 教 学》
通州区培智学校
张志国
2009年11月《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
六、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 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3、情景演示法:将幼儿置身于《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强化幼儿对春雨的色彩的感受。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合,使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
七、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韵,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
八、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谈春天-----看春雨-------欣赏散文诗------情景表演-------经验总结-------审美延(绘画形式)
1、激发兴趣谈春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看春雨
观看课件《春雨的色彩》前半部分,到春雨姐姐欢迎的最热烈老师说:一天,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话题,你们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吗?(幼儿回答)对他们在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这样的设计自然合理,进而引出散文诗《春雨的色彩》
3、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后请幼儿把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由幼儿提出来,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2)寻找句子、加深印象
给幼儿提出要求,请幼儿找一找诗里描写春雨下到草地上、柳树上、桃树上、杏树上、有菜地里、蒲公英上各用那些词语,通过找,让幼儿学会“淋、滴、洒、落”并学会用小动物的话来朗诵、来回答,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
4、情景表演:分角色进行朗诵表演。
5、经验总结:
将本家活动内容的前半部分进行总结,给幼儿一个春天的完整印象。
6、扩展延伸、升华主题
引导幼儿运用手工工具,用绘画的方式将幼儿感受到的《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意境描绘出来,巩固和加深幼儿对春天及春雨的任认知。
第二篇:谈聋校律动教学中聋童自信心的培养
谈聋校律动教学中聋童自信心的培养
[来源:宝应特校 | 作者:宝应县特殊教育学校 陈晓燕 | 日期:2010年10月
16日 | 浏览138 次] 字体:[大 中 小]
自信心是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表现,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它比知识的积累更重要,一个人只有鼓起自信的风帆,才能使自己的生活航船经受一次又一次的风浪,绕过一个又一个暗礁,驶向胜利的彼岸。而自信也正是聋人所缺少的一种心理素质。
年龄较小的聋生由于他们在社会中交往较少,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也比较少,对自身缺陷所带来的影响还意识不到,因此他们还是比较自信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与外界社会环境交往越来越多,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越来越多,他们的自卑心理也就逐渐表现出来。
消除聋童的自卑心理,让其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聋童的自信心。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在律动教学中自己是如何培养聋童的自信心的。
一、在肯定鼓励中找寻自信
每个学生都有被爱和被承认的心理需要,聋生也一样,课堂教学中善于应用激励手段,对学生的点滴成功和微小进步,教师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及时评价。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惊喜的眼神、一句动听的表扬都能激起聋生心海中愉悦的涟漪,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作为教师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学生在学业上的差异。在律动教学中,有的教学目标部分学生很难达到。针对这一情况,作为教师就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灵活的评价。例如:在动物动作模仿律动教学中,我要求动作协调能力较好的聋生在正确完成动作的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努力将小动物们可爱活泼的神态表现出来。而对于协调能力较差的聋生,我要求其只要正确完成动作就可以了,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尤其要注意及时给予鼓励,只要发现其有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予表扬。不同难度的学习、评价,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接受,并且有差异地发展,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在成功体验中享受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快乐,从未体验到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她)的不幸。
在刚开始教律动时,我在前面领跳,让学生跟我一起跳,这样跳了几遍之后,我就让学生自己跳,聋生由于存在各方面的差异,从而导致在学习掌握动作时也存在差异。同样地教,一样地学,有的学生掌握得很快,而有的学生连一些基本的动作都不会,而每次基本上都是那几个学生掌握不了动作。久而久之,我发现这些学生不愿意跳了,情绪也很低落,问其原因,有的说动作太难了,有的说别人会自己不会很难过。事后,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在反思总结之后,我得出结论——一步步教,一步步学。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一个律动分成若干个小节,又将各个小节的动作分解成手上动作和脚上动作,先学习手上动作,再学习脚上动作,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过。慢慢地,我发现那些原来默默无闻的孩子不仅掌握了律动,而且性格也变得活泼起来。
在小步子教学中,孩子们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学生愈成功,情绪愈愉快。一个小小的成功可能会成为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正常孩子有成功的愿望,同样聋童也有得到成功体验的渴望,而成功的体验是自信滋生的催化剂。
三、在活动体验中走向自信
新课标指出:学生需要通过各种活动的成功经历发展自信,对于正常孩子而言,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同样的,如果聋生没有亲身参与到律动教学“舞”的活动中,也同样不会体验到愉悦的感受。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则给学生们提供了获得愉悦体验的机会。
心理学表明:人的心理压抑越大,离群体的距离则越远,人的个性也就越孤独。小组合作学习,为性格内向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和表现的机会。有些聋生的动作不够协调,加上性格又比较内向,在老师面前比较胆怯,不好意思跳,但在小组活动中,这些学生相对而言却很积极。小组合作学习,不仅给聋童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也给了他们一个亲身体验群体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教师要特别关注这些学生身上微小的闪光点,尽可能让他们真正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并在活动中走向自信。
四、在自我展示中迎来自信
儿童天生就有一种自我表现欲,让他们表现自己的特长,从中获得成功感,增强学习的信心,得到愉悦的体验。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喜欢表现好的学生,普通学校的音乐教师给唱歌好听的学生提供演唱的机会,却常常忽略了那些唱歌跑调的学生,而在我们聋校的律动教学中是不是也存在这些现象呢?
我认为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应疏导他们避免自卑心理的产生。因此,在律动教学中,我对一些认为自己舞姿不优美、怕丢脸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在课堂教学时间里,我安排了“五分钟表演制”,先用开课时的五分钟左右时间,让1—3名学生表演以前学习的内容,可以跳一个芭蕾手位,也可以跳一个动物律动。起初,多数学生怕丢人现眼,不愿上前表演,在经历了“畏首畏尾——跃跃欲试——争先恐后”的过程后,现己形成一道“以登台为乐,以表演为荣”的亮丽风景线。课前五分钟表演表演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极为难得的锻炼机会,在很大程度上增长了聋生的自信心。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鸟儿高飞需要广阔的天空,鱼儿遨游需要宽阔的海洋,让聋生自信地展现自我,需要我们每一位特教工作者为其搭建施展个性的舞台,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同时也需要大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为聋生拥有一个自信的明天而上好每一堂律动课。
(作者单位:宝应县特殊教育学校225800)
责任编辑:xuyan
第三篇:谈谈聋童语言训练的方法
谈谈聋童语言训练的方法
单位:简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作者:时间:
刘 晓 兰 2011年2月
谈谈聋童语言训练的方法
简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刘晓兰
聋儿由于听力残疾而产生失聪,进而导致了语言障碍,语言障碍不仅严重影响了聋儿的表达和交往能力,而且使聋儿的思维发展受到极大限制。现代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就是要在“早期干预”理论的指导下,把握好儿童词汇发展的高速期,聋儿进行有计划的听力语言训练,使聋儿学习语言、发展思维、回归主流。我在多年的语言训练工作中,根据实际教学,观察、总结了以下几种聋儿语言训练的方法。
一、创设情景,引情入境
情景训练法是指利用聋童生活中的各种情景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根据生活教育的观点,在生活中培养聋童实际说话的能力,可以使语言训练变得生动有趣,将语言训练渗透到聋童生活中,扩大了训练的量,增强了训练的实用性,容易养成学生说话的习惯,不断提高说话能力。而语言训练的情景,则需要根据生活和语训的要求,特别设计范围。如:在学习名词“花”的发音说话时,我就特别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来进行教学。我把课堂搬到学校的花园里,把学生置身到“鲜花”这样一个环境中,让学生观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从而教他们说“花”,“漂亮”等词语,学生从中体会到了乐趣,整个课堂效果也生动积极起来。另外,在课余,也可根据不同的情景,随时随机地训练聋儿说话。比如,在学生打饭时,联系生活老师,问学生:“要吃什么菜?”当学生把要吃的菜名说正确时,就给他打菜。总之,教师要进行情景训练,首先应建立有规律的生活日程,每天的作息和每月的目标,每期的训练没人应该比较清楚;其次,教师根据聋童生活的不同情景,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最后,形成学生的某一说话技能,并督促学生在交往中使用。
二、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语言
有教育家说:“游戏是儿童的本能和第二生命。”对低龄聋童而言,游戏则是他们主要的活动、学习方式。教师根据这一理解,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游戏形式,进行语言训练,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办法。如:在认识“太阳”、“月亮|”,教学生说好这两个词语的教学过程中,我就采用了“剪贴游戏”法,我先画好太阳,月亮的图片,教学生说:“太阳,月亮",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大白纸拿出来,贴上小房子,告诉学生天亮了,太阳该出来了,让学生剪好太阳,贴在白纸上,同时发出”太阳“的读音。然后在另外一张涂墨的纸上贴上小房子,告诉学生天黑了,月亮该出来了,让学生剪好月亮,贴在纸上,同时发出”月亮“的读音。通过这种以集体活动为主的游戏,让学生动手动脑,真正理解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学生掌握起来就轻松多了,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此外,还可根据课堂需要,进行单纯的语言训练,如聋童围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的数数,说话,进行”开火车“的游戏,或者几个人进行小型游戏,吸引每个学生的参与,增加语言训练的有效性。
三、强化学习的方法
强化法是教育中常用的方法,经物质、语言、活动等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奖惩,以加强获消除学生某种行为,在语言训练中,学生不愿意开口或说话小声等问题,都可以用强化的方法进行纠正。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教学生发“苹果”、“梨”的读音,有个学生老是不开口说,怎么办呢?想一想,我变换了一种方式,采用“尝一尝”、“是什么?”的游戏,让学生蒙上眼睛,把苹果、梨切成小块,每吃一块就让他们猜出名称,都猜对了,奖励一个苹果或梨。当轮到这个学生时,他也积极地开口说话了,这样,不仅让这个不愿意开口的学生说话了,而且整个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所以,在语言训练中,如果教师经常注意充分使用强化法,促使学生良好的言语习惯的形成,就会更积极,更容易了。
四、发挥直观性训练原则在语言训练中的作用
在语言训练中,用各种图片作辅助,帮助学生进行训练,是一个十分简便,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视觉功能,使学生看图解意,通过理解而学习字音、字形。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中,就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如在教认识动物时,就准备好各种动物的图片,如“猫”、“狗”、“羊”、“牛”等,让聋童在直观的视觉观察,形象的记忆,动作的模仿中学会发音,说话。
大家都知道,语言不仅仅是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生理功能,还和视觉、大脑皮层中枢活动等有密切的联系,在进行聋童的语言训练中,必须利用多种感官学习口语。因此,我在课堂教学时,在游戏活动中,往往充分调动聋童的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例如,我在进行“摸一摸是什么”的游戏活动中,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面装了聋儿熟悉的手帕、钥匙、杯子,让聋儿把手伸进口袋,摸一样东西,并说出这个东西的样子,同时,猜出物品的名称,然后再把东西从口袋里拿出来让大家观察后,一起读出这个东西的名称。在这个游戏中,我就充分调动了聋儿的触觉和视觉,让整个训练过程丰富 起来。聋儿语言训练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我们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结合训练内容,灵活多变的运用多种训练方法,根据新问题,新发现,不断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把我们的聋童语言训练工作做好,让他们更容易回归社会,同正常人一样平等地参与社会。
第四篇:谈幼儿园应怎样进行音乐绘画教学?
幼儿教育是一个整体。虽然教育内容广泛、多样,但最终落实到每一个幼儿身上,则各种教育内容之间必须要有有机联系。音乐绘画就是将音乐欣赏与绘画相辅相成的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把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联想借助于生花妙笔留下美妙的痕迹,充分发挥它们对幼儿创造想象力的影响。那么,怎样进行音乐绘画教学呢?
一、启发幼儿进行音乐欣赏
1、哪些作品适合孩子欣赏?2-3岁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性质不易理解。他们听音乐时,注意的往往是表现主题思想的一些特征性音乐,而对作品的情绪、风格、音乐的强弱、速度变化不注意。因此,2-3岁幼儿适合欣赏速度平稳、表现内容单一的音乐作品。如《摇篮曲》、《拍球》、《小白兔跳跳》等曲目。
4岁幼儿已能辨别音乐作品中速度的变化,他们能随着音乐速度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动作,能初步感受到音乐作品中的某些突出的感情色彩。如进行曲的雄壮,舞曲的活泼,叙事曲的欢快,摇篮曲的悠然等。但他们感知作品的力度还有困难,对乐曲音调的高低不易区别,也不能辨别由于音区不同和演奏不同而造成的音色上的差别。因此,4岁幼儿欣赏的应是内容丰富、具有比较明显的速度变化、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象圣·桑的《动物狂欢曲》、《梦幻曲》、《天鹅湖》等曲目。
2、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的方法
(1)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幼儿有目的地倾听音乐。在幼儿欣赏音乐之前,教师可进行引导性谈话,向幼儿介绍作品的名称、内容,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作品的意境中去,让幼儿知道听什么。同时,向幼儿提出欣赏的要求。如欣赏《狮子王》一曲时,伴随着音乐向幼儿提出:“仔细听,是谁在吼叫?”吸引幼儿注意欣赏。
(2)启发幼儿边听边想。例如:通过对《狮子王》引导性的谈话,和反复多遍的欣赏,幼儿势必带着异常兴奋的情绪和十分好奇的心理,在音乐中感受到某种东西。要启发并允许幼儿用动作、手势、表情等各种手段去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的过程就是对作品思考、回忆、感受的过程。
二、训练幼儿进行绘画
幼儿经过欣赏音乐,产生了想象,并采取跳舞、游戏、讲故事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为了鼓励幼儿把想象表达的更加具体形象,这里我引导幼儿主要采取绘画的形式。因为美术创作活动是能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并培养敏锐感受力的最佳途径。而绘画是眼、手、脑紧密配合的活动。在绘画活动中,将感知到的音乐形象,通过认真分析,找出主要特征,运用线条、色彩等手段描绘出来,做到脑有所思、手有所致。
1、启发幼儿将想象展现于画面上。幼儿的想象是以无意想象为主,不是有目的的想象。他们的想象也容易变化转移,一般是看什么想到什么,听到什么想什么,接触到什么想什么。正因为幼儿的想象是很活跃的,我们才应注意加以引导,引导幼儿将感知到的音乐形象,创造出许多新奇的画面。
例如我引导幼儿欣赏完《狮子王》一曲后,幼儿脑子里已形成了音乐形象,这时我只要求幼儿将他们感知到的音乐形象,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而我却不给以任何的示范,于是幼儿开始作画,绘画的结果都不相同。此时我对他们富于想象的画面表示赞扬、鼓励,并让幼儿自己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时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幼儿想象是多么的大胆而自由奔放。
2、单个形象训练。将幼儿画面上的各个形象进行单独训练,例如《狮子王》的绘画中,幼儿画出了许多形象,但是形象的形态单调,这时我便根据幼儿画出的单个形象进行多种形态训练。如狮子,我先要求幼儿画出头部的表情和位子,再通过变换身体和四肢在头部四周的改变,来体现狮子的不同形态。让幼儿掌握狮子的基本形态的各种画法。通过单个形象的训练,幼儿才能设计出动感丰富、表现生动的画面,这也是绘画的基础训练。
3、整幅画面的构图设计。幼儿对单独形象的各种形态掌握以后,就需要进行画面的构图设计。使幼儿初步地掌握上下、左右、前后和空间以及对比例的估计能力,从而改变以往画面上出现的一种没有远近、没有前后、没有大小的任意排列的平面图形象。但是对于幼儿画画怕遮掩、重叠的现象却不要强加改正,例如朱天豪小朋友在画《狮子王》的创作画时,就将狐狸的四肢画在了狮子的身体上,将其重叠在一起。而我并没有加以限制,因为这正是幼儿画的“黄金时期”。也体现了幼儿画的天真气,我们对幼儿的天真气应注意保护,让它充分表现出来,这样幼儿的想象才不至于受到抑制。
4、根据欣赏内容进行连环画绘制。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我还想要求幼儿将自己对音乐的感知绘制成连环画的形式。这样,既可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又进一步训练了幼儿的绘画技能。
总之,进行音乐绘画训练,有利于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是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幼儿的丰富想象力,把他们天真的好奇和遐想引导到科学和艺术的轨道上去,音乐和绘画正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大胆想象、自由奔放的天地。
第五篇:绘画教学
绘画教学
小班
1.尝试用某种(手指点画、印画、滚画等)的方法进行绘画活动。2.喜欢参加美术活动,感受活动的乐趣。中班
1.学习用某种(简单的线条、水粉的作画方式等)的方法表现物体(什么物体)的一些基本特征(什么特征)。
2.大胆添加,丰富画面内容,感受绘画作品的美。大班
1.学习或尝试运用某种(线条、简单形状组合、夸张等)的形式表现物体(什么物体)的形态和特征。2.学习合理的构图,大胆运用色彩搭配。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艺术表现力。
手工教学 小班
1.学习用(折、搭、剪、贴、撕、揉、捏等)技能,自由大胆地表现熟悉物体(什么物体)的初略特征。(发展幼儿小肌肉群)
2.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对美工活动的兴趣。中班
1.对动手制作活动感兴趣,愿意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作品。
2.能够正确使用剪刀,正确分辨各种线型(虚线、实线)进行制作活动。3.在制作活动中不怕困难,相互帮助,获得成功的体验。大班
1.了解物体(什么物体)的基本特征,指导物体(什么物体)的某种作用。
2.学习看图示,运用某种(虚线、实线)的技能进行操作,发展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大胆创作,养成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美术欣赏 小班
1.乐意欣赏或喜欢(某个)作品,感受作品的颜色、形状、图案的美。2.尝试用(某些)材料制作、表现所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中班 1.感受或喜欢欣赏(某种)作品的明显特征或造型。或了解绘画特点和常见的绘画符号。2.学习或尝试某种(剪纸、绘画、雕塑或某种符号)方式,表现某种物象(如:狮子)造型,并对某种活动感兴趣。或感受和体验作品所(蕴含的)社会寓意(如明朗、健康、平安、吉祥、生命力等)。大班
1.欣赏(某种)作品的特点,了解或感受或知道作品颜色意义(绘画种类、艺术线条流畅的美感、人物动态、色彩的神奇与美丽、民间艺术魅力等)。或接触某种著名世界作品,对作品感兴趣。
2.学习用某种方法(如鲜艳的色彩、图案等),用某种材料设计(创作、勾画、制作、装饰)某种作品。
3.萌发对作品的喜爱或体验参与集体创作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