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写教案
怎样写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二、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三、教学目标
1、对教学目标的基本认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维度: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 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
2、教学目标的表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1)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以往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陈述要求的,比如,使学生学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等。
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比如,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2)行为动词
在“知识与技能”领域常采用结果性目标方式,即明确告诉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是什么?采用的行为动词一般较为明确,可测量、可评价。比如:
了解:对知识的涵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知道“是什么”,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们;
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了理性认识,能说清“为什么”,以及与其它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关系;
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迅速、灵活地解决一些问题,即知晓“做什么”、“怎么做”,从而形成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领域,常应用体验性目标方式,即描述学生的心理感受、体验和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常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如“经历”、“感受”、“体会”、“探索”等。
例如,“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通过对某实际问题解决途径的探讨,学会交流讨论”等。【案例1】
七年级上册《探索勾股定理》的教学目标
一位教师在教学拼图与勾股定理的内容时,是这样陈述课堂教学目标的: 1.掌握勾股定理,了解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2.学会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利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一大贡献,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还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知识目标:
1.经历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勾股定理,整式运算,面积的认识;
2.经历用不同的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验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技能目标:
1.通过验证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丰富的拼图活动,经历观察、比较、拼图、计算、推理、交流等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和经验。情感目标:
经历用不同的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从中获得成功的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案例评析:
在此案例中第一位教师在确立目标时,只注重知识讲授方面的培养,而且知识的连接方面也很单一化。
第二位教师在确立知识目标时更加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勾股定理与其他相关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式运集,图形面积的认识),同时在拼图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展示了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内容具体、明确
确立的依据分析合理、科学,阐述清晰(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学情分析)。
1.教学重点的确定
一般地,在学习中那些贯穿全局、带动全面、应用广泛、对学生认知结构起核心作用、在进一步学习中起基础作用和纽带作用的内容。
通常教材中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数学思想方法、基本技能的训练等,都是教学的重点。2.教学难点的设计 指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
往往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水平与新老知识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也可能是学新知识时,所用到的旧知识不牢固造成的。
一般地,知识过于抽象,知识的内在结构过于复杂,知识由旧到新要求用新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都是产生难点的因素。比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中:
难点: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数学事实转化成数学语言
原因:学生几何学习刚起步,接触的几何数学语言较少,而且描述也较不规范,因此很难将几何事实用语言描述出来。
突破策略:让学生说一说,想一想,折一折,在交流合作中不断的总结完善。
五、教学方法
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课堂导入
引发探究
数学交流
得出结论
例题讲解
巩固提高
反思升华
(一)课堂导入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前提,它能起到思维的定向、激发欲望的作用。什么是有效的问题情境?裴光亚先生作出了精辟的论述:愤、悱是对“问题情境”的恰当描述。愤,就是想求明白而感到困难;悱,就是想说出又说不明白.它不只是“问题”,在问题的背后,还有一种内在需求,一种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好的数学情境应具有三个特征:(1)应该是学生熟悉的;(2)应该是简明的;(3)应必然的引向数学的本质。什么是最好的情境?没有答案,只能通过典例来感悟。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案例: 案例1:七年级上册《确定位置》
设计1:老师不知道大家的名字,可是我有问题又想叫同学回答,你能否帮我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来叫同学,以便大家都知道老师在叫谁。
由于来源于学生身边的事例,学生特别兴奋,都踊跃参加设计,经过争议,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用第几列第几排来确定位置。于是,教师确定全班学生的列数和排数,便顺水推舟地得出设计2。
设计2:为了使这种确定位置的方法更加简明,我们可以规定列号a写在前面,排号b写在后面,把它们记为(a,b),如第二列,第三排的同学记为(2,3);
设计3:教师以(3,4)和(4,3)等来考察学生对有序数对的理解及运用;
设计4:后续问题的分析教学,教师都以有序数对来点名(写在黑板角落),并贯穿于课堂始终。
案例2:七年级上册《探索勾股定理》,两个老师设计的情境:
课例1
投影问题:一艘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口向正东方向航行,另一艘轮船同时从该港口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一小时后它们相距多远?学生立即动手,画出了示意图,但又不知如何求出两船的距离,其参与意识很快从潜伏状态转变为活跃状态。
课例2
教师:人类一直想弄清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着“人”,并试图与“他们”取得联系,为此人类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包括各种音乐、语言等。有数学家建议向宇宙发射“勾股定理”的图形,因为他们认为宇宙人一定认识这种“语言”。那么什么是勾股定理呢?
相比较而言,我们认为课例1的情境创设比较好,学生观察投影后,动手画出示意图,很明显,此时学生都明白两船之间的距离是确定的,但究竟是多少,求解又困难,从而产生了一种内在需求,一种主动探究的愿望,真正起到了问题情境的“愤”、“悱”效果。而课例2的“到底什么是勾股定理呢?”只提出了问题,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起不到问题情境应有的“愤”、“悱”的效果。
(二)探究互动
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三)例题讲解
在探索新知识后,一般都要安排例题讲解。我们在备课笔记中经常见到的是抄写的例题题目(有些甚至是课本中的题目),但却没有半点分析的内容,例题怎样呈现?思路怎样发现?解题有何规律?题目能否延伸?方法如何揭示?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怎样活动?等等。试想:没有充分的思考,精心的设计,难免会就题讲题,一讲就了,发挥不了题目在强化方法、引领探索、鼓励创新等方面的应有作用。例题的讲解要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四)练习反馈
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了新知识后的初步应用,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新知识,在理解领悟、灵活运用等方面都不到“火候”,因此在组织练习反馈活动时一定要注意题目的基础性,使学生通过练习理解新知识、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情况,综合性不能太强,有些教师在学生还没有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前提下,就进行什么“综合拓展”、“能力提升”、“中考链接”等,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学生形成两极分化,学困生失去起码的信心与兴趣,中等生向学困生转化,从而造成大面积的教学质量下降,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五)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教师在课堂任务终结阶段,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再认识、再总结、再实践、再升华的教学行为方式.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本堂课的总结与延伸,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精心设计出与之匹配的结尾,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惜现在的课堂小结都被统一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不分学科,不分课型,失去了它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其实,课堂小结的形式很多,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来灵活选择。
设计课堂小结要注意以下原则:(1)精要性原则:一般以3~4分钟为宜,不能拖沓。在内容上,要牢牢把握住本节课的重点,设法通过我们的设计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重点问题上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2)引导性原则:结尾有了目标,但教师不是目标的“复述者”,不能包办代替,要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课堂小结的最大作用;(3)激励性原则:课堂小结不应是简单的知识和方法的再现,而应是把学生引向新的目标,鼓励学生开展归纳和概括过尝试和探究,把本节课的内容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把问题作为课外研究的小的数学课题,因此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孕育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的情感态度。
(六)作业设计
解决怎么强化、怎么提升问题,是教学必要的辅助部分。
要求:作业设计合理;应配合阶段性训练要点练习的同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或提升;意图说明清楚。
类型:: 必做作业(巩固性作业)、选做作业(拓展性作业)、实践性作业。
八、板书设计
要求:直观,简练,扼要,规范,美观,容易唤起记忆。
九、教学反思
第二篇:怎样写教案
怎样写教案
教案包括:
一、课题
二、教学目标(要具体)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方法
五、教具或教学准备(可以省略)
六、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包括预习的内容,要求,方法)
(二)合作探究(根据重难点提出若干问题来突破重难点。一节课最多解决3-5个问题)
(三)展示交流(1、做好任务分工;
2、预设存在的症结及解决的办法)
(四)拓展提升(1、教师讲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
2、学以致用)
(五)当堂检测。
七、作业
八、教后反思(坚持反思教法及补救措施)
九、板书设计
备教案不仅要备知识,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备学法和教法。
第三篇:怎样写读后感教案
《怎样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叶长生
一、题目:怎样写读后感
二、目标:
1、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2、从最近读的书中,选择印象最深的写一篇读后感。
3、要说清楚读的什么书,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看法。
三、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读书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吗?(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作文水平。)师:确实如此,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可以使我们获取很多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书也是我们的朋友,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朋友交往。
(二)新课
1、那你们知道读一篇课文以后我们都应该知道些什么呢?
(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层次,认识字词,学习写作方法,修辞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师:是啊,读一篇好的文章不但要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层次,认识字词,学习写作方法,修辞方法,更重要的是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够与作者当时的思想产生共鸣,并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读有所感,读有所悟。把我们的感受写下来就是读后感。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怎样写读后感。
2、读后感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用四个字概括为引、议、联、结。(板书)
3、教师讲解什么是“引”并板书:简述文章内容。
所谓引就是对所读文章内容的叙述。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引得内容如所读课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文的内容概要。也可以是课文的一个片段或一句话。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不能是整篇文章的复述或摘抄。
4、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你对那篇文章最感兴趣,打开书,快速默读你喜欢的课文,想想你怎样介绍这篇课文。
5、学生默读后思考并回答。
6、教师讲解第二部分“议”,板书:评议所引内容
(对你所读文章中人物或事件进行简单的评价,也就是对文中的人物或事件你有什么看法,体会到了什么?让你懂得了什么?比如我们学过的地平线,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
教师强调:这部分内容是针对课文内容谈的,先不要联系自己。
7、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所写课文的评价。
8、教师引出第三部分“联”板书:联系生活实际
(再好的评价,再多的感受,如果不能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那么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显得空洞无味。所以必须把感受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做一下对比,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或者见到过和课文中所写的相类似的情况,我们又是怎么样做的呢?)
9、谁能说一说自己的生活中的故事呢?请同学联系自己的实际谈。
10、教师强调:,你举例子的时候要写长一点要加多一些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的词。这段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尽量写好。我教你一个诀窍:可以把与文中主人公截然不同的人与主人公进行比较,(最好是你自己,才可以显现出你要向他(她)学习的决心)
11、教师引出最后一部分“结”板书:总结我怎样做
对课文内容有了评价,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出了例子,找出了自己的差距,那么我们今后该怎样去做的,这就是读后感的总结部分。那么谁能说说根据你所读的文章,所得到的感受,你今后要怎样去做呢?
12、学生思考后进行交流。
13、教师总结:以上就是我们写有关人物文章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相应的进行调整,但一定要保证你所写的读后感通顺,完整。
14、让学生把自己最想写的部分写出来。然后全班交流,评价。
板书设计
怎样写读后感
引
简述文章内容
议
评议所引内容
联
联系生活实际
结
总结我怎样做
附范文:
《詹天佑》读后感
《詹天佑》一文描写了在1905年,清政府提出由本国工程人员独立修筑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在英俄等多数帝国主义国家的要挟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艰巨任务。
在勘测过程中,詹天佑常勉励工作人员:“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工程人员之口。”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他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他总是把这句话作为前进的动力,所以他遇到困难总是毫不畏惧。这让我不得不敬佩他。在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开凿隧道时,山顶的泉水往隧道里渗,詹天佑身先士卒,带头提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和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那些帝国主义国家估价的五分之一。
文中的一句句话语,一个个片段充分表达了詹天佑对工程的负责,身先士卒的精神,和一颗爱国心。
再想想我们自己,如果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也像詹天佑那样有毅力,也不退缩的话,那么还有什么完成不了的任务和学不会的知识呢?如果我们也像詹天佑一样事事为国家,为集体着想,身边会有多少活雷锋出现呢?如果我们在学习中也像詹天佑那样有着精密的要求,还会有因为粗心出现的错误么?
虽然我们不能像詹天佑那样有那么伟大的业绩,但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和他的优秀品质,让“中国近代工程师之父”——詹天佑的伟人事迹和他那不屈不挠,身先士卒的精神,一代代流传下去。
第四篇:新教案怎样写
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即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的等问题的认识。
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有关个人作为学习者的知识,即有关人作为学习着或思维着的认知加工者的一切特征的知识。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再细分为以下三类:关于个体内差异的认识(比如,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能力及其限度,以及如何克服自己在认知方面存在的不足等);关于个体间差异的认知(比如,知道人与人之间在认知方面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的种种差异);关于主体认知水平和影响认知活动的各种主体因素的认识(比如,知道记忆、理解有不同的水平、知道注意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知道人的认知能力可以改变)。
(2)有关任务的知识,在有关认知材料方面,主体应当认识到,材料的 性质(如图形材料与文字材料)、材料的长度(如一段短文与一篇长文)、材料的熟悉性(如熟悉的材料与不熟悉的材料)、材料的结构特点(如论说文与叙述文)、材料的呈现方式(如听觉呈现与书面呈现)、材料的逻辑性(如有组织的材料与无组织的材料)等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的认知活动的进行和结果;在有关认知目标、任务方面,主体是否知道不同认知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可能是不同的,有的认知活动可能有更多、更高、更难的要求。比如,要求回忆一篇文章的大意要比要求回忆该文章的准确词序的任务困难得多。
(3)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识,这方面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比如,进行认知活动有哪些策略、各种认知策略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它们应用的条件和情境如何、对于不同的认知活动和不同的认知任务,什么样的策略可能是有效的等等。
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可以进行操作和实践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指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也称步骤性和过程性知识。
现代认知心理学为,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及产生式系统来表征的。
教育心理学中“程序性知识”: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简介推测的知识称为程序性知识。
根据某人会做什么推知某人所具有的知识,被称为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还可以分为两个亚类,一类是对外办事的。另一类是对内起调控作用的,被称为策略性知识。例如:现在要你计算“1/3+1/4=?”,你很快说出答案为“7/12”。从你能得出这个答案可以推测你头脑中贮存了做分数加法的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例如历史事实、数学原理、观点信念都属于陈述性知识。
教育心理学中“陈述性知识”: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称为陈述性知识。
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学习陈述性知识的关键在于记忆。
第五篇:作文 怎样写“想象作文”教案
怎样写“想象作文”
年级:二年级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乐意写自己想说的话,,尝试写出想象中的事物。2.在写作中主动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教学难点
大胆发挥想象,写出生活中没有发生的事情。教学过程
第一步骤 [评一评]演练上下课仪式。(5分钟)
(提前5-10分钟进教室,乐意接受孩子的提问,主动与孩子们进行交流。预备铃响后,用“三拍有节奏的鼓掌声”提醒学生准备上课,应做到坐姿端正、不说小话、不做小动作。注意走到学生的身边鼓掌,尤其是安静速度慢的,直至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
师(微笑,扫视全班):上课铃声已经响起,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上课。(整理仪表,微笑,扫视全班)生:起立。(全班起立)师:同学们好。(鞠躬)生:老师好。(鞠躬)
师:谢谢,请坐!今天我要出个题考考大家,你们还记得上节课老师告诉你们如何变成秀才的秘密吗?
生:我知道,比喻句。
师:看来大家对上一堂课的内容印象很深刻,那你们还记得写比喻句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吗?
生:比喻句里的两个东西要有关系。
师:很好,这是一点。这个关系单你自己知道不够,你还得写出来是什么关系,这才是你的比喻句最重要、最精彩的地方。那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在上节课的写作中,哪些同学成功的掌握了这些秘密呢?
五颗星的得主有„„,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文章好在哪里,所有同学都要认真学习,学到手的同学下次就也能拿到五颗星了!
本次进步之星有„„,××的作文格式有很大进步,×的作文越写越长,真让人喜欢。
上节课我们班的整体作文水平是有所下降的,这是为什么呢?我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些同学上课不专心听讲,打打闹闹,写作文的时候就不知道动笔了。你们希望自己拿五颗星吗?那你们上课要不要认真专心,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呢?能不能做到?有没有信心?好,那我们现在进入今天的主题。
第二步骤 [热一热]讨论“大”好还是“小”好。(10分钟)
师:请问,你们觉得“大”好还是“小”好?(板书“大”和“小”)为什么?
生:“大”好,大蛋糕可以吃得更久。师:原来你喜欢吃大蛋糕。谁有不同意见吗? 生:“小”好,小桔子好甜,又可爱。
师:是的,小砂糖桔可甜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很好,证明动脑筋了。那什么时候,小的能打败大的?注意哦,是小的能打败大的。
生:聪明的小老鼠,猫总是抓不到它„„
师:你是说的动画片《猫和老鼠》吧!这个举例不错。谁还能想到不一样的? 生:„„
师:所以,“大”和“小”哪一个更好,就要看实际情况啦!
第三步骤 [引一引]引导幼儿大胆说出想象的事物(20分钟)
师:如果给你一只普通的书包,你能写出一篇“想象作文”吗? 生:„„
师:那它可不是一只普通的书包呢?它会变得无限大、无限大,你们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板书)
生:超大超大。
师:大到什么程度呢?到底有多大? 生:一间房子那么大„„ 师:哦,像房子,那能装下什么呢? 生:家。
师:看来你很喜欢家。那谁会喜欢书包变大呢?变成你说的房子,或者是他说的城堡?
生:„„
师:大家想象一下,书包变得无限大、无限大,到底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3分钟时间,发挥你们无限的想象力,待会儿我们一起来听听谁的故事更精彩。
师:请你来说!生:„„
师:你的故事真精彩!有谁的故事是以老师刚刚提供的线索想象的吗?请你来说一说。
生:„„
师:现在大家已经朝想象家迈出一大步了。书包如果变得无限小、无限小,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生:„„
小结:想象事物变得无限大、无限大或者变得无限小、无限小,你的脑海中就会出现精彩的想象和故事。(板书主题“怎样写“想象作文””)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做34页的选择题。(重点拓展第三题,想象奶油蛋糕变得无限大的故事。)
第四步骤 [赏一赏](10分钟)
师:接下来请大家看到35页的“随你看不看”,这里有一个可精彩的想象故事呢!2分钟看完哟!
师:这个故事有趣吧?让我们来瞧瞧好故事是怎样写成的。首先,开头介绍了故事的主人公,“从前„„”大家也可以模仿这样的开头。第二段讲的是什么?蚂蚁大到了什么程度„„第三四段,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最后一段,简单的评价,你觉得这个变化的物体是有趣、神奇还是怎样的呢? 第五步骤 [练一练] 师:现在,大家成为想象家的时刻终于来临了!我要送给大家可以让你们发挥无限想象力的礼物,就是书包、奶油蛋糕、汽车、害虫。
刚刚我们已经说过了书包和奶油蛋糕,那如果汽车、害虫变得无限大或者无限小会怎么样呢?
生:„„
师:拿起你们手中的神笔,赶紧写下你们脑袋里的奇思妙想的有趣故事吧!巡回指导:
逐一查看,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帮助启发难以下笔的同学。强调写作纪律:自己写自己的,不交头接耳,不影响他人。强调字数至少200,多使用比喻句。鼓励:
我看看谁的故事写的又快又多又精彩,我就奖励他铜奖一枚; 第六步骤 [结一结]
师:怎样写想象作文,你们知道了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一个物品想象得无限大或者是无限小,然后猜测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想象可以让你收获许多快乐哟!希望你们可以成为优秀的想象家,加油!
师:下课铃响了,我们要下课了。下课。(整理仪表,微笑,扫视全班)生:起立。(全班起立)师:同学们再见。(鞠躬)
板书:
怎样写“想象作文”
书包
蛋糕 ↗ 无限大→有多大、像什么、能装什么„„↘ 汽车 物品 故事 害虫 ↘ 无限小→有多大、像什么、能装什么„„↗